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

2024-05-08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精选9篇)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4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74例, 所有患者均采用WHO诊断标准确定。对照组男30例, 女44例;年龄49~77岁, 平均 (52.5±8.8) 岁;病程1.1~15年, 平均 (4.6±1.8) 年;观察组男28例, 女46例;年龄51~74岁, 平均 (53.4±7.3) 岁;病程0.9~14年, 平均 (5.1±1.2) 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组成、体重、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使用其他降血糖药物不佳者; (2) 尿项目检查结果为阴性; (3) 体重指数<35 kg/m2;空腹血糖:7~13 mmol/L;糖化血红蛋白<12%。 (4) 临床治疗前,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 心肝肾功能严重损害患者; (2) 高血压患者; (3) 急性创伤、恶性肿瘤等患者; (4) 妊娠期患者; (5) 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 (6) 其他内分泌紊乱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患者均停用以前降糖药物, 首先根据不同患者病情程度, 制定相应的饮食和锻炼计划, 然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对照组采用中效人胰岛素 (诺和灵30R, 诺和诺德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00037) 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用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 (优泌林30R, 通化东宝药业公司, 国药准字S20020091) 进行治疗。两组均于每天早上07:00和晚上19:00皮下注射, 注射剂量5~9 U, 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剂量, 将空腹血糖浓度控制在6.0~7.2 mmo/L之间。两组疗程均为4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前后,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 (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LDL-C) 、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三酰甘油 (TG) 等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低血糖以及其他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经过4个月治疗后,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分别降低至 (5.68±0.26) mmol/L和 (6.83±0.41) mmol/L;餐后2 h血糖分别降低至 (6.81±0.58) mmol/L和 (8.83±0.43) mmo L/L;糖化血红蛋白分别降低至 (5.38±0.17) %和 (7.42±0.22) %。与治疗前比较, 两组患者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改善则更加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其他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其他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治疗后, 两组各指标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组临床治疗及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 两组患者血、尿常规以及血脂等检查中均未发现显著变化;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天数少于对照组, 低血糖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副反应。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过高及长期代谢紊乱, 患者一般出现糖尿、消瘦、多饮、多食等症状, 重者可导致酮症酸中毒和昏迷。WHO将糖尿病分为四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的治疗包括宣传教育、合理饮食、增强运动、药物治疗以及血糖监测等方面[4]。

近年来, 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人们饮食习惯和运动方式均发生巨大改变, 而且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生活压力越来越大, 生活质量越来越低。 (2) 老龄化速度的加剧:中国老年人的比例逐年递增。据研究资料表明, 老年人糖尿病发病率比年轻人高10倍, 年龄每增加10岁, 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68%[5,6]。 (3) 其他问题:环境的污染, 导致人们体质的下降, 各种疾病纷至沓来;肥胖人群比例增加:生活方式的改变势必引起体重的变化, 与以前相比, 人们的劳动程度大大降低, 脂肪摄入量摄入大大增加。

目前, 胰岛素是降低血糖浓度, 治疗糖尿病的首选药物, 优泌林30R和诺和灵30R是随着科技进步而研究新型的胰岛素药物, 可以有效地改善血糖浓度, 缓解糖尿病临床症状[7]。当然, 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 也要注意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美国DCCT研究和英国UKPDS研究表明, 强化血糖控制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和致死率, 为了减少糖尿病并发症, 血糖控制不仅要考虑量的效应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 还要考虑质的效应 (血糖水平) [8]。餐后血糖水平与糖尿病并发症具有很大的关系, 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影响因素, 改善餐后血糖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9]。本次研究显示, 优泌林30R可以明显改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其他临床指标, 与治疗前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显著得到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改善则更加明显, 表明优泌林30R和诺和灵30R治疗糖尿病均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而且优泌林30R优于诺和灵30R;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天数少于对照组, 低血糖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此外, 两组无明显的副反应发生, 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 使用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的临床效果良好, 能够将血糖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而且达标时间短, 低血糖发生情况较低, 患者无明显副反应, 安全性高,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7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对照组采用中效人胰岛素 (诺和灵30R) 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用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 (优泌林30R) 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结果:经过4个月治疗后,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分别降低至 (5.68±0.26) mmol/L和 (6.83±0.41) mmol/L;餐后2 h血糖分别降低至 (6.81±0.58) mmol/L和 (8.83±0.43) mmoL/L;糖化血红蛋白分别降低至 (5.38±0.17) %和 (7.42±0.22) %。与治疗前比较, 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其他临床指标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等均得到显著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显著, 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糖尿病,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杨红艳, 陈思娇, 李红艳, 等.辽宁省城市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流行趋势和危险因素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0, 12 (6) :597-599.

