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伴阅读的作文

2024-05-10

结伴阅读的作文(精选5篇)

结伴阅读的作文 第1篇

与一条小溪结伴同行阅读答案

小溪远在闽西北的泰宁,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上青溪。在地图上找到这细细的一抹绿痕时,不知为什么,只是一眼,心里已然与它订下了约期。

抵达泰宁的那天晚上,下着雨,旅枕上落满了动听的声音,分不清是溪声还是雨声。我们下榻的金湖宾馆面临杉溪,上青溪就是它的一条支流。想到翌日的漂流,恍惚间似乎听见了上青溪轻轻的呼唤。

漂流,便是隔着一面薄薄的竹筏和溪水结伴同行。竹筏是用数根碗口粗的毛竹绑就的。造筏用的毛竹,是一例削去青皮的裸竹,据说这样做既可以减轻竹筏自身的重量,还可以防裂。毛竹两端则用炭火烤弯,形成高昂的船头和微翘的船尾。一面竹筏可乘坐三位游人,由一名艄公以竹篙掌控方向和速度。竹筏刚放下水,浪花便簇拥而来,看来它们已是老朋友了。一路上,不论穿岩过滩,溪水只是轻轻地咬啮着竹筏,好像有说不完的亲热话。

不像武夷的九曲溪,更不似桂林的漓江,上青溪两岸没有太多的风景。其实,对于漂流而言,过多的风景,也许是一种精神负担,免不了让人牵肠挂肚的,而漂流追求的则是一种无羁绊的自由自在。作为城市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在极其狭窄的时间和空间里讨生活,心灵之累,如坠重铅。而在上青溪漂流,感受最强烈的也许就是这一点:一坐上竹筏,就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自然,也就没有了狭窄和窘迫的感觉。那当是一种心灵的放生。

上青溪的好处,就在于它十足的野性。由于人类无止境的垦伐,已经很难找到这样仍然保存着原始风貌的土地。十五里的水程,没有村庄,没有寺庙会引诱你作短暂的驻足,自然,也没有一切人文的痕迹,诸如崖画、岩葬,更遑论历代文人的题刻。就连艄公扬起水淋淋的竹篙向游客讲述的种种神话传说也是新编的。这让人有点啼笑皆非。其实,上青溪完全用不着这些。那碧莹莹的一湍激流,那叠若累卵的巨大岩石,那林林总总的花草树木,分明是一个有别于人寰的另一个世界。你闯进了别人的世界,还要用俗不可耐的种种比拟去附会,去演绎人间世相,岂不可笑!你只要端坐竹筏,让流水执导,用心去感受那一种清幽,那一份闲适。用不着解说,也无须想象。人生太累了。什么时候能够这样,既不用费力,也不用劳神,只是默默地漂流,在漂流中悠然忘机,品尝自由奔放的快感。那才是人生最丰美的享受。

周遭是草木的世界,也是岩石的世界。人只是其间的一个匆匆过客,就像身边这条轻轻叫唤着的欢快流水。或许它们自己也不知道将流向何方,只是随形就势,时而跌宕,时而宛转,时而飞泻千丈,时而百结回肠,率性由情,无牵无挂。与这样一条小溪结伴同行,心情自然格外轻松自在。

不过,这仅仅是相对于人世而言。其实尘寰之外,万物一样有高下之分、强弱之别。在上青溪,占统治地位的是岩石。两岸巨壁亘天,我们只能和身下的溪水一起,小心翼翼地、委委曲曲地从强大的岩石让出的一道缝隙间屏声息气,慑然前行。有时,霸石横道,溪水不得不三回五折,才觅得一条出路,从夹岸森然的峭崖间通过。乾隆年间重修的《泰宁县志》上,关于上青溪有这样一段文字,读后不禁让人掩卷动容:奇岩跋扈,天为山欺,水求石放。只有身历其境,才能体会到这十二个字的绝妙。一求一放,写尽了天地万物生存的况味。而无生命的山水世界,也由于一份人生世情的关注,忽然就生动起来。

岸边的草木何尝不是这样。在这片原始的次森林里,肥沃之土自然全是大树的地盘,于是小树们只能挤占在贫瘠的溪滩,与涨落的溪水作生存的殊死搏斗。你会看到,在刚刚消退的洪水留下的一道赫然在目的水线上下,是一个怎样惊心动魄的场面!水线下,一片破败狼藉,到处是枯枝败叶残根;水线上,一棵棵小树东倒西歪,惊恐万状,崩坍的溪岸,露出它们紧紧缠绕着的根须。生死只在瞬间,躲过了这场劫难,只能说是一次侥幸。严酷的环境,使得生存的意义变得那样实在,而生命本身则显得格外美丽。在几乎不见一星土的峭崖上,还魂草觅到了自己的归宿之地。那焦黄焦黄等待着一场雨水让它返青的一片,似乎在诉说着与命运抗争的艰难。至于在树梢上悬挂的青藤呢,别看它们悠哉游哉的样子,那可是一些费尽心机的经营者。当一棵棵幼树刚刚破土而出,它们便要窥测方向,把握机会,然后以自己的生命做一次冒险的投入。这以后的等待也许漫漫无期,也许,经营的对象半途夭折......终于,它们的攀缘有了结果,但悬在半空中的感觉一样让人心旌摇摇。

泛筏而下,从岩石和草木的世界中悄然而过,仿佛经受了一场洗心涤肺的沐浴。这里是大自然原始的舞台,没有掺杂任何人为的因素。万物都在悄悄演示着它们各自的生命内容,同时把生命的真谛揭示得那样深刻。

春浓似酒,筏行如风,一个半小时的漂流让人从此记住了上青溪,闽西北的这条野趣盎然的小溪。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削去青皮( ) ②羁绊( ) ③演绎( ) ④赫然( )

2.阅读文章第4、5大段,你认为,在上青溪漂流与之前的在九曲溪和漓江漂流的不同之处是什么?(4分)

3.文章引述了《泰宁县志》的句子奇岩跋扈,天为山欺,水求石放后,感慨说写尽了天地万物生存的状态。作者此刻所见的万物的生存状态是怎样的?(结合第6段内容回答)他为什么认为求、放二字将这种状态写尽了?(4分)

