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大学学院排名

2024-05-12

伦敦大学学院排名(精选8篇)

伦敦大学学院排名 第1篇

伦敦大学学院2018世界排名

伦敦大学学院在2018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7名,英国第3名;在2017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7名,英国第3名;2017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世界第15名,英国第4名;在由英国官方2014年大学科研水平排名(REF)中,伦敦大学学院位列全英第2名,仅次于牛津大学。立思辰留学360介绍,伦敦大学学院(UCL)全球排名一直保持在前20强(英国前四)。近几年由于科研水平和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跨入了QS世界排名前10名大学的顶尖行列。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UCL)创建于1826年,是伦敦历史最悠久,同时也是英国规模最大、学科最广的综合研究型大学,有近4万人的学生规模。与很多伦敦的大学一样,伦敦大学学院是一个开放式的大学,由众多分散的建筑组成。尽管伦敦大学学院的建筑遍布伦敦,但学校主要部分在伦敦中心的布鲁姆斯伯里高尔街(Bloomsbury Gower Street)。

伦敦大学学院排名 第2篇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舞蹈大学学院(瑞典语为Danshögskolan)是一所提供舞蹈教育、民间舞蹈、舞蹈、舞蹈疗法、历史舞蹈、舞台舞蹈和当代马戏教育的瑞典公立大学。大学由瑞典教育部管辖,是瑞典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舞蹈大学学院。

学校简介

[瑞典] 舞蹈大学学院Danshögskolan

所在省州:斯德哥尔摩省

所在城市:Stockholm

中国教育部是否认证:获得认证

互联网留学360介绍,舞蹈大学学院由政府出资创办,因而该校提供的是免学费教育。舞蹈大学学院的“新杂技”项目是杂技学院的摇篮。想进入该校杂技学院学习,必须经过听力、体力、灵活性、耐力与戏剧表演技能的重重测试。另外申请者还需要描述下自己的表演特点。舞蹈大学学院开设的课程有舞蹈表演,舞蹈教育,新杂技,舞台舞蹈,舞蹈疗法以及一些短期课程。舞蹈大学学院的入学考试全面而多样化,根据不同的课程和专业来制定不同的入学要求。大多数的学习课程要求学生能够读写瑞典语和英语。当然,短期的交换生只需要懂英语即可(语言要求方面)。

高校排名

伦敦大学学院排名 第3篇

一、世界主要大学排名简况

目前,全球共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区域性和世界性的大学排行体系,大学排名可谓名目繁多,“品种”齐全。根据样本代表性、资料可获取性及排名的影响力, 本文选取世界上8个大学排名对其基本信息进行简要介绍,如表1-1所示。

资料来源: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ARWU) 官网 (http://www.shanghairanking.cn/resources.html) 及各。

在指标体系方面,由于各大学排名具有不同的排名目的、理念、原则及方法,其指标设置及权重不尽相同,但也有一些共性特征。有学者将大学排名的质量指标归为七类:新生质量、教育投入—师资、教育投入—资源、教育产出、最终成果、科研及声誉。[2]

二、大学排名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一)大学排名对地区及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

尽管大学排名自产生之日起就饱受争议,赞成与质疑之声并存,但大学排名已无可辩驳地被一些国家及地区视为建立一流大学、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及提高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工具。

1.大学排名对地区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

大学排名对地区高等教育的影响在欧洲表现尤为突出。尽管现代高等教育起源于欧洲,但欧洲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中却一直处于不利地位,与美国相比更是捉襟见肘。 如在2013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只有3所欧洲大学进入前20名,而美国有17所, 在前50名中,美国有35所,而欧洲仅有11所。[3]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副刊》20132014世界大学排名中,欧洲大学也处于劣势,仅有4所欧洲大学跻身前20名,而美国有15所。[4]欧洲高等教育在全球的表现引起了欧盟朝野的一片震惊,欧盟早已对此作出了回应。在高等教育战略规划方面,欧盟发起了一项高等教育交流计划——伊拉斯谟世界计划 (Erasmus Mundus Programme),其目标是提高欧洲高等教育质量、加强欧洲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的中心地位、推动国际合作及第三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欧洲于2002年成立的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 (LERU) 也不断扩大其成员,使更多欧洲大学跻身世界一流的行列;另一个主要但稍有争议的策略是建立欧洲理工学院 (EIT),使其成为欧洲的“麻省理工学院 (MIT)”。在财政预算方面,“里斯本战略”提出将研发(R&D)经费及高等教育资助分别提高到GDP的3% 和2% 以提高高等教育绩效;最近的预算分配包括向欧盟第七框架研发项目提供为期7年、总额为500.5亿欧元的预算,成立欧洲研究理事会以向创新、突破性基础研究提供长达7年、总额达75亿欧元的预算。[5]

