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订单班”学生教育与管理项目研究报告

2023-02-18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当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力建设, 刺激了城市轨道交通类职业院校对相关专业人才培养。通过研究学生及企业双方的切实需求, 充分了解“订单班”育人模式的现状和问题, 并分析导致问题的根源, 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 有利于整合校企双方资源优势, 明确培养目标和人才标准, 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如此一来, 企业能够得到更多对口的人才, 有利于节省员工培训成本, 而学生能够在毕业后尽快地走上工作岗位, 无需担忧找工作的问题, 能够更快地投入和适应, 而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强, 对学校的长期发展更为有利。由此可见, “订单”办学模式能够实现三方共赢的局面。

二、研究问题与解决方案

(一) 问题

实践证明, “订单式”培养模式是完全可行的, 且在实践中实现了预期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要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要加强对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以下进行分列。

1. 社会倡导的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矛盾

当前, 我国职业教育旨在使社会成员能够掌握某方面的职业技术能力, 帮助其树立正确地职业道德观, 使其能够更好地就业。按照素质教育观, 教育的意义并非单纯地解决工作岗位的问题, 而是需要开发人的潜质, 提高其身心素质水平, 使其能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订单班”培养是以企业需求为目标, 建立以企业需求为结构而发展。也就是说, 职业教育的重点是技能和知识的传授, 从而使受教育对象能够胜任某一工作或岗位, 但无法满足其整个人生发展以及时代前行的需求。要让受教育对象能够在变化速度日益加快的社会中具备自我生存能力, 不但要传授知识和技能, 还需在学习态度、方法、职业道德水平等方面给予教育、培训和支持, 而这一点是目前的职业教育所做不到的。

2. 学生短期就业利益与长远职业生涯发展之间的矛盾

一是“订单模式”显得过于单一, 而不同的受教育对象的职业兴趣是不同的。高职学生处在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 利用“订单模式”培养人才,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迫使其在对社会和工作不太了解的情况下, 提前确定了职业生涯方向, 忽视了受教育对象本身的天赋以及创造力, 这对其职业生涯发展以及终身教育是很不利的。为了解决当下的求职问题, 学生选择某一专业进行学习, 有可能会丧失更多完善自我、改善生活质量的机会。

3. 职业院校的教学现状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

很多企业所需的特定岗位的专业人才往往比较少, 如果学校为如此少的人数开设专门的课程和专业, 必然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无法实现规模效益, 长此以往, 将会影响到高职院校的稳定发展。高校培养人才所需的时间和企业对人才需求即时性的矛盾。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 少则一两年, 多则几十年, 而当企业的某一岗位出现空缺时, 往往都需要新人的立马加入, 高校无法满足其这一需求, 这就造成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

(二) 解决方案

1. 订单人才培养合作企业的调研论证机制, 克服确立订单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信息不对称现象几乎无处不在,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 设计“订单班”项目是以两个条件为前提的:其一, 充分了解愿意合作的企业所在市场的整体情况;其二, 充分了解愿意合作的企业本身的状况。如果不能有效地采集信息以了解上述两方面的状况, 就会造成后续“订单式”项目遇到各种问题。所以, 学校必须采用各种调查手段采集合作企业的相关信息, 创建并运用企业信息数据库, 对表现出合作意愿的企业进行对比分析, 淘汰一批企业, 确定备选合作伙伴。然后对其进行更加全面的调查, 完成可行性论证。

2. 建立培养对象的选拔和淘汰机制, 实现动态管理

采用“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时, 学校必须设定较高的入班门槛, 与此同时也尊重学生的选择权, 也就是“双向选择”, 只有这样才能在满足企业需求和学生需求之间达到良好的平衡, 实现三方共赢的局面。“订单班”确立后, 企业必须对“订单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 促使学校更好地履行其项目职责, 学校需定期对“订单班”的学生进行考核, 淘汰达不到要求的学生, 从而确保人才质量要求的实现。

3. 建立培养方案的外部论证机制, 实现培养内容的社会适应性和合作企业岗位针对性的充分兼顾与融合

学校在和企业合作的过程中, 因处于被动地位而处处迁就对方, 盲目地答应企业提出的各种要求, 造成学生掌握的技能过于单一, 这必然会影响到其后续的转岗。所以, 创建培养方案的外部论证机制是很有必要的, 这一机制的内容为:校企双方经过协商、谈判后拟定培养方案, 由第三方 (一般是具有相关资质的专家或机构) 对方案进行论证, 分析其能否在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前提下, 使学生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并对方案进行调整, 提出优化后的建议性方案。

4. 建立“订单班”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 “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才刚刚起步, 考虑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所需的人才都是不同的, 创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是很有必要的, 能够确保“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能够长期地维系下去。学校应该充分考虑各个企业提出的要求, 在“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地创新。比如, 在一到三年级设立各种期限的“订单班”, 或者是设立专门迎合企业需求的“订单班”, 或者是设立企业员工在职培训的“订单班”。

5. 制定务实有效地“订单”培养计划, 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培养计划的核心是利用企业的诉求建立人才培养和学校教学之间的联系, 也就是基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拟定教学、培训计划, 然后通过学校的教学来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操作能力。深化校企合作的力度, 根据企业“订单”需求制定翔实、有效地教学、实习、上岗及反馈体制, 改善教学环境, 让学生真正成为企业的“人才”, 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所以, 用人企业单位、职业学校和学生都应该更新观念、解放思想, 要用科学化的思想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真正实现“订单班”模式的成功。

三、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影响

在开设轨道交通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中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有利于实现学校、轨道交通企业以及学生的三方共赢, 基于企业的需求进行定向培养, 满足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种具有方向性、目标性的培养模式, 必然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不仅对一线二线城市的地铁行业发展有积极地影响, 更是对整个国家高铁行业发展提供了广泛的专业人才, 促进社会技术发展, 人才的市场的资源合理调配。

摘要:在宏观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 城市轨道交通大力建设, 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数量和质量的高要求。为了提高人才储备, 更多的城轨企业积极与相关职业院校合作进行“订单式”教育和培养方式, 所以对这种培养方式的理念与实践进行研究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订单班”,校企合作,学生管理与服务

参考文献

[1] 《2018年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分析“十三五”建设迎来高峰期》文献.

[2] 叶宏, 陈培, 刘志强, 等.校企联合培养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 2009 (9) :173-174.

[3] 鲍风雨, 崔忠江.加强轨道交通职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和思考[J].辽宁经济, 2009 (6) :28-29.

[4] 胡宏亮.完善我国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4 (6) :28-3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曲线与其切线的位置关系问题的探讨下一篇: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地基在市政道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