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课教学

2024-05-10

生物实验课教学(精选12篇)

生物实验课教学 第1篇

一、加强学生基础技能的培养

实验的成功与否, 学生的基本技能是至关重要的。比如, 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仪器, 正确而熟练地使用显微镜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传统做法是仅用一节课来认识和练习使用显微镜, 在教学中发现, 这样的教学时间紧张, 学生难以掌握,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以后的实验中分不清髙、低倍物镜, 出现用髙倍物镜时压坏装片, 转换物镜时不是转动转换器而用手直接推物镜等不良操作, 有的根本不会操作。如不解决这个问题, 就很难保证后续实验课的质量。因此我将这—实验分两课时进行, 具体实施方法是: 首先对学生进行实验室的常规教育, 如宣读实验室规则、损坏物品赔偿制度、做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这也是为以后的实验打一个好的基础; 然后对照挂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和用途, 并做取、放显微镜的练习, 这时学生对显微镜有了初步的认识, 急于观察显微镜下的世界,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第二课时了解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然后发给学生载玻片、盖玻片, 按习题要求在显微镜下观察自己的头发, 这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当然, 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容易找到物像的永久装片, 如蚕豆叶下表皮、南瓜茎纵横切等。这当中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 积极性非常髙, 但仍需加强指导, 严格检査学生是否按顺序、按要求认真操作, 并及时纠正学生在操作中的错误。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对这一实验的体会, 互相纠正不正确的操作, 效果会更好。

二、结合具体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是实验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具体实验内容鼓励学生在实验方法上勇于创新, 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生物实验课教学反思 第2篇

1、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学生必须进行观察和实验才能真正学好基础知识和获得能力。《生物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生物学课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基础课,还规定生物课在初一年级开始设课。由于初一不开设物理、化学课程,这样生物学就是中学生开始学习理科的起始科目,是中学生首先接触到的理科实验。生物学实验教学占据着重要的特殊地位,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为今后的理化实验教学打好基础是至关重要的。生物学实验教学除了能帮助学生检验和巩固生物学知识,它还能训练学生的生物学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只有明白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意义和作用才能更好的设计和开展生物学实验教学。

2、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反思:

通过3天生物实验课的观摩学习,我对生物实验课的理解更加深入细致了。我将自己的反思总结如下:

a)对于开设实验课的目的不明确,实验教学常常陷入应试教学的漩涡当中。有些操作步骤以及对实验现象、结果的总结分析,只给学生做几道练习题,强化记忆,在考试中仍能得高分,而且这比实际操作省时省力。可是学生们真正操作起来还是不会。这对学生们的生物学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以“练习使用显微镜”这一实验为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学会使用显微镜并初步观察;养成认真规范操作的习惯,爱护显微镜。”其实学会使用显微镜最重要。如果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识记显微镜的结构上,那么同学们自己练习使用的机会和时间就大大减少。尤其是用导学案印上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让同学们填图并提问记忆,这样做倒不如让他们自己拿一台显微镜对照课本插图识记更有意义。还有,在导学案上出示大量的练习题,有判断污点位置的,有移动标本的,有判断细胞大小多少的„„这一些对学生们应付用纸笔作答的试卷非常好,而且效果明显。可惜它们偏离了我们的实验目标,与我们这一节实验课的初衷相悖了。

b)对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要求要加大力度,点拨辅导要细致到位。如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有的同学用牙签狠狠的在自己的口腔内侧壁刮来刮去,然后拿下来看看,什么也看不到。再伸进去刮,最后把刮了几分钟的牙签咬在嘴里,像在剔牙。如果教师看到了此情景,能及时点拨并且作为共性问题在班里讲一讲,接下来的操作会更加顺利。滴管的使用:有的同学用两个手指头捏着橡胶乳头,生理盐水在顺利到达载玻片中央之前已经滴满了试验台上任何一个可能到达的角落,幸好不是盐酸!滴碘液染色时也是一样的操作,甚至把滴管倒着拿,碘液一直流到橡胶乳头中,万幸,这只是碘液!还有在盖完盖玻片后,有的同学用镊子或手指不断敲打,挤压盖玻片。原来是在赶气泡!在染色时,有的同学将碘液围着盖玻片滴一圈,连盖玻片上面也不放过。这一些都需要我们老师严格要求,指导到位。

c)教师在实验课上要全面关注学生的语言和行为,要让他们对实验结果有一个正确清晰的认知。要想获得理想的授课效果,教师要说清楚,讲明白,还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包括语言方面的。如果听到学生描述说“看到一个明亮的 光圈”老师应当及时纠错并让他明白“视野”与“光圈”的区别。有时老师要做必要的演示操作。如在讲解“盖盖玻片”的过程中,仅靠语言不能达到点拨的效果,由于盖玻片和载玻片都比较小,如果用大一点的模型效果会更好。同学们在做完一个临时装片后,有很强的观察欲望,那么老师要在学生观察之前给他们出示一个所要观察的标本的清晰物像,而且要讲清楚在显微镜下找到类似的清晰物像才算操作成功。这样同学们带着明确的目标观察,效果会更好。否则同学们在显微镜下只要看到点东西就兴奋,满足,反而会误入歧途。

d)在实验课上,有效的管理学生是很重要的。这样既能保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又能使这节课流畅,高效,达到预期的目标。同学们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很强,看到镊子、滴管、显微镜等都想摸一摸,试一试,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你不加以规范引导,它会使你的实验课偏离目标,同时分散注意力,有时会损坏仪器设备,严重的伤到自己。这一些在我的课堂上都出现过。要想有效地改变,需要我们在平时准备充分,实验课上对学生严格要求,合理安排,认真指导。

