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心理范文

2024-05-05

紧张心理范文(精选12篇)

紧张心理 第1篇

一、紧张心理的表现

(一) 生理上的表现

表演者的紧张心理并不是单单只在演奏现场表现出紧张情绪, 往往表演者在表演之前的前几天甚至很长时间之前就会产生紧张情绪, 从而直接导致了心理紧张造成的生理上的问题。首先, 从先于表演前的紧张情绪看, 有很多表演者在接到表演通知后就衍生了紧张情绪, 并且这种情绪越是临近表演时间越是严重, 直接导致了生理上的不良反应。例如在表演之前就开始出现焦躁、失眠、头疼、疲惫、食欲下降等生理反应。在现场表演时出现焦虑、尿频、手脚抖动、手脚僵硬、甚至恶心、头晕等生理反应。这些反应直接影响了演奏者的现场演奏效果。这些表现在生理上的现象, 产生的直接原因并不是生理本身的问题, 而是由于心理紧张引起的, 是有心理导致的生理变化。

(二) 心理上的表现

表演者由于紧张, 在心理上会造成注意力不能够集中和对于以认知的事物出现遗忘等情况。在实际的钢琴表演中很多表演者都出现过在表演过程中突然脑子一片空白的情况, 这就是由于心理紧张造成的暂时性失忆的现象。也有很多表演者由于心理紧张出现过注意力不能集中的现象, 在表演中不能进行全身心的投入, 必然影响钢琴的演奏效果。还有的表演者的心理紧张具有不信任自己的暗示性, 总觉得自己的演奏要出现问题, 害怕出现问题。

二、钢琴表演紧张心理影响因素研究

(一) 直接因素

引起钢琴表演紧张心理的直接因素是指直接作用于表演者本身或直接参与表演者舞台表演的因素。笔者将从钢琴演奏技能、识谱、背谱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其一是演奏技能。首先应明确的是影响钢琴技能的因素之一是演奏者自身的演奏技术或者说是学琴方法是否科学, 二是演奏者平时练琴的方法是否得当。发现对于放松的训练不够重视, 特别是在练习有些曲目中较难的乐段时不仅感到力不从心还出现过练伤的情况, 这样的经历都会在舞台的临场演奏时产生心理有影响, 使得演奏者在台上总是会因为很累而分心, 加之紧张的生理反应还会使胳腕酸累、手指僵硬的现象更严重。可以得出结论, 由于学习钢琴技能方法的不科学导致了生理上出现手脚发麻酸累的现象, 从而增加了心理层面的不自信、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头脑空白的现象, 是引发紧张心理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当然, 演奏技能是能否消除和减缓, 演奏者演奏技能的因素很重要。

其二是识谱。识谱能力应该是伴随学琴过程的始终, 在学琴的初期就应该具备科学的识谱能力。乐谱是我们弹奏音乐的工具, 所以当之无愧的属于直接因素之一。识谱方法不当的话, 会对舞台演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也会出现一些连演奏者本身都想不到的状况, 达不到自己预想的效果, 而引发演奏中的紧张心理。

其三是背谱。对于钢琴舞台表演来说, 背谱相对要比识谱难度大, 但也比其具有更高的重要性。也是造成舞台表演紧张心理最直接占比重最大的因素。大部分学琴者都容易忽视背谱阶段的重要性, 或苦于找不到科学的背谱方法, 仍然只是依赖单纯机械的手指肌肉记忆。这些都使表演者在登台演奏时不能全身心投入而顾虑重重, 从而导致紧张。

(二) 间接因素

除了与表演者本身密不可分的直接因素外, 引起钢琴表演紧张心理的间接因素也非常多, 对其影响也很大, 不容忽视。

其一是舞台表演频率。舞台表演频率是指表演者上一次舞台经历与本次舞台经历之间间隔的时间差。由于舞台表演必定会受到客观条件提供情况的制约, 与表演者本身的决定关系不是直接联系的, 因此, 属于影响钢琴表演紧张心理的间接性因素。

其二是周围环境。本文所指的周围环境包括表演用的钢琴的变化, 舞台灯光、人员的改变, 观众发出的吵杂声响、观众人数、手机铃音甚至摄影师相机的拍照声等, 这些都会让表演者的精力不能完全集中, 进而出现紧张心理。

参考文献

[1]孔维锋, 周圣音.“自然的紧张”——浅谈钢琴演奏的放松理论[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1, 03:122-127.

[2]钱丽萍.浅谈钢琴弹奏中的手腕紧张及放松[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12, 04:139-140.

[3]房丽薇.钢琴表演紧张心理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3.

[4]聂安丽.钢琴演奏中紧张心理成因及对策[J].北方音乐, 2010, 01:53-54.

心理紧张作文 第2篇

从老师公布的那天起我的心就像被火烤着一样无比的紧张,听到明天就要比赛的那个消息那就不用说了,那是更紧张了。

比赛一开始,我一下子就傻了,这是什么题目呀!根本不明白,但那也不能不选呀!最后我无奈的选择了一个看图“蜘蛛”写了一点我就不知写什么好了,还没写一半可图片都用了一半了,为了凑够400字我东编西编。终于凑够400字了,可是回头一看别的同学,都写了1000多字了,而且还不少呢!

看来,这次我的成绩不怎么样呀!我真的还没有低年级写得好呢!

心理紧张状况自测等 第3篇

晓夫

现代人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由于竞争激烈,压力加大人们有时会遇到自己无法适应的情况或无力解决的矛盾。久而久之就会引起焦虑、紧张的反应,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很容易罹患身心疾病。下面的题目可以帮你了解自我心理紧张状况,如果你认为你的情况与题目所述的情况符合就用“是”,反之用“否”来回答。

1、平时总觉得心烦意乱,坐立不安。

2、晚上思虑各种问题,不能安寝,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

3、肠胃功能紊乱,经常腹泻。

4、一到晚上就倦怠无力,焦虑烦躁。

5、抑郁寡欢,沉默少言。

6、早晨起床后就觉得头晕脑胀,浑身无力,爱静怕动。

7、食欲不振,吃东西没味道,宁可忍饥。

8、轻微活动后就出现心跳加快胸闷的症状。

9、一回到家,就感到许多事不称心,暗暗烦躁。

10、想要得到的东西一时得不到,就感到心中不舒服,闷闷不乐。

11、平时只做一点轻微的工作,就容易感到疲劳。

12、离家去上学或上班,总觉得精神不佳,有气无力。

13、在家人面前,稍有不如意就任性发怒。

14、任何一件小事,始终放在脑子里想来想去。

15、处理问题主观性强,情绪急躁。

16、对他人的疾病非常关心,唯恐自己也患同样的病。

17、对别人的成功和荣誉,常常嫉妒。

18、听到左邻右舍家中的吵闹,心烦意乱。

19、明知是愚蠢的事,但是非做不可,事后又懊悔。

20、看书学习不能专心致志,往往搞不懂中心意思。

21、整天玩牌,消磨时光。

22、经常与同事、同学争吵。

23、经常追悔往事,有负疚感。

24、做事、讲话,操之过急,言词激烈。

25、碰到意外,失去信心。

26、性格倔犟,脾气急躁,不易合群。

以上题目如有10题答“是”,属于轻度心理紧张,可以采取自我心理调节,减缓心理紧张。例如,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参加娱乐活动,唱歌、跳舞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心理自制力。

