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情大知识作文

2024-05-12

小事情大知识作文(精选11篇)

小事情大知识作文 第1篇

文轩和她的好朋友诗睿一起去超市购物,途中遇见韦校也要去,便一同前往。在购物中,韦校突然想起今天上课的内容,便想考考她们,可一直没有机会。突然,他看到前面的牛奶正在促销。上面写着买一盒以原价20元销售,买第两盒以半价销售,买第三盒或第三瓶以后以四分之一的价钱销售(要有会员卡)。

韦校看到后,一计涌上心头。便对她俩说:“根据我的经验,牛奶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既然我们今天来购物,就买点有意义的东西回家。这样吧,我拿三盒,然后由我去付账,回家后再给我钱。&rdquo,周记;诗睿很痛快的说:“好啊。”而文轩却想了一会儿,说:“韦校耍了我们。”她是怎么想的`呢?她想:20×2-?20÷2?20÷4?20??5?元?减去他买牛奶的钱,还赚五元。把想法告诉诗睿后,又悄悄告诉诗睿一个反扑的计谋。听了文轩的解释,诗睿为自己的大意而惭愧,但听了文轩的计划又微微一笑。到底是什么计划呢?她是怎样想的呢?到底她俩亏了没有?

小小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生活的认识,也让他们感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心寻找,随处可见。

小事情大知识作文 第2篇

在我的生活中,有许多感动的、感人的事和人。在一次旅途中;在一次我心急的时候;在一次意外中……今天,我要写的是一次出行中我被一位年轻少女感动了!

事情是这样的:记得放暑假的时候,妈妈带我去桐乡玩。我们下午4点多回家,我们先乘公共汽车,然后到了回石门的车站……公交车来了。我一看,心想:啊!这么多人,我们怎么乘得下呢?但又想到都4点半了,妈妈还得回家烧呢!就对妈妈说:“妈妈,我们就忍耐一下,乘了这班公交车吧,好吗?”“好啊!”妈妈爽快地答应了。我想妈妈和我想得一样,所以……妈妈拉着我上了车。

这时,我旁边的一位年轻少女看了我一眼,接着拉着我的衣服说:“小朋友,你坐在姐姐的.腿上,帮姐姐拿着姐姐的包,好吗?”我当时听了就很感动,连忙说了声:“谢谢!”妈妈听了也很高兴,也说了声:“谢谢!”就这样,妈妈和这位年轻少女聊上了,“小姑娘,你到石门哪里呀?”“哦,我到石门的银行。”年轻少女说:“可是我不认识路。”“这没关系,我是石门人,我认识去银行的路,我们带你去好了!”妈妈热心地说。我也很热心,对这位年轻少女说:“姐姐,我们正好也顺道。”年轻少女起先有点难为情,但经过我这么一说,年轻少女说:“那太好了,谢谢你们啊!” 我和妈妈异口同声地说:“应该我们要谢谢你才对。”

到了石门,我们随着这位年轻少女 一起下了车,然后我们把这位年轻少女送到了银行,还跟这位是善良的年轻少女挥手说了:“再见!”

大人们的大事情和小孩子的小事情 第3篇

有些大人总说

我们小孩子干的一切

都是小事情

其实这样说的大人

是没能找到一条合适的路

走进我们小孩子的世界中

我们心中的远方

高挂着一些大人们

想象中也没有的彩虹

我们心中的明天

变幻着一些大人们

从来不曾见过的风景

要走远路、去远方的人

打一双草鞋

也不能算小事情

想明天、设计未来的人

画一幅小画

同样也不是小事情

大人们不一定就“大”

小孩子不一定就“小”

比如举目望夜空———

那大的不一定就是大星星

那小的不一定就是小星星

赏析

读了这首诗, 你是不是也这样认为呢:大人不一定“大”, 小孩不一定“小”;大事情不一定“大”, 小事情不一定“小”。你还可以向你的爸爸妈妈描绘藏在心中的那些“大人们从来不曾见过的风景”呢, 这一定很有趣。

小事情触发大发明 第4篇

小事情大问题教育随笔 第5篇

说说我班高少杰小朋友,他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长得十分帅气,因为他年龄偏小,个子又矮,嘴又甜,我们班的老师都很喜欢他,每天上班来了先是抱抱他,亲亲他。他很喜欢撒娇,但是他撒娇的方式让我惊讶,他喜欢你,就要打你。

有一天孩子们在玩区角游戏,一个小朋友来告状说少杰打人,我以为是小朋友之间闹矛盾,就把少杰叫来问他为什么打人,是不是故意的,他就低着头不说话,我就让他给小朋友道个歉,然后他俩又手牵手去玩了,我也没当回事,可是越来越多的孩子来告状说少杰打人,特别是一些平时表现的很好的小姑娘都来告状了。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不再是把他叫到面前训斥,走到旁边观察他,心里也在犯嘀咕:少杰平时表现挺好的,也不像是好打架的小朋友,今天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他要去打小朋友呢?我带着疑惑观察着少杰,他正在娃娃家中做游戏,他和小朋友们玩的可开心了,姝心扮演妈妈,杨守航小朋友扮演爸爸,少杰扮演孩子,他们玩的有摸有样的,姝心给少杰喂饭,少杰很高兴的吃着,可是不知怎么回事就给了姝心一拳,而且这是少杰的表情还是相当开心,还沉浸在游戏的角色中。我也不理解为什么他会突然打姝心,他们根本就没有争执或争抢啊,在活动结束以后我把少杰叫到一边问道:“少杰,你喜欢这个游戏吗,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吗?”“喜欢啊,老师,我特别喜欢姝心扮演的妈妈呢!”他瞪着大眼睛开心的说道。“那你为什么要去打姝心呢?”“因为我很喜欢她啊,我喜欢她就要打她。”他的话让我很惊讶,原来他打小朋友不是闹矛盾了而是正因为他喜欢他们,可是他怎么会这样去表达自己的喜欢之情呢。

