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2024-05-12

新理念下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精选10篇)

新理念下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第1篇

题名称:

新理念下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之一 ——体育课成绩等级评定模式的探讨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态度、所接受的体育知识、技能等考核,对广大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作为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把体育课上好。学生在经历了教室内的紧张学习后,来到操场上的目的是想放松一下自己的筋骨,调节一下自己的情绪。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课堂教学模式来自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学生学习成绩等级评定内容简单,忽视学生全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角色,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忽视了学生的“学”的主体地位。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过分注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而忽视课堂教学气氛,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积极性,与学生的交流等;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失去了体育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再说,由于教材的局限性,许多竞技运动教学内容并不适合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教学内容既陈旧,又不实用;既繁琐,又不贴近学生生活,因此不受学生的欢迎。不喜欢体育课,对体育课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表现为行为松懈。

然而,在考核某动作技术时,教师一般采用某某同学个人能独立完成该动作作为评定内容、标准,然而没有考虑到学生个别差异、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等能力的体现。这种成绩等级评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障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健康标准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由于这些标准的测试项目和评价指标多是针对与运动相关的身体素质而设计的,在评价过程中,比较注重与运动有关的身体素质,而不太重视与健康有关的身体素质。正常的体育课堂教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出现了体育教学的应试化现象。由于测试的项目本身是一个运动项目,容易导致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练什么的应试教育的倾向,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非测试项目的教学被忽视,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也不全面,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难以完成,同时还影响了学生进行体育学习锻炼的积极性。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目前,在美国普遍使用的体育课成绩等级评定测试方法与人体的健康有关,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1)心肺功能;(2)肌肉力量与耐力;(3)身体柔韧性;(4)身体组成。这四个方面的良好状态,提供和保证了学生安全地从事肌肉活动的能力,即具备了优良的体质水平。日本的体育课成绩等级评定的内容,删掉了台阶试验、引体向上等测试指标,使测试实施工作的负担减轻。在耐力测试项目上,除男子1500米、女子1000米外,还可以选择20米往返跑,更安全更有效,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设置了各年龄组通用测定指标:握力、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既有利于纵向比较又易于评价。新方法增加了健康评价的内容。至于台阶试验的取消,日本专家认为台阶评定指数反映耐力的有效性低;另外,学生的腿长逐年增加,使用同一高度的台阶进行测定,与过去的数据可比性差。这一点值得我们商酌。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的及内容 课题研究的预期目的:

1.教师能了解学生体育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能及时地、系统地检查已做过的工作;

2.判断学生体育学习中的不足,分析其原因,并改正教学; 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4、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的效果。课题研究的预期内容

新理念下体育课成绩等级考核是指教师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新理念下的体育课成绩等级考核应该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出勤与表现(20%)、对体育的参与(10%)、身体素质的提高、运动能力的增强(30%)、学生的自我评价(20%)、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20%)等几个方面。把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参与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放入评价体系中,能更确切地反映出体育与健康的含义。强调身体素质的提高、运动能力的增强,更能全面地反映出不同个体的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后表现出的不同情况,使评价体系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针对性。

1、体能的等级考核: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身体成分等,可参照《中国学生体质测试标准》,结合学生个体基础与进步幅度等进行成绩等级考核;

2、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等级考核:包括体育与健康的常识,锻炼对健康的影响,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等,可根据学生学龄水平中学习目标的要求作参考,进行成绩等级考核;

3、学习态度的评价:学生对待体育学习的态度可以包括,能否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否全身心地投入?能否积极主动思考,为达到目标而反复练习?能否认真接受教师的指导?等等。

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在评价时,我们应把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现为能否战胜胆怯、自卑,敢于在体育活动中展现自我;是否具有勇敢顽强的意志力,在活动中敢于克服各种困难;能否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等等作为评价参考内容。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为使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进行,本课题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是进行过程管理与评估,每个月的中旬进行学习笔记的检查,并写出学习心得报告,学期末进行学习笔记、学习心得的检查并上交归总,以便课题更好的开展;每个年级选择2项技能项目进行随堂考试,根据学期初制定的标准进行评价(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已经制定好的,这个标准由课题组研究决定),并对自己所教的所有教学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分学生和班主任问卷,(包括关心学生、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态度等方面);根据各校测试数据召开课题研究例会,分析、研究、总结活动的过程,形成研究的结果。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学习与本实验先进的教学理论,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

2、调查法:对体育组的教师、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分析当前体育教师对成绩考核的内容、标准等;

3、实验法:分别在以三、四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分组实施对比教学,体育成绩的实验前测和后测;学生情感的前测和后测;边研究边实践。

4、案例研究法:分别对三年级投掷与游戏教学单元《原地双手向前(向后)抛实心球》和四年级前滚翻教学单元这两个动作技术要领在期末成绩考核等级的比较。

5、经验总结法:通过研究,分析小学生对新理念下体育课成绩等级考核的关注度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掌握技能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体育教师运用等级考核的策略,提高教师怎样评,评什么,为什么这样评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了、学会了、会学了、会审视自己、会评价别人,撰写论文。

6、统计、分析方法。对实验过程中收集到的各种数据,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五、研究依据 1、2009年6月—2009年12月,阅读汪晓赞、季浏编著的《中小学体育新课程学习评价》,2007年12月版;徐勇,龚孝华主编.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完成近万字的读书笔记,4篇心得体会; 2、2010年1月—2010年8月,阅读2009年1月—2010年8月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出版的《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中有关评价的文章,完成近万字的读书笔记,4篇心得体会;

3、经常上网检索相关文献资料。(伴随整个研究过程);

4、测试各校学生体育成绩考核数据,分析、研究、总结。

六、实施阶段:

1、准备阶段(2009年4月------2009年5月)①、确立课题。

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③、学习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对课题成员进行培训。④、查阅文献资料及材料收集。

⑤、根据我校实际构思课题研究方案,并提交顾问组指导,然后进一步论证、修改、完善。⑥、明确课题研究内容及目标,并做好课题研究的分工工作。

2、实施阶段(2009年8月------201年6月)

进一步学习理论,全面启动课题研究,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其中认真做好阶段总结,在总结中调控、修正研究思路,并及时发现典型,采用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组织推广,做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召开座谈会,进行访谈,做好情况调查。针对调查结果、实验比较,课题组研究制定应对对策和策略,并开展可行性研究;进行对策、措施的操作落实,实验性探索、研究,并边实验、边分析、边调整完善,进行多次的矫正,并做好每一项对策措施实施的具体情况记录。

3、总结阶段(2008年6月------2008年7月)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对结果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并揭示新课改、新理念下体育课存在特征,分析其深层次原因,总结、评价,撰写结题报告,准备成果验收等。

七、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

2、教育论文

3、读书笔记

新理念下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第2篇

摘要: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已被广大农村教师所认同, 并开始外显于课堂教学之中。因为大家知道,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理念实施的主要途径, 但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数学课堂变得异常丰富多彩, 由于我们的农村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活跃, 不加分析地过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不少数学课看似热闹, 却冲淡了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涵。因此, 在理念更新的同时, 农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引起了我们的担忧和关注, 下面就农村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程理念; 教学策略;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学习。

一、提供学习活动的材料

在开展自主研究活动之前,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或让学生自己准备充分的感知材料, 如实物、学具、图片、文具等。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或经验, 转化成一种可操作、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例如, 在教学“认识线段”时, 我告诉每名学生准备一根毛线, 让学生通过把毛线拉直感知线段的特征:“线段是直直的, 有两个端点。”接着让学生经历变式操作, 把毛线竖着拉直、斜着拉直等, 充分感知线段的特征。通过一根毛线让学生经历了“感知表象”, 从而有效地完成了线段这一概念的学习过程。

二、创设充分的实践时空和凸显自主探究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 既要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与发展的空间,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又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研究时间, 让他们能够多维度、多层次地观察和思考, 以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 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如, 在教学“认识角”时, 我安排学生找生活中的角。活动前, 教师和学生商定找角的规则:音乐声起, 走下座位, 寻找生活中的角;一边用手指, 一边轻轻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音乐声停, 回座位坐好。用一段音乐来掌控学生实践的时间,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学得开心, 学得有效。

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能动作用, 放手让学生操作、猜想、讨论, 自主获取知识, 掌握方法。例如, 在教学“乘法意义的形成过程”时, 我让学生摆小棒做游戏: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图案, 观察摆一个图案需用几根小棒?学生摆了几个图案?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解答?于是学生创造性地列出了许多同数连加的算式, 并且很快发现了“它们的加数都是一样的”。教师及时评价:“同学们真了不起!以前我们学的只是三个数相加, 今天大家能把许多数相加, 创造了这么长的算式。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100个小作品, 列的算式又会怎样呢?”学生感受到算式太长, 本子上恐怕写不下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想办法把很长的算式变得简短些。至此, 学生强烈地产生了如何将算式变短的需求, 反馈中大部分学生用的是合并加数的方法。教师及时表扬并告诉学生数学家们遇到这样的问题, 也像他们一样想出用合并加数的方法来表示很长的.连加算式, 即: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学生在自主探索、尝试、比较和合作交流中经历了一个创造和发现“乘法意义”的过程, 真正理解了乘法的意义。

三、注重激励评价的运用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新课程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 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

1。 注重知识技能目标评价与情感目标评价相结合。

在数学学科中,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 对人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 我们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又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度, 又要关注学生态度、情感目标的达成度。

2。 注重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新课程倡导评价的多主体参与。学生、同伴、教师、家长都是参与者, 体现了家校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沟通、选择和协商, 使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有机结合。在评价中, 要强化自我评价意识, 把评价看作不断自我调控、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的动态过程。如, 我们举行的“数学日记评价”“数学手抄报评价”等, 既发挥了教师、学生、家长的作用, 又注重了自我评价, 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 注重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

每学期进行1~2次的质量终结性评价对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学生作业的情况、对学生课情的分析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数学的兴趣、情感、意志、动机、习惯等各种非智力因素更适合采用过程性评价。比如, “单元回头看”“成长记录袋”“教学评价记录卡”等评价形式, 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总之, 农村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是一个研究的过程, 是一个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还有待进一步地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新理念下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第3篇

一、创设有效情境, 让学生乐学

有效利用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启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情感意识, 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目的就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原则。如在一节障碍跑的教学中, 笔者创设了一个连贯的情境, 以学生都喜闻乐见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主题, 整节课以“羊村长带领小羊们在草地上学习通过各种障碍跑的本领 (基本部分) , 接着灰太狼和红太狼来到了羊村, 在羊村长的带领下, 小羊们如何打败了灰太狼和红太狼 (延伸阶段) , 最后通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进行放松小舞蹈”为情境将本节课内容都串联起来。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仅赶走了障碍跑学习的乏味, 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更是培养了学生的勇敢、团结、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像如此形象化、情景化的教学, 小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二、教学内容要生活化, 让学生乐于参与体育活动

