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口疮诊治范文

2024-05-12

山羊口疮诊治范文(精选7篇)

山羊口疮诊治 第1篇

2010年4月25日, 接该村兽医防疫员电话报告, 村民李某家的羊口唇生疮, 请求诊断。随即前往诊治, 经调查该户饲养白山羊25只, 其中母羊15只, 公羊1只, 发病10只, 其中母羊12只, 公羊1只。

据畜主诉:自己喂养的羊群发病近3 d, 开始只有1只公羊发病, 后陆续发病数量增至12只, 不分公、母, 体小羊居多。邻近羊两个群相继也有11只和22只羊发病。上述三户居住相隔不足50 m, 每天各户的羊都是在同一草场自由放牧。

1 症状

病初体温略有升高, 皮肤出现红色斑点, 嘴唇周围有水泡, 部分已破裂结痂, 用手拨去痂壳后, 皮下形成一窝状, 有淡红色液体渗出, 其他部位无明显病变, 病羊食欲, 精神无异样, 每天仍然和其它羊一起放牧。

2 诊断

根据发病部位, 蹄部未出现病变, 排除口蹄疫;体表及其他部位未见病变, 且体温变化不大, 排除羊痘。再就是发病羊数量多, 有传染特征, 初步诊断为羊传染性脓疱口炎 (俗称羊口疮) 。

3 治疗

对病羊立即隔离治疗。

一例山羊口疮病的诊治 第2篇

关键词:山羊,口疮病,诊治

羊口疮病多发于春、秋两季, 羊群一旦感染即常年发病, 病程一般为2~3周, 病羊多因采食困难而衰竭死亡。山羊口疮根据患病部位不同, 分为唇型、蹄型和外阴型3种类型, 尤以唇型最为多见[1]。3~6月龄羔羊发病较多, 且病死率较高, 常为群发性流行。病畜的皮毛、尸体, 污染的饲料、饮水、牧地和用具等, 可成为羊口疮病毒的传播媒介。该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 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侵入机体, 在羊群中可常年流行, 人与病羊接触也会造成感染[2]。

1 发病情况

宁夏中卫某养殖场饲养山羊200只, 采用舍饲补料的饲养方式。2013年4月发现1只4月龄的羔羊发生唇型羊口疮, 1周后发现有10只3~6月龄羔羊发病, 发病羔羊占羔羊总数的70%。经及时治疗得到有效控制, 治愈率为90%。

2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患羊表现为食欲下降, 采食缓慢, 吃草时常常仰头, 上翻嘴唇。继而查看口腔黏膜尤其是齿龈黏膜, 发现有大豆粒大小的红斑, 后呈潮红色丘疹, 形成脓疱溃疡, 最后形成结痂。结痂有时连片、龟裂, 结痂下长出增生性肉芽。由于齿龈糜烂疼痛, 导致羊只采食困难、消瘦和生长受阻。

3 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和临床症状, 羔羊的唇、鼻、口腔、眼睑上出现脓疱和结痂, 剥出痂皮出现典型特征的桑葚状突起, 就可以做出诊断。有条件者可分离培养病毒, 但一定要与口蹄疫和羊痘做鉴别。

4 防治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皮肤黏膜不发生损伤, 特别是在羔羊长牙阶段, 口腔黏膜较嫩, 易引起外伤。因此, 应尽量清除饲料中的异物, 避免在生长有刺植物的草地放牧。加喂适量食盐, 减少羊啃土、啃墙的行为。投饲柔软、易消化的饲草饲料, 保证饮水清洁[3]。

(2) 药物治疗。口腔病变初期用0.3%高锰酸钾水溶液冲洗口腔, 如脓疱溃疡可在病部涂擦碘甘油 (5%的碘酒加入等量甘油) 。为了有效防止继发性感染, 按0.1m L/kg体重混合肌注青霉素和黄芪多糖, 每天2次, 连用2~3天。

5 小结

(1) 重视山羊的引进工作。山羊口疮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羊和带毒羊, 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是不从病区购入羊只, 从其他地区购入的羊只应当隔离检查, 一旦发现病羊应及时隔离治疗。

(2) 加强免疫预防工作。在发病区可用毒型相同的羊口疮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也可采集病羊的痂皮回归易感羊制作活疫苗, 对当地未发病羊于尾根无毛处划痕接种, 10天后可产生免疫力, 保护期可达1年左右。

(3) 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该病应与羊痘、溃疡性皮炎和坏死杆菌病等进行鉴别诊断。羊痘有明显的体温变化, 全身反应严重, 结节呈圆形凸于表面, 界限明显, 呈脐状, 在四肢内侧和体表其他皮肤较浅的部位可见到痘疹的发展过程;溃疡性皮炎主要侵害1岁以上的山羊, 损伤主要表现为组织坏死, 以溃疡为主, 不形成疣状痂;坏死杆菌病主要表现为组织坏死而无水泡、脓疱的病变, 无疣状增生物。必要时应做细菌学检查和动物实验进行区别。

参考文献

[1]吴晟.山羊口疮的防治[J].贵州畜牧兽医, 2004, 28 (6) :29.

