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七年级优秀作文

2024-05-10

我喜欢七年级优秀作文(精选14篇)

我喜欢七年级优秀作文 第1篇

时光犹如白驹过隙,几天前还是炎炎酷暑,转眼间便秋风习习了。秋风吹得人们从脚一直凉到心底,那种舒服畅快的感觉,简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不说别的,单论西湖公园吧。家乡的西湖公园,与杭州西湖重名。那里绿树成荫,曲径通幽,真是游人的好去处。由于秋的到来,那原本就很热闹的地方,变得更加热闹起来。

清晨,我们一家来到湖畔,呼吸着新鲜湿润的空气,吹拂着微凉的秋风,观看着垂钓、晨练的精神抖擞的人们,感受的到处都是活力四射。

而湖边树上的一片片由绿变黄的树叶,正扑簌簌的,争先恐后的,宛若一只只美丽的的蝴蝶,在空中飘着,舞着,然后就钻入了大地母亲怀抱。是啊,它们是在给西湖的晨练的人们伴舞呢!但偶尔还有些调皮的树叶,总要玩闹嬉戏一番,调皮地打个旋,仿佛向同类彰显自己的威力。它们不愿落入泥土中,偏偏落在了水泥地面上。

眼前,几位辛勤、敬业的,身穿绿色衣服的清洁工阿姨来了,她们挥舞着大大的扫帚,迅速地把落叶收起来,放入垃圾桶里。那些刚才还得意洋洋地落叶,现在只好沉默了。清洁工阿姨身上脸上都是灰蒙蒙的,步子也有些缓慢,我想,她们累了吧!正是有了她们的辛勤付出与精心装扮,秋天才变得更加和谐美丽。

我站在田埂之上,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一片金黄:金黄的玉米,金黄的豆子,金黄的向日葵,真是一个丰收的世界。而此时,那一位位每位农民伯伯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因为,他们一年的付出终于要有收获了。当然,他们里面也包括我的姥爷,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每到秋天,我们一家,总要“客串”一次农民,倒姥爷到自己开荒的地里忙活一阵。

姥爷的豆子里里,豆子们耐不住寂寞,争先恐后地从豆荚里蹦出来。于是姥爷、妈妈他们拿起镰刀,开始“豆子抢收记”了。而我也闲不住,就拿一个小篮子,满地里找蹦落在地上的浑圆的金黄的豆粒,是啊,“粒粒皆辛苦”啊!虽然烈日当头,汗水顺着我的脸颊溜进了土里,但我确一点也感觉不到累。

啊!秋天,硕果累累的秋天,我爱你!

我喜欢七年级优秀作文 第2篇

春节是大家团团圆圆的日子,我们可以吃到团圆饭,团圆饭的意义就是团团圆圆的,除夕节前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把家里整理的干干净净的,还要贴上春联,寓意着新的一年里要平平安安万事如意,还要挂上灯笼防止年兽进来。

当然了,年兽只是一个传说了,并不是在现实中存在的,而在大街小巷里的人越来越多了,因为到春节了,在外打工的.人们都回来了,与家里的老少相聚,人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这是一年中最快的日子里,一年中只有这一次了,其他的日子里应该比较少回来了,只有春节才是一个比较隆重的日子,在春节的时候,我们这里还有吃年糕的习俗,年糕吃起来软软脆脆的,咬上一口弹性丝滑,吃到嘴里甜软,非常的令人回味无穷,果然年糕也是比较受欢迎的一种食品啊,最让我们开心的就是收压岁钱了,每个小朋友都会收到来自大人的一份礼物,就是红包了,收了红包,我们小朋友就开开心心的,大人们也会开心,过年嘛,图个吉利吧!

七年级写景作文方法指导 第3篇

学习写作当然离不开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 通过模仿、借鉴语文课本上所选的写景文章的写作技巧是一个可行之法。

一、从语言上进行仿写

在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 第三单元都是写景的好文章, 朱自清的《春》,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 这些名家的作品具有典范性, 无论是布局谋篇, 还是具体描写的段落, 都具有典型性, 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我布置了一个以“秋”为话题的写作练习, 有一部分学生模仿借鉴了课文中的语言, 写出的句子如下:

1.阳光照射在湖面上, 波光粼粼, 湖水绿得逼你的眼。

2.秋之色如暖的红, 如枫叶, 如斜阳, 标志着生命的终结。

第一句模仿了《春》中“树叶儿却绿得发亮, 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将湖水绿的程度描写成“逼你的眼”, 可以很好地表现出树叶鲜亮, 翠绿欲滴的特点, 将学到的描写小草的词语活用到湖水上, 也很贴切。第二句为《夏感》的仿句, 原文中为“春之色为冷的绿, 如碧波, 如嫩竹, 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 如夕阳, 如红叶, 标志着事物的终极”。仿句从形式到内容都很好, 用到作文中, 可以说是作文语言的一个亮点。

二、从文章结构布局上进行仿写

以王冰洁同学的《秋》为例, 她模仿了梁衡《夏感》, 原文如下:

秋天是甜蜜蜜的。一颗颗甜蜜蜜的果实被果农放进背篓, 果农们脸上漾着甜蜜蜜的微笑, 又是一个丰收年!

秋天是热烈的。火红的枫叶像跳动的火苗, 在夕阳的余辉下, 和着秋风欢快的拍子, 跳着热烈的舞蹈, 好一幅秋风红叶图!

