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学范文

2024-05-11

作为教学范文(精选12篇)

作为教学 第1篇

作为领先的英语领导者, 两派英语在非英语国家的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0世纪流行的英式英语以及21世纪盛行的美式英语 (Brumfit, 1982) 。在Platt198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 20纪80年代全球有近六亿英语学习者, 真正体现了英语成为了一种“世界语”。有些学者说, 新提出的“英语作为一种世界语”的概念是先前的“英语作为外语”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概念的一种升华。

对于英语作为世界语, Smith的定义最为亲切 (Tom Mc Arthur, 2004, p.8) :“英语作为世界语”与“英语作为母语”“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是不同的, 它要求英语为母语的人也一样要在英语全球化的今天付出努力, 因为英语的所有权已经不仅仅掌握在英语为母语的人手中。所有的英语使用者都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 创造着也保留着自己的身份。

二、英语被母语为英语的人所有VS英语作为全球财产

英语, 源于Anglo-Saxon, 体现着英语民族人民的思想, 生活, 文化和意识形态。从这个层面上说, 只有实用英语的英语国家的人构成的这种“内部圈” (Widdowson, 1982, p.11) 才真正拥有着英语这种语言。这也是为什么, 从前的享有盛誉的英文语言学家和学者们让英语为母语的人民坚信这样的信念, 维护英语的所有权, 并对全球化带来的英语逐渐成为世界语言的现象表示出担忧。

由于经济, 科技, 外交的发展, 整个世界在不断缩小, 英语逐渐成为了世界不同国家进行沟通的载体, 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有一种说法站到了世界的前沿:英语是属于全球的语言, 是全球的财产。很多非英语国家 (如新加坡) 充分体现出即使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 也同样完成了语言交流的目的。同样, 即使是在英语国家, 由于移民的加入, 英语文化中也同样包含着一定的外来语言和文化的因素, 这一点足够使非英语国家的人也有权利运用这样的一种世界语言 (Jiang, 2003;Cui, 2006;Chen&Hu, 2006.)

三、在中国的英语使用和教学

英语在中国的地位是非同寻常的:学习英语是一种时尚和必然的趋势。英语在中国的学习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 其程度用“疯狂”形容, 毫不夸张 (Jiang, 2003)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泱泱大国, 我们学习崇拜追求的是怎样的英语呢?英语和我们的身份有怎样的联系?

本着“英语来源于英国”的想法, 我们曾学习牛津剑桥的英语材料, 听BBC的广播, 觉得一口流利的英国“皇室英语”才是正宗的英语。众多的英语学习者用对方的发音是否接近标准英语来判断其英语好坏。

随着“淘金热”的兴起, 世界大国美国一夜间的崛起使得无数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转而投向“美式”英语的学习。朗文的教材, VOA的流行, 美国大片的侵入, 中国以及很多亚洲国家 (韩国、日本) 对于流利美语的追求趋之若鹜。

无论“英式”、“美式”, 抑或是带有曾经被殖民暗示的“澳式”、“新式”、“加式”、“印式”英语, 这些英语加入了使用者的文化, 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早在上个世纪, 已经有复旦大学的语言学家和学者提出“China English”的概念。觉得中国也可以有能够体现自己身份的英语。“British/American/Aussie English/Canadian/Indian English”, 然而到了中国变成“China English”, 用一个名词加上名次取代了一贯的形容词加上名词的说法。然而这个概念并没有得到推广。因为学者们渐渐发现从古至今, 在西方英文的使用中“China”加上一个词, 多为贬义, 有嘲笑中国之风。这也是当西方人嘲笑中国人时, 潜意识里的概念, 使得他们说出“China man”的说法, 多有嘲弄、诬蔑之意。

于是, 有学者提出“Chinese English”的概念。也许我们只是在不经意的玩笑之间创造出来这个词。但也正是这个词, 代表了作为世界语的英语和使用者之间的身份问题。然而因为中国英语爱好者对所谓“标准”英语, 即“美/英式英语”的追求和以为的崇拜, 使得“Chinese English”的概念被忽视。在英语的学习和使用中, 我们并没有树立自我意识和身份的概念。我们所做的事情, 是在不顾一切的丢掉自己的身份, 希望活脱脱的变成一个“外国人”。

当被问到:什么样的叫做好的英语?是英当地人听不出你是外国人呢?还是当地人认为你虽然不是本地人但英语说的很好?中西方人的回答很有趣的, 西方学生 (包括澳洲、土耳其、美国、加拿大、法国) 大部分人选择了后者, 而绝大多数亚洲学生 (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孟加拉) 都选择了前者。很明显, 西方学生在英语的学习和教学上遵循的是“使用”的原则, 交流和保持自我的身份都很为重要;而亚洲学生则更加倾向于模仿, 迫切的希望被英语国家人看成是他们的一部分, 而忽视了自我身份的维护。

结语

无论是哪种观点:英语是被英语国家所有或世界所有, 有一事实是大家都承认的:越来越多的人在全球的范围内使用着英语, 这其中包括英语国家, 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国家, 而更多的是向中国这样将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和使用的国家。所有的这些国家都为英语成为一种世界语 (Lingua Franca) 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就像一些学者提出的那样:英语应该被更多的使用者尊重, 也同样应该被用作不同的目标和目的, 在不同的国家, 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发挥自己的力量。以此看来, 英语学习者也没有必要放弃自己的身份为了说所谓“流利”的英语, 因为所有种类的英语都应该被接受、被承认、被认可, “中式英语” (“Chinese English”) 也不例外。

摘要:随着经济, 文化, 科技和外交的相互交流, 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世界语”。非英语国家把英语这种世界语言作为一种国际交流的语言准则在很多场合下使用。在众多非英语国家的教学和英语使用中, 不同种类的英语呈现在人们的日常使用中。然而人们在不同国家, 环境下习得的英语, 已经随着自己国家的文化, 需求和经济发生了变化。英语不再是只表现出英美文化的媒介, 而成为了一种展示多样文化的语言, 成为了一种全球的语言。很多国家在学习这种世界语言的时候, 加入了自己国家的文化, 构成了新的种类的“英语”。本文将探讨英文作为世界语的使用及教学。

关键词:英语,世界语,身份,教学

参考文献

[1]Brumfit, Christopher.1982.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Ⅰ:What do we mean by“English”?C.Brumfit (ed.)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Oxford:Pergamon.

[2]Chen, Meilin and Hu, Xiaoqiong.2006.Towards the acceptability of China English at home and abroad.English Today.Vol.22, No.4, pp.44-52.

[3]Cui, Xiaoxia.2006.An understanding of‘China English’and the learning and us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in China.English Today.Vol.22, No.4, pp.40-43.

