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街商业营销方案

2024-05-13

水街商业营销方案(精选3篇)

水街商业营销方案 第1篇

旬邑县商业水街建设项目简介

着眼推进城乡一体发展,提升县城品味,聚集商气人脉,吸引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购房落户、置产创业,加快城镇化进程,县委、县政府启动实施集商贸、居住、休闲为一体的县城商业水街建设项目。

该项目位于县城东部,由陕西中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计划总投资10.02亿元,规划区总面积50.4公顷。其中,建设面积38.1公顷、水域面积12.3公顷,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项目共分三期实施,一期完成河道治理和景观桥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期完成汃河两侧商业街及部分住宅楼建设;三期完成住宅区及其它附属配套设施建设。止目前,已完成水域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安装橡胶坝3个并全部蓄水,建成1号、2号廊桥,景观拱桥、南北两岸廊亭主体工程及亲水平台建设,明清式商业街北岸完成东一路以西主体工程和东一路至东二路区间一层主体工程,南岸完成东一路至东二路区间一层主体工程。

该项目建成后,与翠屏湖、翠屏公园和三水河湿地公园连点成线,打造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豳河山水景观带,开发商业门店2000个,建设商住楼31.9万平方米,容纳3000户、9000多人居住,与紧邻的果岭新城居民小区形成商住群,满足中达员工、全县干部职工和进城农民住房需求,增加县城人口,活跃商贸流通,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水街商业营销方案 第2篇

一、研究方法及调查对象

1、调查方法。

本研究从实证角度, 采用问卷调查法, 以“秀水街”营业员的分层调查为例, 通过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 16.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样本情况。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130份, 全部有效。其中样本的各项指标特征分布如下:

性别:男性36人, 女性94人, 男女比例28:72, 基本反映了“秀水街”营业员性别比例的实际情况。

年龄:20岁以下30人, 占23.1%;20-29岁90人, 占69.2%;30-39岁7人, 占5.4%;40岁以上3人, 占2.3%。

“秀水街”工作年限:一年以下2人, 占1.5%;一年至三年96人, 占73.8%;三年以上32人, 占24.6%。调查对象在“秀水街”工作年限集中在一至三年段。

文化程度:小学2人, 占1.5%;初中65人, 占50%;高中60人, 占46.2%;大专以上3人, 占2.3%。“秀水街”营业员的受教育水平集中在初、高中阶段。

二、“秀水街”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以“秀水街”常用销售语种为选择项, 包含:普通话、汉语方言、英语、日语、俄语、其他。选择项的顺序基于减少暗示性原则确定。“英语”、“日语”、“俄语”这三种语言是中国社会当前广泛使用的主要外语语种, 其他语种包含在“其他语言”选项。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语言使用状况进行选择。结果显示:

1、英语使用接近汉语, 其他语种略低。

语种调查统计显示, 汉语在“秀水街”市场的使用率为100%, 其中普通话99.2%, 汉语方言占0.8%。英语的使用率是95.4%, 日语、俄语及其他语种的使用率不及三分之一。相关性分析表明, 性别与汉语使用率及外语使用率没有显著相关;年龄与汉语使用率没有显著相关, 与外语使用率呈负相关;“秀水街”工作年限与汉语使用率没有显著相关, 与外语使用率呈正相关;受教育程度与汉语使用率及外语使用率均没有显著相关。

2、不同语种销售语言的使用频率。

国内市场中汉语作为销售语言是自然现象。主要外语语种英语、日语、俄语的使用频率相比较也取高位, 其中英语最高, 均值达到92.3756。

三、“秀水街”营业员英语能力调查

在“秀水街”的销售语言中, 英语使用频率高达92.3756。营业员英语销售是一种现象。现象背后需要了解他们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调查使用频率最高的英语, 可以大致推断营业员的外语水平。