[2]王翠琴.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8, 5 (6) :12.

[3]Umpierrez G E, Hor T, Smiley D, et al.Comparison of inpatient insulin regimens with detemir plus aspart versus neutral protamine hagedorn plus regular inmedical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9, 94 (2) :564-569.

[4]潘长毛.关注糖尿病血糖治疗达标的安全性隐患[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0, 23 (11) :289.

[5]Wang X L, Liu J M, Pan C Y, et al.Evaluation of the superiority of insulin glargine as basal insulin replacement by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J].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07, 76 (l) :30-36.

[6]祝方, 纪立农.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随访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9, 17 (4) :261-263.

[7]曾俊, 杨刚毅, 徐秋, 等.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 (优泌林) 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5 (6) :945-947.

[8]杨文英.胰岛素治疗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 2013, 23 (3) :168-171.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 第2篇

【适应症】用于实体肿瘤、非髓系白血病化疗后111、1V度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实体瘤及非髓性白血病患者,前一疗程化疗后发生III、IV度血小板减少症(即血小板数〈=5×109/L者,下一疗程化疗前使用吉巨芬,以减少病人因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和对血小板输注的依赖性。同时有白细胞减少症的病人必要时可合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

【用法用量】根据吉巨芬临床研究结果,推荐吉巨芬应用剂量为50ug/kg,于化疗结束后24-48小时开始或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后皮下注射(以1ml注射用水稀释,每天一次,疗程一般7-14天。血小板计数恢复后应及时停药。

【不良反应】多数病人对吉巨芬耐受良好,常见到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结膜充血、水肿、心悸、乏力等。

以上不良反应多数字用药过程中自行缓解或消失,无需特别处理,少数不良反应停药后消失,未出现其它严重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1、吉巨芬应在化疗后使用,不宜之化疗前或化疗疗程中使用。

2、使用吉巨芬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血象(一般隔日一次),注意血小板值得变化,在血小板升至100×109/L时应及时停药。

3、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尤其充血性心衰及心房纤颤、心房扑动病史的患者慎用。

4、使用期间应注意毛细血管渗漏综合症的监测,如体重、浮肿、浆膜腔积液等。

【禁忌】

对同类产品国外曾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因此,对白介素-11及吉巨芬中其它成分过敏者禁用,对血液制品及其他生物制剂有过敏史者慎用。

【药理毒理】

重组人白介素-11是一种促血小板生长因子,在体内由骨髓基质细胞产生,直接刺激巨核系祖细胞在体内增殖,从而增加骨髓中的巨核系细胞数量。同时还可以促进巨核系细胞的成熟和血小板的形成,终可提升血小板数的目的。

它生成的血小板功能、寿命等完全正常,成为癌症患者因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的首选药物。孙晓非等研究报道,重组人白介素-11确能刺激血小板增生,减轻化疗引起的血小板下降,储大同等研究也表明重组人白介素-11能显著减少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缩短其持续时间。

研究还发现白介素-11能使G—CSF的升白细胞作用加强,骨髓红系造血功能增强,可明显减低血液病患者化疗后菌血症的发生。Reynolds的一个多中心、随机Ⅲ期临床试验还证实,

重组人白介素-11可以有效地防止化疗后血小板降至20×10/L以下及有效减少血小板输注,并保证化疗可连续进行而不需调整剂量。

【贮藏】密封。

【有效期】18个月

【生产企业】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30077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医院内分泌科在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并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23.6~74.2)岁、平均年龄(52.6±3.2)岁;BMI指数范围26.9~32.9、平均BMI指数(30.8±2.5);1型糖尿病12例、2型糖尿病38例;观察组5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范围(26.9~73.4)岁、平均年龄(51.6±2.81)岁;BMI指数范围25.7~33.4、平均BMI指数(31.7±3.1);1型糖尿病12例、2型糖尿病3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予以甘精胰岛素治疗,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剂量2.0~40.0 IU/次,1次/d,90d/疗程。观察组皮下注射重组人胰岛素(优思灵R),剂量2.0~40.0 IU/次,1次/d,90d/疗程。

