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编译错误范文

2022-05-26

第一篇:vc编译错误范文

VC++6.0中如何编译运行C语言程序

VC++6.0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一个基于Windows系统平台、可视化的集成开发环境,它的源程序按C++语言的要求编写,并加入了微软提供的功能强大的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类库。具有高度可视化的应用程序开发工具,不仅适合大型软件的开发,对于初学C语言和C++的朋友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运行工具。

接下来笔者就简单介绍一下VC++6.0如何编译运行C语言程序

1.单个源文件的编译运行

例如下面的源代码

#include void main() { int i,sum=0; for(i=1;i<=10;i++) { sum=sum+i; } printf("sum=%d ",sum); } 打开VC++6.0,如图1所示

(图1)

选择“文件”→“新建”,打开如图2所示

(图2)

选择“文件”项,如图3所示

(图3)

选择“C++ Source File”项,并在“文件名”项目下输入“sum.c”如图4所示

(图4) 单击“确定”,打开如图5所示

(图5)

输入如上源代码,如图6所示

(图6)

选择“组建”→“编译”(或按Ctrl+F7组合键),打开如图7所示

(图7)

在下端的输出窗口会有错误和警告的提示,如果没有错误选择“组建”→“执行”(或按Ctrl+F5组合键)即可出现运行结果,如图8所示

(图8)

2.多个源文件的编译运行

以上是运行单个源文件的情况,但是在程序设计时,往往是由几个人各自独立编写不同的程序,显然这些程序是不能写在一起进行编译的,这时就需要建立项目工作区来完成几个独立程序的编译,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建立两个文本文件,分别命名为“file1.c”和“file.c”,分别在两个文件中输入如下两个源代码,然后保存。 源代码1:

#include void main() {

} void sum(); sum(); 源代码2:

#include void sum() {

} int i,sum=0; for(i=1;i<=10;i++) { } printf("sum=%d ",sum); sum=sum+i; 打开VC++6.0,选择“文件”→“新建”打开如图9所示

(图9)

选择“工作区”项,并在“工作空间名称”项目下输入“sum”如图10所示

(图10) 单击“确定”,打开如图11所示

(图11)

在左侧的“工作区窗口”显示了新建立的工作区

选择“文件”→“新建”打开如图9所示,在“工程”项目下选择“Win32 Console Application”项,并在“工程名称”项目下输入工程名称,如“sum”,选择“添加到当前工作空间”项,如图12所示

(图12)

单击“确定”,打开如图13

(图13)

选择“一个空工程”项,单击“完成”,打开如图14所示

(图14)

单击“确定”,打开如图15所示

(图15)

在左侧的“工作区窗口”显示了新建立的工程

选择“工程”→“添加到工程”→“文件”,打开如图16所示

(图16)

选择刚刚创建的两个文件,单击“确定”,打开如图17所示

(图17)

选择“组建”→“组建”(或按F7键),打开如图18所示

(18)

在下端的输出窗口会有错误和警告的提示,如果没有错误选择“组建”→“执行”(或按Ctrl+F5)即可出现运行结果,如图19所示

(图19)

第二篇:Android4.0编译错误记录

1. make: ***

[out/host/linux-x86/obj/STATIC_LIBRARIES/libMesa_intermediates/src/glsl/linker.o] Error 1 解决方法: vim external/mesa3d/src/glsl/linker.cpp

添加:

#include

2. make: ***

[out/host/linux-x86/obj/EXECUTABLES/test-librsloader_intermediates/test-librsloader] Error 1 解决办法:

vim external/llvm/llvm-host-build.mk

添加:

LOCAL_LDLIBS := -lpthread-ldl

3. make: ***

[out/host/linux-x86/obj/STATIC_LIBRARIES/libgtest_host_intermediates/gtest-all.o] Error 1 解决方法:

vim external/gtest/include/gtest/internal/gtest-param-util.h

添加:

#include

4.