放学的时候我和少杰的妈妈沟通了一下,原来在家里少杰经常看一些动画片。里面有很多打架的场景,少杰每次都跟着比划,高兴的不得了,到了特别兴奋的`时候还把小拳头打到家里人身上,家里人也没有意识到,这种打人习惯是不好的,还觉得孩子跟着比划是一件很逗人的事,父母都看着他的行为在笑,子杰打他们,他们就让着他,配合着他躺下,让他胜利,就这样每次子杰高兴了就打家人,父母也没有及时纠正,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养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玩的开心了就动手打人。

找到了原因,就要解决,我和少杰父母商讨出了方案一起帮助孩子认识这个不好的习惯,并帮助他改掉这个习惯。在家里以后不能什么都顺着孩子,当孩子做出一些不对的行为时及时纠正,在幼儿园我也会特别注意少杰,让他看一些教育视频,给他讲述关于懂礼貌的故事,在少杰打人的时候明确的告诉他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喜欢老师或者小朋友可以用亲一亲、抱一抱的方式来表达,教会他如何正确去表达自己的感情,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少杰终于改掉了开心就打人的坏习惯,成为一个小朋友喜欢的小伙伴。

小事情 大责任修改稿 第6篇

大责任》说课稿 南通市虹桥第二小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事情

大责任》。

在设计这堂课的教学时,我首先认识到,负责任是对现代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社会越进步,就越需要负责的公民。公民意识需从小培养。其次,我认识到“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从多年的教育实践和课前调查来看,六年级的学生总是能够说出什么是自己的责任,但在“怎样具体地担负起责任”上,做得还不够。因此,我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本次班会课比赛的主题,将本课的题目确立为《小事情

大责任》,意图从小的角度切入,以故事导入、播放影像、课堂调查、创设情境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明理、激情与导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使这堂班会课能取得一些实实在在的效果。

为了切实开展好本次班会,我确定了如下三个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什么是责任,责任的意义。

2、激发学生认真负责,勇于承担的道德情感,增强其责任意识。

3、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学会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与社会负责。

这节班会课,我准备分为六个环节进行。下面,我就具体地向各位评委老师汇报班会的预设。

环节一

故事导入,初晓责任概念定义。儿童具有“故事情结”,都喜欢听故事。故事是进行品德教育的良好载体。因此,课堂伊始,我打算在音乐声中,深情地给学生讲述一则故事《彼得的故事》。

偶然的一天,彼得问上帝:“什么叫责任?”上帝笑了笑,“你去人间走一趟吧!”于是,彼得就开始了他的旅行。

他先来到学校,在与教师的谈话中,他明白锲而不舍地教育学生,是他的责任。他来到公园,与园丁的对话中知道让草长得更好是他的责任。最后他来到医院,与护士的对话中知晓了照顾病人是他的责任。

接下来,就向学生提问:“你知道什么叫责任吗?”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揭示故事结尾中上帝的话语——“责任是无处不在的,做好你应做的事,这就是你的责任。”从而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悟到责任的定义——责任就是做好自己身边的小事情。

环节二:播放影像,深入理解责任内涵。

明理不单单是知道一个概念的定义,而要从内心深处去感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记忆。如何深化儿童已有的认识。我意识到,生活是“道德的沃土”,我们要从儿童的生活中,提取教育的精华元素与有价值的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责任的内涵。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播放一则公益广告。广告中,儿童演绎着“食品安全、工程安全、交通安全不是游戏。”的场景。

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看完广告,你的感想是什么?”让学生在交流中,在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中,深入理解责任的内涵,从而进一步了解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着各自的担当,稍一疏忽就会酿成大祸。把“人人有责,责任重大”这种道德意义印刻在儿童的心上。

环节三:课堂调查,自我反省,提升责任意识。

深刻的自察自省是道德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只有自省了才能自励,只有反思了才能感悟。因此,在本堂班会课上,我尝试使用这一教学手段。

课前我准备好了六个具体的情境问题,课上,将问卷分发给学生,在撞击心灵的音乐声中,让学生填写。

然后,我将选择其中的一两个问题进行统计,与学生一起聊一聊。针对选择“经常”的同学,我会问“遇到这样的情境时,你是怎么想的,又是如何具体做好这件事情的,你有什么经验方法可以与大家分享吗?”

而选择“从不”选项的同学,我会问“遇到这样的情境时,你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这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处?也请大家一起想一想,这样做又失去了什么?”

面对其余的同学,我想问“遇到这类情况时,你有没有偶尔也会这样做?可以说说当时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做的?”

问卷调查帮助学生不断自我反省。调查后的一串问题中,引导学生分析了生活中不负责任的行为发生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责任心意识,也为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做好充分的准备。

环节四:创设情境,进行责任行为引导。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与生活摩擦才能起教育的作用。”于是,课堂上,我打算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走在校园的小路上,偶尔的一瞥,发现有着落叶与纸屑,从这儿经过的你会怎么做?

当学生回答“将它们打扫干净。”的时候,我将进行追问,“为什么你会进行打扫,既然不是你弄的,又不是你们班的包干区,为什么你要这样做?”我意图通过追问,进行价值引导,点明行为方向。

通过学生的交流,进一步明晰我们肩上的责任是哪些:保持校园的卫生整洁是我们的责任,保护校园里的公共财产是我们的责任,维护校园的荣誉是我们的责任,关好教室的门窗是我们的责任,不浪费校园里的一水一电是我们的责任。

接着,我打算将问题就此拓展开去,在家里,在社会上,长大后„„我们的责任又是什么呢?随着地点的转换,范围的扩大,学生身上担负的责任也会越来越多。在“畅想”中,学生会更清楚地知道:我们的责任就是做好自己的份内事,从身边点点滴滴的事情做起。

环节五:表达心愿,激发担负责任的热情。

俗话说:有欲才有求,有求才有为。一堂班会课,我无法奢求学生立刻能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但我可以激发同学急欲担负责任的欲望。于是,课上,我请学生在事前准备好的叶片形状的纸上,写下自己目前最想努力做好的一件事情及其做法。

然后将这一片片责任的叶子粘贴到课前就准备好的“大树”上,希望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一天天的长大,眼前的这棵“责任树”也将变得更加枝繁叶茂。

环节六 行为训练,养成负责任的良好品质

道德被马克思称之为“实践——精神”,假若道德不能转变成人的实践,其价值与意义何在?