作为物理教师教学反思 第2篇

3、过份的依赖于计算器,是造成学生计算能力偏弱的一个根本原因。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教学中,要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给出特定的时间,让学生从感知上认知知识点、公式等;在习题精讲精练中教给学生正确的技巧和方法,一题多解的思路引导,促使学生思维的发散,因此注重多种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2、课堂上注意课堂节奏,尽量让中下游的学生跟上老师的步伐,在现象解释和语言表述过程中,切忌不可替代学生,让学生动起来,从课本中找出相关的,真正用好课本。

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第3篇

一、任课老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要将学生当成课堂教学的主角,首先任课教师要改变已有的教学观念,竖立新的理念。新版教材更加生活化和人性化,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引导者。新版教材添加了大量的插图说明,信息含量明显加大。这也降低了老师的授课负担,因此在要点的讲解时只需讲述要点,让学生去理解图示与公式、定义的关系和内涵。新版教材加大了对生活中的物理学知识的联系力度,就这要求教师在日常的备课当中,在确保基本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抓住与学生相关的物理学事物,重视所教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储备情况,引导学生发现物理规律,多向老师提问,多向教材的知识点提问,竖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新标准提出,将知识探索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准列为物理教学的目标,固有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也不再适用,应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寻找不同的方法策略,来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采用探索、交流和合作相结合的方式,诸如“启发式模式”“主动参与式”和“自主创新式”都可以引入进来,加以实践。如果在实验阶段效果好,应迅速加以推广,使之及早地实现新教材和新大纲的编写目的。

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问

在新的教材和随之改变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将成为教学真正的主角,这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着力体现。可以从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入手进行具体的尝试,如新教材在凸透镜内容当中,增加了傻瓜相机的知识以及幻灯片聚光镜的用途,与此同时,还添加了一个相关的小实验部分,即磨制冰透鏡。这几项内容对于初中学生来讲非常贴近实际,简单易行。教师可以只作指导,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实践当中,亲自体验透镜的光学原理和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虽然这只是一个很小的实验教学,但因为契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大大减少了以往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畏惧和恐难心理,促使学生去思考与自己可能有关的物理学知识,逐渐地培养出对物理知识的兴趣。从实际效果上看,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上课主动提问,课后认真思考。对物理课的兴趣更加浓厚,不但主动学习物理课知识,还积极与老师探讨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对遇到的难点也不再畏难,而是主动去解决,向老师求教解决的思路。

新教材整体的思路是降低原有知识点的难度,但同时扩大宽度和广度。在加强学生与教师交流的同时,也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彼此合作。物理学本身就是需要协同合作的学科,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在对不同知识点的认知当中,可以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由于同龄人的交流优势,可以明显缩短对知识的掌握时间。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疑问的答疑者。

三、重视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挖掘学生潜能

新教材着重体现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自身的主动学习意识。例如,新版教材对于误差的解释为:“测量仪器不可能十分精确。”与旧版的用词“绝对”,虽然只有一词之差,但可以借此为启发点,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测量仪器的使用原理和测量中产生误差的根本原因,拓展学生的思维范围。

现在计算机的普及率很高,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幻灯片的模式,模仿教材中的图片格式,配上自己的理解,上台进行讲解。采用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可以让任课教师更能准确地了解学生对于所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而学生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表现对物理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使原本严肃的物理课堂也可以成为生动的趣味课。

四、要用新的评价标准作为基础

新的评价标准是确保以学生为本的基础和根本,只有采用了符合这个中心的标准,才能保证新的教学理念贯彻得更加彻底。虽然有着考试的压力,但在评价标准的制定当中,必须明确提出对学生自身素质的重视。当学生本身的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兴趣被极大激发后,优异的成绩也就顺理成章。因此,评价标准的制定要突出学生作为课堂“主角”的这一中心点,围绕如何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与素质来确定标准的“量”,从而推动教学改革,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目标。

新版人教版教材的使用,给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震动。作为教书育人的任课教师和所在学校,应该充分领悟新教材的本质要求,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课堂的真正主角,为培养祖国的栋梁尽一份心力。■

游戏作为初中体育教学运用的研究 第4篇

一、体育游戏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在英语中, Play、Sport、Game都有游戏的意思。按词的基本原意与通常的汉译法, Play意谓“娱乐”, Sport意谓“竞技”, Game意指“游戏”。因此, 现实中的很多体育教材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游戏。体育游戏是在游戏发展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它融体力发展、智力发展、身心娱乐为一体, 既是游戏的组成部分, 又与体育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早期的游戏行为与今日的竞技运动在发展上有密切的联系。绝大部分竞技运动项目多源于民间游戏, 在流传的体育游戏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总结综合。重新设计, 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成为今天这种具有自己内在规律和特点的竞技运动。日本教育社会学家管原礼在1984年的著作中登载的体育价值观类型模式图, 指出了构成体育价值的四种主要取向, 其中之一是游戏主义的体育观:重视体育的满足、享受价值。

二、体育游戏的特点

体育游戏具有自身的特点, 如趣味性、普及性、公正性、竞争性、科学性、群从性、娱乐性、智能性和知识性等。体育游戏的易行性为体育设施差的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体育游戏是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竞争, 在竞争中体验愉悦, 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采用此种形式教学, 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和厌倦, 这也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因而深受学生的欢迎。体育游戏内容广泛, 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都可以成为体育游戏的内容。而且场地器材可多可少, 简单易行, 便于普及和开展。

同时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因素, 富有思想性、生活性和直观性, 形式生动活泼, 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一, 因而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三、体育游戏对促进课堂教学的作用。

1.能使学生提高上课质量

以问题带动兴趣, 以兴趣解决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针对不同的教材要采取不同的方式, 也就是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这一种手段, 而不是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 使学生必须去服从的形式。在教学中多采用游戏的形式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以游戏、比赛等活动为手段进一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 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 在积极的思维和活动中, 让学生身体得到了锻炼, 同时也使头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2.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和提高兴奋性

学生学习一个动作, 对于一般学生来说需要多次重复, 而并不是练习一两次就能掌握。正是由于这种必然的掌握动作的规律, 从而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单调, 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下降, 最后影响了整堂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 最终达不到预定要求。此时如果穿插一些体育游戏, 把一些运动技术寓于游戏中, 那么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通过体育游戏, 刺激了学生的神经系统, 提高了学生的兴奋性, 一定程度上也调整了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体育游戏既避免了学生厌倦情绪的出现, 同时又有利于运动技术的掌握, 既然有这种两全其美的方法, 又何乐而不为呢!

四、选择体育游戏的原则

体育游戏是初中体育教学的一种辅助性手段, 运用体育游戏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可塑性大;男女运动能力有了一定的差别;容易疲劳也容易恢复;具有求知欲强、活泼好动、争强好胜等特点。因此, 在游戏教学中要注意针对性。初中男生喜爱勇敢行为和攻守性动作, 以对抗性强、竞争激烈的游戏为适合;女生则喜欢节奏明快、韵律性强、柔软协调富有美感的动作, 以动作简单、竞争比较平和或有舞蹈动作、音乐伴奏的游戏为合适。因此, 正确选择体育游戏的原则就是为教学内容服务, 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决不能为游戏而游戏。

五、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在初中游戏中, 要加强安全教育, 采取必要措施, 防止伤害事故的产生。因此, 在活动中, 学生经常处在跑动、躲闪、追击对抗运动中, 容易出现滑倒碰撞等, 同时学生在游戏练习中, 情绪高昂, 兴奋不易疲劳、易发生伤害事故, 教师应预先分析不安全因素, 并尽可能提前排除隐患及时调整练习节奏与运动负荷, 课前还应检查器材平整场地等。

六、重视思想教育品德的培养

现在的初中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 在性格上或多或少存在着孤僻、不和群。体育游戏是一项集体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需要他们在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配合的条件下完成的。那么在体育教学中, 每个学生都要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团结协作。因此在游戏中要极力克服以我为中心的倾向, 提倡在协调配合的情况下去完成任务。倡导把个人的成功融于集体的成功之中, 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精神, 责任感和荣誉感, 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七、小结

体育游戏是学生的“良师”, 是体育老师的“益友”。有了它, 一个枯燥的练习可以变得津津有味, 一个沉闷的教学可以生气盎然, 体育游戏还能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驰骋的空间。我们呼唤有更多的体育游戏“回”到孩子们的身边, 走进我们的体育课堂, 我们期待对体育游戏的研究能为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方法论, 并助体育的素质教育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刘福林.体育游戏[M].大连出版社, 1993.

