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

2024-05-12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精选9篇)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 第1篇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辩证否定观的内涵。理解辩证否定是自我否定。辩证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分析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深刻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初步形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维,初步具有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和形成自己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坚信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意识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和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辩证否定观

难点: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喜之郎CICI果冻的前世今生。

2008年底,国内多家媒体相继报道我国发生多起老人、小孩因食用果冻不当而导致呼吸道完全堵塞致窒息死亡的事件,引起了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家长的关注。各果冻厂商销量急剧下滑,纷纷减产,部分企业甚至因此事件破产倒闭。为应对这一不利局面,以喜之郎为首的一批果冻厂商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出一款新型的果冻类产品——CICI果冻系列。将传统的固态果冻转换为稠状液态。产品投放市场后,因其可爱的外型、便于携带、安全卫生的特点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特别是青年家长的青睐,企业从此扭亏为盈,重新占领了市场。设问:(1)请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喜之郎果冻成功的原因?

(2)请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喜之郎果冻的成功的原因?

(3)请从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喜之郎果冻成功的原因?

教师归纳:其实材料中除了涉及到今天所讲到的哲学原理,还包括今天要讲到了另一个原理——辩证的否定观和创新意识

【新课教学】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的要求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三个方面的知识,一辩证的否定观,二、创新精神,三革命的批判精神。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个内容——辩证的否定观

一、辩证否定观(板书)

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含义。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是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

教师提醒:同学们在理解本概念时,应该特别注意哲学上讲的否定是事物自身作用的结果,与外力无关,特别要区分与日常生活中的否定的区别

提问分析:我踩死虫子、风摧折庄稼是不是哲学上的否定?

得出结论:哲学上的否定必须是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

(过渡)作为哲学上辩证否定还应该满足两个基本特征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板书)

例证分析:从固态果冻到液态果冻的过程变化

得出结论: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这是辩证的否定的第一个特点。

(过渡)思考:固态果冻和液态果冻是不是什么关系也没有了

得出结论:两者之间还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板书)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辩证的否定的第二个特点。

(过渡,出示幻灯片)提问:喜之郎CICI果冻是否完全否定了传统果冻?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可见辩证的还否定并不是简单的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的否定一切。所以说:

4.辩证否定的实质——扬弃(板书)

那么,如果我们一定要简单的肯定一切,否定一切,会得出什么结果呢

出示幻灯片:

肯定一切——事物将没有发展,或者发展受到阻碍

否定一切——事物将失去联系,无法实现发展

这就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它的特征为: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所讲的第一个内容,辩证的否定观,作为一个哲学原理,它的方法论是什么?

二、树立创新意识(板书)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教师讲解:

上具体指的是权威,是专家,不唯上告诫我们不能迷信权威,纵观人类的历史,如果我们人类迷信权威,世界将无法发展。

例:如果没有爱因斯坦对牛顿“时空观”的怀疑,就不会提出著名的“相对论”;如果没有毛泽东对城市暴动的怀疑,就不会指出“农村包围城市”这条正确的革命路线;如果没有邓小平对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情系,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书本是传播知识的载体,但任何书本都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所以要做到不唯书,提醒:“唯”强调的是唯一性,也就是说,不要把权威、书本当作唯一,但并不代表要完全否定,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过渡)其实在我们中国社会发展史中,就有过类似的案例: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发展就是硬道理”的观点。而如今胡锦涛同志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两者相比,谁是正确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两者都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之所以会有区别,就在于任何事物在它刚刚产生的一段时间内,对它赖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来说,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它的存在是必要的、合理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肯定的事物都会失去自己存在的必要性,失去自己存在的权力,失去自己存在的合理性,新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就会起来代替正在衰亡的东西。所以,辩证的否定观还要求我们:

三、发扬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板书)

综上所述,我们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辩证的否定观不仅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同时也要求我们发扬革命的批判精神,那么这两个方法之间又有什么具体的联系呢?

四.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出示幻灯片:

A、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观念——破

B、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立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的要求,那么我们就来总结以下,到底哲学中有哪些原理可以用来分析今天讲到的创新呢

出示幻灯片

(1)辩证的否定

2)认识的无限性和反复性3)发展的观点((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 第2篇

我说课的课题是《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五方面对本框教学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说本框题的地位与作用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10课第1框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上一课学习了矛盾的观点之后展开的,主要讲辩证否定与创新意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深刻内涵。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以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本框是对前三课内容的一个总结与升华。学好本框内容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以及下一框的学习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课改精神,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辩证否定观的内涵,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现实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事例来分析探究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事例,来发现、总结、归纳哲学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创设情境,通过问题讨论,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怀疑和批判精神,牢固树立创新意识,能以革命的批判的和创新精神对待周围的世界。