如果有20道题回答“是”者,属于中度心理紧张,如果有25道题答“是”者,属于紧张性心理症,这两种情况都应当进行深入的心理健康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

领导者DE人生箴言

凡商

以饱满的信心、乐观的态度和美好的愿望去拥抱这个充满机遇的世界。

不要理会说不者、消沉者和忧郁者。悲观情绪不会创造、建立和维护任何东西。

遇到问题不要硬顶,将眼光放远些,应该做的就要做到。有志者事竟成。

如果生活给了你柠檬。你就把它榨成柠檬汁。

不要让金钱变成衡量成功的惟一砝码。金钱和财产固然重要,但不要让他们驾驭了你的生活。 该让位时且让位。身居高位者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总确信自己必不可少。

声乐表演中紧张心理的调控 第4篇

一、声乐表演前的准备阶段:

如果演唱者对于所唱的曲目准备不够充分, 对环境、音响的不熟悉就会害怕出问题。或许对歌词不够熟练, 害怕忘词;也或许伴奏没和好, 担心在演唱的过程中出差等等, 这些因素都会使演唱者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如何做好演唱前的准备呢?

1、演唱前作品的准备

熟悉作品的过程, 就是得到提高的过程。无论是声音还是情感都要通过熟练地掌握作品来提高!对有一定演唱基础的人来说用心去唱一遍和唱十遍的效果就不一样, 用心地唱十遍和百遍就更不一样了。这就是俗话所说的“熟能生巧”的道理所在。另外, 对作品的分析, 一定要透, 包括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处理作品一定要经过推敲和仔细的琢磨。包括声音训练、音准、节奏、速度、力度的变化, 以及音乐的细节处理, 吐字、咬字等, 从感情上进入作品的规定情绪和意境。多和伴奏, 达到配合默契。找出歌曲的难点, 逐一解决。

2、注意劳逸结合

参赛前一定要把作息时间表制定好, 要有计划、有目的、有节奏地安排作息时间, 并且要严格地执行。不能过度地疲劳, 造成不良的身体反应, 这样做对参赛和演出不利。有时因为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而导致失眠, 针对失眠要进行调节, 使演员得以充分休息, 做好体力和精神准备。

3、熟悉演唱环境条件

演唱环境主要指舞台场景、灯光、音响等。一般的演出都有音响, 音响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演唱效果。如果音响效果不是很好, 演唱者千万别紧张, 音响效果影响你的正常发挥, 同样也影响其他人的发挥, 也许别人比你还差。另外, 一般的演出舞台结构空旷, 在舞台上讲话感觉比平常讲话声音小, 这实际上是自我听觉上的错误。演唱者的声音在台上听起来较小, 而在台下, 通过音响媒介能听到正常的声音。有些演唱者不了解这一奥秘, 一开口就感觉到自己声音小, 有的甚至听不到自己的声音, 于是就紧张起来了, 因为紧张歌唱状态失控。为了追求“音响效果”, 不是正确运用歌唱方法, 而是在用嗓子拼命的喊, 其结果是费力不讨好, 达不到预期的演唱效果。

二、临上台前的暂时调整:

1、建立获胜的自信心

信心是放松的基础。没有信心或信心不足都会产生紧张心理, 导致演唱失败。因此, 建立成功和获胜的信心是克服紧张心理的先决条件。为此, 演唱者应做到:a、树立成功映象。在唱前准备活动时, 回想曾经或即将成功的映象, 并要沉浸在这种美好的想象中, 逐渐将注意力集中到越来越多的获胜或成功的细节上。b、采用放松练习、做集中注意力练习, 坚守镇静的意念。去想象出场时你那轻捷而潇洒的步子, 你那大方而热情的面容;去想象笑容可掬地向伴奏致意开始;去想象演唱时你那优美的歌声及歌曲的形象和情感等等。

2、排除心理障碍

歌唱表演中的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是紧张。一个艺术家, 在演唱前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 把它化为力量。学会控制自己与学会正确的呼吸有同样的重要性。那么, 如何化消极的障碍性心理因素为积极的参与因素呢?要以平常的心态对待歌唱表演。对自己的歌唱水准应有一个客观的估计, 对自己的表演效果不作过高的企求, 不存虚荣心与侥幸心理。这样, 在歌唱时可使心理压力减小到最低限度, 使自己全力以赴地投入演唱, 在自己所能及的范围内发挥出最佳的技术水平来。

三、声乐表演中的演唱阶段:

进入演唱阶段就是“走出生活中的我”进入“作品中的我”阶段。不允许再受到外界的任何干扰。它要求演唱者调动自己的全部精力, 把平时所掌握的发声技巧、创作智慧、热情与才能, 聚精会神地倾注于歌唱表演中去, 从而完成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这种演唱才会打动人心, 把听众带入艺术的殿堂中去。如果演唱者在表演时仍考虑声音的位置、气息、喉咙的打开等歌唱技巧问题, 那么, 他就不能全身心地表现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而是为歌唱而歌唱, 使歌声失去艺术的魅力, 失去供人们欣赏的审美价值。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曾经指出:“注意力高度集中是极为重要的, 它能把与演出无关紧要的一切统统从你的脑中赶走。这不仅对舞台表演极为重要, 而且对学会控制自己也十分重要”。由此可见, 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对演唱者水平的正常发挥和对作品的表现是至关重要的。

四、要掌握熟练的声乐技巧: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 台后十年功”。歌唱表演和某些艺术表演一样, 是一种时间的艺术, 其特点就是演唱者平时练习的成果要在演唱的刹那间完美的、创造性地表现出来, 这就要求演唱者在平时要刻苦训练, 真正掌握精湛的歌唱技艺, 做到心中有底, 演唱时才会充满信心, 镇定自如。