……

她在文章的结构布局上模仿了梁衡《夏感》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 , 从多个方面描写了秋天给自己的感觉, 甜蜜蜜的、热烈的等, 选择角度独特, 调动了视觉、嗅觉等感官, 色彩明艳, 充满喜悦之感, 感情真挚, 语言优美。既然模仿课文中的名篇会有好的效果, 那么推而广之, 如果能把平时阅读的好文章中的好句或好的结构积累下来, 那将会有更大收获, 当然这需要平时多记诵多领悟。

那么, 写景应该从哪几方面着手呢?总不能老是模仿别人的吧?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 多角度观察, 调动各种感官体验, 写出所观察景物的特点。要写出景物的特点, 一定要观察仔细、准确, 要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 例如色彩、形状、声音、动静态等方面的特征。只有细心地、连续地、多角度地看, 才能更好地写出它们的特点。比如,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第二段, 可以说形、色、声、味俱全, 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等各种感官, 写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抓住了微风拂过荷塘时, 荷塘瞬间的变化, 这样能更全面地反映景物的特点。

以我班王冰洁同学的《秋》为例, 她调动了一些感官, 写出了枫叶在夕阳余辉的照射下随风起舞的状态, 把枫叶比成火苗, 抓住了枫叶红的特点, 让人感觉好像身临其境。对于初一学生来说, 要能写出景物变化, 还需要平时加强观察训练。

其次, 写景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注意条理性。描写对象有顺序、层次、重点, 要把景物间及景物内部各部分的关系有顺序地写下来, 可按照远近、内外、上下等顺序把景物描述清楚。例如, 在《紫藤萝瀑布》中, 作者在描写紫藤萝时, 先写一树, 又写一穗一朵, 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描写, 写得周到而又细致。

再次, 描写景物的语言力求生动、形象, 离不开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如拟人、比喻、排比等。

修辞方法不是为用而用, 而是事物本身在心中就是这个形象, 通过某种修辞手法表现出来。下面举几个学生习作中的佳句作为实例:

1.还有那清爽的秋风, 像尖尖的细针刺在你的脸上, 风小时, 感觉柔柔的, 风大时, 又痛又冰, 不一会我的脸都被吹成了一个熟透了的红苹果。 (比喻)

上面的句子把秋风吹到脸上的感觉, 比成了细针刺在脸上, 很生动形象, 我们平时似乎也有过这种感受, 写出了实感。

2.那天上的白云, 虽不大, 却密集, 偶尔漏出几点缝隙, 几颗小星星便调皮地露出脸来, 如初生的婴儿般, 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拟人)

这个句子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星星若隐若现的情状, “调皮”还流露出了小作者对星星的喜爱之情。

我喜欢七年级优秀作文 第4篇

【关键词】障碍;鲜活;教学方法

学生进入七年级开始学习生物,由于初中生所学科目陡然增加,部分学生对传统上所说的“副科”兴趣锐减,成绩也就不如人意。由于这时学生的心理还没定型,可塑性强。因此,对其研究就有特别的意义。

一、七年级学生学习生物的心理障碍

怕则生难,难则生厌。进入初中学习生物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产生分化,部分学生喜欢生物,部分学生讨厌这门学科,从而出现各种心理:

1.熟视无睹的轻率心理。这样的学生在生物课上,面对树叶、种子、小动物这些鲜活的材料,也表现为态度冷漠、满不在乎,认为这些东西太平常,是司空见惯的事物。

2.顾此失彼的偏爱心理。这些学生关注的重点常常在探究目标以外。如对树叶,很可能关注起什么树种,开什么花,而老师要求的是探究叶脉的分布或养分的运输等。对一个猪的心脏,他们关注的是炒成菜的味道如何?而老师的目的是分析其结构功能。

3.谨小慎微的畏惧心理。这种学生上课时神情严肃、畏首畏尾,认为生物太复杂,即使用功也学不好,常常呆坐在那里等待下课。

4.坐享其成的依赖心理。这种学生缺少自主探究的强烈愿望,在合作探究小组内充当“南郭先生”,人云亦云,从不主动积极地学习。

凡此种种,严重地桎梏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师陷入了“劳而少功”的尴尬境地。因此,我们必须找出导致这些状况发生的原因。

二、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分析

导致这些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突出的是教师因素。

1.教学方法的滞后。目前不少学校都不设专职教师,教师也就懒得去研究教学方法,更談不上指导理念了,他们通常的做法是今天学这个名师,明天学那个学者。然而,“橘生淮南曰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机械模仿的后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2.考查方法的脱节。引入活动单教学后,考查成了每个章节必做的工作,但传统考试方法仍占据着主阵地,许多教师还是满足于一张试卷打遍天下的考查方法。这种检查方法和教材本身脱节,实际上是对教材设计意图的否定。

3.缺少与学生的沟通。一方面,教师不了解学生,主观地制定学习目标,以致目标太高,学生无法达到;另一方面,学生不了解教师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双方产生不了碰撞,引不起互动,在情感上更缺乏沟通。

4.教师思想的抵触。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不理解,认为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理念,因而产生抵触情绪,他们抱怨根据新课程标准所耗费的精力太多,完全是得不偿失的事。

三、克服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

解铃还需系铃人,要克服七年级学生学习生物的心理障碍,最主要的还是靠教师,靠他们科学设定教学内容,靠他们不断改进教法。万变不离其宗,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教师要以活动单教学为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1.充分利用鲜活的生物教学材料

类似于一片树叶,一棵小草这些东西,都属于教学中鲜活的材料,所有这些都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能否成为学生乐于使用的东西,则需要老师的精心引导。

①对存在轻率心理的同学:可提供机会展示已知的知识;提醒他们从新角度关注事物;以同学的热情加以感染;以具体的设问引发关注。

②对偏爱心理的同学:可提出明确的探究目标、任务;指导探究的方法、过程;选好需要探究的鲜活材料,突出重点;做好探究结果的总结交流,以激发探究的热情。

③对畏惧心理的同学:可揭示神秘面纱,给予理性认识,如毛毛虫只是毛稍微有毒性;可指点方法,提供辅助工具,如劈开河蚌时要将小刀劈入河蚌贝壳开口处;有的要用理智战胜情感,学生解剖家鸽时绝大多数不忍心,老师要让他们明白,这项工作是为了将来更好的保护它们。