体育源于生活。体育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越接近学生的经验, 学生就越有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 要善于把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常常发生的事件与体育课结合起来, 挑选学生平时熟悉的、喜欢的、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 设计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的体育活动,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 并能掌握一些生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使身体和心理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如:利用投掷教学内容, 我在中、低年级教学中创设了《劳动的丰收》情景, 通过“劳动模仿操:播种———丰收”等情节的贯穿, 创设快乐的田间劳动情景, 使学生不但能在具体的情景中得到学习和锻炼, 同时也能用心灵去感悟劳动者的可贵,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还引导学生自创小型器材。如:随着生活的需要, 塑料袋给人们提供了许多方便, 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如何废物利用?我选择废弃的塑料米袋作器材来上课, 让学生自创自编, 学生用米袋设计出了斗牛、跨栏、高尔夫球杆、标枪、击剑、舞狮等多种活动, 最有意思的是有的女生把米袋设计成了时装秀。还有的同学设计出了踏石过河、跳绳、同舟共济等集体游戏, 有的小组还将它设计成舞龙表演。既可以变废为宝, 又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打破教材禁区, 开发课程资源精神, 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真可谓是一举多得呀。

三、珍视“意外”, 机智调控

运动是体育课的主旋律。小学生爱玩, 当自由的天性得以释放时, 常会产生出创意的运动、活动中的纠缠、古怪的观点等超越课前预设的“意外”, 这些意外不经意间打扰了课堂节奏, 教师能否急中生智, 机智调控, 把意外合理引导, 再生为教学的有利资源, 是课堂空间能否充分利用的关键。我曾阅读过一个关于30米快速跑的案例:……一场比赛结束后, 老师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跑得更加快。在众说纷纭中出现一个这样的声音:“老师, 我能不能横着跑?”一语搞得满堂笑声, 那位老师耐着性子问:“为什么要横着跑?”学生回答说:“有一次我抓螃蟹, 螃蟹是横着跑的……”该教师这样描述当时的自己:我觉得无可奈何, 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灵机一动, 先肯定学生平时的注意观察, 同时让该学生做动作示范, 并以横着跑的方式开展新一轮跑的比赛。“横”跑法引起学生的兴致, 横着跑的动作看上去古怪滑稽, 但确实挺快。在此基础上, 教师开展“直跑”与“横跑”同赛, 让学生在探究学练中完善快速跑的方法。其实, 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如何完成预先设定的程式, 而是让学生在实练中快乐地掌握学习内容。

四、教学评价多样化, 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它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它可以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 以便及时地调整和改进教学, 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我在课堂中最常用的评价方法有:语言评价 (表扬的语言) 、行为评价 (微笑、抚摸、握手等) 、物质评价 (糖果、小星星、学习用品等) , 同时还让学生相互评价。

新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有效教学探究 第4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多元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一、树立现代化小学教育观念

现代化小学教育观念的内容和含义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接班人。它要求小学教学不能片面注重学生文化课知识的培养和积累,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形成同样重要,同时任何教育活动都必须以小学生健康的身体条件和素质作为基础,这也就能看出来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了。因此,只有从观念上彻底地抛弃落后的以文化课教育为纲、为主的教育观念,将小学体育教学切实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为实现现代化教育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代化体育教学观念的树立同样应该被小学体育教师所重视。现代化的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不再仅仅是学生之间自由组队玩耍的自由活动,应该是以锻炼小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等意识为目的的教学活动。课程本质上应该是经验和理念的传达,通过小学生之间分队竞争,既能够激发学生活动积极性,也能帮助小学生树立合作、正当竞争、互相帮助等群体生活和活动观念。

二、创新和改编体育游戏

小学生的显著特征是喜欢做游戏,然而,因为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兴趣不够持久,教学方法不够新颖,尽管是一个好的游戏项目,长期下去也会使学生丧失兴趣。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需要适时地创新与改编游戏,相应的游戏,实施不相同的训练方式,以使学生感受到新颖,进而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得游戏具备魅力和特色。例如,对于贴膏药的小游戏,在平时一直是要求女生一组和男生一组,在进行游戏的时候是互相地追逐着跑。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求男生和女生混合,也可以要求学生一个追着两个奔跑,要么是两个追一个,也可以在贴的过程中仅仅允许女同学贴男同学或者是仅仅允许男同学贴女同学。这样,教师改变了游戏的方式以及创新了游戏的方法。当然,教师还能够激励与启发学生积极地创新、参与教学,在创新和改编游戏的过程中不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技能与知识,以及培养了学生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这都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培养小學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的主要阶段。自我锻炼能力如何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

一是;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三是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也符合现阶段“体育与健康"”所提倡的: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关心、意欲、态度和兴趣,拥有健康的体魄。

四、创设教学情境

以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乐中学”,“玩中学”,“学中玩”,“练中学”,“学中练”。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有趣呢?教师不妨创设以下教学情境: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教师可把音乐引入体育课堂,在体育教学中将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思想教育和学生的身心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创设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音乐情境,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角色体验感和形式浓厚的学习兴趣。创设“享受成功”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快乐体育力求实现学生心理和情感上的平等,只有为每一位学生创设平等的“体验成功”的情境,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都获得成功感,当学生在求知欲的基础上努力并取得学习进步时,其会对成功的表现产生积极体验并对体育更关注,从而喜爱体育。

争强好胜是学生的又一天性。体育教育要充分运用学生不甘落后的心理,运用争胜法于体育教育中,如爬山登顶、夺红旗、追赶“逃敌”等。另外,课前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也是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情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很容易为一些新异场所激动而兴奋起来。如课前布置、器材放置,规整醒目的标志线,美化的教具都具有艺术性,就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绪,进入体育教学情境。

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它是唯一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生好玩、贪玩、求新、求异,这就要求我们要用新鲜的事物或形式来刺激学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从而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中都要接受体育教育,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以目标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教师要选择多种多样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成和方法去达成课程学习目标,在这个广阔的空间内我们教师要不断地 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去实践,以便我们的课堂理念更贴近学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友和.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1(20).

