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爱的教育范文

2024-05-10

幼儿爱的教育范文(精选12篇)

幼儿爱的教育 第1篇

在班级管理中, 教师和幼儿是新型的开放互动、合作分享、关爱与支持的人际关系。要想建立一个井井有条、奋发向上、凝聚力强的班级, 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幼儿这个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后, 采用多种教育手段, 来达到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教师的关爱, 每一个孩子都能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一、教师要为孩子树立爱的榜样

在幼儿时期, 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所以要想使孩子充满爱心, 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 教师必须首先以身作则, 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孩子们感情上的共鸣。

我们班有个叫李明的小朋友, 他总是一个人孤独地待在角落里, 从不和其他孩子们一起玩, 我想如果长时间这样下去, 这个孩子肯定会产生畸形的思想, 弄不好还会得自闭症。那么, 要怎样才能改善这种状况呢?我鼓励其他孩子主动和李明去玩, 但是其他孩子好像也都不愿意和他亲近。然后我通过留心观察, 发现孩子们不愿意和他玩的原因就是他很脏, 身上有难闻的味道, 手和脸经常黑乎乎的, 不讲卫生。问题的症结找到了。首先, 我联系了李明的父母, 了解到他们家是做蔬菜生意的, 父母起早贪黑根本没有时间管孩子, 经过和家长的沟通, 李明的妈妈很重视这个问题, 决定以后一定抽出时间给孩子洗澡, 并教育孩子做一个讲卫生、爱干净的好孩子。从那之后, 李明的情况好转了很多, 而作为教师的我也经常给李明洗手、洗脸、剪指甲, 并且经常和李明一起做游戏, 同时也鼓励其他的小朋友要和李明一起玩。一段时间以后, 李明干净了, 小朋友们也都愿意和他一起玩了, 渐渐地, 李明变得开朗起来, 作为教师的我由衷地为他感到开心, 真是身教重于言教啊。

记得去年冬天, 由于天气寒冷, 班上有不少小朋友的手都长了冻疮, 严重的几个小朋友的手都裂开了口子, 血丝都露出来了, 看了真是令人心疼啊。这样的手只是早晨和晚上进行护理是很难完全好的, 所以, 护理手的任务就由我来完成了。我买了几瓶护手霜, 准备好热水和洗手盆, 每天上午和下午在孩子们户外活动后, 给他们洗手, 擦护手霜, 慢慢地, 功夫不负有心人, 孩子们的手好转了很多。过了一段时间, 我感冒了, 咳嗽得厉害, 第二天, 竟然有六个小朋友给我带了感冒药或者含片, 真是太让我感动了, 他们还那么小, 就懂得关心别人, 拥有如此的爱心, 看来我的爱心教育没有白费, 真是令人欣慰。

二、教师要利用教学内容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 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积极的相互作用。所以, 我都是选择能给小朋友带来快乐并蕴含着美好情操的故事书来进行教学。

比如, 《七色花》, 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名字叫珍妮, 她得到了七色花, 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 她把七色花一瓣一瓣地扔掉, 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个花瓣, 她考虑再三, 为了能使小男孩站起来她把最后一个花瓣也扔出去了, 虽然花瓣没有了, 但是珍妮却觉得非常开心。”故事讲完了, 我问小朋友们:“珍妮的哪一个花瓣用得最好啊, 如果你也有一个七色花的花瓣, 你最想做些什么呢?”有的小朋友说:“我要买很多好吃的东西, 分给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们吃。”有的说:“我要买一架飞机, 带大家去环游世界。”有的说:“我要很多的东西帮助地震灾区的人们重建家园。”有的说:“我希望所有的人都没有疾病和痛苦, 都幸福、快乐地活着。”通过这个故事, 孩子们懂得了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也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这样下去, 时间长了, 孩子们肯定会模仿故事中的人物, 在日常生活中做些使自己快乐, 也使别人快乐的事, 从而升华他们爱的情感。

三、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

俗话说:“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爱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 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比如, 有的幼儿有挑食的毛病, 他们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 碰到不愿意吃的食物家长也不勉强他们吃, 但是在幼儿园不一样, 在这里大家要过集体生活, 安排的食谱不可能满足所有小朋友的需求。所以, 教师必须承担起改变幼儿挑食习惯的重任。怎样改变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和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利用教师的关爱促使幼儿对教师也产生足够的关爱和信任。这时候, 教师通过一点一点地诱导, 幼儿慢慢地就会接受自己以前不喜欢吃的食物了。

再比如, 课外活动时, 有个小朋友不小心绊倒了, 摔疼了, 然后大哭起来, 这时候就要抓住时机对孩子们进行爱的教育, 问孩子们:“我们大家该怎么办呢?”然后小朋友们会伸出自己的双手, 齐心协力地把摔倒的小朋友扶起来, 还有帮他擦眼泪的呢。经过一段时间爱的教育, 孩子们都拥有了自己的一颗爱心, 他们懂得了关心和爱护他人, 这就是我们教师最大的满足。

四、加强和家长沟通, 家校同时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孩子的性格、习惯等都是在家庭中养成, 所以家庭也是孩子教育的主阵地。为了完善孩子的人格, 教师必须加强和家长的沟通, 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主要活动, 了解幼儿的发展变化以及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 增进家长和幼儿之间的感情, 也有利于在家长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教育。同时, 家长也可以把幼儿在家里的情况和教师进行交流, 从而使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 有利于幼儿的和谐发展。

为了使幼儿从小建立足够的自信, 使他们快乐地做充满爱心的人, 我们必须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我相信, 只要我们在孩子心中播种下爱的种子, 在不远的将来, 一定会硕果累累。

幼儿教育随笔:爱的回流 第2篇

记得工作第一年,班上来了一个小朋友——明明。他非常可爱,可是由于出生时大脑缺氧,造成左边手脚不灵活,生活自理困难重重。幼小的他多了几分腼腆,少了几分活泼。出于同情和责任,我投入全身心的爱。每天清晨他走进活动室,我总会投以亲切的微笑和他打招呼;每次自由活动,我便会叫上一群孩子和他一起玩玩具,陪他练走路;每次早锻炼、做游戏,我更会伸出温暖的双手,鼓励他一起参与。

明明刚入园的第一天,我想从她妈妈的怀里接过他,可他一下子搂住妈妈的脖子不放开,不肯下来,由于经验比较少,我束手无策。可她妈妈态度比较坚决:一定要把明明留下。我觉得孩子真有点可怜,赶紧抱起他,明明在我的怀里不哭也不挣扎,只是眼睛呆呆得看着某个地方,是生气?是恐惧?还是……孩子们该尿尿了,我扶着小明明走到小便池旁,帮他脱下裤子,他没有尿,也不知是没有尿意还是不习惯。可是等我和孩子们收拾完玩具时,明明的裤子已经湿乎乎的了。我没有生气,迅速地把他妈妈给他留下的衣服换好,见他不哭不闹,我又忙别的事去了。可等我再次走到明明的身边时,只见他的脚旁又是湿地一片。我走过去耐心的对他讲解,明明似懂非懂的看了看我,没点头也没摇头。

到了下午,明明已经有些熟悉了,自己玩起了积木,我又特意嘱咐了他一遍尿尿时要告诉老师。可没多久,明明的裤子又湿了。我心里有点恼怒,可还是忍住了,我给明明收拾好以后,来到活动室和孩子们一起做“手指”游戏。游戏还没等做完,我发现明明的小屁股在椅子上扭来扭曲,走过去一看,果然他的裤子又湿了一片。这时是“火山爆发”呢?还是“心平气和”?一天竟尿了四次裤子,我一时也无语了,但还是选择了后者。人民教师不是宰相,肚子里也撑不了船,更何况区区渺小的幼儿教师呢!他们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但当你面对那一张张童真稚气的小脸,更何况是明明这样的孩子,你能有什么怒、什么气呢?只觉得自己这样做是应该的、必须的、责无旁贷的。

