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下的音乐

2024-05-06

多媒体教学下的音乐(精选12篇)

多媒体教学下的音乐 第1篇

一、新媒体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的特征

新媒体是把双刃剑,给高校音乐教学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对其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一)音乐教学形式变得多样化

在新媒体背景下,音乐教师能够运用的音乐资源丰富多彩,有效改善了以往以音乐教材为主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限制。在现在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实际需求来设置多种多样的音乐教学活动,展开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学习音乐也成功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利用手机、电脑等新媒体设备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音乐学习,扩大了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教师也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进行更加标准的示范,有效降低了教师的教学压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导致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缺乏资金投入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已经完全离不开对新媒体的使用。随着新媒体的广泛使用,已经成为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新媒体利用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能够满足新时期高校音乐教学更多的要求,不断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然而,由于高校对新媒体缺乏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不清楚新媒体的基本性质,不能正确评估新媒体对高校音乐教学的影响力。导致高校对音乐教学方面的建设资金投入过少,也没有建立正规的新媒体音乐课堂,缺乏完善的新媒体音乐教育体制。另外,高校尚未意识到新媒体的重要性,忽视了利用新媒体带动音乐教学的发展。

(三)高校音乐教师对新媒体的认识不全面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作为主要的指导者,在音乐教学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教师对新媒体的认识程度直接决定了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的质量。因此,音乐教师应该主动了解新媒体的现实意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实用价值,结合高校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融合,推动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音乐教师并不认同新媒体对音乐教学改革能够起到任何积极作用。在他们的观念下,新媒体是由互联网延伸出来的产物,对音乐教学改革的影响不大。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的老教师,完全不熟悉新媒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水平。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重视高校音乐教育、加大音乐教学的资金投入

只有加强高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才能将音乐教学改革措施具体落实到位。因此,首先应该让高校管理层人员清楚意识到新媒体对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之后,才能对音乐教学给予充分的支持。同时,不忘给学生营造浓郁的音乐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校园广播台、社团等途径扩大音乐教学的影响力,促使学生和教师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其次,高校应该适当加大对音乐教学的投资力度,扩大资金投入。为了确保高校音乐教学质量,高校应该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为每位音乐教师配备完善的新媒体教学工具,在音乐教室中安装新媒体设施,不断引进先进的国外音乐教学软件。最后,不断升级音乐设备,使用最先进的职能设备,显著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二)提高音乐教师的媒介素养

音乐教师作为音乐教学的核心人物,其自身的媒介素养直接决定了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成与败。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灵活运用新闻传媒。例如,音乐教师应该多多观看音乐新闻节目,与时俱进地了解当下音乐流行趋势,不断丰富平时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另外,音乐教师可以经常收看《星光大道》,学习里面丰富多彩的音乐内容,不仅能够增加教师的唱法,而且能够提高教师各种乐器的演奏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音乐教学内容。由此可见,音乐教师不断增强自身的音乐素养,实现音乐教学的良好效果。

(三)优化音乐教学模式、增强教学互动性

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应该不断优化当下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音乐教学效果。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教师完全占据了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机械化地重复教师教授的内容,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音乐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多多利用新媒体,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适当地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实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媒体的广泛使用,高校应该将其与音乐教学积极融合,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提高音乐教学效果与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水平,实现我国高校音乐教学顺利改革。

参考文献

[1]宋艳琼.有关新媒体与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探讨[J].戏剧之家,2015,06.

[2]陈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J].新闻战线,2015,01.

多媒体方式下的音乐听觉训练 第2篇

在视唱练耳课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听辨最基本的音乐要素,包括谱面上标明的节奏,表情记号等,而不是包含大量其他理论课内容的综合训练。有人说音乐是感性的,有生命力的,不是单纯的谱面处理,但是作曲家在进行创作的同时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作品,通过谱面将最能直接表达的情感记录下来,作为二度创作的演奏者只有先把这些基本要素做好了才能在其基础上进行更高一层的音乐处理,这是个递进的过程,不能省略任何环节。其次是要明确比起运用传统教学进行多媒体训练的优势。下面将运用多媒体手段直接进行具体分析: 1.音乐训练最基础的切入点-节奏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体现音乐自身风格特点的重要手段,对节奏处理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演奏的质量。作为视唱练耳基础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习时可根据各种节奏的特点进行比较,增强整体的感知能力。提到对比,首先就是把要进行对比的内容自身分别演奏精确,然后才有资格谈对比,尤其是对于相似或有共同特征容易混淆的节奏,否则只能适得其反。例如:德沃夏克的《幽默曲》 这是较常用的两个版本,其差别在于附点的16分音符与8分音符加空拍后的16分音符。这两种节奏型听起来只有细微的差别,如果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话是不太容易区分的,所以更加要做到每一种的演奏都绝对精确。最初练习时可以通过放慢速度,数构成节奏型的最小单位时值16分音符来体会理论上的差别,但是在真正的演奏时不可能将速度夸张放慢,一但进入原速演奏要想数清拍子是不现实的,所以就必须靠听觉去感受它们之间的差别。在进行选择听觉训练的手段时,多媒体的优势显而易见,它能做到每一遍都绝对的相同精确,其程度是一般老师想用琴弹所望尘莫及的。2.在多媒体方式下的图示对比

上图是通过音乐软件Musicator的卷帘窗口做出的两种版本的《幽默曲》图示,其原理同坐标图。图示上面是相对应的谱例。图示中横向的稍粗的线条代表音,它的上下位置、长短分别对应其它要素的坐标;最左边的键盘图代表音高位置;表格最上方的数字代表拍数;每拍里的4条纵线代表将一拍的时值分成4份,每一份是1/4拍,即16分音符。这样一来,每个音的音高和节奏都以图示的方式出现,非常直观,附点8分音符明显比8分音符长出一格,有无空拍一目了然,即使不懂音乐的人也能通过此图看出其中的差别。这种方式能从最直观的视觉效果上给人刺激,加强对不同节奏差异的认知性 3.声部间演奏法听觉对比

视唱练耳教学要达到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的听作品,从而提高对作品的理解力,因此训练对于作品中声部的敏感性是很重要的。每个声部有各自的特色和作用,声部越多,乐曲的表现手段就越多,内容丰富的几率就越大,而我们要充分理解这些作品的内容就必须了解每个声部的演奏法。

下例是《幽默曲》的中间和再现部分它明显分为2个声部,而这两个声部的情绪对比是很明显的。上两行的上声部是主要旋律,有大量连线,演奏时应该很连贯,下声部则是跳音居多的分解和弦伴奏,演奏时应该有弹性,而标有“—”的音则应该深入些,站稳。下两行虽然也是上声部连线,但它是两大句,不像上面的句子很短,而且是有休止符出现的连线,下声部则变为较短的跳音伴奏。总的说来,两个声部的情绪差异和功能还是很明确的,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分别听一下2个声部,了解了各自的特性后再合起来听,看看能否区分,再分开,再合,多次之后相信能很清楚的听到2个声部的进行了。对于两段的2个声部我们也可以分开对比着听,对连线和跳音的不同处理进行分析,这样当2声部合起来时我们将很清楚的听到他们各自的处理。

对于更复杂的曲目来说,如果能先了解每一个声部,那么对于全曲的理解是大有好处的,利用多媒体我们可以较轻松的做到这一点,尤其当声部非常多时,我们不仅可以分开一部部听,还可以逐渐增加声部或改变搭配声部听。比如要听较大作品时,可以根据声部的作用,先听旋律部分,再听伴奏;按乐器的分类则先听弦乐,木管,再听铜管,打击乐部分等等,这样听下来,就会比一遍遍从头听的效率高,不仅能听到每个声部,也对曲目的声部分配有了一定的了解。4.谱面直观视觉下的音乐情绪对比

当我们拿到一个曲子时,首先是要在谱面上看怎样分段落,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看情绪的对比,根据传统的曲式规律,A B 的情绪肯定是不一样要变化的。从下例看很明显的标记就是A段的8分音符加空拍的16分音符特色节奏和B段的连线。当然,这是一首曲子,而且很短小,如果不为了分段而是要同时对比更多,更复杂的曲子,了解表现手段时,将所有的谱子都堆在一起不仅乱而且利用率低,没准一本很厚的谱子我们只需要看几小节甚至只是一个音型,听起来也很麻烦。可是只要利用好了多媒体我们将在同样的时间里接触更多的内容,提高上课的质量和效率。在内容上可以进行分类对比,在将最基本的几大类情绪分好之后(纵向),还可以将表达相同情绪的各种不同表现手段(横向)的谱例展现给学生,横向纵向同时进行,增强他们对音乐特殊表现力的理性和感性认识。5.音色改变带来的听觉变化

音色是音乐要素之一,它带给人的感受是丰富的。由于发声的原理不尽相同或者原理相同但因为每种乐器有其自身的结构,材料,所以它们有各自擅长的表现手法,音色和表现力上是有差异的。同样的曲子用不同的乐器演奏也是大不一样的。比如《幽默曲》有钢琴和弦乐2个版本,相比较起来我喜欢弦乐的,它的表现力比钢琴要强得多。连线时因为弦乐的发生原理是摩擦发生而钢琴是敲击发声,所以听起来弦乐更饱满些。跳音时弦乐用的拨弦演奏法则比钢琴演奏的更富有弹性。这些是由乐器本身的条件所决定的,只能说这首乐曲我认为更符合弦乐的表现手段。每种乐器都有自己擅长独特的一面,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曲目或者说只有少量的曲目适合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再准确地说应该是有的曲目可以用别的演奏方式去解释而有的不行。比如《幽默曲》的钢琴版本可以认为是比较轻松活泼的,而弦乐的更大气,融入情感色彩更多,直接影响到音响的效果。而要是用铜管那就完全背离曲子的原意了。音色的不同带给人的色彩感是不同的,一般说如果是同样的一段音乐,钢琴给人有灵气的感觉,弦乐给人的感觉是温暖,木管是柔和,而铜管是坚定,所以当我们平时听作品时应该留意乐曲的情绪与配器之间的关系。

