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防控措施浅谈

2022-08-16

第一篇:猪瘟防控措施浅谈

猪瘟流行现状和防控措施

我国猪瘟流行病学现状和防控策略

摘要:猪瘟目前仍是严重危害我国乃至全球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近年来我国的猪瘟流行特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以前典型猪瘟频发的大流行状况已经得到了控制, 非典型猪瘟或温和型猪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周期性、 波浪式的地区散发性流行日益严重,同时发病猪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也不明显, 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低, 甚至一些免疫后的猪也会发病, 母猪持续性感染造成的繁殖障碍以及仔猪先天感染导致的免疫耐受现象逐渐增多。 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猪瘟流行的新趋势, 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对我国猪瘟流行病学现状和防控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和阐述,取得了突破性研究进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证明我国现阶段在规模化猪场或部分地区是可以实现猪瘟的净化。 关键词:猪瘟;流行病学现状;防控策略

前言

猪瘟又称经典猪瘟 ( Classical swine fever,CSF) ,是由猪瘟病毒 (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 引起猪的高度致死性、接触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CSFV的毒力除有强弱之分外,还有稳定性的变化,即CSFV毒力有易变的特性[1]。猪瘟病毒和牛腹泻-黏膜病病毒具有共同的可溶性抗原,在血清学上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有交叉反应。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 2002)将猪瘟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在我国《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中猪瘟也被列为一类传染病[2]。

近30多年来,有不少国家先后采取消灭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有些国家已宣告消灭本病,如美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英国、法国、新西兰、爱尔兰、冰岛、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等国家都消灭了猪瘟。有些国家已基本控制了该病。另有许多国家都正在逐渐实施猪瘟净化工程。近年来公布的资料显示,全世界现仍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猪瘟。主要分布在南美、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及亚洲国家,其中非洲3个、美洲13个、亚洲14个、欧洲20个[3]。

我国是生猪生产与猪肉消费大国,生猪饲养量占全球比例接近 50%,猪肉消费占国内肉类消费的 60%。所以,本文对猪瘟相关的流行病学现状和防控策略进行一个综述性的讨论,以对我国猪瘟净化提供依据。

1. 猪瘟的流行现状

1.1 流行范围更广

我国自 2007 年实行 CSF 强制免疫政策后, CSF 在我国的大规模暴发流行 得到控制, 这与我国 CSF 免疫的范围广、 密度高、 强度大密切相关, 大规模免疫接种使猪群均有一定程度的免疫保护率, 但是在缺乏有效运输与市场检疫情况下仔猪的频繁交易和流动也导致了CSF 的流行范围更广。 目前散发流行已经成为 CSF 主要的流行形式, 且流行规模较小、 疫区显著减少、 影响程度较轻、 季节性不明显, 但这种散发流行见于全国各地。

1.2 发病幼龄化

据调查发现, 目前我国 79%的 CSF发病猪群多在 90 日龄以下, 特别是 2~10 日龄的哺乳仔猪和断奶至 60 日龄的保育猪发病最多见,而成年猪 (育肥猪和种猪) 发病较少,李文华等[4]对豫东地区 CSF 流行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哺乳仔猪发病率高,尤以 15 日龄以内仔猪发病率最高,死亡率达 95%~100%,断奶仔猪发病率较低为 20%左右, 死亡率达 10%~20%;成年猪较少发病, 症状不明显,但 CSFV 持续性感染现象较为严重 。宁宜宝等[ 5]的研究表明,CSFV 持续感染通常是指在免疫状况不佳的情况下,病毒突破机体免疫识别,在感染猪体内长时间滞留或增殖释放,使感染猪通常不表现或仅表现轻微临床症状, 但猪体内会发生免疫病理变化,30 天内不引起感染猪发病死亡的一种现象。猪发生持续性感染后,CSFV 可在猪体内存活数月甚至终生,可持续向外排毒,但不表现临床症状,是引起 CSF流行最不易被发现和最危险的传染源。

