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涂鸦范文

2024-05-12

幼儿涂鸦范文(精选12篇)

幼儿涂鸦 第1篇

这是一堂绘画课,我给孩子们提供了纸和笔后,他们就开始画了起来。我走近一个个孩子的身边,默默地观察着他们的举动,他们有的在画一家三口逛公园,有的在画一个大花园,有的在画一只欢快的小鸟……那专注的神情让人不忍心去打扰他们。

我饶有兴趣地走到一个叫T的小朋友身边,看见她一边画,嘴里还一边嘀咕着什么,我轻轻地问:“你画的兔子真可爱,我想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她神采飞扬地指给我看:“你看,我画了两只兔子,我还给他们取了名字呢。一个叫帅帅,因为它长得很帅,它喜欢戴美丽的花眼镜。还有一个叫快快,因为他奔跑得很快。它俩是好朋友,他们手搀着手一起来到一座跳舞爱心城市,看,他们正听着兔子芭蕾舞音乐,跳得好开心啊!他们跳累了,就坐到客厅里一起喝饮料,吃面包,快快乐乐,真幸福。他们有一个约定,天天都来这儿跳舞。我还要为他们画一座美丽的城市呢,他们一定会玩得更高兴!”说得多好呀!孩子纯真的心灵全包含在这涂鸦之作中了。我不禁心头一热,细细研读她画的每一个细节,体会到一个孩子内心世界的美好。

解读幼儿绘画作品时,孤立地看一幅画很容易曲解其含义,我们要注意搜集孩子们丰富的绘画作品,多角度去读幼儿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全面了解幼儿内心世界的信息。很多时候,孩子的自由绘画作品也会受到电视或电脑上的干扰性画面的影响,把自己看到的画面画在纸上。跟幼儿谈话的时候,可以将这些来自于外界的干扰因素同他们来自于头脑中最原始的想法区分开来。

我们在进行《牙齿咔咔咔》主题活动时,一个小男孩拿了一幅画向我跑过来,说:“老师,你看我画的牙刷,好不好?”我很感兴趣地接过画,仔细地看了看问:“你画的牙刷怎么用呀?”他很自豪地说:“我画的牙刷和牙膏住在一起,我想用什么颜色的牙膏都有,我只要按一下不同颜色的按钮就有不同颜色的牙膏自动跑出来。”我不禁心里涌起一股感动。

有些时候,我们常常会为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而喝彩。上面那个男孩的画让我们看到这位小男孩的创造性,他观察到我们平时用的牙膏和牙刷是分开的,用起来比较麻烦,他就突发奇想,把自己的观察思考融入到画面上,画出了牙膏牙刷在一起时快乐的画面。当你看到这样的儿童作品时,你不为孩子的创造力而惊奇吗?可见,解读孩子绘画作品,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到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水平。解读的过程就是发现美的过程,我们要学会用赏识性的眼光去跟孩子进行思维的交流,让孩子感受到自创作品的价值,这有助于孩子自信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寒假过来,有个小女孩拿出自己在家里画的几幅画给我看。她拿出其中一幅画跟我说:“我在家里跟小伙伴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真好玩。”她又指着第二幅画给我看,美滋滋地告诉我:“我喜欢溜冰,这就是我和小伙伴一起在外面溜冰,外面天气很冷的,河水都结冰了。”我说:“你真勇敢,你真懂得生活,我欣赏你。”小女孩更高兴了。从这几幅画可以看出,孩子的创作大都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通过解读同一个孩子的几幅绘画,让我对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解读幼儿绘画作品,跟他们同喜同乐,有助于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解读幼儿绘画作品,我们能捕捉到孩子生活中的信息,感受孩子生活中的乐趣。

孩子的画展现在我们面前只是表面,需要我们用心去解读。帕勃罗·毕加索,这位著名的画家曾经说过,他年轻时就可以很好地临摹拉斐尔的画,他补充道:“但是,我却花费整个一生去学习像孩子一样画画。”他的意思是说,小孩子的画很少受到别人的期望和议论的影响,所以,这样的作品就可能更加真实,更加天真。孩子的绘画作品是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是通向幼儿心灵的窗户,帮助我们更好地促进幼儿智力和情感的发展。

如何通过涂鸦开发幼儿潜能 第2篇

1.形式阶段——两岁以前

两岁以前这阶段又称为涂鸦期或错画期,宝宝的绘画只是无意识的手臂反复运动的结果,是无意义、无内容的画线时期,以纯运动感觉活动为兴趣中心。宝宝可透过涂鸦来获得筋肉活动的满足,可奠定日后写字及画画的基础。

2.形状阶段——两岁~两岁半

两岁~两岁半是宝宝的象征期或命名期,其特征为:幼儿会针对其所描绘出来的图案加以象征性地说明、解释或命名。在此阶段当中,孩子可通过手臂运动获得快感,并可通过画的过程及解说的机会,增进对事物的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发挥,以及练习语言表达的能力。

3.图形阶段——两岁半~4岁

两岁半~4岁为前图示期,幼儿能画出略像实物的形象,但只能画出部分的图案来代表全形体的全部,且其所使用的色彩也与原事物的色彩无关,题材多以人物画居多。其价值在于可帮助孩子了解人、事、物,并满足其好问及好奇心。专家建议,妈咪可在此时期让幼儿学习观察形体的特征与具体的构造及关联。

4.图示表现阶段——4岁~8岁

针对图示期的大宝宝,其特征为:宝宝不是在画他所见的事物,而是在画他所知道的东西,画法有:透明式、扩散式、强调式、拟人画等。可借此增进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促使其生理、心理与外界的广泛连结,是人格、价值观与习惯培养的重要阶段。

如何激发潜能

要树立远大志向。古人讲“非志无以成学”、“志不强者智不达”。所谓立志就是激励自己走向一条进取的、迎难而上的、智慧的人生之路。人有了志向,就会对自己严格要求,就会克服前进路上的任何困难,他的聪明才智才会发挥出来。正如高尔基所说:“我常常重复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的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有些同学智商高,但由于缺乏远大志向,现有的智力都不能得到彻底发挥,更谈不上开发潜能。

要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可使人的智力机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反之,人的智力活动就会受到压抑。可见身心健康是开发潜能的基础。要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可以从饮食、睡眠、锻炼三方面进行调整。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需要涵养自己的性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包括道德品质、意志品质、自信心、责任心等。有一位心理学工作者对1850年到1950年间的301位科学家进行研究,发现这些人不但智力水平高,而且在青少年时期就表现得十分坚强,有独立性,这些人充满自信心,有百折不挠的坚持精神。可见,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开发人的学习潜能作用重大。

学会学习。有人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可以使人更有效地发挥出自己的学习潜能。学会学习包括全脑学习、全身心学习、科学地学习、创新学习等。我们将在以后系统介绍这些新的学习方式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

浅谈小班幼儿的“涂鸦” 第3篇

[关键词]涂鸦;小班幼儿;天性

记得有一首古诗是这样描述幼儿的涂鸦:黄发垂髫儿,握枝想泥沙,似解世人意,顺手乱涂鸦。桥畔流水淌,树梢日影斜。口中喃呢语,心尽忘归家。

廖廖数语,一个手握树枝,口中念念有词涂鸦的幼儿的形象活生声的出现在纸上。有此看来,喜欢涂鸦从古至今都是学龄前幼儿的天性。

一、幼儿的涂鸦期

有研究证明,幼儿在1—4岁的绘画期被称为“涂鸦期”,该时期的涂鸦无明确目的,即使有也会随联想而变化,有明显的表达意图,但主要以随意组成的线条或色彩来反映自己的认识。

幼儿的涂鸦期经历着不同的阶段,各阶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开始涂鸦到脱离涂鸦,这一时期的发展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1.未分化的涂鸦(18—24个月):无序、无控制的运动,画面常出现混乱和无组织状态;

2.有控制的涂鸦(24—30个月):线形涂鸦,重复动作,建立起一些动作活动的协调性和控制感;

3.圆形涂鸦(30—36个月) :圆形涂鸦,对动作表现出更高的控制能力,这需要更多的运动能力和更复杂的动作;

