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前后学科发展变化

2023-05-21

第一篇:医改前后学科发展变化

梁园镇中心卫生院医改前后情况汇报

我院是一所乡镇中心卫生院,是国家一级甲等医院、爱婴卫生院、城镇职工医保定点医院、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合肥市星级防保站、合肥市合格卫生监督站、县平安单位等。医改后现有管理、医护、工勤和公卫人员72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48人,床位50张。单位人员布局合理,人才结构呈梯队型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不断提高医技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同安医、省医、市一院、二院、县级医院横向联系。目前我院主要承担国家11项民生工程,和疾病预防控制及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等重点工作。我院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老牌卫生院,始创于1956年,前身是梁园镇联合诊所。医改前,我院在加强管理,狠抓业务的前提下,2005至2010年业务收入逐年增长,最终达到了年业务收入520万元的水平,让单位有能力建设好。2005年,我院门诊楼建成,10月18日投入使用,我院也从昔日落后破旧的老院址整体搬入新址。在此基础上,我院又在2009年建成1400平米的住院楼投入使用,2011年9月,国债项目800平米的医技楼主体已建成。医院软硬 1

件建设得到加强。极大改善梁园及周边地区群众保健和就医的条件。

2010年8月份启动的基层医改在我院平稳有序开展。2010年10月卫生部督查组就我院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督察,对我院此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这次检查,也是我院首次接待级别最高的一次。2010年8月,国家投资120万元,国债项目污水处理与医技楼建设项目在我院落户,2010年11月28日动工建设,这是我院建设发展史上的又一件大事。

如今的卫生院已旧貌换新颜,成为一所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卫生监督管理、强力实施卫生民生工程为主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心卫生院。基本满足梁园镇及周边群众近10万人的医疗、保健需求。强力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三年来共为18040人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为2497名65周岁及以上老人开展了老年人体检保健工作,为3017名高血压、813名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持续健康保健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60多场健康讲座活动;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和宣传材料共计6000余张(份),为梁园辖区258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治疗

管理连续服务。

我院重视文明创建工作,开展成效显著,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吸引了众多患者前来就诊。医改后我院在2011年完成业务收入约460万元。业务收入稳定,让我们有能力建设好卫生院,提高职工待遇,打造栓心留人的环境,人才强院、人才兴院有保障,为单位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至2011年11月,我院认真开展学雷锋活动,做好卫生工作宣传报道工作,在县市媒体上用稿达50余篇,在2010年,我院还为党员制作了“党员示范岗”标牌,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着力打造“学习型医院”。院主要负责人在医院大力推进“学习工程”,购置好图书资料,建好图书室,职工活动室等。通过打造学习型医院,有力的推动了医院作风、思想建设,促进了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我们还注意抓硬件上的“软”建设,让硬件在单位建设发展中焕发出新意。如,2009年至2011年,我们投入资金装饰病房,让病人的主要治疗场所真正漂亮起来,舒适起来,受到了住院病人和群众的交口

称赞。如,在近两年我们注意做好“绿文章”,院领导班子经常巡视院容,栽树种花,美化医院。我们还通过长期抓“微笑服务、温馨护理”这些服务细节,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品牌。

明年我院结合医院医技楼的竣工使用,加大医院内环境建设,创造一个绿树成荫、绿草萋萋,干净整洁的环境。

肥东县梁园镇中心卫生院

2011年11月15日

第二篇:论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贫富差距拉大、腐败现象严重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有人非常怀念“毛泽东时代”。他们认为,改革开放以后还不如改革开放以前好,回到过去还好些。

如何客观全面地看待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时代?我觉得我们要认识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及其相互关系,除了弄清楚改革开放前的29年对于改革开放的意义,还需要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马克思讲过:“要了解一个限定的历史时期,必须跳出它的局限,把它与其他历史时期相比较。”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从而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进行比较呢?我认为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一、关于官员腐败与社会风尚问题。

现在很多人怀念毛泽东时代,很大一方面是对当今政府的失望,部分官员在其位而不谋其职,权力滥用的情况比比皆是,百姓与官员的距离拉大,好多人考公务员是为了一个铁饭碗,而不是真心真意为群众做事,“权力寻租”必然出现钱权交易,而钱权交易是催生腐败的温床。“权力寻租”其根源在于党政部门权力过大,同时党内外的民主监督不到位,致使少数掌握实权的官员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捞取个人好处。当前官场上的钱权交易手样繁多,腐败现象层出不穷,腐败

中涉及的金额触目惊心,已经成为官场上道德败坏的一大顽症,也是人们抨击的重大问题。与此同时,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下降,为了金钱,什么损人利己的坏事都敢做。三聚氰胺牛奶、地沟油、瘦肉精猪肉、毒饺子等残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食品层出不穷,官员们包“二奶”更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毛泽东时代的干部清正廉洁,腐败官员鲜为人知,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从另一个层面分析,腐败现象是要有一定的温床和经济基础的。三十多年前,我国还是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那时候所有的建设项目都由国家立项建设,各种物资的调拨或采购都由国家统一定价,这里面根本就没有钱权交易的操作空间。就连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来看,所有的物价都由国家统一定价,在限量购买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出现腐败现象,至多出现个别人的贪污盗窃或者是“走后门”购买紧俏商品。退一步来说,当时社会上也没有什么有钱人,即便是想行贿的人也没有多少本钱,何谈钱权交易?再说,当时的政治高压不是现在的人所能想象的,谁敢以身试法,轻者吊销城市户口,押解回乡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劳动;重则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将其投入监狱服刑改造,因此谁也不敢成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牺牲品。不过,话说回来,当年并非没有腐败现象,只是腐败的形式与今不同,并且不可同一而语。当年官员的腐败是特权,既隐蔽又少有非议。特权阶层依据官员的等级能够享受到不同的物资待遇,这种待遇在市面上是花多少钱也买不到的,何况当时人们都是穷光蛋。此外,当年的决策不讲民主、不讲科学,官员拍脑袋就能决策,造就了众多的“下马工程”或

无效工程,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这种浪费现象谁敢说这不是一种官场上的腐败?

