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问题与方法论文

2023-01-19

引言

交通问题是现代大城市发展中的主要瓶颈、城市病的重要源头为:时间、空间的有限性及由此产生的空间矛盾、时空矛盾。经济与技术发展, 生产与生活节奏加快, 使得人们对时间的敏感度不断增强;城市化、空间无序外扩、交通拥堵、出行链条增长都使得时间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因此, 交通矛盾日益尖锐, 成为影响城市发展、城市形态的关键。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特点

我国地铁建设起步较晚, 最早一条地铁在北京于1969年建成, 后来环城线路得以逐步开通, 这不仅可实现对交通压力的有效缓解, 同时在带动经济发展反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 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根据相关调查与统计显示, 现阶段我国有43个城市已经实现地铁运营, 还有多个城市正在筹划过程当中。

多元化是我国轨道建设主要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在政策不断调整的背景之下交通项目必须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这不仅可实现对技术可行性的保障, 同时也可针对轨道交通发展的各项技术以及经济政策进行不断的完善与优化, 促使轨道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协调互动不够

科学的城市地铁轨道交通规划建设, 能够引导和支持城市发展, 优化布局结构, 其规划属于城市规划的专项规划。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输量大、不可逆和修建期长等特征, 其规划理念和方法与传统道路系统规划有本质的区别, 但是, 现有的大部分规划成果往往偏重于其交通属性, 而对其与城市其他要素的关系考虑不够, 没有准确把握其与城市整体发展的互动作用原理, 造成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发展方向等方面的不协调,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目标同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出现偏离的现象时有发生。

2. 客流预测结果与实际运营客流量误差偏大

客流预测的可信度是困扰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一大难题, 人们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偏见也大都源于客流预测结果与实际客流偏差较大的现实。我国早期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采用客流转移法, 现在普遍采用“四阶段法”, 但每个城市对于“四阶段法”的理解不同, 按照该方法建立的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划分模型都有一定的不同。

三、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方法

1. 根据城市特征的协调性、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评价

城市地形特征、结构体系、职住平衡和财政情况等因素都能够显著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造成城市和城市之间在轨道制式、轨道线网布局方式、运营模式、换乘组织等方面的差异性。我们对轨道交通规划的主要意义就是为决策进行服务, 并且对以往的规划经验与教训进行总结, 为后续的工程起到指导作用。虽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世界第一, 但是, 目前,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研究还只能算在起步阶段, 有些轨道理论知识也只是借鉴发达国家的轨道系统得来, 这些理论在我国应用, 会产生很多不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问题, 因此, 我们必须按照阶段实施规划, 制定不同的评价体系。

2. 实施城市交通与用地一体化发展

随着轨道交通沿线、枢纽周边集聚人口、新的经济区域不断生成, 对沿线或枢纽周边功能空间的需求不断增加, 因此轨道与沿线开发需要不断调整规划, 通过新的功能空间开发、新的时空关系的形成, 适应特定时间尺度场域内的发展需求。住宅区及相关其他供给设施建设完成之前, 沿线地区人口密度会相对较低, 而随着住宅区建设的完成、配套供给设施的完善、入住人口的增加, 对于商业设施的需求也就变得原来越高, 为此车站周边街区的土地利用也需要分阶段、依据需求变化展开, 并始终保持交通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合理耦合。这也意味着在轨道交通与城市用地一体化开发中, 通过一体化规划、预先的控制, 来实现交通功能与城市空间、功能的耦合、匹配。达到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目的, 同时降低政府财政负担。通过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与城市土地开发的同步推进, 一方面可优化城市形态, 以交通与其他系统耦合提高城市时空的协调性, 提高交通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 交通沿线的综合开发可获得地产升值收益, 将交通网络的外部收益内部化并合理分配, 保护政府、开发商、土地所有者及民众各方利益, 实现多赢。

3. 深化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的互动

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机制决定了, 特定的城市化阶段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交通网络形态, 且交通网络可以影响城市形态、城市边界。时间与空间的有限性、时空矛盾促使大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交通需求集中化。以此加强城市综合开发和沿线土地的规划。

4. 深化轨道交通与城市形态的互动

轨道交通的技术及时空经济特征使之可满足大城市需求变化。轨道交通与城市形态的互动机制为:以轨道交通的时间、空间与时空关系增益性, 改变区域及使用者可达性;进而改变城市土地利用的维度及密度, 在水平方向沿轨道交通线路紧凑、有序扩张, 在垂直方向围绕轨道枢纽立体、高密度开发。依托这一机制构建轨道经济区域, 可优化城市时空关系、缓和时空矛盾, 立体的扩展城市场域边界, 推动大城市持续发展。

5.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轨道线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之一。城市轨道线网与高快速路网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骨架, 除带动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转外, 也是支撑整个城市的重要子系统。因此, 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应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总体用地布局、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的研究, 在城市人口分布基础上, 结合重大功能设施布局, 以此作为轨道线网规划的主要锚点, 实现与城市结构的有效结合。

结束语

随着城市规模以及人口的不断扩大, 城市地铁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已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建立一个运作有序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对于方便群众出行、解决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中重要的子系统, 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全面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问题与方法, 改善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服务, 节约人们的出行成本;减少尾气排放, 改善城市环境等重要的衍生效益。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规划,问题,方法

参考文献

[1] 万军, 丁文霞.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问题[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5, 35 (5) :31-32.

[2] 杨鑫, 张培林.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交通企业管理, 2015 (7) :14-17.

[3] 于志青.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问题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 2017, 28 (6) :21-2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破坏车窗盗窃车内财物案现场勘查及痕迹物证提取下一篇:支架式教学法在高职《成本会计》教学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