[2]郭建.山羊口疮的诊治[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0) :351.

山羊口疮病的防治措施 第3篇

关键词:山羊口疮病,临床症状,预防,治疗

1 病原及流行特点

(1) 山羊口疮病毒在分类上属于山羊痘病毒科, 副痘病毒属。 该病毒对外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干燥痂皮内的病毒在夏季阳光下经1~2 个月开始失去传染性, 而散落于地面的病毒则能够越冬, 次年春季仍具有感染性。 若将病料置于低温冷冻条件下, 其毒力能够保持数年。

(2) 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羊只均可感染, 其中以幼羊易感且发病率高, 具有较大的危害性, 偶尔也感染成年羊只。 病羊、污染物和带毒的羊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病毒存在于脓疱和痂皮内, 通过受损的皮肤、黏膜而传播。 而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牧场, 以及病畜的皮毛、痂皮等均可成为传播媒介。

(3) 该病多发于春、秋两季, 特别是在冬春草枯时节发生率更高。 该病具有较强传染性, 多呈群发, 羊群一旦感染即常年发病。

2 临床症状

根据病羊患病部位的不同, 分为三种类型:唇型、蹄型和外阴型。 而唇型最为多见。 对患病羊只进行观察, 可见病羊采食量显著下降, 体形消瘦, 被毛粗乱无光, 常卧地不起。 哺乳期母羊感染发病后, 其乳房经常性出现脓疱或小疱。 病程通常为2~3 周。

(1) 唇型。 患病羊只在发病初期可见其鼻镜、上唇及口角等部位出现零星的小红斑,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散在的小红斑逐渐转变成丘疹和小结节, 最终在病羊的口唇周围形成脓疱或小疱, 破溃后结成疣状硬痂, 呈黄色或棕色。 也有个别病羊的耳廓、面部及眼睑等部位出现痂垢和皲裂。

(2) 蹄型。 患病羊只一般在其蹄叉、蹄冠或系部皮肤上出现脓疱和水疱, 破裂后形成由脓液覆盖的溃疡, 有明显的跛行。

(3) 外阴型。 该类型一般不多见。 极个别患病羊只从阴道分泌出脓性或粘性物质, 外阴处有脓疱、水疱和结痂, 乳房及乳头皮肤上产生脓疱、烂斑, 而且一般母羊拒绝羔羊吮乳。 公羊则表现为阴囊鞘肿胀, 产生脓疱和溃疡。

3 病理变化

对病死羊只进行剖检可见其胃内几乎没有食物, 脱水显著。 该病病变主要集中在口唇及其周围, 痂垢下伴有肉芽组织增生, 且逐渐增厚。 部分病死羊只口唇肿大外翻, 呈桑葚状隆起, 其余脏器无显著病变。

4 综合防治措施

(1) 预防措施。 坚持自繁自养, 严把羊只引进关。倘若必须引进, 则要对所引进的羊只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选择, 严禁从疫区引进羊只。 当发现可疑羊只时, 应及时将其与羊群隔离2~3 周进行严格检查, 确认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 注重日常饲养管理。 饲养人员应避免羊只皮肤及黏膜受到损伤, 特别是在羔羊长牙阶段。 鉴于羔羊口腔黏膜十分娇嫩, 极易受到损伤, 故在日常饲喂过程中要对饲料进行认真选择, 防止带刺的植物混入。 同时应给予羊只适量的食盐, 能够防止其在啃土和墙时口腔黏膜受损。 此外, 要注意羊舍及其周围环境的卫生, 保持羊舍通风, 采用消毒药物对羊舍进行定期消毒。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采用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细胞毒苗作为接种疫苗对羊群进行免疫接种处理。 在每份疫苗中添加0.9%生理盐水, 而后置于暗处充分混合, 按0.2m L/只注射于羊口腔黏膜处, 以注射处出现明显的透明发亮的小水泡为标准。 2 周后能够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持续18 个月。 对怀孕母羊则需要在其临产前2 周或1 个月进行接种处理, 旨在使羔羊通过母体初乳获得免疫力。