二、关于专制与自由民主问题。

专制与民主是两个对立的矛盾体。过去人们总认为民主比专制好,目前美欧过于民主及自由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打破了自由民主美丽的神话,不少有识之士不得不重新审视专制与民主的各自优劣。其实,专制与民主各自有个度,也就是不能无节制的滥用专制与民主,否则就会走向极端。专制就是要适当的进行管制,要防止少数人的权力无限大,并且我行我素,实行独裁统治,从而使国家的兴亡、人民的命运被独裁者绑架,萨达姆、卡扎菲以及今日的朝鲜就是典型的例子。同样,自由民主也要有一定的约束,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行使民主权力。美欧的选举文化,不少政党为了取悦于选民,开出超出国力的福利支票,透支了未来,目前债务缠身而不能自拔,这是过度自由民主化带来的恶果。希腊如此,美国也何尝不是这样呢?

三十多年来,我国从过度的专制中走了出来,民主与自由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公民的言论自由,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建国初期,共产党刚取得政权,礼贤下士,既邀请民主党派共同执政,又能听取党内外不同的声音。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以及抗美援朝的胜利,共产党人骄傲自满的情绪日益见长,党的领袖在这方面表现特别突出,已经容不下不同声音了。五七年的“反右”运动,先是鼓励党外人士提不同意见,后来不分青红皂白一概定性为“反党言论”,从而在新中国诞生了一批敌对势力的“右派”分子,成为无产阶级专政

下的牺牲品。自此以后,以言获罪盛行,万马齐喑,最终党的领袖被推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从而上演了一场波及全国的“文革”浩劫。今天,言论自由已经成为中国人最基本的保障,只要不是散布谣言或者恶语中伤,人们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目前,互联网上的各种论坛,是人们言论自由的一个极好的交流平台,不少腐败分子的贪腐行为就是在网络上被公之于众,并被知情人层层剥皮,从而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一些腐败分子最终被绳之以法,时下网络言论已经成为监督官员行为的一个强大的社会力量。

三、关于经济成就与贫富差距问题。

毛泽东时代,特别是在建国初期,我们在外援很少的情况下,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我国也取得了不平凡的经济成就,初步改变了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这一点是任何人也不能否定的。但此后我们就陷入了困境,像“大跃进”是在经济发展上出现了头脑发热,不切实际的问题,还有“文化大革命”则是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全方位出现了大问题。“文革”是中国的一场“浩劫”,从经济上看,经常听老一辈说文革是中国至少落后了十年,确实,“文革”结束时我国国民经济已接近崩溃。上世纪六十年代正赶上了全球经济大发展的时期,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兴起,欧美发达国家将低成本、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业向海外转移,我们周边国家都坐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而中国却陷入了泥坑中不能自拔,距离世界的先进水平越来越远,强国之路也离我们愈来愈远。“文革”后期,虽然有“四个现代化”,但却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实施过,我国仍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

即使是自力更生地搞建设,也经常被大大小小的政治运动所冲击,“四个现代化”也只是一种画饼充饥式的愿望。

但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成就喜人。邓小平提出的“换脑子、抓机遇、探路子”成了各地解放思想的着眼点,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自己,成了人们的共识。发展30年中,我国经济保持年均9.7%的增长速度,世界第一。 最近5年中,我国GDP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不断提高,2002年为4.4%,2007年为5.5%。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迅速实现了和平崛起,我国已经成长为世界上的一个经济大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正在改变着世界,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正在缩小。

一个社会制度,仅仅用了30年,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解决了人类四分之一人口吃饭穿衣(尽管质量还不高)问题,又用了30年使国民经济翻了几番,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尽管还不是经济强国),这个社会制度就是好的。尽管他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个社会制度就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全国人民创建下的、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不管西方愿意不愿意,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将在中华大地越来越好,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牢固。但是不得不承认,在强大的西方经济面前,我们还落后几十年,但是,相信再过几十年,就我们目前的发展速度,这种差距会逐步缩小、消除最后甚至超过!

三十多年前,中国的贫富差距很小,但这种差距是建立贫穷的基础上的。如今我国经济飞快的发展着,仅用了三十年,就取得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就连敌视中国的外国人也不得不佩服!尽管我们最近三十多年来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以上的高水平,但从人均GDP来说,我们还处在世界各国排名的百名左右,这不能不让我们汗颜!国强民富之路仍然是任重道远。当前我国的贫富差距处于建国以来的最高点,社会矛盾激化,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就业问题突出,住房、医疗、就学成为压在人民头上的新的“三座大山”,政府在民生上的投入不足,人民感觉没有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这是当今社会动荡的根源,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四、关于国际地位的变化

中国幅员辽阔,历来是个大国。但自近代以来直至新中国成立,中国是一个久经内忧外患、贫穷落后、四分五裂的弱国。二战结束时,中国虽然作为四大战胜国之一,跻身于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行列中,但中国贫弱的本质并未因此改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趋势得到扭转,国际地位逐步提升。但受国内政治运动的影响与国际环境的制约,直至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复兴之路十分曲折,国际地位的改善亦只能是有限的、局部的:其一,虽然初步建立起近代工业体系,并搞出了“两弹一星”,但受大跃进和文革等因素冲击,中国错过了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宝贵机遇,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大而弱、大而穷的国家面貌与国际形象;其二,由于长期处在国际经济封锁大背景下,同时受计划经济体制和极“左”思潮影响,中

