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收与加工范文

2024-05-13

采收与加工范文(精选10篇)

采收与加工 第1篇

一、收获

1. 采收时机

适时采摘是提高金银花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金银花的优良品种, 春季栽植当年即可结花, 秋冬季栽植次年结花, 开放时间集中, 必须抓紧时机采摘, 所以金银花一经栽植, 就要考虑花蕾采收和加工问题, 准备好采收花蕾的容器和建造花蕾加工烤房。金银花单花从萌蕾到开放约需13~20天, 春季长些, 夏秋季气温较高, 花蕾发育较快, 发育时间短些。当花蕾长到应有长度的1/2时发育加快, 花蕾颜色开始由青变白, 如不及时采收, 就要开放。

金银花从现蕾到开放、凋谢, 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米蕾期、幼蕾期、青蕾期、白蕾前期 (上白下青) 、白蕾期 (上下全白) 、银花期 (初开放) 、金花期 (开放1、2天到凋谢前) 、凋萎期。青蕾期以前采收干物质少, 药用价值低, 产量、质量均受影响;银花期以后采收, 干物质含量高, 但药用成分下降, 产量虽高但质量差。白蕾前期和白蕾期采收, 干物质较多, 药用成分、产量、质量均高, 但白蕾期采收容易错过采收时机, 因此, 最佳采收期是白蕾前期, 即群众所称二白针期。

2. 采收方法

金银花采收最佳时间是:清晨和上午, 此时采收花蕾不易开放, 养分足、气味浓、颜色好。下午采收应在太阳落山以前结束, 因为金银花的开放受光照制约, 太阳落后成熟花蕾就要开放, 影响质量。采收时要只采成熟花蕾和接近成熟的花蕾, 不带幼蕾, 不带叶子, 采后放入条编或竹编的篮子内, 集中的时候不可堆成大堆, 应摊开放置, 放置时间不可太长, 最长不要超过4小时。

二、加工

金银花采收后, 要立即晒干和烘干。

1. 晒干

(1) 晒场晒花

采摘后及时将采收的金银花摊在场地, 晒花层要薄, 厚度2~3厘米, 晒时中途不可翻动, 在未干时翻动, 会造成花蕾发黑, 影响商品花的价格, 以曝晒干制的花蕾, 商品价值最优。晒干的花, 其手感以轻捏会碎为准。晴好的天气两天即可晒好, 当天未晒干的花, 晚间应盖或架起, 翌日再晒。采花后如遇阴雨, 可把花筐放入室内, 或在席上摊晾, 此法处理的金银花同样色好、质佳。

(2) 筐晒晒花

用木棒制成长约1.7米、宽约0.7米、高5~7厘米的筐架, 用高粱秸或席 (高粱秸不去皮, 席要翻用, 利吸水) 做底。每筐晒鲜花2.5~3千克。将筐南北向置通风向阳处, 北部垫高, 晒至八成干后, 可倒入席上翻晒。夜间或遇雨可将筐罗放在院内, 筐与筐之间放两根横木, 上盖席 (或防雨具) 。花蕾达八成干时, 绝对不能翻动, 否则变黑, 质量下降。

2. 烘干

将花蕾放在晒盘内, 置于烘干室内, 加温烘干。烘干时, 要掌握好烘干的温度, 初熸时温度不宜过高, 一般为30~35℃;烘干2小时后, 温度升到40℃左右;5~10小时温度升到45~50℃, 烘干10小时后, 水分大部分已经排出, 再把温度升到55℃, 使花迅速干燥。一般烘干10~20小时即可全部烘干。烘干时不能翻动, 否则易变黑;未干时不能停烘, 停烘易发热变质。烘干的花蕾比晒干的花蕾产量高。

忍冬藤于秋冬割取嫩枝晒干即成。

三、贮藏

金银花很容易发生虫蛀和霉变, 如果不能及时出售, 宜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库房里, 室温一般不宜超过30℃。数量少者, 应存放在大缸内。缸的底部放少量石灰, 上面盖塑料布防潮。在贮藏过程中, 如出现潮湿或发霉时, 可采取阴干或晾晒的办法, 也可以用文火缓缓烘焙, 切忌曝晒, 以防变色。晾晒后烘烤干燥后, 要待其回软后才能进行包装, 否则, 花朵容易破碎, 影响等级和质量。