2.大学排名对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

大学排名尤其是世界大学排名对各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学者指出,一些大学排名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并被政策制定者视为“国家成就的象征”。[6]如法国总统萨科奇不满于法国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的地位,指出高教部的目标之一是使两所法国大学能跻身世界前20位,10所能够跻身前100位;[7]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发起了“卓越计划”(德国大学科技研究和学术创新计划),资助特定的杰出大学以提高德国大学的国际地位;韩国政府加大了对国立首尔大学、高丽大学等公私立大学及韩国科学技术院 ( KAIST) 的经费投入,以期改善韩国大学在特定领域的国际表现;日本政府也设立了一项旨在集中投入研究资源的“世界顶尖大学计划”;[8]英国和新西兰分别引入了研究评估制度 (RAE) 和基于绩效的研究资助 (PBRF) 以对卓越的研究进行鼓励和奖励;瑞士也在考虑建立一个精英系统,加强对大学的资助力度以保持他们的地位并提高质量;澳大利亚政府为应对排名,提出了研究质量框架 (RQF) 计划。[9]由此可见,大学排名对政府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各国在大学排名中的表现影响着政府的高等教育规划及资源配置。

(二)大学排名对高等院校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大学排名会对高等院校的发展战略与规划、资源配置、人事招聘、 组织形式、招生及收费政策等多个方面产生影响。在此仅探讨大学排名对高校发展战略与规划、人事聘用及招生政策的影响。

1.大学排名对高校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影响

大学排名正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机构内部的决策和规划过程,各大学为了提高在排名系统中的位置而制定政策和发展战略。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目标是到2015年跻身世界研究型大学前25名;[10]沃维克大学校长明确提出了大学的发展目标,即到2015年建校50周年时进入世界大学前50名,并制定了相应的战略措施;[11]美国新兴大学克莱姆森大学的特色是汽车教育与研究,该校公开宣称的战略目标就是进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公立大学综合排名前20名。哈泽考恩(Hazelkorn)在2006年就 “大学排名对高校行为的影响”对高等教育领导者和高层管理者开展了一项国际调查。 结果表明,分别有93% 和82% 的领导者意欲提高其国内国际排名;70% 的被调查者希望本校处在国内前10%,有71% 希望处在世界前25%;63% 的高教领导者会采取战略、组织、管理或学术行动;50%的受访者会将大学排名作为宣传工具;仅有8% 的受访者未对大学排名采取任何行动。[12]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 (HEFCE) 对91所英国大学进行了类似的在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众多大学已经将排行评估的绩效指标用于制定自己的战略目标并推动机构内部改革。总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学排名会影响高等院校的战略规划与政策制定。

2.大学排名对高校人事聘用及招生政策的影响

大学排名会对高校的人事决策产生微妙的影响。首先,大学排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领导者的聘任,如马来西亚最古老的研究型大学之一马来亚大学因其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副刊》排名中下降了80名,直接将其副校长解聘,而实际上其名次的下滑是由排名方式变化所致。[13]其次,大学排名也会影响教师的招聘,例如,由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将教师薪酬列入其排名指标,所以诸多高校以较低的待遇雇佣更多的全职讲师承担教学任务,以节省资金提高终身教授的薪金;[14]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指标包含“获诺贝尔科学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且这一指标占20% 的权重,英国和爱尔兰的大学纷纷招聘诺贝尔奖获得者;[15]另外,某些大学排名 (如THE排名)将“国际性”作为排名指标,大学也随之鼓励雇用国际教师以提高其排名和声誉。

由于许多大学排名将生源作为评估大学的指标之一,因此大学排名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学的招生政策。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将“新生选择性”和“学生保持率” 列入其排行指标,大学招生处面临降低录取率和提高持续注册率的双重压力,这使得许多大学通过提前录取、提供大量优才资助、大力投资满足学生利益的设施项目等措施来提高其“学生选择性”,进而提高其排名。[16]

(三)大学排名对学生与雇主的影响

随着大学排名的不断流行与影响力的扩大,其对学生择校决策与就业前景的影响也日渐凸显,下面从学生择校与雇主招募两方面进行分析。

1.大学排名对学生择校的影响

当今社会在看重“学历”的同时更注重“名校”,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受众和受益者,对“名校”的向往不言而喻,而大学排行则为他们的选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新生调查数据表明,在影响学生择校的21个因素中,大学全国性排名的重要性位居第10,这说明学生已将排名作为择校的主要参考工具之一。其他研究得出的结论更加明显,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61% 的英国学生在择校时参考了大学排名,70% 的学生认为大学排名重要或者非常重要;92% 的国际学生认为英国的大学排名对他们做选择是重要或非常重要的;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CHE)报道有60% 的准大学生“知道大学排名并将其作为参考信息之一”;在瑞典, 有1/3的国际学生将大学排名作为信息源;[17]我国有关志愿填报的调查也显示,绝大多数考生和家长都会把大学排行榜作为填报志愿的参考依据,甚至有45. 8% 的考生和50. 5% 的家长会把它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18]

另外,排名的变化也对申请者和学生的入学决定起着重要影响。还有研究表明,“职业”专业的学生比“学术”专业的学生更有可能使用排名,拔尖学生比后进生更有可能参考大学排名,[19]这说明大学排名对不同专业、不同学习成就的学生产生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但无论如何,随着大学排名社会影响力的扩大,其对学生择校的影响也与日俱增。