国六七十年代处在一个自我封闭的体系中,与外界有限的交往主要局限在政治领域,对世界经济、科技、文化与社会的参与微不足道,总体上处在世界舞台的边缘地带;其三,除意识形态领域外,中国国际影响的辐射范围主要限于周边地缘政治,只能算一个地区性大国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及安理会的合法席位、中美联合对苏等事件,虽然加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但中国作为地区性大国的特征并未因此改变。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尽管世人在评论中国时会有不同的声音,持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但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中国在世界各种媒体的报道中已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所有这些都能使人直接地体会到中国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从经济方面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外贸易迅速扩大,引入外资大量增加,综合国力得到增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不断加深。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资料,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七位,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624.1亿元,1997年达到74772. 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9倍。20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 9.8%,是新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比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高6.5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利用外资几乎为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

达3483.5亿美元。1993年后,我国吸收外国资本总额已连续5年保持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中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国的外汇储备居世界首位,中国经济对是世界的贡献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实力没有受到根本的伤害,国际地位不降反升。世界普遍寄希望于中国率先走出危机,带领世界复苏。中国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和银行系统的充足资本,使中国成为危机中世界少数的中坚力量。中国银行和企业的实力和国际地位显著上升,海外收购非常活跃。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当前的金融危机对中国造成一定的冲击,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国家,一直对拯救世界经济努力,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

第二,从外交方面看,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在外交上有明显的体现,目前中国已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这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展现了一个大国的风采。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处理地区事务上扮演重要的绝色,比如近几年的朝核问题,中国从中斡旋,并成功促成“六方会谈”。

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中国对外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联合国维和、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世界普遍认为,“中国由问题的一方成为解决问题的一方”。

第三,除经济实力和外交外,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军事上,美国国防部认为,20多年来中国的军费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么大的投入,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军事活动范围扩大。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全世界华人骄傲,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

第四,从文化上讲,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越来越大,全世界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开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与一些国家互办“文化年”活动,也是中华文化影响的例证。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在中国召开,更是对一个国家文化的认可,也是更好的将自己的文化推向世界的途径。文化的影响力现在虽不及经济,但这正给了我们一种动力,要我们更好的发扬中华的优秀文化,通过文化影响来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及国际地位。

五、关于国防军事

1949年至1979年,“抗美援朝”、 抗美援越战争,使西方国家俯首认输,尤其是朝鲜战争打出了国威军威,使美国人至今不愿提起朝鲜战争,使全世界都对中国刮目相看,从此中国人扬眉吐气,中国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军事强国,受所有国家敬仰,一雪 "东亚病夫"和"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耻辱;毛泽东打造了世界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亿万军民众志成城,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敢惹中国。是国际公认的第三军事大国、第十八科技强国,国家强大,打遍天下无敌手。

国防科技方面,建立了雄厚的生产基础和一大批尖端科研试验基地: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体系,不仅能够大批量生产轻武器,而且能够生产相当数量的先进重武器,到1975年兵器生产能力已占全国的近一半;分布在四川、贵州、陕西的电子工业基地,形成了生产门类齐全、元器件与整机配套、军民用兼有的体系;四川、陕西等地的战略武器科研生产基地,拥有从铀矿开采提取、元件制造到核动力、核武器研制的核工业系统;贵州、陕西、四川、鄂西北等地的航空工业基地建成的125个项目,到1975年占全国生产能力的2/3;四川等地的航天工业基地建有96个项目,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战术导弹和中远程运载工具的研制基地,包括中国第一个自行设计建设的卫星地面实验站、在我国航天事业中发挥巨大作用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等;其他还有沿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船舶工业科研基地等,也都填补了我国国防科研和工业的空白;到1975年,三线地区国防工业的固定资产原值、净值,主要产品生产能力,技术力量和设备水平都已超过一二线地区,大大改变了国防工业的布局状况,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后,二机部计划首先完成空投原子弹、导弹核武器的试验,争取在1968年进行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到7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供地地战略导弹使用的核弹头;七机部拟定了在1965至1972年研制出4种地地导弹,同时发展卫星运载火箭的计划;六机部计划在1972年研制成功第一艘中国核潜艇,下水试航;中国科学院提出,争取1970年前后发射中

国第一颗人造卫星。1965年,中央批准了上述计划,将其纳入国防科技“三五”计划;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实现了原子弹、导弹“两弹结合”;12月26日,第一枚中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12月8日,氢弹原理爆炸试验取得完全成功,标志着中国氢弹技术的突破;1967年6月17日,中国进行了首次全当量氢弹空爆试验,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制造技术的国家。

1980年至2010年, 我国陆地边界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岛屿问题很大,号称是正在崛起的大国,连自己领海中的岛屿都收复不了;美国敢炸中国大使馆;日本、印度、越南等国虎视眈眈。现在,美国航母要进黄海。有人说现在“神州飞船”上天了,殊不知,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是我国国防科技尖端技术取得多方面重大突破的一个里程碑阶段,先后制成和试验成功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核武器、第一颗氢弹、第一艘核潜艇、第一颗人造卫星和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这些成就是从50年代起中国领导人和广大科研技术人员经过不懈的开创和连续科学技术攻关才取得的,也反映了他们在“文革”困难政治环境下的可贵努力,为以后改革开放时期的科学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实现现代化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六、关于教育状况问题 <1>高等教育

上世纪

五、六十年代,由于我国受“左”的思潮影响,从反右斗争

到“文化大革命”,高等学校都是重灾区,成了“阶级斗争的工具”、“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广大知识分子受到残酷迫害。把高等学校乃至整个教育当作上层建筑,除了不断遭到“阶级斗争”外,还把教育当作不从事物质生产的消费部门。既然是消费部门、福利事业,因此对高等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国家只注重钢铁、粮食、煤炭、交通等物质生产,把教育列入另类,因而有“一工交、二财贸,剩下多少给文教”之说。教育经费长期徘徊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下。把高等教育定为单一的上层建筑属性是思想认识上的偏差、理论上的误导,造成的后果很严重,损失很大。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拨乱反正、肃清“四人帮”流毒,邓小平首先冲破“左”的思想束缚,强调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1985年,中共中央在制订《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规定:“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再一次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尽管种种原因未能达到,但各级政府、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了,教育优先的地位确立了,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从到1978年的598所、在校生132.19万