四、分级

金银花加工分等须从采花和干燥时抓起, 最好按质别分开干燥, 并随时拣去杂质, 多产一等商品。

八角的采收与加工 第2篇

1.杀青。将采回的八角鲜果用竹箩装好,放入预烧好的开水锅内,用竹、木棒不断搅拌,待果实全变为黄色(时间约10分钟),即取出沥干水。

2.晒干。经杀青的八角沥干水后,摊放在太阳下曝晒,经常翻动,在强光下晒5~6天,可加工成棕红色、鲜艳有光泽的大红八角商品。若遇上阴雨连绵的天气,则用火烘。在室内用砖砌一个高1.2米、长2米、宽1.5米的烘炉,炉内离地面1米处用直径3~4厘米的木条或粗钢筋,每隔20厘米横架1条,上面铺疏孔竹席,四周再砌高20厘米。烘炉长的一面开两个高3厘米、宽25厘米的炉口,作添加燃料和出灰用。竹席上每次铺放100~150公斤八角果,然后在灶内加入木炭点燃,用50℃左右的温度烘烤,并经常翻动。约2天可烘干一炉。

荆芥的采收加工及留种技术 第3篇

一、采收加工

1. 采收

(1) 菜用:荆芥定植后, 苗高15~20cm时开始采摘嫩茎叶, 以后每隔1~2周采收1次。采摘的嫩茎叶趁新鲜上市销售, 短时间保鲜运往外地销售。 (2) 药用:春播者, 当年8~9月采收;夏播者, 当年10月采收;秋播者, 第二年5~6月才能采收。荆芥刚开花时, 采收质量最好。一般为果穗2/3成熟, 种子1/3饱满, 香气浓, 在生产上要比正常采收时间提前5~7天采收。此时花盛开或开过花, 穗绿色, 将要结籽, 采收的药材质量较好。选择晴天早晨露水刚过时, 用镰刀从基部割下全株, 边割边运, 不能在烈日下暴晒。

2. 加工

收割后运回, 在阴凉处阴干, 然后扎成小捆晾至全干即成商品。干品捆成把为全荆芥, 割下的穗为荆芥穗, 余下的秆为荆芥秸。作种用的荆芥种子收后, 秆也可药用, 但质量差些。全荆芥以色绿茎粗、穗长而密者为佳;荆芥穗以穗长、无茎秆、香气浓郁、无杂质为佳。

二、留种

秋季收获前, 在田间选择株壮、枝繁叶茂、穗多而密、香气浓、又无病虫害的单株做种株。收种时间须较产品收获晚15~20天。当种子充分成熟、籽粒饱满、呈深褐色或棕褐色时, 把果穗剪下, 放在场地里晒, 晒干后将荆芥抖动, 使大量种脱落, 收起种, 除去杂质;或者把果穗扎成小把, 晒干脱粒, 将种放置布袋中, 悬挂于通风干燥处贮藏。

三、病虫害防治技术

1. 根腐病

7~8月高温多雨易发此病, 感染后地上部迅速萎蔫, 根及根茎变黑、腐烂。防治方法:注意排水, 播前每亩可用70%敌克松1kg处理土壤;发病初期可用五氯硝基苯200倍液浇灌根际, 或用50%托布津1 000倍液、50%多菌灵800~1 0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 连喷2次。

2. 立枯病

多发生在5~6月, 低温多雨、土壤很湿易发病。发病初期苗的茎部发生褐色水渍状小黑点, 小黑点扩大, 呈褐色, 茎基部变细, 倒伏枯死。防治方法:选良种, 加强田间管理, 做好排水工作。遇到低温多雨, 要喷波尔多液1∶1∶100倍液, 每隔10天喷1次, 连喷2~3次。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1 500倍液防治。

3. 虫害

桂皮的采收与加工技术 第4篇

一、采收

1.时间:加工不同规格的桂皮需选用不同树龄的肉桂树皮,按传统加工技术要求,企边桂用10-15年生的树皮,板桂用20年生以上的树皮,桂通用5~6年生的树皮或粗枝皮。每年以4-6月和9月砍树剥皮最为合适。在这两个时间段里树皮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树液,较容易剥皮,而且加工出来的桂皮质量高。

2.方法:企边桂和板桂按40厘米长、桂通按30厘米长:用利刀在砍倒的树干上横割成一个圆圈,深至木质部。再分别按企边桂10厘米、板桂15厘米、桂通9厘米的宽度,用刀在两割圈间纵割,将刀口或薄竹片插入纵割处,轻轻把每块树皮剥下。