1.3 非典型病例增多

近年来,CSF 在流行过程中毒力发生变化,弱毒力的CSFV进入猪体内,导致了非典型性或温和型猪瘟的出现,发病猪症状显著减轻,发病率、病死率比 CSF 低,此症状多见于 11 周龄以下(尤其以 2~4 周龄最多)仔猪,且多呈散发或局部地区的少数养猪场发生,流行速度缓慢。 病猪体温在 41℃左右,虽有食欲,但采食量下降,精神状况不佳,大多数病猪腹下有轻度瘀血或四肢下部发绀,耳尖、尾尖呈紫黑色,出现干耳、干尾现象;少数病猪皮肤有出血点,些有神经症状或出现腹泻,病程较长。感染非典型猪瘟的病猪大多数病理变化不明显,无 CSF 的典型病变,剖检主要病理变化为扁桃体出血,化脓溃疡;胃底呈片状充血或出血,部分出现溃疡现象;胆囊肿大,胆汁浓稠;淋巴结肿大,多数见不到大理石样的出血性病变;肾脏、膀胱出血不明显,有的肾脏只能看到散在的小出血点。这种类型的感染往往猪只外观表现健康,易引起温和型猪瘟流行。

1.4 “带毒母猪综合征” 现象出现

带毒母猪综合征是指妊娠母猪感染低毒力或中等毒力的 CSFV 后引起的潜 伏性感染,带毒母猪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 CSFV 能通过胎盘屏障垂直传播给胎儿,导致出现流产、早产、死胎或木乃伊胎,母猪不发情或不孕等[6]。垂直传播率高达 45%~100%,产下的仔猪貌似健康,实际上仔猪将长期带毒。带毒仔猪无论是吃初乳还是进行疫苗免疫,体内的 CSFV 均无法消除,且仔猪易发病死亡或免疫失败。仔猪体内的病毒长期存在并不断向外界排毒,造成水平传播。 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在规模化猪场反复交替进行,可致CSFV在猪场内恶性循环,即无临床症状的持续感染带毒母猪→胎盘垂直感染→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带毒→无临床症状的持续感染带毒后备母猪→无临床症状的持续感染带毒母猪, 这种带毒现象是导致我国CSF 长期持续存在和散发流行的主要原因[7]。

1.5 免疫失败现象比较突出

目前, 虽然我国已经实施了CSF疫苗强制免疫政策,大部分地区的猪场均进行了猪瘟疫苗免疫,但猪群的免疫应答效果较差,加之养殖人员对此情况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免疫后猪仍发病的现象时有发生。何启盖等[8]从多个省市的 44个规模化猪场共收集血清752份,并对免疫后的血清中CSFV 抗体效价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母猪、肥育猪和仔猪的免疫合格率分别只有67%,38%和22%,猪群的总体免疫合格率平均只有 55.72%,达不到保护水平。徐凯等

[9]对四川省13个规模化猪场进行了调查,采集扁桃体样品和血液样品各862份,

并进行了CSFV及其抗体水平检测,扁桃体中CSFV检测结果表明13个猪场CSF 抗原阳性率从1.78%到 14.5%不等;血清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CSF 抗体阳性率最高为86.7%,最低为 20%,平均为 68.1%。何世成等[10]对湖南省20个规模化猪场进行了CSFV抗体水平调查,各日龄段的商品猪阳性率均不超过 40%,经多次免疫的种猪阳性率也仅为 68.8%,所检测的20个规模化猪场大部分免疫效果不理想。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地区不同养殖场CSF免疫水平相差较大,平均阳性率低于70%的国家标准,这表明CSF疫苗免疫失败现象确实存在,且情况较为严重。导致免疫失败的原因主要有持续性感染、母源抗体干扰、 混合感染、免疫程序不规范、注射剂量不足以及疫苗质量差等。

2. 猪瘟的防控策略

现代猪瘟防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系统、科学、先进、配套和适用的标准化综合防制技术,更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完整、周密的全国猪瘟防制计划和配套的监督管理制度,并狠抓落实,只有这样才能逐步真正实现防制猪瘟的目标。猪瘟防制,单从技术上讲,它必须从传染源、传播媒介、易感动物、生态环境等多个环节着手,采取综合性的防制措施。把好引种关,防止将带毒者以及持续感染病猪引入猪场;通过严格检疫和淘汰带毒猪,建立健康不带毒的繁育种猪群;制定科学和确实有效的免疫接种计划,认真执行免疫程序,定期检测免疫效果;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切断疾病传播途径等综合性措施是控制或消灭猪瘟的前提技术条件[11]。其具体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2.1 阻断传染源