4.文章第7段中,作者说:无生命的山水世界,也由于一份人生世情的关注,忽然生动起来。这句话不禁让我们联想起某种文化现象:一处山水,因溶入了文人墨客的人生情怀,而成为被后人所铭记、景仰、甚至虔诚礼拜的精神殿堂。试在我们初中教材的文章中举出一例,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的观点。(3分)

5.文章第8段,作者说:严酷的环境,而生命本身则显得格外美丽。作者在后文借助了对哪些景物的描写来表现这种美丽?作者所极力表现的美丽的`内涵是什么?(4分)

6.文章第9段中的这里是大自然原始的舞台,没有掺杂任何人为的因素一句照应了前文的哪句话?通读全文后,请写出作者在上青溪漂流的过程中,对生命的真谛有了哪些深刻的感悟?(4分)

7.文章中有很多句子语气温婉且情感丰富。如与一条小溪结伴同行、只是一眼,心里已然与它订下了约期、恍惚间似乎听见了上青溪轻轻的呼唤。这些句子在修辞上的共同点是什么?作者用这样的语句描绘自己与小溪的关系,意在表现什么?(4分)

答案:

1.①xiāo ②jī ③ yì ④hè

2.九曲江、漓江两岸有很多的风景可供游人欣赏,也有很多的人文痕迹、神话传说,但是对漂流而言,过多的风景是一种精神负担。而上青溪却没有太多风景,野性十足,保持着原始的风貌,在其间漂流可享受到无羁绊的、清幽闲适的、自由奔放的快感。

3.(1)在伟大的自然界面前,万事万物都显得非常渺小,一切生命的努力都是要在艰难的环境中得以生存。

(2)求放二字将水和石拟人化,求字写出了在奇岩面前水卑微的状态,放字则充分表现了石的霸道和无以抗拒。这样写可以鲜明表现天地万物在自然伟力面前的微渺,因而作者说此二字将这种状态写尽了。

4.示例:《岳阳楼记》

岳阳楼本是洞庭湖畔的一处观景楼,却因范仲淹笔下的气象万千的巴陵盛状和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享誉华夏。因而,此处风景便拥有了一种精神、一种情怀、一段历史,无生命的山水也便生动起来。

5.(1)作者借助了还魂草、青藤两种景物来表现美丽。

(2)美丽的内涵是:在恶劣的环境面前,生命固然是脆弱和渺小的,但生命本身依然要

抓住一切机会使生命得以延续发展下去。

6.(1)十五里的水程,没有村庄,没有寺庙会引诱你作短暂的驻足,自然,也没有一切人文的痕迹,诸如崖画、岩葬,更遑论历代文人的题刻。

(2)惟有抛开心灵之累,心灵才能真正得以放生;享受自由奔放的生命快感才是人生最美的享受;万事万物在自然的伟力面前都是脆弱渺小的;生命固然渺小,但他们为生存而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美丽的。

7.拟人。写出了作者与小溪之间的心有灵犀和心领神会,意在突出我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深厚感情。

结伴阅读的作文 第2篇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自由结伴;社交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3-0019-05

近年来,我国幼教界普遍关注早期阅读问题,对于早期阅读的意义已有了充分认识,从早期阅读的材料选择到环境创设,从教学指导策略到阅读活动的家园合作,从对国外先进阅读理念的解读到对本土早期阅读方法的思考,都给予了大量的关注,早期阅读已成为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常规性内容。然而,有一种重要的早期阅读现象还未得到太多关注,那就是幼儿的结伴阅读。说它重要是因为笔者发现在不受教师或家长干涉的自由阅读情境下,大班幼儿倾向于结伴阅读。由于自由阅读是一种受到限制最少的阅读情境,在这一情境中出现的阅读行为更能体现幼儿的内在动机与发展需求,因此,可以推知结伴阅读对于幼儿阅读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蕴含着幼儿发展的信息与契机,值得深入探讨。然而,对于结伴阅读现象不仅在幼儿园早期阅读实践中并未引起重视。而且遍查中国期刊网中的学前教育类杂志也未见有相关论述,说明结伴阅读并未进入早期阅读研究视域。本文试以大班幼儿自由阅读活动为例,分析幼儿结伴阅读现象,以对早期阅读的概念及操作进行反思与重构,将早期阅读理念向纵深推进。

一、结伴阅读——自由阅读情境下大班幼儿的阅读选择

某幼儿园大班。教师宣布:“自由阅读的时间到了!一半人在活动室内的图书角看书,另一半去走廊的一角。”幼儿发出了一阵欢呼,大家纷纷到书架上选书,再搬起自己的椅子到指定的区域去。不一会儿,有幼儿看着图画书露出了喜不自胜的表情,开始向附近的同伴推荐,渐渐的,他的周围集结了几名同伴,大家搬来椅子围坐在了一起。不到5分钟,在经历闹哄哄的选书、搬椅子等过程后,走廊一角的19名幼儿有14名结成了3个阅读小组,其余5人中,1人在独自阅读(独行者),2人观望他人(游离者),2人在闲聊(聊天者)(见下图)。

以上是笔者在某幼儿园某天自由阅读活动的第一个5分钟里观察到的现象:幼儿迅速集结成组。在之后的20分钟里,这些小组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小组1的一名成员“另立山头”,建立了新的小组,同组另一名成员追随他而去,同时也吸引了小组2的一名成员。他们一起组成了小组4。而小组3的一名成员被小组2的活动吸引,转到了小组2。但是,不管小组成员怎样流动,他们始终以结伴的形式在阅读。而2名游离者,他们一会儿坐在椅子上观望同伴们的结伴阅读,间或提着椅子围着已存在的结伴小组转圈,其中有几次已经呈“半加入”状态,但都没有超过15秒就又提着椅子离开了。在“半加入”的时间里,他们并未参与所在小组的讨论,离开时也无声无息,更多的时间是在小组间徘徊。终于,在自由阅读开始约15分钟之后,他们选择与独行者拼成一组,而后者也马上接纳了他们。这说明游离者有加入结伴阅读小组的意愿。