(2) 治疗措施。 山羊口疮病的药物治疗可采用肌肉注射或皮肤涂抹给药等方法。 病毒灵按0.1g/kg体重, 钠盐或青霉素钾按4~5mg/kg体重进行肌肉注射, 每天1 次, 3 天为一个疗程, 通常2 个疗程即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疗程间隔2~3 天。 将0.5g维生素C及220mg维生素B1充分混合, 肌肉注射, 每天2 次, 4 天为一个疗程, 连续2~3 个疗程。 病羊出现全身症状时可采用病毒灵20m L、磺胺嘧啶钠30m L、安痛定10m L混合肌肉注射, 每天1 次, 连用4~5 天。 同时采用中草药进行辅助治疗:地榆、黄花香、花椒、白剑、龙胆及苦参各10g, 煎汤候温灌服, 每天2~3 次, 连用5~7 天。

山羊口疮诊治 第4篇

1材料

1. 1病料

采集荣昌某羊场患病山羊病变部位的痂块,共4个样品。

1. 2主要试剂

PBS( pH值为7. 0) 、CTAB裂解液、饱和酚、酚/ 氯仿/异戊醇、10%醋酸钠等,均由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实验室配制; 蛋白酶K、PCR反应试剂( 2 × Taq PCR Master Mix) 、DNA抽提试剂盒,购自天根生化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 琼脂糖凝胶回收试剂盒,购自OMEGA公司。

2方法

2. 1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根据NCBI中公布的羊口疮病毒的F1L基因序列以及引物设计的基本原则,用Premier Primer 5. 0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P1/P2,引物序列为: P1 5' - CCAGCAGGTATGCCAGGATG - 3',P2 5' - AGGCG- GTGGAATGGAAAGA - 3',由生工生物工程( 上海) 股份有限公司合成。

2. 2口疮病毒DNA的提取

将采集的痂皮用PBS( pH值为7. 0) 浸洗,样品的用量为50 ~ 100 mg,在研钵中磨碎,收集匀浆1 mL,8 000 r / min离心10 min; 收集上清液,取100 μL提取DNA,加入600 μL CTAB裂解液、10 μL蛋白酶K,混匀,置55 ℃消化过夜; 加等体积的饱和酚混匀,4 ℃、12 000 r/min离心10 min; 取上清液500 μL,加等量25 ∶ 24 ∶ 1的酚/ 氯仿/ 异戊醇,混匀, 4 ℃ 、12 000 r / min离心10 min; 取上清液400 μL加10% 醋酸钠,加2倍体积无水乙醇,- 20 ℃ 静置20 min; 4 ℃ 、12 000 r / min离心10min; 弃上清液,加70% 乙醇洗涤1次,加30 μL ddH2O,- 20 ℃ 保存。

2. 3 F1L特征序列的PCR的扩增与鉴定

以提取的DNA为模板,P1/P2为引物,进行PCR反应,反应体系( 25 μL) 为: 2 × Taq Master Mix 12. 5 μL,上、下游引物各1 μL,Template DNA 3 μL, RNase Free water 7. 5 μL。反应条件为: 94 ℃ 预变性4 min; 94 ℃ 变性30 s,55 ℃ 退火45 s,72 ℃ 延伸30 s, 共30个循环; 72 ℃ 延伸10 min,4 ℃ 结束反应。取PCR反应产物8 μL,参照参考文献[5]在10 g / L的琼脂糖凝胶中进行电泳分析。

2. 4 PCR产物的纯化测序与鉴定

将上述鉴定正确的PCR产物用胶回收试剂盒进行回收纯化,回收产物送往宝生物工程( 大连) 有限公司进行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Blast比对。

3结果

3. 1病变特征

口疮病毒感染易造成羊只唇舌部位出现明显病变,结果见210页彩图1,2。由210页彩图1,2可见, 病变部位疣状结痂明显,严重病例羔羊舌头出现明显断裂带。

3. 2 PCR扩增结果( 见图3)

1~4.样品1~4;M.DL-2 000 Marker。

由图3可见,样1,3在约700 bp的位置出现预期条带,条带1颜色较亮,条带3颜色较浅,其余两个样品未检出。

3. 3序列测序与分析鉴定结果

纯化回收的PCR产物经宝生物工程( 大连) 有限公司测序后,得到扩增的片段大小为708 bp,与预期结果一致。序列经Blast比对后,发现其与NCBI中登录号为HQ221964的F1L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8% ,测序结果见图4。