④对依赖心理的同学:可小组内合理分工,让人人都有任务,谁也不能做“旁观者”;预设一些有趣的感知疑问,激发他们的参与愿望;手把手引导,帮助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获得乐趣,为下次感知活动积蓄欲望。

2.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满足感和成就感

“困难生”多有严重的自卑心理。教师应给他们更多的关心、耐心、宽容心。在教学中,多观察、分析他们的思想情绪,多为他们创造一些锻炼的机会,酌情予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生物的信心。

3.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此,要在教法上下功夫,如创设情境、比较法、联想法等。通过比较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加强鉴别力。通过一词联想,群体记忆,横向联系、扩展,发展学生求异思维。

生物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对七年级新生来说,兴趣显得比其他诸如短期内的成绩与能力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只有想方设法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一进入中学阶段就开始喜欢这门学科,也为他们以后参加中考、高考,甚至为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生命的壮阔》斯蒂芬·古尔德,1996/2001:三联书店

[2]《爱弥儿论教育(上下卷)》 ([法]卢梭著) 2001年 教育出版社

[3]《初中生物活动单导学练》2010年 江苏人民出版社

我喜欢做手工七年级作文600字 第5篇

周末在家里作业写完后有空我都会做一下手工。我觉得有些手工很难做,值得我去思考。这样既可以有动手之乐,又有动脑筋的快乐。其乐融融!

我从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做手工,一开始觉得做手工很难。以前,我刚开始做手工的时候,有一次手工课老师让我们剪一个小纸盒。但我剪好之后发现小纸盒被我剪成了四不像。但后来觉得越做就越轻松,开始对做手工有了好感。现在,我已经可以做比较复杂的手工了,最近我的手工作品已经送去参赛了,而且得了奖。

去年寒假的时候,我的作业很快就写完了,我心想:反正时间有的是,我来做做手工吧。我翻开《手工大全》,寻找这适合我的手工作品。我翻了一会儿,看见一条船很适合我,船长30厘米,宽20厘米,有3层高,我先做它的船底,剪好船底之后,我才发现船头要有一点弯曲,我不得不重新做一个船底。传神最难做了,做船身时需要做三层,每一层都很难做,在左右两边都有一排窗户,我需要先剪出一排窗户。在剪的过程中,锋利的小刀割破了我的手,但我没有放弃,坚持把船身做好。船顶比较容易,用一块纸板粘上去就可以了。终于做好了,这是我做手工做得比较复杂的作品,我相行把它拿去参赛一定能得奖的。

学校举行手工比赛,我把这艘船送去参赛,竟然落选了。虽然落选了,但我看着自己花了好几个小时的心血制做的船作品,我却觉得很满意。是评委没能好好注意。我很欣赏自己的作品,快乐无比,比拿到奖还高兴!

我喜欢做手工七年级作文600字 第6篇

刚刚坐定,老师就抛出一个问题:“在日常的生活中会使用什么样的方式维持交通秩序?”“交警呀!”“斑马线呗!”“还有红绿灯!”大家争先恐后地说出答案。“嗯,看来大家都很留心观察生活。”老师笑眯眯地一边说一边点开电子屏幕,并讲解了它们维护交通秩序的原理。讲完以后,老师告诉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自己亲手连接线路,让手中的红绿灯像交通信号灯一样亮起来。

在做之前老师问我们:“红绿灯使用的是什么电路?”“并联电路!”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你能画出来吗?”我拿起粉笔很快地在黑板上画完了。“非常好。”紧接着老师向我们强调了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不同。

实验器材发好了。我立刻低头忙碌起来,小小的并联电路还能难倒我?我不屑地想着,但是,刚到第二步我就出状况了:电池盒导线一直连不到小洞里去。这是怎么回事?我的手心不由出汗了,可是我越着急越不得法,最后只得向老师求助。只见老师拿起我的电池盒细看一番后,说:“你的电池盒方向弄反了,自然接不上。现在只能返工重做了。”我的脸红一阵白一阵,刚才我太不认真了,自以为很简单就没认真操作,唉!

我再次拿起螺丝刀认真地做起来,因为细心了,进展也顺利多了。该接电路了!看着许多复杂的电路,我不禁一阵寒战。“别急,慢慢来。”我安慰自己,回忆着并联电路的基本情况。可是看花容易绣花难,别看我刚才画图很顺手,可是实际操作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几根导线放在一起让我的心乱成了麻。对!先寻找对应的线路,把数股丝拧成一股,可每次一拧上去它就像是故意逗我玩似的散开了。我毫不气馁,不停地转动螺丝刀拧着,手心火辣辣的痛,终于拧好了。再放上螺丝固定稳当,剩下的就水到渠成了。

我喜欢做手工七年级作文600字 第7篇

今天中午我突然很想吃手工做的面条,正好家里还有小半袋面粉,于是就趁着兴头上马上开工干了起来,首先是和面。我把面粉和凉白开先后倒入碗中,并用筷子搅拌,直到碗中的面糊变成像千层酥一样的片状,便把面糊倒到砧板上,用手把它们握紧成团,然后不停地揉压,直到成为一个紧实的面团。之后,我将一个碗盖在这团面团上,醒一下面团并防止水份蒸发。

过了十分钟后,把碗拿开,发现面团变得非常柔软。于是我用擀面杖把面团擀成大薄饼,并用水里刀切成细细的竖条,说实在的,并不怎么好切,才切到一半,我的腰就开始发酸了,手也开始哆嗦了。我不得不简单洗了一下手,在沙发上躺了会儿以减缓身体的疲劳。

