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参考范文

2024-05-11

作文参考范文(精选8篇)

作文参考 第1篇

作文批改参考

一、批改形式三、四年级主要采用面批;

五、六年级可以指导小组批改。每学期至少有一回二次成文。

二、批改内容

从字词句段入手,对作文语法规范、标点符号、修辞方法、写作技巧、感情表达等开展具体指导(结合具体的字词句段)。

三、批语组成总评(两部分组成1鼓励性评语2结合作文具体语句从一点深入指导)、眉批、肩批。

四、评价方式

等级制(同等级要使用附加符合更加细致的评价)或分数制

五、批改时间

尽快在下次作文前批改完毕,不能影响下次作文。

作文参考 第2篇

拔草作文

。我赶快吃早饭。吃好早饭我拉着姐姐的手就走。

来到奶奶家,一进门我就大声说:“奶奶,我来了!”奶奶高兴地说:“好,乖孙女,快让我瞧瞧!”她又说:“快,你们快来吃好东西!”吃了一会儿,奶奶说:“现在你们在家里玩玩,我和你爷爷要去田里拔草,

 

作文参考 第3篇

笔者认为, 导致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阅读作文参考书籍, 只满足于肤浅地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没有深入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技巧, 难以领悟文章语言表达的精妙。2.大部分学生仍停留在机械模仿他人习作的层面之上。习作时, 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 既没有新意, 也难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甚至容易形成抄袭他人作品的不良习惯。3.阅读时, 既不能及时摘录好词、好句、好段, 又不肯把阅读时的心得、感受及时记录下来, 更不愿自觉动笔练写。这种“眼到手不到”式的阅读方法, 必然会导致事倍功半, 甚至会一无所得。4.只把目光停留在例文上, 忽视对“点评”的理解和探讨。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上述诸种弊端, 使作文参考书籍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呢?笔者认为,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理解、鉴赏能力, 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引导:

一、引导学生带着审视的目光去研读

作文参考书籍的主要作用是给学生提供作文的范例, 帮助学生提高作文能力。所以, 例文的选择在事例、语言和情感等方面都有平易的特点;所记叙的事例为孩子们所熟悉, 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所运用的语言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 易于学生理解, 吸收内化;所表达的情感具有丰富的童趣, 易于引起孩子的共鸣。因此, 范文往往具有较强的可模仿性, 给学生的习作提供了方便之门。

但是如果一味地进行简单的模仿, 不在借鉴他人的基础上求发展、创新, 必定会使自己的习作之路越走越窄, 最终进入“死胡同”。因此, 指导学生阅读作文参考书籍时, 在强调模仿借鉴的同时, 更应强调融入自己的思考, 多研究、比较、甄别, 由“读”到“仿”再发展到“创”, 循序渐进。

那么, 学生阅读作文参考书籍时, 应着重引导学生从哪几方面进行研读呢?

首先, 应注意对“作文题目”的品评。可先从题目入手, 判断文章的重点, 推测作者行文的思路, 甚至可以考考自己, 这类作文题目能引起自己的哪些灵感, 有哪些可供选择的材料?然后, 再通篇阅读他人的习作, 想想作者这样拟题有何精妙之处, 自己也可以试着根据全文的内容拟几个题目进行比较, 区分优劣。通过这样的研究、比较, 达到训练审题和拟题能力的目的。

其次, 应注意对“作文内容”的研读。这方面所涉及的内容较多, 粗略地讲, 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比较:一是选材方面。看看作者为了表现文章的中心, 选择了哪些材料?所选择的材料是否恰当、新颖、典型?材料安排是否精当、合理?并把自己所选择的材料与他人的材料进行对比, 体会他人选材独具的匠心, 争取有所感触, 有所启发。二是文章结构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分段叙述, 段落层次安排是否恰当?看看作文如何分清主次, 安排详略?想一想, 作者是如何开头、结尾的?有何可供借鉴之处。三是语言表达方面。可引导学生通过捕捉重点段, 体会作者是如何突出中心的。同时, 也应引导学生仔细品评文章的语句, 看看作者遣词造句是否精练、准确, 行文是否流畅, 能否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样的研读, 既可从感知语言文字入手, 由句到段, 由段到篇, 逐步弄清, 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 实现从语言到思想, 从形式到内容, 从外部到内部, 从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的训练, 又能探究作者是如何选材组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 实现从思想到语言, 从内容到形式, 从内部到外部, 从整体到部分的作文心理的双重转换,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习作能力。