4.命名涂鸦(36—42个月:命名涂鸦,儿童把动作与想象经验联系起来,从单纯的肌肉运动转向想象思维。

二、问题的提出

记得我国的一位美术界人士曾经说过“与其让孩子机械临摹大师作品,不如让他们信笔涂鸦,孩子的涂鸦太可贵了”。涂鸦表现出孩子内心最真实情感与认知,更能表现创造力。在生活中,一些不了解幼儿心理的人,往往认为孩子乱涂乱画、糟踏纸张、弄脏环境,因而加以训斥和制止,使孩子正在萌芽状态下的创造力受到压抑,不再认为画画是多么快乐的事情,慢慢地就不喜欢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有别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等待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价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因此,笔者以为,让孩子在涂鸦中得到快乐、自由的发挥表现,有其实际意义。

三、幼儿涂鸦活动开展的意义

儿童从出生起就希望借助各种声音、符号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行为、语言未成熟前,儿童表现自己最常见的形式是拿笔在纸上涂鸦,借助这种方式与人沟通,让别人了解自己。用心的老师和家长们不难发现孩子们在画画时可爱的举动:当你悄悄靠近正在聚精会神地画画的幼儿的身边时,你会听到他们稚嫩的喃呢声,如果你再停下你的脚步仔细听,你会听到一个生动的故事正跃然出现在孩子的笔下。孩子们随着自己的思维,根据自己想象创设的故事的情节,时而欢呼,时而叹息……孩子们的图案可能是毫无意义的,线条可能是零乱的,但却是表现了孩子内心真实世界的。

从儿童的身心发展角度来说,涂鸦有着重要的意义。美国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学家罗恩菲尔德认为,涂鸦最初发生的阶段开始于18个月大时,到三四岁结束。涂鸦与儿童动觉的发展以及视动经验有关,它是儿童练习和发展大肌肉整合运动以及精细动作控制的过程。

幼儿涂鸦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运动,小班幼儿的年龄正处于有控制的涂鸦与圆形涂鸦的阶段,根据有控制涂鸦与圆形涂鸦阶段的特点,开展丰富的涂鸦活动,将激发其绘画潜能,促进幼儿感知觉、手部精细动作及情绪、情感的发展,培养孩子初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以后的绘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小班幼儿涂鸦活动的指导策略

1.提供充足的材料,开展丰富的美术活动,满足幼儿随时划线、画圈的愿望。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充分的笔、纸等活动材料,以满足幼儿随时划线、画圈的愿望。幼儿在划线的过程中逐渐熟悉笔性,缩短涂鸦阶段的过程。而且美术活动要内容丰富,不能单一,引导幼儿认识颜色,了解到五彩缤纷的世界,然后组织幼儿使用不同材料,除了用笔还可以用印章、用手指等使用颜料。

2.与幼儿一起为幼儿的作品命名。小班幼儿处于涂鴉期,老师要注意引导幼儿发现:所画的杂乱线条、不规矩的线圈中所隐藏的形象,使幼儿逐步将所划的随线条与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联系。小班幼儿的想象力是极为丰富的,但是他们的绘画技巧还不成熟,所以老师要引导他们想象自己的作品,为自己的作品起名字。从而引导他们发现作品中隐含的作品的大致形象。

3.教师为幼儿的作品添画,引导幼儿发现所画图象中隐藏的事物。添画游戏是促进幼儿由动作涂鸦向象征性涂鸦表现转变的一种方法。老师在添画前,要先问一问幼儿画的是什么?画的还像什么?然后和幼儿一起玩添画游戏,在孩子画的线或线圈上顺势添画一笔、两笔,使所画的杂乱的线条,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通过添画游戏帮助幼儿缩短了图象与真实物体的距离,可以使幼儿的绘画活动充满情趣。同时,在添画的过程中,又暗示了简单事物的画法,为幼儿进入绘画的象征期做准备。在老师添画的时候,幼儿也发现原来画画很有意思,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一些点或者线条就能让画面变得极为丰富形象有趣了。

4.以表扬为主,不要干扰或试图改变幼儿的涂鸦。在指导幼儿画画时,要以表扬为主,不失时机的用“宝宝真聪明”、“宝宝真棒”、“宝宝画的真好”等话语鼓励他,激发幼儿绘画的愿望。这一时期,老师的赞许是幼儿喜欢绘画的最重要的情感源泉。如幼儿只是随意画了一条线,一个点,你都可以引导他发现他画的线比较直或者有其他特点,总之,不要挫败孩子的自尊心。要积极表扬,夸大优点,激发出幼儿的兴趣,提高他们涂鸦的信心。

五、结语

我们要赏识孩子的涂鸦,这样才能有效的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保护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让他们的智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涂鸦”是孩子们进行想象的手段。是发展想象力的途径,保护“涂鸦”就是保护想象,赏识“涂鸦”就是鼓励想象。

幼儿涂鸦 第4篇

关键词:小班,幼儿,审美能力,涂鸦训练,发展

引言

幼儿绘画, 是我国幼儿艺术教育中, 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它对于幼儿的智力发展、感知能力的提升、审美能力的提升、经验的获得,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加强对于小班幼儿审美艺术意识的培养, 对于幼儿今后的发展而言, 是十分必要的。当前, 人们对于幼儿的审美能力在涂鸦训练中的发展, 给予了较高的关注, 以保证幼儿的审美能力的提升, 是有保证的[1]。

一、小班幼儿涂鸦的特点

小班幼儿, 是涂鸦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 幼儿的感觉、知觉、动作的灵活性, 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生活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 具备了一定条件的手脚探索能力;在这一时期, 幼儿开始使用自己能够操控的东西, 进行恰当的、符合其自身发展需要的操作训练, 以满足自己的动手能力, 他们开始使用自己能够运用的东西, 例如, 铅笔、蜡笔等, 在桌子上、墙上, 进行涂抹, 以满足自己的某种心理乐趣。涂鸦对于这个时期的幼儿而言, 是十分有意义的, 既是一种游戏的方式, 同时又是一种冲动和欲望的满足, 因而, 他们会无数次的重复这个创作活动。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年龄段为2-4周岁的幼儿的涂鸦, 区分为经线涂鸦、未分化涂鸦、命名涂鸦、圆形涂鸦等四个阶段。

(1) 经线涂鸦阶段

经线涂鸦阶段, 是这样一个阶段, 随着幼儿涂鸦练习次数的增加, 其所具备的基本的绘画能力, 已经展现出来, 手臂的灵活性、协调性、控制能力, 也已经达到了基本的平衡, 因而, 在涂鸦的过程中, 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用能力, 其所创造的涂鸦作品,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 表现出一定的思想内涵, 不再是没有条理性的乱涂乱画, 出现了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的线条、近似图形等。

(2) 未分化涂鸦阶段

幼儿涂鸦的初期, 由于其生理发育尚不成熟, 大脑皮层未发育完善, 因而, 在进行涂鸦的过程中, 并没有明确的创作目的和创作计划, 只是一种简单地使用自己能够掌握和控制的东西, 进行随意的创作;而这一时期的幼儿, 由于其手臂肌肉没有完全发育, 因而在涂鸦的过程中, 并不能够很好的协调各个肌肉组织间的相互协同作用, 手眼的控制和协同配合能力不强, 因而, 这一时期的涂鸦作品, 没有任何的条理性, 只是一种胡乱的绘画。

(3) 命名涂鸦阶段

命名涂鸦阶段, 是幼儿的涂鸦阶段发展较为成熟的阶段, 是一种近乎完善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 幼儿的涂鸦能力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 更加注重对于周围事物的观察和理解, 并将这样的理解, 贯彻于实际的涂鸦创作中[2]。

(4) 圆形涂鸦阶段

圆形涂鸦, 是幼儿在经过了反复的训练之后, 所达到的能够随意使用自身的手臂、肌肉组织的能力, 它是幼儿涂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也是幼儿涂鸦在经线涂鸦的基础上, 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因而, 能够获得较为成熟的发展理念。圆形涂鸦, 是幼儿的手臂控制能力逐渐增强的表现, 它是幼儿带着信心去尝试新的复杂动作的一个良好开端, 因而, 在幼儿涂鸦绘画的成长过程中,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里的圆形, 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圆形, 而是一种类似于圆形的图形, 诸如, 椭圆、多边形、三角形等, 都可以被界定为这里的圆形意义概念范围之内。该类圆形, 并没有确定的出现标准, 它可以随机出现, 因而, 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预知性。

