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测量系统范文

2024-05-11

参考测量系统范文(精选5篇)

参考测量系统 第1篇

临床检验结果准确, 具有跨时空的可比性, 是防病治病的需要, 也一直是检验医学界的工作目标。实现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比性的重要手段是建立和保证检验结果的溯源性。量值溯源 (traceability) 不是医学检验领域的专门概念, 它是一个计量学术语, 其定义为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 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 通常是与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图1是一个完整的向SI的计量学溯源图。从图中可看出, 临床检验结果量值溯源从下往上主要体现在三个环节:临床实验室、生产商、参考测量系统。临床实验室作为终端用户, 使用制造商提供的仪器、试剂, 检验病人标本, 提供检验结果, 并保证结果的准确。制造商应保证产品校准品能溯源到已有的标准物质 (参考物质) 。由参考测量程序、参考物质组成的参考测量系统, 是溯源的源头。

体外诊断试剂有数百个品种, 临床生化试剂属于其中量大面广的产品, 其量值溯源情况相对比较简单和明确, 大多数具有一级参考测量程序和一级参考物质, 能在计量学上溯源到国际单位制 (SI) 单位。由于目前临床实验室普遍使用商业化的诊断试剂, 因此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商成为量值溯源的需求重点。在检测系统固定、分析特异性等性能有足够证据的前提下, 要求临床检验结果要有溯源性, 实质就是要求校准品的赋值要有溯源性。然而目前绝大部分临床生化试剂国产生产企业基本不生产校准品, 校准品市场被国外大品牌垄断。校准品自主生产的最困难的环节就是校准品的赋值即溯源性。究其原因, 校准品量值溯源的困难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国内参考测量系统不完善, 国家标准物质 (参考物质) 缺乏, 使得企业在产品校准品溯源时, 无“源”可溯;二是在临床检验领域, 溯源性相对是比较新的概念。溯源性用于临床检验结果质量的描述并受到广泛重视, 主要是由于1998年欧盟签署的将于2003年生效的关于体外诊断器具的指令 (Directive 98/79/EC) , 目前国内生产企业虽然接受了这个概念, 但对溯源的具体过程和途径还比较陌生, 缺乏相关的经验, 因此虽然目前已有一些国家标准物质, 但企业对其利用率还是相当低。

综上所述, 根据临床检验量值溯源的需求, 结合参考测量系统现状, 提出建设临床生化试剂参考测量系统的思路。

1 研制参考物质

临床检验量值溯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标准物质是量值的载体, 是临床检验溯源体系的关键要素。目前国内只有胆固醇、甘油三酯、胆红素、尿素、尿酸、无机离子等项目有国家标准物质, 无法满足需要。并且这些标准物质中, 有一部分例如尿素、尿酸、胆红素只有纯度标准物质, 这些标准物质只能用于一级参考测量程序的校准, 不能直接用于常规方法的评价和常规方法的校准, 实际用途非常有限。因此国家标准物质的缺口非常大, 这已经成为我国实现临床检验测量方法标准化、体外诊断试剂溯源和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主要障碍。在国家标准物质不完善的情况下让企业去建立溯源性是不现实的, 只有解决了源头问题,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体外诊断试剂量值溯源的困难。

(1) 国家应加大对临床检验标准物质研制的投入, 并制订相应的机制

在研制国家标准物质方面, 应考虑如下问题:一方面研制临床检验标准物质是基础性研究,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这里我们先不讨论设施场地、研发人员、配套制度等方面, 单从所需的仪器设备而言就是相当大的投入, 没有雄厚的财力支持是无法达成的。以临床生化标准物质研制为例, 需要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贵重仪器。标准物质的研发单单靠企业或者研究机构去研发, 显然是不现实的, 需要国家的投入。另一方面, 标准物质作为公共产品, 由于企业无法独占标准物质的研制成果, 所以对研制标准物质没有积极性, 这也是导致标准物质缺乏、市场失灵的原因。因而, 政府应加大对标准物质研制的投入。2006年10月, 国家科技部发布了“十一五”“863”计划生物技术与医学领域的重大重点项目指南, 第一次列入了诊断试剂的专项内容———“生物医学关键试剂”重点项目。“生物医学关键试剂”项目包括6大课题。“诊断试剂标准物质和参考品”是其中一个课题。“863”计划将体外诊断试剂及参考物质列入专项, 说明了国家对体外诊断行业及其量值溯源的关注和重视。然而临床检验项目众多, 标准物质的缺口又比较大, 并不是一次性的投入就能解决的, 标准物质的研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国外, 标准物质研究机构定位准确, 资金投入有保障。例如美国NIST、欧盟IRMM, 每年都有固定的资金投入临床检验领域新标准物质的研制和已有品种的复制, 保证标准物质的可获得性。我们国家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建立起标准物质研制的一整套机制, 有计划、分步骤、系统地研发标准物质。