新理念下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第5篇

摘 要 小学体育教学作为阳光体育实施的一个最基本的主体平台,我们要以崭新的思路思索“阳光体育”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不断优化和丰富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在阳光、和谐、愉悦、自主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享受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从中学到知识、提高认识、发展能力。

关键词 阳光体育;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022-01

一、阳光体育理念的概念

为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简称阳光体育运动。以“健康、运动、阳光、未来”为宣传口号,深入研究体育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情趣的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以体育为手段,促进中国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旨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全面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的深入实施。

目前农村学校体育与城市有较大的差距,无论从师资、场地、器材上都不能满足体育教学需要,学生无法享受“阳光体育”带来的快乐。

二、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现象透析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把加强青少年阳光体育锻炼作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基础工程,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学校通过开展大课间和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沐浴阳光,真正享受到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但此项活动在个别农村中小学开展得却不尽理想,少数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出现走过场、做样子、应付检查的现象。为此,笔者对4所学校进行了调查、走访、座谈,经整理分析,发现制约少数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应试教育的影响。少数学校,尤其是个别初中,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学生的身心紧紧锁定在应试教育的怪圈里,都想在中招考试中一举成名,不得不放弃爱玩的天性。减少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学校的升学率提高了,但学生的身心健康下降了。

2.校园体育文化的缺失。个别农村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明显缺失,部分学校受场地、设施和师资等制约因素,阳光体育难以走进学生中间,有的只能坚持上好两课两操。为了避免出现伤害事故,个别学校不愿意开展运动项目,很少举办运动会,不能为学生提供展示体育个性特长的平台。

3.家长认识上的偏颇。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每位家长的迫切愿望,为了孩子将来能升入理想的学校,他们每天强制孩子奔波于各类补习班,所有的课后时间、节假日时间成了孩子最忙的时候,根本没有自由活动时间。由于家长认识上的偏颇,让孩子们苦不堪言,导致孩子近视、肥胖和体质下降。

三、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问题对策

运动增进健康,为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开展,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如下四方面的对策:

1.转变思想观念,关注学生体质健康。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把体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要通过召开家长会等多种形式,提高家长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二要通过媒体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学生健康的良好舆论氛围。

2.保证活动时间,确保学生快乐成长。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w育活动时间,是让学生“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前提。因此,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要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有效增强学生体质;要把上午大课间和下午一节活动课确立为每天“阳光体育1小时”的时间,并列入课表,确保学生每天的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让他们快乐生活每一天。

3.整合活动项目,加大设施投入。学校要充分挖掘学生喜爱的乡土体育项目和传统体育项目,有充足的活动项目供学生选择,因地制宜设置一些运动场地,增添一些活动器材,并经常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充实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让学生走到操场上、阳光下,走到大自然中,健康成长。

4.强化管理措施,保证活动实效。个别农村中小学对体育工作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状况。为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学校目标管理责任书中,应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的权重,学校在教师评先选优中把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情况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增强学校阳光体育工作的刚性措施。

四、结语

通过对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调查分析,提出阳光体育开展应提高认识、分阶段完成目标、活动内容注重学校特色和地方特色,以增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效性。这对于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增强阳光体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探索在农村中小学建立阳光体育长效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总之,个别农村中小学只有更新观念,强化管理,创新体育运动方式,才能真正将“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快乐成长,从而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新理念下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第6篇

以学生为本教学方法的采用,是本着 “ 不求人人高分,但求人人进步 ” 的宗旨,着眼点并不是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体育专业人才,而是挖掘每个学生现有的潜能,使他们都有长进。

一、情景创设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模仿中体验运动的乐趣。中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应遵循青少年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需要。

二、在体育课中以分组教学的形式开展体育活动,以使体育课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 “ 以学生为主体 ” 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地去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1.自由组合的分组形式。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

2.互帮互学的分组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同时,由于兴趣相同,学生在一起练习的积极性也相应提高,消除了自卑感,享受了体育带来得快乐。

3.分层次教学的分组形式。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学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差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提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三、通过对体育教学课程的一系列改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在体育课中得到了健康和谐的发展,对自己在体育课活动中的表现满意度实验后有所上升,在体育课学习中积极主动上升幅度较大,同时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的核心,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中学生自尊心强,叛逆心强,对体育课具有浓厚兴趣,但是又不喜欢纪律约束,结合我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新课程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要解放思想,不断提升素质,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健康为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下,转变体育教学观,改进教学方法,培养现代化的新型人才。

浅析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模式

(时间:2010-12-16 16:01:32)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牵动整个基础教育方方面面的全面改革,要使课程改革理念和现代教育教学方法迅速地进入我们的课堂,必须要有课堂教学改革为基础。,小学体育课作为小学教学计划规定的一门必修课,也必将在模式和方法上改革。

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需求,相信学生的潜力和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应做到:

1、面向全体。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怀着满腔的爱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

2、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特点的学生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

3、及时鼓励。对于有进步的同学或发现其闪光点,要及时鼓励,热情洋溢的鼓励不仅能给被鼓励者以激励,同时对所有学生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4、体验成功。让每个发展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发现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创新精神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创新活动要求个人具有一种创新精神,其中包括对目标的信心,对克服各种困难毅力和不断求索勇往直前的精神。

2、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和灵活性。它指学生不根据老师讲的和书本上说的,自己独立思考得到一种新的方面或善于提出不同意见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通过听讲、观察、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知识,然后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应用,因此知识的运用,各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学习过程更加重要的阶段

三、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情绪性

根据小学生认识活动的无意性比较明显的特点,在小学体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情绪性,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行学习,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有效地组织教学,例如:我在让同学们练习跳绳前,先给同学们布置一个任务,练习结束后我们每个组选出十名同学进行比赛,这样他们每个同学都在那里认认真真练习,争取选上为本组争光。这样以来不但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提高练习质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学习,不仅课堂教学组织的非常好,而且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注意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小学生能否集中精力注意听讲,与教师是否善于组织教学内容,能否引导学生