2.大学排名对雇主的影响

尽管社会对于学习成就与能力孰轻孰重争议不断,但事实已证明名牌大学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就业竞争力要优于一般院校。大学排名能够影响雇主对毕业生潜能与资质的判断,雇主们往往偏好排名靠前的院校毕业生。如美国一些知名的律师事务所会参照美新周刊的排名来设定面试标准;英国苏克赛斯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雇主十分重视大学的声誉,而声誉的判定是依据《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的大学排名, 有25% 的被访招聘负责人将排名作为判断质量的主要参考;[20]我国的一些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时也明确要求毕业生来自于“985”“211”院校,这无疑与大学排名有关;一项对美国和英国的雇主调查也显示,大学的声誉是雇主招聘毕业生时最先考虑的八大因素之一,随着全球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毕业生是否来自一个国际认可的高等教育机构成为辨识申请者的一个标准。[21]

(四)大学排名的消极影响

大学排名自产生以来能蓬勃发展说明其具有自身的合理性。大学排名能为学生、 家长、雇主及其他关心高等教育的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填补高校与公众之间的信息空白,大学排名还能促使高校通过战略规划和组织变革提高高等教育绩效。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大学排名也不例外,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首先,大学排名会加剧高等教育的不平等。大学排名往往采用一套指标体系对职能、定位、特色迥异的大学进行评价,其本身就值得质疑。由于不同的大学排名都侧重于某些排名指标,这些指标只有利于某些高校,因此大学排名本身就不是一个公平的竞技场。由于英语是国际学术界的通用语言,所以英语国家的大学比非英语国家的大学更容易融入国际学术界,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将“在《自然》(Nature)和《科学》 (Science)上发表论文的数量”作为排名指标不可避免地有利于英语国家的大学;另外,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仅强调科研标准,这对注重教学而科研不突出的高校极为不利;《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排名指标明显不利于美国的公立院校,美新排名也从未把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社区学院列为排名对象;大学排名亦造成了学科间的不平等,大学排名(特别是一些国际性排名)更多地使用自然科学的文献引用指标,这对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的研究不利。同时,由于大学排名会影响政府高等教育政策及资源分配,因此,大学排名会加剧不同国家、不同高等教育机构及不同学科间的不平等,造成高等教育的层级化和“马太效应”。

其次,大学排名会影响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大学排名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会加剧高等院校间的模仿性竞争。各大学为了提高其在排名中的位置,往往采取改变发展战略、调整组织结构、重新分配资源等措施来竞相模仿排名靠前的“顶尖”院校,这将严重影响高等教育机构的多样化。如有学者指出,排名意味着高等教育机构会失去自由和独立性,排名将高等教育机构限定于一个模式中,会影响机构的多样性,从而影响高等教育机构内和机构间的运作方式。[22]

最后,大学排名会招致高等院校的不良行为。排名的流行和影响力导致高校企图对排名活动施加干预,人为操纵重要信息与数据。如美新排名所根据的数据由各校自行提供,基本上未经核实,美国一些高校为了提高自己的排名,故意虚增SAT分数和毕业率;俄勒冈州里德学院院长科林 · 戴弗说:“追求排名可能导致学校不惜改动数据或采取一些不合规矩的做法。”[23]另外,根据国际知名的传媒机构2009年底对30个国家350名大学师生的在线调查,有71% 的被访者认为“一些院校为了提升排名位次而操纵自己学校的数据”。[24]

大学排名虽招致非议但仍蓬勃发展,虽然社会各界对大学排名的批评屡见不鲜, 但大学排名的发展大势已不可逆转,并且,随着排名机构和类型的渐趋多样化,其社会影响力不断加强。大学排名对地区及国家、高校、学生及雇主等利益相关者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大学排名在直接或间接提高高等教育绩效的同时也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作为高等教育评估的一种新形式,大学排名只能作为参考而不是唯一依据,因此, 各利益主体应以理性的态度应对大学排名,既不过分依赖也不盲目排斥。然而,如何根据高等教育机构排名的柏林原则 ( Berlin Principles) 科学合理地设置排名的指标体系并审慎地使用排名结果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用还有待于各国进一步探讨和求证。

摘要: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学排名对地区及国家高等教育政策、高校发展战略、人事聘用及招生政策、以及学生择校及雇主招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与此同时,大学排名也会产生诸如加剧高等教育不平等、影响高等教育多样化等不良影响。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大学排名的消极影响,提高大学排名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是当前各国及全球大学排名必须面临的重大问题。

伦敦大学学院排名 第4篇

与其同类型的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也上升了三位,排在第14名。这两所瑞士大学以工程和科学项目著称。

此次排名意味着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成为欧洲大陆最好的大学之一,只有英国和美国的大学排在其前面。该排名称赞该校的项目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和出色而全面的技能”,以及国际视野和“卓越的教学与科研基础设施”。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报告称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已经成为一个顶尖的研究和教学机构,吸引了世界上众多的优秀学者”。

