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教学计划

2022-09-18

无论是在新的时间周期还是新的任务周期,工作计划都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该如何写好工作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机电一体化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机电一体化教学计划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概述:

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

学制:三年

层次:专科

招生面向:理科

招生对象:本专业招收应往届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学习形式:全日制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的高级机电技术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开发利用、市场营销以及生产第一线的机电产品的规划购置、评估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更新改造等多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所取证书及就业方向

所取证书:本专业在学生毕业时经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合格者可获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颁发的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就业方向:校企合作陕鼓集团(风机,气轮机公司)及相应的企业,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机械、轻工、交通、化工、冶金、农业等领域的生产及加工过程自动化设备与系统的安装、调试、操作、维护及检修。

第二篇: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探究

【摘 要】传统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企业的需求,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出现空前短缺的局面。如何改变这一现象,需进行有效的实践技能教学,本文就此论述了几点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学生实践技能 “双师型”的教师 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13-0189-01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的关键时期,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当迫切。对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机电一体化技术这个专业而言,学生在学习中涉及相关学科知识,要掌握本专业相关的操作、制造、装配、调试、维修等技能。传统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企业的需求,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出现空前短缺的局面。如何改变这一现象,需进行有效的实践技能教学,对此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 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的是面向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机械零件制造的企业,具有一定的机电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中级职业技能,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检修、管理等工作的技能应用型高级人才。也就是说,毕业生要具备机电一体化的综合技能。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目前多数院校缺乏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系统性的培训。许多学生在毕业后只是对机械或电气方面的知识了解,但这无法从事机电设备的综合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工作。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改革,应实行创新式的实训教学模式,强化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综合实践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培训效果。

二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设置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定位模糊

从教学计划中可看出,目前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基本是按既培养机械方面又培养电气方面来设置课程,但是机械与电气又各自为两大学科,内容丰富,知识涉及面广,让一名中职学生在三年的时间里要系统地掌握好两大学科,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在定位时应按培养方向分清主次,不应采取机电并重的培养方案。

2.实训条件落后,实践操作训练水平有待提高

总体来看,职业院校虽具有机电一体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训设备,但基本是以单个实训课题为主,很少有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性实训设备,最终使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差。因此,各职业院校应尽快建立和健全综合性实训设备。

3.缺少“双师型”的教师

在职业院校中真正“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很低,专业理论课教师不能带学生开展实训实习,而实习指导教师理论基础知识较薄弱,不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导致理论与实训脱节,教学效果不佳。

三 机电一体化专业改革

以企业明天的需求来培养今天的学生,明确专业的培养方向。为使学生的就业前景良好,使学生在就业时有针对性,应突出技能培养,加强师资建设,强化技能训练。例如根据培养方向可设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数控加工技术;物流机械自动化等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调试、运行、维护与管理工作;面向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的企业,从事设备的装配与调试、制造、开发工作;也可在机电设备制造企业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等工作。

四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1.专业理论课程体系设置

职业院校所采用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内容陈旧、落后,没有体现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水平,没有走在科学发展的前沿,相关专业知识没有很好的渗透和融合在一起,同时课程安排不合理、内容重复,与当前该专业所处的“机、电、液”三大块内容相结合的实际情况不适应。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考虑将“机、电、液”三部分内容有机结合,重新设置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置一定要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就业为目标,对课程进行优化设计,避免知识内容的重复。文化基础知识以够用为原则,专业课知识可进行模块化教学,建立一个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可分为综合化系列课程和专门化模块课程两部分。

在综合化系列课程设置时,将相关的课程的相关知识点融入到一门课程中。

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将培养任务分解到每个教学模块中,确定每个教学模块所应完成的任务,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并达到什么样的能力,在每个教学模块中都要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我院正在尝试模块化教学并取得了成效。

2.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实践教学环节是机电一体化教学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的设计应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通过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在学中做、做中学的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这样学生既加深了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了其创新精神。我们可以将实践教学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基本技能训练;第二步专业技能训练;第三步综合强化技能训练。

教学课时设置的原则应是理论与实践的比例是1∶1。实践操作训练应跟上理论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实践操作训练的效果,又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中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因此,实践教学的效果可从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学生的就业情况得到较好的见证。同时,应加强校企合作,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实践教学的知识应用性和岗位适应性;在实践教学中,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篇:中职机电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策略初探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与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愈发重视。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来,中职教育教学成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与中心。但从以往的教学实践看,中职教育教学在实施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之间存在严重脱节,这一阶段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与需要。一体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中职机电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对许多专业的教学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会在各个环节出现不同问题与难题,本文针对这一情况提出关于实施一体化教学策略的意见与见解。

