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钟情范文

2024-05-11

一见钟情范文(精选12篇)

一见钟情 第1篇

“德国激光与光电特别展”3月18-20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据组委会介绍,许多往届参展商已经早早地定下了展位。德国光电企业对于参与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的愿望非常强烈。

巨大的潜在市场

此次德国激光与光电特别展在“慕尼黑—上海激光、光电展”上同期举行。超过45家德国企业将参展。“我们将利用这次机会介绍德国企业在光学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成就,展示其技术与产品,其主要应用领域将涵盖半导体照明,生命科学,材料加工等诸多方面。”德国激光与光电特别展展商主席Johannes Hain博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对很多人来说,“德国制造”已经成为“高科技工艺、高质量、可靠”的同义词。在光电行业内,很多德国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在细分的市场中都已经成了“隐形冠军”。“这些高科技产品的应用很难用几句话解释,因此我们希望邀请我们的合作伙伴来此展会亲自体验一下,”Johannes Hain博士说。

德国光学产业在2006年以20%的增长速度高速发展,其中出口商品比重占到70%。据Johannes Hain博士估计,2007年数据也将与此相当。但是2006年对中国的出口仅为4500万欧元,同比增长8%,这样的数据并不耀眼。“但是中国有巨大的潜在需求,”Johannes Hain博士强调,“现在正是将德国的光学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引入中国市场的最好时机,我们希望能够加强中德企业在光学材料、系统、技术等领域的合作”。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光学行业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同时研发实力也越来越强。中国同时还是增长迅速的消费市场,已经成为光学产品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世界光学行业前500强企业有一般都在中国有投资。

根据德国Spectaris工业协会统计,最近两年,德国每年向中国出口的光学零部件增长率高达20%。中国对于光学零部件需求最强劲的应用领域是汽车、医疗器械、半导体照明以及光存储。

高质量的光电零部件未来的增长率会保持高水平,据估计能达到40%。在未来几年,中国在这一领域仍将高度依赖外国企业,而在这一领域,德国企业非常强势。

肖特的世界

Johannes Hain博士应此次展会的主办方——德国联邦经济与技术部及数家行业协会及公司的邀请,担任德国展团主席。他的正式职务是德国著名光电、玻璃制造企业肖特集团先进材料部执行副总裁,在德国光学工业界德高望重。

肖特集团是此次展会具有代表意义的参展商之一,在光学、玻璃行业内拥有很高的知名度。肖特公司1884年由恩斯特·阿贝和奥托·肖特 (Otto Schott) 在耶拿创建,其中奥托·肖特被称为“现代玻璃之父”。肖特公司成立120多年来,已经成就了业界的领先地位。目前,肖特公司的拥有者正是大名鼎鼎的卡尔·蔡司基金会,这是个在光学透镜领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字。

与很多嗅觉灵敏的德国企业比起来,肖特算得上是中国市场的后来者。虽然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肖特的产品就开始在中国销售,但是直接到大陆投资建厂还是2002年的事。肖特玻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于2002年4月投入运营,主要是进行“肖特赛兰”(SCHOTT CERAN)微晶玻璃灶具面板和家用电器平板玻璃的深加工、应用于平板显示器行业的背光源玻管的预切割处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机会促使肖特集团一直在谋求在中国更大的发展,所以肖特也将借此次展会展示其雄厚的实力。

据了解,肖特集团在亚洲市场比较活跃,最近几年则特别致力于培育中国市场。肖特在中国市场上最为人知的产品当属肖特玻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生产的“肖特赛兰”(SCHOTT CERAN)微晶玻璃灶具面板。该产品在中国上市以来迅速占领了高端市场,几乎掀起了一波“厨房革命”。

从2004年开始,在中国市场上,比较知名的燃气灶具或电磁炉品牌都采用了肖特赛兰微晶黑面板,并把使用这种面板的产品定位于高端市场。而此前30年,肖特的微晶玻璃灶台面板已经在欧洲及北美掀起了厨房革命,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市场是他们未来重点争取的阵地。

在一些大型光学项目中,同样可以看到肖特的身影。2007年5月12日,作为中国七大天文工程之一的丽江高美古2.4米望远镜于云南盛大揭幕。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光学天文望远镜,作为望远镜的核心部件之一,主镜镜坯采用的“Zerodur”微晶玻璃材质就是肖特公司的产品。肖特公司早在1903年就为第一台反射天文望远镜制造直径达720mm的反射镜坯,当时使用的是光学玻璃材料。这座海德堡大学国家天文台的望远镜一直正常运转至今。在中国,肖特还为LAMOST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提供了“Zerodur”微晶玻璃镜坯。这款望远镜一旦建成,将成为中国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

展会的另一重点将是将德国的先进太阳能技术引入中国,在这方面肖特集团同样是行业佼佼者。

2002年10月,肖特与德国最大的能源供应商RWE合资组建了RWE肖特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光伏电池。2005年9月,肖特有限公司将RWE公司手中持有的50%的RWE肖特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悉数收购,一跃成为欧洲最大、世界第五大的光伏电池公司。新公司的名字也改为了肖特太阳能有限公司。

肖特集团的太阳能业务目前也已经进入中国。其2005年参与的中国政府“光明工程”项目让很多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了肖特太阳能。

肖特在太阳能领域有两大核心技术,一是将太阳能玻璃直接结合到普通玻璃里面去,取代幕墙玻璃。该技术将使建筑物通过玻璃直接获取太阳能。这将对奥运会、世博会或大型的建筑物材料革新,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二是,公司还拥有八角型的太阳能电池片生产技术。这相比传统的太阳能电池更加节省硅材料,同时增加太阳能的转换率。目前,肖特正致力于在中国推广其太阳能技术和产品。

位于德国美茵兹(肖特集团的总部所在地)的肖特玻璃厂是世界上最大的光学玻璃厂,上百种玻璃产品,遍布应用于照明、投影、视光学、显示、通讯、医药、微光刻、器皿、食品等等领域。从燃气灶到天文望远镜,从手机屏幕到汽车车灯,从光纤到玻璃金属密封件,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在所有能使用非普通玻璃的地方,几乎肯定都有肖特的产品。但是长期以来,这些产品却极少引起人们的注意,肖特也只能作典型的“隐形冠军”。