二、加工

1.企边桂:用刀将树皮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f栓皮层内的桂皮1摊晒至软,将每块桂皮夹在木制的凹凸板中间,将数块板叠起,两端和中间用绳索绑紧,使每块桂皮卷成槽状后,摊晒至四成干时。除去绑绳和夹板,利用早、晚较弱的阳光晒干(暴晒油分容易挥发,降低效力)。

企边桂分为甲、乙、丙、丁4个等级。甲级:足干、背面为窝状,两端稍呈斜U形,皮细且有彩皮,油性大,无破裂,无白肚,无霉坏,每片重175克以上。乙级:足干、皮略粗,破裂不超过3厘米,每片重160克以上,其余规格标准与甲级相同。丙级:皮略粗,破裂不超过4,5厘米。有油性,每片重152克以上,其余规格标准与甲级相同。丁级:皮粗,多破裂,有油性,每片重在150克以下。

2.板桂:将桂皮晒软,把每块桂皮夹在平直的木制夹板内,然后将数块整齐的叠在一起,两端及中间用绳绑紧,晒至九成干后解除绑绳,在室内干燥通风处将树皮纵横堆叠,面上用石块加压1个月至桂皮完全干燥,即成扁平板状的板桂。

板桂分甲、乙、丙三级。甲级:足干,外皮灰褐色,光滑鲜明,卷边平整,表皮薄,肉厚结实,有油性,长40厘米左右。宽12-13厘米,厚0.6厘米以上,香甜有辣味。乙级:含油分及色泽比甲级差。其余规格标准与甲级相同。丙级:含油分及色泽比乙级差,其余规格标准与乙级相同。

3.桂通:将剥下的树干皮和粗枝皮放在阳光下晒软,用手搓卷成整齐的单筒或双筒,摊晒至于即成。桂通以足干、棕色鲜明、皮薄肉厚、卷筒大小均匀、有油分、气味甜辣、无霉坏、无白点者为优质。

4.桂碎:把加工各种规格的桂皮上剪下来的边皮和不符合加工规格的桂皮,去净杂质、晒干,即成桂碎。以足干、片块不规则、气味芳香、昧辛甜、无杂质者为优。

金银花的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 第5篇

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多年生、半常绿木质滕本植物, 别名二花、双花、忍冬花等, 是我国名贵的中药材。由于其清热解毒效果显著, 并有降血压延缓衰老等作用, 因此被誉为中药抗生素, 长生不老药。金银花的主要药用成分为金银花挥发油和绿原酸。平邑金银花挥发油的含量为1.8‰, 异地同类产品的含量仅为0.2‰~0.4‰, 绿原酸含量达到5.87% (国标含量1.5%) , 在中国国内独一无二, 是其他天然种群含量的近50倍。主要品种是九丰一号、大毛花、平花一号和四季金银花。

二、生长条件

金银花喜温暖湿润, 阳光充足的气候, 生长适温为20~30℃, 以湿度大而透气性强为好。一年四季只要有一定的湿度, 气温不低于5℃, 便可发芽。喜长日照, 花多生在外转阳光充足的枝条上, 对土壤要求不严, 但在疏松、肥沃、深厚的土壤种植, 根系发达, 生长良好, 产量较高。土壤湿度过大, 会影响生长, 叶易发黄脱落。适应性较强, 耐盐碱, 耐寒耐热, 较耐旱。

三、栽培技术

(一) 繁殖方法

1. 种子繁殖。

种子于秋季成熟时采集, 置清水中揉搓, 漂去果皮及杂质, 捞出沉入水底的饱满种子, 阴干贮藏备用。次年春季用35~40℃温水浸种1昼夜, 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25厘米开沟条播, 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 盖1~3厘米厚的土, 然后在畦面上盖一层薄稻草并浇水润上, 10天左右出苗。苗期要加强田间管理, 当年秋季或第二年春季幼苗可定植于生产田。选阴天定植, 幼苗需带土移栽, 以保证成活率, 每穴1~2株。每亩播种量约1~1.5千克。

2. 扦插繁殖。

金银花藤茎生长季节均可进行扦插繁殖。选择藤茎生长旺盛的枝条, 截成长30厘米左右插条, 每根至少具有3个节位, 摘下叶片, 将下端切成斜口, 扎成小把, 用植物激素IAA500毫克/千克浸泡一下插口, 趁鲜进行纤插。株行距150厘米×150厘米, 挖穴, 每穴扦插3~5根, 地上留1/3的茎, 至少有一个芽露在土面, 踩紧压实, 浇透水, 1个月左右即可生根发芽。也可将插条先育成苗子, 然后再移栽大田。