二、小班幼儿涂鸦训练对于其以后的审美能力的发展的重要性

(1) 有助于幼儿美术技能的准备

美术是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包括诸多的领域, 例如, 美术欣赏、手工、绘画等, 而绘画则又包括印画、工笔画、水墨画、素描等, 这些基本的美术技能的培养和掌握, 都需要深厚的美术功底, 这些功底的积累, 是从幼儿阶段都已经开始的。小班幼儿的涂鸦, 是其日后的美术技能发展的必然积累和准备, 因而, 必须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在小班幼儿的涂鸦中, 会经常使用到点、线、面等基本的绘画表达元素, 这些简单的图形, 也恰恰是绘画艺术的开端, 是最为直接的绘画表现手段, 尽管如此, 仍然在绘画艺术中, 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涂鸦不仅是美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同时也是每个喜欢艺术的人, 最终走进艺术殿堂的必然阶段, 幼儿在早期所形成的涂鸦意识及表现技巧, 在其以后的绘画艺术生命中, 将产生出重要的影响。

(2) 有助于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

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 在其涂鸦阶段, 得到发展和强化。审美是幼儿运用原有的认知结构, 去对于事物的美与丑, 做出一定的判断, 进而达到一定的审美标准的目的。幼儿的审美能力的提升, 是建立在长期的、反复的涂鸦绘画锻炼基础之上的。小班幼儿在经历过四个阶段的涂鸦过程之后, 其审美能力逐渐提升, 他们会有意识地用自己的眼光来评判周围的世界, 并将其表现在自己的涂鸦作品之中。

(3) 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涂鸦的过程中, 会用到自身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能力的配合, 因而, 在幼儿的涂鸦过程中, 尽管其手眼的协调能力并不是很强, 对于点和线的概念理解性不强, 仍然处于一种混沌状态, 但是经过反复的训练之后, 仍然能够形成一定的认知能力, 动作的灵活性也逐渐地增强, 幼儿的空间知觉、大小知觉、形状知觉等, 都已经有所发展[3]。

结语

总之, 幼儿的涂鸦阶段, 可以划分为未分化阶段、经线阶段、未命名阶段、圆形阶段、命名阶段等四个基本的阶段, 在这些阶段中, 幼儿的审美能力, 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从而为其今后的审美能力的发展, 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 在进行幼儿的教育和智力开发工作中, 必须注重对于幼儿涂鸦的训练, 以便在涂鸦训练的过程中, 获得较好的审美感知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晓军.谈涂鸦期儿童的绘画教育[J].陕西教育 (高教版) .2009 (02)

[2]吴鑫.从涂鸦看幼儿的心智成长[J].学前教育研究.2006 (01)

幼儿涂鸦 第5篇

【活动背景】

现在的孩子看动画片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东西,往往要看动画片就要买很多的动画光碟,但是看完了之后幼儿对它又没有什么兴趣了,就丢在一边,于是就被家长给丢弃了,于是我想到了利用——光盘,制作很多出有用的东西来,我想孩子们应该也很喜欢,在这个活动中幼儿的环保意识也会提高很多,知道有许多废旧材料可以用来进行装饰。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大胆的在光盘上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创作的技能。

2、在创作活动中,体验光盘再利用的乐趣。

3、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4、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脑、光盘若干、彩纸、浆糊、蜡笔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以故事的形式引入)

师:小熊带了颜料去户外写生,在马路边看见一个朋友在哭,知道它是谁吗?其实就是小朋友以前在家里经常看见的——光盘。小熊就问:“朋友你为什么要哭啊?”“家里人嫌我没用了,就把我丢在垃圾堆里”“哦,原来是这样啊!别着急,我来帮你。”

师:孩子们,你们看见小熊是怎么帮助它的吗?你们想和小熊一起来帮助光盘朋友吗?我们一起来吧……

二、小朋友分组作画,老师个别指导,重点指导涂鸦光盘。

老师介绍分组作画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组:涂鸦光盘。

方法:宝宝们在光盘上有用刷子随意刷上自己喜欢的颜料,静置光盘等颜料干透后,用棉签蘸颜料勾画出轮廓,并进行添加想象画。

第二组:黑白光盘。

方法:宝宝们先在光盘上刷上黑色或白色的底色,静置光盘等颜料干透后在白底上用黑色和在黑底上用白色添画人物。

三、展示小朋友作品,和小朋友一起评价作品,表扬和鼓励小朋友。

1、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用了什么方法在光盘上作画的;

2、请小朋友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光盘,为什么?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让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涂鸦 第6篇

【关键词】小班幼儿 游戏 涂鸦

小班幼儿天性喜爱涂鸦,这是一种本能。一位美术界学者说:“与其让孩子机械临摹大师作品,不如让他们信笔涂鸦,孩子的涂鸦太可贵了。”幼儿的作品几乎没有经过雕琢,是纯天然的、原生态的,表现出了他们的天真无邪,充满童真和童趣的创造力。本文尝试将游戏活动与美术教学融合起来,从题材的选择、活动的指导、绘画的评价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游戏与美术活动自然地结合,从而有效地激发小班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热情,以取得较好的教学结果。

一、构建环境,促进游戏开展

在游戏中让幼儿涂鸦,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边学边玩。但是教师要为他们构建良好的环境,才能促进游戏的有效开展。特别是在题材内容和环境材料等方面,要满足幼儿游戏的需求,才能激发他们涂鸦的兴趣。

首先,题材内容要符合游戏的要求。教师在选择绘画内容时要注重游戏性,让幼儿快乐涂鸦,把每一次绘画活动都当成一次游戏的体验。幼儿学习游戏化,选择合适的题材内容是关键。游戏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并且与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

其次,环境材料要符合游戏的要求。每次活动之前,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与本次活动相关的环境。如,组织幼儿画“绿草地”,为幼儿提供大画纸,让他们画吃草的兔子。这样幼儿可开心了,他们拿起画笔,竖着、横着、长的、短的线条,画满画纸。当然画画不一定非要在纸上进行,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可以进行。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看天上的云,问他们云朵像什么,接着让幼儿边观察云边画云,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只要教师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展示涂鸦的天赋,就能使他们在游戏中快乐地成长。

二、体验成功,激发幼儿热情

涂鸦方式让幼儿感受到成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方式。首先,游戏有一定的趣味性;其次,游戏能够让幼儿涂鸦的动力持久。基于这两点,幼儿很容易完成自己的任务,发挥自己的潜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差异,有的动手能力强,有的表达能力强,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指导。

有一次,一位幼儿用水彩笔在白纸上画了一把扇子,然后用手把画好的扇子撕下来,过了一会儿她哭了起来,我过去才发现原来扇子形状被她撕坏了。我问:“是因为撕坏了扇子而哭吗?”她点点头,继续哭。我说:“不用哭,你撕得挺好的。”我指着那张纸,“把这儿撕掉也不会变难看的,更像一把芭蕉扇了。”我启发她做了一个扇把,用胶水将扇面和扇把粘在了一起,真像一把芭蕉扇呀!有的小朋友看到了,很羡慕地说:“真漂亮。”她那带着泪痕的脸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在涂鸦活动中,幼儿会把作品弄坏,或没做好,或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对此,教师要因势利导,转变幼儿不良的情绪,让幼儿体会到另一种成功的快乐,找到自信。再如,在画点画时,让幼儿将点画形象地理解为水彩笔在每个空的地方学“跳舞”,但是在涂色练习时幼儿不能涂均匀。于是教师可以采用“找洞洞,补洞洞”的游戏方式让幼儿涂鸦。在画图形添画时,幼儿就是一个个小魔术师,快乐地把图形变成了一个个新的东西。这种活动不仅仅是画画,更是一种游戏,幼儿都能从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游戏让幼儿感到了许多奥妙和乐趣,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成为幼儿乐于参与的活动。教师可以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让幼儿参与游戏,让幼儿都能够体验涂鸦的乐趣,并增强自信心。如,给予幼儿一个微笑、一句赞美的话,或者奖励幼儿一朵小花等。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对幼儿创造性的想法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幼儿进行大胆想象和实践,这样他们会增强自信心,更容易成功。

三、自主发展,升华参与意识

幼儿也有表达和表现的欲望,他们可以通过艺术手段的方式,用自己的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内心体验。这是幼儿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历程。每位幼儿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有的作品只有他们自己看得懂,说得清。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去倾听幼儿的心声,让他们尽情表达自己。只要是幼儿用心画出来的,教师就不要太在意结果,要关注幼儿创作的过程,让孩子得到情感体验。为此,教师在绘图游戏中,要学会对幼儿放手,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健康成长。