第三篇:VC12---VC4问题

SDH例子3-7-3

3—7—3指的是2M复用进高速信号的结构

<>2Mbit/s的PDH信号经过速率适配装载到对应的标准容器C12中,再将C12打包并加入相应的低阶通道开销使其成为VC12的信

息结构,VC12再加上TU-PTR变成TU12。

<>3个TU12经过字节间插复用合成TUG2,7个TUG2经过字节间插复用合成TUG3,3个TUG3复用进1个VC4。

<>VC4加上AU-PTR变AU4,再加上相应的段开销合成STM-1信号。所以是3-7-3<>理论上STM-1也就是155M可上/下63个2M也就是这么而来

以2M业务为例。每个2M业务就是一件货物。先把货物装在一个标准的盒子里(VC12),然后给盒子贴上一个指示其位置的标识标签(TU-12),再把三个这样的贴了标签的盒子装在一个大一点的盒子里(TUG2),再把七个大盒子装在一个更大的盒子里(TUG3),再把三个更大的盒子装在一个货箱中(VC4)。然后在货箱上加上有关这箱货物中各个盒子的一些附加信息(段开销和指针),这样就组成了一个集装箱运输车(STM-1)。多个集装箱运输车还可以合在一起形成更长的集装箱运输车队(STM-N)。这样的集装箱车队就在光纤组成的高速公路上行驶,运输货物。在货物的接收端,就按上面相反的方式把货物(2M业务)取出来。

问题

4个stm-1组成是1个stm-4,4个stm-4组成1个stm-16……这都是靠交叉板来实现的。其实在光网络里面的2M,34M,140M这些都是通道,并不是数据包的大小,这些大小不同的通道来传送各种业务。那些开销指针,就是在这些通道里传输信号时起到监控管理的作用的。再问一下:STM-1 对接 STM-1那是不是这根光纤上可以传输1个VC4或者3个VC3或者63个VC12呀,如果可以传63个2M,假如对端有用户装宽带而且带宽都是2M的话,

是不是这根光纤就可以满足63个用户。再有用户的话是不是就要重新放光纤了? =======重新布放光纤当然也可以,但一般采用带宽升级的方法来实现,如把STM1

升级为STM-

4、STM-

16、甚至STM-64。

这个是纯宽带,如果用户有宽带有电话的话,语音占据了一部分带宽,那还能保证63个用

户吗?再次感谢各位。

========SDH只是提供业务通道,即一个STM-1只能提供63个2M,如果你所接入的用户宽带部分必须要2M带宽的话,那如果要再接入话音业务,则就无法接入了。解决方法:一是可以系统容量升级,二是在用户端加一个复用器,即把语音和数据复用为一个2M,

再接入SDH,但这样就无法为每个用户提供2M的带宽了。

传输业务

SDH 传输业务分成以太和语音, 不是在线路卡上分配, 是在上下业务的点上分配.

如2M语音信号先到PDH板卡, 通过交叉到STM-1, 然后对接到对端网元, 再次交叉到PDH板卡下来2M语音业务。如果是以太, 就送到以太板卡, 进入VCAT, 交叉到STM-1, 然后对接到对端网元, 然后交叉到一台板卡下来以太业务.两者在STM-1对接的这一段都是分配好的带宽,不会抢来抢去的。语音业务即使没有电话也会空着. 以太业务如果流量大了,就会丢包.