(三)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辩证否定观

设计意图:关于“否定”的理解,学生只是从生活中着手,而难以从哲学的思维来考虑。因此,需要让学生运用哲学的思维来认识辩证否定观。

2、难点: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设计意图:本知识点比较抽象,难点在于对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理解,对哲学辩证否定概念以及延伸出来的理论在理解上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且正确理解以上知识点对下一阶段的学习也很重要,因此我把它作为本框的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坚持学生为本的理念,本节课我采用“情境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说,第一步,激趣,创设情境;第二步,设疑,提出问题;第三步,探究,小组讨论;第四步,师生互动,建构知识。

设计意图:采用情境探究法,首先,既遵循教材的生活逻辑,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思考和分析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其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知识的生成,情感的体验,知识体系的构建。

(二)说学法指导

高二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唯物辩证法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体验,本框题内容与学生生活体验有很多关系,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高,缺乏对现象背后的实质认识。因此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充分利用学生已获得的生活体验,通过相关现象的再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分析现象背后的哲学理论依据,帮助学生树立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自己思维的活跃中领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重点说)

教学过程坚持“情境探究法”,分为“导入新课——推进新课——走进生活”三个层次,环环相扣,逐步推进,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下面我重点简述一下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1、导入新课:

我们不会忘记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天宫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将为中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它的发射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设计意图: 我设计神州九号飞船的发射热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讨论它的意义或影响,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得出:创新意识和社会进步紧密相连,因此我们应树立创新意识。

2、讲授新课:(35分钟)

创设情境:根据“手机的发展史”,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通过此情境中体验矛盾冲突、引发辩证思考、启发正确观念,来进行新课的学习。

创设情境推进新课

手机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了,那你了解它的发展史吗?

从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以来,经历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电话通讯服务已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生活和人们交流信息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移动电话开启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新时代。

第一代手机(1G)是指模拟的移动电话,摩托罗拉3200俗称“板砖”,80年代末移动通讯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代手机新贵,在中国人称“大哥大”,最高售价曾达到3-4万元。

第二代手机(2G)也是最常见的手机。通常这些手机使用PHS,GSM或者CDMA这些十分成熟的标准,具有稳定的通话质量和合适的待机时间。在第二代中为了适应数据通讯的需求,一些中间标准也在手机上得到支持,例如支持彩信业务的GPRS和上网业务的WAP服务,以及各式各样的Java程序等。

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探究一】

1.“大哥大”有哪些作用? 2.为什么“大哥大”后来被淘汰? 3.“大哥大”被淘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大哥大”被淘汰是否意味着对它全盘否定?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中可以知道新一代手机淘汰旧一代手机即有对旧一代手机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的否定,又有对旧一代手机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的肯定,这是一个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的过程,可以从正面让学生知道什么辩证否定观点的含义、特点、实质。【探究二】

1、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一种什么否定观?

2、把否定理解为抛弃一切是一种什么否定观?

3、那么,如果我们一定要简单的肯定一切,否定一切,会得出什么结果呢?

设计意图:结合课本第75页虚线框里的问题从反面加深对辩证否定观的理解。正反两方面理解同一个概念,正是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此外让学生区别开辩证否定和形而上学否定观。通过以上两个探究让学生更加理解本课的重点:辩证否定观。【探究三】

1、怎样创造出更受人们欢迎的手机?

2、从哲学上讲,如何实现创新呢?

设计意图:设计这两个问题是让学生结合情景来分析、总结、归纳得出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从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辩证的否定观不仅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同时也要求我们发扬革命的批判精神,那么这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具体的联系呢? 【探究四】

1、手机每一次的变革是否合理?为什么?

2、现有的手机款式和功能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吗?

3、新款手机如何产生?

设计意图:本部分是本课的难点所在,通过设计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的设计是让学生明白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理论依据和内涵,第三个问题的设计是从学生的合作探究中得出辩证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回归情境走进生活

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创新意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两个方法论结合起来。遵循生活-理论-生活的课改理念,学以致用。整个过程将伴随着多媒体影像资料和生生对话讨论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结束语:创新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当创新成为一种习惯,它将深刻影响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创新,成为创新型人才,最后,让我们用歌德的名言结束本节课:“我们必须不断变革创新,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会变得僵化.” 附:板书设计(从略)

3、课堂反馈,知识迁移。

设计意图:最后对本科课进行小结,巩固重点难点,将本课的哲学知识迁移到与生活相关的例子,实现对知识的升华以及学生的再次创新;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重点和难点,为下一框学习做好准备。

4、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我采用直观板书的方法,对本课的知识网络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尽可能的简洁,清晰。使学生对知识框架一目了然,帮助学生构建本课的知识结构。