人、毛入学率1.56%,发展到2010年的3155所、在校生3000万人、毛入学率25%。国家有力支持和实施了“985 工程”“211 工程”等一系列计划,在高校中集聚了一大批高层次 、 人才,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缩小了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差距。

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承认学生的差别和不同的需求,改变传统的简单化的、程式化的、“工厂化”的培养方式,强调个性化、人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因人而宜,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2>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指学前教育和普通初等、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小学)等为六年制;中等教育分为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通常各为三年。另外有少数把小学和初中合并在一起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了“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地方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办学的积极性。198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使中国的基础教育走上了法制的轨道。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

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了到本世纪末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方针。1999年初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这一计划是教育战线落实“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具体举措,是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基础上提出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施工蓝图。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构建21世纪充满生机活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已有幼儿园15.04万所,在园幼儿2976.67万人;有小学25.74万所,在校学生9940.7万人;普通初级中学54890所,在校生5279.3万人;普通高级中学14058万所,在校生2427.3万人;有特殊教育学校1706所,在校生42.56万人。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教育的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七、总结

该怎样回顾和评价改革开放30年,我的看法是:一,应以正面总结和宣传成就为主,但少讲不讲大话、空话、套话,不要千文一面。文章要有思想,有见解,有分析,有归纳。要总结出水平,将经验上升到理论,要探求改革开放和发展的规律性的东西。以便更好地用创新的科学理论指导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二,要敢于实事求是地总结理论认识和改革开放实践中的不足与教训,不要回避。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始终采取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成绩、克服缺点的科学态度。这样做有利于我们正确面对和解决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所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三,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不需要过多强调个人在改革开放中的理论贡献,那种高调凸显自己,自我吹嘘的东西,多不如少,少不如无。

毋庸置疑,30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成就是主要的,应在总结经验中充分肯定。但能说改革开放过程中一切措施都百分之百的正确,就没有任何需要总结的教训和缺失么?其实并不是如此,比如说,改革过程中,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有的企业负责人借改革之机以权谋私,侵吞国有资产,或是官商勾结,以超低价将国企出卖给私商。如果事先有个出卖国有企业的严格的章法,有一定的审批程序,公开竞标出售,哪些国企能卖,哪些不能卖,事先有安排,就会好得多。再比如,教育改革、医疗改革、住房改革,还存在这样

那样的问题,需要改进。30年来,财富大幅度增长,人均GDP翻了三番多,但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大的趋势。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强调提出应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应更加重视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解决三农问题。这是完全必要和正确的。如果能更早地关注和着手解决这类问题,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会更大一些。

总而言之,肯定成就,是为了沿着改革的正确方向与道路继续前进;正视不足,是为了弥补缺失,改进工作,以利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第三篇: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及感想

改革开放是1978年中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等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 。主要由以下三大方面进行阐述。

一、 物质方面

这个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几个方面来看,那就是衣食住行用还有医疗这几个方面了。

衣: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差,买布靠布票,布票的数量十分有限,穿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那一句农村里流行的“一件衣裳,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也是当年的真实写照。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市场商品的逐渐丰富,人们开始追求新、美的穿戴消费模式,穿着更加讲求舒适大方,服装变得丰富多彩,并日趋成衣化。各种皮鞋、旅游鞋、休闲鞋等不但式样新颖,而且穿着舒适,普遍为农民所接受。

食:相信粮票、油票,在很多人眼里都不会陌生,吃饭必须靠这个去换,很多人都吃不饱。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消费水平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逐步从追求数量满足为主转入了以追求质量为主的阶段,人们开始在吃上讲科学、讲精细、求营养、高质量。市场上丰富的肉、蛋、鱼、鲜菜、瓜果四季常有,居民家庭想吃什么买什么。主食细粮化,且逐渐丰富多样,副食品消费从以追求数量满足逐渐转入讲究质量。

住:改革开放前,几乎家家户户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或土砖房。现如今,一踏进村庄,一幢幢

三、四层高的新楼房,展现在眼前。房内有客厅、卧室、卫生间和厨房。什么木地板,什么大理石砖头等对房子室内进行装修,使得房子里那个装修的是富丽堂皇,进去了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另外在乡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助下,家家接通了水、电,既可饮上洁净的自来水,又能用上电灯、电话,还可上网、看电视,过上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

行:在交通方面,我们村与相邻的几个村子已经实现了村村通的目标。村村通工程,把公路铺到了农民的家门口,改变了原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旧貌。而且也加强了各村之间的交流。出行方面,在以前,人们以步行为主,再者,若是家里有辆自行车,那就是很了不起的事啦。公交车也是少的可怜。现在有人骑摩托车,有人坐公交车,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小汽车,已经大面进入家庭。现在公路通到了家门口,公共汽车、出租车、火车、动车构成了立体交通网,日行千里已不是梦想。

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挡到高档、从单一向全面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始终是低水平的。如今,农村居民家里由“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迅速向“新六件”(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组合音响、照相机)和电脑、小洋楼、摩托车、空调、移动电话、小汽车等转化,生活已经从“基本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 医疗:在以前由于经济落后,村子的医疗水平很落后,村内连赤脚医生都没有,小病都要进城去看。现在人们看病再也不用进城了,因为村边建起了乡村医院,使农村医疗卫生情况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由于医疗合作所以现在农村基本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二、经济建设方面