二、引导学生怀着欣赏的情趣去品读

引导学生阅读作文参考书籍, 应在“仿其路, 仿其格, 仿其法”的基础上提高到“仿其意, 仿其神”的层次, 从而达到“仿中有创, 创中有仿”的境界。

作文参考书籍所收录的文章, 虽大部分出于学生之手, 但其中不乏有文质兼美、富有创意的好文章。引导学生潜心阅读这些文章, 无论是从积累语言的角度, 还是从练习习作的角度来谈, 都是大有裨益的。一方面, 由于作者处于不同的地域, 所写的内容往往涉及到各地的人情风俗、风景名胜、自然风貌, 既有写景、状物, 又有叙事、抒情。不妨引导学生把这些作文参考书籍当成一部部小百科全书进行细细品读, 以拓宽语文学习渠道, 丰富自己的写作源泉。另一方面, 应引导学生对精美的片断反复吟诵, 细细品味, 以体会文章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 不但达其意, 而且悟其神, 从而达到吸收内化, 触类旁通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 在引导学生品味例文的同时, 千万不要忽视对文章后面“点评”的品味, 因为这些点评大多短小精悍, 针对性强, 见解独到精辟。品读完例文之后再品读这些点评, 一定会引发自己更多的思索;带着点评者的观点再次回头品读文章, 一定会品得更深, 更细, 品出更多的“味道”。如此周而复始,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而且可以促使学生提高自改作文能力。

三、要求学生注重积累, 勤于练笔

写作是一种释放, 是自己的思想、情感、智慧的输出, 它的前提是吸收和积累。要使学生心中有话, 下笔流畅, 就必须夯实基础, 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因此, 要强调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在阅读品味他人文章的同时及时摘录下好词、好句、好片断, 记下自己阅读时的点滴体会。这样一来, 既可丰富文学积淀, 又达到培养提高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其次, 要强化学生的练笔意识, 在阅读他人的习作时, 一旦产生灵感, 就要动笔写一写, 既可写同题作文, 也可写读后感, 甚至可以尝试补充点评, 或学写点评。例如, 大多数的点评往往侧重于评“优点”, 谈“成功之处”, 而很少言及文章的不足之处。针对这种情况, 完全可以引导学生续补点评, 写下自己阅读后的不同看法, 或鼓励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与同学、老师商讨, 力求获得更大的收获。

语文考试如何参考“参考答案” 第4篇

我们再来看近年来在省级考试题中,命题者所提供给我们的参考答案值得商榷的部分试题:2004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第20题;2005年长沙市初中毕业会考语文试卷第11题和第19题;2006年山西省(课改区)中考语文试卷第16题。

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回过头来,再来回味一下已经离我们很长一段时间的2004年上海用全国卷语文试卷第2题的答案,高考命题者给出的答案是D项,其中四个词语固然没有一个错别字,但A项中的四个词语也没有错别字。许多参考答案注明“班配”的“班”是“般”的误用。查阅一下《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发现既有“般配”又有“班配”。“班配”一词注释为“bānpèi般配”;“般配”一词注释为“bānpèi结亲的双方相称(chèn)”,“也指人的身份跟衣着、住所等相称(chèn)”。而在《现代汉语常用常考字词类解》(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中,竟然将这两个词作为异形词收录在第92页中并作注释。其实,“班配”和“般配”是一组异形词;这一题C项中的“流言蜚语”与“流言飞语”也是一组异形词。固然同形词“一词多形”给人们读写交际带来了一定困难,但是并不能认为它是错字或别字,既然考题中出现了异形词“班配”“流言蜚语”等,那也不要紧,只要答案不认为它们是别字就行。所以,“班配”的“班”与2003年全国卷第2题的“伶牙利齿”的“利”一样,都不能看作别字(注:2003年全国卷的第2题的参考答案并不唯一,A、B两项都没有别字,都属于应选答案)。如此说来,第2题A项中“班配”中没有别字,其他三个词语中也没有错别字。这一题的答案应该有两个:A与D。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2005年长沙市初中毕业会考语文试卷第11题和第19题。命题者在设置答案时沿袭教参说法,有失周密。如第11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的节奏划分参考答案沿袭教参说法,将“不以”与“封疆之界”断开,与实际朗读不符,准确划分应是“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第19题要求学生回答“母亲”“突然抱紧我”“在我肩头啜泣”的原因,准确答案应包括:为儿子懂事而感动和为自己无力改变现状而内疚、心疼、痛苦和无奈两个方面。但参考答案却只注重了后者而忽视了前者,有失周密。另外像2004年沈阳市的第20题,在给出的参考答案中,缺少必要的术语,2006年山西省课改区的第16题的参考答案并不是唯一的答案。