5、布置作业

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对本课重点的掌握以及对难点的理解。并及时反馈。对学生在理解中仍有困难的知识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予以疏导。

6、教学反思

(1)教给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来分析探究,让学生提高发现、总结、归纳哲学知识的能力。(2)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真正才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教给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 第3篇

关键词:辩证法,创新,教学设计

哲学虽然是从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归纳而来的,可是,课堂教学要把深奥的哲学道理说清楚、讲透彻,并让学生具体演绎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却不太容易。所以,帮助学生打造 “身边的哲学课堂”,正是笔者的目的所在。

一、课程地位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为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十课第一框题的内容。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辩证法作为世界观,将一个生生不息的永恒运动变化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辩证法作为方法论,则要求我们用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在此意义上,本课是第三单元的落脚点。

二、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由具体向抽象过渡的阶段,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概括能力,课堂讨论时整体氛围可能较为活跃,表达能力强,有一定知识基础但不能够联系实际,也不能用哲学术语回答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辩证否定观的含义及实质;理解辩证否定是自我否定;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运用实例说明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2.能力目标:学会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初步形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勇于突破陈规旧俗,注重研究新情况,敢于提出新问题,大胆寻找新思路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坚信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意识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和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使学生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树立“创造伟大”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辩证否定观的含义及实质,树立创新意识。

2.教学难点: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五、设计理念

本框知识理论性强,有必要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理清知识逻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本框知识与时代紧密联系,需要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感悟,通过教师设计的探究活动,层层深入,抽丝剥茧,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中深层理解本框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内化生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六、教学过程

新闻快报篇

【多媒体展示】呈现南京地铁发展新面貌,播放新闻视频剪辑:《南京轨道交通开启新篇章》。

探究共享篇

探究与共享一:看完这则短片,作为南京人的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活动(体验感悟,全班共享):为地铁骄傲,为南京自豪;新的地铁线路又在原来基础上做了很多的改进。

教师引导:其实除了地铁以外,我们的社会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大家列举一下。

学生活动(热烈地列举生活中吃、穿、住、行等各方面的变化)。

教师过渡:那么南京的轨道交通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呢?让我们一起探讨轨道交通的变化发展。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南京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产生探索欲和求知欲,顺利开始本课的教授。

探究与共享二:地铁的建造是基于什么原因?

教师引导:回顾之前播放的新闻短片,请大家思考,我们为什么要造地铁?轨道交通的发展到底是基于什么原因?

学生活动(体验感悟,小组交流,全班共享):交通太拥堵,缓解交通压力;中国人口太多,单一的交通方式没办法解决问题;城市在发展,现代人需要更快速、更便捷的交通工具。

教师小结:大家说得很好,因为目前的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出于更高更快更好的发展需要,所以出现了新式的轨道交通。由此总结出辩证否定的主体是事物自身。

【多媒体展示】否定的主体:事物本身。辩证的否定观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教师引导:那么,这种发展是怎样一个过程呢?请大家来看两组图片,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多媒体展示】新老轨道交通对比图。

学生活动(体验感悟,小组交流,全班共享):旧的有轨电车在路中间,有很大的不安全因素;旧的有轨电车造型落后于时代,载客量也少,不适合现代社会;新的轨道交通相比过去更加安全,容量更大,造型也更美观。

教师引导: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新事物是怎么战胜旧事物的呢?

学生回答:克服了旧式轨道交通的缺点,吸收了旧式轨道交通的优点;加入了符合时代的新型元素。

教师小结:所以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既发扬又抛弃,简称“扬弃”。

【多媒体展示】新事物怎么战胜旧事物?辩证否定的实质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新老轨道交通的对比,直观地感受事物的发展是自身的否定,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从而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得出辩证否定实质是“扬弃”的结论。

探究与共享三:你对现有的轨道交通现状是否满意?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对照2014 年南京市最新的轨道交通规划图,回想你乘坐地铁的情形,你对目前的轨道交通是否满意?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活动(体验感悟,小组交流,全班共享):不是很满意,新街口换乘的时候人太多,根本挤不上去;2号线等待时间太长,有时候有急事都耽误了;在上下班高峰车上的座位依然不够用。

教师小结:综合大家的意见,看来现在的轨道交通依然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世界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任何事物对它产生的那个时代来说有存在的理由,但它并不具备永恒的生命力,必然会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在未来,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灭亡。

教师过渡:那么,大家设想下未来的轨道交通会怎么发展呢?

