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2024-05-10

物理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精选12篇)

物理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第1篇

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 主动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力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使之积极投入、主动参与、培养兴趣、提高思想认识, 正确地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做了一些尝试。现在提出来, 作为“抛砖引玉”与大家商讨:

一、由“单一性”向“多重性”转变

学生是学习认识的主体, 对教材的感知, 理解, 巩固和应用, 这一认识过程, 只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教师不能取而代之。我在语文教学中尝试着由“教师讲, 学生听”的单一模式转变成“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学生成对活动”“学生小组研讨”全班集体同步学, 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组织方式, 增加信息交流量。增加每个学生在一节课内表达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每个程序上都让上、中、下三类学习水平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从而较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创设课堂情境,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树立学生自信心, 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自己体验成功的前提。

首先教师尊重每个学生, 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使每个学生都树立学习自信心。其次, 教师要发扬民主教学, 学生的个性, 创意思维和创造才能必须在自由氛围、自由空间中才能得到迅速发展。再次, 教师变教为导, 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 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 更要引导学生“会学”。

三、从学生兴趣入手

现代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满足, 而不是当作负担。兴趣是行动之本, 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展开思路, 在愉快的氛围里丰富联想, 在愉快的课堂上完成任务。

基于这一点, 我在教学《观潮》一课, 潮来之时那种磅礴的气势和壮观景象时, 反复设计了好几种方案, 可觉得都无法把大潮到来之时那种汹涌澎湃的气势表现出来, 这一段共四句话, 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各自选择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话讨论, 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把这种话完美表现出来。经过几分钟讨论, 同学们胸有成竹把手举起来······同学们各自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用语言、用歌曲、用声音来模仿, 孩子们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

四、激活课前五分钟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一台戏, 课前五分钟便是戏的序幕。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 因此, 每节课的前五分钟, 由学生按座位号轮流上台做“小老师”, 要求声音响亮, 速度适中, 内容最后与这节课的内容相关, 可以是即兴表演, 也可讲故事, 说谜语, 可以朗读优秀作文……由于全班学生人人有机会, 内容丰富多彩, 可听性强, 所以大大激活了学生兴趣, 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活力, 当然也为下面教学营造了很好的氛围。

刍议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第2篇

张正平陆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由此《语文课程标准》把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何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限于能力,笔者就自主学习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般学者认为自主学习是以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个性为宗旨,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学会学习(自己决定学什么,怎样学,自己总结评价学习结果)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形式。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自我导向”(即参与并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自我激励”(即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自我监控”(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走出自主学习的误区

我们不能把自主学习简单地等同于“自学”,甚至是“自由学习”。自主学习通常被称为自学,但自学的内涵较含糊,它是对学习形式的描述,是学习者在没有外在的帮助下独立学习的方式;而自主学习则是对学习本质的概括,其实质是独立自主地学习,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能自我操纵学习,其突出的特点是主体性、独立性、超前性。自主学习并不等于绝对孤立的学习。自主学习是主动的、有主见的学习。它不是放任自流的学习,也不是自由散漫的学习。特别是对于中学生来说,由于受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的自我意识还没有完全确立、有较强的依赖心理,缺乏完全的独立性,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学习能力也不是很强。所以中学阶段的“自主学习”应是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教师绝不能认为倡导“自主学习”就意味着淡化教师作用,就是让完全学生自己去学,自己置身事外。教师要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积极的参与学习目标的确定,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及时给予他们积极的正面的肯定,让他们能从教师这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学下去。当然中肯的批评也是一种心理激励,学校教育中的“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都是对的,也不意味着教师只能表扬肯定学生,对学生的缺点视而不见过分宽容。对学生还是应该严格要求的。只要你出于爱心、注意方法,批评学生也能达到积极的作用。否则“自主学习”就很难达到一定的深度,也难以长期坚持下去。自主学习是一种发现式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重大的意义。“课改”强调改变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传统的学习方法一无是处。所要改变的只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记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霸占课堂,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死记硬背)。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能够而且很有必要适当讲解,特别是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对于中学生来说,这也是保证他们能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把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完全对立起来。当然教师的“导”必须真正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以“学”定“导”,为“学”而“导”,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以“主导”代替“主体”的课堂教学观。

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主动学习离不开动力支持。一般来说,动力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是外在动力,如家长的嘱咐、教师的督察、同学的竞争、学习的奖励等。这些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二是内在动力,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能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能

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内在动力才是产生有效学习的关键。如何让学生维持强大的学习动力,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呢?

1.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传统的课程实施中,有不少教师把学生看成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只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就是尽了自己的责任。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把学生看成一个发展中的人。在人格上来说,师生是平等的。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的健康发展。健康的人不能没有情感。没有情感的教学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更重要。带着沉重的心理惶恐感,学生怎么能自主学习呢?学校里的学习,是师生每时每刻都要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要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时的教育教学,要给学生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这样,学生才“敢”自主学习,才能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自主性学习活动。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要怀着一颗童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蹲下来和学生说话”,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少用命令式的、居高临下的语言,多用商量式的、激励性的语言。

2.抓住契机,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

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的学习方式。可以说自我意识越强,自主学习的效果越好。中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急剧发展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强烈的独立自主的需要。他们常说“我们不是小孩子,我们长大了。”尽管他们常常表现出幼稚,但教师要尊重他们的这种愿望,鼓励和接纳学生的自治权、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规范的制定、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目标的确立。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想”学。

3.传授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敢学”、“想学”是自主学习的心理基础,而“会学”则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会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会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产生成就感,能更加自信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否则,如果学生仅凭热情不讲方法一味蛮干,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极有可能放弃自主学习。教师要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方法远比知识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如爱因斯坦说的:“走出校门后,把学校里学的知识全部忘记,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后学生才“能”学习。

4.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内在动力的源泉。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因素。学习内容如只限于一本教材,这是远远不够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就是为了让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可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研究,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开展自主学习一定要避免学习内容的单一,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怀有兴趣,充满期待。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自主学习。

