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电运输基础知识

2023-03-07

第一篇:煤矿机电运输基础知识

煤矿机电运输技术基础管理

运输三队技术管理实施细则

一、文件标准规范 1.检修规范。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技术规范》、《煤矿机电设备完好标准》

二、制度

1.岗位责任制(装订成册)。 2.操作规程(装订成册)。 3.交接班制度。 4.安全活动制度。 5.事故分析追查制度。 6.要害场所管理制度。 7.干部上岗检查制度。 8.电气管理制度。 9.电气试验制度。 10. 小型电器管理制度。 11. 设备管理制度。 12. 斜巷人车乘人管理制度。 13. 设备运行维修保养制度。 14. 设备定期检修制度。 15. 设备包机制度。 16. 油脂管理制度。 17. 配件管理制度。 18. 轨道运输管理制度。 19. 图纸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20. 设备巡回检查制度。 21. 隐患排查制度。 22. 钢丝绳检查制度。 23. 轨道人车检查制度。 24.轨道人车试验制度。 25.安全技术培训制度。

26.井上下库房、机电硐室的防火制度。

制度根据集团公司及矿有关科室下发的文件要求,及时补充完善各项制度。

三、图纸、资料、记录本

1.运输系统图、各个轨道运输系统图、绞车供电系统图齐全,另外加工件图要求准确绘制,标注规范,内容有变动要及时修改,有重大变化必须重新绘制,另外做到妥善保存。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逐步完善电子图纸,满足安全生产及信息化要求。

2.技术档案,做到一台一档,妥善保存,专人管理。主提升机、1.6m及以上绞车等设备的技术档案资料齐全,55KW、75KW、90KW运输绞车也做到一台一档,并建立相应的电子档案,以便及时查询、传输使用。内容包括:

(1)设备使用说明书。 (2)安装调试验收单。 (3)试验报告。 (4)设备历次事故记录。 (5)设备性能测试和关键部件探伤报告,分析处理报告及改进意见。 (6)设备大修及技术改造记录。 (7)设备履历薄和技术特征卡片。

档案做好及时更新工作,与集团公司、矿上有关科室要求相符,图纸、说明书借阅,图纸、说明书只准复印,不准借出,防止资料丢失。设备安装完后,向施工单位索要安装资料。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变更时,做好资料移交、交接手续,禁止将资料丢失。

3.记录本每月按时发放与收交,并存档一年备查。平时(重要轨道每周2-3次,边远轨道每周不少于1次)下井跟班或不跟班期间要求自己及技术人员根据现场设备运转情况及维修工现场处理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查记录看是否有纰漏,填写是否规范,督促职工进行整改,使记录本能真正反映设备运行情况,有利于管理工作。

四、措施

认真编制和贯彻落实施工(试验)措施,设备检修、技术改造、安装和试验施工前必须认真编制施工(试验)措施,施工(试验)措施要有针对性,有可操作性,详实周全,做到一工程一措施。有的活不太了解时,要根据现场情况,征求队领导、班组长、有经验的老师傅的意见,归纳后写出措施。内容包括:施工(试验)内容、时间、地点、人员组织、施工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工序安排、质量(技术)标准和安全措施等。施工前必须认真贯彻施工(试验)措施,切实做到施工人员人人皆知,人人签字。施工后,要认真总结,看措施与实际是否有出入,及时加以修改完善。大的项目要写出施工总结,并应记录相关数据、流程。最后施工(试验)措施要妥善保存。

五、检测、测试、试验、保护

(一)搞好设备性能检测工作

设备性能检测是重要的技术基础管理工作,绞车必须按规定周期和内容认真组织落实。

1.在用缠绕式提升机系统(己四下延轨道绞车),提人每年检测一次,提物每2年检测一次;钢丝绳用于提人的每6个月检测一次,用于提物的每年检测一次。

2.主要设备的关键零部件如:滚筒主轴、天轮轴按规定周期和内容进行探伤。 3.《煤矿安全规程》及上级规定必须进行的检测项目和内容。

设备性能检测、试验和探伤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中南检测公司)进行。在坚持设备周期性能检测的基础上,做好周期与状态相结合检测。提前一个月通知机运区相关人员,让他们联系检测公司约定时间进行检测,基层单位检测时配合好检测人员,做好检测工作,检测中查出的问题,基层队要在规定时间内及时整改。

(二)周期性试验和测试

必须按规定周期和内容认真组织开展下列试验和测试工作: 1.斜巷人车脱钩试验。 2.斜巷提升连接装置拉力试验。 3.井下各种电气试验、校验、测试。

4.斜井主提升钢丝绳的检验(18.5 mm以上进行检验,不含18.5mm)。 5.油脂化验(液压油、润滑油每2个月取样送检一次)。 斜巷人车脱钩等大型试验,必须制定试验措施并经机电副总工程师等有关领导审批,试验时邀请安检科、机运区人员参加,试验结束后,必须出具试验报告呈报机电副总工程师审查。各种试验都必须认真做好记录,有关技术人员要对试验结果认真分析,试验不合格的必须及时整改。

(三)安全保护装置

机电设备的各种安全保护装置必须齐全、完好、动作灵敏可靠。

1.主提升设备必须装设:(1)过卷保护;(2)过速保护;(3)过负荷和欠电压保护;(4)限速保护;(5)深度指示器失效保护;(6)松绳保护;(7)闸间隙保护;(8)减速功能保护;(9)后备保护等保护装置和设施。

2.主要斜巷轨道运输必须装设完善的挡车装置,绞车必须安装:(1)安全制动闸;(2)工作闸;(3)声光信号;(4)内外过卷保护;(5)后备保护装置等;(6)斜巷轨道运输必须装设防跑车和跑车防护装置。

3.做好人车过卷试验,做好人车每班一次手动静止落闸试验及每月一次静止松绳试验,并做好记录。

4.要坚持用好低压漏电保护、照明和电机综合保护,漏电保护每天由机电工试验一次,电机综合保护不定期抽查,发现整定值过大,将对包机电工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接地极由包机电工定期检查,发现有问题及时处理。