(二) 田间管理

1. 中耕除草。

移栽成活后, 每年要中耕除草3~4次, 出新叶时进行第1次, 7月、8月进行第2次、第3次。在秋末冬初霜冻前进行最后一次。结合中耕培土, 以免花根露出地面。除草应从花棵外围开始, 先远后近, 先深后浅, 注意切勿损坏根系, 3年以后, 藤茎生长繁茂, 可视杂草情况而定, 减少除草次数。

2. 追肥。

栽植后的头1~2年内, 是金银花植株发棵定型期, 多施一些人畜粪、草木灰、尿素、硫酸钾等肥料。栽植2~3年后, 每年冬前或春初, 应多施畜杂肥、厩肥、饼肥、过磷酸钙等肥料。“立夏”后每茬花采收后即应追适量氮、磷、钾复合肥料, 为下茬花提供充足的养分。在入冬前最后一次除草后, 施腐熟的有机肥或堆肥 (饼肥) 于花棵基部, 然后培土, 以利金银花植株的安全越冬。

3. 修枝整形。

生长1~2年的金银花植株, 藤茎生长不规则, 杂乱无章, 需要修枝整形, 有利于树冠的生长和开花。具体整形修剪办法:栽后1~2年内主要培育直立粗壮的主干。当主干高度在30~40厘米时, 剪去顶梢, 促进侧芽萌发成枝。第二年春季萌发后, 在主干上部选留粗壮枝条4~5个, 作主枝, 分两层着生, 从主枝上长出的一级分枝中保留5~6对芽, 剪去上部顶芽。以后再从一级分枝上长了的二级分枝中保留6~7对芽, 再从二级分枝上长出的花枝中摘去勾状形的嫩梢。通过这样整形修剪的金银花植株变成枝条分明、分布均匀、通风透光、主干粗壮直立的伞房形灌木状花墩, 有利于花枝的形成, 多长出花蕾。

(三) 病虫害防治

1. 蚜虫。在4月上、中旬发生, 15~25℃时繁殖最快。主要刺吸植物的汁液, 使叶变黄、卷曲、皱缩, 严重时会造成绝收。

防治措施:

(1) 清除杂草。

(2) 在植株未发芽前用波美0.2度的石硫合剂先喷1次, 以后清明、谷雨、立夏各喷1次, 能根治蚜虫, 并能兼治多种病虫害。

(3) 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叶片伸开, 蚜虫开始发生时, 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5~7天1次, 连续数次。采花期禁用药物, 可用洗衣粉1千克对水10千克或用酒精1千克对水100千克喷洒。但要注意在开花前10天应停止用药

2. 褐斑病。

病原为半知菌, 为害叶片, 夏季较重。病发时叶上出现不规则点状褐斑, 中央褐色, 边缘暗褐色, 并生暗褐色霉状物。严重时整片叶子枯黄、脱落。

防治措施:

(1) 收获后清园, 清理病残枝、株, 集中烧毁。

(2) 发病初期, 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进行喷雾, 每隔7~10天喷1次, 连喷2~3次。发病严重期, 可以使用喷克菌2000~3000倍液, 可以快速控制治疗病害。

3. 咖啡虎天牛

防治措施:

(1) 产卵期用50%辛硫磷乳油600~1000倍液或50%磷胶乳油1500倍液喷洒, 7~10天1次, 连喷数次;

(2) 剪去被害幼茎20厘米左右并摘除枯株, 集中烧毁。其他病虫害可用常规方法防治。

四、采收加工

金银花的采收和加工是生产环节的最后两道“工序”, 也是“高产、高效、质量、安全”的最后保证。

1.采收

春季栽植的金银花当年即可结花, 秋冬季栽植的次年结花, 所以金银花一经栽植, 就要考虑花蕾采收和加工问题, 准备好采收花蕾的容器和建造花蕾加工烤房。

(1) 采收时机

金银花从现蕾到开放、凋谢, 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米蕾期、幼蕾期、青蕾期、白蕾前期 (上白下青) 、白蕾期 (上下全白) 、银花期 (初开放) 、金花期、凋萎期。青蕾期以前采收干物质少, 药用价值低, 产量、质量均受影响;银花期以后采收, 干物质含量高, 但药用成分下降, 产量虽高但质量差。白蕾前期和白蕾期采收, 干物质较多, 药用成分、产量、质量均高, 但白蕾期采收容易错过采收时机, 因此, 最佳采收期是白蕾前期, 即群众所称二白针期。