例如在绘画活动“各种各样的船”中,我利用电子白板为幼儿展示各种各样的漂在水面上的船,让幼儿先观察,然后让他们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船。幼儿都认真地投入其中,他们把船儿画得到处都是,有的画到了陆地上,有的还画到了天空中。当我问一位幼儿為什么这么画时,他告诉我:“这是我设计的船儿,能够飞起来的船儿。”还有一位幼儿画的小船停在马路上,他告诉我:“我画的是一艘能在水中游,安上轮子又能在马路上跑的船儿。”听了幼儿的话,我很惊喜,立即表扬他们画得好,让幼儿在涂鸦游戏中获得了满足和快乐。

另外,在绘图游戏中,我积极支持幼儿的想法,让幼儿大胆去实践。比如在“母亲节”时,我组织幼儿开展了“画自己妈妈”的绘图游戏,看谁能把妈妈画得最漂亮。一位小朋友把自己的妈妈打扮得十分漂亮:戴着皇冠,穿着婚纱裙,腰细细的。旁边的小朋友看了告诉我:“她画的不是她的妈妈,她妈妈很胖的。”这位幼儿反驳说:“我喜欢她瘦一点,那样就会更漂亮。”原来他希望妈妈变瘦,让妈妈变得更漂亮。多么美好的愿望啊!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自己心目中的妈妈。我紧接着问他:“妈妈怎样才能变瘦呢?你有什么好主意吗?”这位幼儿说:“运动,少睡懒觉,少吃肉……”然后我对这位幼儿说:“你把妈妈减肥的过程也画下来好吗?”幼儿同意后马上开始画了起来。幼儿的想法是多样的,教师要积极地鼓励他们,让他们敢于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并让他们体验到绘画的快乐。

四、合作分享,培养优秀品质

在绘图游戏中,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幼儿合作与分享的品质,让他们学会既合作完成操作,又分享成功的经验等。在每次绘画活动中,教师都应该引导幼儿互助学习,合作创作,可以是同桌合作,也可以是小组合作。这样,各位幼儿都能有效完成各自任务,共同进步。例如,在制作“太阳花”的时候,我先把班中的幼儿分成小组,然后把彩纸发给各组。各组成员中,有的负责剪,有的负责卷,有的负责贴,还有的负责绘画。这样,小组成员密切配合,有序分工合作,较好地完成了这次制作和绘图游戏。在长期的合作中,幼儿的合作能力就会得到提升,学习效果就会更佳。

另外,在家庭的亲子制作、绘图游戏中,也可以培养幼儿合作与分享的品质。父母和幼儿一起制作,难度大的由父母来做,容易做的交给幼儿做。比如中秋节时,教师给幼儿布置任务:在家里利用不同材料和家长一起制作月饼,可以利用废旧的纸盒、塑料、橡皮泥等材料进行制作。利用橡皮泥,幼儿很容易做出各种造型的月饼,而废旧的物品则需要家长的帮助,经过剪、粘等工序才能完成。在与家长合作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促进了家庭关系的和谐。对于家长和幼儿合作制作的作品,可以组织开展亲子制作比赛,也可以把作品拍摄下来发到班级论坛和其他家庭分享,让大家一起分享创作和合作的乐趣。

总之,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教师要学会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教师在每一次教育活动中都应充分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根据幼儿个性发展和社会化发展等因素来确定教育方案,让幼儿通过游戏情境来进行涂鸦,运用不同的方式更有效地发挥出游戏涂鸦的教育功效,从而促进幼儿涂鸦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让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余春瑛.幼儿涂鸦的心理动机及托班实施建议[J].教育导刊(月刊),2011(03):27-29.

[2]杨毓英.快乐游戏 快乐涂鸦——浅谈小班幼儿绘画活动的策略[J].好家长,2016(10):50-51.

涂鸦文化特征与校园涂鸦管理 第7篇

大学生群体有其独特的审美素养和艺术天赋, 有理性表达理想和追求的艺术手法和自控能力, 大学生的校园涂鸦与中小学生的校园涂鸦有很大区别, 但透过厦大涂鸦隧道的兴起过程与争议之声, 无疑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把握涂鸦文化的特征, 这或许能为正确引导和管理中小学校园涂鸦提供清晰的思路。

一、涂鸦是一种自由的文化

涂鸦原本是指人们不分场合、出于不同目的、随意取材、信手涂抹的行为状态, 后来发展成为一种以绘画和书法为主体的边缘艺术样式。涂鸦源自美国, 最终发展成为别具特色的街头涂鸦文化。涂鸦文化的典型特点是自由性和开放性, 不管是谁, 不管有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 即使是技法很拙劣, 只要有表达和宣泄的欲望, 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 可以畅所欲言地宣泄。古典的、现代的、历史的、现实的、狂野的、卖萌的, 天马行空的内容, 无拘无束的画风, 多种多样的色彩, 涂鸦者完全可以随意挥洒、任意表达。厦门大学芙蓉隧道内的自由空间, 很好满足了大学生随手涂抹、随意表达的强烈愿望, 成为大学生宣泄情感的重要场所。

从牙牙学语开始, 孩子往往表现出随意涂画的冲动, 这是他们认识世界、表现客观事物和精神想象的基本方式。进入学校后, 这种欲望越发强烈, 由此导致校园厕所里、宿舍里常常被任意涂画, 严重影响校园的整洁和美观, 甚至导致污言秽语私下里悄悄流行。学校管理者往往对此伤透了脑筋, 最终却防不胜防。同青少年的所有教育问题一样, 在墙壁涂鸦方面, 一味地“堵”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 确定“导”的思路, 开辟专用空间, 设立专门的涂鸦墙, 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梦想、追求, 既能满足他们倾诉、宣泄的心理需求, 也能培养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 有利于形成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 进一步形成丰富多彩的创意和梦想。校园涂鸦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区域设置, 引入到公开的空间中去, 让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涂抹和书写。

涂鸦虽然是一种自由的文化, 但并不是人们意念中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公开上墙涂鸦, 有些内容也需要通过筛选和过滤, 进行合理的取舍, 起码那些粗俗不堪的语言和低级下流的图像, 都不能公开涂抹出来。对于思想还很不成熟、自我约束能力还比较差的中小学生来说, 给他们涂鸦自由的同时, 还需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和适当的帮助。以美术教师为主体, 形成校园涂鸦管理组织, 可能是学生比较乐意接受的管理方式。学生在涂鸦前先向教师申请, 然后在指定的区域进行涂鸦。美术教师在监管涂鸦内容的同时, 也可以对学生的涂鸦结果进行点评和指导, 如果学生觉得有必要, 教师还可以参与学生的涂鸦过程, 教学生学会正确勾画线条、涂抹色彩和书写文字, 学会统筹结构和合理布局, 逐步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概而言之, 我们可以借鉴厦门大学的管理经验, 将涂鸦墙的使用权交给学生, 但管理权却应归属学校。

二、涂鸦是一种互动的文化

涂鸦文化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互动性。一件涂鸦作品产生了, 展现在公众面前, 任由人们评头论足, 或褒或贬, 见仁见智, 全凭观众的审美情趣。这个时候, 这幅涂鸦之作就不单单是作者个人的作品了, 它已成为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的公众产品。观众在观赏、品味的过程中, 如果产生了思想共鸣, 或者形成了不同的观点, 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 参与到涂鸦作品的后期涂抹之中去。观众可以补白, 可以修正, 可以涂改, 也可以延伸创作, 追逐时尚或独树一炽都不受限制。“著作权”的多重性和不确定性, 作者与观众之间角色的随意互换, 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心理需求, 这也是涂鸦文化能够逐渐兴起的主要原因之一。厦门大学的芙蓉隧道内, 有很多具有很高艺术水准的涂鸦, 但没有哪一个学生因此去要求“著作权”, 去要求产权保护, 也没有哪一个学生对后来的互动结果愤愤不已。自由的表达, 良性的互动, 让涂鸦成为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

对于学业和将来, 对于校园和世界, 对于青春和梦想, 对于师长和同学, 每一个中小学生都充满着无限的想象和美好的梦想。这些想象和梦想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学业的长进, 那些臆想中的图像会不断重叠、消失、再生、幻化, 形成千姿百态、妩媚动人的梦想、愿望和追求。这些或美好或失落的意象, 都可以在大脑中再现后, 成为宣泄情感、表达诉求、怀想未来的创作素材, 进入到他们的涂鸦之作中。跟成人相对稳定的涂鸦之作不同, 中小学生的墙壁涂鸦具有更强的互动性, 一副涂鸦之作更容易被别人拿来进行再创作。因此, 我们必须告诉那些涂鸦的中小学生, 涂鸦墙是公共开放的空间, 涂鸦是任人涂抹的艺术, 跟在其他载体上形成的作品性质不一样, 涂鸦作品不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 不能看到自己的涂鸦被别人涂抹后产生不满情绪, 更不能因作品被污染而产生报复心理;所有的涂鸦者, 都应该抱着轻松的心态参与涂抹创作, 抱着欣赏的心态看待观众的互动, 抱着学习的心态评价他人的作品。