3、综上所述,上好实验课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a)教师自身的转变很重要。要明确生物学实验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将它与应试教学相区别。这样才能真正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技能和能力,才能避免越俎代庖“讲实验”的现象出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多做多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b)做好实验课的准备工作。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写好相应的实验课教案,确定实验具体目的与要求,确定实验的重难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同时准备好实验材料用具。在给学生上课之前,教师要自己做一遍实验,以确定实验选材以及关键步骤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合理安排时间,并以此安排教学进度,从而提高实验课的质量。

c)若是本节实验课较难,除了让同学们提前预习,熟悉步骤以及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可以训练实验课的小助手。利用课外时间培训小组长,让他们事先熟练掌握实验内容和方法,以便在实验课上充当“小教师”,真正达到“兵教兵”的效果。尤其是在班额很大的情况下,很实用。而一般实验课,教师可以拿出几分钟的时间通过提问了解学生们的知识储备,稍加点拨,选出“小组长”,也可以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这样更利于深入学生,个别辅导,点拨到位。

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初探 第3篇

一、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实验前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因此實验前一定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只有让每个学生弄清了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每个实验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要事先进行实验难点和要点的讲解,以使学生掌握要领,使实验达到预期目的。例如在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二、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安放距桌边一掌(5-7cm);对光要目(目镜)物(物镜)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然后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同时纠正同学们的错误操作,如用左眼观察时,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纠正扳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象。最后,用完显微镜要擦干净外表,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两旁,放回镜箱原处。

三、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要求学生在做实验的同时,一定要做好记录,如果一个实验小组两人,则一人做实验,一人记录,下一次实验互相对调。实验绘图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照看到的实际画,在实验课中完成。如初一生物课本中,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实验,如果不进行染色,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透明度大,那么在显微镜下很难看清其细胞膜和细胞核等。为了观察清楚,这时可提示学生是否也可用稀释的碘酒或红墨水作为染色剂,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学生试着做了结果很满意。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被染成黄色,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看得很清楚。细胞周围空间呈白色,图像很清晰。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索和实际操作、制作能力,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做好实验小结,启发学生自我评价

实验结束前,教师要让学生用几分钟时间,对实验认真、观察细致、操作熟练、清楚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正确掌握了实验技能并实验成功的同学简单谈谈收获、体会。也可由教师或者同学给予肯定评价和鼓励。反之,一些实验做的不好的同学或看不到实验结果的同学可谈谈失败原因和要吸取的教训。如有的同学也可能是因为怕麻烦、怕脏等原因而不愿意做实验,以至实验效果不好或无结果,为此教师也要帮助其克服怕麻烦、怕脏的娇惯心理,自觉做好实验。最终要使学生懂得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五、要始终保持实验室整洁卫生

让学生养成整齐清洁的实验习惯。进入实验室,教师要指定每小组的组长,管理小组的秩序和卫生,要求实验过程中不得乱丢纸屑、杂物。实验结束后,要清理实验仪器,把仪器放回原位,清洁实验桌(台)凳。对于贵重仪器如显微镜要求学生做到,实验完毕用软布认真擦净其各个部分,镜头(目镜和物镜)必须用擦镜纸轻轻地擦,擦完后转动转换器将两个物镜置于两侧,再将镜筒下降,目镜、物镜放入镜头里的规定位置,反光镜镜面要直立,以免落灰尘,罩上镜罩,把显微镜放回箱内,固定螺丝要拧紧,镜箱要锁牢等。并且教师还应要求,离开实验室前,每一实验小组各自留下一名学生或者小组长,查数仪器齐全与否,最后由值日生做好整个实验室的安全检查。

如何进行生物实验课教学 第4篇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多强调学生的书本知识和书面应试能力,而对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则显得明显不足。实验课往往不受重视,甚至被忽略了。为了做好实验课教学,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首先要加强组织纪律教育

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是上好实验课的保证,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实验顺利进行,必须向学生强调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的重要性。并要向学生讲清道理,反复教育,使学生明白并自觉遵守,保证实验室内环境安静。要求学生不到下课时间,不准擅自离开实验室。如本人实验完毕,或有事要离开,须报告教师。总之,要养成有组织、有纪律的实验习惯和良好作风。

二、预习好实验内容,明确实验过程

只有让每个学生弄清了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每个实验的全过程后,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如制作临时装片,练习使用显微镜,对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教师可事先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培养骨干,再由这些骨干学生去辅导带动其他同学做好实验,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时,特别要强调其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如顺时针调节粗准焦螺旋时,使镜筒缓慢向下,这时头应向左侧偏下,眼光与装片在同一水平面上,眼要特别注意物镜下降的位置,当物镜靠近装片时停止,这时用左眼从目镜观察,同时右眼也要睁开,用右手逆时针方向转动细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对准焦点,看清物像为止。教师也可以用两台显微镜示范,一台是已经对好光了的,另一台则是已找到标本清晰图像的,让学生观察后做模仿。

三、要有实事求是和富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要求学生在做实验的同时,一定要做好记录。如果一个实验小组两人,则一人做实验,一人记录,下一次实验互相对调。实验绘图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照看到的实际画,在实验课中完成。如在解剖鲫鱼时,有的同学发现鱼的心室和动脉球的搏动位置在心房的上方,而在生物教学挂图中,心室位于心房下侧,在心室前端有一白色的动脉球,这就要按实际看到的画。

