邮政金融工作安排

2024-05-12

邮政金融工作安排(精选9篇)

邮政金融工作安排 第1篇

xx县邮政局2007邮政金融安全工作总结

我局2007年邮政金融安全工作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遵照xx县公安局和省州局对金融安全工作的要求,立足于防范邮政金融风险管理,在保障储汇资金安全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认真开展省、州局安排的“对银行帐户管理及大额现金交易排查”、“对代发工资业务进行

排查”、“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职工挪用资金买彩票案件”、“中间业务专项检查”、“排雷行动”、“金秋行动”、“内部控制评价”,以确保邮政储汇资金安全,捍卫经营成果。

二、按照《四川省邮政金融资金安全检查处罚试行办法》以及《四川省邮政储汇资金票款安全连锁责任制》、《四川省储汇业务稽查方案》、《2007年xx州银监分局案件防控工作措施》等重要文件,对邮政金融资金实施有效监控,促进邮政金融业务稳定、健康发展。

三、认真落实资金票款安全局长负责制,实行储汇资金安全管理责任制,年初层层签订《xx县邮政局金融资金安全责任书》。把邮政储汇资金安全管理作为重点,认真落实资金票款安全管理的规章、规定、办法,每次全局职工大会和日常工作安排,局领导必讲安全内容。

三、把安全防范溶入日常管理,贯彻预防为主、单位牵头、群防群治、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方针。安全是各项业务发展的基础,是第一要事。对外我局密切关注社会形式,严防不法分子的侵害。从早接款晚送款,到出入通勤门,我局都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并督促每一个员工遵照执行。做到人人熟悉防抢预案,定期演习。对内签订职工联保责任书,员工思想动态调查报告。使安全保卫工作做到防微杜渐,万无一失,继续创造了全年安全无事故。

四、为强化邮政金融安全管理,结合本局实际,制定了《xx县邮政局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实施细则》,先后修定了《xx县邮政局储汇资金安全管理办法》、《关于对邮政储蓄大额现金支付实行分级审批制度管理的通知》、《调整2007年储汇周转金定额明确超限提款权限的通知》、《金库管理考核办法》、《xx县邮政局金库管理、上下班接送安全综合考核办法》以及各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五、严格按照省局和州局的要求的频次和内容开展安保视察工作,采取突击检查、专项检查与常规检查相结合,局领导还经常亲自带队到支局所进行夜间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和资金安全隐患进行追踪整改、督促落实。对相关人员“有规不遵、有章不循”,严格按照《xx县邮政局综合管理考核办法》相关规定逗硬考核。

六、根据公安部、银监会《关于印发%26lt;银行金融机构安全评估办法%26gt;的通知》(公通示[2006]53号)精神以及四川省公安厅、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四川监督管理局关于贯彻执行《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评估办法》(川公发[2006]152号)文件的通知要求,按照县公安局和州邮政局的安排部署,在县邮政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自带领下,对辖内邮政储蓄金融机构继续开展了全面的自查自纠活动。

1、为切实加强安防设施的完善,投入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今年对县局和xx支局的金库锁具进行了改造;并改造了xx储蓄网点,更换了报警设备和防弹玻璃窗,安装了电视监控设备和防尾随门。全年投入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共计13.6万元。

2、认真组织邮政金融员工学习公安部、银监会关于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评估办法和标准以及相关文件精神,把金融机构安全评估检查工作落实到基层,让所有的领导和员工加深对评估检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使其自觉执行内控制度。

一年来,我局邮政金融安全保卫工作在县局领导和县公安局的支持和指导下,在工作中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积极进行安全防护设施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把资金票款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确保资金票款安全全年无事故。我局虽然在金融安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有不足之处,暴露出我局工作中的欠缺和今后应努力的方向。为此我局将在2008年工作中继续保持其他方面已取得的成绩,力求更上一层楼,圆满实现各项邮政金融安全工作目标,为确保邮政金融机构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xx县邮政局

2007年12月12日

邮政金融工作安排 第2篇

ⅩⅩⅩⅩ邮政局金融营销工作汇报材料

ⅩⅩ区邮政局通过预存代扣农电费业务,提高了邮政储蓄的知名度和社会形象,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迅速增添网点人气,赢得了客户良好的口碑。同时带动了短信、放号、报刊和物流等各项业务,实现了邮政、电力和移动的三方共赢,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遇考验,衡利弊,下决心

许多局先后开展了预存代扣农电费,但面对这一项目,“做”还是“不做”对于ⅩⅩ区局来说是个纠结的问题。如果做,面对全市几十万的用电户,对网点服务能力是个巨大考验,按照电业部门提出的推进进度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不做,将失去一次与所有客户接触的机会,因为电力是当前用户覆盖面最广的行业之一,所有老百姓、个体工商户等都要用电。通过测算,将实现手续费收入200万元,短信收入100万元,沉淀活期余额3000万元以上,效益非常可观。通过权衡利弊,全局上下统一了思想,决定再难也要拿下这一项目。

二、收电费,办短信,赠秋月

正如前期预料,项目推动初期,推进速度达不到电力部门要求,暴露出服务能力严重不足。两个月的时间仅签约1万户。当时正值中秋前夕,各支局因为中秋月饼酒水销售紧张将代收电费搁置起来。

鉴于此种现状,ⅩⅩ局率先与电业部门洽谈,达成了“收电费 办短信 赠秋月”的合作项目,由电力部门购买邮政月饼并赠送给农电户,这样就达到代收电费与月饼销售两不误的效果,极大的调动了所有人员积极性。短短12天时间,ⅩⅩ签约农电户1.3万,借助这一项目,同时销售月饼1.3万盒。既有力推动了代收电费和中秋月饼销售,也得到合作伙伴的认可。

三、缴电费 送黄历 订期刊

面对更为艰巨的农电户代扣签约压力,又逢全省进入三大战役的紧张时期,各单位的精力全部盯在如何打好三大战役上,没有余力顾及其它,怎么办?ⅩⅩ局确定借鉴中秋项目运作的经验,与电力部门和移动公司洽谈商定了“缴电费 送黄历 订期刊”项目,在代收农电费平台上实现资源的整合,业务的整合营销,一举多得,有效带动三大战役的同步发展。

第一,由电力部门出资购买ⅩⅩ年黄历,活动期间凡完整填写服务三农信息表(即客户信息采集表)并成功签约的农电户将获赠黄历一本,以此提高农电户的签约主动性,保证代收农电费快速推进,同时较为完整的采集客户信息,为后续客户走访做准备。