不过现任全球CEO翁格豪尔却不甘于此,他希望能够像“Intel Inside”那样,让作为上游产品的肖特玻璃变成下游产品品质的象征。这也是翁格豪尔面对全球化竞争的最大挑战。他最重要的任务是让人们感受到肖特的技术,感受到肖特技术和产品对他们生活品质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不过,“Intel Inside”的深入人心是靠长期的营销和大笔的资金堆积出来的,肖特要做到这样的高度恐怕需要打一场“持久战”。翁格豪尔在往返上海与德国美茵兹数十次之后,对记者说“对于中国市场,我们有一个长期的战略性的计划。”

进入中国的理由

“作为中间产品供应商,”肖特公司中国区总裁宁孟豪(Michael Buenning)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肖特进入中国市场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我们有一些客户先期进入了中国,他们希望我们也够能在中国本地市场,这样可以更方便地为他们供应产品,完全从国外进口是不现实的;二是,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肖特不能错过这样的大好机会。”

肖特公司先进材料事业部执行副总裁Johannes Hain博士说,肖特集团的目标就是尽最大努力来满足全球客户的需求。“我们必须准备奔赴每一个有市场需求的地方。从地理的角度上说,中国市场有需求,所以我们现在来到了中国。”

尽管听起来似乎肖特当初进入中国市场并未采取完全的“主动出击”,但是从中也能看出肖特公司进入一个新市场的最主要的策略:切入大型公司的供应链,通过为其中某一关键配件量身研发定制,从而与该大客户结成紧密合作伙伴。如此一来,大客户走到哪里,必然会需求肖特将解决方案和服务带到那里。在欧洲和北美,肖特的这一竞争策略屡试不爽。更兼肖特集团现任CEO翁格豪尔博士在1994年加入肖特之前,主管宝马公司的采购、技术规划与测试,深谙切入供应链之道。翁格豪尔说:“我们不论到哪里,都紧密结合我们的主要客户和合作伙伴,展示我们的技术,与其研发部门联手,提供解决方案或者共同研制新产品,从而使我们成为其唯一的或者是最重要的供应商。”

肖特正在把这一套策略应用到中国。它不仅继续稳定住了先期进入中国的全球客户,还积极开拓中国本地客户,与海尔的联姻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肖特与海尔产品的多个业务部门及海尔研发中心和物流部门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不仅如此,肖特的全球研发团队与海尔美国公司和海尔欧洲公司一直密切合作。2007年9月20日,肖特与海尔共同在百安居上海龙阳路店举行了海尔全球首款“奥运幻彩”多米诺组合灶新品发布会。未来在海尔的产品中,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SCHOTT”的身影。

不过,俗话说,客大欺店,有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世界中高端家电产业向中国转移,类似海尔这样的中国本土企业势必越来越壮大,当他们手中握有足够大的采购订单的时候,或者当他们联合起来向上游企业讨价还价的时候,肖特的优势势必会受到威胁。如何避免这样的“逼宫”事件发生,恐怕需要肖特未雨绸缪。

肖特的进入让中国一些本土企业感到了压力。不过Johannes Hain博士认为,肖特的各个产品线上都有不少的竞争对手,因此中国玻璃企业不必对肖特太过紧张;另外,肖特进入中国,也为中国本地的企业以及肖特的传统客户提供了更便捷的解决方案。

一见钟情作文 第2篇

前几天遇到一个让我心动的人。黑色的长发披在腰上,飘逸的长发盘成一束,用半黄发带扎成一束。两束刘海自然下垂在额头两侧,像春风中摇曳的柳条,更增添活力。轻柳眉,红樱桃嘴,远远端详,以为是神仙。

所以,我一直想去看看她,但又怕她发现,就假装不小心,四处看了看,然后不由自主地瞥了她两眼。虽然表面上似乎什么都没发生,但内心却怦怦直跳,几乎到了生死边缘!

就这样,我静静的看着她,看着她的笑,看着她的一举一动,看着无私和发呆。看着她,仿佛看到了春天,碾碎了一座山的花骨,带着五颜六色的季节香味;看着她就像在沙漠里,却喝着绿洲,让我想拼命拥抱这短暂的幸福;看着她,就像在常青的灌木丛中看到了一丝红色,像飘渺的希望,在残风中坚定地摇曳。

不知道N年后再遇到她会不会记得现在。你会绞尽脑汁大喊:“我在梦里看到了!”……

那天真的很开心,真的很失落。和她相遇是幸福,美好感情的萌生是幸福;看着她的背影是失望,离开对方是失落。

原来这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就是瞬间恋爱,瞬间失恋,永远思念。

一见钟情 永世珍爱 第3篇

Excalibur 42mm玫瑰金自动上链腕表棱角分明,刚劲有力的特质仍然在张力十足的线条中一览无遗,彰显了现代都市男性独特纯粹的美感和决不妥协的精神。全新系列腕表凹槽表圈依然是此系列的经典特色,设计更加精致,42毫米直径玫瑰金表壳与带有阳光饰纹的缎面打磨几何表盘相得益彰,并与造型颀长的罗马数字形成鲜明对比。

Excalibur 36mm玫瑰金镶钻腕表妩媚动人。 闪耀的钻石与玫瑰金表壳,恰如沉浸在爱情中的女子,娇俏可人之中有自然流露出得体大方的高贵气质。Excalibur女士腕表系列表圈镶嵌48颗(约0.99克拉)钻石,光彩夺目。18K玫瑰金款搭配缎面太阳纹表盘;表盘之上,罗马数字时标呈无限延伸状,极具特色。

Excalibur 42mm珍贵表盘自动上链腕表欲为唯美主义者重新展现Excalibur经典系列的基本美学元素:大胆利落的线条、坚毅果敢的个性和简洁有力的设计。珍珠母贝打造的表盘衬托在 42毫米直径玫瑰金表壳中,辅以黑色鳄鱼皮表带与玫瑰金折叠式表扣,共同成就了一款令您一见钟情、心动陶醉的腕表。限量发行188款。

