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课堂三策略

2024-05-07

打造高效课堂三策略(精选12篇)

打造高效课堂三策略 第1篇

一、课前备课有效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1. 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首先, 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其次, 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 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 缺一不可。最后, 教学目标的制订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

2. 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备课不是备教师怎样教, 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 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还要充分进行预设, 预设的内容包括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起来困难较大, 应该如何施教;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 如何应对等。

3.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 使之更好地为教学和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 大胆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使教材内容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

二、教学行为有效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互动的过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不仅要关注教师“教”的行为, 还要关注学生“学”的行为。

1. 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 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 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2. 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 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新知, 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情, 并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3. 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

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 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同时还要使他们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反思有效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每上一节课, 教师都要进行深入剖析、反思, 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预设与实际是否吻合、学生学习状况如何、教师调控状况怎样等都要认真进行总结, 找出有规律的东西, 在不断反思中积累教学经验。具体反思以下内容:

1. 成功做法。

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成功之处, 例如, 充满吸引力的课堂导入、有趣的对话、典型的案例、巧妙的设问、幽默的讲解、独到而有特色的小实验、有益的启示、精彩的教学设计、恰如其分的多媒体应用等等。

2. 失败、失误之处。

任何教师的教学总会有不足之处, 即便教师再熟悉教材、学生, 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也会在课堂上出现许多课前估计不到的情况, 如表达不清、处理欠当、方法陈旧、演示失败等。

3. 学生的问题和学生的见解。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如知识难点、思维障碍、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等记录下来, 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补救措施, 同时也为再教时确定学生学习难点, 揣测学生的学习心态提供依据。

4. 再教设想。

教完一节课后, 应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回顾总结。教师要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反馈信息, 反思自己在教学上摸索出了哪些规律、在教法上有哪些创新、在组织教学上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归类和取舍, 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这样可以做到精益求精,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打造高效课堂三策略 第2篇

湖南宜章六中邓军松

摘 要:高效课堂被誉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如何才能让学生轻松高效学习化学呢?笔者认为这就要求教师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领会并实施高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高效的学习,打造高效化学课堂,实现学生能力高效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打造高效化学课堂四大策略进行略述,以求抛砖引玉。

关键词:高效 化学课堂 实施 四化策略

一、兴趣化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过:“教

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兴趣化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实施的教学方法有:

1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设置

实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最常规手段。实验法实施策略包括演示实验改进化,安全实验主体化,常量实验微型化,校本实验趣味化,家庭实验常规化。

2设疑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通过讨论

分析推理释疑,提高学生认知能力。设疑的技巧之处应注意引入式设疑情景化,递进式设疑坡度化,应用型设疑生活化,设疑指向清晰化。

3规律法:布鲁纳说:“使学生对一门学科兴趣的有效办

法是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在学习化学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的总结知识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采用:诗歌总结(酸碱盐溶解性规律)对联归纳(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元素周期表结构总结),拟人描绘(电化学原理:异性相吸,同性恋,阴阳配),口诀快板(氧化还原反应双线桥和单线桥法归纳)等方法。通过对所学知识的适当总结,找出规律,帮助学生记忆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是如此美妙和谐,诗情画意。

4开展课外活动法: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探究,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史若贝尔奖化学成果展览会,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

二、生活化策略

化学即生活(化学教学方法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实用即真理。新课程理念倡导化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选材,倡导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化学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只有从现实生活中的学生出发,才会真正焕发化学课堂的活力和价值。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实施应该遵循符合化学学科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等原则。

化学堂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

1教学内容生活化: 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与当代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知道怎样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而让学生切实感受化学的存在与用途。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基本操作的生活化教学实施:用蒸酒过程类化蒸馏原理,用汽油去污体验萃取原理,用油水分离感受分液原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对化学理论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关心社会和人类发展。

2情境创设生活化:新课程标准强调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因此作为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完全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求我们教

师善于从平凡但广泛的生活之中挖掘出具有化学教育价值的素材,把那些与学生生活世界紧密联系的事物、现象等自然地带入课堂。如学习《蛋白质性质》时我的情境引入设计是“中国美食在长沙,长沙臭豆腐香天下!“闻着臭,吃着香”是臭豆腐的特有风味,越臭的臭豆腐,吃起来越香,这是为什么呢?”。如此既增强了学生学习劲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作业布置生活化: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作业起着助推

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 第3篇

一、利用趣味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往往只是注重让学生去掌握一些体育技能,往往会忽视我们学生的内心感受,所以有些时候,我们的学生只是在被动接受老师教的一些训练技能,往往会让学生感觉非常乏味,所以我们要学会采用一些比较有趣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游戏法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我们在上课前,可以把学生按照他们的兴趣进行分组做游戏,比如把喜欢跳绳的同学分成两组,然后这两组同学一起跳绳进行跳绳比赛,看三分钟内,哪个小组的同学败下阵来得多就算失败,如果都没失败再看看哪个组同学跳的次数多些就是获胜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2.采用“玩”法队形教学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当我们采用“玩”法队形教学的时候, 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因为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小学生往往会因为过多的集合、站队而造成他们注意力的分散,所以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在讲解示范的时候, 不一定每一次都要求集合站队或严格的队形, 恰恰相反,我们可以让学生可以像平时“玩”的时候一样很自然地围绕在老师的周围, 安静地听老师作必要的讲解、 示范和安排。这样就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种集合站队的单调组织形式,使学生兴奋性得到调节, 注意力得到吸引, 而且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因集合而浪费的时间。