可以看出。除了无意进行阅读而选择聊天的两名幼儿外,绝大多数幼儿在教师下达自由阅读的指令之后,立即自发地组成小组进行结伴阅读,选择独自阅读的仅有一人,而两名游离者也一直纠结于“与谁结伴”的选择中。这说明结伴阅读的确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早期阅读形式,在没有教师干涉的情况下,这种喜欢就表现得更为真实。

另有研究表明,从出生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与同伴交互的时间愈来愈多。在幼儿园里也可以观察到幼儿的游戏从“单独游戏”到“平行游戏”再到“联合游戏”“合作游戏”的发展过程。大班幼儿在自由阅读时喜欢结伴阅读的现象,与其在自由游戏时越来越多地选择合作游戏,存在高度的一致性,显示出他们的选择并非出于偶然。

二、幼儿结伴阅读的特点——一种带有鲜明社交活动性质的阅读活动

幼儿自发组成的结伴阅读小组具有鲜明的社会交往组织的特点,因此结伴阅读也显示出与其他类型的阅读活动完全不同的特点,即它是一种带有鲜明社交活动性质的阅读活动。在结伴阅读活动中,幼儿的阅读能力与社交能力存在相互促进与制约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阅读小组的形成和运行有赖于一些幼儿积极的同伴互动以及另一些幼儿的积极响应。比如,有的幼儿向同伴推荐自己手中的图画书,明确邀请或暗示性地邀请同伴来和自己一起阅读,由此形成了以自己为核心的结伴阅读小组。在阅读过程中,小组核心往往发挥了增强团体凝聚力的作用,如将书放在所有人阅读起来都方便的地方,当小组成员在发表评论时不会自顾自地翻页,会提示小组成员去看他认为有趣的地方,等等。同时,小组核心往往看得最认真,和同伴交流也最积极,对于帮助同伴理解情节最为热心,由此带动本组成员的阅读热情。而一名成功的小组成员需具备的特质是能够追随或引导小组阅读的节奏,能够倾听别人,也能表达自己。从结伴阅读小组的初步形成到阅读过程中小组的分裂,再到新小组的形成并面临挑战,无不显示出幼儿结伴阅读的微观社会特质。我们知道,幼儿和成人的合作阅读是以单方描述、单方理解的方式开展的,具有任务定向的特征。与此不同的是,结伴阅读活动中的幼儿更多的是表现自己、与他人互动、体验团体归属。因此,幼儿选择结伴阅读,其实质是选择以阅读材料为媒介进行团体交互,而结伴阅读也因此有了与其他阅读形式迥然不同的社交特质。

第二,在结伴阅读过程中,幼儿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属于一个团体。例如,小组1的成员在阅读一本有关恐龙的图画书时,小组核心L和其中一名成员A就书中的一只恐龙是不是暴龙发生了争执。A认为这只恐龙不是暴龙,因为“暴龙的头比这个大”。但L坚持认为这只恐龙就是暴龙,因为他在科技馆见过暴龙。当A试图再作解释时,其他成员都附和L的意见,并催促快点翻页,于是L就继续向后翻页了。A随即去图书角另找了一本关于游戏的书。他把书翻到色彩最鲜艳的一页,跑到小组1的成员面前,说:“想看山洞迷宫的跟我来!”小组1的一名成员被吸引,和他一起走开,小组2的一名成员也注意到了A手里的图画书,离开了原组,他们三人组成了一个新的阅读小组,开始玩起迷宫游戏。这时,小组1的另一名成员跑过来,说:“山洞迷宫有什么好看的,恐龙才好看!”但新小组的三名成员看得津津有味,对他不加理睬,他无奈之下只得返回。显然这名成员对于小组1的分裂非常不满,因而试图以攻击新组图

画书的方式挽回局面,但他的努力没有成功。

第三,结伴阅读小组的形成和运行与小组成员的社交能力密切相关。小组的初步形成显然与小组核心的社交能力相关,而事实上,在小组运行过程中,所有成员的社交能力也同样时刻受到挑战。小组1的分裂即与小组核心未能妥善处理成员的意见分歧有关,新组建的小组甚至还要顶着受原小组成员攻击的风险。这是比较明显的情况,而大量的社交能力挑战发生在多个不易观察到的层面上。比如,小组2的成员一起阅读的是一本太空科幻漫画书,他们翻到某一页,一起惊叹道:“好多飞船呀,我想要一个!”然后纷纷指着自己想要的飞船,有的说“我要这个黄色圆飞船”,有的说“我喜欢这个黑三角战机”,他们的表现引起了小组3某一成员的注意。相比较自己小组的安静阅读气氛,邻组的欢乐互动氛围显然更有吸引力。于是他走过来指着一艘飞船说:“我选这个长的,可以装很多宇航员!”他提起的关于宇航员的话题立即使那些原本只关注外形的同伴受到了启发,大家开始从功能的角度选飞船。接下来他们一起讨论有趣的事,而插进来的新成员也不再回到原小组,成为了小组2的成员。这里表现出的是各小组成员在社交能力上的隐性竞争:小组2的阅读方式吸引了新的成员加入,而新的成员由于提供了新思路也被迅速接纳。