三、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尝试。

学习方式体现在具体的学习环节中。限于中学生的实际能力,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这种方式?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1.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

开学伊始,组织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各自谈谈语文要学习哪些内容,学习内容有什么意义,能达到哪些目标,用什么方法学习。学生的发言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结合讲解《语文课程

标准》,《语文学习大纲》《考试说明》等使学生初步了解语文学习的目标。特别重点讨论哪些目标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比如:可以通过自己查字典的方法掌握3500常用字;课余时间多读书,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推荐阅读的名著。这是从大处着手的自主学习目标。具体到每篇课文内容的学习时,还可通过“自读--质疑”环节整理大多数学生关心的问题,以此来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这样的学习目标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自然会积极主动的学习。

比如在学习《社戏》时,绝大多数同学都问为什么小说结尾说“我再也没有吃过那夜似的好豆,再也没有看过那夜似的好戏”。在理解课文时,教师可以把这个问题细化为为:豆本身特别好吗?戏本身特别精彩吗?请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再去自读相关段落,划出相关描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之后,大部分学生能看出并不是豆本身特别的好,豆也只是普通的蚕豆;戏也并不精彩(演员不卖力,离戏台又远,唱的又是不喜欢的老旦)看着都要瞌睡了。教师这时再追问:既然不是豆、戏本身好,那就是与此相关的事物让小说中的“我”觉得好、觉得难忘了。那么与此相关的是哪些事物呢?再请学生读相关段落,划出相关语句。仔细阅读以后学生不难发现与此相关的人(小伙伴、六一公公等村里人)是那样的朴实善良、与此相关的物(平桥村)的自然景物是那样的清新秀美;与此相关的事(“偷”豆)是那样的自然、无私。正因为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所以豆好吃,戏好看。到此,绝大数部分学生已经豁然开朗了,觉得完成了学习目标。教师这时可再抛出一个问题:课文是节选了原来小说的一半,如果你阅读了小说的后半部分,对这个问题你还会有新的发现。这是发现是什么呢?为什么课文只节选了一半呢?请你自己去寻找答案。这个学习过程中表面上看起来是传统的提问式,并不是自主学习,但自主学习的关键是学生能否积极主动的去研究发现。只要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并且自己去寻找答案。这不正是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呢?

2、教师指导学法、制订计划。

总的自主学习目标确定以后,教师要进行方法上的指导,保证自主学习能够进行。比如选择哪些工具书,常见的字典词典有哪些;发现自己不会的生字词,怎样在笔记本积累词语;课外阅读方法有哪些。然后带着学生一起算算时间,每天积累几个词语比较合适;课外阅读书目的时间怎么安排等。最后指导学生列出详细的自主学习计划。

学习某一篇课文时,教师要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学法指导。如学习事理说明文《叫三声夸克时》教师可介绍画图表的方法,即通过摘取关键词、画出事物关系的方法。教师可先示范一部分,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找相关段落,理清关系、完成表格、明白物质结构的构成。如学习文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运用“单字扩词连话”的方法来准确理解文言。

3、师生共同参与评价、不断反思调整。

自主学习的过程虽然依赖于学习者自我调控。但对中学生来说,自我控制的能力还不强。教师不能完全放手。要及时的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引导学生自我小结,自我反思,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及改正方法。比如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可利用视频展示台,让学生到讲台上来展示自己积累的生字词。写出自己的阅读名著、阅读报纸的读后感、心得等。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认为做作业是学生的责任,而批改作业则是教师的责任。其实不然,作业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反映。独立完成的作业是自主学习的一部分,而自我批改则是学生自我调控的基础。在批改的过程中学生要辨析正误,其实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和复习。所以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介入到批改当中来。如练习题做好以后,先让学生对照参与答案进行批改,错的自己订正,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讨论。教师适当抽查点评。

特别是作文批改中,可以先让学生四人一组批改、互写评语。然后小组推荐一篇佳作向全班同学宣读并说说推荐理由。学生对别人的作文兴趣较浓,会看得很认真,圈画错字病句,精心准备评语。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批改别人作文的同时对自己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很有帮助。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经常反省自己,这是有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经过反省,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扬长避短不断前进。学生能及时地反思自己也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比如在每个月月底的时候,进行作业情况统计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让学生列出本月所完成的作业,看看有没有漏做的,完成的效果怎么样。小结一个月的学习中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有待改进。自我小结写好以后,教师给每个学生做一个小结,再请学生把作业带给父母看看,请他们做出评价。这样几方面评价能让学生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认识,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

4、积极开展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中学生青春年少,充满活力。千篇一律的学习形式让人厌倦,失去主动学习的动力。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每天课前五分钟的口语表达活动。学生按学号顺序每天一人上讲台讲成语故事、或者新闻播报、或者美文赏析、或者即兴演讲,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确定。台上虽然只有5分钟,但上台前的准备又何止5分钟呢?这准备的过程不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吗?语文活动的形式很多,如赛诗会、辩论会、科技新闻发布会、制作手抄报、参观校园写作等。学生对这些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教师要好好组织。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有极大的作用。

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第3篇

一、更新教育观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不少妨碍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问答式、牵引式的现象。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看似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实际上学生缺少自主性,很大程度上处于被动状态。具体表现在:学生围着教师转,课堂上很少看到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课堂上信息反馈多限于一问一答,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赖性大,自信心不强,不会独立思考;学生语言不规范或回答错误时,很少看到教师让学生自己进行订正、补充;课堂上学生读书时间少,思考、组织语言的时间少,练习、动手画一画、写一写的时间少等。

21世纪,是一个综合国力竞争激烈的时代,对人才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学生观,挖掘学生学习活动的潜能、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布鲁纳曾说过:“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创设情境、巧设问题、开展游戏等。如我在教学《黄山奇松》时,由于学生对风景秀丽、神奇的黄山并不了解,为了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精心制作了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将黄山松的神奇展现在学生面前,加上教师的配乐解说,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很多成功的教学实践表明,不是学生没有参与教学活动的需求,而是教师没有真正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参与进来主动学习。因此,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是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保证。