在视唱课上我曾经发现同样的和声或者四声部听写,用钢琴和弦乐听难易程度不一样,后来一想是因为钢琴一般有音头,听的也多,而弦乐则可以非常平稳的发声,而且四重奏的音色极其和谐相似,要想听清楚声部确实不容易。我们应该多进行一些类似的听写练习,毕竟我们要听的音乐不都是钢琴演奏的。

6.视觉媒体的增加可触及到内心感知

新媒体环境下的流行音乐广播 第3篇

关键词:新媒体 中国流行音乐 大众传播 音乐传播

当下,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总是在快速、大量地获取信息。广播利用这一优势,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娱乐的需求,而且,它只占用受众的听觉,解放了受众的眼睛和手,这是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其他媒体所无法做到的。

英国广播公司的克里斯·韦斯科特曾说,广播“不会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死亡,但是会改变”。言下之意就是说,广播如果能与时俱进,利用自己的优势有所创新,它将再创辉煌。

我们知道,音乐蕴涵着丰富而强烈的情感,在欣赏时需要挖掘内涵,体验情感。音乐创作的源泉来自生活,但是音乐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在作品的创作中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音乐赏析要尽可能深入乐理,知人论世。

在时下的快节奏生活中,人们往往沉浸在各种快餐文化的享受中,各种事物的传播与流行正以加速度的节奏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在传媒节目的文艺作品中,高雅音乐与流行音乐异彩纷呈,尤以流行音乐表现得更为火爆。笔者试从新媒体传播角度来对国内的流行音乐文化进行一些梳理。

一、国内流行音乐与传播技术的渊源

音乐和广播有着不解之缘,广播也是音乐的基本传媒之一。流行音乐由最初的大众音乐演变而来,并成为大众音乐重要的分支之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爱你中国》等艺术素养较高的歌曲让人们感受到了变革中的中国的苏醒与希望;《信天游》《心愿》等歌曲则正好适应了那时大众心理上对于改革开放抱有的希冀、期待和渴望。随着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开播,在春晚这个渠道和传播下涌现出一批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和歌手,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费翔的《故乡的云》等一时风靡全国。

特别是国内传统音乐在融汇了港台及外来文化的营养后,其创作和宣传从整体到细节都动了起来。原创歌曲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始现端倪,乡村民谣《小芳》和校园民谣《同桌的你》等使流行音乐更具有了民歌的风格,人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也开始关注作品的创作者和演唱者,唱片公司和宣传企划合作等新的宣传方式应运而生。

音乐是城市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时代的变迁也推动着各种音乐文化不断的创新发展。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各音像出版社盒带的发行极大地推动了流行音乐的发展,后来出现了那英、毛阿敏等一批实力派歌手。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专门策划、宣传的公司,他们注重包装,让录音歌手猛增不少,以至于表演者的综合素质有所欠缺,但也促使了唱片业的飞速发展。而CD唱片的出现为听众提供了高保真的音乐,唱片业的突起成为了当时推动流行音乐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

流行音乐的传播从初期的依附大众传媒逐步发展成媒体传播的一个组成部分,各地不断出现的音乐广播、交通广播等都离不开音乐。无论是以音乐为主的排行榜节目,还是以音乐为辅的交通广播、新闻广播,都充分感受到音乐是最能体现广播伴随性特点的内容之一。随着2004年网络歌曲的出现,《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等歌曲再次在流行乐坛上掀起波澜,流行音乐又开始了网络传播时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受众信息》第195期以音乐之声的节目为例,调查了听众的日常收听行为,结果是:被访听众收听音乐之声节目主要通过收音机和网络点播两种方式,约有57.56%的听众用收音机收听广播,有47.91%的听众通过网络收听广播节目,有21.86%的听众选择车载广播为收听工具。新媒体的传播技术为流行音乐的传播和文化欣赏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如今流行音乐的基本形态:既有广播网络化也有网络广播化。

二、音乐传播在新媒体下的发展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广播节目也在不断地变革当中,听众的收听方式和习惯日益多样化。

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取自己喜爱的音乐,如MP3、网络电台等,像虾米音乐网,在3G和WIFI网络下表现都非常良好,只需要几次手指触摸便可以收听存储在云端中的海量音乐。而且,这些音乐已经以类型化管理的方式为收听者整理好了,如歌曲名、歌手名、专辑名、艺人简介、专辑简介,甚至歌词都可以呈现在接收界面上。

一系列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变革着人们收听音乐的方式。流行音乐在新兴媒体崛起时又有了新的机会:一是让音乐更加贴近大众。网迷们可参与到音乐的制作上,轻而易举把个人的音乐作品上传到网络上,尽情地在音乐里抒发自己的情感。二是让潮流更加符合大众的各种需求。当今人们音乐观念的变化是和网络音乐传播的新形式分不开的,包括音乐创作观、音乐审美观和音乐价值观也都随着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到来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新的传播方式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文化应该从现实状况出发,对未来作更深入的思考。

近期的国内各路歌手海外巡演,展示了中国流行音乐的魅力。尤其是首位获得“格莱美”奖评审机构邀请并提名的华人女歌手萨顶顶,她受到了各国媒体的高度赞赏。她大胆开放的“世界音乐”意识,使她并不拘泥于现有的音乐模式,利用西方电子乐的节奏感将古老神秘的东方原生态民族音乐衬托得更加出彩和现代。行云流水般优美的东方民族乐器与现代电子合成器融合,以Cross-over的方式呈现,形成了最前沿、最时尚的音乐形式。这种融合形成异常强大的听觉震撼,这就是“萨顶顶音乐”的特点。萨顶顶音乐的成功也是新媒体传播下的优质体现。通过网络,人们获取了来自更多的不同国家的文化信息、科研成果,可以充分运用到自己的作品创作当中,在体现本民族风格的同时,又不失去与世界接轨的机会,让音乐作品和创作者都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新媒体时代下的音乐广播让众多的音乐爱好者欣赏到了多样化和多元化的音乐。媒体传播的定位取向、价值取向、文化取向,让受众感受到了这不仅是传播方式上的变革,更是传播内容的革命性创新,它让受众进一步体会到了内容丰富的广播形式和高水准的节目制作、高品质的音乐,让广播听众得到了倾听和参与的快乐。

三、音乐广播节目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多元化的传播平台,让传统的唱片业遭受重创,当今的媒体传播和音乐版权也面临新的挑战。音乐版权问题给广播节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家熟悉的百代唱片公司,由于负债累累,2011年2月份被花旗接管。2011年11月,百代唱片被一分为二,其唱片音乐业务以19亿美元出售给环球音乐集团,而出版部门以22亿美元出售给索尼公司。这一事件的发生,可以说是音乐出版业发生巨变的一个标志。回想2007年2月苹果CEO公司乔布斯在苹果网站上发表的声明,提出取消在线音乐数字版权保护。不断发生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新的传播媒体已悄然兴起。流行音乐在网络推广中出现了随意下载,免费收听现象,人们可以任意享用资源,随时收听喜爱的音乐和文艺作品。这无疑是广播节目面临的一个新危机。

在新的挑战面前,广播和电视两个媒体会在传播上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这不仅会是传播方式上的变革,更是传播内容的颠覆性改变。它要求广电媒体在增强传播意识的同时也要重视文化取向,尤其是大众喜爱的流行音乐文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以最流行的音乐型态为风格,完全紧扣15~45岁最具消费力受众群的收听广播需求,形成了非常专业化的流行频率。音乐之声运用全球最成熟、专业的音乐电台操作模式,分析各种流行音乐比例,按听众的日常生活习惯,将流行、摇滚、节奏蓝调等多彩多姿的音乐类型,依不同的时段,划定不同的流行歌曲比例,流畅地贯穿于人们一整天的作息里。

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人,在工作中必须加强法律意识,学习版权知识,尊重音乐作品创作者对其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在保护音乐作品的表演权、复制权、广播权、网络传输权等方面必须呈现出新的节目制作流程和播出方式。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有关音乐节目和资料使用,是通过总编室版权管理部门严格审核后确认入库的,在台内媒资系统全台共享,这一举措给广播节目制作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安全合法的共享平台。由此,广播节目制作从模拟过渡到数字化流程,体现了新媒体下的技术发展和进步。

新媒体下的音乐广播成为近年来国家广播市场上的主流操作,也是被广大受众普遍接纳的一种传播趋势。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广播中心)

(本文编辑:刘浩三)

多媒体教学下的音乐 第4篇

一、多媒体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 Multimedia) ,是计算机领域中的一种形式,是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的传播媒体。主要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图片、照片、声音( 包括音乐、语言旁白、特殊音效) 、动画影片,以及程式所提供的互动功能。它不是多媒体的简单组合,而是通过统一合理搭配与协调,运用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展示信息,能够增强人们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记忆。

