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参与范文

2024-05-12

重视参与范文(精选7篇)

重视参与 第1篇

一、课堂教学有效参与的内涵

广义上讲,师生双方的沟通和交流都属于课堂参与的重要内容。布卢姆认为学习者学习的动机、态度、思维等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核心。中学生知识的获得与技能的培养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建构。因此,有效参与是指在教师主导下,中学生乐于和教师共同参与学习,使学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课堂学习效率得以提升。中学生物是以实验为主的一门课程,只有学生情感的充分投入,才能使学生掌握学科概念或原理。

“主体性”是学生有效参与课堂的第一个特征。表现为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或技能的认知过程中,能够调动自身的各种条件对所接收的信息予以主动选择、判断、加工与应用。学生在构建新知识的同时,与教师的教学过程产生共振与互动,最终学生收获主动学习的喜悦,全面素质得到增强。教师既要鼓励学生个人大胆探索,又要鼓励合作学习。

“目的性”是学生有效参与课堂的第二个特征。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课堂目标制约学生活动的性质、方向,尤其注重创造性思维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断探索新知,超越自我。当然,学生有效参与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为学生的思维参与提供范例,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有效参与的支持因素

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既需要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也离不开教师创造的课堂教学的和谐环境,为学生参与提供参与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民主参与,才能实现学生有效参与。

(1)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课堂教学中课程实施的具体设计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判者。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剖析学生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思维的深入进行。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参与的激情和兴趣就难以持续。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教师要感动、感染和感化学生,缩小师生情感距离,诱导学生内在发展潜力和主动参与意识的释放。

(2)发挥教材作用。新课程教材体现了当代教育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教材的插图、示例以及补充材料具有一定的成熟性和可操作性。教师需要因地制宜重新组织教材,使生物知识系统化。例如学习“减数分裂和自由组合定律”时,教师为有效地控制生物课堂,帮助学生理解简述分裂和自由组合之间的关系,可以灵活地重新组织教材,加深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3)教学时空的开放性。生物学科实践性、应用性比较强,如果课堂教学仅仅局限在教室或者课本,是很难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教学时空的开放性克服了传统教学的束缚,生物教学时空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校内延伸到校外。生物园、图书馆、工厂企业甚至野外、郊区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场所。教师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到课外、校外,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观察、去分析,鼓励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参与的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下面,我就提高课堂教学有效参与的做法,简述个人教学体会。

(1)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生物课富有生活气息,教师要留心生活中鲜活的课程资源,因为常见的事例或实物都可以创设为学生有效参与课堂的情境。如在进行细胞呼吸教学时,教师展示一份甜酒酿,通过学生的看颜色、闻味道、尝品质,学生会产生很多问题,教学过程就能顺利展开。

谚语、谜语、故事以及游戏、活动、实验等都可以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情境,对形成学生有意注意、增强学习动机具有重要的意义。如通过学生的屏住呼吸比赛,导入“体液调节”的教学;利用达尔文提到的“猫与三叶草”的故事,分析食物链相互联系与制衡的关系。

(2)扩大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生物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将其贯穿教学始终,就能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生物教师还可以根据特定教学内容,结合中学生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尝试一些新的参与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如师生角色反串,就是教师预先指导学生,学生像教师一样讲课,教师则耐心听课,使教学相长,促进师生双方情感与信息的交流。现在的中学生普遍自尊心比较强,喜欢表现自己,教学活动可采取小组竞答的形式,组织学生抢答;学生兴致浓厚,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染色体、DNA双螺旋、细胞等模型的制作,则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操作能力。

重视参与 第2篇

黄岩区农经总站 林再华

近年来,随着中央农村政策的不断深入,农村集体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同时,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也趋于多样化。如何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保护农民利益,实现共同富裕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加强党的基层政权建设,成为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目前,农村审计经过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一个系统有效的农村审计监督体系尚未形成,农村财务管理的难度依然很大。本文通过分析现有农村审计模式,试图论证在农村审计中应该更加重视和依靠群众的必要性,藉以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制度。

