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金属矿范文

2024-05-06

多金属矿范文(精选12篇)

多金属矿 第1篇

1 甲玛铜多金属矿中石榴石和硅灰石的特征

1.1 石榴石的基本特征

石榴石产于块状矽卡岩的下部, 是以单矿脉的形式存在于大理岩中的, 它的形状主要呈针状、丝状、鳞片状或纤维状产出, 其所组成的集合体常成致密块状。甲玛铜多金属矿是超大型矿床, 而作为矿体夹石的主要非金属矿物石榴石的储量也十分巨大, 在很多的矿体中都能够勘探到石榴石的存在。另外, 石榴石矿石结构构造多呈自形、半自形粒状, 粒径多数1~20mm之间。石榴石是甲玛矿床中主要的矽卡岩矿物, 可见石榴石矽卡岩, 颜色变化多, 以绿色和黄绿色为主, 成分以钙铝榴石和钙铁榴石为主。

1.2 硅灰石的基本特征

同样的对于超大新矿床的甲玛铜多金属矿中的硅灰石的成分也是很高的, 储量巨大。硅灰石矿体夹石, 在多数的钻孔中可见到, 厚度变化较大, 4.21~48.7m, 大部分夹石厚都在4~6m之间, 平均厚约11.7m。硅灰石与石榴石是类似的分布状况, 它们分不在同一范围内, 产于块状矽卡岩的下部, 并以单矿脉的形式存在于大理岩中。硅灰石的矿石构造有两种:块状和条带状。硅灰石矽卡岩中有矽卡岩条带, 主要由石榴石、透辉石等组成, 为矿石中主要构造形式。硅灰石是甲玛矿床中主要的矽卡岩矿物, 可见硅灰石矽卡岩, 含量>90%以上, 这点也是与石榴石相同的, 它与石榴子石、透辉石等共生。

2 综合利用的方法

2.1 对于石榴石综合利用的方法分析

甲玛石榴石呈大小不等的结晶颗粒, 具有硬度适中、熔点高、化学稳定性好、无毒、惰性等特点, 颜色不一, 以绿色和黄绿色为主, 呈油脂光泽, 不透明。在工业上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喷砂、敷涂磨料、抛光或精磨、水过滤、水力射流切割、修建公路和机场跑道、装饰建筑物外观、精密仪器轴承、钻井泥浆的加重剂, 还可以用于钢结构、船体、桥梁等的喷砂除锈除污, 金属、石材、玻璃等的水刀切割以及橡胶和涂料的新型无机填料和过滤介质用微球等。石榴石还能广泛用于建筑行业领域, 高档真石漆外墙装饰室内装修气质高贵典雅, 理想的新型非金属耐磨地坪骨料。另外, 石榴石还可以应用在医学方面, 有助于改善血液方面的一系列毛病, 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活力, 进而可以取到美容养颜的功效, 所以倍受女士们喜爱;有强大的再生功效, 可以改善生殖系统, 同时对于受伤后的伤口愈合也是有一定功效的;改善妇科病可加强本身的活力, 魅力及亲和力, 也能改善妇科毛病.。总之石榴石有很大的用处, 可以应用在各个领域, 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对石榴石的开发和利用。

2.2 对于硅灰石综合利用的方法分析

对于硅灰石的利用这里有一个固定的步骤:可采用手选、筛选分离、浮选分离、超细粉碎工序从原矿和尾砂中综合回收硅灰石。首先是首选, 因混入夹石和围岩, 出窿原矿中含有少量废石, 为防止废石在破碎过程中产生细小颗粒, 降低筛选产物质量, 破碎筛选前设置一段手选作业, 从原矿中用手挑出直径大于2cm的围岩、夹石及其他杂质混入物, 使矿石达到人工富集的目的。然后是帅选分离, 可以根据破碎成度所留下的细碎物来进行筛选。浮选分离是可采用化学方法进行分离, 根据浓度来进行分析。硅灰石针状粉超细粉碎加工设备主要有冲击式粉碎机、气流磨、搅拌磨、振动磨。目前超细粉碎的方法主要是机械粉碎, 该法生产的超细颗粒产量大、成本低、工艺简单。经过这四个流程可以更进一步的对硅灰石进行回收利用。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的来看硅灰石的开发利用, 由于硅灰石具有针状、纤维状晶体形态和白度高等一系列优异特性, 可广泛应用在陶瓷、化工、冶金、建筑、机械、电子、造纸、汽车、农业等部门。应用领域、主要用途有:陶瓷工业釉面砖、卫生瓷、日用瓷、美术瓷、电力瓷、高频低损耗无线电瓷、化工陶瓷、釉料、色料等;化工工业油漆、涂料、颜料、橡胶、塑料的充填料等。

3 综合利用下所带来的效益分析

3.1 综合利用带来的经济效益

在甲玛铜多金属矿矽卡岩型矿石中, 石榴石和硅灰石作为主要的脉石矿物组分之一, 一部分在采矿过程中作为废石排放至废石场中, 其余大部分在选铜过程中与其他脉石矿物堆放一起, 作为尾砂被排放至尾矿库中。这样就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因未进行综合回收, 每年损失石榴石和硅灰石的储量各自大约10万吨。由于综合利用工作滞后, 造成企业经济利益的巨大损失, 在世界石榴石和硅灰石需求量不断增长的今天, 这是十分可惜的。所以经过了综合利用将可以节省很多资源, 进行二次利用, 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3.2 综合利用带来的环境效益

作为主要脉石矿物的石榴石和硅灰石作为废石或者尾砂被堆放在尾矿库中, 大大增加了尾矿库的负担, 当堆放量超过尾矿库的承受压力时, 易发生泥石流, 形成巨大的地质灾害, 危害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尾矿库中有大量的有害元素, 一旦尾矿库溃坝, 这些有害元素就会伴随泥石流而下, 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污染了地表水、地下水和周围农田、土地, 并进步污染了农作物, 经挥发也污染空气。相反, 如果这些矿物得到合理的综合利用, 不但能够变废为宝, 提高矿山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程度, 还能够减少环境污染。

结束语

甲玛铜多金属矿不仅铜、钼等金属资源丰富, 而且伴生非金属矿石榴石资源和硅灰石储量也相当可观, 为甲玛的优势矿产, 但至今未能综合利用, 这与其储量规模和应当发挥的作用极不协调, 因此相关部门尽快把甲玛石榴石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同时, 进一步开展石榴石和硅灰石选矿试验和实际应用研究, 通过多方案选矿试验比较, 确定经济合理的工艺流程, 提高选别指标。根据其自身矿物组成和特性来确定开发的方向, 使其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加强回收与开发是一个双赢的办法, 既有利于环境的绿色与和谐, 又能够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对甲玛铜多金属矿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唐菊兴, 王登红, 汪雄武,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矿床模型[J].地球学报, 2012, 31 (4) :495-506.[1]唐菊兴, 王登红, 汪雄武,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矿床模型[J].地球学报, 2012, 31 (4) :495-506.

[2]唐晓倩, 汪雄武, 畅哲生等.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矿床研究基地建设-由来、意义、内涵与措施[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1, 28 (2) :57-62.[2]唐晓倩, 汪雄武, 畅哲生等.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矿床研究基地建设-由来、意义、内涵与措施[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1, 28 (2) :57-62.

凤庆鲁史铜多金属矿简介 第2篇

云南邦洲投资有限公司自取得探矿权以来,做了相应的地质找矿工作,施工有PD01、PD02、PD03、PD04、PD06、PD07、PD09、PD10坑道工程8个,总掘进量不到1200m,施工有2条探槽,TC02、TC04。勘查区由北向南初步划分Ⅰ号、Ⅱ号2个矿带,圈出5个矿体,其中Ⅰ号矿带2个,Ⅱ号矿带3个。Ⅰ号矿带特征: 铜主矿体(Ⅰ-1号E: Ⅰ-1号W)控制长度1000m;PD06以东为Ⅰ-1号E,长400m,推测沿倾斜方向斜深大于200m,控制沿倾向向上至PD03、PD01延伸280m÷2=140m(平均倾角45°,垂直高度200m);PD06以西为Ⅰ-1号W,长600m,推测沿倾斜方向斜深大于200m,控制沿倾向向上至D15号地质观察点(PD08)延伸350m÷2=175m(平均倾角45°,垂直高度250m)。Ⅰ-1号E沿走向向东可以延伸至PD04,长1000m,Ⅰ-1号W沿走向向西可以延伸至PD09,长2300m,向东向西延伸最终以工程控制为准。总体呈层状,产于厚状粉砂岩岩层中为主,严格受岩层、岩性控制,Ⅰ号矿带矿体产状倾向8°-25°,倾角38°-49°,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

Ⅰ号矿带平均厚度9.5m,刻槽样12个,平均品位:Cu1.85%,Aug/t,最高品位:Cu3.64%,Aug/t。

矿体厚度与品位沿走向在平面上及沿倾向在垂向上均因矿体倾角陡缓(大小)的变化,都有膨大、收缩特征。D09-D10地质观察点水平距100m,倾角21°-22°,铜矿化因矿体产状变缓而变弱并收缩;D10地质观察点至PD06水平距小于100m,相对高差50m,倾角陡至47°,矿体厚度5.6m,Cu平均品位%,PD07倾角49°,在59m北穿脉2.9m-25 m矿体视厚度22m,真厚度16.6m,Cu平均品位1.65%,因矿体产状变陡而膨大和铜品位变富的趋势。

Ⅱ号矿带特征:

Ⅱ号矿带在PD02坑道沿脉控制长度290m,圈出3个类型矿体:PD02坑道0m-156m为铜、金型Ⅱ-1号矿体;PD02坑道156m-240m(长84m)为铜、铁型Ⅱ-2号矿体;PD02坑道240m-290m(长50m)为(矽卡岩化)碳酸盐岩型铜、铁Ⅱ-3号矿体。