学生活动(体验感悟,小组交流,全班共享):可能会不需要轨道吧;会使用一些新型的清洁能源;轨道交通的路线设计会更加合理,各种交通工具都能实现无缝对接;座位和站位的设计也会更符合大家的需要。

设计意图:通过对目前轨道交通的反思和未来轨道交通的设想,让学生自然认识到辩证法本质就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多媒体展示】中国和泰国的高铁合作项目、中国北车集团向美国出口高铁的新闻。

教师引导:中国轨道交通装备的出口在经历由配件出口到整车出口、由中低端产品到高端产品、由欠发达市场到发达市场的三大转变后,终登世界顶级市场。

探究与共享四:在国际化视野下,请你为中国轨道交通走出国门出谋划策。说说你的创新小设想。

学生活动(体验感悟,小组交流,全班共享):如果出口去穆斯林国家,最好能设置男女车厢;欧美国家的人体型都比较肥胖,地铁的门要开得大一点,座位也要够宽;在人多的国家,譬如印度、泰国等,在车厢里要多装一些抓手,少点座位。

教师小结:出口到国外,就要适应当地的风土人情,对于现有的轨道交通做出少许的改进。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体会一下,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就是创新,而创新其实就是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陈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多媒体展示】辩证否定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让学生为中国轨道交通的未来设想,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如何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破除与现实不相符合的陈规陈说,真正做到创新发展。

【多媒体展示】中国创新前后的事例对比。

由于缺少创新,中国卖出8亿件衬衫才能买回一架A380飞机;由于缺少创新,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城乡全面覆盖,依然有人“老无所依”;由于缺少创新,日本的卡通漫画在中国大地上“横行无忌”……由于不断创新,我国航天人才会牵引“神舟”、领航“嫦娥”;由于不断创新,中国才会创出中国独有的“一国两制”;由于不断创新,莫言才会摘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教师总结提升:所以创新才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堂课我们从身边的轨道交通说起,反思过去,研究现在,展望未来,在探究轨道交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学会了辩证否定观的含义、实质及其方法论原理。创新,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也要把创新意识镌刻在脑海里,落实在行动中,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设计意图:通过最后的事例对比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自然地把树立创新意识上升到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度,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 第4篇

[关键词]辩证法创新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069

哲学虽然是从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归纳而来的,可是,课堂教学要把深奥的哲学道理说清楚、讲透彻,并让学生具体演绎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却不太容易。所以,帮助学生打造“身边的哲学课堂”,正是笔者的目的所在。

一、课程地位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为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十课第一框题的内容。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辩证法作为世界观,将一个生生不息的永恒运动变化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辩证法作为方法论,则要求我们用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在此意义上,本课是第三单元的落脚点。

二、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由具体向抽象过渡的阶段,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概括能力,课堂讨论时整体氛围可能较为活跃,表达能力强,有一定知识基础但不能够联系实际,也不能用哲学术语回答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辩证否定观的含义及实质;理解辩证否定是自我否定;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运用实例说明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2.能力目标:学会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初步形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勇于突破陈规旧俗,注重研究新情况,敢于提出新问题,大胆寻找新思路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坚信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意识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和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使学生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树立“创造伟大”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辩证否定观的含义及实质,树立创新意识。

2.教学难点: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五、设计理念

本框知识理论性强,有必要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理清知识逻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本框知识与时代紧密联系,需要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感悟,通过教师设计的探究活动,层层深入,抽丝剥茧,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中深层理解本框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内化生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六、教学过程

新闻快报篇

【多媒体展示】呈现南京地铁发展新面貌,播放新闻视频剪辑:《南京轨道交通开启新篇章》。

探究共享篇

探究与共享一:看完这则短片,作为南京人的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活动(体验感悟,全班共享):为地铁骄傲,为南京自豪;新的地铁线路又在原来基础上做了很多的改进。

教师引导:其实除了地铁以外,我们的社会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大家列举一下。

学生活动(热烈地列举生活中吃、穿、住、行等各方面的变化)。

教师过渡:那么南京的轨道交通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呢?让我们一起探讨轨道交通的变化发展。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南京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产生探索欲和求知欲,顺利开始本课的教授。

探究与共享二:地铁的建造是基于什么原因?

教师引导:回顾之前播放的新闻短片,请大家思考,我们为什么要造地铁?轨道交通的发展到底是基于什么原因?

学生活动(体验感悟,小组交流,全班共享):交通太拥堵,缓解交通压力;中国人口太多,单一的交通方式没办法解决问题;城市在发展,现代人需要更快速、更便捷的交通工具。

教师小结:大家说得很好,因为目前的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出于更高更快更好的发展需要,所以出现了新式的轨道交通。由此总结出辩证否定的主体是事物自身。

【多媒体展示】否定的主体:事物本身。辩证的否定观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教师引导:那么,这种发展是怎样一个过程呢?请大家来看两组图片,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多媒体展示】新老轨道交通对比图。

学生活动(体验感悟,小组交流,全班共享):旧的有轨电车在路中间,有很大的不安全因素;旧的有轨电车造型落后于时代,载客量也少,不适合现代社会;新的轨道交通相比过去更加安全,容量更大,造型也更美观。

教师引导: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新事物是怎么战胜旧事物的呢?