理解教材密切相关。若要有效地促使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特别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就必须注意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为了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我非常重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例如:对于一些比较难做个示范,我从网上下载一些精美的课件或利用搜集的素材制作课件,让他们在电视上观看。通过直观演示,不仅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非常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

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但相对来说,注意的稳定性还是比较差的。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变换活动形式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准备部分的教学,我常在轻松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带领学生完成一套自编的把变速跑、跳跃、徒手操等等融为一体的“热身操”来完成准备部分,使学生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在好奇、好玩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下,轻松地完成了准备部分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

新理念下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第7篇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长宁小学:尚惠玲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因为它是教学的生命,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让有限40分钟课堂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是每一位小学英语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本人结合自己的多年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探究。那么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要求对课堂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再创造,努力设计出有效的英语课堂,达到使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1、以新课程目标要求为依据,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常常设计学生易于参与体验的活动。例如在教学PEP小学英语 Book2Where is my ruler?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时,我利用学生喜欢玩的的特点,给学生提前布置好任务,让他们上课时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做游戏的形式学习我们的新句型“Where is my ruler ?”及其几个方位介词“in” “on” “under”等的用法。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更加的喜欢,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也轻松。

2、以学生生活情境为基础,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设计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学实践也表明,学生对源于自己生活的活动特别感兴趣,并有强烈的参与欲望,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以学生的生活情境为基础,选择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活动,力图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生活。例如在教学闽教小学英语How much is it?这一单元后,我让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实物和服装带到

学校来,并标上价格,模拟生活场景扮演营业员和顾客,进行购物对话表演,这样具有强烈感染效果的表演场面,使学生跃跃欲试,大大地激发学生的表演欲和参与意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把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在这样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能力水平的活动中,学生摆脱了机械、被动的学习,在情境中主动地实践、体验和探究。

3、以实现有效评价为目的,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成为教育关注的焦点。老师在课堂中对学生所采用的评价,既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的重要方法。例如,我常在课堂教学中把前后桌四人作为活动小组,任务完成既快又好个人奖星,小组加分,当小组总分达一定分时又给个人加星,学期末根据累计总分评选“学期英语希望之星”和“学期英语进步之星”,在全年级予以表彰及奖励。当然在“奖星”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教学活动时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也要有梯度,难的活动尽量留给层次高的学生,易的活动让层次低一点的学生去体验成功,让不同程度学生都有成就感,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大增。因此英语课堂对教学活动进行适时有效地评价,可以让课堂充满智慧、充满温馨、充满活力,师生共同享受英语的魅力,享受学习的乐趣。

二、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学习英语有积极的态度,才能保持英语学习持续不断的动力,才能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创设情境,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

常言道:亲其师而信其道。作为教师,我认为最高境界无非就是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喜欢你所教的这门学科。但是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多与学生沟通,多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公平、公正,要让学生信服,认为老师是公正无私的,不会偏袒某个学生。特别是对差生,教师的态度尤其要慎重。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还要经常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哪怕是点滴的进步都要加以表扬,他们会把老师的表扬看成是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从而活跃课堂氛围。

2、应用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英语是入门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放在首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处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好学、乐学、善学。当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使他们真正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例如,水果词汇教学中,我把事先装有多种水果的袋子带到课堂上,让学生猜袋子里会是什么东西,进而创设悬念,这样马上就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我一样一样的拿出水果,并问学生,“what is this in English?” 让会回答的学生来回答,并适时给学生鼓励表扬。这样呈现词汇直观形象,并且通过回答之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词汇也巩固了学过的句型。

三、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根据小学生具有注意力容易分散、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较差的特点。如果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单纯地死记硬背单词,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英语课堂教学。如果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能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具有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的多种信息功能,能将声音、图像、文字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所以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它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充分调动小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探究和体验。例如:我在教red、white、purple、yellow、blue、green、black等颜色单词时,我借助多媒体引入一段雷雨过后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的动画视频。然后再利用动画把彩虹的七条不同颜色的光带逐渐分离,使其摇身一变成为由七种色彩组成的单词red、purple、white、blue、black、yellow、green,学生观看了之后均会发出惊叹声“好美啊!”,这就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望,我再趁此机会向学生提问:what color is it?学生就会很容易回答:It’s red/purple/white„因此,这种根据教材内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能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积极倡导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实现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备注:

新理念下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第8篇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要想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如果只是采取一种方法且保持不变, 无论一开始有多大的吸引力, 长久不更换方法也会让学生失去兴趣。例如, 在“耐久跑”教学时, 体育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常围着操场一圈一圈单调乏味地跑, 几个来回下来, 学生就会产生厌烦心理, 导致对耐久跑失去兴趣。基于此, 在耐久跑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用穿插图形跑的方式进行,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也可以采用“越野跑、走跑交替”, 如果有条件的话, 还可以采用“定向运动的方式”进行耐久跑练习等。在实际教学中, 常变换方法, 让学生始终保持兴趣, 而且还对学习内容表现出意犹未尽之意。另外, 在体育教学中, 游戏与比赛也是经常被采用的应用面广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 在“快速跑”教学中, 如果让学生反复进行30米跑、50米跑、100米跑等,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 反过来, 如果穿插游戏进来, 比如“抓尾巴”“背向听哨声追逐跑”或者用接力跑比赛等, 便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要保证学生的时间与空间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 要充分发挥出教师作为教学者的角色, 把教师的主导性原则融入到整个体育教学活动当中。体育教师在明确教学大纲与任务的同时, 要结合实际,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使得体育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与娱乐性, 但是,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互动教学需要掌握好一定的度, 要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开展。此外, 在体育教学中, 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自由问答的时间。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对积极性较高的学生进行详细指导, 把大部分时间停留在一个学生上, 对其他学生的指导与疑问解答较少, 有时会照顾不全。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遵循照顾大部分学生的原则, 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 给学生留出足够多的时间与空间, 多一些师生互动的时间, 提高互动效率, 在一定程度上能间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质量也能得到有效保证。