作为权威性考试的中、高考,命题者在设置参考答案时,都或多或少出现一些失误,我想并不奇怪,作为命题者,他们恐怕也一定会想到万一命题时出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失去权威考试的权威性,其中包括参考答案的提供。这么多年以来,几乎是每年都出现参考答案值得质疑的试题,这让我们对参考答案心有余悸、信心不足。既然如此,是否就意味着参考答案没有参考的价值呢?毫无疑问,如果我们缺乏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往往就会作出错误的回答。

而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在我们平时的考试中出现这种参考答案严重缺乏规范性甚至缺乏参考性的现象更是偶有发生,甚至在实际教学和课外辅导过程中,我也曾不止一次地听到有些学生这样说,我们的老师在评讲试卷时,总是把命题者所提供给老师的参考答案照本宣科,根本就不作具体的分析,当我们还没有完全弄懂这道试题时,他就已经开始宣第二条的答案了。我想出现这样的现象,恐怕并不是哪一个教师的问题,可能还不在少数,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跟大家来共同探讨参考答案的问题。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参考答案,尤其是像语文这类学科,命题者在给试题提供参考答案时,有时的的确确会涉及到弹性较大的答案,甚至就根本无法提供一个科学的相对标准的答案,在这种实在没有办法把握的情况下,是不是阅卷老师就听便于参考答案呢?我想这绝对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完全违背了我们语文学习的初衷。

一、 必须认真研究参考答案

所谓“参考答案”,是一帮成年人的答案,尤其是现代文阅读部分命题老师所提供的参考答案更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可以这样说,只有命题老师想不到的,没有在试卷上见不到的。所以我们在阅卷之前必须研究答案、讨论答案,必须研究学生的答案、讨论学生的答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阅卷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老师没能解读出来的答案,竟然会在学生的答案中出现,有些学生在答题时所给出的答案确实有水平,其对问题的认识深度、考虑问题的周密很令人阅卷老师钦佩,他们的答题可以说比命题老师提供的参考答案更加精彩、更有道理,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因此,研究、讨论参考答案就更有必要。研究之后,命题组、阅卷组可以根据研究和讨论的结果,再提供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参考答案供阅卷老师在阅卷时参考。不少参加过中、高考阅卷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每一次阅卷都会有一次不小的收获,都会对自己未来的教学产生一次不小的冲动,尤其是阅卷老师对待参考答案的态度,让这些老师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事实上,研究参考答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次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

二、 必须仔细参阅参考答案

尽管命题老师在给试题拟参考答案时,冠上了“参考”的字样,并不是没有参考的价值,相反倒是有很多的地方非常值得参考,因此,我们的学生在完成试题以后,在缺乏老师评讲的前提下,可以参阅参考答案,看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还有哪些不到位的地方,然后再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重新审题,认准答题的角度,理清答题的思路,最后再用最为精练的语言文字把答案较为详细完整地列出来。