于是,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会与学生一起回顾这堂课的收获。总结之余,我提出这样的要求“下课后,请同学们带上心中的责任离开。”继而,我会提问“离开时,你打算做些什么?”

学生或许会说“摆放好凳子。”,“关上灯。”,或是“低头环视一下四周,看有没有纸屑掉落。”等。于是,我顺势说出的“做好身边的小事,让我们担负起肩上的责任。”将会为这堂班会课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通过这一环节,课堂中所想的,所说的,所学的,直接作用于学生实实在在的生活,将“做好身边的小事情,就是担负起肩上的责任”这一思想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纵观本课教学,我以“小事情

大责任”为主线,试图引导学生在故事中感悟“责任的定义”,在广告中思考,提升“责任的意义”,在调查中反省,提升“自我责任意识”,在情境中进行行为训练,在设想中畅想“我们肩上的责任”,在书写中激发担负责任的欲望,在行动中烙下“小事情

大责任”的印记。

小事情与大事业议论文 第7篇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要干成大事业,须从小事情做起。如果小事情都不能做好,很难讲大事业能够成功。

世上大凡能取得伟大成就者,都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然后逐渐上升到干大享业的。众所周知的牛顿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牛顿正是从苹果落地这一小事产生疑问,经过千百次的推理、实践,才得以发现万物之间相互有引力的。我国明朝的李时珍,完成了一部令世界瞩目的名著——《本草纲目》,假如他没有去干诸如挖草药、亲尝药性、问药农、找古药典籍等这些平凡琐碎的小事情,就很难说有这部医学名著的问世。

那么,如果没有做好小事情,又将会怎样呢?法兰西第一帝国缔造者拿破仑功败垂成,许多历史学家在评价这一事实时,都列举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假如这位伟人稍微动一下脑筋,考虑一下富尔敦的蒸汽船,也许,19世纪的欧洲版图,或许有另一番样子。”显然,拿破仑忽略了一些小事情,是他失致的原因。无怪乎莫泊桑说:“这个世界,变化莫测,一件小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因此,我们万万不能忽略小事。

小事情解决大问题 第8篇

我班里有个叫虎子的孩子, 他的调皮几乎让我束手无策。每天他的名字都被其他孩子提到无数次, 而且, 罪状也是十分齐全, 有打人, 推人, 抢玩具, 抓衣服、揪头发等。我感觉, 每天在耳朵里, 都总是听着虎子的名字。对此我也尝试了很多办法来教育他, 比如说服教育、严厉批评、冷处理等, 都只是当时起效, 一转眼就还是老样子, 没有什么明显效果。后来我尝试和他的家长多交流, 找出原因。经过几次谈话, 感觉到家长对于孩子的行为表示无能为力, 他妈妈说虎子在家也是不听话, 有时候管不住都用绳子把他拴在店里柜台上, 自己也是实在没有办法, 不知道该怎么做, 认为孩子是天生多动症没办法了, 看来这真的是一个大问题。我突然意识到, 原因可能就在于此。是不是家庭、幼儿园以及老师和小朋友对他的排斥在他的心里留下了不听话的阴影, 他也对自己放弃了?一个对自己不抱希望, 心里没有爱的孩子, 又能期望他有什么表现呢?我决定重新认识他, 抛弃自己先前对他的所有认识和评价, 开始从细节上关注他。

发现一:区域活动时发现虎子和一个小朋友发生了争执, 我上前去问原因, 原来是那个小朋友没有遵守图书角活动规则, 一次拿好几本书还不让别人看。我制止了这个小朋友的行为, 并在区域活动结束后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了虎子遵守区角活动的规则的正确行为, 让全班给他鼓掌。在为他贴贴画时, 告诉他老师就喜欢遵守游戏规则的小朋友, 他提出想抱抱老师, 我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他满意地坐好了。

发现二:星期二自选户外器械活动时, 虎子和班里好几个男孩子一起冲向赛龙舟, 结果他慢了一步没有地方坐了, 他的目光马上又转向小推车, 只见他推着小推车在前面跑, 一个小班的孩子边跑边喊的紧跟在他的后面, 见此情况我特意靠近了他们, 想看看没有老师的参与, 他们会怎样解决问题。只听见小班孩子说:“我要玩, 是我的推车……”虎子:“不是你的, 是我先拿上的。”小班的孩子哭起来了, 正准备往前跑的虎子转过身来一只手紧握着推车, 另外一只手拉住了小班孩子的手说:“我先玩一圈, 再让你玩行吧?”“不行, 不行!”虎子:“要不咱俩石头剪子布, 谁赢了谁玩。”小班孩子还是不肯, 后来不知他两不知小声说了些什么, 一会只见他俩一人推着一边高兴地从我身后跑过, 虎子转过头对我说:“老师, 你看我和小班弟弟一起分享着玩了。”我给他竖起了大拇指。虽然这并不是我最想要的结果, 但他没有像平时那样用粗鲁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我已经很高兴了。在活动结束后, 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夸奖了虎子, 虎子高兴地马上站好了队, 身体挺得可直了。

发现三:一天早晨, 虎子来园很早, 一进门就拉开窗帘帮助老师叠毛巾, 一边叠一边还说:“这么多毛巾老师一个人啥时候叠完呀?”叠完毛巾又帮小朋友摆好了椅子。我决定抓住他的这个“闪光点”, 以此为突破口, 改变他。等全班小朋友都到齐以后, 我选他做班长, 负责监督管理全班小朋友, 想通当班长这座桥梁, 一方面改变其他小朋友对他的看法, 另一方面让他自己亲身体验管理小朋友的不易。当天下午接园时, 我当着全班小朋友和门口家长的面跟虎子的妈妈讲了他今天的表现, 并请虎子的妈妈配合回家以后还要好好奖励他, 并将虎子在家好的表现也及时告诉老师, 老师在幼儿园也好表扬奖励。虎子妈妈答应了我的要求, 并很高兴地领着他出门了, 班里其他小朋友眼神里也充满了羡慕的目光。