第二,通过在赠送黄历上投放移动公司广告,置换其在代收农电费期间,为每个支局提供身份证复印机与验钞机各一台,为代收农电费提供设备保障。

第三,利用同电业部门和移动公司洽谈的政策,外聘专职人员20名,专门负责代收农电费项目和移动大话机的投放,从人员上提供保障,让支局员工解放出来全力以赴三大战役。

邮政金融工作安排 第3篇

日前, 天津市政府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在电子商务、邮政快递、航空物流、邮政金融、邮政便民等领域深化合作, 共同打造邮政金融服务中心和邮政电子商务平台、“一带一路”文化传媒平台、邮政综合便民服务平台。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国华表示, 中国邮政将紧紧抓住天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有利契机, 进一步扩大在津业务规模, 在金融创新、航空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 为美丽天津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邮政代理金融网点转型分析与对策 第4篇

【关键词】代理金融;网点经营;网点转型;规范销售

一、邮政代理金融网点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网点经营现状

邮政代理金融网点经营基础金融业务,主要包括存款,汇兑,代理保险、理财、基金、国债、绿卡、商易通等负债、中间及结算三类业务。截至2013年,全省共有1034个代理金融网点,其中:市区234个,县城232个,农村568个;代理金融网点存款余额达1113.8亿元,占到陕西邮银储蓄存款总量的74%。

2.网点存在的问题

(1)网点功能与定位不能适应业务发展和用户的需求。网点主要还是满足客户最基本的即存款、取款、查询、汇款等简单交易型需求,对不同金融需求和客户资产保值、增值方面缺乏研究和实践,导致网点运营效率不高。

(2)网点物理分区不合理,营销氛围不浓。VIP客户服务区面积较小,缺少低柜服务区,自助设备数量不足,简单、低附加值业务挤占柜台资源,造成高端客户流失。网点营销氛围布置,宣传品陈列不足,客户视觉感受和服务体验不好。

(3)人员素质不高和专业人才缺乏。网点业务操作型人员多,缺乏产品营销和投资理财规划的专业人才,导致金融产品与客户能够获得的信息不对称。

(4)营销意识淡薄。员工在服务客户、识别客户、营销客户方面缺乏意识和专业技能,习惯于简单的个人随机性的营销,未发挥团队营销资源和力量。

(5)业务流程不合理,工作效率较低。网点缺乏科学规范的销售流程和销售工具,虽然有部分网点和员工的销售做得很好,但经验和做法还不能转化为统一标准和要求。

(6)网点绩效管理普遍简单化粗放化。网点绩效仍存在“平均主义”、“重业绩轻服务”和“管眼前不看长远”的短期结果现象,不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邮政代理金融网点转型的目标及作用

1.网点转型的目标

建立新的销售流程,实现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的;完善员工销售行为,实现从单一结果管理向注重过程管理转变;开发网点经营月报和网点销售管理工具,实现从个人经验管理向团队数据管理转变。

2.网点转型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一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二是提升产品销售能力的有效措施。三是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途径。

三、邮政代理金融網点转型策略思考

1.网点硬件环境转型

一是对旧网点改造装修,将网点分为客户引导、客户等候、自助服务、电子银行业务体验、理财服务、现金、贵宾服务7个功能区,根据客户办理业务的动线规划布局。增加自助设备,满足交易性需求,实行客户差异化服务。二是营造网点销售氛围,激发到访客户的购买欲和购买行为。

2.建立规范的销售流程

一是对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分工、任职资格和衡量标准等进行梳理;二是规范网点内的销售流程,实施销售标准六步法,运用大堂揽客、引见、调查客户需求、提供解决方案等方法,使各岗位间互相配合、客户引见、交叉销售,建立网点销售协作流程。三是建立网点外拓营销流程:按照标准化的流程,组织客户拜访和跑市场,开拓网点服务半径以内的片区市场。

3.实施客户分级维护

以客户资产规模为基础、综合考虑其风险承受和生命周期等情况,把网点客户划分为高端、优质、潜力、大众四个层级,并分配给网点每一位成员实行归户管理;针对客户层级实施相应标准的服务,形成客户与网点的良好互动。

4.打造四支专业队伍

一是建立转型大使队伍,负责转型网点销售管理模型的固化和后续网点的复制,形成自主推动转型的骨干力量。二是打造经营业主型支行长队伍,使其在实现网点阶段性经营目标,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团队建设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三是建立营销队伍,包括大堂经理和理财经理。大堂经理要通过规范化服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和创造营销机会。理财经理要以其要专业的能力成为产品销售和客户关系维护的灵魂人物。四是柜员要以熟练的业务操作和速度提升客户体验,通过转介和自助设备、电子银行产品的推荐,提升网点效率,创造深挖客户潜力的机会。

5.推行网点数据管理

采用销售工具和管理工具,实现从个人经验管理到团队数据管理的转变。销售工具包括洽谈准备表、客户引见卡、工作日程表、客户信息表、意向客户表、金融服务指南等;管理工具包括晨会写字板、销售进度表、工作指导记录表、网点经营综合月报、网点行动计划表等。规范和加强销售、管理工具和客户营销系统的使用,有助于网点的客户管理、团队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四、邮政代理金融网点转型的控制机制

网点转型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加强管理与控制。

1.实施网点转型绩效管理

网点转型绩效遵循“量化积分、体现多劳多”的原则,对员工业绩和行为综合评价,注重个人业绩与团队业绩相结合,提高员工参与销售协作流程的积极性和树立效益、竞争、风险、合作的意识。

2.注重网点精神文化建设

在网点日常管理中,支行长可通过经验分享、评选每日之星、定期组织团队活动、关心团队成员及其家庭生活等手段凝聚团队力量,采用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激励方法,使网点的员工之间互相尊重、互相鼓励,树立团队意识,凝聚团队力量,形成团队文化。

五、总结

网点转型是以客户为中心,打造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网点销售服务模式,提高网点运行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营业网点从交易核算型向服务营销型的转变。

参考文献:

邮政金融工作安排 第5篇

县局各部(室)、各支局、县分行(各支行):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邮政金融机构安全管理,做好安全评估工作,以迎接市局、市行、省公司、集团公司和公安、银监部门的安全评估检查和验收,根据集团公司的相关文件精神,县局、县分行共同成立嘉禾县邮政金融安全评估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小组成员:县局办公室、财务室、安保股、经营部、县分行办公室、风险合规部、审计部的负责人