Ⅱ-1号铜、金矿体:产于泥岩、粉砂质泥岩夹厚层状粉砂岩的韵律岩层中,总体呈层状,严格受岩层岩性、团块状石英控制,团块状石英顺粉砂岩层走向展布,Ⅱ-1号矿体产状倾向170°-200°,倾角11°-23°,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共见7个矿化小层,黄铜矿多以块状集合体赋存于石英中,偶见黝铜矿、黄铁矿、白铁矿、褐铁矿等,黄铜矿不连

续;以铜的氧化物孔雀石、铜兰赋存于石英中以及粉砂岩层理中,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孔雀石、铜兰多以皮壳状、薄膜状等形态展出;7个矿化小层每层厚0.5m-2.0m,累积厚度大于10m,刻槽样5个,Cu平均品位4.29%,最低1.36%,最高7.69%,Au平均品位2.2g/t,最低1.2g/t,最高3.2g/t;矿石中基本上见不到金的赋存特征。尚未做银化学分析。

Ⅱ-2号铜矿体:产于泥岩、泥质粉砂岩夹厚层状粉砂岩的韵律岩层中,总体呈层状,严格受岩层、岩性控制,Ⅱ-2号矿体产状倾向170°-200°,倾角11°-23°,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共见3个矿化小层,黄铜矿以颗粒状、颗粒集合体以条带状赋存于粉砂岩中及粉砂岩微层理中,沿岩层层理展布,颗粒粒径小于0.1㎝;3个矿化小层每层厚0.5m-0.7m,累积厚度大于2.0m,因未刻槽取样,故对Cu、Au的准确含量不详。

Ⅱ-3号(矽卡岩化)碳酸盐岩铜矿体,产于厚层状结晶灰岩透镜体中,总体呈层状,严格受结晶灰岩透镜体控制,Ⅱ-3号矿体产状倾向170-200°,倾角11°±,与围岩结晶灰岩透镜体产出形态一致,即整个结晶灰岩全为黄铜矿体,与围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地质界线清晰,PD02坑内揭露到结晶灰岩透镜体向北尖灭的边缘地质块段,所见矿体真厚度

1.4m,十分稳定,向东倾伏,推测向南西结晶灰岩透镜体将会变厚,随之矿体厚度也将变厚的趋势,因未刻槽取样,故

对Cu、Au的准确含量不详。

注:Ⅱ号矿带在PD02坑探内呈现出倾向170°-200°,倾角11°-23°,但经地表沿走向向东(至丫口子、黄果园),向西(过炭山大深沟陡壁)追索和垂直走向向北追索的岩层产状特征,推测PD02坑探沿脉施工于Ⅱ号矿带的背斜核部,即以PD02坑探沿脉巷道为界,以南Ⅱ号矿带向南南西倾斜,以北Ⅱ号矿带向北北东倾斜,经工程验证推测成立,Ⅱ号矿带铜、金储量将会大增。

资源储量预测估算

探工程控制勘探网格未能满足矿产资源储量计算要求,加之各类分析样品较少等多种原因,只作初略预测估算,仅供参考。

Ⅰ号矿带:金属Cu>3万t,Au有一定量;

Ⅱ-1号矿体:金属Cu>0.5万t,Au>110kg;

Ⅱ-2号矿体:金属Cu>0.2万t,Au有一定量;

Ⅱ-3号矿体:金属Cu>0.3万t,Au有一定量;

5个矿体的伴生矿物金属Fe>1万t。

鲁史铜、金矿是2011年底在临沧地区侏罗系兰坪——思茅Cu、Pb、Zn、Ag多金属成矿带新发现的矿体(床)成因“层控沉积改造型粉砂岩铜、金矿体(床)”;矿体(床)类型:按工业类型主要为“铜矿石类型”、“铜、金矿石类型”,按自然类型以岩石含量划分为“粉砂岩型铜矿石和粉砂岩型

多金属矿 第3篇

关键词:多金属矿;矿产特征;找矿方向;研究

在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过程中,矿产资源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国家的制造业以及重工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我国虽然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人均占有量却非常的少。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进步,矿产资源也越来越少。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严重影响了一个国家的重工业的发展,也阻碍了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而言,虽然我国的形式严峻,但是我国目前只要能够很好的运用找矿方向的理论研究,那么还是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的。

一、多金属矿的分布和成因

我国多金属矿的分布范围广泛,并且比较丰富,主要包含有鸭绿江、吉南等多金属带矿脉。这些矿脉中主要包括了灯影组铅锌、陡山沱组、冰铜矿床等矿产资源。这些矿产资源所处的地带有着非常频繁的地质活动,具有着丰富的构造,并且岩浆岩分布的范围也比较广泛,有着非常优越的成矿条件。

二、多金属矿地质矿产特征

1.多金属矿的分类。灯影组铅锌类的多金属矿中有将近百分之四十都属于铅锌矿。这类多金属矿通常和陡山组的多金属矿一起而产生。灯影组铅锌类多金属矿的岩层主要为灰色、灰白色薄、中厚分层状硅质结核、条带状、浅灰色巨厚分层状等白云岩。陡山沱组多金属矿主要分布在矿山穹窿旁的裸露部位,其结构主要为粒状结构、双晶聚片结构、穿插交代结构等。陡山沱组多金属矿的岩层依次为含锰白云岩、含磷岩系、暗灰色厚层状的白云岩和灰色炭质分层、砾状的白云岩等。陡山沱组多金属矿包含的金属矿主要为方铅矿、黄铁矿、闪锌矿等。

冰铜矿床的成因则比较复杂,主要是在滨海流水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冰铜矿床主要包含有乱石沟组、南沱组等部分。其岩层依次为粉砂质黏土、含磷、碳土岩、硅质条块状花岗岩和炭质页岩等。而冰铜矿床的构造比较简单,其走向也较单一,主要包含的金属矿为铅锌矿。

2.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各种类型的多金属矿的地质构成都为矿体、矿石和岩层等。因此,从业人员必须通过了解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来找寻多金属矿脉。第一,多金属矿主要分布在成矿地层区,产生于岩体和地层的接触部。其中,岩体主要包含有火山岩、碳酸盐岩、碎屑岩、砾岩、冲洪积、冰积岩、石灰岩等。而成矿的结构走向是从断裂地质、地层的南北至东西逐渐形成的,主要包含有北东向、南北向、北西向、靠近东西向等走向。该结构走向的倾斜角为35℃到75℃,其矿体的深度大约在45-55m左右,且不能超过100m。趋势为由浅至深逐渐降低。因此,在矿体工程作业的过程中,从业人员应将作业的厚度控制在0.5-5m左右,长度控制在45-245m左右。第二,矿体的构成部分为矿石,主要包含有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铅矿等。这些矿石具有着不同的形态。其中,黄铁矿的结构主要为半自形他形晶粒状或者乳浊状,黄铜矿、黄铁矿的结构主要为细致密块状结构或者侵染状,属于块状结构。块状结构中有着较高含量的金属硫化物,而星散状岩体中含铁矿物的含量则较少。第三,多金属矿的矿产成因以及成矿期的划分也是影响研究多金属矿的重要因素之一。矿床主要是由极性的火山喷发和沉积形成的。矿床的形成把成矿物质带到了地壳表明,形成了堆积层,并且经过长期的区域变质和碱长花岗岩的作用,使矿物质发生了活化和迁移,形成了含有大量多金属矿的成矿围岩。

三、多金属矿找矿方向的理论研究以及现状

我国地大物博,有着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而我国再寻找多金属矿的方向以及开发合理资源的技术和方法上仍然需要一定的发展和加强。目前,通过分析多金属矿的构造、成因、分布和类型等因素,我国已经开发出火山和岩浆热两个类型的矿岩。同时,我国相关从业人员应当十分重视岩层和地层的接触的找矿理论。例如:在大量的矿岩中,火山岩和流纹岩以及含炭质板烟和英安岩等。影响找矿方向的重要因素就是多金属矿的地质矿产特征。矿石如果裸露在地表,那么矿石很容易被氧化而发生颜色的变化,可能会变成黄褐色或者是棕褐色。从业人员甚至在地表可能会看到铅帆、铜兰以及孔雀石等物质,而这些都是多金属矿石的标志特征。就找矿的方法而言,从业人员可以应用多金属矿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进行查找。例如:物探磁法主要通过探测多金属矿区的重力分布以及航磁力的正异常来进行寻找。而该方法以异常值为-500γ以下为标准。如果从业人员通过物探磁法勘测到该地区符合条件,那么该地区就有可能存在矿体、隐伏岩体以及矽卡岩化地质等。另外,从业人员也可以通过磁异常的方式来寻找铜磁铁矿。这主要是因为铜矿体和磁铁矿往往是相伴而生的。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也在不断加强。而人们对于多金属矿也有着更多的重视,尤其是在多金属矿的开发和勘探。因此,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多金属矿地质矿产特征以及找矿方向能够更好的勘探和开发越来越多的多金属矿。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通过利用先进、高端的仪器、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等方法来提高作业完成的效率,使多金属矿能够得到顺利开采。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多金属矿勘探和开发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勘测过程中,工作人员應当制定相关的开采制度,应用科学且高效的勘测方法来保证多金属矿开采的可持续性。同时国家也应当高度重视多金属矿的开发,确定多金属矿的开发方向,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湖北省地质矿产经济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J]. 许定久.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7(06)

[2]浙江省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召开2005年学术年会[J]. 丁万兴.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6(01)

[3]全省地质矿产工作座谈会强调——实现地质矿产工作新突破要重点解决好四个问题[J]. 张永强,左金安. 资源导刊. 2015(06)

[4]枣庄市国土资源局召开地质矿产发展战略研讨会[J]. 姚义武. 山东国土资源. 2010(07)

多金属矿贷款项目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第4篇

关键词:多金属矿,贷款项目评估,指标体系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 银行监管日益重要。贷款风险一旦大面积爆发, 对国家经济形势发展会带来致命打击, 也会对社会治安带来一定负面的影响。随着金融行业的逐渐繁荣, 银行竞争接踵而至, 为发展壮大银行业务, 稳定客户源, 有些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升高。除盲目扩大贷款业务造成监管不当引致不良贷款比例升高以外, 对贷款项目没有严格评估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 贷款项目的评估研究, 对于项目自身贷款风险监管乃至银行风险控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的金属处理行业发展迅速。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金属供给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实施多金属矿处理项目成也为综合类矿企寻求企业发展壮大的新途径。多金属处理项目往往需要较大的先期资金投入, 商业银行贷款成为新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本文商业银行的视角来评估处理多金属矿贷款项目, 以各方面的综合评估, 明确项目的可操作性与风险性, 构建适用于处理多金属矿项目贷款的指标体系。

