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措施范文

2024-05-11

组织措施范文(精选12篇)

组织措施 第1篇

对于“学习型组织”的认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战略以及组织架构,如果对其进行有效利用,那么企业的前景可谓相对乐观,同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通过运用管理学的系统理论,分析学习型组织对企业文化构建的重要性,及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力,并探索提升组织能力的方法。

1 学习型组织理论概述

1.1 学习型组织的内涵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曾说:“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我们可以通过五种修炼来进行名词的定义。即学习型组织是通过改善心智模式,在企业中建立共同愿景,形成团队学习的氛围、用以系统思考的理念实现自我超越的一个团队。

1.2 学习型组织与非学习型组织的比较分析

一旦具备不同层次的界定方式,我们就能迅速辨别学习型组织与非学习型组织的不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组织架构

学习型组织的组织架构是以不断的扁平化直至水平化作为架构目标,便于分权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而非学习型组织则是高度集权,垂直化的管理,相对有更宽的管理幅度以及明显的职级结构,将企业明确分层,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和行为规范。

1.2.2 组织职能

学习型组织的职能包括以上五个维度:情报职能、学习职能、知识管理职能、创新职能以及核心危机管理职能。五种职能环环相扣,针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提出变革的措施并加以实施。非学习型组织沿用的是普通职能,依照计划进行管理控制达成企业目标,这种组织形式以实现组织战略为目的,使得组织的价值链围绕组织绩效水平,脱离员工成长。

2 学习型组织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1 实施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企业存在较多的经营障碍,面临不同的困难,例如局部思维问题、归咎于外因的问题以及热水中的“青蛙”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均可以通过学习型组织加以解决,因此,构建学习型组织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2.2 学习型组织的发展前景

学习型组织的开发过程可以说是相对缓慢的,但前景相对乐观,这来源于企业的重视。在一些较先进的企业中,企业家或管理者大多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开发学习型组织,它也将被更多企业认同和接纳。

3 学习型组织对组织能力的影响

建立学习型组织能够帮助企业更稳固迅速地成长,对于企业愿景的达成,战略目标的实施有巨大作用。

3.1 促进组织内部实现无障碍沟通

学习型组织的最大益处之一即纵向横向的无障碍沟通,当等级制度被弱化时,才有真正的对企业有益的信息涌动出来,员工才能将真实的想法表露,从而发现企业的根本问题和关键因素,以实现组织更深层次的发展。

3.2 促进组织不断变革与创新

学习型组织承认周围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视这些变化为可利用的资源,对组织内部的所有过程不断进行改善,研究与开发工作超前于时代,致力于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组织结构创新,不断向市场投放新产品,努力使自己成为市场混沌的制造者,把握生存与发展主动权。

4 学习型组织的实施

4.1 学习型组织的实施原则

在理解学习型组织的方方面面之后,我们大致把握了其轮廓。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主要通过明确目标、加强组织领导以及将结果与过程并重三项原则来实现。

4.2 学习型组织的实施形式

通过对学习型组织的综合分析,总结出三种学习型组织的实施方式,即单一学习模式、双向学习模式、循环网状模式。

4.3 学习型组织的实施措施

4.3.1 通过支持个体学习以达成共同愿景

在学习型组织中,为使团体走向共同学习,必然要从个体入手。群体由个体组成,个体为群体服务。企业需要鼓励个体能力的不断提升,即鼓励员工的个人塑造,使企业的整体水平提升,当组建了一个人才化的组织之后,企业的愿景和目标才更易达成,才能被更多的有志之士以及志同道合的人所尊崇。

4.3.2 建立沟通与创新机制

现如今,总把学习型组织挂在嘴边的企业有很多,真正使它落地的企业却寥寥无几。主要是由于企业中权力等级概念挥之不去,团队难以实现真正的平等和授权,团队成员也很难开诚布公地交流彼此的意见,此时团队就需要建立无障碍交流的沟通机制与良好的创新机制,以达到学习型组织所要求的自我管理式的团队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学习型组织能够适应未来的企业发展变化,能够使组织获得迅速地成长。任何组织都不能固步自封,要知道不进则退,唯一解决的方式就是不断地学习,以组织行为来影响个体行为,通过个体行为来促使组织进步。

参考文献

[1]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彼得·德鲁克.管理实践[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3]周德孚.学习型组织[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安全组织管理措施 第2篇

1、安全组织管理措施

1.1施工过程中,建立完整的安全合格证体系,明确规定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从公司到项目部,逐级建立了安全管理机构,并建立了各级安全管理制度。在本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将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

1.2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专积安全员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级员的安全领导小组,每天领导小组各成员开一次碰头会,对当天施工中所应注意的安全事项进行交底,每星期召开一次有各班组负责人参加的安全生产会议,总结过去一周的安全生产工作,并对将要陆续展开的工作进行技术交底和布置。

1.3制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制定安全管理目标(伤亡控制指标和安全达标、文明施工目标),并对安全责任目标分解和落实。建立安全生产职能部门和各类人员在生产活动中应负的安全职责,在公司与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与各施工班组签定的经济承合同中,明确规定安全生产职责和安全生产指标,视安全生产工作的好坏,做到赏罚分明。

1.4项目部应配齐国家、省、市及公司内部关于安全管理的规范、规程、标准和制度、文件,保证国家和地方政府法规以及公司内部管理规定在安全管理中得以贯彻落实,使得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1.5严格招待专职安全员及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本工程严格按建设部有关规定配备足量的安全员,对特殊工种加强管理,特殊工种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1.6由项目经理牵头,专职安全员具体实施组织,用精神和物质相结合的鼓励办法,开展经常性的、内容丰富的、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我公司人员进场后,项目部及时展开安全技术革新活动和安全合理化建议活动,对于建议被采纳者予以奖励。

1.7建立并保存在建筑施工中所开展的安全性评价与风险性分析、技术安全交底、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劳动安全监察通知书、批示书、事故调查处理报告等与安全管理有关的活动记录,为纠正不合理措施和改进安全管理方式、方法提供重要信息。

2、安全检查措施

2.1建立并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定期组织各职能部门对工地进行安全检查,对本工程进行全面性和考核性的检查;项目部每半月对工地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由项目经理牵头,专职安全员组织各相关部门对工地进行隐患清查,公司质安部门每月组织一次安全大检查,各种检查

中发现问题要定人、定措施、定整改期限,整改后由相应安全机构复检验证。

2.2专业性检查:由公司安全、设备部门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塔吊、脚手架及电器设备等进行单项检查,对存在的隐患及时整改。

2.3安全员做好日常巡回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施工员在检查生产时检查安全;各班组应经常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查;为防止施工人员上下班时间、节前、节后纪律松懈,思想麻痹产生安全隐患,应加强安全检查活动;充分做到层层设防,级级把关,搞好安全工作。

3、安全教育措施

3.1建立安全教育制度,明确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施工员、各专业操作班组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在安全教育中所应承担的职责,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以安全生产的政策、法令、法规、标准、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为主,并结合本项目的实际安全生产情况和对有代表性的典型事故案例进行讲解,事故是血写的教训,通过有针对性、生动鲜明的教育,使受教育的员工印象深刻,牢记不忘。

3.2做好新入场工人及变换工种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三级安全教育由技术、安全和劳资部门配合组织进行,从公司、项目到班组层层进行教育培训,考核合格者方许进入生产岗位,同时建立员工安全生产教育卡,将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存档备案。

3.3详细制订各工种的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教育的内容应主要体现在技术操作规程上,写明要领,指出安全习惯和关键问题,并尽可能把操作步骤表达清楚。建立班前活动制度,各分项工程施工前各班组负责人应做好本班组的安全教育工作,并对班前安全活动进行记录。

3.4施工员、专职安全员在各项工程施工前,要进行详细可靠的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要包括:

3.4.1常规操作要求、施工规范要求。

3.4.2根据施工内容需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3.4.3按有并施工安全操作的要求,对关键工程实行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如:外脚手架的安全防护措施、施工现场临时施工用电、施工机具安全使用等。

3.5冬、雨季施工时应组织现场员工进行冬、雨季施工安全和消防的宣传教育,并制定安全生产、防水、防潮、防滑、防火、防爆、防中毒等各项规章制度,并教育员工严格遵守。

4、安全技术措施

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中的统计分析,表明安全事故主要集中在高处

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事故这五个方面,故在本工程施工中应特别对这些方面予以高度的重视,重点设防。

4.1现场环境要求及“三宝”利用。

4.1.1建筑物外架四周采取全封闭,双排架满挂密封安全网,施工现场以围墙与外界隔离,施工现场四处张挂好醒目的安全标志、安全宣传牌,警示、提醒每个进入现场的施工人员注意安全。作业环境合理采用不同的色彩,尽量减轻作业人员眼睛及全身的疲劳,降低事故频率。