实际上,通过这种与参考答案的交流,可以达到让学生在参阅参考答案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学习和训练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思维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为以后的进一步完善答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必须严格规范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是部分命题老师所提供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一个老师的教学风格不尽相同,对学生的要求可能也不会一样,这就导致命题老师在给题目设置参考答案时的要求也不会一样。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这种弊端呢?没有别的办法,唯有规范答题,不该省略的一定不能省,特别注意规范性的训练,不仅思路上要规范,表述上更要规范。比如,试题问“为什么”,你答题时必须有“因为”这样的字样,试题问“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你必须有“形象而生动地……”这样的字样。也就是说答题时该掌握的一些重要的“术语”,你必须学会运用,尽管有时在命题者提供的参考答案中并没有这些字样,但我们在平时的训练和考试中必须运用。所以我们的老师在对待参考答案时也就必须注意这个问题,在参考答案中没有的字样,你必须在平时评讲试卷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把这些“术语”加进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

作为考生,你必须弄清楚,答案虽然有时是开放的,但并不意味着你想答什么就答什么,随心所欲,天马行空,而要注意答案用语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少用白话、口语。不同的文体还得用符合不同文体的要求去答案,这样以不变应万变,以减少扣分的机会。

四、 必须指导评点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被冠上“参考”的字样,这就意味着命题者所提供的答案往往并不是唯一答案,也不一定就是标准答案(当然,绝大多数参考答案还是具有权威性的,不能一概而论),因此,要让学生敢于怀疑参考答案。一般可让学生自己组织在一起寻找答案的漏洞,对答案进行增删,也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或引用不同的知识作答,进行多向思维,然后重新组织答案。

比如命题者在命题时给出的分数是3分,但是在提供参考答案时只是给了2个要点,我觉得这样的答案就很值得商榷,因为这么多年以来,从没有出现过0.5分的试题,很有必要重组一下这个试题的答案。在重组答案的过程中,要注意到试题的综合评价要求,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过程,甚至对老师也是如此。所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和试卷评讲过程中一定要精心准备,在学生评点参考答案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指点,以引导他们思维发展的多向性,从而达到生生互动、生生自动和师生互动的目的,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应试能力,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然,这里我之所以就参考答案这一问题与大家进行讨论,并没有贬低我们的命题老师以及我们的授课老师的意思,只是觉得我们要正确地去对待参考答案,让参考答案真正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起到“参考”的作用。

也就是说,我们对命题者所提供给我们的参考答案,态度是明确的,既不能迷信,又不能完成抛弃。理性的做法是:能够跳出参考答案的束缚,本着实事求是、公正公平的态度,给每位考生一个比较合理的答案。我们相信,只要大家认真对待,就一定会让参考答案真正起到它应有的参考价值。

今年高三参考作文 第5篇

一方小小的围墙,几盆翠绿的植物,一两个鸡窝组成的小庭院,便是儿时心灵的家园罢。虽然时不时会窜过几只贼头贼脑的老鼠,叶子下有时也趴着几只胖乎乎的青虫,砖头下常常蛰伏着几条蜈蚣,但是这儿的确给我留下了最珍贵的回忆。最惊心动魄的是一个赤日炎炎的下午,鸡窝里的母鸡忽然聒噪了起来,我忙牵起老爷去看个究竟。

蛇!两条蛇!我第一次邂逅了蛇。奥,一溜烟我就进了房间,爸爸端着气枪便出去了,老爷则进来把门锁上。我虽然害怕,却又禁不住躲在窗户边偷偷张望着。后来邻居也来了,大伙合力将这两个偷蛋贼就地正法了。那两天,我自然享受了几顿鲜美的蛇肉大餐。

后来我来了厦门,再回去时,房子已经租给别人,我便只好在围墙边的空洞边,直勾勾地往里看,看得我心里痒痒的。到现在,我便再没有回去过。

家园可能就是想象中那个能沏一杯淡茶,静静听流水叮呤,看浮云缭绕,听促织抚琴的地方。这是诗意的家园,是理想的家园,是每个都市人的梦,是能够让心灵栖居的地方。

家园,只有当你离开她的时候,她才成为家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在感叹家园破灭,人世盛衰时,家园便成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悲哀。