二、少讲多练的策略

在我们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时间很短,我们很难做到让我们的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来听我们讲解知识技能,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去掌握一些动作技能的时候,我们尽量要用少讲多练的策略,学会抓住技术动作的难点精讲,尽量简明扼要,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究。比如我们在向学生教授“篮球三步上篮”技术的时候,我们教师完全可以少讲甚至可以不讲解,而是通过引导学生在观看篮球比赛视频后,带领我们的学生一起探究,一起练习,教师只需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就可以了,通过这种方式往往比听我们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后,再让学生被动练习所取得的效果要比以往耐心讲解要好得多。

三、利用音乐和舞蹈辅助教学的策略

在我们的体育课的进行过程中,往往音乐和舞蹈也是少不了的,比如我们在教广播操的时候,如果我们利用广播操的音乐就能让我们的课堂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因为音乐可以让学生感觉非常兴奋,同时也活跃了我们的课堂。如果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让我们的学生边歌边舞, 那就最好不过了,因为这样的课堂可以帮助我们教师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得他们的动作更具有协调性, 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健康美、形态美, 得到各种美的感染和享受,让我们的“美育寓于体育之中”,从而让我们的体育教学和美育进行完美的结合,从而为我们打造高效的小学体育课堂添砖加瓦。

四、重视对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策略

我们所谓的高效课堂,并不是要在我们的学生中培养出一个体育特长生,我们的课堂就是高效的,没有培养出一个体育特长生,我们的课堂就是失败的,所以我们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所教授的任何一项运动技能都应面向全体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得到老师的指导。尤其对于那些运动能力较差,比如身材矮小、肥胖的学生,我们千万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关注,而是要在我们的课堂上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在课堂内容设置与组织形式上大胆创新,想办法创设能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的情境,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要学会重视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和转化,使他们和所有的同学一样也能在我们的体育课堂中感受到轻松愉悦,这样就会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

总之,如果我们想在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来打造高效课堂,我们就要善于在教学去思考,如何从我们的学生实际出发,利用一些趣味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应该努力思考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课堂效益,如何让学生以最小的付出更好掌握所学运动技能。面对日新月异的课程改革,教师要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在兴趣被激发的基础上主动进行技术、技能的学习,最终实现打造高效体育课堂的目的。

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 第4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策略

构建高效课堂要注重三个问题:一是目标问题。这节课学生学什么?获得什么?获得多少?二是效率问题。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把握好一节课的课时分配的比重;三是方法问题。学生怎样获得?采取“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取得学习效果的最佳化。根据我校目前的做法和个人在工作中的实践, 要想形成高效课堂的最佳效果,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大刀阔斧地探索创新。

一、构建人本至上、学生为主的新型课堂。

所谓人本至上, 就要把学生看作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客体和主人;学生为主, 就是要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人, 摈弃“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做法, 不能把学生当作老师课堂表演的“活道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习的内容设置疑点、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快乐自信的学习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过程中, 老师必须做好学生“表演”前的三项“台前”准备:⑴、浓缩教材、严格控制讲授时间。一节课最多讲授8—13分钟”, 精要地提出学习目标、画龙点睛地进行点拨、恰到好处地旁征博引, 引导学生走出教材展开联想。⑵、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科学地统筹时间。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得少于一节课的三分之一, 学生合作探究、质疑释疑也不得少于一节课的三分之一, 师生情感交流的时间约在8分钟左右。这种“时间三分法”并非机械地划分, 只是一个导向性的课时分配策略。⑶、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向。把课堂还给学生不等于让课堂成为学生放任自流的地方, 而是要在老师科学地组织和严密的教学设计中, 让学生有条不紊地按既定目标开展自主学习、获得新知。

二、采取学以载道、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方法。

学以载道是指要让学生明白“书是靠自己读出来的, 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读书道理, 基于此, 应着力引导学生首先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做到学中有底、心中有数。我们在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是这样起步的:一是培养学习习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不断提高自学的能力。教师要设法让学生明白, 自主学习绝非自我放任, 而是根据学习目标进行深层次地自我探究和发现, 能够在教材的牵引下形成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创新的学习习惯。二是划分层级学习小组。根据学情把学生划分成几个学习层级小组,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学习过程中, 对学习内容有不同层次的探究, 让学生从平面自主学习、单一合作研究的模式中逐步走向知识立体化、难度高层化的知识探究, 通过同伴互助达到学习知识的最高境界。三是把握自主学习时间强度。目前, 许多农村初中的教师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普遍存在畏难情绪, 主要原因是学生自学习惯差、学习素质偏低, 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不够用, 往往寄希望于课外。其实, 自学能力是一个人在未来社会中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把握时间、运用时间、科学支配时间的能力, 学会做时间的主人。由此暂时落下的教学进度在“磨刀不误砍柴工”中也是值得的。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放开手脚、心无顾忌地把学习的内容教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让给学生,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万类霜天中竞自由”。

三、形成即教同学、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

即教同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放下架子、放低分贝、放平心境地和学生融合在课堂教学的氛围中, 做好从婆婆→妈妈→哥姐的角色转变, 自觉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人。所谓当堂训练, 是指教师要把所有练习都放在课内完成, 不得向课外延伸, 这既是高效课堂的重点之一, 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举措。为了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开展有效训练必须走好以下“四部棋”:⑴、合理安排训练时间。教师应在统筹学情、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每节课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训练, 使学生在训练中有所得益。⑵、加强个性化辅助。在充分发挥学生同伴学习、共同训练的基础上, 发挥优生所蕴藏的学习资源所长, 帮助其他学生解决个性化的学习问题, 促进整体提高、共同进步。⑶、及时反馈练习环节。农村初中大部分教师习于学生作业的课后批改, 忽视了学生当堂训练的反馈环节, 这是长期形成的一种错误的教学习惯。事实上, 当堂练习反馈环节是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们决不可小视。⑷、减轻课余负担。高效课堂是对课堂教学的一场深刻革命,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把本属于课堂训练的内容变成了学生沉重的课外负担。解决这一问题的难点在于更新教育观念, 明智的做法是让所有训练或练习都在教师的眼皮下完成。不是靠延长课堂时间、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挤占其它学科学时来完成的, 这种忽略当堂训练和淡视练习反馈的做法时至今日早该“寿终正寝”。