一、现有农村审计模式弊端分析

目前,较多采取的农村审计模式,是由农经部门(或其内设审计部门)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审计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依据的是1992年农业部颁布的《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审计暂行规定》和《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来设置的。这种模式下,县级农经部门对村级财务开展例行审计、信访审计和委托审计,受上级农经部门和当地政府双重领导。这种审计模式其审计人员通常由农经人员兼任,村级代理会计也有不少是乡镇农经员兼任。这样就形成农村审计人员既充当管理者,又充当监督者,造成县级农村审计部门工作量极大,审计风险也高,影响农村审计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具体来说,当前农 村审计模式弊端主要有:

1、农村审计组织体系尚不够健全,缺乏经常性的审计监督机制。根据《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审计工作。但近几年来,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所往往疲于应付辖区内的突发事件,再加上人手紧缺、经费有限等原因,尚未很好地履行起对农村审计工作的管理职权,尚未形成一种上下联动的农村审计体系和经常性的审计监督机制。

2、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兼职现象较普遍。农村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政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但目前,绝大多数是各乡镇(街道)的农经干部和会计服务站代理会计,这些人虽然具备一定的财会知识,但是由于缺乏审计专业培训和实践操作经验,很多人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仅局限于理账算账,罗列一些财务数据,对怎样从审计角度来看待问题、发现问题,特别是在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都存在很大的欠缺。

3、农村审计行政执法职能尚不明确,在审计办案中调查取证难,审计处理决定执行难。因为农村审计具有审计对象多样性、涉及范围广的特点,在审计实务中,往往要涉及到许多与村社有经济业务往来关系的党政机关、国家企事业单位、个体私营企业等,但由于农村审计没有强有力的法律作后盾,所以在审计调查取证中,往往得不到配合,致使审计案件的查办受到阻碍,审计处理决定的执行比较困难。往往采取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从而降底了农村审计在广 大群众心目中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4、审计程序不规范,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落后。有些农村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操作程序不规范。有的甚至违背审计独立性原则,如有些地方在村干部离任审计时,只是由该村代理会计根据报表简单地罗列一下财务数据,根本就起不到审计监督的作用。另外目前农村审计仍以事后查账为主,基本上还停留在就账查账的水平,对在会计资料中未能反映的账外行为,审计监督就显得乏力和无策。

二、农村审计更加重视群众参与的必要性分析

1、依靠群众可以分担现有农村审计制度的监督成本。目前我省农村财务普遍实行会计委托代理制。这种制度要求代理会计独立处理村级会计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试图通过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人事管理,来强化乡镇政府和农经部门对村级财务的监督和管理。但在实践中,代理会计对村内事务了解不多,没有否决权,且多为事后监督,因此并不能有效遏制某些村干部的违规行为。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看,基于此的农村审计是无法避免审计风险的发生的。会计委托代理制的初衷是为了扭转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从一开始就承担了很大的责任,相应的也增加了制度实施的成本。同样,农村审计这种自上而下的管理制度,是在特定形势下对特定资金的管理审计。它既具有政府审计的强制性,有社会审计的受托性,也有内部审计的多样性和内向性(审计目的是服务于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范围涉及农民利益的方方面面)。农村审计的实施成本不仅仅是审计中心的设置和运行成本,更大的制度成本和风险来自村级财务监管的有效性,关系到 农村大局的稳定。因此,在自上而下的农村审计面临极大的成本和不能轻易消除的控制风险时,应该考虑增强底层对上层的监督力量,让基层的群众参与到管理和监督中来,从而把管理和监督事务及其成本向下分担,以群众监督来增强对个人行为的调节作用。由此,促使集体经济管理者的行为动机注重舆论评价和长期后果,转而走向自律,而较少地依赖来自上级的监督和控制。

