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代女皇武则天有感

2023-01-12

第一篇:读一代女皇武则天有感

读《一代女皇武则天》有感

中国人一直以来的思想就是女子不如男。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有李清照、卓文君;武有穆桂英、花木兰;到了唐朝,女皇武则天更是将她的国家治理的繁荣昌盛,没错,就是这么多神奇的女子,造就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武则天,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自从她迈入宫门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要站稳脚跟,一步一步向前走,最后取得辉煌的胜利。

武则天又叫武曌,因为父亲跟随唐太宗出征多年,武则天则被唐太宗接进宫封为“才人”,那时她才14岁。唐太宗驾崩后,他的第九个儿子李治继位,武则天被送去感业寺做了尼姑。后来,武则天又被唐高宗李治看上了,于是被接进宫做了昭仪,一年之后,成为了皇后。

唐太宗选择这样一位软弱的儿子来继承他的皇位,为武则天从后宫走向朝廷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到了后来,唐高宗由于身体健康问题,让武则天帮他代理朝政,在朝堂上,武则天与唐高宗平起平坐,二圣临朝。可见武则天在当时的地位是有多么高了。

唐高宗去世后,李显李旦相继继位,又相继被武则天废除,最后,武则天凭借着她卓越的政治才能与血腥镇压取得了皇位,完成了她艰辛、辉煌而又痛苦的传奇一生。

骆宾王曾这样批判过她“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当中“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确是如此,武则天成为父子两代皇帝的女人,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如果她没有狐媚惑主这项“本领”,最后又怎么会成为皇帝呢?后人对武则天的评判有很多种,但我觉得,武则天虽然心狠手辣,为夺皇后之位杀死亲生女儿;对王皇后和萧淑妃实行“骨醉”;用武力血腥镇压了反对她的人,包括她的儿子„„但是武则天一生功大于过,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够排除万难,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

武则天,一个既有野心又有才能和胆量而且那么幸运的女人,一步一步走向了皇帝的位子,可见,她是受了多少别人没有受过的苦,经历过多少别人没有经历过的痛。所以,武则天绝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明君,也一定是值得让我们中国人一辈子都记住她的人!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中期小结——一代女皇武则天

课题组成员:陈文娟,周俊谷,张慧雯,张展鹏,欧立炜, 林伟杰

班 级:高一(10)班

指导老师 :

老师

一:课题背景

作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武则天在史书、影视作品以及人们的心中,她 的形象一直是十分复杂的。各类史籍的 记载更加众说纷纭。 究竟这位中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有过怎样的经历?她的一生应该得到怎样的 评价?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我们希望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更深入、更准确、更全面地认 识一代女皇武则天。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活动学习到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 逐步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历史观。

三:课题研究方法:调查法、文献法结合

五:研究结果:

武则天即则天大圣皇后武瞾,原名武照(一说武媚)。(624—705 年)祖籍并州文水(今 山西文水东),唐高宗李治皇后,后改国号武周,定都洛阳。690—705 年在位。名曌,世人 据其封号称之为武则天。性巧慧,多权术。唐朝开国功勋武士彟之次女。自幼聪慧敏俐, 极善表达,胆识超人。67 岁时(公元690 年)正式称帝,改唐为“周”,自号“圣神皇帝”。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前后执政达半个世纪。史家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 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高宗永徽六年,29岁的武则天奉诏离开感业寺,二次进宫,被高宗封为昭仪。武则 天联合王皇后,令萧淑妃被高宗打入了冷宫。

武则天看得非常清楚,要巩固自己的地位,最好是攻击代替防御,要争得后宫的独霸 地位,非把王皇后彻底打到不可。于是武则天深思熟虑之后,使出一记“狠招”——上演 了一出残杀爱女的“苦肉计”。

形势急转直下,唐高宗废了王皇后,册封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想当皇后的愿望终于 实现了。 武则天巩固了在后宫的地位后,就加紧利用唐高宗为病魔所困的机会,将大部分政务 都操纵在自己手里,向皇帝的宝座进军,使李治成为徒有虚名的皇帝。