三、培养阅读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可以说,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此外,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果有着重要作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根据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勾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四、营造民主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只有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学习,把教学活动视为自己真正乐意的生活。”由于受“师道尊严”的影响,学生在家里无论什么事家长说了算,而在学校则教师说了算。课堂上如果某些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哪怕学生的更合适,也往往认为是“犯上”,仍强行按老师的意见办。上课时,教师提问学生,只要不按“标准”回答,答案就是错误的,这样一来,学生的自尊心受损,发言积极性受打击,久而久之,学生再也不敢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敢于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哪怕是错了,只要有一点闪光,也应给予鼓励表扬。学生在这种没有压抑的氛围里,自然感到轻松,就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更愿意动脑主动探究了。

试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第4篇

所谓“自主学习”, 是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使之不仅会学习, 而且爱学习, 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使学习的科学素质全面提高, 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物理“自主学习”的实质是在课堂教学中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理解和技能的训练, 而且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未来的发展。通过自主学习, 除让学生理解大纲规定的知识技能外, 还应让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发展精神、自我完善意识, 成为能够主动地、创造性的进行认识的实践的主体。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

二、初中物理“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和特征

1、初中物理“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

(1) 指导预习、讨论交流。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 让学生有目的的地看书,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把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共同讨论, 让学生积极思考, 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

(2) 定向思维、实验探究。选择核心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 在探究活动进行的, 提出问题, 猜想成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分析和论证, 评估、交流等过程中创造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3) 导学导议、归纳新知。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 抓住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开展讨论, 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掌握重点。

(4) 巩固应用、反思质疑。设计跟学生联系较密切的问题、练习等,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中引起对知识的反思, 提出质疑。

(5) 课外延伸、自主发展。通过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做课外实验, 以期获得对物理学习的不同经历和体验。

这只是一般的结构, 具体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2、初中物理“自主学习”的显著特征

(1) 自主性特征。它是“自主学习”的最显特征之一, 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收器, 而是自主性的探究, 学生能够按自己的方式学习物理知识、体会物理原理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 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落实的重要标志。

(2) 民主性特征。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 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和谐的, 教师不再是做报告者, 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讨论、甚至争论, 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3) 过程性特征。“自主学习”的物理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学习和探究的过程, 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4) 应用性特征。新《课标》把知识的应用和学知识提到同样重要的地位, 选取学生周围熟悉的事例理解物理概念、建立物理模型;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运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它, 让学生感到物理知识真正有用。

(5) 创新性特征。“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自我, 个性具有鲜明特征, 每个学生都是探究的主体, 具有创新精神。每个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都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 思维具有独特和创新性。

三、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1、教师转变教育思想, 更新教学观念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

转变教育思想, 就是要求教师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由教学的主体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 即教师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更新教学观念, 首先教师要树立主体的学生观,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过程, 是一个主体的构建过程。知识不同于实物, 可以由教师简单地传递给学生, 其次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 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 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做得更好, 在学识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已不再是传统的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了, 而是“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学生也有自己的专长,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加强物理教学的实践性是实施“自主学习”的途径。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 重视和改进实验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 应当改变过去那种讲实验的状况, 积极地创造条件采用“边讲边实验”等形式体代替“独角戏”式的实验模式, 把总结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 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知识, 品尝成功的喜悦。

物理教学的实践性还体现在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模型的建立以及物理习题的设计都应取材于学生周围熟悉的事物, 在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归纳形成理性思维, 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形成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和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核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首先教师应了解青少年一般心理特点, 多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做到“亲其师, 信其道”;其次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中能抓住重点, 尽快掌握物理的思维方式, 进入物理的“境地”;第三, 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中品尝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第四,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物理的实用性, 培养学好物理的动机。

4、讨论、质疑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

要解决过去模式中那种单纯灌输、严重束缚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 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解放学生的双眼去观察, 解放学生的双手去实验、解放学生的大脑去思考, 解放学生的嘴巴去讨论交流, 解放学生的身心去自我实现,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物理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第5篇

黄进明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三河中学)

自主学习模式是课程改革下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该方式对物理学科价值的实现以及学生全面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构建自主学习模式下的高效物理课堂进行概述,以期能够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为什么要开展自主学习模式

1.课改的推进要求开展自主学习模式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可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对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课程改革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自主学习模式,进而,为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2.学生的发展要求开展自主学习模式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没有自主性、主动性的人才将会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有人说过: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在物理这样的具有科学性和探究性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但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对学生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以及物理学科的发展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实施自主学习模式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对高效物理课堂的实现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模式

1.创设自主探究情境

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性学科,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推动学科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对物理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众所周知,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的教学方法都是单一的灌输式模式,学生都是处在被动式教学模式当中,而创设自主探究情境不仅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的弊端,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例如,在教学《摩擦力》时,我选择了自主探究模式,首先,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与生活有关的现象:(1)下雨下雪之后,我们常常会看到大理石或瓷砖的地面上常常会铺上纸板等类似的物质,为什么?(2)我们的鞋底为什么都要设置上花纹?(3)自行车的车胎上为什么要设置上花纹?(4)一些机器为什么要不定时地注入润滑油?……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已知经验出发,结合教材内容对上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找到生活中的其他现象。这样的授课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知识点的应用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价值实现,更有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2.组织自主实验活动

实验作为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理论知识,进而为高效物理课堂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价值,要让学生在自主动手实验中找到探究物理的兴趣点,进而也为自身全面发展做出相应贡献。

例如,在教学《测量物质的密度》时,我引导学生借助天平、量筒、量杯、刻度尺、三角板、烧杯、钩码、铁柱、铝柱、土豆、蜡块、水、细线、细铁丝、小刀等实验仪器和材料,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验步骤进行自主实验测试,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当然,也有助于学生物理素养的培养。