(2) 采收方法

金银花采收最佳时间是:清晨和上午, 此时采收花蕾不易开放, 养分足、气味浓、颜色好。下午采收应在太阳落山以前结束, 因为金银花的开放受光照制约, 太阳落后成熟花蕾就要开放, 影响质量。采收时要只采成熟花蕾和接近成熟的花蕾, 不带幼蕾, 不带叶子, 采后放入条编或竹编的篮子内, 集中的时候不可堆成大堆, 应摊开放置, 放置时间不可太长, 最长不要超过4小时。

2.加工。金银花的初加工是将采集的新鲜花蕾通过一定方法, 使之变为干燥花蕾。主要方法有晾、晒、烤等。晾花和晒花由于不适合大量加工, 且质量差不稳定, 所以逐渐被淘汰, 生产上主要应用的加工方法是明火烘干法。此法不受天气影响, 干燥花蕾质量好, 为群众普遍采用。

(1) 烤房、烘架的建造。首先要根据种植面积大小确定烤房规模, 一般每667平米金银花约需烤房4~5平米, 烤房一般为平房, 其建造方式有2种: (1) 单排烤架式:烤房长度根据金银花面积大小而定, 宽度2~2.2米, 高2~2.5米, 设一门一窗, 顶部设2个排气孔, 烘干架顺房的长边一侧建造, 宽0.8米, 高2~2.5米, 0.8~1米高处为最低层, 向上每隔15~20厘米为1层, 共6~10层; (2) 双排烤架式:烤房长度随金银花面积大小而定, 宽2.5~3.2米, 高2~2.5米, 设一门一窗或两窗, 房顶部或近房沿处设2~3个排气孔。无论单排式或双排式, 都要求烤房的内壁光洁, 不透气。

(2) 火炉的放置。为了保证金银花快速干燥和烘烤质量, 烤房内应有足够的火力, 一般每2~3平米应有1个火炉, 火炉放置位置应在走道内, 火炉上安装排气筒, 以避免或减少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对金银花的污染。

(3) 温度控制。开始烘干时温度控制在30~35℃;2小时后将温度提高到40℃左右;再经5~10小时, 温度提高到45~50℃, 维持10小时;最后温度提升到55~58℃, 最高不得超过60℃, 烘干总时间为24小时。温度过高烘干过急, 则花蕾发黑, 质量下降;温度太低, 烘干时间过长, 则花色不鲜, 呈黄白色, 也影响质量。

(4) 操作方法。烘干时先将采回的花蕾撒在竹、苇等材料制成的方形烤盘内, 置最下层, 2~4小时向上移动1次, 移至上层后要注意检查是否干燥, 达到干燥标准后及时收下贮藏。干燥的标准为:捏之有声, 碾之即碎。

石斛的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技术 第6篇

一、病虫害及其防治

1. 病害

(1) 石斛黑斑病。危害叶片使叶片枯萎, 3~5月发生。受害嫩叶出现褐色斑, 严重时连接成片, 使叶片枯萎脱落。

防治方法:用1∶1∶150的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喷施1~2次防治。

(2) 石斛煤污病。发病时整个植株叶片表面覆盖一层煤烟灰黑色粉末状物, 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 造成植株发育不良。通常在3~5月或梅雨较长的多雨天气发病。

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或石硫合剂500倍液喷施1~2次防治。

(3) 石斛炭疽病。受害植株叶片出现深褐色或黑色病斑, 严重的可感染至茎枝。1~5月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施2~3次防治。

2. 虫害

(1) 石斛菲盾蚧。生于植株叶片边缘或背面, 吸食汁液, 引起植株叶片枯萎, 严重时造成整个植株枯黄死亡, 同时还可引发煤污病。

防治方法:本害虫5月下旬为孵化盛期, 可用除虫菊酯、苏云金杆菌杀虫剂、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已成盾壳但量少者, 可采取剪除有盾壳老枝集中烧毁或捻死的办法进行防治。

(2) 蜗牛类

包括东风螺和小蜗牛, 藏于叶背取食叶肉、茎和花瓣, 该虫害年内可多次发生, 危害极大。

防治方法:用蜗牛净或用麸皮拌敌百虫, 撒在其活动的地方诱杀;或在栽培床及周边环境喷洒敌百虫、溴氰菊酯, 也可撒生石灰、饱和食盐水;也可选用蜗克星、密达等杀蜗剂在日落到天黑前撒施, 必要时可于2周后追加1次;也可采取人工捕捉方法进行防治;及时清除枯枝败叶。