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县局安全保卫股和县分行办公室负责。

工作要求:

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集团公司在文件中明确:此次评估的目的就是要全面客观

地了解邮政系统金融资金安全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为下一步采取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最终达到推进邮政金融安全管理水平和整体防范能力提升的目的,为迎接公安、银监部门的安全评估做准备。因此,各部门在评估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边查边改,确保评估效果。

二、要做好内外协调工作。在邮政系统的安全评估中,各级邮政企业和邮政银行相关人

员要共同组成评估组,共同组织参与对企业和银行的全面评估;在公安、银监等相关组织的评估中,邮政企业和邮政银行是作为一个单位,要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相关迎检工作

邮政金融工作安排 第6篇

我局根据市局《关于开展金融内控与风险防范剖析检查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成立了检查小组,由***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成员有:安保干事、农村邮政检查员、储汇管理员、储汇稽查员和八个联网网点的班长、支局长,依据《**省邮政金融资金安全检查处罚试行办法》、《**省邮政储汇业务稽文

秘114网-http:///查方案》(修改稿)和《**省邮政金融中间业务稽查方案(试行)》等相关规定,对邮政金融内控制度、相关业务规章、操作规程、会计帐务处理和管理制度执行,以及各类人员履职和安全设施等情况进行逐一剖析检查,并在剖析检查中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风险隐患不查清不放过、原因分析不透彻不放过、全体职工不受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对发现问题逐一研究,以点带面,逐一解决,以此堵塞漏洞,消除隐患,提高全员防范邮政金融资金风险能力,确保邮政金融资金安全完整,促进邮政金融业务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基本情况

截止9月20日,全县邮储余额17636万元,净增余额1996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62.37,点均余额2204.50万元,活期比重31.33;代理保费383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93.41,每月代发工资500多万元,每月代收税40多万元,1-9月份无案件发生。

二、自查和剖析检查

1、综合管理

(1)、县局储汇资金票款安全联席会议领导重视,按期和定期召开,会议议题明确,经营思路清晰,措施要求具体。

(2)、局长按期和定期召开了储汇资金票款安全联席会议,对存在问题有整改措施和要求。

(3)、分管局长按月填报检查报告书,并按月对储汇稽查员、农村邮政检查员、安全保卫人员、储蓄会计的检查报告书均进行了审签,提出了建议意见及要求。

(4)、储汇稽查员的履职情况:

按年制定了储汇稽查计划,认真开展了储汇稽查工作,并认真填写了原始稽查记录、稽查记录1-9表,按月填报了储汇稽查报告书,检查网点有走访用户记录。

(5)、安全保卫的履职情况:

按月填写了安全保卫检查报告书,检查内容齐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敢于逗硬考核;

(6)、农村邮政检查员的履职情况:

按月填写了农村邮政检查报告书,检查内容较为全面,查账记录齐全,对代办所、投递人员的检查较落实,有走访用户记录。

2、检查储汇会计和储汇出纳的检查:

(1)、核对7-8月份邮储、电子汇兑银邮余额、7-8月份邮储、电子汇兑资产负债表银行余额,银行对帐单余额,出纳银行日记帐余额、出纳收支日报余额,帐帐相符。

(2)、检查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印鉴管理:现金支票,转账支票由储汇出纳保管,出纳印鉴,会计印鉴由各自管理,财务提款专用章由局办公室秘书保管;建立购买支票登记簿,作废支票及时上交会计,现金转账支票连号使用,储汇出纳账簿无挖、刮、擦、补,账页无撕毁现象,改账符合要求。

(3)、会计每月到银行领取对账单,按月对银行账单进行勾核。

(4)、会计未按频次对网点业务指导和检查。

4、金库管理检查:

(1)、现场盘点出纳库存现金账实相符。

(2)、按规定建立了金库“五大簿”,但金库、票库值守由于条件所限未落实双人二十四小时值守。

(3)、储汇出纳和综合出纳轮岗,金库内铸铁保险柜钥匙交接未在钥匙交接本上登记交接。

5、储蓄事后监督,电子汇款事后检查:

(1)、储蓄事后监督:盘点重要空白凭征管理账实相符,密码设置严密,管理完好,审核勾核不到位,报表有漏加盖审核人员名章的情况。

(2)、电子汇款事后检查:盘点重要空白凭证账实相符,对手工网点收汇、兑付及时进行了补录,审核勾核不到位,报表有漏加盖审核人员名章的情况。

6、中间业务检查:

(1)、代发养老金。代发工资由委托单位先将代发的资金转入县局指定的账户,出纳收到进账单后,将单位代发的细表交给网点,网点通过中间业务平台做代字业务处理。会计、出纳做相应账务处理,每月代发工资500多万元。

(2)、代理保险业务,各网点按天缴款,会计按天收款,凭证次日结清,截止9月15日共计代理保费383万元。

(3)、代收税款,建立重要空白凭证登记簿,通过现金收缴和储蓄代扣进行,按月与税务部门结清账务,每月代收和储蓄代扣税款40多万元。

7、押运钞管理:

(1)、现场检查运钞车车况较好,运钞中严格执行了规章制度未

搭载无关人员。

(2)、防爆枪、弹分管落实。

8、县局中心机房管理:

邮政金融工作安排 第7篇

市邮政局市场部、监督监察部、金融业务部:

一、 基本情况

截止9月20日,全县邮储余额17636万元,净增余额1996万元,

完成全年计划的62.37%,点均余额2204.50万元,活期比重31.33%;代理保费383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93.41%,每月代发工资500多万元,每月代收税40多万元,1-9月份无案件发生。

二、自查和剖析检查

1、综合管理

(1)、县局储汇资金票款安全联席会议领导重视,按期和定期召开,会议议题明确,经营思路清晰,措施要求具体。

(2)、局长按期和定期召开了储汇资金票款安全联席会议,对存在问题有整改措施和要求。

(3)、分管局长按月填报检查报告书,并按月对储汇稽查员、农村邮政检查员、安全保卫人员、储蓄会计的检查报告书均进行了审签,提出了建议意见及要求。

(4)、储汇稽查员的履职情况:

按年制定了储汇稽查计划,认真开展了储汇稽查工作,并认真填写了原始稽查记录、稽查记录1-9表, 按月填报了储汇稽查报告书,检查网点有走访用户记录。

(5)、安全保卫的履职情况:

按月填写了安全保卫检查报告书,检查内容齐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敢于逗硬考核;