总之, 演唱者要通过正常、稳定的心理调控, 使自己在歌唱的整个过程中, 始终处于良好的心境和歌唱状态。要经常参加不同类型的舞台艺术实践, 从大量的艺术实践中, 不断完善自己的歌唱心理, 提高演唱水平, 用声情并茂的歌唱, 给人民群众提供精美的文化生活食粮。

摘要:许多歌手在演唱时, 由于精神过度紧张, 不能进行自我控制, 而导致发挥失常。紧张心理对声乐表演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它直接影响表演的效果, 如何在每次声乐表演中把平时的积累发挥到最高的水平, 这是每一位音乐者都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四个方面谈了克服紧张心理的方法。

关键词:声乐表演,紧张心理,调控

参考文献

[1]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7

[2]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6

[3]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4.11

如何克服演讲紧张心理 第5篇

作为一个初登讲台的演讲者,心情难免紧张,尤其是一些偶然因素也会人为地制造紧张气氛。例如,听众发出的一些噪音会引起演讲者的情绪波动。这时,应将目光移开,或采用流动式的虚视方法,有意识地避免目光接触,以保持良好的心境。

呼吸松弛法

演讲前做深呼吸很容易放松。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站起来,望向远方,放松,深呼吸,这将缓解演讲时的紧张感。

自我陶醉法

在演讲时,在众目睽睽之下,有时会由于精神紧张而出现语言表达错误的情况,那么这时你可以想象自己已经取得了成功,就会信心倍增。

自我调节法

为了消除紧张感,可以在演讲前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让自己的情绪得到放松。例如,在演讲之前,听一段轻松的音乐,看一些幽默的故事等等。

注意力转移法

在演讲前,为了消除大脑中的紧张感,可以有意识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特定的物体上。例如,可以欣赏会场的环境布置,也可以与人闲谈,以冲淡紧张的情绪。

语言暗示法

语言的暗示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例如,在发表演讲之前,可以这样暗示自己:“今天的听众很熟悉,所以没有必要紧张。”“我准备得很充分,很有信心。”通过语言的暗示,从而消除紧张的情绪。

★ 演讲克服紧张的技巧

★ 面试时如何克服紧张

★ 怎样克服紧张时结巴

★ 面试时出现紧张该如何克服

★ 怎样脱稿演讲不紧张

歌唱紧张的心理状态分析及调控 第6篇

本文主要是根据学生们上台歌唱紧张时的表现、分析为何会产生紧张的情绪,以及探讨如何调控紧张的心理状态。为帮助他们克服当众演唱时的恐惧心理,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服务。

【关键词】歌唱 紧张 心理状态 调控

【正文】

唱歌,是人类自然的愿望,是人类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等复杂情感的有力手段。在生活中,人们乐于歌唱,乐于享受那种酣畅淋漓的快感。但是上台面对众人演唱,在心理上的感觉却又是完全不一样,是需要不断学习和锻炼的。

上台演唱,哪怕只是小舞台,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也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在一个班级中,好表现、喜欢在大家面前表演的学生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学生对上台的反应是比较紧张的。

一、紧张心理状态的主要表现

(一)脸红、心跳加快、手脚发抖出汗,目光无法与观众交流。演唱,是为了给观众美好的感受,如果表演者太紧张,就会破坏美感,就无法完全投入于歌曲的情绪中,无法营造出歌曲美好的意境。

(二)音量太小,声音发抖,易走调。圆润、优美的声音及良好的共鸣有赖呼吸、发音器官及有关各肌肉群的协调运动,而紧张则会破坏它们之间的协调使声音走样,发抖、不顺畅甚至走调,发出怪声,影响演唱效果。

(三)出现大脑空白或记忆混乱。由于上台压力大,心里紧张,会使人记不起歌词而停顿或乱唱歌词,将自己陷于尴尬的局面。

二、紧张的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

(一)歌唱能力方面的原因。歌唱艺术是以声音为载体来表现音乐的,没有声音的音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声音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声乐课中,练声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目的就是让学生扩展音域、丰富音色,获得高质量统一的声音,最终为完美地表达音乐作品服务。虽然每节课都不断地进行声音训练,但要掌握自然、科学、恰到好处的发声方法并非易事。学生们在练唱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不正确的呼吸,不该有的力量,发音部位不必要的紧张,这些原因都会成为演唱时的负担,造成演唱者的心理紧张情绪,使思想不能完全集中于演唱的歌曲中。这种不良心理对歌唱的干扰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演唱高音部分。一首歌曲中,它的最高音往往也是歌曲的高潮部分,是作品最感人的地方,但对于很多学生,一到高音区,心就慌了,不是拼着力气蛮干,就是唱不上去,如果在高音区经常受挫折,久而久之,就谈高色变,形成恐惧高音的条件反射,有时甚至一唱高音就破音。

(二)受传统固有观念的影响。由于文化传统和历史的原因,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很多心态对歌唱的训练是很不利的。比如:害怕在大庭广众之下表现自己,怕别人说长道短,怕自己方法不对,唱出难听的声音丢面子,很多学生甚至不敢一个人练声,怕别人议论自己,再加上平时展现的机会少,在众人面前演唱就更加显得自信心不足,放不开。

(三)个性心里及生理方面的原因。每个人都有自己与生俱来的性格特征。现代心理学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胆汁质的人热情爽朗,易冲动,脾气暴躁。多血质的人灵活性强,反应快,乐于接受新事物,适应性强。黏液质的人安静沉稳,抑郁质的人羞涩,情绪化,易紧张。其实气质无好坏之分,而且纯粹属于某种气质的人也比较少,大多数的人都是综合几种气质,只是有某种气质倾向而已。但就上台演唱而言,有黏液质和抑郁质的倾向的人更难适应舞台。

唱歌是一种全身心协调的活动,生理方面的因素也会影响歌唱的状态。如休息不好会导致肌肉疲劳。肌肉无力就不能持续地支持声音。这些因素会造成演唱是心里紧张。另外,人在感冒发烧时,由于炎症的侵蚀,声带会充血、发炎、肿块等。它们必然会导致声音的变化,使演唱的感觉完全不同于平常,身体的各种不适都会对演唱者造成紧张情绪,使演唱活动不能正常进行。

(四)歌唱环境变化的原因。面对众人的演唱和我们平时在家里唱、在琴房单独面对老师唱、在班级大家一起唱是有很大的不同。最显而易见的就是自己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一个人独自站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上,会使人心里产生很大的变化。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怀疑自己在声音,会有很多的担心,无法把精神完全集中在歌唱上。这些都会带来心理压力,造成情绪紧张。