三、涂鸦是一种动态的文化

涂鸦文化平易近人、通俗易懂、不拘一格、活泼多样, 与观众有着极好的亲密度;又加上涂鸦文化处于开放的空间, 有着自由表达和良性互动的基本特性, 这就决定了所有涂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作品, 而是一种动态的产品形式。涂鸦往往是不断更新的, 可以清除, 也可以覆盖, 长久保留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也不值得提倡。有人总结说, 涂鸦更新越频繁, 涂鸦文化的生命力就越强。单一涂鸦作品的生命周期可能很短, 但整个涂鸦文化却因为不断更新变化、不断生长创造而显出旺盛的生命力。这也是涂鸦流行国外并悄悄进入国内校园的主要原因之一。

厦门大学对芙蓉隧道动态文化的管理方式, 虽然引起了一些争议, 甚至导致了一些非议, 但他们定期组织涂鸦比赛、利用照片形式保存涂鸦作品的管理思路, 很值得中小学校管理者学习。对于中小学校来说, 定期组织涂鸦比赛很有必要。这样, 一方面, 可以让学生学会正确表达、合理宣泄, 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改掉随手乱涂乱画的不良习惯, 不至于让涂鸦墙显得混乱无序;另一方面, 还可以让学生发展绘画技能、提高书写水平, 进一步提升艺术素养。此外, 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合作、懂得欣赏、知道包容, 在正常的文化氛围中陶冶情操, 形成良好的人格。学校更要重视介入到更新涂鸦的过程管理中, 注意将优秀的涂鸦作品拍成照片, 建立专门的电子博物馆或照片陈列室保存起来, 一方面, 不至于因优秀作品被清除或被涂盖而留下遗憾, 另一方面, 也是尊重创作者个人情感的好方式, 同时也会照顾到涂鸦的更新换代和其他学生的表达需求。当然, 如果将优秀涂鸦作品照片装入学生“成长档案袋”, 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将是意想不到的, 这可以帮助我们及早发现学生的天赋, 为实施个性化教学和培养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

幼儿涂鸦 第8篇

(一)徐鸦的源起和历史

“‘涂鸦’Graffitisti来自于希腊文,当时该词意指‘书写’,70年代广泛被演变为‘涂鸦’,涂鸦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在公众墙壁上涂写的图画或文字,通常含幽默、猥亵或政治内容。1”

“涂鸦艺术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的地下作品时期,当时的涂鸦者大多为底层劳动者的后代,没有接受过正规院校的培训,是纽约平民区失学、失业街头混混的西裔或黑人青年,在反种族歧视、反战、反权利压抑的运动思潮中,形成一股地域性的反文化社会行为并游走于社会的边缘。2”他们用冲动的绘画形式表达内心的情绪,采用夜间闪电绘画行动,突然出现在城市建筑墙面空白处和流动的运输工具等地方,表达方式随意,笔法粗俗,与城市文明形象相悖,被认为破坏了城市风景,一度遭到官方的阻止。

在一次偶然事件中“华盛顿一位送货小子德米特里,随处涂写自己的号,‘Taki183’,被荣幸登上1971年的《纽约时报》,使涂鸦(GRAFFTl)成了一个艺术名词,街头涂鸦就此开始,涂鸦内容包括文字、卡通人物、政治口号乃至宗教与神怪形象。3”后来涂鸦载体渐渐从街角墙壁、桥洞、隧道到海报、广告、服装等变化,涂鸦与时尚元素结合,朝更多元的方向发展。

(二)涂鸦文化的不同文化形态

1. 西方涂鸦艺术与波普文化的结合

涂鸦艺术是在波普文化的的基础上发展来的。1960年代“波普艺术4”开始在西方国家兴起,促使70年代涂鸦艺术在欧美等大城市的流行,它们在精神上有着一致性,都倾向于关注大众文化。开始的表现形式为某些瓶罐上的纪念留言,后来成为纽约黑人表现不满的方式。给城市造成管理上的麻烦,引起官方干涉,这种“艺术”形式受到质疑。而在70年代大批有志之士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在20多公里长的柏林墙体上进行创作,表达对生活和政治的看法和感情,使之成为有政治、文化和艺术影响力的公共艺术,受到当时政府的肯定和保护,涂鸦的艺术身份得到很大提升。

2. 涂鸦艺术与中国文化的碰撞

上世纪90年代,“HIP-HOP5”热潮开始在中国兴起,街头文化形式的涂鸦也慢慢的出现在北京、上海等少数大城市里,例如:北京的798、上海的M50、重庆的黄确坪等。涂鸦多以商业壁画的形式出现,并且逐渐被其他大城市的市区景观规划所采纳。从这个趋势看,涂鸦这种公共艺术形式在国内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在我国所见到的涂鸦大多还是借鉴西方的元素,“中式涂鸦”相对较少。不过,随着涂鸦文化在中国的发展,也逐渐出现了一些热爱创作中国风涂鸦作品的艺术家,出现了一些“汉字”作品和反映中国文化的“中式涂鸦”作品,把传统的优雅现代的奔放相融汇,让人叹为观止。

二、从“涂鸦”到“涂雅”:涂鸦艺术的自由创作和艺术转身

(一)传统涂鸦存在的边界空间形式

就如涂鸦所生成的原因那样,涂鸦自出现以来就带有一种叛逆、刺激、表现欲、成就感,反主流,反精英的后现代精神。涂鸦艺术的这种追求随心所欲、张扬、狂暴的特点完全不符合传统的审美理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于涂鸦艺术作品的理解。导致其发展的前期阶段一直都处于“地下”的状态。城市的桥洞、河堤旁、走廊、电梯、废旧的厂房等成为了涂鸦爱好者的聚集地,开始时并不能为公众会所接受,不被政府和规章制度认可,只能神秘的出现在大街小巷某个的角落,被官方界定为非法行为。

(二)涂鸦艺术走上街头公共空间

对于“涂鸦作品”在是否合法的问题上,涂鸦艺术家们经过与政府部门多年的较量,结合涂鸦艺术本身追求自由的特征,考虑到对和谐城市环境的建设,最终以给涂鸦艺术建立专区的形式暂时缓解矛盾的局面,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对涂鸦艺术肯定的体现,涂鸦艺术开始走向公众视野。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谷歌公司每年都会在不同的地区举办不种形式的涂鸦大赛,例如:谷歌logo涂鸦大赛、车身涂鸦大赛等,获得冠军的涂鸦者会至少获得3万美元的奖励,大大鼓舞了涂鸦艺术爱好者的创作激情。

在中国涂鸦艺术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很多单位和学校也会不时的举办一些“涂鸦大赛”或“涂鸦活动”。例如:2006年时上海各校举办的“中国首次公共涂鸦大赛”;近期2015年8月太原举办了“首届国际涂鸦艺术大赛”,来自各地的涂鸦艺术爱好者相聚一堂分享交流他们的创作灵感,被称作“涂鸦界的艺术盛宴”。

(三)从被动的艺术,到艺术的突破

1. 被主流艺术所接受

“洛杉矶当代艺术馆(Mo MA)宣布了洛杉矶Mo MA的历史性展览:2011年4月17日开幕的‘涂鸦艺术展Art in the Streets’持续至8月8日一共吸引了201,352人次的参观者,这一数字堪称洛杉矶Mo MA之最。6”除此之外英美等国家多个大型博物馆也举办过多次大型涂鸦艺术展,或收藏涂鸦大师的作品;另外一些知名画廊也帮助一些涂鸦者创作及推广作品,成为一些涂鸦艺术家成名的平台,这也是涂鸦渐渐为主流艺术所接受的体现。