麻省理工学院连续四年稳坐头把交椅;哈佛大学上升两位,排在第2名;剑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并列第3名。

除了以上两所联邦理工学院, 瑞士还有四所大学排在今年的排名的前150 位,分别是苏黎世大学(第85名)、日内瓦大学(第89名)、巴塞尔大学(第139名)和洛桑大学(第143名)。

日本公立大学学院排名情况 第5篇

日本公立大学都是有政府出资兴办的一流大学,由于有政府的资金支持,攻读日本硕士的费用比欧美国家便宜得多,也比读语言学校便宜得多。下面为大家介绍日本公立大学大学院的.排名情况。

日本排名前20名大学院:

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东北大学、名古屋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北海道大学、九州大学、神户大学、一桥大学(不招研究生)、筑波大学、广岛大 学、御茶水女子大学、横滨国立大学、千叶大学、东京电器通讯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京都工艺纤维大学、名古屋工业大学、九州工业大学。

日本排名21-33的大学院:

名古屋市立大学、大阪市立大学、大阪府立大学、奈良女子大学、崎玉大学、京都府立大学、宇都宫大学、金泽大学、茨城大学、福冈教育大学、广岛市立大学、冈山大学、静冈大学。

日本排名33后的大学院: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专业排名 第6篇

1、土木工程 推荐指数: 4.7(284人推荐)

2、会计学 推荐指数: 4.8(278人推荐)

3、金融学 推荐指数: 4.7(207人推荐)

4、工程造价 推荐指数: 4.7(185人推荐)

5、财务管理 推荐指数: 4.6(107人推荐)

6、播音与主持艺术 推荐指数: 4.5(97人推荐)

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推荐指数: 4.5(92人推荐)

8、国际经济与贸易 推荐指数: 4.7(63人推荐)

9、人力资源管理 推荐指数: 4.7(49人推荐)

10、汉语言文学 推荐指数: 4.6(48人推荐)

11、广播电视编导 推荐指数: 4.4(48人推荐)

12、新闻学 推荐指数: 4.8(46人推荐)

13、市场营销 推荐指数: 4.8(46人推荐)

1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推荐指数: 4.4(45人推荐)

土木工程专业

共有281人认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土木工程专业不错,推荐就读指数为4.7[满分5.0]。下面是土木工程专业的详细介绍:

专业类别 毕业五年平均薪资 工作地点 男女比例
土木类 ¥7342

 

薪酬超过71%的专业

北京市

 

10%在北京市工作

男生较多

 

男85%-女15%

专业介绍:一般的土木工作项目包括:道路、水务、渠务、防洪工程及交通等。过去曾经将一切非军事用途的民用工程项目,归类入本类,但随着工程科学日益广阔,不少原来属于土木工程范围的内容都已经独立成科。

就业方向:建筑工程方向的毕业生在建筑材料、工程和大地测量、房屋建筑学、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构造与设计。涉及的领域包括建筑物、构筑物的结构设计、施工组织及管理、建筑工程甲方管理、监及房地产管理等。

会计学专业

共有272人认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会计学专业不错,推荐就读指数为4.8[满分5.0]。下面是会计学专业的详细介绍:

专业介绍:会计学是商业的语言,可以通过公司的账面和会计知识来了解一个公司的整体运营状态。通常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都会在就读期间或毕业后参加注册会计师资格证的考试,美国的CPA和英国的ACCA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注册会计师协会,很多毕业生都选择考取这两个协会的资格证。

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可胜任各类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服务业、金融保险机构等部门或单位的出纳、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内部审计、财务管理、物资管理、柜员、客户经理等工作;也可从事会计师事务所、代理记账公司、财务公司的会计师助理、代理记账、会计咨询服务等职位。

金融学专业

共有200人认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金融学专业不错,推荐就读指数为4.7[满分5.0]。下面是金融学专业的详细介绍:

专业类别 毕业五年平均薪资 工作地点 男女比例
金融学类 ¥6634

 

薪酬超过50%的专业

上海市

 

13%在上海市工作

女生较多

 

