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2024-05-12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精选12篇)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第1篇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看清题目,细心计算。(33分)

1.直接写出得数。(4分)

× = ×12= - = 1÷ × =

: = 0.53= ÷ = ×3÷ ×3=

2.求未知数X(9分)

: =x: :4=x: 4.5x+x=22

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用简便方法算)(12分)

60×( + - ) ( + )× +

1-[ +( - )] × + ÷

4.求下面图形的周长。(2分) 5.列算式或方程计算。(6分)

①一个数比20的40%少2,求这个数。

②一个数的 比它的 多7,求这个数。

二、填空。(23分,每空1分,第3小题共2分)

1.4比5少( )% 5比4多( )%

比35米少 是( )米 20吨比( )吨少20%

2.( ):20=0.6=15÷( )=( )%=( )(折数)

3.根据8x=3y组成一个比例x:y=( ):( )。找出24的因数,并利用其中的数组成比例( )。

4.一组数据16、10、13、10、16、40、10、5、50、10,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中位数是( ),众数是( )。

5.把一个圆柱体沿直径平均分成两份,表面积增加了36平方分米,圆柱的高是6分米,体积是( )立方分米。

6.小明身高1.50米,拍在照片上量得6厘米,这张照片的.比例尺是( ),线段比例尺是( )。

7.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是105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应画( )厘米。

8.甲乙两城相距15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城之间的距离市5厘米。同时在这幅图上量得乙、丙两城之间的距离是7厘米,乙、丙两城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9.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2,其中一个外项是 ,另一个外项是( )。

10.订《小学生数学报》时,订的份数与总价成( )比例。分子一定,分母与分数值成( )比例。

11.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三、选择题。(6分)

1.能与 : 组成比例的是( )。

A.4:5 B.10:8 C. : D.20:25

2.下面是几位同学一学期内读书本数:5、5、8、9、10、13、30、40,用( )代表这几位同学的读书水平比较合适。

A.平均数15 B.中位数9.5 C.众数5

3.在一种盐水中,盐的重量占 ,那么盐与水的重量比是( )。

A.1:25 B.1:24 C.24:25

4.某商品现在售价4元,比原价降低1元,比原价降低了( )。

A.20% B.25% C.

5.下面图( )表示的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6.如图,下面哪个圆锥的体积与这个圆柱相等?( )。

A B C

四、动手操作,探索方法(共6分)

1.右图是学校附近地区的平面图请按要求完成以下操作。(测量所得数据取整厘米数)(4分)

①图书馆在学校( )偏( )( )°的( )米处。(2分)

②小强家在学校北偏东40°方向的1500米处,请在右图中标出小强家的位置。(2分)

2.选择适当的比例尺,将本试卷画在下面的空白处。(2分)(试卷的实际长39厘米,宽27厘米)

五、能力应用(32分,第一题8分,其余每题4分)

1.只列式不计算(8分)

(1)在同一时间测得标杆高2米,影长1.6米,测得旗杆的影长24米,求国旗杆的高是多少米?

(2)王老师把25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三年,年利率是2.70%,利息税为20%,到期时可以拿到多少钱?

(3)将一个三角形的小旗绕旗杆旋转一周,可以形成一个形体。这个形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单位:厘米)

(4)一台压路机的滚筒长1.5米,直径是0.8米,这台压路机滚动10周压过的路面是多少平方米?

2.学校二月份付水费是元,比一月份节约500元,节约了百分之几?

3.一辆自行车500元,在原价基础上打八折,小明有贵宾卡,还可以再打九折,小明买这辆车花了多少钱?

4.甲、乙两人共存款3600元,其中甲存款数是乙存款数的80%,甲、乙各存款多少元?

5.街道换一批水管,用8米长一根的新管换掉原有的5米一根的旧管,新水管有400根可以换掉多少根旧水管?

6.3月1日起,我国实行新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月收入不超过2000元的不纳税;月收入超过2000元的,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

级别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500元的 5%

2 超过500元~20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2000元~5000元的部分 15%

……

小张3月份收入4000元时,他应交税多少元?实际收入多少元?

7.一个圆柱形的无盖水桶,底面半径4分米,高6分米,至少需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得数保留整数);如果用来装水,可以装多少千克水?(每升水重1千克)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第2篇

一、字词百花园

(一)在你认为对的拼音下打“∨”。

翅膀(chìcì)潜水(qiǎnqián)山楂(zhāchá)

几乎(jījǐ)包扎(zhāzā)膝盖(qīxī)

(二)根据拼音,写出词语。(注意把字写规范、工整)

xùnsùzūnjìngzhìhuìpiānpiānqǐwǔrìlì

xīnqíngǔlìjiàzhízhuǎnbàiwéishèng

(三)选字组成词语。

幻幼

()想()小()觉()稚

厨橱

()房书()()柜()师

默墨

()水笔()沉()()认

绣锈

()花刺()生()铁()

(四)照样子,写词语。

1、喜气洋洋(ABCC式)

2、奇花异草(含反义词)

3、一心一意(ABAC式)

4、东张西望(含反义词)

二、句子休闲屋。

(一)、补充句子。

1、谁言寸草心,。

2、,忙趁东风放纸鸢。

3、问渠那得清如许,。

4、,粉身碎骨全不怕。

(二)仿照句子写一写,用上加点的词。

他们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总是先用钳子轻轻碰一下食物,然后迅速后退,接着再碰一下,又后退,直到觉得没有危险了,才用两个钳子捧着食物吃起来。

(三)请你来当啄木鸟。

1、听到这个故事,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2、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四)按要求写句子。

1、它们向四周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缩句)

2、有哪个大力士能把那么笨重的铁牛捞起来呢?(改为陈述句)。

三、知识百宝箱。

1、当父母为我们付出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代诗人()的古诗(),这首古诗中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

),().

2、我知道中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我最喜欢()里边的人物(),因为()。

四、阅读开心吧。新课标第一网

一根纤细的火柴被主人划着,火苗欢舞着,yichang()兴奋。

远处的风看见火柴纤弱的生命,在顷刻间即将灰飞烟灭,感到十分惋wan()惜,便急速跑过去,一口气吹灭了ranshao()的火苗,救了火柴。熄灭了的火柴被主人扔在地下。火柴抬头对风说:“风婆婆,你怎么吹灭了我呀!”