一、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多金属矿项目贷款的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原则、代表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三个方面。

(1) 科学性原则。项目评估指标的选取首先应遵循科学性。从定义、统计口径、计算方法到体系的建立和数据收集, 各方面都必须有严格的科学依据, 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 以增加指标体系的国际可比性和评估结果的客观性。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应该能客观、科学地反应项目的具体特征。

(2) 代表性原则。选取的指标要有代表性, 最能体现出项目评估特征的指标为首选。同时参考其他文献, 选取各项反应项目情况的重要指标, 组成完整的项目评估指标体系。要求指标能满足企业项目评估、银行贷款风险评估、社会效益评估等多方面需要,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 可操作性原则。选取的评价指标不仅应具有代表性, 同时指标数据应易于采集, 且信息可靠, 易于对比和评价。在指标选择上, 既要考虑指标的全面性, 又要考虑其可操作性, 减少指标重叠, 增强指标的科学性。同时为研究的有效性应并考虑在数据收集、处理方法等方面的困难, 优先选取可获得数据的损失特征指标, 以可操作性为重要筛选指标的条件。

二、评估指标的选择

一般来说项目的评估主要包含项目评估的必要性评估、项目生产与技术条件评估、项目管理能力评估、项目产品市场力评估、项目财务评估、项目收益评估、项目风险评估等内容。

根据项目评估的主要内容以及处理多金属矿贷款项目的实际情况, 构建项目评估指标体系。对于项目的评估既要考察项目自身的基本情况, 同时对于项目带给银行的收益、风险情况也应做出评判。此外, 项目还应符合国家的政策发展要求, 对国家应有积极意义。遵循指标选取的科学性、代表性与可操作性原则, 笔者认为对处理多金属矿贷款项目的评估指标体系, 应包含项目进行必要性评估、生产与技术条件评估、管理能力评估、项目产品市场力评估、项目财务评估、项目效益评估、项目贷款风险评估七个一级指标。在这七个一级指标下, 应建立可以反映内部具体评估程度的指标。

对项目必要性评估, 需要论证项目是否在未来可以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 符合国家近年来的政策导向。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加快, 在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因此我国在政策导向上提倡低风险、低能耗的项目。对于项目必要性的评估, 主要考察项目的政策获批性, 因而设定政策符合性评估指标。政策符合性指标的评估结果应在对国家政策与企业项目进行分析后得出, 评判结果即符合国家政策要求或不符合政策要求。

项目的生产条件是项目正常运作的基础, 拥有配套的技术也是保障项目正常运行的一项基本要求。因此在项目评估过程中, 要对项目的生产条件与技术条件进行评估。对项目的生产条件进行全面评估, 主要是对项目建厂地址安全性、项目所用原材料来源、交通运输便利程度、通信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估, 旨在评估项目的基本生产条件是否可以满足项目的发展。对于项目生产条件与技术条件的评估, 下设两个二级指标即项目生产条件评估、项目技术条件评估。对于生产条件情况评估, 在二级指标项目生产条件下设工厂选址符合性, 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能力, 能源供给能力, 交通便利程度四个三级指标。对工厂选址指标的评估结果, 主要是根据地方政府对厂址提供的土地评估报告, 评估结果为符合建厂要求或不符合建厂要求。原材料、燃料、动力供给能力评估指标, 评估企业是否达到项目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 评估结果为对于能源供给能力评估指标的结果也为供给充足、供给较充足、供给较不充足、供给不充足四个等级。交通便利程度评估指标的结果分为便利、较便利、较不便利、不便利四个等级。对于项目技术条件评估, 主要考察项目主要技术的效率, 是否可以保障高产、高效, 同时对于技术的节能环保性应该给予评估。在项目技术条件二级指标下, 下设项目技术效率与项目技术环保能力两个三级指标。项目技术效率评估结果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项目技术环保能力结果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

项目管理能力评估, 要对企业本身的管理经营情况进行评估。项目的管理工作主要由项目负责人即企业管理人员掌控, 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整个企业领导班子的素质对于项目的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评估项目管理者的项目管理能力, 确保项目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可控性。项目管理能力评估指标下设两个二级指标分别为公司组织结构评估与公司经营制度评估。公司组织结构评估指标的评估结果分为合理、较合理、较不合理、不合理四个等级。公司经营制度评估指标的评估结果同样划出上述四个等级。

项目的主要产出为项目最终生产出的成果, 而企业项目中这些成果往往以产品的形式表达。在项目评估过程中应考虑对市场力的评估, 评估项目产品的前景, 分析项目是否具有发展潜力。在评估项目市场力时应考虑该项目产品所处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 项目产品的行业前景, 同时考虑具体项目产品的供求关系等内容。这一部分的评估, 侧重对行业与产品的评估, 评估项目的未来产品销售情况等。设立项目产品供需评估指标与项目产品竞争力评估指标两个二级指标。对于产品供需评估, 最终的评估结果分为供大于求、供需基本均衡、供小于求三个等级。项目产品竞争力评估, 最终结果分为强、中、弱三个等级。

对项目财务评估, 主要侧重于对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分析。从项目实际规模入手, 预计项目开始后的所需要的成本情况, 再逐步测算项目的预期收益情况, 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对于银行对贷款项目的评估, 重点应考察期还款能力等, 确保项目在财务上的可靠性。设立企业财务状况评估、项目投资评估、项目盈利能力三个二级指标。对于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估, 要从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对于偿债能力的评估, 评估结果为好、中、差三个等级;对于运营能力与盈利能力的评估同样分为上述三个等级。对于项目财务评估, 要对企业在可行性报告中自身对项目投资的评估进行再次评估, 判断可行性。对项目的盈利能力评估, 经过一系列的分析, 最终评判结果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

项目效益评估, 一个理想的项目应同时满足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双赢, 即满足自身项目主导者的利益要求, 同时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或与国家经济发展情况相吻合。而贷款项目的效益评估, 除满足上述两点要求外, 对于银行的效益也应做分析。项目效益评估要对贷款项目是否满足企业、银行、国家的三方需求, 三方面效益是否均是正效益作出评判。下设企业项目评估、行业效益评估、环境效益评估、银行效益评估四个二级指标, 评价结果均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

对项目贷款风险评估, 主要是对项目的敏感性分析结果等内容进行评价, 评估项目抵御风险的能力。对于贷款项目评估, 这部分的重点应在对项目的还款能力等内容的分析。设立项目不确定性分析与项目清偿能力评估两个二级指标。不确定分析指标下, 设立盈亏平衡分析与敏感性分析两个三级指标。

三、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将所选出的项目评估指标, 整理成如下完整、系统的项目评估指标体系, 如图1所示。

四、多金属矿贷款项目管理的对策建议

(1) 银行应注重对贷款后的项目管理的团队建设。项目评估可以进行贷款后, 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应注重对项目的管理。在管理方面, 前期对项目评估成立了专门的评估专家小组。在项目贷款获批后, 同样应组建项目贷款后管理小组, 对项目在贷款后的运行进行全方位监控。以减少银行风险, 保障银行的收益安全。所建立的贷款后项目管理小组, 其人员要关注企业与项目的发展情况。后期的项目管理小组应具备金融、企业管理、土木工程、高分子物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尤其是要具有银行信贷方面的丰富经验, 熟悉信贷业务流程。此外, 处理多金属矿项目所需资金量较大, 贷款数额巨大, 可有由多家银行组成银团, 共同承担贷款风险。银团也应成立专门的项目贷款贷后管理团队, 由主导银行行从本行选取合适的人员作为整个团队的负责人。银团管理团队要本着合作精神, 对申请贷款的矿企及其处理多金属矿贷款项目共同贷后监管。

(2) 银行应建立有效的项目风险预警机制。制定贷款后项目风险预警机制, 是化解信贷风险的有效方式之一。银行或银团应对项目运行情况定期检查, 对项目评估后测算具体风险, 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制定应对方案。对银行各类风险进行日常全面的量化、分类、评价、监测和管理。对于项目企业经营状况实施关注, 同时对于资产变化信息实时掌握。可以设立多层次应急预案, 当处于安全区域时, 可以对其采取继续关注的办法, 待项目结束后提升该企业的信用等级, 把其列入长期稳定客户源中。当贷款项目有轻度风险时, 此时规避风险难度较小, 可以采取适当措施给予迅速排除。当预计贷款项目出现较大风险时, 银行应依据事前对风险的预警方案实施排除风险的进一步行动, 必要时还应上报上级决策部门。当贷款项目呈现相当大的风险时, 要迅速上报上级决策部门, 共同制定有效的应急方案。

参考文献

[1]王勇.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2]Robert K.Wyscocki.有效的项目管理.贾琳等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3]Bennet P.Lientz.突破技术项目管理.张金成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多金属矿 第5篇

介绍了便携式X荧光分析仪在安徽泾县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探讨了现场勘查中消除基体效应、湿度效应和不平度效应等主要影响因素的.方法.便携式X荧光分析仪可直接测定样品组分和目标元素含量,其检出限可达10~100 mg/kg,在原位条件下分析精度可达1%~10%.对岩石X荧光分析和土壤化探两种不同勘查方法实际效果进行了比较后证明,XRF技术是一种快速、便捷、经济、有效的多金属矿勘查方法.

