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产生力量交流生成智慧——谈集体备课在新课改中的运用

2022-09-14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 集体备课成为学校校本科研的一种重要形式, 已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集体备课制度的实施, 是解放教师的有效途径, 是学校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主要平台, 是开展校本研训活动的重要载体, 更是培养青年教师成长的主要机制。

1 集体备课要树立的意识

1.1 合作意识

合作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集体备课要创造一种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氛围。对每一个阶段的工作, 备课组应进行明确的分工, 优势互补, 教学相长。

1.2 整体意识

集体备课要有整体意识。学初集体备课时, 教师要纵览全局, 制订整个学期或整个学年的教学计划;要注意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保证备课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1.3 超前意识

教师超前集体备课, 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而且有利于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在制订好整体教学计划后, 提前备好全章的教案, 对整体内容有总体的把握, 安排好教学计划, 确定每一单元的主备人和集体备课的时间。

1.4 反思意识

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将教学方案付诸课堂实践, 并对自己 (或他人) 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研究, 总结自己的教学得与失。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 才能扬长补短, 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2 集体备课基本策略

2.1 研究教材, 人人初备

2.1.1 理解“四点”——知能点、重难点、注意点、教育点

教材由众多的知能力点组成, 每章节教学内容都有其较为独立的若干知能点, 需要我们准确全面地予以理解和把握;教学重点是指在教材各章节中起关键作用的知能点, 是具有“生长性”的东西;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现有的知能水平下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问题;注意点是指各知能点、重难点中易混淆的或关键的问题。找出教材中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教育点, 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加以落实。

教师备课时, 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教材、高考考试说明, 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了解学生, 摸清学情, 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 要详备突破重点和难点的策略, 归纳注意点的方式方法, 以便设计合理的学生学习探究活动方案, 利于授课时切中要害, 化难为易, 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进行有效教学。

2.1.2 把握“三个认知层次”——了解、理解、运用

在新课程标准中出现了三个认知层次。了解是指对知识的认识和识别。理解是指在了解的基础上, 对知识的领会、解释和说明。运用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 对知识的初步运用、分析和重新组合以及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知识迁移。这三个认知层次, 是基于认知水平和该知识点在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两个方面而提出的, 使教育合理化和具体化。在课时教案中, 不仅要一一列出各知识点, 而且要分别注明教学认知要求, 以便把握教学、练习的尺度, 以使学生全面正确掌握。

2.1.3 超前备课, 留有余地

教师应该超前备课, 要尽力提出有独创性的设计方案, 以便资源共享;在教学环节上要有创新, 要写出教学目标达成的具体方法。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 以便集体研讨, 攻克难点。

2.2 研讨教法, 集思广益

2.2.1 探讨“三法”——教法、学法、考 (练) 法

教法、学法、考 (练) 法是教师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师教的方法、学生学的方法和考 (练) 的恰当时间及方式。教法服务于学法, 考 (练) 是检验教法和学法的实际效果。备课既要对课程标准“心中有数”, 还要“胸中有书”, 更要“目中有人 (学生) ”;既要备教师怎么教, 更要备学生怎么学, 还要备怎么考与练。备教法, 就是遵循课程标准, 驾驭教材, 根据学生实际, 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方法、板书、作业等, 既要备出深度又要备出梯度更要备出精度。备学法, 就是根据学生的心智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要求相结合, 施之以有效的教法:从课前预习、课堂阅读、听课笔记、知识记忆、分析运用, 到课后训练、笔记整理、知识梳理拓展等方面都精心设计, 以便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备考 (练) 法, 就是针对教学内容的知识点、重难点和注意点, 并研究分析高考的考试说明和不同地区的模拟题, 从中找出考练的重点, 精心创设课堂提问, 设疑讨论、目标练习、课后作业、单元检测、模拟训练、各类题型解析等方式方法, 引导学生动脑、强化学生记忆、实现知识迁移、培养学生能力。

2.2.2 研究“三结合”——知能结合、知技结合、知行结合

知能结合, 就是把认知与理解、记忆、运用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相结合,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实际的问题。知技结合, 就是把认识与活动、动手技能相结合。知行结合, 就是把认知与向情感转化和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 进行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环境观的教育。知能结合属知识智能领域, 知技结合属于操作技能领域, 知行结合属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 只有三个领域有机结合, 才能完成新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 落实素质教育。

3 集体备课的意义

3.1 有利于集思广益提高教学效益

集备课为教师各自备课省去了程式化的内容, 便于教师去研究如何教好新知识,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第一认识。教师有时间及时记录教学的的心得体会, 并整理、分析、反思自己 (或别人) 的教学行为, 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监控能力, 逐渐生成对教学活动本身的理性认识, 以提高课堂效益。

3.2 有利于教师相互学习、相互研究, 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集备课活动中, 教师不再是被动地执行课程标准, 而是主动开发与建设, 在实践中摸索, 在探索中创新。同时, 该活动强调集体智慧的发挥, 它为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了平台, 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挖掘教师的智慧, 形成教学合力, 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3.3 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

集备课活动, 使青年教师可以在交流活动过程中较快的把握教材体系和教学策略, 从而在较高的平台上迅速成长, 有利于提高整个学科组的战斗力, 也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3.4 有利于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凭借个人经验能比较轻松地解决部分“教学困惑”, 但有些问题仅凭借教师个人能力无法解决而要通过集体备课才能完成。将这些发生在自己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设计, 共同研究, 就可以汲取他人的经验解决疑难, 从而改进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集体备课成为学校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不仅是解放教师的有效途径, 推进课改的主要平台, 开展校本研训活动的重要载体, 更是培养青年教师成长的主要机制。在集体备课过程中, 需要加强集体备课管理, 改进集体备课方式, 整合集体备课资源, 使集体备课活动高效务实的展开, 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在课程改革及教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集体备课,校本研究,课程改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生群体网上购物营销策略研究下一篇: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经济-社会-生态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热门文章

凝聚态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