为了尽量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同时更多地给他爱抚和帮助。我还手把手的教他学着攀墙走路,将自己爱的情感传递给他。还有一次,尽管我们小班在一楼,但出去做操和户外活动,还是不免要下四、五级台阶。刚开始我手牵手抚他下去,时间长了,为了锻炼小明明,就让他自己慢慢下去,可孩子们前呼后拥,稍微碰着他就会摇摇晃晃,有几次甚至被碰倒。起初,我又着急、又生气,后来我请班内孩子们轮流做小队长,出去的时候,轻轻的扶着他下台阶,这样情形就好多了。于是,明明的身边多了许多的小帮手,上下楼梯有了小朋友的鼓励和保护,午睡起床也有轮流穿衣服、系鞋带的值日生。就连其他家长也经常来询问明明的情况,主动为他替换衣服。大家都和明明有了深厚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在幼儿园的老师、家长和孩子们的关爱下,明明整天乐呵呵的,行动、生活自理上逐步好转,就连做游戏、学本领,也样样想争第一。同时明明在被爱之时也学会了关爱身边的同伴。此时的我,感到了莫大的快乐。多给孩子一点欢笑和快乐,我无怨无悔。

幼儿教育就是爱的教育 第3篇

【关键词】情感交流 行动体验 放手去做

【中图分类号】G 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123-01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曾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对于幼儿来说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他们最起码的心理需求,教师的关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他们正处于个性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萌芽时期,是进行良好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我们应该让幼儿时时感受爱,认识爱,学会爱。因此,教育幼儿,爱是永恒的主题。

一、爱是一种情感交流

教师的爱仿佛给孩子绘画出了斑斓的世界,那张开的双臂给孩子的是温暖,是鼓励、是信心。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怀着炽热的心,去爱他们,去了解他们,去跟他们真心的做朋友,使他们不再和我产生距离,感受师生之间的友好。

记得刚接这个班的时候,孩子们都觉得我很陌生,不愿意接近我,我就带他们溜滑梯,一个孩子胆子小,不敢溜下来,我就抱着他一起溜,孩子们看到我和他们一起玩,都露出了可爱的笑容,争抢着要我抱他们溜滑梯,他们似乎不把我当老师,而是当朋友,或是当妈妈,滑梯上一下子变得好温馨,孩子们不再觉得我陌生,也不再觉得在我面前没有安全感。自那次以后,我跟他们走得越来越近了,我常常用好朋友的身份告诉他们朋友之间应该友好、团结,正确的引导他们在家园共育中学会体谅别人。在每一次的感情交流中萌发了他们对我的依赖和信任。我用真诚的爱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孩子们的骄横、自私和冷漠少了,班上出现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好气象,我们班成了一个学习、生活和成长的乐园。

二、爱是一种行动体验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对每一个孩子播撒爱心,用爱的行动让他们健康成长。当孩子拖着鼻涕走到我面前时,我会亲手用纸巾将他擦拭干净;当孩子离开父母哇哇大哭时,我会像妈妈一样抱起他,给他温暖给他安慰……我用我的行动表达着我的爱意,一个不经意的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使孩子感到老师在意他、喜欢他、信任他、关心他。教师不仅要用行动爱孩子、感染孩子,同时更应用行动影响孩子,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在通过模仿来认识感知世界,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认识世界。教师正是孩子们的榜样,我们的一言一行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孩子。例如早上幼儿来园时我都会站在班门口迎接,主动说“XXX早上好”,当他们离开时我也总会说一声“小朋友再见”;每次在教室里,我要坐时都会轻轻的移动板凳,轻轻的坐下,也要求自己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当小朋友帮我拿东西时,我也总会说声“谢谢!”我自己这样做,我也要求孩子们这样做。长期以往,孩子们逐渐也形成了良好的品行。

三、爱是一种放手去做

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成人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所以,又有这么一句话:能学会“偷懒”的老师才是一位称职的老师。有时候,我们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爱孩子总想帮她做好任何事。小朋友喝水,拿杯子、倒水,老师会一把手抓;小朋友画画、玩区域,老师帮忙拿彩笔、收玩具……看似老师非常称职,做好每一项工作,把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阻拦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做老师,可以适当的学会“偷懒”,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体验。与其帮助他们做好每件事,不如教给他们做的方法。比如我经常让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一开始孩子总是做不好,但我坚信孩子的能力,相信他们能行,在不知不觉中,孩子的自理能力都提高了。

如何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 第4篇

关键词:情感教育,爱的教育,幼儿

情感教育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方式, 它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变化, 从而加以正确的引导, 以促进学生个体健康的成长。情感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 能够使学生身心感到愉悦, 并通过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交流, 使得学生能够增强自我情感调控能力, 形成独立健康的人格,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爱的教育是情感教育的一部分, 它是通过教师以爱的形式促进学生发现爱, 认识爱, 学会爱。

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 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不仅对知识教育有了高要求, 还对幼儿教育中情感的教育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它不仅要求教师进行知识传播, 还要求教师能够通过情感教育, 对幼儿的内心产生正面影响。所以, 实行幼儿教育是希望幼儿的身心健康能够从小抓起, 从而使幼儿成为一个身心健全、具有良好情感素质的人。而爱的教育就是一种培养幼儿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

一、教师主动付出爱

教师主动地付出爱就要需要从幼儿与教师其两个方面来讲。

从幼儿的角度来讲, 他们天生就是模仿的爱好者,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所做的事, 都会给他们造成影响。所以, 教师对幼儿由一个爱的行为, 一个爱的关怀, 都会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从而将这种行为进行效仿, 把这种爱的行为、爱的关怀印到心底, 并传递给他人。这也是进行情感教育、爱的教育的第一步。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 为师者, 行为示范。作为幼儿教师, 我们就应该身体力行, 让自己爱的行为, 成为幼儿效仿的典范。实施情感教育不仅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还是他们进行幼儿教育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所以, 当幼儿遇到困难时, 教师就应该带着爱, 及时给予帮助, 当幼儿遇到困惑时, 教师就应该以爱的形式, 去为其解惑。要在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中, 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心, 从而在教师的关爱下, 能够将这种爱的种子种在心里。

二、师生之间分享爱

教师仅仅主动地付出爱是不够的, 还应该积极地与幼儿分享爱。分享爱就是要与幼儿进行爱的交流, 通过这种情感交流, 使得幼儿能够正确地认识爱, 明白爱的正确形式。所以, 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让幼儿把自己对爱与不爱的理解说出来。一般幼儿都认为自己的爸爸妈妈训斥自己就是不爱自己的表现, 认为自己的爷爷奶奶过度溺爱自己的行为就是爱自己。所以, 在这种分享爱的过程中, 教师就应该让幼儿明白, 爸爸妈妈训斥自己是为了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这也是爱的一种表现形式, 而爷爷奶奶的爱是一种过度溺爱的表现, 不利于自己的长远发展, 会使自己不能经历风雨, 更不能使自己像小树一样茁壮成长。通过这种分享爱的教育, 使幼儿能够正确地对待爱, 珍惜爱。

三、促进幼儿相互爱

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场所, 也是情感教育的场所, 能够为爱的教育提供有效的互动条件。所以, 在这种环境下进行情感教育, 就应该培养幼儿相互关爱的精神。