作 者:戴汉斌 曹达旺 吴越 作者单位:戴汉斌,曹达旺(安徽省核工业勘查技术总院,安徽,芜湖,241000)

吴越(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

多金属矿 第6篇

关键词:沙柳河;多金属矿;成矿特征;找矿方向

一、青海都兰县沙流河地区地理位置及以往勘探情况

青海都兰县沙流河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北缘东侧山区,属昆仑山脉北缘的汗布达山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地形陡峭,东区海拔在3500米以上,最高山峰海拔高程达4110米,西区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最低为3650m,最高为4447m;相对高差大,地形切割强烈,区内通行极为困难。该地区由于气候寒冷、地形复杂、通行不便等原因,地质工作程度低,在工作区及其外围仅进行过少量的区域地质调查和矿点检查工作。

2009年-2010年,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在本区开展了1:1万土壤测量、1:1万地质草测及少量槽探工程,在西区发现综合异常8处,其中具有较大找矿意义的乙类异常1处,丙类异常7处;在东区发现金组合异常13处,其中Au4、Au6和Au 11均具找矿潜力;通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缩小了找矿靶区,明确了找矿目标,并在东、西两区共发现了9处金多金属矿化点。

2012年6月-12月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三总队在沙流河矿区重新对本区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和围岩蚀变、矿化情况进行大致了解;对断裂构造的期次、主次关系进行了划分,对断裂构造的控矿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本区的主要控矿因素为断裂构造的观点。同时通过1:2000地化剖面、路线地质点穿越观察和部分异常槽探直接揭露的办法对东区1:2.5万的Au5- Au13号和西区Ap3~Ap8等16个重点金异常区进行检查揭露,确定异常应为矿致异常。在东区各异常带中通过槽探、钻探和剥离面的采样共圈定5条金铜矿化带,7条金铜矿体和7个金铜矿化体;其中Au4和Au11号异常区中的Ⅰ、Ⅱ和Ⅴ号金铜矿化带远景潜力巨大。通过地质勘查工作,依据金多金属矿体的赋存特征、礦物组合特征,初步推断沙柳河东、西金多金属矿区矿床属于与北西向构造有关的中高温热液矿床,热液可能为变质热液与岩浆的复合热液。

二、该地区多金属矿成矿特征分析

本区位于重要的成矿带内,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柴北缘火山弧裂陷构造带为一个夹持于欧龙布鲁克地块和柴达木微陆块之间的复合造山带,总体呈北西向展布。该裂陷构造带北被北西向的鱼卡——乌兰断裂构造所截断,与欧龙布鲁克地块相邻;东以近南北向的哇洪山——温泉断裂所分割,与巴颜喀拉造山系的鄂拉山构造带相接;南为柴达木地块。

本构造裂陷带历经了元古宙、奥陶纪、石炭——二叠纪三次较大规模的裂陷——裂谷活动和志留——泥盆纪、三叠纪两次挤压上升的造山作用,形成了以下元古代达肯大坂群中深变质片麻岩为结晶基底、上奥陶统滩涧山群海相火山——沉积岩为盖层的沉积建造。加里东期——印支期强烈的造山作用,逆冲、推覆及剪切作用形成阿尔茨托山——沙柳河东山——吉给申沟南山复式倒转背斜和北西向巨型韧性剪切带,强烈地裂陷和拉张作用并造就了广泛的超基性——酸性岩侵入,为区域和本工作的不同矿各和不同类型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和良好的成矿环境。本工作区所处的成矿带是区域上最重要的Cu、Au、Pb、Zn等矿产成矿带,已发现有海相火山岩型—热卤水喷流沉积型—构造热液型矿床,如锡铁山大型铅锌银矿床、滩涧山大型金矿床、绿梁山铜矿床,本区南部的三岔河铜铅锌(锡)多金属矿床。

(一)区域地层。区域地层出露主要为元古界地层,分布于柴北缘地区,岩石为中深变质的沉积类型、岩浆岩等。下元古界地层为深变质岩系,下部为深变质的活动型沉积的砂泥质岩——中基性火山岩——镁质碳酸盐岩层系,上部深变质的稳定型沉积的泥质岩层系,变质程度均达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属结晶基底岩层。其次,出露上奥陶统滩间山群(O3tn),为中等程度的变质岩。

(二)区域构造。柴北缘东段经历了古元古代的基底形成、古生代——早中生代洋盆裂解和统一陆块的闭合、晚中生代——新生代的陆内造山的地质构造演化。区内褶皱和断裂构造比较发育。中部阿尔茨托山——巴音山晚元古界隆起、早古生界坳陷的EW向构造带从本次工作区中部通过,构造主体为一近EW——NWW走向的阿尔茨托山——吉给申沟南山复式侧转背斜,近EW向和NWW向断裂极为发育。近EW向断裂是区域隐伏的深断裂,在地表形迹并不明显,在航卫片上有明显的反映,是区域性的控岩控矿构造,控制加里东—印支期中酸性岩带及矿带的展布;NW向断裂是控矿断裂,在地表表现为深切的NW向大沟,从赛什腾山—锡铁山—绿梁山—阿尔茨托山—巴音山延伸的NW向断裂带是柴北缘最重要的铅锌钨锡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在该带上产出一系统的金属矿床点。

(三)区域岩浆岩。区内岩浆岩分布广泛,岩石类型复杂;在勘查区周边岩浆岩主要由火山岩和侵入岩两类,再者就是在沿断裂和构造破碎带产出的热液岩脉类。

三、该地区多金属矿找矿方向

本区处于柴北缘多金属成矿带的东端,金属矿产以金(银)铜铅锌多金属矿为主,其次有铬、铁、钴、锰等黑色金属矿,矿床成因有岩浆热液型、接触交代型、热水沉积型、热液型、区域变质型。

沙柳河地区已知矿体主要呈透镜状、扁豆状分布在构造蚀变破碎带中和以断裂接触的地层界面中,金、铜矿体主要分布构造破碎带中,基性和超基性岩脉均沿这些构造破碎带产出。柴北缘成矿带东段沙柳河一带,基性、超基性岩体分布较广,在其附近亦发育小面积的中酸性的岩体及岩脉,在这些基性、超基性岩体群中,有许多铬铁矿矿点分布,显示本区具有基性—超基性岩成矿系统的成矿地质条件、成矿信息和成矿事实,是柴北缘成矿带基性—超基性岩成矿系统的成矿、找矿远景区;而中酸性岩体岩脉又是多金属成矿系统的成矿地质条件、成矿信息和成矿事实的前提条件,所以初步分析该区的资源潜力巨大,具备多金属矿田远景。综合分析认为勘查区金多金属矿成矿条件优越,深部资源潜力巨大,具有进一步在深部找矿的潜力。

参考文献:

[1]马国栋、李玉莲、李海宾、李永太、马福、李少南.青海省都兰县沙柳河南区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J].矿产与地质.2014.05期

多金属矿 第7篇

1 矿区所处的成矿地质背景

1.1 区域地质构造概要

三江成矿省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的横断山脉, 隶属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成矿域。在大地构造上, 三江地区处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 陆-陆碰撞造山带由近东西向急转为南北向的转折部位, 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地壳经过萌特提斯、古特提斯以及新特提斯等多旋回开———合构造演化形成的复杂拼合带, 其南西一侧受印度板块控制, 北东侧分别受扬子陆块和塔里木陆块制约。

1.2 岩浆岩

三江地区的火山岩和侵入岩都很发育。岩石类型复杂多样, 从超基性、基性到中酸性、碱性岩均有出露。岩浆活动贯穿各个地质时期。岩浆岩的时空分布受构造环境及其演化历史控制, 岩浆活动本身又控制了许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和分布。

1) 火山岩:三江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火山岩分布区之一, 自元古宙到第四纪均有火山活动, 但以石炭纪到三叠纪最为主要。

2) 侵入岩:三江地区侵入岩分布广泛, 以花岗岩类为主。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铜钼、锡、稀有金属和有色多金属矿产极为丰富。

2 成矿特征分析

2.1 矿区地质概况

矿区处于澜沧江与金沙江———哀牢山深断裂间的凹陷地带, 区域地层为元古界崇山群川塘组、花木岭组片麻岩、变粒岩, 片岩、微晶片岩、片理化英安斑岩;寒武系上统灰岩、黄绿色粉砂岩。奥陶系上~下统粉砂岩、泥岩、页岩。志留系下~上统条带状、网纹状灰岩, 砂质页岩;泥盆系下~上统泥质灰岩夹灰绿、灰色砂页岩;石炭系上、下统页岩夹灰岩;二叠系板岩、泥质灰岩夹浅黄色薄层状细砂岩;三叠系中、上统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侏罗系下统漾濞江组泥岩、粉砂质泥岩夹黄绿色钙质泥岩、石英砂岩, 中统花开佐组灰质泥岩、砂岩夹同色泥岩、粉砂岩、泥灰岩或石膏层, 上统坝注路组泥岩、砂钙质泥岩夹粉砂岩及细砂岩;白垩系下统景星组细粒含云母板岩、砂质板岩夹少量砂岩、粉砂岩、细粒石英砂岩, 南新组灰白色砂岩、板岩, 上统虎头寺组细~粗粒含长石石英砂岩;下第三系古新统云龙组、始新统果郎组泥岩、粉砂岩夹砂岩;第四系更新统砾岩、灰白色细砂岩、粉砂岩、杂色粘土岩及褐煤, 全新统泥、砾及砂, 粘土、粉质粘土夹碎石及角砾。

矿区受北东及南西方向的挤压应力的作用, 成倒转背向斜褶皱带, 褶皱带在北北西向断裂水平剪切作用下, 形成倒转背斜、倒转向斜。

矿区属中暖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温垂直分带明显, 山顶与河谷气候类型差异大, 具立体气候特征。年均气温13~16℃, 最热月平均气温20~21.4℃, 最冷月平均气温5.4~8℃。年均降水量800~1100mm, 降雨量具有高山区多于河谷区的特点。

矿区地形峰峦起伏、溪谷纵横。海拔高度1200~3656m, 矿体出露标高介于1800~2200m之间。区内地形坡度一般为20~30°, 局部可达50~70°, 植被发育, 杂草丛生, 自然条件恶劣。