公元 684 年,武则天改东都洛阳为神都,立武氏七庙,百官改名,为做女皇帝奠定基 础。接着大量诸武用事,残酷镇压政敌,几立几废太子。五年后,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 自称圣神皇帝,经过 36 年的经营,武则天终于获得皇帝的称号。她登位时已 67 国历史上即位年龄最大的帝王,她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刚强机智的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武则天依靠历史的条件、特定的婚姻、个人的才干书写了一段辉煌的女皇历史。

作为一个女皇,一个精明的政治家,武则天蓄养男宠应该说主要是为了显示女皇的威 权。她这是在想众人炫耀,既然男子为帝可以有成群的妃嫔,女人登基也应该有侍奉的男 宠。皇帝妃嫔成群在当时是合法制度,武氏身为女皇,男宠前后不过数人,即使与历史上 不荒淫的皇帝相比,也是少之又少。因此,对武则天还应该全面的、历史的、公正的给予 评价。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冲破男尊女卑的罗网,打碎封建时代 的桎梏,一跃登上皇帝宝座,生前唯我独尊,治国安邦,死后在她的碑上一个字都没有留 下,耐人寻味。

有学者认为,女皇立“无字碑”是为了夸耀自己的功德,因为她在位时政通人和,国 富民强,对外号称“大周帝国”。说明她的功绩不是文字所能表达的。

有学者则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自知罪孽太大,明智的做法还是不写碑文为妙。 有人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个聪明的作法,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说。这是最好的办 法。因为武则天有可以肯定的地方,也有应该否定的地方。

武则天除了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之外,她还是一位诗人。据史册记载,武则天在十

三、 四岁的时候已是博览群书,有了一定的诗词歌赋的基础,对于书法,武则天也是十分精通。 《全唐诗》等收录了 58 首武则天的诗,多为庙堂祭奠之作,然也间有记游抒情诗篇 中最有名的就是《如意娘》: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六:参考书籍:

吕思勉《隋唐五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年 黄现璠,刘镛,《中国通史纲要》北平文化学社上册-1932年9月初版;中册-1934年4月初版;下册-1934年7月初版

胡戟著,《武则天本传》,三秦出版社,1986年出版

刘华明主编,《武则天全传》,印刷工业出版社,2001年出版。 冯国超主编,《武则天传》,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年出版。 雷家骥著,《武则天传》,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 蒙曼著,《武则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萧让著,《女皇之路-武则天》,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赵葭苇著,《武则天时代》,哈尔滨出版社,2008年出版。 旷世女皇---武则天李古寅,汤树俭 /2009-05-01/中国文史出版社 《武则天正传》林语堂著/2009-09-01/江苏文艺出版社 七:问卷调查

问题1:你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怎样的历史人物?

1.正面人物 2.反面人物

3.两者兼有

4.不清楚

问题2:目前你对于武则天的了解主要来源于什么? (多选)

1.历史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电视剧和电影

3.课余时间阅读正史 4.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或野史

问题3:你认为自己对武则天的了解程度是?

1.比较深入,能说出许多相关史实

2.一般,能应付考试

3.比较浅,知道的资料不能确保真实性

4.几乎没有了解

八:结论 武则天掌权期间的大力改革,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对唐朝中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不得不承认武则天的确是个有才华的女皇帝。

第三篇:武则天女皇

《武则天女皇》读书笔记

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2班左湖川20070512208 她挥舞着生命在漫天的血红中,成为一段永不逝去的历史。她失去了至亲骨肉,她脚下鲜血淋漓,但她依然顽强地迈向九五至尊之位。

躺在床上,回味着,脑海里时常浮现出她戴着沉重的皇冠,在漫天的血红中从天边走来的画面。很佩服这样伟大的女人 ,从十四岁的小姑娘直至奋斗到年近八十的女皇。她是何许人也?她姓武名曌,武曌,一个令人敬畏而神秘的女性,中国的唯一女皇,也是一个惊世骇俗的女皇帝,纵横捭阖,青史留痕,一生写满传奇。