四、细心指导,增强教学启发性

在讲解实验时,要把关键的步骤交待清楚,注意使讲述语言与操作相配合起来,消除学生不必要的疑问。语言要有启发性、指导性,根据学生情况和授课内容来设置悬念,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观察内容上,减少学生在观察上的盲目性,积极引导学生去获得感性认识。

五、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是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初一新生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上。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控制适当。使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观察,生物学为观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观察条件,如标本、模型、挂图等,特别是活生生的实物,以此来加强直观教学,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就培养了观察能力。

六、做好实验小结,启发学生自我评价

实验结束前,用3~5分钟时间让一些实验认真、观察细致、操作熟练、清楚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正确掌握了实验技能,并实验成功的同学简单谈谈收获、体会,也可由教师或者同学给予肯定评价和鼓励。反之,一些实验做得不好的同学或者看不到实验结果的同学则可谈谈失败的原因和吸取的教训。如有的同学也可能是因为怕麻烦、怕脏、怕腥味等原因而不愿意做实验,以至实验效果不好或无结果。为此,教师也要帮助其克服怕麻烦、怕脏、怕腥味的娇惯心理,自觉做好实验。实验结束后,还要指导学生整理好当天的观察记录,完成实验报告,师生共同分析和研究实验的结果,以及实验成败的原因,让学生逐步懂得如何改进以后的观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最终要使得学生懂得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在生物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高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第5篇

县级课题申报表

课题名称:《高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方法研究》课题负责人:刘建刚工作单位:蓝田县玉山中学职务(职称):中学二级教师类别(县级):县级

通讯地址:蓝田县玉山中学

联系电话:***电子信箱:ljiangang2000@qq.com

《高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这一理念,并将此作为本次生物课改重要目标之一。多年来,我国《生物学大纲》中的课程目标是按照基本知识、能力、态度的顺序排列。实验题型是考查学生能力的有效题型,近年实验题型的比值也逐渐增高。

生物学科中的实验教学一是限于学校的客观条件,二是课时不够,一周两节课,即使没有实验教学任务也是很难完成的。既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又要解决实验课的重难点,基于此,许多教师盲目追求学生参与,教学成了满堂的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的过程,课堂成了“乱言堂”,教师成了旁观者,影响教学重难点的解决。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有效地学习,是我们教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研究意义

传统的实验课大多是教师课前讲授有关的知识,实验课也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重复书上的步骤。学生热热闹闹,教师疲于维持课堂纪律,一堂课收效甚微。学生并没有发展相应的探究能力。既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又要解决实验课的重难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教学问题。把实验融于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中,即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重视教师的主导的功能。耗时的实验操作由师生课余时间完成,探究的过程在课堂完成。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即探究式实验教学。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及探究活动的的开展,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探讨过程中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发展其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

(3)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实现探究性学习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能力,获得对科学的兴趣与理解;在体验实践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中,学会科学探究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并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在整个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培养问题意识、研究意识、交流意识与合作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4)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反思与行动研究的能力,提升教师实施科学探究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专业水准的提高,也是目的之一。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高中生物实验课的有效性教学主要涉及如下方面

(1)实验课中课堂的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因此,导入的设计在知识深度上必须具有可行性,在实施教学目标上要把握方向性,在设计的形式与内容上要增强趣味性,在思维的训练上要具有启发性,在情感意志的培养上要具有引导性,为完成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及思想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2)实验课中探究问题的设计

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之一。有质量的提问是一节课的课眼所在,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钥匙。也是教学重难点解决的重要途径之一。设置什么样的问题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究竟哪些问题能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任务驱动”,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指导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引导学生探讨问题,而不偏离教学的重难点。

(3)实验课中分组讨论的组织与设计

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就不能自己自问自答,这样会使学生产生思维上的惰性,而是应当巧妙地鼓励他们进行讨论,各抒己见,集众家之所长,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而分组合作既能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4)实验课中教学手段现代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的引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

四、理论依据

由于在教学中多次用到情境式教学法,而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1、知识观 科学知识是个人和社会建构的,因而知识是暂时的,不是绝对的,传统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客观的,一成不变的,以教材形式呈现。新观点认为:知识只是看作通过个人的经验和探索发现的,即认知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构建起来的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

2、学生观 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学生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即学生是现实客体的变革者,是知识发生过程的探索者,是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者,所以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尽可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教学观 认为教学过程具有生成性和建构性,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有三个层次的含义:

①知识是在认知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下,学生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所以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强学生与环境的互动。

②新知识是在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的相互作用中逐渐生成的,教学过程就是促使学生不从原有认知结构生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所以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为学生新知识生成打下基础,搭建平台。

③知识是在认知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形成,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与他人(学习伙伴)的对话、合作、互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通过学生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对比性的学习,教师要组织、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学习、协作学习。

五、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抽样调查,作出分析报告。

2、读书研究法:多渠道收集、整理、运用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以及寻求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3、归纳总结法:探究历年生物实验题型特点、答案要点组成规律,归纳出共同的特点。通过总结找出共性的东西,使之成为实用的答题技巧。

4、实践检验法:运用于教学实践,检验效果,并予以完善。

六、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1月初)

理论学习是实施教育行为的指南,对课题我学习大量的教学理论书籍,如《给教

师的建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中学生物教学参考》、《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等,收集有关资料,成立课题研究组,并进行明确分工。