二、问题分析

1.家庭教育方式不妥, 导致孩子任性

从与家长的沟通中可以看出, 孩子在没有上幼儿园之前就很调皮, 而他的父母在孩子犯错误时只是随口说说孩子, 并没有用合理有效的办法去教育孩子, 最后在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采取了用绳子拴孩子的粗鲁办法, 这不仅没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 反而让孩子更加叛逆。再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 心里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 慢慢就开始变成现在的状况, 想办法对付妈妈对他的惩罚。

2.老师一成不变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失去了信心

从接到大班班主任工作前, 虎子的调皮就已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到后来的慢慢接触才发现, 他真的很难管理, 总给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 于是我就仅对他表面的现状采取了以往经常用到的说服教育、严厉批评、冷处理等办法, 还有从网上、书上寻找其他办法来教育他, 结果一无所获。最后通过一次偶尔的机会我才发现这个孩子其实优点也很多, 只是老师没有及时去发现他的优点给他足够的自信心, 而是一味地点名批评, 无形中将他的缺点重点化, 给他的心理上造成了负面影响, 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3.与同伴交往的困境使他的行为逆向发展

他的淘气好像从一开始就在同班孩子的心里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记得有一次下午放学, 虎子妈妈刚一进门, 就有好几个孩子围着虎子的妈妈告状, 虎子呢, 硬是拉着妈妈快快离开。大班的孩子他们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与主见, 平时听话懂事、聪明伶俐、自理能力强、干净利索的孩子成了他们交朋友的主要对象, 调皮、淘气的孩子就开始不被重视, 久而久之, 他们为了引起同伴的重视就开始使用粗暴的方法, 比如别人不同意与他游戏, 他就开始捣乱, 推人、打人、搞破坏。

三、解决方式

1.帮助家长了解科学有效的育儿方法, 重视家园共育

随着科技的进步, 人们的沟通方式和学习渠道也越来越多, 但是对于农村的家长来说, 电子设备的运用技术还比较弱, 对于科学的育儿知识更是缺乏, 对此现状, 我通过QQ、微信、电话、和平时的交流像虎子的家长介绍了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简单可行的办法, 并强调了家庭与幼儿园共同教育孩子的重要性。

2.教师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不断寻求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首先, 遇到问题时老师的思维不能被眼前的现状所限制, 而要透过现状看本质, 认真去观察, 仔细思考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 再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 帮助孩子摆脱困境不断总结经验。不同的孩子性格不同、所处的家庭教育环境也不同, 老师要因人施教, 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3.强化优点, 促进同伴交往

调皮的孩子在其他同伴中虽然已经形成了不好的印象, 但老师可通过经常的表扬和不同形式的肯定来淡化淘气孩子的缺点, 从而强调和扩大他们身上的优点, 帮助淘气孩子摆脱同伴交往的困境。

四、反思

小事情解决大问题 第9篇

我班里有个叫虎子的孩子,他的调皮几乎让我束手无策。每天他的名字都被其他孩子提到无数次,而且,罪状也是十分齐全,有打人,推人,抢玩具,抓衣服、揪头发等。我感觉,每天在耳朵里,都总是听着虎子的名字。对此我也尝试了很多办法来教育他,比如说服教育、严厉批评、冷处理等,都只是当时起效,一转眼就还是老样子,没有什么明显效果。后来我尝试和他的家长多交流,找出原因。经过几次谈话,感觉到家长对于孩子的行为表示无能为力,他妈妈说虎子在家也是不听话,有时候管不住都用绳子把他拴在店里柜台上,自己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不知道该怎么做,认为孩子是天生多动症没办法了,看来这真的是一个大问题。我突然意识到,原因可能就在于此。是不是家庭、幼儿园以及老师和小朋友对他的排斥在他的心里留下了不听话的阴影,他也对自己放弃了?一个对自己不抱希望,心里没有爱的孩子,又能期望他有什么表现呢?我决定重新认识他,抛弃自己先前对他的所有认识和评价,开始从细节上关注他。

发现一:区域活动时发现虎子和一个小朋友发生了争执,我上前去问原因,原来是那个小朋友没有遵守图书角活动规则,一次拿好几本书还不让别人看。我制止了这个小朋友的行为,并在区域活动结束后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了虎子遵守区角活动的规则的正确行为,让全班给他鼓掌。在为他贴贴画时,告诉他老师就喜欢遵守游戏规则的小朋友,他提出想抱抱老师,我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他满意地坐好了。

发现二:星期二自选户外器械活动时,虎子和班里好几个男孩子一起冲向赛龙舟,结果他慢了一步没有地方坐了,他的目光马上又转向小推车,只见他推着小推车在前面跑,一个小班的孩子边跑边喊的紧跟在他的后面,见此情况我特意靠近了他们,想看看没有老师的参与,他们会怎样解决问题。只听见小班孩子说:“我要玩,是我的推车……”虎子:“不是你的,是我先拿上的。”小班的孩子哭起来了,正准备往前跑的虎子转过身来一只手紧握着推车,另外一只手拉住了小班孩子的手说:“我先玩一圈,再让你玩行吧?”“不行,不行!”虎子:“要不咱俩石头剪子布,谁赢了谁玩。”小班孩子还是不肯,后来不知他两不知小声说了些什么,一会只见他俩一人推着一边高兴地从我身后跑过,虎子转过头对我说:“老师,你看我和小班弟弟一起分享着玩了。”我给他竖起了大拇指。虽然这并不是我最想要的结果,但他没有像平时那样用粗鲁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我已经很高兴了。在活动结束后,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夸奖了虎子,虎子高兴地马上站好了队,身体挺得可直了。