风回答孩子我是不忍心看着你短暂的生命那么快就完结了啊

火柴听后,叹息道:“唉,风婆婆,我短暂的生命最大的价值就在于燃烧啊!可您扼杀了我短zan()的生命中的闪光点……”

1、给短文加个题目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惋惜:

灰飞烟灭:

3、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

4、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字词。

5、短文反映了火柴什么样的品质?()

A好出风头,想炫耀自己。

B忘恩负义,别人救了它,还不领情。

C有牺牲精神,为了照亮别人,不惜毁灭自己。

D不明事理,不辨是非,不识好人心。

6、风婆婆为火柴即将被烧掉而感到惋惜,把火柴吹灭了,你觉得对不对?为什么?

五、习作快乐谷。

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请以“我最喜欢的”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要抓住小动物的特点,并突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温馨提示:说出你最想说的.话,记得说清楚明白。

本次命题,结合了三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从字、词、句三方面初步深入,结合教材重难点,设置了各种形式的题目,形近字辨析,课外拓展知识训练,能有效增强学生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能力,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和组织能力。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字词百花园

(一)chìqiánzhājīzāxī(每个1分,共6分)

(二)迅速尊敬智慧翩翩起舞辛勤价值鼓励转败为胜

(每个字0.5分,共10分)

(三)幻幼幻幼厨橱橱厨墨墨默默绣绣锈锈(每个0.5分,共8分)

(四)只要合乎要求即可(每个1分,共8分)

二、句子休闲屋

(一)1、报得三春晖儿童散学归来早为有源头活水来要留清白在人间(每句2分,共8分)

(二)符合要求即可共3分

(三)1、“感动”前加上主语2、句尾加上“之一”(每句2分,共4分)

(四)1、它们伸展着枝条。(2分)2、没有一个大力士能把那么笨重的铁牛捞上来。(2分)

三、知识百宝箱(每空1分,共12分)

1、唐孟郊《游子吟》任两句均可

2、《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自由发挥只要是名著的内容即可

四、阅读开心吧

1、符合题意均可(2分)

2、(1)可惜,觉得很不应该(2)指火柴燃尽后化为一堆灰烬,文中指火柴结束生命(每个2分,共4分)

3、:“,!”(每空1分,共3分)

4、异常惋燃烧暂(每字1分,共3分)

4、C(2分)

5、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和想法(3分)

五、习作快乐谷(20分)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第3篇

参照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我们是怎样实施语文课程的,是如何引领学生在跑道上奔跑的呢?

绝大多数教师教学时采用一课一课地实施教学。这无疑是将语文教材分解为一个一个点。语文教师是否都有能力把这一个一个点串联起来,给学生一个珍珠项链呢?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

细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发现并没有将各阶段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作出具体细致的要求,各类教学参考书关于教学的建议也并不完全准确具体。因而,不少语文教师并不知道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也就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教学习惯展开教学,结果常常是教了学生已会的,学生不会的却没教或者没有教好。

“单元整合”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围绕单元主题和训练目标,精心设计,加以重组整合,实现教学资源之间的联系,从而让语文教学变得灵活而开放。

这样,教师不再是仅仅关注教材中的一个一个的点,而是从单元整体出发,梳理出单元的目标,整合单元、语文教材乃至更多的语文资源,让学生获取的不再是一粒一粒的珍珠,而是一串一串项链。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翻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任意一册的目录,都不难发现编者将每个单元的课文以不同主题进行组合,同一单元的课文大多围绕同一个主题编录。这样一来从宏观上要求教师围绕主题制订教学计划,安排学习内容,并注意前后学习内容的相互联系,力求保持每个单元的课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此基础上的单元目标、资源整合突破了以往教科书结构体系的封闭、零散和乏味,对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单元整合教学就是围绕单元主题和训练目标,精心设计加以重整组合,将精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学习内容与训练内容、阅读理解与语言积累、口语表达、习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但这个整体并不是以主题为纽带将各部分内容简单地串联和相加,而是有机地整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全体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有机渗透和有机整合中开拓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使学生获知的数量和获知的能力得到最优增长,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单元目标和资源整合设计(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

这单元包含三篇课文:《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练习6和习作6。通过集体钻研教材,课题组尝试进行这样的整合,目标如下:

(一)识字写字

1. 独立识字,认识6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

2. 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3. 用钢笔写好“垮”“碎”“竭”等左小右大的左右结构的汉字;用毛笔学写“装”“帮”含有衣字底、巾字底的汉字。

(二)阅读

1. 朗读诗文,特别是能在分角色朗读中读出语气,体会情感;

2. 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能体会诗歌表达的儿童纯真与朴素的美感;

3. 背诵诗歌3篇;

4. 课外阅读美文诗歌;

5. 体验与同学交流阅读美文诗歌的乐趣。

(三)习作

1. 能从所给的问题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写出自己的看法;

2. 学习修改习作,正确使用添加和删减符号;

3. 画出自己习作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他人分享;

4. 找出自己习作中的得意之处。

(四)口语交际

1. 能在文本描述的情境中学习鼓励别人,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2. 能在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真实环境中鼓励同学和亲人。

(五)综合性学习

1. 搜集我国北方治理沙漠的文字和图片,做一份手抄报或剪贴报。

2. 走进社区,利用手抄报、剪贴报和宣传画等向社区居民宣传保护环境。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总11课时):

(一)学习《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练习6”(第一板块“处处留心”)

1. 书写练习:1课时(可分在每课时10分钟)

2. 朗读《沙漠中的绿洲》,体会阿联酋人民对花草树木的热爱。(1课时)

3. 朗读《云雀的心愿》,体会云雀的心情,懂得保护森林的重要。(2课时)

4. 学习“练习6”(第一板块“处处留心”)感悟保护环境的重要,感悟形声字的特点。(1课时)

(二)古诗《池上》《小儿垂钓》《小池》

1. 学习《池上》,懂得诗意,感悟儿童的天真无邪;学习《小儿垂钓》,边读边演,体会儿童的可爱(1课时)

2. 学习《小池》,感悟初夏荷塘的安静之美,想象《小池》描绘的景色,尝试写下来,进行景色描写练习,诵读成语。(1课时)

3. 古诗小擂台:搜集、诵读一组描写儿童的诗词,开展诵读小比赛,以赛促读。(1课时)

(三)习作

1. 学习《小池》,感悟初夏荷塘的安静之美,想象《小池》描绘的景色,尝试写下来,进行景色描写练习。(1课时,不算总课时)

2. 习作及修改: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适当描述,表达自己的观点。(2课时)