1.3 评析效果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 h血糖(OGTT时2 h血糖)的改善情况及低血糖发生率;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过敏发生率及脂质代谢紊乱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计数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FPG、HbA1c、OGTT时2 h血糖改善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HbA1c、OGTT时2 h血糖均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的FPG、HbA1c、OGTT时2 h血糖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过敏发生率及脂质代谢紊乱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在临床上,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血糖代谢紊乱,体征呈消瘦,但多饮、多食及多尿,引起高血糖及糖尿,常伴心脑血管疾病。外源性胰岛素具有人胰岛素活性,可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及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脂质及蛋白质分解成糖类,从而达到抑制多糖分解成葡萄糖,显著减小机体对外源性葡萄糖的摄取[2,3]。注射人工胰岛素可显著降低患者的FPG、HbA1c、OGTT时2h血糖的表达水平,但该研究中观察组的FPG、HbA1c、OGTT时2 h血糖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思灵R)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更强及药效更持久。利用DNA重组技术生产的人工胰岛素(如优思灵R)与内源性胰岛素的结构及效力高度相似,对糖尿病患者的生物适应性更强。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思灵R)治疗糖尿病的安全性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思灵R)的治疗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思灵R)治疗糖尿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思灵R)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甘精胰岛素治疗,而观察组予以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思灵R)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HbA1c、OGTT时2 h血糖均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的FPG、HbA1c、OGTT时2 h血糖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过敏发生率及脂质代谢紊乱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思灵R)治疗糖尿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思灵R,糖尿病

参考文献

[1]罗剑锋.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74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7):49-51.

[2]曾俊,杨刚毅,徐秋,等.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思灵R)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6):945-947.

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说明书 第4篇

【汉语拼音】ZhuSheYongZhongZuRenGanRaoSuα1b

【成份】重组人干扰素α1b

【性状】白色薄壳状疏松体,加入1ml蒸馏水后溶解为澄明液体,无肉眼可见的不溶物。

【适应症】本品适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和某些恶性肿瘤。已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毛细胞白血病。已有临床实验结果和文献报告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如带状疱疹、尖锐湿疣、流行性出血热和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等有效,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黑色素瘤、淋巴瘤等。

【用法用量】每支用灭菌注射用水1ml溶解,肌肉或皮下注射。剂量和疗程如下:

慢性乙型肝炎:本品一次30~60μg,隔日1次,皮下或肌肉注射,疗程4~6个月,可根据病情延长疗程至1年。可进行诱导治疗,即在治疗开始时,每天用药1次,0.5~1个月后改为隔日一次,到疗程结束。

慢性丙型肝炎:本品一次30~60μg,隔日1次,皮下或肌肉注射。治疗4~6个月,无效者停用。有效者可继续治疗至12个月。根据病情需要,可延长至18个月。在治疗的第1个月,一日1次。疗程结束后随访6~12个月。急性丙型肝炎应早期使用本品治疗,可减少慢性化。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本品一次30~60μg,每日1次,皮下或肌肉注射,连续用药6个月以上。可根据病情适当调整,缓解后可改为隔日注射。

毛细胞白血病:本品一次30~60μg ,每日1次,皮下或肌肉注射,连续用药6个月以上。可根据病情适当调整,缓解后可改为隔日注射。

尖锐湿疣:本品一次10~30μg,皮下或肌肉注射,或一次10μg ,疣体下局部注射,隔日1次,连续3周为1个疗程。可根据病情延长或重复疗程。

肿瘤:本品数一次30~60μg,每日1次或隔日1次,连续用药6个月以上。视病情可延长疗程。如病人未出现病情迅速恶化或严重不良反应,应当在适当剂量下继续用药。

【不良反应】

本品不良反应温和,常见的是发热、疲劳等反应,常在用药初期出现,多为一次性和可逆性反应;其他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有头痛、肌痛、关节痛、食欲不振、恶心等;少数病人可能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血象异常,停药后可恢复。如出现患者不能忍受的严重不良反应时,应减少剂量或停药,并给予必要的对症治疗。

【禁忌】

1、已知对干扰素制品过敏者。

2、有心绞痛、心肌梗塞病史以及其他严重心血管病史者。

3、有其他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本品的副作用者。

4、癫痫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者。

【注意事项】

1、过敏体质,特别是对多种抗生素有过敏者,本品应慎用。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给予相应治疗。