学生回答:克服了旧式轨道交通的缺点,吸收了旧式轨道交通的优点;加入了符合时代的新型元素。

教师小结:所以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既发扬又抛弃,简称“扬弃”。

【多媒体展示】新事物怎么战胜旧事物?辩证否定的实质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新老轨道交通的对比,直观地感受事物的发展是自身的否定,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从而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得出辩证否定实质是“扬弃”的结论。

探究与共享三:你对现有的轨道交通现状是否满意?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对照2014年南京市最新的轨道交通规划图,回想你乘坐地铁的情形,你对目前的轨道交通是否满意?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活动(体验感悟,小组交流,全班共享):不是很满意,新街口换乘的时候人太多,根本挤不上去;2号线等待时间太长,有时候有急事都耽误了;在上下班高峰车上的座位依然不够用。

教师小结:综合大家的意见,看来现在的轨道交通依然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世界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任何事物对它产生的那个时代来说有存在的理由,但它并不具备永恒的生命力,必然会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在未来,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灭亡。

教师过渡:那么,大家设想下未来的轨道交通会怎么发展呢?

学生活动(体验感悟,小组交流,全班共享):可能会不需要轨道吧;会使用一些新型的清洁能源;轨道交通的路线设计会更加合理,各种交通工具都能实现无缝对接;座位和站位的设计也会更符合大家的需要。

设计意图:通过对目前轨道交通的反思和未来轨道交通的设想,让学生自然认识到辩证法本质就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多媒体展示】中国和泰国的高铁合作项目、中国北车集团向美国出口高铁的新闻。

教师引导:中国轨道交通装备的出口在经历由配件出口到整车出口、由中低端产品到高端产品、由欠发达

市场到发达市场的三大转变后,终登世界顶级市场。

探究与共享四:在国际化视野下,请你为中国轨道交通走出国门出谋划策。说说你的创新小设想。

学生活动(体验感悟,小组交流,全班共享):如果出口去穆斯林国家,最好能设置男女车厢;欧美国家的人体型都比较肥胖,地铁的门要开得大一点,座位也要够宽;在人多的国家,譬如印度、泰国等,在车厢里要多装一些抓手,少点座位。

教师小结:出口到国外,就要适应当地的风土人情,对于现有的轨道交通做出少许的改进。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体会一下,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就是创新,而创新其实就是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陈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多媒体展示】辩证否定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让学生为中国轨道交通的未来设想,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如何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破除与现实不相符合的陈规陈说,真正做到创新发展。

【多媒体展示】中国创新前后的事例对比。

由于缺少创新,中国卖出8亿件衬衫才能买回一架A380飞机;由于缺少创新,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城乡全面覆盖,依然有人“老无所依”;由于缺少创新,日本的卡通漫画在中国大地上“横行无忌”……由于不断创新,我国航天人才会牵引“神舟” 、领航“嫦娥”;由于不断创新,中国才会创出中国独有的“一国两制”;由于不断创新,莫言才会摘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教师总结提升:所以创新才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堂课我们从身边的轨道交通说起,反思过去,研究现在,展望未来,在探究轨道交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学会了辩证否定观的含义、实质及其方法论原理。创新,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也要把创新意识镌刻在脑海里,落实在行动中,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设计意图:通过最后的事例对比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自然地把树立创新意识上升到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度,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课堂总结篇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 第5篇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是一节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辩证的否定观是本节课的重点,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是本节课的难点内容。

整节课,我树立师生平等合作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创设乐学氛围。为了把抽象的知识简单化、生活化,我把哲学与艺术相联系,通过播放沙画表演视频《母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感动中思考问题、理解知识。为了使知识更加清晰、明确,我设计了学生辩论会,让学生自由表达,在辩论中明确真理。同时,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真假实验室环节,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并用实验验证怀疑。此外,简单明了的板书,生动有趣的课件,给学生以多感官的综合刺激。课堂上,学生们个个踊跃发言,你争我辩,爱读、想说、会演,个个兴趣盎然。一节课下来,学生们的学习状态良好,朗读投入,辨析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随时注意学生专注性及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设计更加合理有效的评价措施,用长效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的学习。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 第6篇



1.理解辩证否定观及其要求。



2.了解辩证的革命批判精神及其要求。



3.把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能力方面



1.引入事例分析基本原理和观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分析辩证否定观、创新意识和革命批判精神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从正反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树立创新意识,坚持辩证的革命批判断精神



难点



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

环节



活动设计



意图



1.导入新课



破题:引出创新意识,请学生例举生活中变化发展较快的事例。



引出本课中的主要事例:手机的发展。



2.突破难点1:辩证否定观的内涵



以有线电话——大哥大——2G手机——3G手机的发展为情景,设计两问:



前一问意在得出“增添”了什么,即克服了什么?后一问意在得出“保留”了什么?从中引出辩证否定观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结合电话发展的事例,分析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实质与地位。



后一种电话与前一种电话相比有什么优点?





