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成绩范文

2024-05-09

本科成绩范文(精选5篇)

本科成绩 第1篇

关键词:医学教育,成绩分析,本科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之而来的是对医学本科生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 医学类本科生培养的质量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 对医学生从事临床实习工作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使医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减少。同时, 带教教师为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和避免承担责任而不愿意让实习医师进行临床操作。另一方面的原因则表现为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课程设置的内容包括课程门数、课程名称、课程学时等, 如何优化课程结构, 改进考核方式也成为医学本科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某医学院校2005级临床医学专业501名本科生各时期开设课程的成绩, 包括公共基础课程成绩、专业基础课程成绩、专业课程成绩、毕业考试成绩、综合测评成绩等。

2.1 方法

数据分类:将数据资料分成五大类, 第一大类:公共基础课程成绩, 包括细胞生物学成绩、医用物理学成绩、医用化学成绩、医用高等数学成绩;第二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成绩, 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平均成绩、人体解剖学成绩、形态学成绩、机能学成绩、生物化学成绩、病理学成绩、药理学成绩、医学免疫学成绩、预防医学成绩、体检诊断学成绩等;第三大类:专业课程成绩, 包括专业课程平均成绩、内科学成绩、外科学成绩、妇产科学成绩、儿科学成绩、中医学成绩等;第四大类:毕业考核成绩, 考核课程为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第五大类:综合测评成绩。 (综合测评成绩分为基础性素质测评和发展性素质测评两个方面。基础性素质是指学生在学院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等方面的一般性素质。发展性素质是指学生在学院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创新性、实践性和特长性的素质。)

质量控制方法:原始分数是应用量化方法评价考试结果的基础数据, 在进行成绩的比较时难以得到真实、准确的结果, 因此, 对原始数据要进行校正。应用较简便的标准分法将所有成绩数据进行标准化, 使用成绩标准分 (Z标准分) 对数据进行分析, 所谓标准分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量数。它是原始分与其所在的团体的平均数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由于Z标准分会出现正负值或多位小数, 不便于比较, 因此, 引入了T标准分的概念, 所谓T标准分是指把标准分 (Z标准分) 乘以一个常数后再加上一个常数得来的, 通常表示为T=500+Z×100 (500, 100为常数) 。标准分 (Z标准分) 的计算公式为:

undefined=undefined

X:原始成绩;undefined:N个原始分数的平均数;δ:标准差

经过原始成绩的标准化, 可以实现同一学生同次考试中各科成绩的横向比较, 也可以实现同一次考试不同学生总成绩纵向的比较, 其比较结果更科学更合理。

统计分析方法:将收集到的所有课程成绩录入EXCEL数据表, 导入SPSS11.0统计软件中进行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等。

2 结果与分析

公共基础课程成绩与专业基础课程平均成绩、专业课程平均成绩、毕业考核成绩、综合测评成绩间的相关性分析。对公共基础课程成绩与专业基础课程平均成绩、专业课程平均成绩、毕业考核成绩、综合测评成绩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平均成绩、专业课程平均成绩、毕业考核成绩、综合测评成绩间均呈正相关, 与专业基础课程成绩和综合测评成绩间的相关性较强;细胞生物学成绩、医用化学成绩与专业基础课程平均成绩、专业课程平均成绩、毕业考核成绩、综合测评成绩间的相关性较医用物理学成绩、医用高等数学成绩强。

专业基础课程平均成绩与专业课程平均成绩间的统计分析。专业基础课程成绩与专业课程成绩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体来看, 所有专业基础课程成绩与专业课程成绩间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 专业基础课程平均成绩与专业课程成绩间的相关性较强, 医学免疫学成绩与专业课程成绩间的相关性较小;除医学免疫学外, 其它专业基础课程成绩与专业课程平均成绩的相关性均小于与专业课程的相关性, 而医学免疫学成绩与专业课程平均成绩的相关性大于与专业课程的相关性。

专业基础课程成绩与毕业考核成绩、综合测评成绩间的统计分析。与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比较结果相似, 所有专业基础课程的成绩与毕业考核成绩、综合测评成绩均呈正相关, 医学免疫学成绩与毕业考核成绩、综合测评成绩间的相关系数较小;毕业考核成绩与综合测评成绩间相比较, 专业基础课程成绩与综合测评成绩间的相关性更强一些。