男40%-女60%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美国大学最佳商学院排名 第7篇

排名美国大学(州区)中文译名1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Boston, MA1Stanfo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Stanford, CA1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Wharton)宾夕法尼亚大学Philadelphia, PA4University of Chicago (Booth)芝加哥大学Chicago, IL5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loan)麻省理工学院Cambridge, MA6Northwestern University (Kellogg)西北大学Evanston, IL7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Haas)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Berkeley, CA8Columbia 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New York, NY9Dartmouth College (Tuck)达特茅斯学院Hanover, NH10New York University (Stern)纽约大学New York, NY11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Ross)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Ann Arbor, MI11University of Virginia (Darden)弗吉尼亚大学Charlottesville, VA13Yale University耶鲁大学New Haven, CT14Duke University (Fuqua)杜克大学Durham, NC15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McCombs)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Austin, TX16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Anderson)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Los Angeles, CA17Cornell University (Johnson)康奈尔大学Ithaca, NY18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Tepper)卡耐基梅隆大学Pittsburgh, PA19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 (Kenan-Flagler)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Chapel Hill, NC20Emory University (Goizueta)埃默里大学Atlanta, GA21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 (Kelley)印地安那大学伯明顿分校Bloomington, IN22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Olin)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St. Louis, MO23Georgetown University (McDonough)乔治城大学Washington, DC23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Mendoza)圣母大学Notre Dame, IN25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Foster)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Seattle, WA25Vanderbilt University (Owen)范德堡大学Nashville, TN27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Carey)亚利桑那州立大学Tempe, AZ27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Marriott)杨百翰大学Provo, UT27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eller)乔治亚理工学院Atlanta, GA27Ohio State University (Fisher)俄亥俄州立大学Columbus, OH27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Marshall)南加州大学Los Angeles, CA27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Madison, WI33Rice University (Jones)莱斯大学Houston, TX33University of Minnesota―Twin Cities (Carlson)明尼苏达双城大学Minneapolis, MN35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Broad)密歇根州立大学East Lansing, MI35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Champaign, IL37Texas A&M University―College Station (Mays)德州农工大学-大学城College Station, TX37University of Rochester (Simon)罗彻斯特大学Rochester, NY37University of Texas―Dallas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Richardson, TX40Purdu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 (Krannert)普渡大学西拉法叶校区West Lafayette, IN41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Park (Smeal)宾州州立大学帕克校区University Park, PA41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Davis, CA41University of Florida (Hough)佛罗里达大学Gainesville, FL41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 (Smith)马里兰大学帕克校区College Park, MD45Boston College (Carroll)波士顿学院Chestnut Hill, MA45Boston University波士顿大学Boston, MA45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 (Merage)加州大学欧文分校Irvine, CA48Temple University (Fox)天普大学Philadelphia, PA48University of Arizona (Eller)亚利桑那大学Tucson, AZ48University of Georgia (Terry)佐治亚大学Athens, GA51University of Iowa (Tippie)爱荷华大学Iowa City, IA52Northeastern University东北大学Boston, MA52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康涅狄格大学Storrs, CT52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Katz)匹兹堡大学Pittsburgh, PA55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Cox)南方卫理公会大学Dallas, TX55University of Arkansas―Fayetteville (Walton)阿肯色大学Fayetteville, AR55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Moore)南卡罗来纳大学Columbia, SC58University of Missouri (Trulaske)密苏里大学Columbia, MO58Wake Forest University维克森林大学Winston-Salem, NC60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New Brunswick and Newark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Newark, NJ60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Rady)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San Diego, CA60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Lindner)辛辛纳提大学Cincinnati, OH63Tulane University (Freeman)杜兰大学New Orleans, LA63University of Utah (Eccles)犹他大学Salt Lake City, UT65Babson College (Olin)百森商学院Babson Park, MA65Baylor University (Hankamer)贝勒大学Waco, TX65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Weatherhead)凯斯西储大学Cleveland, OH65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乔治・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DC65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Baton Rouge (Ourso)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Baton Rouge, LA65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Jenkins)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Raleigh, NC65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ice)奥克拉荷马大学Norman, OK65University of Tennessee―Knoxville田纳西大学诺斯维尔分校Knoxville, TN73Iowa State University爱荷华州立大学Ames, IA74University at Buffalo―SUNY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Buffalo, NY74University of Alabama (Manderson)阿拉巴马大学Tuscaloosa, AL76Binghamton University―SUNY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Binghamton, NY76Pepperdine University (Graziadio)佩珀代因大学Malibu, CA76Texas Christian University (Neeley)德克萨斯基督教大学Fort Worth, TX79Syracuse University (Whitman)雪城大学Syracuse, NY80University of Colorado―Boulder (Leeds)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Boulder, CO80University of Delaware (Lerner)特拉华大学Newark, DE82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Mason)威廉和玛丽学院Williamsburg, VA82CUNY Bernard M. Baruch College (Zicklin)巴鲁克学院New York, NY82University of Kansas堪萨斯大学Lawrence, KS85DePaul University (Kellstadt)德保罗大学Chicago, IL85Thunderbird School of Global Management雷鸟管理学院Glendale, AZ87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 (Drucker)克莱蒙研究大学Claremont, CA87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Lally)伦斯勒理工学院Troy, NY87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圣地亚哥州立大学San Diego, CA87Texas Tech University (Rawls)德州理工大学Lubbock, TX87University at Albany―SUNY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巴尼分校Albany, NY92Fordham University福德汉姆大学New York, NY92University of Houston (Bauer)休斯顿大学Houston, TX92University of Illinois―Chicago (Liautaud)伊利诺大学芝加哥校区Chicago, IL92West Virginia University西弗吉尼亚大学Morgantown, WV96Bentley University (McCallum)本特利大学Waltham, MA96University of Miami迈阿密大学Coral Gables, FL96University of Oregon (Lundquist)俄勒冈大学Eugene, OR96University of Tulsa (Collins)土尔沙大学Tulsa, OK100American University (Kogod)美利坚大学Washington, DC