繁华落尽,寂寞无痕。家园成了心头解不开的结,只能在梦中追逐。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有家可归,我们应当对生活i心存感激,因为他慷慨地给了我们那么多。能在家园里小憩一番,把世俗的行李轻轻地放在脚边,不用去追逐,幸福的蝴蝶便会降落在我们肩头。

平凡高二参考作文 第6篇

每个早晨七点半醒来,风铃响起,又是一天。云很轻,晒好的衣服味道很安心,一切都是柔软又宁静。

今天又是平凡的一天,算是美好和糟糕的综合,抑或是或悠闲或繁忙的结果。

雨是苍穹饱蘸翠墨的画笔,一扬就是山含碧色水含烟,一勾便成童稚蓬头飞纸鸢。雨后空气的湿意,是属于大自然的诗意,约三天的雨让空气变得有些稀薄,昨晚睡前雨滴仍在敲打窗户,早晨七点半的阳光倾泻在玻璃窗的雨滴上,折射出并不耀眼的光。

早饭还是简单的一碗白粥下肚,配上腌在罐头里的榨菜,算不上可口,却让人心里暖意融融的。补习班的六道数学大题掀起了我的一丝不耐烦。手边成堆的作业、钉钉传过来的催促声不允许我怠慢。不知写了多久才停笔,我起身从冰箱里取出一瓶橘子味的汽水,倒进玻璃杯,看杯身起了薄薄的水珠。从书柜里随手取出一本书,点开手机里的随机播放,看着熟悉的文字,听着手机里熟悉的音乐,一切都是柔软又安静。

收到通知后下楼取快递,回来路上买了两只老冰棍,给了门卫保安一只,与设想的一样,他会先推辞一番,接过的瞬间露出灿烂的笑容。我喜欢传递这种廉价又珍贵的快乐,一块钱换一个真挚的微笑,很值。心情像天空一样明媚,没有一丝云,如倒扣的瓷碗一般透净。

吃晚饭时才发现阳台上的海棠花开了,听别人说海棠花四季都开,花草竟有如此珍贵的光阴。花开四季,我常常觉得人生就和开花一样,有些花只在适合的季节开放,有的花却在每个平凡的日子盛开,有的花只为春天而开,有的花却为每个平凡的日子而开。就如同我们,是为了那些不平凡的日子活,还是为了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活?

丁丽梅说:“山有山的雄伟,海有海的壮阔,可谁说那小丘陵小溪流不是活色生香的一种。”就好像我们简单平凡的日子里,也会留恋星星点点的小缺陷。我听着耳机里熟悉的歌,望着街上行色匆匆的人们,车水马龙,是每个傍晚这个城市的悸动。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每个瞬间都是那样令人神往。

彩虹作文高中参考 第7篇

有一天,老奶奶生病了,在床上咳嗽不停。男孩很担心,哭着问奶奶怎么办。老奶奶好不容易止住了咳嗽,“人老了啊!咳咳……人老了就该死·,我也活了这么大岁数了,不怕死,只是担心你啊,咳咳咳咳……”男孩伤心的哭诉,“不会的,奶奶是好人,好人就不会死的。”“你这孩子,是人都会死的。”老奶奶的目光有点悠远,仿佛在看很远很远的地方。小男孩知道奶奶最担心他,话锋一转,“奶奶死了,我也就活不成了。”

老奶奶咳嗽的更厉害了,好一会才说,“罢了,罢了,也不是没有办法。传说中的彩虹心石能治百病……”只是从来没有人能够找到而已。

老奶奶还没说完,小男孩就跑了出去。

“扎扎扎……小易小易,你去哪儿?”树上的小鸟看到小男孩,跑出来,急忙问。小男孩停下脚步说,“我要去找彩虹心石给奶奶治病。你知道哪有彩虹心石吗?”小鸟作凝思状,半天伤心的低下头,“小易,我不知道耶·。不过,海龟老伯一定知道。”

小男孩艰难的咬了咬唇,“海龟老伯在大海里。”小鸟叽叽喳喳的表示,“我会带你去的。”男孩问,“一个月能到吗?”小鸟点点头。

21天后……

“海龟老伯,你知道彩虹心石在哪吗?”男孩已经很多天没有好好的吃过一顿饭了,衣服也被划破了很多处,显得很狼狈。

海龟老伯说:“我有彩虹心石呢,她已经听到你的愿望了。只要真诚善良的人总是有好报的。回去吧,你奶奶会好的。”

