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钙化灶范文

2024-05-07

微钙化灶范文(精选5篇)

微钙化灶 第1篇

PACS环境下,由于改变了既往“胶片-灯箱”的传统阅片模式,放射科医生主要采用软阅片方式进行图像的调阅和诊断。医学影像的数据量较大,为了保证能够快速地进行传输与浏览,多采用图像压缩的方式来减少图像的数据大小。然而,经压缩算法处理后,医学图像质量将会不同程度地减低,从而影响软阅片的准确性。乳腺癌是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X线摄影是乳腺癌早期筛查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1,2]。由于乳腺组织自身对比度较低、乳房腺体经常遮盖乳腺内的小肿块和簇状微钙化等病变,采用不同比率的压缩算法对影像进行处理是否会影响其诊断效能,目前尚缺乏明确的结论。本研究主要探讨在采用较高压缩比的条件下,是否会对早期乳腺病灶的检测能力产生影响。

2 材料与方法

2.1 病例选择

搜集我院2009—2010年期间进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发现簇状钙化的病例。入组标准如下:患者完成X线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检查;结果发现乳腺簇状钙化病灶;判断乳腺簇状钙化的标准为钙化点≥5个/cm2,每个钙化点的直径<1 mm;乳腺簇状钙化灶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由一名未参加本研究的放射科医生按照上述标准进行病例选择,结果25例女性患者入组。另选30例X线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检查结果阴性者作为对照组。本实验共包括55例女性患者的X线全数字化乳腺图像资料,其年龄范围为35~69岁,平均年龄55岁。

2.2 乳腺X线摄影检查

采用全数字化乳腺DR系统(Mammomat NovationDR,西门子,德国)完成全部病例的乳腺摄影检查。摄影条件采用全自动曝光方式。其探测器大小为35 cm×52 cm×11 cm,成像区大小为24 cm×29 cm,图像最大矩阵为3 328×4 096像素,图像像素深度为14 bit。本组病例病理结果证实15例为恶性病灶、10例为良性病变。

2.3 影像处理及分析

使用基于小波变换的JPEG 2000压缩算法,分别对影像进行无损压缩(3∶1)及有损压缩(20∶1)。由2名具有5 a以上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所有病例的影像进行阅片。在2次阅片过程中,分别对采用无损压缩及有损压缩处理的乳腺摄影影像进行阅片。两组阅片间隔时间为2周。影像浏览软件采用上海岱嘉公司开发的商用软件Unisight。2名阅片者都不了解患者的病史、其他检查及最终诊断结果。阅片者仅被告知本研究目的是寻找乳腺微钙化灶。在确认乳腺簇状微钙化病灶时,将确认的概率分为5个等级:1表示肯定发现乳腺簇状微钙化,2表示可能发现乳腺簇状微钙化,3表示无法确定是否有乳腺簇状微钙化病变,4表示可能不存在乳腺簇状微钙化病变,5表示肯定不存在乳腺簇状微钙化病变。

2.4 数据分析

使用Metz等开发的ROC分析软件LABMRMC 10.3 Beta对于阅片者的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它采用ROC曲线下的面积(Az)作为评价不同压缩影像的诊断性能,并使用jackknifing和方差分析方法来评价两者之间的统计学差异,取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使用PlotRoc软件绘制ROC曲线。

3 结果

以ROC曲线下面积(Az值)表示采用不同压缩比率的影像检出乳腺微钙化灶的能力。结果显示采用有损压缩影像的曲线下面积的平均Az值为0.895 3,无损压缩影像曲线下面积的平均Az值为0.950 5,二者的差值为0.055 2。统计学分析表明2种压缩影像在检测乳腺微钙化灶的性能上无显著性差异(P=0.394 7)。每一名阅片者使用无损压缩影像和有损压缩影像评价乳腺簇状钙化灶的结果见1。2名阅片者阅片结果均值ROC曲线,如图1所示。