线路侧与支路侧

一根光纤传输的速率理论上来说是无穷。这主要取决于光模块和光波长。说到这儿,就要说说线路侧和支路侧。在线路侧组网的话,一般组155M速率的环是非常非常少。至少都要是622M,2.5G,10G,甚至以上更大。而支路侧一般是用来下业务的,即我们所说的2M速率或

甚至更低。所以做组网的时间一般都要配线路侧光板件和支路侧光/电口板件。交叉连接

1、“交叉”一词容易引起误解...第一种是传输跳线出现错连,如收发接反或整套错连;第二种是指传输设备的交叉连接,交叉连接的意思是指接入交叉模块的线路、支路信号之间的连接,比如SDH线路的某个2M时隙与支路的某个2M之间的连接,交叉连接能力是传输设备调度能力的基础。

2、VC

4、VC12是SDH标准中对155M和2M级别的虚容器,主要是在信号适配后添加了开销字节用于检错等功能。了解一下2M信号映射/复用成为STM-1信号的路径就会明白了

第四篇: 编译技术发展综述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

计算机1302 蔡元昊 1311611517

引言:编译程序构造的原理和技术一直属于最近公布的核心知识领域,已成为计算机科学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编译程序的构造是计算机科学中一个非常成功的分支,也是最早获得成功的分支之一,他所建立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学习。

摘要:编译程序是计算机的核心系统之一,是掌握计算机理论和软件技术的关键知识,编译原理合计数为人们理解计算机语言。创造优秀的软件奠定了理论基础。扩展了视野,开辟了捷径。编译原理和技术可以应用在其他诸如软件建模语言、硬件描述语言。脚本语言等的翻译方面:在集成化软件开发环境以及软件安全一直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编译原理的研究有力的推动了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开发以及人机工程的研究和发展。编译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旨在介绍编译程序构造的一般原理和基本方法。内容包括语言和文法、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法制导翻译、中间代码生成、存储管理、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

一、早期编译技术的发展

编译器是将一种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的计算机程序。编译器将源程序(source language) 编写的程序作为输入,而产生用目标语言(target language )编写的等价程序。通常地,源程序为高级语言(high-level language ),如C或C + + ,而目标语言则是目标机器的目标代码 (object code,有时也称作机器代码(machine code )),也就是写在计算机机器指令中的用于运行的代码。这一过程可以表示为: 源程序→编译器 →目标程序

在20世纪40年代,由于冯·诺伊曼在存储-程序计算机方面的先锋作用,编写一串代码或程序已成必要,这样计算机就可以执行所需的计算。开始时,这些程序都是用机器语言 (machine language )编写的。机器语言就是表示机器实际操作的数字代码,例如: C7 06 0000 0002 表示在IBM PC 上使用的Intel 8x86处理器将数字2移至地址0 0 0 0 (16进制)的指令。

但编写这样的代码是十分费时和乏味的,这种代码形式很快就被汇编语言(assembly language )代替了。在汇编语言中,都是以符号形式给出指令和存储地址的。例如,汇编语言指令 MOV X,2 就与前面的机器指令等价(假设符号存储地址X是0 0 0 0 )。汇编程序(assembler )将汇编语言的符号代码和存储地址翻译成与机器语言相对应的数字代码。

汇编语言大大提高了编程的速度和准确度,人们至今仍在使用着它,在编码需要极快的速度和极高的简洁程度时尤为如此。但是,汇编语言也有许多缺点:编写起来也不容易,阅读和理解很难;而且汇编语言的编写严格依赖于特定的机器,所以为一台计算机编写的代码在应用于另一台计算机时必须完全重写。 发展编程技术的下一个重要步骤就是以一个更类似于数学定义或自然语言的简洁形式来编写程序的操作,它应与任何机器都无关,而且也可由一个程序翻译为可执行的代码。例如,前面的汇编语言代码可以写成一个简洁的与机器无关的形式 x = 2