后一种电话是不是对前一种电话的全盘否定?





3.突出重点1:树立创新意识的



从电话技术的发展中得出:我们必须要创新,要转变观念。请同学例举观念更新、不断创新的事例。



通过分析不同领域的正面与反面的创新的事例,说明要创新就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明确创新一项艰巨的事,在进行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4.突破重点点、难点2: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以有线电话——大哥大——2G手机——三G手机的发展为情景,设计三问:




3G手机是不是手机发展的最高境界?



明确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其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3G手机不是手机发展的最高境界,你心目中的理想是什么样的?



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结合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手机分析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要求。




如果你是手机生产商或手机技术的研发者,消费者的这些想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5.知识小结




点明辩证否定观、创新意识和革命批判精神的关系。



6、情感升华,结束新课



畅想未来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 第7篇

1、《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④(人教版)《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十课的第一框题。

2、本课从辩证的否定观这一原理出发,说明辩证的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旧事物的积极因素,又否定旧事物的消极因素的过程,树立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本课是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落脚点。作为世界观,辩证法将一个生生不息的永恒运动变化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作为方法论,则要求我们用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本课是对唯物辩证法的总结,同时为学生学习第四单元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做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

1、认知基础:

通过第三单元辩证法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和矛盾的知识点,初步领会了运用辩证法的思想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这为本框题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知识基础与能力基础。而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以及自己的亲身体验,对一些自然现象、手机的发展等有一定的了解,这又为本课的开展提供了信息基础,可以成为本课生动的教学活性资源。

2、认知障碍:

本课中的知识点“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否定理解”,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和障碍,应通过名言和具体材料等,实现学生的认知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化解认知障碍。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某些自然现象的分析,能够理解说出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初步运用辩证否定观去认识、分析事物。

2.通过对具体情境的分析,感悟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内涵。

3. 牢固树立创新意识,积极参与创新实践。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2、教学难点:

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的理论依据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情景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引导学生体会创新意识的重要意义。 课件(1)展示图片:神州十一发射成功并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 讲述这标志着我国的太空探索又迈出了一大步,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在增强同学们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引出本课的主旨:树立创新意识。 欣赏图片,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现状,感悟创新的重要性,明确本课学习的中心内容。 (新课)

一、辩证的否定观:

1、内涵: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展示图片:蝉蜕皮,种子发芽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现象,从而引出结论:事物的否定是自我的否定。运用生动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感受蝉蜕皮,种子发芽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特征:

(1)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2)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3、实质:? 扬弃 图片:蝉蜕皮,种子发芽 设计一系列问题:蝉蜕皮、种子发芽是不是一种发展?这里的新旧事物之间有没有联系?它们是彻底否定了原来的自己吗?肯定了什么?为什么肯定它?否定了什么?为什么否定它?

注重学生的思维层次性,提高理解分析能力。 小组探讨、同学展示,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辩证的否定观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

把握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扬弃”。 教学环节 情景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比较: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与辩证的否定观 课本案例:“大风摧折庄稼”“无产阶级文化派” 这是一种什么否定观?和“辩证否定观”有什么不同?

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思考,深刻理解辩证的否定观是既肯定又否定的过程,并结合已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与辩证的否定观的区别。 直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敏锐地观察生活现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系列图片:人的成长 我们该如何“辩证的否定”自己,实现自我发展? 结合自身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谈如何扬长避短,实现自我发展。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 第8篇

问题探究一:①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次新发展和前一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②我国航天事业每一次新发展是如何实现的?

问题探究二:①“嫦娥三号”对“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是一种什么样的否定?这种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吗?②怎样理解辩证的否定观?否定的实质是什么?③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有何区别?

问题探究三:①人类发明飞机的不平凡历程, 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②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书本知识和权威观点?

问题探究四:①“嫦娥三号”是否具有永恒的生命力?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你所得出结论的哲学依据。③你是怎样领会“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问题探究五:①怀疑和批判精神在人们的认识和创新中具有什么作用?②我们常说, 不破不立。“破”和“立”是一种什么关系?③上述材料对我们有何哲学启示?