4.1.2施工售货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要求配戴好安全帽,高处作业系好安全带,凡衣冠不整、穿拖鞋者一律不许进场,对发现违规者予以罚款处理,屡教不改严禁进入施工现场,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必须经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4.1.3做好防暑、防雨措施及季节性施工准备,搞好茶水供应以及劳保用品的分发工作。对于不能满足作业照明要求的场地应及进架设灯具。

4.2脚手架安全措施

4.2.1处架采用钢管双排脚手架,施工前必须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布架设计计算书。按照布架设计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规定进行反搭设,搭设时控制好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做好墙体的拉结点,确保脚手架具有稳定的结构和足够的承载力,操作层及其上、下满铺架板,严禁出现控头板。安全立网采用全封闭式,隔层设置安全网,为防止碎石穿透安全网伤人,采用竹篱笆封闭外架,确保施工安全。

4.2.2外装饰和脚手架拆除过程中,要注意连墙杆和拉结点不能拆除过早,保持架体稳定。脚手架拆除时,划分好作业区,周围设围栏或树立警戒标志,地面设专人指挥,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拆架区域。

4.2.3卸料平台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搭设,对最大载荷进行计算,并挂牌标识,卸料平台不能直接作用于外架上,并作好卸料平台的周边防护。

4.3高处作业安全措施

4.3.1高处作业人员须经医生体检合格,凡患有不适宜从事高空作业疾病的人员,一律禁止众事高空作业。

4.3.2在建筑物的出入口,搭高长3-6米宽度大于通道两侧各1米的防护棚,棚顶满铺脚手板作为安全通道。在建筑物北、东向用竹删做斜挑式安全防护棚,避免场外道路上行人受意外伤害。

4.3.3高空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和避雷措施。

4.3.4高空作业所需的料具、设备等,必须根据本工程施工进度随用随运,禁止超负荷。料具应堆放平衡,工具随时放入工具袋内,严禁乱堆乱放和从高处抛掷材料、工具、物件。楼层垃圾集中堆放,及时清理,倾倒时有防护设施并设专门区域。

4.4楼层施工安全及防护措施。

4.4.1现浇楼板工程要制定好详细的施工方案,并有针对性措施。严格控制模板上的施工荷载,模板上堆料均匀,保证立柱稳定。模板拆除前必须经审请批准后进行,拆除底模时,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模板拆除区域设警戒标志并设专人监护。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正拆除的模板上,遇六级以上大风时,暂停室外作业。

4.4.2楼层内所有孔口须设置安全防护,尺寸1.5×1.5m以下孔洞,洞口预埋通长钢筋网或加固定盖板。1.5×1.5m以上孔洞,四周设两道护身栏,其间支挂水平安全网。

4.4.3楼梯踏步及休息平台处,设两道牢固护身栏,用安全网立挂防护。

4.4.4楼层边缘及通道周边设两道防护栏杆并挂安全网封闭。

4.5临时用电安全防护。

4.5.1制订好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搞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用电工作,确保现场用电安全。

4.5.2现场采用三相五线制,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4.5.3各种机械设备做好接地接零,保证一机一箱闸一漏,并在配电箱内标明用电设备名称。

4.5.4架空线采用绝缘铜线或绝缘铝线,严禁架放在脚手架上,架空线路与邻近线路或设施必须应保持清洁。

4.5.5配电统一采用铁制配电箱,箱中导线在进线口和出线口设在箱体的下底面。严禁箱体的上顶面、侧面、后面或箱门处有进出线路,进出线分路成束加护套并做防水弯,导线束不得与箱门口直接接触,并注意其防雨。配电箱要上锁,钥匙由现场电工保管,箱内不允许放置任何杂物,并应保持清洁。

4.6施工机具安全措施

4.6.1执行机械设备验收制度,机械设备按规定要求安装后,必须进行调节器试运转,输验收手续后才能投入使用,各种机械实行专人专机,持证上岗,没有上岗证的不准操作机械。

4.6.2塔吊在使用前必须经安监部门办理准用手续,其力矩限制器、限位器、保险装置必须齐全,灵敏、可靠。

4.6.3乙炔发生器必须使用金属防爆膜,严禁用胶皮薄膜代替。

4.6.4平刨、圆盘锯、钢筋机械、电焊机等做好保护接零,有漏电保护器,无人操作时,切断

电源。手持电动工具保护接零,Ⅰ关手持电动机具按规定穿戴绝缘用品。

4.7主要工序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4.7.1地在进行土方施工时,事先做好安全施工方案,特别是基坑内地下管道的保护,对遗留下来的人防洞进行封闭,严禁人员进入,以免倒进塌伤人。同时加强土方施工时的现场监督防止土方塌方。

4.7.2砌筑施工时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规程施工,严禁在墙面上站立划线、刮缝、清扫墙等工作;砍砖时应面向内打,以免碎砖落下伤人;超过胸部以上的墙面,不得继续砌筑,必须及时搭设好架设工具;装砂浆的料斗不能装得过满,吊运砖时严格控制运量,防止塔吊超负荷运行。

4.7.3拉直钢筋时,地锚要牢固,卡头要卡紧,并在2m区域内严禁行人;绑扎立柱钢筋时,严禁沿骨架攀登上下;起吊钢筋骨架,下方禁止站人。浇筑框架梁柱的砼搭设好操作平台,严禁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撑上操作,以免踩滑或踩断坠落。

4.8其它方面安全技术措施

4.8.1搞好防火保护,在仓库、工棚等生产、生活区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消防池,木工车间与模板放区严禁吸烟,在外架旁进行作业时,必须重点防范明火的产生。晚上保卫人员进行巡逻值班,确保财产安全。

4.8.2设专人负责现场排水工作,对于临时设施和设备的防护进行全面检查;对于怕雨、怕潮、怕裂、怕倒的原材料、构件和设备等,放入室内或设立坚实的基础堆放,或用蓬布封盖严密等措施,进行分别处理。

4.8.3安排好职工、民工的生活和住宿,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作业时间一般为8小时,特殊情况不超过1.2小时,以保证工人有饱满的精神,在工作中精力充中而防止事故发生。

1、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1.1建立现场文明施工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由项目经理部牵头组成职工教育领导小组,制定日常生活规章制度,组织学习法律、法规。杜绝聚众闹事、嫖娼、打牌赌博、偷扒、造谣中伤等现象。做到人人自觉遵纪守法,个个认真努力工作,对工人建立名册单和“三证”检查,对素质不合格的工人一律清退。

1.3制定文明施工规章制度,认真遵守单位的有关要求、管理制度及公司文明施工守则,本工程达到省级文明施工工地标准。

1.4工地设置各种标语,并设置宣传栏、读报栏、黑板报。

2、文明施工实施措施

2.1为降低施工噪音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应合理安排工序,尽可能避免夜间施工,以免影响周围居民休息。

2.2施工外架安全网、竹篱笆封闭,以利于减少灰尘外溢及降低施工噪音。

2.3砼搅拌及振捣器采用环保型搅拌机、振动器,可有效降低施工噪音。

2.4现场施工污水有组织排放,施工垃圾收集站及消防设施严格按要求布置。

2.5施工中密切注意协调好与建设单位、周围居民的关系,尽可能地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减少人为因素对施工的影响。协调好土建与安装的关系,做到不相互影响,不相互扯皮。

2.6施工现场用临时围墙2.2米高与外界隔离,实行全封闭管理。现场悬挂“五牌一图”。

2.7按施工现场布置图的要求,在显眼处悬挂好建筑施工许可证牌,在出入口及危险作业区挂好安全标志牌。

2.8施工现场进出口设置大门,建立门卫制度,现场施工人员均需佩戴证明其身份的证件,在门头设置文明标牌。

2.9临时设施、机械设备、材料水电的布置按审批后的平面图布置。

2.10施工垃圾、余土及时组织处理,各施工层、架体上的落地灰、杂物有组织地及时处理,严禁向公共场所乱倒垃圾,乱弃余土,保证施工场地内外清洁干净。

2.11建筑材料要在指定专场地内分类堆码整齐,并进行标识;所有材料按计划,先后次序分批进场,储备量尽量压缩,废料尽可能回收加工利用或及时处理。

2.12现场内排水沟经常疏通,保持流水畅通,及时排除现场内雨水和施工废水。

2.13施工现场严禁居住家属,严禁非工地人员及小孩在施工现场穿行、玩耍。

2.14保健急救:工地配制保健医药箱和医药器械,建立急救措施,安排经培训的急救人员在现场,并开展卫生防病宣传教育。

2.15施工现场清洁卫生工作由专人负责包干,确保现场工完场清。

郴州市苏仙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完善措施 第3篇

组织而努力,为实现人民的中国梦而努力。

我国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制度变迁过程,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逐步建立,它是一个民主化、服务化、多样化等融于一体的综合性组织,组织遵循着家庭联产承包制原则、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权责统一原则、市场与产业一体化原则。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完善需要在政府、组织管理制度、人力资源建设、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等方面做出努力,这样才有利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进一步向产业化、商业化、市场化、信息化、组织化、生态化等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发挥政府及组织化领导对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