2、当前农村各阶层的利益冲突可以通过让群众参与农村审计加以调节。改革开放这些年来,农村内部形成了日益复杂的阶层关系。各阶层之间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相互关系并不平等,互惠合作和相互监督很难建立。比如,普通群众往往不信任村干部的努力水平、决策水平等,一些工作条件、经济指标和剩余的分配等更是很难统一。在农村各类信访中,反映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及举报村级干部经济违法违纪问题的占了很大比例。处理这类信访案(事)件,大多需要受托进行财务审计。这时如果仅仅依靠会计代理中心提供的会计资料,往往是不容易充分解决问题的。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村民在审计结果出来后,认为没有审出问题,没有能够处理一些人,不满意审计结果,甚至要求推翻重审。这种情况类似于管理学中的纵向合作博弈由于缺少信任基础而不能求解。在日本等国的管理实践中,解决这一困境的办法其实是我国创造出来,但后来又弃之不用的“鞍钢宪法”。它的内容被概括为“两参一改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者和工人在生产实践和技术革新中相结合。其主旨是通过提供合作平台,建立一种相互 信任理解的机制。借鉴这一思路,在农村审计中注意更多地让群众参与审计的全过程,使其能够拥有对村干部等管理者的违规行为的“报复”手段。另一方面,村干部等在接受群众审计监督时,否决自己处于强势的特权,表现出合作意愿,从而削弱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增进相互的了解,也有利于化解矛盾,达成共识。

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参与 第3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主体性地位 体现途径

语文课堂教学多年来都会不自觉地走回教学的老套路:以老师为中心,在老师的管控下,学生跟着老师走,然后完成一系列设计好的教学步骤,达到了老师提出的“预期目标”,教学也就落下了帷幕。这种以教为本的思想,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期千篇一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精疲力尽,无所适从,严重制约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新课标规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主体性”即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征,具体表现为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为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关注全体,引发学生自主参与

以人为本,面向全体,是新时期教育追求的新方向。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我们不能统一标准,而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真正做到有教无类。我们要关心、理解、爱护、信任每一位学生,要牢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把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充分地开发出来,使每一个人都各尽所能,各尽其才”,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引导每一位学生自主参与,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因材施教,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差生”够得着,“优生”吃得饱。

二、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想象空间

创设全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大胆想象,一定会点燃学生的想象火花,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力。有无限的想象作为诱惑,学生一定会主动参与,全程跟进。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交流情境,运用投影、音像等手段,图文并茂,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中得到激发,产生强烈的学习冲动,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还可以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展示其奇特的想象能力,为全面激发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例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在文章的结尾处,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皇帝回宫之后,大发雷霆,之后是如何对待他“诚实的老大臣”和那两个骗子的?这样的情境,留给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任意驰骋,让全体学生不知不觉地加入到课堂学习中,实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激励评价,生发学生的主人意识

新课程指出:“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就是——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美国课程理论学家斯塔弗尔比姆说:“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倡导激励评价,既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自我的评价,更有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还有学生对文本的评价。多元评价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加入,激励评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从而产生学习冲动,并全面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被肯定。”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要舍得给学生激励,对学生的活动多做肯定性评价,那么,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与需求就会更强烈。

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教育家布鲁诺也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首先必须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兴趣是课堂教学的润滑油与原动力。学生对语文学科感兴趣,就会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就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求知兴趣,不断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不断给学生成就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与自信。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气氛。”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入自主角色,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减轻学生的精神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课堂疲乏,引导学生深入文章深层,主动探索。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就要关注他们的需要,爱护他们的好奇心,珍视他们的个性体验。因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启迪智慧,全面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寻求、发现和解决新问题。

音乐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参与问题 第4篇

一、关于参与面

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 首先要问自己:我的课堂上究竟有多少人真正参与教学活动?是否每一位学生都参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课堂上, 我是否给予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 让他们体验参与带来的满足?是否不同层次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是否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通过参与教学有所发展?