[美国大学最佳商学院排名]

伦敦大学学院排名 第8篇

起初世界大学排名只在小范围内为学生与家长的选择提供参考,然而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1]大学排名日益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深深影响着世界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尽管自产生之初就不断有对排名的方法和潜在影响的质疑,但是人们还是在逐渐接受排名,并且开始认同大学排名在突出“学术成就的关键方面”发挥了有价值的作用。[2]排名给领先高校带来的“光环效应”(halo effect),使得大学开始变得更加重视绩效责任、战略目标的设定,以及为学生和家长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可比的信息。[3]

然而由于大学类别和使命的多样化,大学排名并不能帮助高校精准地定位“真正的同行”。[4]每个大学都有独特的价值使命,不同学科发展之间也存在巨大差异,作为大学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基本单元,学科层次上的排名有着更大的现实意义。如QS研究部主管Ben Sowter所说“,如果大学排名是以广角视图展现大学发展全景,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则希望在学科的层面揭示一组更为丰富翔实的信息”。[5]学科水平是一所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学科特色也是一所大学的办学特色体现,一所大学综合实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学科的竞争。[6]

增加学科视角成为大学排名的发展趋势,在目前国际的世界三大排名中,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发布的THE世界大学排名以及QS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均发布了按学科领域分类的排名。在国内,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于2002 年起,在全国开展了学科评估工作,帮助参评单位了解学科现状、促进学科内涵建设,同时为学生选报专业提供参考。然而作为世界范围内唯一具有学科领域下细分学科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其对国内世界一流大学学科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评价对象

2015 年发布的第五版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通过对1 亿多条引文出处的分析、14,000 多个大学提供的项目信息的验证,QS对纳入学科评估的全球3,551 所大学中的894 所院校进行了排名。

QS以QS世界大学学术声誉调查数据库、QS世界大学雇主声誉调查数据库和世界最大文摘和引文数据库“Scopus”三个大型数据库所提供的大学学科数据为基础,确立了进行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的5 个学科领域的36 个学科(具体入选学科参见表1)。其中艺术与设计、建筑学、牙科学、兽医学、商业与管理,以及发展研究为2015 年QS学科排名的新增专业。

在专业遴选过程中,QS对入选的学科设置了三大标准:1包含重点高校:QS所进行的调查包括了在该学科领域的所有重点高校,无论它们是否期望被列入到QS世界大学排名中。2学者的回复水平:学科必须吸引足够多的学者回复。3衡量指标的总体适用性:运用于学科排名中的指标和方法被证明在突出优秀学科方面是恰当和有效的。而高校只有在满足了声誉调查指标、5 年内该学科发表论文数量高于规定最低数量,并且开设了该学科课程时才能进入该学科排名。

资料来源:http://www.iu.qs.com/university-rankings/subject-tables/(2015-5-25)

二、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指标体系

(一)数据来源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采用学术声誉(Aca-demic Reputation, 简称“AR”)、雇主声誉(Employer Reputation,简称“ER”)、篇均论文引用率(Citation Per Paper,简称“CPP”)和H指数(H-Index)四个指标。其中,学术声誉和雇主声誉的调查数据分别来自QS世界大学学术声誉调查数据库和QS世界大学雇主声誉调查数据库。篇均论文引用率和H指数数据来自Scopus数据库,旨在考查高校某一学科的学术影响力。

独特的世界学者与毕业生雇主调查是QS世界大学排名的基石,经过逐年改革,目前参与两项调查的受访者总共有以下七大来源(见表2):

(二)指标介绍

1.学术声誉

自2011 年推出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以来,学术声誉一直是该排名的核心指标。2015 年,学术声誉调查共收到85,062 份回复。参与AR调查的被访者必须提供四类信息:个人信息(姓名、联系方式、职位和所在单位等)、知识专长(最了解的国家、区域和最熟悉的学科领域,至多选择两个学科领域)、顶尖大学(在熟悉学科领域下列举不超过5个学科,并列举自己所在机构以外的各学科中最优秀的大学,其中国内大学不超过10 个,国际大学不超过30 个)、其他相关信息(从2012 年开始重视针对某一特定学科向专业研究人员进行意见征集)。

虽然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和学科排名采用的是同一学术声誉调查数据,但在学科排名中,主要是根据受访者所擅长的学科领域筛选专家,并通过分析AR调查的结果产生新的学科排名。在AR调查中,受访者最多可以选择两个自己擅长的学科领域,而在结果处理中选择一个擅长学科领域的受访者的回复将被赋予更高权重。

表3(见39 页)显示了每一个入选学科的AR回复数量以及ER回复数量。QS强调学科的国际声誉,因此会对国际学者的回复结果赋予双倍于国内学者的权重,以更好地识别学科领域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学。与此同时,权重同样也被用于平衡地区的代表性。