培养幼儿相互关爱、相互关心的精神, 首先就应该让幼儿树立爱他人的意识, 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幼儿园大家庭的一员, 既然大家是幼儿家庭的共同成员, 就应该彼此之间相亲相爱。只有幼儿之间相互关爱, 才能够通过自己小小的力量, 为这个社会添一缕阳光, 增一丝温暖。

其次, 还应该让幼儿主动付出爱。这时教师就应该担当相互关爱的引导者。一旦幼儿园之中的某一个幼儿生病了或者在某些方面遭遇了困难, 教师就应该积极地号召其他幼儿付出自己的一点力量, 去积极、主动地帮助这个幼儿, 从而培养幼儿爱的能力。

最后, 要想促进幼儿相互爱, 就应该创造一种爱的环境。环境是一种外部影响力, 良好的爱的环境, 能够对幼儿付出爱产生积极的影响, 要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在这种爱的熏陶下, 成为一个更够有爱, 更会爱的孩子。

四、引导幼儿表达爱

爱是情感教育最重要的部分, 所以, 在进行爱的教育时, 就应该让幼儿学会表达爱。爱是需要表达的, 只有把自己对别人的爱让别人感知, 才能够更好地创造爱的世界, 才能让自己的周围充满爱的气息, 让爱满满地包围自己。

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 应该给幼儿布置一项爱的任务, 比如, 对自己爱的人说一声关心的话, 每天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一句:我爱爸爸妈妈。这样就能教会幼儿以一颗爱的心去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 用一个浓浓的爱心去主动付出自己的爱。

爱的力量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 第5篇

那一年,我刚参加工作。第一次家访让我记忆犹新。那天去的是童童家,当时我真的特别紧张,连进门都是跟在主班老师后面的。进去后我不敢看家长也不好意思看孩子,只是保持着僵硬的笑容埋头做笔记。倒是童童特别有意思,也许她看出了我的紧张,便悄悄跑到我身边轻轻地喊了声:“老师好!”然后笑盈盈地看着我。我报以微笑:“你好,童童!”她凑近我,睁大眼睛好奇地问:“咦,你怎么知道我叫童童?”“我当然知道了,我还知道你是属羊的,对吧?”“对啊,老师你怎么什么都知道啊!”……就这样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童童还大方地拿出了她的绘画作品给我们看,气氛变得轻松而融洽。那天真要感谢童童,她的那句“老师好”是我听过的最动听的一句话,瞬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在后来的工作中,我总是在第一时间真挚地伸出手去认识孩子,也让孩子认识我。慢慢地,我成了孩子们的`大朋友,师幼关系日益融洽。

“老师,他踢我。”“老师,我这边痒。”“老师,我想妈妈了。”……瞬间活动室里就沸腾了,这是我第一次组织集体活动时发生的一幕。“不要发出声音!”我提高分贝严肃地说,活动室里的嘈杂声小了一点,可还是有几个“顽固分子”开心地闹着笑着。硬的不行我就来软的:“小朋友们,我们……”我的话还没有说完,活动室里的嘈杂声又响起来。后来我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讨教,他们告诉我,要吸引孩子的注意让他们安静下来,最重要的就是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激发他们的兴趣。以后我又观摩了一些老教师组织的活动,认识到当个“孩子王”可真不容易,不能光凭一腔热情。于是在领导和前辈们的帮助下,我将在学校里获得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努力掌握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组织活动,在探索中求进步。

爱是永恒的主题幼儿教育是爱的教育 第6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爱;师德;教育

教师,是一个值得被尊敬的职业。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是否值得被尊敬,并不仅仅因为我们是幼儿教师,就理所当然的被尊敬,而是因为我们的思、德、言、行让人尊敬。在虐童事件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幼师教育的缺陷,幼师本身的心理健康问题,立法的不完善。

一、师德建设不容忽视

虐待儿童事件的背后,主要还是师德教育缺失的结果。因此,针对那些刚走上新岗位的年轻教师,要进行从教前的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并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对那些心理确实不健康的,立即取消教师从业资格,这样就能从源头上杜绝一些虐待儿童事件的发生。同时,针对个别教师工作中的情绪化问题,还要进行重点督导与训练,培养他们的耐心与情商。

虽然当下确实有极个别教师背离师德,做出有悖师德的事情。但我们不能完全否定我们的教育,我们教师队伍整体和主流是好的,他们大都是爱岗敬业、道德高尚的。孩子就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骨朵,老师应该像甘露一样去抚育他们。

师德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要体现在自身的行动上,用自己良好的师德去抚育我们的后辈,所以自身师德的培养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做:

1、要懂得去关爱每一位学生,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孩子,用最无私的心去关爱他们,了解他们的内心和感受,与学生分享快乐和喜悦,带给学生快乐而不是痛苦的回忆,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学习。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怀和关心。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孩子,不要因为学生不优秀跟不上学习就对孩子有成见并且虐待孩子,应该真诚的去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要有偏见,特别是那些有缺陷的孩子,或者成长在不幸的环境下的孩子,那些孩子很容易出现自闭,成绩不优秀等等,我们应该平等的对待他们,热情、耐心的去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学校的温暖。

2、树立文明的形象和行为,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模范的能力,老师的行为很容易被学生模范并且学习。孔子说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老师的信念、道德、行为都很容易被学生当作是学习的典范。老师应该做好每一件小事,从我做起,用自己的和蔼的态度去感染每一个学生,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去吸引每一位学生,用高尚的人格去引导学生成长。唯独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二、教师的心理健康需关注

1、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很多人都以为对自己是很了解的,对很多事也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但事实上并不了解自己。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从多方面、多途径了解自己,要学会从周围的世界中提取有关自我的真实反馈,避免由于自己的主观理解所带来的误差。

2、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平时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帮助他们保持兴趣和培养兴趣。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逐渐养成良好的性格,自觉克服不良心理,消除不良情绪,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良心理,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会宽容学生。这样,就可以使自己逐渐形成健康心理。

3、幼儿园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同时也是老师学习的地方,因此,老师也要不断地学习和充电,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要科学施教,深入学习教育教学方法等知识,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

三、立法的漏洞需修复

虐童不仅仅是一件不道德的行为,也是一种违法的行为,但是当虐童事件在我国出现的时候却没有对应的措施去补救,因为法律的空白,很多虐童者都得不到相应的惩罚,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在国外也会出现虐童事情,也有专门的法律来惩戒那些虐童者。

许多国家,对虐童事件的相关法律进行了全面的完善和修订。而这也应该是我国应该努力的方向。我国刑法中仅规定了拐卖儿童罪和拐骗儿童罪,并没有规定“虐待儿童罪”这一罪名,当前有必要增设虐待儿童罪。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儿童是社会弱势群体,他们遇到不公的待遇和人身健康威胁的时候不懂得怎么去反抗,这就要求我们的幼师去爱护和关爱他们,需要我们的国家加强立法保护儿童的权益,也需要我们社会这个伟大的群体去关注他们。幼儿需要的是关爱和保护,我们要尽可能的使每一名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获得健康、快乐和自信,而不是体罚幼儿的行为。

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面对的是3-6岁的孩子,他们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我们的爱护,似春阳般的去熏陶,这对正处于个性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萌芽时期的幼儿来说,是进行良好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爱,是永恒的主题,幼儿教育是爱的教育。

幼儿爱的教育 第7篇

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基, 其中有些还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优秀代表。挖掘民间文化的教育价值, 是对幼儿实施爱的教育的良好途径, 为此, 我园运用幼儿易于接受的形式, 大力弘扬民间文化, 有力地激发了幼儿爱的情感。