政府在融资与税收层面对组织的作用。国家应在财政支出方面增加对合作经济组织的专项拨款,积极为农民群众提供经费帮助,保证合作经济组织能够有效地运行。在融资方面政府应做到鼓励金融机构与信贷部门给予合作组织贷款支持,特别是对那些正在发展中的合作组织要给与更多的资金扶持。

政府在社会服务层面对组织的作用。合作社的社员是最直接的组织主体,在经济服务领域过程中政府积极的服务指导,可以为组织中每一个成员提供充分的制度支持与法律保障。首先,政府应为资金扶持政策建立一套信息服务的网络平台。社员们利用信息渠服务,就能在第一时间进行产业调整与结构重组,这能大大提高产业效率,信息服务也将会成为合作社未来主要的发展模式。其次,积极发展教育培训服务是合作社不断发展的关键动力。政府应对入社社员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进行必要的培训,并培训、教育所必须的资金。再次,政府在合作社运作过程中应把创造品牌产业服务,作为合作社走向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二,完善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机制

提高制度化管理力度。首先,发挥合作社自我协调的职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要认真贯彻政府关于鼓励和扶持农业合作的政策,认真领会政府的指导思想,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合作组织规范、章程与行为准则。在自我协调的过程中使合作社走向健康的发展轨道。其次,行业与产业协调。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及经济发展的增速,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模式也不断更新,其发展领域早已从单一的合作模式,发展成为具有综合性、产业性的合作社,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在组织内部要加强会员与会员、企业与社员、社员与消费者等关系的协调,开创更具有规范性与民主性的组织结构。

健全财务与监督管理机制。首先,在财务资金分配方面要做到民主决策的规范性与公正性,坚持一人一票的投票方针,使社员们的权益得到保障,防止财政主管一人决策现象的发生。其次,在进入合作社财务部门之前要进行岗前培训,将拥有优秀财务技能的人员纳入。最后,我国的财务制度环境在不断变化,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要完善会计管理体系与财务审计监督的相关内容,特别要加强财务监督体系的建设。

完善利益分配管理机制。股金分红与惠顾返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进行按股份红与惠顾返还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公共资金积累,公共积累包括公积金,公益金,风险基金,公共积累资金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运用,一部分是用作积累的公共基金,一部分是用作分配的公共基金;国家财政专项补贴,政府每年都会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财政资金援助,财政安排涉及到内部管理领域,金融信贷、税收、社会化服务等领域,要把财政资金落到实处就应当加强制度规范,有合理、完善的制度安排。

三,加强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人力资源建设

加大宣传力度与提高人员素质。首先,知识宣传。在宣传中要把内容与方式作为关键点,宣传的首要任务就是去除农民对旧式的合作经组织等同于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错误想法。从正面并用积极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宣传和教育,从多层面多角度调动起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农民群众切身体会到合作经济所带来的优越性与时效性。政府与其他合作经济组织也应采取相应的法律机制、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做出努力。其次,人才培训。未来是科技型社会,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因此科技知识型人才培养是大势所向。在人才培养中职业道德素养高低也是权衡人才的重要指标,在管理层中具备奉献精神的领导者能够促进组织规范化与提高组织的凝聚力。

健全组织内部定期考核制度。在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对管理人员的能力考核主要有管理人员的组织能力、管理人员的服务能力、管理人员的协调控制能力。此外,还应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进行考核。管理人员的素质考核成为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的稳定剂,我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应具备知识专业型、自律型与职业奉献型等多重素质。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经验与渊博的知识,并且在进行组织活动中要有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做到对不正当行为进行严格管理与严格监督。在考核中要求管理人员具备奉献精神,这是我国未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优秀管理者的带领下,合作组织才能真正实现为民服务。

四,充分发挥规模化合作经济组织的优势

规模化合作经济组织的优势。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多元联合共同体,主体间的协作与分工紧密结合,在规模化经济中做到提高农户的规模效益,减少交易费用的产生,抵御外部交易风险与损失。产业链条延伸为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出一个专业化、商品化、组织化、服务化等多方面的产业前景。综上所述,合作经济组织是趋向于产业规模化的联合载体。

创建更多的新型规模化合作经济组织。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领域中存在多样化的自然资源,资源的特殊性与地域特点相结合形成了多元化特色产业。

五,完善一体化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模式

堅持“一体化与经营紧密结合”方针。合作经济组织纵向一体化,可以理解为产业链的纵向延伸过程。纵向一体化合作经济组织形式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出其制度的优越性。在经济收益层面,市场交易过程中,纵向一体化的产生改变了我国原有的农业生产状态,通过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延伸将农户们组织起来,通过信息采购,市场调查销售服务等领域表现产生了产品额外增值,农户们在一体化过程中获得了产业利润。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要坚持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本原则且充分结合公有制与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模式,不断调整产业一体化适应农业合作经济发展方向,采取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一体化服务模式,创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提高组织服务与管理效能。一体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模式成为未来农业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一体化的生产实践过程中,产业链通过产前与产后延伸,拓展了实践范围,实现了产业利润及附加值的增加,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化力量日益增强。完善一体化合作组织服务管理体系要从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体系、新型区域生产服务体系、新型风险保障体系与市场营销服务体系共同出发。

慈善组织会计监管体系完善措施 第4篇

(一) 确保信息公开

在西方国家, 为保障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的有效实行, 都以法律形式对其信息披露作出了相应规定。比如, 在美国联邦法律规定:任何个人都有权要求慈善组织提供原始申请文件及三年以前至今的财务报表。同时, 本国公民还可以通过美国国家税务局了解到任何一个慈善组织具体的财务情况;而英国的《慈善法》规定:只要交付了“合理的费用”, 公众中的任何成员都有权获得慈善组织的年度账目和财务报告。加拿大则将全国性的慈善组织都纳入政府所得税法案的监督管制之下, 由政府税务局监管, 同时规定每年末慈善组织必须填写年度财务报表对自身财务信息进行公开披露。

(二) 建立独立外部审计机构

西方国家都针对自己国情, 建立独立的外部审计机构负责收集并发布那些在全国范围内募捐或者开展全国或者全球服务的慈善组织相关财务信息, 并在此基础上对慈善组织公布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作出判断及披露, 最后出具各种审计意见以供社会公众进行分析判断。从而保证公开的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揭露虚假信息, 有效遏制行业腐败。

(三) 行业自律

西方国家为加强本国慈善组织的规范运作, 促进其健康发展, 都建立了相应的行业协会, 并通过制定慈善组织行为准则, 颁发慈善组织自律证书或协会公约及由慈善组织共同制定的道德原则和行为标准等形式约束慈善组织的正常运作, 进行自律性的信息公开, 从而提高慈善组织的运营允许外部社会主体参与的程度。如法国、瑞典、新加坡等。

二、我国慈善组织会计监管现状

(一) 监管体系不完善

我国政府对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的约束力不足, 使得我国公民几乎没有获得慈善组织财务信息的渠道, 加之我国并未建立针对慈善组织统一的行业监督管理协会对其进行监管, 最终造成了我国慈善组织缺乏有力的监管, 具体表现为:一是政府对慈善组织的约束力较弱。由于我国慈善组织与政府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而一定程度上造成政府对慈善组织的监管权限不清。又由于现在的慈善组织大多靠社会募集资金进行日常运作, 对政府预算拨款的依赖较小, 政府对慈善组织的约束力较弱。二是社会监管缺乏。慈善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 其运作的资金大多来源于民间自发的不收取任何回报的捐款, 资金来源几乎可以说是没有成本的, 因而慈善组织财务状况并不涉及任何商业机密理应公开。但是,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慈善组织并不向社会公众提供任何渠道查询其资金的来龙去脉, 实行暗箱操作, 社会监管严重缺乏。三是缺乏行业自律。随着我国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 当初小规模、分散式的管理方式已不再适合当前慈善组织发展的现状, 慈善组织缺乏统一的机构制定符合慈善组织自身情况的行业准则及自律标准, 急需建立一个为慈善行业所公认的自律组织。