2.2 金矿化带特征

金矿化带分布于澜沧江断层附近, 区内的白垩纪下统景星组 (K1j) 、南新组 (K1n) 及侏罗纪中统花开左组 (J2h) 是矿区内分布的主要地层, 亦是主要的含金层位, 含矿岩石为黄铁矿硫化物脉穿插的变质石英岩层, 有时形成块状黄铁矿, 矿化有一定的层位。

1) 蚀变与矿化:硅化、黄铁矿化, 零星的Cu、Pb、Zn矿化, 主要蚀变为硅化和黄铁矿化, 二者常相伴产出。

2) 矿石类型:根据矿石结构构造特征, 主要矿石类型有两种:致密块状硅化含金砂岩型, 为大块致密坚硬硅化砂岩, 含金品位一般不高;松散状硅化黄铁矿化含金砂岩型, 该类矿石品位一般较高。

2.3 矿床成因

根据目前取得的地质资料, 矿床产出特征有:金矿产于白垩统南新组浅变质砂岩中, 含金黄铁矿呈细脉状、浸染状产出于层间裂隙和其他不规则裂隙中或其侧旁;金矿与硅化、黄铁矿化蚀变作用密切相关。含金矿石肉眼或显微镜下均见不到金粒。据地球化学资料, Au异常与Sb、Hg、As等元素密切相关。

据以上三点, 工作者认为该砂床属微粒浸染型金矿, 变质热液型金矿化。

3 找矿途径

1) 如何高效、快速、经济地完成矿产地质勘查的各个环节既是个地质科学问题, 又是个经济运筹问题。各种找矿方法在不同工作阶段应当合理的加以综合运用, 才能达到投入少、找矿效果好的目的。

2) 地质理论找矿, 专家系统的建立。根据当前的成矿地质理论、地质观察的技术手段和已知矿床的勘查模型 (或找矿模型) 的综合研究, 建立矿床模式, 将矿床模式用电子计算机把专家理论和经验制成人机对话系统, 帮助进行对资料的系统分析而指导找矿。

3) 新的找矿理论、找矿方法的应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解译、卫星定位、矿床评价等现代找矿技术的广泛推广和运用, 极大地拓展了找矿空间, 勘查工作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4 结论

1) 三江地区矿化密度大, 成矿信息极为丰富, 具有大中型矿床的成矿背景及找矿条件。

2) 在本区的找矿过程中应着重分析化带本身的层位分布、空间展布特征研究。根据现查明的矿化带的基本特征, 其侧伏方向有较大的延伸,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沿侧伏方向加强深部找矿勘查, 确定深部是否存在大型金矿体。

3) 根据本区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赋矿层的展布特征等特点, 我们认为:各种找矿方法应当在不同工作阶段加以综合运用;矿床模式, 专家系统的建立以及新的找矿理论、找矿方法的探索和应用是在本区矿产勘查取得突破的有效途径。

摘要:通过资料分析和野外工作实践相结合, 初步掌握功果金 (铜) 多金属矿的成矿特征, 并根据本区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的特点, 提出找矿的思路与途径, 对于取得在该区地质工作的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多金属矿,成矿特征,找矿途径

参考文献

[1]罗君烈.滇西特提斯造山带的演化及基本特征[J].云南地质, 1990, 9 (4) .

[2]朱裕生, 梅燕雄, 吕志成, 韦昌山.隐 (盲) 矿床的预测找矿和深部勘探.1997.

云南某铜铁多金属矿初步可选性研究 第8篇

1 矿石性质

1.1 化学成份

原矿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铜、铁物相分析结果分别见表2、表3。

由表1可以看出,原矿中铜、铁都有回收利用价值,硫、磷和砷含量均较低,对提高产品质量有利。此外,原矿中MgO 、CaO含量较高,酸浸时耗酸量大,铜矿物的回收不宜采用酸浸流程。

/%

由表2可以看出,原矿中氧化铜矿占有率为78.55%,因此,该铜矿为氧化型铜矿。

1.2 铜铁矿物的赋存状态

原矿中的铜,主要以独立矿物的形式赋存在孔雀石、黄铜矿、斑铜矿、铜蓝、蓝铜矿、硫砷铜矿及自然铜中,另有少量铜以结合氧化铜的形式赋存在脉石矿物中,这部分铜是目前选矿工艺难以选别的铜。

原矿中的铁主要以细粒级独立矿物的形式赋存在磁赤铁矿、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黄铁矿中,其中以细粒级磁赤铁矿和磁铁矿为主,赤铁矿及其他少量;另外还有部分铁以类质同像的形式赋存在透辉石、绿泥石、透闪石及石榴石中。

2 选矿工艺试验研究

2.1 选铜工艺试验

2.2.1 流程探索对比试验2.1.2 磨矿细度条件试验2.1.3 开路浮选试验2.2.1 粗选磁场强度条件试验2.2.2 粗精矿再磨与不再磨对比试验

氧化铜的浮选常用硫化、活化后捕收,活化剂常采用硫酸铵、乙二铵磷酸盐或D2,捕收剂常采用丁黄药、氧肟酸钠、复合捕收剂等。

原矿中铜以氧化铜矿物为主,次为硫化铜矿物。铜矿的浮选可采用优先浮选和混合浮选两种方案。在预先试验、确定了适宜的药剂制度基础上,进行了该两种流程的探索对比试验,对比结果见表4。

由表4的对比结果可以看出,混合浮选和优先浮选所获得的铜精矿品位相近,但前者铜回收率比后者约高3%,且还具有工艺流程简单、生产上易于操作和管理等的优点。因此,混合浮选是该矿选铜的合理工艺流程。

磨矿细度试验流程见图1,试验结果见表5。

从表5可知,随着磨矿细度的提高,铜精矿品位下降,回收率先是提高后又下降。综合铜精矿品位和回收率来看,较佳的磨矿细度为-200目80%。

在探索性试验、磨矿细度条件优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开路浮选流程选铜试验。工艺流程见图2,试验结果见表6。

原矿经“三粗-两扫-两精”的开路浮选工艺流程选别后,可获得铜精矿产率6.47%、品位32.24%、回收率67.51%;总中矿回收率22.2%;尾矿铜品位0.38%的技术经济指标。如果将铜精矿和总中矿合并,则铜的总回收率为89.71%,此时,铜的品位为18.4%,浮选效果较好。

2.2 选铁工艺试验

原矿经混合浮选工艺选铜后,浮选尾矿中含有磁铁矿和磁赤铁矿有用铁矿物,它们属强磁性矿物,采用弱磁选工艺就可以综合回收。此外,铁矿常采用粗磨抛尾、粗精矿再磨再选的磁选工艺流程,这样有利于大幅度降低磨矿成本,且易于产业化。

开路浮选尾矿进行弱磁选铁试验,本试验考查了粗选磁场强度分别为72kA/m、96kA/m、120kA/m和144kA/m,对选铁效果的影响。粗选磁场强度条件试验工艺流程见图3,试验结果见表7。

由表7可见,随着粗选磁场强度的提高,铁精矿品位随着下降,回收率则不断提高,综合铁精矿品位和回收率来看,较佳的粗选磁场强度为120kA/m。

浮选尾矿经弱磁粗选选铁后,约抛掉了50%的尾矿,大幅度降低了再磨矿量。本试验进行了粗精矿直接精选和再磨至-200目95%后再精选的对比试验,工艺流程见图4,试验结果见表8。

从表8可见,铁粗精矿经再磨至-200目95%后再精选,铁品位大幅度提高,而回收率仅稍微下降,这是由于原矿中铁矿物嵌布粒度细小的缘故。因此,宜采用阶磨阶选流程选铁。

2.3 选铜铁全流程试验

综合混合浮选、弱磁选的试验结果,对该铜铁多金属矿采用“浮选-弱磁选”联合工艺较为适宜,工艺流程见图5,试验结果见表9。

原矿经采用浮选—弱磁选联合工艺选别后,开路流程可获得铜精矿产率6.47%、品位32.24%、回收率67.51%;总铜中矿回收率22.2%。铁精矿产率39.11%、品位65.43%、回收率66.80%;总铁中矿回收率13.39%的技术经济指标。铜的回收效果较好,铁的回收效果一般。

4 结 语

1.矿石中铜矿物以氧化铜矿为主,硫化铜矿次之,其中氧化铜矿物以孔雀石为主,蓝铜矿少量;硫化铜矿以黄铜矿为主,斑铜矿次之,辉铜矿和铜蓝少量。铁矿物以磁铁矿、磁赤铁矿为主,赤铁矿和褐铁矿少量。主要的脉石矿物为蛇纹石、方解石、石榴石、石英和绿泥石等。

2.原矿铁品位38.31%、铜3.09%,铜氧化率80%;铜、铁是选矿回收的目的元素。

3.根据该铜铁多金属矿的矿石性质,确定混合浮选是选铜的较佳工艺流程,阶段磨矿阶段弱磁选是选铁的适宜工艺流程。

4.原矿经采用“浮选—弱磁选”联合工艺选别后,开路流程可获得铜精矿产率6.47%、品位32.24%、回收率67.51%;总铜中矿回收率22.2%。铁精矿产率39.11%、品位65.43%、回收率66.80%;总铁中矿回收率13.39%的技术经济指标。铜的选别指标较好,铁回收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原矿中的铁矿物嵌布粒度较细。

摘要:云南省某地二叠纪细碧岩中产出的铜铁矿铜矿物以孔雀石和硅孔雀石等氧化铜为主,铁矿物以细粒磁铁矿和磁赤铁矿等强磁性矿物为主。通过对该矿中的铜矿物采用优先浮选和混合浮选工艺进行对比,确定对铜矿物采用混合浮选工艺回收,并对浮选尾矿中的强磁性矿物采用阶段磨矿阶段弱磁选的工艺流程。原矿经浮选-弱磁选联合工艺选别后,开路流程可获得铜精矿产率6.47%、品位32.24%、回收率67.51%,总铜中矿回收率22.2%和铁精矿产率39.11%、品位65.43%、回收率66.80%,总铁中矿回收率13.39%的技术指标。

关键词:氧化铜矿,细粒磁铁矿,混合浮选,阶段磨矿阶段弱磁选

参考文献

[1]罗良烽,文书明.氧化铜选矿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J].矿业快报,2007(8):26-28.