4 讨论

乳腺癌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也是女性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单纯簇状钙化作为其重要的早期征象,是检出乳腺癌的敏感但非特异性的指标[3]。所以能否准确显示乳腺内的簇状钙化灶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乳腺X线摄影能够清晰地显示乳房的皮肤、皮下组织、腺体、血管、腋淋巴结等组织结构,同时也能良好地反映出乳腺深部的微小病灶。因此,它已经成为乳腺癌早期筛查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在世界多数国家乳腺癌普查计划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几年中,随着数字化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已经取代乳腺屏-片摄影,成为当前主要的检查方式[4,5]5]。放射科医生则通过医用显示器进行软阅片,从而对图像进行浏览和诊断。由于数字化影像具有较大的数据量,在PACS环境下,多采用压缩的方式来减少其数据大小,以便于图像的传输与存储。JPEG 2000作为最新的国际标准,已经在医学影像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然而,在采用压缩比较高的有损压缩后,会丢失图像的部分信息,对“软阅片”诊断的质量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虽然国内外学者对JPEG 2000压缩算法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但对乳腺早期病变诊断性能的影响,目前尚缺乏进一步的研究[6,7]。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采用无损压缩及较高压缩比的有损压缩图像评估乳腺微钙化灶时,二者的诊断性能相似,经统计学分析亦未发现显著性差异。但是使用有损压缩影像时,对乳腺簇状钙化灶的诊断性能略有下降。笔者认为造成诊断性能降低的原因主要在于,随压缩比增高,图像质量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使病变显示的清晰程度受到一定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片者对于病灶是否存在的肯定程度。此外,由于阅片是阅片者的主观判断过程,阅片者精神状态、疲劳程度、临床经验、观察时间及记忆力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最终诊断结果。由于图像质量下降直接影响阅片者的主观感受,阅片者应该更习惯于观察高质量的乳腺影像,图像质量下降可能增加了阅片者判断的不确定性。

但图像经较高压缩比处理后,病灶尚未达到无法辨别的程度,同时乳腺簇状微钙化灶密度明显高于周围乳腺腺体及间质组织,二者之间具有较高的对比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图像质量下降的影响。因此,在一定压缩比范围内,虽然能够对诊断结果产生影响,但不会造成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差异。

总之,本研究的结果证实,采用压缩比较高的有损压缩影像仍然能够满足乳腺微钙化灶的阅片需求,从而在保证疾病诊断准确性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减小图像大小,有利于图像的存储与传输。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JPEG 2000有损压缩技术压缩乳腺X摄影影像对乳腺簇状微钙化灶诊断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5例乳腺簇状微钙化灶X线摄影影像及30例正常对照病例影像,采用JPEG 2000压缩算法分别对其进行无损压缩及有损压缩,由2名放射科医生分两次进行阅片,并对是否发现乳腺簇状微钙化灶进行评价。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对阅片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名放射科医生对采用2种不同压缩算法处理后的影像阅片结果相似,两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有损压缩算法也能够满足乳腺簇状微钙化灶病例的阅片需求。

关键词:乳腺癌,微钙化灶,JPEG2000,图像压缩

参考文献

[1]赵玉年,徐向红,崔怀萍,等.全数字化乳腺X线立体定位及活检技术对早期乳腺癌诊断及治疗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0(2):189-192.

[2]朱少萍,张妙芳,麦耀文.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与传统乳腺X线摄影对比分析[J].放射学实践,2007,22(10):1 110-1 112.

[3]Rong X J,Shaw C C,Johnston D A,et al.Microcalcification de-tectability for four mammographic detectors:flat-panel,CCD,CR,and screen/film[J].Med Phys,2002,29(9):2 052-061.

[4]Del Turco M R,Mantellini P,Ciatto S,et al.Full-field digital ver-sus screen-film mammography:comparative accuracy in concurrentscreening cohorts[J].Am J Roentgenol,2007,189(4):860-866.

[5]Rothenberg B M,Ziegler K M,Aronson N.Technology evaluationcenter assessment synopsis: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J].J AmColl Radiol,2006,3(8):586-588.

[6]Penedo M,Souto M,Tahoces P G,et al.Free-respons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evaluation of lossy JPEG2000 and object-based set partitioning in hierarchical trees compression of digitizedmammograms[J].Radiology,2005,237(2):450-457.