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正确地认识自主学习模式的价值,并借助多样化的方式将自主学习模式应用到物理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而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好铺垫工作。

参考文献:

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 第6篇

教学策略一:“帮”

教学策略一是对应“水平一”的学生来说,也是自主学习的第一层次。在这阶段时,体育教师要帮助低年级的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兴趣。“水平一”的学生刚进入校园不久,知识的掌握程度不熟练,技能的储备不多,因此能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较少。但是小学生又思维活跃,很多时候会有一些“奇思妙想”甚至“异想天开”,而他们身上能体现出来的就是那些“奇思妙想”,体育教师应积极挖掘学生的这些奇思妙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养成自我探索、自我创新学习的兴趣。

教学案例:笔者在一年级各种形式的跳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兔子跳、袋鼠跳、青蛙跳,教师通过示范,学生很快掌握了这三种形式的跳跃。看似本节课的内容已经完成,但是笔者又给学生出了一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同学们还见过什么动物的跳”,课堂安静了下来,突然有一位平时调皮的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会豹子跳”,他的话音刚落,课堂就哄堂大笑,笔者听出来笑声中带着嘲笑,于是没有说话,然后又问他“那你给同学们示范一下豹子跳吧”,于是该同学将豹子跳给大家示范了一遍,笔者又问“你是在哪里看到过豹子跳的?”他的回答让笔者找到了答案“我在电视上看到豹子跳过一条小河在追捕猎物”。这时其他同学好像也安静了下来,从他们的目光中,笔者看到了赞扬。于是笔者便表扬了这位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并趁热打铁,问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形式的跳。结果可想而知,课堂变得更加的活泼生动,学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各种动物的跳跃都出现在课堂中了。

在这一阶段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是主体能动性低,但这也是学生发展的必经之路,教师此时应充分挖掘这个阶段学生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案例中,学生的“豹子跳”在我们平常人眼里其实就是一種异想天开,但正是这种异想天开才是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源泉,因此体育教师应帮助、鼓励、激发低年级的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教学策略二:“扶”

教学策略二对应“水平二”的学生,“水平二”的学生经过“水平一”时期的学习,知识与技能都有一定的储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有所增强,但是自主学习的效果有所欠缺,很多时候还依赖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在此阶段应及时“搀扶”,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提高。

教学案例:在投篮教学过程中,笔者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投篮,通过学生的自主练习,笔者发现学生的投篮姿势大致有三种,双手胸前投篮、双手头上投篮、双手胯下投篮,此时笔者通过讲解三种投篮姿势的利与弊,并示范正确的双手胸前投篮姿势,经过笔者的扶助和修正,学生通过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和自我修正,投篮教学的目标圆满完成。

在此阶段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是有效性低,体育教师可以适时的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但是由于三、四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易冲动和情绪化,体育教师应及时扶助,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主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的稳定性。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我监控、认知、改正。

教学策略三:“放”

教学策略三是对应“水平三”的学生,对于“水平三”的学生要有的放矢,高年级学生的心智、情感、技能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教师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予学生多给学生质疑、讨论的时间,鼓励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案例:在一节50米跑的考核课中,笔者将学生分为测试组和裁判组,测试组就是需要进行50米跑测试的同学,而裁判组是发令员、记录员和终点裁判员。在课前笔者布置作业,每一位学生学习发令、记录和计时的工作。在课中,笔者随机选择了六名学生为裁判组,测试的工作完全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完成,另外,笔者欣喜的是该班的50米跑的成绩比同年级的另一个班级要好。学生通过对裁判工作的学习更进一步加深了对50米跑的认知。因为通过笔者布置的作业,学生在课后通过询问老师以及互相学习,认真的学习裁判工作,如起跑的发令是“各就位,预备——跑”,在测试的那一天,站在起跑线上的每一位学生心中都有这个口令,注意力更加集中,而相比另外一个班级很多同学都出现起跑反应慢的情况;在学习计时工作时,学生在测试的时候时间观念更强了,当知道在学生冲过终点的那一刹那停表,这就要求学生应以最快的速度冲过终点,而不是在终点的时候就已经减速了,这与另一个班级也形成了对比。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一方面教师要有的放矢,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把体验权放给学生,体育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有特点的教学环境下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脱离体育教师,任由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教学内容应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挑战性。

体育自主学习是新型体育教学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受到小学自身特点的限制,在运用自主学习教学策略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掌握自主学习的特点,并结合各水平段学生的特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选择自主学习。

英语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第7篇

一、有兴趣学习英语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兴趣越浓, 学习的主动性越强, 吸引力越大, 获得知识就越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每个人成才的起点, 是积极主动思考, 探索的内在动力, 源动力。有悬念的课堂导入, 形成多样的课堂活动, 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介入, 都能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根据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点, 兴趣持久性较短, 集中注意力时间只在15至20分钟时间, 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适时地调整教学方式, 再次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保障持久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意识。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平等友善的师生关系, 都是激发兴趣的源泉。

二、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 尤其是初一新生, 对英语学习的方法一片茫然, 单词不能死记硬背, 可以根据音标记, 联想记忆, 如:bag, big, bat…;找字母组合规律, 如:museum, banana, 等;归类记忆, 学习用品pen, pencil, ruler, book, bag, eraser…。单词还可在词组中, 句子中, 文章中记忆。多读、多看、多做, 由于单词的重复再现, 不由自主地记住了单词。课堂上笔记如何整理?不能完全按照老师抄下来, 自己要把不会的重要的东西记下来, 适当地做标记, 以便以后查找。如何做听力题, 更需老师的细心指导。对于高年级学生的写作、阅读都不能听之任之, 给以适当指导, 学生再根据自己实际情况, 进一步提高, 优化学习方法。