专业课程成绩与毕业考核成绩间的统计分析。对专业课程成绩与毕业考核成绩、综合测评成绩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显示, 专业课程成绩与毕业考核成绩、综合测评成绩间均呈正相关, 与综合测评成绩的相关性较强;单门专业课程成绩与毕业考核成绩间的相关性比专业课程平均成绩与毕业考核成绩间的相关性要强;专业课程平均成绩与毕业考核成绩、综合测评成绩的相关性均小于专业单科课程;内科学、外科学成绩与综合毕业考核成绩相关性要强。

毕业考核成绩、综合测评成绩与公共基础课程平均成绩、专业基础课程成绩、专业课程成绩间的回归分析。分别以毕业考核成绩 (Y1) 、综合测评成绩 (Y2) 为因变量, 以公共基础课程平均成绩 (X1) 、专业基础课程平均成绩 (X2) 、专业课程成绩 (X3) 为自变量, 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得到回归方程分别是:Y1=72.889+0.528X2, Y2=-212.167+0.084X1+0.772X2。两个方程中都引入了专业基础课程成绩 (X2) 这一变量, 说明专业基础课程对毕业考核成绩和综合测评成绩均有影响, 专业基础课程在各阶段的课程成绩中的作用较大;以综合测评成绩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方程中, 变量公共基础课程成绩 (X1) 被引入回归方程中, 但其系数较专业基础课程成绩 (X2) 的系数要小。对于综合测评成绩来说, 其主要影响作用的还是专业基础课程成绩。

毕业考核成绩与综合测评成绩间的相关性。对毕业考核成绩与综合测评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 得到相关系数统计计算结果是:r=0.47145, 可见, 两者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

3 讨论

学生学习成绩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有作者认为, 动机、兴趣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成绩有明显的关系, 同时, 学习成绩的优劣还与智商、勤奋、体质和疾病有直接关系[1], 还受性别、年龄、民族、气质等因素[2]的影响, 也会受到家庭、学校等社会因素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除了上述的影响因素外, 不可否认的是课程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课程成绩间也有相互的影响。

加强公共基础课程与医学课程的融合, 提高学生学习公共课程的兴趣。公共基础课程成绩对医学的专业课程成绩和毕业考核成绩的影响相对较小。医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课程学习是一个全新的学习过程的观点[3]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医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

医学院校开设的医用物理学、医用化学、医用高等数学是物理、化学、数学与医学相结合形成的交叉学科, 主要是利用物理、化学、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医学领域的问题。其课堂教学的对象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 因此, 针对授课对象的具体特点, 可以在教材的选用、授课的方式等方面体现出与医学的结合。医学院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结合程度不够,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 加强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 改进授课方式, 调整授课内容, 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的兴趣, 从而达到提高课程成绩的目的。

重视专业基础课程教育, 提高专业课程学习质量。在医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学好专业课程、掌握专业技能是主要的目的, 专业基础课程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部分, 是医学学习的基石[4,5], 对医学生的培养要重视基础教育, 尤其是要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6]。要重视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 改进教学方法, 端正教学态度, 提高教学质量, 为学生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正确处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 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是医学生培养的关键所在。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是医学生顺利完成医学学习的重要环节, 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

转变思想, 改革毕业考核方式, 正确评价学生成绩。该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考核科目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 题型为临床的病例分析。从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 专业课程的平均成绩、各单科专业课程的成绩均与毕业考核成绩呈正相关, 但是, 专业课程平均成绩与毕业考核成绩的相关系数较小。毕业考核成绩与专业课程成绩间的联系除了受课程内在联系的影响外, 还要受到其它一些因素的共同影响, 包括学生心理因素、对大学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学生性别、家庭情况、民族、性格等因素的影响[2]。出现上述结果, 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课程成绩之间的内在影响只占影响因素的一部分。因此, 对于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成绩要进行科学的评价, 改变以往的毕业考核评价方式, 采用新式的考核方式来科学的评价学生毕业考核成绩。如对实习后即将毕业的学生实行笔试加床旁考试、客观结构化考核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 、多站式考核等。

以医学教育规律为基础, 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医学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以及社会对高等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 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 高等学校既要保证自身的发展, 同时也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级专业人才的任务,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各个高等学校不断增加招生专业数量、扩大招生规模,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化教育过渡;另一方面, 高等学校的师资条件改善的速度较招生规模扩大的速度要慢, 高校软、硬件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现有的条件下, 高等学校要保证教学质量的任务更加艰巨。教学质量是一所高校开展教学工作的灵魂, 是核心工作, 作为为社会培养医务人员的医学院校来说, 其面临的困难就更大了。医学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基础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 医学生必须通过实践学习诊断与治疗知识, 训练临床思维, 掌握临床技能[7]。由此可见, 医学生培养的重点应该是临床能力的培养。同时, 加强临床能力培养也是符合医学生教育规律, 符合国家教育政策的。

参考文献

[1]Hou Rulan, Zhou Ailan, Yu Hongxia.The investigation and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of the pupils (9-12year of age) of Xi’an city[J].J Xi’an Med Univ, 1996, 8 (1) :44.