二、关于参与的态度

事实上, 在班级授课制的局限下, 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地参与, 掌握教师设定的目标。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努力创造机会, 让更多的学生在主体态度积极的状态下, 进行有价值的参与?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以学生为本, 创设学生积极参与的环境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强调学生的民主和开放意识、参与和自主意识

教学中, 教师首先应放下架子, 努力创设民主开放的师生关系, 不要进行刻板的欣赏、表演要求, 要让学生感到宽松、坦然、自由、愉悦, 给学生自由自主想象、探究的空间, 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他们营造有利于个性欣赏、自由表演、自主表现、主体参与的教学环境。音乐教师更要学会包容学生, 看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 用慧眼去挖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朵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感受到被欣赏的美好, 从而更加有信心、有兴趣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2.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把学生控制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怕乱得不可收拾而无法完成自己预定的教学目标, 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 忽视了他们的年龄特点。教师要努力追求人性化、个性化的音乐教学, 尽可能地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 探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的新的教学模式。如:欣赏教学中, 欣赏内容的自我选择: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其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一部分?你认为最有特点的是哪一部分?你能说说为什么吗?歌曲学习方法的自我选择:自主学会歌曲后问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会的?先学会歌谱还是歌词?欣赏体验后表演方式的自我选择:你可以把联想到的画面画一画、用文字写一写、演一演、说一说、唱一唱……作为教师, 要尽力拓展学生参与的空间, 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和发展。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正是学生主体意识、主体行为、主体能力的体现。

另外, 在班级授课制下, 由于各个学生的音乐基础、各种音乐能力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作出恰当安排, 因材施教、因生而宜。比如, 让嗓音条件好的同学担任领唱、独唱;让活泼好动的孩子在课堂上多参与角色表演;为有演奏器乐特长的孩子提供独奏、合奏的舞台;让语言感受能力较强的孩子朗读歌词等等。在教学中, 对每位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尽力让每个孩子用音乐的方式进行自我表现。

(二) 激发学生兴趣, 唤醒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教学之前根据需要, 通过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 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对他们的心理、行为、情感产生影响, 从而形成主动参与的行为。如《国歌》一课的教学, 由于孩子们对它太过熟悉, 再加上时代间隔所造成的情绪激发困难, 导致很多时候学生在演唱国歌时毫无表情, 应付了事。我通过多媒体手段, 播放各种场景:天安门广场上、奥运会领奖台上等等, 让他们交流在这些场合听到《国歌》时的感受, 学生们激动、自豪的情绪油然而生。整堂课学生都以最佳情绪有目的、有意识地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三) 注重音乐实践, 为学生提供参与体验的舞台

重视参与 第5篇

一、针对不同水平段学生选择激励法

激励手段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思维与行为举止。对于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采用口头表扬,小红花、小红旗、小红星等奖励,竖个大拇指以示肯定、鼓励等外在激励,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与运动的欲望,从而提高他们在各项活动中的参与度。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教师要悉心观察,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地采用外在激励,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运动参与。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则需更多的使其体会运动的快乐、获胜的自信、掌握某项运动技术及运动技能提高后的自豪与成就感。

二、激发求知欲与参与欲促进学生的运动参与

据有关访谈调查反馈,影响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运动的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的枯燥,教学手段的单一,苛刻的常规要求,学生感受不到丝毫兴趣与快感。新颖的事物最能引起人的好奇与兴趣,同理,新颖而又未知的教学内容最能诱发学生好奇的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积极参与的学习意愿。所以,教师应依据学生好奇心重,注意力易转移,兴趣易变化的特点,经常变换教学内容,更多地采用主题教学、情境教学、复式教学等方法,尤其是变换教学手段,注重“教”与“玩”的结合,适当引入竞赛类项目进入体育课教学,针对性的选择器材,教师与学生一起设计、布置场地,使学生对每一堂体育课都有一种新鲜感与满足感、求知欲与参与欲。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必将有效促进学生的运动参与。

