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能力范文

2024-05-07

反恐能力范文(精选9篇)

反恐能力 第1篇

关键词:城市,反恐作战,动态侦察

0 引言

动态侦察是一种实时反馈侦察对象变化的信息, 并迅速作出反应的侦察方式。其特点在于能够将地形地物、天气等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 全天候、全时段地开展侦察工作, 从而保证迅速、机动、有效, 给作战部队提供所需信息。

1 动态侦察的优势

当前城市反恐作战中, 动态侦察主要以地面侦察为主, 从战场需求来看, 动态侦察即是一种必然选择。

1.1 从侦察能力来看, 有较强的灵活性和抗干扰性

动态侦察能够将周围环境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 克服外界不利因素的干扰。一方面是突破地形限制, 因地制宜, 有较强的灵活性。通过绕过障碍物, 对隐藏的目标区域进行侦察。动态侦察能够克服在城市作战中最大的问题———地形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降低天气因素的影响, 因时制宜, 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借助有利的装备, 对人眼无法侦测或者很难直接进行观察的目标区域进行一定程度的侦察。

1.2 从侦察效果来看, 有可靠的全面性和实时性

动态侦察借助可靠的侦察装备及系统, 使作战人员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掌握相关信息, 有助于提高指挥员决策的准确度, 使部队掌握主动权。

第一阶段, 借助侦察装备及相关信息传递系统, 进行地空和人员侦察。

第二阶段, 对目标进行识别分类和分析判断, 然后将信息实时发布于信息公告栏, 使作战人员能够实现快速、大容量的信息处理。

第三阶段, 根据反馈的信息, 做出正确的部署和指挥。

1.3 从侦察手段来看, 有一定的隐避性和机动性

动态侦察由于侦察水平的先进性, 不仅能够紧随战场节奏的变化, 而且其侦察手段更为隐避, 在不暴露己方力量的前提下充分了解战场情况。同时由于侦察装备本身的轻便、工作时间长、能重复使用等特点, 使操作人员在侦察过程中有充分的机动性。

2 当前动态侦察需改进的问题

武警部队城市作战中侦察的重点是弄清犯罪分子或恐怖分子兵力配置、火力点位置、兵力运动方向、人质状况及周围人民群众状况。当前动态侦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如下。

2.1 针对当前重视不足的现状, 系统规划作战方案

当前我国的城市反恐作战, 不管从经费投入、人员部署、方案执行等方面来看, 在动态侦察方向上普遍缺乏应有的重视。参照美军的城市作战方案, 第一阶段是全面的侦察和详细的了解, 做到知已知彼;第二、三、四阶段则分别制定参战计划、组织作战行动、处理后期工作。其中动态侦察不仅是制定方案和组织行动的先决条件, 也是贯穿了四个阶段的全过程和全时段的重要保障力量。在了解情况之前冒然突入, 可能会导致无可挽回的后果。由此可见, 动态侦察是完成任务的基本前提, 其意义非同一般。为此, 在行动中, 应贯彻任务相一致、保障重点照顾一般的原则, 组织有效力量, 通过加大经费投入, 重点部署人员, 将动态侦察列入演练方案等, 确保动态侦察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2.2 突破装备的限制, 提高使用效率与效用

装备的限制是目前部队实现动态侦察面临的最大难题。总体而言, 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现有装备的利用度不高, 装备的使用频率不足;另一方面是装备的消耗量较大, 由于侦察装备在实际使用中, 很难再次收回利用, 导致资源浪费。因此, 应从装备来源、装备消耗两方面入手, 针对装备研究、生产、使用、再利用几个关键性环节进行解决。

从侦察装备本身来看, 其研究、生产应面向时代发展需要、部队实用要求、人员操作简便化、可再回收利用等四个方向发展。同时, 要及时整理部队反馈的信息, 加快装备更新的频率和步伐。

从部队的配备情况来看, 应紧扣作战需求, 重点布置实用、高效的侦察装备, 保证有能力完成相关的侦察任务。

2.3 认清人才缺失的短板, 以培养和规划人才为重点

当前部队面临严重的侦察技术人才缺失情况:

首先是基础操作人员不足, 出现了装备等人, 有装备却无人使用的现象;其次是专业人员的不足, 导致装备设计、更新、维修存在相当程度的困难。为此, 要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发展武器装备的高度统一, 一手抓人才培养, 一手抓装备发展。在人才培养计划上, 坚持超前发展, 超前培养;在人员与武器装备训练思路上, 坚持走同步建设, 同步发展, 一体化展开;在成果运用上, 坚持人装合一, 一体互动, 高度协同。

2.4 保障体系不完善, 应建立健全训练保障制度

在装备保障系统中, 相对于以常规武器装备为主流的保障体系, 侦察保障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难以与任务的执行融为一体、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一方面是缺少完备的训练及指导方案, 使侦察保障水平难以提高;另一方面是缺少相关协同的保障机制, 使侦察保障独立于作战任务, 在无意中被“人为隔离”。

反恐能力 第2篇

校方表示,反恐怖主义法学院贯通本硕博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是集人才培养、理论研究、智库等功能于一体的教学和研究单位,将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指针,以现实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具有复合知识结构的反恐怖主义方向的法学人才。

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贾宇说,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知识综合、业务精湛、能力突出的反恐怖主义人才队伍,这是国家当前和相当长时期内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需求。

贾宇认为,反恐怖主义一线急需具备情报研判、侦查、预防、打击与应急处置能力的专业人才;从反恐防控层面上来说,需要为司法与执法部门、民族宗教部门、基层社会工作部门、其他公共事务部门培养具备反恐怖主义知识和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提升全社会、各行从业者的反恐怖主义意识和能力;此外还需要培养一批从事反恐怖主义政策制定分析、反恐怖主义教育研究、国际反恐怖主义合作的高精尖人才。

“这就要求构建起多层次、多类型的反恐怖主义人才培养体系,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培养的学生主要满足不同领域对反恐怖主义法治人才的需求。”贾宇说。

反恐能力 第3篇

1989 年之后, 加速的全球化并没有带来普遍的民主和世界和平, 相反, 它催生了许多“窃盗统治”, 即“黑社会主义”, 导致加速产生了一系列的跨国威胁。在20 世纪90 年代初, 有组织的犯罪、军阀割据、核武器的扩散和“新恐怖主义”等活动急剧上升的时候, 美国和欧洲的政府却忙于降低其国家机构的预算, 并减少对其官僚的限制。这些因素都给恐怖主义在国际的猖獗间接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2001年9 月11 日美国双子塔遭受的袭击是恐怖主义的一个里程碑, 它改变了人们使用“恐怖主义”这个词的方式, 导致了全球反恐的联合行动, 刺激了反恐运动的出现。

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日益和平的背景下, 国际恐怖主义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继9. 11 事件发生后, 伦敦地铁爆炸案、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事件, 昆明火车站严重暴力恐怖案和巴黎恐袭接连发生, 给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 各个国家都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恐怖主义, 如反恐立法; 进行反恐情报、反恐部队的建设等。情报反恐是指情报工作贯穿于反恐的全过程, 情报解释反恐环境、影响反恐决策、作用反恐效果。在如今大数据为背景的时代背景下, 准确有效地利用情报反恐则更加重要。