第一个编译程序的出现是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多数早期的编译工作是将算术公式翻译成机器代码。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当时的编译程序能完成的工作十分初步,如只允许简单的单目运算,数据元素的命名方式有很多限制。然而它们奠定了对高级语言编译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了FORTRAN等一批高级语言,相应的一批编译系统开发成功。随着编译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编译程序需求的不断增长,20世纪50年代末有人开始研究编译程序的自动生成工具,提出并研制编译程序的编译程序。它的功能是以任一语言的词法规则、语法规则和语义解释出发,自动产生该语言的编译程序。目前很多自动生成工具已广泛使用,如词法分析程序的生成系统LEX,语法分析程序的生成系统YACC等。20世纪60年代起,不断有人使用自展技术来构造编译程序。自展的主要特征是用被编译的语言来书写该语言自身的编译程序。1971年,PASCAL的编译程序用自展技术生成后,其影响就越来越大。 随着并行技术和并行语言的发展,处理并行语言的并行编译技术,将串行程序转换成并行程序的自动并行编译技术也正在深入研究之中。 另外嵌入式应用迅速增长的需求,推动了交叉编译技术的发展.还有系统芯片设计方法和关键EDA技术的研究,也带动了专用语言VHDL等及其编译技术的不断深化。 在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早期,大量的项目都贯注于编译器其它部分的生成自动化,这其中就包括了代码生成。这些尝试并未取得多少成功,这大概是因为操作太复杂而人们又对其不甚了解。 编译器设计最近的发展包括:首先,编译器包括了更加复杂算法的应用程序它用于推断或简化程序中的信息。其次,编译器已越来越成为基于窗口的交互开发环境(Interactiv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IDE)的一部分,它包括了编辑器、连接程序、调试程序以及项目管理程序。

在九十年代,作为GNU项目或其它开放源代码项目标一部分,许多免费编译器和编译器开发工具被开发出来。随着芯片研制,国内还有若干单位也在开展基于GCC生成面向特定芯片的编译器工作。编译器包括了更加复杂算法的应用程序它用于推断或简化程序中的信息;这又与更为复杂的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其中典型的有用于函数语言编译的Hindley-Milner类型检查的统一算法。其次,编译器已越来越成为基于窗口的交互开发环境(Interactiv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IDE)的一部分,它包括了编辑器、连接程序、调试程序以及项目管理程序。这样的IDE标准并没有多少,但是对标准的窗口环境进行开发已成为方向。另一方面,尽管近年来在编译原理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基本的编译器设计原理在近20年中都没有多大的改变。

大约在1999年,SGI公布了他们的一个工业化的并行化优化编译器Pro64的源代码,后被全世界多个编译器研究小组用来做研究平台,并命名为Open64。Open64的设计结构好,分析优化全面,是编译器高级研究的理想平台。 3.编译器的种类

编译器可以生成用来在与编译器本身所在的计算机和操作系统(平台)相同的环境下运行的目标代码,这种编译器又叫做“本地”编译器。另外,编译器也可以生成用来在其它平台上运行的目标代码,这种编译器又叫做交叉编译器。交叉编译器在生成新的硬件平台时非常有用。“源码到源码编译器”是指用一种高阶语言作为输入,输出也是高阶语言的编译器。例如: 自动并行化编译器经常采用一种高阶语言作为输入,转换其中的代码,并用并行代码注释对它进行注释(如OpenMP)或者用语言构造进行注释(如FORTRAN的DOALL指令)。 二.编译工具

1.C语言对应的编译器——VS2008 C语言对应的编译器可以用VS200

3、 VS200

5、VS2008 、TC等,以最新版本的Visual Studio 2008为例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 使开发人员能够快速创建高质量、用户体验丰富而又紧密联系的应用程序,充分展示了 Microsoft 开发智能客户端应用程序的构想。借助 Visual Studio 2008,采集和分析信息将变得更为简单便捷,业务决策也会因此变得更为有效。任何规模的组织都可以使用 Visual Studio 2008 快速创建能够利用 Windows Vista™ 和 2007 Office system 的更安全、更易于管理并且更可靠的应用程序。

Visual Studio 2008 在三个方面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关键改进: 1.快速的应用程序开发 2.高效的团队协作 3.突破性的用户体验