幼儿园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使幼儿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教授幼儿学习音乐的过程,不仅使幼儿逐步学会认识音乐、把握音乐,养成对音乐的积极态度,而且能使幼儿逐步学会认识人生、把握人生,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过程。所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能体现出以下优势。

( 一) 可以使音乐课堂“活过来”

音乐学习或欣赏是为了培养幼儿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声情并茂、图文结合,使幼儿更加倾向接受。多媒体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只利用挂图、图片等呆板、单一的表现形式,使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呈现或不易观察的过程形象大胆地展现出来,物体更大,色彩更加艳丽鲜艳,这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活动效果,扩展了幼儿的信息量,使幼儿在多媒体影响下,能够把教师提供的信息资源,教学媒体,教学要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习中的幼儿能够自主地探索问题,能够更加轻松地理解学习内容。另外,多媒体的使用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幼儿在欣赏和学习音乐时,对图像、声音、色彩等信息进行存储加工、变换,整合。同时,在一定画面的引导下,幼儿可以在完整的音乐声中,自由发挥想象,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无穷魅力。在设计音乐教学活动、组织音乐教育过程中,以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和音乐学习特点为依据,用最佳的教学方式设计教学内容,给孩子思维、想象、理解、创造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大班音乐活动《不再麻烦好妈妈》中,为了帮助幼儿快速理解并识记歌词,提高幼儿的音乐学习能力。教师应根据幼儿学唱的歌词内容制作电脑动画,当唱到“妈妈,你歇会吧”时,小孩从床上起来,跑过去把妈妈拉过来,自己开始学做家务。当唱到“自己穿衣服呀”时,屏幕上出现了一位小朋友,自己在学习穿衣服。当唱到“自己叠被子呀”时,屏幕上的小朋友在努力叠被子。这样的呈现,小朋友一边拍手一边唱歌,幼儿一边看画面,这样就很容易回忆歌词,进而随着音乐跟唱。并且运用电脑动画手段组织音乐活动,动画中的形象生动逼真,使幼儿更容易接受,幼儿更加偏爱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活动,也能更有效地激发幼儿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对音乐作品的感受。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也深受广大幼儿的喜爱,并能使幼儿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 二) 可以更好地让幼儿理解学习音乐并培养幼儿兴趣

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使人心灵得到净化,陶冶情操,远离世俗功利,使人的内心进入到新的精神境界。而多媒体辅助下的音乐教学更加形象,容易理解,他能够陶冶幼儿的情操,启迪幼儿的审美感,发展幼儿的欣赏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音乐教育不应该是让智力和技能来支配幼儿,应该要通过美育来开发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这样才有助于陶冶幼儿的情感,使幼儿表现真实的孩童思想,并导向于创造性的发展。

例如,在教唱《国旗,国旗多美丽》时,先让学生观看视频,使学生能用多种感官进行感受,感受到动画效果,感受国旗的艳丽,这种直观形象、活泼生动的特点,不仅对学生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还能将学生带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能很大地促进幼儿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所以,孩子们很快就在努力的学唱歌曲,虽然学生唱得不一定很好,但他们的内心一定是用心去学、充满喜悦的。在这种多种感官教学中,幼儿可以清清楚楚地看、仔仔细细地听、认认真真地学,从动眼动耳到动口,幼儿由好奇到喜爱,由被动到主动,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此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所以,多媒体辅助的运用和发展,使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课堂教学变得多姿多彩。作为21世纪的音乐教师,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刻苦钻研,及时地充电,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不断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更先进、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使多媒体在课堂中大放光芒,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 三) 能陶冶情操,培养创造性思维,为幼儿今后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奠定初步基础

儿童时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其创造性思维较多地表现出情境性、兴趣性。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为幼儿园音乐课堂创设真实的情境,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幼儿去构想不同的场景,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极大地激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多媒体辅助幼儿园音乐教育具有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根据多媒体教学的这一特点,使用声像结合的方法创设幼儿园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如闻其声,身临其境,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培养幼儿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为其以后的艺术人生增光添彩,并为幼儿造就积极地人生态度及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多媒体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发展现状及表现出的缺失

( 一) 当前教师进行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现状

为了解西峰区的多媒体辅助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笔者对西峰区具有代表性的两家公立幼儿园和一家私立幼儿园做了专项问卷调查,并结合文章对问卷的部分内容做了如下统计分析:

1. 对当前西峰区幼儿园进行多媒体技术硬件条件的调查

调查发现: 在许多幼儿园里,多媒体教学在资源配置上还不到位,根据数据分析: 仅有45% 的幼儿园教室配有电脑,而在这中间仅有40% 的教室配有投影仪,而相比这些多媒体设备的配备,在被调查的幼儿园里有87.5% 的幼儿园教室配有电视,75% 的幼儿园教室配有录音机,52. 5% 的幼儿园教室配有DVD/录像机,相比多媒体设备来看,传统的教学辅助教具还是配备较为全面,所以说,在多媒体辅助教育方面,幼儿园乃至政府要着力解决此类问题,为幼儿园配备相应的多媒体设备供教师使用,这样可以调高教学效果,增加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效率。

2. 对当前西峰区幼儿园进行音乐教学模式现状的调查

根据对幼儿园的调查发现,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有22. 5% 的教师仍采用较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活动。运用图片、道具、钢琴弹唱等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教学,教师容易更好地把握课堂,但在幼儿园中教学方式太过严谨、死板,容易使孩子产生疲劳,或注意力不够集中,有可能会限制幼儿自主性的发展,不利于发挥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而在某些年轻教师较多的幼儿园,他们较熟悉计算机的使用,也喜欢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活动。据调查结果看,有52. 5% 的老师较为热衷于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结合进行幼儿园音乐教育,也有40% 的幼儿园教师希望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幼儿园音乐教育,但由于时间紧张等各种压力,经常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教师仍然寥寥无几,他们也是选择在公开课或观摩课时运用多媒体来展现自己,而多媒体教学就成为了教师展现自我的一种形式,出现的功利性太强,对孩子的发展没有起到太大的促进作用,造成了资源浪费。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不断受到国家的支持,幼儿园音乐课也不断进行课程整合,改革; 教学方式已出现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但是幼儿园教师的上课模式和学术素养,还存在一定问题。

3. 对当前西峰区幼儿园进行多媒体音乐教学的实施频次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教师通常使用多媒体进行日常教学和公开观摩教学时的两种情况呈现出巨大反差。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人数仍然偏少,而7. 5% 的教师平时使用多媒体,70% 的教师在公开课时使用多媒体,62. 5% 的教师在公开观摩活动中使用多媒体,但公开课和观摩活动每学期进的频率只是1 ~ 2次,所以,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学活动使用多媒体的使用率不高,频次较低。在幼儿园观察发现,教学设备利用率不高,还表现在幼儿园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依然是传统媒体,如录音机,电视机等,他们认为传统媒体使用虽然单一,但简单方便,容易操作。这样一来对于局域网的资源就无法更好的共享,对于幼儿园的电脑,投影仪等硬件设施也是一种浪费。所以,当前多媒体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还尚未形成的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式。

4. 对当前西峰区幼儿园多媒体音乐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幼儿园教师在考虑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时总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有70% 的老师认为缺少教学软件、52. 5% 的老师认为缺少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也有52. 5% 的老师认为自己的技术有限,不能很好地完成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的正常进行。

( 二) 多媒体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缺失

根据这一系列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多媒体影响下的幼儿园音乐教学还是存在以下缺失:

1. 多媒体影响下的幼儿园音乐教学存在“昙花一现”的现象

音乐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强、信息资源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利用多媒体创设音乐情境,可以加深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教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增长学生见识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但随着近年来幼儿园教育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硬件设施配置略显滞后,教育管理部门不能很好地为幼儿园配置多媒体辅助设备,所以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常常出现“昙花一现”的现象,幼儿园教师只有在公开课或者观摩活动时才用到多媒体教学,教师在一堂公开课中为了表现自己的优秀程度,对某一份课件费尽心思,而公开观摩活动一旦结束,多媒体的辅助使用就销声匿迹,教师的日常教学继续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2. 幼儿园教师对多媒体的了解不深,教师的多媒体技术水平普遍较低

教师对Powerpoint、Flash等软件的使用比较生疏,他们设计的内容多数为幻灯片,形象过于简单,不够生动活泼,不能吸引孩子注意。虽然多媒体技术水平的高低不能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水平,但会限制教师自由使用和发挥多媒体优势的能力。多媒体技术越高,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设计的课件越引人入胜,就越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达到的教学效果更好。如在音乐教学中,制作或下载一个视频教授幼儿某一首歌曲,或教幼儿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在这种情境下,幼儿的记忆歌词能力更快,创编的舞蹈动作更加协调,原因就在于在视频中,视频中的动画与歌词相符,幼儿可以一边观看动画,一边理解歌词,同时学唱曲调。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学更加清晰,直白,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幼儿也更容易感受到成功的感觉,对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有极大的帮助,同时也能激起孩子学习的热情。

3. 教师对音乐教育的目标理解不够到位,教师的一些教学方法与幼儿发展的身心规律相违背

幼儿在幼儿园要初步学会感受并喜爱生活中的美,能够大胆地表现生活中所发现的美,而想要体验和感受这种美,能够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在多媒体的影响下,幼儿园音乐教学取得了良好发展,教师家长开始多方面关注、挖掘幼儿的创新和想象力的潜能。所以,教师应该更加明确教学目标,钻研教材,经常利用局域网查阅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懂得将多媒体合理地、创造性的与教学活动加以整合,有效地利用其灵活性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同时使其创意、想象、欣赏等能力得到发展,并渗透到情感教育,对幼儿不断实施素质教育,这样必能在幼儿园音乐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大放光彩。