二、采收加工

1. 采收

栽后2~3年即可采收。生长年限越长, 单株产量越高。采收时用刀切下株丛近半, 其余继续生长。药用有鲜石斛和干石斛两种, 鲜石斛四季均可采收, 但以秋后采收品质为好。挖回后如遇冬天则放置于带有少量水分的石板地或砂石地上, 用少量水湿润, 也可平放在竹筐内, 上盖蒲包, 注意空气流通, 即可药用。

2. 加工

蒲公英常见病虫害防治及其采收加工 第7篇

一、病虫害及防治

1. 常见病害

(1) 叶斑病

叶面初生针尖大小的绿色至浅褐色小斑点, 后扩展成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状, 中心暗灰色至褐色, 边缘有褐色线隆起, 直径3~8mm, 个别病斑20mm。

防治方法:结合采摘收集病残体携出田外烧毁;清沟排水, 避免偏施氮肥, 适时喷施植宝素等, 使植株健壮生长, 增强抵抗力;发病初期开始喷洒42%福星乳油8 000倍液, 或20.67%万兴乳油2 000~30 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每10~15天喷1次, 连喷2~3次。

(2) 锈病

主要为害叶片和茎。初在叶片上现浅黄色小斑点, 叶背对应处也生出小褪绿斑。后产生稍隆起的疱状物, 疱状物破裂后, 散出大量黄褐色粉状物, 叶片上病斑多时, 叶缘上卷。

防治方法:同叶斑病防治方法。

(3) 斑枯病

初于下部叶片上出现褐色小斑点, 后扩展成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至不规则形斑, 大小5~10mm, 外部有一不明显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边缘呈黑褐色。

防治方法:同叶斑病防治方法。

(4) 枯萎病

初发病时叶色变浅发黄, 萎蔫下垂, 茎基部也变成浅褐色。横剖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 向上扩展枝条的维管束也逐渐变成淡褐色, 向下扩展致根部外皮坏死或变黑腐烂。有的茎基部裂开, 湿度大时产生白霉。

防治方法: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加强田间管理, 与其他作物轮作;选种适宜本地的抗病品种;选择宜排水的沙性土壤栽种;合理灌溉, 尽量避免田间过湿或雨后积水;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灌根, 每株用药液0.4~0.5L, 视病情连续灌2~3次。

(5) 霜霉病

主要危害叶片。病斑生叶上, 初淡绿色, 后期黄色, 边缘不清楚。菌丛叶背生, 白色, 中等密度。

防治方法:可用72%克露, 或克霉氰、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 也可每亩喷施5%百菌清粉剂300g, 或用2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注意:所有病害防治均应在蒲公英采收前10天停止用药。

2. 常见虫害

(1) 蚜虫防治可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2 000~3 000倍液喷雾, 也可用50%马拉硫磷乳油、或22%嗪农乳油、21%灭毙乳油3 000倍液或70%灭蚜松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喷雾防治。

(2) 蝼蛄防治危害严重时可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1~1.5kg与15~30kg细土混匀后撒入地面并耕耙, 或于定植前沟施毒土。

(3) 地老虎防治在种植蒲公英的地块提前1年秋翻晒土及冬灌, 可杀灭虫卵、幼虫及部分越冬蛹;用糖醋液、马粪和灯光诱虫, 清晨集中捕杀;将豆饼或麦麸5kg炒香, 或用秕谷5kg煮熟晾至半干, 再用90%晶体敌百虫150g对水将毒饵拌潮, 亩用毒饵1.5~2.5kg, 撒在地里或苗床上。

二、采收与加工

第一年收割1次或者不收割, 可在幼苗期分批采摘外层大叶食用或用刀割取心叶以外的叶片食用。自第二年起, 每隔15~20天割1次, 当叶基部长至10~15cm时, 可一次性整株割取, 捆扎上市。每年可收割2~4次, 即春季1~2次, 秋季1~2次。如作为药材出售, 可在晚秋采挖带根的全草, 抖净泥土晒干, 即可成为陈品蒲公英。以药用为目的, 收获全草时可于春秋植株开花初期挖取全株。作蔬菜栽培时不收全株, 在叶片长至30cm以上时可刈割叶片和在开花初期收花葶, 去掉烂损叶片, 分级包装即可上市。每年可刈割4~5茬, 每亩产量可达3 500~4 000kg。蒲公英开花后13~15天即可成熟, 当花盘外壳由绿变黄绿时, 种子也由乳白色变成褐色, 此时就可采收, 切不可等到花盘开裂时再采收, 以防止种子飞散损失。采收时最好用吸尘器采收。通常于春、夏开花前或刚开花时连根挖取, 除净泥土, 晒一下即可。