2. 涂鸦与商业设计的结合

在这个信息膨胀的互联网时代,如何使自己的产品元素能在冗杂的视觉元素中被突出出来,一下抓住消费者的眼球,把受众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产品及广告中来,使消费者产生共鸣,已经成为各大品牌及广告创意公司的所极力追求的目标。如:一些著名的时尚品牌LV、Prada、Chanel在时装发布会上也争相大胆采用各种绘画、拼接、组图等手法,炫耀展示涂鸦时尚新风貌,迎来观众的一片喝彩。广告设计师们在广告创意上开始寻找别具一格的创意结合点,近几年一些新锐设计师开始从怪诞、个性的街头涂鸦中寻找灵感,创作了许多饱具个性的创意涂鸦广告。例如:耐克Presto休闲鞋涂鸦广告极具代表性,广告中涂鸦大师大卫·埃里斯与助手伴随着激昂的Hip-Hop音乐在东京街头挥洒涂鸦,与音乐相配合,使涂鸦恰到好处融入到都市影响里,伴随着艳丽抓眼的色彩,涂鸦成了广告中最突出的视觉元素,迎合了此款鞋子的目标消费者——那些引领都市潮流时尚的达人们。

如今,涂鸦艺术正被各大品牌和广告创意公司所青睐,结合涂鸦元素他们总能寻找到独特的创意点。

三、现代涂鸦艺术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

(一)现代涂鸦艺术所存在的问题

在涂鸦被商业设计所追捧的同时,其原生态性也避免不了被商业化的媚俗性所消解。商家看似是把涂鸦元素与商品相结合来迎合年轻一辈追求个性的需要,其实何尝不是一种产品对涂鸦元素的利用或移植,原有街头涂鸦的自由、张扬的反叛精神已惨遭冲击。另外,网络科技的兴起和发展,推动各行业的进步、给各行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很多行业产生了冲击,涂鸦也未能幸免,随着一个个涂鸦网站的建立,后涂鸦遭到严重的冲击,涂鸦场所已经由街头、厂房、地铁等转移到了电脑屏幕里的涂鸦网站,街头的涂鸦工作者用pinter、illustrator、PS等软件及数位板等取代了那些又重又脏的喷漆罐和呼吸过滤器。涂鸦艺术的源生态性遭到的冲击,是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商业化的繁荣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二)未来涂鸦的发展反思

涂鸦的源生态特征与其商业艺术价值是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涂鸦艺术反传统、反主流,原生态表达的特点独具后现代特征,正是因为涂鸦的这一独特气质,获得了艺术和商业等领域的广泛关注。所以涂鸦艺术家要清楚地认识到在涂鸦创作中的这一主要法宝。坚持自己的风格特点,在与商业产品相结合的同时不要只是为产品需要、为迎合利润而结合,要充分保证其涂鸦作品原生态创意、抒发情感、展现个性和艺术活力的基础上,再利用产品设计诉求与涂鸦作品互相点睛,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如果失去这些,一味媚俗商业,涂鸦的艺术价值将遭到失却,未来发展也将会岌岌可危。另外,涂鸦艺术的反叛特性是一种真实、自然的感情表达,它独特的艺术气质是其它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当涂鸦艺术产品面向大众推广,也为时下的现代艺术、视觉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和活力细胞。

总结

涂鸦艺术以反传统、反主流的特点具有后现代亚文化的特质。它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样式和文化种类逐渐从“地下”空间,慢慢走上街头,走进公众的视野,并作为一种“艺术”被大众所认可、接受,近年来与商业潮流设计相结合,使涂鸦与高端时尚、新潮创意捆绑在了一起,形成一种时尚潮流被大众所推崇和追捧,高端时尚与“低俗”艺术的屏障瓦解了,实现了华丽的艺术化转身。笔者认为:虽然与商业的结合使涂鸦艺术获得了更好地发展平台和创作环境,而涂鸦艺术家们在未来的创作上还是要坚守涂鸦原生态性,保持涂鸦艺术最初的独特气质才能不被商业化的大潮所吞没,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摘要:“涂鸦”由于其最初的生成原因和环境,导致其自出现以来本身就带有一种反传统、反主流的后现代、亚文化特质。它肆无忌惮的表达情感,自由创作的无秩序性,极大的颠覆了传统的审美。刚开始并不能称为一种艺术为大众所接受,大多存在于偏僻的“地下”空间中。它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所处文化环境的变化,产生了一些符合公众审美的作品,慢慢成为一种公共艺术进入大众的视野,开始被主流艺术所接受。其艺术形式多样,表现手法创新,受到了年轻人群的喜爱和追捧,一些艺术设计师们开始挖掘其商业价值,涂鸦艺术被引用到时尚潮流以及广告设计等行业中,赋予产品和设计以新的艺术价值,使涂鸦文化向更加多元更符合人们审美追求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涂鸦,街头艺术,发展,商业设计

注释

11.李永超.城市中的涂鸦文化:一种空间社会学的解读.[J]美与时代·城市,2015(7):109-110.

22 .任玉.当代涂鸦艺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J].安徽文学卷,2010:272.

33 .彭飞.浅析涂鸦艺术对中国当代壁画发展的意义[D].云南艺术学院,2010:4.

44 .波普艺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

55 .hip-hop是源自于街头的一种文化,有四种表现方式包括m-cing(有节奏变成rap)、b-boying(街舞)、dj-ing(玩唱片及唱盘技巧)、graffiti writing(涂鸦艺术).

别把会议变成涂鸦 第9篇

互联网分类广告公司的非传统型首席执行官吉姆·巴克马斯特就不喜欢开会。“我总是发现, 这些会议最好的情况, 就是徒劳和枯燥, 而最差的情况, 则会有害且具有破坏性, ”他说。“那些想要卖弄的人、想要拍马屁的人喜欢开会, 而其他人都是在浪费时间。我还觉得, 会议越大越糟糕。”

巴克马斯特更喜欢电子化的开会方式:“你经常会看见同一个房间里的人们通过聊天室以及即时通讯进行交流。”

会议常常是情绪化的, 可能是因为管理人员对能够实现的目标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伦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奈杰尔·尼科尔森表示, 人们通常倾向于认为开会是为了做决定, 但事实上, 会议并不适合做决定。“而当人们被叫去开会时, 却发现决定已经做好了。他们会有被利用的感觉。”

大多数会议的本质, 也意味着它们会被认为是强制性的。如果三个人在走廊里碰面, 花5分钟讨论一个项目, 那他们就是开了一个会, 可能还是一个有效率的短会。但是大多数会议被视为工作日程表中不可更改的部分。而且, 它们经常被安排成定期召开, 要持续一段规定的时间而这两者似乎都不是必要的。

“我觉得开会的问题在于会议太多, ”皇家邮政的主席艾伦·莱顿说。“还有, 他们总是一开就是1个小时、2个小时、3、4、5个小时为什么不可以实际花多长时间就开多长时间呢?”莱顿相信, 人们对会议重要性的认识远远超过了它实际的重要性人们总是让自己能够带来产出的工作围绕会议转, 而不是让会议围绕工作转。

总部位于加州的美国咨询和培训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比尔·丹尼尔有三个建议:第一, 当你想减少会议数量的时候, 不要把它们全体清除掉。第二, 不要花太多的时间讨论过去的事情否则它们就会变成“惩罚和责备的运动”。第三, 确保你有一个有效运作的决策过程。丹尼尔表示, 透明度是关键。

通常, 他会把一个中层管理者及该中层下面两层的管理者召集在一起。“会议室里有40至100人我们有时使用舞厅, ”丹尼尔说, “从较低层管理团队的问题开始团队成员已经努力过, 现在知道他们缺乏必要的资源。在每一个小组内, 要么改变预期、改变组内资源配置, 要么把问题上升到上一管理层。这取决于你想把问题解决多少。”丹尼尔说, 这项措施所产生的透明度水平将会大大提高整个团队的决策过程。

尼科尔森补充道, 对会议进行削减也是有帮助的。“你需要分离出会议的目标, 思考一下实现目标需要什么……当你把人聚集到一起时, 你要确保这是因为他们一起才能完成。”

许多人不喜欢会议的原因之一, 是他们觉得这是一种对时间的浪费。这也就提出了另外一个解决方案:不要去。美国消费电子产品零售商百思买已经采用这一想法, 使用了一个叫做“以成果为宗旨的工作环境” (简称Rowe) 。没有会议是强制性的。如果你认为你出席会议很重要, 你就去;反之, 你可以离开。此项措施就是针对那些无缘无故召集会议、或者喜欢自己声音的人。