2.雇主声誉

QS世界大学排名一个独特之处就是以实际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作为评估一所国际大学的关键因素。2015 年,QS雇主声誉调查收到41,910份问卷。参与ER调查的雇主同样被要求列举最能满足他们招聘需求的至多10 个国内大学和30 个国际大学,并列举自己更倾向录用的专业。通过这两个交叉问题的分析,推断出某一学科的优秀程度。此外,考虑到毕业生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录用员工时不考虑专业背景以及录用专业范围超出QS排名涉及专业的用人单位也在本调查的范畴内,但是降低了这类雇主回复的权重系数,仅设定为0.1。而对于从学科大类(例如社会科学)雇用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其回复的权重系数被设为0.25。从2012 年起,QS更加关注只对特定学科感兴趣的雇主的意见,其回复的权重系数被设定为2。

说明:1AR:学术声誉调查;ER:雇主声誉调查。2“√”表示选用此途径;“×”表示不选用此途径。

雇主声誉调查与学术声誉调查的调查原则基本类似,也更加看重国际声誉,唯一不同的是雇主声誉不区分学科领域。因为许多学生的职业生涯道路与他们的专业间接相关。许多工程学专业的学生会成为会计师,但很少有历史学科的学生最终从事与他们的学科密切相关的职业。然而根据QS举办的分组座谈和学生的反馈,就业前景仍是学生在选择学科或大学时考虑的关键因素,无论他们所设想的职业与所选择就读的学科是否直接相关。

3.篇均论文引用率

在学科排名中QS使用了篇均论文引用率作为衡量研究质量的指标之一。Scopus数据库中的期刊都被标记了ASJC(所有科学期刊分类)代码,用于识别期刊的主要学科方向(跨学科期刊除外),在此基础上,QS汇总了2009 年到2013 年论文数量及其引用情况,得出在某一学科论文数量和质量的指标。

由于一些学科在Scopus数据库中的文献数量不同,因此QS对每一个学科都设定了不同的论文数量阈值,以避免因少量高频引用的论文而引起的异常情况。与此同时,不同学科的发表类型也千差万别,如2009~2013 年间,化学学科引文索引数量为4,432,009;英语语言与文学学科却只有5,352。为了更好地反映学科的主要出版物和引用模式,该指标也设定了最低出版物阈值和权重。如果某学科论文篇数达不到6,000 篇,则不适用论文引用数指标。

QS还采取了一些质量保障措施,比如引用自己的论文不被统计在内、交叉学科的论文不被统计在内等。为了克服某一学科、某一领域的研究十分突出的高校在与著名综合型大学比较的过程中被低估的现象,QS增加了一些统计数据的权重,比如,只回复单一学科的学术意见、仅录用某一特定学科毕业生的雇主意见、特定专业领域期刊论文的发表数量等,这也有助于提高专门学科科研机构的学术声誉。

4.H指数

2013 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指标中增加了H指数。H指标是用于衡量的指标。该指数由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物理学家Jorge E. Hirsch提出,作为确定理论物理学家的相关学术质量的工具,目前也广泛用于科研人员和科研群体的学术产出数量和影响力的评价,即当某科研人员或群体的论文中有h篇论文的被引用次数≥h,此h值为我们所称的H指数[8](见图2)。

说明:图中曲线表示论文数量和被引量的分布状况,45度角平分线与该曲线的交点就是h值,曲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区域即为论文的总被引次数。

H指标的计算仍然是以期刊所属的学科汇总数据集。为平衡其影响并把焦点集中在专家上,在计算H1(可归因于既定学科的所有论文)、H2(只归因于某个学科的论文)基础上,将H2 指标双倍权重,合计后将结果等级化和标准化。

不同学科的文章发表和论文引用数量存在的差异显著,限制了H指数在综合排名中的使用效果,不过在学科排名中,由于偏差被大体消除,H指数效果较好。

(三)指标权重

在指标权重方面,由于不同学科的情况不尽相同,论文发表、引用率、接受调查并回馈的被访者数量等因素都不一致,因此在不同学科的排名上,指标所占的权重也不一致。如在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表数量和引用率远远高于社会科学或人文艺术领域,在医学和英语语言及文学领域同等强调引用率也没有意义。同样地,不同学科在雇主调查中的受欢迎程度也大相径庭,同等强调雇主对于经济学和哲学的反馈同样没有意义。表3(见下页)从5 个学科领域的36 个学科分析AR、ER、CPP、H指数四项指标在不同学科中所占的权重,以区分排名中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

资料来源:http://www.iu.qs.com/university-rankings/subject-tables/(2015-5-25),说明AR:学术声誉调查;ER:雇主声誉调查

(四)数据处理与计算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QS公司主要通过数据筛选和加权处理,并对每项指标取自然对数处理,控制离群值和不恰当的权重对数据结果带来的干扰影响。

当所有指标得分均转化为Z分数之后,通过线性函数y=∑ωij·Zxij(Zxij表示指标的Z分数,ωij表示与指标xij相应的权重系数,ωij≥0 且∑ωij=1算出最终整体性综合评价值y=f (ωij,xij)(y∈[0,100]且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并根据y值对各个学科进行排序。

