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的连锁反应

2024-05-06

延迟退休的连锁反应(精选10篇)

延迟退休的连锁反应 第1篇

( 一) 我国的人口状况。

1. 我国的人口基数大, 人口增速快。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我国总人口数为1, 339, 724, 852 人, 年均增长0.57% 。

2. 人口寿命有所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 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 人口死亡率在不断降低。2010 年11 月1 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为74. 37 岁, 男性平均寿命为72. 65 岁, 女性平均寿命为76. 09 岁。新华网报道: 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74. 83 岁, 10 年提高3. 43 岁。

3.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 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从1971 年开始, 我国全面开展了计划生育政策,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人口总量的进一步增长, 但是, 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庞大, 人口总数仍然呈现上升趋势。因此, 计划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不断增长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人口老龄化这一严峻问题。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 60 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13. 26% , 与2000 年相比上升了2. 93 个百分点。

( 二)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状况。

1. 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众所周知, 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 劳动参与率较高。然而, 近年来,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我国将16 ~ 60 周岁的男子以及16 ~ 55 周岁的女子视为劳动年龄人口。国家统计局于2015 年1 月20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 我国16 ~ 60 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1, 583 万人, 与2014 年末相比减少了371 万人之多。2012 年至今, 不仅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在不断下降, 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也在逐年减少。

2. 我国的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 高端技术人才严重匮乏。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缺乏技能型人才, 而在对技能型人才有很大需求的行业中, 高端技术人才更是严重匮乏, 可见我国的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究其原因, 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中国, 每个公民都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我国在重视义务教育、普及基本知识的同时却忽视了专业技能培养。

二、延迟退休年龄的利与弊分析

( 一) 延迟退休年龄的积极影响。

1. 缓解人口老龄化的难题。如今,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进程最快的国家之一, 养老负担与日俱增。面对这一困境, 延迟退休年龄的呼声高涨。延迟退休年龄一方面可以缓解政府面临的养老压力; 另一方面, 也可以缓解年轻一代人的缴费压力。总之, 延迟退休年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 缓解人口老龄化这一难题。

2. 缓解养老金缺口压力。由于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养老金缺口危机, 但是养老金缺口究竟有多大, 专家和学者各执一词, 不同地区、不同测算方式, 结果也不会相同, 但是可以达成一致的是, 当前的退休制度导致了养老金缺口不断扩大。因此, 改革退休制度刻不容缓, 延迟退休年龄也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 我国每延迟退休年龄一年, 可以缓解基金缺口200亿。

3. 充分利用老年劳动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上升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 我国的人均寿命相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 如果让老年人很早退休, 一方面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另一方面, 也会使老年人的生活单调乏味。与其这样, 不如在老年人身体健康, 经验丰富的时候延迟退休年龄, 继续工作, 这样既可以为国家多做一些贡献, 也可以充实他们的晚年生活。

4. 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要。众所周知, 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公职人员工作稳定, 收入颇丰, 待遇极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希望退休在家无所事事, 反而更愿意留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工作, 延迟退休年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 二) 延迟退休年龄的消极影响。

1. 延迟退休年龄会加剧年轻一代人的就业压力。每个工作单位的工作岗位是有限的, 延迟退休年龄会使老一辈的劳动资源继续留在岗位, 而造成新一代的劳动资源就业压力。由于高校的扩招政策以及工作岗位的有限, 每年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高达60% 左右, 而延迟退休年龄无疑会加剧这一问题的严峻性。

2. 延迟退休年龄容易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延迟退休年龄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养老压力、缓解养老金缺口。但也会加剧年轻一代人的就业压力, 而且并非所有老年人都不想早些退休、安享晚年。这就可能造成“年轻人想就业却难以就业, 老年人想退休却难以退休”的尴尬局面。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一问题, 就可能造成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 引发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

3. 延迟退休年龄不能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目前, 我国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劳动力资源供过于求、劳动力素质整体水平较低等问题层出不穷。事物是不断发展的, 新旧更替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年老者退休, 年轻者就业符合这一规律, 因此, 延迟退休年龄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新旧的更替, 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在不断发展, 一些新的事物应运而生, 而大多数年老者可能无法适应新兴事物的出现, 虽然社会经验丰富, 却缺乏创新能力。因此, 现阶段延迟退休年龄不能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延迟退休年龄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三、做好延迟退休年龄工作的对策措施

( 一) 就我国现阶段状况而言, 应该缓行延迟退休年龄方案。目前,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 权利与责任尚未统一。延迟退休年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以及养老压力, 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由此引发的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突出的社会问题, 延迟退休年龄无疑会恶化就业问题, 加重就业压力, 从而增加失业保险的负担。因此, 延迟退休年龄就目前国内现状而言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我国还不完全具备延迟退休年龄的所有条件, 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应该缓行。

( 二) 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弹性退休制度, 是指职工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办理退休手续, 领取养老金。但是由于养老保险缴纳的时间越长, 缴费越多, 领取的退休金就越高, 所以一般不会有人提早退休。目前, 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为: 男职工年满60周岁, 女干部年满55 周岁, 女工人年满50 周岁; 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并在这类岗位工作达到规定年限的职工, 男性年满55 周岁、女性年满45 周岁退休。实行弹性退休制度, 根据不同的工种和岗位, 规定只要满足相应的工作年限就可以退休。到了退休年龄以后, 一些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员, 如果不想退休, 还可以继续工作发挥“余热”, 一些从事强体力劳动者可以申请提前退休。选择提前退休还是延迟退休, 会在退休后养老金多少上有一些弹性变化。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可以适合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退休年龄, 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证了公平性。

( 三) 发展社会经济, 创造就业岗位。面对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现状, 只有积极发展社会经济, 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才能真正解决就业困境。针对岗位的有限性, 政府应当鼓励创业, 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对创业者予以政策扶持。如免息贷款、降低税费等等。

( 四) 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美国1983 年计划将退休年龄从65 周岁推迟至67 周岁, 2000 年才正式实施, 这种渐进式延迟退休取得显著成效, 对社会的冲击很小。因此, 只有我们逐步推进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做好充分的准备, 养老问题一定会有所改善。

总之, 退休年龄是关乎每个人利益的重要事项, 是否延迟退休年龄应该谨慎考虑, 综合分析利与弊, 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同时结合本国国情, 最终作出尽量保持公平、合理的决策。

摘要:经济不断发展, 社会不断进步,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质量的上升, 人们的寿命也在逐渐延长, 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 延迟退休年龄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必然趋势。如今, 延迟退休年龄的相关消息备受人们关注, 对于是否应该延迟退休年龄, 大家争议也不断。因此, 综合考虑延迟退休年龄的利与弊, 同时分析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现状、人口现状等等, 为延迟退休年龄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延迟退休年龄,利与弊分析,人口老龄化,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湛新民.国有企业就业弱势群体形成原因与治理对策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03, 1, 2

[2]高庆波.关于中国法定退休年龄的探讨[J].北京社会科学, 2009, 4

延迟退休的影响 第2篇

基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现状,部分欧盟国家实行了延迟退休政策,以应对劳动力缺乏问题以及财政紧缺问题。我国延迟政策研究的时间较长,各界对延迟退休的看法不同,最大的争议点在于延迟退休政策对年轻人就业的影响。延迟退休必然对年轻人就业造成一定的压力,而我国推行延迟退休政策是必然趋势,基于此矛盾,有声音称应该选择弹性政策。