保护装置由司机和机电工每天或每班分别完成,技术人员不定期进行抽检。

六、检修

1.所有设备都必须实行包机制度,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包机者必须熟知设备结构、性能,按规定维护设备,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自己能处理的当班处理,不能处理的向值班人员或班组长反映组织人员尽快处理。同时,坚持定期和状态相结合检修制度,定期检修严格按设备说明书检修规定进行,主要轨道执行定期检修,确保设备完好,杜绝设备带病运转。

2.队停产检修每年不得少于12个工作日。对大型固定设备,必须坚持执行日、周、月检制度。日检每次不少于2h,善于在运转中发现问题;周检每次不少于4h;月检每次不少于8h。若因某种原因检修不能进行,应申请时间进行。检修必须认真负责,不走过场,发现应付的给予严肃处理。检修后认真填写记录。

3.各种检修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技术规范》、《煤矿机电设备完好标准》等有关规定。重要的检修项目,技术人员或技术负责人必须亲临现场、监督把关。

4.大型设备大修结束后应有不少于2h的空载试运行和4-8h的重载试运行,并通知机运区有关人员进行验收。

5.大型设备检修完成后必须有书面检修总结,连同检修记录及检修中测量的数据资料、图纸一并归档,认真保存。

6.做好周报、月报工作,坚持参加每天早上班前会,与机电、道工打成一片,力争将所干的大活及维修工作及时记录,按时汇总上报。

七、新设备安装、调试、验收、技术改造

(一)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验收

1. 安装单位施工前必须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及施工安全措施,由安装单位有关业务部门和总工程师审批,并报机电处备案。

2. 大型机电设备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调试和试运转,符合设备技术文件和安装标准要求后,由使用单位机电副矿长或机电副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会同安装单位进行初验收。使用单位技术人员或机电工要派人全过程参与安装,以掌握设备结构及安装经验,方便以后维修。

3. 初验收合格后,由使用单位向机电处提出正式验收申请,由机电处组织安装单位、使用单位及有关业务部门进行质量验收。验收合格后,由机电处和使用单位在验收证明文件上签字、盖章认可后,安装单位方可与使用单位办理交接手续。

4. 大型机电设备的范围为:主要斜巷主提升机、斜巷人车运输系统。

(二)技术改造

技术改造应以提高安全运行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为目的,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完善安全保护设施,提高设备和安全保护性能。 2.抓好机电设备经济运行和节能减排、修旧利废。 3.提高关键环节装备的技术含量和安全水平。 注意事项:

1. 技术改造过程中使用单位技术人员或机电工要派人全过程参与,以掌握设备结构及安装经验,方便以后维修。

2.技术改造后要注意改造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3.改造后要求施工单位做好职工的培训工作,不能出现改造后不会操作。

八、技术培训

1.必须制定机电运输技术培训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培训。 2.各工种操作人员,做到持证上岗,无证不准下井。 3.设专人将全队职工证件做好台账,做好到期人员提前联系职工学习培训换证工作。

4.做好新工人、转岗工人的培训工作。新工人、转岗工人到队后,由技术人员根据队里给他安排的工种对其进行针对性培训,并将井下基本常识(下过井的不用)、对应工种应知应会、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双述”进行短期岗前培训,3天后经过考试,合格后由老工人带领上岗,1个月后通过班长反映可以,安排其单岗作业;不可以,继续由老工人带领上岗,直到可以为止。上岗过程中待职工培训中心统一办班时参加正式培训取证。

5.做好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工作,开好周五班后会,做好安全培训、技术培训,讲解事故案例、安全规程、应知应会。

6.培训以板书、阅读传达为主,培训过程中穿插提问,引起职工注意,增加记忆力。

7. 机电工每月在大班房至少组织2次技术学习活动,通过实物讲解、现场操练等形式,不断提高机电工的业务技能。鼓励职工多学技术,努力做到一专多能。

九、其他

(一)加强机电关键环节的管理,积极开展机电运输系统安全评价。 1. 做好关键环节台账,涉及关键环节施工时,如:更换钢丝绳、支架提升工作,提前写好措施,贯彻好,执行好,通知机运区有关人员盯岗。

2. 做好安全评价。严格按照平煤股份〔2011〕72号文件的内容进行安全评价。每月评价一次。

(二)做好备品备件管理。 每月仓库保管员根据备件消耗情况及时向技术副队长上报加工件及备件,及时上报加工件图纸及备件材料计划。

(三)做好OA管理工作。

安排一名技术员专业负责此项管理工作,每天不定期看,通知相关人员按要求进行。

十、信息化

1.机电管理计算机化。设备技术档案、文件、图纸、表格、措施实现计算机化,用好并不断完善机电技术文档计算机管理系统,满足日常工作需要。

2.信息化系统,做好己四下延轨道斜巷监测系统的维护、保养工作,处理不了的及时与信息办联系处理,充分发挥监测系统作用,做到安全生产。

第二篇:煤矿机电运输论文煤矿机电运输的隐患及预防对策

煤矿机电运输论文

煤矿机电运输的隐患及预防对策

摘 要:面对我国频发的矿井安全问题,结合实践经验,深入思考和分析,现总结了几点煤矿机电运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探究出一些预防对策,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点。

关键词:煤矿机电运输;隐患;预防;对策;排除。

近些年来我国煤矿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迅速提高,煤矿运输设备大量引入,这给煤矿生产带来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频率越来越高的煤矿机电事故。作为矿井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煤矿机电运输存在于生产的每个环节,并给安全生产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1、煤矿机电运输中隐患及原因分析 1.1管理工作不到位

各类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观念差,安全意识淡薄,一味追求生产效率,没有把“安全第一”的思想彻底贯彻下去,在操作中无视“三大规程”及其它安全规章制度,指挥,操作都存在违章问题。这与有些矿井安全教育工作不到位,忽视安全和工人人身安全,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生产观念有很大关系。同时,安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也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顺利的进行。

1.2人员替工问题混乱

代岗替工人员临时接任工作,对不准代岗的工作不甚了解,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操作能力和技术熟练度差,安全知识匮乏,容易产生盲目操作和违章指挥,在给所代替的工作带来安全事故的同时牵连到其他工作,给整个矿井的安全事故带来不良后果,威胁到替工人员本身和其他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这一隐患的产生与替工的不规范,缺乏相关规章和管理有关,也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责任心有很大关系。