Velvet自动上链腕表散发女性温柔婉约的气息与极度迷人的魅力,以优雅风范和大胆创意成为表坛宠儿,呈现令人心醉神迷的魅惑魔力。腕表采用珍珠母贝打造表盘,搭配米色缎质表带与玫瑰金折叠式表扣,烘托出表款典雅精致的气息,宛如天成。腕表的表环和表耳镶嵌100颗美钻,重约1.77克拉,焕发晶莹璀璨的光彩。

高考钟情点:产业的转移转型升级 第4篇

概括地讲, 产业的转移转型升级现象既体现了时代特征, 又涉及地理学科主干知识, 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地理能力, 这非常吻合目前高考试题命制的最基本准则:“立足于生活, 立身于知识, 立意于能力。”高考命题专家理所当然地热衷于它。

由于我们社会早几年前产业的转移转型升级不是很明显, 学者专家议得不多, 全社会对其关注度不是很高。但近些年来, 这一问题在我国沿海及中西部地区不断显现, 越来越成为社会的热议话题。像春节过后出现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招工难”“民工荒”等现象频频出现在电视报纸上, 都与此相关联。学生可能关注社会不够, 就忽视了这一热点问题。

产业的转移转型升级, 其核心知识实为产业的区位及其变化, 这完全属于地理学科主干知识范畴, 是平时教学中的重点, 全体师生都重视该知识内容。殊不知, 我们师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把重点放在对区位因素的静态分析上, 包括以往的高考题也多为考查区位的静态分析。而产业的转移转型升级需要考生动态地去分析相应的区位因素的变化, 可以说这是考了学生一个“软肋”问题。

由静态到动态分析问题, 这本身也是对考生分析思考问题能力的考查。许多考生习惯于静态分析区位问题, 所以他们对一个地区区位因素的变化感觉难以适从, 普遍认为该类题难于作答。同时只要命题专家稍加设计, 这类题非常适合于考查考生的其他能力素养。

如此看来, 产业的转移转型和升级现象既贴近生活, 又吻合学科主干知识, 还对考生提出了较高的分析推导探究能力要求, 因此以其为素材或背景知识来综合考查学生的素养是不错的选择。

其实, 产业转移转型升级现象从全球范围来看, 是一个不老的话题。如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一直以来都游移于世界各地,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其内在的动因和规律。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全球范围之内有“逐低成本而居”的特征。一方面, 追逐人力、土地和运营的低成本, 将劳动密集型产业或附加值最低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和低地租的地区。另一方面, 以此带动迁出地也包括迁入地的产业转型和升级。这是大型国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逻辑。

顺应这一发展规律, 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过3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第一次, 在20世纪50年代, 美国将纺织等传统制造业向日本、西德等国转移, 集中力量发展半导体、通讯、电子计算机等新兴技术密集型产业, 以此促进了日本、西德的快速发展。

第二次, 在20世纪60~80年代, 日本、西德等国将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亚洲的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自身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 以此促成了亚洲“四小龙”的形成。

第三次,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自身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急需转出, 以实现自身的产业升级。而此时我们远见卓识的国家领导人适时地提出了改革开放政策, 于是我国东部沿海省区很好地承接了该产业的转入。

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的不断发展, 工人工资水平、土地成本不断提高, 加上本地区对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 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该地区失去了原有的优势, 于是出现了向外转移的动向, 不断地向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转移。同时, 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出, 摆在东部沿海省区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如何稳妥地实现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这成了社会关注焦点。所以产业的转移转型和升级成了我们社会眼下的一个热议话题, 其热度还将经久不衰。

一见钟情的意思 第5篇

附录成语(一见钟情)的相关知识:

一见钟情的出处:清·墨浪子《西湖佳话》:“乃蒙郎君一见钟情;故贱妾有感于心。”

一见钟情的读音:钟;不能读作“zōn”。

一见钟情的书写:钟;不能写作“中”。

一见钟情的`近义词: 一见倾心 一见如故 的拍即和

一见钟情的反义词: 无动于衷 行同路人 视同路人

一见钟情的用法: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相爱。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一见钟情的组成:连动式。

一见钟情的举例: 他们两个人一见钟情。

一见钟情的机会 第6篇

沈纹的不幸源于她混在上海,林子大了,什么高个儿都有,他们把沈纹生生淹没在这个城市中。有个作家说过,矮个子的女人对他来说不算女人(大意)。我忘了这位作家的名字,用各种组合问了数次Google和百度,也没把说这句话的老人家找出来。总之,用他所代表的那类男人的眼光来看,沈纹连女人也不算。

就是这样的沈纹,有一次很严肃地问我:“你说,就我,我这样的人,会有人对我一见钟情吗?”当时,我们正在路口等交通灯,夜幕正在悄悄降临,我看不清她脸上的表情。

沈纹对一件钟情的钟情,虽然是少女时代的后遗症,但经过后天的思考,被她赋予了深刻的理论基础:所谓的日久生情,无论是因为对方能挣钱,会做饭,会照顾人,会逗人开心等等原因中的哪几个,其出发点都是你能从中获得物质或精神上的安抚,这种爱情都是功利的。只有第一眼就看上的,然后是好是坏是正常是变态就是他(她)了,才不失为纯粹的爱情。

现在回到那个等交通灯的黄昏。我的第一反应是她的身高,这使得她那张原本就很朴素的脸,处在正常人的正常视野范围之下。但我没有这样回答,而是搬出了另一套理论:一见钟情这件事,难道不是无所事事的人之间才会发生的吗?