Visual Studio 2008 提供了高级开发工具、调试功能、数据库功能和创新功能,帮助在各种平台上快速创建当前最先进的应用程序。 2005 年,微软发布了 Visual Studio 2005。.NET 字眼从各种语言的名字中被抹去,但是这个版本的 Visual Studio 仍然还是面向 .NET 框架的(版本2.0)。它同时也能开发跨平台的应用程序,如开发使用微软操作系统的手机的程序等。总体来说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软件,甚至包含代码测试功能。

Visual Studio 9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支持建立于 DHTML 基础上的 AJax 技术,这种微软在

Visual InterDev 时代提出的基于异步的客户端动态网页技术在当年并没有像微软预期中的那么流行起来,反而随着 GMail 等应用而东山再起,渐渐成为主流网络应用之一。同时 Visual Studio 9 会强化对于数据库的支持以及微软新的基于工作流(Workflow)的编程模型。预计为了保持与 Office 系列的统一,Visual Studio 9 的名称为 Visual Studio 2008。

2. C++语言对应的编译器——Microsoft Visual C++ 6.0 Visual C++是一个集成环境的C++编译器,功能很多。还有 Borland C++ Buider C++编译器,比较小巧实用。 C++ Buider 也是C++编译器,是另一个公司的产品。

Microsoft Visual C++ 6.0功能特点:

几乎所有世界级的软件,从业界领先的Web浏览器到面向任务的企业应用,都是使用Microsoft Visual C++开发系统来开发的。要用C++来开发Windows和Web上的高性能应用程序,Visual C++是效率最高的首选工具。Visual C++ 6.0在不牺牲灵活性、性能和控制力度的同时,给C++带来更高水平的生产效率。除了IntelliSense Technology(智能感应技术)和Edit and Continue(即编即调)等显著缩短开发时间的新特性外,Visual C++ 6.0还为Web开发和企业开发提供更良好的支持。Microsoft Visual C++ 6.0专业版的健壮的构件开发、强大的数据库工具和完备的Internet支持将使您从中受益,创建出策略性的商务解决方案来。

有了这些显著缩短开发时间的新特性,您可以享受到一种全新水平的工作效率。编码所费的时间减少了,编译所费的时间减少了,调试所费的时间也减少了,一句话,创建应用程序所费的时间减少了,同时还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构件重用。 获得令人目眩的速度。本已是速度的标准的Visual C++如今更上一层楼,Visual C++ 6.0在多处进行了最优的调整,这样的结果是:开发者可以创建出可能范围内的最小最快的构件和应用。 3.JAVA语言对应的编译器——eclipse JCreater 、JBuilder、eclipse、myeclipse、netbean这几个是主流,eclipse和myeclipse(eclipse的扩展功能更多)是主流中的主流。

JBudler Eclipse 属于IDE,是集成开发环境(IDE)!IDE是集成了编译,检错,自动查找错误,深度反检查功能的辅助开发工具。就是说,只要属于java的IDE,都会把sun的编译器集成到它里面来。而JBudler与Eclipse 等这些开发工具更多的是体现在对不同层面java开发提供了不同的强大功能。比如:MyEclipse强势在web开发的便捷。JBudler对GUI更强大。 eclipse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集成开发工具,其自身功能强大而易用。更为重要的是,软件本

身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项目,由一个国际组织进行管理,很多大公司都是这个组织的成员,包括IBM和Borland等著名的软件开发商,事实上,eclipse本来是IBM开发的工具,是由IBM将其贡献给开放源代码社区的。正因为如此,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eclipse开发环境,而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

eclipse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其提供了非常灵活的扩展能力,事实上,eclipse可以被称作一个开发平台,它提供了丰富的接口可以扩展其本身。eclipse本身是使用Java开发的,开发人员可以简单的按照其规范开发eclipse的插件,就可以在eclipse平台上增加更多的功能。大量的开发人员基于eclipse开发了插件,比如C++开发、UML设计、J2EE开发等都有相应的插件。事实上,包括IBM在内,很多大的软件公司基于eclipse开发了其自己的软件产品,这无疑得益于eclipse良好的结构。