三、贮藏

大球盖菇采收后的初加工处理技术 第8篇

1 鲜品

大球盖菇原产于我国南方,在黑龙江省属于珍稀菇类,其外观与松茸相近,售价达20元·kg-1左右,集中上市时也可达到8~10元·kg-1,深受市场欢迎。当菌盖呈钟形、子实体菌褶尚未破裂时可以适时采收,鲜菇一般清早采收,在出菇旺季视情况每天早晚可各采收一次。大球盖菇鲜品易开伞,在采收后呼吸作用依然很强,在储运过程中劣变较快。

真空预冷技术是用真空方法对生鲜农产品进行保鲜的方式之一,是21世纪保鲜技术的主体和支柱[2]。采收后的鲜菇使用真空预冷机处理,可及时去除田间热,在20min内就可使菇体内外均匀的降到2~4℃的最佳贮藏温度,同时因真空预冷产生的“薄层干燥效益”还可有效治愈菇体表面细小损伤,明显提升商品品质,货架期可增加1倍以上。

2 盐渍加工

2.1 采收及盐渍前处理

用于盐渍加工的鲜菇,在60%~70%成熟时就可以采收了。采收后可以用竹片或矿泉水瓶等制成简易的刮根器,刮去菇脚的泥沙和培养基等杂物,清洗干净。

2.2 杀青

煮制杀青一般使用5%的食盐水,每次下锅鲜菇不超过杀青水的40%。煮制时间视菇体大小而有所不同,一般为8~12 min。煮制好的蘑菇捞出,放入冷水或流水中迅速冷却,至冷透为止。杀青时为防止菇体色泽褐变而影响产品品质,应用铝锅或不锈钢锅。

2.3 腌制及转缸

可以使用洁净大缸或池子作为腌渍容器。首先将蘑菇放入15%的食盐水中4~5d。然后,盐水浓度增加到25%以上,继续腌制。需要注意的是,腌制时盐水应没过菇体,上压竹片等重物,并在表面撒面盐护色防腐。腌制10d左右应转1次缸,重新注入饱和盐水,压盖、表面撒面盐后即可装桶贮存和运输。

2.4 盐渍菇的食用

食用时,盐渍菇可直接放入清水中浸泡脱盐或放入1%柠檬酸液中浸泡脱盐,并用清水漂洗干净。盐渍菇保鲜期一般在3个月左右。

3 干品加工

干品加工就是将鲜菇按一定的规格切片、烘干,降低菇品水分,延长保质期的方法。大球盖菇菇体含水量比较高,可利用烘房或烘干机等设备使菇体干燥,干制品一般水分要求控制在13%以下。

主要工艺为鲜菇的选择和清理、切片及装筛、定型、脱水和干燥、成品及分装。

3.1 鲜菇的选择和清理

大球盖菇在采收前2d就应停止喷水以降低鲜菇水分。应选柄粗、盖肥、不开伞的鲜菇进行加工。采收后的菇体应先清理干净,去除菇脚的培养基和泥沙等杂物。

3.2 切片及装筛

将清理干净的鲜菇切成厚度约为0.5~0.6cm的薄片。烘烤前,应先将烘干机或烘干房预热一段时间,使温度升高到45~50℃,待温度稍降低后,再装筛进行烘烤干制。

3.3 定型

不同天气采摘的鲜菇烘烤温度会略有不同,比如晴天和雨天采摘的蘑菇其烘烤初始温度就相差5℃左右。前者起始温度为35~40℃,后者起始温度为30~35℃。当鲜菇由于受热而导致表面水分迅速蒸发时,就应将进气窗和排气窗全部打开以使水蒸汽尽快排出,促使菇片定型。然后温度就需要适当降低,一般降至26℃左右,并保持4h。这样可以使菇片不变形不卷边,色泽也不会变黑。