调查从听、说、读、写, 即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展开。营业员普遍认为, 自己的英语能力仅限听说, 读写方面不具备, 因为“根本用不着”。在听说两项, 营业员自报普遍偏高, 选择“基本能听懂”和“基本能交谈”选项的人数比率最大。他们认为, 目前掌握的英语程度能满足自己的日常交际需要。销售中没有读写需求, 因此没有这方面的发展。

调查得出结论:营业员仅掌握了初级英语口语, 在市场中可以有效应用。从语言接触角度分析, 这种形式是“不完全的第二语言习得”的结果。这种现象不仅属于营业员个人, 已经成为一种整体社区范围的现象。Poplack (1990) 在分析语言接触时提出, “不仅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条件与此有关, 第二语言使用范围的局限性也是重要影响因素”。“秀水街”市场有限的商务应用范围限制了营业员英语能力的全面快速发展。

四、外语售货现象的发展趋势

语言是社会现象, 悖理的言语习惯一旦形成且为社会接受就是有效的交际手段。在“秀水街”, 营业员习得的营销交际外语并不规范。他们通过模仿、扩充句式等方法学习并使用着英语为主的多语种营销交际语。本调查实施点限于北京“秀水街”, 作为中国民间涉外市场的一个代表, “秀水街”样本的调查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种语言现象的发展趋势。

1、使用场所继续扩大化。

“秀水街”英语销售语使用率占到95.4%, 其他外语语种也占销售语言的将近三成。这是两个非常可观的数据。选择的产生主要从实际工作出发。对营业员而言, 外语售货意味着更多的外国顾客, 更多的外国顾客意味着更大的商业利润。受营销利润趋势, 外语售货现象会越来越广泛。无论场所大小, 只要有外国顾客, 营业员就会自发学习外语售货的常用语及常用句型。随着使用的频繁化, 外语销售语会更加工具化与模板化。

2、使用内容不会有太大发展。

Schumann (1978) 在观察第二语言习得情况时,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建构了“文化移入模式。他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社会因素和个人情感因素, 据此提出假设:文化移入程度的大小可以决定第二语言学习的成败。在“秀水街”, 以英语为主的外语销售语得到广泛应用, 甚至已经成为一种外语大气候。然而营业员心中, 汉语及汉文化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大部分营业员明确地将外语文化定位在“他者”之上。每天学习并使用销售外语, 却没有融入到外语文化中。外语习得结果因此有限, 外语销售语的使用也非常机械化。

3、使用的和谐发展。

本质上讲, 文化是排异的。交际过程中, 两个文化的载体常根据对自身文化和异文化的认知及情感进行互动。文化的差异性与陌生性以及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空隙会在双方协调过程中达到意义上的认同。语言顺应现象由此产生。操母语的一方容忍操第二语言的一方出现语言不规范现象, 还可能顺应甚至仿效对方那些不规范现象, 达到交际上的成功。这正所谓语用移情导致的语言顺应策略 (何自然, 2002) 。“秀水街”语言简化现象的产生离不开外国顾客, 他们的迁就与顺应促成了这种外语销售现象。

调查中发现, 从情感而言, 汉语所承载的汉文化与外语所承载的异域文化在营销双方相互交往中既不囿于固有文化, 也不完全融入异文化。双方求同存异, 以平等协商的态度推进交际, 达到双方同等认可的公共空间, “秀水街”外语交际语就在这有限的空间中存活发展。

“秀水街”外语售货现象是在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大形势下形成的。它不仅是语言交流中一个短期行为或简单工具, 更是一种全球融合与交流趋势的象征。交流中简单外语形式的语言特点虽不完善, 却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期望, 即经济全球化与语言全球化的实现。在这一点上, 社会对语言的影响意义更加重大。

参考文献

[1]Poplack, S.1990.Variation Theory and Language Contact:Concepts, Members and Data.In Papers from the Workshop on Concepts, Methods and Data[C].Strasbourg:European Science Foundation.

[2]Schumann J.1978.The Acculturation Model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n:Rgingras, ed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C].Adington, Virginia.