三、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要想活跃体育教学气氛, 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 在实际教学中, 可以适当穿插一些游戏, 在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能实现体育的有效性教学。例如, 在组织学生开展“队列练习”这一游戏时, 先让全体学生围成一个圈, 然后, 教师再选出一个人开始游戏, 以顺时针的方向或者以逆时针的方向开展。当第一个学生说“立正”做出的对应动作为“稍息”, 第二学生说“稍息”, 对应的动作则是“立正”, 然后第三位学生开始说“向右转”, 做的动作为“向左转”, 依次往下交替进行, 教师还要规定喊口令与做动作时的动作要保持一致, 学生之间的连续要流畅, 不能间隔时间太长, 如果做出来的动作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学生, 要接受五个俯卧撑的惩罚。设置这样的游戏活动开展教学, 既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 又把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兴趣调动出来, 学生在开展游戏的同时, 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整体组织纪律性。

四、引入竞争是合作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推进体育课合作教学模式的时候, 需要坚持的第一个原则是要使得师生共同发展、进步, 第二个原则是对学生要奖惩分明。因为体育这门课程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容易通过一些比赛展开竞争, 比如篮球赛、接力赛等。要为高中体育课程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加强各小组之间的互动、合作。合作教学侧重点是把学生的团体成绩当作衡量的标准。在实践教学中, 可以采取两组互相监督的方式开展教学, 互相检查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合作学习期间, 小组成员的纪律、表现以及进步快慢等都可以纳入考察的范围之内, 使小组之间形成互相对抗、互相学习、互相激励的氛围。教师需要定期组织各小组开展投票选举, 选出最佳小组, 给予必要的奖励。另外, 教师需要把握小组间的竞争强度。体育中很多项目都是可以由竞技比赛来完成的, 比如篮球的学习, 可以通过对抗比赛来实现,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有效引导学生在竞赛中发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 不能让学生因为过分看重成绩忽视了参加竞赛的初衷。反之, 如果小组之间的竞争演变成为一种以提高成绩为唯一目的的竞争, 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就偏离了当初推行合作学习的初衷了。

有效教学是课堂存在的根据, 也是教学目标顺利完成的保障, 在有效教学理念下的支持下, 开展体育教学才更富有生命力。所以, 教师要敢于创新, 勇于实践, “以生为本”, 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走出低效的教学模式, 让体育课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支持下绽放出生命之花, 让体育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优化课堂教学也引起越来越多教育者的注意。对于高中体育学科来说, 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由于高中生受到高考升学的影响, 课业负担较重, 因此, 通过体育锻炼学生的身体, 对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大有帮助。

关键词:高中体育,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潘同体.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浅说[J].教育与管理, 2011 (12) .

[2]巧巨辉.浅论体育教师的素质[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 (3) .

[3]王君亚.在体育教学中如何矫正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11) .

[4]周正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S1) .

[5]李炳林.浅析新课标下高中体育教学新模式[J].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0 (11) .

新理念下小学体育有效教学探索 第9篇

【关键词】体育课堂;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的勇气,建立学生的自信,同时还能健全学生的性格,在学习之余帮助学生减轻压力,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在课程体系中,体育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成为中小学教育的“必修课程”。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努力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当好人类形体美的“工程师”,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但要教给学生必要的体育运动知识、运动技能,更应该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顽强的意志,为祖国培育出健健康康的智能型人才。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轻松学习环境

体育课程和其他文化课程不同,它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会有身体上的负担,因此,很多学生会觉得体育训练十分辛苦,从而有心理负担,甚至有的同学惧怕参加体育活动。这时,如果教师再摆架子,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那么学生就会更害怕参加体育活动,从而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重新定位教师位置,放低姿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学生和谐相处,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体育训练中来。当学生表现出厌烦的情绪时,教师不能呵斥学生,批评学生,而要耐心地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给学生讲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参加体育锻炼对自身的意义,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克服厌烦心理,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兴趣和动力。其次,要根据学生能力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喜欢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喜欢老师,那么学生才会喜欢老师教的课,如此一来,就能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水平。

二、激发主观能动,以儿童的发展为追求

如何激发出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就成了高效课堂推行后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主动的维护课堂秩序,让他们用自己不太精炼的语言逐步规范管理,以儿童未来的健康发展为教学最终追求。我做了如下尝试:首先,教师可采用换位教学法,让学生轮流充当老师的角色,通过对技术技能的自我学习,在教师确认其掌握技术要领后,对其他学生进行讲解、示范。换位教学法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尝试“小老师”调动课堂的“荣誉感”,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内容主动预习的学习兴趣,体会运动技能的动作细节,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小干部的管理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可多将游戏法运动到体育教学中来,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而游戏一般是以集体形式展开的,且一部分游戏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以小组为单位,自行组织邀请赛,友谊赛等,游戏结束后到老师这里领取奖励和惩罚。如,惩罚表演节目,奖励观赏节目等。课堂中只需把活动内容和小干部职责安排下去,孩子们就能安全有序的完成课堂锻炼的要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小干部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竞争意识等。最后,教师应注意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材内容,拿小学生来说,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如果一味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训练,不仅学生的身体无法承受,也极易造成学生对于体育的错误认知,导致他们无法从中得到乐趣,而认为体育只是单调和无休止的训练,不利于今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教师日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来选择课堂内容,如: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要以培养学生兴趣的情景、游戏、舞蹈教学为主。中高年级的教学内容则可适当引用体育界成功人士的成功方法,将一些体育技能的训练融入进去。