四、塑造彰显特色、突出个性的课堂特色。

高效课堂也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与时俱进, 要彰显课堂教学特色、突出其个性, 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花气力、下功夫: (1) 、个性引导。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老师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帮助解决学习困难、满足学生个性需求上。 (2) 、方法指导。老师根据学生个性实际, 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 帮助学生寻找到最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独特的学习方法。 (3) 、情感疏导。在师生互动中, 老师应对学生多一些个性化关怀, 多一些个性化服务, 多一些个性化情感投入, 构建师生情感交流平台。 (4) 、心理辅导。由于学生家庭背景各异、认知水平有别、学习心理参差等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个性学习也是千差万别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的个性心理辅导, 使他们逐渐走向成熟、走向成才、走向成功。

五、搭建交流合作、相得益彰的课堂平台。

从理论上讲, 合作学习是指通过合作的力量来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从形式上讲有个性合作、同坐合作、同学合作、课堂合作、小组合作和师生合作等, 其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要通过合作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在课堂实践中可通过“小先生制”、“小组长制”、“小组学习制”、“作业互批制”等策略, 发挥合作交流平台的巨大作用, 使优生更优、差生跟优, 改善后进生在学习上的生存环境。开展合作学习要处理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引导学生在自学、自钻、自研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二是个性学习与整合提高的关系, 强化以个性学习促进整合提高, 以整合提高推动个性学习。三是合作学习与合作反馈的关系, 合作学习是过程, 合作反馈是关键, 合作效果是终结。无论从哪方面讲, 合作学习一定要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 发挥合作学习作用, 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教学效果。

六、创造三维管理、突出目标的课堂效果。

课堂教学的实践中, 我们常常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称之为课堂教学的三维元素。判断一节课的成败与否, 简言之: (1) 、准确的知识传授。告诉学生学习的知识要点、易发谬误和相同、相近、相似、相悖节骨点。 (2) 、科学的技能训练。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成能力形成的过程, 让学生在有声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无形的学习能力。 (3) 、活跃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通过师生情感交流、课堂激励手段营造的, 为学生制造出有话能说、有话敢说、有话敢大声说的气氛。 (4) 、高效的课堂效率。高效课堂的核心不是看学生学到了哪些?学习了哪些?而是看学生学会了哪些?形成了哪些和运用了哪些?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 不能偏重课堂过程的结论, 而要把重心放在让学生把知识变成智慧、在学习中形成能力上。在课堂教学目标上, 坚持民主和谐、讲求实效、育人第一、学有所得的原则, 不搞任人唯亲、形式主义和师道尊严。

众所周知, 当纸质教材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之前, 由于编写过程复杂、周期较长、信息容量低、知识经纬覆盖面窄等原因, 必然要求教师在课前要从报刊、书籍、电视、网络中涉猎更多的新知识、新信息, 来补充课堂教学内容的不足, 抢占高效课堂的制高点。

打造高效课堂三策略 第5篇

——读《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有感

定南中心校 李森林

读《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一书,让我明白:教学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而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那么要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呢?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些许的认识和体会。

一、备课‚实‛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材就是‚知己‛,备学生就是‚知彼‛。做到这两点,就会把备课落到实处,从而成为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1.备教材

首先我们要整体研读教材,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此外,教材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其中‚纵‛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横‛指知识的‚块‛,即横向联系。这样便于学生将知识联系起来,避免前学后忘。然后我们要激活教材资源,教学时,如果照本宣科,不利于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不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教师激活教材资源,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把静止的画面变为动态的情境,把教材‚冰冷的美丽‛变为学生‚火热的思考‛,使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发学生产生问题和主动建构知识。最后我们要整合教材资源。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因此,一个好的授课者,既要忠实课标,又要整合运用教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 活动经验。

2.备学生

于漪老师说‚教学,教学,教在学生身上起作用,学习是第一要素,没有学习者,就没有学习,正像没有买主就没有销售,作为一名教师,手中必须牢牢把握两个实际,一是教材的实际,二是学生的实际。这正如‘矢’和‘的’一般‛。显然,备学生就要解读学生,而解读学生是尊重客观实际的体现,是尊重学习者的体现‛。新课程也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备学生首先就是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因为新课程中学习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 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要将正式的知识与自己的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起来。因此备课 要在传统的关注学生‚学什么‛的基础上去关注学生‚怎么学‛,即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确定如何帮助他们去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确定设计什么样的学习活动 并帮助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采取措施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等。备学生还要解读学生个性差异,解读学生的个性品质差异,更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些解读都是为备好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活‛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只有确保课堂教学高效,才能带来教学质量的高效。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字上做文章。即:

1.灵活的教学方法。要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适时开放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这‚活‛,首先表现在灵活的教学方法上,学生思维活跃,师生灵动,课堂开放。而这要求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

2.活跃的教学状态。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学习目标由学生确定,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