某地区或猪场一旦暴发并确诊为猪瘟感染时,应迅速对猪群进行检查,隔离和扑杀病猪,扑杀和死亡的猪只应经高温煮透、焚毁、深埋等严格措施销毁或无害化处理,严禁随处乱扔;全场进行紧急消毒处理,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消毒,禁止场内物品、用具的混用和人员的随意流动,并加强定期消毒措施的落实和检查:同时对全场猪只进行2~4头份猪瘟疫苗紧急接种。随后可根据需要执行定期检疫淘汰带毒猪的净化措施[12]。

目前,世界各养猪国家防制猪瘟的办法主要有2种,即采取扑杀或免疫接种为主的控制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消灭传染源来防制猪瘟,后者主要是通过免疫将易感猪转化为非易感猪来防制猪瘟。这2种办法对于防制猪瘟都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但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没有采取及时发现和淘汰猪瘟持续感染带毒猪的控制措施。人们常常只注意发现和淘汰有临床症状的病猪及有抗体的非免疫猪(不免疫的国家),而忽视那些既无临床症状、又无抗体,但却带毒的持续感染猪,致使CSFV能通过带毒猪在猪群内缓慢传播。因此,污染猪场进行猪瘟防制的关键是应定期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及时发现并淘汰带毒猪。淘汰带毒猪、净化猪瘟污染猪场,通常从种猪群和后备种猪群开始,逐头检测以确保种群中无带毒猪,其他猪群可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检。包括欧共体在内的一些国家制定了扑灭猪瘟的强制计划,依靠及时诊断,扑杀感染猪群,并结合控制措施,但在许多国家还无法消灭此病。这可能由于在一定区域内增加了饲养密度,猪的长距离运输,猪和冻猪肉产品的运输和经常无法追踪猪瘟暴发来源所致。

2.2 常规免疫接种

猪瘟的免疫接种是当前我国及世界上发展中国家防制猪瘟的主要手段。我国现用的猪瘟兔化弱毒苗是世界上公认安全有效、没有残余毒力的疫苗。王在时 等[13]人对目前国内多个厂家生产的商品化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与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保存的猪瘟疫苗种毒进行了基因结构同源性比较研究,结果证明:两者之间的同源性均在98% ~100%,说明目前国内生产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分子结构是稳定的,并不像人们怀疑的猪瘟兔化弱毒发生了变异。同时,对上述商品化的猪瘟疫苗也进行了BVDV污染情况检查,结果并没有发现BVDV的污染。1955年我国制成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具有高度安全性和优良的免疫原性。1956年起在我国广泛使用,为在我国控制和消灭猪瘟作出了巨大贡献。该疫苗在国外应用,也取得良好的效果,有的国家使用本疫苗消灭了猪瘟。对于仔猪一般于20日龄和60日龄各接种1次疫苗,种猪在每次配种前免疫1次,在污染严重的猪场中则常常实行超前免疫。免疫接种可抵抗自然感染, 72 h后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接种35 d后用猪瘟弱毒单抗可测出有效免疫抗体,对断奶猪的免疫期可达115年,免疫力为100%。值得一提的是:猪瘟疫苗对先天感染的带毒仔猪和持续感染带毒猪无明显保护作用。同时,母源抗体也严重干扰疫苗免疫效果。