延迟退休政策研究现状

延迟退休政策主要是针对于我国劳动力短缺问题,以及就业压力问题等,所提出的缓解对策。针对延迟退休政策备受争议,就2016公共服务蓝皮书指出,对于延迟退休政策的支持率偏低,根据2016年课题组对延迟退休政策支持度评价调查结果来看,被访者中38.69%表示不赞成,而30.26%的被访者表示赞成,其中31.04%被访者表示说不清楚。蓝皮书指出对于延迟退休政策的推行,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需要细化的思考问题,制定差异化政策,落实细化规则等问题。我国实行延迟退休政策是必然趋势,而如伺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加强对政策的影响分析,有着现实的意义。

延迟退休政策影响

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延迟退休政策对就业市场而言,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以下方面:1)缓解人才荒问题。目前我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关键岗位竞争较为激烈,专业技术支撑人员以及技术等级人员需求量较大,但是供给不足,若能够延迟退休,则能够增加人才培养实践,进而缓解高级人才紧缺问题,促进就业市场稳定发展与完善。2)降低就业市场流动频率。基于我国现在就业市场情况来看,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尤其是年轻毕业生,若延迟退休则能够延长就业岗位占据时间,单位的招聘率也将会有所降低,减少就业的市场流动性,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

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如下:对年轻人就业造成挤压效应。我国年增加的劳动力基数较大,但是新增岗位较少,造成就业岗位供不应求,若延迟退休,则会增加年轻人的就业压力。造成的负向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领域与科技领域等,延迟退休,则会造成挤出效应;影响养老金收入支出。延迟退休对于养金收入支出的影响,各界有着不同的看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业内专家,专家称如果实行延迟退休政策,比如实行65岁退休政策,能否确保人们领回企业与自己所缴纳的全部费用,仍旧是个未知数;约束老年人再就业。基于众多因素,多数老年人退休后,选择再就业,就业市场发展现状来看,年纪越大,则就业压力越大,延迟退休将会增加老年人再就业压力;减缓劳动力更新速度。就劳动力条件分析,年轻人缺乏技能经验以及创新精神,而老年人则缺乏活力与创新力,延迟退休将会使得劳动力更新速度减慢,使得劳动力队伍缺乏活力。

对机械加工行业的影响。延迟退休对机械加工行业的影响也是双重的,其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如下:能够提高中高端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因为机械加工行业也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研究与探索,可以说资历越深的人员利用价值越高,若能够延迟退休,则能够为企业争取更多的人才培养的时间;缓解机械加工行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就现代机械加工行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人才紧缺问题较为严重,主要是由于现代年轻人的就业观念,以及机械加工技术发展的影响,现代化机械加工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较高,对于人员的技能水平要求较高,加之人员流动性较大,若延迟退休,则能够极大程度上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其消极影响如下:机械加工行业人员构成中的体力劳动人员若延迟退休,从某些角度而言欠缺公平性,而且年龄越大体力劳动能力越差,工作效率降低;而对于技能型人才而言,延迟退休难以为年轻人提供发展空间;减缓劳动力更新速度等。

延迟退休影响应对措施

基于上述分析,若实行一刀切的延迟退休政策,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还造成众多消极影响,若依旧按照年龄来作为延迟退休政策实行指标,则会影响部分人员的利益,不利于社会稳定,同时也不利于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基于此则需要选择弹性的政策,将特定年龄作为养老金领取的底线,根据当事人的终身财务平衡,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合理的选择,则能够确保社保长期平衡,同时较大的经济效益,能够增加老年人的社会自信,同时延迟退休能够增加老年人收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于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有专家称弹性实施,给老年人选择退休或者延迟退休的机会,或许能提高退休政策的可操作性,确保政策推行的效果。给予老年人更多选择,或许会提高延迟退休政策的可操作性,确保政策的实施效果。社会政策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论证政策可行性,则需要运用系统性思维,既然实施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那么需要更多的社会配套政策的支持,提供多样化选择,渐进的延退,或许更加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或许可以通过以下措施促进延退政策的落实:局部调整女性退休政策。打破身份限制,规范女性退休年龄;提高高学历女医师退休年龄,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灵活调高退休年龄上限,采纳当事人意愿,基于劳动性质调整;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以适应就业市场需求;采取渐进式延退模式,逐步的落實延迟退休政策。

关于延迟我国退休年龄的分析 第3篇

一、其他国家退休年龄制度改革经验

法国在2010年通过了新的退休改革方案, 将用6年时间逐步上调法定退休年龄到62岁。从目前法定退休年龄60岁起, 由2011年7月开始每年上调4个月, 到2018年法定退休年龄将增至62岁。此外, 领取全额退休金的法定年龄也将由65岁延长至2023年的67岁。法国的改革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 包括公职部门和私营部门人员。

美国法定年龄的设计是按照人口出生时间动态设定的, 而且男女退休年龄是相同的。例如, 根据美国法定退休年龄标准的设计, 1924年到1937年之间出生的人口, 统一执行65岁的退休年龄, 1938年到1942年之间出生的人口, 则执行每年等距延长两个月的递增退休年龄。其他各阶段与此类似, 并且各阶段之间相互衔接。同时, 为了鼓励劳动者延迟退休年龄, 并抑制早退现象的发生, 美国对于公民所领取社会保障福利水平也做了明确的规定:劳动者只有以正常退休年龄退休才能领取到100%的福利, 早于正常退休年龄退休的则只能享受到少于100%的福利水平;相反, 推迟退休的则可享受到高于100%的福利水平。

瑞典在1999年进行的退休年龄改革中, 允许劳动者在65岁这一法定退休年龄的基础上, 可以选择61-67岁之间退休。但是, 如果劳动者在61到65岁之间领取养老金, 则实际养老金每月将会减少0.5%, 最大降幅为24%。如果在70岁以后领取, 则实际养老金每月将会增加0.7%, 最大涨幅为42%。

二、对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建议

1、制定延退鼓励政策

从企业方面来讲, 我们可以针对鼓励职工晚退和平均退休年龄延后的企业制定一定的减负政策, 允许其以低于正常的企业缴纳保险费比率为其延迟退休的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对于职工个人, 我们要采取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鼓励措施。首先, 降低延退职工的保险费率。与企业鼓励政策对应,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劳动者设定不同的个人缴费率, 年龄段越高, 缴费率越低。其次, 将劳动者的退休年龄与其领取的养老金金额挂钩。借鉴西方国家退休改革的经验, 我们可以规定几个不同的退休年龄段, 如有60-62岁、63-64岁、64-65岁三个阶段, 雇员可以在最低退休年龄的基础上, 自愿地选择退休年龄, 其退休年龄处于哪个阶段, 就相应的享受哪个阶段替代率水平的养老金待遇。

2、选择代表性地区作为延退试点

从就业与养老的博弈角度来看, 我国当即采取全面地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条件还不够成熟, 只有在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 即适龄劳动人口增长停滞后, 才是我们全面地延迟退休年龄的最好时期。而目前比较稳妥可行的办法应该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地区作为试点, 诸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相对发达的东部城市, 然后再由东向西, 逐渐将延退政策推广至全国。

3、逐步由退休年龄法定化向弹性化过渡

弹性退休制度是指对于退休年龄、退休方式和退休收入等的规定具有一定弹性、相对比较灵活的一种退休制度。许多西方国家已经将弹性退休制度作为了延迟退休年龄、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一种主要方式。由于弹性退休制度并不是对所有方面都做硬性规定, 实施起来较为灵活, 因此为了保障其能够准确地贯彻实施, 国家必须出台相应的弹性退休政策进行指引。依具体行业、具体岗位不同, 制定多样化的退休方案。