问题探究六:蒙牛牛奶, 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蒙牛的营销策略是怎样体现创新意识的?

问题探究七:①请从创新观的角度提出企业创新需要注意的问题。②创新意识的哲学基础和依据是什么?

本课成功的关键是设计的七组问题合理、科学、环环相扣, 适合学生的思维特征,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问题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就是问题的设计, 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 因此我们要提出难易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为此, 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明确, 问题探究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设问的目的要清晰明了, 以教学目标为指南, 围绕教学任务设问。上述问题设计围绕“创新意识”展开, 主题明确;每一组问题都为教学内容服务, 针对性强。如:“我国航天事业是如何实现每一次新发展的?”“怎样理解辩证的否定观?否定的实质是什么?”“你是怎样领会‘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本课善于从情境中创设问题, 从教材中挖掘问题, 使问题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 有效性强。

二、难度适中, 问题探究具有科学性和思考性

设问过程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实际, 简单的问题可以变换一个角度, 适当增加难度, 较难的问题可分解为一个个与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相吻合的小问题。如“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次新发展和前一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嫦娥三号’对‘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是一种什么样的否定?”“‘嫦娥三号’是否具有永恒的生命力?”等问题的设计既考虑了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 又考虑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状况, 使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 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梯度合理, 问题探究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

设问的安排顺序要与思维发展的顺序相一致, 涉及的知识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接近问题的本质。问题的设计必须是阶梯式上升。如问题探究四中的三个连环式的设问由具体到抽象, 层层深入, 学生每答对一步都为解答下一步打下了基础, 每做对一步都会获得成功的喜悦, 思维连续而畅通, 从而激发起钻研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四、角度新颖, 问题探究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

设问的提出要能引人入胜, 引起悬念, 揭露矛盾。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设问, 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人类发明飞机的不平凡历程, 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蒙牛的营销策略是怎样体现创新意识的?”“请从创新观的角度提出企业创新需要注意的问题。”等问题的设计富有新意, 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 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开放性问题对学生来说既富有挑战性, 又能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 使政治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 第9篇

张家窝中学高一年级政治学科导学案

课题10.1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编写人杜学芳审定人唐凤顺 授课时间: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辩证否定观的内涵;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基本特点。理解辩证否定是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观与书本知识、权威思想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维,初步具有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和形成自己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信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意识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和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二、学习重点:

辩证否定观

三、学习难点: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四、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五、特别提醒:

1、辩证否定观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即克服又保留,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辩证的否定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反对〗反对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反对〗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思想僵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观念和行为。

六、知识梳理

(一)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1、辩证否定观

(1)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否定,即自己自己,自己自 1

己。

(2)辩证的否定与发展的关系:辩证的否定是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3)辩证的否定与联系的关系:辩证的否定是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和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辩证否定的实质: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一切,也不是简单地一切,而是既又,既又,克服的是旧事物中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

“”。

2、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意识,做

到。因此,我们既要尊重,尊

重,又要,实事求是,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3、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与辩证的思维方法相对立的是的思维方法,其基本特征是“在绝

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要么,要么。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内涵: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

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地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的的和的。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辩证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

联系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要创新就要有和。

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着的,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敢于破除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善于提出,敢于寻

找,确立,开拓。

七、课堂探究

探究一: 材料一:有人认为,否定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排斥和毁灭,是借助于外力作用实现的事物的变化。如我把虫子踩死,就是否定了虫子;大风摧折了庄稼,就是风否定了庄稼。

材料二:柳宗元说:“日异其能,岁增其智。”我们正处在知识创新的时代,终身学习的时代。有专家考证,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一般80至90年翻一番;19世纪60年代,知识更新速度5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够用一辈子;工业经济时代,读十几年书也够用一辈子;知识经济时代,只有终身学习,才不会被日趋激烈的竞争淘汰出局。

(1)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一种什么否定观?

(2)辩证否定是抛弃过去的一切知识吗?

(3)我们应当怎样理解否定的实质?

(4)辩证否定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有何区别?

探究二:国外烧伤治疗权威曾认为,人的烧伤面积超过70%,就无法挽救。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不迷信权威意见,坚持独立思考、刻苦钻研,成功救治了两个烧伤面积超过80%的炼钥工人,在国内外医学界引起轰动。然而,他们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重新研究分析了传统疗法,采取与传统包扎疗法相反的暴露疗法,使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治愈率达到96%,高出国外权威 报道治愈率的25个百分点。

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探究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决定:将“澳门历史城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历史建筑群成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

“澳门历史城区”也是2005年中国申报的唯一的世界遗产项目。它以澳门旧城区为

核心,通过相邻的广场和街道连为一体,其中的古建筑有20多个。“澳门历史城区”保存了澳门400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精髓。它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中西建筑互相辉映的历史城区;是400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互补、多元共存的结晶,充分体现了两种文化和平共存的可能性。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的否定观,说明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八、同步练习