2.3 采用超前免疫

对于疫情严重的猪场,只有采取乳猪超前免疫,才能够控制猪瘟的流行。大型猪场要根据猪瘟免疫监测结果,来设计科学合理的猪瘟免疫程序,并进行严格预防接种[14]。下面推荐几种免疫程序,供参考::(1)小母猪配种前接种一次,4~6头份/头以上。经产母猪断奶时免疫,剂量同前。公猪每年免疫两次,剂量同母猪。(2)在已发生猪瘟的猪场,乳猪要超免,即出生后先注射猪瘟疫苗,剂量为2~3头份/头, 2 h后吃初乳,这种方法比较烦琐,但很有效,有疫情的猪场一定要做超免。建议50~60日龄二免或根据抗体检测决定二免的时间。(3)在未发生猪瘟的猪场,仔猪初免可定在断奶时,剂量为3头份/头,50~60日龄时二免,剂量为4头份/头,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三免。(4)如果过去发生过猪瘟,初免可定在20日龄,剂量为3头份/头,二免在45~50日龄,剂量为4头份/头。

2.4 做好免疫监测

多年来,我国应用猪瘟兔化弱毒苗来预防和控制猪瘟,已经取得较大的成果,猪瘟大面积流行已得到控制。但目前在兽医临床实践中发现,猪瘟仍是威胁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虽然现在猪瘟流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都已发生较大的变化,但所有发病猪群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免疫猪群发病,即免疫失败,或免疫不保护。其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关键的是猪群对猪瘟的抵抗力不强,即猪瘟免疫抗体水平不高,不能完全保护猪群免受猪瘟强毒感染。猪瘟抗体检测在预防和控制猪瘟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建议规模化猪场应建立猪瘟免疫监测,作为制度定期进行[15]。抗体检测能客观地反映猪群的抗体水平,指导猪场合理学免疫,还能检查免疫的效果,避免因疫苗质量(如运输、保存不当疫苗效价偏低等)和伪狂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疾病干扰导致猪瘟免疫失败。另外,发病猪场也可用抗体检测来指导猪瘟的紧急免疫,并检查免疫效果,以免盲目重复接种。猪瘟抗体检测已在实践中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猪瘟抗体监测可用猪瘟间接血凝试验,重复效果好,数据准确,可以在基层应用[16]。

3. 小结

CSF 困扰我国养猪业已经半个多世纪,目前依然是各级政府计划要根除的重大猪病。尤其是“十一五”期间对我国部分养猪场净化 CSF 的成功先例表明,在我国目前猪病流行状态下,在规模化猪场和部分区域开展 CSF 的净化是完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韩雪清,刘湘涛,赵启祖.猪瘟病毒及其猪瘟疫苗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 2000, (2): 1-7. [2] 殷 震,刘景华.动物病毒学[M]. 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3] 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M]. 4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4] 李文华 ,王安 ,赵庆枫 ,等. 豫东地区猪瘟流行情况调查及防治研究. 中国动物保 健,2010(1):69-71. [5] 宁宜宝,王琴,赵耘. 猪瘟病毒持续感染与猪瘟预防控制. 中国兽药杂志,2005,39 (5):31-35. [6] 黄涛,汤德元,徐健,等. 猪瘟“带毒母猪综合征” 现象的研究现状. 中国动物保健, 2009,11(5):37-41. [7] 王琴. 猪瘟流行现状及中国猪瘟净化策略. 中国猪业,2012(10):45-47. [8] 何启盖,陈焕春,吴斌. 规模化猪场猪瘟和细小病毒抗体水平监测和免疫效果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协会.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襄樊:1999,211-216.

[9] 徐凯,徐志文,郭万柱,等. 四川省规模化猪场猪瘟的流行病学调查. 养猪,2010 (2):65-67. [10] 何世成,范仲鑫,刘道新,等.规模化猪场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血清学调查与分 析. 中国兽医杂志,2009,45(4):48-49. [11] 陈轶霞,魏润生,韩庆彦,等.集约化猪场猪瘟免疫抗体的监测与防制对策[J].中国兽医科学, 2001, 6:41-43. [12] 谢志勤,谢芝勋,廖 敏,等. RT-PCR检测猪瘟病毒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畜牧与兽医,2002,(11):11-14. [13] 王在时.猪瘟防制研究的回顾和展望//谢庆阁,翟中和.畜禽重大疫病免疫防制研究进展[C].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 [14] 王泽洲,余 勇.最新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与防治[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48-59. [15] 陆文俊,黄 夏,赵国明,等.广西部分种猪场猪瘟抗体监测和免疫效果分析[J].畜牧与兽医,2002, 34(7): 26-27. [16] 白文彬,于康震.动物传染病诊断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82-386.