三、如何调控紧张的心理状态

(一)让学生正确认识紧张心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相对的两个方面。心理紧张对歌唱有不利的一面。但对于歌唱这种在大脑的指挥下各发声器官要积极主动协调运动的艺术来说,又非常需要激动、兴奋甚至紧张。一味回避紧张不是积极的态度,关键是把握好紧张的度。不要一谈到紧张就害怕,一感到紧张就如临大敌。要善于利用紧张感,将紧张转化兴奋,把注意力转移到应该积极运动的器官上,如唇、齿、舌、面罩、鼻咽腔上。还可以将紧张转化为激情,使自己更有神采。

(二)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歌唱状态主要是靠感觉去获得。所以在日常的歌唱学习中,学习者必须不断地巩固在课上获得的正确的感觉体验,,否则一旦丢失了又得重下功夫,好的演唱必须具有一张口就能发出自然动听的声音,而这种演唱效果必须有赖于日复一日、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练唱才能获得。例如,前面提到的高音恐惧症的问题,这种紧张情绪的存在,说明演唱者对高音技巧知之甚少或练习过少。其实只要调节好气息,做好发音各部位的充分准备就能很自然地把高音唱好。如果平时勤奋练习,就会对演唱高音部分充满信心。有了踏实的基本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即使紧张得手腿发抖还是能够控制好声音的。有个老师曾告诉我:每次学生考试,因为离得近,能清楚地看到有些学生紧张得腿脚不停颤抖。但你仔细听,发现他们声音稳定,波动均匀正常。所以有了踏实的基本功,即使紧张也不一定唱不好。

歌唱学习者还要有扎实的乐理基础,要掌握好音值、节奏、速度、力度等。这样,才能对自己的演唱做到胸有成竹。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给于指导。学生有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音域,还有不同的个性。要帮助他们准确把握自己的声音定位,帮他们选择最适合的歌曲,最适合的音调,让他们有踏实感,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条路、一片天地。

(三)以鼓励为主,培养对歌唱的热爱,增强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层次的不同,个性的差异,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的不同,适度地肯定、否定、表扬、鞭策。大部分的学生需要精神上的鼓励。因此要多表扬,少否定。促进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树立正确的歌唱观念。同时还要关心爱护学生,当学生情绪低落时,要采用开导教育的方式,积极去调整学生的心态,并引导到积极、激情的感觉上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中善于捕捉他们哪怕一丁点的闪光之处,抓住不放,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对自己的演唱能力充满信心。变“要我唱”为“我要唱”,从被动学习过度到主动学习。有人说“成功是成功之母”,这就话一点都没错。一个人无论能力大小,他都渴望成功。让学生每次在唱歌课上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哪怕有一点点突破对于他们就是一次成功的体验。老师继续鼓励他,让他抓住这成功的体验并将体验保持下去,自信心的培养和建立是靠一点一滴不断累积的。

(四)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上台的训练。初次上台的学生往往不知道眼睛看那里,手脚该怎么放,表情动作该怎么做。因此,从步态、表情、眼神及说话都要进行练习,在众人的审视下,做好每一个细节,做到习惯成自然,让自己的在台上的一切行动都很自如。增强了上台意识。还可以通过组织朗诵会让学生积累上台的经验,适应一个人在台上表演的感觉。习惯于一站到台上就能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所要表演的内容上。在演唱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不能被外界打扰,音乐一起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歌曲情境中,有这样一句话“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观众”,要把感情带入自己想象的情境里,要沉浸在自己所要营造的艺术氛围中。演唱中有较长的过门间歇,台上的表情感觉都要与乐曲表现的内容相吻合。作为演唱者,其歌唱的目的就是要使观众融入到你所演唱的歌曲情感中。只有声音与表演协调一致,才会把观众带到美的感受中。

(五)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是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的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是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在日常学习和上台中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困难,顽强的意念会产生巨大的排除障碍、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使人能自觉地同胆怯、犹豫不决、紧张、恐惧的情绪做斗争。所以,演唱者如果能不断地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和锻炼,就能学会自我控制,克服紧张的情绪。参考文献:

[1]《声乐艺术心理学》 邹长海著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2]《声乐演唱与教学》 徐小懿著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年版

[3]《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 邹本初著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钢琴演奏中如何缓解心理紧张情绪 第7篇

演奏者的性格不同往往是导致心理紧张的主要内因。有的人性格内向, 在公开表演时往往就心理紧张;有的开朗活泼, 越是人多就越是兴奋。因此表演者必须正视自己性格上的缺陷, 通过后天练习去克服它; (二) 背谱不牢固也是导致演奏紧张的直接原因。如果背谱不牢靠, 将会直接影响表演思路, 增加对忘谱的恐惧感; (三) 演奏技术不过关。俗话说“艺高人胆大”, 扎实的演奏技术能显著降低紧张感; (四) 心理素质较差, 导致演奏者在表演中容易出现担心出错、追求完美、自我否定等负面心理, 出现心理紧张。

二、解决演奏中紧张的方法

(一) 演奏技术训练

演奏技术是硬基础, 稳固的演奏技术能够帮助演奏者克服紧张感, 是保障表演质量的重要基础。为此必须注重基本的演奏技巧的锻炼:1. 科学练习逐一攻克难点, 钢琴是技术性非常强的乐器, 需要演奏者大量的练习, 但如果没有良好的训练计划只会事倍功半。练习一首曲子必须注重慢练, 慢练能够发现乐曲中的细节, 明确乐曲每一个章节应该的指法、分句、动作等, 良好的控制节奏, 提升练习的质量;2. 除了慢练外, 还需要适当提高演奏速度, 同样的乐曲在经过慢练后要用更快的力度和速度去演奏, 例如在《肖邦第三叙事曲》中难点部分仅仅通过慢练是没有办法发现的, 需要适当提高练习速度, 做到快慢调节自如, 才可以在实际演奏中应对更多的突发问题;3. 提高读谱能力, 在实际的演奏中扎实的背谱能力是树立演奏信心的重要基础, 设备是在遇到复杂声部的乐曲时, 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平常练习中首先要注意找好“接头”, 所谓的接头可以是一个乐段, 也可以是一个乐句, 对于乐谱记忆有很大关系, 能够帮助记忆乐谱。