1.下列对辩证否定的理解,错误的是()

A.辩证的否定是“扬弃”B.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D.辩证的否定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2.人民公园是天津市仅存的清代私家园林,该公园改造方案曾计划拆除砖砌围墙,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市民纷纷建言献策,网友踊跃发帖讨论。有关部门认真听取意见,汲取合理建议,决定遵循中式园林习制,不拆围墙,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重塑昔日江南园林景观。人民公园改造方案的制定过程是()

A.肯定与否定的统一B.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统一D.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3.2007年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征集“10000个科学难题“设计各学科尚未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优先发展问题、前沿热点问题和学术争论问题等。征集科学难题有利于加强对科学研究的导向作用,提升我国科学研究的水平。科学难题征集活动有利于激发青少年探

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培育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引导他们()①超越已有书本知识,否定科学理论权威②拓展自由想象空间,摆脱已有思想观念③关注当代科学现状,探寻科学发展的新思路④培育科学问题意识,发现科学发展的突

破点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又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据此回答4~5题。

4.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自身的否定B.否定一切C.外力作用的结果D.蔑视权威,不相信书本

5.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掌握辩证否定观的实践意义在于()

A.对旧事物敢于进行彻底的否定B.防止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倾向

C.对人对事都要积极地肯定D.超越书本,超越现实

6.郑板桥有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心声者,十丈龙孙绕凤池。”其中的寓意是()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完全否定B.量变与质变是辩证统一的C.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7.在今天如何对待包括儒家学说在内的传统文化,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应该()①以全面肯定的态度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分析传统文化 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把批判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④根据新时期的需要重新解读和构建传

统文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A.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B.必须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坚持两分法

C.办事情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创新思维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9.“东北二人转”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后,艺术家们对“二人转”曲牌在内容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健康、幽默、风趣的优良传统,在形式上不断出新,伴奏乐器增加了扬琴、琵琶等,并兼用武场鼓、锣、钹,综合艺术质量不断提高。这说

明发展()

A.是物质运动的一种方式和属性B.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

C.是新出现的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D.是事物状态乃至性质的变更

10.“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没有止境。”这句话说明了()①辩证法究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②要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

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③只要有创新就会有发展④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1.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国家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然而在创业中出现“100人创业,95人死掉或受伤,只少数人可以摇摇晃晃地走过去”的现象,是大学生创业的真实写照。正是由于成功率不高,大学生创业广受争议.对大学生而言,自主创业的进取精神令人钦佩,即使失败,这段经历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大学生在创业

时,要有足够的“抗击打”能力,要做好承受失败和挫折的准备;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忽略了书本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或者一味地抛弃过去人们创业中的经验,盲目求新、求异。或者一味地信赖于人们过去的经验走不出传统的圈子。因而出现创业不创新,创业难成功的局面。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

(1)运用唯物辨证法的发展观分析,大学生创业为什么容易遭遇失败和挫折?

(2)请从创新观的角度出发,提出大学生创业成功需要注意的问题。(九、板书设计

十、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探究一:

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一种表现。

把一只昆虫踩死,把一粒麦种磨碎,或者写上一个“A”,然后又把它涂掉。这是不是否定呢?这是一种否定,是一种来自外力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中断。这就是形而上学理解的否定。辩证法所说的否定不是指这种情形。辩证法所说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它不是事物外在的否定,而是其内在的否定;不是他物对此物的否定,而是从此物自身中发展出来的否定,即此物通过其内在矛盾而达到的对自身的否定。事物正是通过这种自我否定而实现“自己运动”的。例如,死亡是对生命的否定,但在生命自身中就包含着死亡的因素

探究二:答: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成功的原因在于,不迷信专家意见,坚持独立思考,艰苦攻关。说明的哲学道理是: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但又不能迷信书本和权威,要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探究三:(l)辩证否定观的内容:第一,辩证的否定观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第三,辩证的否定观是扬弃,就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2)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既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又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

(3)对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既要大胆吸收外国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其中腐朽的东西。不应全盘照搬,也不应一概排斥。

1~5.DACAB6~10.CBCBC

11.答:

⑴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大学生虽有较高的理论知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满腔的热情,然而存在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估计不足等弱点和缺陷。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义认识不足,支持不够,导致大学生在创业中对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认识不足而失败。(4分)

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一些大学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忽视量的积累,导致创业失利。(4分)

⑵ ①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既要尊重书本知识,但同时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能完全相信书本知识和否定传统的经验,盲目求新、求异。(4分)

上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总结下一篇:员工安全承诺书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