3.科学的学法指导。叶圣陶说过:‚凡为教,目的在于不教‛,教师的‚教‛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仅仅是‚授人以鱼‛。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质疑,进而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进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三、素养‚高‛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后盾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可见教师素养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后盾,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在课上、课下感受到我们的人格魅力,才会乐于接受我们的引导和所授予的技巧,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与教师的主导地位相得益彰。而教师素养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拥有丰富的文化素养。‚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拥有丰富的文化素养是教育事业赋予新时代教师的要求,教师只有拥有丰富的文化素养,才能以涓涓清泉滋润学生心田,如果教师知识贫乏,孤陋寡闻,就难以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而要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大自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内行学习,还要向孩子学习等.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应该坚持不断地以容纳百川,借鉴杨弃的心态与胸怀去学习、吸纳和反思,从而积淀成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

2.用‚爱‛面对全体学生。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孩子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孩子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孩子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霾,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伟大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也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可见,教师的爱多么重要。教师的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秘诀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打造策略 第6篇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社会各方面的要求都在逐渐提高。当今社会不仅要求学生能获得更优秀的学习成绩,还要求学生能有着高效的学习。面临着这种现状,如何打造高效的课堂就成为了教学上的一个挑战。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以及目标,同时要有显著的教学效果。而教师如何去打造高效课堂是一个值得重点探究的问题。接下来,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去打造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

一、关于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

在当前的语文教育中,由于受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个性往往受到束缚。这可以体现为初中语文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初中的语文老师一般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往往是为了应试教育要完成的目标去教授学生,主要是在“教”学生,而没有充分重视到应该要“以学生为主体”。

很多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先导入新课,然后是阅读课文以及生词,再然后就是对课文进行段落分析,最后是指导学生做好课后练习。这样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这样单一的教学形式显得很枯燥、无趣。因而,初中语文老师应该在课程设计方面更丰富一些。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化,很容易使得学生逐渐对语文学习逐渐失去兴趣,或者是学习动力不足,进而造成整个教学效率的低下。

从教师角度来说,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低下受教师的知识结构水平以及个人素质的影响。而于学生来说,需要教师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样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创新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的单一化问题,不是短时间可以完全解决的。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去创新教学形式,从而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在根据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去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有利于明确教学目的。因为现在的初中语文教育离不开应试教育,所以不能在创新教学形式时,疏忽了课程标准要求完成的相关教学任务以及目标。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初中语文教学。利用多媒体来进行语文教学,比板书更为全面,内容更加丰富。比如,学生在学习某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加入朗读的音频以及关于课文的图片等资料。在语文课文的解读中,学生往往缺乏对具体形象的解读,这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对具体的形象进行生动形象的解读。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有助于语文教学的游戏活动,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得到娱乐的同时,还能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及目标。还有可以在语文课堂中开设情景教学,即让学生扮演相关的角色,或者是让学生集体讨论,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自主的去思考,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策略都有利于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三、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传统语文教学形式的单一化,使得课堂变得枯燥、无趣。这样是使得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不足。为了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去进行语文教学。教师在课堂设计方面,要尽量在开头的时候,做到“引人入胜”,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结尾的时候,要尽量使得结尾“回味无穷”。教师要想真正做到开头“引人入胜”以及结尾“回味无穷”,就要合理、精妙的去设计课程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情节跌宕起伏的课程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很容易使得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充满愉悦感,进而提高学习效率。这就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从而打造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四、注重因材施教

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学习成绩也有优劣之分。因此,教师应该对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深入的了解。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注重照顾到成绩较差的学生,还有对于学习能力特别突出的学生也要照顾到。还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思维特点,对他们多鼓励,进行适当的批评。

比如,教师在提问学生的时候,学习能力比较低的学生可能回答不上来,教师就要对其进行鼓励。教师要尽量避免只提问优等生的情况,这样是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这可能会打击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搞好整个班级的语文教学效果,实现初中语文的高效教学,就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来给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这样有利于学生不断收获学习语文的成就感,不断收获成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由此可见,因材施教对于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运用合理策略打造高效课堂 第7篇

一课前预习和师生互动策略

课堂是否高效取决于课前预习。教师对数学课的预习要求要有明确性、可行性, 预习问题要有点拨性、层次性, 预习作业要有差异性、反馈性。教师要把学习内容以导学提纲的形式呈现出来, 设计的问题难度不宜太大, 要深入浅出, 体现点拨性, 通过点拨使学生能顺利地对老师将要讲解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学习和理解, 了解新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了解自己在什么地方存在疑问, 以便在合作交流的时候更有针对性, 从而把一个被动接受过程转化成一个主动的求知过程。经验证明:预习过的学生, 其疑问更有针对性和道切性, 其注意力更集中, 能更主动地获取疑问的答案, 学习的质量也明显高于别人。

教师在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 采取策略, 实现师生互动。可通过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 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特别对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展开讨论。学生在这样的轻松环境下, 畅所欲言, 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 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二创设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情境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 我们教师应力求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境, 就能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以及趣味化,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教学实践中, 我们注意到:在很多情况下, 正是由于问题或困难的存在才使得合作学习显得更为必要。每节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在笔记本的主要区域, 课前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中解决, 课堂中未弄明白的问题课后解决, 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解决, 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请教老师, 实现真正的“兵教兵, 兵练兵, 兵强兵”;没有问题就寻找问题, 鼓励引导学生在同桌、临桌之间相互探讨, 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 鼓励学生独立审题、合作探讨, 把问题分析留给自己。这种做法的出发点就是避免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 当然他们归纳基本步骤和要点遇到困难时, 教师应施以援手。