二、当前国际上的情报反恐形势

Velter和Perlstein指出, “大部分国家无法预测恐怖袭击的发生, 因为他们无法准确地从恐怖袭击或者社会动荡之前的迹象中分析出有价值的结论”。只有当执法机关有能力辨识潜在的恐怖分子并且准确地衡量其将会在何时何地进行破坏, 并据此制定相应的反恐政策, 才有可能行之有效。Kendall表示, “应对反恐的制定的战略情报重点应当放在新的威胁上, 通过分析得出恐怖分子有可能会采取袭击的环境条件, 而不是单纯地辨识恐怖分子的活动目的。”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政府应对恐怖活动的主要措施是采取灵活和有效的预警措施。而如今, 政府同时使用军事和间谍卫星来追查恐怖分子。

虽然大多数恐怖袭击都是暗地里策划的, 但是并不意味着国家安全机关无从获取情报。大多数恐怖分子都属于狂热的宗教教徒, 出于政治上的利益需求, 他们急迫地想要将其宗教思想传播给社会公众以寻求支持。恐怖组织目前将互联网作为交流的主要工具和进行网络攻击的主要途径。从近二十年来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恐怖主义发展的态势来看, “大多数分析师和研究员认为恐怖主义在未来几十年内对于国际社会的和平仍然是持续的严重威胁, 受国际政治环境不稳定的刺激, 很难在其中平衡权力和应对恐怖分子政治上的需求”。

由于恐怖分子缺乏理性, 生性狂热, 以及政治上的需求, 他们选择使用破坏性大, 易造成巨大伤亡和破坏的生化武器来制造袭击。因此在打击恐怖主义的斗争中, 仅使用传统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各个国家需要通过使用先进的科技广泛地收集有关恐怖组织及个人的信息, 以及安排特情渗透进恐怖组织内部来获得有关恐怖组织的消息, 以最有效的方式预防恐怖袭击的发生。

三、各国情报反恐的简要情况

( 一) 美国反恐情报

在美国驻东非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和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大使馆发生爆炸之前, 美国调查局认为恐怖袭击不会发生在美国本土。直到9. 11 事件发生前一段时间, 联邦调查局才开始关注美国国内的反恐情报。“9. 11 事件之后, 大多数美国人呼吁美国政府对情报机构进行改革, 要求在联邦调查局内部建立情报分享机制, 同时建立机构之间的情报分享机制”。

21 世纪的前期, 美国国内呼吁进行情报改革的呼声尤为强烈, 尤其是联邦调查局内部的传统部门。他们的长期动力是尝试处理二战之后全球化迅速发展带来的琐碎的问题, 包括大量犯罪信息的处理和国家反犯罪的需求。“因为这些恐怖主义活动在美国的日益猖獗, 美国国内外反恐的需求急剧上升, 一个复杂的情报反恐模型逐渐建立”。美国拥有一个独立的情报机构联邦调查局专门处理国内的情报信息; 中央情报局专门处理其他国际情报活动; 国家安全局负责情报通讯工作; 以及美国国家情报局, 负责协调各组织情报活动。另一方面, 对于恐怖分子而言, 对抗美国情报机构和安全机关同样也需要“战略”, 他们在制定“战略”时强调分散和不可预测。这是目前为止, 除了“大肆攻击”之外, 以一种非对称的方式对抗美国政府和情报机构的统一战略。恐怖分子的这种“战略”需要美国军队时刻保持着高强度的警惕性。情报机构虽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但是并没有快速有效的“修复”办法。因此, 他们尽可能地选择在危险迫在眉睫的时候有效地防范风险。

( 二) 英国反恐情报

“英国国内外面临着空前规模的恐怖主义的威胁, 并且这些威胁都是动态的, 迎来了‘激进’的复杂问题”。英国国内的恐怖主义威胁主要是圣战主义者在国际上煽动发起, 由基地组织拥护,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团体。基地组织对这些小团体进行技术性的引导和培训, 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爆炸物的制作方法、组织实现恐怖活动以及如何通过“圣战”造成最大的破坏。这些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式”恐怖分子的数量急剧扩大。英国国外的恐怖主义威胁主要源于阿富汗的叛乱和伊拉克的战斗, 尽管伊拉克的战斗已经结束, 但其对英国国家安全的威胁仍不可小觑。英国安全部门需要制定一个全面的改革方案以应对来自多个国家性质不同的恐怖主义威胁。如今, 英国反恐的焦点集中于潜在恐怖群体, 英国安全局和情报中心也试图制定针对恐怖主义根源的长期持续的反恐政策。“英国政府不仅仅强调在恐怖袭击发生之前‘风险管理’, 而且致力于制定全局性的反恐战略。可以概括为Ps: 即预防 ( prevent) 、追究 ( pursue) 、保护 ( protect) 、做好准备 ( prepare) ”。

综合对比美国和英国应对恐怖主义的方式可以发现两国的注意力仍然集中于在恐怖活动发生之后对恐怖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的分析, 而不是去探究恐怖主义产生的深层次的原因。因此在英国和美国, “救火”行动, 即在恐怖主义活动危害造成之后的处置安抚工作占用了大部分的预算。“但是从长远角度看, 应该将大部分预算拨给恐怖袭击的预防工作, 即为防止激进主义的产生而做的工作”。

( 三) 加拿大反恐情报

“2004 年之前, 加拿大制定的反恐政策过于宽泛”, 不过现在的政策已经变得更有针对性, 其部署的方式也更加合理。如今, 加拿大政府通过建设一些“社会工程”, 以将一些可以预见的恐怖活动扼杀在萌芽状态, 而不是等恐怖袭击发生后再去处理。恐怖主义产生于社会生活, 应当从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 “加拿大对于本国采取的措施非常自信, 并能更好地以‘风险抢占’形式制定政策, 即以先发制人的方式提前制定预案”。“风险抢占”这种方法对于美国和英国来说, 有潜力减少他们未来在各自广泛的风险管理和风险预防工作的需要。采用“风险先发制人”的重点在于降低风险, 使其在威慑的基础上得到处理, 而不是在事后的基础上挽回损失。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 在反对恐怖主义努力的方面, 情报和安全机构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先发制人, 而不是事后处置。

从今天加拿大的情报和国家安全的发展可以看出, 虽然同英美采用同一个情报和安全的视角, 但是加拿大拥有一个更加优化的“范围”, 其面临的恐怖威胁的性质即在该范围内。诚然, 加拿大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并不像英国和美国面临的那样尖锐, 但是其应对恐怖主义的方法中可取的地方仍然值得借鉴。为解决阿富汗恐怖主义和靠近巴勒斯坦边境地区的基地组织训练营的问题, 加拿大政府在其对外政策上选择对主要目标进行协同, 并通过开发署的具体工作来实现。为避免一直处于“事后处置的境地”, 加拿大在某些社会工程上采取了更加灵活的处理方法, 并逐渐发展成为了“先发制人”来应对长期风险的理念。