4讨论

据相关报道,羊口疮病毒共有16个开放阅读框[6],由130个编码结构蛋白与非结构蛋白的基因组成,开放阅读框F1L基因位于病毒基因组的中部,编码的37 ku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7]。目前,羊口疮的防治只有通过免疫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弱毒疫苗来实现,但存在疫苗毒力返强、免疫保护力低的现象; 因此,对F1L基因序列的研究可以为口疮病毒的新型疫苗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本研究参照F1L的序列全长为1 026 bp,采自临床病例的样品经引物扩增得到的序列为708 bp,被全长序列覆盖,相似性较高,说明F1L序列有较高的保守性,同时也说明了所检测的临床病例样品中含有口疮病毒。本试验结果为该羊场羊只疾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重庆地区山羊口疮病毒的快速检测奠定了理论基础。

摘要:为了从分子水平研究采自重庆某羊场疑似口疮病毒感染的山羊病变部位的痂块中是否含有口疮病毒,以判断该羊场是否受到羊口疮病毒的感染,试验采用NCBI中公布的山羊口疮病毒的免疫原性基因F1L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鉴定,对所得序列进行测序,并将其与NCBI中公布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通过PCR扩增得到一段大小为708 bp的片段,与预期目的片段一致;其与NCBI中公布的F1L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8%;采集的4个样品中,有2个样品检测为阳性。说明该羊场确有口疮病毒感染。

羊口疮的诊治 第5篇

1 发病情况

2013年8月1日至20日, 永胜县程海镇某养羊户所饲养的37只山羊发生口角、上唇部出现庞状痂皮, 有的羊口唇肿大, 采食受阻。所饲养的37只山羊有29只发病, 其发病率高达78.4%, 其中小羊10只, 尚无死亡。

2 临床症状

现场观察可见山羊口角、唇部皮肤、粘膜出现丘疹、水泡、脓疱和易出血的黄色或棕色庞状痂皮, 痂垢下伴有肉芽组织增生, 部分羊口唇肿大外翻呈桑椹状突起, 大羊采食受阻, 羔羊吮乳困难。

3 诊断

根据羊群发病情况及病羊口角、唇部有庞状痂皮、病羊口、唇肿大有桑椹样痂垢等特征性病变, 诊断为羊口疮。

4 防治

(1) 及时隔离发病羊。

(2) 用竹片轻轻刮病羊结痂处, 刮到稍微出血为止, 在结痂处涂抹2%的紫药水或冰硼散, 同时在饲料中补加精料、电解多维以提高羊群整体抵抗力。

(3) 用青霉素240~320万单位、板兰根注射液10ml混后1次肌肉注射, 每天1次, 连用3d, 以防继发感染。10d后患羊痂皮逐渐脱落, 20d后全部痊愈。

(4) 对圈舍、饲养工具用消毒5号 (主要成份:三氯异氰脲酸) 进行全场消毒。

5 小结

(1) 结合羊群的发病情况及病羊有桑椹状突起痂皮, 确诊本次暴发羊病为羊口疮。

(2) 在羊群暴发本病后治疗, 既加重了饲养人员的负担又增加了养殖成本, 建议在以后的养殖过程中提前免疫接种羊口疮疫苗, 以此来预防本病的发生。

一起鹅口疮病的诊治 第6篇

1 临床症状

病鹅精神沉郁、呆立、食欲减少甚至废绝, 羽毛松乱、沾有水液, 吞咽困难, 食道膨大部肿大, 粪便黄白色或绿色, 叫声微弱;轻的病例采食时吞咽困难, 食道膨大部触诊松软、有痛感, 稍用力压有气体或酸味的内容物排出;少数病例表现呼吸困难、体温升高、腹部增大, 每日死亡20~30只, 使用抗生素无效, 死亡数逐日增多。

2 病理变化

病鹅的眼睑、口角可见痂皮样病变, 口腔内、舌面可见溃疡、粘膜出现假膜性斑快和容易剥落的坏死性物质, 尤其在口腔粘膜上, 开始为乳白色或黄色斑点, 后来融合成白膜, 如干酪样的典型“鹅口疮”, 用力撕脱后可见红色的溃疡出血面。这种干酪样坏死性假膜多见于食道膨大部, 表现为粘膜增后, 形成白色、圆形隆起溃疡, 其上覆盖一层白色或黄色的假膜, 有的充塞整个食道膨大部, 在食道、腺胃等处也可见上述病变。