1、了解中外有效课堂教学的各种观点。

2、了解近年生物高考中实验题的类型变迁。

3、学习研究《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二)、实施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5月)

1、2013年12月:研究高中生物实验课堂的有效教学,并尝试写出教学案例《实验课中习题的巧妙运用》

2、2014年1月:学习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完成读书笔记《永不放弃你的学生》。

3、2014年2月——2014年5月参加继续读书总结并撰写《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高中生物实验课中显微镜的使用的教学》《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寻求新课改中教与学的“黄金分割点”》《潜心修炼 自成风格—— 魅力生物教师的课堂雕琢》等文章

(三)、总结阶段

浅谈生物实验课的教学 第6篇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初中阶段生物课不列入中考科目,很多学生、家长甚至一些教师都认为生物是一门副科,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导致教师上好生物课难,上好生物实验课更难。我认为在农村中学要想上好生物实验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1.上好第一节课是关键

人们常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初中学生好奇、好动,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神奇的微生物”等,让他们体会到生物界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他们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2.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平等相处,相互尊重

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及家庭情况。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偏爱学生,更不歧视学生,和学生能相互沟通,以朋友相处,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课堂教学的实验或学生实验中,无论是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一些学生从来不动手实验,仅是看同桌的操作,实验态度不端正,不能认真地按要求进行操作、观察和思考。教师看到这种现象应及时找这些学生谈话,找出原因(是不会操作、畏惧实验,还是根本就不愿动手),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将那些根本不愿动手实验的学生召集起来,让他们每次都参与到实验前仪器准备和实验后器材收集活动中来,在他们帮助准备器材时,抓住他们的好奇心,向他们介绍仪器的名称及使用方法,这时他们比较注意听,容易记住。在实验课上教师介绍器材时,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回答,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这样他们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从而提高他们实验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实验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每个小组的实验情况,对操作不正确或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正和点拨,使每组实验都能正常进行,并对实验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同时,对实验操作正确、观察认真的学生给予表扬;对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针对他们的表现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

四、依据课型巧用课件

现在课件很多,有选购的,有网上下载的,极大地方便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因“课型”而选择有效的媒体辅助教学,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生物教学中,能更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学“人体的血液循环”一课,无论教师如何讲述,学生都难以理解血液的流动路径,如果利用课件来呈现,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体内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流向(模拟图)。这样既生动形象,又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教师要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生物实验是教师指导学生用一定的仪器、药品,按照一定的条件和步骤进行的生物实践活动。教师在制定实验计划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操作水平,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验器材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确实可行的实验计划,以免计划流于形式。在每次实验前,教师要备齐、备足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药品,保证实验课的正常进行。

教师要做好实验的各项预习指导,讲解实验原理,要求学生准确掌握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并设计好各项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清楚地了解各种实验器材的性能,消除隐患,认真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对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要认真地按操作步骤准确无误地多做几次,要预测学生实验时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实验前必须向学生进行规范的演示,这样学生才能准确、规范地操作。

以上是我在农村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希望更多的同仁能向我提供更好的生物实验教学的经验和方法,使学生在生物实验课堂上能得到更多的收获和发展。

设计生物实验,促进生物教学 第7篇

一、利用生物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欲望

兴趣是人们在认识世界过程中产生的心理表现,是一个人获取知识、开阔视野、认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学习兴趣有关。所以,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选择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而生物实验本身,除了具有以上功能外,它的直观性、生动性与形象性,更能满足学生的操作愿望。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既动手又动脑,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实验圆满结束,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让他们更加热爱生物这门科学。

例如,在学习“地面上的植物”一课时,内容涉及植物的叶、茎、根的知识,如果教师只凭借语言描述,学生不仅不能对这些植物的组成部分有一个清晰认识,还会因生物课堂的枯燥乏味而产生厌烦情绪。所以,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室外实验,把学生带到教室外,让他们亲自动手采集一些植物,然后在我的指导下,观察这些植物的组成。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表现出了很高的学习兴致。由于学生采集的植物各不相同,所以在学习中就会出现一些新问题,这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使其思维更加活跃。

兴趣是学生学习生物的最大动力,他们一旦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其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活动也会变得异常活跃,掌握生物知识的效率也一定很高。教师要根据初中生好奇、好动的性格特点,深入研究生物教学,将生物教学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这样,生物教学的效果才会达到最佳。

二、利用生物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

在素质教育盛行的今天,学校教育始终离不开创新,它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但进行创新并不是口头上能实现的,它需要一个新的学习氛围。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方法,它能为学生提供新鲜而有创意的学习情境。所以,教师要重视生物实验在课堂上的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水中的动物”一课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观察鱼在水中生活”的实验。教师没有必要限制学生必须观察教材中的鱼类,可以让学生自由选取,挑选他们感兴趣的鱼类进行观察和研究,只要能够完成实验过程、探究出实验结果即可。我相信,学生在自己挑选的实验素材中会有更多新的发现。有的教师认为:这样的生物教学课堂纪律一定不好,会影响实验效果。其实不然,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的注意力一定会放在实验上。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进行创新研究,让学生在创造性活动中认识生命特征、发现生命共性,从而实现对生物知识理解的质的飞跃。

由此可见,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有一个激发创新意识的环境。因为只有在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展示与发展。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新情境的营造、创新活动的开展,激励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创新意识,在创新的过程中巩固生物知识。