关键词:中职教学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教学策略

知识化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培养人才已成了这一时代的代名词与国际竞争的保障与基础。这一时代特征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谁掌握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命脉,谁就掌握了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导地位。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科技是核心,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中职教育是教育同经济之间重要的结合点,这就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前所有未的挑战与人才标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就处于上升的趋势,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信息时代的降临,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出现新的困难与挑战。

一、提升师资力量,实现科学德育一体化教学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实现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计划与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是职业技术教育实施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中心环节。机电专业课是以一门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的学科,如果教师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量与技能知识,则不仅不能使学生信服,而且很难实现教学目标与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为了实现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校应当加强对机电专业教师的培训,建设出一批具有高素质、高质量的优秀师资队伍,服务于中职学校的教育事业。学校可从这几个方面提升师资力量:首先,继续在高校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其次,组织教师分批次参加国家级与省级的培训和各种学术研讨会,拓展教师的知识领域,丰富教师的知识经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再次,学校应当加强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安排老师轮流进企业锻炼学习,提高操作技能,使其构建成“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也可聘请具有专业水平与高湛实践能力的专家到学校进行短期的任务教学;最后,加强教师的德育与科学教育,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爱国守法、终身学习的教育教学理念,以便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疏导与教学引导,促进学生的发展全面,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理论联系实践,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机电专业的教育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能力,但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传授与灌输课本知识内容,影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忽视了机电专业是一门实践性的工科学科,这就严重制约了中职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与开展。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时,教师首先要确保自己有足够的能力与实力、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及具备一定的基础设备安装、操作、实施、检修与管理的技能,这样才能有效做到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有机结合。所谓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即教师不仅要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某一方面,更要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动手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机电一体化操作技能的综合型人才,适应社会对其的要求。如,在将《电工技能》与《电工技术基础》整合为《电工技术》一节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明确地指导所谓的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将这些技术进行整合与拼凑,而是需要在整合中将一些理论知识进行删减,如戴维宁理论与磁场理论等,在整合中需要加入一些实践应用性较强的操作技能,如维修电工。在中职机电专业教育教学中,只有将实践技能教学与理论知识教学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才能实现机电专业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三、整合教学目标,实现知识能力的一体化教学

教学目标的一体化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在这一过程的学习中能提升学生应用知识与技能的水平,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知道将自己所学习、掌握的知识与培养出的操作能力融为一体,将态度、知识与能力看成一个全新的整体,并整合出自己的学习计划与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整合课堂教学目标。例如,在执教“订单”培训时,应当明确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质量和相应的技能,学校也可依据本校学生的学习特点设置相应的课程,这样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才有助于培养学生胜任岗位的综合能力。如果每位学生在学习之前都能在老师的引领下知晓教学目标,就能很容易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学习目标,并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确定自己的努力目标与努力方向,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操作技能训练与实际生产之间有紧密联系,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缩小其在实际工作与操作方面的差距,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将内容与实际生产相结合。

总之,一体化教学是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是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与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因此,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发展与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服务社会,提升全民的文化素养,提高我国在国际合作的地位与影响。

参考文献:

[1]季思雯.中职机电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15,29:123.

[2]解太林.谈中职“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策略――以机电专业为例[J].江苏教育,2015,48:72-73.

[3]张启福,赵红.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体化实训室设计与实施[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10:113-114.

[4]赵秀梅.中职机电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才智,2013,25:38-39.

第四篇:04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计划

一、设计时间

2005.12.15——2005.12.30 ,共二周。

二、设计地点

本班教室。

三、 设计目的

1、学生运用所学的机械设计课程的理论,以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知识,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综合的设计练习,培养学生机械设计的技能,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通过课程设计这一环节,使学生掌握一般传动装置的设计方法、设计步骤,为后续专业课程及毕业设计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3、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学会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设计的内容

1、定传动装置的传动方案。

2、电动机的选择。

3、传动装置的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的计算。

4、传动件及轴的设计计算。

5、轴承、键的选择和校核计算及减速器润滑和密封的选择。

6、减速器的结构及附件设计。

7、绘制减速器装配图、零件图。

8、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准备答辩。

五、设计要求

1、课程设计前,学生应认真阅读任务书,了解设计题目及设计内容,搞清所设计的传动装置中包含哪些机构及传动路线。

2、认真阅读课程设计指导书有关总体设计及传动件设计计算斩章节,开始设计计算。

3、要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机械设计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反复推敲、反复修正的过程。故学生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力求培养自己认真、踏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认真对待每一个设计细节,要经得起反复的修正,不能敷衍塞责,必须树立优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的思想。