无所事事的人大致分两种。第一种是中世纪的贵族,他们或者上衣的扣子一直扣到下颌,或者袖口宽大无比,可以塞一整只鸡,有的还会缀上好大一圈连伊能静(她号称恨不得把全台湾的蕾丝都穿在身上)都驾驭不了的蕾丝。他们之所以这样设计领子和袖口,就是为了宣布:我们是不劳动的。他们无聊的时候就思考,他们长年都在无聊,所以长年都在思考,以至于他们能第一眼就从一个人的脸上辨别出他的灵魂。

第二种是世外的游牧民族,打猎是为了吃饭穿衣,除此之外不做多想。他们互相观赏的时候,用的不光是眼睛,每个毛孔都在感受,用身体的本能去感知另一个人。

但你看看这个拥挤的城市,街道被红绿灯截成一段段的香肠,灰尘让人们的毛孔都闭塞了,大家忙得连看你一眼都嫌浪费时间,哪有时间来感受呢?

电信运营商钟情移动互联网 第7篇

“手机的屏幕始终是太小, 如果上网本价格便宜, 计费方式从计流量改为包月或者包年, 相信会形成一股热潮。”针对3G时代来临后的移动互联网前景, 一位业内人士对上网本的应用表示乐观。

同样看好上网本前景的还有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计划近期推出20余款集成TD模块的3G笔记本电脑, 并通过大幅度的价格补贴发展用户。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曾表示, 作为中国移动终端“3+1”方案中的一项, TD笔记本电脑与TD上网卡、TD无线市话和TD手机对于TD网络发展来说“同样重要”, 中国移动的终端补贴政策同样适用于TD笔记本电脑。

目前, 高资费和速度限制是运营商发展无线宽带用户的桎梏, 然而这种情况已经在悄悄地改变。据了解, 通过补贴, 中国移动上网本的价格也会很实惠。中国移动将承担上网本中加装TD上网卡硬件的成本, 同时用户购买上网本的费用将包括1年的TD上网费用, 这意味着购买移动上网本除了比以往无线上网减少了数据卡开支外, 笔记本电脑的价格也以抵扣上网费用的方式变相打折, 用户使用无线宽带的门槛已经降低。而在上网速度方面, 目前用户选用较多的TD无线上网卡和CDMA无线上网卡的速率均大大超过以往的GPRS。据悉, 除中国移动外, 计划启动上网本采购的还有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这表明, 运营商“移动互联网”的竞争已经初现端倪。

中国电信布局C+W

在中国移动计划以上网本抢占无线宽带市场的同时, 中国电信的无线宽带新套餐也来了。前不久, 四川电信推出三款无线宽带新资费套餐, 新套餐将无线宽带包月资费降低到100元, 折算下来每小时最低资费仅为0.46元。此外, 天翼手机用户办理这三款套餐中的任意一款, 还可获赠每月300分钟的本地通话时长。

以每月100元的本地畅游套餐为例, 包含200小时的本地时长和20小时的省内漫游时长, 已完全可以满足一般用户的上网需求。值得注意的是, 新套餐实现了手机和电脑两种方式的无线宽带业务捆绑。套餐中列明, 用户可采用电脑+数据卡、电脑+数据线+手机以及智能手机终端直接上网等三种方式使用无线宽带时长, 这意味着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两种终端使用CDMA和WiFi两种网络接入无线宽带, 电信的CDMA+WiFi模式或许已经初步实现。事实上, 除四川电信外, 上海电信近日也有类似套餐推出, 中国电信的“移动互联网”C+W布局正在全面展开。不过, 电信的美好前景还有些许隐忧, 目前手机WiFi在国内仍未解禁, 将来是否放开还未有明确说法。

钟情于苏联文学翻译的戈宝权 第8篇

关键词:戈宝权,苏联文学,翻译,成就

戈宝权 (1913—2000) , 江苏东台人, 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外国文学翻译家和研究者。早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的戈宝权在解放前曾任《大公报》派驻苏联的记者、《新华日报》的编委、时代出版社和生活书店的编辑。解放后, 戈宝权先后担任过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参赞、中苏友好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以及《文学评论》、《文学研究》、《世界文学》、《译文》等多部文学及文学翻译类杂志的编委。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 年仅20岁左右的戈宝权就致力于翻译与研究外国文学, 并一直坚持着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1]55。经他翻译的欧、亚、非、拉各国文学作品有近百种, 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语言、工作等关系, 在各国文学作品翻译实践中, 戈宝权对苏联文学翻译情有独钟, 在现当代苏联文学翻译领域作出过杰出贡献。

一、自幼钟情外国文学, 赴苏结下翻译之缘

戈宝权出生在江苏东台的一个教师家庭, 受书香门第的熏陶和影响, 从小就喜好读书, 对外国文学作品尤其喜爱。7岁时, 戈宝权就对《安徒生童话》爱不释手。10岁时, 戈宝权的叔叔戈公振特地为他邮寄来了一整套的《托尔斯泰儿童文学类编》, 他更是痴迷无比、百读不厌。这两本书后来伴随着戈宝权走过了70多个春秋, 他一直视其为珍宝并保留终身。戈宝权于18岁考入上海大夏大学, 在英语系主修英语、辅修日语和法语。1932年, 叔叔戈公振鼓励戈宝权学习俄语, 他欣然接受了这一建议。特别是在他读到普希金的俄文原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 孩提时对世界文学的热爱之情再一次于心中点燃, 让他十分激动。从大夏大学毕业的那年, 戈宝权被《时事新报》招致麾下, 担任责任编辑。后来他又同时担任着《大公报》记者、《世界知识》和《新生周刊》的特约撰稿人, 并赴苏联从事了三年驻苏记者工作。期间, 他写了大量关于苏联和中苏关系的新闻报道。工作之余, 他利用在俄语方面的造诣开始钻研苏联文学。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消息传到了远在莫斯科的戈宝权耳朵里, 他毅然放下手中的工作, 辗转回到国内, 在重庆的《新华日报》社任编辑。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是周恩来直接领导下的一家重要的新闻机构, 戈宝权在报社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骇人听闻的“皖南事变”发生后, 周恩来从大局出发亲派戈宝权赴香港, 让他与叶以群一起创办一家通讯社, 以香港为平台向全世界传递中共的抗日爱国统一战线主张。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 戈宝权出任《苏联文艺》的主编, 还撰写、编辑、出版了《苏联文学讲话》、《普希金文集》、《俄罗斯大戏剧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研究》、《高尔基研究年刊》等著作, 一举奠定了他在苏联文学研究领域的权威地位[2]87。