三、通过生物实验,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是世界三大问题之一,是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课题,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大事,所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生物学科义不容辞的责任。生物实验中用到的实验材料都源于我们的生活,如何选择材料、到哪里采集、选取什么材料等,都包含着丰富的环保素材。教师要充分利用生物实验的作用,在实验课上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知识,引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心和重视,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还要呼吁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例如,在学习“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课时,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个调查环境污染现象的实验。这个实验可以在教室内进行,也可以在校园内开展,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到我们的生活中进行调查。但不管你观察的范围是什么,都要写好调查报告。学生根据我的要求,将实验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有的记录了破坏班级卫生环境的现象;有的走出教室,发现了随便乱扔垃圾的情况;有的走出校园,调查了一些工厂的环境污染行为,看到了被污染的河流,等等。通过真实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当地的环境状况,认识到了环境污染对生活的危害,提高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所以,教师一定要悉心研究教材内容,深刻挖掘实验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材料,让环保意识与生物实验紧密相连。但环境保护意识的渗透,还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千万不能机械地灌输。否则,不仅不会起到环保教育的目的,还会适得其反,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四、通过生物实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生物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解决问题需要的是方法和过程,而发现问题则需要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学生具有细腻思维和探究能力。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它孕育着希望、包含着美好。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踊跃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生物学习中的问题,为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在观察“根毛和根尖”的实验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其特点,我也将教材中的知识融入其中,一并讲解。当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以后,我又要求学生再次仔细观察,分析一下这四部分有何联系。学生看得很仔细,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很快就发现了新问题:生长点在受到根冠保护的同时,还可以为伸长区和根冠提供新的细胞;伸长区的上部逐渐与生长点混同,下部则趋向于根毛区。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发现,总结出了问题的关键。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还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不能单纯地让学生了解实验方法与步骤,而要充分利用实验过程与设计,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在学生理解实验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训练,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能力。

总之,生物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材料与创新环境,让学生的学习欲望更加强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生动有趣的生物实验,将一些外在信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不仅可以活跃生物课堂气氛,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还可以让学生掌握学习生物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样的教学方式必定会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程度。

摘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生物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生物概念,获取相应的生物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培养学生保护生物的情感,所以教师要注重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同时,生物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各项基本技能,更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树立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物实验,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小平.浅议初中生物实验教学[J].学周刊.2015(23).

[2]王桂菊.浅议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J].教师.2015(16).

多措并举优化生物实验课教学 第8篇

一、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能力, 激发实验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 善于展示实验, 激发学生兴趣。例如, 教学《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 可以用实验课教学向学生直观地展示知识。教师先准备所需的材料用具:尾鳍色素少的红鲤鱼、纱布、滴管、显微镜、培养皿。用沾满水的纱布把鱼包裹住, 只露出鱼的尾巴, 把鱼放在培养皿, 用载玻片盖在鱼的尾鳍上, 然后用显微镜观察鱼的尾部;让学生上台观看红鲤鱼尾部血液的流动情况, 同时提几个相关问题:“通过显微镜, 你可以看到几种血管?”“各个血管中血液的流动速度是一样的吗?”“各个血管的特点是什么?”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的结论比听教师直接讲解看鱼尾抽象的图片更深刻、有趣。利用实验展示, 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动力,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在实验中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验是学习生物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不能为了防止学生做错实验便抹杀实验对生物学习的重要性, 而应积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 让学生在实验成功的喜悦中激发学习积极性。例如, 教学《观察细胞的结构》时, 教师要在旁边指导学生的每一个实验步骤, 规范操作。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 教师可以在讲台上进行操作演示, 同时讲解需要注意的地方:观察时, 要用左眼观察显微镜, 睁开右眼;调焦距时, 要从旁边注视镜筒, 避免压坏镜头和观察物;不要随意调换目镜和物镜等。学生操作时, 教师要现场巡视, 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然后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 可以用板书的形式把详细步骤展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操作时从旁指导。最后, 让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含有细胞的临时装片, 用右眼配合右手画出细胞的结构图, 写出实验现象。通过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为学生做好实验、学好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活动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能动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 教学《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时, 可以运用探究型实验, 让学生了解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 可以先让学生观察金鱼在水中的活动情况, 向学生提出问题:“金鱼的呼吸器官是什么, 影响金鱼呼吸的因素是什么?”通过观察, 学生会积极思考问题, 踊跃发言:“水的质量、水位的高低和水的温度等因素会影响金鱼的呼吸”。教师可以趁机导入新课, 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自己从旁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题假设条件“水温的变化会影响金鱼的呼吸次数”, 然后通过小组交流讨论, 设计实验计划和实验步骤“把金鱼放进不同温度的水中, 记录金鱼的呼吸次数”。最后得出结论“水温增高时, 金鱼的呼吸次数会增加”。让学生动手设计实验, 在实验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提高教学效果。

四、多媒体辅助实验, 优化实验效果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在生物实验课教学中被大量应用, 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过程, 可以突破时间和实验条件的限制, 放大实验效果, 提高教学效果。例如, 教学《血液》时, 要做一个观察血液分层现象的实验,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血液的成分。为了更好地了解血液的成分, 需要实验中放入抗凝剂, 使血液分层, 便于学生观察。由于在血液中加入抗凝剂的实验耗时久、实验效果也不明显, 常规的实验教学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为了让学生直观、清晰地观察, 可以利用多媒体把实验过程和结果展现出来, 突破课堂时间的限制, 放大实验效果, 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血浆和血细胞的分层, 弥补了实验室实验的时空不足。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可以增加课堂容量, 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填补常规教学的不足之处。较好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乐于接受动感和形象的画面, 提高实验效果。