海龟老伯让小男孩饱餐了一顿,小男孩回到了山涧。

然后,彩虹心石保佑这户人家不老不死。

语文考试如何参考“参考答案” 第8篇

我们再来看近年来在省级考试题中,命题者所提供给我们的参考答案值得商榷的部分试题:2004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第20题;2005年长沙市初中毕业会考语文试卷第11题和第19题;2006年山西省(课改区)中考语文试卷第16题。

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回过头来,再来回味一下已经离我们很长一段时间的2004年上海用全国卷语文试卷第2题的答案,高考命题者给出的答案是D项,其中四个词语固然没有一个错别字,但A项中的四个词语也没有错别字。许多参考答案注明“班配”的“班”是“般”的误用。查阅一下《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发现既有“般配”又有“班配”。“班配”一词注释为“bānpèi般配”;“般配”一词注释为“bānpèi结亲的双方相称(chèn)”,“也指人的身份跟衣着、住所等相称(chèn)”。而在《现代汉语常用常考字词类解》(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中,竟然将这两个词作为异形词收录在第92页中并作注释。其实,“班配”和“般配”是一组异形词;这一题C项中的“流言蜚语”与“流言飞语”也是一组异形词。固然同形词“一词多形”给人们读写交际带来了一定困难,但是并不能认为它是错字或别字,既然考题中出现了异形词“班配”“流言蜚语”等,那也不要紧,只要答案不认为它们是别字就行。所以,“班配”的“班”与2003年全国卷第2题的“伶牙利齿”的“利”一样,都不能看作别字(注:2003年全国卷的第2题的参考答案并不唯一,A、B两项都没有别字,都属于应选答案)。如此说来,第2题A项中“班配”中没有别字,其他三个词语中也没有错别字。这一题的答案应该有两个:A与D。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2005年长沙市初中毕业会考语文试卷第1 1题和第19题。命题者在设置答案时沿袭教参说法,有失周密。如第11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的节奏划分参考答案沿袭教参说法,将“不以”与“封疆之界”断开,与实际朗读不符,准确划分应是“域民/不以封疆之界”;19题要求学生回答“母亲”“突然抱紧我”“在我肩头啜泣”的原因,准确答案应包括:为儿子懂事而感动和为自己无力改变现状而内疚、心疼、痛苦和无奈两个方面。但参考答案却只注重了后者而忽视了前者,有失周密。另外像2004年沈阳市的第20题,在给出的参考答案中,缺少必要的术语,2006年山西省课改区的第16题的参考答案并不是唯一的答案。

作为权威性考试的中、高考,命题者在设置参考答案时,都或多或少出现一些失误,我想并不奇怪,作为命题者,他们恐怕也一定会想到万一命题时出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失去权威考试的权威性,其中包括参考答案的提供。这么多年以来,几乎是每年都出现参考答案值得质疑的试题,这让我们对参考答案心有余悸、信心不足。既然如此,是否就意味着参考答案没有参考的价值呢?毫无疑问,如果我们缺乏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往往就会作出错误的回答。

而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在我们平时的考试中出现这种参考答案严重缺乏规范性甚至缺乏参考性的现象更是偶有发生,甚至在实际教学和课外辅导过程中,我也曾不止一次地听到有些学生这样说,我们的老师在评讲试卷时,总是把命题者所提供给老师的参考答案照本宣科,根本就不作具体的分析,当我们还没有完全弄懂这道试题时,他就已经开始宣第二条的答案了。我想出现这样的现象,恐怕并不是哪一个教师的问题,可能还不在少数,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跟大家来共同探讨参考答案的问题。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参考答案,尤其是像语文这类学科,命题者在给试题提供参考答案时,有时的的确确会涉及到弹性较大的答案,甚至就根本无法提供一个科学的相对标准的答案,在这种实在没有办法把握的情况下,是不是阅卷老师就听便于参考答案呢?我想这绝对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完全违背了我们语文学习的初衷。

