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外院校合作模式的背景研究——以四川建院“鲁班工坊”项目为例

2022-09-12

一、研究背景

自2015年3月28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来, 我国企业已经开始纷纷“走出去”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并建立海外据点,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为更好发挥教育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2016年4月29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并发出通知, 其中专门提到要做强中国教育, 推进人文交流, 不断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并通过鼓励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配合企业走出去,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境外办学, 稳妥推进境外办学。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承包大量基建工程, 作为高职院校中土建专业类的领头羊,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称四川建院) 更应顺应国家政策、把握时代机遇, 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企业发展的社会功能, 深化产教融合, 以境外办学为媒体, 加强校企合作。

二、中阿合作背景

(一) 阿曼国情需要

近年来阿曼面临经济转型, 正全面推进经济多元化战略, 大力招商引资, 努力发展基建、制造、物流、旅游、渔业等非油气产业, 鼓励和支持外资企业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随着外资企业和资本, 特别是中资建筑企业进入阿曼, 产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熟练的劳动力, 特别是当地劳动力。虽然在阿曼国内可通过manpower supplier公司大量雇佣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人, 但是其劳动效率也很低。对于本地人, 政府为了提高当地就业率, 通过法案规定要求所有在当地注册公司名下必须找阿曼人作为担保人, 部分岗位由阿曼人担任, 阿曼化百分比必须达到30%。但当前, 阿曼国内劳动力难以满足中资企业对用工人员的需求, 严重制约了工程项目进展, 而且政府目前一时难以解决注册公司实际用工需求。

(二) 中国政府积极支持

自2015年3月28日起, 中国企业已经开始纷纷“走出去”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并建立海外据点,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中国路桥、中国石油、中国铁路等国有大型企业已先后进入阿曼, 投资承包大量基建工程, 大力服务地方建设。2016年4月29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并发出通知, 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其中专门提到要做强中国教育, 推进人文交流, 不断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并通过鼓励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配合企业走出去,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境外办学, 稳妥推进境外办学。

因此, 再通过一年多的院校接触、考察、调研、讨论后, 四川建院最终选择与阿曼苏哈尔大学进行合作。经过几轮的会面交流与磋商, 两校最终达成在阿曼当地联手共建“鲁班工坊”的合作共识。“工坊”由中外院校共建平台, 当地中资企业共同参与, 开创“校-校-企”的三方合作培养新模式。“工坊”将以服务当地中资企业为主要方向, 为企业用工所需培训当地员工。该项目将是中国在阿曼落地的第一个职业教育培训基地, 未来可以拓展到多领域和多工种的技术工人培训, 服务范围辐射到周边国家, 共同服务当地外来注册企业、提升当地劳动地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同时, 以“工坊”为窗口展示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中国工程建造文化魅力, 可促进两国在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 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建设。

三、合作目标

(一) 阿曼方

通过该项目的正常运行, 可打破邻国阿联酋-迪拜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相关专业技术工人培训的市场垄断, 实现当地培训本土高素质技术工人;培训当地人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职业技能, 提升其劳动就业竞争力, 促进就业, 推动经济发展;以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的合作运行为起点, 与中国企业、高校在该领域建立逐步建立起深入而稳定的合作关系;苏方大学从培训基地的运营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二) 中方

该项目作为中国在阿曼落地的第一个职业教育培训基地, 将成为中、阿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和职业教育领域合作的一个窗口, 有助于两国之间在工程建设和工程教育领域的深入交流和合作;同时, 也是中国高职教育走入“一带一路”、服务建筑施工企业的一张名片;能为当地注册的诸多中资企业, 快速提供急需的、合格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有助于中方院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输入和共享, 扩大自身国际影响力、提高学校在业内的国际知名度, 加快学校教育教学的国际化步伐, 中方能从培训基地的运营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四、海外市场分析