(二) 做好临场准备

良好的临场准备能够帮助演奏者熟悉演奏环境, 减少心理上的不适应。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1. 熟悉环境, 首先就是熟悉演奏的场所和钢琴, 机会允许可以多接触下钢琴, 了解触键的声音和感觉, 感受如何更好的掌控钢琴。了解踏板的力度, 调节自己的坐姿, 并观察现场的音效和灯光。 还有要注意演出时的服装, 服装是否舒适也会影响演奏的心情, 总之要提前熟悉下现场的环境, 做好提前准备, 减轻临场演奏的心理压力;2. 心理调节, 在临场表演中的心理调节也是缓解表演紧张的重要方式, 调节心理情况的方法有:自我暗示, 通过自我暗示来减轻心理紧张情绪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心理鼓励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乐曲能够掌控, 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消除心理上不必要的担心和焦虑, 反复的心理暗示效果良好, 能有效降低心理上的紧张感;调节呼吸, 深呼吸也是现场调节心理紧张的重要方法, 心理紧张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胸闷气短, 深呼吸能有效的从生理上减轻紧张感, 反复的几次深呼吸, 能让心理平静很多。

(三) 演奏阶段的心理调节

走上舞台就要抛弃一切杂念, 全身心地投入, 如果在演奏中心里紧张了也坚决不能放弃, 如何控制演奏中遇到的突发心理状况也是重要的内容。首先排除杂念, 在演奏中一定要集中注意力, 演奏中尽量让自己的思维跟着乐曲走, 感受乐曲本身的情感, 融入到乐曲中能更加的专注于表演中, 减少紧张感。其次是在演奏中要注意控制呼吸节奏, 有时候演奏者过于紧张则会导致演奏中越弹越快, 可以稳定自己的呼吸来控制演奏的节奏, 保持稳定。最后是保持动作上的协调, 在演奏中保持身体的协调性、演奏状态、演奏姿态等能更好的表现音乐, 既不能夸张做作, 也不能过于呆板, 在演奏中做到自然流畅就是最好的状态。

三、结语

总之, 钢琴演奏中的紧张情绪是很正常的, 要正确的认识这种紧张感。本文对导致心理紧张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从日常训练和临场准备两个方面的提出了缓解紧张的方法, 希望能帮助演奏者克服现场演奏的紧张心理, 提高演奏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白玉洁.音乐心理效应:增进积极品质与舒缓消极情绪研究[D].西安:西安石油大学, 2013.

[2]李锋.谈钢琴演奏的紧张心理与调节[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01) :143-144.

[3]刘雯波.浅析钢琴演奏中缓解心理压力的训练方法[J].音乐天地, 2014, (03) :48-50.

[4]张爽.钢琴演奏的紧张心理与调控[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 , 2007, (S1) :222+226.

[5]陈若雯.谈学生钢琴演奏临场紧张心理[J].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S2) :128-129.

拳击运动员如何克服心理紧张 第8篇

紧张是导致运动员比赛失利的原因之一, 紧张是运动员在某种压力下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及相应的生理心理反映。主要表现为全身肌肉僵硬、无关活动增多、心神不安、失眠、食欲减退、尿频等。

导致运动员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竞赛规模、对手实力、社会评价、成绩落后、动作失误等一些客观原因, 和运动员对比赛成绩期望值过高、缺乏信心、消极思想等主观原因都可使运动员紧张。

根据资料表明, 运动员比赛失利原因80%是心理紧张, 只有20%是由于技术因素。

2 如何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

2.1 通过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是有目的、有意识的采用一定手法对运动员的信心施加影响, 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调整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心理训练又称心力技能训练, 它强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可塑性和运动员心理调控能力的可行性。心理训练的实施即可贯穿于运动训练的全过程, 又可在赛前有针对性的开展, 因此, 可将心理训练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一般心理训练:旨在培养运动员适合运动专项要求的良好个性特点, 促进专项素质的不断完善。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旨在激发运动员的比赛动机和信心, 使运动员学会心理调控的技术与方法, 更好的适应运动竞赛的要求。

心理训练的过程, 一般是运动员首先通过学习了解心理训练的原理和基本要求, 然后通过练习掌握训练方法, 最后达到行为的改变, 心理训练的效果首先取决于运动员的自觉积极性。如果运动员认识不到心理因素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不相信心理训练的作用, 对心理训练持怀疑、观望甚至否定的态度, 而在别人的强迫命令下进行心理训练, 是不可能产生良好的心理训练效果的。有的甚至会产生相反的作用, 心理训练只有转变为运动员的自觉行动才能受到应有效果。

2.2 渐进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与程序, 通过肌肉的放松而达到心理平静、安宁, 从而消除身心紧张的一种心理训练方法。放松训练的具体方法很多, 如渐进放松训练、表象放松训练、生物反馈训练等。其中渐进放松训练是一种常用的放松训练方法。也是消除运动员紧张应急的有效手段。同时, 放松训练也有助于改善运动员的注意品质, 增强感知觉的明晰性和敏感性, 提高对肌肉的自我控制能力。放松训练是其他心理训练的基础, 渐进放松训练是由杰克□布森最先提出来的, 它基于身体与心理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心理紧张与身体放松不可共存的理论基础, 通过依次紧张放松某一肌群结合方式进行放松训练时环境要安静。运动员尽可能舒适地坐或躺着, 将注意力集中到相应的肌肉群。

2.3 克服运动员的紧张除要进行心理训练, 帮助运

动员提高自信心、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外, 还应进行必要的临场心理咨询与指导。

2.4 赛后心理调整

激烈的运动竞赛不论胜负如何都会对运动员的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 但由于运动员的心理活动方式随着比赛的结束而发生了变化。由公开显现转为较深层的心理活动, 人们常常忽视赛后的心理调整与恢复。这不仅会影响到运动员后续的训练和比赛, 甚至会对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 进行赛后心理调整与恢复是十分必要的。赛后心理调整与恢复的主要目的在于正确对待比赛胜负, 防止运动员盲目自信或自信丧失, 消除运动员紧张、焦虑、自责等不良情绪。

心理训练有助于运动员心理品质的发展和保持心理稳定;有助于运动员掌握运动技能, 形成运动技巧, 增强自信心;有助于克服消极情绪状态, 形成最佳竞技心理状态, 充分发挥运动浅能;有助于运动员消除疲劳, 恢复体力, 调控心理能量。心理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 心理训练不以运动员某些技能损害为代价, 并可使运动员终身受益。

怎样克服初上讲坛的紧张心理 第9篇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理障碍呢?这要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加以探讨。