三、多媒体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缺失问题的解决对策

( 一) 转变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观念,避免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

只有当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有了正确的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价值才能得到更好地体现,才能营造现代的教学氛围。实现教师观念和价值的转变,提高教师素养,才能更适应幼儿园新课程的要求、才能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新的学习方式,从而促使幼儿园教师将多媒体教学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再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优化音乐教学活动,使幼儿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音乐的学习,而不是牵强附会,搞形式上的多样化,滥用、不用或只在公开课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弊端。

( 二) 有效整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促进师幼互动

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有效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动力,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促进儿童的认知、思维、社会情感的发展。教师要多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并制定灵活的教学计划,将教学内容、教学材料有效的整合到多媒体教学中,整合方式要符合儿童的兴趣、情感、技能以及年龄特点。同时,幼儿园应该鼓励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有效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 三) 加强幼儿园师资的培训,提高教师掌握和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首先,幼儿园的管理者要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要与时俱进,多学习有关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教学经验,了解有关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常用手段; 其次,幼儿园的管理者要站在领导全局的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相关培训,学习参观知名幼儿园的优秀成果,逐步提高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最后,幼儿园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大胆实践、积极学习增加多媒体教学的实施频次,从根本上提高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能力。

多媒体影响下的幼儿园音乐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片、动画等信息于一体,来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和听觉等器官,使幼儿园课堂突破了空间的限制,而利用鲜艳的颜色、形象的动画等方式,给幼儿展现一些鲜活的音乐画面,有利于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些教学优势也促使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观念上发了很大的转变。作为幼儿园教师应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学习,不断整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更好地促进师幼互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多媒体影响下的幼儿园音乐教学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幼儿园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使用简单、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需求,所以幼儿园音乐教学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文章从多媒体影响下的幼儿园音乐教学入手,以西峰区幼儿园为例调查分析了多媒体影响下的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优势及多媒体在幼儿园应用中的不足之处,并以调查结果为依据提出了多媒体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缺失问题的解决对策。

音乐教学多媒体论文 第5篇

小辛庄小学 苗增强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小学生为主体,以适合少年儿童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指导和设计的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也就是教师通过特定的手段使学生与音乐相互作用,从而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其实质即为审美教育。传统的音乐教育活动仅停留在对学生听觉的作用上,而忽视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音乐形象又是不易直接感知的抽象形象,因此给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活动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影响了音乐教育的质量。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形成怎样的趋向意境,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现代化的电教媒体是最佳的选择。关键词:多媒体 音乐教学 作用

音乐教学是一门传授情感的教学,通过唱歌、欣赏、律动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而电化教学集形、色、声、光于一体,既可以具体形象地表现静态形象,又可以生动活泼地表现动态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教手段,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唱歌水平。并且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主要通过表演使接受者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产生联想和想象,进而达到审美的目的。小学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小学生为主体,以适合少年儿童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指导和设计的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也就是教师通过特定的手段使学生与音乐相互作用,从而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其实质即为审美教育。传统的音乐教育活动仅停留在对学生听觉的作用上,而忽视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音乐形象又是不易直接感知的抽象形象,因此给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活动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影响了音乐教育的质量。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形成怎样的趋向意境,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现代化的电教媒体是最佳的选择。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将幻灯、投影、录像以及音响等电教媒体相结合,运用到歌唱、音乐欣赏及节奏活动中,帮助学生熟悉歌词,理解乐曲性质和内容,感知音乐的节奏和力度等,并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氛围,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尤其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充分而又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具有声音、图像、色彩、动画诸多特点这一优势,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强烈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掌握知识,受到艺术美的感染,不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也提高小学生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也更加的提高了学生在音乐活动的质量。

一、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在不致于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如:在教《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我借助媒体播放迷人的画面:在平静的湖面上,一只一只小船满载着天真活泼的少先队员,轻轻荡着的双桨、湖面上荡漾的微微波纹、优美的歌声扬起来了……一幅迷人的画面将小学生的情绪激发起来了。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欣赏歌曲。又如:在学唱《我们新疆好地方》这首歌曲时,我首先出示了课件新疆的风土人情,课件中形象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姿把学生带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新疆的天山牧场,水草肥美,牛羊成群;伊犁河更是风景如画,生活在那里的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奔放。学生们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激情,为轻松、快乐地学习做了很好地铺垫。

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教师要是能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所要学的知识技能装扮起来,制造轻松的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课堂。

二、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音乐情景,调动学生积极性

创设音乐教学情景,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用于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达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运用多媒体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欣赏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音乐所要表现的情境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对音乐形象一目了然,如教学歌曲《小红帽》时,让学生看有关《小红帽》的动画片,学生对《小红帽》所要表达的故事一看便知,音乐形象展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样也为表现与创造音乐形象提供了素材。欣赏音乐由于没有歌词,学生一般难以体会音乐形象,如用媒体就可以把抽想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如欣赏钢琴曲《保卫黄河》时,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黄河惊涛骇浪的情景展现出来,使音乐情感与艺术形象完美的结合起来。有了对音乐的理解,再结合生活中的素材,学生表现与创造音乐就容易多了。

再如:《劳动最光荣》是三年级第二学期教学中的一首歌曲,同时也是动画片《小猫钓鱼》中的一首插曲。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感受和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根据这首歌的这一特点,我们精心设计了一个教学方案,以新奇为主,通过请学生讲述《小猫钓鱼》的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动画片《小猫钓鱼》,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动画片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学生,于是我抓住这一积极的情趣,开始了新课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这一实践证明:教师因势利导,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用多媒体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很好地调动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有机整合。

三、多媒体教学引发了学生的无穷想象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断变幻。如果在一种刻板、枯燥的环境下,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力、创造力无法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生动的语言和画面营造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连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

我在刚教完歌曲《山谷静悄悄》后,引导学生:我们走过这个幽静、美丽的山谷后,来到了——然后直接播放《羊肠小道》这段音乐。通过制造一种神秘的情景,引发学生欣赏音乐,用心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将学生的无穷想象创造性地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个学生听了音乐后,这样描述:在一个黑暗恐怖的大峡谷里,有一头驴妈妈正在寻找她那走失的孩子。在陡峭的小道上,一不小心就会摔下去,可驴妈妈坚信自己会找到自己的孩子,还是勇往直前。终于,她穿过了小道来到了一个美丽的树林里,那里……接着,驴妈妈在树林里的小木屋里累得睡着了,她梦见了自己与孩子团聚了。我终于相信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惊人的,无穷的想象蕴含了无尽的创造。正如课程标准中指出:作为教师要能根据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为学生创设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

四、多媒体教学能使课堂深化,培养学生情操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这已经成为音乐教育界的一种共识。通过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使之成为情操高尚、人格完善、全面发展的人,是我们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审美教育。通过音乐文化艺术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音乐与人类、音乐与生活、音乐与情感、音乐与社会等方面的联系。在唱歌和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等,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浅显的、直观的,抽象的说教难以让他们理解和接受,言语的表达难以触动到他们的心灵,而多媒体以其独特的魅力,可以化教条为形象,能把音乐艺术之美上升到人性之美,把课堂之美扩展到社会之美,从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去认识、辨别生活中、社会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当他们对某些事物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会产生深刻而持久的情感。比如: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课,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安排:首先播放国歌,同时展示国旗在世界各地高高飘扬、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登上领奖台热泪盈眶地望着国旗冉冉升起、天安门前万众瞩目庄严的升旗仪式等情景,然后再学唱歌曲。教学效果表明,这不仅是一堂音乐课,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多媒体教学被激发出来,深深地表现到他们的作品中。可见,在多媒体音乐教学中,适当扩展教学内容,课堂深化,精心组织材料,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高尚的情操,有时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流行音乐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学探析 第6篇

【关键词】 流行音乐 中学音乐 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3-055-01

作为流行音乐的重要追随者,中学生的心理受到流行音乐较大的影响。他们的好奇与喜爱、追逐,使得流行音乐这得以发展。流行音乐的不断丰富,也大大激发了中学生对于流行文化的热情。在流行音乐盛行的今天开展音乐教学,教师需要适当在课堂中引入流行音乐元素,满足学生对于时尚与流行要素的追求。因此,我们应该创新音乐教学的方法手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提高中学音乐教育的实效性。

一、利用流行音乐,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流行音乐对于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利用流行音乐来进行课堂导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行有效的集中。因此,在流行音乐背景的影响下,我们可以利用流行音乐来改革传统的课堂导入方法。在传统的中学音乐教学中,老师一般会开门见山,没有其它的话题插入,直接开始本节课内容的讲解。这样的课堂导入会大大挫伤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在音乐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有意选择一些学生喜爱的,有利于学生价值观发展的流行音乐进行课前播放。听到这样的流行音乐,学生在音乐的节奏中走入到课堂当中,融入到课堂当中就极为自然。比如在讲解《中学时代》这一单元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学时代的清纯与欢乐,教师可以利用一首《栀子花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的心情得到放松,情绪也得以提高,会在聆听流行音乐的同时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只有学生具有了良好的学习情绪与端正的学习态度,才能使中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氛围更加轻松,教学效率更高。