一、在节日中, 感受和浸润爱

节日是普遍的文化现象。我们运用多种方法, 吸引幼儿积极参与, 增强幼儿爱的情感。

1. 环境熏陶法。

创设爱的教育环境, 让幼儿一进入环境, 就感受到与之相应的刺激与暗示, 从而受到教育。如:春节前夕, 教师组织幼儿一起创设墙饰“过大年”, 幼儿们兴致盎然, 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出来, 浓浓的亲情蕴含其中。大班幼儿还学习包饺子, 参与的热情和深深的祝福在幼儿中间传递。

2. 情感体验法。

在幼儿参与的过程中, 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情感激发, 使幼儿体验到某种特定的情感, 继而产生相应的认识或行为。如:带领幼儿到养老院看一看、听一听、问一问;让每个幼儿照顾一天“鸡蛋宝宝”, 带着它们走路、画画、做游戏, 体验妈妈怀着小宝宝的不容易。

3. 榜样示范法。

运用榜样力量教育影响幼儿, 使幼儿通过模仿, 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如教师的榜样示范:教师以高尚的师德、诚挚的爱心、对幼儿的关怀、对弱者的同情以及教师之间的相互关心, 对幼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后, 我们在第一时间组织幼儿观看抗震救灾电视节目, 了解解放军叔叔冒险救人的事迹, 许多幼儿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4. 移情训练法。

移情是对他人境遇的一种替代的情绪、情感反应与体验。移情训练法的教育目标就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 让幼儿从“自我中心”的圈子中走出来, 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问题, 理解他人的情感与需要。幼儿最喜欢过生日, 生日这天可以吃蛋糕、收礼物, 这时就要引导幼儿思考:这些是谁给的?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我们通过各种节日, 加入适时的内容, 让幼儿感受家的温馨。

5. 角色扮演法。

这是指角色承担者在特定的情境中, 遵循社会对角色的要求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角色行为。通过开展“娃娃家”“在医院”“在幼儿园”等游戏, 幼儿扮演爸爸、妈妈、医生、教师等角色, 细致照顾小娃娃、生病的孩子, 热情对待小伙伴。根据不同的节日, 适时调整投放新材料, 赋予游戏新的内容。如:中秋节前后, 我们增添了许多彩泥, 幼儿可以制作各种“月饼”, 并讲述自己过节的故事;元宵节、端午节等节日生活拓展了幼儿的知识经验, 在此基础上利用模拟游戏和角色扮演做跟进学习, 使幼儿亲身投入活动, 奠定良好的人格基础, 形成丰富的爱的情感。

6. 实践活动法。

把幼儿放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 在自身的认识冲突中获得认知、体验, 形成态度、习惯。在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时, 我们将幼儿的亲身实践作为重要一环, “做一做”, 成为活动的归宿。爱家人, 就做一件让他们高兴的事;爱同伴, 就要友好相处, 有争执也要协商;爱弟弟、妹妹, 有困难要帮忙;爱集体, 游戏规则要遵守。通过实践与强化, 幼儿在活动中萌发爱的情感。

7. 随机教育法。

利用偶发事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这对巩固知识、培养品质、提高能力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爱的情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 我们将各种节日教育纳入升旗活动, 通过现场访谈、情境导入、课件展示等方法引导幼儿。各班教师结合幼儿特点组织活动, 在一日生活中针对幼儿爱祖国、爱劳动、爱同伴、爱教师、爱父母等行为展开随机教育, 以适当的方法给予鼓励。

8. 家园共育法。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家长在教育中的突出作用,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注意发挥家长的优势, 形成教育合力, 促进幼儿发展。学期初的家长会上, 我们将各种节日的活动方案向家长介绍, 将需要家长支持、帮助的内容进行说明, 分别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 争取家长的最大支持。有的家长为我们提供资料, 有的家长到园参加活动, 有的家长来园助教, 还有的家长带领幼儿到工作单位参观。我们将每次活动在家长园地和网站上进行登载, 扩大教育效果。我们还深入社区, 如:让幼儿学包粽子, 送给孤寡老人, 与退休教师同览津城新貌, 与社区老人联欢共庆重阳节, 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密切结合促进了家园共育, 加深了亲情。

9. 行为训练法。

幼儿可塑性强, 情绪不稳定, 思维具体形象, 因此不宜过多地说教, 而应让幼儿在与同伴、成人的交往中, 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感受。每个节日我们都开展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 其落脚点是教育幼儿表达和展示爱的情感。如:“三八”节你要为妈妈做什么, 国庆节你看到了什么等。教师和家长帮助幼儿记录感受和想法, 生成互动墙饰, 帮助幼儿建立、形成良好的情感。

二、在民间艺术创造中, 塑造和展示爱

民间艺术集壮美和朴素于一身, 表现出朴实明朗、热情向上的风格, 散发着劳动人民内在的真挚、善良、直率、热情等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我们认真分析自身 (教师、幼儿) 的优势, 结合现有的资源, 选择幼儿感兴趣、易表现的剪纸、泥塑、风筝、扎染、民间体育游戏、脸谱制作等内容, 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喜爱, 让他们大胆地表达与表现。

1. 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喜爱, 感受传统文化的优美。

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 是与教育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两个体系, 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成长, 也就没有教育。有的班组织了亲子共游古文化街活动, 幼儿和爸爸、妈妈一同游览, 不仅增强了亲情, 更有助于实现家园共育, 促进了民间艺术活动的开展。

2. 创设适宜环境, 为开展民间艺术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我园注重打造优美健康的教育环境, 以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来打动幼儿的心灵, 播撒民间艺术美的种子, 使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民间艺术的感染和熏陶。

各班的活动室和走廊, 处处充满民间艺术的魅力, 幼儿和家长制作的灯笼, 显示出祥和、喜庆的气氛;用不同材料制作的扇子形象生动;大小各异的风筝色彩鲜艳;扎染的台布、衣服典雅、漂亮, 一件件作品渗透着幼儿对艺术、对生活的热爱。在“泥塑”主题活动中, 我们把搜集的图片 (惠山泥人阿福、泥人张作品、高密的锅子花等) 张贴在活动室里, 把搜集的泥塑作品、幼儿自己创作的泥塑作品摆放在窗台、玩具柜等处, 给幼儿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和平台。

此外, 我们充分利用家庭、社区资源的优势, 争取多方面的支持, 为开展教育活动提供人力、物力支持和更好的服务。

春天, 组织幼儿到附近公园放风筝, 活动前我们约好家长和幼儿一起放风筝, 通过活动体验其中的乐趣, 学习放风筝的方法和技巧。活动中幼儿懂得了放风筝时, 要先识别风向, 再逆风放风筝的知识。这种走出园门尝试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 尤其是幼儿和家长一起放风筝时, 彼此关心, 相互欣赏。我们还请擅长剪纸的老奶奶来园展示高超的技艺, 幼儿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看着、学着, 一幅幅单独纹样、连续纹样出现在幼儿手中, 他们惊奇、兴奋、快乐。

结合每月的社区活动, 幼儿们将自己的作品带到活动基地, 送给社区里的小伙伴, 一方面展示了自己的本领, 另一方面将民间艺术传播到社会, 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3. 把握儿童特点, 提供支持, 是开展民间艺术教育的关键。