改革开放就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经济开始从单一农业经济迅速向多种经济发展转移,推动了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增长。村里有了企业家、养殖户。村里的一部分人建设的工厂,不仅给自己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还为村里解决了劳动力问题。主要农产品产量呈倍数增长。农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由原来的人工劳作转变成了基本的机械化,使人力从繁重的劳作中解脱出来。农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种植业比重逐步下降,养殖业比重逐年上升。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农村公路里实现了村村通工程,乡镇公路全部畅通,宽带网通达所有乡镇和大部分行政村。取消了农业税,理顺农村分配关系,减轻农民负担,农村综合改革,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基层公共管理和服务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人均月收入由改革前的不到一百元上升到现在的三千元以上。

三、精神教育方面

在人们所关心的教育方面,现在真正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在30多年以前,由于国家经济不发达,教育自然也就不能跟上,学校不仅规模很小而且师资水平也差。一个班有四十多个人,教室里只有4盏日光灯,一块木头黑板,剩下只有课桌椅了。操场都是用土铺成的,跑道是用煤渣儿铺成的。跑步时,不小心摔倒后,两个膝盖准会摔破。操场晴天还可以用,要是下了雨,操场就变成了水塘,一两个星期都没法用。现在,我们的校园里不仅有明亮的教室,还有宽阔平坦的塑胶操场和植物园。教室里除了桌椅、黑板外还有16盏日光灯,一台空调,四台电扇,新安装的多媒体电脑。为教师的教课带来极大的方便。

随着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的进步,他们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了。这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是不敢想象的。固然目前农村里的人们并不能都像城里人那样以出国旅游来作为自己的休闲方式,但是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休闲方式:踩高跷、扭秧歌等,这些娱乐方式丰富了农村人民的娱乐生活。

总结:从上边我们所说的改革前后的具体变化,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深远而又进步的影响,它不仅仅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小康,还使得我们的思想具有了进步,使我们拥有了开拓的精神,更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和未来道路的光明。

第四篇:究王莽前后变化及原因分析

王莽改制是西汉历史上无法避开的一个大事件,关于王莽改制的一系列措施的分析,我觉得我在短期内没法分析的很好,所以我就选择了王莽前后的变化这一小点来切入。我看着史料,王莽其人在起初是一个君子,汉书上虽然对王莽是批判的态度,但也不得不说“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族称孝,师友归仁。及其居位辅政,成、哀之际,勤劳国家,直道而行,动见称述。”可见王莽在早期的作为是为人称道的。王莽出身外戚,但没有外戚贵族子弟的纨绔之气。史料上记载汉成帝时前22年,王莽初任黄门郎,后升为射声校尉。王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穷人,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深受众人爱戴。我不是很赞同王莽一开始就是伪善这种说法,因为有下面两个例子。其一,王莽的表兄淳于长(王太后的外甥)胆大包天,调戏许皇后,还经常写调情的信件。面对此事,王莽大义灭亲,举报淳于长的行为并导致淳于长在狱中被成帝杀死。其二,他的亲生儿子在家杀了一位奴婢,王莽痛斥后逼令其自杀。这两件可以说明王莽不大可能是伪善,因为假装的代价太大,实在不是很划算。有不少迹象表明,王莽很喜欢儒家学说,他也确实是这样贯彻了。因此也被时人说成是当代周公。王莽实是一个很有才华很有道德的人。当官期间也很有政绩,百姓都很信服他。而西汉的刘姓皇帝实在让人失望,因此众人都把王莽视为了救星。说实话,虽然很多正史说王莽是篡位自立,但从一些历史学家的著述看,似乎不是这样。王莽的称帝,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法国拿破仑称帝,因为他很可能是被人民推举上去的,人们把他视作救世主,给了他这个皇帝的称号。如果要说是一个阴谋,那么可能全国95%的识字人口都参与其中。他再稍微私心一动,当然皇帝宝座就到手了。而这宝座一到手,似乎他就开始了一个转变,这也就是让很多正史作者诟病的证据。

王莽前后是有变化。当上皇帝后,他就有些多疑和猜忌,我个人分析很可能是皇帝的宝座带来的一系列效应。古来当皇帝的,大多猜忌大臣什么的都想篡位。何况王莽本来只是个大臣,一下子成了皇帝,他也害怕别人模仿他,把他赶下台去。这是原因之一。另外,值得注意到王莽很相信儒家学说,因此对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套规定肯定是很熟悉。因此他心中会有一个结,虽然他的支持率很高,很有威望,但他自己很可能清晰的知道自己是篡位者。他想要正名,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也许是中儒家的毒太深,所以他开始了一系列我们现在看起来比较费解的行动,比如数易地名,给少数民族改名换印等。有人说他是无聊,我倒觉得这很可能是他打算清除西汉的印记留下他的印记,来为自己正名。他后期的优柔寡断也很可能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是篡位者,所以名不正言不顺。这也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任用的大多都是旧的世家大族,为什么他在大族反对之后就几乎完全废止了王田私属条例。他是皇帝,但是却不能像早期一样当机立断,因为他的皇帝,来的不光彩。所以他担心有人用这个作为理由来反对他,自然他也就不能像当年一样的硬气了。王莽早期很温和,后期却比较喜欢发动战争,一方面确实有可能是想利用战争来正名,并转移百姓的注意力,缓解社会矛盾。另一方面也许是想象汉武帝一样,建立一番功业。王莽始终是比较有才的,但他也许更适合做一个辅政大员,封疆大吏。不适合做皇帝。王莽前后的转变既是由于他自身的因素(性格的缺陷日益出现)也是由于他身处的社会环境和他所信奉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对于王莽,我们需要一分为二的分析,以上是我粗陋的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批评斧正。

第五篇: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本小组成员 组长:余平

组员:薛亮 吴婧芸 郭丹英 林芳 张秀平

张晓俞 陈小芳 陈婷婷 林苏娟 本课题内容以及人员分配

一、余平:开篇引导以及贯穿全场

二、我国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比(从环境的因素出发) 纵轴:郭丹英、吴婧芸:

①时代标语口号的变化反映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不同

横轴:②三种社会领域环境的转变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与作用的不同

张秀平、林 芳:经济环境

林苏娟、陈婷婷:政治环境 张晓俞、陈小芳:文化环境

三、薛亮:对比后的借鉴与总结

具体内容: 一:开篇引导: (余平:)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应该承认,在任何阶级社会都会有,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只是这种活动的名称因社会制度的不同而各异。它通过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道德观等方面进行教育的实践活动来表现。它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环体、教育介体制约因素,其中,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应该来说是占据很大部分。

改革开放作为我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分水岭,应该说对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内容还是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我们小组就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出发来谈谈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两个不同时期的比较,以及从这两个不同阶段中得到的一些启示。

(郭丹英、吴婧芸:)

二、环境变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

(一)改革开放前后标语口号的演变

宣传政治反映国情 从标语看中国的发展

中国式标语起源已久,当初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最初的标语完全是配合政治形式作宣传的,并且反映出各个特定时代的不同国情。也就是标语口号都是为了特定的目标,用简短的语言达到宣传的目的。

我国建国以来,标语口号一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主席万岁!”等慷慨激昂的标语漫天飞舞。尤其在“毛主席思想”方面下文章更是不计其数。随后“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标语把人们带进了大跃进时期。

最值得纪念、至今还广为流传的就是1962年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这两则标语至今还激荡这不少斗志昂扬的心灵!

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标语可谓丰富多彩,从“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从“打倒一切走资派和反动学术权威”到“坚决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从“党中央毛主席是我们的靠山,解放全人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到“全国山河一片红”„„无不令人触目惊心。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中心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事实就是” 980年,在改革开放口号的号召下,深圳蛇口工业区在建设过程中明确提出并沿用至今的标语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1980年,我国正式开始倡导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好”成为指导性口号。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倡导“和谐社会”开始,随后重在强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这与改革开放前有很大的改进。

标语口号的存在实际上是为政治服务的,在起着政治宣传、教育作用的同时,也影响人们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具象化。

点评:改革开放前的标语可谓是服务政治明显,具有很强的说教形式,是一种训诫式的标语。标语口号的发展给那个时代的人们影响可谓是持久深远。但是我们在看到此类标语时发现它也是一种起着有意无意的教育作用,可以说一个标语口号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特征。比如三年自然灾害中,我们每天都要过着节约、能省则省的日子。毛主席语录:“闲时吃稀,忙时吃干,平时半稀半干,杂以番薯青菜之类。”就孕育而生。它其实在警醒我们:要节约!应对当前我国国情——自然灾害有一些清楚的认识。或许这个口号标语按现在来说,的确具有很强的教化作用。但是随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以及十年文革,这种标语口号呢,更具有杀伤力,所谓的杀伤力是指以“革命”的口吻,呆板而形式化。我们来从现象看本质,改革开放前的这种标语口语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

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跟随着时代性的标语口号诞生。它更具有人情味,更具人性化。其中倡导以人为本符合社会发展。这种以人为本就是要一切为了人。思想政治教育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就应当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在人的全面发展上来,这也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走出瓶颈,开拓新局面的有效途径。

(二)、从现象看本质,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从重视受社会价值到个人价值的转变。

改革开放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偏重于社会价值取向。改革开放以后,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重视其社会价值取向,更注重个人价值取向。这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目标的体现。

①改革开放以前的价值取向

误区:思想政治教育严重割裂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联系,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忽略了它的个人价值取向,甚至把二者对立起来。这种价值取向实际上就是把受教育者作为实现主体目的的工具来看待。

表现:为这种价值取向很少顾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往往是围绕中国共产党、国家和社会来规划、组织和实施。很少考虑对受教育者个人成长和发展,对个人利益的实现,对个人人生的实践所具有的直接或间接意义。因此。在这种价值取向指导下来构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远离了受教育者的需要,忽略了对个人价值的实现,造成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不感兴趣。

结论:在改革开放前,在很大程度上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工具来利用的。

②改革开放以后的价值取向

改革开放以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由以前的维护执政转向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来。当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应该以社会价值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实践,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阶级属性,我们要站在第三者的立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能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社会价值取向,但也不能忽视了对个人的价值取向。否则社会价值也无法实现。

进步性:到了今天,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更加理性和科学,体现在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上。克服了社会本位的缺陷。今天我们既要了解和研究党和国家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还要了解受教育者自身的愿望和要求,注意把党和国家的要求与受教育者的需要两个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达到和谐统一。不注重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就难以取得应有的成效。

表现: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审,其落脚点回归到了对人自身的关注上来,在价值选择上倾向于“以人为本”的个体价值,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作用,就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就要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摆在平等的位置,这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同时教育者还要多去研究受教育者的真实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应该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促使人自身的发展。

结论:这种价值取向否定了社会制度的权威和社会对人的束缚,培养了中国人的独立判断精神,在此基础上创造更多财富,实现了受教育者自身的价值,也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取向的功效。

(三)三种不同社会领域的转变与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的变化

(张秀平、林芳):通过快板形式演绎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发生的变化

记念改革开放30年

竹板打,响连连,未从开口心里甜。 要问甜从何处来?改革开放三十年。 三十年,不简单,党领人民闯难关。 拨乱反正抓经济,小康生活勇登攀。 与时俱进搞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 祖国强盛人民富,山河巨变天地翻。