(二) 缺乏统一的会计规范指引

由于我国慈善组织的运行具有管理模式社会化、出资主体多元化的特点, 因而形成了国家、集体、社会团体、个人多渠道、多形式兴办和管理的格局, 采用公办公营、公办民营、民办公营、民办民营和混合模式等五种运行模式。由于缺乏统一的慈善组织会计规范指引, 导致不同的慈善组织分别依照各自所属所有制及行业性质适用不同的会计规范, 给慈善组织会计信息的披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造成了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的慈善组织的会计计量基础及会计目标可能的不一致, 最终导致不同慈善组织财务会计信息的不可比, 从而增加了会计监管机构对慈善组织的监管难度。

(三) 缺乏慈善公益信息统计发布平台, 对财务信息的披露没有明确、详尽的规定

根据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 慈善组织应定期对外披露财务会计报告, 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其中财务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表及现金流量表三张报表。但由于这些都是对慈善组织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的总括反映, 缺乏详细披露。同时, 由于目前我国并没有法律、法规明确要求慈善组织必须公开慈善资金的具体流向, 因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慈善组织的运作是不公开、不规范的, 捐赠人无法通过合适渠道得到慈善组织的各种相关信息, 了解自己所捐款项的使用情况。

(四) 会计信息审计不规范, 致使会计信息真实性、合法性、公允性得不到保证

由于一些慈善组织自身规模较小, 会计组织制度不完善, 同时为了节约成本, 因而并不聘请注册会计师对所公布的会计信息进行审计。致使慈善组织披露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公允性得不到认同, 降低了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三、我国慈善组织会计监管完善措施

(一) 建立健全慈善组织监管体系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慈善事业发展, 为全国各地开展慈善工作提供指导, 应尽快出台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专门法律, 加快《慈善事业法》等慈善立法进程, 不断调整和完善涉及慈善事业的各类法规。必须按照民政部起草的《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 (2011—2015年) 》的要求, 尽快建立健全慈善信息公开透明制度, 完善捐赠款物使用的追踪、反馈和公示制度;建立健全慈善行业信息统计制度, 完善慈善公益信息统计平台, 及时发布慈善数据, 定期发布慈善事业发展报告;建立和完善以慈善业务年审为主要手段的监管制度, 重点加强对信息披露、财务报表和重大活动的监管;鼓励开展慈善公开日 (周) 、利用互联网动态披露捐赠信息、捐赠人参与项目活动、聘请社会监督员、设立重大慈善项目巡视员等监督方式, 提高监督的及时性与效率, 更好地落实捐赠人、受益人、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推动形成法律监督、行政监管、舆论监督、公众监督、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慈善监督管理机制, 努力营造慈善事业监督有力、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 以《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为蓝本, 建立统一的慈善组织会计规范体系

针对我国慈善组织运作模式复杂多样的现状, 应尽快完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并以此为蓝本, 规范慈善组织会计制度, 统一慈善组织会计核算及披露口径, 增强会计信息可比性, 建立适用于五种不同运作模式的慈善组织的会计规范。考虑我国慈善组织运作模式复杂多样的状况, 慈善组织与政府千丝万缕的联系, 以《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为蓝本, 结合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的规定, 建立以会计法律法规为指导、以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为核心、以慈善组织内部会计制度为基础、以会计职业道德为保证的会计规范体系。

(三) 加速慈善组织官网建设, 完善慈善公益信息披露平台

慈善组织应加大引进人才力度, 加大自身官网建设的人力、物力投入。尽早建立属于自己的信息披露平台, 及时在该平台上发布慈善数据, 让捐助者捐得放心。完善捐赠款及捐赠物的使用、追踪、反馈和公示制度, 提高慈善组织业务、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消除公众对于慈善组织的信用危机。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将慈善组织运营状况的主要信息, 及时、完整地向出资人、政府、受益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公开。尽量详尽的披露重要会计信息, 对重要会计事项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有效说明。在期末会计报表事项中增加分月财务信息。同时定期对外披露包括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的财务会计报告。同时, 应在附注中注明当月、当季或当年对慈善组织财务状况具有重大影响的收入及支出项目, 以及投入所见的具体成效。政府应通过立法扩宽公众获取慈善组织财务信息的渠道, 如规定, 符合一定条件的公民可以在慈善组织内部人员监督下查看慈善组织的税表及财务报表信息以及慈善组织内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发放情况等信息, 让公众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看到慈善组织获得资金的来龙去脉, 以及慈善组织内部工作人员的薪资状况, 建立一个全方位透明的慈善组织形象, 重塑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力。

(四) 规范慈善组织会计信息审计

保证公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公允性, 由政府审计负责每年对主要慈善组织的年度审计。政府应明文规定, 所有慈善组织不论规模大小, 都应提交由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财务报告, 明确权责, 保证慈善组织披露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公允性。鉴于我国主要慈善组织官办、半官办的管理模式, 通过立法规定我国主要慈善组织, 如中国红十字协会、中华慈善总会等慈善组织必须每年接受国家审计局的审计监察, 以便及时发现慈善组织内部贪污腐败的现象, 并及早进行处理, 同时有效的遏制更多、更大腐败的现象的产生。

(五) 建立慈善组织监督管理协会, 加强慈善组织自律

生产组织保障措施 第5篇

由于近期制袋整体产能发挥不理想,对后续生产组织安排及市场保供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扭转当前生产不利形势,提高日常生产组织运行质量,为设备产能的有效发挥创造有利条件。生产品质处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强化生产组织过程控制,改善生产组织运行质量

积极深入现场,及时协调解决制约生产的不利因素,特备是设备故障处理的进度和维修质量进行跟踪、督促,有效提高设备的运行质量;注重对当班调度的安全生产寻点检管理,如实记录各机台的运行速度,并对运行速度不达标的机台进行原因分析及协调处理;加强各机台的开停机管理及交接班监督管理,严禁私自停机,拉动整体的积极生产氛围,保障设备运行正常的情况下,生产运行高效;

2、加强原材料的布面质量控制,提高材料的适应性

安排专人每天对外购的在线使用情况进行跟踪、信息搜集,特备是申城筒布收卷不圆、布面跑偏及自产圆织布收卷偏松等制约生产质量问题的反馈及协调处理工作,对于整改不到位影响生产的布卷进行隔离,避免流入工序使用,并保障自产圆织的成型及收卷质量,有效改善布卷对制袋设备的适应性;

3、优化生产组织管理、降低换版频次

加强同供销部门的信息沟通,对照销售报表合理编制换版计划,并结合机台生产运行情况,做好日常生产计划的下达及过程监控工作,同时和设备部门进行沟通,利用日常换版间隙做好主机设备的预检预修工作,有效降低换版频次和故障停机时间;

4、注重对岗位人员的质量意识引导,增强日常质量专业管理的认同感

组织措施 第6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培训发展措施;组织承诺;组织公平

中图分类号: F27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8-19-2

0 引言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社会的发展需求,企业管理者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为管理理念,充分发挥组织公平的作用,通过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协调好人力资源培训发展措施与员工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培训的作用,提高员工业务素质的同时,增强员工对组织的信任度和归属感,从而为企业发展建设储备更多的优秀人才。因此,对组织公平与人力资源培训发展措施、员工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和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人力资源培训发展措施与员工组织承诺简析

1.1 人力资源培训发展措施

人力资源培训发展措施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发掘员工的最大潜力,实现员工对于组织发展的价值。人力资源培训发展措施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员工对组织的发展目标产生认同感,并将个人的价值观与组织的价值观相结合,促使员工积极投入到自身岗位的工作中,进而实现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的双赢,同时让员工体会到自己的工作对于组织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自身价值的不断提升。

1.2 组织承诺

组织承诺是员工主观意识的一种体现,具体指的是员工对组织报以高度的认同感,并愿意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和利益贡献自身的力量,进而希望个人与组织共同进步和发展所作出的承诺。通常来说,如果组织的价值观和目标取向符合员工的心理追求和期望,员工就会积极做出响应和配合,进而在感情上与组织产生密切联系,并对组织产生较高的组织承诺,为组织的发展心甘情愿的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组织承诺在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动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利于指效率的提升。

1.3 人力资源培训发展措施与员工组织承诺的关系

人力资源培训发展措施与员工组织承诺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社会交换角度分析,人力资源培训发展策略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投入成本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教育,而员工要根据所作出的组织承诺,回报组织的培训,积极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劳力;从员工角度分析,人力资源培训发展措施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技能,使他们轻松胜任自己的岗位,还能够为自身创造更多的晋升空间和发展机会,并且在培训和发展的过程中,员工能够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支持,进而更加信任组织;最后,从互惠理论分析,员工在获得培训之后会产生一种感恩回报的心理,并积极付诸行动回报组织的培养和重视,进而对组织的价值观和目标更加的认可,提供对组织的承诺。