儿童时期是生理、心理迅速发展期, 各年龄段都有不同的教育重点, 在进行爱的教育时, 小班教育定位为爱父母、爱家人;中班定位为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大班定位为爱祖国、爱劳动、爱美好的人和事物等。教师遵循幼儿特点, 适宜地组织活动。如:小班幼儿结合“娃娃家”游戏制作简单的泥塑, 学习喂娃娃、照料娃娃;中班泥塑以浮雕式作品为主, 在秋游采摘的基础上塑造出各式各样的果树;大班幼儿以立体塑造为主, 开展“我喜欢的小动物”塑造活动, 幼儿的作品充满了爱与想象力。

幼儿有了经验和热情, 并不等于就具有了艺术素养, 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幼儿, 了解他们的困难, 适时给予帮助与支持。以制作花灯和扎染为例。

在制作花灯时, 我们帮助幼儿在折叠好的原材料上画出线条, 鼓励幼儿大胆创意, 剪出各式窗花, 再用废旧奶盒包装成灯笼状并装饰上窗花, 一盏盏漂亮的花灯诞生了。在绘画鱼灯、蝴蝶灯和小鸭灯时, 引导幼儿自由地运用不同颜料涂上漂亮的色彩, 彰显出自己的特色。对每个幼儿的个性及艺术创作及时给予赞扬, 幼儿从中得到被认可的快乐, 体验制作花灯的乐趣, 更激发了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勇气。

幼儿爱的教育 第8篇

一、培养爱国、爱园的情感

1. 培养幼儿热爱祖国

我们除了在课程中渗透爱国主义的情感, 还通过了各种活动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如每周一的升国旗活动;七一、清明节教育活动;我们还经常和孩子们讨论国家大事、时事新闻, 如奥运会、杨利伟游太空等, 从小让幼儿树立远大目标, 激发他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2. 培养幼儿对幼儿园的热爱之情

爱心教育应从一点一滴抓起。我们教育幼儿爱护幼儿园的一草一木, 爱护桌椅、玩具, 争当环保小卫士、爱园小标兵。我们把幼儿园的每一物都赋予生命, 用拟人化、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教育、效果很好。

二、培养师生、伙伴之间的情感

这几年, 我非常注重与孩子进行情感培养。不放过任何与孩子情感交流的契机:

1. 身体接触

不时改变花样:抱一抱、亲一亲、转个圈、骑大马、坐飞机、拔萝卜、拉钩、击掌、手指碰碰等来接近孩子。

2. 特殊的见面仪式

幼儿早来园, 师生有个特殊的见面礼, 即小鸟要张开翅膀扑到鸟妈妈温暖的怀抱里。

3. 写表扬信

用有香味的小纸、有图案的小纸片, 或把小纸片剪折成各种形象, 有时在小奖品后面写上一句表扬的话, 奖给有进步的幼儿, 激励他们改掉缺点。

4. 为幼儿唱生日歌

每当孩子要过生日时, 总是提前好几天就告诉我们, 他们对自己的生日总有一种深深的渴望, 渴望被爱, 渴望祝福。我们也总是把过生日当成一件大事, 让大家为其唱生日歌, 让老师和小伙伴一起分享她的快乐, 不要小瞧这短短的一首生日歌, 它曾深深震撼着一个孩子的心灵, 也许若干年后, 当孩子回首住事时, 这首生日歌会是一段最珍贵的回忆。

三、培养幼儿与父母的情感

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一年中, 有许多节日, 可利用各个节日对幼儿进行教育, 例如:三月八日妇女节, 我们开展了给妈妈做贺卡对妈妈说一句话、帮妈妈做一件小事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 让孩子知道妈妈工作的辛苦。而且懂得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要麻烦妈妈, 激发了幼儿更加爱妈妈的情感。每年的重阳节, 我们组织幼儿带着礼物、节目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 使幼儿更加懂得尊敬老人、关心老人, 并且体会到:关心帮助别人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使幼儿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的良好品德。

四、拓展幼儿的交往范围, 培养表达爱心的能力

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 是培养不出真正的爱心的。因为在家里, 孩子总会受到各种“特权”和“优惠”, 大人总是不知不觉地让着孩子。父母必须得把孩子带出去, 让孩子在社区里活动, 让他自由地与同龄小朋友交往、一起玩耍。父母要做的, 就是注意观察孩子在没有“特权”和“优惠”的情境下, 能否识别他人的好意、回应别人的好意, 孩子又如何向他人表达自己的喜好。如果孩子的交往出现了不顺利的情况, 父母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应变能力。这些都能反映孩子“爱心情商”的高低, 帮助父母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爱心。

五、走进大自然, 培养爱心

幼儿爱的教育 第9篇

一、理念上“平等对待”, 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从理念上来说, 教师的教育理念决定了教师的魅力高低。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势必会得到孩子的欢迎和喜爱, 而一个教师如果不能得到孩子的内心的喜欢, 那么她的一些教学方式也就无法得到孩子的认同, 教育效果也一定不够理想。所以,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 理念上首先要树立“平等对待”的观念, 面对眼前的幼儿,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幼儿之间的差异性也是普遍存在的, 作为教师要从理念上树立平等的观念, 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在日常教学中, 有的幼儿比较活泼, 比较爱表现自己, 而有的幼儿则相对含蓄不爱张扬。一般的教师会给予这些活泼外向的孩子更多的表现机会, 而我则会平等对待他们, 因为张扬的孩子一般容易浮躁, 而含蓄内敛的孩子一般容易自卑, 所以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课堂中给予均等的表现机会。

二、行动上“关怀备至”, 幼儿教育事无巨细

行动上来说, 一个教师只有付诸于师爱, 才能真正将关怀给予幼儿。结合幼儿教育来说, 我认为教育应该事无巨细。有的时候, 一个不经意的细节, 一句不经意的提示, 其实都是可以成为教学中的“教材”。传统的教学理念中, 基本上都是学生怕教师的状况, 现代教育要积极更新和改变这种状况。从教育的全过程来说, 教师应该对幼儿实现“事无巨细的关怀”, 才能使得幼儿时时、事事、处处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护和关注。

在教学中, 一个具备专业素养的教师, 更需要关注平日的教学细节。比如有一次我发现有个学生最近情绪不高, 问了多次才知道原来她与其他同学之间出现了矛盾, 矛盾的焦点在于区域活动中的一次玩具争抢。结合这个细节, 我后来在自主性区域活动中, 将自主性重新开始定义, 比如引导幼儿进行合作的过程中, 我设置合作愉快奖项, 孩子们合作的好会得到更多的鼓励和表扬, 以此来促进孩子之间合作的积极性。

三、方法上“创新有效”, 形成有效的合力教育

教师课堂教学手段的创新是提升教学效果、保证课堂活力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教学通常是在一种比较浓郁的“师道尊严”的教学理念中实施幼儿教学, 学生通常对教师怀揣“敬畏”之心参与教学活动, 这种传统观念抑制了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思维。所以, 笔者认为, 一个有魅力、有专业素养的幼儿教师, 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进行大胆革新和适度创新。

比如, 在幼儿习惯养成的教育问题上, 早期教育要牢牢抓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所以一个专业的教师可以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 使得教学方法实现创新有效。针对早期教育来说, 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很可能要超过其他教学方式。在家园合作方面, 我创新了“网络家访”的创新家校合作方式, 每个学期初通过网络家访, 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 通过将学校的教学内容发给家长, 组织一些活动的时候, 也主动邀请家长参与等。通过这些方式, 实现了家园合作的新的形式, 也取得了创新有效的效果。通过家园合作, 有助于引导教师和家长在共同的教育目标的引领下, 实现充分沟通, 形成教育合力。

四、心态上“为人师表”, 追求幸福教育的职业生涯

态度决定命运同, 所以教师的心态决定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魅力。一个有魅力的专业幼儿教师, 势必能够满怀一颗大爱之心, 势必能够做到为人师表。当前来说, 社会中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树立良好的教学心态, 而是将教书育人看成养家糊口的职业, 抱着职业的心态, 抱怨工作、计较工资和付出。我认为, 拥有良好心态的幼儿教师, 不仅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 还会在教书育人的舞台上满怀幸福感。

点燃爱的烛光照亮幼儿世界 第10篇

一、一颗无私的母爱之心

爱的力量是教育中的重要力量。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爱, 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怎样去表达对孩子的爱呢?