十四岁的武才人拥有沉鱼落雁般的美貌,足以迷倒一大群男人,唐太宗亦不例外。是的,太宗对她很痴迷,甚至离不开她,可是有“唐三代而灭,武姓之王昌”几子之说,这几个字一直深藏在只有他自己和几个近臣可以看到的《宫廷密录》里面,令他触目惊心,所以他不敢碰武曌,更不敢要武曌。要不是这个原因,可能历史就不是现在这个说法了,史上也就没有武则天女皇之说了。但历史终究是历史,没有改变的余地。武曌的美貌在唐太宗身上没有派上用场,只是阴差阳错,太宗之子李治在和唐太宗出游时迷上了娇媚动人的武曌,就像酒醉一般,将自己完全沉迷其中,醒不过来。

可以说,武曌在太宗执政时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只不过是身边的一个丫鬟,顶多也只是才人,没有任何升迁的机会。直至李治出现在她的生命中,武曌的命运才出现了转机,也许这就是命,是上天注定的,天要李治出来助她一臂之力。当然,李治之舅父长孙无忌对武曌的成功间接起了作用。要不是他帮李治登上皇位,李治不可能有登基的那一天,而武曌也将在尼姑庵中呆上一辈子。

作者赵玫说武曌的一生是离不开男人的,确实如此。李治是她成功的阶梯,而薛怀义是助她登上皇帝宝座的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不可否认美貌是她的资本。她知道美丽是她冲向心中终点的一项有利武器,可是从十四岁开始宫中女人战斗生活的她发现要想成功单靠美貌是远远不够的,要凭智谋。

于是她开始一步步的计划,为李治生儿育女,与此同时朝着心中暂时的目标——登上皇后宝座奋斗。她为了这个目标不惜杀死自己的亲人,包括自己可爱的女儿。她的智谋和为成大事不折手段是无人能敌的,“皇后和萧淑妃的死”就足

以见得她的手段和心机。其实李治的懦弱无能和治国无才恰好给武曌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和锻炼的机会,这也为武曌掌控江山奠定了关键的基础。武曌在李治眼中是一个完美的女人,才华横溢、聪明大方、宽容大度、美貌俱佳„„他可以事事随武曌的心意,武曌对他来说可以比江山更重要。可是武曌对政治的热衷和痴迷已经远远超过了李治,她可以日以继夜批公文、办公事、为国家社稷废寝忘食而不去陪李治。可男人终究是男人,是耐不住寂寞的,就算是一直钟情武曌一人的李治也一样。他是说过他只要武曌一个人,她是他的唯一,可最终他还是越出了武曌心中的底线,背叛了她。可想而知,那个女人会死得很惨,武曌会让她消失得神不知鬼不觉。毋庸置疑,其他只要是犯下这种错误的女人都会遭到这种下场。只要是任何挡住她目标的人都得死,只是死的方式和时机不同而已。从王皇后、萧淑妃、韩国夫人、魏国夫人、废太子忠以及长孙无忌、褚遂良直至上官仪的死亡中可以看出武曌的确如大家所说,是一个杀人如麻的女魔头。

武曌是爱她的孩子的,她尽最大的努力为她的孩子们创造最好的生活条件,她以为为孩子们争取更多物质条件就是对孩子们好,其实他的孩子只需要一种与母亲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人人都需要的母爱。可一向聪明过人的武曌却忽略了这最重要的一点。 其实起初她是想让儿子继承皇位的,可是在她眼中,她的儿子都太不争气了。为什么每个人都要与她作对?她的四个儿子李弘、李贤、李显、李旦先后轮番登场,在太子的舞台上表演的淋漓尽致。因为唯有在他们的表演中,才能检验得出他们之中谁是最能听她的话的王储,她需要这样一个人,由她来继承皇位,由他来充当接替他父亲的那个玩偶的角色。

李治最终是没能战胜病魔离去了,武曌抱着李治痛哭不已,她到那时才真正发现她其实是爱李治的。她希望李治永远陪着她,她不想失去李治„„可是这一切都晚了,武曌只好任李治在她怀里安然睡去却束手无策。李治到他的极了世界去了,也许这正是她月月盼、天天盼的一刻。他从此再也没有痛苦,他不必去为国家社稷烦心,不会再看见女人之间的斗争„„而武曌呢?孤家寡人,独撑着一片天。