(四)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1. 口语交际:能在文本描述的情境中学习鼓励别人,给人以信心和力量。(1课时)

2. 综合性学习:搜集我国北方治理沙漠的文字和图片,做一份手抄报或剪贴报。(1课时)

3. 毛笔字练习。(1课时)

三、具体教学设计(以《云雀的心愿》《沙漠中的绿洲》为例)

本单元前两篇课文都与“植树造林”有关,都传递了“爱护树木”这样的环保理念。于是,将两篇课文融合在一起教,并将主题确定为“环保心愿”。

教学时间仍然为两课时,相较中规中矩的一篇课文的教学,教学任务明显增多,课堂容量变大,对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来说,也需要更加熟悉文本,并增加课堂的参与度。

第一课时的教学,仍是传统的教学生字和疏通文本、理清脉络的环节。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大多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课前预习的时候已经能够基本自学生字,熟读课文。这些都为第二课时的深入解读打下了基础。

在第一课时的初读的基础上,教师将两篇课文通过“心愿”一词巧妙串联,阿拉伯人民和云雀一样拥有共同的心愿———“让沙漠变成绿洲”。接着开展四步教学法:

第一步,解读“沙漠”的成因。

浏览课文,分别找出两篇文章中描写沙漠的句子,分析阿联酋王国的沙漠和云雀看到的沙漠是如何形成的。根据学生找出的句子,通过自读分析,很快地归纳出阿联酋王国的沙漠是自然形成的,而云雀看见的那片沙漠是遭到人为破坏的结果。

第二步,领会“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这个道理。

学生自读课文,从文章的主体部分归纳得出人们乱砍滥伐导致森林消失,从而造成“土地沙漠化”和“洪水泛滥成灾”的严重后果,进一步明白森林的重要性。并能通过阅读云雀回到家里后的对话,得出森林具备“调节温度,冬暖夏凉”的作用,再三体会“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句。

《云雀的心愿》是篇童话,语言生动,内容简单,主要以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组成,学生理解起来较为轻松,文章条理清晰也有利于学生开展自学。所以在教学这部分的时候,学生参与度和准确性都很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阅读的成功体验,这使得教学过程能得以流畅地进行。

第三步,分析阿拉伯人民为了实现心愿做出的努力。

通过自读和小组交流,学生汇报经教师整理归纳,知道阿拉伯人民为了将盐碱地改造成绿洲,“不惜代价培植花草”并“精心侍弄细心呵护”,才有了今天人们看到的美丽的沙漠绿洲———迪拜。

相比较《云雀的心愿》,这篇课文的脉络没有那么清晰,需要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能够站在一定高度思考教师的问题。这对于一部分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于是,我采取的自读配合小组交流,试图通过小组合作的讨论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最后,教师通过迪拜的一组图片欣赏,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了解“绿洲”的美丽,衷心赞叹阿拉伯人民为实现心愿做出的“壮举”。同时,结合图片学习第一自然段迪拜街景的描写方法。这样一来,《沙漠中的绿洲》一文的重点解读也顺利完成。

第四步,让“心愿”在课堂响起,在心田回荡。

首先,回到《云雀的心愿》,读一读小云雀表达心愿的句子,体会它植树造林的决心。

然后,写一写。“让我们先在心里和云雀一起种下一棵树,如果要在树上挂一张‘心愿卡’你想写上什么呢?”这是一个拓展延伸题,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深刻体会保护森林的重要性,这时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以“心愿语”的形式写下来,既达到了语言训练的目的,又能真正将“爱护树木、保护环境”这样的情感目标种植进学生的心田。

满满当当的一节课,从课堂效果来看,可以看到教师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实现了师生、生生、生本全方位的对话。两篇课文的整合过渡自然又巧妙,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利用教学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在实现了两篇课文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了灵活用教材的目标。

最后,开展综合性学习,指导学生利用信息课的时间上网搜集我国北方治理沙漠的文字和图片,做一份手抄报或剪贴报,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对孩子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宛如植树。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培育下才能逐渐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小学语文体系也是一棵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系统的教材观,绝对不可一叶障目。一棵树,必须有根有枝有叶有脉络。

单元目标和资源整合实施语文课程对教师来说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对于学生也是一次新鲜的学习体验。通过不一样的奔跑的方式和不一样的教学形式,无疑给师生都打开了一扇窗,通过这扇窗,看到的是师生共同努力建设起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摘要:<正>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859年写作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它是从拉丁语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指“学习的进程”。参照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我们是怎样实施语文课程的,是如何引领学生在跑道上奔跑的呢?绝大多数教师教学时采用一课一课地实施教学。这无疑是将语文教材分解为一个一个点。语文教师是否都有能力把这一个一个点串联起来,给学生一个珍珠项链呢?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自测题 第4篇

精兵简( ) 天( )海角 鱼( )而入 专心( )志

五( )四( ) ( )( )起敬 ( )拥而至 ( )无虚席

1.含有数字的词语是 ,这样的词语我还能再写两个: 、 。

2.“像游鱼那样一个一个进入的孩子们对山洞心生好奇而又有些紧张。”这句话画线的部分可以换成词语“ ”。

3.选择一两个词语写一句话。

五、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住薄#?分)

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英国作家雨果写的。( )

2.“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句中的“完全”和“彻底”可以互换位置。 ( )

3.“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中的破折号作用是解释说明。( )

4.“孰为汝多知乎”中的“汝”是“你”的意思。( )

六、请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根据提示写名言和诗句。

(1)《左传》中的“ 。”告诉人们做事情应该一气呵成的道理。

(2)春节到了,看到红红的对联,你想到的诗句是: , 。

(3)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正如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中说的那样:“ 。”

2.天空撒满了星星。

把星星当作人来写:

3.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4.照样子,仿写句子。

例: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聊天的时候, ;看电视的时候, ;写字的时候, 。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4分)

1.虽与之俱学, 。(选自《学弈》)

一儿曰:“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 (选自《两小儿辩日》)

2.燕子去了, ; ,有再青的时候; ,有再开的时候。(选自《匆匆》)

3.中国古时候有个叫 的文学家说过:人固有一死, , 。(选自《为人民服务》)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认识了一些人物,如 的李大钊、 的周总理;我还知道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 和傣族传统的建筑 ;我从《手指》一文中明白了 的道理。

八、阅读课内片段,仔细答题。(7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桃花心木》节选)

1.“语重心长”的意思是: 。你从“语重心长”体会到 。(2分)