(6)、农村邮政检查员的履职情况:

按月填写了农村邮政检查报告书,检查内容较为全面,查账记录齐全,对代办所、投递人员的检查较落实,有走访用户记录。

2、检查储汇会计和储汇出纳的检查:

(1)、核对7-8月份邮储、电子汇兑银邮余额、7-8月份邮储、电子汇兑资产负债表银行余额,银行对帐单余额,出纳银行日记帐余额、出纳收支日报余额,帐帐相符。

(2)、检查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印鉴管理:现金支票,转账支票由储汇出纳保管,出纳印鉴,会计印鉴由各自管理,财务提款专用章由局办公室秘书保管;建立购买支票登记簿,作废支票及时上交会计,现金转账支票连号使用,储汇出纳账簿无挖、刮、擦、补,账页无撕毁现象,改账符合要求。

(3)、会计每月到银行领取对账单,按月对银行账单进行勾核。

(4)、会计未按频次对网点业务指导和检查。

4、金库管理检查:

(1)、现场盘点出纳库存现金账实相符。

(2)、按规定建立了金库“五大簿”,但金库、票库值守由于条件所限未落实双人二十四小时值守。

(3)、储汇出纳和综合出纳轮岗,金库内铸铁保险柜钥匙交接未在钥匙交接本上登记交接。

5、储蓄事后监督,电子汇款事后检查:

(1)、储蓄事后监督:盘点重要空白凭征管理账实相符,密码设置严密,管理完好,审核勾核不到位,报表有漏加盖审核人员名章的.情况。

(2)、电子汇款事后检查:盘点重要空白凭证账实相符,对手工网点收汇、兑付及时进行了补录,审核勾核不到位,报表有漏加盖审核人员名章的情况。

6、中间业务检查:

(1)、代发养老金。代发工资由委托单位先将代发的资金转入县局指定的账户,出纳收到进账单后,将单位代发的细表交给网点,网点通过中间业务平台做代字业务处理。会计、出纳做相应账务处理,每月代发工资500多万元。

(2)、代理保险业务,各网点按天缴款,会计按天收款,凭证次日结清,截止9月15日共计代理保费383万元。

(3)、代收税款,建立重要空白凭证登记簿,通过现金收缴和储蓄代扣进行,按月与税务部门结清账务,每月代收和储蓄代扣税款40多万元。

7、押运钞管理:

(1)、现场检查运钞车车况较好,运钞中严格执行了规章制度未

搭载无关人员。

(2)、防爆枪、弹分管落实。

8、县局中心机房管理:

机房建立了设备管理制度、安全保密制度、系统维护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监控设备管理办法等制度并上墙,严格执行了无关人员不能进入机房制度。

9、储蓄联网点的剖析检查:

(1)、大石支局:

A、银行余额113097.44元,核对银邮余额相符,支局无手工银行日记账。

B、密码管理:己按规定设置储蓄台席“三级”密码和电子汇兑密码,但执行有一定差距,现场检查储蓄普柜、综柜是普通柜员一个人掌握使用,三级密码成了二级密码,存在安全隐患。

C、大额存取款预约登记不规范,无大额存取款登记,新开卡登记簿7月―9月无记录,现场检查营业情况处理业务质量较差。

(2)、孔京支局:

A、按月按频次对支局进行了安全防范设施检查,按月召开了内控制度学习,但学习记录不全。

B、金库管理,己按规定建立了金库“五簿”,但在执行中有一定差距,经手人姓名字迹潦草,金库、票库钥匙交接登记不及时。

C、支局长履职情况,未按日及时审核缴拨款单、储蓄日报单和电子汇款日报单,缴拨款单签字潦草,对盘点现金查账节目不全,未对储蓄查帐,乡投员有时利用逢场天有坐堂收费现象。

D、大额存取款登记与大额预约登记不符,未严格按大额预约登记制度执行,营业室现金超限未放入铸铁保险柜。

E、执行储蓄“三级”密码管理较差,普通柜员和综合柜员是一个普通柜员保管使用,存在安全隐患。

(3)、吴东支局:

A、储蓄营业员执行离柜签退或正式签退制度较差。

B、金库管理,已按规定建立金库“五大簿”,但在金库、票库出入库人员登记方面不规范,经手人姓名字迹潦草,出入时间不符。

(4)、双福支局:

A、金库管理,已按规定建立了金库“五大簿”,但执行有一定

差距,现金出入库登记簿未放入金库内的铸铁保险柜,金库内的铸铁保险柜未关锁,金库内存放有包裹和分发的报刊杂志,造成有其他工作人员进入金库。

B、大额存取款登记和预约登记不符,预约登记已按规定执行,

但大额支付未登记。

(5)、清江支局:

A、支局长履职情况:支局长未按频次进行履职检查记录,对

代办所、投递员未按频次进行检查,无走访用户记录。

B、乡投员、代办员到支局报帐未将结存委托代存单带到支局

销号核对结存数。

C、营业室卫生较差。

(6)、桂花支局:

A、支局长履职较差,未能规定检查频次对代办所投递员进行检

查和业务指导,未按日审核储蓄和汇兑日报表,对业务检查频次不够。

B、金库管理:按规定建立了金库“五大薄”等,但现金出入登

记未放入铸铁保险柜。

C、乡投员、代办员到支局报账未将结存委托代存单带到支局销

号核对结存数。

(7)、新新支局:

A、现场盘点金库结存现金和营业现金账实相符。

B、储蓄、电子汇款、重要空白凭证账实相符。

C、支局长履行检查内容不全,检查频次不够。

D、按规定建立了金库“五大薄”,但执行有一定差距,金库进

出入登记未按实际进出入频次登记。

(8)、县局邮政班:

A、班长的履职情况:对储蓄日报表和电子汇兑日报表,缴拨

款单审核不很落实,对安防设施的检查和查账频次不够。

B、营业室内的铸铁保险柜未使用密码。

C、未严格执行大额取款预约登记,大额预约登记与大额支付登

记不符。

三、整改要求及处理情况:

通过这次自查和剖析检查,我局各级各类人员在履职方面、在执行规章制度方面、在处理业务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县局要求,各级各类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工作职责,存在问题即时整改,强化逐级的监督检查,认真落实逐级的监督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现金的管理,特别是加强对金库的管理、对出纳金库库存现金的管理,加强储汇资金的调拨管理。同时,对这次检查中存在储蓄“三级”管理密码不落实和执行签退制度不落实的支局进行处罚,决定扣发清江支局100元,扣发桂花、新新支局各50元生产奖金。希各单位引以为戒,强化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贯彻执行,预防和控制储汇资金案件的发生,为全面完成市局下达的各项经营目标和工作任务而努力。