2 组织公平与人力资源培训发展措施、员工组织承诺

人力资源培训发展措施是企业针对员工的活动,组织承诺是员工针对企业的心理反应,可见员工与企业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在企业的发展中员工关心的核心问题就是能否在做出工作贡献后得到公平回报,而且也非常注重企业对自身业务评价过程的公平性,由此可见,在人力资源培训发展措施的实施和组织承诺的形成中,组织公平的影响作用巨大。

2.1 组织公平简析

组织公平是员工衡量自身与组织之间的交换关系质量的重要参考标准。员工根据组织公平原则对组织的管理行为进行判断,并分析其对个人的影响作用,进而为调整自身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提供有效参考。通常而言,在人际交往关系中,人们总是用公平原则来约束自身与他人的行为,从而最大化实现互动关系中双方的长期利益。在组织内部,员工得到公平待遇,就会从自身和组织的长远利益考虑,提高与组织之间互动关系的质量,对组织的满意度大大提升;反之,如果员工受到不公平待遇,组织为了短期利益而忽视了职工的价值和贡献,使得员工对组织产生叛逆心理,不易于组织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

2.2 组织公平对人力资源培训发展措施和员工组织承诺的作用

通常而言,员工对组织存在分配公平和过程公平两种不同的公平感知,受到着两种感知的影响,员工会分析组织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度,并调节自身对组织的态度,并表现在具体的工作行为中,进而影响到员工与组织之间的社会交换关系。因此,组织公平对人力资源培训发展措施和员工组织承诺的作用,可以从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两方面进行分析:

2.2.1 分配公平与人力资源培训发展措施和员工组织承诺

分配公平的基本概念指的是员工付出工作努力后,最关注的往往不是自己得到的绝对回报指数,而是与他人之间的相对回报指数,从而判断分配的公平性。组织的分配公平性直接影响人力资源培训发展措施的实施效果以及组织承诺的质量。在较高的分配公平情况下,员工会感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组织有效保障了自身的利益,因此支持组织的各种培训发展措施,进而与组织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利益循环。同时,通过公平的分配,员工认识到自己在组织中的重要价值,感受到组织对自身的高度认可,对组织产生情感依赖,进而对组织做出较高水平的承诺。与之相反,在分配不公平的情况下,员工会认为组织并不尊重自己的劳动付出,并且忽视了自己的长远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对组织的培训发展措施产生反感,认为难以得到公平的发展机会,进而影响到员工对组织实施培训发展措施意图的判断,损害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和谐关系,使得员工对组织的承诺水平大大降低,不利于组织和个人的长远发展。

2.2.2 程序公平与人力资源培训发展措施和员工组织承诺

程序公平指的是职工对于决定结果的程序和过程公平性的评价。在组织内部,程序公平直接影响员工对人力资源培训发展措施的解决和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在程序公平的情况下,员工能够参与到组织的决策过程中,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使得员工感受到组织对自身利益与发展的重视,认识到自己在组织中较高的价值,进而积极响应组织的各项培训发展措施。程序公平让个人与组织之间建立可靠的信任机制,当组织在开展人力资源培训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员工相信组织在保障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程序公平机制予以有效的纠正。程序公平可以有效提高组织政策的稳定性,使得员工充分实现自身价值,进而使得员工对组织更加的信任,产生较高的情感依赖,提高了组织承诺水平,进而形成高质量的社会交换关系。与之相反,当出现程序不公平的现象时,员工会认为组织不能够满足自己的发展期望,对自身在组织中的地位产生怀疑情绪,进而破坏了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在这样的情况下,员工更加注重自身的短期利益,使得员工与组织之间丧失长期的社会情感层面的互动关系,组织的培训发展措施难以提高组织与员工之间的社会交换关系质量,经济交换将会在组织与员工之间处于主导地位。因此,程序不公平时,培训发展措施的积极作用会受到抑制,员工不会对组织产生较高程度的承诺。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要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高组织公平性,让员工感知到分配公平与过程公平,从而使得人力资源培训发展措施发挥更好的效果,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水平,促进个人与组织的协调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凌玲.员工培训对组织承诺、离职倾向的影响机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2] 刘小禹,孙健敏,苏琴.工作感受和组织公平对员工组织承诺与职业承诺影响的跨层次研究[J].经济科学,2011,01:114-125.

[3] 田辉.组织公平、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关系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4,02:114-118.

[4] 王璐.工作不安全感在组织公平与组织承诺间的作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应对措施 第7篇

关键词: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措施

0 引言

目前建筑业竞争加剧, 为了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 施工企业主动参与投标承接工程。在投标活动中, 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标书的重要构成部分, 由一开始的施工技术文件转变为一个全面的项目策划和管理文件, 也是标后组织项目施工和管理的基本指南。

1 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建筑技术进步, 现代建设工程日益向着大规模、高技术的方向发展。一个大型建筑项目的施工建设, 需要投入各种专业的工人和种类繁多的建筑材料、建筑机械设备, 耗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因此, 不仅要组织人力、材料、机械设备在施工对象上进行施工建造, 而且要组织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建筑材料、制品和构配件的生产、运输、储存和供应工作, 以及组织施工机具的供应、维修和保养, 组织施工现场临时供水、供电、安排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各种临时设施等。还要在施工过程中, 对各专业、各部门的工作进行协调, 对工期、成本、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等,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现代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如果忽视或放松对工程建设的组织与管理, 势必造成工程不能按期完工, 损失浪费严重, 质量达不到要求等状况, 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所以, 建设单位非常重视施工组织设计, 高质量的施工组织设计使复杂的生产过程, 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 满足拟建项目对工期、质量、安全及投资方面的要求, 也是业主决定中标企业的重要依据。

2 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2.1 施工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工程项目顺利施工, 必须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准备工作是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拟建工程目标、资源供应和施工方案的选择、空间布置和时间安排等诸方面进行施工决策的依据。

2.2 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选择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 施工方案选择的是否合理, 将直接影响到工程进度、施工质量、安全生产和工程成本。其内容包括:确定施工起点流向、施工展开程序、主要分部 (项) 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

2.3 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是在确定了施工方案的基础上, 根据规定工期和各种资源供应条件, 按照施工过程的合理施工顺序及组织施工的原则, 用图表的形式 (横道图或网络图) , 对一个工程从开始施工到工程全部竣工的各个项目, 确定其在时间上的安排和相互间的搭接关系。在此基础上方可编制月度、季度计划及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

2.4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施工平面图是对一个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施工现场的平面规划和空间布置图。根据工程规模、特点和施工现场的条件, 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来正确地解决施工期间所需的各种暂设工程和其他设施等同永久性建筑物和拟建建筑物之间的合理位置关系。是进行施工现场布置的依据, 也是施工准备工作的一项重要依据, 是实现文明施工, 节约土地, 减少临时设施费用的先决条件。

2.5 资源要素需求量

资源要素需求主要涉及劳动力、各种主要材料、构件和半成品施工机械三个方面。它们不仅是为了明确各种技术工人和各种技术物资的需要量, 以利于及时组织劳动力和技术物资的供应, 确定工地临时设施, 以保证施工进度计划的顺利进行。

3 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

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如图1所示。

4 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4.1 完整性

本次投标的所有技术和管理事项均应涉及到, 不能因为某项工作不是很重要或工作内容很少涉及而不涉及。否则, 在评标时, 可能会被判定漏项而失分。

4.2 针对性

认知研读招标文件, 了解拟建工程项目本身特点, 正确体会业主建设意图, 明确项目存在的优缺点, 积极与业主进行沟通, 使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紧密结合工程特点、现场要求和业主意图。使招标施工组织设计所编制的内容严格满足招标文件的要求, 以避免被视为废标。

4.3 形式齐整、图文并茂

标书编制应严格遵循招标文件的要求, 如涉及到的装订、排版格式、字体、字号、甚至每行字数等等。其次,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运用专门的制绘图软件生成与文字相匹配的电脑图形, 共同组成图文并茂、简洁易懂的投标文件, 有利于评标专家的阅读和理解。

5 结语

编制好投标书, 投标人在达到招标文件要求同时, 力求编制出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的纲领性文件, 增加施工单位的中标率, 保证承包商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田耕.投标用施工组织设计实用手册[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7.

[2]李辉, 蒋宁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与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3]刘武成.土木工程施工组织学[M].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3.