2.文中画线部分的“不确定”是指: 。(2分)

3.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不确定”吗?你是怎样对待的?列举实例写一写。(3分)

九、阅读课外美文,认真答题。(13分)

感 恩

一直以来,“感恩”在我心中是“感谢恩人”的概念,“恩人”就是对自己有大恩大德的人。而在美国的一次偶遇却让我悟出了感恩的另一层意思。

那是在洛杉矶的一家旅馆。早晨,我在餐厅就餐时,发现有三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写着什么。在就餐的时间、就餐的地方,这三个孩子却没做与吃饭有关的事。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试探着走了过去。得到这些孩子的应允,我坐在了他们旁边。尽管我是外国人,可他们还是跟我落落大方地攀谈起来。三个孩子中那个戴眼镜的男孩是哥哥,约摸十二三岁,他的妹妹八九岁,而小弟弟才五六岁。从谈话中我了解到,他们正在搬家,新房还未安顿好,因此,他们和母亲是暂时住在这家旅馆里。

当我问到他们在做什么时,哥哥回答说正在写感谢信。他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让我疑惑不解,三个孩子一大早起来写感谢信,这是为什么呢?我愣了一阵后追问道 写给谁的 给妈妈 我心中的疑团一个未解一个又生 “为什么?”我又问道。“我们每天都写,这是我们每日必做的功课。”孩子回答道。哪有每天都写感谢信的?真是不可思议!

我凑过去看了一眼他们每人手下的那沓纸,哥哥在纸上写了八九行字,妹妹写了五六行,小弟弟只写了两三行。再仔细看其中的内容,上面写着“草丛里的野花开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萨饼很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老师夸我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之类的简单语句。我心头一震,原来这就是他们写的感谢信啊!它不是专门感谢妈妈给他们什么好吃的,帮了什么忙,而是把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啊,我终于明白了,感恩不只是感谢父母的关爱,不只是感谢大恩大德,还应该对天天享受到的一点一滴的美好事物心存感激,并体现在行动中啊!

1.请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2分)

理所当然:

疑惑不解:

2.请在文中第三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恰当的标点。(2分)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分)

4.“在美国的一次偶遇却让我悟出了感恩的另一层意思”中“感恩的另一层意思”指的是什么?请你在文中找出答案,用横线画出来。(2分)

5.请你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和体验,依照文中孩子们写“感谢信”的形式,再写两句。(5分)

十、习作大舞台。(30分)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第5篇

(一)我会找

1、好朋友,手拉手。

yào dōu cènɡ qué chuí wàn jiānɡ lín

瘸 耀 兜 蹭 疆 鳞 垂 蔓

2、“斜 绝 铁 银 且 野 建”这7个字中

(1) 韵母是ie的字有:

(2) 是整体认读音节的字有:

(3) 是三拼音节的字有:

(二)我会选

1、下面的音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K N Q T X Z B、A C E G L I

C、B D F K H J D、G M Q W U X

2、下面各组的字,按笔画从少到多,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考 世 陆 转 哥 B、世 考 陆 转 哥

C、世 陆 考 转 哥 D、考 世 陆 哥 转

(三)我会写 赶快把生字娃娃请进小屋吧!

fēn fānɡ huī huánɡ hǒnɡ piàn huán rào

zī rùn sǔn yá zhī zhū ní nìnɡ

(四)我会读 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上画“√”

1、卡罗尔静静地待(dāi,dài)在家里,等待(dāi,dài)人们送来小猫。

2、在那样一群小猫中间(jiàn,jiān),有一只黑白相间(jiàn,jiān)的小猫

特别可爱。

3、爸爸找了一个钉(dīnɡ,dìnɡ)子把图画钉(dīnɡ,dìnɡ)在墙上。

4、他上课总是特别好(hǎo,hào)动,不认真听讲,所以成绩一直不太

好(hǎo,hào)。

二、字词大闯关(22分)

(一)我会变 我能把字加上一个偏旁,换成一个新字。

例:青 勾

清 晴

清水 晴天

争 尧

(二)我会填 在( )里填上适当的词

1、一( )机器 一( )微风确 ( )

一( )邮票 一( )旗杆 明亮的

( )的枝叶 ( )的露珠 ( )

2、将词语补充完整

( ) 然一新 光彩( )目

灯光闪( ) 五( )十色

3、请你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穷——( ) 失败——( )

粗——( ) 强大——( )

内——( ) 减———( )

4、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朗”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 ,除去部首还剩 笔。

(三)我能写 照样子你也来写几个

1、干干净净平平安安

2、奶牛—牛奶 蜜蜂—蜂蜜

(四)我会选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整洁 清洁 洁白

1、姐姐的房间又( )又明亮。

2、天鹅长着一身( )的羽毛。

鲜花 鲜艳 新鲜

1、这里的空气很( )。

2、( )的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在广场上空。

3、公园里( )盛开,美丽极了。

三、句子大闯关(20分)

(一)我会仿照样子写句子。

1、花骨朵儿渐渐地长大了。

渐渐地 。

2、大家一边看一边说。

一边 一边 。

(二)我会变个小魔术,让句子更具体。

1、太阳 挂在空中。

2、孩子 唱歌。

(三)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符号。

1、,好吗

2、真 啊

四、阅读大闯关(21分)

(一)我会背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两个黄鹂鸣翠柳, 。窗含西岭千秋雪, 。

2、小路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背着 ,踏着路上的荆棘,瞧,那花瓣上就是他 。”

3、杨柳绿千里, 。

4、,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二)我会排 你能给下面的句子排排队吗?

( )我们选好了要画的景物,就开始画起来。

( )有的画开放的花朵,有的画发芽的树,有的画厅子和假山。

( )星期天,老师带我们去公园画画。

( )我们用各种颜色画成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第6篇

2、A B C D E F G H R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二、2、ài yǐ zhònɡ duō

bà bà zhī dào duō yǒnɡ

4、保护 捉弄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第7篇

翡翠山湖小学春季期中考试

一年级语文试卷

学校 班别 姓名考号_____________

一、拼一拼,写一写。(12分)

hé píng huā duǒ yǐ hòu zhǔ yì

                                     
                               

yǔ wényuǎn fāng lián mánggèng jiā

                                     
                               

tóng yì guāng míng zhuān xīn fēi jī

                                     
                               

二、选字填空:(5分)

同 童 往 网 还 黄 蚂 吗 河 荷

( )学来( ) ( )叶 好( ) ( )叶

儿( )结( ) ( )书 ( )蚁 ( )水

三、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6分)

1、小猴子长(zhǎnɡ chánɡ)着一条长长(zhǎnɡ chánɡ)的尾巴。

2、望着(zháo zhe)窗外的大雨,奶奶心里很着(zháo zhe)急。

3、听音乐(lè yuè)是一件快乐(lè yuè)的事。

四、写出下面的反义词。(5分)

chǒu

晚——(早 ) 假——( ) 丑——( )

收——( ) 阴——( ) 哭——( )

五、我会照样子写。(13分)

1、例:游来游去

__来__去 __来__去 __来__去 __来__去

2、例: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____正____________呢!