“体验”经典:扬州商业水街 第3篇

项目模式

扬州商业水街的设计运用现代的建筑语汇,通过巧妙提炼传统地域建筑的精髓并借鉴几近失传的施工工艺,使扬州的地域文脉得以传承。

项目的总体规划围绕着将新城中心的主要区域结合在一起的一系列人工运河而展开。水街沿其中一条河道而建,围绕着一系列的人行步道和桥设计了很多精致的店铺和餐饮设施,从体验者角度出发,制造种种不期然的偶遇。三段街区,一条街道。行者随心,建筑空间“随意”。

传统商业大厦有餐饮、咖啡店、影城、KTV,但不会有流动的河水,不会有草地、树林。水街最大的商业特色是令人既能享受繁华,又可亲近自然。它仿佛一座休闲式购物公园,囊括吃喝玩乐,实现在休闲中购物。

东区用地较狭窄,只能形成单侧商业店铺,因此设计了三个半岛互相咬合,将公园的元素引入。半岛一侧临水,面向公园,视野开敞,环境优美。南侧对着一条较长的景观看台,将人流引入水街,适宜人们散步休憩。东区因为景观与建筑的融合,景观系统更显自然有趣,商业价值也由此得以提升。

中区位于中轴线和水街横向轴线的交汇处,位置特殊。北侧完全打开,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形象展示给城市。中轴线的水道南北贯通,这里将是一片行船游人繁忙胜景。

西区在西区用地最厚并较居中的位置设有一个“小镇中心广场”,开敞尺度适合人们在这里举行各种活动。在整条水街布置了几个重要景观节点,给行人驻足欣赏休憩提供场所。水街北侧布置生态水池,用于净化商业街水道里的水。穿插在整条水街的两条城市干道,在人流方向即北侧,设计了夹在道路两边的叠水景观。

建筑设计

水街的建筑形态是对扬州本土建筑元素的现代诠释。设计灵感源于从当地传统民居的窗格中提炼的基本几何图案——“L”形组成的风车状造型成为构建正负空间的基本元素。设计师研究了其在二维平面的各种组合形式,并进而推演到三维空间,再结合商业建筑空间尺度的要求制定出基本模块,以此为基础再进行加法与减法、叠加与凹陷,从而用最简单的肌理营造出最丰富的建筑空间。设计的基本元素被以各种尺度反复呈现,并被延伸到建筑的立面,将一种富于韵律的审美贯穿于整条水街。扬州地区几近失传的砌墙工艺也通过与玻璃幕墙交相呼应的深灰色砖墙得以传承。而一座座被暗红色的锈钢板包裹着的人字形吊脚建筑则从精致优雅的建筑群落中脱颖而出,在人行步道上构建了别具一格的灰空间。

建筑设计通过与水的互动,成为有特色的主题。有的建筑伸到水里,有的建筑隔着栈道临水,有的建筑后退不同尺度望水。这种处理意在营造行人不同的观感体验。

景观设计

水街北侧紧邻城市公园,将城市公园与水街景观作为一体设计,整条水街水道有收有放,制造行船游线的趣味空间。水街岸线自然流畅,能够满足游人散步休憩的需要,并且通过水边栈道来引导行人整体游览。同时水街考虑游人行走时间,在间隔之间设置座椅,方便休息。岸线有高差处理,并不是一味的平坦,能够带给行人更加丰富的体验。

公园一侧将景观引入水街,水面一侧将建筑与水的关系处理得丰富有趣,临城市规划道路一侧建筑则留有庭院空间,将喧闹的机动车隔离在外,营造舒适的商业氛围。整条水街的铺装设计延续建筑的立面元素,进行简化整合。使水街建筑与景观更加和谐自然。

扬州商业水街项目通过人性化尺度与亲水环境的打造,提供另类舒适商业空间体验,同时引入特色餐饮、河畔咖啡座、演艺吧等休闲娱乐功能。该项目也是广陵新城打造商业氛围的核心产品。通过商业与水的无缝对接,与传统街面相比,更具有文化品位,提供一种漫步舒适商业的空间体验。

上一篇:建设项目立项申请书范文下一篇:演讲食品安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