发现三:一天早晨,虎子来园很早,一进门就拉开窗帘帮助老师叠毛巾,一边叠一边还说:“这么多毛巾老师一个人啥时候叠完呀?”叠完毛巾又帮小朋友摆好了椅子。我决定抓住他的这个“闪光点”,以此为突破口,改变他。等全班小朋友都到齐以后,我选他做班长,负责监督管理全班小朋友,想通当班长这座桥梁,一方面改变其他小朋友对他的看法,另一方面让他自己亲身体验管理小朋友的不易。当天下午接园时,我当着全班小朋友和门口家长的面跟虎子的妈妈讲了他今天的表现,并请虎子的妈妈配合回家以后还要好好奖励他,并将虎子在家好的表现也及时告诉老师,老师在幼儿园也好表扬奖励。虎子妈妈答应了我的要求,并很高兴地领着他出门了,班里其他小朋友眼神里也充满了羡慕的目光。

二、问题分析

1.家庭教育方式不妥,导致孩子任性

从与家长的沟通中可以看出,孩子在没有上幼儿园之前就很调皮,而他的父母在孩子犯错误时只是随口说说孩子,并没有用合理有效的办法去教育孩子,最后在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采取了用绳子拴孩子的粗鲁办法,这不仅没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反而让孩子更加叛逆。再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心里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慢慢就开始变成现在的状况,想办法对付妈妈对他的惩罚。

2.老师一成不变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失去了信心

从接到大班班主任工作前,虎子的调皮就已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到后来的慢慢接触才发现,他真的很难管理,总给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于是我就仅对他表面的现状采取了以往经常用到的说服教育、严厉批评、冷处理等办法,还有从网上、书上寻找其他办法来教育他,结果一无所获。最后通过一次偶尔的机会我才发现这个孩子其实优点也很多,只是老师没有及时去发现他的优点给他足够的自信心,而是一味地点名批评,无形中将他的缺点重点化,给他的心理上造成了负面影响,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3.与同伴交往的困境使他的行为逆向发展

他的淘气好像从一开始就在同班孩子的心里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记得有一次下午放学,虎子妈妈刚一进门,就有好几个孩子围着虎子的妈妈告状,虎子呢,硬是拉着妈妈快快离开。大班的孩子他们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与主见,平时听话懂事、聪明伶俐、自理能力强、干净利索的孩子成了他们交朋友的主要对象,调皮、淘气的孩子就开始不被重视,久而久之,他们为了引起同伴的重视就开始使用粗暴的方法,比如别人不同意与他游戏,他就开始捣乱,推人、打人、搞破坏。

三、解决方式

1.帮助家长了解科学有效的育儿方法,重视家园共育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沟通方式和学习渠道也越来越多,但是对于农村的家长来说,电子设备的运用技术还比较弱,对于科学的育儿知识更是缺乏,对此现状,我通过QQ、微信、电话、和平时的交流像虎子的家长介绍了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简单可行的办法,并强调了家庭与幼儿园共同教育孩子的重要性。

2.教师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寻求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首先,遇到问题时老师的思维不能被眼前的现状所限制,而要透过现状看本质,认真去观察,仔细思考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再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帮助孩子摆脱困境不断总结经验。不同的孩子性格不同、所处的家庭教育环境也不同,老师要因人施教,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3.强化优点,促进同伴交往

调皮的孩子在其他同伴中虽然已经形成了不好的印象,但老师可通过经常的表扬和不同形式的肯定来淡化淘气孩子的缺点,从而强调和扩大他们身上的优点,帮助淘气孩子摆脱同伴交往的困境。

四、反思

通过虎子这件事,让我感触很深,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老师还有集体的共同帮助,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给孩子搭建一个更好的健康成长的平台。尤其现在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就意味着孩子的启蒙教育重任落在了幼儿教师身上。我们在幼儿教育中要善于观察,从细节上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抓住教育契机,用小事来解决大问题。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作为老师,在工作和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因人施教。当他们有了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地发展。学前教育的日常工作看似极其琐碎,在很多方面也的确无法用统一标准去衡量。孩子才是他们生活的真正的主人,尊重孩子的世界,俯下身,走近孩子。用充满爱的心去感受,用敏锐的眼睛去发现,抓住每一天,在微小的细节中大胆尝试。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虎子的表现会越来越棒。

看小自己才能做大事情美文摘抄 第10篇

赵本山是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的院长、本山传媒集团的董事长,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喜剧表演艺术家。他曾连续十五年获得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一等奖,被誉为“小品王”“喜剧之王”和“东方卓别林”。

赵本山曾在贫穷与苦难中挣扎与奋斗。他6岁时母亲病逝,父亲远走他乡,几乎成为孤儿。此后,他开始跟着双目失明的二叔学艺。他勤奋、刻苦,熟练地掌握了拉二胡、吹唢呐、抛手绢、唱小曲和二人转等技艺,特别是弹三弦的功底尤为突出。苦难的童年成了他一生的财富,为其日后的演艺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功成名就之后的赵本山多次接受过媒体的采访,多次说过这样的话:“说实在的,我不是在城里生的,也不是哪个领导的儿子,就是一个农民,而且是最底层的。能混到今天这一步,还不珍惜生活,不珍惜周围的朋友和一切,那我就白活了。我就怕自己出事,掌握不住自己的时候,我就赶紧开车回去了。到老家一看啥都清楚了,我是哪个小房出来的,在哪儿砍过柴,在哪儿有我的同学,长得跟我爹似的……在那种环境下,我有自知之明,心里有足够的满足。我痛苦的童年,恰恰是我最大的财富。我能够对照,能够看到自己过去是个啥样。我也不会一说话就是成语,或者老装教授,说实话,咱念那点书真是不够,只是生活教懂了我怎么做人。”

赵本山之所以反复讲上面的话,就是为了经常地提醒自己:不要忘乎所以,永远记住过去。他说:“啥时候都不能忘记咱是个农民,是从山沟子里出来的,是唱二人转的`。只有把自己看小了,才能把事做大!”