3、例: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____一边_________一边_________。

六、我会连。(10分)

淘气的 楼房 |洗 笑话

高大的 阳光 |说 衣服

温暖的 小猫 |拿 尾巴

美丽的 球赛 |睡 拖鞋

精彩的 花朵 |借 午觉

七、默写古诗。(8分)

所 见春 晓

牧( )骑( )( ), ( )眠( ) 觉 晓,

歌( )振( ) 樾。 ( )( )闻啼( )。

( ) 欲 捕 鸣 蝉, 夜( )( )( )( ),

忽然( )( )( )。 ( )落( )( )( )。

八、选词填空。(4分)

1、呀 吗 吧 呢

(1)、你吃饭了( )?

(2)、下雨了,你快回家( )!

(3)、今天,你怎么有空出来( )?

(4)、妈妈正忙着做饭( )!

九、读一读,照样子填一填。(14分)

天空很蓝很蓝。

植物园很很( )。

( )很( )很()。

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每空2分)

西瓜那么( ),那么( )。

( )那么( ),那么( )。

十、阅读儿歌,回答后面的问题。(9分)

春风吹,春风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春风轻轻地吹,春雨细细地下, 大家快来种树,大家快来种花。

1、这首儿歌有( )句话。

2、这首儿歌描写了( )的美丽景色。 (什么时候)

3根据儿歌的内容连线。

吹绿了 青蛙

春风吹红了 柳树

吹来了 桃花

吹醒了 燕子

十一、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括号里写上序号。(4分)

()忽然,他看见一个小孩子跌到了。

()小孩子说:“谢谢你,哥哥。”

()有一天,小明去上学,走在马路上。

()小明连忙跑过去,把小孩子扶起来。

十二、看图写话。(10分)

[写作提示: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

他们之间可能会说些什么?]

                                 
                                 
                                 
                                 

参考答案

一、和平、花朵、以后、主意

语文、远方、连忙、干净

同意、光明、专心、飞机

二、同学 来往 黄叶 好吗 荷叶

儿童 结网 还书 蚂蚁 河水

三、zhǎnɡ chánɡ

zhe zháo

yuè lè

四、早 真 美

放 阳 笑

五、走来走去 看来看去 跑来跑去 游来游去

我正忙着写作业呢!

我一边看书一边写字。

六、淘气的 楼房 |洗 笑话

高大的 阳光 |说 衣服

温暖的 小猫 |拿 尾巴

美丽的 球赛 |睡 拖鞋

精彩的 花朵 |借 午觉

七、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八、吗 吧 呀 呢

九、植物园很大很大。

小路很长很长。

西瓜那么大,那么圆。

天那么高,那么蓝。

十、2

春天

吹绿了柳树

吹红了桃花

吹来了燕子

吹醒了青蛙

十一、2、4、1、3

十二、略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第8篇

(一) 教材简析。

《青花》是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以青花为业, 以青花为荣”的一家父子俩的生动故事, 赞美了青花瓷艺人的执著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 那就是从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俩那样的瓷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二)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本单元“抓住文章特点, 并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 理解文章的内容, 加深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认识”的训练重点, 联系学情, 我从四方面确定这一课的教学目标。

1.识字学词, 积累词语。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透过人物的刻画来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 体会青花瓷艺人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 从中领悟作者对他们热烈的赞颂之情。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 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我”是怎样寻找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的。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这句话。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独特感受和体验。”因此, 我结合高年级学生的特点, 运用合作、探究、反馈等方法来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感悟、圈点批注来披文入情,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说教学过程

我安排两个课时来完成本篇课文的教学。

第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让学生欣赏歌曲《青花瓷》, 同时欣赏一些青花瓷的图片, 引出课题。再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青花瓷的资料。

我之所以这样导入, 是因为青花瓷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 我让学生欣赏歌曲和图片, 交流青花瓷的资料, 拉近了学生和青花瓷的距离。这样, 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了解青花的兴趣。

这节课我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自学生字新词, 理清文章的层次, 让学生对中国的青花瓷艺有初步的了解,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父亲要“我”寻找残缺青花, “我”苦苦寻觅, 终于得到祖传配方。

第二课时的教学, 我依据教材特点, 设计了一条线四个点的教学模式:一条线是围绕“苦苦寻觅”这条线展开教学, 四个点是赏“苦苦寻觅”的词语, 找“苦苦寻觅”的原因, 品“苦苦寻觅”的过程, 思“苦苦寻觅”的结果。

(一) 赏词语, 复习导入。

一上课, 我先让学生把课后积累的优美词语读出来, 然后课件显示词语。 (如饥似渴 锲而不舍 纷至沓来 灵光一闪 茅塞顿开 迫不及待) 我让学生边读词语边想意思, 并用其中的一两个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这样的导入既引导学生调动积累优美词语的积极性, 又能抓住重点词语在理解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既引导学生复习旧知,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又为下面的学习活动理出教学框架。

(二) 找起因, 引起下文。

我提出问题:“‘我’为什么要‘苦苦寻觅’青花的祖传配方呢?”设计这个问题既可以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 在读中感悟, 又可以很好地引起下文。

(三) 品过程, 悟出真情。

我直接提问:“我”苦苦寻觅的过程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有了第一课时学生对文章层次的把握, 学生不难说出:修复、复制、超越。 (同步板书) “苦苦寻觅”这一部分, 我优化教材处理, 简化教学思路, 精心设计了一个学习要求, 贯穿着“修复青花”、“复制和超越青花”这两个环节。

1.修复青花

这一环节我用课件出示了一个学习要求: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5—16自然段。分别用不同的标记画出“我”是怎样修复、复制和超越青花的?父亲的神态有怎样的变化? (2) 抓住重点语句深入体会。 (3) 写上批注, 体会作者的情感。