游离者和独行者则从另一个层面说明了社交能力与结伴阅读能力的关系。游离者R1在徘徊了一段时间后,提着自己的椅子走到了独行者s旁边。s露出惊讶的表情,但很快就平静下来,把本来举着看的书放在膝盖上,并且偏向R1一些。看了一会儿后,R1将s膝盖上的图书举到自己面前来看,翻阅速度也大大快于S原有的翻阅速度,S扭着脖子看显然比较吃力,但他仍然认真地看,双方没有交流。过了一会儿,游离者R2也提着椅子走过来,坐在R1斜对面。这时R1仍然将书举在自己眼前看,于是R2将书压下,放在R1的膝盖上,过了一会儿,R2也转到了R1的一侧,而R1也没再将书高举起来,而是维持这种方便三人一起看的姿势,但他们仍然很少交流。由游离者和独行者形成的小组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结伴阅读,而是一种平行阅读,其凝聚力、目的性、排他性、合作性等均弱于其他真正的结伴阅读小组,可称之为“结伴不良小组”。这也显示出这一小组成员在社交能力方面的缺失:R1虽然与s结成小组,但他未能考虑结伴阅读应有的合作,在执书翻书上仍然保持独自阅读的特征,不顾他人,显然在较低层次的社交能力上就存在缺失。结合其在自由阅读时间的前10分钟内游离不定的情况来看,初期的游离有可能是犹豫不决的表现,也可能与其曾经有过的不愉快的结伴阅读经历有关。而独行者S似乎对图画书本身有浓厚的兴趣,但深入分析他未加入结伴阅读小组的原因可以发现,他在同伴的执书姿势已造成了他阅读的困难、同伴的翻阅速度也影响了他的正常阅读的情况下,仍然宁可委屈自己也不与同伴交流,说明他可能是因为在交往能力上存在欠缺而不愿主动选择结伴阅读的方式。

第四,一定的阅读能力是结伴阅读成功的必要条件,而结伴阅读的成功对于阅读能力的发展也有推动作用。虽然结伴阅读小组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考验了幼儿的社交能力,但阅读能力作为基础的能力,仍然是成功地进行结伴阅读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比如,小组核心想要把同伴吸引到自己身边,除了要有吸引他人注意的技巧之外,阅读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他需要明确地指出图书中吸引人的地方:在阅读过程中将情节有效串连起来,以维持故事的可读性;在讨论中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等等。小组成员若要追随或引导小组阅读的节奏,倾听别人、表达自己,同样需要一定的阅读能力,若是说得牛头不对马嘴,则会受到同伴的哂笑,极有可能挫伤其社交热情。

另一方面,结伴阅读的成功对于阅读能力的发展有推动作用。High-scope课程理念强调:早期阅读和书写应“发生在孩子渴望与别人分享对他们有意义的事情”的时候,这时孩子们不仅会意识到文字符号是交流的工具,而且也会强烈地渴望通过阅读了解信息、感受快乐,通过书写与别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自由阅读时间里大班幼儿对于结伴活动的热情和用心,显示了结伴阅读正是他们在早期阅读中“渴望与别人分享图书”的重要时刻。在结伴阅读的过程中,幼儿强烈地希望理解图画书内容并用口语表达出来,因为他们要与同伴一起讨论;强烈地希望发现图画书中最为吸引人的地方并能运用最吸引人的方式表达出来,因为他们想指出来给同伴看;强烈地希望将图书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因为他们想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经验;强烈地希望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因为他们想获得同伴的认可,成为小组的核心人物或小组不可缺少的一员,可以为一个团队贡献自己的想法,从而体验到结伴阅读带来的丰富回报。

三、指导幼儿结伴阅读的教育策略

对自由阅读时间中幼儿结伴阅读现象的分析表明:在自由阅读情境中,幼儿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有策略、有方法地将早期阅读转换为一种社会交往活动的。在结伴阅读中,图画书与阅读更多地被幼儿作为一种交往媒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由于阅读水平及社交水平的差异,在结伴能力上存在差别,在结伴阅读中表现出不同的水平,而其阅读情绪也因此受到波及。基于此,笔者试对幼儿结伴阅读指导策略进行思考。

第一,将结伴阅读作为大班幼儿阅读的重要方式,重新思考早期阅读的定位。

一直以来,早期阅读的指导都偏重于认知方面,比如,认为“早期阅读是家园通过为婴幼儿提供与视觉刺激相关的材料,使之接受有关材料的信息,在观察、思维、想象等基础之上对材料内容进行初步理解和语言表达,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倾听成人讲述的一种认知过程”。即以“阅读能力的学习”及“通过阅读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作为阅读的两个重要方面。从对大班幼儿自由结伴阅读现象的观察来看,上述早期阅读概念界定是不够完整的,至少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是不够的。在自由阅读时间里大班幼儿对于结伴阅读活动的热情和用心,显示出在这一年龄段幼儿已经非常注重个人在集体中的位置。因此,从社交属性来重新思考早期阅读的定位非常必要。另一方面。从早期阅读方法来看,全语言教育原则提出:“儿童语言学习是自然而然的学习,是有效和有用的学习。”既然如此,有效的早期阅读就不能忽视大班幼儿早期阅读中的社交心理需求。因此,不管是从幼儿阅读心理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早期阅读方法的角度考虑,结伴阅读都应该且必须成为大班幼儿阅读的重要方式。

第二,重视对幼儿结伴阅读能力的观察、指导与评估。

结伴阅读是幼儿在自由自主情况下选择的阅读活动类型,幼儿在其中更易于表现出内在动机性的阅读行为及其力所能及的阅读水平,因此其中蕴含了可贵的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信息与契机。幼儿喜欢选择哪些图画书作为结伴阅读的素材?能否注意到图画书中的文字部分?能否用谈

话的方式对相关的内容进行组织、排序并厘清书中的事件、思想、观念和自己的感受?能否注意倾听,对所听到的评论、问题作出反应?能否与他人互动、交换意见?教师在幼儿结伴阅读过程中对以上现象进行细心观察与记录,可以发现幼儿真实的阅读水平及偏好,并以此决定教学的方向和策略。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对于幼儿结伴阅读行为的观察不宜过于明显,否则容易使幼儿失去自由自主的阅读状态,产生“观察效应”。

为防止“观察效应”,对于幼儿结伴阅读行为的指导也并非一定要即时进行。在本文的案例中,教师可以发现,游离者R1在与同伴结伴阅读时反映出较为基本的社交能力缺失——未能有意识地同步翻页,未能使用方便交流的姿势:还可以发现,小组1的分裂与小组成员在讨论产生分歧时未能有效解决分歧有关。那么,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以此为目标逐一加以解决。针对前者,可以进行相关的社交技能训练,比如,让幼儿体验方便交流的姿势、方便交流的距离,尝试以别人感兴趣的事为由头发起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等。针对后者,则可以在与幼儿进行分享阅读的过程中模拟观点冲突情境,请幼儿讨论解决。比如,有关小组1所争执的那只恐龙是不是暴龙的问题,可以有若干种方案:暂时搁置争议继续阅读,回去请爸爸妈妈帮忙上网查找资料后再来讨论;各自详细描述或解释自己的论据:请其他同伴来当裁判……