三、编译原理的近期发展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网络通讯和其它数字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嵌入式系统己经广泛地渗透到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军事技术、各类产业和商业文化艺术等各方面,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到处是嵌入式系统设备的身影,如手机、PDA、智能家电以及汽车电子等。随着国内外各种嵌入式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和推广,嵌入式技术和人们的生活结合越来越紧密,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终将不可避免地逐步改变,嵌入式产品正在逐步形成时尚,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嵌入式系统一般指的是非PC系统,它包括完全植入嵌入式硬件内部的为特定应用设计的专用计算机系统,以及相应的硬件。嵌入式系统以应用为中心的,它的软硬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裁减,以此来适应目标系统对外形尺寸、功能、可靠性、成本、功耗、外部接口等方面的严格要求。简单地说,嵌入式系统集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与硬件于一体,具有软件代码小、高度自动化、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因此特别适合要求实时和多任务的应用。

由于嵌入式系统资源有限,一般无法提供编译、汇编、链接等工具,同时也很难提供高级调试功能,因此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软件一般不能直接在嵌入式系统平台上进行开发,而需要在交叉编译环境中开发。也就是说通常是在另外的开发平台上开发的,一般这种开发平台由通用的计算机系统和专用的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工具组成。

编译实现方式的发展主要分一下五类:手工、机器语言、汇编、系统程序设计语言、自动构造工具lex yacc gcc。推动编译技术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语言范型(计算模式)、计算机体系结构语言范型主要包括:命令式(imperative language) 、应用式(applicative) 、基于规则的(rule-based)、面向对象的(object-oriented)、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 体系结构主要包括:万诺曼机体系结构、并行体系结构、嵌入系统。编译程序执行环境主要包括:批处理、交互环境、嵌入系统环境、并行编译技术、交叉编译。 编译程序在一个机器(宿主机)上运行,产生另一个机器(目标机)的汇编语言。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程序正是借助这样的编译程序生成。 目标处理器MIPSX是MIPS系列芯片的种,属于RISC体系结构,来源于斯坦福大学的MIPS计划。由于该系列CPU不是采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RISC窗口技术而是采用消除流水线各级互锁的微处理器MIPS(MicroprocessorWithout Interlocking Pipeline Stage)技术,因此而得名。MIPS是将IBM公司对优化编译程序的研究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思想结合起来的产品。

由于RISC指令集的简单和整齐,为了达到更好地利用计算机的性能,MIPS系列芯片中很好地应用了流水线策略。流水线是现代各类微处理器都采用的指令执行技巧,即将若干条指令的取指、译码和执行过程部分重叠在流水线中同时执行。以前在CISC计算机中,由于指令多而复杂,处理每条指令的所需时间不固定,当后面指令需要前条指令的结果时,往往造成指令互锁,因此无法实现流水 线。而斯坦福大学的MIPS计划就是在编译的过程中,利用编译程序优化处理器的流水线以求提高处理器流水线的效率。由于采用了硬件连线控制来执行数目不多的简单指令,而且还能重组软件流水线,这样就减少了硬件复杂性。 “编译原理”课程分析编译原理课程一般利用常用软件如C,Pascal等来构建编译的各部分程序,编译原理的构成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等。编译原理课程的学习可以对程序设计语言的设计和实现有深刻的理解,还可以有助于快速理解定位和解决在程序编译、测试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编译程序规模大。由于编译原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程序规模大,将它肢解开来一部分一部分地研究。理论知识抽象。要完整地构造一个编译系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不仅需要具有较完备的软件知识,并需要掌握现有的软件工具的使用,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硬件系统结构和操作系统的功能。算法的理解和实现。编译原理这门课包含许多理论知识和算法,这些理论的学习和理解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其中理论知识包括:词法分析器的构造,语法中各种分析器(LR,LL,SLR,LALR等)实现与完成。