3.4 脱水和干燥

定型后,在6~8h内将烘烤温度升高至51℃左右并保持恒温,促使菇体内的水分大量蒸发。需要注意的是,在升温阶段还要对烘筛位置进行适当调整,及时开关气窗。为了确保菌褶片直立和色泽的固定,相对湿度应调整到10%左右。此后,以每小时1℃的幅度将烘烤温度缓慢升高到60℃,进行干燥。当菇片烘至8成干时,应取出烘筛晾晒一段时间再上架烘烤,再次烘烤时应将双气窗全部关闭,烘制时间大约2h。

3.5 成品及分装

干制完成后,用手轻折菇柄易断,并发出清脆响声。一般6.0~6.5kg鲜菇可制成0.5kg干品。将干品按级别分装于塑料食品袋内,密封袋口,贮藏保存或外销。

参考文献

[1]张胜友.新法栽培大球盖菇[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茯苓的采收和加工 第9篇

1.采收茯苓一般于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下种,当年11~12月第1次采收,于翌年4~5月第2次采收。茯苓成熟的标准是:苓场的土壤裂隙不再增大、菌核长口处已弥合,苓皮表面呈黑褐色或棕褐色,外皮薄而粗糙,裂纹不见白色。若苓皮呈现黄白色,则表示茯苓正在生长,可以延迟采挖。

采挖方法:用锄头将窖掘开,取出表层茯苓,然后小心移动,遇有菌核抱根生长,可将树根砍断,取出茯苓,有时甚至延伸到距窖几十厘米处结苓,要仔细寻找。取出茯苓后,要及时覆土,可让其继续结苓。

2.加工刚挖出的茯苓称为“潮苓”,含水量约40%~50%,必须去掉部分水分使之松软后才好进一步加工。去掉潮苓内部的水分不可用暴晒或烘烤的办法,因内外失水不均会引起爆裂,而且不可能起到软化的作用。正确的做法是利用其本身呼吸产生的热量,迫使内部水分均匀地散发出来。具体方法是:选一泥土地面或砖铺的地面,且不通风、能保温保湿的房间,先在地上铺一层稻草,中间留一条走道,然后将鲜茯苓按不同采挖时间和不同大小置于草上,大的铺放2层,小的铺放3层,草和苓逐层铺放,其上再厚盖一层稻草或麻袋,四周可用草封严,使其“发汗”。第1周,每天翻动1次,以后两三天翻转1次,翻转时动作要轻,每次翻半边,不可上下对翻,以免茯苓“发汗”不匀。两三层叠放的,要上下换位翻转。约15天左右,茯苓表皮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或表面呈现暗褐色,表皮翘起,有鸡皮状裂纹时,取出刷拭干净,置凉爽处阴干即可剥皮切制。切制时先将苓皮剥去,尽量带苓肉,用平口切刀把内部白色肉与近皮处的红褐色苓肉分开,然后按不同规格分别切成所需的大小和形状。切制时,握刀要紧,应同时向前向下用力,使苓块表面平整、光滑。将切好的茯苓片和块平放摊晒(如遇雨天用文火烘干),第2天翻面再晒至七八成干,收回让其回潮,稍压平后再复晒,或自然风干,便成商品。(湖南袁仁长)

蜂胶的采收与储存技术 第10篇

一、蜂胶的采收

蜂胶收集应结合蜂群检查一起进行, 用割刀从覆布、巢框、隔板或巢箱与继箱之间的缝隙处刮取蜂胶。收集蜂胶的方法因养蜂者的习惯和条件各有不同。

1. 从蜂箱盖布、巢框上梁和蜂箱中刮取。

在启开副盖或纱盖和提起巢脾的过程中, 随手可刮取蜂胶。但必须随时除去蜂体、赘脾、木屑和其他杂物, 以免降低蜂胶的质量。

2. 采取换隔王板及副盖的方法。

把存有大量蜂胶的隔王板和铁纱盖换下来, 保存好, 等气温下降, 蜂胶已变为固体后垫一层报纸, 将蜂胶轻轻地敲下。这样取的蜂胶纯度高、质量好。

3. 采用缩短巢框肩架尺寸的方法来收集蜂胶。

取胶时应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 取胶前先把手洗干净, 将刮下的蜂胶除去杂物, 并捏紧成团, 及时用无毒塑料薄膜 (如食品袋) 包封好。蜂胶在一定的温度下会变软, 容易沾染手指和衣服用具, 可用酒精 (或度数较高的白酒) 清除, 用过的酒精可保存待下一次再用。也可用碱作洗涤剂, 效果也较好。

二、蜂胶的储存

上一篇:绩效管理的难点下一篇:制造业的困境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