邮政代理金融网点转型分析与对策 第8篇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快速上升,经济规模迅速的扩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快速的提高,但是基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广大农村的普遍存在,我国的贫困人口基数还是比较大的,除了在保持金融生产力提高以外,政府对于金融政策的扶持引领性也是至关重要的。从宏观的角度来说;不是政府主导性的金融市场秩序的制定,而是需要政府自身以身作则,充分发挥领导者的作用使得扶持性的金融政策深入人心,能够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接受;在这个由政府为主导来构建的金融系统里,邮政金融作为政策执行者;要在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开展全方位的业务,对百姓的闲置资金进行充分的引领,以信誉作为担保,吸收农村的闲置资金,打造强大的资金流,带动规模资金的实际投资,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为百姓争取最大地利益化,切实扩大人民的资金收入途径。

二、规划性区域政策转型

在我国现代化的建设中,金融扶持创新都是政府部门所侧重的方面。业务开展的过程中,金融创新作为经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首要任务,在促进经济水平提高的频度和向度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与经济发展的模块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银行、企业、个人、行政机构方面起到了资金链接作用,在促进金融市场繁荣,增强区域性金融信用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邮政金融创新的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自身的管理水平、管理方式、管理措施还有着很多的弊端;所以在面对基础性金融秩序缺失的同时,要制定符合于本区域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金融政策,引领金融服务体系的进步。

三、经营界定性政策性转型

针对经济发展背景的不同,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有关于金融的含义和实现方略会有很大的差别的。以我国经济建设为研究背景,邮政金融要想在此项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谋求发展,并且取得一定的地位,就必须搞清楚狭义范围内金融资本运营的含义和广义范围内金融资本运营的概念,以马克思的唯物辩证的思想来看待两者的区别和联系。综合起来看,根据国家和社会现有的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金融资本的运转效率和方式是不同的,通过对可以支配的生产资源和要素进行不同形态的组织管理,进行多方位的优化配置,来实现在金融市场的资本增值和产品资本的最大利益化,保证可控性金融风险的范围内进行资本运作,政府作为金融风险的受控主体就要出台多方面的金融政策进行金融体系缺失原则下的体系加强,切实保证多种资金配置原则下的金融政策的优势互补,界定金融风险和资金投入风险的界限,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

四、创新型特色金融产品的推出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一定规模的交易费用的产生决定了金融的规模、服务的种类和类别,所以在金融体制和改革的双向终端的优化过程中,要革除阻碍金融产品流动速度的因素,提升银行的水平,争取利润最大化。但是鉴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金融政策的限制,银行和其他的金融机构在实际操作化的金融市场中,就要结合地域的经济特点来制定自身的发展计划,对于特殊性人口就要推出特色化高收益符合于实际情况的产品出来,最大化的扩展投资理财的收入途径。

五、内部组织结构变动

邮政金融网点内部管理体系的建设应该以人员为责任主体进行逻辑链条的结构的经营模式链接,人员起着系统发展的直接性引导作用。在实际系统服务主体规范性分析,还需要对资金管理的职能进行从不同角度的细致划分。首先,从现实需要的角度出发,资金管理的客体包括搭配模式优化与组织管理,由模式搭配的各个方面协调配合产生的,当各类的组织或者机构参与到其中的时候,就需要对它们进行优化管理分析,这样才能保证内部会计资金管理与监督机能的有效运行。对参与金融管理的各项控制元素进行有效管理是高效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依据实际的金融走向来确定组织改革的变动形式,深化完成自身结构的调整,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保障邮政金融网点转型的成功。

六、金融业务监督体系的构建

当前的金融代办网点为了保持自身机能的正常运转,保持企业向前发展的活力,积极扩充企业的建设规模,保证金融资金的正常的运转,合理的对金融资金进行规划和指导。同时在推进监督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以具体的改革措施为导向,积极推进资金管理体制优化,提升人员的组织管理水平。积极推进监督体系的全方位建立,促进社会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新形势下,推进监督体系的改革要树立具体的思想指导目标,以新思想为指导,坚持资金管理体制的全面优化,合理搭配资源,狠抓资金运用方式的转变,培养人员资金精益化管理思想意识的培养,要以新技术新服务为管理基础,深化改革程度,建立全方面邮政金融资金监督体系,出台合理的政策,优化资金的结构搭配,构建特色鲜明的邮政金融监督体系。

七、结语

现代化的邮政金融网点要想全面的转型必须依据自身发展的机能来调整自身的组织结构,依据现代性的金融政策和现代化管理创新思想,增强金融服务的运作效率,确保邮政金融网点平稳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牛锡明,姜烨,方宇.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过程中的机制体制创新(上)[J].中国金融.2008(04).

[2]李若谷.加快创新步伐促进中国金融业科学发展[J].中国金融.2008(04).

邮政金融工作安排 第9篇

作者简介:杨少芬(1962-),女,福建屏南人,高级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

梁雪芳(1965-),女,福建福州人,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

王勉(1971-),男,福建福州人,经济师,经济学硕士,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

摘要:当前,我国金融二元结构特征突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相对缺失。为解除农村金融供给抑制,必须引入竞争机制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培育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供给主体。而从体制上和机制上创新邮政金融服务“三农”的制度,是目前扩充农村金融供给主体的关键路径。当前,我国邮政金融在服务“三农”领域面临前所未有的环境机遇,并可依托自身的竞争优势。充分发挥邮政金融的比较优势,并辅以必要的政策扶持,以完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是可资借鉴的国际经验。全面提升我国邮政金融服务“三农”的功能,要纠正认识偏差,客观审视邮政储蓄的历史作用;合理分布邮政储蓄银行分支机构,多渠道构建农村邮储资金的回流导入机制;适时组建邮政金融控股集团,尽快出台《邮政金融服务促进法》,为完善邮政金融支农服务功能提供体制和法律保障。

关键词:农村金融服务; 邮政金融; 服务“三农”; 制度创新; 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07)12-0029-05