2、使用前应仔细检查瓶子,如瓶或瓶塞有裂缝、破损不可使用。在加入灭菌注射用水后稍加震摇,制品应溶解良好,如有不能溶解的块状或絮状物,不可使用。

3、本品溶解后应一次用完,不得分次使用。

【药理毒理】

急性毒性试验:小白鼠尾静脉注射人用量3倍(按体重计算)的本品,无急性毒性反应。

长期毒性试验:狗注射人用剂量5.6倍和28倍;大白鼠注射人用剂量的5.6倍、28倍和140倍(均按体重计算),分别连续注射3个月和6个月,动物全部存活,未见毒性反应。血液和骨髓涂片,脏器病理切片未见有毒理意义的病理变化。

【药物相互作用】使用本品时应慎用安眠药及镇静药。

【贮藏】2~8℃避光保存。

【有效期】30个月。

【生产单位】深圳科兴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 第5篇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14年8月收治2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47例,男13例,女34例,年龄45~78岁,平均(61.4±5.13)岁,按Weginer分级方法Ⅰ级9例,I级38例。①纳入标准:2型糖尿病足溃疡Ⅰ期、Ⅱ期患者,空腹血糖8.7~22.3mml/L,糖化血红蛋白7.8%~10.3%。②排除标准:溃疡恶变者;肢体已广泛完全坏死,需要立即截肢者;放弃治疗者;合并严重并发症者;接受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及化学者治疗者;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测定<30 g/L)、中重度贫血者(血红蛋白<9() g/L)。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高锰酸钾浸泡及常规换药治疗;治疗组23例采用高锰酸钾浸泡后胰岛素12~20 U混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5~10 mL外敷治疗,两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使用降糖药控制血糖至(9.0±2.4)mmol/L、急性感染期患者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患者先行外科手术清创,生理盐水和双氧水冲洗溃疡,脓腔引流,窦道刮除,首次门诊告知患者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创面的方法,在家中自行浸泡,浸泡后擦干创面,医生电话随访治疗效果。对照组每隔2 d门诊换药1次,治疗组家中自行上药,每周对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同时给TDP照射,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再次出现脓肿、溃疡,需及时处理。

观察指标:创面愈合标准:创面面积小于初始总面积的5%,应用0.25cm×0.25 cm的透明方格纸测量创面面积。创面愈合率(%)=愈合面积/原伤口面积×100%。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5.12%,对照组47.68%,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溃疡愈合时间(36.72±5.14)d,对照组(54.82±7.36)d,治疗组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不良反应。治疗组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

讨论

糖尿病患者近年逐渐增加,部分患者因外周血管神经病变、局部组织缺血和感染等综合因素出现溃疡,一旦形成后经久不愈,恶臭,多重因素严重影响创面的愈合:全身和局部营养不良,局部组织受压血流下降,组织缺氧,细菌性负荷和创面感染等。治疗时间长、费用高,甚至有的患者出现严重的抑郁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I、I级患者,多数外科医生不愿进行手术治疗,内科医生治疗较困难,往往得不到有效救治,如何在门诊对上述患者进行简单、有效的治疗是作者探讨的方向。

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对于一些存在基础疾病或各种因素下导致创面长时间不能愈合的患者,检测其创面中的生长因子,较正常值均明显降低,此时需要对患者补充适当的外源性生长因子以促进创面的愈合[1],此外,同快速主动愈合型创口相比,在慢性伤口中,其创伤处的蛋白酶和致炎细胞因子是明显升高的,除生长因子有所降低外,其蛋白酶抑制因子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降低[2]。临床上采用传统的换药方式,不能满足创面湿性愈合的需要、生长因子的补充、血管化纤维化生成的条件,常常导致创面“停滞”于出血期、炎症期或增生期[3]。采用传统方法处理压疮伤口导致了伤口经久不愈,明显延长创面愈合时间、降低创面愈合率和愈合质量。

将胰岛素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配成合适浓度,联合局部湿敷,能明显促进糖尿病溃疡面愈合。胰岛素除了调节物质代谢外,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及促修复细胞增殖、分化、胶原沉积等作用[4]。单独、局部使用胰岛素已被证实能够促进创面愈合,加速创面血管化,肉芽组织生长作用突出[5]。表皮生长因子能弥补内源性生长因子量的不足,能促进人皮肤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等的生长增殖,显著促进创面上皮化[6]。笔者把两者联合使用,共同促进创面愈合,实验证明效果满意。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7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3例,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浸泡及常规换药治疗,治疗组采用高锰酸钾浸泡后胰岛素混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敷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8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68%(P<0.05);治疗组溃疡愈合时间(36.72±5.1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4.82±7.36)d(P<0.01)。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糖尿病足,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Gnhel MS.Windhaber RA,Tarlton JF,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tokine concentrations and woundhealingg in chronic venous ulceration[J].J Vasc Surg,2008,48:1272-1277.