三、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强调教师的教,就连学校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研讨的主题也都围绕教学中的讲介、示范等而展开。以上这些无可厚非,这种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具快速、高效的优点,也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体育学习的基本形式。但是,对照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精神,存在明显的敝端:学生的主体性存在缺失;学生的能动性难以发挥;学生间的合作受到限制;个体差异难以得到充分照顾。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积极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不仅是对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必要的有益补充,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应该在继承传统的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使我们的体育教学既快速、有效,又能凸现学生的主体精神,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在改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避免“放羊式”教学的现象,防止盲目性和只追求表面形式而不顾及效果的倾向。

四、加强技术技能教学促进学生兴趣与运动参与

传统的体育教学比较注重运动技术技能教学,而且比较注重教学内容的逻辑性、系统性,比较注重教学过程的严谨性、完整性。但是,在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初期,仍至很长一个阶段,出现了把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与运动技术教学对立起来的思潮,在体育教学的课堂上不见了运动技术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鉴此,需要我们的体育教师务必正确认识运动兴趣与运动技术,及两者的关系:学生的运动兴趣是需要教育、引导、培养、改变、拓展的。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实现其他学习领域目标的载体之一,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多种运动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学好运动技术、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才能真正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为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就要让学生学好运动技术,并不断提高运动技能。针对运动技术教学,需要我们的体育教师把精力放在教材教法的研究上、学理的探讨上、对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上。在运动技术的教学中既要大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和提高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必然有效提高,运动参与也就水到渠成。

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运动参与

教师的情绪和态度乃至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极具影响。人们常说:“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师的言教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运动参与,教师首先要对运动表现出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并用这份情绪感染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精神饱满、声音洪亮而富有激情、动作有力而准确、和学生一起练习和游戏等。教师周身所散发出的热情必能喧染课堂气氛,也必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也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运动参与。

重视参与 第6篇

关键词:银行从业人员,民间借贷,监管

今年以来, 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 央行货币政策由宽松转为稳健, 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实行规模控制, 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局势。一些中小企业在“正门”不畅的情况下, 纷纷将目光转向民间借贷市场, 导致了民间借贷市场和各种非法集资异常活跃, 同时也加剧了民间借贷市场的风险, “温州跑路事件”暴露的仅仅是民间借贷市场的冰山一角。在民间借贷市场异常火爆与风险加剧的双重背景下, 也频频爆出了一些银行员工涉足民间借贷市场, 甚至有参与高利贷的违法违规行为。例如, 某银行一省分行行长妻子被绑后, 又使一起涉及数家银行、历经数年的非法集资案浮出水面等。近期, 笔者对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参与民间借贷市场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监管建议。

一、银行人员参与民间借贷市场的主要形式

(一) 独立运作型

银行从业人员通过独立或者参股的形式成立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 去银行、民间、企业募集资金, 然后利用自身熟悉企业经营和资金需求等有利条件, 直接将资金投入民间借贷市场, 甚至发放高利贷, 谋取高额利润。

(二) 直接参与型

银行从业人员利用自身在业务经营过程中所掌握的企业之间的经营状况, 以个人名义从资金充裕的企业借入, 然后借给那些一时经营困难的企业, 从中牟取巨额利差等行为。

(三) 资金掮客型

银行从业人员之间利用掌握不对称的客户经营信息, 直接撮合资金充裕企业和困难企业之间的借贷, 继而从中牟取好处费等行为。

(四) 互惠互利性

银行从业人员打着银行的幌子, 利用银行信贷资金作为谈判筹码, 直接或者间接的要求贷款企业提供现金或者实物作为回报等行为。

二、原因分析

从近期发生的一些大要案中可以看出, 银行内部人员利用自身资金融通的优势, 涉案现象较多。即使是外部的案件, 也都是和银行内部员工违规、管理疏漏、风险甄别能力不足有关。究其原因主要是:

(一) 员工教育缺失

银行业金融机构过分围绕绩效考核这个指挥棒, 日常工作中一味追求业绩和对银行的贡献度等目标, 重金钱奖励刺激, 轻员工日常道德及职业操守的教育, 使得员工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迷失自己, 丧失了职业道德的最低底线。