在编译原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一本本课程教材接踵而至,其中不乏非常优秀的“名书”。编译领域里程碑式的经典著作——龙书,20年后终于出新版!这是一个延绵30年的故事,这是一部关于龙书的传奇!最新版本,增添三章节内容,使龙书地位更权威! 1977年,Alfred V. Aho 和Jeffrey D. Ullman 出版《Principles of Compiler Design 》,封面是一名骑士和一只恐龙,因此第一次被人称为龙书,但因为那条龙是绿色的,所以称为绿龙书。过了9年,1986年,原来的两位作者加上Ravi Sethi, 升级了前一本书,书名改为《Compilers: Principles, Techniques and Tools》,封面依然沿用骑士和恐龙,那头龙是红色的,因此被叫做龙书二或者是红龙书。又过了一个9年,又一个9年,编译领域的巨无霸--龙书始终都没有升级。终于在2006年年底,龙书升级了。作者又增加了Monica S. Lam,名字沿用《Compilers: Principles, Techniques and Tools》,封面依然保持恐龙和武士的设计,但这次的龙是紫色,因此叫做紫龙书。

本书全面、深入地探讨了编译器设计方面的重要主题,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法制导定义和语法制导翻译、运行时刻环境、目标代码生成、代码优化技术、并行性检测以及过程间分析技术,并在相关章节中给出大量的实例。与上一版相比,本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涵盖了编译器开发方面的最新进展。每章中都提供了大量的系统及参考文献。本书是编译原理课程方面的经典教材,内容丰富,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编译原理课程的教材,也是广大技术人员的极佳参考读物。Alfred V. Aho是哥伦比亚大学的Lawrence Gussman计算机科学教授。 Aho教授多次获奖,其中包括哥伦比亚校友会颁发的2003Great Teacher奖和电子与电器工程师协会的Jonh von Neumann奖章。他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以及ACM和IEEE的会员。Monica S. Lam是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教授。她曾经是Tensilica 的首席科学家,并且是moka5的创建者和首席执行官。她领导了 SUIF项目。该项目开发了最流行的研究性编译器之一,并首创了很多在工业界得到应用的编译技术。Jeffery D.Ullman是Gradiance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Standford大学的StanfordcW.Ascherman计算机科学(名誉退休)教授他的研究兴趣包括数据库理论、数据库集成、数据挖掘和利用信息基础软件的教育技术.他是美国国家工程院的院士,ACM的会员,并且是 Karlstrom奖和Knuth奖的获得者。

我对编译技术发展的总结:

编译原理是门实用的科学性的学科,当今世界发展离不开编译的进步,正是考虑到其重要性,中国乃至世界都应该注重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尤其是中国的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能力不足,不像美国,日本,甚至印度都很注重知识产权的重要性,都很注重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所以今后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开发者应该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自主创新放在第一位,希望中国编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好!

第五篇:安利VC作用

一、安利VC作用:增加免疫力,抗过敏抗压力,促进钙和铁的吸收,天然搞氧化剂、退烧剂,有美白效果。降低有害的胆固醇和高血压,预防动脉硬化。

二、钙镁片作用:补钙,增强骨骼,预防骨质疏松。有助神经系统运作正常及受伤后血液凝固。

三、B族作用:是食物释放能量的关键,能抵抗压力,消除疲劳,解酒,具有造血功能,帮助消化吸收,帮助肝脏解毒,维护神经系统正常功能。

四、维生素E的作用:延缓衰老,强力搞氧化剂,保护细胞膜、血管、心脏、皮肤、眼睛、肝脏等免受自由基伤害,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和污染伤害

五、蛋白质作用:提高免疫力,修复人体组织,预防疾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简报第二期2范文下一篇:vi设计系统范文

热门文章

编译原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