第二篇:非洲猪瘟防控承诺书

镇 行政村 自然村 场:

我场已收到《非洲猪瘟防控告知书》,郑重承诺保证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牧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淮阳县人民政府重大动物疫情控制委员会规定的各项义务,做到:

一、坚决不用餐厨剩余物(泔水)饲喂生猪,否则,如因此发生动物疫病,扑杀时不享受国家补贴;

二、建立并严格落实消毒制度;

三、配合县农牧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排查、检疫和监管工作;

四、认真执行动物疫情逐级报告制度,不谎报、瞒报、迟报或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发现生猪不明原因突发死亡及时(2小时内)向区畜牧部门报告;

五、不屠宰病死猪;

六、严格落实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如违反上述承诺,自愿承担一切责任和后果。

承诺人签字: 联系电话:

第三篇:关于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方案

各管区、村(居)及相关单位:

根据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为切实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确保非洲猪瘟疫情不发生,结合我街道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去年x月至今,国内已发生疫情110起,x月xx日,我省济南市莱芜区发现首例非洲猪瘟疫情,目前非洲猪瘟已经蔓延至全国28个省份,防控压力进一步加大。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所有品种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率、死亡率几乎达到100%,疫情早期发现难、预防难、根除难,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疫苗和治疗药物,只能采取封锁、扑杀等紧急控制措施。从前期个别疫情案例来看,疫情发生的背后总有属地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缺失、令行不止等失职渎职行为。因此,务必清醒认识到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当前面临的复杂形势,坚决克服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切不可有与我无关和消极厌战情绪,坚决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打好、打赢非洲猪瘟防控攻坚战。

二、明确责任分工,形成监管合力,切实提高非洲猪瘟防控和检测水平

非洲猪瘟防控作为当前工作重点,要明确辖区内任务清单及风险隐患,落实领导责任,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全体包村干部要在管区统一组织下,落实包村包户责任,与村两委干部一起仔细逐场逐户排查,每天按要求报送情况。动监站、兽医站要做好排查服务和消毒工作的指导。财政所要保障非洲猪瘟防控资金足额拨付,确保疫情监测排查、应急物资储备等工作顺利开展,同时预留好生猪扑杀准备金,确保随时能用,能第一时间拨付。交通管理站、高速管理部门要加强生猪及生猪产品的调运监管,进一步做好生猪和生猪产品运载工具的监督检查工作,尤其是要做好国道、省道生猪及其产品运输车辆的监督查验工作,严防违法违规调运的生猪及产品进入我市。市场监督管理所要加强生猪产品流通、餐饮和加工环节的排查监管,确保对集贸市场、超市、批发市场、宾馆、饭店、集体食堂、生猪产品加工企业等监督管理全覆盖。综合执法中队要加强泔水等餐厨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的监管工作,严防餐厨垃圾违法倒卖、运输并进入生猪养殖环节。派出所、环保、卫生院、农业服务中心、食药所、交通管理办公室等站所部门要立足各自职能,积极配合防控,形成联防联控有效局面。

三、把握防控重点,落实攻坚举措,建立非洲猪瘟防控工作长效机制

(一)加强“两场”生物安全防护。“两场”是指规模养猪场、种猪场,这是我们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监管责任制,严格执行农业农村部“七要”、“九必追”“五不补”工作要求,指导督促两场“封住场、管住车、守住门、把住料、盯住人、看住猪、关注邻、消好毒”。鼓励“两场”创新防控机制,通过市场手段,加快推动周边中小养殖场户弃养、退养,构筑周边地区生物安全屏障。

(二)加强运输车辆监管。生猪运输车辆和人员携带病毒是非洲猪瘟传播的重要途径。要严格生猪运输车辆登记备案,不符合条件的运输车辆一律不予备案。加强日常监管,督促其严格清洗消毒,健全运输台账。严格产地检疫查验,认真核实车辆备案及清洗消毒情况,严禁使用未经备案、未清洗消毒的车辆运输生猪。加强生猪调运执法监督,以运输车辆备案、公路运输为重点,相关部门要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调运行为,形成高压态势。