新课程生物起始实验课的教学策略 第9篇

高二生物已开始新课程教学。在必修I《分子与细胞》第一章《观察几种细胞》的实验教学中,实验要求学生学习使用高倍镜观察并会用临时装片制作方法。本来这个实验的难度不是太大,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能比较轻松地完成。但在我校12个高二教学班中,从笔者实验前听过课的班级来看,只能完成大约2/3的教学任务,到了本实验的重点观察不同动植物细胞形态结构时,就没有时间观察或只能在课下延时操作,都显得比较匆忙。教师在一节课中也显得很忙,因为每个小组都在每个活动中都有不同的问题,需要教师不停地指导,到下课时也没有时间进行小结。笔者边听课边思考:能不能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方式来提高实验课教学效率呢?

二、教学策略分析

1. 课标分析

《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新课程理念有“强调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和“在学习中强调合作学习”两个理念,这对于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想办法开齐课标要求的实验,在实验教学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 教材分析

本节实验课是学生在初一和初二已学习了显微镜的结构,初步学会了低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并运用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观察几种细胞的形态结构,为学习本节课打下基础。因此,本节实验课是高中阶段学习的起始课,在以后的实验教学中包括脂肪的鉴定、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等都要用到高倍镜的使用。

3. 学情分析

虽然初中阶段学过两年生物,但高二学生的实验技能仍有很大差异,特别是生物学实验技能。初中教学的不均衡,实验条件较差,学生、学校不重视,造成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的差异也很大。从我校的生源来看,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校,就以显微镜为例,有的农村校根本就没有开过显微镜的使用实验,可能连显微镜什么模样也没有见过,在直属及县城中学中,基本使用过。初二学完生物后直到高二才开设生物课程,中间有两年时间的空白。

4. 本节课为起始实验课,具有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生物兴趣的任务

通过以上分析,本节实验课在整个高中生物学习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开好这节课。但是又不能起点太高,应做好初高中实验技能的衔接,使学生能顺利进入高中生物的学习课程中来。

三、课堂实施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应在起始课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实验,效果将更好。具体实施方法是:

1. 实验分组

实验课教学课堂中一般为两人一组,课前分组:兼顾农村地区生源和直属地区生源进行分组,男女生搭配进行分组。从我校的生源来看,学生主要是来自农村学校,即使这样的分组也会造成一部分小组的学生全是农村校学生。

2. 教学方式选择

在课堂教学中,应有合适的教学方式来弥补小组间的差异,同时也达到共同提高生物实验技能的目的。以新课程 (人教版) 必修I的起始实验课《观察几种细胞》为例:本节课的实验目的为两个,学会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与用临时装片观察细胞。这两个目的的前提是初中学习了显微镜结构,并会用低倍镜观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将初中的显微镜使用方法放到这里作为第一个教学目标。这样教学内容就增加了,如何完成本节课教学内容,又不增加为两课时呢?笔者想到充分利用合作学习小组的互助性。在初步介绍完显微镜结构后,要求学生利用3分钟时间复习各结构名称和作用,基础较好的学生帮助同组学生。在讲解完低倍镜的使用方法让学生练习时,可用永久装片练习,基础较好的学生2~3分钟就完成了,这时要求会的学生帮助其他邻近组不会的学生,不太会的同组学生继续练习。这样充分发挥互助作用,采用同样的方式完成高倍镜使用方法的教学任务。这样的合作学习能节约2/3的教学时间。最后练习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制作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运用高倍镜观察,对做得好的学生同样要求进行指导互助。教师也能及时指导和了解学生的情况,对共性问题及时进行全班讲解。

四、起始实验课的效果

初中生物实验课多种教学形式的应用 第10篇

一、“探究法”教学形式的应用

探究法,是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的一种实验课教学形式。对于一些实验内容、实验程序、实验材料较为简单的生物实验,可以运用探究法教学形式,主要是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以此来激发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究法教学形式的过程一般是设置问题情景、组织实验观察、进行讨论分析、形成最终结论[1]。如在教学“观察种子的形式与结构”一课中,可以提前准备不同的种子,如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等,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加深印象。新课导入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教师提供的种子,让学生正确说出几个种子的名字,然后设置问题:到底是什么力量可以使一粒小小的种子长成植株呢?学生们带着问题进入实验,再引导学生们对种子外形进行比较和观察,得出结论:菜豆种子相比玉米种子外皮更容易剥离,且菜豆种子外观有明显的斑记。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在动手操作和认真观察的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让学生对照示意图对种子结构的各个部分进行观察,加深印象。然后让学生们分别在不同种子的剖面滴上碘液,观察颜色变化,并进行讨论交流,为什么会有不同现象产生?通过操作学生们都发现玉米种子剖面会有一部分明显变成了蓝色,这时,让同学们将碘液滴在馒头上看看颜色变化是否和玉米种子剖面的颜色相同,通过这种现象,思考一下,说明了什么问题?颜色发生变化的是种子的哪部分结构?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后,学生们找到了两颗种子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得到结论:玉米种子淀粉含量比菜豆种子含量丰富。