[2]蔡锡元, 李淑芳等.体育游戏[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3]李明强.中外体育游戏精粹[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4]李开唐.学生喜欢的课是好课——一位教研员心中的好课标准[J].中国学校体育, 2004, (4) :71-72.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办法 第5篇

第一条 为了提高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水平,做好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工作,加强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依据《教育法》和《教师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从事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工作的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所具备的相应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的认定。对经认定达到相应标准的,颁发《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证书》(以下简称《能力证书》)。

第三条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工作由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认定委员会”)根据本办法进行组织。认定委员会成员由教育部任命。认定委员会的职责是制订能力认定的考试标准,规范能力证书课程,组织考试和认定工作,颁发《能力证书》。

第四条 《能力证书》申请者应热爱汉语教学工作、热心介绍中国文化、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须具有大专(含)以上学历和必要的普通话水平。其中的中国公民应具有相当于大学英语四级以上或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合格水平。

第五条 《能力证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类。

取得初级证书者应当具备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基本知识,能够对母语为非汉语学习者进行基础性的.汉语教学工作。

取得中级证书者应当具备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较完备的知识,能够对母语为非汉语学习者进行较为系统的汉语教学工作。

取得高级证书者应当具备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完备的知识,能够对母语为非汉语学习者进行系统性、专业性的汉语教学和相关的科学研究。

第六条 申请《能力证书》须通过下列考试:

初级证书的考试科目为:现代汉语基本知识、中国文化基础常识、普通话水平

中级证书的考试科目为:现代汉语、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中国文化基本知识

高级证书的考试科目为: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语言学及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中国文化。

第七条 申请中级、高级证书者普通话水平需达到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规定的二级甲等以上。

第八条 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可免试申请《能力证书(中级)》;

对外汉语专业方向毕业的研究生可免试申请《能力证书(高级)》。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可免试汉语类科目。

第九条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工作每年定期进行。申请证书者须先通过能力考试,凭考试合格成绩申请证书。申报考试和申请证书的具体时间及承办机构由认定委员会决定。

第十条 《能力证书》申请者须向申请受理机构提交以下材料:

㈠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证书申请表》(一式两份);

㈡ 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㈢ 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㈣ 考试成绩证明原件及复印件(符合免考试科目者须提交所要求的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㈤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㈥ 外语水平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第十一条 《能力证书》由认定委员会监制。

第十二条 申请证书过程中弄虚作假的,经认定委员会核实,不予认定;已经获得《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证书》者,由认定委员会予以注销。

第十三条 为了提高汉语作为外语教师的专业能力,认定委员会规定《能力证书》的标准化课程和大纲。

把情感训练作为钢琴教学的终极目标 第6篇

关键词:情感;训练;钢琴;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0-046-1

钢琴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于教会学生正确的思想和方法,通过自己的训练和演奏,逐步确立正确的演奏习惯,逐步掌握钢琴演奏的技能和规律,去表现音乐的思想感情和内容。可见,一切演奏技艺的形成都是为了突出作品中的“情”,钢琴教育活动对学生情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钢琴音乐更是如此,作品要表达的音乐形象并不具体,根据各自的审美情操及感悟能力,虽然各个演奏者的演绎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都必须有积极健康的审美观、丰富的情感积累、透彻的内涵领悟以及娴熟的演奏技艺才可能将自己内心的音乐形象表现出来,这种“声情并茂”的琴声才实现了钢琴演奏这种二度创作的“传情达意”的审美价值。钢琴音乐是琴声与情感的有机结合,它通过声音高低的起伏、节奏的张弛、力度的强弱、色彩的浓淡等准确地表现人的情感变化。

钢琴教学的特征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感性体验上和生理性认识中有一个思维的空间和想象的领域。教师作为钢琴教学的先导主体,必须精通教材,在考虑作品的思想内容,技能训练要求以及学生的个体化特征等前提下,无不蕴含着人类深远的思想感情精华,有着广阔的审美情感表现空间。在选择好教材以后,教师必须对其进行深入地认知和感受,包括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涵,艺术特征等,让学生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演绎作品的同时真正融合感知,体会其真谛。

从小加强对学生的情感训练和培养,这对学习钢琴和其它门类的艺术都是大有裨的。在儿童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听、唱、想等角度入手,细致深入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贯穿情感的教育,从而使学生为更好地表达音乐、理解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情感训练可以培养儿童学琴兴趣

为了使孩子能真正热爱音乐,通过音乐去打开他们想象和创造思维的窗口,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笔者觉得在儿童钢琴教学中首先应系情感的纽带,传授经验和方法,使音乐表现更具魅力,使钢琴成为孩子与音乐沟通的桥梁,能在琴声中更健康、活泼地成长,同时激发儿童学琴的兴趣,使音乐充满童贞的乐趣。孩子们只要是他感兴趣的事总会全身心投入地去做,这种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和催化剂。因此,培养孩子学琴的兴趣是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学琴兴趣的培养也是通过情感因素得以实现的。其二应采用激励机制,让儿童感受成功的喜悦,儿童在学琴过程中特别渴望得到教师、父母的表扬。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这种激励方式会产生巨大的动力,推进孩子学习的进程,让成功成为孩子学习的催化剂。当然必要的批评也是需要的,在孩子感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又应该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明确奋斗的目标。教师要努力使学生达到自我欣赏、自我激励的更高的精神境界。

总之,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情感因素是紧紧与之相联的。有了良好的情感因素,将情感转化为动力,教师、家长、学生间必将会产生一种默契。这种默契能使教师、学生和家长先入音乐的情,然后再入音乐的境,形成情境交融的快乐的学琴氛围,从而让孩子乘着琴声的翅膀飞翔!

二、情感训练可以培养儿童音乐的感悟力

感悟力是指人们对音乐能产生内心强烈共鸣,并将这种共鸣传递给他人,感染他人的能力。每个人感悟力的表现是不同的,既有先天的,更需要后天培养的。感悟力的表现是通过对音乐的张驰把握来实现的,这种紧张和松弛感是感悟力表现最具体的手段。而感悟力的培养又与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只有孩子与教师、家长间有了良好的情感联络,感悟力的培养才能真正起效。

情感的正确表达对于传递音乐起着重要作用,有了情感就有了音乐,有了音乐也就有了感悟,这种感觉是无形的、发自内心的,而在音乐中即使有了非常准确的音准感,精确的节奏感,那也不是音乐,不是真正的乐感,不可能真正地感动人。我们在教学中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弹奏的曲子音没错,速度没错,但就是听起来没味道,那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因为他们缺少情感。音乐不仅仅是声音的艺术,它更是情感的艺术。如果只是追求速度、节拍、音准,那我们就用电子合成器好了,它可以比人更精确地演奏。为何需要用人来演奏呢?就是因为人是有感情的,他可以通过钢琴这件乐器把感情表达出来。因此,为了表达音乐中的情感,钢琴演奏需要投入大量的感情因素,这是学练钢琴的关键。尤其是儿童,从弹第一首曲子的第一个音符时,他就已经有了情感,只是这种情感还是机械地表达乐谱中的一些感情记号,如渐强、渐弱、欢快的、坚强有力的等等。而这些记号却是作曲家自己的内心情感感受,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若能体会作曲家的这些情感,他就能很好地演奏作曲家的作品。那么,如何让儿童在演奏中主动地投入情感呢?儿童是模仿力、记忆力和想象力最强的时期,因而,教师从儿童初学钢琴时,就应该有意识地在钢琴教学中渗透音乐的情感的教育,让孩子明白音乐是有生命的,曲子也会哭,也会笑,也会生动有趣,把这样的情感不知不觉地渗入到曲子里,日积月累,儿童就有了辨别音质的敏锐感及对情感的领悟能力了。