教师应对幼儿在结伴阅读中的行为表现进行系统的观察、分析,以准确的观察结果作为指导依据。如果发现幼儿的原有经验与当前的需要之间距离合适,解决问题的过程将使他们形成新的经验,就不必介入;如果幼儿原有经验与当前解决问题所要求的能力之间差距太大,则要考虑在幼儿放弃努力之前给予一定的帮助,以有效提高幼儿的结伴阅读能力,使幼儿的结伴阅读行为不仅成为他们社交能力与阅读能力的体现,也成为他们能力提高的契机。

结伴阅读的作文 第3篇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是构成阅读品质的重要心理因素,是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的具体表现,是养成阅读习惯、形成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广泛的阅读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才会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增加自己的阅读量。由此可知,阅读兴趣能促使阅读能力的形成和阅读水平的提升,换言之,兴趣是阅读的首要条件。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就如鲁迅先生《给颜黎民的信》中写道,读书犹如蜜蜂酿蜜,只有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更多的蜜。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推荐文学作品、科普科幻作品以及一些历史文化等各类读物,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其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培养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因此,除了学校里的读书活动外,每逢放暑假、寒假,我总是鼓励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目前,我们班的学生基本会背100来首古诗词,对四大名著内容也略知一二。

其次,要进行多样化朗读,如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比赛朗读等等。老是进行单一的阅读训练,孩子们也会感觉枯燥无味。我们鼓励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阅读审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再次,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读书会,朗读竞赛,正确看待每位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阅读成功的乐趣,从而促使每个学生都养成阅读的兴趣。

二、优化阅读手段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任务不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朗读"实际上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思路和方法,更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将其贯穿于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中。 阅读必须要朗读,这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要"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个要求,是不能相互分割的,是不能分開来要求的,而是要以一贯之,全面落实。如今,我们已有这样的认识:只听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述,不闻学生琅琅书声的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

朗读是运用有声语言进行的一种创造性阅读活动。其特点在于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言语,从而增强读物对读者的感染力量。朗读文学作品,还要对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从听觉方面赋予作品以新的艺术感染力量。学生的课堂学习大致分为:学习的开始、学习的深入和学习的结束。在学习开始阶段,教师应让学生放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在深入学习时,教师应多"引导",少"灌输"。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同时质疑问难。在进行学习总结时,再读课文,总结提升,以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三、注重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是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和浏览等方法的整合。传统的阅读教学一直都强调精读,也比较注意朗读和默读,但往往忽略了略读和浏览。

"略读"和"浏览"都是粗略地大致地读。按照一般的理解,略读是侧重于主要内容的了解和把握,是粗知文本大意;浏览是侧重从阅读材料中查找所需要的内容或关键信息。它们的优势在于快速捕捉信息,在于发挥自觉思维的作用。

从《语文课程标准》对略读、浏览的叙述来看,是把它们作为阅读教学的目标来定位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分别提出了学习略读和浏览的要求,在第四学段则要求熟练运用略读和浏览。课标要求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学习略读、浏览到初中阶段要达到熟练运用,这就显示了略读和浏览在语文课程中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也可说略读和浏览是阅读教学必须完成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注重略读和浏览。另外,九年中学生在课外要完成400万字的阅读总量,以及课标提出的要培养学生日常读书看报的习惯,也都必须借助于略读和浏览。

四、培养阅读品质

阅读品质是在阅读行为、阅读作风上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的本质,它包括阅读的习惯、阅读的价值观、阅读的感受和体验等方面,是阅读的重要构成因素。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因此,要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独立性,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积极促使学生阅读品质的养成。

一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完成阅读目标的根本保证。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引导学生从最根本、最普通的事情做起,严格按照良好阅读习惯的要求,循序渐进,不放松任何细节,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次,要培养学生阅读文本时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阅读文本时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不是阅读教学的附加任务,而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作品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要培养学生在阅读时的正确价值取向,是不能靠一味地灌输,只能是根据语文课程的本质特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形成对文本的正确价值取向。

三是要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这是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是促使学生进行多角度探究学习的根本途径。我们要鼓励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独特的反映和感受,要引导学生对文本中喜欢的内容作出个性化的反应,对文本的内容、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和评价。

五、强调阅读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为了体现这一理念,完成教学目标,语文教学就不能囿于教科书上的几篇文章,学生就必须利用课余时间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日积月累,才能构建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组织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养成看书读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二是要完成《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量。新课标规定一个学生在九年要完成累计400万字的阅读量,教师就必须在阅读的数量和时间上给学生做出一个大致的规定。譬如可以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一至两篇短文或一至两个文段,阅读时间大致为一至两个小时。

三是要积累各种语言材料,并加强背诵。积累语言材料,其实是生活语言的整体储存,可以看作是生活经验材料,也可看作是形象材料,或者是感性思维材料、情感材料,这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成分。要积累语言材料,加强背诵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所以《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要背诵优秀诗文70篇。

语文的学习很难做到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阅读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就学不好语文。因此,我们只有做到"心通中外千年史,胸藏古今万卷书",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让我们的孩子与阅读结伴同行!