所谓内部原因,是指由人的心理品质构成的原因,它是产生紧张心理的主要根源。心理学认为,青少年时期标志着个体自我意识的成熟。师范生的自我意识大多已从生理上的自我意识发展为全面的自我意识,倾向于在较高层次上(包括生理、心理、与他人的关系、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等)进行自我评价。他们不但充分意识到自我形象,而且尤其注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关心自我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当这种自我评价与自己的理想相去甚远,便会在自我与环境之间产生“离心力”而导致紧张心理。

此外,气质差异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气质与生俱来,使人呈现独特的性格色彩并影响其性格特征的进一步形成或改造速度。多血质型的人精力充沛、热情直率、灵活机智、善于交际,但失之缺乏耐心、易于感情用事;胆汁质型的人充满朝气、活泼好动、反应敏捷、适应性强,但失之粗枝大叶、易于情绪波动:黏液质型的人平和稳重、沉着坚定、耐心谨慎、有自制力,但失之反应迟钝、情感内向,易于受他人评价的影响;抑郁质型的人谦虚温和、体验深刻、想象丰富,但失之多愁善感、孤僻被动,易于受到伤害。

多血质型和胆汁质型的师范生往往会过高估计自己。他们不了解教学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活动,高度成功的教学要靠一点一滴的长期积累,而对教育实习怀有强烈的动机和很高的期望,企图毕数年专业学习之功于一役,一下子就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殊不知紧张的程度是与活动的最具决定意义的时刻休戚相关的,动机愈强烈,期望值愈高,愈是在“关键时刻”,就愈容易紧张。

黏液质和抑郁质型的师范生尤其易于出现紧张心理障碍。他们一般不擅交际,不易适应新的环境;他们更由于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常常扪心自问:我适合当老师吗?我能对付调皮捣蛋的学生吗?我能上好课吗?……气质中的消极因素和一连串的问号,使他们总是走不出紧张的阴影。

所谓外部原因,是指心理品质以外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一是缺乏充分准备。有些师范生以为给学生上课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他们要么不屑于认真钻研教纲教材;要么不屑于深入了解实习校的校情学情,更遑论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预设?有的甚至把名师的教案搬到自己的课堂上照本宣科。凡此种种,再加上平时知识积累的不足和基本功的欠缺,难免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二是缺乏临场经验。有的师范生面对模拟课堂时可以从容不迫,“侃侃而教”;而一旦面临现实的课堂,就会举止慌乱,“教思”枯窘,其源盖出于缺乏临场经验。

三是缺乏应变能力。现代教学是一个生成重于预设的动态过程,面对生成与预设的不一致性,由于缺乏应变能力,不少师范生反应迟钝,思维“卡壳”,当然也就谈不上对教学的内容、环节、方法等等适时进行调整,更谈不上以生成为契机,及时反思调控,对出乎意料的种种问题作出恰当的评价,快速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启发解决问题的思路,使预设与生成有机融合,使课堂教学充满鲜灵的活力。等而下之,甚至会对一些课堂突发事件手足无措。因而,紧张总是如影随形。

总之,不管是内部原因、外部原因抑或其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都足以引起过度紧张而导致初上讲坛的失利。然而,这种一触即发的心理障碍完全可以通过各种努力得以缓解乃至消除。

首先要积极改变自我意识中的消极因素,要实事求是地了解自我与环境,以“自信”取代“自疑”。有位女生在学习游泳时产生了紧张,只要一走到水跟前,在陆地上操练得娴熟的动作就立刻变得僵硬。体育老师让她走到齐胸的水里,然后屏住气从水底拾起一块石子。她照办了,可是水的浮力老是把她给推了上来。她确信了自我与环境:人是可以浮在水面上的!于是,紧张消除了。当自我与环境不一致时,请记住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言:“假如一个人尽想着‘我办不到’,那他果然就会办不到。”你唯一的努力就是寻求适应环境的方法和途径,而绝不是自怨自艾、自暴自弃。

其次,要努力改造个人气质中的负面因素。我们完全不必刻意去改变自己的气质类型,而是要充分认识自己所属气质类型的性格、心理、行为方面的特征,改造、限制某些负面因素,以达到克服紧张的目的。萧伯纳年青时缺乏自信;他常常在拜访者门前久久徘徊而不敢按门铃;他的第一次演讲因怯场而失利,他觉得自己简直蒙受了奇耻大辱。曲啸小时候性格内向,说话结巴,经常涨红脸而憋不出半句话来。正是由于战胜了气质中的负面因素,才使他们终于成为杰出的演讲艺术家。

再次,要在充分理解自我与环境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调整自己的“奋斗目标”。当然不妨把实习的目标订得稍微高一点,以充分激发教育热情、调动个体潜能。

歌唱者心理性紧张的克服方法 第10篇

在从事演唱的各种场合 (演出、考场、大奖赛等) , 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在正式演出或参赛前的准备阶段, 对作品的理解及技术的掌握都比较到位, 可是一到临场的时候, 却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随之产生心理上的过度紧张, 以致生理和心理都会出现一些变化, 如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反应迟钝、注意力分散等, 从而导致演唱的失败。还有一些人, 心理素质非常好, 不容易受客观条件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越是到关键时刻越是表现出色。在演唱时能将身心完全投入到作品中去, 完整、完美地表达音乐、传递感情, 这样的演出一定是成功的。

无数事实证明, 在相同的音乐修养和演唱技巧水平下, 心理状态、心理素质的好坏, 对演唱者能否正常发挥演唱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心理素质的培养对于一个演唱者来说, 是十分重要的, 对教师而言,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声乐技巧, 还要视心理素质的训练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只有认真、正确对待和解决这一问题,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心理性紧张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功不过硬。由于歌唱技术不完善, 会在演唱过程中过多地考虑技术环节, 从而忽略音乐的表现力与完整性。

2.对作品理解不深刻。由于感情不深化, 以致在表演时“不知所云”, 也会对自己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3.注意力不集中。一个歌手不能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去演唱, 就不可能唱好一首歌曲。如果将注意指向与演唱无关的其他对象, 那么就会越唱越紧张, 忘词走调的现象时有发生, 甚至可能会出现表演中断的现象。

4.缺乏艺术实践和舞台经验。由于得不到大量的舞台实践机会, 面对演出现场、面对观众时, 也会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

5.对自己缺乏信心。在长期的训练与交流的过程中, 未能充分地建立自信心, 自卑心理严重地阻碍了演唱水平的正常发挥。

在平时的训练和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对以上不良心理给予特别的关注:

1.教师在平时的训练和教学过程中, 应尊重教学规律, 在曲目安排和设计上要根据学生的嗓音特点和歌唱能力, 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选择适当的曲目, 在训练中要将发声、技巧、艺术等练习结合起来, 做到对整个作品系统、完整的把握。随着学生歌唱能力的不断提高, 到演唱时自然会心中有数, 紧张心理也会随之减少。