一、相对缺失:对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绩效的一种判断

从当前国内学术界对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绩效的判断和结论来看,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有完整体系,种类齐全且功能合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我国农村金融经过改革,基本上形成了具有政策性功能、商业性功能和合作性功能的服务体系,但功能尚不完善。这两种判断都有自己的合理性和重大的实践意义,但在认识和指导实践上又显不足。前者基于对农村金融改革自身的肯定,后者有批判成分但不彻底。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体系表面上形成了“三驾马车”支农的局面,但因组织功能错位及缺乏层次性而名不副实;正常的非正规金融的合法性空缺,很难与正规金融形成制度互补。因此,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是简单完善的问题,而是重新构建的问题。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相对缺失,不是指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网点数量不足,或缺乏金融市场和金融活动,而是指现有农村金融服务部门尚未组织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适度竞争的服务“三农”的有机整体,导致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受到削弱。其主要表现为:金融服务主体的价值取向模糊,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功能弱化;农村金融供给总量不足,农村金融结构失衡;农村信用社在农村正规贷款市场处于垄断地位,农村金融市场效率低下;农村资金外流与农村经济“贫血”并存,“有效需求”不足与“有效供给”不足之间的“悖论”愈演愈烈等。可见,我国农村体制内正规金融机构在各自的利益机制驱动下,并未充分提供有效的农村金融供给,而“先天不足”的非正规金融很难与正规金融形成竞争互补,现有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缺乏实质性的有效运行机制。

表1 2004年我国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邮政储汇局。

如表1所示,2004年我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的农村网点存款余额占农村存款份额的比重分别为32.29%、49.43%和18.28%,而同期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农村网点贷款余额占农村贷款份额的比重分别为1.09%和98.91%。在农业银行经营战略目标非农化的同时,农村信用社几乎成为农村地区乡镇一级开展信贷业务的唯一金融机构,基本垄断了“三农”小额信贷市场。另据统计,在2004年全国新增的1203亿元农业贷款中,扣除农村信用社提供的部分,其他商业银行仅提供45亿元,只相当于其全年新增贷款额的8‰;至2005年10月末,全国农信社农业贷款余额1万余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的85%。

表2 近10年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金融对农业的支持

单位:亿元

注:以上内容根据《中国金融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年份资料整理。

如表2所示,农业贷款总量与农业经济总量不成比例,农业信贷资金总体供给能力轻型化。截至2005年末,全国农业贷款余额为11529.93亿元,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余额的5.92%,农业贷款与农业增加值的比例为0.5075:1,远低于各项贷款余额与GDP的比例(1.0678:1)。从近10年来的数据看,农业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基本上在5%~6%的区间内徘徊,而同期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虽呈下降趋势,但仍在12%以上。上述现象表明,随着农村金融市场化程度的逐渐提高,资本边际效率较低的农业领域对金融机构信贷投入的吸引力愈益减弱;与农业对GDP的贡献率相比,信贷资金对农业GDP(农业增加值)的贡献不够明显,农村金融资源与农村经济之间的关联度较低,这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相对缺失的另一表象。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相对缺失的种种表象,可解释为现行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中存在着一种供给型的金融抑制,而只有通过农村金融深化才能促使农村经济走向良性循环。不同初始条件下的金融深化存在着不同的路径依赖——供给引导型和需求跟进型(休·帕特里克,1966),金融改革和发展必须遵循这种内生性的路径依赖。基于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深化我国农村金融应选择“供给引导型”的制度变迁模式,通过调整农村金融供给主体结构,演化适宜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而从体制和机制上创新邮政金融服务“三农”的制度,则是目前扩充农村金融供给主体的关键路径。

二、新农村建设中邮政金融服务“三农”的可行性分析

邮政金融作为我国一家提供个人金融零售服务的机构,在服务“三农”领域面临前所未有的环境机遇,未来邮政金融可依托自身的竞争优势,迅速成长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邮政金融面临的环境机遇

一是填补国有商业银行“农转非”后市场空缺的机遇。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实施经营战略调整,大规模撤并农村及欠发达地区经营网点,信贷资金的“城市偏向”和“发达地区偏向”使农村地区金融真空问题凸显。这为邮政金融拓展农村地区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邮政金融可以通过主动接收商业银行的农村网点,低成本、快速地填补这些机构退出后留下的市场空白,以新型金融服务主体的身份进入农村金融市场。

二是开展农村地区银保合作乃至直接涉足保险业务领域的机遇。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原因,当前,我国农村保险业务的规模、覆盖面、渗透度和服务水平,远不能满足“三农”经济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很不完善,农村居民缺乏养老、医疗保障问题突出;农业保险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农民对风险控制的需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表现为“三高三低”,即高风险、高赔付、高需求和低覆盖率、低供给、低投保率。虽然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1982年就开始承办农业保险业务,但经过上世纪90年代初短暂的快速发展后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业务极度萎缩(承保率不足5%)。因此,在培育农村社会保障和保险体系方面,邮政金融可充当农村保险业务的基层兼业代理网点,从代理农村简易人身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民工保险、农村医疗保险、农村财产险以及农业生产的政策项保险等起步,拓宽农村保险产品营销渠道,逐步过渡到投资设立农村小额保险组织,实施银行保险混业经营,拓展农村保险市场。

三是拓展零售类信贷市场,从而改善邮储资产结构的机遇。现行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整体功能的缺位与错位,造成体制内正规金融严重供给不足,农村金融需求主体不得不更多地依赖于非正规金融渠道,使得各种非正规金融活动日趋活跃。但作为体制外金融形式的农村民间金融却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其为了获得较高的风险报酬往往抬高贷款利率,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由此,可允许邮政金融部门依托现有的网络优势,继续增加开办存单质押贷款的农村网点数量,并创造条件试办社区各类小额贷款业务,从而有效地满足农户的信贷需求,替代和排挤民间私人借贷,规范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秩序。随着银监部门逐步放开邮政金融办理零售信贷业务,邮政金融部门将在零售类资产业务领域上与其他涉农金融机构形成优势互补。

四是全面开发农村金融中间业务市场的机遇。国有商业银行大幅撤并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后,广大农村地区金融中间业务的服务产生空缺。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将为农村地区开展结算类、担保类、融资类和管理类中间业务提供极大的发展空间。因此,邮政金融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网点和网络优势,利用大部分省份农村信用社尚未开发统一银行卡的机会,研究开发邮政储蓄绿卡“一卡通”,扩大绿卡功能,改善用卡环境,依靠绿卡工程,带动乡镇这块基础性的中间业务市场做强做大,形成规模效应。