4、强调延长女性的退休年龄

我国女性的平均寿命高于男性三岁左右, 而退休年龄却低于男性十岁。适当延长女性退休年龄, 缩小男女退休年龄的差距, 不仅迎合新时代女性的价值取向,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 而且对于缓解我国目前巨大的养老支付危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5、加大监管力度, 控制非正常退休现象

首先, 政府要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退休年龄以及推迟退休年龄的政策, 并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此外还应进一步完善《劳动法》、退休年龄制度和规定, 重新划分可以提前退休的人员范围, 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工作环境的提高与改善, 当年规定的特殊工种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我们的政策也理应随实际变更, 与时俱进。

三、结论

延迟退休年龄, 是大势所趋, 也是顺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 贸然地讲什么延迟退休年龄是不理性的。我们在改革初期主要还是要以激励性措施为主, 强制性措施为辅。延迟退休年龄, 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遵循适时、适势和适度的基本原则, 分步骤、分类别地进行, 同时应考虑重新调配劳动力资源、合理调节养老保险金等因素, 尽可能缩小因政策的调整给国家、企业和劳动者带来的冲击, 使改革能够在和谐的社会大背景下稳妥、有序地进行。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退休年龄制度的现状, 主要从拉长人口红利、缓解养老压力、充分保障公民劳动权等方面分析了延迟我国退休年龄的必要性, 并就人口平均寿命和初始就业年龄两方面讨论了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 借鉴西方国家退休制度改革的经验, 提出了试点研究、弹性退休、着重延长女性退休年龄和渐进改革等改革方案, 并针对改革初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鼓励性措施。

关键词:退休年龄,延迟,弹性

参考文献

[1]林熙:《建立弹性制度是大势所趋》, 《中国社会报》, 2009-08-26 (B02) 。

[2]《上海柔性退休政策引发的对我国退休年龄的思考》, 《商业经济》, 2011 (1) :45-47。

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浅析 第4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年龄;退休制度

中图分类号:C9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018-0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和贸易的不断发展与扩大,世界各地人民生活质量也随之得到很大改善,并且伴随着医疗卫生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口平均寿命提高,世界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很多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养老压力,为此,许多国家对退休制度进行了调整与变革,而且效果显著,为我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执行起到了良好的启示作用。而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养老金支付压力巨大,而且养老保险资金有很大的缺口,养老金“空账”问题突出,为此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被提上日程。

二、我国退休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目前关于退休年龄的规定。

1.提前退休。特殊工种提前退休需符合:男性达到55周岁,女性达到45周岁;病退、退职情况需满足:男性满50周岁,女性满45周岁。

2.到龄退休。需符合男性满60周岁,女干部满55周岁,女职工满50周岁。

3.延迟退休。男干部、专业技术人员60—70周岁,女干部、专业技术人员55—60周岁。

(二)我国现行退休政策存在的问题。

1.退休年龄偏低,不符合我国当前延长的人均寿命。

截至2005年,全球共有165个国家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明确规定了各自的退休年龄。在对这些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和人均预期寿命分析后可以发现,大部分国家都是在本国人民的预期寿命提高后对法定退休年龄进行适当延长的。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后我国人均寿命已经达到74.83岁,而我国仍然沿用建国初期的退休政策,当时的退休政策是在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的情况下制定的,虽然中间进行了几次调整,但实质内容并未发生改变,而我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发展,生产力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因此,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政策远远落后于当前大大提高的人均预期寿命的现状。

2.退休人员之间差异比较大。

(1)性别差异:现行退休政策规定男性满60周岁退休,女干部满55周岁退休,女职工满50周岁退休。男性与女干部退休年龄差5岁,与女职工差10岁,而现在社会提倡男女平等,而且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要比男性高,让女性比男性提前5-10年退休,一方面违背了男女平等的社会诉求,另一方面无益于有能力的女性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地工作和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造成人力资源的闲置和严重浪费。

(2)身份差异:首先是女职工与女干部的差异,两者退休年龄相差5岁;其次是不同岗位的退休待遇的差别也比较大,脑力劳动者退休待遇远高于体力劳动者的退休待遇,这样对基层工人不利,也在一定程度体现出对体力劳动者的不公正待遇。

3.退休年龄全国统一,缺少弹性。

我国的退休年龄实行全国统一“一刀切”的政策,统一规定:男职工60周岁退休,女干部55周岁,女职工50周岁。而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老龄化程度有所不同。

4.我国当前退休年龄的法制化水平低。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当前规定我国退休年龄的法定条例,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它并不是一部法律,仅仅是一种制度规范。条例和法律比较起来,法律具有强制性,一旦违背法律必将受到严厉制裁;而条例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对违规现象不能给予强有力的制裁,这样,使得现实中出现许多违规退休现象。因此,将退休制度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上,严肃退休年龄的各项规定是我们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三、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对策建议

(一)实行弹性退休政策与延迟退休相结合。

弹性退休制度是指容许劳动者的退休选择方式具有某种弹性,是一种使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更有灵活性的轨制。实施弹性退休政策可以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和需要,使这项政策得到更多人的拥护与支持。我国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大,这种多样性的发展现实为弹性退休制度的实行提供了基础。政府要将制度的设计和物质激励有效结合起来。

(二)采用“小步慢走”的方式提高退休年龄。

采取“小步慢走”的方式就是政府先制定一个整体目标,然后分阶段、分步骤地逐步提高退休年龄,这样可以减小在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巨大阻力(根据对12万网民的调查显示,有六成网民反对延迟退休年龄)。我国延迟退休年龄要采取小步骤、分阶段地实施策略,让民众有充分的时间和心里准备去接受这项制度,同时大力宣传延迟退休年龄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缓解沉重的养老金支付压力的重要作用,这样会把阻力减小,从而保证这项政策的顺利实施。

(三)提高女性退休年龄,缩小男女退休年龄差距。

当前我国的退休年龄与其他国家相比男女相差过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妇女在受教育水平、健康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且女性比男性的平均寿命高,女性过早退休,一方面抑制女性的发展空间,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的流失浪费;另一方面女性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过长,领取总额高于男性,既有违社会公平原则,又给养老金支付造成巨大压力。所以,我国应当借鉴国外延迟退休年龄的经验,提高女性的退休年龄,缩小男女退休年龄差距。

(四)延长养老金的缴费年限。

我国目前的缴费年限最低为15年,也就是只要劳动者缴纳养老保险费满15年就可以领取全额养老金,这明显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这一制度设定当初是假设职工退休后的余命为10年,当时的人均寿命只有50岁,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医疗技术、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后人均寿命已经达到75岁,退休后的寿命远远超过了10年,这必定需要国家财政进行支付,给我国财政造成沉重负担,同时也成为我国养老金缺口的因素之一,因此,提高养老金缴费年限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于海艳.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探讨.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5月

[2]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二版).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08.

[3]邓大松.社会保险(第二版).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06.

[4]成志刚.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主要流派论析.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26卷第3期.2002(5):57-60.