微钙化灶 第2篇

【关键词】超声;肝内胆管结石;肝内钙化灶;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277-02

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内钙化灶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两者的原因和治疗大不相同。两者的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起到关键性作用。超声在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内胆管钙化灶的鉴别诊断中具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1]。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组为2009年3月-2012年3月间来我院诊断和治疗的患者,其中肝内胆管结石56例,年龄为23岁- 65岁,平均年龄为41岁,男性36例,女性20例;肝内钙化灶38例,年龄为20岁- 66岁,平均年龄为40岁,男性25例,女性13例。

1.2 使用仪器: 为飞利浦IU-22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和西门子S-2000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5.0MHz。

1.3 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和左侧卧位,然后对肝脏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超声扫查。当发现肝内有强回声团块时重点观察强回声团块的大小和多少,后方有无声影,强回声团块近端的肝内胆管是否扩张,强回声团块与肝内胆管的走行关系等 [2]。

2 结果

本组56例肝内胆管结石, 38例肝内钙化灶,均经手术、CT、 MRI诊断所证实。(1)在56例肝内胆管结石中:位于肝左叶17例,位于肝右叶33例,肝左右叶同时存在6例。二维声像图表现为:强回声团存在于肝内胆管中,该强回声团其后方都伴有声影,形态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在结石的近端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内胆管扩张,最大结石1.3×0.8cm,最小结石0.6×0.3cm,肝内胆管扩张最大直径1.5cm。(2)在38例肝内钙化灶中:位于肝左叶20例,位于肝右叶13例,肝左右叶同时存在5例。最大直径2.0×1.6cm,最小直径0.6×0.3cm。二维声像图表现为:强回声存在于肝内实质中,近端肝内胆管无扩张现象,该强回声团其后方可伴有或不伴有声影,形态多为短条状、斑块状或弧形状。

3 讨论

3.1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左右叶肝管汇合部及其分支以上发生的结石,多发生左外叶和右后叶肝内胆管内。形成原因多是由于肝内胆管走行弯曲、胆道蛔虫、胆系反复感染等使肝脏分泌的胆汁排泄不畅最终形成肝内胆管结石。结石形成后使近端胆管扩张,导致胆汁淤积、胆系感染引起其他并发症,如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肝脓肿、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甚至发生胆管癌等。超声表现:肝内胆管内可见团块状强回声其后伴有声影,近端胆管扩张。但0.3cm以下的小结石,肝内胆管扩张和声影都不明显,很容易误诊为肝内钙化灶[3]。

3.2 肝实质钙化灶:多因肝脏外伤、肝脓肿或肉芽肿等疤痕性钙化、或肝内寄生虫病虫体死后钙化等所形成,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二维声像图表现特点是:肝脏实质内的强回声改变,形态为短条状、斑块状或弧形状,其后有或无声影,因钙化存在于肝脏实质内,所以近端肝内胆管无扩张现象 [3]。

3.3 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内钙化灶的鉴别:(1)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内钙化灶的存在部位不同:肝内胆管结石存在于肝内膽管中,而肝内钙化灶存在于肝实质内.(2)肝内胆管结石可引起胆管扩张,而肝内钙化灶不引起胆管扩张(3)肝内胆管结石的强回声改变

为圆形或椭圆形,而肝内钙化灶强回声改变呈短条状、斑块状或弧形状(4)肝内胆管结石可导致并发症,需排石或手术治疗,而肝内钙化灶不引起并发症,无需特殊治疗。此外肝内胆管结石还应与肝内胆管积气、正常肝圆韧带、慢性胆管炎等形成强回声改变进行鉴别 [4]。

实践证明,二维超声多普勒具有方便简单、迅速易行,无痛苦、无损害,在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内钙化灶方面具有很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应做为的首选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六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927-929

[2] 吴鹏,殷军,宋鑫等,术中超声与超声造影在肝内胆管结石术中的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0,12(2):102-104.

[3] 廖东.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内钙化灶的超声表现对比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8):6873-6874.

[4] 张亚男. 肝内胆管结石超声诊断与肝内钙化灶鉴别诊断的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7):242-243.