[4]林知炎.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M].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2.

[5]林贻森.略论投标施工组织设计[J].西部探矿工程, 2003, (7) :190~192.

[6]中国建筑业协会筑龙网.施工组织设计范例50篇[M].2004.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组织管理措施 第8篇

1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保证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建筑企业在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不可一味地要求建筑的质量和工期进度,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建筑成本。建筑单位应杜绝建筑资源浪费,在保证建筑质量合格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

2)现场施工的管理制度合理。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制度应做到科学合理,以满足当今建筑行业的发展要求。科学合理的现场施工管理制度不仅要做到合理分配资源,设置科学的施工流程,还要能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现场施工管理规范、标准。规范和标准是现场施工管理的基本原则。只有规范现场施工管理的原则,避免个人随意作出决定,创造一个科学合理的现场施工环境,这样才可以大大提高现场施工的工作效率,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增加建筑企业效益。

2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主要内容

2.1 现场施工技术材料的管理

建筑单位对施工需要的材料的规格、质量等性质进行确定,确保材料供应商能及时供应合格的施工材料;在挑选施工材料时,确保供应的施工材料与规定材料的规格、产地、质量等完全一致,一次性准备好施工材料,以免由于材料的不合格而影响了建筑施工的进度;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要求,科学制定施工材料的运输时间,并对进场的施工材料进行严格地抽样检测,按照规定将不同类别的材料放置到施工组织图纸的相应位置;对施工材料的使用和出库进行严格管理,避免材料的不必要浪费;保护施工材料不受雨水、易爆品等的损坏,注意分类堆放,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潮措施。

2.2 现场施工技术的安全管理

现场施工技术安全管理有很多方面的问题,比如: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严禁私自乱搭、乱接电线、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在建筑工程中设立安全小组,对安全问题进行控制和管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必须一直提起重视,不能有所松懈,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建立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施工;加强安全小组的监督管理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严格处罚造成安全事故的人员,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2.3 现场施工技术的进度管理

现场施工技术进度管理也是现场施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进度管理需要通过完善进度计划,对施工单位施工进度进行审查,协调好现场施工的各个单位控制施工进度来实现;做好工期索赔的工作也是现场施工进度管理的手段,可以保证施工进度要求;加强审核施工单位的月、季、年的进度计划,全面监控现场施工的进度,并定期组织研讨会对施工进度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现场施工进度中存在的问题。

3 目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面临的问题

3.1 施工材料和施工设施问题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中所用的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对施工质量是非常关键的,必须要进行严格的管理。但是,由于施工材料的种类和样式过于繁多,导致材料管理员工作量巨大,无法做到对每一项材料的合理管理,于是可能会使施工材料因雨水侵蚀等原因而导致质量严重下降。同时,施工材料存在乱堆乱放的现象,施工人员不能及时找到相应的施工材料,影响了现场施工进度。现场施工人员对于施工设施没有定期的维护工作,导致施工设施很容易发生故障,降低其使用寿命,增加了现场施工的安全隐患,也影响了现场施工的正常进行。

3.2 施工技术管理中缺乏责任机制

建筑企业缺乏现场施工技术管理部门,施工资源分配不合理,这就导致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施工材料、施工设计和施工人员脱离,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同时,当出现现场施工事故时,责任却无法落实到个人身上,最终给建筑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3.3 资料管理不够严格

由于建筑企业过度追求现场施工的施工进度,而没有对施工图纸进行仔细地研究,只是凭借之前的施工经验来施工。并且,为了现场施工更加方便,施工人员往往还会修改施工图纸。当现场施工出现了问题才会重新研究施工图纸,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会影响现场施工的进度,不能优化现场施工技术。

4 加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4.1 建立和完善施工技术管理相关制度

由于现场施工人员经常不对施工图纸进行仔细研究,导致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与施工图纸的要求不一致,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建立完善的现场施工图纸会审的相关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就大大保证了现场施工的质量;建立现场施工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条件,保证充足的施工技术准备时间,进而加强对现场施工信息的反馈能力,提高施工技术方案的合理性,以免对施工技术方案重新进行修改,加快现场施工的工程进度;施工材料的优劣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完善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材料的检验制度是建筑企业必须要解决的一大问题。专门设立施工材料检验人员,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以保证施工材料的合格,降低现场施工安全隐患;加强对施工技术的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样不仅能整理有用的建筑工程资料,还能掌握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给建筑工程以后的维护和改造带来很大的便利。

4.2 严格控制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是现场施工的重要工作。所以,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通过明确划分工作和责任范畴,使施工人员了解自己所负责的任务,一旦发生现场施工事故可以快速地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提高质量监管人员的责任感,使其能全心全意投入到监督管理工作中来。加大对施工人员的赏罚力度,表现出色的施工人员给予优厚的奖励,引起榜样效应。

4.3 提高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课程,鼓励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加强平时的学习。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要求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能力。同时,还要对分承包商的各方面水平进行严格考察,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管理人员应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避免现场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5 结语

施工技术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尤为关键的一项工作,可以说涉及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所以,在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是扩大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因此,完善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问题是建筑企业必须重视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建筑行业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王吉东,杨珊.解析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技术管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6):146-147.

[2]陈詹成.浅谈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问题及对策[J].江西建材,2015(5):288-289.

一例雏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措施 第9篇

1 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

该鸡场共养蛋鸡鸡雏1000只, 6月9日发病时已经40日龄, 6月12日来我站就诊时已发病100只, 死亡28只, 发病率是10%, 病死率28%。病鸡精神不振, 食欲下降, 垂翅低头、闭眼、行走不稳, 腹泻, 初期粪便呈金黄色或硫磺色, 后期排血便。病情严重的雏鸡头部皮肤变成蓝紫色或黑色。畜主曾用抗菌药及抗病毒药进行治疗均无明显效果。

2 病理变化

取新近死亡的5只病死鸡进行对比剖检, 基本病变如下:盲肠及肝脏病变明显。盲肠肠壁增厚, 肿胀变粗, 粘膜出血、坏死、溃疡, 肠腔中出现干酪样栓子, 切面呈年轮样分层, 有的盲肠壁坏死穿孔引起腹膜炎, 导致腹腔脏器粘连;肝脏肿大, 呈紫褐色, 肝表面出现圆形的、菊花样、黄绿或黄白色坏死灶。坏死灶中心部下陷, 周边稍凸起, 呈大小不一的硬币状, 病灶周围有出血带, 坏死灶深入肝实质内, 严重的坏死灶融合成弥散性坏死, 蔓延整个肝脏, 导致肝脏一触就碎。

3 实验室诊断

3.1 无菌采取肠内溶物涂片, 加盖玻片镜检发现虫体, 经过虫体鉴别判定该虫体为组织滴虫。

3.2 对鸡舍进行清扫消毒, 粪便、垫料堆积焚烧, 无害化处理。饲槽及饮水器清洗消毒。

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该鸡场发生了组织滴虫病。

5 防治措施

立即把病雏隔离出来, 用丙硫咪唑200mg/kg拌料, 同时投给维生素K和维生素A对72只病鸡进行治疗;同时用卡巴砷按0.15%~0.2%比例拌料饲喂健康鸡群, 用该药方对鸡群进行治疗, 效果显著, 除病情严重的5只死亡外其他的67只均治愈, 而且无新病例出现, 治愈率达93.1%。

6 小结与讨论

组织措施 第10篇

一、组织绩效沟通中存在的

1. 管理者对绩效沟通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组织管理者不是很重视绩效沟通, 尤其是员工的直接领导者。他们往往忽视绩效沟通一般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没有时间。他们常常以工作繁忙为理由, 而忽略了这项工作, 没有把绩效沟通当成他们自己的分内工作。二是认为没有太大必要。有些主管甚至觉得给员工的工作表现打个一般分数, 填个表就算完成绩效考核的工作了。即使要给员工反馈指导, 也就给一个形式的书面文字结果就草草了事, 觉得进不进行沟通都无所谓, 都不会对考核评比产生多大意义。三是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许多组织主管人员由于没有掌握适合的技巧, 或者对是否能够与员工进行融洽的沟通缺乏信心, 因而不愿意进

2. 绩效沟通目标不明确。组织开

展绩效管理的目标是使组织、管理者、员工都能达到各自的目标, 推动组织整体绩效改善, 实现组织长期稳定发展。然而, 许多组织往往仅有战略发展目标, 而没有绩效管理目标或者明确的绩效沟通目标, 绩效管理目标的不明确, 直接导致沟通目标的不明确。假如沟通只有大目标或模糊目标, 根本就不能使沟通在绩效管理中产生良好的效果。