联想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大有作为 第7篇

一、联想法在阅读教学上的运用

在学习课文时, 我启发学生积极地、有意识地思索, 去捕捉与课文有关的事物、现象或诗词名句,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像讲古文《五人墓碑记》中的五人“意气扬扬”“谈笑而死”时, 让学生联想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 联想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烈情怀。讲李煜词《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时, 让学生联想能表现愁的具体可感的诗句。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还有“抽刀断水水更流, 借酒消愁愁更愁”。还有台湾作家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枚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作者把“乡愁”比做“邮票”“船票”“坟墓”, 把浓重的愁情实物化了。李清照的《声声慢》“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用一个愁字收束全篇。

秦牧曾说:“联想的构成, 在某一点上如同电路, 有了电路, 电才能通过, 知识贫乏, 线路就不会畅通。”联想很像串联的灯, 电通灯亮, 一亮一串, 形成一条链。譬如刘禹锡有一首咏叹乌衣巷的怀古诗:“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作者由乌衣巷联想到豪华富贵的王谢家族早已凋零败落, 联想到沧海桑田变换无常的社会人生。我们可由此联想到“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在联想到谢家诸多风流子弟:谢尚, 谢安, 谢灵运, 谢眺等, 又由此联想到谢家才女谢道韫。据说有一次吃午饭, 窗外纷纷扬扬下起了雪, 这样的大雪, 南国还是很少见的。孩子们瞪大眼睛向外看, 谢安趁机问:“你们看这雪花像什么?”侄儿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则说:“莫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确实表现了深刻独到的联想能力。沉甸甸的盐粒与轻飘飘的雪花除了颜色相似以外, 再无共同之处, 而“柳絮因风起”则描绘出雪花轻柔飞旋之状, 写出雪花空灵迷离之神, 且不着痕迹地将寒冷化为温煦, 从色、行、神等方面作了联想。怪不得谢安向侄女点头叫好:“好一个柳絮因风起。”看来联想人皆有之, 但深度、广度、强度、层次却不一样。

当然, 联想应当有选择性, 应当对文章的学习起促进作用。拿毛主席的《水调歌头·游泳》开头两句“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来说, 与其按照教参向同学们介绍长沙井水如何清澈, 武昌鱼又如何著名, 有何典故, 还不如引导学生联想“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借李白的轻松心情去体会毛泽东看到长江上建设飞速, 变化巨大的愉快喜悦的心情。或是引用韩愈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与其节奏的沉重缓慢对比中去体会景中寓情这一诗歌创作的重要手法。

二、联想法在语法教学上的运用

语法本来枯燥无味, 讲起来学生不爱听, 若光讲理论, 学生还不好理解。我就采用联想法讲语法。围绕一个概念让学生联想举例, 达到掌握概念的目的。如讲汉语组合的特点之一, 汉语以语序和虚词为组合手段时, 我举了下面的例子, 用“做人难”三个字说出三句不同而有意义的话。“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又如用“好好好读读读书书书”九个字说出三句不同而有意义的话。“好读书, 读书好, 读好书”。以上短语是靠语序来组合的。由此可以看出, 语素相同, 由于组合顺序不同, 表达的意思会完全不同。汉语组合的另一手段就是借助虚词。例如:据史书记载, 明朝都师洪承畴, 在松山抗清, 兵败后投降清军, 任七省经略。在他初被清军俘获时, 传说他已经殉难。明朝朝廷曾经隆重地祭吊他。洪承畴在做明臣时, 家里曾挂着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他投降清军后, 家里仍挂着这副对联。后来有人在对联的上下句各加了一个虚词, 变成了:“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加上“矣、乎”两个虚词后, 对联的意思发生了质的变化, 道出了洪承畴的“殉国”是假的, 他是一个大汉奸, 欺世盗名。

三、联想法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对学生作文联想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让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养成善于联想的习惯。要让学生明白, 校园漫步, 街头浏览都不能无动于衷。一列飞驰的火车, 一页崭新的日记, 一抹初发的新绿, 一种新上市的商品———都能唤起人们美好的遐想和情思。在写作训练方面, 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利于开拓思路, 利于联想的作文题, 积极指导学生在审好题意的基础上, 把社会中生活中理想中的人与事聚焦, 具体地去美化去展现去联想。联想集团这样说过, 联想是人类迈出的一小步, 但也是世界迈出的一大步。联想的方式大致有三种:相关联想, 相似联想, 相反联想。“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刘勰) , 告诉我们联想要想到千年之长, 万里之遥, 一定要丰富。但同时联想也不能信马由缰, 还要合理。如我曾用一组几何图形训练学生的联想力, 材料是从直线、曲线、等腰三角形、梯形、不完整的圆中任意选择一个图形, 展开联想, 联系实际, 自拟题目作文。同学们各抒己见, 比如, 由直线联想到无尽的人生路,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要在人生路上留下足迹, 拟题为“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由曲线联想到波峰浪谷, 想到人生有辉煌和失意, 拟题为“平平淡淡才是真”, 由三角形想到古代计时用的沙漏, 拟题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由梯形想到人生的舞台, 每个人都是舞台上的角色, 主张“扮演好生活的角色”, 有的把不完整的圆说成是人生的缺憾, 想到古代四大美女, 虽各有各自的缺憾, 但并没有影响她们的美, 拟题为“缺憾也是一种美”。

总之, 在语文教学中适当的运用联想可以达到托物运思、由此及彼、实中见虚、开拓意境的效果。联想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大有作为。

摘要:文章在反映客观事物的同时, 总会不同程度地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 联想是表现主观色彩的手段之一。

作为教学 第8篇

一、区分“听力课”与“综合课”、“口语课”

谈到“听力课”, 首先要定性, 要准确区分“听力课”、“口语课”和“综合课”。如果定性不准, 就很容易将听力课上成综合课, 误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误区。

(一) 什么是综合课

所谓的综合课也叫精读课, 主要特点是综合教学, 主要任务是全面进行语言要素、语用规则和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 全面进行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 把语言要素、语用规则和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与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教学。简而言之, 就是教学内容比较全面, 各方面都要当重点来讲。综合课围绕语言基本要素与相关文化内容进行综合性训练,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 这门课有融合性特点, 处于主干、基础地位, 是各专项技能课的纽带与核心。

(二) 什么是听力课

听力课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门独立专项技能课, 而且是专项技能课的核心主干课程。通过听觉器官对听到的汉语信号进行接收和解码, 包括辨音、辨调、辨重音和节奏等。在此基础上运用语法知识并结合上下文, 理解整个句子或段落所传达出来的有效信息。听力课的重点在“听”, 由于汉语在语调、语气、词汇和句式上的灵活多变, 因此导致听力教学的难度非常大。