新中国成立后, 戈宝权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委派, 赴苏联担任中国驻苏联大使馆临时代办, 全权负责接管国民党政府时期的中国驻苏联大使馆。新馆建成之日, 戈宝权又被正式任命为大使馆文化参赞。1954年, 回国后的戈宝权相继担任了一系列社会职务, 如中苏友好协会副秘书长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苏联东欧文学研究组、世界文学所的研究员。除了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中止工作之外, 直到1981年, 戈宝权一直孜孜不倦地从事着苏联文学翻译和研究工作。即便1981年从社科院离休, 他也从未放弃过他所热爱的苏联文学。他一生出版了近百种外国文学作品, 其中大部分都是苏联文学翻译作品或者与苏联文学一脉相承的东欧文学翻译作品。

二、重点关注苏联名家, 百折不挠成绩斐然

普希金、高尔基和托尔斯泰是戈宝权最喜爱的三位苏联作家, 他倾毕生精力对这三位作家的作品进行潜心研究。

戈宝权对普希金及其作品可谓是情有独钟。继20世纪40年代翻译出版了《普希金文集》以及写就《普希金在中国》等著名文章后, 戈宝权于50年代正式深入开展了普希金文学研究工作。在苏联工作期间, 他多次参观普希金博物馆, 有幸读到了大量珍贵的普希金作品手稿与藏书, 而且还经常与苏联的普希金文学研究专家们进行交流讨论, 收集了大量翻译与研究素材, 为他日后的翻译与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担任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后, 戈宝权对普希金文学作品的翻译与研究更加深入, 撰写刊发了《〈叶甫盖尼·奥涅金〉在中国》、《谈普希金的〈俄国情史〉》、《普希金在中国》等文章, 反映出他对普希金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早已超越了翻译的阶段而深入到相关研究领域。例如, 为一睹《俄国情史》的真面目, 戈宝权不惜耗费几十年心血到处搜寻原版, 最后是在旧书摊里才找到。找到后, 他又花费几年时间进行翻译、阅读、考证, 最终证实该作品即是普希金的《上尉的女儿》[3]21。由此可见戈宝权对普希金文学作品翻译、研究的敬业精神。

对高尔基作品的翻译、研究, 戈宝权也是成绩斐然。在苏联期间, 他与这位苏联社会主义革命最伟大的作家在莫斯科红场有过一面之缘。高尔基病逝后, 戈宝权还参加了他的追悼仪式与葬礼。与高尔基的渊源以及对高尔基作品的喜爱, 让戈宝权饱含热情写就了《高尔基博物馆》、《高尔基的逝世和葬礼》等夹叙夹议的文章, 它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以作者亲身感受为基础写成的有关高尔基生平与创作的文章。戈宝权在1947年和1948年两年, 与罗果夫共同编写了《高尔基研究年刊》。新中国成立后, 他发表了《高尔基作品的早期中译及其他》、《关于高尔基的〈我怎样学习和写作〉》、《谈谈高尔基的〈海燕〉》、《高尔基与中国革命斗争》、《高尔基和中国》等大量专论, 其中不仅有考证式论文, 还有评论性文章。戈宝权的这些文章一方面促进了高尔基学在中国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为苏联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献材料。

与普希金、高尔基一样, 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也是戈宝权苏联文学翻译、研究的重要对象。戈宝权曾经多次到托尔斯泰的家乡亚斯纳亚·博利尔纳参观, 也曾在苏联境内多所托尔斯泰纪念馆、博物馆留下足迹。值得一说的是, 从1928年到1958年, 苏联文化部门历时30年时间出版了《托尔斯泰全集》共91卷, 而戈宝权从1930年开始就致力于收集每一卷《托尔斯泰全集》。尽管期间经历了种种苦难曲折, 但他在1960年终于将全集收集齐全。经过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和唐山大地震, 这部全集在戈宝权的精心呵护下得以保存[4]213。这也是中国唯一一部《托尔斯泰全集》的完整原版, 现存于南京图书馆。这说明戈宝权对这位世界文学大师的挚爱之情, 也展现了戈宝权为苏联文学翻译事业发展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三、领袖接见鼓舞士气, 翻译诗歌炉火纯青

从普希金的诗歌作品翻译开始, 戈宝权对苏联文学翻译倾注了毕生精力和大量心血。抗日战争时期, 他在艰苦的条件下从事着《世界文学丛书》和《苏联文学丛书》的编辑和翻译工作, 同时还在工作之余挑灯夜战, 翻译了著名苏联作家爱伦堡的《英雄的斯大林城》和《六月在顿河》两篇纪实报告文学。此时, 在苏联文学翻译领域, 戈宝权已经是中苏文学翻译界颇具名气的一位翻译家了。1945年, 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经由周恩来介绍会见了戈宝权, 他一见到戈宝权便高兴地说道:“我知道, 你是一位苏联文学专家。”

受到毛泽东的接见, 并获悉毛泽东早已知晓自己, 戈宝权倍受鼓舞。在周恩来的授意下, 他怀着对苏联文学翻译的极高热情赴上海主编《苏联文艺》, 还编辑翻译了《普希金文集》, 受到中国广大读者喜爱。1950年, 除了与苏联有关的外事工作, 戈宝权将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了苏联文学翻译上, 这一时期经他译介的苏联文学家包括莱蒙托夫、涅克拉索夫、屠格涅夫、叶赛宁、勃留索夫、伊萨科夫斯基、马雅可夫斯基、苏尔科夫、爱伦堡、谢甫琴科、西蒙诺夫、狄青纳、弗兰科、恰夫恰瓦泽、阿博维扬、扎巴耶夫、江布尔、伊萨克杨、扎克姆巴耶夫、温茨洛瓦、涅利斯等, 其中很多苏联作家或诗人及其作品是由戈宝权第一次译介到中国的。可以说, 戈宝权翻译了大半个苏联, 无愧为中苏、中俄文化交流的使者。