[2]张文彬.氧化铜矿浮选研究与实践[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1992.

[3]龚明光.泡沫浮选[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4]胡熙庚,等.浮选理论与实践[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1991.

多金属矿 第9篇

祁漫塔格金属矿集区资源可利用性调查与评价项目组对它温查汗西铁多金属矿矿区进行了现场实地调研,并采集了用于2017年连续选矿试验样品。它温查汗西铁多金属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缘著名的成矿带——祁漫塔格褶皱带,区内平均海拔3 000m,矿区地貌为沙漠地貌,常年少雨干旱、多风沙,沙层平均深度120m,沙层下可见地下水。通过现场调研,项目组得到数据如下:它温查汗西铁多金属矿于2008年通过磁法踏勘发现,勘探工作于2013年结束,共投资3亿多元。勘探结果表明,矿区磁铁矿矿石储量4 560万t(其中332为2 800万t;333为1 735万t,333级低品位磁铁矿矿石量为25万t),平均品位34.38%;铜1.6万t(品位0.68%),伴生铜600t (伴生品位0.37%);钼1 200t (品位0.07%),伴生钼5t (伴生品位0.029%);金0.3t(品位2.82g/t),伴生金6.1t (伴生品位0.17g/t);锌6 050t(品位3.44%),伴生锌410t (伴生品位0.79%);铅1400t(品位4.12%)。目前,项目组已按计划完成拉陵高里河下游铁铜矿、那陵郭勒西铁多金属矿、迎庆沟铜铅锌多金属矿、金涌矿业虎头崖铅锌矿和它温查汉西铁多金属矿等矿区的调研及试验样品的采集,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多金属矿 第10篇

区域地层发育较齐全, 从元古界至新生界都有出露。中生界分布最广泛。区域上岩浆活动强烈, 侵入岩主要分布于伊勒呼里山脉以南, 时间为早白垩世。岩石类型较简单, 与成矿作用有密切的关系。区域上火山岩较发育, 主要由晚侏罗世白音高老期火山岩;早白垩世光华期火山岩、甘河期火山岩、晚白垩世福民河期火山岩组成。本区地处内蒙-兴安地槽褶皱系北段, 伊勒呼里山隆起带与大兴安岭火山岩带的衔接部位。

工作区区域磁场划分为强磁场、弱磁场两种类型。南部为强度100~800n T强磁场区磁场跳动较大, 为火山岩磁场特征。北部及中部为磁场强度-100~100n T的弱磁场区, 由新元古界大网子组变酸性熔岩和变质杂砂岩等组成, 为含有磁铁矿和镜铁矿矿源层。

本区经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 共圈出组合异常21处, 其中HS-21异常部分位于本次工作区内。该异常为Ag、Mo、As组合异常, 各元素峰值Ag1.25×10-6, Mo33.00×10-6, As38.92×10-6, 异常区出露地层有白音高老组地层和早白垩世二长花岗岩。

2 普查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2.1 地质特征。

地层:工作区出露地层有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 (J3by) 、第四系全新统 (Qh) 现代冲积坡积层。

侵入岩:普查区侵入岩出露单一, 为早白垩世二长花岗岩 (K1ηγ) , 主要分布在小海拉义河的东、西两侧, 侵入在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 (J3by) 地层中, 面积较大, 呈岩株状产出。

构造:区内发育的断裂构造主要为南北向小海拉义河断裂构造 (F1) 、经1:1万高精度磁测推断一条为北东向走向断裂构造 (F2) 、工作区南部有近东西向多布库尔河断裂 (F3) , 小海拉义河断裂与多布库尔河断裂两组断裂的交叉部位, 往往控制着这些浅成侵入体的侵入和分布。

工作区内断裂构造具长期活动的特点, 并切割地层和岩体, 因此, 测区内岩浆岩、构造的良好发育, 为寻找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提供了有利条件。

2.2 地球化学特征。

经1∶2万土壤面积性测量工作, 圈定组合异常, 具有找矿意义及规模排序前二位的组合异常为11-Ht-4、11-Ht-3异常。两处异常总体均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增强, 整体呈近南北向展布, 主要以Au、Ag、Pb、Zn、Mo、Bi异常为主, 均具中带。其中Ag、Zn、Mo组合套合较好, 规模较大, 均分布在地层与侵入岩接触带上。

2.2.1 11-Ht-4异常。

该异常位于工作区的中西部, 异常长轴近南北向, 呈矩形, 面积大约2.65km2。规模排序法位于第一位。

2.2.1. 1 地球化学特征。

异常由Au、Ag、Cu、Pb、Zn、As、Sb、Mo、Bi 9种元素72个单元素异常组成, 异常以Au、Ag、Cu、Pb、Zn、Mo 6种元素为主要指示元素, 各元素套合较好, 单元素异常多具中、内带, 异常强度较高, 分带明显。

2.2.1. 2 地质特征。

地层:该异常位于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 主要岩性为硅化流纹岩、流纹质凝灰熔岩、英安质凝灰熔岩。

侵入岩:异常内早白垩世二长花岗岩侵入, 呈岩株状产出, 岩性主要为中细粒二长花岗岩。该岩体可为成矿提供热源或成矿热液。

矿化蚀变:岩石中具有硅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

构造:异常位于小海拉义河主干流延伸部分西部, 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异常总体的长轴方向与小海拉义河断裂方向几乎一致, 为成矿热液的流动和沉淀提供了最佳场所。

2.2.1. 3 解释推断。

该异常中心有高温元素异常, 也有低温元素异常, 说明是由多次叠加形成的组合异常, 该异常位于岩体与地层接触带部位, 对成矿十分有利。结合地质背景、元素组合及参数特征, 推测该异常可能由Au、Ag、Cu、Pb、Zn、Mo矿化引起。

2.2.2 11-Ht-3异常。

该异常位于工作区的中东部, 异常长轴南北向, 呈不规则状, 面积较大, 组合异常规模排序法位于第二位。

2.2.2. 1 地球化学特征。

异常由Au、Ag、Cu、Pb、Zn、As、Sb、Mo、Bi 9种元素。异常以Ag、Cu、Pb、Zn、Mo 5种元素为主要指示元素, 各元素套合较好, 异常强度较高, 分带明显。

2.2.2. 2 地质特征。

地层:该异常位于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 主要岩性为硅化流纹岩、英安质凝灰熔岩。

侵入岩:异常内有早白垩世二长花岗岩侵入, 呈岩株状产出, 岩性主要为中细粒二长花岗岩。该岩体可为成矿提供热源或成矿热液。

矿化蚀变:岩石中具有较强的硅化和浸染状褐铁矿化。

构造:异常位于小海拉义河主干流延伸部分东部, 受断裂构造的控制, 异常总体的长轴方向与小海拉义河断裂方向几乎一致, 为成矿热液的流动和沉淀提供了最佳场所。

2.2.2. 3 解释推断。

该异常中心有高温元素异常, 也有低温元素异常, 说明是由多次叠加形成的组合异常, 该异常位于岩体与地层接触带部位, 对成矿十分有利。结合地质背景、元素组合及参数特征, 推测该异常可能由Ag、Cu、Pb、Zn、Mo矿化引起。

3 成矿前景分析

3.1 区域成矿地质条件有利。

该区地壳发展经历了数次大的构造运动, 陆壳经过多次裂解沉陷、褶皱回返、上升剥蚀等复杂的演化过程。特别是中生代中期滨太平洋陆缘活动, 再次发生强烈构造岩浆活动, 区域上不仅形成了NEE (近EW) 向展布的伊勒呼里山隆起带, 而且大面积的火山喷发和广泛的小型次火山岩体侵入活动, 也为区域上成矿作用创造了良好条件。沿伊勒呼里山隆起带分布有多处矿床及矿 (化) 点:岔路口大型钼矿床、环宇铅锌矿床、303多金属矿点等。区域上形成以塔源、环宇为中心的北东向成矿区带。

本区地理位置处于岔路口大型钼矿床的延长带上, 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

3.2 测区内岩浆岩、断裂构造为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

测区内以燕山期为主的侵入体遍布全区, 特别是浅成侵入体常具蚀变和矿化。而且, 区内极为发育的断裂构造、尤其两组断裂的交叉部位, 往往控制着这些浅成侵入体的侵入和分布。因此, 测区内岩浆岩、构造的良好发育, 为寻找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提供了有利条件。

工作区位于环宇-叉路口成矿带的西侧13km处, 北侧有呼中区偃尾山铜多金属矿、呼中区布鲁吉山钼矿床, 工区的地质背景与该成矿带地质背景部分相同, 均位于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地层与早白垩世二长花岗岩接触带上。

3.3 有利的地球化学背景。

1:2万土壤测量中的化探异常大多位于侵入岩体与地层接触带部位, 对成矿十分有利。11-Ht-3、11-Ht-4两处异常总体的长轴方向与小海拉义河断裂方向几乎一致, 相关的次级断裂为成矿热液的流动和沉淀提供了最佳场所。

异常有高温元素异常, 也有低温元素异常, 说明是由多次成矿作用叠加形成的组合异常, 异常多位于岩体与地层接触带部位, 对成矿十分有利。

3.4 较好的异常查证结果。

通过地表槽探工程验证, 在地表发现低品位锌矿体1条 (伴生钼矿化) 、锌矿化体一条, 并圈出Ⅰ号和Ⅱ号两处矿化蚀变带。通过野外观察, 这两处蚀变带矿化蚀变带矿化程度均具弱辉钼矿化, 同时见有硅化、黄铁矿化和褐铁矿化。

总之, 综合上述各条件, 认为该区成矿前景较好, 具有金、银、铜、锌、钼矿多金属找矿潜力。

摘要:通过对小海拉义河地区地、物、化等方面的分析与评价, 认为本区成矿条件十分优越, 具备较大的找矿潜力。

多金属矿 第11篇

关键词: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纳茸矿区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区内断裂构造非常发育,主要构造线方向呈近东西向展布。历了多期构造变动,形成了不同方向、不同性质复杂的构造形迹,尤其在新生代以来,由于印度板块的俯冲使测区最终形成了总体呈近东西向,且运动方式复杂的构造格局。火山及岩浆侵入活动强烈而频繁,不同构造层次的变质、变形作用普遍发育。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纳茸矿区位于该成矿带上。