等歇够了,我又回到了砧板前,继续完成这项似乎有点枯燥的工作。不一会,我把剩下面饼都切完了,又开始把一根一根的细面条搓圆。这时候旁边的一个锅里的水也开了,把面条放进锅里抄熟,捞出滤水放进另一个里煮着红烧肉底汤和青菜的锅里,调整下咸淡味道,就可以出锅了。出锅时汤面的香气直往我鼻孔里钻,馋得我口水直流,我迫不及待地挑起一根面条“稀溜”一声吃进嘴里,面条还是那么的地道,有嚼劲,配合青菜和底汤,简直完美。

七年级学生作文应重“求实” 第8篇

现在中学生写作易陷入从结构虚到内容虚的泥沼, 结构虚是毫无章法的“信天游”, 内容虚是不切实际的空洞想象。要解决作文的“求实”问题, 七年级学生作文内容训练, 可以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侧重写实, 抒发真情

写作是取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取材生活是七年级学生作文内容训练的必修课, 首先应该从写生活日记入手。生活日记的内容应包罗万象, 大到时事新闻, 小到家庭琐事, 可写景状物, 可记事写人。它的特点是形式活泼、自由, 既能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捕捉信息的能力, 又锻炼了想与写、看与写相统一的能力, 还积累了词句, 运用了语言。如果学生能把想和看的内容变成文字, 那么无内容可写和以虚假内容取胜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应注意写实主体不宜太复杂, 做到一事一写。

中学生作文的性质决定了作文应当“我写我事, 我抒我情”, 七年级学生初学写作, 文章内容首先要做到一个“真”字, 即所记叙的事物要真实, 所表达的感情要真挚。写一句话, 一段话, 乃至一篇文章, 都要把自己想写的事情据实写下来, 把自己与众不同的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 这样才能感染人。如一篇学生习作《翻过那座山》中对英语学习的心理感受:“在我心中, 也存在着一座山, 那便是‘英语’。每当我看见或听到这座‘山’, 便会吓得连连后退, 宁可站立不前, 也不愿意多走一步, 这座‘山’就这样压在我的身上, 令我疲惫不堪, 有时竟让我神情恍惚, 我开始整日不知所措, 这座‘山’就像魔鬼一样追我, 我不敢向前, 见到它便只能逃走, 就这样我被压了一个又一个学期。”这段心理描写真实生动, 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这种艺术效果靠捏造和凭空想象是绝对无法产生的, 所以记事写情最忌假、大、空, 表达不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的文章读起来就会枯燥无味。

二、注重描写, 突出细节

文章之空, 文章之假, 很大程度上在于学生不善于把握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和细节的缺失会使文章缺少个性化的色彩, 使作者的真实情感流于空泛的表述。

作文要有精彩的描写, 就如绘画中的素描和写生, 对实物进行描摹和再现是构成优美画面的基础。写景状物, 写人记事, 只有先学会观察和记叙一种实物、一处景物、一个动作, 在学会写个别事物的基础上, 才能举一反三, 学写一组事物, 或一个简单的物群。

教给学生写实的方法, 就要教给学生观察和记叙的方法。我根据七年级作文训练的要求, 结合七年级教材并联系学生实际, 选择合适的写作对象, 传授相关的写作知识, 引导学生确定正确观察的顺序和方法。例如, 学名人写身边人。写身边人让学生按下列的顺序观察: (1) 外貌; (2) 言行; (3) 性格; (4) 品质。这样分步一边观察, 一边记录, 让学生看得见, 摸得着, 下笔成文就很容易了。

再如, 学黄河写身边景。写兰州黄河风情线, 让学生实际观察, 说明观察的方法和重点, 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任务。可以按下列顺序去观察: (1) 远观形与色; (2) 近闻声与味; (3) 细抓点 (特点) 与韵 (神韵) 。调动各种感官, 把观察到的景物有主次地用文字表述出来, 这才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例如一篇习作的景物描写“微风渐起, 秋色蒙蒙, 细雨霏霏。不知怎地, 我特别喜爱下着小雨的阴天。加了件衣裳, 撑着雨伞一人独自漫步在滨河路上, 静静地走着, 走着……滨河路两侧笼着一层朦胧的水雾, 河边的排排杨柳在细雨的润刷下, 已从灰绿变成葱绿, 滴滴雨珠挂在柳叶上, 柳枝的腰似乎也比以前更弯。不时有几片柳叶飘落, 随着浑浊的黄河水渐渐地远了, 远了……”这段景物描写细腻真切, 景中寓情, 在真实的景物描写中抒发出作者的淡淡幽情。

生活中最能撩拨人心的莫过于细节, 细节的真实才是文章真实的核心。例如朱自清《背影》一文中,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 也怕别人看见。”“背影”中的父亲, 送儿子坐车, 翻过月台给“我”买橘子, 那蹒跚的“背影”, 就是感人细节的刻画, 写出了生活的心酸无奈。这无不是对生活细节的精心描摹, 才表现出了细微的怦然心动之感, 这种以细节取胜的手法, 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没有描写和细节, 总会让人感到作文只是旁观者冷漠地叙述, 写作者总是游离于写作之外, 作文何以感人?