自己这么好的治国才能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天授元年九月九日,万里乌云,秋高气爽,街上是随风飘舞的落叶,还弥漫着、燃烧着棕红的色彩,则天门外,是汹涌的人的海洋,在万众的欢腾中,武曌终于登上了则天门。她激昂着声

音和眼泪向万民宣告,大周帝国成立。她就是大周王朝永恒的皇帝——武则天,那年她六十二岁。

登基并不是终点,这个终于称帝的有着山河气派的女人,还有着她更加辉煌的伟业。她还要怀抱着她的大周帝国。那曾是她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如武曌这般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女人,仅六十二年的岁月是不能却进她轰轰烈烈的一生的。而她在最后的生命中所献演的那样的镂骨铭心,或者是那样跌宕起伏苍凉悲壮、也是古往今来所绝无仅有的。

武曌求贤如渴,狄仁杰、李昭德一类臣子的重用就是最好的例子。不可否认,武曌确实为大周主宰着命运,为万民带来了不错的生活,所以我说她是杰出的伟大的青史留名的,但同时她又是暴虐的凶恶的狠毒的。

十五年,武曌与僧人薛怀义的恋情从发展到结束,到她最终将这个与她有过无数次床第之欢的男人杖杀;武曌以将近八十岁的高龄宠爱如花似玉的美少年张昌宗张昌易兄弟„„但毕竟时过境迁。不尽的年轮无法总是保住武曌的年轻美丽,而日复一日地剥蚀着她的,还有她的大周帝国带给她不尽的政务,边陲的战乱频仍,朝臣间你死我活的较量,还有她李姓与武姓子嗣间那激烈的角逐和争斗。她不断地进入暴风雨,又不断从风云变幻中退出。在进进出出之间,她终于敌不过可怕的年轮,终于心力交瘁,力不从心,终于虚弱地只身躺在上阳宫凄冷荒凉的皇帝的大床上。终于在神龙元年二月四日,中宗李显登上城门,亲自向天下宣布正式恢复大唐国号。如此一般轮回,持续了十五年之久。新的纪元开始,这一年是公元七百零五年。

一颗璀璨的星终于陨落,陨落时闪着苍凉的寒光。武曌于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凄凄冷冷的死在了上阳宫。儿女们在半年后才将她浩浩荡荡地送回乾陵与她的先夫高宗李治共眠一室的。这轰轰烈烈的七十八年带给她的将是永垂不朽。

四季是永恒的。终于,武曌将她的躯体融汇了进去。从此,她成为了四季,成为高山,成为河流,成为那令人震撼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她将有滋有味有色有彩的生命挨到七十八岁,古老而悲壮„„

第四篇:读武则天有感

(一)

孤独是繁华的鸩酒

麻雨萌

当温柔的春风吹进唐宫时,有几朵花儿会为她而绽放?当感应寺的钟声再次响起时,有几位修行者会记住她的名字?当泛黄的书籍缓缓打开时,有几位读者会看到她的孤独呢?她,就是一代女皇——武则天。

"庭院深深深几许",武才人的后宫生活一定很枯燥,很无聊,很孤独吧。想也想得到,一个并不十分得宠的女子,在那个除了争宠夺爱就是攀附上位的地方过得一定很压抑,很艰难。纵使有一两个妃子真心待她,又有几个人能真正走进她的心房呢?但武才人从未为此而终日昏昏而过,她早已洞悉了这些尔虞我诈,她明白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时日已不多的李世民身上是一种"真正的浪费".她的野心从不仅仅是在后宫中的呼风唤雨,而是在那些李世民给不了她的东西上。她是孤独的,因为后宫中无一人可懂她的心思,当然,她也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她的心思。