1.3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不到位

特种作业人员调换随意、频繁,岗位调整混乱,无章可循,这都会给矿井安全生产埋下巨大隐患。特种作业人员是接受了专业的培训并取得了操作合格证的较高质量工作人员。由于他们接受的培训是专门针对某项工作的,所以他们的工作岗位不可随意调动。这一隐患的产生与企业领导有很大关系。

1.4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存在安全问题

忽视地面维修的隐患排查,地面维修标准低,执行验收制度不严格,没有对设备的各项性能进行全面检查。井下安装和运行维护的隐患排查都不到位。不重视安装或安装前准备不充分,没有选好安装位置、打好安装基础,给安全埋下隐患。使用设备时缺乏日常维护,没有定期排查,不能及时更换旧的、坏的部件,从而造成安全事故。

2 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预防对策

2.1完善管理制度,在管理层面扼杀安全隐患

众所周知,安全工作离不开管理,管理的引导决策职能有很大作用。一旦失去了管理,违规生产、玩忽职守等存在巨大安全隐患的现象会层出不穷。管理不到位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首要原因。因此,必须完善管理制度,制定管理条例,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作用,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向管理要安全。适当采取用奖金激励安全生产的方式,定期严格考核,兑现奖罚,从而实现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2.2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

煤矿机运工种对专业性、技术性的要求相比其它工种强很多,因此不可随意指派工作人员,任何工种都要任人唯能,要选择技术能力强、工作态度端正、安全意识强的工人任职。为解决临时用工问题,要尽力避免使用临时用工,并加对强临时用工的管理。对特殊工种的工作人员的调动问题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没有特殊原因,不可随意调动特殊工作人员,如有调动一定要安规行事,并且加大对替工的监督,避免安全问题的产生。

2.3建立机电运输设备安全安装验收制度

不可忽视验收的作用,严格验收程序,不可让不符合规章的设备蒙混过关。规范机电设备安装、验收工作,强化机电运输设备的安装、改造和设备的设计、购置、施工和验收的管理,强化各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落实监督管理避,免监管行为流于表层,防止机电运输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制定全面的可行的机电运输设备安装验收的管理条例,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2.4加强职工的安全业务培训工作 精简人员,以岗定人,管理层和工完善竞争机制,对管理和技术人员采取竞争上岗,采用新的工资制度,将工资按技能划分为不同等级,迫使工作者主动学习安全业务知识。革新培训方式,改变原有的不适应现在生产的培训形式。定期组织工作者交流技术经验,如开展技术竞赛,奖励优胜者,从而调动工作者研究业务、提高技术水平。创新培训方式,如将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业余与重点培训相结合,内培与外培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全体工作者的素质。

2.5加强矿井质量的标准化

矿井质量标准化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标准化,才能实现统一管理,使煤矿的生产形成一定范式,避免随意生产带来的混乱与安全隐患。实现标准化有利于和国际接轨,紧跟设备发展的步伐,加快技术更新。矿井质量标准化的落实,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生产效实现到多倍的提高。将矿井质量标准化当做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并由静态达标转向动态达标,提高对生产过程的重视度 ,实现生产全过程的安全达标。矿井的领导和管理层面要注重标准化的实现,以决策者的身份推动矿井质量的提高。

2.6加强矿井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

统一全体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手段引导教育职工,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事故的危害性,彻底消除生产的侥幸心理,强化生产的安全意识。建立教育展室,定期为职工展示典型的安全教育事故,用真实的案例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的警惕心。组织学习安全规章条例,让员工明确在生产过程中哪些行为是违章的,提高他们的注意,避免因盲目操作而犯错。

3设备更新换代基本跟上,把井下无MA标志的电气设备进行更换。 3.1矿井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设备管理制度、防爆设备入井检验制度、设备包机制度、设备定期检查制度、各种安全装置定期试验制度和停电检修挂牌制度。建立设备、电缆、小型电器的台帐管理,妥善保管大型设备的技术性能档案。

3.2认真贯彻执行设备使用与维修相接合的原则,设备谁使用,谁管理,谁维护,负责安全直接责任并实行专责制,主要设备实行包机制,做到定人、定机、凭上岗证操作,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设备操作规程,对多班制生产的设备,操作工人必须执行设备交接班制度,大型设备均有运行记录。

3.3建立大型机电设备安装验收管理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大型机电设备安装、改造、验收管理工作,强化大型机电设备安装、改造工程的设计、选型、设备购置、施工和验收等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强化业务保安部门的管理职能,防止大型机电设备恶性事故的发生,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大型机电设备安装验收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4矿井主通风机装置

4.1矿井必须安装两套同等能力的主通风机装置,其中一台备用,备用风机必须能在10分钟内开动。

4.2矿井的主要通风机必须每三年至少进行1次性能测定。

4.3生产矿井主要通风必须装有反风设施,并在10分钟内改变巷道中的风流方向;当风流方向改变后,主要通风机的供风量不应小于正常供风量40%。

4.4矿井主要通风机房内必须安装水柱计、电流表、电压表、轴承温度计等仪表,还必须有直通调度室的电话,并有反风操作系统图、司机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等,主要通风机的运行必须由二人及以上的专职司机负责。

4.5局部通风机和掘进工作面的电气设备,必须装有风电闭锁装置。 5井下防排水装置

5.1矿井必须配备三台及以上水泵,两趟及以上排水管路,水仓、泵房机电设备安装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278条规定。每年进行1次性能测定。

5.2排水系统配备与矿井涌水量是否相匹配。 6煤矿提升运输设施

6.1立井、斜井提升机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427条规定,装设保险装置和提升机后备保护装置,各种保险装置必须灵敏、性能可靠、在正常提升过程中严禁甩掉保护运行。提升机的电控系统,液压及机械制动系统必须可靠,各种闭锁关系正确,制动能力满足运行要求,专门升降人员及混合提升的系统每年应进行一次性能测定,其它提升系统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性能测定。提升系统除常用信号装置外,还必须有备用信号装置。

6.2各种提升装置的滚筒缠绕的钢丝绳层数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

419、420条规定。

6.3立井升降人员必须使用带MA(煤安)标志的罐笼和防坠器并按《煤矿安全规程》第413条规定对防坠器定期进行脱钩和不脱钩试验。

6.4升降人员与物料的罐笼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381条要求 6.5在提升速度大于3m/s的提升系统内,必须设防撞梁和托罐装置。 6.6倾斜井巷内使用串车提升时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370条规定。 6.7提升斜井和行驶机车平巷危险区段必须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规定;必须行人,要经信号工、把钩工同意,并停止行车;对通过人员必须清点人数,确定无人时才可发开车信号。