3 实验室检查诊断

3.1 涂片镜检

取病鹅口腔粘膜增生或溃疡病灶的病变组织或渗出物, 作涂片镜检, 观察到酵母状的菌丝和假菌丝。

3.2 分离培养

将上述病料无菌操作, 接种于培养基上, 观察到酵母状的菌丝和假菌丝。

4 防治

4.1 注意室内通风

保持干燥, 及时清理鹅舍, 用双胺盐类等无刺激消毒药, 消毒2次/d, 早晚各1次。

4.2 大群治疗

⑴每千克饲料中添加制霉菌素50~100mg, 连用1周;

⑵饮水中按1:2000加入硫酸铜连饮1周;

⑶饮水中按说明加入多维电解质和维生素C, 长期饮用。

4.3 个别治疗

将病鹅口腔假膜刮去, 溃疡部用碘甘油溶液涂擦, 食道膨大部内灌入数毫升2%硼酸溶液。

通过以上方法治疗1周后, 病情得到控制, 不再出现死亡, 采食量逐渐增多。

5 小结

羊痘与羊口疮的鉴别诊治 第7篇

羊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羊痘包括绵羊痘和山羊痘。绵羊痘是由绵羊痘病毒引发,是多种家畜痘病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典型病理过程。以在无毛或少毛的皮肤和粘膜上发生特征性痘疹。该病病原对外界抵抗力较强,但一般的消毒药物即可将其杀死。其在干燥环境中可存活6~8周。山羊痘的病原为山羊痘病毒,该病较少见,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绵羊痘相似,但症状较轻。

羊口疮又叫“羊传染性脓疱”,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羊口疮多于春秋两季群发于3~6月龄羊,成年羊也可感染,但发病较少,呈散发性流行。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自然感染主要是因购入病羊的带毒羊传入,或是利用受污染的畜舍及草地而感染。

1 流行病学

山羊痘的流行最初是个别羊发病,以后逐渐蔓延全群。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粘膜侵入机体。山羊痘病多发生霉雨季节、蚊虻活动频繁,加速传播。

羊口疮多于春秋两季群发于3~6月龄羊,成年羊也可感染,但发病较少,呈散发性流行。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自然感染主要是因购入病羊的带毒羊传入,或是利用受污染的畜舍及饲料而感染。

2 临床症状

2.1 山羊痘

病羊初期体温升高到41℃~42℃,食欲减少,精神不振,呼吸急促,鼻中有粘液,眼结膜潮红,鼻翼鼻梁两侧张合频繁,继之可见眼睑、鼻孔、唇部、鼻梁两侧、前后腿内侧、会阴部、乳房、腋下、无毛等处有不同程度大小不等的圆形红斑,无毛部位可见隆起皮肤表面的圆形扁平小丘疹,变软,形成水疱,几天后发黄变为脓疱,最后呈棕色结痂。有的未发展为水疱,为硬的丘状物,呈脐状,留下浅红色疤痕。

2.2 羊口疮

病羊以口唇部感染为主要症状。首先在口角、上唇或鼻镜上发生散在的小红斑点,以后逐渐变为丘疹、结节,继而形成小疱或脓疱,蔓延至整个口唇周围及颜面、眼睑和耳廓等部,形成大面积具有龟裂、易出血的污秽痂垢,痂垢下肉芽组织增生,嘴唇肿大外翻呈桑葚状突起。口腔粘膜也常受损害,粘膜潮红,在口唇内面、齿龈、颊部、舌及软腭粘膜上发生水疱,继而发生脓疱和烂斑。若伴有坏死杆菌等继发感染,则会出现大面积的溃疡,深部组织坏死,口腔恶臭。病羊由于疼痛而不愿采食,表现流涎、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减少、被毛粗乱无光、日渐消瘦。

3 剖检病变

两者内脏无明显剖检病变,主要表现在临床症状上。

4 实验室诊断

可通过琼脂扩散试验、自凝试验、血清中和试验及免疫荧光技术来鉴别诊断。

5 预防与治疗

5.1 预防

平时注意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不要从疫区引进羊及其产品,对引进的羊只隔离观察半月以上,确认无病后再混群饲养。疫群未发病的羊只和周围连队进行紧急预防,注射山羊痘弱毒冻干苗,尾根部皮下注射,4~6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用羊口疮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隔离病羊,对圈舍、运动场进行彻底消毒。

5.2 治疗

上一篇:教师潜能开发下一篇:航摄技术

热门文章

山羊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