今日天,城市繁荣我不表, 夸一夸,农村建设有多好。

自从土地分到户,农民解决温和饱。

大囤满,小囤流,再也不为衣食愁。 科学种田产量高,幸福生活有奔头。

党的政策把民惠,种地不交农业税。 农民手中一卡通,水田旱地都补费。

要谈吃,吃的好,三天两头包水饺。 四菜一汤就美酒,餐桌鱼肉少不了。

要说穿,穿得美,人人都把时髦追。 冬天皮袄保暖衣,夏天蝉衣露大腿。 要讲住,住得阔,不是楼房就瓦屋。 家家吊顶地板砖,席梦思上睡舒服。

幼儿园,敬老院, 家禽都住保温圈。

老有所养病有医, 农村建成新画卷。

要表用是笑嘻嘻, 各样家具都是“机”。 煤气灶,电饭煲, 厨房还装抽烟机。 洗衣服,不用手, 明牌“爱妻”洗衣机。 想娱乐,看奥运, 欣赏彩色电视机。 亲朋好友拉家常, 床头又装电话机。 出门打工做生意, 个个腰挂小手机。 农民种田科学化, 各式农具也用机。 栽水稻有插秧机, 种小麦有播种机。 收玉米有脱粒机, 庄稼成熟收割机。 田间打药弥雾机, 这样机、那样机。 这些好处哪里来? 党的政策是根基。

谈交通是话满肚, 没有好路难致富。 过去下雨出门难, 现在出门没耽误。

水泥道路村村通, 管你上西还奔东。 四通八达多方便, 赶街上集几分钟。

小青年骑摩托车, 老年人是电瓶车。 小孩上学接送车, 大款都开小轿车。

现如今, 农村变成城市化, 节假日, 城里旅游奔乡下。 环境美、空气鲜, 农家小院美如画。

庆祝开放三十年, 百姓越说心越甜。 衷心感谢好政策, 紧跟党走勇向前。

勇向前!

①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维度(经济环境)

总体: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以社会结构特点看,即是由国家全面统制、存在个人人身依附关系的时代,进入到自主意识彰显、个性得到宽容的时代。

计划经济时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为国家统制型或政府主导型。在国家与个人的相互关系中.国家的地位至高无上.政治权力与职能覆盖了所有社会生产与生活领域,个人受制于单位、身份、血缘,自主独立性十分有限,个人的利益诉求只能通过为集体服务来实现;而且由于商品匮乏,人民普遍贫穷,人们的身体与心理等基本需求都遭到束缚,存在较强的人身依附关系。

结论:这个时候的思想政治教育,为配合政治权力达成极强的集体控制。 市场经济时代:国家基本退出竞争性领域,社会发展机会不断增加,个人从高度集体化的约束下走出来.身份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人转变为自由人或社会人,成为独立自主的利益主体,自担风险,自负赢亏,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个人利益只有在利他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实现。在此境况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个自由多元、繁荣复杂的局面.其参与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骤减.对社会的控制能力明显下降.思想政治教育仅成为政治统治、经济服务与人格塑造中的一个非强制性手段,与其他社会治理手段一起,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发挥根本保证作用。看到这一点,就不会沿袭旧观念.简单地把思想道德所呈现出的真实“经济人”状态,说成是思想道德的倒退滑坡,并把这滑坡归因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所致。

(林苏娟、陈婷婷)

通过模拟穿越的形式反映改革开放前后在政治环境变化内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功能的转变

2011年12月6号,泉州师范学院

苏鹃,唉,古老师又布置作业了,这次作业是有关改革开放前的,可是你说现在都2011年了,我哪知道改革开放以前的事情啊!上百度吧,不可靠。现在这时代啊谁都靠不住,还不如靠自己!还好现在科技够发达,时空穿梭机都有了,瞧!这不,为了做作业我去买了辆“地瓜牌”时空穿梭机!我得回到改革开放前去。。。。。。。。。

改革开放前的某一天:

苏鹃:哈罗,你认识我不?

苏鹃:我是你未来的远房亲戚

婷婷:。。。哦。。。哦。。。。

苏鹃:我能不能问你个问题啊?

婷婷:好啊!

苏鹃: 你觉得这个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样的?

婷婷:这是乡土色彩严重、权力倾覆一切的时代,老实说吧,传统中国是一个熟人的社会,社会关系主要由亲缘关系和地缘关系构成,亲属和老乡成为一个人一生交往的主要对象,礼尚往来是连接这些关系的基本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较为紧密,犯错者所承受的羞耻感和社会压力很大。

苏鹃:那在这个时代你们有没有什么权力啊?

婷婷:可以说吧传统中国是一个权力社会,权力在整个社会具有倾覆一切的中心地位,民众“官本位”思想严重,整个社会的权力集中在个人或少数人手中,权力的运行不在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缺乏民众参与权力运行的渠道与自由空间。由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关系极不平衡,思想政治教育倾向于填鸭式的单向灌输教育,片面追求整齐划一,不容受教育者发出异样的声音。 苏鹃:哦。。。。那个谁,你要不要和我去个地方啊? 婷婷:去哪?(不会要把我卖了吧、、算了,看她长得这么漂亮应该不会卖俺哈)

苏鹃:闭上眼睛跟我走啊!保证你喜欢!(嘘!我带她去我们2011年你们不要说啊)

回到2011年:

苏鹃:到了

婷婷:这是哪啊?怎么会这样啊?

苏鹃:这里是我家啊!也是你未来的家啊!来,我给你介绍下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吧!你看看怎么样?

婷婷:好吧!来都来了,不过等会你可得送我回去啊!