与艺术结伴同行的那些日子 第4篇

每次回想起当初的决定,我十分庆幸自己的选择,艺术使我变的更加感性,对生活对事物的理解与一般人不同,人变得更加乐于思考、个性更加鲜明活跃,对艺术美的感悟更加深刻。这些都是选择艺术道路给我带来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不是刻意求取的,潜移默化中融入到身体中去,我一直关注并十分享受着这种变化。

一直人们认为艺术家是需要天分的,但是我却也看重后天的培养。就我个人来说我人生的第二个重要决定就是坚持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并在其中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1999年我从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家乡当地的一所小学教书,做着安逸闲适却也与艺术无关的小学教师工作。2003年我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份工作,重新拾起课本加入考试大军,以期成就我的艺术梦想,不负所望步入大学的我汲取着各种艺术养分。从这时候开始我尝试创作,通过运用不同的材料将自己所感受到的,所发现的,所构想的美进行物化。

早期的琉璃作品《碑》就是在这一期间创作出来的,那时我疯狂的迷恋上琉璃材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琉璃材质的通透、灵秀、华丽甚至连它的冰冷与脆弱都让我着迷。我整天整天的留在工作室研究材料特性,研究材料如何与形式与主题结合。其实从这个时期开始就可以看出我对于作品的观念并不在意,我一直关注的是材料本质美与造型形式美的展现。

从校园走到工作岗位,时间在流逝,人也在成长。我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创作也更加成熟,风格也更加明确起来。景德镇在陶瓷创作方面的优势是其它任何一个城市无法比拟的,而从琉璃到陶瓷的跨度其实并不大,对我来说只是材料工艺的变更,而创作的主旨,对造型与形式美的追求是一样的。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三峡印象——朝辞白帝》《水下二分之一》《片山》等。这类作品所采用的共同的特点是创作手法是挤压。这类作品挤压的强度颇大,创作之初并不是刻意追求强烈新奇的视觉效果而专门使用这类手法,这只是我意象中的山水与人物恰恰适合选用挤压方式创作以达到简化目的。这些物象在我的记忆中是模糊的,模糊到仅有轮廓,没有厚度也没有过多的细节。例如《水下二分之一》的创作原型是我的爱人,他一直走的比我快,记忆中我一直是看着他的背影的。从这个背影开始,我用陶瓷烧制了一个男性抽象的压缩的形体,强调方形的下巴与宽宽的肩膀,以单纯而直接的方式体现男性特征。这个我采用过多种方式装饰,从单纯的利用丰富变化的高温颜色釉装饰、到以色釉为地加绘青绿山水、再到以人眼平行于水面所看到的半山半水的奇特世界的描绘,作品一件比一件成熟。尤其是《水下二分之一》中半山半水的世界的展现方式比较奇特,观者所看到的半山半水其实是通过雕塑人物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看见你所看见的,体会你所感受的,这就是水下二分之一。

我的创作关注的是传统山水中文人气质如何再现,当然我不能否认这种再现是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它无关乎具体形态的山,而在于中国传统艺术审美中的“意象”“境韵”的体现。其实我所认为的中国传统艺术审美就是“天人合一”的意境。我知道很多观众对我作品的归类是——当代艺术作品。确实它们同传统雕塑作品中的写实相去甚远,似乎更接近于西方艺术中强调主观与主题意识的状态,但是它和西方的当代艺术还是有所不同的。我的作品出发点在于中国传统审美。

结伴抢劫的17岁学生情侣 第5篇

2012年8月的一天傍晚,北京通州区石槽村的几个村民路过村里的一片玉米地,突然发现前方不远处停着一辆黑色轿车,车门还打开着。村民们觉着奇怪,便想上前一探究竟。没想到,就在车头前方,一名满头是血的成年男子正倒在地上。

受惊的村民立马报警,警方赶到时,这名成年男子还有生命迹象,尽管他被救护车火速送往医院,但最终还是抢救无效身亡。在现场,除了留下几枚疑似凶手的指纹,便再没有其他线索,此案就此成了一桩悬案。

三年后,一名年轻男子来到通州一家派出所,要求开具临时身份证明,便于去旅馆住宿。按照规定,开具临时证明,需要输入指纹进行验证。随着红外线扫过该男子指纹,民警惊讶的发现,这枚指纹竟然和三年前一起凶案嫌犯的指纹一模一样,犯罪嫌疑人因此落网。

更让人惊讶的是,嫌疑人于佳鑫作案时只有17岁,当警察将其抓获时,于佳鑫表现平静,并且表示要一力承担所有罪责。就在警方认为悬案终于告破时,一名女孩也来到公安局投案自首,两人共同犯罪的事实才真正浮出水面。

黑车司机之死

2012年8月18日下午一点,王庭生告别了正在做家务的妻子杨兰芝,拿上车钥匙,准备开自己的黑色轿车出门拉活。虽然是一名常年四处“趴活”的黑车司机,王庭生作息十分规律,每天上午8点半出去,中午11点半回家吃饭,下午一点走,晚上6点半回家,忙的时候就晚些回家,在吃完晚饭后7点半出门,直到晚上11点半回去。

和平常一样,王庭生在下午一点半准时到了东关大桥附近的趴活地点。这是个黑车拉活相对集中的地方,几乎每天都有十余名司机聚集在这里。郭明海是与王庭生一起开黑出租趴活的人,在这里拉活已经有半年时间了。在他印象中,自己并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因为平常大家都以车的尾号称呼对方,所以大家都管王庭生叫“922”。

“‘922’拉活时间比较规律,人也挺随和,和大家关系也不错,没见与谁有矛盾,平时没事就在车里玩手机,偶尔下车跟我们打个招呼。”郭明海这样形容王庭生。

8月18日那一天,郭明海并不知道王庭生是什么时候离开的,只知道晚上7点自己回家时他已经不在附近了。同样对王庭生行踪不了解的还有妻子杨兰芝。在下午5点半时,女儿曾给王庭生打电话,说让他带点面条回来。当时的王庭生还满口答应,并说自己晚上7点就回家。

时间到了7点20,杨兰芝催促女儿又打了一个电话,但电话却无人接听,杨兰芝又用家里座机打去电话,还是没人接。过了几分钟,座机响了,却是公安局打的,电话那头说王庭生出事了,杨兰芝便急忙带着女儿赶去医院。第二天早上8点,王庭生因抢救无效死亡。

凶手竟是17岁学生

王庭生是在石槽村村民报警后被送到医院的。据村民回忆,当天下午6点,见到王庭生躺在一辆黑色的小轿车旁边,车门开着,他头上全是血,但还有呼吸,等救护车来了之后,王庭生终于被抬上车送往医院。