[2]Rohson M.Topical use of growth factors to enhance healing-Cutaneous Wound Healing[M].London:Martin Dunitz,2001:379-398.

[3]朱斌,朱家源,唐冰.糖尿病足溃疡的处理决策:“创面床准备”理论的实践[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6):1803-1805.

[4]周雪雪,曾抗,周洗苡.胰岛素促创作愈合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5):608-609.

[5]柳晖,陈武鹏.向红霞.等.胰岛素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局部联合应用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30):359-361.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患者为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烧伤患者120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58例)。随机分为rh GH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60例。A组平均年龄为(34.45±15.23)岁;烧伤面积为38%~92%TBSA,Ⅲ度烧伤面积为15%~63%TBSA;B组的平均年龄为(36.43±13.41)岁,烧伤面积为36%~93%TBSA,Ⅲ度烧伤面积为16%~62%TBSA。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烧伤程度、Ⅲ度烧伤面积、创面处理、营养支持及并发症等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患者一般情况见表1。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A组用丹参注射液(1m L注射液含丹参生药1.5 g)10 m L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 L静脉滴注,每日1次,持续14d;B组在同时间点注射相同体积的等渗盐水,持续14d。两组患者每日晨7点均于大腿内侧、臀部或腹部轮流皮下注射0.1 mg/(kg·d)rh GH,疗程为14d。

1.3 监测指标

于用药前和用药后1、3、5、7、14d检测患者血糖水平;于用药前和用药后7d、14d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LPS,TNF-α,IL-6。监测患者的感染率以及用药过程的不良反应。

1.4 检测方法

抽取空腹静脉血,置无菌试管中离心取血清标本,低温保存。使用耦氮显色法鲎实验定量测定内毒素(LPS)水平(日本生物化学工业株式会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ASA)法检测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IL-6)(Diaclone公司,法国)。

1.5 统计方法

数据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使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住院天数,糖及蛋白代谢,炎性因子

A组患者住院天数为(42.3±6.7)d,显著低于B组(50.4±6.2)d,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1)。

除第7天外,治疗后各时间点二者患者的血糖水平相近(表2);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A组患者血红蛋白和血浆总蛋白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治疗后7d和14d,A组患者LPS,TNF-α,IL-6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2.2 感染率

在研究过程,A组出现患者全身感染20例次,多器官的功能障碍综合征8例次,病死率为4.2%;B组全身感染出现30例次,多器官的功能障碍综合征12例次,病死率为8.4%。

注:与B组比较*P<0.05

注:与B组比较*P<0.05

注:与B组比较*P<0.05

3 讨论

多器官功能不全是重度烧伤的严重并发症,是烧伤死亡的重要原因。感染作为重度烧伤常见的并发症,在烧伤所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甚至衰竭中占有重要地位。病原菌感染可导致脂多糖LPS释放,进而激发多种炎性介质产生。这些炎性介质不仅可直接损害靶器官细胞,还可激活前级产物介导继发性前炎性介质释放,使原始反应放大,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致使多器官功能障碍,最终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及死亡。

注:与B组比较*P<0.05

正因为炎性介质在多器官功能不全的进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有效的控制炎性介质可减轻烧伤对机体的损害。丹参注射液能减轻重型烧伤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从而减轻烧伤后失控性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的障碍综合征[7]。可能机制为:阻止细胞外钙内流所致的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增加,使细胞内游离钙维持在生理许可范围内,由此阻止细胞内钙超载所引起的组织细胞损伤。重组人生长激素是体内的促蛋白质合成激素,烧伤早期开始使用生长激素可改善代谢状态,有助于抑制分解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正氮平衡,降低病死率。本研究中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A组)LPS、TNF-α、IL-6均低于同期对照组(B组)(P<0.05),表明重组人生长激素联用丹参注射液可以显著减轻重症烧伤患者体内的内毒素血症及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作用优于单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后观察组(A组)血红蛋白及血浆总蛋白量高于对照组(B组),表明重组人生长激素联用丹参注射液能更有效地改善烧伤患者的代谢情况。此外,重组人生长激素联用丹参注射液还可大幅降低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本研究提示,与单独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相比,重组人生长激素联用丹参注射液显著控制了重症烧伤患者的炎性反应,明显改善了代谢状况,大幅缩短了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Wang XQ,Cuttle L,Mill J,et al.Burn wound healing and scarformation in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contexts[J].Wound Repairand Regeneration,2010,3(10):22-24.