三、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

精心设计课堂, 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让出读的时间、讲的机会、问的权利、练的可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空间, 活跃思维, 展现个性, 发展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是一门语言, 但很多同学不敢或不愿动口说英语。教师课堂用语的运用就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增强了英语学习氛围, 不由自主地学生的回应也是英语, 真正地展示了英语课堂的不同之处, 久而久之, 学生主动张口说英语。英语课本上对话很多, 有些教师让学生背诵, 而我主张自编对话, 会编类似对话, 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变, 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也体现了语言的应用。一旦教学完音标, 我们没必要每天10遍、20遍地领读单词, 失去了音标的用途, 不要怕学生拼读错, 鼓励他们去读, 老师及时给以鼓励、表扬, 逐渐养成了能准确地拼读单词的能力。对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知识点、难点, 让学生去发现, 提出来。简单问题, 让其他同学解决, 不能解决的由教师点拔, 拓展、延伸, 充分地给出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空间, 一些语法规律, 也同样可由学生合作, 讨论、总结得出, 每节课最后留出两分钟时间给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 让学生提出本节课不懂问题, 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预习和复习

课前的预习和课后复习, 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极好的锻炼。不但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还可以帮助老师发现问题, 以便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 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预习, 首先教师精心设计预习任务, 内容要具体, 达到的目标明确, 检查落实。如9A Unit2"Integrated skills", (1) 单词会读, (2) part A1方框内容会读, 理解汉意, 填上能找到的信息 (3) Part B"speak up", 编一类似对话。相应检查方式, 抽查单词读音.提出相关问题, 判断是否理解.表演出编写的对话。在预习过程中肯定会有不少错误, 表扬多于批评, 采用积极暗示鼓励他们。尤其后进生, 享受成功的喜悦, 激发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复习可以采取明确布置作业型的, 也可以采取暗示形式, 更利于学生养成主动习惯。每天上课检查上节课已学知识, 或在新课中联系已学内容。迫使学生主动复习, 时间长了, 由主动变成了习惯。

自主学习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不断地探索新知识。但实际教学中, 教师还必须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以取得教学的事半功倍。

(一) 老师的导向性要强

有些老师在民主开放的观念下, 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任务不明确, 目标不具体, 没有时间、空间限制, 热热闹闹一堂课, 学生争先恐后, 甚至有的激动地站起来, 放任自流, 自学、讨论的主题甚至偏离了教学目标。老师成了旁听者, 没起到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发言不能适时给以引导, 知识得不到深化, 使学生的认识浮于表面。自主是一种受限制的自主, 教师要做课堂的组织者, 引导者、促进者,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使学生的学习向高难度推进。

(二) 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

班内学生能力各异, 有的接受能力快, 思维敏捷, 语言表达能力也强, 在班里占据了主要阵地, 问题一出, 他们便争相回答。而有些后进生, 性格内向的学生, 则没了用武之地。常久下去, 他们仅有的一点能力被淹没, 没有了参与的兴趣, 不去主动思考, 不想发表意见, 自主学习也就成了个别优生的自主学习。要实现全班大丰收, 必须关注这么一批学生, 多鼓励, 给以机会, 树立信心, 从而达到自主学习。

物理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第8篇

如何改变过去教师“以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与研究, 构建起“四步八环节”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讨论质疑———合作探究, 问题交流———展示提升, 拓展训练———反馈矫正。

一、“学习小组”的科学组合

科学地组建“互助学习”小组是成功进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前提, 小组划分一般遵循“组内异质, 组组同质”的原则, 即先把全班学生按照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进行分类, 再按照不同小组平衡搭配、同一小组弱势互补的方法组成每个学习小组, 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 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一般每组四人, 组长分工, 组员明确自己的任务, 做好与其他成员的协作配合, 共同完成组内任务。为增加合作者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可给每人尝试担任不同的角色的机会, 这样在“事事有人干, 人人有事干”的科学分工下, 每个学生都会得到相应的发展提高。

二、学习过程中的科学实施

1. 学案导学, 自主学习

在作好科学分组基础上, 为尽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性, 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互助合作学习, 教师首先要设计好总体方案—学案。“学案”就恰好可以作为学生合作学习的“航标灯”, 指引学生逐步完成学习任务, 故学案的科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关键。学案设计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过程指导和形成性小测验。在新授课学案中应针对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作好知识的关键性引导。学案中的习题以题组形式出现, 并设计为A、B两组, A组以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为主, 大部分题目可通过组内交流加以解决;B组设有一定难度, 是对知识的拓展延伸, 习题的处理可以先让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后, 由学习小组通过组内互助完成题目的评析, 最后由学生展示讲解习题, 经过组内、组际补充后, 教师完善点评来解决。

2. 讨论质疑, 合作探究

新课程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我们结合物理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 利用学生喜欢探索发现的年龄特征, 通过科学的设计有效组织学生提出问题, 合作探究,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快乐的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例如, 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一节时, 学生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存在许多模糊的认识, 仅凭教材中一两个实验, 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们可以将实验由演示变为学生分组探索, 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 猜想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接下来验证猜想, 通过动手来解决自己的疑问, 此刻学生品尝成功喜悦的心情更加迫切, 各抒己见、集思广益, 采用物理学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设计出一组组简便合理的实验方案。由于同学们猜想浮力的大小与很多因素有关, 如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物体没入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形状等。假如逐个进行研究需要很长时间, 一节课的时间根本无法完成上面那么多任务, 这时可以小组为单位, 分别有重点地落实以上其中某两项任务, 由组长组织组员选择器材, 设计实验步骤, 观察记录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进行思维加工, 最后归纳总结。

3. 问题交流, 展示提升

在小组互助活动过程中, 不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问题的存在恰恰是推开真理大门的前奏, 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充分发表意见, 在切磋争辩、实验探究中过滤问题, 去伪存真, 通过有意义的协商和共享, 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 教师在恰当的时候给予点拨, 从而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 拓展思维空间的同时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合作探究、勇于创新能力。

在展示提升环节中, 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及时根据进展情况介绍各自的收获, 把自己小组收集到的有价值的资料、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成功的实验表演、展示给全班同学, 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这一过程在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扩大视野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展示自我的同时, 活跃了课堂气氛, 大大调动起学生学习探讨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