七年级作文教学序列设想 第9篇

写作是情感宣泄、生命倾诉的过程,是真实心声的表达过程。可是,多年来,我们作文教学的着力点大多只是为了满足“应试”需要,学生必须完成他们没有什么体验或没有认真想过的事情的表达。作文目的过度功利性,致使作文教学模式化、公式化,使作文距离学生的心灵和生命越来越远。可以说,学生一边在完成作文,一边在内心里逃离作文;于是,孩子们要么编造夸大,要么标签代言,造成的后果是在语言的训练中丧失了最鲜活的语言,在表达中丧失了最属自己的表达。

反过来说,作文只有成为学生内在的主动之需,即“为生命而写”,才能有真正的动力之源。让学生说自己想说、愿说、会说的话,这就要用贴近学生心灵的,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相吻合的作文教学去唤醒学生的作文潜能。

当然,学生获得语言能力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积累、感悟和应用的过程。如何让这个漫长的习得过程更见效呢?系统论认为,整体大于局部之和。也就是说,有整体的规划,有一个科学的序列,其效能就越高。

于是,我从“习作目的”、“习作内容”和“教学序列”出发,对初中三年作文教学进行了序列化研究,美其名曰“激情 体悟 升格”作文序列研究。

三个年段各有侧重点:

七年级:激情与导源。激发学生自觉地将视野投向生活,主动关注自我生活,形成一种习惯和能力。鼓励写不受束缚的随笔、观察日记,“以我手写我心”,激励学生广泛地读,广泛地写,广泛地积累。

八年级:体察与感悟。注重阅读吸收,积淀感悟,强化个性体验,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丰富性、多样性,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九年级:规范与升格。作文训练坚持“要求”与“放手”相结合。“要求”,即从题目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材立意、篇章结构的升格训练。“放手”,即在一定要求下大胆创作,绽放思想和情感的火花。

本文着重介绍七年级作文教学序列。

给七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学定位叫“激情”,指激发情感和兴趣,就是从写作的内容和写作的动机入手,激发习作的兴趣, 鼓励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拓展自由表达的空间,倡导言而有物。清晰地记录有趣的,刻骨铭心的,真实的,有价值的东西, 保留鲜活的细节,让嘻笑怒骂和喜怒哀乐都成文章。

依据学生的成长过程、身心特征及课文内容(人教版),确立了如下序列体系:

七年级作文训练内容和目标体系

七年级上:

序列话题1:迎新,课文相扶:《我的老师》《再塑生命的人》《王几何》,阅读相助:《繁星·春水》《泰戈尔诗集》,题目示例:《这就是我要生活三年的地方?》《哇,新班主任!》《第一次住校》,内容和目标:结合新入学经历,学会描摹人物和情景,抒写真实新鲜的感受。

序列话题2:忆往,课文相扶:《秋天的怀念》《羚羊木雕》《荷叶 母亲》,阅读相助:《撒哈拉的故事》,题目示例:《又到 时》《那些 的日子》,内容和目标:回忆往昔岁月,学会描述难忘的人和事,抒发深切的怀想之情。

序列话题3:赏景,课文相扶:《春》、《济南的冬天》,阅读相助:《朱自清散文》,题目示例:《太阳下山了》、《如果我有一所房子》,内容和目标:结合阅读和体验,学会描写美丽景致,表现自然美好。

序列话题4:记人,课文相扶:《散步》《金色花》《走一步,再走一步》,阅读相助:《草房子》,题目示例:《我家保姆》《为别人喝彩》,内容和目标:观察身边的人,学会描述交往细节,表达自己的爱憎情感。

七年级下:

序列话题1:岁月为师,课题相扶:《爸爸的花儿落了》《丑小鸭》《最后一课》,阅读相助:《童年》《伊拉龙》,题目示例:《我是个 的孩子》《父母眼中的孩子》,内容和目标:感受亲人师长的关爱,描述事件和人物言行,表现人物个性特征。

序列话题2:名人为友,课题相扶:《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阅读相助:《人类的群星闪耀时》,题目示例:《我和 的对话》《是你,点燃了我的梦想》,内容和目标:结合阅读体验,学会想象和描述和名人的交流的情形,表达自己的情怀追求。

序列话题3:兴趣为伴,课题相扶:《安塞腰鼓》《竹影》《观舞记》,阅读相助:《缘缘堂随笔》、《甘美的回忆》、(丰子恺),题目示例:《我和 的亲密接触》内容和目标:回顾与兴趣爱好的结缘经历,学会描述过程,抒写高雅情趣。

序列话题4:动物为邻,课题相扶:《斑羚飞渡》《马》,阅读相助:《动物小》(沈石溪)、《跑猪噜噜》题目示例;《我家的 (动物)》《我(动物)眼中的人》内容和目标:结合与动物的交往过程,学会描写动物的情状,表现自己的爱好情致。

在践行这个序列体系的过程中,遵循了如下的原则策略:

1.作文的内容和学生成长过程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我结合了学生的生活、成长过程、学习表达的阶段性特点,教材内容等实际情况,设置了写作话题(是话题,而非题目)。

七年级开学伊始,学生从小学升入了初中,接触的人、事、物在变,思想情感也在变化,学生在时空和精神领域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所以让学生以“迎新”为话题,描写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感受。如《这就是我要生活三年的地方?》《哇,新班主任!》《又迟到了》《食堂的队伍好长啊》等,读这些习作,感觉到学生们正睁大眼睛看着这个新奇的地方,疑惑、忐忑又欣喜,学生说出了真心话,写出了真感受,语言个性鲜明。

一段时间后,学生也逐渐熟悉了中学的一切,当他们有时低下头来踢着脚边的石子,或看着窗外的雨,又不禁怀念起小学的点点滴滴,在不经意时陷进自己的情感里头,于是适时地让学生以“忆往”为话题,让他们用文字想念小学的美好时光,思念那些朋友。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就要求引导学生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以写生活见闻和生活感受,一句话,就是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2.写作的内容和课文教学相照应。虽然现行人教版课本没有很好地体现作文训练的序列,但无法回避学生每天面对一篇篇课文,课文是阅读的载体,也是读、写的契合点。在确定写作序列的内容时,结合课文内容和单元主题,在课本中寻找写作教学点,力求能相呼相应,相得益彰,促进语文阅读和习作能力的齐头并进。

教学《济南的冬天》时,让学生评析老舍是怎样描绘他心目中的冬天的,这些精妙的描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请描绘下来。这一过程,既是在写作内容上引发学生的联想,又让学生领悟到情感是写作的前提,让读和写打通。上《天净沙·秋思》后,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散文化的改写;学完《论语十则》,让学生对孔子说话时的具体语境进行想象再造。在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增添了阅读和习作教学的趣味性。