[2]吴海棣, 熊永军, 莫道君.人格因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 1996, 17 (4) :280.

[3]岳萍.医学物理教学探讨[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4, 15 (2) :47.

[4]达丽.医学生高考成绩与医学成绩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4 (2) :19-21.

[5]买买提.牙森.从医学教育特点对高考成绩与医学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J].医学教育, 2001 (1) :28.

[6]陈玮莹, 蔡绍先.基础医学综合考试成绩分析及其思考[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9, 12 (4) :31.

美国本科留学是否需要SAT成绩 第2篇

第一:考托福,SAT

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大[微博]部分都需要托福和SAT成绩,排名前30的还需要提供SAT2成绩。如果复习时间非常少,建议从网上看看托福和SAT的模拟题,评估下考试难度,如果感觉自己的水平还可以,尽量还是去参加考试,这样择校范围会广泛些,在申请中有更多主动性。

第二:考托福

美国排名50-100的学校,有不少对国际生可以免除SAT,只需要提供托福成绩即可,一般需要80分以上。美国排名前100的学校,综合实力和教学质量还是非常不错的,能够提供的教育资源也很丰富。对于学生来说,可以选择的学校也不少。有一些提供双录取的学校也要求学生有一个基本的托福成绩的,没有语言成绩是不能够被有条件录取的。所以建议学生,即使不考SAT,也一定要考个托福。

第三:不考托福,不考SAT

美国排名前100的少数学校,排名100-200的多数学校,以及一些地区性大学,有很多学校提供无语言录取。对于没有时间考托福,或者因为英语能力所限,考不出入学要求的托福。申请有条件入学是一条路,圆了很多人的美国留学[微博][微博]梦。就像在国内一样,不仅不是每个人能进清华[微博]北大,211、985也不是每个人能进的。但并不是无路可走。

本科成绩 第3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基础会计学 学业成绩改革

应用型本科教育属于较高层次的技术教育。在培养规格上,它不是以培养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为最终目的,而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在培养模式上,应用型本科以适应地方经济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型”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基础会计学是财务管理专业核心基础课,学生的入门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不能让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滞后性让学生对该专业产生厌学的情绪,为了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对基础会计学的考核方式进行研究改革,从而对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研究。存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全面性:通过考核办法的改革,能够全方位考核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水平;自主学习性:通过考核办法的改革,能够督促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改变;选择性:通过考核办法的改革,加强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在考核方式上让学生进行选择,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二、现阶段《基础会计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和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会计学》的教学过程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传授——学生理解——学生实践,虽然具有讲解速度适宜,学生易于理解,课堂思维框架清晰、易记等诸多优点,但由于课堂信息量上不去,课时紧张,造成有些内容不得不删除或无法详讲,同样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形成了传统的考核方式,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标准上一直采用平时成绩:实践成绩:期末闭卷成绩=3∶2∶5,平时成绩主要是看学生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情况。

(三)长期以来,高校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课考试采取传统的考试模式,教师命题和阅卷工作量极大易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等习气,特别在实践环节出现抄袭或代笔现象,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

三、学业成绩评价标准改革内容: 一选择、四模块

(一)引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以宁波地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为例,宁波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采取无纸化考试,一年分两次考试,上半年时间安排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举行,下半年时间安排在10月15日起至11月中旬结束,学校安排《基础会计学》教学任务在大二的第一学期,时间在9月到次年的1月,所以下半年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刚好在这个时间,只要在10月15日起至11月中旬通过基础会计这门课程,在期末考试闭卷考试中可以申请免考,成绩的认定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基础会计的成绩。让学生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与学校组织的期末闭卷考试进行选择,作为学业成绩评价中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期末闭卷考核模块或会计从业资格考核模块,在这两个模块中选择其一称之为“一选择”,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学会学习,喜欢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求知欲。

(二)利用网络课程实现理论考试模块内容的整合

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课程平台进行理论考试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将理论考试试题在规定时间内向全体学生开放,在有限时间内学生完成考试并上传,一般在期中的时候进行这部分内容的考核。一方面有利于网络课程的建设,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平台的考试,提高网络课程的利用率。