(二) 内控机制仍需改进

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平时对内审合规建设重视程度不足, 对员工的录用制度中从业记录关注不足。系统对异常行为的监控作用没有能够得到有效发挥, 对员工自身的合规意识仍停留在教育层面上, 而未能形成“违规必发现、发现必处罚”的行为模式。案件防控制度事后发现较多、事前预警较少。

(三) 执行力缺失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过于强调经营部门的重要性, 忽视甚至边缘化其他内设部门的监督职能, 对制度的有效执行遭到破坏, 办事流程不合规、逆流程、少程序先办理业务的事件在日常管理中时有发生。

(四) 风险意识缺失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日常经营活动中, 默许银行从业人员与贷款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资金及财务关系, 其中包括:报销费用、礼品馈赠、财务长期借用等情况, 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给银行工作人员进一步违法违规以可乘之机。

三、政策建议

当前,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冷静面对民间借贷市场, 防止产生“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的效应, 建立健全与民间借贷之间的“防火墙”, 有效维护银行声誉和资金安全, 切实保护好金融消费者和存款人的利益。

(一) 加强对银行业从业人员的监管

一是高管人员的履职考核。早在2005年, 中国银监会刘明康主席就曾总结过案件问题的三个“80%”:一是一把手的职务犯罪占到80%, 二是基层犯罪占到80%, 三是内外勾结占到80%。当前最容易出问题的还是“人”的问题, 只要前后台管理人员能够尽责履责, 信贷风险基本都能及时发现并管控, 目前最难处理的问题是“家贼难防”。银监会要转变监管方式, 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履职情况的现场检查, 切实防范高管职务犯罪。尤其要在高管资格审核中加强对其个人及家庭财务状况的监管, 真正在商业银行与民间借贷之间建立有效隔离。二是从业人员行为监管。银监会一是要尽快制定并出台银行从业人员日常资金往来监控的相关法规指引, 要明确规定银行业从业人员有义务向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自身全部的账户信息及资金往来明细, 以供金融机构内部分析, 防范风险。二是要明确定义直接或间接参与民间借贷的各种违规形式的处罚及处理办法, 直接跟各金融机构年中评级和明年的机构设置相关联。三是重要岗位人员的监控。要求各金融机构加强对全体员工职业操守教育, 要做到“知规则、知底线”。同时, 要求各金融机构立即进行一次全行要害岗位人员的摸底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整改, 监管机构将根据整改情况进行督察。四是要建立客户经理从业行为记录管理信息系统。关注客户经理的日常履职情况, 防止客户经理通过频繁“跳槽”来规避不良的从业记录, 切实从源头上规范客户经理的从业行为。

(二) 加强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建设

各金融机构要加强制度的学习和流程的熟悉, 并狠抓制度落实, 对内控工作应坚持“一把手”负责制, 实行“一级管一级, 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应以身作则, 坚持带头按章办事, 各级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制度规定, 将内控管理列入日常考核使合规工作常态化, 时刻关注工作中每一个重控环节和风险点, 把握内控每一环节和细节, 并对本岗位、本级部门内控工作的有效性负责, 对因违规操作造成的重大损失承担责任。

(三) 严格执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

严格贷款新规的执行, 加强对贷款人资金流向监控, 确保信贷资金流向经济实体。各金融机构要加强对贷款的财务分析, 要持续不断的跟踪贷款人的资金流, 直至最终确认真实贸易背景的交易发生为止, 真正构建诚信信贷。尤其是要加强对涉及辖内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日常往来甚密的贷款人的资金监控, 切实防范银行信贷资金进入民间借贷市场。

(四) 严肃查处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

重视参与 第7篇

中职学生学习文言文虽然已经有了初中三年的学习经验, 但在上了中专后由于缺少了高考的压力,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应降低。同时, 大多数中职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相比普高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学生对文言文有一种畏难心理, 表现在课堂上, 就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注意力分散与课堂气氛沉闷。汪凤炎教授认为, 个体身心发展受五个因素的影响, 即遗传、成熟、环境、教育和主体性。而“主体性”是指个体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人生观或世界观, 以及个体根据它们对来自体内外的诸种刺激进行判断、选择, 吸收利用或改造的能力。由“来自体内外的诸种刺激”, 可以看出, 影响学生主动性发挥的因素应从两方面来分析, 即学生自身和外部对其的刺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为教师对其的训练) 。