(三) 什么是口语课

汉语口语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汉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的专项语言技能课。口语课是学生通过编码、发码、传码、收码和解码五个阶段完成的。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多练习口语, 达到即时交际的目的。

以上是关于三种教学课型的基本介绍,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综合课是听力课和口语课的母系统, 而听力课和口语课是综合课下的子系统。因此, 我们在教授听力课时, 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听力课中涉及的生词和语法一定要讲, 但是如何讲、讲到什么程度是值得关注的地方。在听力课中, 我们只要将基本的词义和用法讲给学生即可, 千万不要将其作为重点, 如果这样就将听力课上成了综合课。听力课不只是听, 更要听说结合, 但是听多少, 说多少又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个难点。在听力课中, 当然要以听为主、说为辅。在听力课中进行适当的口语诉说是合理的, 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也有帮助, 但是一定要把握好分寸, 说在听力课中一定要适可而止, 避免将听力课上成口语课。因此, 听力课的难度可想而知。

二、当前听力课堂存在的教学问题

有听力老师自嘲“自己就是个放录音的”, 这在外行人看来, 大都会这样认为, 其实不然。正因为存在这样的误区, 才导致当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听力课堂存在诸多问题。

(一) 教学模式单一

不管是我们学习外语的听力课堂还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听力课堂, 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个固有的教学模式:教师放录音———学生作答———教师提问———更正答案。从这一过程来看, 大多数步骤是由教师操纵的, 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 因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相对减弱,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长此以往就形成沉闷的课堂气氛。因此, 要借鉴口语课的教学经验, 在听力课上有听有说,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让学生主动地参加课堂教学而非被动接受。

目前听力课的教材也有个别问题, 从教材的设计和针对性上来说都有些许欠缺。首先来说教材设计, 每一课听力内容模式大同小异、没有新意, 容易让学生产生听觉疲劳, 没有新鲜感, 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其次是教材的语料设计, 有些听力材料过于陈旧, 缺少实际应用价值, 有的听力材料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 可接受性和能接受性差。因此编写教材时, 要对语料进行精心选择和充分预测, 保证听力材料的可行性。

(二) 重视程度低, 教学效果不佳。

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 但是听力课堂上却很少有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普遍不重视听力课, 虽然他们明知听力对于提高语言交际技能很重要, 但真正的课堂却无法控制。教师是课堂的主导, 但是听力课老师缺少教学经验, 很难把控听力课的教学。听力课大多是年轻老师授课, 他们没有足够的教学技巧和实践经验, 再加上课时较少, 教师的积极性和热情就会降低, 导致教师忽略这一课型。因此针对以上问题, 要做出一些改变。从校方来说, 要重视对师资的编配, 听力课堂应该让教学经验丰富、课堂把控能力强的老教师担任;从教师来说, 要提高教学技巧并且掌握恰当的教学方法, 不至于出现单调的课堂模式;对学生来说, 要提高自己对待听力课的兴趣,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各方面都有所改变, 目前较弱的听力教学效果肯定会有改变, 听力课受冷的教学局面也会得到缓解。

(三) 听力课授课内容单一

学生普遍喜欢上综合课却不喜欢上听力课, 原因究竟是什么?综合课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学到各方面的知识。综合课的知识构成是多方面的, 包括听、说、读、写、译, 每一部分教师都会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 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无论是技能知识还是人文知识, 学生都能学到, 因此他们在综合课上表现得积极活跃。但是听力课基本上就是那几个循规蹈矩的死话题, 而且缺乏训练的新样式。我个人觉得可以适当增加中国歌曲的听力练习, 这也是提升学生听力技能的一个有效方法。选取一些学生喜欢听、速度适中并且能够代表中国风的歌曲, 这样能提高学生上听力课的兴趣, 使单调的课堂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三、教学策略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不同课型, 有不同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针对听力课的教学方法, 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 听前准备

当学生做听力题时, 应该做好听前的准备, 包括预习、预测和预设等工作。上听力课前, 教师应该给学生留适当的预习作业, 让学生在听力过程中有的放矢, 有针对性地听。与此同时, 学生要熟知本课出现的生词, 消除生词在听力中的障碍, 针对听力题目中出现的选项, 学生可以预测听力材料的相关内容, 并对可能的答案做出预设, 这样在听力训练中就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有些听力材料是需要特定的历史背景知识才能做出来的, 也是目的语国家的特有交际方式。因此, 教师要在听力进行之前, 做好知识的铺垫工作很有必要, 以防因为交际语气与交际方式的不同而造成学生对听力材料的错误理解。语料背景知识的介绍, 随着教学进度的加深而逐渐减少。

(二) 听力过程中

在做好了听前准备后开始听力训练。在听力过程中, 尽管已经做好了充足的预习准备, 但是仍然会遇到一些生词障碍, 这就要求学生有跳词猜词的能力。有学者指出如果在听力材料中有生词, 学生就会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在这个生词上。倘若有两个陌生生词连续出现, 学生就会觉得整句话都是无法理解的。因此, 在听力过程中, 跳过不熟悉的词是一种应变方法, 同时学生要有根据整个句子的意思猜测出陌生词的意思的能力。跳词、猜词的能力能够对听力的顺利进行起到促进作用。

在听力过程中, 学生要能对听到的信息做有针对性的记录。有学生反映, 整个句子听完却忘记了究竟讲的是什么, 或是句子听懂了却无法辨认出正确答案。这种情况的产生, 就是因为缺少相应的笔记。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听力训练中, 做好简单针对性的笔记是非常重要的, 能够为答题提供依据。

(三) 听力的后续工作

听力语料的结束并不意味听力工作的结束。很多学生认为, 听完材料, 教师更正完答案就算结束了听力学习, 其实不然。我们在对完答案后, 要对做错的题进行反思,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该题的误选, 总结出听力错误的原因, 并认真总结, 避免在以后类似的题目中再次出错。教师也要进行教学反思, 针对学生的典型错误做出相应的指导, 并提醒学生要注意这类题的答题方法与答题技巧。因此, 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 录音结束并不意味听力训练结束。

(四) 教学媒体的选用

传统的听力教学是利用录音机, 但是现代的教学设施已经很完善, 教师可以有多种教学媒介的选择。

利用多媒体教学是不错的选择, 通过多媒体教学, 使听力课有了画面感, 学生能更加形象准确地理解语料内容, 听力中涉及的文化元素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这样的课堂是充实、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对学生不太容易把握的语料进行重复练习。有学者认为, 听力课上, 对学生所要听的语料要提高重现率。

也可以利用语音实验室。这种教学方式, 一人一机并且有屏障, 可以减少外界干扰, 营造良好的听力环境。能让教师对所有学生都起到关注作用, 教师可以一对一, 也可以一对多, 这样师生之间的交流会增加。

四、结语

听力课的教学目的是训练听力理解技能, 训练的目的是促进对听力内容的理解、积累和语感的培养, 以及学生在听力课中的应对方法。听力课教学要和综合课与口语课教学做好课型划分, 要针对当前听力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出应对策略, 将看似简单的听力课上好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 也是留学生提高交际能力的重要技能。因此, 听力课要引起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

摘要:听力课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门专项技能课, 它不同于汉语综合课和口语课。当前的听力课堂存在诸多教学问题, 为了达到良好的听力教学效果, 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找到一些恰当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听力课,定性,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李秋来.浅谈语块法与对外汉语教学[J].新西部, 2014 (11) .