(三)将专业认知实习模块整合到基础会计学课程中

专业认知实习的过程是了解实习单位财务管理相关专业岗位的基本业务程序和处理手续,着重了解企业的会计核算、资金的运行特征等基本内容;了解制造业生产工艺流程,并对单位经营过程中的成本与效益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基本素质要求、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要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通过对所在地区金融机构单位的调查与分析,加强与社会经济的联系,增强对金融机构、金融业务感性认识,重点了解银行以及非银行的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典当行等)的业务经营环境、业务经营范围、业务产品内容、业务服务特色等,为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专业认知实习是学生在还没有学习专业课之前选择工业性企业和金融企业进行认知学习,实习结束后可以根据要求完成认知报告。此项内容的融入性可以使得学生重视专业认知实习,从目前来看学生的专业认知实习都是在应付,没有真正起到专业认知的作用,将专业认知实习作为基础会计学的一项内容,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在专业实习之前对专业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四)加强实践操作模块的应用,形成实践考核试题库

此部分内容可以说是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将课堂上的实验内容和最后的实验考试相结合,体现应用型本科的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一边教学一边进行实验指导,期末进行实践考核。

四、改革的创新点

(一)考核方法选择性。让学生在考核中进行选择,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构建创新性的模块教学知识体系。“基础会计学”课程在会计学科领域中具有奠基作用,为后续的教学打好基础。

(三)创新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针对知识体系中各部分内容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小模块内容对每个大模块进行知识的整合,利用研究查找、讲授法+案例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实践教学法、认知教学法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学会分析,进行管理。

总之,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在选择性考核中没有针对每个学生,有失公平。由于是网络课程中进行理论考试,使得教师批改工作量加大。在专业认知实习的小论文上,由于学生数量巨大,在批改上带有教师的主观性。以上存在的问题也是后续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学业评价体系的改革,促动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参考文献】

[1]金炳顺,张艳,林莉. 高职基础会计学教程考核方法改革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3(04).

[2]财务管理教研室.宁波大红鹰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2008.

本科成绩 第4篇

1 大学本科成绩评级的定义和形式

1.1 有关本科成绩评级的相关概念界定

本科成绩评级是指本科生在一定时期(通常为学期或学年)内,通过学习活动、知识、能力已达到的程度和水平。它可以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运用获得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所达到的水平,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大学本科成绩评级的主要形式

大学本科成绩评级的形式与大学本身所实施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有着重要的关联。目前世界各国高校普遍采用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有两种,即学年制和学分制。

学年制是以学年计量的必修课为基础的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习年限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的标准。学生按专业编班上课,在规定的年限内学完规定课程,成绩合格,允许毕业。

学分制是以学分计算学生学习的量,以取得必要学分作为考核学生学业标准的一种弹性教学管理制度。它的特点主要在于学生可根据学分情况自主选课,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体。学分制要求实行绩点制,学生学习的质量就是通过一定的绩点制来衡量的。

2 中爱高校大学本科成绩评级制度实例

学习成绩评级制度是随着高等教育本身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而发展的。国内外的大学根据本国的教育体制、管理制度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理念,制定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成绩评级制度。本部分选取了爱尔兰考克大学和中国北京工商大学的成绩评级制度进行分析。

2.1 爱尔兰考克大学的本科成绩评级制度和管理

考克大学现有四个学部,分别是人文学部、医学和药学部、自然科学、工程和食品科学学部和商法学部。

2.1.1 考克大学课程模块学分的规定

按照考克大学对于每门课程模块考核的规定,大学生只有修完了教育大纲所规定的学习工作量(课业负荷量)、完成所要求的课业并取得了相应合格的成绩,才能获得相应的课程模块学分。一个全日制的本科学生在一学年要修够60个学分(工作量/课业负荷量),通常一个学分的获得需要花费25~30个学时。按照此原则,修满60个学分就完成了一年的学习,文科类本科学生获得学士学位需要180个学分;而理工科类本科学生获得学士学位需要240个学分。

本科生授予的学位等级也是根据学生所取得的课程成绩来决定的。考克大学的本科学生所获得的学位等级大致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一等荣誉学位要求学生在本科期间所取得的成绩在百分之七十以上;第二类二等一荣誉学位要求学生在本科期间所取得的成绩在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之间;第三类二等二荣誉学位要求学生在本科期间所取得的成绩在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六十之间;第四类三等荣誉学位则是要求学生在本科期间所取得的成绩在百分之四十五至百分之五十之间。