除了苏联本土文学, 与苏联文学一脉相承的东欧文学也是戈宝权翻译、研究的重点。他曾多次到访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东欧国家, 对他们的社会主义文学产生过浓厚的兴趣。戈宝权翻译了十余部东欧文学作品, 与苏联文学作品一起译介到中国, 使中国人对遥远的东欧文学不仅不再陌生, 而且有了进一步认识。戈宝权的译介活动也说明, 即便是东欧小国也有自己优秀的、民族特色鲜明的文学作品。

在戈宝权众多苏联文学翻译实践中, 他对苏联诗歌的翻译尤其擅长。戈宝权译诗可信而传神, 充分展现了以普希金为代表的苏联气质诗人的创作才华和艺术天赋。众所周知, 译诗的难点在于如何达到形神兼备, 但这一点在戈宝权眼中并不是什么问题。他的译诗具有口语特点, 不措华丽词句, 因而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 而且原诗诗意的优美完全不失。戈宝权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 与他自身具有的诗人气质有关, 加上他在译诗时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态度, 做到形神兼备可谓手到擒来[5]43。戈宝权的苏联诗歌翻译作品每次再版, 他都会亲自重新校改一番, 其译诗水平因此更加炉火纯青, 广受读者和同行的喜爱和高度评价。

参考文献

[1]张保红.文学翻译[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2]任淑坤.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研究[M].人民出版社, 2009.

[3]崔永禄.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M].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

[4]王宏志.翻译史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高考地理选做题的钟情点:滑坡 第9篇

近几年的高考地理选做题部分总是钟情于滑坡。然而在考场上解答该类问题时,有的考生答题的切入点“有问题”,有的考生答题思路“有问题”。通过下面的分析,希望能对2012年的考生有所帮助。

【考题回放】

(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卷地理选做题第43题)自然灾害与防治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下图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答案: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考题分析】

试题材料给我们提供的有效信息是:丘陵地形,地势起伏大;基岩上覆盖着黄土,黄土具有层理,土质疏松;大量开挖山坡,坡面地形失去稳定性;暴雨,雨水下渗后基岩与黄土之间易形成一个滑动面。试题图示提供的有效信息是:地势起伏大、坡度大,重力作用强;人工切坡,坡面地形失去稳定性;花岗岩上面覆盖着黄土层。通过分析可知,该地的滑坡是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知识储备】

1.形成滑坡要具备四个条件。

①地势起伏大;②岩体破碎;③植被覆盖率低;④暴雨。

2.各因素对滑坡的影响。

地势起伏越大,岩体受到的重力作用就越大;岩体破碎是形成滑坡的充分条件(导致岩体破碎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地震,二是大型工程活动),使坡面失去稳定性;植被覆盖率低主要是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所致,植被覆盖率越低,植物根系对表土的固定作用越差。由于前三个条件的存在,暴雨就易使表土与基岩之间、岩体与岩体之间形成滑动面,诱发滑坡。

3.滑坡分布。

在我国,滑坡主要分布于暴雨多发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西南地区、横断山区以及由山地向平原过渡的地带。

4.防治措施。

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大型工程建设对山体的破坏;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实施护坡、固坡工程。

5.原因总结。

导致滑坡的原因:自然原因——地势起伏大;地震等导致岩体破碎;暴雨。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大型工程活动对山体的破坏。

6.答题方法。

组织答案时,考生一定要从试题所给材料和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自己储备的相关知识有选择地作答,力求答案准确、精练,有层次性、逻辑性,切忌不看材料和图示,不可“背书式”作答。

【知识迁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下图所示。为防止滚石和滑坡等,人们对施工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以固定表层岩层。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毁。

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材料和图示可知,因修建高速公路,使顺向山的岩层失去稳定性;L坡面上打入“岩锚”,使单面山上部成为一个整体;坡度大。据图例可知,深处地层较松软,易成为滑动面。

答案:顺向山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一个整体。(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软(层面松动)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

一见钟情 第10篇

无论哪种认识与理解, 学习是必需的, 只是学习方法不同、学习途径不同而已。信息社会, 网络走进家庭、走进学校, 成为我们学习和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的学习也因网络而更加丰富, 因网络而更加方便。作为一名普通教师, 我常去这里:

豆瓣——读书会友的天地 (http://www.douban.com/book/)

学校老师、网友经常问我, 你平时看的书是哪里来的?怎么知道哪些书是你需要的呢?其实秘密就在“豆瓣读书”。第一次认识豆瓣是北京东四九条小学的武健老师的推荐, 他是豆瓣的老用户, 且有自己的读书小组, 在豆瓣读书、评书、推荐书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豆瓣读书网是基于Web2.0技术的读书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你可以以书会友, 包括新书鉴赏、书评赏析、经典推荐, 以及类似读书会的小组读书交流等。在这里你可以免除一切私心杂念, 与五湖四海的网友建立起纯净的读书世界。在如今“天下熙熙, 皆为我来;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的功利环境中, 读书越来越被人遗忘, 而豆瓣却吸引着百万的读书爱好者, 其意义不言而喻。

难怪豆友中东流年说:“在Web2.0时代, 如果说Blog是人的一张面孔, 豆瓣反映出的则是她的灵魂。”

成长博客——思想碰撞的园地 (http://blog.cersp.com/)

如果你不想年复一年成为一个教书匠, 如果你不想因长年累月的教学而形成职业倦怠, 如果你想成为有思想的教师……那么, 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价值观, 把教学从纯粹为了工作、为了工资, 逐渐演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从工作中不断反思与交流, 从中发现自身的价值。

成长博客是我常去的地方, 在这里可以与志同道合的教师进行交流, 可以与教育专家进行对话, 可以浏览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 可以认识不同教师对教育的理解……