二、“同步法”教学形式的应用

同步法,是提倡教师与学生进行共同合作,由教师引导与学生同步展开实验,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一些理论性较强,学生独立完成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对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操作规范等进行讲解与引导完成的实验。同步法的实验教学形式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对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与学生共同完成实验,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建立相互信任的情感,促进实验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如在教给学生显微镜的使用与认识时,可以先通过教师知识讲解和示范操作的交替或同步进行,让学生对“对光”有一个初步认识和掌握,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同时提醒学生有关注重事项,传授正确的操作方法。在进行制作临时装片实验时,还可以将关键步骤制作成课件,让同学了解每一步的真实涵义,教师可以一边操作一边让学生进行同步模仿,帮助学生将教师的讲解指导与自己的实践操作进行实际结合,实现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跨越与升华。

三、“验证法”教学形式的应用

验证法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记忆和理解,是对生物基础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的一种实验课教学形式。验证法是引导学生将探究性学习引入更深一个层次的教学形式,也是帮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分析和实践的一种有效手段。如在进行种子萌发中吸收氧气的实验时,实验结论出现了不同:一种是无论是种子处于萌发还是未萌发的状态,蜡烛都在燃烧,另一种是蜡烛在种子萌发时熄灭,未萌发时燃烧。在无法判断哪个结论正确时,可以组织学生再次做实验进行重新验证,并最终共同得出正确结论。验证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结论敢于质疑、善于解疑的科学精神,并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加深印象,深化理解,对知识有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

总之,在生物实验课教学中,有很多个性化、多元化教学形式等着我们去研究与创新[2],然而,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进行实验课教学,都要本着“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原则进行优化与选择,要让每一种形式都能起到为教学内容服务、为教学目标服务、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俞小琴.二次探究法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尝试[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上旬),2009(1):48-50.

中学生物实验课教学与考核初探 第11篇

[关键词]:中学生物课 实验教学 考核

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加强实验教学,要切实对学生进行生物学科实验的基本技能训练。”但是,在我国的部分中学,受资金短缺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因素的影响,生物实验课的教学与考核始终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为此提出几点改革性建议。

一、生物实验课教学与考试的现状

近年来,笔者对部分中学“生物实验课的教学与考试”作了调查研究,从目前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来看,现状并不乐观。

1.生物实验课的教学现状。从未开设实验课的占总调查人数(1060人)的26%;虽开设实验也仅是教师做实验的占54%;而教师边讲边演示供学生观察,同时也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仅占19.6%。

2.生物实验课的考试现状。生物实验课根本不考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6.7%;即使考也只是考死记硬背内容的占39.8%;考动手操作能力的仅占16%。

二、生物实验课教学与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结果中不难看出,目前的中学生物实验课的教学与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生物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实验教学。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多数师生忽视生物课及其实验课的教学。加之生物课在教学安排上时数少,生物教师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就不得不把主要精力和时间花在讲授书本理论知识上,不讲或少讲实验课。同时,中学生物实验课实验周期较长,任课教师既无时间也不愿多花精力在实验教学上。

(2)生物实验教学条件差。在多数中学,由于教育资金严重缺乏,因而一些必需的实验器材根本不配套,有的学校至今连显微镜也没有,有的学校虽有实验器材,却因实验材料价格昂贵而购置不起,建立专门的实验室就更为困难。因此,很多中学根本不具备开设生物实验课的基本条件。

(3)教师的实验技能差。多数中学缺乏正规的生物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实验课教学便被其他學科的教师辅带而上;有的学校虽有生物教师,但未经系统的、专门的实验技能训练,这样的生物教师要教好实验课,显然是不大可能的。

2.生物实验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生物实验考核。不重视生物实验考核的根本原因,依然是不重视实验教学而造成的。由于教师没给学生做过生物实验,自然也就无从考起;另一方面,由于生物实验内容多,综合性强,材料花费较大,所以组织考试既费时、费力,又需要一定的资金和必要的实验条件作保证。因此,生物实验内容的考核被许多教师所放弃。

(2)考核形式单调。考核中多注重死记硬背的知识,而忽略了能力考核,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逐渐放弃了对生物实验内容的学习,认为上不上实验课无所谓。

在生物实验课的教学与考试中,除了存在上述问题外,还有诸如教材的安排,考核的真正功能是什么?生物实验考核的成绩应在生物学成绩中所占比例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三、生物实验课教学与考核的具体做法

1.考核的前提。(1)在现有实验设备的基础上,尽可能创造条件,开全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2)教师划定实验小组,落实实验座位,指定具有动手能力、组织能力的学生任小组长,明确其职责。(3)每次实验教师应在黑板上写明实验目的、要求、步骤、作业和操作注意事项,真正使实验教学成为实验考核的基础。

2.考核的内容。依教材顺序、实验内容、实验器材将初二年级12个实验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显微镜使用类;第二单元,结构和生理类;第三单元,神经生理类。在每个单元内容完成后,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生应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编制相应的考核试卷发给学生,让其了解考核操作规范和评分标准。

3.考核的方法。(1)培训考核员。在一个年级的生物实验小组长中精选15名担任考核员,以试卷中A、B、C三类题为依据分成三组,每组5名。教师先对考核员阐明所要实验的操作规范、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然后让他们亲自操作一遍,并对考核员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给予纠正,以规范化的操作作为实验考核评分的依据。(2)考核过程。首先,考核员先入场将实验桌编号,承包实验座位。每位考核员一次负责考核2名学生。其次,每批考生(最多30人)通过抽签确定考核试题,对号入座。试卷上要求考核员签名,以便教师审查。再次,演示实验的考核。由教师准备演示实验器材,将考核员分为5组,每组1名学生演示,另2名学生针对演示者的操作情况评分,最后,教师结合操作、评分情况,逐一给予评价。(3)考核成绩的累计。平时占30%,单元占30%,综合考核占40%。考核员成绩以所在班级学生的平均分为基数,参照演示实验考核按质加分。