二、利用流行音乐,设立欣赏专题,弘扬主旋律

流行音乐不仅是服务于中学音乐教学的一种音乐形式,更可以成为音乐教学中的一部分。在传统的中学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过于关注中学音乐课本中的教学内容,以完成音乐教材教学为任务,忽略了对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关注。中学生渴望在音乐学习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感兴趣的音乐作品。鉴于中学生这样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利用流行音乐,引导学生开展欣赏专题活动。针对当代中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需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某一个年代的流行音乐欣赏。也可以选择时下一个比较火热的歌手,对其流行音乐作品进行专题欣赏。也还可以从流派入手,引导学生从某一个流派与风格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

比如在讲解《祖国颂歌》的时候,教师可以从音乐教材的内容出发,为学生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当代流行音乐作品进行欣赏。许多传统的曲目都被流行歌手所翻唱,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翻唱的歌曲引导学生学习中学音乐,同时让学生欣赏流行音乐,一举两得。与祖国颂歌相关的流行音乐有很多,流行歌手平安所翻唱的《我爱你,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师可以将类似的歌曲进行总结与整理,使其成为一个专题,让学生在学习《祖国颂歌》的时候进行欣赏。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兴趣满满的情况下进行中学音乐学习,还能接触到一些具有时代性的音乐作品,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音乐观。

三、利用流行音乐,通过多媒体丰富教学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流行音乐的出现是时代趋势,同样,在流行音乐出现的同时,中学音乐教学技术也正在不断丰富起来。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利用课本与录音机或者一架钢琴来进行教学,学生的关注点过少,单一的教学用具不能满足中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中学音乐教学有了新的活力,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或者MP5等技术引导学生进行流行音乐的学习。老师可以针对中学音乐教学内容为学生安排与流行音乐相关的音乐学科知识,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对自己喜爱的流行音乐进行整理,对音乐作品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比如在学习《青春的旋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此为主题,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相关课外流行音乐作品的收集与整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流行音乐作品以及自己的感受制作成一个多媒体课件,在下节课与大家进行分享。这样的中学音乐教学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可以丰富学生的流行音乐学习途径,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

四、利用流行音乐,引导学生表演,体验音乐的魅力

无论是哪一种音乐形式,都是作品个人感情的一种表达。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一改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自由,让学生在中学音乐课堂中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如将表演引入到中学音乐教学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开展流行音乐比赛等活动。这种活动可以安排在学期中段或者学期末,让学生在一段时间的中学音乐学习后进行自我学习成果的展示。

我们可以择机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流行歌曲演唱大赛,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实力进行音乐表演。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如民歌组、民谣组、说唱组等等。这样的分组可以满足不同中学生的个性化音乐学习需求。在这样的分组中,教师组织每一个小组开展比赛,其它小组成员作为观众对其进行投票与评分。在这样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有选择的自由,针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与爱好进行音乐学习。流行音乐比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成功的体验中找到音乐学习的动力。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开展流行音乐表演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体验音乐的魅力。

综上所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中学生与媒体的接触越来越多。音乐学科的学习与流行音乐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在流行音乐背景下进行中学音乐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中学音乐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只要我们勇于进行音乐教学方法手段的发展创新,那么,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完成“弘扬时代主旋律,塑造一代新人”的教学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蒋邦飞.如何发挥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最大功能[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7:164-165.

[2]林颖,孔群,周岳燕.流行音乐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05:55-57.

多媒体教学下的音乐 第7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音乐节目,内容转型

现在, 新旧媒体竞争愈加地激烈, 广播音乐节目想要更好地生产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节目内容以及技术上的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占有市场。技术方面的创新指的便是新媒体化, 将新旧媒体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对广播音乐节目的硬件措施进行提升, 提高其数字化程度。在进行内容创新的时候, 主要是根据实际的需要对节目内容进行转型, 将广播本身的特殊性更好的挖掘出来, 做好相关的转型工作, 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好的生存下来。

一、将音乐节目观点化

随着各种新媒体的不断出现, 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在不断的增加。特别是网络的出现, 人们可以随时进行各种音乐的下载, 还能够利用网络欣赏各种音乐节目。并且手机音乐业务也在不断的成熟。很多听众对于仅仅能听一些音乐信息不再满足, 并且以往的方式也很难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所以, 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其竞争力, 将音乐节目观点化便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将其观点化之后, 节目便不再是仅仅进行音乐的传递, 还可以了解主持人的一些感受和观点, 这便要求主持人必须有音乐方面的素养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将听众的情绪更好的调动起来, 这样广播音乐节目也会更加容易脱颖而出。但是, 节目制作人和主持人也必须明白, 将其观点化不是让主持人对节目进行比较生僻和个性的主持, 必须贴近群众, 真正的做到在不偏离主题情况下的个性和不离经叛道的张扬, 这就要求主持人在进行观点表达的时候, 必须做好度的把握, 不但要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还必须做到贴近群众, 只有这样, 听众才会更加喜欢这个广播音乐节目。

二、对音乐节目进行深层次的整合

现在, 人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形形色色的信息, 在进行信息选择的时候, 很多人们都会不知所措, 这也给广播音乐节目更好的发展, 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广播节目在制作的时候可以对音乐信息进行一定的整合, 从而获得听众的青睐。

通过整合能够让音乐信息更加的系统和有序, 并且还能更好的提高音乐节目本身的质量, 受众在听节目的时候也会更加容易进行信息的获取, 这样广播音乐节目的受众便会有一定的增加, 并且音乐节目的深度和广度也会有明显的增加。我们平时经常接触的音乐排行榜和音乐特辑便是音乐资源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

三、做好音乐的共享工作, 对整体的感受进行营造

随着各种媒体的不断出现, 信息也在不断的增加, 人们在接受的时候选择也会更加的困难, 这个时候, 人们是不可能对各种信息都一一了解的, 会进行一定的信息选择和过滤, 符合自身需要的一些信息往往会被阅读和记忆下来, 和自己的观点相抵触的信息, 则会很容易被遗忘和放弃。并且, 由于受众的不同, 人们对信息的选择和需要也是有一定区别的, 进行信息的解读也各不相同。所以, 现在出现了很多根据不同群体特点, 进行信息处理的团体, 对于同一个发生的事件, 这些人可以根据各种人的不同特点来迎合其需要, 让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观点的选择。

广播音乐节目本身的个人欣赏性是非常强的, 并且对于广播而言, 音乐节目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音乐节目必须努力地进行共同经验的创造和传播, 而主要的形式便是进行音乐的共享。首先, 音乐节目应该努力地和受众进行一定的互动, 让观众更好的参与到节目中去, 了解其实际的观点;其次, 音乐节目应该有意识的进行家庭的营造, 让听众和主持人以及节目制作人更好的进行互动, 进行联系互动平台的构建能够做到这一点, 这对于节目符合受众需要和加强听众节目之间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最后, 可以利用一些大众化的表述来获取更多人的认同, 让更多的人喜欢。想要更好的得到受众的认同, 便必须利用大众化的传播方式进行传播, 但是在进行表述的时候也不能仅仅表达一些大众化的观点, 这样会给听众一种千篇一律的感觉, 听众是不可能对这样的节目产生认同感的, 所以这便要求主持人必须在进行大众化表述的时候, 将自己的一些独特观点表达出来, 有一定的新意, 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喜欢。

结语:

现在新旧媒体竞争的非常激烈, 广播音乐节目想要更好的发展是非常不易的, 在其发展的过程中, 必须真正的将自己的优势挖掘出来, 并做好内容的转型, 这样在面临竞争的时候才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殷琦.新媒体时代广播音乐节目的内容转型[J].新闻界, 2010 (01)

[2]冯薇.新媒体时代广播音乐节目的内容转型[J].新闻传播, 2011 (04)

[3]陈慧.新媒体时代广播音乐节目的创新探析[J].山西青年, 2013 (22)

多媒体教学下的音乐 第8篇

随着广播的飞速发展, 音乐开始拥有了广阔的天空, 音乐节目也成为了广播事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广播是听觉媒体时代的主要形式, 而音乐则以其独特的听觉艺术魅力和广播在功能属性上的不谋而合占据着广播阵地的主导地位。正是因为二者天缘的融合属性, 使音乐节目在广播中更具独特魅力和意蕴, 广播节目曾经在最为辉煌的时刻拥有了大量的客户群, 而音乐节目则占据其“半壁江山”。

然而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时代的到来, 音乐的新型媒介体不断迸发演变而来。自20 世纪90 年代起, 中国的新型媒体市场发生了极大地变化, 从MP3到MP4, 再到多功能多用途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出现, 使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的市场争夺战中明显处于劣势, 并给其未来的发展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霾。改革开放后, 人们张扬的个性不断地在音乐媒体的选择中彰显。新媒体所提供的高质量信息、选择的高度自由以及高品质的音乐效果自然成为人们的首选, 为此, 音乐广播节目则因自身的局限而面临新媒体的强烈冲击。

在客户群的定位上, 由于广播音乐节目与新媒体的核心听众群基本无二, 所以两者的竞争必然是赤裸裸的、你死我活的争夺态势。一般而言, 核心听众群的主力停留在年轻人的身上, 由于年轻人接受新生事物较快, 从15 岁到35岁的群体自然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新媒体用户。“截至2014 年底, 中国网民规模达6.49 亿, 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 较2013 年底提升了2.1 个百分点, 其中35 岁以下网民互联网用户占61.5%” (1) , 并且, 互联网用户在年龄结构方面仍呈现年轻化趋势。而新型媒体, 特别是智能手机、MP4等播放工具的销售目标直接锁定在年轻人等互联网的使用者, 甚至是依赖者的身上。为此, 新媒体的迅速崛起是必然的, 而与新媒体同构的音乐广播节目则必然面临其发展困境。