然后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归纳总结出阅读方法:读文找句, 抓词披文, 批注悟情。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学习。

在学生汇报交流时, 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在古窑的废墟上, 在千年的烟火里, 我锲而不舍地翻寻着历史的遗迹。”和“我小心地粘合着青花, 并满怀期望地交给了父亲。然而, 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这两句话。第一句话我是这样处理的, 先引导学生抓住“锲而不舍”和“历史的遗迹”来理解意思, 写上批注, 体会作者的情感。再让学生从两个“在”中体会深刻含义, 最后指导感情朗读。第二句话引导学生体会出父亲不满意。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给学生明确学习要求, 归纳总结阅读方法, 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学习。我先引导学生体会一两句重点句, 再放手让学生自己汇报, 我相机出示重点句, 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指导感情朗读。

2.复制和超越青花

因为有了前面的学习经验,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学我复制和超越青花的内容。

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不仅应是参与者, 而且应是组织和引导者,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 适时、适度地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 当学生汇报交流时, 教师应相机引导, 及时点拨。

我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三句话: (1) 复制的青花, 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 却仍然遭到了父亲的冷眼。 (2) 终于, 我茅塞顿开。在这片绚烂的青花中, 我找到了自己的青花! (3) 于是, 我迫不及待地在残缺的瓷瓶上贴上自己制作的青花瓷片, 完全吻合!第一句话我先让学生理解“瑕疵”的意思, 再引导学生说说修复和复制的区别, 通过对比, 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第二句话我引导学生从“茅塞顿开”和一个感叹号中体会情感。第三句话我引导学生抓住“迫不及待”和“完全吻合”来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 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所以在“复制和超越青花”这一环节的处理上, 我让学生自学, 主动探究。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抓住三个重点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指导学生朗读。这样的设计层层深入, 环环相扣, 突出了重点。

(四) 思结果, 升华主题。

最后, 我设计了一个学生扮演小记者进行采访的活动:“‘我’苦苦寻觅的结果怎么样?”通过互动, 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 完美的青花, 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这句话的含义。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这样的设计, 既达到了总结全文, 升华了主题的目的, 又突破了难点。

四、说板书

板书是课文主要内容的高度凝炼, 构建出一条清晰明朗的主线, 如同将散落的珍珠串在一起, 在学习中让教师、学生和作者犹如共乘一舟, 抵达批文入情、挥幽揽胜的境界, 达到了文路、教路、学路的和谐统一。

五、说效果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自测题 第9篇

1.抄写句子,注意规范、端正、整洁。(2分)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夜,迎来光明。

( ) ( ) ( ) ( )

3.将下面词语补充完整。(4分)

落( )而逃 语重( )长 死得( )所 无( )无故

4.加点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3分)

A.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B.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C.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D.最和汤姆“臭味相投”的是镇上那个脏兮兮的流浪儿哈克。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听了航天员的报告,大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B.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眼前。

C.夏天的承德,真是我们纳凉避暑的好季节。

D.我们要发扬并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6.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3分)

A.长城仿佛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B.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C.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河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D.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7.把下面的诗句、格言补充完整。(6分)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

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前一天晚上他问过肉店的伙计,伙计告诉他,信应该丢在邮筒里,从那儿用邮车分送到各地去。邮车上还套着三匹马,响着铃铛,坐着醉醺醺的邮差。凡卡跑到第一个邮筒那儿,把他那宝贝的信塞了进去。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1.凡卡“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是因为( )。(2分)

A.凡卡的皮袄已破败不堪,抵御不了寒冷,他索性不穿。

B.凡卡顾不得披破皮袄,急切地想把信送出去。

C.莫斯科不比乡村,并不寒冷。

(二)北国丁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仑美奂。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一片片的。那花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以热情,以想象。

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花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句:“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丁香花的生命力十分顽强,绽放在北方寒冷的气候中,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更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正因为如此,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

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娇娆。

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

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1.在正确的读音上打“√”。(4分)

四、习作。(30分)

作文题目:感谢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第10篇

一、看拼音写词。(10分)

pì jìng chè dǐ mèi lì miǎo shì kng zhì

( ) ( ) ( ) ( ) ( )

dù jì nà hǎn wǔ rǔ dǐ yù zǔ náo

( ) ( ) ( ) ( ) ( )

二、填写下列成语,完成练习。(7分)

书声( )( ) 楚楚( )( ) 大名( )( ) ( )( ) 仆仆

1、挑选其中的一个造句。(5分)

2、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至少写四个)(2分)

三、按要求默写:(14分)

1、《春夜喜雨》这首诗看到春雨落后无比喜悦的心情,但是全诗没有一个“喜”字,你认为诗中最能表达作者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2分)

2、写出表现梅花胸怀开阔,坦荡无私的诗句: 。

写出梅花不同流合污,与世无争品格的诗句: 。(2分)

3、代乐府诗歌《长歌行》中有一句劝人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你还知道哪些惜时名言,请写出一句: 。(2分)

4、《出塞》是一首边塞军旅诗,描写的是 的情景,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请你再默写一首边塞军旅诗。(4分)

题目 : 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外积累 (4分) 从你积累的古诗中选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特征的古诗各一句,写下来。

春:

夏:

秋:

冬:

四、句子部分(10分)

1、经过老师的教育,张晓智同学明确和端正了学习目的。(改病句)

2、曹前进同学被评为学校“十佳少年”荣誉。(改病句)

3、他脖子上的红领巾更鲜艳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育才学校举办的篮球赛十分顺利。(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去掉冒号和引号)

五、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6分)

胡老师对我们要求十分严厉。一天,他把批改完的作业发下来,我接过来,注视了一眼,顺手塞进书包。胡老师说:“你把错题改过来了么?我漫不经心地说:“没有。”胡老师严重地批评了我。我只好把作业本拿出来,把错题重新又做了一遍。从此,我逐渐养成了认真改正作业中的错误。

六、阅读平台

敬重卑微(18分)

(1)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

(2)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3)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4)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 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5)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会全军覆灭。

(6)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7)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8)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体积,精神。千里之堤(tī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2分)

2.在(5)、(8)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3.将“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但意思不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4)、(5)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第(4)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句相照应。用横线画出这一自然段中由事物引起联想的句子。(2分+2分)

■第(5)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运用你已有的`知识,结合短文内容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没的行为体现了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这样两种精神、。(2分+2分)

5.回答问题:“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相关的哪些人、哪些事?请选一个方面,用简要的几句话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口语交际与习作 (35分)

(一)、口语交际 谈谈我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 师:同学们,要想学好语文,学习方法很重要。相信你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一定积累了许多好的学习方法,选一种向大家介绍一下吧!可要说清楚、说具体啊!