四、生物实验课教学与考试改进的几点建议

1.端正教学思想,重视实验课教学。实验可以把生命科学中的疑难问题揭示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实验还可以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进行操作时,自然而然地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而这些技能的获得是生物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重要阶段,总想亲自接触和经历各种现象和事物。所以,为获得知识或运用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操作,不仅有助于提高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而且也是促进学生智力和技能的有效手段。

2.利用自然优势,因陋就简创造条件,加强实验教学。大多数中学固然存在着设备简陋、资金不足等问题,但生物实验材料取材广泛,自然界丰富的生物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最为直观的实验材料。

3.加强生物教师的在职培训,提高生物教师的实验技能。中学生物学的教学水平要得到提高,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生物实验技能。针对大部分中学缺乏生物教师这一问题,学校领导要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给他们提供多种学习和培训机会,以提高生物教师的实验动手能力。

4.加强生物学实验技能的考核与评价。巴西目前的中等教育实行的一项考试制度,是“学生在一个学年之内所获得的学业成绩更重于学生当年的年末成绩。因此,应该以平时的成绩为主,不能以一次考试失利,就否定了他一年的学业成绩”。这对于我国生物学实验技能的考核很有参考价值。当前,国内外资料介绍对基本的实验技能的考核与评价办法有:填写实验报告、试卷、实物考试和操作技能考试、写调查报告、制作和设计个人能力测验表等。我国中学的生物教师,一定要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积极的措施来考核与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

新课程背景下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思考 第12篇

一、关于实验课堂有效性评判标准的思考

(一) 开展实验课堂要注重实效性。

一是教师所设计的实验课堂要适合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 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定向作用, 使教学中的师生活动有明确的共同指向, 因此, 教学目标被教育理论家称为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因而实验课堂活动设计首先应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活动设计必须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不能在教学中随意点缀或附加无目的无意义的实验, 要避免为实验而实验, 以致失去实验的价值。二是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 同时还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三是是否适合实际的教学条件和环境, 教室空间、班级人数、仪器药品等实际条件对活动必然会有一定的影响, 这些因素在设计活动时, 必须加以考虑。四是是否适合教师自身的特点和教学水平, 教师在设计实验时首先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但同时也要适当考虑自身的设计能力、指导能力, 不勉强从事,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二) 开展实验课堂要注重参与度。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学活动所追求的。在实验课设计时, 老师们应考虑活动安排力争做到人人参与, 个个有收获;活动过程中, 要细致分工, 人人有任务, 人人有事做;活动后, 每人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教师只起到一个组织者和顾问的作用, 通过这种分组学习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 开展实验课堂要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的教学活动要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任务进行设计和教学。比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教学中, 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疑惑, 为什么对植物施肥过量, 会出现“烧苗”现象呢?于是, 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浓度蔗糖溶液, 如:10%、30%、50%、60%等, 或其他溶液, 如:尿素、硝酸钾溶液、酒精、甘油等。采用探究学习中任务学习形式先让学习小组探究不同浓度、不同试剂的不同现象, 再由学生畅所欲言, 寻找身边的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逐渐地在争辩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细胞的失水和吸水, 实验课很好地帮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态度和相应的品质。

二、关于提高实验课堂有效性途径的思考

(一) 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实验课前的各项活动,

如:积极预习实验课程内容、查阅收集有关资料等, 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才能有利于所有的同学参与进来。

实验课前, 将学生分组 (约2~5人一组) , 进行集体讨论。由于每个同学都有明确的任务, 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因而课堂在开展实验时就是打有准备之仗, 也保证人人参与的积极性, 避免实验课走过场, 也避免优秀者主宰实验过程的现象,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再是观众和陪衬。

(二) 创设宽松的活动氛围。

首先, 看教师是否善于建立一个平等合作的平台, 是否能激起所有同学的研究兴趣, 使学生情绪始终处于主动积极、兴奋活跃、稳定持久的状态之中。其次,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学习空间, 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彼此沟通、交流、对话、理解、分享的过程。

(三) 设计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

1. 寓教于乐, 以游戏来开展实验课堂, 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蛋白质的多样性》时, 我们设计了自主构建多样性组合游戏, 分给每组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各种不同图形代表不同的氨基酸) 各十个, 要求学生任取2个图形粘在一起, 看有多少种不同方式, 然后再引导3个、4个、5个等组合方式。经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活动, 学生认识到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 从而枯燥的知识在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得到, 活动取得了有效性。

2. 辩则明理, 以辩论来开展实验课堂, 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如在上《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时, 我让学生通过亲身生活体验以及借助网络传媒等手段来收集有关信息, 明辨生物技术的真假善恶, 使学生在激烈的思想交锋中形成正确认识, 从而正确把握生物技术双刃剑的内涵, 并做到趋利避害。

3. 竞则上进, 组织小组间的竞赛实验课堂, 可以激发群体参与活动的活力。

有竞争才有活力。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 可以满足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变个人竞争为集体竞争, 合作与竞争并存, 便于课堂活动既活跃又有序地进行。

(四) 注重多种感官的参与。

上一篇:过程动画下一篇:中国迈向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