[2]杨惠元.中国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6.

[3]王晓辉.对外汉语听力教学技法略论[J].北方文学, 2010 (6) .

[4]央青.对外汉语听力教学效果最优化[J].青海师专学报 (教育科学) , 2008 (5) .

作为教学 第9篇

一、科学分组,做好基础工作

一般情况下,数学课堂上的分组是以座位为划分依据,前后座位的4人~6人为一组,座位的编排多是以身高为标准、男女生搭配进行分配,这样的安排虽然快速便捷,但是并不科学,没有办法保障不同水平的学生做到优势互补,小组内的分工也不合理、不明确。

科学的分组能够保障教学的有序进行。如在学习应用题时,4人~6人恰好可以分饰角色模拟题目情境,性格外向、态度积极的学生可以扮演主要角色,性格内向学生可以扮演配角或者负责记录,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则可以进行角色分配……通过这样的分工,学生既可以将应用题通过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示出来、以便理解,又可以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最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都能够得到训练。

二、热烈讨论,活跃课堂氛围

在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方式过程中,学生仍旧停留在独立思考的学习阶段中,这是该教学方法执行阶段的重要阻滞。当教师或学生提出一个需要探讨研究的问题后,有的学生更倾向于自己进行思考,有的学生没有勇气进行表达,有的学生甚至拿出自己的练习册全然不顾需要讨论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成熟、具体操作存在问题、学生的思想没有转变过来等。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关键在于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如果学生不能积极、热烈地进行讨论,那么该方法则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此时,教师应该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可以通过树立典型、组织比赛、设立奖惩等方式帮助学生快速地进入角色;每组组长也应起到带头作用,积极的进行发言和引导,协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如在教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方程”这一单元时,笔者曾经在班里组织过一个小型的解方程竞赛,每个小组派出5名学生上讲台接力解方程,从去括号、去分母、等号两遍移项、合并同类项最后到求解,每个人负责完成一个步骤,直到解除方程。此项竞赛需要学生团结协作完成,但是在解题之前也需要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每名学生既要保证完成自己步骤,又要确保没有跳步,同时还要检查上一名学生是否正确,只有配合默契、解题速度又完全正确的小组才能获胜。通过学生们相互讨论和上台解方程这项活动,既使课堂气氛得以活跃,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三、问题合理设置,激发学生参与度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掌握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只要负责控制整体局面即可,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提出问题,全体组员共同讨论,表达自己意见的同时能够客观的听取他人的想法,在讨论中统一解决问题,并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教学时,教师设置了以下问题: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圆的半径和周长的关系?这些问题难易程度恰到好处,能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增加难度的过程。教师在提问完后,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使他们通过自己思考和相互交流能很容易找到这几者之间的关系。但是如果教师将问题设置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什么”,这个问题学生只要翻翻书就可以发现答案,太过简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直接导致学生参与度较低;如果将问题设置为“圆的周长和面积存在怎样的关系”,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问题又过于复杂,降低了学生自信心,其参与度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掌握好力度,既要有挑战性,也要有可行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度。

四、设计最佳方案,激发团队意识

由于应试教育的本质,我国教育缺乏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位小组成员为了自己小组的进度、正确率而积极地进行思考和讨论。为了解决问题,所有成员会齐心协力团结在一起。教师采取适当的竞技元素,更能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兴趣、知识、能力等方面可以实现探讨研究,相互督促相互鼓励,有助于提高整体水平,实现共同进步。

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表面积的变化”时,有这样一道习题:用两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和原来相比有什么变化?这道题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实践能力和沟通交流的,如果教师一手包办,做了两个正方体进行演示,则违背了课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此时的教学方案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目的展开。课前,让每组学生准备几个符合要求的正方体,上课时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和具体的操作,通过动手实践和沟通交流来解决问题。之后,可以选取代表为全班同学展示不同的方案,并进一步加大问题难度,提出新的思考,如“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5CM、4CM、3CM)拼成的新的长方体表面积是否一样”等。动手实践类的合作学习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该教学模式也更易进行下去。学生通过实际动手,能够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够将掌握透彻的知识点灵活运用到实际中。总而言之,动手实践类的合作学习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价值,进而使该教学模式也更易进行下去。

越南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教学探讨 第10篇

一、选课前, 提高学生对所选第二外语的正确认识

学生选择何种第二外语, 应综合自身兴趣、学习的目的性, 以及所能达到的学习效果等因素综合考虑, 以更加有利于二外的学习与教学。因此, 在学生选择二外前, 应通过一定途径使学生对所选二外的语言特点, 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有一个具体细致的了解, 给学生“打打底”, 从而使其更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二外语种, 对提高二外的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作用。在教学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 我了解到应该说大部分学生都对所选语种经过了综合考虑与选择,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 由于对二外的重视不够, 抱着“学学着玩”的心态, 甚至是看任课老师“人怎么样, 好不好说”来选择二外课程, 选择无目的性, 学习积极性不高, 导致缺课旷课现象时有发生, 学习效果差。因此, 选课前给学生的“打底”就显得尤为重要。像我校实行的二外选课说明会, 就是很好的一种方式, 我认为应该予与坚持与改进。我校的选课说明会, 由系里主持、任课老师与学生参加, 其好处在于有助于学生对二外这门课程, 以及所选二外语种进行较全面的了解;而存在的弊端在于由于有任课老师的参与, 教师个人因素对学生选择的影响往往被放大, 以及可能会出现教师“推课”、“拉课”的倾向, 不利于学生作出最合理的选择。因此, 我建议选课说明会可以只有系里作统一介绍, 学生对课程了解后, 如有需要可再根据自己兴趣自行选择去旁听, 从而强化系里的统筹, 弱化任课老师的个人因素。

二、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合理化

目前我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二外课程的学分学时分配如下:

据我了解, 应该说, 目前我校英语专业学生二外课程的学分及学时安排相对其他区内院校是较少的, 而二外课程总学分学时设置受制于我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可调整的余地及可能性很小。因此, 如何在有限的128个学时内, 通过教学使学生牢固掌握一门全新语言的基础知识, 对任课教师的授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外课程的性质及学时安排等内容决定了二外教学最主要的目的, 不在于通过短时间教学就能使学生掌握和运用一门全新的语言, 这是不客观的也无法办到的。其主要目的在于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打下较坚实的语言基础知识, 掌握最基本的读、说、写能力, 从而为学生日后的坚持自学创造条件。

越南语的语言特点决定了其课程特点:语音的学习非常重要, 并且对新接触该门语言的学习者来说, 难度较大, 因此语音学习往往占了课程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而越南语语法, 句型, 相对其它语种来说, 较容易掌握。越南语语音, 音节多, 练习量大, 有些音由于地域因素的原因, 不同地域学生掌握起来的程度也不一样。我担任越南语二外课程教学的几年来, 历来都非常重视语音的教学, 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 要使英语专业学生正确、牢固掌握越南语语音, 课堂至少都需要连贯的50到60个课时左右的时间。如果没有足够的语音学习时间, 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也将会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而基础句型、语法阶段的学习, 应该说, 同样大概60个课时左右的时间, 学生已经能基本掌握并且基本能自主往后自学了。