(一) 学生自身的影响

1.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富有自信心, 能积极地开口讲话;而自我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缺乏自信, 在课堂上就会消极面对, 甚至心灰意冷。

2. 场依存、场独立性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生认知越来越受到他人对自己评价的影响, 如果学生独立性比较强的话就会不受外界影响, 始终保持进取的信念和强烈的自信心, 那么他就敢于开口说话。

3. 归因模式的影响。

如果学生在难以开口时, 把原因归结为可控的因素, 如努力不够或没有准备, 就会保持原有的自信心, 对下一次仍然具有信心;如果归结为不可控的因素, 如自己天生能力低, 天生就笨, 就会降低自信心。所以, 教师在学生表达出现障碍时, 就要引导学生把原因归结为可控的因素, 这样学生就能逐渐提升自己开口说话的勇气, 不至于一蹶不振。

(二)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1. 最近发展区对学生的影响。

如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为学生提供带有梯状难度的学习、训练内容, 设计出由低到高的教学目标, 那么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训练的活动中, 发挥其潜能。

2. 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对学生的影响。

尊重需要得到满足, 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 对社会满腔热情, 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如果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尊重和关心, 那他就会积极配合教师, 师生合力, 完成相应的训练任务, 而学生在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 会产生一种“高峰体验”的情感, 从而对下一次教学充满希望。

3. 课堂文言文教学内容和目标对学生的影响。

虽然此前学生学习文言文已经有了初中三年的学习经验, 但毕竟文言文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 学生对其理解有难度, 没有感同身受的体验, 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只是就文本而文本, 那么学生就会感到与己无关, 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兴趣索然。

二、激发学生主动性的方法

(一) 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职高生普遍缺乏自信心。职高学生初中时绝大多数在学习上一直是弱势群体, 超负荷学习让他们吃尽了苦头, 少有老师的赞扬和掌声, 多的是“不是读书的料”或“笨”的负面评价;少有自身成功的体验, 多的是失败、挫折。这些长期受挫折的学生, 在自我的意识中, 渐渐地失去了对自我的信任。

1.

教师一方面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 在课堂教学中少一些批评, 多一些表扬, 把相信人人能成功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 让学生少受外界负面评价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学生学习与表达出现障碍时, 要引导学生把原因归结为可控的因素, 这样学生就能逐渐提升勇气。

2. 把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1) 鼓励为主的原则, 通过层进评价的方式, 增强学生的自信。

在公众场合发言时, 学生一般表现为胆怯, 不自信, 甚至声音发抖, 脸红耳赤, 两腿打战, 个别学生紧张得说不出一个字。面对这样的现象, 老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以鼓励、表扬为主, 关注学生表现出来的优点, 哪怕是一字未说的学生能够登上讲台, 也应给予鼓励。把学生的进步通过多层评价、层进评价的方式记录下来。对学生的缺点则尽量不在课堂上指出, 选择私下里和学生本人交流。只有坚持鼓励的原则, 才能培养学生敢于表现的勇气。

(2) 广泛阅读, 扩大知识量。

为什么很多学生不会说, 说不好, 不敢表现, 最大的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说什么。中职学生在知识储备上较为缺乏。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喜阅读, 无论是地理, 还是历史, 所知甚少。腹中无墨, 怎么可能在课堂上踊跃表现呢?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增加学生文化知识总量的积累, 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二) 在文字教学中训练能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 每堂课都应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用武之地。所以, 我设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把教材与学生口语的培养结合起来, 以教材为材料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1.