二、我国新媒体时代广播音乐节目的发展困境

“一个是听觉的艺术, 一个是听觉的媒体, 音乐与广播在特征属性上的不谋而合, 使得音乐节目自广播诞生之日起, 便成为其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新媒体时代环境下, 广播音乐节目是否能保持昔日风采?” (2) 未来广播音乐节目面临着如何发展的瓶颈问题。

1. 接触音乐媒体的多样化造成音乐广播节目听众的分流。正如前文叙及,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契合了听众的自主化、方便性的选择, 使每个人在音乐内容的选取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为此, 更多的年轻人将收听音乐时的目光逐渐转向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由于听众的分流渠道过多, 必然缩小了广播音乐节目受众的范围, 同时传统的音乐广播节目也在逐渐地被取代。客户群的削减意味着收入的减少, 但是广播设备的更新和技术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 许多广告客户则将原来优先考虑的黄金档节目放到最次的选择上, 从而使广播乃至音乐节目逐渐走向没落。

2. 低专业化的员工队伍造成广播音乐节目质量的低质化。新媒体时代娱乐节目越来越多, 听众群体的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平逐渐增高, 并且呈现出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态势。而广播音乐节目在广播媒体放开后数量激增, 但高数量并不意味着高质量, 业内的无序的低质量竞争则必然加剧。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决定着节目的质量, 由于广播电台数量的增加, 主持人的需求加大, 这样就使一些素质较低的音乐节目主持人充斥于此, 而高素质的主持人则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转战于其他发展空间好、收入高的行业。使业内具有相对过硬的专业素质, 并对新技术与新设备熟识和掌握的涉及广播音乐节目的专业技术人员骤减。

3. 广告泛滥导致广播音乐节目听众的收听效果下降。市场经济让广告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广播音乐节目中插播广告原本无可厚非, 但是广告现象越来越严重则是令听众无法忍受, 从而选择其他媒体的一个主因。广告收入也意味着广播音乐节目的收入水平的高低, 由于过度关注于此, 导致大多数广播音乐节目忽略了节目的质量和收听效果。比如, 在不同的天气、不同的日期、不同的时段观众的整体情绪是不尽相同的, 有时观众需要听一些欢快的乐曲排解忧伤的情绪, 而广播音乐节目却不顾及这些而反复的播放一些商业广告, 这对听众而言无疑火上浇油, 会使更多的听众恼火, 甚至反感, 从而影响广播音乐节目的收听率。

三、当下中国广播音乐节目的发展策略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广播音乐节目唯有契合现实, 通过转型实现内容与技术的创新, 打造新时期的文娱节目, 才能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使忠实听众的数量大幅增加。所以,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 只有传统的广播音乐节目才能不断地提高和创新。

新媒体时代必然意味着广播音乐节目面临着新旧媒体竞争的抉择问题。所以广播音乐节目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谋求更好的发展环境, 技术创新和内容发展成为其必然的选择。

1. 走技术的“新媒体”之路, 也就是利用新媒体的技术经验和硬件设备实现节目的有效推广, 广播节目的数字化转型成为该发展方向的关键。此外, 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微媒体时代的到来, 预示着数字化移动广播时代的到来。广播音乐节目搭载移动互联网的快车, 通过与微媒体整合播放, 求得生存和发展也是当今时代广播音乐节目发展的趋势。如将移动广播媒体的新宠作为广播音乐节目的新工具平台, 以吸引众多的手机用户成为忠实听众。这就需要广播技术突破手机信号在高铁、地铁、地下室等信号较弱地点的收听障碍, 借助于广播信号的优势进行信号发送。

2. 强化主持人的素质, 打造广播音乐节目的品牌效应。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是节目的主导, 在新媒体时代, 不断提高专业广播主持人的数字化生存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要主动适应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冲击和改变, 积极把握机遇和挑战, 并获得创新举措, 在竞争中成长。为此, 广播电台也要给予主持人足够的发展空间和物质待遇, 以感情留人, 以待遇留人, 并为主持人的发展提供上升空间, 帮助主持人积极打造个性化的品牌节目。

商业领域, 任何一个品牌都具有独特性, 它是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基本保证, 具有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超越的特性。而品牌竞争是商业竞争的高级阶段, 广播节目也不例外。唯有精良的主持人队伍才能打造广播音乐节目的品牌, 继续发挥更好的方式与传统媒体优势的手段, 为此, “节目记者和主持人甚至评论员的身份合一, 要求主持人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驾驭节目的综合能力” (3) 。“听众被吸引的除了音乐之外, 那就是主持人的风格。一个成功主持人的风格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 作为广播节目首先就是声音要有个性, 字正腔圆不再是选择优秀的广播资讯节目主持人最重要的标准, 对主持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反而更高。” (4) 在全新品牌的理念下, 音乐主持人的信息发布量要高, 音乐作品的选取要精良、贴切, 符合所主播内容的主题, 同时也应当强化听众的主体地位与参与意识。“这就需要主持人从信息的发布者转变为信息的解释、解读者”, 对音乐节目的“信息的背景、深层次原因等进行深层次、个性化解读” (5) 。唯有如此才能成就广播音乐节目的品牌, 成为听众所不能离开的精品节目。

3. 在节目质量上下功夫, 成就“内容为王”。要想完成节目及其内容转型, 需要进行探索, 探索广播音乐节目独特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定位, 也就成为了新媒体时代广播音乐节目发展的方向与重点突破口。

广播音乐节目如何吸引听众的关注, 选择广大听众最喜爱的形式和内容, 这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 唯有在这两方面下功夫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处在新媒体时代的关键时刻, 不仅拓宽了音乐的传播途径, 也使听众的收听选择逐渐多样化。与此同时我们发现, 那些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 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并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例如:基于当前流行的配合新闻内容安排节目, 情人节宣扬的是爱情至上, 爱情歌曲应是其首选;在庆祝六一时则以儿童音乐为主题, 播放那些适合孩子听甚至能引起成人共鸣的歌曲或音乐, 一定能赢得听众的喜爱。综上考虑, 节目设置的内容, 既要考虑到内容需要, 也要考虑到听众群的兴趣, 才能使广播音乐节目得到青睐。

摘要:作为广播的初始形式, 音乐节目自然是广播事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后, 人们不断张扬的个性不断地在音乐媒体的选择中彰显。新媒体所提供的高质量信息、选择的高度自由以及高品质的音乐效果自然成为人们的首选, 为此, 音乐广播节目则因自身的局限而面临新媒体的强烈冲击。新媒体意味着广播音乐节目的新时代, 广播音乐节目唯有契合现实, 通过转型实现内容与技术的创新, 打造新时期的文娱节目, 才能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使忠实听众的数量大幅提升。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音乐节目,困境,对策

注释

1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4) 。

22 王娟娟、何莉玲:新媒体时代广播音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 2014年第7期

33 李彤:探究新媒体时代广播音乐节目的创新策略, 《赤子 (上中旬) 》, 2015年第5期

44 广播节目主持人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http://www.798edu.com/boyin/fanwen/zhidinggj/15860.html

多媒体教学下的音乐 第9篇

在音乐教学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 大大冲击了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 也给音乐教师开辟了一条音乐教学改革的新途径。特别是随着教学方法的深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必然促使音乐教学和学习方式发生更加深远的变革。

小学音乐课的教学目的, 显然是基本的听觉训练。它作为音乐感受力培养的基本内容。 教学中感悟作品不是唯一的要求, 更多地是让学生感知音乐的构成因素, 培养其音乐感受力, 所有的听觉训练, 就是感悟音乐的过程。

但这并非是说音乐教学就排斥认知活动, 相反, 认知活动是最基本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否则, 教学过程就无法进行下去。关键的问题是, 不能为了获得认可而进行认知活动, 认知只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音乐, 避免本末倒置。通常说来, 小学生因为其很强的可塑性, 很容易接受和掌握音乐技能。适度开展一些音乐特色技能作为课外活动是可 取的。而课堂教学中, 要把握好音乐技能训练的范围、内容和程度, 专注于音乐的感知, 为培养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夯实基础。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应加强音乐教师与信息技术教师的合作, 共同商讨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多媒体工具, 涉及信息技术教师哪些技术方面的问题, 而音乐教师则应该掌握哪些教学艺术问题。这样的优势互补保障了课堂教学的合理、清晰而有效。 从音乐教师自身发展看, 多媒体教学手段最终要成为音乐教师所必备的素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地发展 与完善, 网络的普及与广泛使用, 运用多媒体的能力与学科能力相结合, 学习音乐和音乐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传统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不仅突破了传统教育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 更有利于创造音乐的审美情境, 为师生提供了合适的情境条件, 并拥有强大的人机交互能力。所以, 有助于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音乐教学模式, 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尤其是针对学生, 多媒体技术提供了一个实现新的音乐学习目标的方式, 敞开了学生了解不同音乐世界的大门, 为学生组织、构建了一个多项音乐学习的任务, 使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怎样获得最佳的欣赏效果? 放映教学录像带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借助录像, 学生可以对乐队演奏的规模、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理解得明明白白, 听得清清楚楚。例如, 在欣赏《阿细跳月》时, 教师介绍民族风俗引申到各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各民族的特色乐器, 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增长了见识, 也收获了美好的艺术享受。