在知道了王庭生的死讯后,郭明海觉得有些奇怪。因为在附近趴活的黑车司机都有个默认的规则:拉客通常是都是拉去梨园、果园等附近的人,以及去地铁、医院的着急办事的,有四种情况一般不拉,太远的,喝酒的以及脑筋不好的。在郭明海看来,“922”的车主和大家都差不多,如果有人打车去某个县里,自己应该不会去,因为不认识那边的路,价钱也不清楚。

为何王庭生会把车开到距离非常远的石槽村并惨遭毒手呢?王庭生的家人都迫切想知道答案。由于案发后警方在现场勘查,在车上提取到了几枚指纹,但由于当时没有比对对象,也找不到其他线索,一直没能找到嫌疑犯,此案似乎成了悬案。

直到三年后,2015年7月底,一对名叫于佳鑫和马圆圆的情侣去通州住旅店,因为没有身份证不能登记住宿,两人人只好按旅店的要求去派出所开身份证的临时证明。但在派出所登记录指纹的时候,民警进行比对后惊讶地发现,于佳鑫的指纹与3年前的案件嫌疑犯的相同。

结果,事实真相令人心惊:对王庭生行凶的竟是一对17岁的学生情侣。男孩叫于佳鑫,女孩叫马圆圆,二人都是北京人,事发之前分别就读于昌平一所中专学校和通州一所高中。

于佳鑫和马圆圆相识于2011年3月22日。当时马圆圆还是个高中生,平时很贪玩,还经常逃课去找于佳鑫。久而久之,学校找到马圆圆父母,在与他们沟通之后,马圆圆也表示自己不想再上学了,于是被学校开除。对于刚进入社会的马圆圆来说,找工作并不容易,她只好先在一家加油站打零工。但没过多久,她觉得不适应那里的工作,就辞职了去昌平找于佳鑫。在于佳鑫那,两人待了一段时间,由于平时开销较大,决定干脆一起都不上学了,也基本和家里断了联系,然后去了昌平一個村子的饭店里打工。在他们自己眼里,这是一种纯粹的“私奔”。

2012年7月初,马圆圆发现自己怀孕了,二人觉得孩子肯定不能生下来,但身上仅剩的几百块不足以去医院,于佳鑫就向饭店老板借了5000元用来动手术。

在饭店老板印象里,二人在2012年5月底的时候来到饭店当服务员。工作期间他们住饭店在村里租的房,也就是员工宿舍。工作时间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2点,下午4点到晚上9点,一周有两天休息,两人的工资都是一月一千八,管吃管住。

2012年7月的一天,于佳鑫告诉老板,马圆圆怀孕了要打胎,所以想借5000元。老板同意了,并说好借的钱从每月工资里扣回来。不过因为二人看上去年纪特别小,而且平常工作态度不是很好,还总是偷吃客人剩下的饭菜,老板决定,等他们把欠下的钱还完,便让他们离开。

走投无路决定抢劫

8月3日,马圆圆在昌平一家私人小医院做了引产手术,身体十分虚弱。眼见女友需要吃点补品补身体,自己却没有一点钱,于佳鑫十分焦虑。但在接下来的几天,于佳鑫四处奔波也没能找到迅速挣钱的工作。

nlc202309012130

为了筹点钱,二人决定向家里人求助。他们找到了马圆圆父母,为了得到他们的信任,于佳鑫先写了一个保证书,内容是欠了马圆圆家一定数额的钱,以后一定还给他们,但并没有提到马圆圆流产的事。马圆圆父母对此并不买账,一分钱也没给他们。

于是,他们又想到了于佳鑫的母亲。8月18日中午,马圆圆去找于佳鑫的母亲要钱,于佳鑫则不愿回家,只在外面等候。但于佳鑫母亲并不相信他们所说的流产一事,只觉得他们是来要钱的,便拒绝了她。

当时的两人,浑身上下只剩十几块钱,别说吃饭,就是连他们当时所住的村子都回不去了。几乎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最后走到东关大桥附近的一个车站时,于佳鑫看到几个黑车司机在趴活,就和马圆圆商量说:“咱们去偷黑车司机的钱吧,你上车吸引司机注意力,我去偷钱。”

马圆圆觉得这样不安全,“不行还是想想别的办法挣钱吧”。于佳鑫说,“咱们偷完钱就跑,司机也追不上咱们,即使追上了咱们不认,他也拿咱们没办法,你就听我的吧。”马圆圆想了想就同意了。

二人在几辆黑车里选中了一辆黑色小轿车,尾号922,司机正是王庭生。于佳鑫上前用手敲了敲副驾驶的玻璃问:“师傅走吗?”王庭生问去哪儿,于佳鑫回答去张家湾,到了地方自己同学来付钱。

地方不算远,看着两人一脸学生样,王庭生答应了。按照计划,于佳鑫拉开副驾驶的车门让马圆圆坐在了副驾驶座位,自己则坐在驾驶员的后座上。

车子开出后,外面下起了雨,而且越下越大,于佳鑫通过车玻璃在模糊中看到了张家湾的牌子。于佳鑫并不认识那里的路,就想找个偏僻人少的地方下手,便让司机一路往前开。当车开到一个村里比较偏的地方,于佳鑫让王庭生停车,并和他借手机,佯装打电话说找同学借钱付车费,之后把手机还给了王庭生,说得等一会同学来送钱。

为了让心情平静些,于佳鑫还淡定地跟王庭生借了根烟抽,等着机会下手。但等了十分钟后,王庭生有些不耐烦了,问道:“你们同学什么时候来?”于佳鑫回答:“我也不清楚为什么这么久还不来,可能不乐意给我付车钱吧。不行咱们就直接去我家石槽村,到家里给你付车钱。”王庭生同意后,便把车开向了另一个村子。

进村后来到一片玉米地,成熟的玉米秆几乎比一个成年男子还高。眼看前方的路狭窄的过不去车,于佳鑫就让王庭生停车,故伎重演给家里打电话要车钱。期间,二人还下车去玉米地上了厕所。在那里,马圆圆劝于佳鑫要不别干了,于佳鑫说自己也不想干,但身上连给司机的车钱都没有,之后二人什么也没说默默返回了车上。