三、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新举措

自2011 年推出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以来,其排名结果在全球广受欢迎,但是也碰到一些问题,例如较之拥有良好综合实力的综合院校,在某一学科中具有突出学科优势的院校的排名被低估。因此,QS改进了其学科排名方法,以更好地遴选院校在某一学科领域所具有的核心优势,更有效地消除大学综合实力对特定学科排名产生的影响。

在数据处理与计算中,QS在许多环节对权重进行调整,更加注重具有针对性的回复,使排名结果更加科学。在声誉调查中,对受邀对顶尖大学某一特定学科发表评论的学者的回复、对仅就某一特定学科表达观点的学者的回复、对招聘特定学科毕业生的雇主的回复增加了权重。在论文指标上,对在某一特定学科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增加权重,并将在某一特定学科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所计算的H指标设定为双倍权重。

为进一步消除大学综合排名和相近学科影响力的影响,QS比较了雇主声誉调查和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声誉调查的结果,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调整了相关指标权重。这意味着较之综合实力,那些在特定学科实力突出的院校,其得分被按适当比例强化,而那些在特定学科实力不足的院校,其不足之处也被按适当比例强化。其结果是:院校的主要优势学科更加突出,并减少由于综合排名和相邻学科的影响力而产生的影响。

在2015 年的学科排名中,为了评估更多的学科和大学,最大程度地利用已经回收的学术声誉调查数据和雇主声誉调查数据,QS将学术声誉调查和雇主声誉调查的数据采集年限延长至5 年,并分别赋予其25%和50%的权重。这有助于稳固一些低回复率学科的调查样本,并增加QS调查样本的总量。与此同时,QS进一步改进了Scopus数据库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解决仅统计已进行学科分类的论文的情况。

四、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的反思

对于目前的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支持声有之,反对声亦有之。一方面,支持学科排名是因为该排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政府、大学等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同时也弥补了世界大学排名将大学看成一个整体,忽视各大学办学规模、发展类型、学科多样性等方面的缺陷,从而增强了排名的国际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反对学科排名则主要对排名过程中理论的建设、方法的运用、指标体系的确定、权重系数的划分以及排名结果的使用等方面存在质疑。

截至目前,发布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的机构主要有报纸和杂志等媒体、政府部门如教育部或者大学拨款委员会、大学中的科研中心等。不同的排名被赋予了不同的价值判断,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的支持。在方法运用方面,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具体来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采用加权排行,其中主观评价包括学术声誉和雇主声誉,客观评价包括篇均论文引用率和H指数等。客观评价指标可以进行量化研究,反复测算。但是,看似科学的评价方法实则依然存在问题,即方法的运用和指标的选择本身就包含了排名设计者的价值判断。对部分重要且可比的指标进行量化处理,意味着不可比的指标,如公民道德的养成;不可量化处理的指标,如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发展状况等一些对于大学来说不可或缺的功能都不被纳入到指标体系当中去。

因此若过分依赖排名结果,带来的风险是大学追求的目标是名次本身而不是质量的提高。若大学仅仅关心排名的表现,而忽视大学的使命,将内部结构治理、师生发展、学科内涵建设置于附庸地位,这样的大学实在难以承担大学的责任。

五、展望: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前进方向

作为唯一具有细分学科排名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是衡量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参照,也为国内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学科提供了前进的方向。

(一)创新教育观念,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主要通过声誉调查衡量学科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过程中,国内高校必须要以国外高校同类学科作为参照,用世界一流水平的标准检验人才培养质量,以国际化的视野创新教育观念,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培养方式需要高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加强海外实习基地建设,开设国际暑期学校,扩展交换生计划,邀请海外著名专家讲学,帮助学生提升国际视野,了解学术前沿,提升高校培养的人才的竞争力。

(二)夯实科研整体实力,激发学科内在发展活力

在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指标中,篇均论文引用率和H指数都是用来衡量某一学科科研实力的指标,H指数的引入更是体现了科研评价中更加注重质量的导向。国内高校世界一流学科的创建,必须从实际出发,找到自身的比较优势,凝练学科发展重点,激发内在发展活力。支持教师在英文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有实力的高校要积极筹办各学科英文学术期刊,并争取被国际知名的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收录,为科学研究的发展和国际交流提供更高的平台。时刻瞄准学科发展最前沿,发挥各高校引进世界一流学者的优势,带动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的产生,进而构建良好的学术生态系统。

(三)提升国际显示度,扩大国际影响力

国际显示度是体现学科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也是影响高校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为国际同行对学校学科实力的认可。因此在发展策略上,必须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加强对教师和学生国际交流的支持,在重要的国际舞台展现学科实力,同时不断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密切交流与深度合作,主办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在国际交往的过程中让国际同行对本校学科实力和人才培养产生认同感。此外,要进一步加强英文网站建设,增加更新频率,方便外界了解本校学科发展动态,联结国际学者、国际组织开展合作项目,扩大国际影响力。

上一篇:关税税率申请下一篇:酒宴的用餐礼仪和饮酒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