延迟退休的利弊分析以及政策建议 第5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压力,延迟退休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缺口问题的日益严重,“延迟退休”已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在2014 年的“两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对外表示:延迟退休方案肯定会在2020 年之前出台。因此,我们当务之急是要在认真分析延迟退休的原因以及各方面影响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和延迟退休政策推出的时间点,公平保障劳动者个体在退休年龄和养老金领取上的权益。

一、延迟退休的原因

(一)我国人口结构逐步趋于老龄化

按照世界通行的说法,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年龄超过60岁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年龄超过65 岁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时,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自1978 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严格地控制出生率,减轻人口的过快增长给经济社会造成的巨大压力,大大降低了全社会的出生率。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医学水平和医疗服务也得到了迅猛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程度不断提高。基于以上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在全社会人口中,年轻人口比重不断降低,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升高,最终表现为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有资料显示,2015 年,全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21 亿人,占比增加到16%;2020 年,全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 亿人,占比增加到17.8%,人口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

(二)养老基金缺口巨大

我国的养老金制度实行现收现付制,即用同一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不为以后使用提供储备。随着老年劳动者的不断增加,在职劳动者与退休劳动者的比例将会严重失衡,缴纳养老金的劳动者逐步减少,而领取养老金的劳动者大量增加,这就使得养老金的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养老金入不敷出,养老基金缺口越来越大,直接冲击着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 亿元,减支160 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 亿元。

(三)退休年龄与受教育程度不适应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受教育年限不断增加,参加就业的年限就会相应减少,也就意味着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期缩短。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社会平均教育年限的增加,人力资本峰值出现时间后移,在现有的退休政策下,在达到退休年龄的时候,参加社会劳动的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存量依然很高,技术知识和社会经验相当丰富,此时退出劳动力市场将造成人力资本的巨大浪费,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因此,我国“延迟退休”的现实原因主要在于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养老金给付压力以及国家所面临的不断继续扩大的养老基金缺口。推行延迟退休政策可以使还具有劳动能力且知识经验丰富的劳动者继续参加社会劳动,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实现他们的职业规划,增加现有职位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和自我认同感;另一方面,在增加对社会贡献的同时,也增加了养老金的缴费期限,减少国家对养老金的给付压力,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财政补贴养老金流量缺口的支出。

二、延迟退休的积极作用

(一)缓解养老金支付的巨大压力

我国的养老金职工退休之后,一方面直接导致缴纳养老保险的人数减少,使养老金的收入规模缩小;另一方面导致社保部门对养老金的支出大幅度增加,加重国家对养老金的支付压力。特别是在1993 年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金筹集方式之后,1993 年之前参加工作的劳动者个人账户资金少之又少,1993 年之前已经退休的劳动者个人账户资金为零,这样只能从新职工的个人账户中挪出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以支付这部分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推行延迟退休,可以增加劳动者养老基金的缴费年限,推迟养老金的领取时间,积累更多的养老基金,通过这种增收减支的方法可以使养老金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积累,减轻国家对养老金支付的压力和减小养老基金的缺口。

(二)提高退休后的养老金收入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规定,企业退休人员领取的养老金数目与职工退休前一年统筹地区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挂钩,延迟退休可以增加基础养老金的领取数额;另外,对于事业单位的职工来说,退休之后领取的养老金往往与工龄有关,延迟退休相当于延长工龄,相应的养老金也会随之增加。

(三)缓解劳动力短缺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受教育年限的不断增加,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经验、专业知识技术等方面相对丰富的退休人员就更具有竞争力,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短缺人群,延迟退休就会造成我国真正的劳动力资源短缺,长期以来将会给社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三、延迟退休的消极作用

(一)损害特定人群的利益

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的体力劳动者,工作压力大,收入不稳定,到了退休年龄后,体力和精力都跟不上工作的节奏,希望能够按时退休甚至是早些退休,以及早领取养老金,早点享福,延迟退休无疑是让那些重体力劳动者的身体继续惨遭伤害;另外,延迟退休也损害到了低收入劳动者,当企业的效益不好时,可以提前退休到效益好的企业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拿到更高的工资以维持以后的生活;延迟退休还影响到了高收入者的生活质量,高收入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就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他们不需要靠延迟几年退休来领取更多的养老金来养老,他们工作很多年之后需要的是更多的闲暇时间或者是被单位返聘给自己带来的心里满足感与成就感。

(二)增加年轻人的就业压力

虽说我国的就业岗位并非是完全固定的,一类劳动力的增加不会必然引起另一类劳动力的减少,老年人与年轻人在受教育程度、工作技能和经验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临退休的阅历丰富的老年人处在高级的工作岗位而年轻人处在低级的工作岗位上,但是对工作岗位的挤占都是从上级往下级的,需要一个中间层次的接续,所以,延迟退休依旧会挤占年轻人的就业岗位。我国每年增加退休人数为600 万—700 万人,延迟退休也就意味每年会减少600 万—700 万个就业岗位,而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2 400 多万个,这就使得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更加严重,一些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不断向城市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复员转业的军人,还有那些处于失业流动的人员长期处于失业状态,增加就业压力,更甚者会使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还可能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三)增加企业养老金的缴费负担

有些企业职工的工资是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增加的,因此,面临退休的老员工的工资一般都会比企业新员工的工资高出很多,相应地,企业为老员工缴纳的那一部分养老金也会随着工资的提高而增加,相比之下,这就使得企业为老员工缴纳的养老金比给新员工的多。延迟退休不仅会使企业工龄高拿高工资的老员工无法退出工作岗位,企业还要依法给他们缴纳更多的养老金,这无疑加重了企业缴纳养老保险的负担。

(四)加重企业用工压力

中国目前的受教育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老年劳动者虽然在工作经验上占有优势,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技术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企业真正需要的是那些身体素质好,具有综合技术能力和先进知识素养的人才,延迟退休只能使那些身体素质差、专业技术落后的老年劳动者依旧留在工作岗位上,造成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失业可能性增大,市场竞争力下降,企业负担不断加重。

四、政策建议

(一)解决养老金的双轨制问题

我国存在着特殊的养老金双轨制制度,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不需要在退休前缴纳养老金,但在退休之后可以依法领取高于同一地区同一收入企业退休人员几倍的养老金,这不仅使得企业的职工感到严重的不公平,而且使社会养老基金的缺口增大。如果在实行延迟退休之前能够解决好养老金的双轨制问题,把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金纳入全民社会保障体系的管理范围下,让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也按期支付社会养老保险,这样每年缴纳的社会养老基金就会增加很多,财政用于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补贴也会相应地减少很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金的缺口问题。

(二)不搞“一刀切”,循序渐进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延迟退休已成必然趋势,但此时时机还不成熟。首先,我们不能搞外部“一刀切”,要充分考虑到行业的差别和工作的稳定性,实行弹性的退休年龄区间,比如从事科教文卫工作的劳动者、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的技术知识,工作稳定,可以延迟退休几年,做到人尽其才,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从事建筑行业和矿产行业等体力劳动者可以早些退休养养身体,安度晚年。另外,坚决反对内部“一刀切”,即要尊重个人的意愿,劳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生活情况自行安排自己的退休时间。

论延迟退休的利弊及其对策分析 第6篇

据人口年龄结构图分析, 在2010 年, 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图呈纺锤形, 而过三十年, 人口年龄结构将呈倒三角形。换言之, 中国将在未来二十多年里, 迅速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 成为未富先老的典型代表, 专家预测还表明, 到2020 年中国60 岁以上的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19.3%, 到2050 年, 比例将变为38.6%, 就是说平均三个人里就有一个老人[1]。

目前, 中国采用的是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制度, 这种代际养老制度的实施因没有成形的养老保险转制支付机制, 造成养老基金账户触目惊心的亏空数额, 而亏空的名义账户要想做实也非一两日就可达成。

二、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

据以上中国的现状分析, 我们不难得出延迟退休势在必行的结论, 其必要性有两点:

第一, 可以在中国进入老龄化后, 补充市场所缺的劳动力。中国进入老龄化是必然的事, 伴其发生的还有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紧缺的转变, 庞大的老年群体去遗享天年了, 市场劳动力迅速撤离, 这个空缺因短期内找不到合适的人进而导致经济发展迟滞。可是现在很多行业还存在返聘的现象, 这也提醒了人们, 很多60 岁依然精力旺盛, 劳动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可以继续在岗位上工作, 从这一现象分析, 延迟退休恰恰只是应了人们的呼声和需求, 而且对紧缺人才的劳动力市场形成补充。

第二, 是弥补养老基金赤字的必要措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深入, 财政赤字也进一步加大, 亏空的个人账户很难做实, 财政压力越来越大, 延迟退休既能增加缴费年限, 也能缩短领取养老金的年数, 有专家预算, 每延迟退休一年, 养老统筹基金可增加40 亿元, 减少160 亿元支出, 减缓基金缺口200 亿元[2]。从养老基金持续发展来考虑, 延迟退休是无奈但十分有效之举。

三、延迟退休利弊分析

制度的改革通常都是从大局出发, 损害少部分人的利益, 维护多数人利益, 延迟退退休制度也不例外。延迟退休的有利方面体现在: 第一, 补充市场劳动力, 适应人口平均寿命增加的需要。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社会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 使得人们的预期寿命显著曾加, 延迟退休能增加在岗时间, 正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并弥补了老龄化情况下市场劳动力紧缺的不足。第二, 有助于缓解经济压力, 弥补财政赤字。由完全的消费者变为生产者和经济利益的创造者, 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 而且增加养老金收入, 减少养老金支出。

延迟退休的弊端主要体现在: 第一, 损害了部分人的利益, 一定程度上出现利益倒流现象。某些行业的职工工作危险性高、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 如果延迟退休, 延迟退休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噩耗; 除此之外, 延迟退休“造福”了那些少干活多收益的岗位群体, 他们恨不能在岗位上“为人民服务”一辈子, 而他们却享受这草根阶层人民所缴的税费[3], 那么, 延迟退休就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利益倒流的现象。第二, 未能在当前就业紧张的状况下, 腾出就业岗位。老年人霸者岗位不退休, 年轻人找不到工作, 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因此延迟退休一定要在就业率有所提升的情况下施行。第三, 不符合传统的中国家庭发展观念。中国的传统是老年人退休后居家带小孩, 承包家里的家务, 从年龄上计算, 延退年龄刚好错过孩子上学前需要人看护的阶段, 这就造成老人工作, 年轻人不得就业而窝居在家的尴尬局面。

四、延迟退休弊端的解决对策

( 一) 阶梯式退休与温和延迟退休相结合

阶梯式退休就是根据劳动者工作工种和个体工作者的意愿, 设定不同的退休年龄标准, 在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发展的统一性; 温和延迟退休则给了延迟退休一个缓冲期, 是每隔几年延迟退休一年, 小步渐进、逐步退休的弹性退休政策, 这样不仅比较容易被职工接受, 而且可以在推进制度实行过程中发现制度转轨存在的问题。将阶梯式退休和稳和延迟退休相结合, 大大地减少了延迟退休政策实施的阻力, 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 二) 把缴纳养老金年限作为是否可以延迟退休的考核标准

从缓解养老金压力方面分析, 可以将养老金缴纳年限纳入考核范围之内。比如, 本应该延退的职工缴纳养老金年限满30 年的, 如果不想延退, 可申请不用延退, 如果缴费年限不够30 年的, 则按照条例执行退休。如果对全部职工规定统一延迟退休, 那么缴纳养老金的年限明显超过享受养老金待遇年限, 就会造成职工大量退保的现象, 这将不利于养老基金的持续运行。

( 三) 在延迟退休方面赋予职工更多的选择权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 国发[1978]104 号) 规定, 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 男年满55 周岁、女年满45 周岁, 连续工作满10 年的, 应该退休[4]。对于此类工种相关行业, 是否延迟退休应完全遵从职工个人意愿, 且退休后的待遇与延退后的待遇差距不宜太大。这些岗位上的职工多是盼望提前退休, 如果要延退, 势必引起大规模职工的不满, 只有遵从他们的意愿, 政策执行阻力才会减小。

( 四) 男性延迟退休和女性延迟退休错开实行

延迟退休一经提出, 各文人学士就议论纷纷、众说纷纭, 延退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不小的冲击, 如果男女退休同步施行, 政策执行难度加大, 因此, 笔者认为, 男女延退可以错开进行, 这里错开进行包含两方面。第一, 延退互补错开。比如, 家里两位双职工老人只要保证其中一位延迟退休即可, 剩下的一位老年职工即可下岗回家照看小孩、料理家务, 把家里年轻的劳动力解放出来, 这比较符合传统家庭发展的观念。第二, 延退执行错开。在制度执行的初期, 可以先对女性延迟退休而男性保持不变, 待政策执行稳定, 就业形势得到改善, 再对男性延迟退休, 而具体的退休年龄和政策开始执行年份还需进一步预算调整。

五、结论

延迟退休是必然趋势, 只是退休年龄和开始执行年份还有待研讨, 延退制度有利有弊, 因此, 应抱着乐观、谨慎的态度来看延退问题。

摘要:伴随老龄化的加剧, 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 中国将陷入养老基金入不敷出的困境, 因此延迟退休是必然之势。可是延迟退休有利有弊, 我们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延迟退休弊端的对策。

关键词:延迟退休,养老,职工

参考文献

[1]月度关键词.英才.

[2]王皎, 祝向军.关于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相关探讨.中国城市经济, 2011-06-05.

[3]陈宁.对延长退休年龄的思考.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12-08-01.

延迟退休年龄研究综述 第7篇

关键词:退休年龄,延迟退休,人口老龄化

退休年龄是指一个国家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根据人口的平均寿命及劳动力供应状况等因素,对劳动年龄所作的上限规定。退休制度不是从来就有的,在我国,退休年龄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规定,即男职工满60周岁,女干部满55周岁,女职工满50周岁;一些特殊行业的职工,可在法定退休年龄基础上再降低五年退休。六十多年过去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国民生活水平和身体素质状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退休年龄规定一直未变。伴随人口老龄化加速和我国养老基金支付压力的剧增,延长劳动者的退休年龄已是大势所趋,而且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劳动者退休年龄较我国都有所延迟,同时,此举对缓解我国养老金空账和改善产业结构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我国延长退休年龄势在必行

截至201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85亿,占总人口13.7%,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届时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2 400万。同时,根据联合国人口预测中方案,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率在2030年和2050年分别达到15.7%和22.7%。因此,中国早在20世纪末就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1]。

(一)人口老龄化是延长退休年龄的必然原因

当前,“未富先老”给我国养老金给付带来巨大压力,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规模大,同时,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发达国家属于“先富后老”或“老富同步”,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大多也已建成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而我国却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是“未富先老”[2]。20世纪50年代我国男性的平均寿命为40岁,女性42.3岁;1995年,男性平均寿命达68.3岁,女性平均寿命达71.7岁[3]。按照我国的退休标准,男子的养老金负担年限为8.3年,女子为16.7年,而实际上城市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要远高于实际平均值,如北京老年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5岁,说明城市养老金的负担年限远远高于上面的数字。也就是说,人口老龄化给养老金的给付带来了巨大压力。