由于我校二外开课第一个学期 (即第4学期) 英语专业学生要参加专业四级考试, 因此二外课程被安排到了四级考试结束之后的第9周才开始授课, 该学期的总课时为32课时。应该说, 这样的课时安排, 是根据我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实际情况, 为保证专业过级率而制定的。这样的安排对英语专业学习来说, 是正常且较合理的。但对于二外课程, 对任课老师, 尤其是对越南语, 泰语这两门东南亚语种的教学来说, 无疑又提高了难度。32个学时不能满足语音学习的需要, 内容讲授不完, 而经过一个假期后再来继续讲授没学完的语音知识, 先前所学的语音大部分学生都会有所遗忘, 费时费力再教一遍, 学习效果折上打折。而如果硬在32个课时内讲授完全部语音知识, 学生能掌握的程度也非常有限, 基本达不到后续学习的要求。

因此,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允许的前提下, 我建议如能对越南语二外课程的学时设置有所改动, 如设置成48∶48∶48 (总学分增加一个学分) 或48∶48∶32模式的话, 将会更有利于该门课程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我认为这样的设置对于其他二外语种来说也应该是更加合理的。

三、教材的选择与建设

教材是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 往往能使教学事半功倍。目前, 市面上的越南语学习教材种类繁多, 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供自学的都非常之多, 但事实上真正有质量, 并且适合二外教学的越南语基础教材少之又少, 甚至说是没有。通过这几年的教学, 我发现, 二外课程选择专业学生的教材, 内容往往太细, 过于繁琐, 量多且大, 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枯燥;内容较陈旧, 不够生动活泼, 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选择一些非专业的教材, 语音、语法又不够系统, 并且内容凌乱, 口语化过度。因此, 编写一本适合二外课程 (或者是其它专业选修学生) 的越南语教材, 势在必行。首先, 语音学习部分要科学、系统, 练习量适合, 能在语音学习部分就能穿插一些实用的单词, 基本句型的学习, 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不会觉得枯燥, 并且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其次, 语法要简明, 难重点突出。再次, 课文、会话部分要实用, 贴近生活, 并且能穿插一些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小知识,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习的兴趣。最后, 练习部分要有针对性, 对重难点多加练习。

总之, 编写适合二外越南语教学的教材, 是提高该门课程教学的保证。

四、教师要注重自身的提高,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二外课程属于一点对多点的传统教学课程, 教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直观的、重要的。而在越南语课程教学中, 教师经常需要给学生纠正发音, 教师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 任课教师必须首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这其中包括了思想政治和业务两方面的内容。在越南语二外课程课堂学时有限, 学生业余时间同样有限的情况下, 教师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是提高二外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传统的二外课程教学多采用直观教学法, 即以直观方法向学生讲授基本的定义, 概念或句型等基础知识, 属于最初级的教学法。直观法对于使初学者掌握迅速入门, 掌握语音基础比较有效。因此在越南语语音的学习阶段, 学生尚不具备语音基础的情况下, 直观教学法是唯一合适的选择。在越南语语音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努力避免只知道一味地让学生模仿发音, 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音节的发音部位、特点及方法, 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这就要求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地学习, 摸索出更加容易、合理、科学的直观语音教学法。

完成语音部分的学习, 进入课文, 语法部分的学习之后, 如果再采用单一的直观教学法, 就容易造成课堂的沉闷,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这一阶段, 互动式教学法的使用就势在必行。互动式 (问答式) 教学法, 是对有了一定语言基础的学习者进行互动提问回答的一种教学方法, 是熟练掌握口语的一种重要教学法。这种互动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 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其根本目的就是使学习者开口讲, 开口练, 从而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但是由于互动教学法相对比较耗时, 因此对于课时有限的越南语二外课程来说, 只单一采用任何一种方法的效果都不够理想。在越南语二外课程教学中, 必须尽量合理、科学、灵活地结合使用直观教学法与互动教学法。例如采取教师讲授、学生小组练习、教师纠正等方式, 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提高教学效果。

要提高二外课程的教学效果, 任课教师不仅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而且要注重教学手段的更新和利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现在市面上、网络上的越南语学习资料, 影音资料日渐增多。因此, 如果能好好利用这些资源, 对学生的学习将会产生积极的效果。比如课堂上可以通过学唱越南语歌曲, 观看有关越南的影音资料, 越南语电影等活动来增加学生的兴趣, 增进学生对越南的了解, 扩大知识面。目前, 越南语二外教学手段的更新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目前我校的语音室, 多媒体教室资源相对紧张, 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 这就需要学校在硬件方面多加建设与支持。

分析越南语二外课程的现状可以看到, 从某些方面来说, 该门课程在教学目的与教学实际情况之间尚存在不小差距, 不少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 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除了学校各级领导, 管理部门要予以重视及创造必要的条件之外, 其关键还在于任课老师要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加快知识更新, 真正认真去上好每一节课。只有课堂质量提高了, 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从而培养学生自身的后续学习能力, 为学生走向社会用以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区域内对复合型高素质外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英语专业学生第二外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在广西区内, 由于广西毗邻越南的地理优势, 从第二外语的实践性来说, 越南语有着其它语种无法相比的优势。本文针对越南语二外这一课程的教学现状、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 分析存在的问题, 以期提出一些改进和发展越南语二外教学的思考和途径。

将兴趣培养作为历史教学的切入点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兴趣培养 方法对策

兴趣是一种基于“需要”之上的精神动力,当人们觉得自己需要某项事物和某项情感与活动的时候,他们便会热衷于该项事物,并认真观察、积极探索,致力于挖掘其中的奥秘。这时,探索的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的。笔者认为,如果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必然会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纵观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缺乏主体意识,兴趣培养机制成为空谈;其次,课堂活动形式单一,学生容易失去新鲜感,不利于兴趣教学的落实;第三,缺乏真实具体的历史形象,学生对摸不着看不到的历史事件及人物缺乏足够的探究欲望。笔者将围绕这三点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交代本文论点。

一、明确主体,激发兴趣

若想提高初中学生对历史科目的兴趣,首先要让他们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认识到自身的使命和责任。所以,教师有必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并借助一系列的教学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成为课堂中的真正小主人。但是具体该如何操作这一环节呢?笔者认为,我们不妨实施“限时讲授”对策。“限时讲授”即留出一半的课堂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自行探索,或单人探索,或小组探索,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增强他们的探索欲望,让他们亲身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增强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把握。以人教版《政权分裂与民族融合》中的三国鼎立为例,在讲解这章知识点时,教师首先为学生交代了重点和难点,以及相关历史概况,之后教师对学生说:“请同学们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自行探索,并整合相关知识点。”有的学生问:“文中出现了曹操的《龟虽寿》,该诗体现了曹操的何种情怀?”也有学生问:“戏剧中喜欢把曹操比作奸雄,但是课本上曹操确是伟大的军事家,历史中的曹操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这种教学手法的开放性较强,学生在“自行操刀”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很大的满足感。

二、形式多样,丰富内容

目前,初中历史教师在实施兴趣培养对策时,虽然会精雕细琢地制定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案,但是由于其局限性较强,而且形式单一,所以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兴趣。倘若历史教师不及时寻出合理的解决对策,长期下去只会降低课堂授课质量。所以,笔者认为课堂活动应该是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基于上述,笔者制定了以下两种兴趣培养方案。

1.角色扮演

在教学辛亥革命这段历史时,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教材编撰剧本,在课堂中表演。由谁来饰演孙中山,谁来饰演宋教仁,由学生自行决定。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让台下学生观察表演者的神态和表情,并透过台词感受其中蕴含的历史知识,以此让课堂教学变得轻松自然。