3.训练形式和学生的心理需求相适应。激发起习作的兴趣之后,还得给学生一些习作的平台和展示的舞台,让习作变得轻松愉快而又简单易行,有成就感,才能更久地维持兴趣。我选用“文集”作为学生写作和交流的主阵地。

说得夸张点,每个学生的心里也都沉睡着一个作家,而他们最需要的则是来自教师的呼唤。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致力于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培养善感的心灵、善思的头脑、丰富独特的写作储备和发表展示的欲望,当写作成为他们心灵的需要时,我们的写作教学,才算是真正成功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乐于去写,就会不断产生新的乐于表达的欲望,学生的写作将会由外在的需要转化为内在的需要,这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作文教学的高境界。

当然,让学生行走在科学、有序的能力习得之路上,必定使效能提高。“序列化”是将作文教学内容和方法规范化,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作文教学。序列化讲求过程的科学性、操作性和程序化。强调序列和指导跟学生的个性创作是辨证的、矛盾的统一体,决不能因此束缚学生的思考,扼杀其写作个性。出发点是将二者的关系调试到最佳状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参考资料:

[1]黄金权:《作文教学:从“写作体”向“生命体”回归》(《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第4期)。

[2]程少堂:《繁荣与遗憾:反思作文教学改革30年》(《中国教育报》2008年2月1日)。

[3]《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我喜欢的一本书话题七年级作文 第10篇

这本书主要讲埃米尔他是一个很顽皮的孩子,他每天都得做调皮的事,一天都做好几次,他做完了调皮的事,也做完了捣蛋的事就要被他的爸爸关进木房里去,他每次到木房里都要做一个木头老人,各有各的样。你们别以为他调皮,但是他的手很巧 ,做的很好就像真的一样。

有一天他遇到了他现在的叔叔,叔叔感觉他很可爱,就给他做了一个木头枪,埃米尔很喜欢这个抢。他天天拿着这个枪,和带着爸爸在街上买的那顶帽子,真像一个军人。 这一天是埃米尔最开心的日子,因为今天他在拍卖会上赢了一匹马,还有一只鸡,还有一头猪,这个猪可不是一般的

猪,他是被埃米尔训练出来的,它会跳绳,会翻跟头,会装死,会乐……那匹马也不是一般的马,他是一匹神马,多的我就不说了,差点忘了,还有那只鸡,这只鸡可会下蛋了!大约每小时下一个。

每次埃米尔的妈妈看着他就说“埃米尔长大肯定是这个村的主席”。但是他们都不信,这可不是埃米尔的妈妈胡说的,他长大可真的是这个村主席。

这次埃米尔可帮了大忙,他的叔叔是血中毒,正好他的手指受伤了也流了血,这天,天下了很大的雪刚巧也是晚上,他骑的那匹神马,在马头上套上雪橇把他的叔叔放在雪橇上,把鼻子留在外面,他骑在他的那匹神马上,去送往医院给他治疗。他的病治好了,所有的人不再认为他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而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孩子。

我喜欢七年级优秀作文 第11篇

开学前一天,我和爸爸去新华书店买书,碰巧在书架上发现了它。我们喜出望外,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在回家的路上,我和爸爸捧着书,边走边看,到了十字路口,红绿灯都忘记看,差一点就要被车撞了,司机打开窗,探出头来骂道:“你们父子俩怎么搞的,不要命啦!”

回家后,我立马钻进房间,往地板上一趴,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

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饭菜已在桌上,妈妈喊:“开饭啦!”爸爸问:“儿子怎么还没有来?”妈妈说:“你去叫他!”爸爸来到我的房间,对我说:“儿子,该吃饭了!”我指着地板上的书:“别动!吃完饭回来,我还要接着看呢!”

我来到餐厅,等了一会儿,发现爸爸还没来,心里觉得奇怪。妈妈说:“你去把爸爸找回来!”

我喜欢七年级优秀作文 第12篇

《笑面人》是法国作家雨果写的一本书。小说的主人公,格温普兰是英国上议员林诺·克朗查理爵士的儿子,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在他父母死后,国王命令将他出卖给儿童贩子。儿童贩子在这个孩子的脸上做了毁容手术,从此在他脸上留下了永恒的“笑容”。后来,他在雪堆里救出了瞎子女婴——蒂,善良的流浪汉于苏斯收养了他们,于是他们就过着流浪的生活,格温普兰与蒂这两个苦命人产生了纯洁的爱情。格温普兰这段悲惨的童年重见天日后,他重新获得了爵士的头衔,但他憎恨贵族社会,有力抨击了这个吃人的万恶社会,慷慨激昂地说出了人名的心声:“这个社会是不合理的,真正的没有贵族的社会总有一天会来的!”于是格温普兰离开了那个不属于他的生活,回到了自己的世界,但可怜的蒂离开了人间,而他悲痛欲绝,跳海自杀……

宽容,仁慈是各位众所周知的美德,为什么那些高高在上的大臣却不能做到?是的,如果格温普兰不知道自己是爵士儿子,也许和蒂在一起幸福的生活着了,唉——命运,你对一些人太不公平了!另外,我们还可以从本书中看到当时英国社会的残忍,用孩子来做玩具。和他们当时政府的腐败与没落,用安妮女王,公爵小姐作为事例,揭露了当时整个上流社会的糜烂、腐朽和没落,预示这个社会正走向深渊、走向崩溃、走向灭亡,通过格温普兰、蒂等人赞美了当时年轻人的高尚与追求自由、幸福的思想。