3. 沟通方式过于简单。

组织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往往为了省时省力而草草了事, 因此在沟通方式上过于简单, 这样会让员工在与管理者沟通时也相应的简单而不全面。过分依赖于一种单一的沟通方式, 使得员工失去与管理者沟通的兴趣, 使沟通失去了本该发挥的作用。

4. 沟通内容泛泛而谈, 缺乏针对性。

组织管理者明确了绩效沟通的目标, 但缺乏沟通内容的丰富性、针对性。泛泛而谈是绩效沟通中常见的通病, 也是绩效沟通的一个大忌, 模糊的信息一般很难起到绩效沟通应有的效果, 会使许多员工仍然不知道自己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 怎么样去改进自己的工作, 或者改进的内容并非主管所期望的。

5. 仅仅重视沟通的结果, 而忽略沟通的过程。

组织主管人员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只注重对员工工作最终结果进行考评, 对结果进行填表打分, 然后以此作为员工升职和发放绩效工资的奖惩依据, 根本不重视沟通过程。这样就很可能形成对峙的局面, 不利于员工提高技能素质, 也不利于组织长期高效的发展。

6. 缺乏双向沟通, 多是下行沟通。

绩效沟通应是主管人员与员工共同就绩效问题进行的双向沟通过程。而目前一些管理者由于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不太重视双向沟通, 要么喜欢扮演审判官的角色, 倾向于批评下属的不足;要么搞一言堂, 下属只是听众的角色。这样主管人员就没机会让下属把工作过程中的想法和工作进展情况说出来, 从而不能有效地了解下属的问题和期望, 不利于做出正确决策, 不利于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 不利于双方相互理解。对于员工而言, 出于对管理者的顾忌, 也不能主动和管理者进行沟通, 同样使信息不能双向传递。

7. 绩效沟通缺乏反馈。

目前在许多组织中, 绩效管理都是以简单的形式进行。考核的过程、指标、结果及考核结果的运用都被当成“机密”, 这样就使员工对绩效管理产生抵触心理, 进而妨碍对员工的指导作用。结果得不到反馈, 员工就不能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失误, 就无法进行自我改进。

8. 沟通过程过于粗暴, 不以人为本。

管理层的沟通总是停留在形式主义, 没有切实做到与员工进行全面沟通。许多组织在进行绩效管理过程中, 只考虑组织的利益, 很少考虑员工的利益, 更谈不上对员工成长负责。绩效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 然而, 在实际沟通过程中却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也没有注重员工利益, 这些都严重阻碍着沟通的进行。

二、改善绩效沟通的措施

1. 提高对绩效沟通的重视程度, 形成绩效沟通理念。

组织管理者应该把提高自己的绩效沟通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 以在员工中起到表率作用。因为领导的一言一行都是员工的参照, 员工一旦知道企业高层都像他们一样在提高自己, 这会给他们带来无形的影响力。这样做有助于在进行沟通时规范其行为, 减少相互之间的冲突。但这种理念应建立在平等、对感情充分认识的基础上。

2. 明确绩效沟通目标。

主管人员与员工之间的沟通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 就必须有明确的沟通目标。绩效沟通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 是绩效管理的关键。由于不同阶段绩效沟通的任务和方式是不一样的, 所以在不同阶段绩效沟通的目的也应该是不同的。如绩效考评及结果反馈阶段, 绩效沟通的目的是指出员工工作的成绩和不足, 并指导其改进工作。在接下来的沟通过程中, 如果一方表达的方向偏离了这个沟通目的, 另一方就可以重申这一沟通的目的, 并将对方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3. 采用多种沟通方式。

所有的沟通方式都各有长短, 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 组织才能实现有效沟通。绩效沟通方式有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正式的沟通方式有:一是定期的书面报告。员工通过文字形式向部门负责人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反映出现的问题, 一般当员工和管理者不在同一地点时适用。二是定期的会议沟通。与共同负责某块工作的一些员工以会议形式进行具体沟通。三是一对一正式面谈。与员工约定时间进行封闭式的单独会谈。在正式沟通方式中, 书面报告和一对一的正式面谈, 仅发生在管理者与员工个人之间的沟通, 在强调团队合作的组织中, 会议沟通则满足了团队交流的需要。除此之外, 还可以采用灵活的非正式沟通方式, 如非正式会议、闲聊、吃饭时进行交谈等。通过对绩效沟通目的和内容的分析, 选择正确的沟通方式, 有利于加强绩效沟通的效果。

4. 注重沟通前的信息收集, 提高沟通内容的针对性。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想要丰富绩效沟通的内容, 就得了解员工工作过程中的相关信息。没有相应有效的信息, 就无法指导员工工作进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没有准确必要的信息, 就无法发现员工的优点与缺点;没有确实可信的信息, 就无法对员工的工作结果进行评价与反馈。因此, 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员工信息才能在绩效沟通中有针对性地与员工进行沟通。如何了解和掌握信息:主管在平时应该注意观察员工的工作;通过与其他人交谈了解更多关于员工的事情;可以定期要求员工上交工作报告等。

5. 将沟通贯穿于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之中。

沟通活动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始终, 简单地说, 整个绩效管理便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围绕绩效目标展开的沟通活动:在计划阶段, 上下级通过沟通达成目标共识, 增进员工对目标的理解和承诺;在辅导阶段, 上下级通过沟通与反馈了解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 分析背后原因, 为员工能力发展提供指导;在评价阶段, 上下级通过沟通达成结果共识;在绩效反馈阶段, 上下级通过沟通明确绩效表现与激励措施之间的关系, 提高绩效的水平和效率。

JIXIAOGUANLI|人力资源·绩效管理

6. 加强双向沟通, 尤其是上行沟通。

绩效沟通是一种双向沟通的过程, 这是每一个主管人员都应该牢记的原则。在平时工作中主管人员对下属发出指令的机会比较多, 而下属可能没有太多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 借助绩效沟通, 主管一定要让下属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 从而有效了解下属的问题和期望。作为员工, 要对自己的主管充分信任, 勇于去和管理者进行沟通, 这也是对组织负责的一种积极态度。

7. 建立反馈机制。

要想通过绩效考核促进员工的成长, 事后沟通、反馈机制不可缺失。员工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对员工的考核, 以达到提高员工绩效水平并提升整个组织的竞争力。要达到这一最终目的, 其前提是员工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考核结果, 并清楚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考核结果, 自己的不足具体存在于哪些方面, 以及通过何种途径、方法加以改进或提高。因此, 建立起反馈机制对组织实现绩效管理的目的、进行有效的绩效沟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8. 沟通要以人为本, 重视员工的利益。

组织竞争最终还是人才竞争, 因此, 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战略应被摆在与经营战略同等重要的位置, 甚至更高, 而不应该只关注企业自身的利益。企业应该多关注员工的利益,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总之, 现在企业越来越强调绩效沟通对绩效管理的作用, 更有甚者把绩效沟通称作人力资源管理的“灵魂”。只有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进行持续不断的全面沟通, 实现组织绩效的不断提高和组织核心能力的不断提升, 组织才能够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

组织措施 第11篇

一是提升企业纪检监察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发挥“权权相制”功能。实践证明“以权制权”是最便捷有力的监督。在企业的权力结构中,处于隶属地位的纪检监察部门不可能真正有效地监督制约处于决策地位的领导者。因此,要加强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强化履职能力,首先就要提升纪检监察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使监督部门具有履职的权威。具体措施是:明确规定纪委主要负责人进入企业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并担任企业党委副书记,主管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同时进入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出席董事会和行政决策会议,参与研究企业经营发展与经济工作运行问题;企业纪委副书记应该高于中层部门科室长职级,享受副总师职级待遇;纪检监察部门工作人员的职级应不低于或高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职级,并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等方面均应与其它部门的人员相同。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的权责一致,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的功效。其次,要理顺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机制体制,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重点体现在落实“两个为主”方面: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这样就避免了纪检人员的任免受同级党委的制约。

二是改变企业纪检监察组织机构的设置形式,整合监督资源。企业现行内设监督机构以及具有监督职能的部门较多,除了纪委、监察部门外,审计、法律事务、巡视等部门行使监督职能存在交叉、重迭、多头等现象,即浪费资源,又影响效率。为此,应该整合各种监督资源,构建“大监督”运行机制,提升监督效能。首先将企业内部相关监督机构重新组合,将职能相近、手段互补的纪委、监察、审计、法律事务等部门,组合为一个新的纪检监察组织。通过这种组合,将分散的力量聚集在一个“拳头”上,来实现精简机构、减少扯皮、优势互补的目的,这样就能够有效提升整体功能,强化监督履职的能力。其次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企业内各基层单位配备专职纪检监察人员,同时在基层党总支、支部成员中指定或选派兼职纪检监察员,在工作上接受企业纪检组织的指导,使企业监督部门随时掌握下属单位开展工作的情况,实现上下级之间信息畅通,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监察网络。