1. 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营养液。作为教师, 应每天注视孩子, 用赏识和赞许的神情告诉孩子:“你太好了, 你让我骄傲。”每天去反思自己:“对孩子, 爱的目光足够了吗?”

2. 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

渴望能给孩子带来快乐, 因为人总是在得不到的时候最想得到, 轻易得到的反而不珍惜。因此, 调动孩子, 让孩子在朝思暮想中获得爱, 可使他们明白:幸福不会从天而降, 想寻找快乐就要自己去努力。

3. 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

爱孩子绝不是纵容孩子, 放任自流。因为过度的爱往往会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作为教师应适当约束孩子, 让他们从小懂得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4. 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

所有的生命都该得到尊重, 作为教师, 应学会包容孩子, 让他们有重新开始的机会, 应该用“海纳百川”的胸怀去包容孩子的一切, 包括他的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

5. 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

爱就像口袋, 往里装时是满足, 往外掏时是成就, 付出爱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作为教师, 应该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 让他们体验到:索取可以使人满足, 但付出才是真正的快乐。

二、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作为当代幼儿教师, 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这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观念。

1. 儿童观。

现代儿童观视儿童为与成人平等的独立个体, 要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人格尊严和权利、能力和个性,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发展观强调: (1) 教育不等于发展。那种认为“只要进行了教育, 幼儿就一定得到发展, 教育与发展之间存在固定的、必然的联系”的观点显然不符合儿童发展的基本原理与事实, 是无视儿童观的表现。 (2) 教育能够影响发展。发展是一个内外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产物, 是幼儿个体素质与环境因素密切联系而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因此, “依据关于发展的知识, 巧妙地唤起自我运动, 有意识地引导发展”是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3) 幼儿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由于幼儿个体因素的差异, 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会产生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 因此应该相信每个幼儿在不同的程度上都能得到发展。

2. 教育观。

儿童是家庭的一分子, 而家庭又是社会的一分子。任何个体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他都与家庭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 对待儿童的教育不能仅仅看成是幼儿园的任务, 幼儿教育也不能简单地定义为幼儿园教育, 社会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 而家庭教育的质量高低是影响幼儿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 大教育观指出:对幼儿的教育应该是由家庭、社会和幼儿园共同承担的一项责任和义务, 只有三者形成教育合力的时候,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作用, 并能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三、拥有良好的个人魅力

一提魅力, 人们往往会想到艺术家的艺术魅力, 模特的形象魅力……其实,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有三种魅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1. 高尚的人格魅力。

“身教重于言教”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原则, 对于从事启蒙性质的幼儿教育则更为重要。幼儿的模仿性强, 可塑性大, 他们信任老师, 对教师的言行观察细致、反应敏感, 喜欢仿效。因此, 职业特点要求幼儿教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 思想健康、品德高尚、积极进取、情绪稳定、乐观大方、耐心公正、热情开朗。不论是外部仪表还是内在心灵, 都要时时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在生活中做孩子的父母, 学习中做孩子的导师, 游戏中做孩子的伙伴。

2. 良好的语言魅力。

儿童化的语言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幼儿教师应具有简明流畅、声情并茂、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并富有幽默感和感染力的语言能力, 它不仅能唤起幼儿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激发幼儿的联想和想象, 调动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 而且能使幼儿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直接强化教育效果。

3. 丰富的知识魅力。

幼儿教师是靠科学知识和技能来教育孩子的, 尤其处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传播信息的媒体日益先进和普及, 各种新知识、新信息、新事物不断涌现在幼儿面前, 而幼儿又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他们什么都问“为什么”, 什么都想得到解答。因此, 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努力学习, 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内容, 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和范围, 具有足够的知识魅力, 以适应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满足孩子对新事物的渴求。

四、四项熟练的教育技能

1. 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

要教育幼儿, 首先要了解幼儿, 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一个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 善于在教育过程中洞察幼儿的认知、言语、行为、情感、爱好、特长和心态变化, 从而随机引导, 调节控制教育活动, 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充分发挥幼儿的“三性”, 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2. 与幼儿友好沟通的能力。

如何用儿童的语言和方式, 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话语和行为与幼儿交流, 是每个幼儿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与幼儿沟通时, 教师应该做到:让孩子倾诉——坐下来听;和孩子平视——蹲下来看;与孩子商量——相互尊重;让孩子决定——学会选择;替孩子着想——留点尊严;放孩子出去——认识社会;向孩子道歉——说声对不起;向孩子学习——能者为师。

3.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的能力。

幼儿园环境应在教育目标的指引下,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针对幼儿的特点而精心创设, 让幼儿园的每一个平方都发挥教育功能, 把教育意图渗透在环境之中。因此, 在创设环境时, 应要求教师遵循环境与教育目标相一致性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幼儿参与性原则、大小环境相结合的原则和经济性原则。

4. 教育实践能力。

会组织和评价幼儿是教育实践能力的表现。作为幼儿教师, 应该做到深入钻研教材, 确定教育要求, 处理教学内容, 并能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形式和方法, 优化教育过程, 集中幼儿注意力, 激发幼儿学习情趣, 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引导幼儿开动脑筋、积极思维, 开发幼儿智力, 客观公正地评价幼儿, 使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幼儿教师 爱的魔法师 第11篇

“1+X”的职业技能

从初中毕业考上浙江师范大学的3+2学前教育专业后,我就走上了幼儿园教师“1+x”职业技能的修炼之路。在幼儿师范学校的学习生活中,除了像与普通中学学生一样要学习语数外之外,还要学习“1+X”的职业技能:1是为了成为合格教师的有关教育的课程,而X则是幼儿园教师独有的各项技能。

X项技能中,有关于艺术类的修炼——想要练好这X项技能得每天算着时间点抢琴房,为了练琴、练声。每个星期要在舞蹈课前把前一周学习的舞蹈组合练熟,以备老师抽查,而涉及的舞蹈种类从古典芭蕾的基础体位到蒙族、藏族等各类民族舞,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幼儿舞蹈的编排。每周至少完成一幅美术作品,从基础素描到水彩,到儿童画……记忆中当时还学会了30多种动物的简笔画。

因为幼儿教育属于“全科教学”,所以在“1+X”的技能中,也有关于教育教学方法的技能修炼:幼儿教育在专业上称为学前教育,我们从学前教育的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入手,在这五个方面分别学习如何撰写教案、如何组织幼儿活动;我们从普通心理学到儿童心理学再到特殊儿童心理学等,由浅入深,学习如何走进孩子的心里。

到了毕业季,我向一家公办幼儿园投了简历。通过了幼儿园对我的十八般武艺的层层考核,我终于顺利地进入了幼儿园工作,从此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

初入职场,我被分去带新一届的小班,就这样,我遇见了我的24位首席弟子。

超级变变变:我的“1+X”份职业

幼儿园教师,更多的时候像是魔法师,因为这份职业会幻化出各种各样的角色,你想在各种角色中自如切换,就要如同玩“超级变变变”般迅速利落。

签完了就业协议,恰逢幼儿园招生工作结束,幼儿园召开了新生家长会,我便和师傅一起,逐一与首席弟子们的爸爸妈妈们见面——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新生家访工作。杭城的七月酷暑难耐,在那一周里,我们每天起早摸黑,家长总希望你能在他们家多坐一会儿,多了解他们家的孩子。印象最深的是,一天走下来,每到一户人家,家长都热情地“请老师吃西瓜”“请老师喝水”,胃撑得鼓鼓的,出了门就去找公共厕所,只因不想让家长认为老师“难亲近”。