七年级主题式作文序列化训练研究 第13篇

一、七年级学生对待作文的态度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学习环境还是学习内容都是全新的,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但新环境与未知的学习生活又使学生感到了一些恐惧和排斥心理,而远超出小学阶段的学科数量也使学生感受到一定压力。其中作文课本身就是一项相对枯燥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学习作文写作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紧张感与压抑的情绪,这些情绪也导致了学生在作文的学习和写作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

二、七年级学生在写作时存在的问题

由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会存在着语句杂糅、词汇匮乏、不会写开头和结尾等情况,许多学生由于作文的问题过多,对写作产生较强的抵触心理,具体问题如下:

首先,学生在写作时存在恐惧心理。由于不会写、写不好等原因,学生对作文课的学习兴趣不高,由于作文成绩差,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后,对写作产生了心理阴影,失去兴趣并无法正常学习写作;其次,部分学生在学习写作时存在抗拒与应付的心态。部分性格相对倔强的学生,对于教师或家长的教导心怀不满,经常在写作的过程中采用消极的方式来进行抵抗。

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写作能力较弱,而在写作过程中采取应付的方式,无论是平时的写作练习还是在作文考试中随性写作,最终导致作文水平始终得不到提高。

三、关于七年级主题式作文序列化训练的研究

序列化训练主题一: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训练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与亲身经历,使学生学会描写人物和情景,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从而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序列化训练主题二:学会记事。训练目标:通过使用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写作记事的能力,例如:回忆难忘的人或难忘的事,并将其用文字描述出来,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

序列化训练主题三:写人要抓重点。训练目标:使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在写作时能够抓住人物的重点进行描写,培养学生写作过程中对于细节的描述能力,表达出自身对于该人物的感情。

序列化训练主题四:思路要清晰。训练目标:通过训练,使学生摆脱盲目写作的坏习惯。七年级主题式作文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围绕主题进行创作。因此,在写作前,学生要先明确写作思路,然后再进行具体创作。

序列化训练主题五:如何突出中心。训练目标:七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向初中的过渡阶段,难免会出现写作无重点,中心不明确的情况。因此,本单元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明确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重点,突出文章中心主旨。

序列化训练主题六:发挥联想和想象。训练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与写作的训练,学会使用拟人、比喻等手法来进行文字创作,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

四、作文序列化训练需坚持的几点原则

(一)作文教学内容与学生成长相结合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结束小学生活,由于其自身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成长得十分迅速,思想变化很大。因此,在制定作文教学训练时将作文教学内容与学生成长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熟悉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的同时,将这一切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在七年级刚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让每一位学生写一篇有关升学感想的作文来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差异,在熟悉学生的同时也加快学生对初中生涯的适应。

(二)写作内容与课文教学相结合

从现行人教版课本的内容上来看,主题式作文序列训练的内容并没有直接体现出来。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以课文的阅读为载体,促进读与写的结合,明确写作序列训练的内容与目标,并将其与单元中的阅读课文相结合,通过对阅读教学中所涉及内容主题和写作技能的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三)训练的形式与学生心理需求相结合

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对阅读课文和写作技能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写作的魅力;并通过建立主题式作文序列化框架,以该框架为核心,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进行科学结合,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积累丰富词汇,并指导学生以小练笔为基础,开展大作文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次,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写作的平台和展示自身写作能力的舞台,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使学生通过写作获得成就感与荣耀感,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五、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七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学主要以培养兴趣为主,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完成小学到初中的蜕变。然而,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主要在于教师的引导。使用主题式作文序列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作文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更加规范,目的更加明确,同时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摘要:对于刚跨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突然增加的教学科目以及学习压力难免会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倦与疲惫,尤其是对于作文课的学习,更是让许多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七年级主题式作文序列化训练教学结合了该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将作文训练进行了有序地安排,可以在疏导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因此本文对该训练进行初步研究。

关键词:七年级,主题式作文,序列化训练

参考文献

[1]王静花.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5.

七—九年级作文阶段训练初探 第14篇

关键词:教学 作文 训练

阶段(一):让作文内容翔实起来。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升入中学,思维活跃,对许多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但思維尚不够成熟。针对学生这样的思维特点,我将作文训练的重点设在了让文章内容详实起来的训练目标上,配合教材的综合活动进行作文训练。这样既可以有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又目标明确。

学生对生活观察的少,写出的作文常常是记叙多,描写少,内容空洞。如何让学生的作文 内容翔实起来?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一些训练环节。

1、学会观察 积累素材

结合人教版七、八年级的综合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献给母亲的歌”,以前做这个活动,我都是在活动课上让学生交流有关母亲的名言,母亲的故事等,然后写自己的感受。活动之后,学生写作时还是不能对自己的母亲做详细的描写。这一次活动的准备分为:观察母亲的手,观察母亲的眼神,母亲的爱好,母亲最爱说(最爱做)……,采访母亲等内容分数周做准备,再在课堂上交流,看看谁观察的最细致。这时候每位同学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又如“寻找春天的踪迹”我让学生拿着相机到生活中寻找春天。同时我为他们明确了观察目标: 春花、春草、春雨、春天的小动物, 春风吹拂着的人们的笑脸……交流时,我要求他们从视觉 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这几方面讲述自己找到的春天。学生的发言与展示令我欣喜。印象最深的是有学生谈野菜的味道是快乐的表情还有学生拍摄的以斑驳古城墙为背景刚发芽的树枝(这应是古城西安特有的春景)。

2、善于抓住生活中动人的细节

细节描写有利于情节的发展,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利于主题思想的表达,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好的细节描写会使文章生动而真实。为此我在作文课上特地指导学生学会抓住生活中动人的细节。有学生这样说:“昏暗的夜幕下,我隐约看到妈妈轻轻推开门,侧身进入房间。踮着脚尖,挪动到床边。温柔的注视着我,一会儿,又轻柔的,把脚边的小毯子盖在被子上。悄声走出了房门。临走,又回头看了一眼。微微一笑,才小心翼翼的闭上了门。”