6.8提升装置使用的钢丝绳及连接装置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对磨损、锈蚀断丝超限的钢丝绳和不合格的连接装置必须及时更换,不得违章使用,严禁超载提升。箕斗提升必须采用定重装载。

6.9井下绞车安全保护装置、制动系统灵敏可靠,提升系统做到“三固定”(开车司机固定、把钩工固定、信号工固定)、“四保险”(保险闸、保险峒、保险杠、保险绳)。信号系统声光齐全。

6.10采用钢丝绳牵引带式输送机运输时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374条规定。

6.11井巷中采用钢丝绳牵引带式输送机运送人员时应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375条规定。

6.12井下使用滚筒驱动带式输送机时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373条规定。皮带必须选用带有MA(煤安)标志的阻燃带。

7煤矿供电及井下电气

7.1矿井必须有与实际相符的井上、井下供电系统图,该图的绘制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50条规定。

7.2矿井至少应有可靠的两回路电源线路。当任意回路发生故障停止供电时,其它任一回路应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

7.3井下各水平中央变(配)电所、主排水泵和下山开采的采区排水泵房供电的线路不得少于两条回路。主通风机、提人立井提升机、抽放瓦斯泵等主要设备应设置双回路供电。 7.4井下防爆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检查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准入井。

7.5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修理,必须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项技术要求。防爆性能遭受破坏的电气设备,必须立即处理或更换,严禁继续使用。

7.6使用中的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检查,必须严格执行《河南省煤矿电气性能检查细则》的规定。

7.7矿井严格按照《煤矿井下低压电网短路保护装置的整定细则、《煤矿井下低压检漏保护装置的安装、运行、维护与整定细则》《煤矿井下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装设过流、漏电、保护接地装置,“三大保护”装置必须动作灵敏可靠。

7.8井下电缆必须选用带有“MA(煤安)标志的阻燃电缆。电缆的联结和铺设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46

8、46

9、470、47

1、472条规定。

7.9电煤钻必须使用设有检漏、漏电闭锁、短路、过负荷、断相、远距离起动和停止煤电钻功能的综合保护装置。

7.10井下照明和信号装置,必须采用具有短路、过载荷漏电保护的综合保护。

8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煤矿机电运输带来了更多、更先进的机械设备。这些机电设备的运用与推广提升了它在煤矿生产中的影响力,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生产的效率与安全。在近些年来的矿井生产中,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已成为阻碍矿井生产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通过对煤矿机电运输的隐患进行分析总结,制定了预防事故发生的对策,希望能给减少矿井工作中的煤矿机电运输事故提供好的建议,为矿井的安全生产、稳步增产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永学.制约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的因素及预防[j].煤炭技术,2009,04. [2]王春海.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隐患及解决对策[j].科技风,2008,11. [3]陈卓雄.浅谈煤矿机电运输事故[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9. [4]李瑞雪,王凯成.浅谈对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安全规范的理解[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2. [5]陶志勇.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管理[j].煤炭技术,2009,05.

第三篇: 煤矿机电运输会战材料

1 成立矿机电运输安全会战管理小组:

根据《焦煤集团关于开展2012机电运输安全会战工作的通知》(新焦煤[2012]24号文)的要求,为提高矿井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确保机电运输设备安全运行,按时完成煤集团下达的生产任务指标,经一八九〇煤矿研究决定,成立一八九〇煤矿机电运输安全会战管理小组。具体通知如下:

一、成立一八九〇煤矿机电运输安全会战领导小组:

组 长:李守好

成 员:朱世德、李胜、钟玉民、侯红春、陈雷、陈广喜

领导小组的职责:全面负责机电运输安全会战事宜的安排落实、检查指导、总体协调、考核及奖励。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机电运输室)。

主任:朱世德

成员:乔孝军、祝春生、刘绪堂、吴增峰、王文艺、刘胜利、蒲生朴、刁振起、蒋世勇、尤瑞杰、崔树建、王永林、敖超、张新锋、李自晓、晏丽、许文超

办公室的主要职责: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各单位进行检查评比,通报查出各类问题并督促各单位落实整改,并提出考核意见。

会战单位在会战的每个阶段末,把会战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向会战办公室汇报。

三、机电运输安全会战的主要内容:

(一)编制、完善机电运输管理制度,有效地指导设备现场的各项管理工作。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不得与行规相矛盾,必须规范、正确,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各单位要根据新焦煤[2012]24号文,编制和完善本单位的《机电运输管理及考核制度》并组织员工学习和贯彻执行。

(二)各类绞车运输系统必须严格执行《运输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办法》,《运输安全质量标准化细化标准》,《焦煤集团无极绳绞车安装使用的规定》,《焦煤集团关于开展无极绳绞车及其他薄弱环节专项检查活动通知》的相关规定。

(三)认真查处矿井轨道运输,斜巷提升安全保护系统、机械运送人员系统、电机车运输系统、皮带运输机系统、采掘工作面无极绳绞车运输系统及配套的信号系统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

(四)通过开展安全会战工作,必须实现矿井轨道主运输线路达到优良品(合格率90%及以上)、辅助运输轨道达到合格品(合格率在80%及以上)。

(五)在用各类绞车台台完好(含附件:主钢丝绳、保险绳、绳卡件件完好、每台绞车按标准安装、锚固),完善矿井各类绞车运输系统的安全保护装置和配套设施,提高井下运输系统的设备、设施的合格率,消灭非标轨枕、轨道、道路岔,杜绝无设计施工和违章作业,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六)在用皮带运输机、刮板运输机台台完好(机头、机尾设置完善的安全防护栏)。

(七)在用电机车、矿车、运输车台台完好(前后灯必须配齐、完好、可靠,否则严禁使用)。

(八)通过会战必须实现上述目标,发现不达标每存在一类问题处罚1000元。会战期间,发现一处失爆处以2000元考核。会战结束后,由机电运输室组织矿领导及各部室,对矿井轨道运输线路、各类绞车、皮带机、刮板机进行评比,对最优和最差分别奖励和考核2000元。