三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要想创新, 就应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敢于向权威挑战。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 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品质。开放性数学题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常规的套路去解决, 而必须经过思考、探索和研究, 寻求新的处理方法。如求过点 (3, 1) 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有两个:x+y=4或2x-6y=0。如果学生按常规思维方式去解决的话, 就会忽视截距是0的特殊情况而得不出完全正确的结论。通过合理设计疑问, 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多方向、多角度的发展。在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时, 要注意使设计的问题既达到激疑目的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在进行“三角概念推广”教学时, 应尽可能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 如:1.钟表上的秒针 (当时间过1.5min时) 是按什么方向转动的, 转动了多大角度?2.在运动员转体一周半动作中, 运动员是按什么方向旋转的, 转了多大角度?3.当自行车的轮子转了两周时自行车轮子上的某一点转了多大角度?这类问题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的思维向着多角度、多方向发展。

四优化教学内容, 促进课堂教学增效策略

新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 它们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教师只有通过钻研理解教材, 才能掌握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目的、教学内容, 才能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重视课本, 在课本教学上狠下工夫, 减少复习资料, 不搞题海战术, 既可减轻学生负担, 又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对于课本例题, 第一, 我们要分析这个例题从已知到结论涉及哪些知识点, 例题所用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是什么, 哪一步是解题关键, 哪一步学生容易犯错误……把课本中的例题剖析得透一些, 讲解得精一些,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使学生真正领悟, 这必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第二, 课本上的例题一般只给一种解法, 我们可以对课本例题的解法来一个拓宽, 探索其多解性, 便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第三, 变式剖析, 研究变题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研究变题时, 除了严谨性、科学性以外, 还应当注意与主旋律和谐一致、变化有度, 防止任意拔高、乱加扩充。

五构筑新型师生关系, 加大感情投入策略

“亲其师而信其道”, 为了在课堂上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 我们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 放下架子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 平等、尊重、倾听、感染、善待理解每一名学生, 让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 让教师从“讲”师变为“导师”, 课堂中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

总之, 我们高中数学教学要改变教学方法与策略, 优化教学理念, 提高课堂效率。

创新教学策略打造高效课堂 第8篇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班级环境的营造需要发挥教师的作用, 教师要制定必要的课堂规则, 规则的制定要合理、可行。并且在班级中要始终如一地执行, 在规则面前师生平等, 同时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为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班级氛围打好基础。教师首先要营造那种充满爱的氛围, 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充满爱、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氛围, 感受到班集体的亲和力。

例如在学习语文二年级下册《阿德的梦》时,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梦想的环境, 让学生都认真发挥自己的想象, 说一说自己将来的梦想是什么。良好课堂环境的营造, 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充分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于很多教学问题的出现, 常常有教师因素也有学生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权威, 教师的权威是建立在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之上。教师只有博得了学生的爱戴, 学生才能更好地与教师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才能更好地与教师进行互动和交流。在管理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进行有效的差异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需要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积极参与语文课堂组织的各种活动, 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才能真正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课堂学习中, 学生应当成为主体, 而教师只是主导者和服务者。然而, 当前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学生只是跟随着教师的步伐进行学习, 这种方式没有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也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应首先转变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师应注意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进行分析, 在学习新课程之前, 应当让学生预习要学习的知识内容, 并查找与课程知识有关的材料, 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此外,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问题设置, 针对相关教材内容提出问题, 如学习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这节课时, 可以问问学生“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对人们的教育意义是什么?”在提出问题之后, 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寻找和发现答案, 这一过程就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过程。

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使学生能够互助互爱, 弥补相互之间学习上的不足, 提高学习效率。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下多沟通和交流, 对于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 可以向学习较好的同学询问, 也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难题, 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才能取得共同进步。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之间的友情, 同时还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减少学习的阻碍, 也能够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种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较好运用, 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五、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要达到语文课程的有效教学, 教师需要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的教学手段有效结合, 传统的教学工具主要是黑板、粉笔和一些纸质材料,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教学工具来展开教学。语文课程知识大都较为形象和生动,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 并结合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一些直观的、有趣的材料来表达课程知识内容, 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女娲补天》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收集一些材料, 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与这一神话故事相关的视频, 如《女娲补天》的动画片等, 让学生通过观看生动的画面来感受这段故事, 这些画面能够直接显现教学的主题, 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体会文字所描绘的场景和蕴含的思想,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从而实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 进行一些图片的展示和音乐的播放来辅助教学, 利用这些手段来增加课程内容的丰富性, 使课程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提高教学效率。

打造英语高效课堂策略探讨 第9篇

信任学生是对学生人格的肯定。学生成绩的好坏,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信任, 教师要与学生形成一种民主的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耐心, 对于学生无论是学习上还是行为习惯上出现的问题, 都要耐心指导, 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老师要帮助他的信心和决心, 最终使学生因感化而进步。在高效的英语课堂上, 师生关系应该是融洽、和谐的, 交流应该是灵活、无障碍的。在小组活动中, 每个组员的积极性都应得到充分调动,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情绪高涨。

二、注重音标教学和教授学习方法

学习英语要求学生必须记忆大量的词汇, 而背单词往往是学生的学习难点。很多学生不会音标, 不懂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 只是靠死记硬背记单词, 记忆不牢固, 容易出错。因此, 初中英语教师在学期开始时, 不要忙着讲授新课, 应拿出一两节课时间帮助学生学习或复习音标, 引导他们通过读音记单词。通过训练, 不但能使学生准确牢固地记忆单词, 教师也省去了领读单词的时间, 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授知识是教师的本职工作, 但是传授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更重要。英语中的很多知识需要记忆, 联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及记例句法, 都是非常不错的记忆方法。例如, 讲到excited与exciting的区别时, 可让学生记住这个例句:We are excited about the exciting news.那么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学生不仅学会了区分这一类形容词的方法, 而且记忆持久, 不易出错。