(2) 应避免标准物质的重复研制, 重点研制小分子代谢物测定标准物质

“十一五”、“863”计划 “生物医学关键试剂”重点项目的目标之一是研制16个临床生化标准物质, 包括7个酶学标准物质、7个无机离子标准物质和2个小分子代谢物标准物质。该项目在2010年结题。如果该项目能按计划完成, 则能为临床常见的酶学测定和无机离子测定提供较完善的标准物质。因此临床检验标准物质的研制的重点应放在研制小分子代谢物测定标准物质。

(3) 应重点研制解决了互换性的基体标准物质

标准物质分为一级标准物质和二级标准物质。一级标准物质通常是纯度标准物质, 主要用于参考方法的校准。二级标准物质通常与临床标本具有相似的基质, 其互通性经过论证, 可用于常规方法的校准和评价, 因而在实际工作中用途更广, 因此应重点研制解决了互换性的基体标准物质。

研制标准物质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技术复杂、投入大、历时长、出成效慢, 然而它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只有把这项工作做好, 做扎实,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量值溯源问题。

2 建设参考测量实验室

相对于参考物质的研制而言, 参考测量程序的建立比较简单。运行参考测量程序的实验室即为参考测量实验室。参考测量实验室是参考测量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定义是实施参考测量程序并提供带有规定不确定度的结果的实验室。参考测量实验室是检验医学领域中校准实验室, 这些实验室是高度专业化的实验室, 常常附属于某些机构或分包于某些机构, 例如国家计量机构、质量评估/能力验证组织、学术中心或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的制造商。在计量学上, 参考测量实验室是介于国家计量机构和医学实验室之间的实验室。参考测量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为体外诊断产品制造商提供服务, 包括产品校准品的赋值或直接提供能溯源至参考物质的校准品。除此之外, 参考测量实验室承担的任务包括: (a) 为政府、企业和从事外部质量评价计划的组织以及专业的独立实验室提供咨询; (b) 向能力验证部门或室间质评机构提供有证参考物质; (c) 为临床实验室使用的校准品和质控品赋值。

在建设参考测量实验室方面, 应考虑到:

(1) 政府投入

建设参考测量实验室实际上是为临床实验室、企业、政府监督管理部门搭建体外诊断量值溯源的平台, 是科技服务平台的一种, 因此需要政府作为第一推动力, 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集中力量整合资源, 构筑全社会共享。

(2) 重点是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 促进资源开放和共享

据调查已有一些企业、研究所、医疗机构、检测机构正在进行参考测量实验室的建设工作。目前已有的或正在建设的参考测量实验室大部分是检测机构、临床实验室、企业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国有企业自主形成的, 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布局, 各类资源基本上成为部门、单位甚至少数课题组个人所有, 不能为全社会共享, 无法形成集成优势。因此要建立机制, 促进参考测量实验室资源的共享, 鼓励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利用参考实验室。

(3) 参考实验室应形成网络

一方面是因为多个实验室间可通过比对达到参考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目的, 另一方面标准物质或校准品一般采取多个实验室合作定值的方式比较适宜。

(4) 参考实验室还应争取获得认可, 加入国际参考实验室网络。

3 结论

SARS之后国家重新认识公共卫生事业重要性, 正在大力加强和重建城镇、农村的卫生医疗体系, 重点建设各级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 尤其是2008年新医改方案的出台会给中国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企业面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但同时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开展, 使得临床检验量值溯源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这对国内生产企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然而目前国内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在量值溯源方面尚处于空白和起步阶段, 因此在这种形式下, 要加强建设临床生化试剂参考测量系统。建设临床生化试剂参考测量系统不仅可以促进各类资源的开放和共享, 进一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而且可以解决生化试剂国产企业在产品量值溯源方面的困难, 降低生产企业的成本和风险, 促进体外诊断行业的发展。

摘要:参考测量系统由参考测量程序、参考物质和参考测量实验室组成, 是临床检验量值溯源的源头。目前临床生化参考测量系统不健全正在阻碍国产试剂的发展, 因此应大力建设参考测量系统, 包括研制参考物质和建设参考测量实验室。

关键词:参考测量系统,参考测量程序,参考测量实验室,参考物质,临床生化试剂

参考文献

[1]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 GB/T 21415-2008.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中酶催化浓度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 YY/T 0638-2008.