(二)发达国家退休年龄制度为我国提供借鉴

近年来,西方国家普遍提出延长退休年龄。美国2015年将退休年龄由2000年的65岁提高到67岁[4]。英国2009年公布,计划2020年女性退休年龄提高到与男性一样的65岁。法国2011—2018年,将最低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2岁[5];德国也已把退休年龄提高到67岁;意大利2012年宣布女性公务员退休年龄与男性相同,都为65岁;希腊也已提高至63岁[6]。韩国2013年将公务员退休年龄再提高到60岁;日本2006年把养老金领取年龄提高到65岁[7]。西方国家纷纷延长退休年龄,为我国提供了借鉴。德国《明镜》周刊发表评论说,延长退休年龄可以减轻退休金的压力。穆光宗教授认为,发达国家生育率越来越低,寿命越来越长,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导致退休金压力增大。为此,延长退休年龄,把拿钱的人变成出钱的人,是一个自然的逻辑[8]。

(三)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并未彻底解决养老金危机

1997年我国对城镇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从现收现付式转向现行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但是“老人”的养老金、“中人”的基础养老金和过渡养老金“新人”的基础养老金都算在养老金的隐性债务里。综合相关研究,我国老年社会保险转制带来的隐性债务规模大致为3万亿元[9],而个人账户空账运转,就是转嫁隐性债的结果,是现在向未来透支,是老一代向年轻一代透支。养老金未来资金不足的问题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解决,长此下去必然隐含巨大的资金风险。

二、我国当前退休年龄的状况

(一)我国当前退休年龄偏低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指出,从社会财富创造的角度看,目前我国城镇人均预期寿命在提高,加上劳动条件改善,平均劳动强度大大降低。这就是说,劳动者平均有劳动能力的年龄段在延长。如果继续维持较低的退休年龄,将导致创造财富少而消耗财富多,会使得社会财富分配不平衡,从而不利于中青年人劳动积极性的调动,也不利于激发人们创造力;同时,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也得不到持续、合理提高。另外,从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上看,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的蓬勃发展,劳动者受教育年限不断延长并形成起始工作年龄普遍推后的格局。如果退休年龄仍维持较低水平,将限制中老年人力资源特别是女性人力资源充分利用[10]。

(二)不同群体对退休年龄的态度不同

我国对于退休年龄的规定基本上是统一的,但是不同行业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体力劳动者愿意早点退休,他们长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收入较低,经过长期的工作身体健康状况一般不好,为此他们希望早日退休,领取养老金,回家安享晚年。而脑力劳动者愿意晚点退休,脑力劳动者对身体健康的要求比体力劳动者低,他们大多在达到退休年龄时还能继续工作,一者可以做出更大贡献,二来工作收入比养老金要高。为此,脑力劳动者则希望继续延迟退休,获得更多的收入,维持较高的生活水平。目前社会上还存在着许多下岗职工,他们大多自己缴纳养老保险费,他们也是希望早点退休[11]。

(三)延迟退休不利于待业劳动力就业

当前我国普通劳动力相对过剩,在近期内仍将持续,因而,退休年龄的延迟必然会使劳动力的供给总量增加,给劳动力就业带来更大压力,使得我国就业形势不太乐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大学生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是造成就业压力的主要原因,虽然经济的增长会增加一些就业岗位,但是当前我国每年新增的退休人数大约为300万,法定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就会减少30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我国劳动力供给量也是不断增加的[12]。

三、我国延长退休年龄的发展前景预测

一般而言,人均寿命的提高是延迟退休年龄的客观基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退休年龄应随人均寿命的提高而延迟[13]。调整我国当前的退休年龄尽管是大势所趋,但事物都有两面性,不少学者认为我们还是应当审慎延迟退休年龄。

邓大松、刘昌平根据人口发展的态势,建议2015年后提高退休年龄[14]。考虑到劳动年龄人口在2016年前后将到达峰值后开始减少,林义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应该在养老压力急剧加大而就业压力相对减轻的时候[13]。在制度安排方面,很多学者建议实施弹性退休制度,这样会使退休养老保障比较灵活: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力市场供求压力,缓解失业矛盾,而且更适应老年人心理状态的调整[15]。

弹性退休是在考虑养老保险制度正常运转的前提下,让劳动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由的选择继续工作或退休,同时还规定了最低缴费年限,并为个体推迟退休提供有效的、人性化的养老金激励机制。弹性退休制度在不少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实施多年,这在应对社会养老金危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退休年龄改革的时机上,考虑到退休政策的逆刚性特点,林义指出人们对调整已经习惯的退休年龄需要较长的适应期,因而在人口老龄化压力下,这一制度的调整宜早不宜迟[16]。而李红岚在用定量的方法构建了退休年龄与失业率的测算表,分析认为过快提高退休年龄会造成严重失业、社会动荡的结果,所以要逐步提高退休年龄[17]。

延迟退休的连锁反应 第8篇

关键词:延迟退休,政策,效应分析

近年来, 在世界范围内引发的“白色浪潮”给各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 西欧发达国家的政府财政不堪重负。另一方面,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导致家庭养老功能的减弱, 这对国家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的退休年龄政策基本上还是沿用了20世纪50年代的规定, 在退休年龄偏低和男女退休年龄差异较大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已经与我国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1 退休年龄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国内退休年龄制度现状

目前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规定主要是根据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批准的《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所规定的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退休条件为:“男年满60周岁, 女年满55周岁;男年满50周岁, 女年满45周岁, 完全丧失工作能力;因工致残, 完全丧失工作能力”。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 退休条件为:“男年满60周岁, 女年满50周岁, 连续工龄满10年;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 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 连续工龄满10年;因病或非因公致残, 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0周岁, 女年满45周岁”。

除了上述规定外, 中国目前还有专门针对提前退休和延后退休的规定。分别是国务院确定的111个“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国有破产工业企业中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职工可以办理提前退休, 副教授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高级专家退休年龄可以延长至65周岁, 教授、研究员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高级专家可以延长至70周岁, 以及在个人自愿基础上, 高级职称女专家和处级及以上女干部可以与男性同龄退休。

之后, 在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过程之中, 尽管制度模式进行了多次调整, 但没有再对退休年龄作进一步修改。

1.2 国外退休年龄现状

综合世界各发达国家的退休制度, 在近十几年来都有所调整, 在退休年龄方面尤甚。目前这些国家的退休年龄基本上在60~67岁之间, 大多数为65岁, 其中欧洲主要国家的退休年龄在60~65岁之间,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退休年龄有不同幅度的提高。

1.3 国内当前退休年龄制度存在的问题

1.3.1 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导致年轻一代赡养负担过重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 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即我国开始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同时国内现行偏低的退休年龄政策, 使我国养老问题日趋严峻。相关报告指出:到2035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到2035年中国将出现2名纳税人供养1名养老金领取者的局面, 负担之重不言而喻。①

1.3.2 提前退休情况愈演愈烈, 侵蚀养老保险金现象日益严重

据统计, 我国养老金从2000年到2005年底期间5年的时间由360多亿元飙升至8000亿元。目前中国关于养老金领取资格的规定是达到最低缴费年限15年, 并取消了最初的延迟退休期间养老金补助待遇, 其中部分是由于养老保险制度收益激励不足和给付机制存在问题, 造成了大量的提前退休现发生, 由此导致了越老越大的养老金缺口。②