三、采取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在每天的教学中, 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 时间比较紧, 要批改作业, 要听写单词、重点句子, 还要检查背诵课文等。以致在课堂上, 一些好的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还没来得及付诸实践, 下课铃声就已响起。对此, 采取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有助于打造高效课堂。但如果小组合作是无效的, 则不但浪费时间, 还会扰乱课堂纪律。那么如何实现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呢? (1) 要本着“培优补差, 共同提高”的原则组建小组。现行的英语教材每一模块第一单元听说课, 多数是由二到四人组成的对话, 所以可四名学生组成一组。分配小组成员时, 可参考学校分班的方法, 每组成员好、中、差生结合, 并保证组与组间的平均分大致相同。 (2) 重视小组长的选拔。俗语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小组长不但要检查对应组的作业完成情况, 还要监督和督促组员认真学习, 这就要求组长不但成绩优异, 还要有领导才能、号召力和影响力。在小组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小组长进行培训, 小组长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和重要性, 才能很好地带领自己的团队。教师须让组长及时汇报组内情况, 教师要多与小组长沟通, 了解学生情况, 以便于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3) 组与组之间采用评比竞争法, 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教师可以带领小组长确定每一组的学习目标, 比如每次月考组内平均分应该提升多少等, 让每个组员都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 不能拖小组后腿, 进而加强他们的团队意识, 也达到了提高成绩的目的。对于达标的小组, 一定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在全班内形成竞争意识。

四、教师要做好充分备课

新课标要求初中英语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要以学生为主体, 倡导探究合作、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导式”教学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以外研版英语教材中读写课为例, 教师在课前可以设计导学案发给学生, 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课前预习要求, 可以独立完成本课涉及的单词和短语的预习, 并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这样,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就可以带着导学案里的问题听课, 带着想要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的迫切心理, 使得他们在课堂上更加认真, 吸收知识的效果更理想。

五、教师要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 集音形意于一体, 学生能更直观地接受所学内容。但是多媒体教学应该恰当适时地使用, 切忌内容、形式过分花哨, 以免喧宾夺主, 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影响知识的吸收效果。 (2) 激励机制教学法。虽然初中生的思维已经比较理性化, 但他们仍喜欢有趣的激励机制。例如, 在讲授八年级上“She was thinking about her cat”这篇文章时, 可以让学生先观看相关视频, 然后让学生续写主人公掉进洞里后发生的事情。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加分, 或以宠物爬台阶等形象的方法加以鼓励。这样, 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结束语

总之, 教学是一门艺术, 打造高效英语课堂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几种途径, 教师还需进一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同时, 在高效课堂上传授知识给学生, 只是教师职责的一部分, 教师更应该注重的是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的培养, 引导学生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郑群英.试析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五个环节[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4 (05) .

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第10篇

一、重视阶段教学

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思维的发展、情感的发展、人格的独立、精神世界的逐渐丰富,在一堂课的学习之后往往很难看到明显的变化,只有在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才会看到明显的变化。在语文教学中,高效是相对的、辩证的。要达到真正的高效教学,必须让学生充分经历每一个学习过程,除此别无他法。要达到真正的高效教学,有时要舍弃对一堂课表面效果的去年不一样了,看谁找得最多?”这样学生观察的兴趣大增,很好地完成了观察任务,当然,作文也写得有声有色。

二、教育学生平时多观察、多思考

要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就要教育学生平时注意对周围的事物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留心周围的人和事,观察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对所观察的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观察其表象、特征、运动,在反复观察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发展趋势;在观察的同时,还要善于捕捉细节,发现他人不易发现的事物的独特之处,思考这些细节或独特之处如何在作文中加以表现。一句话,只有做到多观察、多思考,才能很好地提高观察水平,增强分析能力。并及时将观察和分析的结果记录下来,写成文章或观察笔记,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水平就会得到显著提高。

二、指导学生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充分的准备

针对学生观察中无意性和盲目性较强的特点(尤其是低年级),在观察前教师要向学生交代清楚观察的对象、范围、任务,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做到有的放矢。另外,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有计划地复习一些有关知识或者组织学生收集一些资料,组织一些辅助性的活动等。这样可促进学生在观察时积极思维,对观察对象作较准确的分析,强化观察效果。

三、教给学生观察分析的方法

观察,不是像镜子那样被动地“关照”,而是一个思维活动的积极的过程。所以,要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分析的方法,促进思维活动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给他们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在心理上形成观察的“序”是很有必要的。如有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之分的“地序”,有表示事物发展过程的“时序”、“主次之序”和“分析综合之序”等。这样有助于提高观察效率。

如观察一座雕塑,从远处观察,就全局来看是从雕塑到背景,从雕塑本身来看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如果观察点移到近处,那么观察范围就缩小到雕塑本身,观察的顺序就变成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了。

追求,从而腾出时间让学生经历一个又一个扎扎实实的语文学习过程。

二、高效源自生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学生的学情就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就是教学的落点。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尽量从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确立目标、设计训练点,这样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必须以生为本,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重视细节教学

学习了一些高效课堂模式之后,一些教师开始效仿,并创立了本土化的“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但在同一模式下却有着截然不同效果的两节课。老师设计的诸多问题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我们应该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教学中特别要注重细节教学。所谓教无定法,不要让模式束缚了课堂。

再如一些特级教师的课,不言高效,却处处体现着高效。他们特别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注重学法指导。例如吉春亚老师的《爬山虎的脚》一课,开头就告诉学生,叶圣陶老先生的写作秘诀是“观察,观察,再观察”。其中有这