成长博客以教育研究专题、专家专栏、教学实践, 以及电子刊物等结构构建的博客群体。它的生命力在于汇聚了从小学到大学, 从普通教师到教育专家的广泛的参与者, 并以教学实践、教学反思, 以及教育专题研究构成教育研究团队。我喜欢子实、子虚、刘铁芳等学者的观点, 喜欢郑金州老师的教学研究, 喜欢肖川的教学思想, 喜欢一线老师的教学叙事与反思……浏览一篇篇博文, 留下点滴的评论, 领悟着教育教学的快乐。

校本研究网——教师研修的平台 (http://xbyj.e21.edu.cn)

一个人的教育教学是孤独的, 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是独立的, 一个区、一个市、一个省的教育教学围绕共同研究专题连在一起, 就构成了一个系统, 形成了广阔的空间。校本研究网就是这样一个全省的教学研究平台。

校本研究网由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和湖北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建设, 集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学资源于一体, 开设了校本研修与教师发展、课堂教学研究、网络主题探究、研究性学习、校本管理等专题。这里汇聚了新课程改革研究中关于校本研究的专家讲座资料, 汇集了100多所中小学3000多位教师开展校本研究的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教学设计、整合教学等资源, 更有校本研究中理论和方法研究资料, 以及教育教学研究的最前沿信息。

校本研究伴随着我的成长, 从WebQuest到Big6, 从Pisa到情景整合教学, 从叙事研究到案例研究……

惟存教育——教学实践与理性探索 (http://www.being.org.cn/)

从事教育研究的老师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回想起惟存教育:WebQuest在国内的推动与传播, 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软技术的大讨论。

惟存教育是教育信息化、课程整合、探究学习等方面的专业研讨网站。惟存教育的创办者柳栋先生给自己的座右铭是“本分过日子, 通透看问题”。惟存教育正是基于此思想, 网络众多专家型教师开展基于教学实践的理性探索。

惟存教育之所以吸引人们的关注, 在于Being、Laoluo、古船、老郑、冰河、Lyt、Seeker、武健等一批一线教学名师, 从课程教学、课程整合、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整合实践、研究性学习、WebQuest等开展积极实践研究, 并对教育教学问题等进行有意义的思考探索。参与研究的老师结合教学实践, 从不同维度和视角提出问题, 发表自己的观点, 启迪、引导着从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苏州市计算机教育论坛——教育技术根据地 (http://www.sztac.net)

无论你是计算机教育与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者, 还是践行者, 只要对教育技术有兴趣, 对中小学校园信息化有热情, 苏州市计算机教育论坛应该是值得学习的地方。

论坛汇聚了国内众多高校、教育局、媒体、中小学校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编辑、记者、教师, 紧紧围绕服务于现代教育技术, 就课程教学开展研究, 就技术热点进行探讨, 就教学资源进行积累。引导中小学计算机教师关注课程、关注学生、关注教育技术, 关注校园信息化。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 论坛始终与教师同步成长。开设了“相约星期四”专题研讨, 每逢周四, 邀请嘉宾就当前计算机教育中的热点问题进行现场剖析、实时解答, 使教师通过网络零距离感受专家指导, 聆听名师释疑。建立了名师工作室, 邀请全国各地计算机教育方面的名师剖析教育教学过程中碰到的点点滴滴。并邀请全国计算机教育媒体编辑与教师共同研讨, 目前已在全国各大计算机教育媒体成功发表了二百多篇论文。

教育digg社区——教育资源汇聚 (http://www.edudig.net/)

教育digg社区是基于Web2.0的教育资源汇聚平台, 站长张渝江老师本身就是教育技术的狂热爱好者和推广者。2 0 0 6年在深圳全国NOC教育技术论坛上, 张老师主讲“教育Digg”就让在座的专家和老师眼前一亮, 教育digg社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在全国率先推出。

教育掘客是采用开源软件pligg (pligg.com) 搭建起来的挖掘教育类资讯的web2.0网站。在教育博客蓬勃发展的互联网, 产生了大量的教育方面“微内容”, 使我们倍感信息过载的困扰, 采用digg技术的教育掘客网站就是对这些分散的微内容进行重组, 帮助关心教育的用户减轻信息过载的压力。

教育掘客的内容是通过用户把每天在互联网上看到的教育资讯以摘要的形式提交上来, 并由浏览者以民主投票来决定每条资讯的价值, 大家关注的、有价值的资讯会被筛选并推荐到首页显示出来。因此教育掘客能让你更快地获取你所需要的教育资讯, 是你的快速的教育资讯通道。

黎加厚教授说:“这 (教育掘客) 是一个信息量大、动态更新、在线阅读的‘群众性教育文摘’:大家参与文摘、大家分享教育信息, 共建教育智库。”

标题新颖 一见钟情 第11篇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双慧眼”,一个人能有一双聪慧明亮的大眼睛,那就可以很好地传情达意,文章亦如此。因此文题就应该有着传神的魅力,有着画龙点睛的功效,不落俗套,不能把话题当标题。

(一)拟题的原则

确切、精炼、生动、新颖、有意蕴、有文采。

确切,指的是符合文章内容,同时也指遣词造句符合规范。

精炼,指的是标题字数恰当,不宜过长。

生动,指的是题目具有可读性,饶有情趣。

新颖,指的是有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给人新鲜感。

有意蕴,指的是有内在的含义。

有文采,指的是标题有诗意,有文学韵味。

(二)拟题的要求

标题范围尽量要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大太泛;要合理出新。如果标题太大,可以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加以限制。

标题不能过长,一般不要超过8个字,标题过长则显得松散。

标题要含蓄,把思维蕴涵于形象的标题之中,含蓄能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且能加深阅卷老师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和体会。

拟题时要善于联想。联想,就是由某人某事或事理推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人其他事物或其他事理的思维过程。

(三)拟题的方法

1.增补法

在所给话题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进行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能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这是最简捷方便的拟题方法。如以“树”为话题,可拟《树下》《记一次植树活动》《松树赞》《我爱那片小树林》《植树,生存的希望》《小议“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等,这些文题从各个角度缩小了写作范围,主题更明确集中,利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顺利展开,避免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又便于把握文章的重点。