[3]检验医学参考测量实验室的要求, GB/T 21919-2008.

[4]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源性样品中量的测量.参考测量程序的说明, GB/T 19702-2005.

[5]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源性样品中量的测量.参考物质的说明, GB/T 19703-200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第3版) .

[7]陈文祥, 申子瑜, 杨振华.临床生化检验参考方法及其主要分析原理[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7, 30 (3) :245-248.

测量实习报告参考 第2篇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年级: 20xx 级农业资源与环境

成 绩:

指导教师:

批改时间:

目 录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2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2

三、实习内容···········3

四、实习过程···········3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3

2控制测量···········4

(1)外业测量···········4

(2)内业计算···········6

3碎部测量···········8

4绘图···········8

5误差分析···········8

6观测数据计算···········10

五、测量工具使用注意事项···········13

六、实习心得体会 ···········13

参考测量系统 第3篇

关键字:GPS定位系统公路工程控制测量应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作为新形式测量系统,已广泛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以及地形测量等各个方面。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在最近的两年得到了迅速推广,这主要依赖于GPS系统可以向全球任何用户全天候地连续提供高精度的三维坐标、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等技术参数。

GPs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卫星群和地面监控系统两大部分组成,除此之外,测量用户当然还应有卫星接收设备。

1空间卫星群GPS的空间卫星群由24颗高约207Y公里的GPs卫星群组成,并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各平面之间交角为600,轨道和地球赤道的倾角为550,卫星的轨道运行周期为11小时58分,这样可以保证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地平线以上可以接收4到11颗GPs卫星发送出的信号。

2 GPs的地面控制系统GPS的地面控制系统包括一个主控站、三个注入站和五个监测站,主控站的作用是根据各监控站对GPS的观测数据计算卫星的星历和卫星钟的改正参数等并将这些数据通过注入站注入到卫星中去;同时还对卫星进行控制,向卫星发布指令,调度备用卫星等。监控站的作用是接收卫星信号,监测卫星工作状态。注入站的作用是将主控站计算的数据注入到卫星中去。GPs地面控制系统主要设立在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和美国本土。

3 GPS的用户部分由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及相应的用户设备如计算机、气象仪器等组成,其作用是接收GPs卫星发出的信号,利用信号进行导航定位等。

一.GPS测量的技术特点

相对于常规的测量方法来讲,GPs测量有以下特点:

1、测站之间无需通视。测站间相互通视一直是测量学的难题。GPs这一特点,使得选点更加灵活方便。但测站上空必须开阔,以使接收GPS卫星信号不受干扰。

2、定位精度高。一般双频GPs接收机基线解精度为5mm+1ppm,而红外仪标称精度为5mm+Sppm,GPS测量精度与红外仪相当,但随着距离的增长,GPs测量优越性愈加突出。大量实验证明,在小于50公里的基线上,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12×10-6,而在100~500公里的基线上可达10-6-10-7。

3、观测时间短。在小于20公里的短基线上,快速相对定位一般只需5分钟观测时间即可。

4、提供三维坐标。GPs测量在精确测定观测站平面位置的同时,可以精确测定观测站的大地高程。

5、操作简便。GPs测量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在观测中测量员的主要任务是安装并开关仪器、量取仪器高和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而其它观测工作如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

6、全天候作业。GPS观测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连续地进行,一般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

二,gps系统在实际测量工作中的应用

公路工程的测量主要应用了Gps的两大功能:静态功能和动态功能。静态功能是通过接收到的卫星信息,确定地面某点的三维坐标;动态功能是通过卫星系统,把已知的三维坐标点位,实地放样地面上。2002年在省道豫04线和尉氏 通许段48公里的中线测量和国道310线郑汴高速连接线11.8公里的控制测量中推广使用了静态功能这一技术。 据公路工程勘察设计院有关专家介绍,经过多次的复测验证,Gps技术定线测量的精度可以完全满足公路勘察设计和公路建设的精度要求。 1、大地测量法 主要采用大地测量仪器如经纬仪、全站仪、测距仪等。在公路测量中采用测边网,高程采用测距三角高程,按照观测技术要求进行施测。 2、Gps静态测量法 G ps静态测量法就是根据制定的观测方案,将三台接收机安置在待定点(a2,c1,c2,c3)上同时接收卫星信号,直至将所有环路观测完毕。