生:

师: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在学习过程中,你都养成了那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选一种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

师:这种学习习惯给你的学习带来了什么好处?能告诉大家吗?

生:

师:祝贺你!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你的语文学习一定会更出色!

(二)以“我_________长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要求:(1)先补充完整题目(横线上可填“渴望”“害怕”“已经”“尚未”“拒绝”等),然后再作文。

(2)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一、僻静 彻底 魅力 藐视 控制

妒忌 呐喊 侮辱 抵御 阻挠

二、琅琅 动人 鼎鼎 风尘

1、略;

2、议论纷纷 人才济济 千里迢迢 文质彬彬……

三、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征戍战士饮酒作乐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六年级英语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第11篇

二、ACCDA

三、1. happy 2. do 3. heavier 4. played 5. thinner

6. has 7. took 8. coming 9. can not 10. no

四、1. 喉咙痛 2. have a cold

3. 看电视 4. have a fever

5. 买礼物 6. learn / study English

7. 弹钢琴 8. play football

9. 洗衣服 10. listen to music

五、CAABA

六、连线。

How does Zhang Peng feel? 56 cm.

What did Mike do yesterday? He went to a park.

What’s the matter? I have a sore throat.

How long are your arms? No,I didn’t.

Did you go fishing? He’s excited.

七、(1) You’re shorter than me.

(2) How big are your feet?

(3) What did you do on the weekend?

(4) Did you go swimming on the weekend?

(5) 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八、EABDG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第12篇

一、填空题(20分)

1.李白和杜甫被称为“李杜”,被称为“小李杜”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_ 。

2.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___________ ,“美玉无暇”指的是____________。

3. 在写作文时,我们有时无从下笔,经过冥思苦想,突然间文思泉涌,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填诗句)

4.有个小男孩长了个非常古怪的鼻子,只要一说谎鼻子就会长一寸。他说了一堆谎话后,小鸟就飞到他的鼻子上歇着。它们以为那是个树枝呢!这个故事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 。

5.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_________________ ,在大海上溅出了无数夺目的亮点。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6.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它好像有情义。水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挥你的想象,补写一句省略的内容)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不复也。

8.不要人夸颜色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选择题 (将所选字母写在每题的横线上)。(20分)

(一)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个字的读音是错的,请你把所选字母序号写出来。

nuò bǐn xī zhà

1.A 诺 言 B 禀 告 C 牺 牲 D 微风乍起 __________

féng tuì dèng chī

2 . A 焚 烧 B 褪 色 C 石 凳 D 如痴如醉 __________

jiān mán qì rěn

3.A 歼 灭 B 瞒 住 C 沏 茶 D 时光荏苒 __________

tún līng lǜ sāi

4.A 臀 部 B 凌 晨 C 滤 过 D 塞外边疆 __________

(二)、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个词语含有错别字,请你把所选字母写出来。

5.A 纸 屑 B 咽 喉 C 菩 萨 D 崇山竣岭 __________

6.A 无 辜 B 蛤 蟆 C 橱 房 D 火眼金睛 __________

7.A 烙 印 B 含 养 C 瘦 削 D 诲人不倦 __________

8.A 危 胁 B 魁 梧 C 飘 逸 D 苦心孤诣 __________

(三)、下面每道小题中,哪一个词语和加点词语的意思、性质或结构最接近?请你把所选字母写出来。

9.讥 笑 __________

A 冷 笑 B 苦 笑 C 嘲 笑 D 狞 笑

10.注 视 __________

A 关 注 B 鄙 视 C 注 意 D 凝 视

11.慈眉善目 __________

A 昂首阔步 B 谈笑风生 C 尖嘴猴腮 D 心花怒放

12.开天辟地 __________

A 明枪暗箭 B 扶老携幼 C 枪林弹雨 D 扶危济困

(四)、下面每道小题中,哪一个词语或成语填入画线处最恰当?请你写出所选字母。

13.这条小路很 ,很少有人从这儿过。

A 寂 静 B 安 静 C 僻 静 D 宁 静

14.路也是大自然最 的女儿。

A 敬 爱 B 关 爱 C 疼 爱 D慈 爱

15.中国正一步步走向富强,外国侵略者 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A 随心所欲 B 为所欲为 C 横行霸道 D 作威作福

16.我望着这个陌生的可怜的老人,心中涌起了一种 的感情。

A 不可名状 B 莫名其妙 C 无可奈何 D 万般无奈

(五)、下面每道小题中,与语句描写相对应的人物是谁?请你写出所选字母。

17.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手持羽扇,常常坐一辆四轮小车。

A 刘 备 B 关 羽 C 张 飞 D诸葛亮

18. 身长八尺,一貌堂堂,浑身上下,有千百斤之气。

A 武 松 B 吴 用 C 宋 江 D公孙胜

19. 一个干干净净,体体面面的小姑娘。这个小姑娘的头发被梳得一丝不苟,小辫上扎着鲜艳的红头绳。眼睛显得有点儿大,细细的却又很深的双眼皮下,是一双黑得没有一丝杂色的眼睛,目光怯生生的。

A 贝 拉 B 葵 花 C 梅思繁 D林茜茜

20. 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

A 《师恩难忘》中的田老师 B 《理想的风筝》中的刘老师

C 《莫泊桑拜师》中的福楼拜 D 《孔子游春》中的孔子

第二部分 阅读(30分)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短文(一)(13分) 《山谷中的谜底》片段

1983年的冬天,大雪纷飞,有两个旅行者来到了这个山谷。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漫天飞舞的大雪,突然惊奇地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不一会儿,满坡的雪松上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shēn zī) 。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 ……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shēng jī) 。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1.在文中拼音处写上恰当的词。(2分)

2.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4分)

(1)山谷中的“谜”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雪松这个本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雪松”我想到了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这个句子中的语句可以调换位置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雪松这种“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命和更好地发展”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也常见。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举一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短文(二)(17分) 家乡的红枣

“十一”假期,我回家看父母,重阳节正巧在假期内,便想陪父母好好地出去玩玩。可是父母却执意要我陪同去乡下老家看看。

父母亲都是十几岁参加革命离家的,转战南北,直到转业才回到老家所在地工作。乡下的老家已经没什么亲人了,只有一个近80岁的老姨,是母亲唯一的牵挂。父母说:还是想念那个地方,那里的草草木木、山山水水。