三是赋予企业纪检监察组织履职必须的权限。没有权力的监督就如同“纸老虎”,是缺乏应有的震慑力的。所以,应根据党章规定并参照《行政监察法》赋予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权限,赋予企业纪检监察组织履行监督职责所必须的权限:第一,必须具有一定的检查、调查权和建议、咨询权,为完成工作目标提供重要手段和保证。企业纪检监察组织对企业经营战略、干部任用、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情况,有权进行检查、咨询,发现影响决策科学性或决策实施的违纪问题时,有权进行调查和提出建议,并及时向企业党政班子或上级纪检监察组织报告,使其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防止决策失误或保证正确决策的有效实施。第二,必须具备一定的党纪政纪处分权,以强化监督的威慑力。明确规定企业纪检监察部门有权直接对违规违纪的中层干部及以下人员,给予最高以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过的处分权,并且只需向同级党委、行政领导机构报备而不必请示审批。同时,可以独立地管理控告和举报,独立地进行调查和审理,有效地维护党纪政纪的严肃性,遏制和减少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第三,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处罚权,使监督的实效得到彰显。明确规定企业纪检部门有权对造成经济损失或者取得非法所得的企业中层干部及以下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协同相关部门,给予一定限度内罚款、没收处罚,罚没的财物移交企业财务部门。

四是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按照新一届中央纪委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的“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要求,着力打造与之相适应的干部队伍。一是推行纪检监察资格准入,实行业务工作考试考核制度,严格把好干部进口关。二是畅通干部流动渠道。要既打造职业铁军,又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切实保持纪检监察队伍的活力。三是健全执纪办案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失职渎职、跑风漏气甚至以权谋私的严肃处理;对不适应纪检监察职业的纪检人员,及时调离纪检部门。

地铁站客流组织难点及应对措施分析 第12篇

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看,不同地方的地铁站是不相同的,所以不同地铁站的客流组织形式也不相同。一般地铁站的站台可以分为侧式站台和岛式站台两种,其中侧式站台容易将不同方向的客流分开,但是不利于乘客换乘,售检票设置比较分散,不利于车站的集中管理;岛式站台正好与侧式站台的优缺点相反。所以,我们在进行客流分析以及组织的过程中应该以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当地地铁站的客流习惯、站形站貌等信息制定出合理的客运组织方案。

1地铁站客流组织及应对措施的必要性和方法

地铁站作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在城市的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以下对整个地铁站的客流组织以及疏散的必要性以及方法进行详细分析。

1.1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已经逐步趋于成熟化,城市中的人口密度也逐步增加。在城市化逐步成熟的基础之上带来的则是人口的增长造成的交通拥堵。为了缓解因为人口增长而造成的交通拥堵,地铁的修建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中的交通拥堵状况。城市中的地铁站作为一个人流集散的公共场所,具有很强的空间封闭性、人员密集、流动性强等特点。如果在地铁站发生火灾、恐暴等突发事件,很容易造成地铁站的局部人员拥堵、疏散不畅等问题,严重的还可能发生人员踩踏事件。所以,为了能够在火灾等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尽快做好人员的疏散工作,尽量减少相关人员的经济利益损失,我们需要采取一个合理有效的客流疏散措施。

1.2地铁站客流组织以及客流疏散的方法

以上我们叙述了在火灾以及恐暴等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由于地铁站的客流密度较大,造成了疏散的困难。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乘客的人身安全,我们需要采取合适的客流疏散措施。一般在城市的地铁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首先,地铁站周围主要是居民社区、学校、事业性单位等,这种地方的地铁站的乘客流量、人员组成等较其他地方的地铁站来说比较稳定;其次,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附近的地铁站中的客流组成比较复杂,同时人流量也比较大。我们在进行地铁站人流密度调查的过程中以地铁运营公司提供的“车站进出站人口流量统计系统”为主,对连续2个月的地铁站的客流变化的月流量变化曲线和日流量变化数据进行对比。通过以上数据的仿真,对整个地铁站的疏散人口密度以及疏散的状况进行了分析。

2地铁站疏散人员的特性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在进行地铁站的人口疏散的时候使用的方法。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地铁站的人口疏散工作,以下对地铁站的疏散人员的特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2.1疏散人员的结构

在地铁站突发情况发生时,需要对整个地铁站中的人员进行快速的疏散。地铁站中的人员构成主要可以分为乘车旅客、站内工作人员及车站内其他人员三个重要部分。

1)作为整个地铁站中的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将整个地铁站中的乘车旅客可以分为两类。这两类乘车旅客主要是需要进行长距离交通方式转换的旅客以及在城市内出行的旅客。一般情况下,出于长途出行的需要,进行长距离交通方式转换的旅客往往会携带一定数量的行李包裹,这些行李包裹在突发事件发生的过程中会对整个地铁站的人员疏散造成严重的影响。而进行城市内出行的人员来说,由于只是在城市内出行,所以随身携带的行李较少,并且具有明确的流向。但是由于乘车旅客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难以做到及时有效的疏散。

2)地铁站内的工作人员。地铁站内的工作人员由于自身的工作需要,对整个地铁站内的环境比较熟悉,加上自身学习过专业的业务技能,所以在火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具有较好的应急疏散能力。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乘车旅客的人身安全,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车站内的工作人员须保持镇定,利用自身学过的专业的疏散知识和技能,引导乘车旅客有秩序的进行疏散。

3)在车站内还存在一些其他的人员。这些人员主要包括广告营销人员、流浪人员以及企图有不法行为的人员等。这些人员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在车站内的时间不能具体的确定,同时在车站内突发意外情况下,也会对车站内的人员疏散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2.2疏散人员的行为反应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地铁站作为城市中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其人流量比较密集,人口比较集中,人口的组成也比较复杂,这就造成了在进行相关疏散工作中不同的人员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我们以地铁站内突发火灾为例进行相关的人员疏散行为测试。

一般情况下,在火灾没有发生的时候,相关的车站内很多人员都会集中在站台上等候列车,当有人察觉出有火灾发生的隐患时就会去相关的地方进行火灾的查询。如果确认没有火灾的发生就会返回站台继续候车。如果经过确认之后,有了火灾的发生就会立刻向其他的人员传递火灾发生的信息,这时也会通知所有的人员进行疏散,所有的疏散人员通过走廊、楼梯等疏散通道向着地铁站厅进行疏散。

在疏散人员进入到地铁站厅之前,先要对整个地铁站厅进行相关的安全信息分析,在确认安全之后方可进入。如果在整个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存在一部分逃生速度比较慢的人,就会造成整个地铁站厅内人口密度比较集中,严重阻碍了地铁内人员的逃生工作。这时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自身的人身安全,部分人员会返回站台区,进而继续寻找其他的逃生出口。如果乘客的逃生速度很快,到达车站厅内的人员数量相对之前的较少,这时地铁站厅是一个安全的场所,所以疏散人员就会进入到地铁站厅内,这时工作人员应对整个站厅内的相关人员进行及时的疏散。

在进行疏散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乘客的财物丢失的现象,这时有一部分乘客会选择改变逃生方向,转向去寻找自己丢失的财物。在他们寻找丢失财物的过程中,会再次进入到站台区。同时,有一部分已经从疏散通道逃离火灾现场的人员,由于自身的财物丢失很可能会再次返回火灾的发生场所,去寻找丢失的财物,这样就会对整个地铁站内的突发事件的疏散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现实状况不同,会导致在地铁站发生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人员采取不同的行为措施。这些不同的行为措施,会对整个地铁站的疏散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为了能够保证在地铁站内的疏散工作中乘客的人身安全,疏散人员应该积极对乘客进行人身教育,以保证在突发事件中人员的及时疏散。

3结语

随着经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城市建设的逐步加快,城市的人口密度逐步增加,地铁站内的人口密度逐步上升。地铁站内的突发情况,会对乘客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为了能够保证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我们应该做好地铁站内的人员疏散工作。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的人口密度逐步上升,地铁作为城市中重要的交通方式,在地铁站的人流量非常巨大,给地铁站带来一些安全隐患。为了能够更好的对地铁站的客流组织进行分析,我们以地铁站的火灾为例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地铁站,客流组织,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李胜利,魏东,梁强,等.基于数值仿真的地铁站人员疏散[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2):149-152.

上一篇:增长极作用下一篇:学生教育与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