3、大地测量法与Gprs量法结果比较

由于两种测量方法本身的测量误差和坐标转换数学模型误差以及在平差计算中观测量权配置等因素引起两种测量方法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值,由于其三维坐标差值均小于±10mm,因此可以满足公路的测量精度要求。 4、Gps的动态测量(rtk)新建工程的应用

改线段周围地势起伏较大,大范围的密林、密灌地使通视较为困难,而规范对附合导线长、闭合导线长及结点导线间长度等有严格规定,这样,导线附合或闭合长度和结点导线结点间距等指标都有严格规定,这种要求一般在实际作业中难以达到,往往出现超规范作业。

三、GPS在公路工程的控制测量上的发展前景:

公路工程的测量主要应用了GPS的两大功能:静态功能和动态功能。静态功能是通过接收到的卫星信息,确定地面某点的三维坐标;动态功能是通过卫星系统,把已知的三维坐标点位,实地放样地面上。通过以上对GPs测量的应用事例的探讨,可以看出GPs在公路工程的控制测量上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1、GPS作业有着极高的精度。它的作業不受环境和距离限制,非常适合于地形条件困难地区、局部重点工程地区等。

2、GPS测量可以大大提高工作及成果质量。它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整个作业过程全由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自动记录、自动数据预处理、自动平差计算。

3、GPSRTK技术将彻底改变公路测量模式。RTK能实时地得出所在位置的空间三维坐标。这种技术非常适合路线、桥、隧勘察。它可以直接进行实地实时放样、中桩测量、点位测量等。

4、GPS测量可以极大地降低劳动作业强度,减少野外砍伐工作量,提高作业效率。一般GPS测量作业效率为常规测量方法的3倍以上。

参考测量系统 第4篇

1 南方单基站CORS系统组成

单基站CORS系统, 由GPS基站、网络服务器、电源系统、用户系统等主要单元组成, 类似于一加一或一加N的RTK, 只不过基准站由一个连续运行的参考站代替;参考站上有系统控制软件实时监控卫星的状态, 存储和发送相关数据, 同时参考站的服务器通过GPRS网络提供流动站的差分服务和用户管理。

2 厂区一级GPS网数据获取

在厂区外围使用城市坐标系四等GPS控制点4个, 由8台套双频GPS接收机将城市坐标系与厂区独立坐标系进行联测。内业数据处理时, 将单基站的连续观测数据一起参与网平差, 获取了厂区控制网点在城市坐标系下的坐标, 以及包含单基站在内的厂区网点在WGS84坐标系下的无约束平差成果。依据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的要求, 控制网最弱点点位中误差和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均达到了城市一级GPS网的精度指标。

3 南方单基站CORS系统设置

3.1 基准站BASE TRANS设置

打开南方单基站CORS传输软件, 进入基站传输设置选项, 设置输入端的COM口、波特率;输出端的IP地址和端口。仪器设置串号为基站编号, 按照CORS单基站主机数据传输采集程序BASETRANS显示的编号输入, 高度截止角、天线高、时区等皆为默认设置。进入其他设置选项, 可对点位更新间隔, 软件启动后是否自动传输, 数据时候回发等进行设置, 默认设置为点位更新间隔3s。

3.2 服务器程序EAGLE设置

进入服务器设置选项, 设置本机局域网IP和监听端口, 其余的设置均为默认设置。在用户管理界面, 添加一新用户, 用户名xxx, 密码123, 可用分钟1000, 截止日期x月x日。所有设置完成以后点击“详细情况”查看基准站和移动站的相关信息。

3.3 工程之星2.0设置

将开通GPRS业务的手机SIM卡插入灵锐S86移动站接收机内, 启动接收机, 设置为移动站工作模式, 数据链设置为GPRS网络, 差分格式RTCA, 记录数据;在工作模块中设置GPRS网络模块。启动手薄, 打开手簿工程之星2.0软件如图1。

在仪器连接设置中选择CF蓝牙, 设置输入端口, 检查蓝牙是否连接上;新建一个工程, 使用向导方式, 工程名设置为当天日期, 椭球、中央子午线、坐标加常数及投影面等设置与城市坐标系一致, 选择不启用四参数和七参数。移动站设置解算精度水平默认设置为high (窄带解) , 差分数据格式和移动站的差分数据格式都默认RTCA;Network设置为VRS, 其余皆为默认设置即可。其他设置有, 在存储设置中选择一般设置, 卫星限制中高度截止角设置为15°, 移动站天线高设置为杆高2m, 时区设置默认为8。仪器设置:选择动态模式。网络连接设置:配置“连接方式”为“GPRS”模式, “模式”为“S O U T H”。