那么对于教师又提出怎样的要求呢? 第一, 教师要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对课程要求的目的、目标和任务, 使教学, 可以围绕这个整体目标来实现。第二, 真正实施音乐的素质教育, 围绕音乐情感教育这一核心, 侧重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作为追求教学的首要目标。第三, 由于音乐素质的表现主要是一种图像思维的能力、情感的能力和心理的能力, 所以要与音乐的感知教学相结合, 引导学生的心理动机, 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 激发其情感活动, 给教学环境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第四, 教育管理者针对音乐教育要有一个正确的引导, 将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根据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发展情况, 纳入教学评价和成绩评定中去, 激励教师创造性的评估, 创造性地开展有利于教学目的的活动, 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的基本素质。第五, 熟练并且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帮助学生更好感悟音乐的魅力。

总之, 追求音乐教学的感知, 需要以培养学生基本音乐素质为核心目 标, 转变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从音乐课的特点出发, 在教学中以感悟音乐作为基本素质核心, “用音乐来培养音乐的耳朵”, 使音乐教育实现其教育功能, 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摘要:纵观小学音乐的现行教学方法, 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很多教师的音乐课为语文、数学课的教学, 教学目标侧重于对音乐和音乐技能训练认知知识。当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从对学校, 课程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审视小学音乐教学的特点, 学生的部分, 很明显, 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陶冶情操的音乐感知, 是小学音乐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 认知活动和技能训练活动不应成为主要内容, 感情才是小学音乐活动的核心。

多媒体教学下的音乐 第10篇

1 有效教学目标的原则和要求

1.1实施有效教学目标的原则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达成的教学效果, 也是学生通过学习所要完成的学习结果。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起点, 有效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设计的全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课作为一门兼具人文性和艺术性的课程, 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体验感悟相结合, 在实践过程中更加需要有效的教学目标, 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初中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遵循“具体”、“明确”、“科学”、“多元”、“可测”等原则。所谓“具体”、“明确”, 就是要求教学目标设置的每一个步骤, 如何调整以及每个步骤所要达到的要求都是具体的、确定的。所谓“科学”, 就是要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紧扣教材、突出重点、攻克难点、保持特点、发现亮点。让学生既要学得会, 也要学得好。所谓“多元”, 就是要求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忠于教材, 又不能局限于教材, 要善于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来丰富音乐课程的内容。并且善于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丰富教学方法, 使初中音乐课程多姿多彩。所谓“可测”, 就是要求教学目标所达到的效果是经得起学生认可和课后考查的。

1.2 实施有效教学目标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音乐教学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音乐创造力, 这就对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从教学主体的角度来讲, 初中音乐教学目标应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表现形式。由于学生之间的主体差异, 教学目标在设计时应具有层次性和明确性, 不能一概而论。多媒体技术的使用, 更容易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师生互动的氛围,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 从教学目标本身的角度来讲, 一个有效的教学目标应当是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渐进的。既能体现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音乐课程的要求, 又能体现当代音乐的发展水平。各章节、单元的教学目标之间相互联系、循序渐进又自称体系, 整个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多媒体技术, 将音乐本身所蕴含的内在文化和审美情趣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使音乐教学目标更加科学合理。另外, 初中音乐课程的艺术性和体验性要求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一定是具体的、可操作的。音乐教师作为教学目标的制定者和引导者, 在具体教学实践时可根据学生特点向学生示范相关的目标行为, 从而使学生在音乐学习时有章可循, 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

2 巧用多媒体, 设计有效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纲要将教学目标表述为“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具体到初中音乐教学目标设计中, “知识与技能”目标规定了初中生通过对音乐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过程与方法”目标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中需要学会的科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强调了学生通过音乐学习,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方面的感受性和体验性。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改变了传统教学大纲过度注重学生认知能力培养的弊端, 将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方法、情感价值三个方面有机结合, 从而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媒体技术的普及给初中音乐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操作平台, 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的灵魂运用, 使初中音乐“知识与技能”目标更加明确, “过程与方法”目标更加多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更加深刻。

2.1 多媒体使“知识与技能”目标更加明确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初中音乐教学目标所涉及的主要方面, 也是传统音乐教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图文结合的展示, 使学生了解不仅包括音乐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表演体验, 也能够认知和理解音乐所涉及的创作背景知识、文化内涵、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等。例如, 在学习《非洲的灵感》一课时, 因为这是一首节奏感非常鲜明的歌曲, 设计的知识与技能目标首先应当包含学生对音乐节奏能力的训练以及对乐感的提高。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与歌曲有关的非洲音乐文化背景通过图文的形式展示出来, 还可以包含歌曲技能之外所涉及的非洲音乐、草原文化等背景知识。再比如, 在学习《青春舞曲》一课时, 歌曲鲜明的情绪和节奏特点以及其中对音色的处理成为了整首歌曲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将这些要注意的地方通过大屏幕直观地展示, 使学生能够正确把握歌曲的节奏特点, 歌唱时能够学会对音色进行处理。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设计时要根据不同歌曲的特色和涉及的关联知识进行调整, 使学生明确自己要在这首歌曲中注意什么, 避免盲目学习。

2.2 多媒体使“过程与方法”目标更加多样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发展, 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新颖的教学方式被引入到中学音乐教学中来, 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普及, 使得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呈现多样化。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声像结合的优势, 营造互动体验式的课堂氛围, 增加学生对音乐的接触方式和感性体验,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学习的方式方法。例如, 在教授《长江两岸的汉族民歌》一课时, 将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为:通过欣赏、演唱、表演、创作等多种方式感受和学习民歌的艺术特点, 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学生分组合作, 编写劳动号子等表演形式。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民歌表演形式的特点和演唱技巧等展示给学生。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劳动人民演唱民歌的情境,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切实感受民歌的创作特点。鼓励学生模仿表演, 从而增加对民歌的音乐审美。再比如, 在讲授《京腔京韵自多情》一课时, 由于戏曲是学生平时不太接触的, 如何感受曲艺音乐的独特魅力, 提高对其的鉴赏能力便成了教学过程的重点。教师设计过程与方法目标为:学生通过观看曲艺视频、欣赏曲艺音乐、学唱曲艺片段, 通过比较曲艺作品与流行音乐作品的不同特点, 感受曲艺音乐的独特韵味, 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曲艺作品的初步鉴赏。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增加音乐课堂的趣味性,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 并能够根据不同课程内容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 使音乐课的过程与方法更加适合学生的特点。

2.3 多媒体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更加深刻

新课程标准在对中学音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的教学目标进行阐述时重点涉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等几个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都具有主观性、抽象性、不固定性, 学生在音乐学习时很难自主把握和培养。这就需要音乐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在课程中将与音乐作品有关的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多媒体等技术具象化、形象化, 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体验, 以增加学生的音乐审美与情感。例如, 在《悍牛与牧童》一课的学习时, 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可以设计为:学生通过欣赏音乐, 感受歌曲中表达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 通过让学生观看保护生态环境的相关视频, 配以音乐的渲染, 以音乐形式表现场景形象, 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价值。

3 结语

教学目标对一门课程的有效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有效的教学目标也是初中音乐完成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目标是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与方向, 也是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可以使抽象的“三维教学目标”更加明确、科学、可操作。音乐教师应依据初中音乐“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 使教学目标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山林芬.浅谈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J].曲靖师专学报, 1998 (Z1) .

[2]郭和初.多媒体CAI应用于乐器法教学的探讨[J].人民音乐, 2001 (10) .

多媒体教学下的音乐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 大众音乐文化背景 教学

让初中音乐课堂更加丰富有趣,一个很有效的做法就是引入一些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的教学资源与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熟悉且喜爱的一些音乐作品更充分的融入课堂,在教师的引导下更透彻的理解与领会这些音乐元素,这会让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更强。教师要合理的筛选相应的教学资源,在利用这些素材时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这样课堂的节奏、进度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音乐教学的整体实效也能够得到保障。

一、引入生活化的教学资源

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课堂构建中,教师首先可以尝试引入一些生活化的教学资源,这类学习内容不仅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很多素材也是学生熟悉且喜爱的。以这种方式展开音乐教学不仅非常契合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也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教学参与热情。有很多生活化的资源都可以被引入课堂,教师在选取内容时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了解学生在生活中会关注哪些综艺节目,以这样的方式实现教学资源的筛选。教师可以在摸索中慢慢展开尝试,进而了解哪些内容更适合引入课堂,能够更好的和大众音乐文化背景相融合。

教师应当尽可能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大众音乐文化灵活地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自身的幽默感,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练习“中国好声音”中的一些歌曲,并通过讲述某位歌手追求音乐的经历,再对比历来音乐家的成长经历,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学生来表达自己的一些看法,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灵活、批判的看待大众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健康向上的音乐文化的热情。从学生感兴趣的那些教学资源出发,这更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共鸣,学生不仅学唱和领会曲目的积极性会更加浓厚,这也是体现出大众音乐文化中的价值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丰富教师的大众音乐文化背景

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课程教学中,首先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大众音乐文化根基,教师不仅要了解一些常见的大众音乐形态,也要掌握将这些内容引入课堂,并且展开对于这些作品的分析与解读的基本方法。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作品中,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旨意与情感,进而实现作品的深化教学。教师间可以加强交流,平时音乐教师间可以多进行讨论分享,在丰富自身教学经验的同时也借助大家的智慧来共同解决自己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定期去旁听其他教师的课程,这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能够让教师自身对于大众音乐文化的了解更深。