1地质特征

1.1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1)中侏罗统捷布曲组一段(J2j1):岩性组合为灰黑色中厚~薄层状层细晶灰岩、浅灰绿色~浅黄褐色中厚状层中粒长石杂砂岩为主,夹灰白色厚层中粒长石石英砂岩、黄褐色薄层泥质粉砂岩,局部夹灰黑色中厚层生物碎屑灰岩。矿区该岩性段在与岩浆岩接触部位形成矽卡岩带,该矽卡岩带为本矿区的主要赋矿层位,在岩浆岩接触带及矽卡岩带旁岩石普遍具弱硅化蚀变,局部具绿泥石化、碳酸盐化、角岩化,矿化主要为褐铁矿化、黄铁矿化。该地层倾向总体为北西向,因受岩体的侵入影响,地层产状较为凌乱。(2)中侏罗统捷布曲组二段(J2j2):岩性组合为灰黑色中厚层细晶灰岩夹灰黑色中厚层生物碎屑灰岩,局部夹黄褐色薄层泥质粉砂岩。岩石具碳酸盐化、局部具弱硅化,矿化为弱褐铁矿化、弱黄铁矿化。该地层倾向总体为310°~350°,倾角在20°~40°。

1.2构造。矿区内断裂构造,为北东向断裂F1,北西向断裂F2、F3;综合分析认为矿区内断裂构造期次有两期,早期北东向断裂F1断裂,北东—南西向穿过矿区,为安多近东西向弧形构造带中部次级断裂。晚期F2、F3断裂走向为北西向的右行压扭性平移断裂,错断F1断裂。

F1断裂:北东—南西向穿过矿区,为安多近东西向弧形构造带中部次级断裂。走向为240°~60°,倾向南,倾角在45°~60°之间。在断层夹片中岩层发育牵引褶皱。在断层破碎带中发育构造透镜体带和片理化带。岩石绿泥石化、碳酸盐化较为强烈。该断裂的多期次活动为矿区岩浆岩的侵入提供了通道。据上述特征指示该断层段为逆冲性质。F1断裂的多期次活动为矿区中酸性岩浆岩的侵入提供了通道。

F2断裂:位于矿区西侧,北西—南东向穿过矿区,走向为330°~150°,倾向西南,倾角在65°~76°之间;据钻孔验证见有构造角砾岩,角砾岩内角砾成份主要为泥晶灰岩、粉砂岩,次为二长岩、长石杂砂岩,蚀变见有硅化、弱碳酸盐化,矿化主要表现为弱褐铁矿化、黄铁矿化;断层两侧地层岩性发生明显错移,据此推断该断层为性质右行压扭性平移断层。

F3断裂:位于矿区中西侧,北西—南东向穿过矿区,沿断层破碎带可见构造角砾岩转石及泉水分布,断层破碎带两旁擦痕、阶步明显。角砾岩中角砾成份主要为泥晶灰岩、细粒长石杂砂岩。破碎带中岩石硅化较为强烈,矿化为弱褐铁矿化,该断层为右行压扭性平移断层,明显错断F1断裂。

1.3岩浆岩。矿区内侵入岩出露较发育,主要为二长岩(Y53η)和钠长斑岩(Y53ηπ),侵入时代为燕山晚期。钠长斑岩体与矿化关系密切,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

1.4变质岩。区内变质岩局部发育,主要有接触变质和动力变质两种。主要为中酸性岩体侵入在岩体接触带及附近形成较大范围的石榴石矽卡岩化、角岩化、大理岩化等接触变质作用,其次为由断裂构造形成的动力变质作用,动力变质岩主要是沿断层破碎带发育的碎裂岩系,包括构造角砾岩、碎裂岩和断层泥。局部存在因岩体侵入引起围岩碎裂,形成的角砾岩。

2地球物理特征

通过1∶5千地面高精度磁测,基本了解了矿区磁场总量异常的区域分布特征。通过本次磁测,圈定出局部磁异常9个,其中甲类异常3个,乙类异常6个,为异常检查和评价提供了新的资料。通过钻探工程验证甲类异常3个,磁异常区深部均捕捉到铜矿体及磁铁矿(化)体。

从本次磁测和工作结果看,构造发育、矿体出露处,强磁异常范围广、峰值高、强度大,铜铁矿体出露的地方均出现强磁异常,异常主要集中在图幅的中部铜铁矿出露区域及其附近地区。

3地球化学特征

据区域地质调查资料显示区域内Cu、Pb、Zn、Ag等多金属矿产与白垩纪火山-侵入岩形成与成矿最为密切。这期岩浆作用主要表现为沸溢-侵出相火山岩和潜火山岩相的花岗斑岩。另外这些斑岩体在与中生代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常见矽卡岩型、热液型多金属矿化。

纳茸矿区开展了1/1万土壤化探剖面测量工作,矿区内异常主要分布在二长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南侧的矽卡岩带内,化探异常反映良好。在矿区见Cu、Au元素的综合异常,异常面积约0.81Km2,异常套合较好,Cu、Au元素异常值较高,浓集中心明显。Au、Ag、Cu、Pb、Zn元素的含量及变化系数较大,局部富集趋势明显,特别是Au、Cu元素套合非常好,说明上述元素在本区具备了优越的成矿地球化学前提,是本区主要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

4矿体特征

纳茸矿区圈定了铜多金属矿体2条,分别为Ⅰ、Ⅱ号铜矿体。

Ⅰ号铜矿体长550m,真厚度为3.2~41.2m,矿体倾向为南倾,矿体走向为近东西向,倾角为35°~68°;矿体厚度变化系数为93.6%,矿体厚度稳定程度为较稳定;铜平均品位0.8%,最高6.11%,品位变化系数为130%。

Ⅰ号铜矿体为铜、金、铁共生多金属矿体,对金矿体的资源量进行了单独圈定,初步确定金矿体长475m,真厚度为1.44~10.15m,矿体倾向为南倾,矿体走向为近东西向,倾角为35°~68°,矿体呈脉状分布,矿化极不均匀。;金平均品位2.4g/t,最高14.9g/t。

nlc202309051406

Ⅱ号铜矿体呈条带状北西向展布,矿体长255米,厚度为1.81~9.9米,矿体倾向为南西倾,倾角为50°~67°,矿体走向为290°~320°;铜平均品位1.34%,最高为2.47%。

铜矿体赋矿岩石主要为石榴石矽卡岩,次为角砾岩及黄铜矿化钠长石斑岩;铜矿体与围岩大多为渐变接触关系,矿体顶板为硅化砂岩或角岩,底板为石榴石矽卡岩或黄铁矿化钠长石斑岩。

5矿床成因分析

纳茸矿区大地构造位于安多构造混杂岩带北侧,该混杂岩带是班公湖-怒江结合带的组成部分,呈近东西向,并呈向北凸出的弧形展布。根据本区的地质构造特征、控矿因素及矿产分布规律,纳茸矿区属安多构造带铜金多金属成矿带。矿区地质特征显示,纳茸铜多金属矿成因属于中低温矽卡岩交代型矿床,铜金矿体是侵入体产生的热与含矿汽水溶液共同作用的结果。矿体受中酸性岩体与灰岩的接触带控制。矿体及矿化均赋存于矽卡岩带及其两侧,呈不规则带状、透镜状、脉状产出。矿化富集规律:在岩体接触带内凹部位及构造、裂隙交汇复合部位,矿体常膨大富集,形成团块状、透镜状富矿体。矿体赋存在矽卡岩带之中,岩浆岩为成矿直接提供了热源和物质来源,控制了矿体的空间环境,使矿体定位于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中,控制了矿体的形态。在成矿过程中矽卡岩化作用关系密切,矽卡岩是铜金矿和磁铁矿赋存的母体。根据本区的矿化特点,将成矿作用大致可分为两个成矿时期四个矿化阶段。

5.1矽卡岩化时期

矽卡岩化可分为早期干矽卡岩阶段和晚期含水硅酸盐阶段。

5.1.1早矽卡岩化阶段:在这个阶段大量的典型矽卡岩矿物生成,也是矿区内矽卡岩主体形成阶段,如钙铝榴石、透辉石矽卡岩地质体形成,含少量磁铁矿等,同时还有少量铜矿物的沉淀表明形成矽卡岩的热流体携带有金属成矿物质。

5.1.2晚期含水硅酸盐阶段:在这一阶段含水硅酸盐矿物交代早期矽卡岩矿物。晚期的含水硅酸盐阶段主要是绿泥石、绿帘石、石英、方解石等交代石榴石矽卡岩,并伴随着硫化物的沉淀,矿石矿物主要有铁、铜、钼、金等硫化物。为本区矽卡岩型铜金矿形成的主要阶段。

5.2石英--硫化物时期

在这一时期主要为大量的石英和硫化物生成。包括二个矿化阶段。

5.2.1早期硫化物阶段:在这一阶段生成的矿物有石英、绢云母、方解石等,是交代早期的矽卡岩而成。矿石矿物主要有铁、铜等硫化物。金属硫化物的沉淀取决于含矿溶液浓度、温度和压力,也取决于所处的空间条件,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受压力差的作用矿液流动,形成贯入式矿体,如Ⅰ-1号铜矿体中含黄铜矿方解石脉充填在角砾状长石杂砂岩内;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矿液的渗滤交代作用明显,在矽卡岩的部分地段沉淀。

5.2.2晚期硫化物阶段:这一时期在矿区内表现最明显的是黄铁矿的沉淀。黄铁矿晶形最好,多呈细脉状切割铜矿体和矽卡岩地质体。

综上所述,纳茸矿区的矿化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不同的矿化期和阶段之间,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时空差异,又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完整的矿化阶段。

参考文献

[1]. 冯孝良, 杜光树.西藏金矿资源分布规律、矿化类型及找矿方向[J]. 特提斯地质, 1999,(23): 31-38.