三、了解学情,让“有效教学”真正展现效益

要了解学情,才能以定教,以学定教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运动参与是否突出。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即使体育教师在一堂课中表演得再充分、再出色,这样的体育与健康课也不能称之为好课。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我们的日常教学必须遵循这一要求,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主体意识。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活动,而且要把参与的触角审到教师对课的备课过程,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目标的确立,信息渠道的拓展,以及教学方法、活动方式、组织形式拟定等,从而真正将参与的多样性与过程性转化为可信的现实行为。通过参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通过参与体验情感,磨练意志,丰富心理,体验合作;通过参与发现、形成、运用、验证、延伸某方面的体育知识、健身方法、运动技能;通过参与生成创造契机,激发创新灵感,提升教学境界等。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活动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也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享受体育教学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庆华.论有效教学的限度[J].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08期

新理念下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第10篇

课改,给我们的语文课吹进了一股春风,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惊喜和思考。尤其是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内容,对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标志性体现,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的发展将是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因此,在教学行为上、教学方式上、教学策略上、教学设计上、教学手段上进行必要的观念转变,进一步加强教学的有效性,将有益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将有益于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曾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很多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曾一度让众多一线教师看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春天。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充满精彩的课堂成了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几年过去了,当我们冷静地审视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却发现许多教师是在邯郸学步,更多的教师则是“穿新鞋走老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语文课堂教学还如从前一样——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学生语文素养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提高。我们的老师教得很累,学生也学得很苦,但却没有得到多少真正有效的发展。所以,很多老师都发出这样的感慨:语文课是越来越难教了!我们的小学语文到底是怎么了?

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在《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一文中对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呼吁要还语文本色。其中他列举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五种现象:

“虚”:弱化语文的“工具性”,训练不扎实,不到位; “闹”: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而造成“假主体行为”;

“杂”:过分张扬语文的“人文性”,非语文的东西“越俎代庖”; “碎”:零敲碎打,至语文内容的整体性于不顾;

“偏”:轻视“双基”,完全否认接受学习,弱化教师职能。细细想来,这些现象不正是造成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低效、无效的主因吗?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一、有效教学的思想起源及其涵义。

(一)中国的有效教学的思想

孔子提出 :“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启发式教学

孟子也十分重视启发式教学,认为教学要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记》进一步总结并发展了孔子和孟子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明确指出:“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

教育家蔡元培从“养成共和国国民健全之人格 ”的教育目标出发,认为教育要按照儿童的兴趣和个性特点,使儿童自然的自由发展。他要求教师的教学不要“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而必须“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

(二)外国的有效教学的思想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1632年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班级教学制,其“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

法国学者拉特克认为:“教师不仅要精通语言与科学,还要懂得怎样教才能使学生最容易、最牢固地掌握。”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选择一种教学方法,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

(三)有效教学的涵义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

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即符合教学规律,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

•从“教学”的内涵来看

•有效教学是教师教的活动即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是指教学过程合规律性。

•从“有效”来看,有效教学表现为教学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

•有效果--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发展。

•有效益--教学目标是否与特定的社会与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

•有效率--有尽可能少的教学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教学产出。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

(一)开端新颖

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起始状态的学习欲望源于学习动机的激发。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设疑”“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如教学五年级语文下期的《二泉映月》,则可以从介绍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完《二泉映月》后哭了,并说听这首曲子应该跪下来听。是什么样的曲子打动他?用简洁的语言激起学生对这首曲子欣赏的期待。接着欣赏乐曲,说说还想知道什么,激起学生对曲作者产生强烈的期待。我认为,重视开端时的新颖,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之一。

(二)刻意求新

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孩子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学习的这种境界能使学习者产生无穷乐趣。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一堂课都有“新意”。有的课文未尝不可以演一演。比如教学一年级《从现在开始》一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拟课文中猫头鹰、袋鼠、猴子、狮子的动作、说话的语气,想象动物的表情、语言等,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对课文的印象就会加深,对语文课的兴趣将日益浓厚。

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能提出各种疑难问题,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且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三、确立学生主体是有效教学的关键。肖川博士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词》一书中对“有效教学”下了这样的定义:有效教学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所有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感到获得成功的满足,学生在情感、思想、态度等方面有所触动或提升的教学。特征是:学生的实质性参与,主动建构,积极探究,多向互动,积极体验,自我反思。由此可见,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科学合理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素养发展。

1、鼓励自主学习。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教材中有不少文章文辞优美、含义深刻。但对于本年段的学生来说,只要稍加感悟、体会,大体能体会文章含着的意思。《生命的壮歌》中,通过动物界的两则故事,告诉人们蚂蚁和羚羊逃生的不同方法,其中都蕴含着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尝试请学生自主学习,列出问题。全班交流时,我请学生提出问题,再请已经能够回答问题的同学来回答问题。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学生已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了蚂蚁和羚羊的逃生方法。接着,我就教学重点加以梳理,与学生一起感悟其中蕴含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魏书生说得好:“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2、提倡合作学习。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共同的任务,既有明确分工又相有互协作的互助性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式学习既是“课改”新教学理念,也是实施新课程的新教学行为,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方式。

一个好的合作学习问题必须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设计那些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如我在教学“口语交际”《讨论班级公约》时,安排学生四人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学生根据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取长补短,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合作交流的能力,真正体现了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教师运用多种策略组织学生开展形式丰富的学习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奉送知识”的状况,把“发现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做到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四、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研究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艺术性。