[2]马锦成.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烧伤患68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2):217-222.

[3]Gardner PJ,Keren DK.The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hecklistas a Screening Measure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Rehabilitation After Burn Injuries[J].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2012,4(94):623-628.

[4]Heather P,Alice T,Ian W,et al.Development of a platform technologyto generate long-acting protein therapeutics[J].Endocrine Abstracts,2012,28(2):242-244.

[5]Ron GR,Pinchas C,Leslie L.Robison etc.Long-Term Surveillanceof Growth Hormone Therapy[J].J Clinical Endocrinology&Metabolism,2012,1(97):168-172.

[6]邱振中,李锐.丹参注射液对重型烧伤患者毒血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12(4):236-237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08年6月~2009年2月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6例, 其中男30例、女26例, 年龄 (53.7±10.2) 岁, 糖尿病病程2~15年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饮食、运动, 并做好糖尿病教育工作, 已接受诺和灵30每天两次注射治疗6个月以上。

1.2 治疗与检测方法

以上患者由诺和灵30转换诺和锐30前每周检测末梢血糖谱1次 (三餐前、三餐后2h、睡前及凌晨3点) , 持续4周, 并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HbAlc) , 记录低血糖发生情况及胰岛素用量。再转换用诺和锐30, 治疗12周末同样每周检测末梢血糖谱1次, 持续4周, 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HbAlc) , 记录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及胰岛素用量。

1.3 统计学方法

SPSS应用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FBG、2hPBG、及HbAlc比较见表1。

2.2 两组胰岛素剂量与低血糖发生率比较转换前发生低血糖4例, 转换后发生1例。

转换后24h用药剂量明显低于转换前, 且低血糖发生者明显减少。

2.3

两组血糖波动性比较转换后多个时点的血糖波动性均较转换前显著降低 (P<0.05) 。

3 讨论

就目前来讲, 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应尽量接近人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 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 导致对血糖的调节能力下降, 引起血糖总体水平升高以及血糖波动性增大。因此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应选择降血糖效果更好, 同时减少低血糖发生及减少血糖波动性[2], 更好地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而且注射更方便的胰岛素类型。诺和灵30R是预混人胰岛素, 通过生理剂量的胰岛素抑制肝糖原输出, 改善空腹高血糖, 但事实上皮下注射人胰岛素很难模拟正常生理状态下的餐时胰岛素分泌模式。胰岛素分子在高浓度时聚合成六聚体, 需解离成二聚体和单体才能吸收[3]。因此, 其起效时间后延, 需提前30min注射。当餐后高血糖消退后, 血浆胰岛素水平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增加了低血糖发生的机会及餐后血糖波动幅度。诺和锐是一种可溶的门冬胰岛素和精蛋白锌结合的结晶门冬胰岛素的双时相释放型, 天门冬氨酸取代了B28位点的脯氨酸, 其降低了人胰岛素聚集成六聚体的趋势, 直接以单聚体的形式吸收入血, 分解、吸收较快。注射后10~20min开始发挥作用, 45min达到最大血药浓度, 作用可持续1~3h, 与诺和灵30相比, 其达峰时间、最大胰岛素浓度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均较高, 从而显著降低餐后血糖, 更符合生理餐后胰岛素谱, 使糖化血红蛋白更好达标, 诺和锐30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显示在速效胰岛素降低餐后高血糖后, 血中药物浓度迅速降低, 下一餐前低血糖很少, 包括夜间低血糖发生也更少。

在治疗过程中还观察到, 转换后胰岛素用量较转换前减少, 对于减轻高胰岛素血症,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以及缩短治疗周期均有重要意义。

从本观察结果显示, 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更能有效控制高血糖, 有效防止餐后低血糖事件发生, 更接近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 减少胰岛素用量;其使用方便, 餐前或餐后注射均注射, 患者依从性较好, 是一种更简便、安全、灵活的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 观察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诺和灵30) 转换为门冬酸胰岛素30注射液 (诺和锐30) 治疗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6例接受诺和灵30治疗6个月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为诺和锐30治疗, 治疗时间12周后, 对转换前后患者空腹血糖 (FBG) 、餐后2h血糖 (2hPBG) 、糖化血红蛋白 (HbAlc) 、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情况及血糖波动进行对比。结果 转换后患者的FBG、2hPBG、HbAlc较转换前有明显下降 (P<0.01) , 转换诺和锐30后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剂量及血糖的波动均有明显改善 (P<0.05, <0.01) 。结论 诺和锐30相对于诺和灵30能更平稳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对餐后血糖效果更显著, 减少血糖波动性及低血糖的发生, 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更好选择。

关键词:胰岛素类似物,预混胰岛素,2型糖尿病

参考文献

[1]陈璐璐.胰岛素类似物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5, 25 (11) :1048.