3、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对刻画人物、展开情节、表现主题都有一定的作用。中学生在校时间长,学习生活丰富多彩,有许多精彩的场面。如:课间的教室,体育课是的操场,课堂上,运动会上,元旦汇演……这些都是校园生活的最好素材。我在作文课上专项指导了场面描写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这些场面。下面是学生习作中“课间十分钟”的场面描写的一段:

只见那两个同学端坐在凳子上,周围满了呐喊助威的同学,他们郑重地把手握在一起,随着“裁判”的一声令下,两位同学猛的发力。背由先前的直立变得弓了起来。指关节也因为用力过大而有些泛白。A同学略比B同学瘦弱一些,面对B同学“强势”的“进攻”,似乎有些招架不住。他的脸憋的通红。空余的另一只手也紧紧攥成了一只拳头。他暗暗加大了手上的力度。渐渐地,局面又扳回了,两位同学僵持不下。围观的同学也攥紧了拳头,紧盯着他们的手。

通过这些指导,学生学会了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生动再现自己的生活。再不是写作之前才找素材,搜肠刮肚想点内容完成作文状况。

阶段(二):让文章的语言优美起来

七年级一年的指导,学生作文的内容越来越翔实了。可古人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说明好的思想也需要优美、生动的语言来准确表达,才更容易让人接受。八年级我将作文训练的重点放在了让文章的语言优美起来的目标上。为此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坚持点滴积累

从初一一入学我就要求每个学生有一个积累本,将自己当天阅的内容:无论是报纸、杂志还是名著,。自主积累自己喜欢的各种语言文字。不拘一格。如:文题、新闻标题、古诗词、对联、成语、名言、文段……摘抄到积累本上,定期开展积累内容交流,背记比赛,读书交流会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语言库。

二、修辞指导

在一年语言素材的积累的基础上,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词汇量与生活体会,我就在表达方式与修辞上,指导学生让文章的语言优美起来。特别是对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不断地用造句、连词成句、仿句等形式来训练,效果颇佳。下面是学生习作中的两段:

1、几朵小花被安放在枝头,嫩绿色的花托托住单薄的花瓣。透亮的粉色轻盈的呼吸着,花瓣的边缘还是微皱的。风一吹,便颤抖着。那么娇小,那么精致,好像一碰就掉落了。

2、世界上的一切的一切,都抵不上小春日和中你明媚的容颜不朽。在记忆的花园中拈花浅笑,却慢慢后退直至消失不见。朋友,我从未想过有一天你会离我而去,当我们背道而驰不可回返的时候,才记得当年灿烂的日子。

如若时光是一座高高的塔,永恒且美丽的塔,那么回忆就是通向塔顶的阶梯,不可或缺。并非每一个人都是恋旧的,不过每一个人都是要依靠着回忆的滋养活下去。

时光荏苒,无处溯回。那些风带来的低语呢喃在耳畔,坐在我身边的,草莓色的记忆。

轮渡去了道上,风景美得像童话故事。我们住在一个由老式洋房改装成的、保留了原来的样子的旅馆:巴洛克式的门窗,伊斯兰圆顶,长长的游廊和横柱上倾斜下来的藤蔓植物。窗子是宝蓝色的,木门由红漆涂成,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林子尽头,高大苍绿的树木、湿润的空气,一切都像是梦中的样子。

远处的云层舒舒卷卷,整个世界都在我的脚下,行走着的人们渺小如蝼蚁。这是一种张扬而放肆的快乐。只属于我一个人。纷纷而落的阳光拂过身体感觉到暖意融融,许多不知名的管道在天台上纵横交错,我站上去,伸开双臂保持平衡。那风又起了,穿过衣袖达到指尖,掠过睫毛向前漾去。

这一切都是多么的自然且美好。我早已忘却了方才那些细小的痛苦,在这种宁静而优雅的气氛中像一条舒展的鱼,在清澈安静的清渠里浸润着灵魂。

阶段(三)让文章的结构整齐起来

初中阶段的一些同学在作文过程中结构不严谨,条理不清晰,东拉西扯,一段到底(没有分段的文章读起来就像没有尽头的甬道,令人压抑。),还有些学生总喜欢在开头言不及意的空发议论。恰当地安排段落,会给人一种整齐优美的感觉,是初中阶段应完成的写作能力。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学点有关文章结构的知识,懂得各种文体安排结构的一般规律。如指导学生怎样写个漂亮的开头,有力的结尾、段落间怎样自然过渡、梳理好段落之间的关系等。如围绕一个中心,记叙多件事,在满足中心的前提下选择事件,时间跨度不能大,空间转移不宜多。例如:以三组镜头、三个地点、三次对话、三张照片、三段回忆、三个小标题等来代替“流水账”。

阶段(四)让文章的主旨深刻起来

经过两年的思维训练,九年级的学生看问题已不再是只看到事物的表面,或时间的发展过程,他们能从事物的表面看到事物的本质,或看到事件背后的原因及事件带来的启示。正是教师引导学生让文章的主旨深刻起来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于平凡、平淡的生活琐事认真思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及带给我们的启示。实践中我做了这样的尝试:

(一)横看成岭侧成峰

(1)课堂上引用当前一些热点问题谈自己的看法。

(2)对于班级中发生的一些事情谈观点。如有些同学以没时间为由,不愿给虚心求教的同学讲题。针对这一现象让大家各抒己见,提高同学们认识事件本质的能力。

(二)提升文章主旨训练

作文主旨力求深刻。这就要求我们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初中学生写作,在主旨上难以深入,原因往往就在于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开掘。所谓开掘就是深入思索,挖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来。因此我要求学生在修改习作时深化现有主旨。

上一篇:演练组织方案下一篇:北京地铁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