苏鹃:我们这是一个权利社会,人们对于政治的认识 趋于理性权力崇拜的观念不断被削弱,特别是经过近年来强化的普法教育和研究,人们逐渐摆脱过去那种政治的压抑状态,个人民主和权利意识大大增加。这种情况下,思想日趋活跃的人们必然会运用现代法治的理念和制度去观察现实生活,甚至包括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合法性的审视;但是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传统的合法性论证,及对教育地位、作用的制度界定,仍非常薄弱,这就容易使人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怀疑、不信任的态度,自然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今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定只有在法治。所以现代法治社会是陌生人社会。人们只是地、原子式地聚合在一起,不管在形式上怎样结合,但总会保留较大的私人空间,相互之间情感约束较小。

婷婷: 听了你的这些介绍,加上我来这里所看到的,我觉得中国社会转型为思想政治教育型态提供了现实的社会根据,从灌输型到情感型转向就是对这种现实诉求的理论理解。伴随这一历史嬗变,价值偏向一方面表现为构成灌输型与情感型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的各要素含量及位序发生变动;另一方面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的价值序列发生位移即由“以社会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政治与经济、文化领域的相对界分,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目标、任务、功能与人的关系和工作环境都发生了根本的、前所未有的变化。它深刻地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运作方式和影响力;思想政治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获得,使其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为宽泛的领域。

苏鹃:但是较以往不同的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再是严肃的政治问题,而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思想问题、道德问题甚至是心理问题。这就要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逻辑方法上适应这种变化,由狭窄的灌输方式向较为宽广的情感路径转向。

婷婷:恩!恩!讲得真好哈!

摘取内容:②从传统社会到法治社会的维度 (政治环境) 传统社会:传统中国是一个熟人的社会,社会关系主要由亲缘关系和地缘关系构成,亲属和老乡成为一个人一生交往的主要对象,礼尚往来是连接这些关系的基本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较为紧密,犯错者所承受的羞耻感和社会压力很大。

而现代法治社会是陌生人社会。人们只是机械地、原子式地聚合在一起,不管在形式上怎样结合,但总会保留较大的私人空间,相互之间情感约束较小。现代社会之所以呈现所谓的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道德危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道德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教育对象——人的道德素质的变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即便再怎么有效.也不可能抵消掉外在道德环境的影响,使教育者达到过去熟人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

结论:思想政治教育.只能针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变化,调整思路,在重新定位教育目标与方式上,提升教育效果。

(张晓俞、陈小芳):

改革开放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人们视野变得开阔,信息总量呈几何级增长的同时,信息传播渠道急剧增多,各种信息顷刻间即可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海量的信息和强大的传播文化环境.时时刻刻对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包括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施加巨大影响。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网络已日渐成为每个人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不可或缺的帮手。不管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只要愿意和具备相应能力.就可以获得足够多的资料信息。这种情况下。尽管互联网的即时性、开放性、参与性、隐匿性、自由性等特点,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但也导致教育者在信息接触面及接触量上丧失了相对于受教育者的优势,很多情况下教育者的信息掌握甚至都不如被教育者。这个时候,也许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方式却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对自主能力提高的受教育者.单独的课堂讲授教育作用下降,教育者不得不在思想深度、教育风格以及其他教育载体上下功夫。

有一首名为《生活》的诗,内容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网”。这首诗曾被称为最短的好诗。近年来,有人转而写了一首名为《网》的诗,其内容只有两个字:“生活”。这首诗同样寓意深刻,典型地揭示了信息网络的重大影响,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的时代特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快网络政工建设,积极有效地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新形势下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必然选择。

网络化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网络的虚拟性、互动性、开放性,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单向传授与接受的关系,促使政治工作者以民主、平等、互动的观念取代“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工作习惯;网络信息声色俱全、图文并茂、情景交融,能够使政治工作从平面变为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克服传统政治工作形式手段单

一、内容刻板等弊端;网络打破了传播者对信息的垄断和控制,使政治工作者的主导地位和权威性受到明显影响。网络的快速发展既为军队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是政治工作创新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内容摘取:

③从非信息化到信息化的维度(文化环境) 在非信息化时代:由于信息的传递基本上靠人口相传与书信来往.受教育者接触信息的广度较窄、渠道很少,一定程度上教育成为社会思想、知识传播的重要渠道:而且对于教育者教育的内容.受教育者由于较少受相反观念影响,逆反心理较轻,在这种相对单纯的信息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难度较小,成效也比较明显。

改革开放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人们视野变得开阔,信息总量呈几何级增长的同时,信息传播渠道急剧增多,各种信息顷刻间即可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这个时候,也许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方式却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结论:面对自主能力提高的受教育者.单独的课堂讲授教育作用下降,教育者不得不在思想深度、教育风格以及其他教育载体上下功夫。

三、对比后的借鉴与总结

(薛亮):

往往一个完美的报告,都会有重量级人物都会做一个压轴试的陈词总结,达到回顾,深化的目的,不过第一小组就是不走寻常路线,经过小组投票一致决定,由我这个的备受争议重量级人物为我们小组做本次总结,在此,感谢大家对我的身材的关注以及期望,言归正传,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它既然作为教育实践的活动,其内容以及重心点必然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变化。我们小组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探讨两个变化,

1、改革开放前后价值观取向的变化、

2、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功能的变化。具体有哪些变化,相信刚才我们以上几位谈吐幽默,伶牙俐齿,机智聪明,独到尖锐,的文艺青年和众犀利姐们已经阐述的很清楚了,如有不懂,谢绝提问。

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是需要在实践中多次的进行检验,才能得到认可。但是在发展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其固有的原则。其中一点是说教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无论是在改革开放前还是现在,目前,我们在这点还是过了头。一直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重规范,轻人格,虽然目前看来有很大的改观,但还不能在短时期内彻底根除。

其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不论是在内容还是教育方式等方面都要满足主体需要。因此,内容创新,形式多样是必然的选择。至于实现途径,我们用两个用来加以概括,“学以致用,为我所用”会是好的方式。一方面从我国不同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吸取教训与经验;另一方面通过与外国先进的、可塑的思想政治教育间的比较,得出新的总结,为我所用。这样,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不断发展。

以上,就是薛小亮代表的第一小组所做的陈词总结,与本人无关,如有雷同,不甚荣幸。最后祝接下来的三组同学压力山大,万事如意。第一小组在此低调谢幕,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有关人生的优秀演讲稿下一篇:员工绩效考核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