(一) 阿曼对劳动力的强烈需求

阿曼当前正在全面推进经济多元化战略, 但国内当地大中型企业匮乏, 就业率偏低, 政府鼓励和支持外资企业参与其经济建设。其中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已经有中国路桥、中国石油、中国铁路等大型企业先后进入阿曼, 投资承包大量基建工程, 大力服务地方建设。政府为提高当地就业率, 规定要求所有在当地注册公司员工必须满足阿曼化百分比必须达到30%。但由于大部分当地人, 未接受过专业化的培训, 难以满足中资企业对熟练的技术工人和专业人才的需求, 严重制约了工程项目进展;而且政府一时难以无法解决注册公司实际用工需求。如在建的阿曼最大的炼油项目LIWA-PLASTIC PROJECT, 承建分包商在满足劳工法阿曼化百分比的前提下, 希望可以雇佣专业技术性强的一线工人, 但是仍然屈指可数, 从而导致承建分包商雇佣的阿曼人中的70%只能挂名拿工资, 而无法从事实际生产劳动。

(二) 劳工部支持技能培训

阿曼劳工部通常谈判, 并强制要求注册公司对决定送往培训机构的阿曼雇员给予一定的补助, 且培训结束后注册公司必须跟培训生签订至少一年的雇佣合同。阿曼雇员的培训费用由NTF基金资助。

(三) 用工单位愿意培训员工

据调查, 当地注册企业普遍愿意让阿曼雇员去参加培训, 原因如下:首先, 注册公司雇佣人数达到阿曼化比例后, 大多数阿曼人难以通过技能为公司真实服务;与其花时间成本去管理, 还不如送去培训, 获得熟练的劳动力服务, 其次, 国内劳工部大力支持适龄阿曼人参加技能培训, 提高就业能力。当地注册公司通过合法申请, 可为培训机构 (为当地公司阿曼雇员提供了培训服务) 申请到NTF资金。从而公司不必额外支付培训费用。

(四) 受培训员工就业前景良好

据调查, 很多当地年轻人愿意学习技能知识, 在不花钱的同时还能每个月享受政府和企业补贴的生活费, 且在培训结束后会能跟企业签订雇佣合同, 获得工作机会。特别是在社会普遍就业率低的情况下, 女生的就业率就更低, 因此有较多的适龄女性愿意自费报名, 选择再深造培训, 获得更好的职业技能, 以提高就业竞争力。

苏哈尔大学具备阿曼人力资源部批准的培训资质, 且与NTF关系良好, 可向NTF申请为受训学员提供培训资金支持。同时, 四川建院作为中国在土建类施工职业教育的领头羊, 在业内具有很好的声誉;目前阿曼市场上虽然有一批培训机构为中资企业培训当地员工, 但是以“中、阿高等学府+当地中资企业”的三方合作培训模式在阿曼市场却是独一无二的, 兼具专业性和权威性。经前期沟通在阿曼中资企业有意愿为本培训基地“鲁班工坊”提供培训生源, 待“工坊”运行稳定且积累更好的市场口碑后, 可向周边国家 (地区) 中资建筑企业辐射扩散。

结语

从整体来看, 在当前阿曼市场, 工程承包是中资企业在阿曼工程中双边经贸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 阿曼政府非常欢迎中国企业参与本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重要的一点是, 习近平主席在“21世纪海上丝路”战略中重申, 中方将继续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积极参与阿曼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这也为中阿两国的合作与发展奠定了双向政策基础。四川建院作为国内首个与中东板块院校建立合作的高职院校, 其合作具有开拓和实验性, 不过项目目前仍处于前期规划阶段, 未来双方在具体合作细节、管理模式、政策法律研究、财务管理等方面仍需在项目的层层推进中不断摸索改进。

摘要: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 我国高职院校应该承担起服务行业、配合企业走出去的社会职能, 探索对外合作的新方式、新途径。以四川建院与阿曼苏哈尔大学共建“鲁班工坊”项目为例, 从政策背景、双方合作背景、合作目标与当地市场分析等方面介绍了中阿两校的项目合作背景与实践, 为有意向的同行院校提供可借鉴参考的经验。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职院校,鲁班工坊,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新华社, 2015.3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 新华社, 2016.4

[3] 海湾高景亮, 经济互补:中阿 (阿曼) “一带一路”合作优势独具, 《中国企业报》, 2015.12

[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 新华社, 2016.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反思与突破下一篇:作文情意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