2006年6月,林志玲应邀到西安为浪琴表做代言宣传活动时,曾与当地的100多位经销商合影留念。身高174厘米又穿高跟鞋的林志玲,在与比自己矮许多的经销商合影留念时,总是双膝微弯,使自己与对方保持一样的高度。就这样,她总共下蹲了80多次。

当时负责营销浪琴表的副总经理张正勋看到了这个细节,感叹道:“我从来没看到任何一个艺人这么做!这就是她的身段,非常软的身段。她良好的修养和谦逊的品格,比靓丽的外表更能打动人心。”

浪琴表的全球总裁也看到了这个细节,对林志玲大加赞赏。因此,这位全球总裁邀请林志玲出席瑞士巴塞尔钟表展的代言宣传活动。正因为林志玲出席了这次瑞士的代言宣传活动,才有机会成为国际媒体注目的一个焦点。

有媒体记者曾问过林志玲:“您是台湾的超级名模,是港台两地的大明星,在内地也有无数的粉丝,为什么能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她回答说:“学会把自己看小,才能把事情做大。”

北大教授谈想大问题 与做小事情 第11篇

(钱理群,北大中文系退休教授)

静悄悄的教育存在变革

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影响一个算一个,帮助一个算一个”。

南方周末:上次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访,你谈到要从中学教育退出。现在也有人在体制外做各种教育实验,有跟社会结合很紧密的职业教育,还有从国外引进的各种教育理念。有些家长不愿让孩子进入12年的基础教育体系,想让孩子接受另一种教育,这能走通吗?

钱理群:我提出退出中学教育,是因为认识到整个中国教育病症已不是观念、方法问题,而是利益问题:中国教育已经形成了巨大利益链。组织教育改革的人就是在应试教育中获利的人,这就是应试教育越反越红火的原因所在。现在中国的整个改革都进入了深水区,教育改革尤其如此,不彻底斩断围绕应试教育建立起来的利益链条,中国教育改革和教育毫无希望。这不是单纯的教育内部改革所能解决的,这就是我所说的要“在教育之外谈教育”的意思。你所说的在体制外的教育试验就是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

在体制外做教育试验中,我注意到出现了一批有社会责任感、有人文关怀的民营企业家,他们正在以不同方式参与教育。中国的私立教育可能会打通另一条路。但可以到这类学校读书的人有限,绝大部分还得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在体制外开辟新的教育,不太可能形成主流。

问题是,体制内怎么办?这也是许多教师向我提出的问题:我本来就不在中小学教育界,而且已经退休,当然可以“退出”;但现在处于教育第一线的老师却是退不出的,他们还要吃教育这碗饭,又不甘心混饭吃,应该作如何选择?我和许多老师都讨论过这个问题,最后形成一个共识,就是“好人联合起来做好事”。具体到中小学教育领域,所谓“好人”,就是我所说的“真正的教师”。真正的教师有两个特点,一是他们自己爱读书,爱学习,有上进心;二是他们心存教育良知,爱学生,关心学生的生命成长。这样的教师,在教育第一线是不乏其人的,我的估计是比例小而绝对量不小,但能量、影响都很大。可能一所学校就这几个人,但非常优秀,有威望。问题是他们应该“联合”起来,不然就会被湮没了。我接触到许多年轻教师,他们刚从学校出来,是有许多理想与抱负的;但在现实不断遭遇挫折,看不到希望,日子久了,就被磨平,随波逐流,甚至也成利益链条里的一个环节了,但他们中有些人又不甘心于此,心里是很苦的。要防止堕落,就需要联合起来,摆脱孤独,相濡以沫,形成力量。联合起来做什么“好事”?这就是我和一些老师提倡的,推动“静悄悄的教育存在变革”。具体地说,就是从改变自己和周围的教育存在开始,尽力按照(或部分地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与理念去进行教学,从改变自己的课堂做起。

南方周末:在课堂内发展区别于应试教育的第二教育?

钱理群:对。就是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打进一个新的因素。尽管总体上仍然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框架,但却要努力在局部范围内超越应试教育。根据许多教师的经验,这不是不可以做到的,特别是联合起来,有了一个群体的力量。而且也是会得到体制内的有类似理想的领导的支持的。因此,我们要说两句话:一是不寄太大的希望,二是还有希望。在现行教育体制下,不可能大有作为,但还是能够小有作为,甚至中有作为的。当然,你这么做,不会影响全班学生,甚至有些学生还会因此反对你。但一定会有学生受到影响,发生作用。因此,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影响一个算一个,帮助一个算一个”。我还和老师们算了一笔账:如果你在每一个班级里,影响了三、五个学生,积累下来,就会影响上百个学生;还有许多老师和你一样做,就会影响上百万、上千万的学生,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成绩。重要的是,在一个个孩子的成长中,你获得了生命的意义和快乐。那么,你的一切付出,都不算什么了。

南方周末:你们倡导的这样的“静悄悄的教育存在变革”从哪里入手呢?

钱理群:要从教师的阅读入手。简单地说,就是喜欢读书的老师组织读书会,共同一本一本地读书。其实,所谓中小学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就是爱读书的老师引导学生读书。现在的根本问题是大家都不读书,或者只读应试的书。要改变现状,就应该从老师读书开始。坐下来认真读书了,就会认真地思考,然后还要把读书、思考的心得写下来,我因此把教师的成长之路总结为八个字:“读书、思考、写作、实践”。这里讲“实践”,主要指教学实践:老师们在一起读书,讨论,就自然会形成某种共同、相似的教育理念,人生信念,然后就一起商量,如何把这样的理念、信念,贯彻到自己的教学活动里,进行教育改革的实验。这样的改革、实验,是以自己的理念、信念支撑的,是完全自觉的,是“我要做的”,而不是“领导要我做的”,自下而上的教育存在变革就自然形成了。

南方周末:中小学老师读什么书?