2.音乐作品概念的内涵十分广泛, 它包括旋律音调、歌词内容、曲式结构、伴奏结构、伴奏织体、表情因素等等。若想深刻揭示音乐作品的内涵, 除了要熟记旋律、歌词以外, 还应了解作品的结构、段落、乐句走向, 以求得对作品整体结构的把握。与此同时, 还要了解作品的伴奏因素。这些因素的综合演绎, 才是一部好的音乐作品的魅力所在。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这些知识, 对其进行全面的培养。

3.培养学生全神贯注的品质。良好的注意力是心理活动的基础, 是演唱成功的基本保证。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全神贯注的意志品质, 让他们关注歌曲的每个字、每句歌词、每个动作、每个技巧, 这样, 歌唱者在演唱时就能做到准确无误。同时, 意志力也有抑制和排除杂念、克服恐惧心理的作用。

4.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演唱临场感, 构建单独授课、小组授课及公开授课的多重授课模式, 使演唱者的紧张心理在各种模拟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控制。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 学生的应变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胆怯心理自然也会逐渐消除。

5.教师要善于营造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 在教学中, 要以建设性的语言启发学生, 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对声音概念和发声方法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同时, 要发扬民主, 与学生进行融洽的技术交流、感情交流, 使歌唱教学变成一种艺术享受, 让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良好的演唱状态和稳定的心态。

紧张心理 第11篇

一、产生心理因素的原因

1.演唱情绪——喜怒哀乐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发声、演唱。虽然其发声器官完全正常,但当其心理产生情绪异常并且与歌曲本身所要求或表达的意境产生冲突时,会严重地影响到演唱的水平。

2.技术因素:由于基本功不够,对声音控制达不到要求,未开口先就有怕唱的心理负担,导致心理紧张。

3.对作品准备不充分,思想和感情易受外界干扰而紧张。

4.缺乏较好的基本功和表现能力,更缺乏当众演唱的实践,由此产生呆板僵硬,手足无措。

5.心中杂念太多。看到其他人唱的好,心理上有恐惧感——担心自己唱不好,产生紧张的心理负担。

演唱是一项非常高级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成功的关键。所以,我们在学习声乐时,一定要重视歌唱心理活动,注意培养正确的心理情绪。

二、演唱者的心理调控

在演唱中,怯场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要将其克服,最好的办法是要有强烈的歌唱欲望,深入到角色当中,感觉是旁若无人,这样就不会紧张了,也就会越唱越自如。当然,这些都可以通过多参加舞台锻炼而达到。尤其是一名演唱者,不经过大量不同场合的磨炼学习,是不会成为一名优秀歌唱者的。

演唱前保持一定程度的平静,以“平常心”来对待。要学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世界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在每次演唱前,都要寻找一枚铁钉,借此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进而缓解演出前的那种“走向死亡”一样的心理压力。除分散精力外,还可以做呼吸调整,这样使呼吸器官和喉咙获得适度的放松,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抑制过度的紧张。

歌者的心理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如何在训练和演唱中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条件,避免不利,增强心理素质,提高演唱水平是每个歌者在训练中的重要课题。针对不同的情况,可以通过以下几种调整心理活动的方法,调节演唱者的情感情绪,克服紧张心理。

(一)信心的建立

信心是放松的基础,建立成功和必胜信心是克服紧张心理的先决条件。信心和技巧对于演唱同等重要,要想自信地歌唱,首先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寻找自信的支点,相信自己能唱好,建立成功和获胜的信心。其次,“艺高人胆大”。在演唱中,只有刻苦训练,日积月累,才能提高技能技巧及演唱水平,才能做到充满自信,从容不迫,镇定自如,才有可能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演唱前做好充分准备

歌唱者对于自己演唱的曲目,如果准备不充分,就会害怕出现问题。或对歌词不够熟练,而害怕忘词;或伴奏没有合好,而担心在台上出丑等。所以,一定要做好歌唱前的充分准备。

(1)要有足够的试练时间,熟练乐谱,注意音准、节奏。

(2)熟背歌词,达到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的程度。

(3)要多合伴奏。

(4)解决歌曲难点。要找出歌曲中的难点,一一解决。

(5)不要演唱超出自己最佳音域的歌曲,如果对于演唱的歌曲音域不合适,可反复试验,定出切合自己最佳音域的调。

(6)苦练基本功。熟练掌握演唱技巧,才能信心百倍,收到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技术层面上也要做好准备:

1.舌的位置:正确的技术是舌头放松自然平放在口腔中,舌尖抵住下面的牙齿,有利于把声音自然地送出来,歌唱时声音和气息就会通达流畅。

2.呼吸:吸气的慢动作要协调一致,要放松,绝对不要一点挤压、僵硬和紧张的感觉。

3.姿势、表演(形体):歌唱时的正确姿势就是自自然然地站着。避免不必要的紧张,身体的自然挺立要像倚着墙或靠着树干那样既挺直又放松自如,有一种舒展的感觉。

(三)加强舞台实践

舞台经验对歌唱者的演唱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歌唱艺术是必须同听众见面的艺术,培养“调控”心理应多加强舞台的实践活动。舞台经验是通过平时的参与、观察、学习、总结和积累而取得的。要多搞一些小型汇报会或演唱会,体会舞台感和驾驭自己的能力。

(四)从平时的练习中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

首先是意志和性格的培养,要沉着和有自制力。其次是多参加公开的声乐活动,锻炼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来克服情绪的干扰。

演唱中的情感和演唱者的心理对声乐学习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影响。可以说,只有技术层面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丰富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是演唱作品的双翼,有了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声乐学习者要对心理状态和情感的把握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尽可能正确、规范、完美地表现声乐艺术,这才是我们的目的之所在。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紧张心理 第12篇

关键词:体育考试,紧张心理,解决办法

一、前言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提到: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因此, 体育课的考试成绩不仅成了决定一个学生能否正常毕业、升学的条件之一, 还是在校学生评“三好学生”、拿奖学金的一个重要指标。作为学生他们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不仅希望掌握好运动基本知识和技术, 更希望把该项目的考试搞好。然而, 学生由于自身运动技能掌握不好, 加上时间的限制, 在考试的时候出现紧张、忧虑、放不开、压力大, 甚至在考试前出现尿频、尿急、手心出汗、心跳急促加快等症状, 这些情况很容易使学生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障碍, 导致情绪的稳定性受到很大的影响, 严重影响了学生正常技术水平的发挥, 也直接影响了学生考试成绩。为此, 本人分析了学生体育考试失误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通过强化心理训练来消除学生考试紧张心理,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体育考试紧张心理因素分析