2009年暑假的末尾,我接到了园领导的召唤——开学了!来到幼儿园后,我的第一份职业是清洁工:一个暑假过后,幼儿园里积满了灰尘,虽然有保育老师帮助打扫卫生,但是想要快速开展工作,还是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擦地、拖地、扫厕所、清洗桌椅,经过一天的打扫,教室总算有了焕然一新的感觉,我也有了开始工作的好心情。

接着面对的第二份工作便是设计师。在幼儿园里,你就是一名室内环境设计师,教室内的环境、公共区域的环境、植物角的环境,幼儿园大大小小的角落都需要你根据自己的艺术造诣来设计,要想让你的班级更富有童趣,更别具一格,更加彰显艺术美,那可要下不少功夫。你还需要成为一名“废品收集者”,家中有什么牛奶盒子、鞋盒子、奶粉罐子,都不能丢,你时时刻刻都可能会需要它们为你的创意增光添彩。设计完后,你就得立刻变身油漆匠、木工、裁缝,将设计变成现实!

正式开学后,我又开始当作家,我需要撰写周计划、教学计划、主题教学网络图、教养笔记、教学反思、观察笔记、幼儿成长档案、专题论文、活动记录、学期计划、学期总结、家园联系手册……年级组长是这些工作的“检查者”,为了保质保量准时上交,有一天我写到了凌晨3点。

和许多单位一样,“新人”就是用来“折腾”的。在幼儿园里,如果你能被经常“折腾”,说明你是个综合能力很强的好手。于是,我又变成了演讲师。其实我本身是个有些内向的人,但来到幼儿园后,在不断地“锻炼”中,我也慢慢变成了更好的自己。在进入职场的第一年,需要参加区里的新教师学习班,学习班每个学期末都会有一次新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比赛,每个幼儿园只有一个名额,而我有幸在那一年中,连续参加了两次比赛。第一次是讲故事比赛,这是我本身就比较擅长的,但也是大家都比较擅长的,在这一次比赛中,我小试牛刀抱了个二等奖回来。

第二次是演讲比赛,要求以“爱”为主题作5分钟演讲。当时,领导看到通知的时候已经晚了,急急忙忙跑来和我说:“就你去吧!明天就要比赛了,赶紧准备一下!”于是,匆忙地准备。我的演讲说了我们班一个“特殊儿童”的案例,感动了不少评委,结果抱着一等奖回来,皆大欢喜。

再后来,我是舞蹈家、道具师。2010年6月,幼儿园园庆,要求老师们排练节目。我和另一位老师共同排练一个儿童舞蹈《猫和老鼠》,起初排练得很不顺利,也受到了领导的质问。更因为重要道具——一口大缸制作失败,被领导下了“最后通牒”,要求尽快搞定。我找园长请求帮助,可她却告诉我:“请你自己解决!”那一刻我觉得孤立无援。但即使是赶鸭子上架,也得解决问题,最后我找到了一家“红白喜事店”,请师傅按照我的要求“扎”出了一口缸,才把这事搞定。最后,舞蹈在园庆典礼中获得了好评。

有时,我是主持人。在幼儿园的大大小小活动中,都需要“主持人”,小到年级组里的自理能力比赛,大到幼儿园的运动会、园庆活动,等等。作为一名新人,自然是要常常被“试试”的,初入职场的3年里,我几乎包揽了幼儿园大大小小的所有主持任务,我的临场发挥能力和语言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刚开始拿着主持稿还提心吊胆,到后来有活动拿起话筒就可以直接主持。

有时,我是新闻记者、编辑。幼儿园每天都会有大大小小的活动,这时,我就将各种活动情况采写成新闻稿,发布到网站上,让家长看到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情况,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传播出去,与大家分享。

nlc202309031154

有时我是钢琴师,在孩子们歌唱时,送上优美的伴奏;有时我是歌唱家,把好听的歌唱给孩子们听。在班级里,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我们常常利用空闲时间举行“小歌星比赛”,孩子们轮流上台表演,正好那时“爸爸去哪儿”特别流行,一个宝贝就上台演唱了“爸爸去哪儿”主题曲,结果最后,变成了全班大合唱,那场面,太有爱了!还有一次,我在孩子午睡前,给孩子们唱“摇篮曲”,哄他们入睡,过了几天,一位妈妈发短信给我说:“替孩子谢谢你,她能在家自己睡觉,有你的功劳,她说你在幼儿园给她们唱摇篮曲,她把音调都记住了,睡不着就哼几句。”

我有时会变身侦探,需要在班级里“破案”。每天上午孩子们都要喝牛奶或豆奶,那天正好轮到喝豆奶,班里的诺诺不太爱喝,悄悄把没喝过的豆奶扔到了别的喝完的小朋友的袋子下面,以为大家都没有发现。平时喝豆奶都拖拖拉拉的诺诺,今天早早喝完了豆奶,引起我的怀疑,迅速到“案发现场”,找出“证据”,接着开始“录口供”。起初诺诺因为害怕老师批评而不敢承认自己的行为,经过细心劝导,她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再后来,经过对孩子长期持续并耐心地引导,诺诺慢慢地喜欢上了喝豆奶。这不,侦探又变身营养师了。

我有时是个演员,因为需要一会儿扮红脸,一会儿扮白脸;有时我变身“搬运工” “修理工”“钳工”,因为幼儿园里男教师少,我什么都要做;有时我变身保姆,掌管着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更多的时候,我在学习如何当一个教育者,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得懂孩子的心,走进孩子的心里,让每个孩子都开出不同的花朵。

我们是用爱工作的人

虽然我们的工作需要各种技能,但这一切都只是装备,论本质,我们都是用爱工作的人。这是一份缺了爱就无法进行的工作,这也是一份能感受到爱的魔力的工作。我一直觉得,幼儿园老师之所以能无条件对孩子付出那么多的爱与关心,这其实是相互的,因为我们在工作中,也收获了孩子的爱。

有时,我是孩子们的妈妈。我把其中一份母爱,悄悄给了她,一个懂事的女孩。刚入园时,她不哭也不闹,吃饭睡觉都很棒,看见教室地上脏了,还会主动找扫把来打扫。可就是这样一个她,是我们班语言能力发展最缓慢的孩子,是家庭教育环境最不成熟的孩子,回想起小班上学期的她,总是孤孤单单一个人游戏,只能说单、双字的词汇,她总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却总是力不从心;想起她高烧病重却仍被家人送来幼儿园,坐在小椅子上就要昏睡过去的模样,我就止不住心疼,想给她更多更多的爱,更多更多的关注。可日常教学工作,我们不可能只关注个体而忽视班级整体的发展。我只有抓住极少的机会,单独教她说话。起初她说不出来,有些沮丧又不愿意见我们失望,就朝我们笑笑便走开了,也不想再努力。在我们的坚持下,终于有一天,当我听见她能自然地叫我一声“老师”;再有一天,她能在清晨对我说一声“早上好”……又过了几天,她会口齿不清地跟着小朋友们一起喊“豆豆三班集合了!”她的进步让我欣慰,也让我感动,更让我知道,只要用心,用爱,哪怕一点一滴,一字一词,也可以慢慢把孩子教好,最重要的是教给她爱心和耐心。我给她的每一个鼓励的微笑,每一次坚定的点头,每一回心疼的抚摸,每一个庆祝胜利的拥抱;她给了我:悄悄在我脸颊印上稚嫩的吻,轻轻从背后趴上我的肩膀寻找依靠,慢慢把小脑袋探进我的眼帘——这就是我们之间特殊的“母女情”。