应对校园涂鸦四策略 第10篇

一、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在公共场所进行乱涂乱画, 这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我们教育学生要认识到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关系到个人的思想品质。这其中也包含了在校园和班级的公共设施上涂鸦。就目前来看校园和教室的墙壁也会经常出现涂鸦现象, 这与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是相矛盾的, 因此, 要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班主任和各科任课教师要强调涂鸦是不文明的行为, 要注意场合和方式。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要在班会中强调, 每周要进行班级卫生工作的总结和布置, 同时强调涂鸦现象的利弊, 也是很有必要的。如, 和学生打个比方, 白色的墙壁就像我们的脸, 如果画上几笔会好看吗?这些公共设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地方, 保持卫生和整洁大家才感觉舒适, 不要图自己的一时之快而破坏环境。同样, 学校也可以利用每周的早会, 对各班卫生进行评比。其中有一项就是班级和卫生区的卫生环境评比, 当然, 被涂鸦的班级和卫生区一定会被扣分, 如果发现哪位学生做的, 也要扣该学生所在班级的量化分。如, 年级前三名的可以得到文明流动红旗。这样奖罚分明, 以多鼓励教育学生, 促进其改正毛病,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都有自尊, 有班级集体荣誉感, 自己的班级和卫生区的卫生环境搞不好, 自己会感到羞愧, 从而明白哪些事情该做, 哪些不能做, 进而有效治理校园涂鸦。

二、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通过对一些学生的调查发现, 学生讲, 涂鸦就是玩玩, 调节一下学习压力, 并没有恶意。由此, 我们就会发现是我们的课堂出现了问题, 学习本身是快乐的事情, 现在却给学生带来压力。因此, 缓解学习压力,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也是减少校园涂鸦的一种方式。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具有吸引力, 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呢?为此, 作为教师, 我们要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 改变教法, 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开展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喜欢涂鸦的学生, 不一定都是坏学生, 他们中也有的是具有艺术天赋。因此, 我们要引导有涂鸦美术趣向的学生。为此,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活动, 让这些学生发挥他们的潜力。把这些涂鸦美术趣向的学生组织起来, 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场所开展涂鸦活动, 发展他们的个性, 并教育他们该如何做才是合适的, 把涂鸦变成高雅的艺术, 而不是去破坏环境。例如, 校园文化节来临之际, 我们开展了“我为校园添彩”的主题文化活动, 在操场的地坪上, 铺上百米长的白布, 邀请这些具有涂鸦美术趣向的同学参与, 共绘心中美丽的校园。这样通过活动, 不仅满足了这些学生的涂鸦需求, 还正确地引导了他们展示才艺, 促进了学校文化建设。

四、拓展创造与发布的空间

涂鸦文化已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把其当成一种休闲方式。但是我们又要教育学生用文明方式去表现。因此,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文明涂鸦, 再加上网站能够及时清理不健康的内容。有涂鸦兴趣的学生可以利用绘图软件将自己的作品设计好然后发布到网上, 这样也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作品, 使自己的才艺得到体现, 进而减少了校园涂鸦现象的发生。再加上现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和家里的环境都能满足学生网上涂鸦的需要, 让他们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艺。数字化为学生涂鸦拓展了创造和发布的空间, 让他们用文明的方式去展示自己。另外, 我们也可以引导他们把作品先用纸张设计处理, 然后通过相机拍摄, 再上传到网上, 同样也能展示自己。无论是哪种方式, 只有给学生展示的空间和机会, 才能促进这种涂鸦方式变得优雅。

幼儿涂鸦 第11篇

【关键词】小班幼儿;美术涂鸦;教学策略

涂鸦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运动,这也是小班幼儿视觉感受的一种最自然流露,是孩子的一种无意识表现,与此同时,这还是孩子认识社会、反响社会的一种方式,还是孩子在以后人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础。但是,根据当前的数据显示,小班幼儿总体的美术涂鸦现状总是那么的令人不满意,使人担忧。

一、对我国小班幼儿早期美术涂鸦现状分析

根据一些小班早期美术涂鸦现状分析中发现,小班幼儿在早期的美术涂鸦中所产生的兴趣是不同的,在集体美术涂鸦中整体兴趣表现上不容乐观。调查显示能够对美术产生浓厚兴趣的幼儿仅占到16.6%,但是那些兴趣不足的幼儿却占到了30%之多,根据观察显示,那些对涂鸦兴趣不足的幼儿主要是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就没有进入学习状态,在上课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是分散的,从来不会自己举手发言,有时候老师点名要求他回答问题他也总是无话可说。

兴趣的产生是孩子们进行美术创作的基石和动力源泉,是幼儿产生求知欲望的主要动力,还是他们进行积极学习的最好老师。根据总结发现导致幼儿兴趣程度产生差异和兴趣程度低下的最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幼儿个体发展水平的影响

小班阶段的幼儿在刚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其自身都存在着个体发展的差异,不管是在手眼协调能力方面还是注意力集中方面都存在中重大差异,这也就导致了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很好的与老师进行互动,这样在进行操作活动的时候也就产生了一定的障碍。

2.家庭教育

一般情况下对于孩子胡乱涂鸦的现状家长都会对孩子进行指责,这样也会影响孩子的兴趣产生。

3.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

如果老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采用恰当的评价方法,这样对幼儿美术兴趣的培养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反之,就会阻碍幼儿兴趣的下降。

二、小班幼儿早期美术涂鸦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指导

1.注重对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为孩子们打开学习的大门

对于小班阶段的幼儿来说学习不应该成为他们的工作,而应该成为增添他们美好生活的添加剂。学习兴趣的产生是美术创作的动力和基石,老师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逐渐的引导着幼儿在涂鸦的过程中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要诱导着幼儿积极主动的去发挥其在美术创作方面的潜能。根据调查显示幼儿阶段的孩子对美术涂鸦有着天生的喜爱,面对那些千姿百态的人物、景物他们总是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把他们栩栩如生的描绘出来,所以说老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要积极的引导着孩子们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鼓励他们充分的去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进行美术创作。

2.为学生们设置宽松的环境,使教学过程充满乐趣

在我们的生活总是会听到有不少的家长在唉声叹气的说:“看这好好的墙又被孩子弄得乱七八糟。”“一会没见,又把沙发画的到处都是,这还怎么呢过洗掉啊。”“不许在家里乱涂乱画……”等等,这些抱怨和指责往往会在不经意间被孩子感受到,这样就会抹杀孩子们绘画的胆子、绘画兴趣和创造力等。其实,在幼儿阶段的孩子进行乱涂乱画是孩子在“涂鸦期”的一个显著特征,对于孩子在墙上涂鸦而不是在纸上,这只是一个习惯问题,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事物还没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家长应该正确指导,对孩子的这种行为不应该严厉指责,而应该耐心的教导孩子们在纸上画画,告诉他们的墙上乱画是错误的,使孩子们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3.适当的评价,促进幼儿的发展

涂鸦是孩子们在幼儿阶段的意识觉醒,在小班幼儿美术课堂上老师要对孩子们进行耐心指导和细心观察,耐心听取在这个阶段孩子对自己涂鸦的描述,了解他们小小的心灵。通过与孩子们的交流我们会发现这个阶段的孩子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会将自己画的一根我们看起来很随意的线条说成是风筝在飞,或者是小狗在跑;他们会将自己画的一团乱糟糟的线条说成是棒棒糖,或者说是白雪公主的故事等。所以说,对于这个阶段孩子画的东西老师一定要耐心的去领会,要认真倾听他们小小心灵中伟大世界,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所以老师在对孩子的作品进行点评的时候要注重方式,这将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妙不可言的密切联系。

小班幼儿早期涂鸦是一种自发的艺术创作,这个阶段的孩子与成人的思想有很大的差别,要让他们达到成人那样的绘画水平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在这个阶段的美术教育是没有任何既定模式的,对于幼儿要放手让他们去画,画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一片天空。

参考文献:

[1]李丹. “乱涂乱画”见精彩——浅谈如何指导小小班幼儿的美术活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2)

[2]鞠红霞,唐环宇.论小班幼儿涂鸦训练对其美术能力发展的影响[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1)

“课桌涂鸦”背后的心理探寻 第12篇

调查发现, 在大学的课桌上, 仅有13.6%的桌面是干净的;参与课桌涂鸦的学生人数达到87.5%, 其中经常性行为的为15.4%, 曾经有的为56.7%, 没有此行为的为9.3%。仅管学校对这种行为深恶痛觉, 并通过多种方式试图杜绝这种现象, 然而令人遗憾的事, 成效不大, 着实校方头疼。