当学生通过观察,对事物的表象获得一些感性知识的时候,可运用比较法、分析推理法、联想法,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要想准确地认识观察对象,首先要抓特点。这就需要在观察中引导学生通过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比较,确定不同事物中的“共同点”和相似事物中的“异同点”,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比较的过程也是发展他们分析综合思维能力的过程。

在观察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认真的分析,运用理性的逻辑判断和推理把思维过程的间接性同观察结合起来。

联想法,是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能由此情此景此物想到彼情彼景彼物,由现在想到将来,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的好办法。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意境更加深远。

四、给予适时的指导

组织学生观察现实生活或者图画前,教师要先行一步,熟悉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范围和观察任务,然后结合学生实际认真备课,写出指导提纲。提纲要因学生的感知特点而定。低年级重点放在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学习观察顺序上。中高年级则应放在教授和掌握分析事物的方法上。在观察结束时,师生要共同进行小结,达到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认识、理清思路的目的。

五、督促学生多写观察笔记

“眼看千遍,不如手摸一遍”。培养观察分析能力也一样,如果仅进行观察和分析,就只是“眼到”和“心到”,时间一长,就会像“过眼烟云”,不会在头脑中留下很深的印象。但是,如果这时把所看到的和所想到的及时记下来,写成文章或观察笔记,就会形成很深的印象。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水平就会得到显著提高。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就要教育学生平时多观察多思考,指导学生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充分的观察准备,教给学生观察分析的方法,并且在学生观察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万丈高楼平地起,文章锦绣密密织

———议论文的常见结构

陈广林

(林州市第一中学,河南林州

摘要:议论文的结构有很多种,但本论部分主要有三种,即并列式结构、对比式结构、递进式结构。要写好一篇议论文,选好议论文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不能忽视,三者恰到好处地结合,然后按照其自身的特点和形式谋篇布局,就能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关键词:议论文结构并列式对比式递进式

建造房子,必须先设计图纸,立好框架,然后按照图纸设计顺序施工。作文亦如此,尤其是议论文,在确定正确鲜明的论点之后,就要构思文章的整体框架,也就是文章的结构。文章有了严谨的结构就会有条有理,层次清楚,也就会更有说服力。

考纲对议论文的要求是“结构完整”。所谓结构完整,就是作文思路的展开有步骤、有次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有头有尾,有过渡和照应,没有残缺不全、颠三倒四、主次不分的毛病。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议论文的结构有很多,但适合同学们写作的最基本的结构还是:“提出中心论点—论证中心论点—总结中心论点”,即“引论—本论—结论”。无论文章呈现什么特色,这一基本模式一般不会变的,而运用材料对中心论点分析论证的过程就是文章的主体,也就是“本论”部分,它通常有以下几种结构模式。

一、并列式结构

即并列地组织论据或分论点,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证明中心论点。它有两种形式:

1. 论据并列式。

特点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各举出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并列事例论证论点。如吴晗在《谈骨气》一文中,一开始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然后在本论部分依次平行列举了文天祥、齐人、闻一多三个事例。这三个例子是不同类型的“骨气”的体现:文天祥侧重于体现“富贵不能淫”,齐人侧重“贫贱不能移”,闻一多侧重体现“威武不能屈”三个形象。文天祥是丞相,齐人是平民百姓,闻一多是民主战士,分别代表了不同阶层,有古有今。像这样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又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样一个细节:

师:用我们的手指当爬山虎的脚,一边读句子,一边做动作,表现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学生互动,老师巡视。

师:怎么是一脚一脚往上爬呀?我们仔细观察,请看课件(播放课件),这是“触”,这是“巴”、“拉”一把了,“贴”住墙了。这就是“一脚一脚”往上爬。

师: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在学生练习说话的时候,老师示范:“茎就长大了,在茎上长叶柄的反面伸出了六七根细丝。”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适时地做了引导,同学们更活跃,所表达的内容也更到位,更精彩了。灵活的教法,细节的指导,让学生发现学习之美,反思自己的学习特点,从中总结学习方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高效课堂离不开多读、多背、多写

要打造高效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效课堂的作用,首先就要重视读。预习就是读教材,课前读教材属于了解教材内

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2. 分论点并列式。

特点是被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从不同侧面分别阐释中心论点。例如:“阅读”这个话题,要论证阅读的重要性,我们就可以从阅读产生的效果、好处构思如下几个分论点:读书使人浪漫、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睿智,这三个小论点有力地论证了“阅读的重要性”。

并列式论证的优点是论证全面,思路开阔,结构周密,但在运用并列式结构时要注意并列的内容,在围绕一个中心论点的前提下各自独立,并列平行,不能相互包容,相互交叉;选择的分论点一般不能少于三个;分论点的句子结构要尽量保持一致,且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二、对比式结构

即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选用正反两方面的论据进行对比论证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对比明辨是非,或通过正反对比突出其中一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譬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不是直接说“拿来主义”如何重要,而是先说“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危害,然后一转折,提出拿来主义进行对比,使主要论述对象“拿来主义”在其他各种主义的幽暗背景反衬之下突出其重要和必要。

在行文过程中,运用正反对比的方式鲜明地阐述观点,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结构,但使用此结构时要注意对比必须鲜明、强烈,通过是与非、功于过、荣与辱的对照,鲜明突出作者要论证的论点的正确性、重要性;字里行间要渗透作者的褒贬、爱憎之情。