(二)邮政金融的比较优势

1.“邮政+金融”的行业优势。长期以来,邮政金融机构作为国家邮政系统中从事金融业务的部门,其既有的优势是建立在国家邮政事业快速发展所构筑的雄厚的行业基础之上的。邮政储蓄转型后,新组建的邮政储蓄银行作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控股企业,将继续依托现有邮政的网络设施经营,并实行全国统一法人体制,邮政行业所拥有的系统资源整合与集团化经营优势,将是邮政金融打造有别于其他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的基本保障。

2.服务网络资源优势。由于邮政储蓄依附于邮政,而邮政机构在农村具有庞大的、系统的营销和投递网络,点多面广,因此邮政金融具有其他农村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优势。从网点设置来看,邮储机构在农村较城市具有绝对优势。目前,全国邮政储蓄共有3.6万多个全国联网网点,其中约2/3的网点在农村;邮政汇兑网点共有4.5万个,其中农村网点占比为66%。在一些偏远地区,邮政储蓄是当地居民可以获得金融服务的唯一渠道。借助城乡一体的服务网络,邮政金融正成为城乡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经济交流的重要资金纽带。

3.信息科技手段优势。在国有商业银行战略性地收缩县域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的情况下,邮政部门持续加大了对农村地区邮政金融服务机构的科技投入。目前已建成的以邮政金融核心业务系统为基础的强大的金融信息化网络,已成为我国覆盖城乡网点面最广、交易额最多的个人零售金融服务网络。其中:邮政金融客户管理系统是邮政金融信息化建设中第一个以数据汇总和分析为特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为邮政金融业务的经营分析、管理决策、市场营销构筑了一个高效的支撑平台;邮政金融国际业务系统是一个全国数据大集中的集外币资产业务、外币负债业务和外币中间业务于一体的业务系统,实现原先外币储蓄系统与国际汇总系统的统一管理和风险控制;全国统一的邮政储蓄计算机联网系统助推邮储农村网点全面实现网络化,具备了城乡跨地区跨行业通存通兑的业务优势;邮政电子汇总系统成为全国最大的个人汇兑网络,已成功加入中国银联网络的邮储绿卡可在全国通兑。

4.品牌效应优势。邮政储蓄依托邮政的国家信誉、普遍服务网络设施以及全国一体化的机构体系,为城乡居民特别是为广大农村提供具有邮政特色的个人零售金融服务,“绿色银行”深入农民人心。基于百年邮政的金字招牌,邮政金融提供的金融服务具有国家信誉优势以及普遍性金融服务的色彩,大大提升了邮政金融服务的社会认同度。忠实稳定的客户群是邮政金融服务“三农”的重要基础性资源。

三、邮政金融服务“三农”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目前世界上有7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利用邮政部门的网络和服务渠道等资源优势,经营面向社会公众的零售金融业务,在服务农村经济方面大多成绩斐然。如韩国2800多个邮政储蓄和保险网点(占该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数的41.6%)中约50%分布在农村地区,其所属的西南最偏远的GAGEO小岛只有邮局在此设有政府经营的金融网点;法国邮政部门有3/4的网点分布在农村地区,为开展金融业务提供了有利条件,其创建的邮政金融品牌在法国金融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世界各国邮政金融改革发展的正反经验表明:

——邮政金融生存和发展不能脱离邮政网点,邮储银行与邮政机构的一体性是不容置疑的。始于1990年的德国邮政体系改革由分到合,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最终又由德国邮政公司完全控股德国邮政银行,后者拥有与邮局营业交织在一起的1.3万个网点,几年内就发展成为德国最大的零售商业银行。正因为借助于邮政遍布城乡的网络资源,才使邮政金融有能力将服务触角延伸至一般商业银行不可能或不愿意到达的边远区域。邮政金融业务与邮政网络两者之间相互支撑,密不可分。我国正处于邮政体制和邮政金融改革的关键时期,这一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与一般商业银行相比,邮政金融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平民银行”或称“大众的银行”性质,为普通大众提供基础性金融服务是各国邮政金融的长项。时至今日,尽管各国邮政金融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其服务对象却始终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城乡基层民众,邮政金融仍要依托邮政部门固有的网络优势和服务渠道,提倡勤俭持家、计划理财的社会风尚,以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为经营宗旨。这是邮政金融机构作为特殊性质的商业银行,区别于一般商业银行的重要方面。

——为邮政金融开展业务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扶持。从各国邮政金融的发展历程看,一般都有相应的法规、政策来规范和引导本国邮政金融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未出台专门的《邮政储蓄法》,来明确规定邮政金融机构的法律地位、市场定位和管理体制等,对邮政金融开展农村业务的金融财税政策扶持则更显不足,邮政金融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注重核心能力的培养,加强产品创新。由于邮政储蓄资金来源的特殊性,各国邮政金融部门在资金运营上普遍采取了审慎、稳妥的态度。从各国改革情况看,邮政储蓄资金的自主运营是大方向。而资金自主运营能力则是一家金融机构维系生存、发展的核心能力所在。我国邮政金融部门在资金运用上必须稳健,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在有效降低资金运营风险的基础上,逐步拓展资金自主运用渠道。另一方面,各国邮政金融都在跟踪客户多样化的现代金融服务需求,并借助科技手段不断研发新的金融产品;相比之下,我国邮政金融迄今未开发出一个具有差异优势的特色金融产品。在我国邮政储蓄转型为邮政储蓄银行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防止因创新能力低下而制约我国邮政金融今后的发展。

四、邮政金融服务“三农”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一)农村资金的“抽水机”:一个亟需澄清的认识误区

在邮储资金全额转存央行的制度安排下,邮政储蓄资金一直是人民银行信贷资金的重要来源。据统计,至2004年6月末,农业发展银行承接人民银行的再贷款为6500亿元,安排支农再贷款842亿元,而同期邮政储蓄转存到央行的老存款有8000亿元。可见,邮政储蓄资金是央行安排农业发展银行再贷款资金的重要来源。既然存在邮政储蓄(含城市和农村)→中央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这一资金运用链条,那么与其说邮政储蓄从农村抽取资金,还不如说在城市吸收的邮政储蓄资金(约占邮政储蓄余额的2/3)也流到了农村。