1.3.3 偏低的退休年龄政策与延长的人力资本投资周期不相适应

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 人均初始劳动年龄的推迟给我国养老政策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首先, 高学历工作者的实际工作年限较短, 这不仅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而且不利于社会的公平。因为高学历者工作年限的减少必然会导致他们个人账户缴费的减少, 可能造成高学历者与低学历者之间的矛盾。其次, 企业中老员工丰富的经验也是企业年轻员工所不能具备的, 他们的退休也是一种巨大的人力资源的浪费。最后, 根据女性职工职业生涯特点, 她们的职业高峰往往在50岁之后。现行的退休政策对女性尤其是高学历女性人力资本的充分利用非常不利,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进一步加剧了养老保险制度的支付压力。

1.3.4 退休年龄人群差异较大

退休年龄的人群差异主要体现在性别差异和身份差异。目前中国男女退休年龄存在较大差距, 男女干部之间退休年龄差距5岁, 男女工人之间退休年龄差距为10岁。男女退休年龄差距过大, 造成女性工作时期相对缩短, 不利于女性特别是高学历女性人力资本的充分利用,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积极性, 剥脱了女性在工作期间获得相对公平的晋升机会, 继而增加了养老保险制度的支付压力。目前延长退休年龄的对象只限于高级职称专家和处级以上女性干部, 对于技术性工人没有延迟退休的政策, 这种制度规定也不尽合理。

2 延迟退休政策推行的重要意义

2.1 缓解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引起的养老金支付压力

人口预期寿命延长是各个国家所经历的普遍现象。寿命延长进一步引起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 养老金需求急剧上升, 养老保险制度的持续运行面临着挑战。实行延迟退休, 可以增加劳动者养老保险缴纳的年限, 推迟养老金领取的时间, 通过增收减支, 增加了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 减少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 从而可以推迟统筹养老金缺口出现的时间, 且提高退休年龄的幅度越大, 养老金基金的结余就越多, 可以增加养老保险账户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2.2 增加退休前后工作者尤其是女性工作者的经济收入

从经济方面考虑, 延迟退休可以让劳动者有更多的机会多工作几年, 这与同一年龄退休相比, 正常的工资收入要比养老金收入要高。多获得几年的正常工资收入, 这有利于增加即将退休人员的经济收入。我国实行男女退休年龄不同的政策, 女性比男性早退休5~10年, 造成了许多女性比同时参加工作的男性领取的养老金数目少。延迟退休可以让女性职工获得更多的养老金收入, 提高她们老年的生活水平。

2.3 应对人口结构转变

延迟退休一方面可以减少由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过重养老负担, 另一方面可解决由于人口预期寿命增长带来的代际养老不公。目前大多数家庭都面临两个年轻人赡养四个老人的情况, 其赡养负担较重。同时, 随着预期寿命的提高一代人比上代人活的更久, 这使得下代人要比上代人支付更多的养老金来供养上代人, 造成代际不公。而延长退休年龄不仅减缓了年轻人的养老负担, 又与预期寿命相协调, 实现了代际公平。

2.4 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充分利用

退休年龄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个人教育投资决策方面。人力资本理论认为, 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是人力资本构成中最重要的部分, 而知识与技能主要是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的。由于个人教育投资决策是以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为基础的, 因此推迟退休年龄增加工作年限, 使劳动者教育投资的回收期延长, 将促进劳动者增加教育年限, 提高平均教育水平, 有利于全社会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研究表明, 熟练的老员工继续工作可以给企业带来收益, 并节省对新员工的培训成本。如果依旧沿用原来的退休年龄规定, 不利于促进个人的教育投资决策, 也不利于人力资本的有效利用。

3 延迟退休的经济效应分析

退休年龄影响经济的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人口老龄化条件下企业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劳动力成本主要是由工资和包括养老金在内的保险福利待遇组成, 无论养老金来自于企业缴费、个人缴费还是政府财政拨付, 从全社会层面看, 养老金始终表现为劳动成本的一部分。如果养老保险保险制度入不敷出, 企业可能会面临养老保险费率的提高, 即使是国家利用财政拨付等手段弥补养老金缺口, 最终依然可能引起其他税种税率的上升。因此, 退休年龄越早, 养老金规模越大, 造成劳动力成本提高, 国家整体竞争能力减弱。特别是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之下, 曾经对中国经济具有重要拉动作用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将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养老金规模提高而逐步减弱, 这将会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较大压力。中国目前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已经较高, 占缴费工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养老保险20%、医疗保险8%、失业保险2%、工伤保险平均1%、生育保险最高1%, 同时还要负担住房公积金等其他制度的缴费。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退休年龄不作调整, 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或间接税率继续提高, 将进一步提高企业成本负担, 最终影响整个经济的竞争能力。

4 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建议

4.1 解决养老金双轨制问题

把公务员和部分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金纳入全民社会保障体系的管理范围下。我国存在着特殊的养老金双轨制, 公务员和部分享受公务员待遇的劳动者不仅不需要在退休前缴纳养老金, 而且在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也远高于同一地区同一收人的企业退休人员。如果让养老金并轨, 社会养老金每年可以加收人, 也能节约财政对于退休公务员和部分事业单位退休者的补贴。如果在未解决养老金双规问题之前就开始实行延迟退休, 会使企业职工感到不公平。若全国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缴纳养老保险, 那么养老保险账户可以增加一笔可观收人, 也是缓解养老金缺口的办法之一。

4.2 采取措施降低既得利益者的阻挠

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企业职工、管理人员和政府部门。企业职工所担心的是在国企改革中, 丧失自己通过劳动所得工资和福利所得。面对这种情况, 一方面企业要通过和他们沟通, 获得他们的支持, 另一方面, 政府要提供充分便利的条件, 鼓励引导支持下岗职工再创业, 定期发放就业保障金。管理人员是改革初期利益的获得者, 但改革到了一定程度, 一部分人就会担心建立新的制度, 自己从目前这种无序状态中得到的好处会消失, 从心理上讲, 是不愿进一步去改革。政府部门是改革的最终受益者, 在改革进一步的推进中, 也会阻碍改革。我们要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行为的规范, 理顺政企关系, 规范收人分配制度, 进行财政支出改革, 保证政府间各部门正常的支出需要, 这样才不会在政府部门间遇到较大阻力。

4.3 消除国企垄断性的局面

目前国企在电力、电信、石油、金融等重要行业拥有过高的垄断权。针对这些行业, 最重要的是要破除垄断和资本多元化, 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如十八大报告中所说的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加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区别于行政垄断, 自然垄断必须要求政府部门采取措施来管制以及制定经济法律法规来规范其行为。

4.4 有计划分步骤推迟法定退休年龄, 循序渐进

延迟退休的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能操之过急。可以每五年、每三年提高一年退休年龄。如果一下子就提高法定退休年龄, 民众恐怕难以接受。笔者认为, 政府应该尽早把延迟退体提上议程, 用更长、更充足的时间来完善养老金制度, 对因延迟退休可能引发的各种问题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和准备。例如避开就业高峰实施延迟退休、提高养老基金收缴能力以及基金管理水平、缩小地区、行业、城乡间的收人分配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以及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等。

5 结语

延迟退休年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实现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主张在保险精算基础上, 建立缴费与受益平衡并且考虑劳动力异质性的公平、弹性和渐进式、激励相容的退休制度改革。当然, 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提高人力资本整体水平, 实现充分就业也是弹性渐进延退政策推出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郑功成, 主编.社会保障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

[2]穆怀中, 主编.社会保障国际比较[M].2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

[3]邓大松, 主编.社会保障[M].2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9.

[4]柳清瑞, 苗红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推迟退休年龄策略研究[J].人口学刊, 2004.