普通话训练普通话训练以《汉语拼音方案》《普通话口语教程》为依据, 为学生设计训练作业, 让学生逐字逐词标声调, 个别字还要加拼音, 此后重点放在读上, 或默读, 或自由读, 或齐读, 或分角色读, 或教师范读;然后, 让2—3名学生面向全班同学逐个读自己的作业, 要求声音洪亮, 音准、调准、不错字、不多字、不少字、不倒字。读后, 让其他学生进行评议, 肯定优点, 纠正错误, 从而使全班学生共同提高, 锻炼自己的胆量。

2. 诵读训练朗读训练既可以练习说普通话, 又可以加强口语与书面语的联系, 使口语更加规范化。

同时, 朗读还可以增加词汇和句式的储备, 培养敏锐的语感。所以我以教材为材料, 指导学生诵读文言文, 在感知言语声音形态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让学生开口。

3. 将课文和生活相联系。

我们可以借助语文课本, 从课文中提炼思考点, 将课文和生活联系。如学完《邹忌讽齐王纳谏》, 引导学生思考最好的提意见方式是什么。语文老师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 启发学生将课文和生活联系起来, 成为一个会思考的人。

(三) 在创设情境中激发学生的自我实现需求

下面是我设计的一次活动方案:

听读活动:1.现在请大家看《蜀道难》一诗, 试试用刚才所学的知识诵读下本诗。每组派代表诵读。2.播放音频资料《蜀道难》, 与自己的诵读比较一下。3.请大家自己准备一篇诵读稿, 举办一次主题为“无悔人生”的班级诗文朗诵会。

(一) 准备阶段:1.学生分组:三人一组, 自行搭配。2.学生每人自写或自找一篇与主题相符的诗文, 教师检查。3.小组自读自评, 选出一位同学代表本组诵读。4.选4—6名同学 (其他班级) 担任评委。

(二) 实施阶段:1.小组代表依次诵读。2.评委评点, 并打分。3.两个班级的优胜者到彼此班级交互诵读。

在这个方案中, 我先通过多媒体播放音频资料, 创设情境, 让学生体会朗诵的要求, 然后让学生模仿资料朗读, 最后让学生自己组合、评选, 激发他们自我实现的欲望。

(四) 在情感交流中促进发展

教师要认识并尊重学生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 给学生一种感觉:课堂是我们自己的, 是轻松、自主的。教师还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 在课堂教学中少一些批评, 多一些表扬, 把相信人人能成功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教师还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 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如果对学生冷眼旁观、窃窃私语甚至进行人身攻击, 那么有几个学生能顺利、轻松地展现自己呢?此外, 还要淡化语文教师的表演欲, 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 培养学生的表现欲。要鼓励学生学会交往, 学会合作, 既要学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又要学会倾听、补充和帮助。

(五) 培养在社会生活中的交际能力

职校的生活不但是学生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也是他们学习与工作的过渡的重要阶段。因此, 教师应在课堂中创设其所学专业的职业情境, 教给学生自己职场交际的方法, 并且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 锻炼交际的能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像《游褒禅山记》等游记类的文章, 都可以以导游词的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

总之, 激发学生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 就是要让学生重参与, 重实践, 联系生活, 以教材为材料结合专业特点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

摘要:学生对文言文有一种畏难心理, 表现在课堂上, 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力分散, 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性的丧失, 就直接影响其知识的获得。影响学生主动性发挥的因素应从两方面来分析, 即学生自身和外部对其的刺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为教师对其的训练) 。那么, 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呢?作者认为可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自我实现需求、增强社会生活中的交际能力等方面来进行。

关键词:中专校,文言文教学,主动性,影响因素,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资料选编.2000.

[2]冯建军著.生命与教育.

[3]李杏保, 顾黄初著.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

[4]刘淼著.当代语文教育学.

[5]倪文锦主编.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重视参与】相关文章:

重视学生自我评价,提高学生参与意识05-17

重视评价05-15

五个“重视”05-22

重视语言06-08

重视科举05-19

一高度重视05-27

重视情绪范文05-20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05-12

重视安全珍惜生命05-18

金融监管重视论文05-05

上一篇:煤炭铁路下一篇:碳排放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