2.故事解读

有人说野史会令人玩物丧志,但笔者认为野史具有很好的“反面教材”作用。引导学生挖掘野史,并从中寻出有悖正史的事件,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知历史事件。在某堂课中,老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楚汉传奇》的片段,片中一名女子为了躲避追兵而跑到了尼姑庵。这时画面瞬间定格,教师鼓励学生指出其中的错误。学生心领神会,指出尼姑庵在历史上的起源时间是东汉末年,影视剧中的野史有悖正史,也就是说影视剧中的尼姑庵是片中的BUG。

三、媒体导入,直观成像

多媒体等电教设备的普及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诸多的便利,其具有真实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这便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奠定了关键基础。我们要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并借助其内部包含的丰富资源优化课堂,让历史课堂更具趣味性。如在教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教师为学生们播放了相关历史纪录片,让学生通过纪录片更加真实、清晰地感受那段历史。在观看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观察到学生们的表情在不断变换,从感兴趣到惊讶,从惊讶到愤怒。这时,老师知道学生们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视频资料吸引了,他们的思维正处在高度活跃阶段。趁此机会,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源是什么?可以从哪几方面来论述?通过这场战争,反应了当时清廷的哪些心态与现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是什么?这一结果存在着哪些必然因素?”在学生思考、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老师引导他们进行反思,谈谈自己对这段历史的看法,从而让课堂教学变得如火如荼起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兴趣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便可实现的。历史教师要合理规划兴趣培养方案,并将方案落实到每一堂课中,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能获得充足的乐趣,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当中学到知识,掌握真理。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兴趣培养只能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其目的在于促进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严格控制这个度,以免造成“喧宾夺主”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杨译. 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 东北师范大学,2012(06).

[2] 张来凤.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 华中师范大学,2011(05).

[3] 吴越. 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与实践[J]. 陕西师范大学,2012(05).

作为教学 第12篇

一来自于《武汉晨报》的报道:“武汉科技大学新学年军训誓师大会, 不到一个小时, 相继有文法与经济学院、理学院等5个学院的14名新生晕倒, 其中12名女生, 2名男生。该校相关负责人急忙拿来牛奶、面包等食品, 校医对他们进行急救。该校校医院有关负责人称, 现在大学新生体质较差, 在中学阶段缺少运动, 急需补上这一课。”带给我们极大的触动。作为“天之骄子”, 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 如何在将来报效国家, 回报社会?因此, 积极寻求科学、易行的健身手段是解决当前大学生体质下降主要措施。

二、跳绳的健身价值

跳绳运动是一项操作简单, 方便易学的大众体育项目, 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最令人推崇的是它具有很高的强心健身价值, 欧美一些医学专家称跳绳为“最完美的健康运动”。有资料显示, 持续跳绳10分钟的运动量与慢跑30分钟或跳健身舞20分钟的运动量相差无几, 可谓是耗时少、耗能大的有氧运动。因此, 跳绳还有减肥功效, 可以结实全身肌肉, 消除臀部和大腿上的多余脂肪, 使你的形体不断健美, 并能使动作敏捷、稳定身体的重心。

跳绳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报道较多。其中有专家称, 跳绳是一项有益儿童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的活动。首先, 跳绳能加快胃肠蠕动和血液循环, 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其次, 当儿童跳绳时自跳自数, 有助于理解数字的实际含义与概念。再者, 跳绳能提高记忆能力。此外, 还可以提高大脑的思维灵敏度和判断力, 有助于体力、智力和应变能力的协调发展, 并且跳绳还可以培养平衡感和节奏感。最后, 跳绳还能培养儿童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还有研究证实, 长期跳绳可以预防诸如糖尿病、关节炎、肥胖症、骨质疏松、高血压、肌肉萎缩、高血脂、失眠症、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多种疾病。对哺乳期和绝经期妇女来说, 跳绳还兼有放松情绪的积极作用, 因而也有利于女性的心理健康。鉴于跳绳对女性的独特保健作用, 法国健身专家莫克还专门为女性健身者设计了一个“跳绳渐进计划”。

另有研究提出, 跳绳运动是老年人最佳的耐力运动。跳绳可以助消化、抗衰老、调节情绪, 还可以增强老年人下肢力量, 预防多种疾病的作用。

又有资料显示, 跳绳运动还可以提高篮球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

三、国外跳绳运动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 国外一些健身运动专家格外推崇跳绳运动。如美国著名健身专家里奇·桑旦勒认为, 跳绳花样繁多, 可简可繁, 随时可做, 一学就会, 特别适宜在气温较低的季节作为健身运动。跳绳运动在世界各国都非常普及, “跳绳强心”运动就始于加拿大, 他们宣传“为了您的心脏来跳绳吧!”的口号。加拿大健康娱乐舞蹈协会还把跳绳列为“优秀日常体育锻炼项目”, 经过精心计划和组织后作为在校学生贯穿于全学年的体育教学项目。1984年, 美国把加拿大的经验移植过来, 称之为“心跳运动”, 后来风行于欧洲。2002年9月美国总统布什颁布一项命令中说:为了减少联邦政府对心脏疾病治疗的巨额投入, 美国政府将在全国实施一项“美国公民个人健身计划”。这项计划的首选项目就是跳绳。此外, 在英国、美国、瑞士、德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欧美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都把跳绳运动列为本国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欧洲跳绳组织每年七月的最后一周都会举办全欧洲跳绳大赛———欧洲跳绳冠军赛。这也是除了世界跳绳锦标赛外, 在全世界最有影响的国际跳绳大赛。跳绳运动在日本特别活跃, 几乎是全民运动, 设有全国性的跳绳组织———日本跳绳联盟, 各都、道、县都设分部。每年定期举办全国性跳绳锦标赛, 还定期进行分级入段的资格测试和比赛。而且还有一套完善的裁判员等级制度和技术要求。最近, 美国人莱斯特·克兰西成功发明一种只有两只手柄的无绳跳绳。绳柄能根据跳绳者手腕部的运动发出弧形激光, 就像一条真正的绳子那样在运动, 彻底解决了一些人有可能在跳绳过程中出现意外损伤的问题。

四、我国跳绳运动的发展情况

跳绳运动在中国香港非常受欢迎。1999年, 香港心脏专科学院在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教育署、卫生署的全力支持下, 向全香港中小学生推行一套系统的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有效预防心脏病的计划, 名为“跳绳强心”计划, 希望通过教授有趣的花式跳绳, 鼓励青少年做运动及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 从而预防和减少心脏疾病的发生。跳绳运动在我国广泛普及, 也深受人们喜爱。特别是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以来, 一些厂矿、企业、学校经常举办跳绳比赛;还出现了一些跳绳特色学校, 如北京的三路居小学等。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的秦皇岛市出现了竞技跳绳, 这是世界上比较罕见的跳绳技术, 以发明人胡平生为首的一批年轻人, 正在为这项运动的推广做努力, 并开设了我国第一个跳绳网站。然而, 我国大陆才刚刚成立了中国跳绳协会筹委会, 至今还没有全国性的跳绳组织或民间跳绳组织, 更没有举办过全国性的跳绳比赛, 因此, 作为我国民间传统的体育项目, 在推行和实施的过程中, 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健身功效。

五、小结

上一篇:高等体育下一篇:高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