(三)加强动物检疫监管。要按规定在省内疫情解除前,禁止我市生猪外调出省。严格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切实规范种猪跨省检疫审批,推进检疫检测联动。加强餐厨废弃物(泔水)收处全链条监管,抓好专项排查整治,严厉惩处随意处置泔水和泔水饲喂生猪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屠宰场监管,严格落实基于检测基础上的检疫监管制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屠宰病死猪等违法行为,确保肉品安全。食品加工企业要切实担当主体责任,对猪肉原料开展非洲猪瘟检测,严防染疫肉品进入流通环节。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特别是要严格病死畜禽收集运输车辆清洗消毒,严防疫病传播扩散。

(四)

加强应急管理。要按照《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处置指南(试行)》规定的扑杀消毒需要和《山东省免疫无口蹄疫区和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建设方案》规定的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配齐配全相关设施设备,要查验应急物资是否过期失效、及时更新补充。建立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预备队,加强应急培训,认真学习宣传掌握农业农村部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及相关规范和要求,强化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发现疫情,能够按要求严格规范处置,坚决防止扩散蔓延。严格应急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完善应急值守,认真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依法果断处置。

第四篇:非洲猪瘟防控承诺书[小编推荐]

本人已收到《非洲猪瘟防控告知书》,郑重承诺保证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牧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规定,承诺做到:

一、坚决不用餐厨剩余物(泔水)饲喂生猪;

二、建立并严格落实消毒制度;

三、发现疑似疫情时立即上报,绝不瞒报,谎报、迟报动物疫情;

四、不屠宰病、死猪;不购买未经检疫的问题猪;

五、严格落实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六、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接受XX关于非洲猪瘟工作的监督管理。 如违反上述承诺,自愿承担由此引发的后果。

承诺人签字:联系电话:年 月 日

第五篇:县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情况汇报【篇六】

为切实做好我乡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按照上级非洲猪瘟防控相关文件精神,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全面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自非洲猪瘟全面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乡迅速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总负责,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非洲猪瘟防控领导小组,小组办公室设在乡农服中心,统筹协调相关防控工作,同时明确各村支部书记为村第一防控责任人,各站所、各村要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科学防控。切实做到人员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

二、深入排查、严防布控

一是以乡农服中心为核心,依托各村防疫员,网格员,村组干部,对辖区内各大养殖场、农贸市场等场所开展排查工作,在防控工作中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早预警。截至目前,全乡共排查各类场所295次,排查各类生猪6173头次,未发现疑似病例;二是实行排查情况日报制度,畅通信息报送渠道,每天由农服中心工作人员汇总当日排查信息,详细记录排查数据,并汇总上报动物卫生监督所,确保报送及时到位;三是严格按程序开展检疫工作,核对免疫标识和来源,询问相关养殖情况。对无免疫标识或不符合出证条件的务必说明原因,不予出证;四是坚决禁止泔水饲喂生猪,对排查中发现泔水饲喂生猪的养殖户,及时制止,做好宣传工作,要求赓即整改,做好跟踪督导。

三、加强宣传、造浓氛围

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防控意识,引导广大群众,避免出现恐慌心理。同时充分发挥各村防疫员,网格员职能,走村入户,为群众讲解非洲猪瘟防控知识,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非洲猪瘟防控中来,对身边、邻里有不规范喂养生猪,偷运生猪的现象要勇于举报,共同维护我乡安全养殖环境。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部分养殖户抱侥幸心理,依然使用泔水,餐厨垃圾饲养生猪,对非洲猪瘟知识认识不够。同时,农服中心人力不足,排查力度有限。

在下一步工作中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疫情排查工作。以生猪养殖场、散养户等为重点,加强养殖主体责任,强化养殖环境消毒。二是严格执行各项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强化生猪检疫工作,禁止使用泔水饲喂生猪,切实提高巡查、处置力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外名人读书故事下一篇:自我鉴定商务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