把握和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太重要了!“居高” 才能“临下”,“游刃”才能“有余”。教学设计是对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第一线工作的能力最大的考验了,我们要增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意识,提倡积极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科学的教学设计。

(一)制定有效目标,三维设计,相互渗透,螺旋上升。

一般说来,过去的语文教学设计,是平面的,比较单一的,因而显得比较单薄,较片面。语文知识部分,教师们比较容易把握;至于能力,则较为笼统;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层,就可管可不管了。而新课标采用了三个维度的设计。这样,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共同构成了一个血肉丰满的生命体——语文素养。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设计中,要巧妙的把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通过科学的过程与方法三维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于永正老师在上《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时,就在同学们一段一段汇报朗读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每读一段抓住其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它们的深刻含义。如抓住了“重担”“翻山越岭”,让学生体会这“重担”不仅仅只指肩上的担子,还指生活的重担,“翻山越岭”还指人的一生的崎岖坎坷这样的双重含义;抓住“一次”与“无数次”两个词语的对比,让学生体会自己仅仅只抱了病中的母亲一次,母亲就那样满足,流下了欣慰的泪水,而自己从小到大,母亲抱了自己无数次却不以为然;抓住了“八十多斤”与“一百多斤”的对比,让学生体会身体瘦弱,一辈子只有八十多斤的母亲挑起一百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多么艰难„„学到这里,于老师情不自禁地朗诵起一首古诗中赞美母亲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相信大家一定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把我们此时此刻的敬爱与感谢通过你的朗读抒发出来吧!”“于老师和大家一起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的心得吧!”,老师和学生一起动笔,一起诵读起自己的读书心得来。学生情不自禁,对母亲的赞美溢于言表。于永正老师就是这样平平实实但又有创意的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有机的糅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通过读书活动,以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为主线,穿起一颗颗读书方法的珠子,让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渗透在其中,达到三维目标的有机揉合。

(二)、读解策略要“务实” 1.初读要扎实

教研员吴琳老师在《梅林看课堂》一书中曾提到一堂低年级阅读课《美丽的镜泊湖》。课中,那位女教师让学生读了几遍课文并认读了几个词语后,便开始引导学生探究、想象,结果教学进程“举步维艰”。课后有人问她:“全课共9个生字,多数都比较难写,你怎么不抓住?”她说:“这些字学生课前都预习过了,它不会影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因此我没把更多精力花在初读上。如果过多地处理生字,我担心会冲淡学生的兴奋点„„”

她的话部分地折射出了广大老师对待“初读环节”的心态——“只要生字认识了,大意能看懂了就行了,何必花那么多时间?”其实,语文教学承载着识字学词、语言习得、语感积累、读书操练等“专项使命”,如果学生学完课文后还读不通课文,写不好生字,说不上大意„„他们能良好地“发育”、健壮地“成长”吗?必须明确,如果初读环节“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深读时往往想“出彩”也出不了,即使侥幸能出些“彩”,也很难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益!

2.深读要切实

初读环节过后,一般就进入学生自主研读、深究探索的深读阶段。按理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当前一些教师为追求所谓“书声琅琅”之境,当课堂里的“静场”时间稍长一些便过于紧张,唯恐“气氛沉闷”,因此随意压缩学生静心研读、用心思考、潜心涵泳的时间。而学生因为没有“深入”文本,故而谈出来的阅读感悟就常常显得分散破碎、支离零乱、肤浅浮飘了。

华中师大杨再隋教授曾呼吁:“现今的语文课上太闹,没有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我们希望给孩子们一片宁静的天空,一块安静而干净的土地。”实际上,“要调动学生思维”,课堂里必须有充分的“静场”时刻,否则就无法让其“有效参与”。

五、努力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水乳交融。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然而,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把握仍如“雾里看花”,尤其是对“人文性”的领会更如“水中望月”。

一位教师执教《东方之珠》一文,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段落阅读,接着逐个出示关于浅水湾、海洋公园、铜锣湾的多媒体课件。忽而是海豚精彩表演的视频,忽而出现铜锣湾热闹的街景,忽而又是香港回归时分的视频。最后老师又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香港的赞美之情。于是,学生有的吟诗赞颂,有的唱歌展示„„整堂课热热闹闹,好一派情趣盎然。

这是一堂典型的没有语文的“语文”课,外在的、空泛的“人文性”大红大紫,而“工具性”却备受冷落,造成文本的丢失、语文的失落。这样的课堂在我们现在的教学中并不少见,教师盲目地追求教学情境的变换、学习形式的变化;媒体手段的泛滥、高耗低效的使用;刻意地追求多学科的整合、拓展开放,却忽视了语文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引领学生体味文本语言,感悟精妙表达,学积累、习方法。这样的语文课虚张声势,失去了语文味,充其量只是媒体展示课、自然课、活动课,这样的课何谈有效?

语文学习,需要给予学生人文关怀,但不是通过这种花哨的形式来实现,而应渗透在语言文字的体悟过程中。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就淋漓尽致地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窦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走近圆明园”、“走进圆明园”、“走出圆明园”三个环节,借助多个文本的补充阅读,形成一种深深浸润在文化中的开放的语文课堂。通过熏陶与体验,理解与扬弃,感悟与反思,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习中获得质的提升,从而夯实了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

所以,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个认识由浅入深、体验逐渐丰富的真实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扎扎实实地品味语言,实实在在地训练语言。在此基础上,再引领学生凭借自身的知识、阅历去体味、感悟文本,多角度、多层面地理解、鉴赏文本,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的认同和赞赏,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在丰厚学生文学底蕴的同时丰富其精神世界,真正使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言与精神协同发展。

上一篇:团员民主评议登记表评语下一篇:看龙舟赛小学二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