( 四) 土耳其反恐情报

土耳其战略位置异常重要, 是恐怖主义在中东控制的重要结点。对于土耳其来说, 如今的恐怖主义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复杂: 科技的迅速发展, 信息大爆炸, 恐怖分子利用国际通讯网络将恐怖主义散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因此, 没有绝对安全、绝对远离恐怖主义的地方。

9. 11 事件发生之后, 为了对抗某些国家在阿拉伯地区引起的恐怖威胁, 土耳其、以色列和印度结成了稳定、民主的三国联盟。自此之后, 土耳其在黑海附近地区反恐活动中扮演着更加活跃的角色。在土耳其的倡议下, 成立了以加强黑海附近地区安全为主要目标的“黑海和谐”活动。2004 年11 月4 日, 俄罗斯军事情报首脑Valentin Korabelnikov和土耳其情报机构总参谋长举行了高层绝密会议, 在土耳其和俄罗斯之间开创了一个情报共享的新时代。此外, 土耳其在与那些之前被视为与其不友好的中东国家之间重建外交关系上也表现得非常积极, 其国防预算已经增加到80 亿美元, 同比增长9. 6% 。

“土耳其没有本国独立的情报机构, 因此大部分情报活动是由受到过专门训练的警察在国外完成。其收集的所有情报都储存在一个数据库中, 可以辅助政府决策人员制定决策”。尽管土耳其信息技术水平不如美国发达, 但是却充分的利用了人力情报。土耳其大部分情报是由基层官员收集的原始情报, 可靠性较强。相比而言, 美国人很少有懂得中东国家语言的人, 缺乏对伊斯兰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敏感度, 因此很难成功渗透进恐怖组织。但是土耳其和美国的政治体制一样, 给予公民充分的自由和民主权利, 因此其警方和情报委员会的打击恐怖犯罪的很多行动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如“搜查时要事先签发搜查令, 传讯前要事先警告, 防止出现侵犯公民自由和隐私的情形”。

四、总结

在恐怖主义日益猖獗的今天, 情报信息的搜集和研判始终是各国反恐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新的国际环境, 利用情报反恐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各国情报工作者和研究者正在不断地从实践中探索规律、发展理论。从恐怖分子的政治目的、实施恐怖活动采用的手段、恐怖活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各国情报机构和安全机关如何应对等方面, 各个理论都展开了详尽的论述。虽然当前利用情报进行反恐的理论还很难有效地防止恐怖袭击的发生, 但这并不影响其在反恐中的主导地位和所起到的指导作用。我们在研究情报反恐机制的时候应当紧密结合我国恐怖主义活动的基本现状, 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与此同时, 国家安全机关也应当提高对有关恐怖主义活动方面情报搜集和研判工作的重视, 扼杀恐怖活动的苗头, 从根源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财产, 竭尽全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要:自反恐情报的价值被发现以来, 利用情报反恐日渐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然而面对恐怖主义的新发展, 情报反恐的发展略显滞后, 面临着技术上的严峻挑战。在各国反恐情报人员和研究者的不懈努力下, 利用情报反恐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 如反恐立法, 进行反恐情报、反恐部队的建设等。情报反恐在同其他技术方法的合作中仍然保持着毫无争议的优势地位。本文就几个情报技术较为领先的国家恐怖主义和情报反恐的现状进行简单的梳理, 勾勒了情报反恐的大概脉络, 最后简要地归纳了情报反恐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反恐防范工作预案 第4篇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横山分公司 为预防恐怖袭击事件发生,确保员工人身安全和全省通信安全畅通,保证通信生产正常秩序,根据省、市公司相关要求,特制订此工作方案。

一、反恐防范工作领导机构

(一)分公司成立反恐防范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曹生军 副组长:李建春

成员:刘伟 刘铮强 各班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综合部,负责日常事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石锦芳 成员:胡晔 胡瑞 各班组长

(二)领导小组职责

1、制订公司反恐防范工作相关政策,和安全演练工作。

2、协调和当地政府反恐办工作关系。

二、要害目标分类

(一)一级保护目标:县级以上营业厅、其他基站、办公场所。

(二)二级保护目标:乡镇营业厅、仓库及其他重点要害部位。

三、相关要求:

1、各班组要做好值班工作,各班组长和员工必须保证24小时开机,保证通信联系畅通。

3、要协调相关部门,加强通信机房的安全职守工作。反恐防范期间,要严格限制外来人员进入公司,对于必须进入的,应严格登记进出时间和工作内容,对于带入的可疑物品,要进行严格的检查;非正常上班期间,因施工、软件升级、维修等工作,外来人员需进入公司的,须由单位派人带入。

4、除对进出人员进行严格检查外,对于进出车辆也要做必要的检查。

5、加强危险品检查。加强保安措施,防止带危险品进入企业,严防重点场所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

6、完善安全生产制度。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的制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追究制,并对安全目标进行细化、量化。

7、加强自身安全检查。重点针对消防设施等进行隐患排查,及时整改,做到所有的器材都必须能使用,所有的人员会使用。

五、注意事项

1、恐怖事件发生后,应首先保证客户和员工的人身安全,人员疏散时应首先疏散客户,对于资金财产安全应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2、在当地政府反恐主管部门到达现场前,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应急处置;政府反恐主管部门到达现场后,公司现场所有人员应服从反恐现场指挥部的指挥,任何人不得擅自采取措施;

强化反恐形势下军队警卫工作 第5篇

关键词:反恐形势,警卫工作

一、做好基础工作,形成对恐怖分子的心理震慑

恐怖组织、敌对分子往往选择防范薄弱的部位、时段进行袭击,只有把警卫基础工作做扎实,不给恐怖势力留下可乘之机,才能确保有效御敌。

一要扎实做好应急准备。要积极开展基础调研,组织勘察现地点位,采集相关数据,调制地形略图。在此基础上,研判可能发生恐怖袭击的性质、规模、地域和危害,结合具体任务要求,制定完善反恐怖预案,对处置程序、兵力布置、战术运用等进行明确,理顺指挥、协同、保障各方面关系,细化各单位的职责范围和协调方式,并反复组织模拟演练,以保证每个单位、每名官兵都熟练掌握职责分工、任务要求和处置办法,确保各负其责、衔接顺畅、妥善处置。

二要严密落实各项措施。要加强对住所、现场,警卫对象接触物品和登车、离场等转换环节的安全检查和实际控制,特别是针对爆炸物延迟、遥控、聚能装药等特性,要采取相应检查方法,明确处置程序,实施有效管理。要加强对参与执勤、服务保障和首长身边工作人员的政治考核、心理测查、物品点验、严格验证,确保内部纯洁可靠、防止被人利用。 警卫对象住所要设置以下榻楼层为核心区、所在建筑为警戒区、适当外围为控制区的三道防线,实行封闭式管理,全天候控制。活动现场要设置近身防卫圈、现场警戒圈、外围控制圈,采取武装哨与便衣哨、游动哨与固定哨相结合的部属形式,形成立体交叉、纵横交错的防卫层次。行经路线要依据警卫规格和危险评估结果,协调地方公安警卫部门视情加强交通管制或部署路线警卫,防范可能出现情况。