近年来,邮政金融部门依托农村邮储服务网络的优势,以不断发展的邮政储蓄信息化建设为基础,针对农村市场的特点和农村客户的需求,在完善服务“三农”功能方面进行了大量积极而有效的探索,已经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基于邮政储蓄异地通存通兑平台、银联跨行交易平台、电子汇兑平台以及邮政企业遍布城乡的投递平台的农村客户个人资金汇划业务体系。邮政储蓄绿卡、邮政汇兑已成为农村居民重要的资金汇划工具。据调查,截至2006年9月底,在福建省累计发行的624.09万张邮政储蓄绿卡中,有350多万张是农村客户持有的。统计数据还表明,我国邮政金融部门2005年办理的个人结算金额(包括储蓄、汇兑)超过1.8万亿元,其中从城市流向农村的资金就有1.38万亿元,占比超过76%。加上邮政储蓄机构自主运用资金后通过协议存款、逆回购等方式,向农村地区返还的长、短期资金每年均在300亿元以上。因此,通过邮政金融渠道向农村地区输送的资金总量达1.4万亿元。而2005年全国邮政储蓄新吸收存款余额为2811.76亿元,其中农村地区吸储1093.39亿元。不难看出,邮政金融通过畅通的资金汇划“高速公路”一直在向农村地区“输血”。由此可见,邮政储蓄从农村金融中“抽水”的说法具有相当大的认识偏差,该观点只是站在单向经营模式下的邮政储蓄在农村吸储的角度,来评判邮政金融在服务“三农”中的地位,却忽视了邮政金融已利用现有网络和业务构筑起资金回流农村的“大动脉”,其审视问题的角度不够客观全面。

另一方面,在高度集权化的邮政储蓄资金运作模式下,邮政局省级及以下机构缺乏大额协议存款等批发类资产业务的运作权限;同时,出于金融风险防范与全国资金统一运作效益的考虑,国家邮政总局在制定协议存款业务的担保品种、不同地区的利率定价以及收益再分配机制等方面不够灵活。据调查,自邮政储蓄新增存款统一自主运作3年来,福建省各家金融机构累计使用92亿元邮政储蓄资金,仅占该省2006年9月末自主运用储蓄资金余额的37.6%,致使有关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回地方的政策意图未能充分体现。另外,地方邮储管理部门也缺乏必要的调控手段,去跟踪监测回流农村的贷款资金数量和实际用途,造成邮储资金回流机制不透明。

(二)尽快搭建邮政储蓄银行组织体系,合理确定资金运用主体及其权限

为便于对邮政金融业务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集中管理,建议邮储银行的组织体系建设采取总部→省级机构→省辖片区中心支行→县级支行→营业所的“五个层次、四级管理、一级经营”的体制模式。其中,在省辖以地市为单位进行组合,按照经济区划设立片区中心支行,这是基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及经济核算的考虑;在乡(镇)上按照成本效益原则,采取多种方式设立营业所,如在经济发达地区可重新设置网点,独立进行业务经营;大部分地区应采取继续依托当地的邮政网点,以委托其代办的形式进行业务经营。

在加快邮政储蓄银行分支机构组建步伐的同时,应明确资金运营主体及其权限,构建邮政金融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长效资金支持机制。一是在组建初期,仍由邮储银行总部掌控投资国债、重点建设债券和农业政策性金融债的决策权,引导邮储资金用于国家级大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及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等领域;统一办理批发性银行间信用业务,充当政策性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的资金供应商,将是起步阶段邮储资金运用的主要方向;适当下放与农村信用社协议存款交易的权限,并制定相应的协议存款指导利率,有效引导在邮政储蓄中占相当比例的农村资金反哺于农业。二是赋予县级邮政储蓄银行一定的资金运营权限,建立完善邮储资金直接回流机制。在尚未搭建起信贷业务的制度框架和风险控制机制的情况下,可委托其他涉农金融机构发放“三农”贷款,或参股当地农村信用社,以盘活农村邮政储蓄信贷资源;逐步增加办理邮储存单质押贷款的农村网点覆盖面、单笔限额、质押品以及业务推广深度,总结信贷管理经验并加快培养邮储银行信贷人才;在有效降低资金运作风险的前提下,拓宽邮储资金的回流渠道和自主运用范围,试办抵押类贷款和小企业联保贷款,再逐步拓展对一些商业性担保能力较强的地区和政府有能力组建担保基金或担保机构的地区,开办担保类贷款等;利用银监部门放开邮政金融办理社区小额贷款的契机,引导县辖邮储营业所试办直接对农户的小额贷款,转变其“储蓄所”型的运行机制,逐步将其改造成为服务功能更完善的村镇银行。

(三)适时组建邮政金融控股集团公司,为全面提升邮政金融服务“三农”功能提供体制保障

在时机成熟的条件下,可考虑成立邮政金融控股集团,组建包括邮政储蓄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子公司在内的邮政金融体系,可以采取两种发展模式:一是以邮政自身的实业公司(母公司)为依托,由产业资本直接控股或参股两个或两个以上行业的金融机构;二是以纯管理型的投资集团母公司为主体,来组建金融控股集团公司。邮政金融集团的建立,既是完善我国民族金融集团体系的重要举措,又是邮政储蓄银行在组织体系和业务体系上的模式创新。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相对缺失,农村金融产品单一,服务范围狭小,邮政金融集团的成立可为农村市场提供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综合性服务,逐步矫正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业内部结构失衡,从而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广度与深度。

(四)尽快出台《邮政金融服务促进法》,为构建邮政金融支持“三农”长效机制提供法律保障

组建中的邮政储蓄银行,其服务对象是城乡亿万户居民,主要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如经营民间小额储蓄、小额汇兑和小额信贷等业务。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邮政储蓄银行在服务对象、业务范围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从长远来看,邮政金融应单独立法,此举既可使邮政金融作为金融机构的主体地位变得更加清晰,市场定位更加明确,又有利于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按照其业务经营特性进行监管,防范和化解邮政金融风险。同时,由于组建邮政储蓄银行是政府引导邮政储蓄资金回流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安排,因此专门立法可强化邮政金融的社会责任,并加大对邮政金融农村业务的政策扶持力度,以充分发挥邮政金融的网络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和品牌优势,从而使其在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 光.中国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王文武.各国邮政金融研究[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3]张余文.中国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张亦春,谢清河.中国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发展研究[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6,(6) .

[5]田 力等.中国农村金融容量问题研究[J] .金融研究,2004,(3) .

[6]杨少芬等.我国农村信用社实行社区金融模式改造研究[J] .金融研究,2006,(7).

[7]夏 斌,巴曙松,高 伟,马君璐.关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建议[N] .人民日报,2005-09-13.

上一篇:入党积极分子心得体会1000字下一篇:见习期满工作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