[2]张梅, 邓尚平.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应用的几个问题.中华糖尿病杂志, 2005, 13 (6) :76-77.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慢性肾炎并发肾性贫血的患者34例, 其诊断均符合文献[2]的评定标准。男24例, 女10例, 年龄18~65岁, 平均年龄 (38.91±13.62) 岁;其中原发病为慢性间质性肾炎1例, 痛风肾1例, 2型糖尿病1例, 高血压1例, 多囊肾2例, 遗传性肾病1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27例;病情发展代偿期1例, 失代偿期1例, 肾衰竭期6例, 尿毒症期26例;均并发肾性高血压, 并发上呼吸道感染1例, 急性肺炎1例, 甲旁亢1例, 多囊肝1例, 急性左心衰1例, 电解质紊乱1例, 高血压危象1例 (原发病非高血压病) 。治疗前血红蛋白<110g/L, 红细胞压积<0.32。

1.2 治疗方法

34例患者均应用北京四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规格3 000IU/支, 5 000IU/支。治疗期间按照每周150IU/Kg给药, 分成2~3次给药。治疗过程每2周查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1次。当血红蛋白达到100g/L和 (或) 红细胞压积0.30, 进入维持期。此时剂量调整为治疗剂量的1/3~2/3, 维持血红蛋白水平在 (100~110) g/L之间, 红细胞压积在0.30~0.33之间。

1.3 观察指标

乏力、头昏、食欲, 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

1.4 统计方法

应用SAS.V8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采用t检验, 结果用均数±标准差 (x±s) ,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疗效判断标准

(1) 有效:患者乏力、头昏、食欲缓解, 化验血红蛋白提升20g/L以上。 (2) 无效:患者乏力、头昏、食欲无缓解, 化验血红蛋白无上升甚至下降[3]。

2 结果

本文中, 31例患者的乏力、头昏、食欲症状有明显的改善, 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比容都有比较明显的改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4例患者有效31例 (91.17%) , 无效3例 (8.83%) , 总有效率为91.17%。3例化验指标无效患者的上述临床症状也无改善。见表1。

注:*P<0.05与用药前比。

3 讨论

肾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包括: (1) 红细胞生成素缺乏或产生相对不足; (2) 红细胞生长抑制因子增多; (3) 炎症反应; (4) 造血原料缺乏及营养不良。此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制剂的使用, 铝中毒抑制血红蛋白合成, 干扰铁代谢阻止红系集落形成单位和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的形成, 抑制体外红系祖细胞的增值, 同时还可降低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性加重贫血。另外, 溶血、反复抽血检查、失血均可加重贫血[4]。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脏分泌的一种活性糖蛋白, 是造血系统必须具有的促使红细胞生成的物质。造血组织中的多能祖细胞在造血微环境的诱导下先分化为各系列的祖细胞, 然后在相应血细胞生成素的作用下, 向各系列分化。红系定向祖细胞在红细胞生成素的刺激下分化为原红细胞, 再增殖分化为幼红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主要激素, 产生于肾脏, 在肾脏广泛受损时, 促红素的产生减少。有资料表明, 当血清肌酐超过309.4μmol/L时, 即可出现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引起贫血, 并随肾功能进一步减退而加剧[3]。因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红系定向祖细胞缺乏红细胞生成素的刺激, 故原红细胞生成减少, 致幼红细胞生成减少而贫血。现给予持续性外源性红细胞生成素以补充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的减少, 从而使红系定向祖细胞在红细胞生成素的持续刺激下生成原红、幼红细胞。从而从源头上有效地切断了肾性贫血的发病途径[3]。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根据DNA重组技术合成的人工激素, 但其在生物活性等方面与人体促红细胞生成素无异。重组人促红素可以刺激骨髓造血, 促进红细胞生成, 不仅可以积极治疗贫血症状, 还能够改善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所以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贫血患者, 本文结果也支持这一论断[1]。

参考文献

[1]王勇.重组人促红素治疗74例慢性肾衰竭贫血的临床疗效〔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 10 (11) :997-998.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8:134.