三要着力加强装备建设。针对恐怖袭击破坏手段多元、技术水平提高的特点,军队警卫部门应当加大装备投入,加强通信、安检、排爆、防护等器材更新配备,确保精良实用。对重要目标、要害部位、警卫对象住地和常设活动现场,建立起闭路监控、周界报警、证件识别、阻车路障及安检防爆等技术防范系统。在路线警卫中,车辆要安装定位、通信、视频采集系统,依托城市“天眼”监控平台,实现对车队时速、所处位置、行进路线、周围情况等全程监视,掌握行进动态信息。

二、密切军地协作,形成对恐怖分子的预警防范

有效反恐,情报先行,反恐情报是决定反恐斗争成败的关键因素。 纵观国内外重大暴力恐怖事件发生,大多是没有及时获取和准确研判情报所致。

一要积极构建联合反恐机制。军队警卫部门应当主动加强与所在地区反恐工作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推动各方面力量整合,努力营造在情报信息上共享互通、在方法手段上优势互补、在应急处突中联动互助的协作局面,构建起军地一体、整体作战的联合反恐指挥协调机制。

二要主动提出需求。各级警卫部门要主动构建、完善多部门的情报互通和会商机制,立足自身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情报需求,依托军地情报网络,多渠道获取有用信息,超前掌握内幕性、预警性、行动性情报,做到知敌在先,争取积极防范的主动权。

三要在现场处置上各负其责。恐怖袭击一旦在警卫现场打响,警卫部门是直接与恐怖分子短兵相接的先锋,主要担负掩护警卫对象安全撤离的责任,必须第一时间控制警卫对象周边事态,迟滞袭击、等待增援。 专业反恐部门拥有装备、人员和训练上的优势,主要担负前线指挥、决战攻坚和防范连环袭击责任。二者必须各负其责、通力配合,才能确保形成整体合力。

三、提升业务素养,打造忠诚过硬“战斗队”

警卫人员良好的业务素养是完成警卫任务的根本保证,也是警卫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要抓好基础训练。要从反恐怖实战需要出发,按照警卫人员“六会”标准要求,重点突出长跑、格斗、攀登、捕俘、特种射击和驾驶等体能、 技能训练,同时,针对各种复杂环境和形式各异的恐怖袭击手段,依托各种培训资源,“请进来、走出去”,加强警卫人员安全检查、搜爆排爆、自我防护等专业技能训练,强化精湛过硬的业务素质。

二要抓好战法训练。首先要开展单要素训练,加强警卫人员前期处置训练,应急处突分队快速增援训练,专业分队反爆炸、反袭击、反劫持训练,以及重要部位、重要目标安全警戒、封控、救援和灭火等课目训练, 提升各要素自身作战能力。其次要开展多要素综合演练,模拟多种可能遇袭情况,在保证指挥机构全、参演要素全、演练内容全的基础上,重点演练组织指挥、撤离救护、快速机动、协同配合、封堵清剿和勤务保障等内容,在演练中发现问题、形成对策,提升综合集成的整体作战能力。

“敌人刑法”与“反恐”形势的辨析 第6篇

“敌人刑法”是德国刑法学家雅各布斯于1999年10月在“千年之交的刑法”研讨会上提出的论断, 主张对于那些持续性、原则性的威胁或破坏社会秩序者和根本性的偏离者, 应把他当作一个敌人来对待。雅各布斯将犯罪定义为“是对规范的违反”, 遵循这一思路犯罪者实施的犯罪行为是对社会规范的一种否定, 而对于这样的否定, 刑罚的作用就是否定行为人的否定, 告知行为人你的否定是无意义的规范继续有效, 社会形态仍旧保持不变, 这便是刑罚的第一层意义所在, 即宣告意义。如果行为人对以上的刑罚作用仍旧抵抗, 那么就应当适用刑罚的第二层意义, 即隔离保障。这样才能切断“危险源”对社会的危害, 这样做的核心依据就是将行为人视为“非人格体”。什么是“非人格体”呢?在雅各布斯看来, 能够遵守社会统一规范并接受规范训导的人, 该类人能够遵守社会赖以存在的整体秩序, 如果违反该秩序能够在接受惩罚后还能回归社会的这类人就算是“人格体”, 反之则为“非人格体”。也就是基于这样的理论依据, 那么对于“敌人”所要采用的手段就应当是不同于“市民刑法”中的“市民”的。对“市民”的刑罚手段应当是符合“市民刑法”的, 也就是现行的刑法, 罪犯 (犯罪嫌疑人) 是应当享有基本人权以及刑法中所赋予的各项刑事权利。而如果将罪犯 (犯罪嫌疑人) 被认定或者适用于“敌人”这一概念时, 刑罚手段就不再以保障人权和当事人刑事权利为前提了。雅克布斯教授认为, 对于适用“敌人刑法”的人无论从认识上还是在处理上都可以甚至是应当采用严格于“市民刑法”的手段, 理论根据就是这样的罪犯 (犯罪嫌疑人) 本身不具有“市民”的“人格体”, 而对于“非人格体”的“敌人”就可以视为异类, 采用非常规手段。