(九)加强机电运输现场管理工作,特别要加强矿井运输系统、无极绳绞车及其他薄弱环节的现场安全管理工作。重点要放在设备的点检定修、依规操作、技术改造、安全运行、日常维护保养和文明生产等方面。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否则,发事故要严肃追究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十)机电运输室根据会战工作的统一安排,开展机车年审工作,并将年审后的总结材料报逐级上报。

三、会战起止时间:2012年2月1日至2月29日。会战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自2012年2月1日至2月15日为自查阶段。在此期间,各单位必须广泛宣传,依照规程、标准对管理范围内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检查,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本单位会战期间的工作目标及活动内容;必须在2012年2月15日之前将所缺配件、材料、自查问题报机电运输室。

第二阶段:自2012年2月15日至2月21日为整改阶段。在此期间,各单位要全面落实、整改存在的问题。

第三阶段:自2012年2月22日至2月29日为检查、验收、评比阶段。在此期间,一八九〇煤矿会战领导小组将组织专业人员对会战工作进行全面验收、评比。重点检查矿井各类绞车运输系统、皮带运输系统、轨道运输系统和各类电气、机械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及井下电气设备防爆管理工作等,对隐患多的单位派专人在现场和基层单位一道共同处理问题。

各单位在会战期间杜绝出现机电运输人身事故,杜绝出现设备重大事故,对发生事故的单位按《一八九〇煤矿关于加强2012安全工作的决定》(一八九〇煤矿〔2012〕1号)文件及《一八九〇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管理办法》予以追究和处罚,经会战领导小组验收达到优秀的单位,一八九〇煤矿将视其具体情况给予奖励1000—5000元。

各单位务必按照通知要求,认真组织落实,确保一八九〇煤矿机电运输安全会战取得成效。

2 机电运输会战期间本矿检查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2.1根据焦煤集团2012年2月9日组织的机电运输专项检查,存在问题汇总如下:

2.1.1 矿井电气防爆—存在井口未见入井电气防爆检查记录

整改情况:在井口建立入井设备防爆检查记录台帐。

2.1.2 井下设备使用现场未见电气动态表防爆检查记录。

整改情况:

2.1.3 副井井下运输大巷装定照明灯有两盏缺防爆检查防爆合格证。

整改情况:已对井下所有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对没有或防爆合格证不清的,重新粘贴防爆合格证。

2.1.4 16122回风巷电缆吊挂存在一钩多挂、部分段间距小于500mm,不均等问题,要求严格按细化标准吊挂。

整改情况:已按细化标准进行整改。

2.1.5 副井第一组挡车栏配套仅用了电控开关,防爆检查合格证存在不清等问题。(已重新粘贴防爆合格证)

2.1.6 6#运输巷一台深孔钻机馈电120开关缺防爆检查合格证(已在开关上粘贴防爆合格证)

2.1.7 1760水平移动变电站硐室处,信号电缆与动力电缆缠绕,每条信号、监控电缆密集吊挂2月29日前整改。

整改情况:已将信号电缆与动力电缆分开悬挂,并用双排小电缆钩将信号、监控电缆悬挂整齐。

2.1.8 1760水平6#下山材料运输巷存在电气开关,未按要求在停运状态下将启动器断电闭锁。

整改情况:井下所有停用设备现已挂停用牌板、断电和闭锁。

2.1.9 6#集中运输上山:轨道的轨距合格率20%,水平合格率90%,枕木间距合格率50%。(支架安装完成后重新安排人员整改)

第一组自动防跑车挡车栏安全脱扣器被钢丝绳替代,挡车栏滚筒处安放的钢丝绳锚固点,未按要求装设绳卡,起吊钢丝绳断丝严重,绞车配用的绳套存在:插接长度不符合要求,绳卡数量不符合要求,未设置保险绳等安全隐患。

整改情况:现已拟计划,对6#运输上山轨道进行整改。对现有防跑车装置进行调整,使其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2.1.10 16122回风巷铺设的无极绳绞车运输系统存在:

(1)电气开关盒控制操作台未按要求断电闭锁。

整改情况:已对该电气开关盒控制操作台断电闭锁挂牌。

(2)配用的磁阻开关的水没引流,未在停运状态下,没有断水,而是处在常流状态,不符合使用要求。

整改情况:已对区队下发四定卡,将该项作为考核项,今后如再发现常流水时,将考核区队。

(3)五轮张紧器与无极绳绞车的间距达不到3-4米的要求,导致导向轮组超载运行(动力部提供方案,工作面安装完成后整改)

整改情况:已制定方案,将在后期对无极绳绞车安装位置进行调整,使五轮张紧器与传动绞车间距达到3.5m—5m的安装要求。

(4)轨道运输系统存枕木铺设合格率为30%,不达标,枕木间距合格率低(动力部提供方案,工作面安装完成后整改)

整改情况:对不达标的轨道轨距进行调整,已拟出方案。

2.1.11 16122-1回风巷无极绳绞车运输系统存在:

(1)在停运状态下,绞车启动器和操作台未按规定断电闭锁;(已整改,对停用设备实行断电闭锁挂牌。

(2)运输轨道水平合格率低(动力部提供方案,工作面安装完成后整改) 整改情况:已将该巷道轨道调整完成,符合细化要求。

(3)有一处积水点未设水仓,机械排水。

(4)积水多、堆放的岩石多,文明生产状态极差(工作面安装完成后整改)。 整改情况:已整改

2.1.12 地面部分(共性问题)

1、各场所张贴的规章制度新旧并存,标准不一。

整改情况:以重新张贴规章制度。

2、主扇风机房、瓦斯泵房、压风机房值班员无证上岗。

整改情况:值班人员已办理上岗证,不存在无证上岗情况。

2.1.13 变电所:

1、地面变电所变压器室内无照明灯。

整改情况:已加设照明

2、变电所不具备无人值班条件,现场无人值守

第四篇:煤矿机电运输隐患排查

简介: 煤矿机电运输是矿井生产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矿井的各个生产环节,战线长,涉及面广,特殊工种多,技术性强。机电运输设备状况好坏直接关系到煤矿安全生产。 关键字:煤矿 机电运输 隐患排查

根据我矿的实际情况和以往的事故暗例分析,当前我矿机电运输存在的主要隐患是:

1、 煤矿机运事故的原因剖析

(1)轮眼管理存在问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违反了“三大规程”及有关安全规定,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时有发生。要加强轮眼绞车工和信号把钩工的技术培训,随抽随答,落实终端责任。井下使用的电车头驾驶室内要有明显的操作示意图说明。

(2)特种作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掌握特种作业技术不娴熟。对技术工种安全操作知识掌握不牢,熟悉程度不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3)指令性的新来人员顶替。由于代岗人员顶替时间短,对顶替工种操作熟练程度差,缺乏顶岗前的安全培训,产生违章指挥和盲目操作双重不安全因素。

(4)特种作业人员的频繁调换,岗位的调整,给安全埋下隐患。特别作业人员大都是经过专业培训取得操作合格证后作业者,对他们的工种不宜随意予以变动。但是,矿山某些技术性工种,有些企业领导不去考虑学识水平,不讲究用工要求,而是当作好工种,并通过人情关系把一些不合格的人员充塞进去,加之一些人员不钻研技术业务,违章违纪现象比较突出。另外,临时性工作调整时安全培训工作没有及时到位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5)安全基础工作要长抓不懈,设备的防爆失爆检查要放在首位。

2 控制煤矿机运事故对策

(1)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煤矿机运工种的技术性较强,其各岗位工种都不能以照顾的身份出现,要由思想端正、技术全面的工人来担任。同时加强临时用工的安全管理,尽量少用或不用临时工。除特殊情况外,特殊工种人员不能随意调换,要严格考核发证,持证上岗。

(2)加强职工的安全业务培训工作。减人提效后,以岗定人,管理层和工人岗位限额,原有的培训组织形式已不适应,需根据新的形式采取新的对策:一是建立竞争机制,如对技术工种和管理人员采取竞争上岗,对所有职工都采用岗位技能工资,划分工资等级,引导和迫使职工自发学习安全业务知识;二是每隔一定时期组织职工进行技术比武,对优胜者给予重奖,以调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岗位上按标准及规程进行作业;三是采用“三结合”的培训方式,即业余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以重点培训为主,内培与外培相结合,以内培为主;对新工人、新岗位、新技术要进行强化培训,以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业务素质为目的,为搞好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以人为本”的基础。

(5)努力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矿井质量标准化是煤矿安全的基础。实践证明,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投入,能得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效益产出,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经常化的工作来抓,要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实现生产全过程达标。

(6)加强安全工作力度,向管理要安全。实践证明,要抓好安全工作,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失去了监督作用,必然助长麻痹侥幸、违章蛮干的现象。监督不到位或流于形式,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现场安监人员的作用;同时,必须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人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职责。另外,采取安全资金激励机制,通过经济杠杆,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从而促进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机电运输工作要想上一个台阶,必须牢牢抓住第

一、杜绝电气设备

一、设备更新换代要跟上,要尽快把无MA标志的电气设备进行更换。

1、矿井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设备管理制度、防爆设备入井检验制度、设备包机制度、设备定期检查制度、各种安全装置定期试验制度和停电检修挂牌制度。建立设备、电缆、小型电器的台帐管理,妥善保管大型设备的技术性能档案。

2、认真贯彻执行设备使用与维修相接合的原则,设备谁使用,谁管理,谁维护,负责安全直接责任并实行专责制,主要设备实行包机制,做到定人、定机、凭上岗证操作,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设备操作规程,对多班制生产的设备,操作工人必须执行设备交接班制度,大型设备均有运行记录。

3、建立大型机电设备安装验收管理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大型机电设备安装、改造、验收管理工作,强化大型机电设备安装、改造工程的设计、选型、设备购置、施工和验收等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强化业务保安部门的管理职能,防止大型机电设备恶性事故的发生,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大型机电设备安装验收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二、矿井主通风机装置

1、矿井必须安装两套同等能力的主通风机装置,其中一台备用,备用风机必须能在10分钟内开动。

2、矿井的主要通风机必须每三年至少进行1次性能测定。

3、生产矿井主要通风必须装有反风设施,并在10分钟内改变巷道中的风流方向;当风流方向改变后,主要通风机的供风量不应小于正常供风量40%。

4、矿井主要通风机房内必须安装水柱计、电流表、电压表、轴承温度计等仪表,还必须有直通调度室的电话,并有反风操作系统图、司机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等,主要通风机的运行必须由二人及以上的专职司机负责。

5、局部通风机和掘进工作面的电气设备,必须装有

风电闭锁装置。

三、井下防排水装置

1、矿井必须配备三台及以上水泵,两趟及以上排水管路,水仓、泵房机电设备安装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278条规定。每年进行1次性能测定。

2、排水系统配备与矿井涌水量是否相匹配。

四、煤矿提升运输设施

1、立井、斜井提升机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427条规定,装设保险装置和提升机后备保护装置,各种保险装置必须灵敏、性能可靠、在正常提升过程中严禁甩掉保护运行。提升机的电控系统,液压及机械制动系统必须可靠,各种闭锁关系正确,制动能力满足运行要求,专门升降人员及混合提升的系统每年应进行一次性能测定,其它提升系统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性能测定。提升系统除常用信号装置外,还必须有备用信号装置。

2、各种提升装置的滚筒缠绕的钢丝绳层数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

419、420条规定。

3、立井升降人员必须使用带MA(煤安)标志的罐笼和防坠器并按《煤矿安全规程》第413条规定对防坠器定期进行脱钩和不脱钩试验。

4、升降人员与物料的罐笼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381条要求

5、在提升速度大于3m/s的提升系统内,必须设防撞梁和托罐装置。

6、倾斜井巷内使用串车提升时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370条规定。

7、提升斜井和行驶机车平巷危险区段必须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规定;必须行人,要经信号工、把钩工同意,并停止行车;对通过人员必须清点人数,确定无人时才可发开车信号。

8、提升装置使用的钢丝绳及连接装置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对磨损、锈蚀断丝超限的

钢丝绳和不合格的连接装置必须及时更换,不得违章使用,严禁超载提升。箕斗提升必须采用定重装载。

9、井下绞车安全保护装置、制动系统灵敏可靠,提升系统做到“三固定”(开车司机固定、把钩工固定、信号工固定)、“四保险”(保险闸、保险峒、保险杠、保险绳)。信号系统声光齐全。