钱理群:没有规定,首先是爱读书,读什么都可以。不仅根据教学的需要读,更要从自己的生命健全发展需要出发读。还可以利用网络,现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网上读书俱乐部,一个月共同读一本书,就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网上交流,同一地区的还可以定期聚会。参加的人不仅是老师,也包括校长、教研员,但他们是以普通教师身份参加。校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许多有想法的校长,他们参与这样的活动,就可以发挥他掌握的教育资源,扩大影响。

南方周末:教师们通过读书,有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怎么跟原来的教材体系和教学大纲协调呢?

钱理群:教师当然可以选一些和自己理念比较接近的补充教材。但主要还是用指定的教材,但理念不同,教法就大不一样。现有教育体系里,包括教材,有很多可利用的东西,还是有发挥的余地的。比如立人教育就是体制允许的。

南方周末:比如公民课,本来可能是一些灌输,但教师可以把这个课程做实了?

钱理群:对。为什么有校长愿意参加?因为有合法性。你采取的行动不是对抗的,是建设性的。体制内是有空间的。如何利用体制内的空间来发展自己,这是需要“智慧”的。我曾经说过,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进行教学的老师,需要有几种品质,一是要有“坚守”,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一些自己理想、追求的东西,至少要守住一些绝对不可做的底线;还要学会“妥协”,但妥协也要有“度”,这就需要“智慧”。而且还要有“韧性”,中国的事情,特别是中国的教育,是急不得的,必须慢而不息,做长期的奋斗,努力。

南方周末:你的理想是要建一个全国教师读书网络?

钱理群:我说的是“静悄悄”的变革,就是不用搞大,不大作宣传,不要张扬。就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提倡坐下来静悄悄地读书,老老实实教书,不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把读书、思考、写作、实践变成日常生活,每天都这样,最后就成为自己的生命存在方式。

南方周末:这种体制内的慢慢变革,跟你理想中的立人教育差距有多大?

钱理群:基本是立人教育的一个落实。我最初提出“立人教育”是想根本改变整个教育体制。现在看来,这条路比我想象的要漫长得多。现在提倡静悄悄的教育存在变革,不是放弃这样的教育理想,而是考虑现实条件下,如何落实到具体的课堂上。当然,这是有妥协,有局限的。

南方周末:就教育改革而言,要依靠谁?

钱理群:应该是我前面讲到的“真正的教师”,即有教育理想、良知,具有实验精神的老师。而现实却不是这样,受到重用的,常常是赶时髦,唱高调,实际是教育利益链条中的“伪教师”,“伪改革”者:“教育改革”对他们来说,不过是进一步扩大既得利益的一种新的手段。这就提醒体制内还想推动真正的教育改革的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区分真、伪教师,真、伪改革者;当然,这很难做到,因为伪教师是最能迎合上级领导的,而真教师有自己的想法,就不那么驯服,也就最容易被看作教育的“不稳定因素”。

南方周末:是不是还有一个高考模式的改革问题?

钱理群:首先要肯定:高考不能取消,这是目前唯一相对公平一些的选拔制度,对穷苦而努力的学生有好处。高考是一条线,取消了不得了。

南方周末:但高考始终是指挥棒。在高考体制下,如何改出题、评卷和录取的方式?

钱理群:还是有一定的改革余地。但从大方面来说,现在千军万马考大学的局面不可长期维持下去,要逐步改变这样的状况:大家不用都去考大学。因此,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来实现分流。

平民教育的现实性

中国的问题与危险恰恰在弱势群体不仅是分散,无组织的,而且是发不出声音的。

南方周末:你宣布退出教育,并不是真的不再关心教育了。

钱理群:更准确地说,我宣布的,是退出中小学教育。实际上,我是不可能不关心教育的。在2013年,我就把注意力转移到社会教育的领域。而且有两个方向,一是平民教育,一是志愿者、社会工作者教育。

南方周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兴趣转移?

钱理群:这其实是出于我对中国改革的一个判断。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就是要进入各个利益群体全面博弈的时代。这样的博弈能否健全发展,取得良性结果,关键在各个利益群体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有实际的权利与足够的能力,来维护与争取自己的利益。而中国的问题与危险恰恰在强势群体是掌握了权力,拥有充分的发言权的;而弱势群体不仅是分散,无组织的,而且是发不出声音的。这就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在我看来,问题不在于土地流转是否合理与必要,我担心的是,处于不觉悟,无组织状态的农民,面对资本市场,他们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个问题不解决,也许具有理论合理性的土地流转,就会形成对农民新的剥夺,最后农民一方面不能无障碍地进入城市,另一面又失去了土地,回不了农村,成了流民,那样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因此,在我看来,中国改革的关键,是作为弱势群体的底层人民(工人、农民、农民工、市民)的觉醒与组织化,获得公平参与利益博弈的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我考虑得更为具体的是,自己作为关心底层人民利益与命运的知识分子,这样的关心,是出自我的理想与信念,因而这也是“我的问题”,那么,我能做什么呢?我知道,自己并不能自命为底层人民的“代表”,为他们“请命”——这也是违背我的信念的;我所能做的,是从我的专业出发,做我能够做的事情。这就是我在2013年,更准确地说,在此之前,就转而关注平民教育的内在原因。

南方周末:从上一个世纪的二、三、四十年代,就不断有“平民教育”的提倡,今天重提这一命题,有什么现实性呢?

钱理群:首先是今天有了新的对象,就是被称为“新工人”的新生代农民工。这里有两个数据:共青团北京市委在2012年12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市16—35岁的新生代农民工约220万人,占全市16—35岁青少年总数的23%;而他们平均受教育年限是10.7年,基本上是受过初中或初中以上的教育,在要求基本的物质生活的保障外,他们特别注重多元化的精神文化生活,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有强烈的继续受教育的要求的。值得关注的,还有留守农村和这些年陆续回到农村的青年群体。这样的“新工人”和“新农民”就构成了今天“新平民教育”的新对象和重新兴起的社会基础。

南方周末:你们具体做了什么?