二、对“敌人刑法”的辨析

根据雅各布斯教授的表述, 我们大致能够厘清他的“敌人刑法”体系。他重新定义了一些刑法概念。首先将刑法主体分为两部分, 市民和敌人。这是其“敌人刑法”的根本, 其次对于“敌人”否定了其“人格”可以对其实施无人权保障的刑事政策和刑罚手段, 并且可以将刑罚前置等等, 在此我对雅各布斯教授的这几个观点就不敢苟同了。首先对于实施对象上而言, 西方国家一直就遵循“人生而平等”的观念, 这一观念是不容置疑的, 我们所讲的“人性本善”等等观念也都是在历史长河中得以检验的。然而“敌人刑法”却将人类种群中出现的实施犯罪活动的生命体在基本前提上视为异族, 这样就让我在其基本立场上产生了质疑。我们应当认识到虽然行为人是触犯了法律, 也就是破坏了我们所共同约定的社会规范, 但是由于犯罪种类的不同, 犯罪目的不同, 犯罪手段不同, 危害结果也不尽相同, 只是我们现在的刑罚手段比较单一无法切实的做到对症下药, 但是这样并不能就说明了对于那些稍微严重的犯罪就将其“开除地球球籍”, 他们始终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成员, 无论是在犯罪前还是在犯罪后。这也就是说无论犯罪分子 (犯罪嫌疑人) 在何时何地触犯刑法何条我们首先都应当在现行刑法相当于“市民刑法”中的认定和处理方式予以解决。这样做才是符合“罪刑法定”与“罪刑相适应”的基本刑法原则的, 要想成为刑法的一员“敌人刑法”无论是更加严苛还是更加有针对性, 都不能叛离这些基本原则, 否则就不再是刑法范畴类所要讨论的问题了。其次在“敌人刑法”的实施手段上, 我并不否认刑罚的宣示意义及隔离保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丰富和完善我们的刑法法理, 但是就今时今日的法治进程可以说我们已经走出了以暴制暴的野蛮社会, 如果对于暴力犯罪我们仍以暴力方式予以回击, 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那还需要规范 (道德, 法律等) 做什么呢, 如果不需要规范, 那么作为法律规范中的“敌人刑法”也就没有存在的前提了。如果说对于严重的暴力犯罪就应该采用严厉的暴力手段予以处罚是为了保障“市民”的权利的话, 那么对于故意犯罪的行为人完全就可以不使用刑法了, 灌之以“抓着就毙”的方式不是就更有力, 更高效吗。另外, 对于犯罪者来说触犯法律的原因、方式、效果都是不尽相同的, 我们也不能将其全部或者说“敌人刑法”中所指的“敌人”实施犯罪行为乃至于暴力行为以“暴力是其唯一能听懂的语言”为幌子, 采用暴力的手段予以回应, 用暴力惩罚手段取代了刑罚的教育等等作用, 那我们这个社会就不再是法制文明和谐社会, 而是一个复仇型的社会。作为社会规范的法律如果都是充满了复仇色彩的话, 那么整个社会就将充斥着暴力色彩而显得无序和混乱。

三、“敌人刑法”对“反恐”的启示

虽然“敌人刑法”存在着诸多的偏差, 但是就目前的反恐形势而言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如果将“敌人”这一观念运用于刑法中, 可能会造成我们所极力构建的“公平、正义”的法律架构出现一些偏差, 但是与日俱增的恐怖威胁使得我们不得不认识到确实有一部分人顽固的坚持着异于社会大众的价值观, 而这样的“价值观冲突”所造成的的结果就是较多的引发了流血冲突和事件的发生, 生命财产的损失。当前的形势下宗教问题, 民族问题等等所引发的一些社会问题乃至于犯罪问题不是可以粉饰过去的, 我们应当正式他们的存在。对于那些暴力的, 残忍的“大规模杀伤性”犯罪, 如果不能准确的认识和有效的打击, 势必会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将“敌人刑法”写入刑法不妥但是在防止恐怖活动犯罪中加入“敌情”观念, 有针对性的对待犯罪我认为是无可厚非的。

事实表明, 一个好的预防性政策所起到的功效是大于事后打击手段的。而且我们在引入“敌人刑法”这一观念时也应当保持清晰。尤其在我们国家, 我们在政治生活的范畴中常常提及到的“人民内部矛盾”时就自然地对立分立出一个“敌人”的概念。这一“敌人”的概念就与“敌人刑法”中“敌人”的概念很相似但是却有着本质的区别。阶级斗争中的敌人已经不再将对象视为我集体内部的个体, 将其排斥出无产阶级这一范围, 从而阶级敌人就无从享有任何权利, 而刑法所要打击的对象是公民, 这在前提上就否定了犯罪者作为社会集体中个体的身份, 如果将身份的认定予以否定的话那么其公民权利, 人身权利等等基本权利也就没有了存在和使用的基础。如果需要引进“敌人刑法”的话那我们不能以“敌人刑法”为由而剥夺了犯罪分子, 甚至还处于犯罪嫌疑人阶段的行为人的基本权利。诸如我们不能因为“敌人刑法”中对“敌人”的定义和处理方式而对已经实施了或者可能实施了恐怖活动犯罪的行为人采取一些独立于法律规定的甚至是与法律所违背的手段去查处犯罪, 打击犯罪。这样将使得体现文明和谐的法律法规失去规范社会关系的功效, 那样的话就可能因为打击一类犯罪而使得法律形同虚设, 所有的犯罪就可能像洪水猛兽一样冲破法律这一大堤, 让我们的法制消亡, 社会崩溃, 文明毁灭。那将是比“恐怖主义活动犯罪”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更大的。

摘要:“敌人刑法”自提出之日起就一直在学术界中争论不休。而其提出者雅各布斯教授指出“敌人”通常出现在于经济犯罪、组织犯罪、性犯罪、恐怖主义犯罪中。笔者为了探寻当前“反恐”的途径, 也对这一论断做了研究, 希望能从“敌人刑法”中汲取营养, 充实对防治“恐怖主义活动犯罪”的新思维、新途径中。

关键词:“敌人刑法”,“反恐”形势,辨析

参考文献

[1][德]雅克布斯.市民刑法与敌人刑法[M].许玉秀译.台湾:学林出版有限公司, 2003.

[2][德]雅克布斯.规范·人格体·社会——法哲学前思[M].冯军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

[3]余雷.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典范[J].中共党史研究, 2002.

媒体在反恐中的角色 第7篇

1 恐怖主义与媒体的共生关系

对于恐怖主义, 到目前为止国际社会并没有一个一致的定义。2001年美国国务院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恐怖主义一词指的是由次国家组织或隐蔽人员对非战斗性目标所实施的、有预谋的、带有政治动机的、通常旨在影响群众的暴力活动。”[1]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认为:“恐怖主义是为了政治目的而旨在制造恐怖气氛、故意策划的、系统性的、针对平民的暴力攻击活动。”[2]而中国学者颜声毅对恐怖主义的定义则是:“某些个人或集团, 在狂热目标的驱使下, 针对特定的公司机构、设施、交通工具或公民, 采取暴力袭击或暴力威胁, 或者在无辜民众中制造恐怖气氛, 已经滥开杀戒、酿成惨局的行为。”[3]尽管这些定义不尽相同, 但大体都认为恐怖主义是一种通过在公众中制造恐怖气氛以达到某种政治目标的暴力行为。

像一切政治组织运用媒体一样, 恐怖组织也很注意利用媒体。如我们所知, 甚至连基地组织都有自己的发言人。他们不时通过报纸、广播和电视向全世界公开表达自己的立场和主张, 俨然自己是一个合法的政治组织。有些恐怖组织的成员甚至本身就是新闻专业的学生, 他们帮助恐怖组织制定运用媒体宣传的策略。可以认为, 现代传媒基于自身信息流通功能和满足公众的知晓需求向公众报道恐怖事件, 而恐怖主义则是充分利用这一功能, 借助于媒体渲染恐怖事件, 宣扬恐怖理念, 更好达到他们的恐怖目的。[4]正如许多一些专家所言, 现代传媒与恐怖主义形成了共生关系。在这种共生关系中媒体不自觉地沦为了恐怖组织的宣传工具。