4、要有意识地复习先修课程中的有关知识,认真阅读各种有关资料,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综合设计技能的要求。

机电系2005年9月29日2

第五篇: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金工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践教学占有重要地位,而实践教学的实施是以校内实训基地为核心,校外实训基地为补充。我院“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课题组,从金工实习教学改革入手,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效果。

根据改革后的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要求,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计划在第

二、

三、四学期分阶段地安排了金工实习。金工实习把教学、教育、实践锻炼融为一体,是整个专业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近年来,由于一些企业注重经济效益而失去了安排高校学生进行金工实习的热情。在实验实训教学环节只能加强不能减弱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核心作用,加强并优化实践教学,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出真正合格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是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1. 金工实习模块建设的总体要求和课时安排

金工实习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重要模块,其模块总体要求学生通过深入生产实践,系统地学习机械加工的基础知识,进行机械加工的操作训练,提高实践基本技能,加强劳动观念。具体要求是:

1)了解机械制造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各行业中的作用,培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树立专业思想,加强劳动观念。

2)掌握机械加工各工种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正确地调整、使用和保养机械加工设备和常用辅助工具,能根据零件图样和工艺文件对一般技术要求的零件进行独立加工,检验和初步质量分析。

3)了解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的工艺、设备和常用工具等,能做简单零件的手工造型、锻造、手工电弧焊和淬火等实践操作。

4)掌握数控机床的编程及操作、电火花、线切割等特种加工方法。

5)能解决实际生产中出现的工艺和质量问题,具备机械、电气设备故障的处理能力。

2. 金工实习使学生掌握先进的现代制造方法

传统的金工实习只是普通机床操作,实训及机加工。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高速发展,数控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装备了数控技术的机床生产效率高,制造精度高,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机床。当前我国的各类机械企业迫切需要数控技术人才、尤其需要生产第一线的编程人员和操作人员。为此,我院花巨资购置了各类数控机床及数控编程模拟软件,供学生实训使用,在时间上安排2周数控机床的编程和加工,同时,针对沿海一带模具制造业发达,数控电火花、线切割人才需求较大的情况,安排了4周电火花、线切割编程及操作。

3. 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训基地的作用不同于实验室,也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更不是简单的“工厂搬家”。根据高职特点,它应是能兼容高职实训和一般职业培训等多层次要求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多功能实践基地。为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我院一方面从“破产”企业购进车、铣、刨、磨等旧的普通机床,另一方面学院加大投资购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电火花、线切割等先进的制造设备,建立了金工操作室,数控操作室、电火花、线切割、特种加工操作室,并将生产现场设计转化为教学现场,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演示。

我院在市内多家生产技术管理比较先进的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并与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建立了联系,学生可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毕业后还可到该企业就业。

4. 金工实习需要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了实现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塑造一支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一专多能”,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十分必要的。

1)培养“双师型”的专职教师队伍

我院通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例如学期考核、晋职、评优等)鼓励教师走“学产研”的道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让中青年教师到社会上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班,取得相关的技术资格证书;另一方面鼓励他们到企业兼职或往重点高校学习,锻炼其职业能力,以适应技术应用型教育对师资质量的特殊要求。

2)充分发挥兼职教师队伍在金工实习课程指导方面的优势。

我院从企业聘请具备业务专长的中高级技师和管理人员,请他们对金工操作进行指导。

5. 金工实习的效果评价

1)每一门实训课程,尤其是金工实习的核心实践课程,必须建立科学的课程质量标准和考核指标体系,以确保实践课程的实施,其建立必须与企业和行业的标准相统一。因此,必须有企业直接参与制定或者采用社会承认的行业证书进行考核。在建立能力证书体系的时候,应注意尽量与社会的技能证书体系相结合。

2)对于社会上无相应证书的实训项目,如电火花、线切割操作,应参照市场需求,建立考核标准,以实训项目为单位评价。评价形式可采用答辩,成果总结,技能鉴定等,可针对某一集体实训项目或一门实训课程写出评语或给出成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绝对执行力心得体会下一篇:减负从优化作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