"开箱验收石榴裙",武皇后的魅力又怎能仅仅只是在那一袭红裙之上呢?在太宗的后宫中她就已经用自己的无穷魅力牵住了一个懵懂少年的心,在少年心中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深刻印记。从此那个叫做李治的多病少年被武则天迷得神魂颠倒,在李治心里武则天似慈母,总能给予他最暖心的安慰,消除各种生活烦恼;武则天似长姐,总能为他提出最独到的建议,在各种政治危难中伸出援手。李治和武则天之间的感情又怎能是一个"遂以武氏赐朕"了得?可以说,武则天用自己的女性魅力吸引了太宗宫中的那个青涩少年,却用自己的政治魅力吸引了太宗之后的那个傀儡皇帝。但即使是身处皇后之位,整日被李治的宠溺所包围的武则天依然是孤独的。因为李治爱她,但并不懂她,不懂她隐藏在深处的那颗渴望权倾朝野的野心,当然,她也不会让李治知道。

"血染皇冠迎一世繁华",则天大圣皇帝的执政生涯是中国历史上最独一无二的一笔,也是武则天常被人指责的一笔。它反传统文化而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性政权。先不说她的武周王朝在建立初期设置了怎样的告密制度,怎样的酷吏制度,也不讲这个特殊的政权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了怎样的基础。单说武则天成为皇帝后对各种政事的精确判断,以及她对工作的高度热情,就足以令世人惊叹。她有许多男子都不具备的帝王才能。但女人毕竟是女人,所以纵使身边有男宠生活中的侍奉,有狄仁杰政治上的陪伴,武则天依然是孤独的,因为她在实现自己那颗野心的过程中失掉了一切的一切。

"没字碑头镌字满",武则天从一代女皇又变回了李治身边的武皇后,这一生,她杀了许多人也差点被许多人所杀,临终时她赦免了许多曾经的敌人,看着男宠的"莲花头"交出了大权。这样的落幕怎能不让人唏嘘?

"繁华落尽是一梦",同样是女子,我同情这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花一般的年纪就领略了枯木的沧桑,这不是她的错,而是她的不幸。读武则天,让我明白人一定要有所追求,但绝不可为了这个追求而放弃一切,因为繁华过后的孤独没人承受得起!

一个人的繁华,一个人的落寞,则天的一生只能一个人。

读武则天有感

(二)

谈原生态家庭对武则天性格形成的影响

wlt

在中国古代的皇帝里面,有一个人特别引人注目,几乎成了经久不衰的话题。这个人就是武则天。为什么大家那么关注她,我们来看一组数字,中国从公元前221年进入帝制国家,一直到1916年,2137年的帝制时代,共产生了495个皇帝。在这些人里面,武则天作为唯一一个女皇帝,因为唯一性她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是有一个问题,在中国古代男权社会中,女子想要有权利比登天还难。那么她是如何打破男尊女卑的束缚,成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站在整个社会的风口浪尖上呢?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兹就我读《武则天》一书后的认识谈谈这个问题。

讲武则天,不得不讲长孙皇后,不得不讲唐太宗对长孙皇后和武则天的态度。

长孙皇后与武则天都是历史上的名女人。前者为名皇后,后者为历史上有名的唯一的女皇帝。前者受唐太宗敬重,后者受唐太宗贬弃。为何?因为两者性格不同。

1

长孙皇后的性格——温良

自打长孙皇后贞观十年去世后,一直到太宗去世,13年,唐太宗都没有再立过皇后。长孙皇后13岁就嫁给了16岁的唐太宗他们感情之好有很多很多的孩子,他们从太原起兵反隋,一直到玄武门之变,一路生死相随,风雨同舟,相传长孙皇后死后葬于昭陵,唐太宗就在宫中造起高台以便时时能够观望昭陵,悼念亡妻。

那么唐太宗为何如此敬重长孙皇后呢,从不干政,不仅拒绝和唐太宗一起讨论国家大事,而且反对外戚干政,不许家人占据要职,比如她的哥哥,长孙无忌,他和唐太宗一起打天下,立了大功,当宰相无可非议,但是长孙皇后坚决反对,唐太宗不愿意,因为他觉得长孙无忌的能力真的很强,于是他就去劝她哥哥,让他自己辞职。对自己的儿子更是严格要求,伴随着承乾长大当了太子,奶妈觉得太子过得日子太简朴了,就像皇后提出请求改善伙食,安置家具 .皇后就说太子宫里的东西已经够了,玩物丧志,更难能可贵的是长孙皇后善于识别忠臣。