延迟企业退休年龄的利弊分析 第9篇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不断攀升,退休年龄作为养老保险制度中重要的变量,已经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密切关注。本文以延迟退休年龄的利弊为研究对象,对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对延迟退休年龄的利弊分析,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我国延迟退休年龄提供了一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延迟退休年龄;利弊;对策

一、我国延迟企业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延迟企业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金支付压力骤增,我国养老金支付压力将面临骤增处境,“收不抵支”不再是一句耸听的危言,延迟企业退休年龄已成了缓解我国养老金支付压力的必然之举。

(二)延迟企业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与新中国成立之前相比,我国人均寿命显著提高,这为我国延迟企业退休年龄提供了前提条件。

其次,西方国家已开始实施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这将为我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再次,我国目前正由一个劳动密集型社会向技术密集型社会转型,繁重的体力劳动逐渐减少,劳动人员的劳动条件不断改善,高龄劳动者可以不用付出过多体力劳动就可完成工作,这种劳动条件的改善为高龄劳动者参加劳动创造了可能,也为我国延迟企业退休年龄提供了条件。

二、 延迟企业退休年龄的利弊分析

(一)延迟企业退休年龄的有利影响

第一、能够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新增劳动人口和青壮劳动人口继续下滑,社会可用劳动力也大幅衰减。在这种情况下,即便社会可用劳动力仍能满足现时需求,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用工荒”终将成为不可消除的社会性难题,退休年龄的延迟则可为社会带来更多劳动力,从而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危机。

第二、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延迟企业退休年龄,将增加个人账户的缴费年限,也就意味着养老金缴费增多,同时,在人均寿命既定的情况下,延迟企业退休年龄,将缩短个人账户的支付年限,也就意味着养老金支出减少,缴费的增多和支出的减少可以有效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

第三、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目前,由于我国的退休制度所限,使得我国的老员工过早的离开工作岗位,延迟企业退休年龄,可以增加劳动人员的工作时间,进而可以充分调动老年人力资源,最终实现社会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二)延迟企业退休年龄的不利影响

第一、加重就业压力。就目前而言,我国劳动力市场仍处于供大于求状态,在就业岗位不增加的情况下,延迟企业退休年龄,则会进一步减少就业岗位,使高居不下的就业压力“雪上加霜”。

第二、扩大社会两极分化。延迟退休年龄意味着增加了劳动人员的工作时间,对于高收入群体而言,工作时间的增加会带给他们远超养老金的收入,而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工作时间的增加仅能给他们带来微薄的收入,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这种收入的差距会逐渐扩大,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问题也将更加明显。

三、我国延迟企业退休年龄的实施对策

(一)实施“弹性”退休制度

“弹性”退休制度是目前各国普遍采取的一种退休制度,通过设定弹性的退休年龄,来提高退休制度的灵活性,以此实现延迟企业退休年龄的目的。

1.合理设定退休年龄区间

“弹性”退休制度是以劳动人员意愿为主导,合理的退休年龄区间可以极大地契合劳动人员意愿,从而有效保障延迟退休年龄的实施。在设定退休年龄区间时,应以法定退休年龄为基准,结合我国劳动人员的人均寿命状况和健康状况确定退休年龄的上限。

2.确定差异化退休年龄

目前,我国劳动人员在工作时间上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公平问题。为消除这种不公平性,我国在制定“弹性”退休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劳动人员的个体差异,确定差异化的退休年龄,适当延迟学历较高的劳动人员和女性劳动人员的退休年龄。

(二)采用渐进策略延迟退休年龄

1.选取合理的时间进程

国外许多国家在延迟退休年龄时,都是通过一段较长时期来完成这一举措,同样,我国在延迟退休年龄时,也应选取合理的时间进程。在选取时间进程时,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民意调查结果,合理的将延迟退休年龄的计划分步、分段的完成。

2.采用以点向面的渐进方式

目前,我国在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位差别,如东西部差别、大中小城市差别、城乡差别等,正是因为这些差别的存在,我国在延迟退休年龄时不宜一概而论,而是应有区别的推进,在具体执行时,可以在一些经济发达、文化开放、政治集中的城市进行试点,采用以点向面的渐进方式,逐步完成延迟退休年龄这一工作。

3.避开就业高峰

就业压力是我国不可避免的社会性问题,退休年龄的延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我国的就业压力,因此,为减轻延迟退休年龄给就业所带来的压力,我国在推进这一制度时,应根据未来几年就业情况,避开就业高峰期,选择适当的时机,有缓有序的来延迟退休年龄。

参考文献:

[1]马金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利弊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 2011.

[2]唐兰叶.中国延长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J].现代营销, 2012.

[3]郭颖川.关于延迟退休的看法与建议[J].经营管理者,2013.

延迟退休的连锁反应 第10篇

前几年, 有关部门就曾抛出过“延迟退休”的话题, 因招来众多的反对而告终。而今旧话重提, 虽然只是“研究”而且是“全面地、慎重地、积极地”, 但无疑向公众传递了国家对延长退休年龄问题不会善罢甘休的信息, 不好说随后即实施, 起码是摆到了议事日程上。

对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 尹部长没有过多阐述, 只从应对老龄化、长远发展以及和国际接轨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回应。

不错。凡此都是理由。然而, 现实毕竟是现实, 国情终究是国情。离开现实和国情来研究延长退休年龄, 恐怕要“跑偏”。

首先是目前中国不存在劳动力紧张的问题, 而是就业严重不足。不时出现的“用工荒”只是一种“结构荒”。假若延长退休年龄, “爷爷”、“奶奶”级的员工没人愿意雇佣不用说, 而现在男50、女40的下岗职工, 几乎无法实现再就业了。他们没了工作, 却要随着社会平均工资的不断增长而不断增加缴纳养老保险金的负担。他们恨不得再提前几年拿到退休金, 如今却要“延长退休”, 这不是要他们的命吗?

其次是当前公务员社保与企事业单位职工社保实行的是“双轨制”。同是处级干部, 在公务员系统退休可拿六七千元, 但在企业退休却只有区区一两千元。企事业单位与公务员系统的退休养老金存在的巨大差距, 令人吃惊。有资料显示, 由于“双轨制”, 待遇差距问题越来越突出。难怪有职工发出这样的感慨:“本是同根生, 贡献也相同。待遇低几倍, 何以论公平。”

其实, 不用有关部门回避, 旧话重提的一个“动力”, 是因为社保基金的入不敷出甚至亏空巨大。仅就上海而言, 近年来财政每年就要拿一百多亿元填补这个亏空。所以至此, 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在我国目前的养老双轨制下, 国家公务人员和事业人员不用缴纳社保, 却享受着高退休金待遇, 实是其中的主要。如此既加重了政府财政不合理的养老支出, 又缩减了社保基金的一大资金来源, 不亏空才怪。

可见, 无论现实还是国情都告诉我们, 与其兴师动众费力劳神研究“延迟退休”, 倒不如先取消“社保双轨”再作打算。若能将机关事业单位也纳入统一社保, 那么, 既可节省财政用于机关事业养老的大量投入转而用于全民社保, 又可以增加扩展社保基金的缴费来源, 所谓社保入不敷出的难堪, 不敢说根本改观, 最起码能得到一定的缓解。

几年来, 媒体和社会一直致力于社保“双轨制”的扭转。2月15日, 官方也表示要对公务员社会保险制度进行前瞻性制度设计和试点。问题是“表示”了之后不见动作, 却又把相对来说并不太急的“延迟退休”问题拿了出来。

上一篇:水稻机械下一篇:核算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