作者简介:

超声诊断胎儿肝内钙化灶1例 第3篇

孕妇, 28岁, G1P1, 孕22+5周, 来我院行常规超声检查:胎儿左枕前位, 双顶径5.8cm, 股骨长4.4cm, 胎心率145次/min, 律齐, 胎盘位于后壁, 厚3.1cm, 0级, 羊水最大深度4.4cm, 于胎儿肝右叶查见一1.1cm×0.9cm强回声团伴声影 (图1) 。超声诊断:1宫内孕单活胎;2胎儿肝右叶强回声团 (考虑为肝内钙化灶) 。

2讨论

胎儿肝内钙化灶产前超声表现为肝内点状或团状强回声, 较大者伴声影, 较小者可无声影;发生率约为1/1 750。引起钙化的原因不同, 钙化灶的大小亦不同。钙化灶可位于肝脏表面、肝实质内或肝内血管内。位于肝脏表面的钙化灶常与胎粪性腹膜炎症有关系。肝实质内钙化灶常与缺血坏死、出血等有关, 而肝血管钙化与肝内静脉或脐静脉内血栓形成有关。肝实质内点状钙化灶则与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体感染及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有关。肝肿瘤内可有不规则钙化灶, 但是钙化灶位于肿瘤内, 超声可显示肿瘤回声[1]。检查时多切面扫查, 注意与肋骨和脊柱回声相鉴别, 仔细探查其他部位, 注意有无合并其他先天畸形;了解孕妇有无巨细胞病毒、弓形体及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史。胎儿期检出的肝内钙化灶, 出生后可在新生儿期消失, 必要时出生后复查。非感染引起的单纯肝内钙化灶预后较好。

关键词:超声,钙化灶,胎儿

参考文献

微钙化灶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并经病理结果证实为甲状腺癌同时合并微小钙化灶者48例 (共63个病灶) , 其中男12例, 女36例, 年龄23~71岁, 平均 (43.5±5.6) 岁。以上病例均在我院超声科行常规二维甲状腺超声及超声“萤火虫”成像。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东芝APLIO XG SSA-79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10~12 MHz。患者正常仰卧位, 用枕头将肩膀后部垫高, 颈项尽量朝前伸展, 使检查区域充分暴露, 观察病灶的大小、数量、形态、边界、内部有无钙化灶、后方声衰减等情况;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病灶内部及周边的血流情况;应用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从多角度着重检查病灶内微小钙化灶, 记录微钙灶的有无、分布、范围及数目等相关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 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超声与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对甲状腺癌微小钙化灶检测能力的比较, 见表1。

本组48例患者, 共63个病灶, 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检出微小钙化灶58个, 微钙灶检出率92.06%;常规超声检出微小钙化灶42个, 微钙灶检出率66.67%。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对微钙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 可表现为常规超声检查未检测到钙化灶而“萤火虫”成像可检测到钙化灶;或者表现为常规超声检测到较少钙化灶而“萤火虫”成像可检测到较多钙化灶。常规超声与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对甲状腺癌微小钙化灶检测能力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二者比较, χ2=14.14, P<0.05

2.2 甲状腺癌不同病理分型超声“萤火虫”成像与常规超声检查对微钙灶检出情况比较见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微小钙化灶发病率最高, 占本组病例总数的92.1%, 常规超声检查发现的病灶合并微钙灶者全部为此病理类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经“萤火虫”成像技术检查出有微小钙化灶者55例, 检出率为94.8%, 常规超声检查出有微小钙化灶者42例, 检出率为72.4%, 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他病理类型甲状腺癌因病例数较少, 未做统计。

注:两者间比较, 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 高频超声对于甲状腺病变的探查越来越成为临床甲状腺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3]。在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中, 微小钙化灶的检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一方面, 癌细胞坏死、脱屑和钙盐沉着可形成微钙灶;另一方面, 正常甲状腺实质内的微小钙化灶也是发生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4], 因此微钙灶的检出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的重视。

东芝公司研发的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 力求得到凸显的微小钙化的“滤波后图像”, 并与原始图像复合, 显示为一副醒目凸显微小钙化的“萤火虫”影像, 进一步提高了超声对于组织微小钙化灶的探查水平。

在甲状腺的介入诊疗方面, 为了取得微钙灶部位的组织进行活检, 许多医疗机构都在进行超声引导下对甲状腺肿物定位、穿刺、活检[5]。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既秉承了普通二维超声实时、便利的特点, 又能够更清晰的现实微小钙化灶,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用在甲状腺的介入诊疗中, 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实践应用。

综上所述, 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对甲状腺癌病灶内的微钙灶的检测能力明显高于常规超声, 较普通二维超声对微钙灶的检出具有更大的优势, 能显著提高甲状腺癌微小钙化灶的检出率, 是甲状腺癌超声检查的有益补充,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冯俊玲, 王瓯晨.64例甲状腺癌患者常规二维超声和弹性成像超声检查的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医师, 2012, 50 (15) :88-89.