唐太宗一个16岁当兵,18岁指挥千军万马的人,他的性格非常强悍,长的也是不怒自威,有一回大臣魏征与唐太宗激烈的争论,唐太宗拂袖而去,回到寝宫里就开始大骂,什么这个乡巴佬,让我一点面子也没有,看我不杀了你。长孙皇后目睹了这一幕,她什么也没说而是悄悄地退了出去。换上了国家大典才会穿的礼服,唐太宗一看愣住了,长孙皇后说:我是专门来向您道喜的,祝贺你身边有忠臣,唐太宗何等聪明,被他这一点,所有的怒气全消了。魏征这个忠臣也就被保了下来。她在默默的支持着唐太宗,唐太宗称她为良佐,最好的辅佐。因为他需要的就是这样温文恭俭让的贤内助,在唐太宗病重之时,长孙皇后日夜照料,并将毒药系在腰间,一旦太综离世她也跟随而去,决不独活,如此蒹蝶情深,确时是他人所不及的。

2

武则天的性格—冷酷而又坚毅

1

亲手杀自己襁褓中女儿的残忍

众所周知,唐太宗死后凡是没有子嗣的嫔妃都要被送到尼姑庵,武则天能得到再次入宫的机会多亏了唐高宗的王皇后。但是武则天为了扫除上位的障碍,不得不对恩人下手。

这一天,王皇后来到武则天的房间,看她还在襁褓中的女儿,她们的关系还是和以前一样亲密,有说有笑,没过多久,高宗也来看望女儿,却传来了侍女非常悲切的呼叫,小公主死了,而且脖子上还有被人掐过的痕迹,刚刚还在笑的女儿却死了,武则天悲切哭了,这哭声撕心裂肺,把高宗哭傻了。这事情摆在眼前,作为父母不可能伤害女儿,唯一的嫌疑人就是王皇后,()这是不可饶恕的重罪。大家都以为亲生母亲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但是现在大多数历史学者都认为是武则天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宝贝。可见,武则天一旦出手,快,准,狠,一招封喉。她不会做一些争风吃醋的小事,她像一个高手过招,眼光,算计,都比皇后淑妃高出好几个等量级。

2

驯服狮子骢的狠

但是这种残忍也给她带来了阻碍,有一次唐太宗带着武则天去参观宫里的马厩,有一匹好马,叫做狮子骢,但是它的性格非常烈,谁也驯服不了她,武则天就说:这不简单吗,你给我三样东西,我先用铁鞭揍他,如果还不听话,就用铁仗打他,还是不听话,就直接用匕首杀了它。她在兴高采烈的讲着,但却没有注意旁边的唐太宗是用一种惊愕的表情看着她,没想到一个14岁清纯的女孩子竟然要做出如此残忍的事情。

3

原生态家庭对武则天性格形成的影响

按常理来说,武则天虽然没有出身名门望族,但也是富裕的官宦人家,应该是一生不知愁滋味有一个温柔的性格才对。但是人们在武则天身上却看不到这些,更多的是一种刚毅,而这种刚毅更是成就了后来的武则天。那么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来自残酷家庭斗争的影响

幼年丧父的武则天家道中落,只得和母亲回到父亲的家乡,母女二人受尽族人白眼同父异母的两个哥哥更是对他们百般刁难,她知道了一种非常功力,非常势利,一种民间家庭内部那种斗争的手段 ,她体会到亲人之间那种为了利益相争的一种残酷,让她看透了很多方面炼就了武则天一颗非常冷酷的心,她的内心充满了怨恨和报复,但是这种怨这种恨,她能做什么呢,她什么都做不了,所以她只能把这些仇恨都记在心里 ,忍耐又是这种残酷的经历交给她的另一种本事,这些几乎是武则天修炼出来的童子功。