慌乱中起了杀心

大约过了半小时,于佳鑫一直犹豫着如何偷钱。因为一路上早就看到了司机的钱包就在驾驶门侧下面的储物格里,并不好偷,于佳鑫想起了电视剧中有人直接把司机勒晕,再把钱包拿走的桥段。

于是,在后座的于佳鑫把自己背包的背包绳拆下来,趁王庭生坐在驾驶座四处张望的时候,突然从他后面用身子勒住其脖子。旁边的马圆圆顿时惊叫,“于佳鑫你干嘛啊”,并用一只手握住了于佳鑫的手。

于佳鑫也吓了一跳把手一松,王庭生就趁机挣脱身子,下车后直接跑到车头方向大喊了一声“救命”。于佳鑫急忙下车去追他,并从身后将他扑倒在地,骑在身上。此时,王庭生剧烈地反抗,于佳鑫在惊慌之下,右手摸到旁边的一块板砖,便立马拿起来朝王庭生头上猛拍了一下。

王庭生仍然在踹腿挣扎,于佳鑫喊马圆圆过来把腿按住,马圆圆应声过来帮忙。在其帮助下,于佳鑫用板砖连续朝王庭生头部猛拍,直到他不怎么动弹了。

二人这才返回车中,翻找车里有没有值钱的东西,最后于佳鑫拿走了驾驶门侧下面的钱包,马圆圆则找到了一些零钱准备逃跑。但跑了没几米,于佳鑫突然想起有东西落在了车上,就跟她说有东西没拿,我回去看看。

于佳鑫回到车里找到勒司机的背包绳,但就在临走时,他看到司机的腿还在动。于佳鑫恶念顿起,心想反正人也打了,钱也拿了,不如拍死司机一了百了,便捡起之前那块砖头继续猛砸王庭生的头,直到他毫无反应才走。因为看到自己的运动裤上沾上了王庭生的血,于佳鑫还将背包里带着的裤子换上,把带血的裤子放回背包里。

二人在路上一路狂跑,后来遇到了一个车站,便乘坐公交,来到了人流密集的北京火车站。在路上,于佳鑫打开钱包发现里面有100多元零钱和一张银行卡,马圆圆慌乱中拿的那一把零钱则有400多元。之后,二人回到了昌平的一个村子里。

当晚,二人辗转反侧,睡得并不踏实。想到发生的一幕幕情景,他们在第二天早上就将背包和案发时所穿的所有衣服、王庭生的钱包和银行卡全部丢在了马路边上的垃圾桶里。

二人也曾想过自首,但因为害怕坐牢就没有去,事后一直都在昌平打工,直到2015年7月30日晚十点,二人在通州一家旅馆住宿时被警察查获。

经过对于佳鑫进行询问,于佳鑫很快承认了当年的事情。为了保护女友,于佳鑫一供述称是自己因为缺钱所以对黑车司机进行了抢劫,并未提到马圆圆有。

但马圆圆很快知道了公安局找到于佳鑫,知道事情败露,不想于佳鑫独自一人受苦,便主动来到公安局,承认是两人一起抢劫。等公安发现竟然还有同案犯,便再去询问于佳鑫到底是怎么回事,此时于佳鑫才将事实全盘托出。

两个破碎的家庭

为何两个本该上学的学生会走上抢劫杀人的道路?承办该案的北京市检察院第三分院检察官牛丽霞告诉《方圆》记者,这两个孩子的家庭没有给予他们应有的关心和帮助。

牛丽霞介绍,于佳鑫和马圆圆都出生于1995年。于佳鑫幼年时,父亲因为犯事进了监狱,他从小跟着母亲长大,也几乎没有感受过父爱。母亲带着他生活非常艰苦,在于佳鑫记忆中,小时候甚至都没钱在外面吃早饭。后来父亲回来,却与母亲没法继续生活了,两人正式离婚。

当时的于佳鑫与母亲感情较好,对父亲有不小的怨恨,后来两人都再婚,各自组建了家庭,于佳鑫虽然被判给了父亲,但还是两边跑。随着时间过去,于佳鑫觉得母亲不像以前那样爱他了,以前虽然生活艰难但能感受到母亲浓浓的爱,现在生活条件有所好转,但母亲的重心已經转移到她的新家庭上,对自己的关心远不如前。于是在昌平中专上学之后,就不怎么回家了。

与性格偏内向的于佳鑫相比,马圆圆却是个活泼的女孩,脾气也十分火辣。马圆圆家庭条件一般,父亲是开出租的,但无论马圆圆是上学还是出去打工,家里人都是处于“管不了、不想管”的状态。马圆圆说自己出去打工之前,在班里学习成绩并不差,只是不爱上课,不爱受拘束。后来,马圆圆家里并不同意她和于佳鑫在一起,所以马圆圆在外打工生活时,父母几乎没有任何经济上的帮助,也不管她住在哪,甚至对于她这样一个未成年女孩怀孕流产的事,家里也不知情。

说起家庭关系淡漠,马圆圆不以为然,并说她们那边都这样,长大了出去打工,就在外边住了,和家里也没什么来往。而且,她觉得流产这样的事情不应该让家里知道,即使去向男孩家里求助,也不想向自己家开口。正是因为两边家人都没有给过钱,两人在极度缺钱的情况下,决定铤而走险抢劫王庭生,并最终导致了其死亡。

2015年12月18日,于佳鑫、马圆圆因涉嫌抢劫罪被北京市检察院第三分院起诉至法院。由于马圆圆家里并未请律师,法院依照规定给她请了法律援助。于佳鑫的父亲给他请了律师,他却并不领情,觉得“不要以为你这样做,我就会觉得你对我好”。尽管于佳鑫母亲每次来会带不少东西,并告诉说这是你爸给准备的,于佳鑫却冷漠地说,“我知道这都是我妈故意这样说的,我不会感动的”。(文中除检察官外均为化名)

上一篇:工程报价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班级新学期保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