这使媒体陷入了一种进退维谷的境地。一方面, 恐怖事件涉及到社会公众的安全问题, 媒体有责任将恐怖事件的真相告知公众。且这种重大性使得这类事件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 又诱使着媒体去对其进行报道。而另一方面, 媒体对恐怖事件进行报道又不可不避免地存在被恐怖组织利用的可能性。剑桥圣安德鲁学院的恐怖主义研究专家保罗·威尔金森则指出了讽刺性的一点:“开放社会的自由媒体尤其容易被残酷的恐怖组织操纵和利用。”[5]

2 在恐怖事件中媒对报道的消极作用

媒体对恐怖主义活动的报道所产生的消极作用是多方面的, 概括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媒体对恐怖主义活动的报道可能会泄露政府某些反恐信息, 而成为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的信息源。由于恐怖事件往往是重大的突发事件, 公众总是会投入很大的注意力来关注这些事件。媒体往往会受收视率、发行量的驱使, 在新闻自由的旗号下对这些事情进行大事报道。这种情况在西方媒体中显得尤为突出。1977年, 一架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航班被劫持, 迫降在索马里的摩加迪沙。尽管德国反恐突击队突袭行动成功, 但该航班的机长却惨遭杀害。原来是这名机长试图与外界进行联系, 而恐怖分子却从公共广播电视电台中得知了这一消息。[6]这一事件警告我们, 媒体的不仅仅是普通社会大众的信息源, 同时也可能成为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的信息源。如果, 不恰当的处理这些信息, 就很可能为恐怖组织提供给了便利, 给反恐行动造成破坏。

其次, 恐怖组织会利用媒体的报道宣传自己的立场观点、招募成员、进行组织等活动, 媒体在对恐怖主义进行报道的过程中可能会不自觉得成为恐怖主义的“喉舌”和宣传者。新闻专业主义要求媒体进行平衡报道, 即应当给予事件双方以平等的表达观点的机会。在这种平衡报道理念的指导下, 许多媒体认为在对恐怖主义进行报道的过程中不仅仅应当只提供政府的声音, 同时应当提供恐怖组织的声音。例如许多西方媒体播出对恐怖组织领袖的采访, 让这些恐怖份子在公众面前大谈自己的政治主张。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得媒体沦为恐怖主义的宣传工具, 恐怖份子用花一分钱, 就可以利用强大的大众媒体向大众宣扬其理念。

再次, 对恐怖主义的报道还可能加重公众中的恐慌情绪, 而落入恐怖主义的陷阱。前面提到, 恐怖主义是以通过暴力手段在公众中制造恐怖气氛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的。而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 可能会加重公众的恐慌情绪, 这恰恰是恐怖组织所希望的。例如当9·11事件发生时, 电视里反复播放世贸大厦被飞机撞击的画面, 人们目睹这些画面感受着如同身在现场的恐怖;又或者报纸让血腥混乱的照片占据整个头版, 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一切报道行为似乎都在向公众传达一个信息:恐怖组织是如此的强大, 它能够轻而易举地伤害一个国家。而这不正是恐怖组织所期望的吗?意大利的红色旅成员总是约定俗成地选择在周三或周六进行他们的犯罪活动, 以至于周四和周日的报纸因为要报道他们的恐怖活动而加厚。[7]在这里我们看到, 恐怖组织非常了解, 媒体对他们的意义。他们有意地通过媒体来扩大这种恐怖效果。而且, 在这里我们甚至看到他们获得了议程设置的权力。

第四, 媒体过多地报道恐怖活动得逞的新闻而不注意对恐怖分子的惩罚的报道, 可能会增长恐怖组织的嚣张气焰, 鼓励一些新的恐怖组织的形成, 还可能无意间成为恐怖分子犯罪活动的“教练”。一次成功的恐怖袭击, 可能增强恐怖组织成员的信心, 还可能为其他恐怖分子提供行动策略和实际技能的指导。1971年美国发生著名的D.B库珀劫机案, 犯罪嫌疑人在获得20万美元的赎金后, 跳伞逃生。此案件细节经过媒体的大肆报道后, 一周内就发生了5起模仿库珀索取赎金的案件, 此后效仿者更是络绎不绝。[8]

3 对策建议

当然笔者并不是认为对恐怖主义活动的报道带来的只是消极影响, 实际上媒体的报道在反恐中也发挥着很重要的积极作用。例如, 媒体可以利用自己灵活的优势, 为政府提供有价值的情报信息。媒体还能发挥智库的作用, 为政府的反恐战略出谋划策。此外, 媒体对恐怖主义、恐怖组织背景的报道, 可以加深公众对恐怖主义的认识, 在全社会凝聚反恐的共识。而对一些具体的恐怖事件的报道, 还可以促进社会团结, 组织社会力量共同打击恐怖主义。例如, 美国在9·11之后, 美国公众爱国热情高涨, 团结一致, 这构成了美国对基地组织实施坚决打击的民意基础。

但是我们要正视媒体报道对反恐造成的消极影响。在报道恐怖主义时现代媒体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者, 它担负着特殊的责任, 即需要考虑可能对公共安全造成的影响。为了避免媒体的报道危机对反恐产生消极影响, 危害公共安全, 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第一, 应当加快制定反恐怖法律的制定, 并将规范媒体的报道行为纳入反恐法的内容当中。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反恐法律, 对于媒体在反恐中的角色定位、行为规范也缺乏相应的规规范。国家应当尽快制定反恐法律, 并将媒体的反恐报道纳入反恐法的内容当中。这将有助于媒体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 找到自己报道行为 (下转第109页) (上接第68页) 的边界, 逐渐建立相应的报道规范。

第二, 政府监管与媒体自律相结合。媒体对恐怖活动的报道必须配合政府的反恐战略, 因此政府有必要对媒体的相关报道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但是, 仅仅依靠政府的监管是不够的, 媒体还必须意识到自己在其中所担负的特殊责任, 加强自我约束。

综上所述, 媒体对恐怖主义的报道对于反恐工作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既可以协助反恐工作, 也可能对反恐工作造成破坏, 媒体在反恐中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媒体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就必须将媒体自律与政府的监管结合起来。S

参考文献

[1]石斌.试析美国政府对恐怖主主义的定义[J].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2 (4) .

[2]张娟.恐怖主义在欧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2:3.

[3]颜声毅.当代国际关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344.

[4]林凌.现代传媒与恐怖主义[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4 (1) .

[5][印]S.温卡塔拉曼.媒体与恐怖主义[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165.

[6]肖欢.浅析当代恐怖主义中的媒体因素[J].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4 (2) .

[7][印]S.温卡塔拉曼.媒体与恐怖主义[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170.