“怯场”是所有学科考试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紧张心理。体育考试因其具有临场技术竞赛的特点, 所以“怯场”的原因既有类似于运动竞赛前的心理状态, 又有一般学科考试前的心理状态。从心理学角度综合分析, 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导致体育考试出现“怯场”。

1. 对考试期望过高, 心理负担太重。

对考试成绩期望过高是导致心理紧张情绪的原因之一。众所周知, 体育比赛或体育考试, 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技术水平才能得到正常发挥, 而较好的心理状态又与个人的奋斗目标相关。一些学生觉得考试事关重大, 涉及到升学、毕业、拿学位证、评奖学金等, 因而自己制订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考试目标, 希望取得优秀成绩, 但个人心理素质差, 自控力低, 因而潜意识中对考试产生恐惧、怕失误、怕不及格, 导致考试前心理混乱, 忐忑不安, 兴奋过度, 情绪急躁, 难以集中注意力, 产生“怯场”的紧张心理。

2. 基本技术动作掌握不准确, 缺乏信心。

学生在考试前, 大脑皮层一般都处在比平时更加兴奋的状态, 精神表现得比平时更加紧张, 这是很自然的, 也是必要的。但如果这种紧张状态继续发展就会加重精神上的负担, 加上学生自身的基本技术动作掌握不准确, 便会自我怀疑, 丧失信心, 成为影响考试的心理障碍。加上当时的考试气氛, 在众目睽睽下, 虚荣心强, 怕失误丢面子的心理。别的同学测试成功或失败;以及自己以往失误的情绪干扰, 这些临场因素都可能迅速影响学生当时的心境和激情。导致负面的情感变化, 产生紧张心理。特别是性格外向或躁郁型的同学, 在此情况下, 情绪变化的速度和强度尤为强烈, 由之产生的怕失误的紧张心理更加严重, 致使心情沮丧, 情绪低落或紧张烦躁, 因而考试时动作僵硬, 不协调, 导致考试失误。

3. 生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考生对考试科目过去承受到创伤的经历, “危险感”、“创伤感”的心理阴影仍未消除, 怕影响考试成绩。又或是天气和场地器材以及考试时间和顺序变化, 与自己过去的习惯不相适应, 这些因素也是导致考生临场紧张心理的重要因素。

三、消除紧张心理的解决办法

在体育考试中, 当学生紧张而出现失误, 导致考试不及格, 对教师来说, 一般来说最简单的处理办法要么铁面无私, 一刀切;要么手下留情, 灵活掌握。第一种办法与其它学科考试相同, 考试不及格者, 留任第二学期补考, 这样大家机会相等, 谁也不能特殊。这种办法的优点是符合常规, 简单方便, 其不足之处就是没有考虑体育考试的特殊性。第二种办法是对个别表现好, 平时认真学习和锻炼, 但因紧张而发挥不正常的学生, 灵活处理, 再增加考试机会。这一办法虽然考虑了体育考试的特殊性, 但又不符合常规的考试要求, 有失公平。对考试机会增多的学生来讲, 增考的成绩可能会超过正式考试同学的成绩, 进而多数同学都可能要求增加考试次数。如果全部满足要求, 就会延误教学进度, 导致学生感觉体育课总是在考试, 反而冲淡了对正规考试的重视。如果不满足大家的要求, 多数学生会不服气, 认为自己的再考, 也能考得更好, 结果引起学生的不满, 认为老师不公正, 同时也会影响了体育考试的严肃性和正规性。面对体育考试的特殊性和学生易产生紧张心理的情况, “一刀切”或“灵活掌握”都显得过于简单, 均不能科学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 消除考试过渡紧张的有效方法除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技术动作进行加强训练, 提高动作质量外, 关键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心理技能、心理素质的训练。

1. 模拟考试训练, 提高学生体育应试的自控能力。

对学生进行心理技能和心理素质的训练, 让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 提高应试自控能力, 是克服、减轻学生在体育考试中产生紧张心理的根本措施。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使平时的教学练习方法与考试方法相接近, 创造考试环境, 培养学生的临场自控能力。例如, 体操、武术练习中, 全班同学围观, 逐个同学出来单独完成动作, 教师或同学给予口头评分;在跳远、铅球、实心球等项目的练习中, 做标记或划好各等级线, 告诉学生各等级分数, 使学生在模拟训练中亲身体验, 总结经验教训, 充分了解自己, 把握自己。

2. 转移注意力训练, 提高学生自信心。

考试过程中的过分紧张往往是注意力过于集中的表现。因此, 要教会学生用慢节奏的呼吸来缓解调节, 想象平时学习生活中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 以转移注意力, 使大脑呈现一种特殊的松静状态, 并进行表象训练, 如对运动项目的动作和技术在大脑中“过电影”, 进行想象模拟和动作模拟。这种对成功动作的表象体验, 可迅速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忘却紧张心理。又或进行语言自我暗示训练。使学生在临考前, 能够主动进行自我语言的暗示, 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出积极提示语或消极提示语, 如“及格就行, 不求高分”“我的技术相当好, 一定能成功”“大家都在为我加油, 肯定能考好”等, 通过语言的暗示, 调节学生的紧张心理, 提高自信心。

3. 创造良好的考试环境和条件, 消除产生紧张心理的客观因素。

作为教师, 应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季节和气候, 安排教学考试项目 (如冬季不进行排球教学及考试) 。在考试前, 创造轻松的考试环境, 在开始部分安排一些趣味性游戏活动, 减轻学生紧张的心理负担。同时严格检查和准备好场地器材, 如果天冷, 准备活动时间应延长, 减小学生怕受伤的紧张心理。对身体素质差、运动技术掌握不好的学生, 平时要加强重点辅导;考试当天生病或月经者, 可建议缓到下次课考试。

四、建议

1. 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模拟法、自我暗示法等加强学

生的心理训练, 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 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2. 加强运动项目技术动作的针对性训练, 要求学生了

解和掌握该项目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并根据这些特点和规律进行教学, 提高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准确性, 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3. 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正确对待考试, 并根据自

身情况制订切合实际的体育学习目标, 自觉进行课外体育锻炼, 提高运动水平;做好考试前的心理准备, 消除紧张心理。

参考文献

[1]松井三雄, 杨景义, 张春, 等.体育心理学[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5:188-233.

上一篇:科学属性下一篇:呼吸道耐药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