汽车沿着坑坑洼洼的山路行驶。这条路,从我第一次走就是这个样子,父亲在颠簸的车上叹道:几十年如一日啊……

看路边的山坡上,却是秋日的灿烂景色。山菊花一丛丛、一片片点缀在山坡沟畔,在阳光下喜笑颜开;叫不上名字的树木,这里一树火红,那里一树金黄、苍绿,让这山地充满了生机;水塘边的芦苇,已是洁白一片,汽车驶过,惊得鸟儿从芦苇中一掠而起,扇起的苇絮在水塘的上空,如雪纷飞。

到了藏在深山中的那个小山村,老姨正坐在家门口剥花生。小小的院落,堆满了一年的收成: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堆砌成宝塔的形状,光彩夺目;屋檐下挂着的一串串红红的辣椒,是不是对农家渴望好日子的祝福?

我的眼睛被院子里那棵高大的枣树所吸引。几年没见了,看着这树的枝干,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却仍然枝繁叶茂。春天会开一树不起眼的小小花儿,清香四溢,引得蜂儿忙。酿成的花蜜,营养丰富又滋补养颜,当是所有蜂蜜中的珍品了;夏日这枣树笼一方绿荫,让小院在炎热的夏季,蕴满了清凉;秋天是枣树奉献给人们最丰厚的典礼,一颗颗晶莹饱满的红枣,缀满了树的枝枝杈杈,在翠绿的叶子衬托下,满树的光彩夺目。

老姨说:树上的枣儿原本更多,已经打落分给乡亲们品尝了。树上这些枣儿,是专门给我留的。说着话,老姨吩咐孙子拿来长杆,对着树上的枣儿,“噼噼、啪啪”的一阵猛打,枣儿如冰雹一般纷纷落下。我捡起一粒红透了的枣儿品尝,又脆又甜的滋味在身体中蔓延。再看那枣树,在长杆的敲击下,枣儿落下的同时,那树的枝枝叶叶也纷纷折落。我心疼得大叫:“快住手,别打了!你们看把这树折磨成什么样子了?”老姨和父母在一旁哈哈大笑:“这枣树就是这个样子,在秋天把它打得越狠,到来年春天它萌生得也就越旺盛。”我奇怪道:“这是为什么?”老姨说:“这树贱。”我的心就有了撼动的感觉。这树贱吗?是贱哦。它的生长不择地的肥瘦,随便栽在什么地方,哪怕是山沟石缝,有点土就能成活。你看那满山遍野生长的野生酸枣树,就是家栽枣树的母本,也成就了这枣树的坚强品质。无论是山野还是院落,无论是旱涝灾害还是风调雨顺,到了秋天,它都会奉献给人们一树的甘甜!这树“贱”吗?我看到的却是枣树坚强的本性,容忍一切的心胸,默默奉献的精神!这枣树,多么像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乡亲,虽然这块土地是那样的贫瘠,就如父亲在路上轻叹的那一句“几十年如一日”,几乎看不到什么变化,可是这里的乡亲们对这块土地的热爱,从不曾减少一分。春天耕耘,夏天挥洒下汗水,秋天收获果实,乡亲们踏踏实实地享受着这块土地带给他们的每一个日子……

我和父母告别了这个小山村。带回家一篮红枣,让果实的香甜、枣树的品质滋养着我的身心;采一把野菊花,摘一捧芦苇絮,让我,把家乡山山水水的灵气带回家。

1.“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心疼地阻止老姨的孙子敲击枣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姨说枣树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却从枣树身上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在“是贱哦”这句话中,“贱”应该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根据文中内容填空。(4分)

带回家一捧红枣,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营养着这我的心田;采_____________,摘_______________,让我,把山山水水的灵气带回家。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家乡_______________的情感,也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借物喻人,写物抒情。借枣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父亲说的“几十年如一日”,“我”开始是怎么理解的?后来又有了哪些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第三部分习作 (30分)

的感觉真好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

3、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特别要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悟,真情实感,恰如其分。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

1.李商隐 杜牧

2.林黛玉 贾宝玉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木偶奇遇记》

5.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赤朱丹彤,金红一色,热烈一片

6.流必向下,和顺温柔,穿山岩,凿石壁,善施教化,(最后一道由学生自由发挥)

7.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8.只留清气满乾坤

二、选择题

(一) 1.B 2.A 3.C 4.D

(二) 5.D 6.C 7.B 8.A

(三) 9.C 10.D 11.C 12.B

(四)13.C 14.C 15.B 16.A

(五)17.D 18.A 19.B 20.B

短文(一)

1.身姿 生机

2.两个旅行者揭开了山谷中奇异景观的谜底。

3.(1)山谷西坡长满了松、柏、柘、女真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2)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

(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4.不能,这是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排列的。

5.可列举“小麦,二万五千里长征”等生活实例。

短文(二)

1.“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是因为重阳节正巧在假期内,便想陪父母好好地出去玩玩。可是父母却执意要我陪同去乡下老家看看。

我心疼地阻止老姨的孙子敲击枣树,是因为那枣树在长杆的敲击下,枣儿落下的同时,那树的枝枝叶叶也纷纷折落。

老姨说枣树贱,是因为在秋天把她折打得越狠,到来年春天她萌生得也就越旺盛。作者却从枣树身上看到了枣树坚强的本性,容忍一切的心胸,默默奉献的精神。

所以在“是贱哦”这句话中“贱”应理解为坚强,容忍一切,默默奉献。

2.果实的香甜 枣树的品质 一把野菊花 一捧芦苇絮。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家乡眷恋与热爱的情感,也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赞美家乡人坚强的本性,容忍一切的心胸,默默奉献的精神。

3.这篇文章借物喻人,写物抒情。借枣树的坚强的本性、容忍一切的心胸、默默奉献的精神,比喻家乡人坚强的本性,容忍一切的心胸,默默奉献的精神;写的是枣树,抒发的是对家乡的眷恋与热爱。

4.开始觉得家乡几十年没有变化。后来,从枣树身上看到了乡亲们对这块土地的热爱,从不曾减少一分。春天的耕耘,夏天挥洒下的汗水,秋天收获的果实,踏踏实实地享受着这块土地带给他们的每一个日子。

上一篇:【实用】春节民俗作文汇总下一篇:学生学习状态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