地铁反恐应急处置机制构建研究 第8篇

一、先期应急处置

地铁恐怖袭击发生以后, 现场处置是考验应急处置机制是否完善、是否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控制袭击的重要环节。

( 一) 现场排查判断恐怖袭击情况

一旦发生恐怖袭击, 现场地铁运营负责人及值勤警察应该将恐怖袭击事件在第一时间内上报公司领导及公安部门, 包括恐怖袭击的类型、时间、恐怖分子的数量、是否出现伤亡、现场乘客情况、袭击位置等, 地铁公安机关接到警情通报后, 应立即启动《公安机关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地铁恐怖袭击应急预案》, 根据预案的要求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根据现场警情调集警力、采取现场应急处置等措施。现场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 启动恐怖袭击预警, 将预警分为 ( 特别严重Ⅰ级) 、橙色 ( 严重Ⅱ级) 、黄色 ( 较重Ⅲ级) 、蓝色 ( 一般Ⅳ级) 四个级别, 根据启动预警等级, 采取进一步的处置措施。比如说黄色预警, 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处置力量, 调集专业应急据救援队伍到岗集结待命, 橙色预警在黄色预警的基础上, 对正在运行的地铁采取停运、封锁恐怖袭击现场、对相关运营的地铁进行反恐排查等。

( 二) 控制车站和受袭击现场

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 公安机关应实施应急处置预案, 必须先控制车站及袭击现场, 避免袭击进一步扩大, 同时为乘客疏散、防爆、防生化、消防等措施实施创造条件。一方面, 在袭击发生以后, 地铁车站现场警察应立即占据有利位置, 最大程度的将乘客与恐怖分子、恐怖袭击的现场分开, 同时控制现场局势, 避免现场局势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 地铁车站工作人员要组织恐怖分子控制范围外的区域, 在现场警察的组织安排下, 借助于地铁车站的各种设施、组织乘客疏散, 对现场受伤的乘客, 安置到较安全的位置, 具备现场医疗救治条件的, 采取抢救治疗措施, 等待应急处置力量和专业救护人员的进一步救援和抢救。

二、现场处置

现场应急指挥部成立后, 应在最短的时间内按应急处置预案采取专业处置措施。

( 一) 现场封控

反恐应急处置力量进入恐怖袭击现场以后应该立即封锁地铁车站及周边区域, 划定警戒线和警戒区。禁止非应急处置人员进入现场, 配合地铁工作人员疏散乘客, 并对乘客进行排查, 将乘客疏散到固定区域。通过回放地铁车站内外监控录像, 排查恐怖分子, 避免恐怖分子成为漏网之鱼, 确定恐怖分子的数量及再次发动恐怖袭击的能力。封锁现场以后, 在车站口外设置应急救援通道, 所有的应急救援人员、车辆必须通过救援通道进入, 并进行身份核实及车辆排查。对现场的痕迹、物品、人员进行现场勘验, 包括录音、录像等。

( 二) 对现场暴露的危险物品进行有效处置

在疏散乘客完成以后, 对现场可疑物、图像进行识别, 警察应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警犬, 使用录像进行区域排查, 再使用警犬进行嗅探, 最后使用X光机进行图像识别。应急处置力量进入现场以后, 先向指挥部报道, 应在疏散乘客的基础上, 根据恐怖袭击造成损失的情况, 采取相应专业反恐措施, 如爆炸袭击, 要对现场进行爆炸物的排查,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1. 爆炸袭击处置。现场指挥部组织专业搜爆队伍对现场进行搜爆, 必要时, 可对所有地铁车站、交通设施、公共场所等进行搜爆, 预防连续恐怖袭击的发生, 开启干扰设备、对恐怖袭击的区域进行无线信号干扰屏蔽, 确定可疑物品后, 无法短时间排爆的, 应使用防爆毯苫盖, 按照由内到位、依次排除疑拟爆炸物, 对地铁隧道则应断电后再进行搜排爆。

2. 毒气、生化袭击处置。应急处置力量进入现场后要先排查是否有轻咳、胸闷、肌颤、喷嚏、流涎、流鼻涕、流眼泪、抽搐、无力、眩晕等现象的乘客, 要快速进行毒气测定。应急处置力量此时进入现场必须佩戴毒气防护面具, 关闭通送风设备, 根据风向设置疏散方向, 隔绝毒气扩散, 对毒气源进行处理。

3. 劫持人质处置。地铁内遭受恐怖分子劫持人质, 警方从现场收集到的信息中判断是否需要谈判, 应采取何种谈判策略, 如恐怖分子希望能够与警方对话谈判, 则应采取谈判方式解决人质问题, 选定谈判手与恐怖分子进行现场谈判, 如不能通过谈判方式解决, 需要武力解救的, 就采取武力解救的方式进行, 武力解救应在谈判期间就开始准备, 由地铁运营企业提供现场结构图, 根据现场结构及具体情况采取确定武力解救的策略, 包括选定突破口、武力解救的战术模式等, 武力解救的现场应做好各种应急处置方案和警务保障。警方在武力解救中以保证人质安全为首要的基本原则。警方应采取措施将危险物品与恐怖分子隔离, 将人质与恐怖分子隔离, 使突击队员一旦进入现场以后, 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突击队员的安全, 以便于能有足够的力量解救人质、捕歼恐怖分子。警方应采用狙击的方式, 选定多个狙击手、多角度准备狙击, 并为狙击创造良好的条件、机会, 如转移恐怖分子视线、注意力。如在武力解救的过程中, 出现人员伤亡要及时将现场伤亡人员送出现场, 及时救治。同时可以使用麻醉枪、水枪、干粉枪、催泪弹等非致命性武器, 在使用武力的战术应用上, 可采取分割包围、快速封控、疏出阻入、定点清除等, 并根据现场情况适时进行调整。

三、后期处置

( 一) 舆论引导

地铁恐怖袭击事件势必会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 警方在恐怖袭击处置的过程中, 舆论导向非常重要, 对稳定治安秩序、避免事态影响进一步扩大、维持政府公信力和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具有重要作用。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后, 应该在第一时间通过官方媒体发布地铁遭受恐怖袭击事件的信息, 对外公布的信息要客观公正, 以事实为依据。召开新闻发布会, 除了通报现场伤亡、损失等情况之外, 应详细的说明现场处置情况, 包括政府在现场处置当中作出了那些努力, 取得了那些进展和成效, 表达对恐怖袭击表示强烈的谴责, 要避免在通过信息发布当中泄露现场尚未实行的处置措施、武力处置方法等, 避免造成负面效应, 影响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对记者提出的问题, 能回答的尽量回答, 不能回答的要说明不能回答的原因, 其原则就是政府有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任何恐怖袭击。同时, 要通过新闻宣传, 增强公众对预防和控制恐怖袭击的信心, 相信政府一定能解决好恐怖袭击事件, 维护当地正常的生活秩序。

( 二) 证据收集

恐怖袭击事件现场处置完成后, 要组织公安机关进行现场收集证据, 证明公布袭击的方式、过程, 以及因恐怖袭击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 向媒体说明恐怖袭击发生的过程, 阐述中国政府未来的恐怖袭击策略, 以便于能够为其它各国提供借鉴, 这是作为一个大国应有的义务和责任。同时, 为国内的反恐应急处置提供一手的资料, 为今后的反恐工作提供借鉴, 总结和分析国内恐怖袭击的特点, 对地铁反恐应急处置机制进行完善。同时, 在现场收集证据的同时, 要对现场损失及破坏进行清点, 收集已经遇难、不能辨识的受害人DNA, 以便于与亲属进行比对, 确定受害人的身份, 为后期的赔偿、抚恤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