三、层进式结构

即本论部分按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关系层层推进来安排层次的结构方式。它主要是:在文章开头论述“是什么”后,进一步提出“为什么”;再进一步指出“怎么样”;最后是结论,即有什么意义、作用、结果。例如:“钻牛角尖”这个话题,可先用释疑式回答什么是“钻牛角尖”: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事情,也持认真钻研的态度;其次回答“为什么要钻牛角容,发现疑难问题;课堂读教材则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有关的知识点;课后也要求学生读教材,是对前面两个环节的深化和拓展,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教学中“读”是少不了的,学生不仅要读教材,更要通过教材拓展到课外读物,广泛阅读课外读物才可大大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在于积累”,语文离不开背。在践行高效课堂中,如果每节课让学生背一句或几句,则长年累月即可积少成多。不少人认为课堂上背书是浪费时间,是与高效课堂相悖的,而我们通过多年践行,发现针对小学生控制能力弱,自觉性差,特别是农村,家长监督少,运用高效课堂的“多背”是十分明智的。只要教学到位,学生不用特意背诵,就能会背诵。

打造高效物理课堂的有效策略 第11篇

所谓“高效物理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的追求,表现为教师教之有法、教得轻松,学生学之有法、学得愉快。“高效物理课堂”主要关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教学就是如何把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同化在学生身上,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

我们的教学策略:将知识融入情景,情景隐含问题,通过有效的设疑与追问,展开求知的生动过程,将“情景串”变成“问题串”,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向,用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用问题帮助学生领悟知识的真谛,用问题对教与学进行及时诊断与反馈,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再将“问题串”变成“知识串”,达到建构知识,渗透方法,形成能力的教学目的。为此要做到:

一、精心备课促进学生生成认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同时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教师只有熟读教材,深思教材,吃透教材,关注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关注学生的知识体系,营造情境,把要传授的知识融入学习情境,预设成问题串,并且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课堂才能出高效。要明确每节物理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要形成一个个有层次的知识问题串,通过问题的解决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合理地安排学生的讲与练,让更多的学生能主动进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展示学习过程,展示学生思维过程,畅叙自己的见解,使每节课都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以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二、引导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厚,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越高。因此,高效物理课堂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能动性,为此要做到:一是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趣,鼓励学生尝试成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方法要经常变化,刻意求新,让学生时常有一种新鲜感;引导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发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等等。二是精心准备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也是激起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亲自参与实验。三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之一。它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从而引发学生兴趣,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变抽象为形象的目的。

三、形式多元激活课堂灵气

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和内容应富于变化,比如:分析、合作、讨论、交流、展示、运用课件、图片、巩固练习等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当教师在讲到关键性问题时,通过一定方式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主要问题;预设到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时,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只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堂,才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老师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思考的情境,多留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实践的余地,多一些展示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总之,不同的内容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一堂课也可以多种教学方法并用,这样才能使课堂变得具有实效性。学法指导要科学,要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敢于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积极的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给学生展示的平台,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提出疑问,或由教师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激情、带着悬念”走向课外。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诚心和爱心善待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并给予恰当引导和灵活点拨,对学生的分析解答,教师要给与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爱意和期盼,吸取智慧和力量,从而在师生间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和谐互动关系。

四、及时反馈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反馈的目的在于矫治,矫治要及时有效。为此在教学中应随时关注课堂动态:学生的问题,学生的解答,甚至学生的眼神和表情————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必要时给以补救,尽量把问题在课堂上解决。适当的课时训练对高效物理课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检验用学到的知识来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试金石,所以学生课堂上训练显得非常必要。课堂练习要紧扣所讲知识和方法,练习要有层次,考虑到学生的层次结构和目标要求,练习不求多而求精,通过练习反馈,了解学生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

总之,一堂高效物理课就是在教师引导启发下,全体学生都有收获,效果好,效率高,这样的课使学生敢想、敢思、敢说、敢做,能激发学生的潜能。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第12篇

一、在备课上下功夫

无论课程改革怎样改, 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我们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只有把握好教材, 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所以, 教师必须深入研读教材, 整体把握教材布局, 就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 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 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 还要备好教学对象。一节课教师虽然设计得很精彩, 但是如果不符合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就必须修改, 因为这是关系课堂教学效率能否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故而教师要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 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考虑, 还要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 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需的教具、课件及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二、优化教学过程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 要想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 必须优化教学过程。笔者认为, 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实现“五化”。一是教学目标明确化。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也是检查和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因此, 构建有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一步。教学目标要全面、具体、适当、明确。二是教学内容生活化。数学与生活是无法剥离的, 教师在课堂上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 使数学知识生活化。三是教学方法科学化。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 教法就不同。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 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 具有实效。四是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降低学习难度, 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五是课堂结构高效化。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 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 应该是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同时还要创设一种和谐、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 以真挚丰富的感情吸引、启发和激励学生, 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以情激学, 使学生的智力和情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

三、在反思中引领教学的改进

反思历来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新课标提倡的教学理念, 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笔者认为, 教学反思包括教前反思、教中反思和教后反思三类。

1.教前反思———优化教学设计 (能否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能否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在反思过去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 写出教学设计方案。

2.教中反思———教师敏锐地体察学生的反馈信息, 明确学生的真实感受和实际需要, 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实践证明从学生的角度认识教师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3.教后反思———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及教学的成败进行理性分析, 不只是提供一种学习方法,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或程序去学习, 而是设法让学生多体会和感悟, 引导学生总结最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 因为学生自己感悟出来的方法才是最有用的。

总之,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 我们教师必须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 以教学理论作指导, 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 不断总结, 不断完善和创新。

上一篇:体育教学高效课堂构建下一篇:联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