如图2设置网络连接, 填写基站串号和基站主机使用的服务器IP地址和端口。填写完后点击“设置”, 然后点击连接, 连接成功, 则移动站接收机成功接收到差分信号。

4 厂区CORS测量试验

方案一:基准站7075坐标设置为GPS接收机伪距单点定位获取的大地经纬度与大地高;用厂区网外围分布均匀的静态城市一级GPS网点求取WGS84到城市坐标系的转换四参数, 用实习基地的JL点进行检核;检核点JL动态测量坐标与静态GPS测量坐标差值比较如下:

△X=0.0 2 1 m, △Y=0.0 0 8 m, △Η=0.002m;转换参数有效可用。

方案二基准站7075坐标设置为厂区GPS静态测量所获得的W G S 8 4坐标。其余操作步骤与外业施测皆与第一方案相同。用JL点检核,

△X=0.012m, △Y=0.011m, △H=0.003m, 检核后转换参数可用。

分别采用两套不同的方案获得的转换参数, 对厂区GPS网中的静态测量点逐一进行CORS模式的RTK测量, 实时保存各点测量数据。两套方案的成果与厂区静态GPS网坐标比较如表1, 分别统计了两套方案在平面x、y方向的中误差。

南方CORS测量两套方案获得的厂区控制点坐标与静态GPS一级控制网点坐标差值的中误差, 平面x、y方向均在2.5cm之内;这一精度能够满足测绘及相关专业的导线测量、图根控制和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的精度要求。

5 结语

文章对南方单基站CORS的功能、组成及设置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对厂区原有GPS控制点进行动态测量检核, 坐标轴方向的偏差中误差都在2.5cm内。满足厂区工程测量的精度需要。厂区GPS控制网点破坏比较严重, 导致数量偏少, 使用南方单基站CORS系统可以有效的对厂区实习基地控制网重新改造。并为利用南方单站CORS系统的施测单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参考文献

[1]索俊锋.非测绘类专业测量实习基地的设计与建设[J].矿山测量, 2008 (5) .

[2]薛丰昌, 赵显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3) .

[3]张红华, 孙江, 赵威成.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资讯, 2009 (5) .

[4]卢金发.中国南方地区土地退化动态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 1999 (3) .

[5]马楠.高工专土地类专业测量学教改探索[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1999 (3) .

2014工程测量实习日记参考 第5篇

小做休息,组员都到齐了,我们还很顽强,大家都拿了伞,和大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可是人重要,仪器更重要,大家都达成共识:仪器在,人在;仪器亡,人亡。不过,要是大家一起都来测量一种的话,会不会人员又浪费呢,恩,是的,所以,我们把小组又分成了两小组,一组测高程,一组测角度,这样合理利用资源。

最开始没测的时候,感觉测量好好玩,好有趣,可是呢,想象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雨好大,感觉伞都要被它摧残得承受不了了,因为我明显感觉到雨伞总是东倒西歪的,地上的点也难找,第一遍明明看到在这里,过了一会再回来,找了半天才找到,你说气不气人。不过万事开头难,等我们弄好了第一站,后面的就轻松多了。

今天的测量实习中,我们遇到了几个问题,,具体如下:

第一个,测距离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测了,是用测回法,还是什么?可是有坡度,不是水平的啊,不知道怎么办,那误差怎么算呢,也不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很大,已经超过了我们的尺子,分段,分段要不要用串尺法呢,有大家讨论半天,觉得都没什么科学意义,于是,我拿起了电话向老师求救,果然,我们的求救得到了老师的及时解答,所有疑问迎刃而解,谢谢老师,心里话,不知道你会不会看见!然后呢,我们有风雨兼程的去开工测距离了。

第二个,测角度,这是个比较难缠的主啊,仪器难玩,经常调皮,刚才才费好大劲粗平,也没找他惹他,一会气泡又不居中了,烦人,还能干嘛?依着它呗,继续调。这还好一点,最要命的是,误差这项,好难控制,读数读完,检核,不对,误差太大,重来,还好,仪器还在原地,再读,又检核,晕,又不对,再度吧,…….咦,合格了,普天同庆,大吉大利。

就这样,在大雨中,我们完成了今天的控制测量,还比较高兴吧,今天感觉还是满载而归的,高差闭合差为零,高兴!数据都满足要求了,拖着好累好疲惫的身躯,扛着好重好大的仪器,我们凯旋而归……

上一篇:慢性病病案管理模式下一篇:每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