4. 拓展训练, 反馈矫正

设计并组织好拓展训练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 而且可以强化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拓展训练主要是以学案中A、B两组习题为主, 教师针对学生对习题组的解答情况做好反馈矫正。如做完“测定小灯泡电功率”实验时, 为使学生确认“伏安法”是“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基本方法, 出示了这样一个题目:一个小灯泡上标有“0.3A”字样, 其他看不清, 实验室有电压表、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导线, 如何用这些器材设计实验测出小灯泡的电功率?学生在积极的思考, 讨论下, 认为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灯泡和定值电阻两端串联时的电压可完成实验。接着可以做一下改动, 将原题中的“0.3A”改为“3.8V”, 将电压表改为电流表, 怎么办?假若学生彻底理解, 不难设计出用电流表分别测出灯泡和定值电阻并联时电流的电路图。通过题型变通, 激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适时恰当的评价是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动力源泉

我们建立了较为健全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对自主互助学习的评价坚持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坚持对互助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 采用评比记分的鼓励机制, 通过组内自评, 组际互评, 教师导评的方法强化评价的监督、激励导向作用,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形成一种竞争向上的学习氛围。

这样, 通过实验与探究, 建立起宽松、开放的教学环境,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通过教师对各教学环节的优化设计, 无论是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 还是团结协作的精神、创新实践的能力都有较大提高, 让学生尝试到自主互助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自主—互助”学习作为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 我们在探索中更加体会到它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前景的广阔, 将理论变成实践的过程也越来越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索, 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高中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策略 第9篇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和重要性

自主学习和自学不是同一个概念,自主学习是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通过自己独立地进行探究来实现学习目标。在我国过去的教学中一直强调的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过程过于机械性。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如果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学习,是无法适应当今的社会,面对新的环境,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进行调整。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的体悟、感受,所以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阅读效率的高低。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积极引进新型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阅读主动性。

二、高中语文阅读现状分析

1. 高中时期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把主要精力投向了提高卷面成绩上,他们普遍认为阅读很浪费学习的时间,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正是由于这种错误认识的存在,大部分的高中生都不会愿意花时间来进行阅读,最终导致他们的阅读时间非常有限,自主阅读的效率也相当的低。

2. 除了忽视阅读教学的严重性之外,还有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表现的过于强势,总是限定学生的阅读范围,有的教师甚至还死死地规定学生必须要阅读的内容,直接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这种做法往往不仅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还很容易打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极大地阻碍了学生阅读自主性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施策略

在教师进行高中语文阅读自主学习的教学中,首先需要的就是一个和谐的课堂阅读环境,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能使学生在师生融洽的环境下激发学习动机,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地阅读。比如在学习屈原的《离骚》时,教师可以将感情色彩投入到文本的朗读中,先由教师领读通过声音来感染学生,在教师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出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悟,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一种严肃的气氛中,时而悲奋,时而激昂,去领悟文章的真谛。其次,阅读是极具个性的,每个人因为自己的生活阅历、文化程度不同就对相同的文章理解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考虑到他们的差异性,对他们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运用创造性地教学方法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我的五样》中就可以让学生说在生命中对他们而言最重要的五样是什么,让他们说出理由,这样就可以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跟毕淑敏的来比较,看看大家的选择各有什么不同,这样就推动了个性化阅读。最后,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组。小组合作不仅仅能够让同学们变得更加团结,最重要的是在小组进行教师布置的任务的时候,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其中,查资料、做笔记、讨论交流,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怎么来进行阅读,什么样的学习方式适合自己,能够在快乐中学习。

四、结束语

物理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第10篇

英语口语教学之所以效果不好, 究其原因, 就是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没有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思想, 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 没有充分调动其口语学习积极性。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所谓自主学习, 就是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主见, 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 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上的个性差异。所谓合作学习, 即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 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 互学共进, 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这些学习方式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采取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积极性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有的来自于老师富有吸引力的教学风格, 有的来自于自身的个体需求。老师的教学风格幽默风趣, 富有激情与感染力, 这的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之一。但是这些都属于外因, 一是受到老师素质的限制, 二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所以难以持久。而学生自身对学习需要产生的兴趣来自内部, 相比之下, 这种兴趣更加持久、深远。所以, 我们在口语教学当中一定要想办法激发学生自身的口语交际热情, 从每一个学生个体出发, 唤醒学生的心理需要。比如, 我们可以利用每堂课前的几分钟时间, 让学生站在讲台上对全班同学介绍自己, 自己的家庭、朋友, 自己的兴趣、爱好, 自己的专长, 自己的理想等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自主选择话题, 自主表达, 这样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 学生就有话可说, 其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当然, 不排除少数学生性格比较内向, 一下子放不开来, 这时我们要足够的耐心, 可以先让他们站在自己位置上说, 然后再慢慢过渡到走上讲台说, 慢慢培养学生的胆量。同时, 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充分表扬, 对于表现一般或较差的学生也要予以鼓励, 这样才能不断强化其表达欲望, 增强主动性。要知道,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就感、满足感更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他们向更大的成功努力了。

二、采取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加强学生彼此之间的互助协作, 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彼此交流, 充分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途径。前面所说的每堂课前几分钟的口语表达机会毕竟有限, 学生一轮排下来, 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如果仅限于这样一种形式, 时间难免太短, 且形式过于单一, 还是不利于学生的口语水平的提高, 所以, 我们还应该发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加强口语交流。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让学生在小组内开展口语交际。分组的时候,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 自愿组合, 学生只有在自己乐意交往的学生圈内才放得开, 才愿意说, 也才有话可说, 分组合作学习进行口语交流的目的才有可能达到。当然, 小组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后, 我们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重新组合, 不断增强学生对小组内成员的新鲜感, 保持其口语交际兴趣的持久性。在分组的时候,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 但不等于说, 老师就不能适当调配。有时, 适当调配还是十分必要的。小组学生之间的人数, 小组内学生口语水平是否相当, 同组学生的英语知识是否具有互补性, 学生自愿组合时有没有学习以外的目的, 这些都应该成为我们调剂时需要思考的因素。小组内开展口语交际, 合作学习时, 我们的老师一定要深入到各组中去, 适时指导, 不时鼓劲, 同时也要仔细观察各小组配合的默契程度与学习效率。