为什么课桌涂鸦屡禁不止, 学生涂鸦背后暗含的动机或原因是什么, 是否有方法能有效地杜绝或减少这种现象?回答这种问题让我们从“课桌涂鸦”的内容来着手。

以某大学X学院为例, 该学校为综合类大学, 该校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全省居中上水平, 但课桌涂鸦现象十分严重。通过实际调查, 该校的课桌涂鸦内容分为这样几个方面:

1、爱情类:以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爱情观。有向心仪的异性或暗恋的对象示爱, 有对逝去的感情表示感慨, 甚至有对已分手的恋人出言不逊地漫骂。爱情和生命是人生两大主题, 作为处于青春期末期的大学生而言, 进入高校后, 方可以正大光明的谈恋爱。然而爱情并不一定一帆风顺, 可能有的同学初尝爱情的甜蜜, 觉得非常幸福, 沐浴在二人世界的阳光下, 并迫不及待地想把这种幸福与其它人分享, 于是课桌涂鸦是他们传播渠道之一。当然也有对逝去的爱情表示悔恨, 通过课堂涂鸦表示自己的后悔或感慨, 希望能挽回这段感情。

2、发泄类: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 自我意识的觉醒, 而且恰恰处于一个观念和思想开放、中西文化冲突的时代, 多种不同价值观的影响着他们, 使他们在处理个人和社会之间往往出现无法理解的矛盾和冲突。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人际交往的障碍, 在生活中屡屡不和谐, 促使他们想通过各种方式宣泄出来。课桌涂鸦的隐密性刚好满足了学生们的需求, 他们在课桌上发表对社会的不满, 宣泄情感的苦闷, 甚至抱怨教师枯燥乏味的教育方式。在此类涂鸦中, 往往涉及到敏感的政治话题, 当下的经济体制制度, 以及对本校领导和教师的看法。

3、知识类:在考试前将公式、定律、单词、问答题答案、提纲等写在课桌的情况也较多, 考试时若能用得上, 成绩将会提高不少。另外, 平时上课若找不到草稿纸时, 那课桌的桌面则是最方面最顺手的草稿纸了。

4、其它类:除上述的三类外, 还有理想类、交友类、笑话类、无聊下流类等。

“课桌涂鸦”行为是一种损坏公物缺乏公德心和文明的表现, 作为高校大学生长期受到思想教育, 应该明白这是种不光彩的行为, 可为什么受过高等教育的成人仍会犯这种幼儿般的低级错误呢?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课桌涂鸦同学除了生活学习不良习惯, 无聊而打发时间等原因外, 可能受这些心理现象的影响:

破窗效应。破窗效应, 是关于环境对人们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诱导性影响的一种认识。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 该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 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 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一面墙, 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 很快的, 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当课桌上有第一个人涂鸦后, 较短的时间内, 会有更多的人追随似的在课桌上发表言论, 有的是对第一个涂鸦内容表示赞同, 也有表示反对, 甚至在后面发表一大通反驳的理由。仿佛是在论坛里的看贴、回帖及评论, 洋洋洒洒写上许多条。一个原本干净的课面迅速成为一个脏乱的写字板。一块很干净的地方, 大多数同学都会不好意思乱写乱画, 然而一旦课面上出现第一个涂鸦的字迹, 人们就会下意识地跟着乱写乱画, 丝毫不觉得有羞愧, 心想反正又不是我先写的, 这就是“破窗理论”的表现。第一个破坏课桌清洁的人固然可耻, 他是事情恶化的起点, 更重要是后面那一双双推波助澜的手。一个卫生清洁的环境, 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 而是全体同学的共同维护, 才能让大家有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一个习惯不良的同学带动一波同学, 一个人影响着一群人, 我们就是这样离公德、文明越来越远。

我们不仅不能做那些随波逐流, 盲从的人, 我们还要努力做修复“第一扇窗户”的人。即使是当我们无法选择环境, 甚至无力去改变环境时, 我们还可以努力, 那就是使自己不要成为一扇“窗户”的破坏者。

从众心理: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 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课桌上有时被某位同学是提出一个问题或发表对某一问题自己所持的观点, 接下来往往会会有同学以回答问题的方式或辩论的方式回复, 导致结果是课桌上涂鸦内容越来越我多。大多数人知道在桌面上乱写乱画是不良的行为, 但受到课桌上已写的内容影响, 同时看到这么人都在课桌上涂涂写写, 自己加上一句又何妨, 于是这种“随大流”的心理, 让课桌上的涂鸦越来越多。由于课桌涂鸦据有隐匿性的特点, 没有人知道是这些字是何人所写的, 校方也无从查起, 所以一个个戴着“魔戒”具有隐匿身份的“隐形人”, 放肆地在校内公共设施上涂鸦, 无所顾忌。

课桌涂鸦这种缺乏公德的行为作法应该被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校给同学创造一个整洁明亮的学习环境, 同学们应该保护并维护, 减少甚至杜绝这种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为减少课桌涂鸦现象, 学校应该采取“疏”“堵”结合并加强道德教育的方式治理。

“疏”:给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情绪宣泄渠道, 如:校内BBS论坛, 网络贴吧。学校同时开展心理健康课程, 对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社会关注问题开展讨论, 并引导学生理智地去看待这些社会问题, 理性对待人生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 对待感情和爱情态度端正, 学会理性的宣泄情感, 不伤害其他人。

“堵”:杜绝课桌涂鸦的现象继续泛滥。对已经发现的课桌涂鸦同学, 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 唤起心中的公德心和道德感, 并责令其擦除, 恢复原样。对于屡教不改的涂鸦同学, 将给予一定的处分。

加强道德教育:学校可开展主题班会和主题讲座, 让学生通过这些教育, 明白事理, 有环保意识, 有公共道德, 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 有更好的辨别能力和认识。青少年作为新时代国家的栋梁, 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一定是有公德的人。要培养自己的公德意识, 公德不是作秀, 不需要我们表面一套、内心又是一套。同时青少年要用心关注身边每一位有公德心的人, 以他们为榜样, 用心做起, 培养自己的公德心。

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 都在传递着一种负面的信息, 这种信息不加以制止, 则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 若不被重视, 不闻不问、熟视无睹、纠正不力, 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效仿, 那时可能就成为“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的恶果。“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在无人监督的环境中把修德行善作为自身的一种主动的行为并做到不随波逐流。用行动践行公德, 不受他人蛊惑和影响, 而要树立公德意识, 成为有公德心的人。“课桌涂鸦”只是校园不文明现象中一个小小折射。当下各高校由于过分强调专业教育, 单方面注重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 忽略了道德教育, 认为那是幼儿园小学的教学重点, 其实道德应该贯穿人一生的教育, 无论在哪个阶段, 学校、社会都应该重视道德教育, 因为道德对人的影响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是用社会舆论通过内在感情的变化来节调人们的行为的, 在遭到谴责以后, 使人们自动改正自己的行为。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课桌涂鸦只是小小的一面镜子, 反应着大众在公德心和道德方面的欠缺。我们还能看到校园或公园里的草坪, 仅管竖着“爱护花草”的牌子, 但还是被人踩得东倒西歪。有人平平整整的草地踩出了一条路, 就仅仅是为了可以少走几步路, 就完全不顾小草的生命。花开时节, 一些爱花人士去公园不仅仅是赏花, 还会把花枝和花朵摘下, 或者别在衣襟上, 或者插到自家花瓶里欣赏。有人一个摘花, 就会有人随波逐流, 竞相效仿, 去“赏花”结果变成了去“采花”。

中华民族当下的科技空前发达, 近一百年所产生的物质财富比先前一切时代所产生的物质财富总和还要多, 但是精神财富呢?我们道德水平不但没有提升反而退步许多,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道德文化遗产中, 很多优秀传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直到今天仍然有着强大生命力, 作为时代的青年不应该忘记也不应该放弃。

中华民族的道德凝聚着全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 是一个民族不断向前发展, 不断进取的动力。

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只有不断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道德, 才能极大地丰富社会士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 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

摘要:“课桌涂鸦”在当今的校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屡禁不止。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入手, 分析课桌涂鸦的原因, 并试图通过加强道德教育的方式解决课桌涂鸦问题, 同时唤起中华民族的道德意识,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课桌涂鸦,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王竹青.大学校园中“课桌文化”的心理学分析[J].科技信息.2010, (15)

[2]李丹.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2.

上一篇:报道差异下一篇:外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