10、采用钢丝绳牵引带式输送机运输时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374条规定。

11、井巷中采用钢丝绳牵引带式输送机运送人员时应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375条规定。

12、井下使用滚筒驱动带式输送机时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373条规定。皮带必须选用带有MA(煤安)标志的阻燃带。

五、煤矿供电及井下电气

1、矿井必须有与实际相符的井上、井下供电系统图,该图的绘制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50条规定。

2、矿井至少应有可靠的两回路电源线路。当任意回路发生故障停止供电时,其它任一回路应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

3、井下各水平中央变(配)电所、主排水泵和下山开采的采区排水泵房供电的线路不得少于两条回路。主通风机、提人立井提升机、抽放瓦斯泵等主要设备应设置双回路供电。

4、井下防爆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检查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准入井。

5、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修理,必须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项技术要求。防爆性能遭受破坏的电气设备,必须立即处理或更换,严禁继续使用。

6、使用中的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检查,必须严格执行《河南省煤矿电气性能检查细则》的规定。

7、矿井严格按照《煤矿井下低压电网短路保护装置的整定细则、《煤矿井下低压检漏保护装置的安装、运行、维护与整定细则》《煤矿井下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装设过流、漏电、保护接地装置,“三大保护”装置必须动作灵敏可靠。

8、井下电缆必须选用带有“MA(煤安)标志的阻燃电缆。电缆的联结和铺设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46

8、46

9、470、47

1、472条规定。

9、电煤钻必须使用设有检漏、漏电闭锁、短路、过负荷、断相、远距离起动和停止煤电钻功能的综合保护装置。

10、井下照明和信号装置,必须采用具有短路、过载荷漏电保护的综合保护。

第五篇: 煤矿机电运输系统检查项目

一、机电系统

1、矿井应当有两回路电源线路(即来自两个不同变电站或者来自不同电源进线的同一变电站的两段母线)。当任一回路发生故障停止供电时,另一回路应当担负矿井全部用电负荷。矿井的两回路电源线路上都不得分接任何负荷。10kV及以下的矿井架空电源线路不得共杆架设。矿井电源线路上严禁装设负荷定量器等各种限电断电装置。

2、经批准采用单回路供电的必须有备用电源,其容量必须满足通风、排水、提升等要求,并保证主要主要通风机在10min内启动并可靠运行

3、地面固定式架空高压电力线路不得穿越沉陷区、跨越易燃易爆仓储区情况。采取安全距离、安全警示、避雷设施等必要的安全措施。 绘制与实际相符的井上、下配电系统图和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

4、井下各水平中央变(配)电所和采(盘)区变(配)电所、主排水泵房和下山开采的采区排水泵房供电线路,不得少于两回路。当任一回路停止供电时,其余回路应当承担全部用电负荷。向局部通风机供电的井下变(配)电所采用分列运行方式。

主要通风机、提升人员的提升机、抽采瓦斯泵、地面安全监控中心等主要设备房,应当各有两回路直接由变(配)电所馈出的供电线路;受条件限制时,其中的一回路可引自上述设备房的配电装置。 突出矿井自救系统供风的压风机、井下移动瓦斯抽采泵应当各有两回路直接由变(配)电所馈出的供电线路。

上述供电线路应当来自各自的变压器或者母线段,线路上不应分接任何负荷。

上述设备的控制回路和辅助设备,必须有与主要设备同等可靠的备用电源。

5、采区供电的同一电源线路上,串接的采区变电所数量不得超过3个。

井下配电变压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由地面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或者发电机不直接向井下供电。

6、井下各级配电电压和各种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等级,高压不超过10kV。低压不超过1140V。采掘工作面用电设备电压超过3300V时,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

7、井下配电系统同时存在2种或者2种以上电压时,配电设备上明显地标出其电压额定值。

矿井中的电气信号,除信号集中闭塞外能同时发声和发光。重要信号装置附近,标明信号的种类和用途。

8、升降人员和主要井口绞车的信号装置的直接供电线路上,不分接其他负荷。

9、井下照明和信号的配电装置,具有短路、过负荷和漏电保护的照明信号综合保护功能。

井下电气设备的选用符合规定。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或淘汰的危及生产安全的电气产品。

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修理,必须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项技术要求。

矿井应当按要求对电气设备、电缆进行检查和调整。井下电缆的选用符合要求。

10、井下供电系统必须具备过流、漏电、接地三大保护。

井上、下必须装设防雷电装置,且经由地面架空线路引入井下的供电线路和电机车架线,必须在入井处装设防雷电装置。由地面直接入井的轨道、金属架构及露天架空引入(出)井的管路,必须在井口附近对金属体设置不少于2处的良好的集中接地。

矿井主要变压器经有资质部门检测检验,并出具检验合格报告。

二、运输系统

1、绘制与实际相符的井下运输系统、压风管路系统图。

2、滚筒驱动带式输送机阻燃性能和抗静电性能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装设防打滑、跑偏、堆煤、撕裂等保护装置,同时装设温度、烟雾监测装置和自动洒水装置。机头、机尾及搭接处,有照明。具备沿线急停闭锁功能。主要运输巷道中使用的带式输送机,必须装设输送带张紧力下降保护装置。倾斜井巷中的带式输送机,上运时装设防逆转装置和制动装置;下运时装设软制动装置且必须装设防超速保护装置。大于16°的倾斜井巷中使用带式输送机,设置防护网,并采取防止物料下滑、滚落等的安全措施。机头、机尾、驱动滚筒和改向滚筒处,应当设防护栏及警示牌。行人跨越带式输送机处,应当设过桥。

3、电机车,列车和单独机车都前有照明,后有红灯。机车的闸、灯、警铃(喇叭)、连接器和撤砂装置符合要求。架线的悬挂高度、轨道质量符合规定。

4、平巷运送人员,人员上下车地点有照明、架空线安设分段开关或自动停送电开关,人员上下车时切断该区段架空线电源。

5、提升装置必须按要求装设安全保护。提升机装设可靠的提升容器位置指示器、减速声光示警装置,设置机械制动和电气制动装置。专门升降人员及混合提升的系统每年进行1次性能检测,其他提升系统每3年进行1次性能检测。