[2]. 卫万顺, 张宇辉, 路彦明, 等.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岩浆演化及其金矿成岩成矿动力学模式[J]. 黄金科学技术, 2003,11(3): 1-10.

[3].杜光树, 冯孝良, 陈福忠, 等. 西藏金矿地质[M].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3,1-117.

多金属矿 第12篇

关键词: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广西高峰矿

广西高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锡多金属矿矿区位于广西南丹县城163°方向, 直距15km, 属南丹县大厂镇管辖。处于云贵高原向桂中峰丛洼地谷地过渡的南东缘地带, 北西高, 向东南逐步降低, 属中低山地貌, 自然坡角20~70°, 地势南高北低, 沟谷纵横, 山体多呈浑圆状馒头型, 山顶标高在+680~+900m, 谷地底部标高+610~+630m。矿区南部有210国道经过, 区内有简易公路和便道与之相接, 交通较为方便。由于矿山开拓及选矿, 产生大量废渣, 加上前期民窿的无序开采, 造成对矿区及周围地质环境的严重破坏, 影响了矿区建设和矿山所在地大厂镇的生态环境。因此, 对广西高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锡多金属矿实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有利于保护当地地质生态环境, 在保护中开发资源, 具有较大的示范推动价值和社会价值。

1 矿山地质环境概况

1.1 矿山概况

矿区属大厂矿田的一部分, 高峰矿先期主要开发巴力—龙头山矿区100号矿体以及100-1、100-2号等矿体, 多家民窿不断抢采100号矿体, 由于长期的地下采矿、地表工程建设及民采等工程活动, 对地质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矿山开掘探、采矿平硐、矿土渣堆放在矿区及斜坡地带, 改变了原来山坡的自然环境状况, 造成局部地段水土流失;矿山长期地下开采形成较大采空区面积, 部分地方已经造成数次地面塌陷, 加上非法民采乱开乱挖造成采空区分布混乱, 形成采空区地面沉陷地质灾害隐患;矿山开采堆放的废石高于地表, 若遇大雨或者连续强降雨作用排水不及时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 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1.2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通过对该矿山实地调查, 该区主要存在以下地质灾害隐患:

(1) 采空区地面塌陷

矿区内采空区地面塌陷1处, 分布在原新洲监狱院内, 100号矿体上部, 塌陷造成原新洲监狱部分建筑物开裂、倒塌以及道路损坏, 采空区塌陷引起大面积山体滑坡两处, 滑体严重破坏新洲监狱的生活场所, 致使新洲监狱无法进行正常生活、管理而搬迁。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及井下采空区经过高峰矿长达5年的不间断治理, 累计投入1.23亿元才得以消除, 通过地面监测, 目前已基本稳定。但塌陷造成的两处滑坡尚未完全稳定, 在暴雨作用下还有再次滑移的可能因此, 采矿岩面存在重大的矿山地质环境隐患。

图1摄于塌陷区西坡面, 坡度多在65~70°以上, 滑坡尚未完全稳定, 在暴雨作用下还有再次滑移的可能, 滑坡将继续造成山体开裂, 植被破坏, 对坡脚排水沟存在威胁, 图2摄于塌陷区东300m处, 岩土体松动, 局部已经发生岩石崩塌, 且随时有崩塌、滑落的灾害隐患。

(2) 采矿废石堆形成滑坡及泥石流

滑坡多发育在人工边坡上, 由人工堆积废矿石形成, 矿山开采形成的废石堆及民营选矿厂的废渣等, 无规律地堆放在矿山周围及矿区之内, 这些废石堆未经过任何安全防护整理, 坡度在45~50°以上, 堆积破坏了自然边坡的天然平衡, 将松散的废石土直接暴露于地表, 废石堆处于极不稳定状态, 易沿下伏D22灰黑色质页岩、泥岩夹粉砂岩裂隙切割面滑移形成滑坡, 在强降雨等自然环境条件的作用下, 引发滑坡地质灾害, 造成水土流失。

易发生泥石流的地段主要是矿山废石场, 矿区及周围共发现较大废石场8处, 其中1、2#废石场是高峰矿自有废石场, 废石厚度2~5m, 坡度50°~55°, 见图3, 部分废石场位于沟谷中, 在暴雨等影响下, 废石场引发沟谷泥石流的可能, 对下游的居民及挡渣墙等造成威胁, 须进行预防处理。

矿山经多年开采, 民窿废石堆放、地表挖损及弃土无序堆放等对矿区地形地貌的挖损压占, 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 原有的地貌已被破坏, 地表植被损失殆尽, 仅生长少量植被, 基岩裸露, 矿业活动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产生了影响和破坏, 使自然生态环境极度恶化, 见图4。

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总体思路

2.1 恢复治理工作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重在保护与恢复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 遵循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精神, 本着尊重实际、量力而行的原则, 既要遵循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法则, 又要高度重视矿山恢复治理的长远社会、环境综合效益, 实现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恢复改善同步协调发展, 最终实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

2.2 治理原则

(1) 贯彻执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法实施方案》、《矿山资源法》、《广西壮族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要求与验收规范》等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

(2) 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的基础上, 实施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工作;

(3)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绿色矿业的原则;

(4) 尊重客观实际, 分类进行治理, 属于高峰矿治理范围内问题由高峰矿负责治理恢复, 不属于高峰矿开采引发也不在高峰矿治理范围内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只提出建议及监测措施, 以矿山实际可操作性为原则进行保护与治理恢复的具体原则;

(5) 矿业开发应贯彻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 治理恢复与环境保护并举的原则。

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方案

3.1 岩土体清理削坡

开挖矿山道路、废石堆放等工程活动形成的高陡边坡, 以及区内现有的不稳定边坡均属潜在崩塌、滑坡易发区段, 岩面坡度陡峻, 一般超过45°, 岩土体稳定性极差, 应合理设计确定稳定坡率、及时做好边坡的支挡和削坡工作, 及时清理崩塌、滑坡堆积物, 防止浮石及岩土体滚落伤人。总计削坡清理岩土体面积32162m2, 体积8040m3。

3.2 废石场治理

废石场为以前矿山开采及民窿采矿过程产生的废渣堆放地, 废渣堆放比较混乱, 堆放高度较高, 由于人工作业对坡脚扰动或开挖坡脚可能引发崩塌、滑坡灾害, 为防止废石场产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拟在废石场前缘修筑浆砌石块挡土墙, 挡土墙总长度510m, 设计挡土墙采用梯形, 顶宽0.6m、底宽1.7m、地上高0.9~1.5m, 基础高度0.5m, 设计挡土墙筑浆砌石块1082.83m3, 开挖土石方量385.2m3, 外围修筑截排水沟长度1095 m, 设计排水沟筑浆砌石块688.28m3, 开挖土石方量1056.47m3, 废弃的废石场坡面平整、覆土、铺种草皮恢复生态。

3.3 挖损堆方区治理

长期地表生产开采活动, 使矿区地表遭受到较严重的挖损破坏, 造成矿区较大面积的土地裸露, 植被废损破坏, 并产生新的地质灾害隐患, 需要采取治理措施予以恢复, 对挖损地段削坡降低坡角, 必要时在坡角设置挡土墙, 防止边坡失稳产生崩塌、滑坡, 需要整理的挖损堆方区面积为4700m2, 进行坡面平整, 覆土翻耕, 覆土厚度0.3m, 覆土来源优先取用挖损弃土, 平整土地翻耕后, 铺种草皮, 恢复生态, 并防治水土流失。

3.4 堆矿场治理

堆矿场为民营选厂在矿区内及周围随意堆放废矿, 建议堆矿场的业主选矿厂及时尽快对尾矿进行选洗、清理、运走, 让地表尽快自然恢复植被与生态, 必要时采取覆土、铺种草皮等措施恢复植被。

3.5 工业场地治理

主要集中在竖井工业场地、提升斜井工业场地、风井工业场地等, 对竖井工业场地内办公建筑闭坑后可以作为民用, 保留不作拆除, 其他工业场地内的矿山建筑予以拆除、井筒闭坑处理、土地平整、覆土、铺种草皮等。建筑物拆除1250m3, 废弃物回填11000m3, 井筒封闭墙浆砌块石64m3, 井筒栅栏设置4组, 采用推土机进行平整, 覆土厚度0.3m, 覆土总面积33250m2, 覆土总方量9975m3, 铺种草皮33250m2。

3.6 取土场治理

取土场位于在矿界内的大沟地段, 取土场面积约1000m2, 取土后需平整、土地翻耕、铺种草皮复绿。土地翻耕厚度0.3m, 铺种草皮1000m2。

4 治理工程效益

高峰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体现在示范推动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4.1 示范推动价值

矿区属大厂矿田的一部分, 大厂矿田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基地, 资源丰富, 高峰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能有效消除矿业活动带来的地质灾害隐患, 避免或尽可能地减少矿山地质灾害对矿山及周围矿山地质环境的危害, 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与治理, 可以有效地防范地质灾害的发生, 避免了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峰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是在保护中治理, 达到矿山资源开发与生态恢复的双赢, 为大厂井田乃至广西区内的金属矿山开展治理工作, 起到积极的示范效应, 具有示范推动价值。

4.2 社会价值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 矿山企业应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遵循自然规律, 重视环境保护, 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高峰矿作为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在国家日益重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 高峰矿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使自然资源保护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该项目的实施,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5 结语

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综合方案对高峰矿区进行治理, 不仅能基本消除矿区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减少水土流失, 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 而且能提高矿区土地利用率, 实现矿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高标准立体式治理恢复、绿化、美化被影响破坏矿山, 使退化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地貌景观逐步恢复, 为该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广西高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巴力—龙头山矿区、笼箱盖矿区锡多金属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R].2010.

[2]武强, 刘伏昌, 李铎.矿山环境研究理论与实践[M].地质出版社, 2005.

[3]陈剑平.环境地质与工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3.

[4]闫国杰.矿山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探讨[J].中国矿业, 2004, 13 (3) :66-68.

上一篇:混凝土板下一篇:校园网络安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