( 三) 现场清理

处置完成以后, 由公安、地铁经营公司等, 对现场进行及时的清理, 再一次排查可能存在的恐怖袭击的危险源。有地铁公司安排专职维修建设人员, 对损坏的各类设施进行维修和更换, 力争在短时间之内恢复运营条件, 根据地方政府的安排, 在确保不会再次发生恐怖袭击的情况下, 确定恢复地铁运营的时间。同时, 根据反恐工作的需要, 对地铁安全相关设备设施进行完善, 比如说更换新的、更先进的安检设备, 检测相关设施, 地铁工作人员进入地铁工作区域也要通过安检等。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城镇化进程加快的需要, 城市及城际轨道交通在未来十几年将处于网络规模扩展, 完善结构, 提高质量, 快速扩充运输能力, 不断提高装备水平的大发展时期。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国家, 使地铁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战略地位的重要作用更加突出。地铁的迅速建设和发展为我国经济大动脉增添了新的动力, 同时也为公安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要充分重视起地铁反恐, 构建起完善的地铁反恐应急处置机制, 并在实践当中进行演练和完善, 以便于能够在发生地铁恐怖袭击以后, 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置完毕, 将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到最小。

参考文献

[1]陈文彪.构建地铁反恐应急处置机制的研究[J].公安教育, 2015 (06) .

[2]贺岚.城市反恐机制研究综述及展望[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 (04) .

[3]刘信.石家庄地铁站名的设计与规范应用[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3 (07) .

[4]陈泽伟, 陆文军, 孔博.全国地铁安保升级[J].瞭望, 2010 (14) .

[5]王皎.我国地铁火灾扑救及应急救援探讨[J].中国公共安全 (学术版) , 2011 (01) .

[6]高雪香, 杨其新.地铁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初步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6 (05) .

[7]吴娇蓉, 冯建栋, 陈小鸿.中美地铁车站火灾疏散设计规范对比与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08) .

一种反恐机器人的设计 第9篇

侦查作战机器人是特种机器人的一种, 它不仅可以在危险环境下进行侦查, 还可以对敌方有生目标实施有效打击。侦查反恐机器人可以使我方参战人员远离危险区域情况下完成指定任务, 能有效保障我方人员生命安全、降低伤亡概率。国内外已有多种侦查作战机器人投入了使用, 并且新型的侦查作战机器人在不断的涌现, 最终会成为侦查、保卫战争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

一、反恐机器结构、布局与功能实现

本文设计的机器人总体结构拟定由轮式移动载体、蓄电池、三组步进电机及驱动器、两组无线摄像头、带瞄准器的武器系统, 上位机、下位机、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等几部组成。机器人总体结构与布局如图1所示:

1、无线摄像头2、无线数据收发模块、下位机及驱动器3、蓄电池4、轮式的移动载体5、云台6、水平面方向步进电机7、武器系统8、垂直轴方向步进电机及枪托9、瞄准镜及无线摄像头

它的整体尺寸拟定为:总身长860mm;宽580mm;高560mm。机器人重量约为40kg。移动载体有四个轮子, 主要的结构尺寸为:前后走行轮中心距500mm;轮半径r=200mm。移动载体采用独立悬挂系统, 四轮驱动, 采用机电混合动力, 长距离转场时候可采样汽油机驱动, 当接近作战区域时采用电力驱动, 使机器人兼有快速、机动性和隐蔽性。

机械结构上, 把转向机构、枪托、瞄准器、监控器有机整合于特殊的云台之上。这样在进行目标搜索时, 同时可完成车体的转向与武器的瞄准, 从而从简化了控制流程。枪托用来安装枪械, 云台有两个回转关节。回转关节旋转可控制枪托、枪械及安装在枪械上方的瞄准镜及无线摄像头, 在整个空间内做各种角度旋转, 调整枪械相对于被打击目标的空间位置。操纵人员控制云台的驱动电机驱动枪械对准目标, 然后控制枪械发射, 即可完成对危险目标的清除或打击工作。云台驱动枪械的同时, 调整无线摄像头的视角和的空间位置, 以协助操纵人员完成各种工作。

二、控制系统设计

目前国内外的反恐机器人均采用上下位机的控制方式, 通过遥控来完成作业。这样做可以使机器人在非结构环境下有效的运行, 通过人的参与, 完成整个闭环控制。在这个结构中, 操作人员是控制系统的命令发出者, 同时也是闭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通过机器人控制台发出机器人的控制指令, 另一方面又通过人-机接口中的显示屏获取机器人的周边环境以及本身的运动信息, 经过人的大脑的比对后作出机器人下一步的动作指令。上下位机之间通过无线或者有线的通讯系统来传递机器人控制指令以及一部分机器人的运动参数。下位机就是机器人的控制器, 在控制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 不仅处理操作人员从上位机发送过来的命令, 还要能与机器人本体之间构成一个半闭环, 以达到精确控制机器人执行机构的位置。

操作机器人进行目标搜索、识别、打击的过程与玩CS游戏类似, 这样操作模式便于操作人员掌握, 这也是本机器人在控制系统的一创新之作。

控制端应用了上位机的鼠标与键盘, 用鼠标与键盘控制车体的前进、转向, 控制枪械的转动、瞄准、射击, 控制摄像头的转动等。鼠标的位移、速度等物理量通过运算与转换, 使之与车体的转向机构转角, 枪械、瞄准镜、无线摄像头空间转角成线性关系, 这样使车体、枪械、瞄准镜、摄像头具有了优异的可控性, 相比较其他机器人的操控更加迅捷、方便。整个控制系统按着功能可共分为上位机控制系统、无线信号传输系统、下位机主控系统、伺服系统、无线图像采集与传输系统等几个子系统。

反恐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图2为反恐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整体框图。控制系统分为上位机和下位机a、下位机b均以AT89C52为核心构建。上位机包括人机接口模块, 监视器和无线图像模块等。下位机包括无线数据通信模块、驱动模块、输入输出模块及各种传感器。上下位机的图像模块是独立于控制器之外的, 有单独的传输接口。用户的操作指令由上位机获取并经过运算与处理, 发送至下位机a.下位机a经过数据封装后, 通过无线模块发送到下位机b。同时, 机器人的状态信息以及摄像机组的图像信息通过无线模块传输到上位机, 显示给用户。

三、结束语

整机试制完成后, 实验表明在这种机器人具有非常好的可操控性, 很强的应用性, 实用性, 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摘要:本文应用轮式移动载体、PC机、单片机及nrf905模块、步进电机及步进电机驱动器、无线摄像头等部件, 设计了一种反恐机器人。

关键词:轮式移动载体,PC机,单片机,nrf905模块,步进电机及驱动器,无线摄像头

参考文献

[1]范逸之编著:《Visual Basic与RS232串行通讯控制》,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0年。

[2]张义和、陈敌北编著《例说8051》,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年。

上一篇:权衡模式下一篇:卫生科技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