有时,我是孩子们的孩子。每当我外出学习培训回来,这是最温暖的时刻。孩子们都会兴奋地扑进我的怀里,有的还更兴奋地直接扑上来“强吻”,然后关心地问我:“老师,你怎么才回来?”“老师,你去哪里了?”“老师,你怎么这么晚才来?是不是遇到什么事情了?”像小管家、小大人一样的孩子们,是我幸福的源泉。

因为有爱,虽然我们刚走出校园,尚未真正为人母,但我们把和我们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

因为有爱,在我们的工作单位,没有复杂的职场关系,幼儿园从上到下就是一家人,共同生活,也共同探讨如何让生活变得更好,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亲如一家。

因为有爱,我关心孩子的同时,孩子也关心着我。当我心情郁闷、烦躁时,孩子们总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我的情绪,过来问问:“老师,你是不是不开心?”“老师,你是不是太累了,我帮你敲敲背吧!”受伤、烦躁的心,瞬间痊愈、平复!

因为有爱,我们虽然身心疲惫却又充满快乐,我们每一天都迎接着天使最美丽的微笑,也把自己最美的微笑,献给每个独一无二的天使。我们用自己的温度让孩子度过温暖快乐的童年,我们用真情让家长放心、舒心。

做个爱的魔法师,其实,这真的是一件纯真而幸福的事。

爱的教育 第12篇

——海姆·吉诺特

于我心有戚戚焉!

有位社会学教授领学生到巴尔的摩的贫民窟, 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 评估他们未来的发展, 对每个学生的结论都是“他们毫无出头的机会。”25年后, 另一位教授发现这份研究资料, 做了后续调查, 结果是20名男孩搬离或过世, 剩下的180名中有176名过着体面的生活, 大多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深入调查中, 教授请教他们同一个问题, “你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这位老师仍健在, 还是耳聪目明, 教授问她到底有何绝招, 能让这些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个个优秀?老太太带着慈祥的微笑回答道:“其实也没什么, 我爱这些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 在与学生们相处的八年中, 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当所有的教育都显得无力的时候, 就只有爱了。

有人说, 博学的教师是最有魅力的教师。我却坚持认为真心关爱学生的老师才是最有魅力的教师。在每一年的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测评中, 我都有注意, 满意度越高的老师, 他们的代课成绩就越好, 而那些教师并不全是学校中知识最丰富的人。

那么, 这些教师又为什么受到学生的欢迎呢?还是一个字, 那就是爱。教育的传递和储存知识功能在信息社会里已经不再重要。

托夫勒说:“鉴于可以预见到的速度, 我们能够推测的知识会越来越快地陈旧过时。今天人们认为, ‘正确’的东西, 明天将成为‘错误’的东西。”知识不断地修正与完善, 我们不可能通过知识积累来改造世界。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 并具有独特的个性:人性——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公民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通晓事理——知道事物的轻重缓急, 会生活, 会学习, 会自由地思考;创造性——包括冒险精神、探索的意志、批判性思维能力, 实践精神。而这些能力的获得需要一位有爱心的教师。教师要做到:1、防止对学生的理想化要求,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2、研究学生的起点, 让所有学生都有目标。3、给学生公平的机会, 营造团结合作的校园人际氛围。4、培养学生开放的视野, 开放的心灵:和学生一起广泛地关注社会、家庭、学校、世界的事件与变化。鼓励交流、探索、发现、动手实践等方面的兴趣。

有一位教师说:“教育需要一些乌托邦的精神, 要有一些理想、一些激情, 要愿做一名教育的守望者。”如果我们只为了分数而教, 为了工作而教, 为了教而教, 那一定是没有温度的一堂课, 又怎能感染学生。教师并不是传授知识的工具, 而是要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

某欧美教育专家团在北京某中学听课。一位特级教师讲得有板有眼, 提问学生都回答很好。外国同行问:“学生看来都会了, 为什么还要上这堂课?”当老师讲得无懈可击时, 就取代了学生探索的过程, 剥夺了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机会。这是学生在看老师表演。

李开复的建议:要教孩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要把选择权给孩子, 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多指导, 少批评;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不要什么都教他们, 让他自己去试, 失败也没关系;要信任孩子, 信任比惩罚更能够激起责任心。不要惩罚失败, 失败是让人进步的学习过程;不要说教, 孩子相信你, 就可能失去独立判断力, 孩子不相信你, 就可能叛逆;不要包办代替, 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用自己的方式面对困难, 用自己的双手触摸世界, 收获自己的思想, 自己的社会体验, 自己的鲜明个性。

如果教师能做到:尊重差异。不苛责, 不抱怨, 允许学生犯错误, 对学生始终充满期待;心怀宽容。触摸学生真实的心灵, 感知孩子们的快乐与痛苦、爱好和兴趣, 允许学生们表达真实的自己;顺其自然, 允许学生们自由选择自己的成长方向, 学生也就在你爱的海洋里扬帆远航了。

教师不是救世主。要敢于放手。放手是爱的极致!爱, 能创造好的师生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一切教育。有这样一份调查:“你很在意谁对你的看法”:51%的学生选择同学或朋友, 30%的学生选择老师, 15%的学生选择父母, 4%左右选择其他长辈。在中学生的心目中, 其重要关系依次是:同学或朋友、老师、父母。台湾著名管理哲学博士曾仕强先生说过, 家庭教育只做四件事:替他做、教他做、陪他做、让他做, 这是家长逐步放手, 陪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90%以上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孩子小时有耐心, 等上了幼儿园、小学, 就开始求全责备, 总盯着孩子的缺点。有调查为据, 大约有50%以上的家长不完全接纳孩子, 他们只想“修理”孩子, 这是教育最大的误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也是如此吗?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 他必须要让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接纳, 他才能找到成长的动力。接纳是无条件的, 无条件的把他当成心肝宝贝。

与学生共定规则, 让学生事先知道该怎么做, 而不是事后指责。

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是转化观念。犯错误是成长必须的, 可以让孩子吸取教训, 深刻地感知生活, 真正走向成熟。好孩子、坏孩子, 只是我们的看法, 所谓的坏孩子都是受伤的孩子, 先找到伤口, 才好治疗。解决问题的根本是改变行为:少讲理, 多行动;少教育, 多倾听;少指责, 多欣赏;少代替, 多放手;少唠叨, 多信任。

要学会利用问题。不犯错误的学生长不大, 生命有极强的自愈能力。问题永远不会消失, 就像病菌与健康共生, 失败与成功相随, 问题也是教师学习成长的机会。安逸常常意味着停滞。如果教师没有一颗博爱的心又怎能接纳这一切。一堂好课, 让学生感受不仅仅是知识的魅力, 还要让学生品尝到爱的味道。

标准错了, 整个世界也就错了。一个买碗的人知道:用一只碗轻撞其它碗, 声音清脆者质地好。他在一家店里发现每只碗的声音都不清脆。最后店员拿出价格高昂的工艺碗, 结果也一样。店员给他一只质量上好的碗:“你用这个试试。”他换了碗, 再去轻撞其它碗, 声音变得铿锵起来。原来他手里的碗质地很差, 碰撞中只会发出混浊之音。

上一篇:高离职率下一篇:声乐教学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