6、矿车提升的斜井上部平车场入口、接近变坡点处设置阻车装置,斜井内设置跑车防护装置。

7、采用架空乘人装置运送人员时,应有专项设计。各类间距符合要求。架空乘人装置必须装设超速、打滑、全程急停、防脱绳、变坡点防掉绳、张紧力下降、越位等保护,安全保护装置发生保护动作后,需经人工复位,方可重新启动。应当有断轴保护措施。减速器应当设置油温检测装置,当油温异常时能发出报警信号。沿线应当设置延时启动声光预警信号。各上下人地点应当设置信号通信装置。倾斜巷道中架空乘人装置与轨道提升系统同巷布置时,必须设置电气闭锁,2种设备不得同时运行。倾斜巷道中架空乘人装置与带式输送机同巷布置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每日至少对整个装置进行1次检查,每年至少对整个装置进行1次安全检测检验。

8、新建、扩建矿井严禁采用普通轨斜井人车运输。

生产矿井在用的普通轨斜井人车运输,车辆必须设置可靠的制动装置;断绳时,制动装置既能自动发生作用,也能人工操纵;必须设置使跟车工在运行途中任何地点都能发送紧急停车信号的装置;多水平运输时,从各水平发出的信号必须有区别;人员上下地点应当悬挂信号牌;任一区段行车时,各水平必须有信号显示;应当有跟车工,跟车工必须坐在设有手动制动装置把手的位置。

每班运送人员前,必须检查人车的连接装置、保险链和制动装置,并先空载运行一次(应有检查、空载运行记录)。

运行坡度、速度和载重不得超过设计规定(应有设计)。

9、对使用中的斜井人车防坠器,应当每班进行1次手动落闸试验、每月进行1次静止松绳落闸试验、每年进行1次重载全速脱钩试验(应有试验记录)。

10、连接装置的安全系数不小于13。

11、倾斜井巷内使用串车提升时,在倾斜井巷内安设能够将运行中断绳、脱钩的车辆阻止住的跑车防护装置;在各车场安设能够防止带绳车辆误入非运行车场或者区段的阻车器;在上部平车场入口安设能够控制车辆进入摘挂钩地点的阻车器;在上部平车场接近变坡点处,安设能够阻止未连挂的车辆滑入斜巷的阻车器;在变坡点下方略大于1列车长度的地点,设置能够防止未连挂的车辆继续往下跑车的挡车栏;挡车装置必须经常关闭,放车时方准打开;兼作行驶人车的倾斜井巷,在提升人员时,倾斜井巷中的挡车装置和跑车防护装置必须是常开状态并闭锁。

12、倾斜井巷使用提升机或者绞车提升时,必须采取轨道防滑措施;按设计要求设置托绳轮(辊),并保持转动灵活;井巷上端的过卷距离,应当根据巷道倾角、设计载荷、最大提升速度和实际制动力等参量计算确定,并有1.5倍的备用系数;串车提升的各车场设有信号硐室及躲避硐;运人斜井各车场设有信号和候车硐室,候车硐室具有足够的空间;提升信号符合规定;运送物料时,开车前把钩工必须检查牵引车数、各车的连接和装载情况,严禁牵引车数超过规定,严禁装载物料超重、超高、超宽或者严重偏载(应有设计,现场应明确牵引车数)。斜井井口及各片盘必须悬挂: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牌。

13、井下不使用滑片式空气压缩机;固定式空气压缩机和储气罐分别设置在2个独立硐室内,独立通风;移动式空气压缩机设置在具有新鲜风流的巷道中;设自动灭火装置。

14、布置在室外的压缩空气站储气罐,吸气口与翻车机房、装车仓、受煤坑、储煤场等粉尘源的距离不小于30m,在不利风向位置时,不小于50m。

15、空气压缩机站设备设有压力表和安全阀。使用油润滑的空气压缩机装设断油保护装置或断油信号显示装置。水冷式空气压缩机装设断水保护装置或断水信号显示装置。

避免阳光直晒地面空气压缩机站储气罐。

空气压缩设备必须装设温度保护装置,在超温时能自动切断电源并报警。

储气罐装有超温保护装置,在超温时能自动切断电源并报警。

16、矿井提升机及钢丝绳、提升容器、连接装置、防坠器空气压缩机等经有资质的部门检测检验,并出具检验合格报告。

三、安全监控系统

1、矿井必须装备安全监控系统、人员位置监测系统、有线调度通信系统。如实记录监测监控数据,填写报表。

1、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主干线缆分设两条,系统具有防雷电保护措施。安全监控主机及联网主机双机热备份。

2、采区设计、采掘作业规程必须对安全监控、人员位置监测、有线调度通信设备的种类、数量和位置,信号、通信、电源线缆的敷设,安全监控系统的断电区域等做出明确规定。绘制安全监控布置图和断电控制图、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图、井下通信系统图,并及时更新。

3、每3个月对安全监控、人员位置监测等数据进行备份,备份的数据介质保存时间应当不少于2年。图纸、技术资料的保存时间应当不少于2年。录音应当保存3个月以上。

4、安全监控设备有故障闭锁功能,以及甲烷电闭锁和风电闭锁功能。供电电源取自被控开关的电源侧或者专用电源。安全监控设备定期调校。

5、采煤机、掘进机、掘锚一体机、连续采煤机、梭车、锚杆钻车、采用防爆蓄电池或防爆柴油机为动力装置的运输设备等,设置甲烷断电仪或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

6、井下相关地点设置甲烷传感器,突出矿井采煤工作面及其进回风巷和掘进巷道内设置的甲烷传感器为全量程或高低浓度甲烷传感器。

7、突出煤层采煤工作面进风巷、掘进工作面进风的分风口设置风向传感器。突出煤层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和掘进巷道回风流中设置风速传感器。

8、采区回风巷及总回风巷的测风站设置风速传感器,主要通风机的风硐设置压力传感器。

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设置设备开停传感器,局部通风机的风筒末端设置风筒传感器。主要风门设置风门开关传感器。甲烷电闭锁和风电闭锁的被控开关的负荷侧设置馈电状态传感器。

9、下井人员携带标识卡。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重点区域出入口、限制区域等地点设置读卡分站。

人员位置监测系统的标识卡和读卡分站工作正常,正常监视人员位置信息。

10、矿井地面和井下相关地点设有直通矿调度室的有线调度电话。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煤矿安全生产问责制度下一篇:煤矿设备检修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