三、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促进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断提高

自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同时也照顾到了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 使口语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而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 共同提高, 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与学生, 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 促进学生口语能力不断增强。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 互相补充的关系, 而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关系。所以, 我们在口语教学当中一定要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 发挥二者的合力, 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可以不要其他同学的帮助, 比如, 在自主确定表达内容时可以征求同组同学的意见, 可以请同组的同学多提意见, 多挑毛病。合作学习也要充分调动组内个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每个学生充分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再进行合作。组与组之间, 组内学生之间, 既互相帮助又互相竞争, 允许每一个个体, 每一个组之间口语内容的差异性, 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水平, 同时又有一个共同的检测标准, 增强不同学生不同组别之间的可比性, 可以促进学生口语水平的迅速提升, 提高教学目的的达成度。

谈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第11篇

一、书——学生自己读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任务的完成最终是体现在学生成长目标达成度上。引导学生读书,培养学习能力,应该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在具体的教学中,要适时教给学生相应的读书方法,朗读、默读、浏览、跳读等要让学生在读前有一定的认识,并以此为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也许这些方法看似老生常谈,但却是最根本、最有效的。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画,边读边记,让学生切实把学习看作是自己的事情,扎扎实实地读书的事情做好,完成在阅读中新知识的建构。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经历了与文本相互对话的历程。

值得一提的是,读书的方法是极具个性化的,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包打天下。指导学生读书不能离开具体的文本,不能为了追赶时髦而简单肢解文本,冲淡了文本的意境。

二、问——学生自己提

“发明千千万,关键在一问。”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没有问题的学生就是问题学生。

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可以从重点词句质疑,可以从文章的内容质疑,可以从内容的矛盾处、模糊处质疑,也可以从同学或者老师的语言中寻找疑问。让学生在质疑中产生阅读期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在学生的质疑中也能够了解到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及时调整预设的方案,把课堂生成的资源有机地融入到正在进行的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当然,面对学生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教师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梳理、归类,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切不可虚晃一招,表面看学生小手如林,热热闹闹,提出的问题一个又一个,结果还是回到预设的教案中来,这种让学生“钻圈”的方法是万万要不得的。

三、话——学生自己说

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这个世界显得如此的精彩。”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即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把自己的感悟充分地表达出来。在引导学生说的时候,要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仔细倾听。不随意打断他们的发言,更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的理解作为结论性的东西硬塞给学生。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更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他们,充分信任他们通过学习一定有所收获。尽管表达上也许不太尽人意。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时而旁敲侧击,时而正面引导,委婉地逼近问题的实质,最终问题解决的表述还是要学生来完成。

四、事——学生自己做

新课程倡导综合性学习。体现在语文学习的方面,主要是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校内校外的沟通、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等。教师要在相信学生的同时,进行指导,才能在实践中有效地锤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设置新闻摘抄本。要求学生每天摘录一至两条新闻,资料的来源可以是报纸、电视,也可以是网络。或者其他途径。每周三进行交流发言。从半个学期多的效果来看,学生对当前时事的关注程度明显高于以往,交流的内容从中国在朝核六方会谈中所发挥的作用到伊朗巴姆大地震,以及伊拉克战争和中美关系的关系等都成为孩子们发言的话题。教师的作用只是在于为他们搭建展示口才的平台,而他们准备的过程就是他们自主、合作与探究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演讲课的渠道。

另外,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以弥补课内的阅读量的不足。

五、学——学生自己评

教学评价是新课程重点探讨的话题之一,也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个平台。笔者在班级白板上精心设计了“比一比,谁的红旗多”的评比栏,引导学生根据学习表现评出优秀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奖品就是小红旗。谁的朗读精彩,谁的进步明显,谁解决了大家解决不了的难题,谁的发言最有创意感悟最深刻,谁就有机会得到小红旗。

另外。我们也把自评和互评的机制运用到作文的评改中。在给出习作要求的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文章,把优点和缺点都用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学生都能够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虚心地学习他们的长处,诚恳地向对方指出不足之处。这种文字化的对话与交流,不但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质量,更是提升了他们自主能力、表达能力。

自主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探究 第12篇

1. 主体性教育的要求

教育在本质上是对个体主体性的培育过程, 是一种主体性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成为当今任何一种教育思想的首要和核心理念, 具体到教学实践中, 主体性教育要求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人翁”, 改变目前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从属”地位。自主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体现学生的独立性, 是实现主体性教育理念的最有效途径。

2. 新课程推广

新课程推广已有时日, 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很多时候只是换了一本新课程的教材而已。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 但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最大障碍。新课程认为:学习方式的改革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倡导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传统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 不仅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战略性意义, 也有助于人们对新课程的认识加深, 从而完成新课改。

3. 历史学科的“救赎”

历史一直被人们当作“背”的学科, 这种观念导致了学生将死记硬背和历史课画上了等号, 学生讨厌历史、轻视历史的情况愈加严重, 直接影响到历史课地位和历史教师的形象。目前来看, “拯救历史”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死记硬背从历史的学习方法中剔除, 代之以灵活的、新鲜的、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并体现其主体地位的自主学习方式, 从而达到对历史课的“救赎”。

二、研究过程

1. 研究方案

对象:高一年级;时间:一学年;主要手段:历史课堂教学, 历史作业。

2. 自主学习的品质及表现

(1) 主动性:自主学习的首要特征, 颠覆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表现:能够预习课文, 查询未知细节;上课积极思考, 主动回答问题;热情参加讨论。

(2) 独立性:对应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依赖性, 表现为“我能学”, 并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不同于他人的创新精神。