2.修辞法

(1)比喻 如《小心这把双刃剑》,把移植人的记忆比喻为“在杀伤别人时也会杀伤自己的双刃剑”,准确而形象;《他们都选择了明月》,把“明月”比做“美好的心灵”。《凤凰的选择》,借凤凰而自喻,表达了自己愿在高考落榜后艰难历程中涅盘出新我的强烈愿望。《我渴望老师的“阳光”》,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简洁含蓄,如将喻体换成“热情帮助”之类,则索然无味。又如《灵魂美丑的试金石》《生命如花》《放飞灵感的白鹤》《拾起那一枚贝壳》《人生也是一张答卷》《生命的出口》《打开“第三只眼”》《一花一世界》《阳光很活泼》《家,我们成长的避风港》,这些设喻佳题也都富于文学色彩。

(2)借代 《黑白债》紧扣母亲乌黑发丝中的白发展开叙写,揭示岁月无情、母爱无价这一真谛,借色彩代本体,寄托深情。又如《倾听自己的心跳》,“心跳”代指某次独特的自身经历;《人生需要掌声》,借“掌声”代“鼓励”,有创意。

(3)比拟如《诚信“漂流记”》,把“诚信”拟人化,通过诚信巧遇“快乐”“地位”“竞争”的遭遇,得出富有哲理的结论:没有诚信不会长久,地位也是虚伪的,竞争也是会失败的。《出卖诚信》,把诚信当物卖,一斤多少钱,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就是选取话题中的关键词,在其前后补充成分,使之成为标题。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以一个词为话题的作文。

(4)对偶 《朋友最真,友情最贵》《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这两例都将文旨浓缩在整齐对称的句子中,体现出考生善于推敲的语言功夫。

(5)双关语义双关,如《灯》《药》,言在此而意在彼。《古井》《种子的力》《挑山工》等课题也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又如:《冬日暖阳》《花落春仍在》(话题:温情)《从心做起》(话题:亲情)等。 《我最需要一剂良药》文中“良药”既能治腿疾又能治心病,一语双关,内蕴丰富。

(6)顶真 《读书乐 乐读书》《活读书 书读活》这两例运用顶真兼回环辞格,风趣地展示读书之趣、读书之乐和读书之法。

(7)反语 《我发现了家中的“贼”》家中几次“失窃”,“作案者”原来是瞒着别人给灾区寄钱的一家人的三个成员,题中用“贼”,贬词褒用,凸现一家人的高尚品德,幽默风趣。

3.引用法

借它山之石,来包装润色自己的文章。巧妙借用或化用名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名句、俗语、歌词、广告词、文学作品、影视剧题目等。

(1)借用法:原版引进,原汁原味

例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横看成岭侧成峰》(2000年)《感时花溅泪》《公则生明》(2003年)《阳光总在风雨后》(2004年全国卷Ⅰ)《独上高楼》(2004年重庆卷)《追忆似水年华》(2004年湖南卷)等。

(2)化用法:旧瓶装新酒

例如《都是诚信惹的祸》《诚信,爱你没商量》《都云老汉痴,谁解其中味》《同一片天下同一颗心》《勿为情所障目》《你快乐,我快乐》《“爱”在心口难开》等。

文题中恰当地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诗句、俗语、歌词等能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又使作文增加一定的文化底蕴,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话题),表示对移植记忆的困惑,《横看成岭侧成峰》(“答案是丰富多采的”话题),《救救孩子》(以“素质教育”为话题),写生活对人的考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关注生活”话题),《百年孤独》(“友谊”话题),《滴滴香浓,意犹未尽》(以“亲情”为话题)。还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直挂云帆济沧海》《少年心事当拿云》《知识就是力量》《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做生活的强者》《交友,让我欢喜让我忧》《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滥竽”何能“充数”》《岂能因“财”施教》《“吃草”与“挤奶”》等。

4.反常法

以“竞争”为话题——《感谢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

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荣》

以“素质教育”为话题——《真想做个差生》《渴望停电》

5.符号法

(1)数学符号

以“游戏”为话题——《7+1<8=学习与游戏的结合》

一则新闻报道——《99+1=0》——合格产品99个,不合格产品1个,前功尽弃。

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成绩 ≠ 素质》

(2)标点符号

以“关注生活”为话题——《生活——???》生活充满了新鲜,需要随时关注。

如《那一次我……》《答案岂能拒绝丰富!》《网络:想说爱你不容易》《学生上网:喜耶?忧耶?》

6.悬念法

悬念就是疑团,俗称之为“卖关子”,其效果就是产生一种勾魂摄魄、欲罢不能的感染力和悬念美。可以从反差上制造悬念,如《理直气不壮,做“贼”心不虚》;可以以怪生悬,如《100分,我恨你》;可以小题大做,运用错觉制造悬念,如《破不了的“案”》;可以用设问制造悬念,如《明天我们有水喝吗?》《名誉:锁链?项链?》;还可以添加标点符号或采用标点符号拟题来设置悬念,如《我最需要……》等。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是让人一见钟情的因子,也提供给读者窥视文章内容的独特视角。若文不对题,眼睛无神,总是缺憾。要想在作文拟题时得心应手,就必须多读书,多看报,从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使自己所拟的题目清新脱俗,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一见钟情 第12篇

近两年来, 宁波家装市场发展迅速, 市场潜力很大, 市场格局也已经不再是一家独大的格局, 日系品牌、国产品牌都开始凭借自己的优势占领市场。史建平告诉《中央空调市场》, 他做这行已有十几年, 刚开始做售后, 后来转到销售, 现在做批发、零售, 这个过程中他一直都服务于美的, 比较了解美的, 知道用户需要什么、怎么样去做。知道美的产品的卖点, 所以面对现在的市场格局, 能够自如地去应对市场变化, 而且通过美的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细数目前中央空调市场的经销商, 忠诚度如此之高并不多见, 尤其是在市场行情不太乐观的情况下。但是史建平说, 做市场尤其是做空调市场, 抓住一个品牌, 深入地了解、钻研, 才有可能把市场做起来。而一味地把面铺得太广, 反倒不利于自己的发展。

上一篇:外语教师培养下一篇:企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