到她扬眉吐气的时候,你就可以看到这些童年的影子 ,会一点一点的表现出来,我们看到她在政治上那种对敌人的那种残忍,那种隐忍不发,那种政治上的权谋,小时候的经历是一种很重要的锻炼,但是一个人如果在政治上只有这种算术,隐忍,他也不见得能成功,因为还需要文化。

来自出身皇族母亲的影响

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出身皇族,隋朝宰相之女,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读过很多书,更重要的是在皇族那种高高在上的地位,她对许多政治及人物看的很透,很多事故,世态炎凉,她妈妈都能从那些事例里教给武则天,而且她妈妈生了两个女儿非常希望有个男孩子,所以武则天从小是被女扮男装的,从这也可以看出,家庭里对她的期望,希望她能像男孩子一样坚强挺拔,当时皇上下令召武则天入宫,她妈妈担心的哭了,因为她知道后宫尔虞我诈,但是她骂她妈妈:"干嘛哭的像个娘们。"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她也不把自己当女孩看。小时候的打扮也给武则天幼小的心一种鼓励,要坚强,要有所成绩。

逆境是最能磨练人的,武则天小时候这种逆境,让她咬着牙关去挺过亲人之间这种残酷的斗争。从小就目睹了母亲经受的苦难,10来岁,本应该是一个天真烂漫不知忧愁的年纪,她却要经历人情冷暖,事态炎凉,灰暗的童年让她养成,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仇必报冷酷而又坚毅的性格。

不知道你们是喜欢长孙皇后还是武则天,但是我从她们的故事里读到了温文恭俭让,以及学会隐忍还有刚毅。由上可见,原生态家庭对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影响重大。

寒假看了一部古装剧,发现里面的男生女生和现在的很不一样,君子也许是对他们最好的代名词。也许是如今的电子产品让我们无暇顾及经典文书,但是多读一读,总是好的。

第五篇:读《野犬女皇》有感600字

张言语

《野犬女皇》是一本我十分喜爱的好书,我每次看到它时,或是伤心无奈,或是含泪叹息,有时候紧张焦急、有时欢笑欣喜……复杂的心情在我心中流动,但看到最后,无论心情是多么深重,总忍不住泪水洒出一片感慨。

这本书讲了野犬姐妹红桃心和白桃花的故事,由于野狗群只有能力养大一窝幼犬,这对姐妹都想让自己的后代活下去,为此反目成仇,互相猜疑怨恨。但最后还是因姐妹情冰释前嫌,可白桃花却为了红桃心牺牲了。

看完后我除了落泪,还禁不住深思,我的生活中,难道没有因为猜疑而酿出的苦果吗?没有真诚的姐妹情吗?

有,当然有。

我三年级时的一个暑假,乡下表妹冉冉来我家住,开始关系不错。可有一次我发现冰箱里的巧克力不见了,之后又在冉冉的包里找到了所有巧克力,于是生气地找她"兴师问罪",她却笑笑,不慌不忙地说:"看我这记性。我看这巧克力好吃,本想上午出去玩时带上点,可因为要去游乐场玩太兴奋了,拿错了包,也忘了这个包里有巧克力了。"说完就把巧克力放回冰箱。哼!演技真好!我在心里暗暗地想,谁记性会那么差,这都能忘,而且干什么要把所有的都拿上?这么热的天不会化呀?明明就是想独吞!以后,每次有糖我会想办法多吃些,她也尽力把糖往她那拿。我们在一起时,只会有冷战。

四年级时,我就开始困惑:我为了几个巧克力没有证据就说冉冉要独吞,是否有点小气自私呀?当看完《野犬女皇》后,我才真正地后悔,我真幼稚,巧克力哪有姐妹情重要,猜疑和怨恨是友谊的淡化剂,我才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一份多少珍贵的感情。

现在社会上,有多少兄弟姐妹为财产吵得不可开交,有多少兄弟姐妹为自己的利益冷淡情谊,不管生活中有着怎样烦恼,不管社会的复杂你多迷茫,记住,在世界这片浓雾深处,埋藏着一份真挚的手足情谊。

(五年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党员负责人会议讲话稿下一篇:党员干部冬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