[3]关茂凤.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尿毒症后肾性贫血46例临床观察〔J〕.临床研究, 2011, 36 (9) :97.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 第9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共28例, 男19例, 女9例;年龄32~68岁, 平均47岁。

1.2 肿瘤情况

①肿瘤部位及大小:所有病例均为浅表性残留实体瘤。颈部17例, 腋下5例, 腹股沟3例, 喉部2例, 直肠部1例, 直径2~6 cm;②病理特点:所有病理均有组织病理学诊断, 其中转移性腺癌20例, 恶性淋巴瘤3例, 鳞性细胞癌3例, 非霍奇金淋巴癌2例 (高度恶性19例, 中度恶性6例, 低度恶性2例) ;③一般要求:Kps>70分。行瘤内注射前均已多次化疗, 残留实体而顽固存在, 肝肾功能、心电图正常。

1.3 治疗方法

注射用重组干扰素α-2B (商品名安福隆, 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600万U加生理盐水2~4 ml, 行瘤性内注射, 用药前20 min注射地塞米松5~10 mg, 3次/周, 连续2周。

2结果分析

2.1 疗效标准

CR:肿块完全消失, 维持3周;PR:肿块缩小50%以上, 时间不小于2周;NC:肿块缩小不及50%或增大未超过25%;PD:肿块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病情。

2.2 结果

28例中, CR 17例, PR 5例, NC 3例, PD 3例, RR 84.5%, 疗效突出。肿块大小部位及其他因素对疗效影响不大。

2.3 毒副反应

①全身反应:6例出现发热 (T>38 ℃) , 无过敏性休克等病例, 也无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②局部反应:所有患者均有较轻的穿刺痛, 2例进针处渗血, 轻压后即止, 无感染病例。

2.4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均为正常。

3讨论

浅表肿块是全身性疾病, 是脏器肿瘤转移或浸润而致, 可侵犯身体任何部位[1,2,3,4]。因此, 即使Ⅰ、Ⅱ期病例, 也是倾向于全身化疗, 但对全身化疗后局部残留采取瘤内注射化疗, 从以上治疗结果看, 安福隆瘤内注射疗效较为突出, 有效率可达84.5%, 毒副反应轻微, 同时操作简便易行。因此, 是较好的一种选择。

安福隆注射液 (注射用重组干扰素α-2B) 是具有天然α-干扰素的广谱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功能, 是利于携带有人白细胞干扰素α-2B基因质料的重组假单胞菌生产的, 其多肽因子结构、生物学活性及药理特性均与人体天然干扰素α-2B相同[5]。主要作用机制是:干扰素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 诱生多种抗病毒蛋白, 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 对肿瘤细胞具有直接的抗增殖作用, 改变正常细胞和转化细胞的细胞膜, 增强巨噬细胞和天然杀伤细胞的活性, 增强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

瘤内注射治疗恶性肿瘤现较为普遍[6], 从以上结果来看, 对残留的实体瘤可优先使用安福隆瘤内注射。当然能否对深部残存的肿瘤内注射, 以及选用其他药物, 如PYM、MTX、DTP等尚需进一步探索。

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在实体瘤内注射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注射用重组干扰素α-2B (商品名安福隆, 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600万U加生理盐水2~4ml, 行瘤性内注射, 用药前20min注射地塞米松5~10mg, 3次/周, 连续2周。结果28例中, CR17例, PR5例, NC3例, PD3例, RR84.5%, 疗效突出。肿块大小部位及其他因素对疗效影响不大。结论用安福隆行瘤内注射, 效疗显著, 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重组人干扰素α-2B,瘤内注射,实体瘤

参考文献

[1]张天泽.肿瘤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681.

[2]李凯.干扰素瘤内注射治疗实体瘤疗效观察.中国肿瘤临床, 1996, 2:103.

[3]Wilson JM.Vectors-shuttle vehicles gor gene therapy.Clin Exp Immunol, 1997, 1:31-32.

[4]Fife K, Bower M, Cooper RG, et al.Endothelial cell transfection with cationic liposomes and herpes simplex-thymidine kinase medi-ated killing.Gene Ther, 1998, 5:614-620.

[5]Dachs GU, Dougherty GJ, Stratford IJ, et al.Targeting gene thera-py to cancer:a review.Oncol Res, 1997, 9:313-325.

上一篇:仿真工作过程下一篇:高校学生档案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