钱理群:2013年我和北京大学中文系邵燕君副教授和她的在校和毕业研究生合作,编了一套《平民教育人文读本》,分为“经典卷”与“当代卷”。

南方周末:能做一点具体介绍吗?

钱理群:由于时间关系,具体内容与编排这里就不作介绍了,目前这两卷书还在内部试用,以后会争取出版。这里只介绍我们的编辑指导思想和意图。在我写的总序里,讲了两点。一是“要用人类文明和民族文明的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新一代的工人与农民,这是他们的权利。将人类文明和民族文明的最高成果,从少数人手里解放出来,成为全体公民的公共财富,这是我们的理想与追求”;而“阅读经典的目的,又在于提高新工人、新农民的„文化自觉‟,这是他们寻求自我解放,争取自己的权利的根本条件和前提”。

南方周末:“文化自觉”这确实是一个关键。

钱理群:还要激发他们的“文化自信”。

南方周末:这不是说对传统的文化自信,是打工者对自己个体的自信,意识到自己是有文化优势的人?

钱理群:对,现在很多从农村到城里的人,都有自卑心理。我在专门为读本写的《给新农民工的一封信》里,却对他们说:这恰恰是你们自己的优势:你们出身农村,现在还和农村保持联系,就自有农村文化的根底;现在,你们来到城市,又有了接触、了解城市文化,以致世界文明的机会。这比一辈子在农村或从来没有离开过城市的同龄人,都有优势。你们完全没有必要自卑,而要发挥优势,建立文化身份自信。如果你们既努力保留农村的“精神家乡”,又努力学习,广泛汲取城市文化和世界文化,这都是你们的权利,或许就能够在你们身上实现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你们就能够成为比较健全的现代中国人。关键在你自己有没有这样的自觉和自信。

南方周末:你这一说法很有启示性,也很能鼓励农村出身,来到城市谋发展的年轻人,不只是新农民工。

钱理群:可以说,我在做《平民教育人文读本》这样的“小事情”时,背后是有一个“大问题”的,就是前面所说的促进农民工这样的弱势群体的自我觉醒,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自觉、自信。这也是为他们组织起来打造思想基础的。这就是我这些年一直在倡导的“想大问题,做小事情”。

“志愿者文化”的意义

我清醒地知道,自己做的这些小事情的有限性。说到底,都是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挣扎。

南方周末:关注志愿者、社会工作者教育,也是这样的“想大问题,做小事情”?

钱理群:其实我对青年志愿者运动关注与参与已经有十多年了。2013年我做的具体的小事情,是编了一套《志愿者文化丛书》。这些年社会组织、志愿者组织都有很大的发展,有了一支相当可观的队伍,这就把队伍的思想建设问题提上议事日程,这就有了“志愿者文化”的概念的提出,而且有一个寻找思想资源的问题。现在的社会组织,志愿者组织,包括大学里的社会工作系的理论资源大都来自西方,在发展初期这是必要的,而且产生了很不错的影响。但显然不能局限于此,就需要寻找中国本土的资源,创建自己的志愿者文化。我过去在部分志愿者中介绍过鲁迅的思想,年轻人反应很强烈。这回编《志愿者文化丛书》就是想把它系统化,编一个系列,先编现代部分,以后再编古代部分,从儒家到墨家。我用了很大精力,编了《晏阳初卷》、《陶行知卷》、《卢作孚卷》,正在编《梁漱溟卷》,每卷十万字左右,包括编选的语录和撰写的长篇导读,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工程,都是我一个人做的。

南方周末:这背后的“大问题”是什么?

钱理群:有两个问题或目的。一是总结上世纪二、三、四十年代的平民教育、乡村建设的经验,把它转化为今天的社会工作、乡村建设运动的精神资源。比如,当年晏阳初就是从平民教育、农民教育入手,以后就发展为农村教育与生计、卫生、公民社会构建等全面改革,最后又发展为推动县政改革,这样的逐步深化的乡村改造与建设道路,在今天就有很大的启示性。我一直期待,我们的志愿者、乡村建设者、社会工作者不仅参与农村教育、农民工教育,还要帮助他们组织起来,在促进中国弱势群体组织化上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当然,我更看重的是,志愿者运动、社会运动对青年自身成长的意义。前面说的“静悄悄的存在变革”,“好人联合起来做好事”,其实是更适用于青年志愿者运动的。鲁迅说过,青年有玩着的,睡着的,更有醒者的。我多次说过,“玩着”和“睡着”只要是青年的志愿选择,而且依靠自己诚实的劳动玩和睡,都应该受到尊重,我们没有必要把自己的选择强加于年轻人。当然,和我更接近的,也是我更看重的,是醒着的青年。最近几年,他们在继续为社会服务的同时,还在寻找与创造自己的“新生活”。例如,许多青年或实施“爱家乡计划”;或进行“简朴生活”实践,追求人和自然,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的关系;或回到农村寻求发展;或在城市寻找城市地方、民间文化之根,寻找城市与乡村结合、互动的新方式,等等。在我看来,这都是发生在中国社会底层的积极的变化。可惜我们的许多知识分子都看不到,也不愿意去了解。我看到了,尽管已经老了,不能参与他们的活动,但我还是愿意为他们做一些精神服务的小事情,我费心费力编《志愿者文化丛书》就是这样的服务工作。

我同时清醒地知道,自己做的这些小事情的有限性。首先我都是闭门造车,编的读本是否适合实际需要,就是问题;而且能够读这些书的人,就微乎其微;要对中国现实发生影响,更只是一个主观愿望。这都是聊胜于无,对我自己的意义可能大于它的社会意义。和我提倡“静悄悄的教育存在变革”一样,说到底,都是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挣扎。但它的总价值大概是正面的,而且如果大家都来从“大问题”出发,做“小事情”,也会形成一种影响社会的力量。还是我当年说的话:“我存在着,我努力着,我们又彼此搀扶着——这就够了”。

(原文载共识网2014-10-30作者:代忘

引用请注明

上一篇:foot 或 feet 有关的俗语下一篇: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