通过定期组织教师旁听本校或外校音乐课堂,能够增进教师间彼此的学习与交流,实现教师资源共享。例如,教师可以在旁听东北二人转有关的知识后,考虑将该内容加入到《小拜年》的课堂学习中进行比较教学,教师通过模仿小沈阳的幽默语调或举止来活跃课堂,增进师生感情和加深学生对主流音乐文化的理解。教师在旁听时自己的思维会一定程度受到启发,还能够及时发现一些好的教学资源及素材,让自己的课堂更加丰富,并且更好的将大众音乐文化在课堂上呈现出来。

三、教师技巧性的给予学生引导

大众音乐文化普遍来说生活气息比较浓重,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有太大的障碍,不少音乐素材和题材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范畴。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开端,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也要加深大家对于大众音乐文化作品内涵的理解。大众音乐文化并不是因为其生活化程度高就没有内涵,很多作品都是对于普通民众生活状态的呈现与思考,其中不乏一些值得挖掘与分析的元素。教师要技巧性的给予学生引导,让学生对于这些作品的领会与感知程度更深,这样才能够发挥出这些音乐作品的教学价值。

教师不仅要在学生领会作品时给予大家引导,在学生选择和接受这些音乐素材时也要给予学生一些积极正面的建议。面对大众音乐文化的纷繁复杂,初中生在选择自己喜好的音乐的同时,还应该尽量控制自己的表现、模仿欲望,站在理性的角度看待大众音乐文化。一方面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帮助学生加强对主流音乐的认识与把握,明确学习的方向;另一方面,则需要学生在接收大众音乐文化的同时,也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在基础大众音乐作品的同时也不忘了解主流音乐文化,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和音乐素养。教师要构建大众音乐文化和主流音乐文化間的桥梁,在让学生接触这些生活气息更强的作品的同时,也要保障学生对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不同的音乐形态有了解,这样学生的音乐知识体系才可以更完善。

【参考文献】

[1] 蔡昕彤.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J]. 新课程学习(下),2014(01).

[2] 陈妍. 初中音乐赏析课的有效教学方法探微[J]. 科普童话(新课堂),2013 (04).

[3] 白云凤. 流行音乐纳入学校音乐教育的理论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2011.

多媒体教学下的音乐 第12篇

传统音乐教学只是学生单方面听老师演奏乐器, 或是通过磁带这种单调的教学辅助设备, 完成对学生音乐上的教学, 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很难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真正内涵。并且在音乐课上也有对于京剧艺术的欣赏内容, 但现在的学生对京剧并不感兴趣, 若仍使用单方面的音频播放, 很难突破京剧的讲课局限。但具有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的多媒体综合信息, 能很好地调动同学对于京剧的积极性, 并激发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的学习方式, 而且京剧中快节奏的表现方式能够使学生乐于尝试, 京剧中的脸谱所具有的鲜明的艺术特点, 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通过传授相关的脸谱知识来唤起学生对于京剧学习的积极性, 或是找寻《包龙图》《苏三起解》这种耳熟能详的京剧选段, 通过打斗唱段来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教师也可以使学生对于剧中的神态动作进行简单模仿, 并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装扮, 这样会更加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在介绍京剧课时, 需要借助京剧的简介推广, 运用浅显的方式简述京剧的相关内容, 通过具有信息量的课程设计来实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增长。

音乐的聆听是一种艺术, 同时也是一种交流方式, 欣赏者通过聆听演奏者所演奏出的音乐, 来实现心灵上的交流, 若是想要更了解音乐所带来的影响力, 首先需要了解音乐。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引领学生领会音乐, 需要借助多媒体来实现音乐的实体化, 通过课件中富有动态的演绎, 使抽象音乐的感情变成直观的表现。多媒体自身所具备的特点可以实现音乐意境的完美呈现, 让学生对于音乐情境一目了然, 而且网络的便捷性可以实现素材的获取, 能轻松地制造出一个充满教学资源的教学情境, 学生通过参与所涉及的活动, 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 并把审美体验推至高潮。若老师不采用多媒体教学, 会使教师的解说较为苍白, 不能激发学生更为丰富的想象。《牧童短笛》这篇单三部曲, 因其A段的旋律宁静, 复调写法呈现出旋律起伏不定, B调需要利用流畅的活跃性, 使得情绪热烈, 并具有感染力。通过电脑软件实现音乐的剪辑, 可以迅速播放出音乐片段, 使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到流畅感。

二、审美能力的提高

多媒体的运用方式可以直接刺激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 通过活跃的教课环境, 使学生能充分领悟到艺术的灵活性, 使学生能充分地感受到音乐的真谛, 并提升自身的审美情操。基于前几日于北京所参与的公开课, 教师在讲授《欢乐颂》时, 通过将电影《复制贝多芬》的音乐选段投放入多媒体大屏幕中, 使得学生从色彩感知、听觉感受中, 身临其境地感受《欢乐颂》的音乐内涵, 也借此了解作曲者贝多芬的成长故事。这使学生更好地感知了音乐穿越千古所带来的魅力, 在电影中, 故事主人公贝多芬因双耳失聪后, 在助手的协助下完成音乐的演奏, 演出结束后, 贝多芬转过身方才发现感情达到高潮的观众们。此影片是在匈牙利的著名音乐厅所拍摄, 共拍摄50遍才得以将影片呈现在我们眼中, 在欣赏完影片之后, 在场的师生热泪盈眶, 讲课教师通过多媒体营造的意境俘获了在场每一位师生的情感。

三、丰富学生的想象思维

学生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同时感染, 使得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 通过多媒体所呈现的直观性的影视资源, 使得学生在脑海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力, 并能充分地发挥出乐曲所带来的意境, 并结合自身的语言特点表达出自己的人文感观。教师在传授《踏歌》时, 需要借助视频播放出拧、曲、圆、拧, 使得学生能清楚地了解到中国古典舞的魅力所在, 然后学生结合演员不同身段的演出, 在脑海中形成对于古典音乐的兴趣感知。良好的音乐教育对低年级的同学们而言, 是构建想象力的好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唱游教育实现巩固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 使学生能够自主创作、演唱, 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教师通过学生熟悉的内容剪切至录像放映给学生看, 然后引导学生自行观察并鼓励大胆编创。

四、优化教学结构

教学本身就是一项具有信息的交流活动, 通过多媒体的辅助使教学效果得到优化, 并将落后的教学思想剔除, 通过优化整体的教学结构实现学生知识量的扩大。以前的教学中, 教师通过将录音磁带进行剪辑, 使得原本简单的工作变得复杂。现在可以利用电脑的处理软件实现工作简单化进行, 使得教学更具有高效性。通过兴趣培养实现课堂的教学信息容量的扩充, 设计课程“认识管弦乐器”的课堂上, 需要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 将课上所述内容进行讲解, 这样会使课堂气氛拘谨, 而且还会延长上课时间。现在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实现了课程的高效性, 能使教学内容得到扩充并且保持学生集中力, 减少了教师上课的板书。因此, 需要借助多媒体网络的运用, 使得音乐课堂上更多地运用课件, 并使学生可以参与到学习当中, 这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 而且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创造能力, 使学生喜欢上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 并发挥出自身的主体思维特点, 使音乐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同步提高。

音乐的多元化表现在对于演唱方法、创作手法的展现, 使得各种音乐文化具备自身特性。以中国民歌为例, 其文化都渗透进音乐之中。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把自己所要传达给学生的任务制作成资料课件, 然后让学生通过做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扩展知识面, 不再只拘泥课本上的知识, 让学生体会到如此真实、自然的音乐世界。如《走进西藏》这首歌, 教师可以应用这样的教学形式, 将有关藏族文化的内容制作成课件, 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藏族文化后, 了解藏族音乐的自身特点。对于《雪绒花》的讲解方式, 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上校一家人合唱《雪绒花》的温馨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得音乐可更具有多元文化, 并渗透出音乐教学的真正特点。通过音乐欣赏与多媒体的结合教学, 通过音乐与民间传说故事同步结合, 做出具有MTV效果的课件, 这会让学生更具有兴趣。

五、结语

将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入音乐课堂具有诸多好处, 但是不能过多地依赖多媒体教学, 有的教师以毫无责任感的工作态度, 采用多媒体的循环播放, 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收听音乐, 并没有真正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更多的音乐知识。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对于音乐课程所表现出的反馈, 并使多媒体可以更好地服务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 并在音乐课堂上学习到创造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 学会用音乐来感知世界。

摘要:音乐是由各种乐器所谱写出的艺术, 不仅是听觉艺术也是人的感官艺术, 因此需要借助音乐的传播来构建出意境与情感, 人们通过音乐旋律、力度、节奏来展开想象, 因此需要借助“听”。通过多媒体视觉直面生动地反映出具体且直观的形象, 便于人们能在此氛围中清晰直观地了解音乐所塑造的形象。通过多媒体的构建可以以此具体形象为依据, 协助学生收集信息, 依靠多媒体赋予音乐教学新的意义。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音乐教学,优化

参考文献

[1]戈缨.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情境教学初探[J].儿童音乐, 2010 (07) .

[2]毛媛媛.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多媒体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 (学术教育) , 2010 (09) .

[3]田翠芬.浅谈英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其作用[J].考试 (教研版) , 2009 (11) .

[4]史文政.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作用[J].管理观察, 2008 (04) .

上一篇:国庆庆典下一篇:招投标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