一、必须认真研究参考答案

所谓“参考答案”,是一帮成年人的答案,尤其是现代文阅读部分命题老师所提供的参考答案更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可以这样说,只有命题老师想不到的,没有在试卷上见不到的。所以我们在阅卷之前必须研究答案、讨论答案,必须研究学生的答案、讨论学生的答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阅卷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老师没能解读出来的答案,竟然会在学生的答案中出现,有些学生在答题时所给出的答案确实有水平,其对问题的认识深度、考虑问题的周密很令人阅卷老师钦佩,他们的答题可以说比命题老师提供的参考答案更加精彩、更有道理,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因此,研究、讨论参考答案就更有必要。研究之后,命题组、阅卷组可以根据研究和讨论的结果,再提供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参考答案供阅卷老师在阅卷时参考。不少参加过中、高考阅卷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每一次阅卷都会有一次不小的收获,都会对自己未来的教学产生一次不小的冲动,尤其是阅卷老师对待参考答案的态度,让这些老师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事实上,研究参考答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次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

二、必须仔细参阅参考答案

尽管命题老师在给试题拟参考答案时,冠上了“参考”的字样,并不是没有参考的价值,相反倒是有很多的地方非常值得参考,因此,我们的学生在完成试题以后,在缺乏老师评讲的前提下,可以参阅参考答案,看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还有哪些不到位的地方,然后再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重新审题,认准答题的角度,理清答题的思路,最后再用最为精练的语言文字把答案较为详细完整地列出来。

实际上,通过这种与参考答案的交流,可以达到让学生在参阅参考答案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学习和训练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思维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为以后的进一步完善答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必须严格规范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是部分命题老师所提供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一个老师的教学风格不尽相同,对学生的要求可能也不会一样,这就导致命题老师在给题目设置参考答案时的要求也不会一样。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这种弊端呢?没有别的办法,唯有规范答题,不该省略的一定不能省,特别注意规范性的训练,不仅思路上要规范,表述上更要规范。比如,试题问“为什么”,你答题时必须有“因为”这样的字样,试题问“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你必须有“形象而生动地……”这样的字样。也就是说答题时该掌握的一些重要的“术语”,你必须学会运用,尽管有时在命题者提供的参考答案中并没有这些字样,但我们在平时的训练和考试中必须运用。所以我们的老师在对待参考答案时也就必须注意这个问题,在参考答案中没有的字样,你必须在平时评讲试卷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把这些“术语”加进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

作为考生,你必须弄清楚,答案虽然有时是开放的,但并不意味着你想答什么就答什么,随心所欲,天马行空,而要注意答案用语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少用白话、口语。不同的文体还得用符合不同文体的要求去答案,这样以不变应万变,以减少扣分的机会。

四、必须指导评点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被冠上“参考”的字样,这就意味着命题者所提供的答案往往并不是唯一答案,也不一定就是标准答案(当然,绝大多数参考答案还是具有权威性的,不能一概而论),因此,要让学生敢于怀疑参考答案。一般可让学生自己组织在一起寻找答案的漏洞,对答案进行增删,也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或引用不同的知识作答,进行多向思维,然后重新组织答案。

比如命题者在命题时给出的分数是3分,但是在提供参考答案时只是给了2个要点,我觉得这样的答案就很值得商榷,因为这么多年以来,从没有出现过0.5分的试题,很有必要重组一下这个试题的答案。在重组答案的过程中,要注意到试题的综合评价要求,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过程,甚至对老师也是如此。所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和试卷评讲过程中一定要精心准备,在学生评点参考答案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指点,以引导他们思维发展的多向性,从而达到生生互动、生生自动和师生互动的目的,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应试能力,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然,这里我之所以就参考答案这一问题与大家进行讨论,并没有贬低我们的命题老师以及我们的授课老师的意思,只是觉得我们要正确地去对待参考答案,让参考答案真正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起到“参考”的作用。

上一篇:职场礼仪之电梯礼仪下一篇:七夕甜蜜祝福句子,七夕情人节唯美祝福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