表现:有独特的学习方法;对教学安排能提出合理化建议, 敢于说出自己的真正想法。

(3) 探究性:表现为强烈的问题意识以及为解决问题勇于探究的精神。

表现: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 能完成至少一个探究课题, 会搜集和利用信息。

(4) 责任性:将学习当作“我自己”的事情, 勇于承担责任并能够正确评价结果。

表现:及时完成作业, 正确看待并能客观评价学习成绩。

3. 自主学习策略

根据自主学习的品质和高中历史教学要求, 本次研究实践的自主学习策略为:

(1) 兴趣: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前提之一, 使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 这是自主学习的源泉。

(2) 切身:只有当学生感到他正在接触的东西和他自身的利益相关时, 他才会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因此, 使学生明白历史学科对其自身的必要性, 是自主学习的保证。

(3) 自信:依赖老师、被动接受, 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学生的不自信, 这成为阻碍自主学习的一大障碍。自信心的培养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4) 满意:如果对学习结果不满意, 学生就会缺乏继续进取的动力。创造尽量多的机会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是自主学习的动力。

4. 实践过程

(1) 一学年来, 历史教师坚持自主学习的四个策略, 将之很好的运用于历史教学过程。

兴趣策略: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 譬如语言幽默化, 授课方式多样化 (讨论课、专题讨论课、历史剧表演课等) , 教学手段丰富化 (多媒体技术、参观实践) 等。

切身策略:开发历史的全方位价值, 提倡历史“生活化”、“有用论”。譬如到文物市场鉴赏古币, 让学生讲述家乡史或家族史, 讨论历史影视剧等;

自信策略:给学生传递“历史易学”的印象, 并以多种手段来证明。譬如历史选择题的某些技巧, 难度适当的考试, 引导学生将学习结果正确归纳和“自我感觉良好”等等。

满意策略:将历史学习和愉悦感联系起来, 使学生保持对历史学习的持续动力。譬如对学生的进步公开表扬, 避免惩罚性作业, 营造历史学习的和谐氛围等等。

四种策略在运用时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辅相成, 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自主学习的养成。只是具体到某一具体问题时, 可能会有主次之分。譬如相对枯燥的教学内容 (税制、意义等) , 就以兴趣策略为主, 其他为辅。

(2) 案例

有一节课讲西方侵略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有同学认为如果没有侵略, 中国自然经济就不会解体, 民族资本主义就不会诞生, 中国就不会进入现代化;另有同学反对, 认为即使没有外国的侵略, 中国明朝已经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也能够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西方侵略只是加速了中国进入近代化, 并不是必要条件。加入双方的人越来越多, 相互支持, 旁征博引, 效果非常好, 但时间却拉得很长, 已经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进度。这时候历史老师并没有强行打断讨论, 而是提议先继续学习, 以后找机会再解决争论。但参加和未参加讨论的学生热情非常高, 不想中断, 所以不同意老师的意见, 认为这样的机会难得, 后面的具体知识可以自学。在和学生交流了想法后, 历史教师果断放弃了原有教学计划, 将本节课变成了一场主题讨论课。

第二学期, 有同学提出历史作业太多, 希望能够“减负”。历史教师经调查, 就与全体学生选出的几名代表共同分析历史作业的内容和难度, 再征求全体学生意见后, 共同确定了“必做”和“选做”部分。

学过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时, 老师要求学生动手实践, 指定学生制造指南针, 有些同学有感兴趣, 完成任务并写出“研究报告”;另外一些同学则认为没有意义, 并提出自己的理由 (没有时间、没有材料等) 。历史教师没有搞“一刀切”, 而是在和他们同充分探讨之后, 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三、研究结果

经一年实践, 效果明显:

1. 课堂

(1) 教师讲课时间从“满堂灌”下降到十五分钟左右。

(2) 课堂提问, 最初没有一个同学主动站起, 完全依靠老师点名;后期, 学生不但主动回答问题, 甚至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同学、师生之间的讨论非常普遍。

2. 作业

开学的第一个研究性课题是“中国历史上的有哪些比较著名的开国皇帝?”应该说, 这个题目相当简单, 但学生却感到无从下手, 结果答案雷同, 全部是照抄教材内容;目前, 每个学生都有研究性课题, 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的信息, 得出异于他人的新结论。

四、分析与讨论

1. 自主学习与老师的指导作用。

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但并不是说不需要老师,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随着学生自主性的加强, 其面对的知识、考虑的问题、需要做出的选择越来越多, 越来越复杂, 教师作为引路人的指导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2. 自主学习与考试成绩的关系。

从理论上讲, 自主学习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热情, 发挥其主动能动性, 培养其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这些素质对学生考试成绩应该有积极作用。但在现实情况下, 很多考试都以书本上的具体知识点为标准, 而有些时候, 一个对历史非常感兴趣并具有探究精神的中学生, 却未必会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背诵知识点上, 这种情况下成绩就有可能不理想, 这是一个现实的矛盾。但无论如何, 自主学习都应该继续进行下去, “风物长宜放眼量”, 与教育的未来价值相比, 学校、教师、学生, 都应该付出一点眼前的“小利”。

五、不足与展望

在实践中, 笔者发现男生的自主性学习形成更优先于女生, 现在看来, 是我们的研究忽视了男女生不同的性格、心理差异以及对自主学习策略的反应不同, 从而导致了男女生发展不平衡。下一步将分析影响女生自主性发展的因素, 制定有效策略以解决这一问题。

本研究实践仅一年, 又是处在成绩压力较大的高中, 加之理论水平有限, 初步实施不免匆忙, 却依然取得良效果。假以时日和更有利的条件、更成熟的经验, 相信效果会更加显著。

六、结论

自主学习既是主体性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也是实现主体性教育的具体途径。本次研究以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自主学习为目标, 并制定了培养策略, 使自主学习在历史教学中基本实现。

参考文献

[1]靳玉乐.自主学习.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5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不能没有感动下一篇:局域网安全防范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