[2]聂天姝.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14) :125-126.

[3]燕山, 詹维伟, 周建桥.甲状腺与甲状旁腺超声影像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9, 216-228.

[4]Tae HJ, Lim DJ, Baek KH, et al.Diagnostic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todistinguish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lesion in the managementof thyroid nodules[J].Thyroid, 2007, 17 (5) :461-466.

微钙化灶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选取10年来我院诊治的38例肝内强回声病变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肝内胆管结石23例, 肝内钙化灶15例。

方法:使用日本岛津公司的3 1 0 B型超声机和东软公司的N A S~1 0 0 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频率3.5~5 M H z, 被检查者空腹8~12h。常规对肝进行各方面扫查 (大小、形态、回声、胆管情况、门静脉及肝静脉情况) , 对肝内强回声病灶记录其位置、大小、形态、分布及声形情况, 同时常规检查肝外胆管及胰管情况。

2 结果

23例肝内胆管结石通过手术和病理、ERCP方法证实, 结石多发, 位于肝左叶16例, 肝右叶4例, 肝左右均存在3例, 最小4mm, 最大35mm。15例肝内钙化灶:5例手术证实, 10例ERCP和CT认为钙化灶, 随访4年未发现其声像图变化, 最小5mm, 最大15mm, 分布肝右叶13例、肝左叶2例。

声像图特点, 见表1。

3 讨论

肝内胆管结石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下的结石, 多数是由于肝内胆管弯曲度大, 肝细胞所生成的胆汁在肝内胆管中流动速度缓慢, 造成肝内胆管内胆汁排除不畅, 淤积而形成结石, 另一种是由于反复发作胆管炎, 造成官腔狭窄, 胆汁淤积而形成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常合并胆汁淤积和炎性感染, 导致结石所在肝叶、段、肝胆管以下的肝实质萎缩及肝门移位、胆源性肝脓肿、胆汁性肝硬化、长期反复刺激导致肝内胆管癌, 因此, 一经诊断明确应尽早进行治疗, 主要以胆道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肝实质钙化灶成因可由既往的创伤、出血、脓肿或肉芽肿形成的钙化性瘢痕;某些寄生虫 (包囊虫病、血吸虫病和蛔虫病) 虫体或虫卵所形成的钙化灶;结核、霉菌、梅毒、结节病等均引起肝内局限钙化灶。这些钙化灶表明病变已趋于稳定或已愈合, 不需作特殊处理。因此诊断前需结合临床, 根据强回声病灶出现的部位, 数目、形态、大小、肝内外胆管扩张情况、肝实质回声情况及肝包膜等情况来判断。

3.1 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内钙化灶的声像图鉴别及特点

3.1.1 肝内胆管结石

(1) 肝内出现细点状、斑点状、条索状、念珠状、类圆形或团块状的强回声。 (边界不规则, 肝内常表现为孤立性, 散在性或融合性, 后方常伴声影;

(2) 以上形态的强回声沿肝内胆管走行分布, 常伴肝内胆管呈树枝状、囊状扩张, 结石位于扩张的胆管之中, 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若结石周围充满胆汁时, 胆管前壁线清晰, 否则胆管线不清晰;

(3) 由于结石梗阻所在肝段、叶的胆汁淤积, 以致肝内某一段或某一叶多处损害;

(4) 肝左叶受累多见。

3.1.2 肝内钙化灶

(1) 强回声病变可出现肝实质任何部位, 孤立的可伴有声影;

(2) 与肝内胆管走行不一致, 无肝内胆管扩张;

(3) 其周围肝组织正常;

(4) 多发生于肝右叶, 复查随访无明显变化。

3.2 超声对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内钙化灶的鉴别

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可以从不同的断面呈现, 不但能准确地显示肝内强回声病变出现的部位、数目、形态、大小、肝内胆管是否扩张, 来判断是结石还是钙化, 为决定是否需要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有报道, 超声对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的准确率为92.6%, 本组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肝内胆管结石, 由于术前超声的提高和诊断均符合临床最终结果, 说明超声对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内钙化灶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缙熙, 简文豪, 临床实用超声问答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 5:119.

上一篇:变化变革下一篇: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技术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