2.1.2 考克大学本科课程成绩评定标准及管理

考克大学按照分数的百分比标准来评定学生的学业表现。百分比标准是对学习复杂性和深度的说明,明确学生所获得的学分所代表的学习成就的水平和标准。一般来说,课程的平时考核成绩占到课程总成绩的百分之二十,而年度考核成绩则占到课程总成绩的百分之八十。

考克大学每学年的课程总分一般都为1000分。考克大学会在每学年结束时对学生的每门课程成绩进行总评,并评出一等荣誉生、二等一荣誉生、二等二荣誉生和三等荣誉生。

2.2 北京工商大学的本科成绩评级制度和管理

北京工商大学的课程学分采取的是学年学分制的管理模式。学年学分制的绩点则表示学生学习的质量,是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完善学习评价机制的有效方法。一般情况下。在学校学年学分制教学管理中,学生考核成绩采用能够反映“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学分、绩点综合评价方法。

3 两所大学本科成绩评级比较

通过前一部分对于两所大学的有关成绩评级体系的介绍,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两所大学的成绩评级体系进行比较:

3.1 两所大学在本科课程成绩评级和管理的共同点

两所高等学校在本科课程成绩评级和管理的组织和实施中体现了一些共同的特点。从地位上讲,本科课程成绩评级和管理都是作为本科教育质量保障的主要手段而受到重视。从成绩评级的等级上讲,两所高等学校都非常注重对于成绩的等级划分,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都有详细的说明和标准。

3.2 两所大学在本科课程成绩评级和管理的差异

3.2.1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不同

两所大学因为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同,在教学管理上拥有不同的体制。爱尔兰考克大学实行的是以课程模块的百分比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生学习质量,每个课程模块都对学生学习成绩评级的标准说明和成绩的组成部分。百分比成绩系统能够很明晰地体现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3.2.2 两校成绩评级的目标不同

两所大学根据各自学校的不同特色和培养人才的目标的不同,在对学生成绩评级目标关注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考克大学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成绩评级上,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成绩评级最为关键的部分。

北京工商大学在成绩评级和管理的目标上更注重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水平。学校比较关注学生所取得的课程成绩,强调利用成绩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并将它作为考核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指标。

3.2.3 成绩评级的形式不同

两所大学在成绩评级的形式上也采用了不同的等级制度来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考克大学采用的是课程百分比成绩与荣誉学位类别挂钩的成绩评级方式,用不同等级的学位类别来体现不同的成绩级别。

我国高校不仅要借鉴爱尔兰“模块评级”的成绩评价体系,还应在此基础上加深对成绩评级的功能任务、成绩评级内容、成绩评级程序与方法技术以及成绩评级结果利用等的认识,进而构建丰富的成绩评价体系。

摘要:本文从引入大学本科成绩评级的概念入手,以中国与爱尔兰两国两所高校的本科成绩评级制度为例,对两校本科学生的成绩评定制度进行介绍,进而对两所高校本科成绩评级制度进行分析及比较研究。本文旨在吸收和借鉴国外优秀高校的管理经验和做法,丰富和完善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成绩评级制度体系,科学规范地对学生学业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关键词:本科成绩,评级制度,比较

参考文献

[1]袁力.中美大学本科课程体系比较及启示.

本科成绩 第5篇

一、90分以上(优秀):

(1)论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或学术价值。

(2)对所分析问题占有丰富的材料,论点鲜明、论证充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比较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有一定的独到见解。

(3)观点正确,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文字通顺。

(4)答辩中能正确回答问题,思维清楚,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

二、80-90分(良好):

(1)对所分析的问题掌握了比较充分的材料,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观点正确、中心明确、条理清楚、逻辑性较强,文字通顺。

(3)答辩中能比较正确地回答问题

三、70-79分(中等):

(1)对所分析的问题有一定的材料,基本上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中心明确,主论据基本可靠。

(2)观点正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

四、60-69分(及格):

(1)能掌握一些材料,基本上说清楚了所定的问题

(2)观点基本正确,条理比较清楚,文字亦颇通顺。

五、59分以下(不及格):

(1)观点有明显错误或所选论题与本专业无关。

(2)掌握的材料很少,或对所收集的材料缺乏分析、归纳、不能说明所写的问题,或未经自己思考,仅将几篇文章裁剪拼凑而成。

(3)文字不通,条理不清,词不达意,文数大大少于规定数的。

上一篇:体育教学创新教育下一篇:DCS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