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价值范文

2024-05-08

原始价值范文(精选4篇)

原始价值 第1篇

一、原始岩画——史前艺术的瑰宝

在一定的意义上说, 人类的艺术是由岩画开始的, 它是人类最初的一种传达和交流信息的形式。我国岩画研究专家盖山林认为:“岩画是人类早期主要的造型艺术形式, 是人类为生存而斗争的图解, 它以图像的式样, 揭示了作画时代社会的经济活动、生产方式、原始宗教、思维发生、审美倾向、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所有这一切, 使岩画成为人类试图清楚地描绘世界、反映世界并试图有力地改造世界的一种手段。大多数岩画是属于人类在文字产生以前的原始时代的作品, 它是在未经人工修整的自然洞窑、露天岩石, 或峭壁岩阴上绘、刻而成的艺术品。”[1] (第447-448页) 迄今为止, 世界上记录下的岩画数字已超过两千万个图像。最著名的有法兰克——坎塔布利亚地区旧石器时代洞穴岩画、法国拉斯科洞窑岩画、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窑岩画等, 以及中国阴山岩画、巴丹吉林沙漠岩画、贺兰山岩画、阿尔泰山岩画、天山岩画、沧源岩画和左江岩画。

二、岩画的社会功能及美学价值

(一) 岩画的社会功能

在原始人类为生存而进行征服自然的斗争过程中, 逐渐对自然万物产生了朦胧而神秘的认识, 并对其蕴含的神秘力量进行狂热崇拜, 由此产生的超现实体验对精神活动和创造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并通过宗教和巫术活动表现出来, 岩画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社会功能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1. 岩画是史前人类巫术活动和表达宗教感情的重要载体

从世界各地岩画表现的题材不难看出, 它记载了人类发展过程中巫术和原始宗教活动的众多信息, 包括最初的动物崇拜, 和后来在人的主体地位提高后出现的人面神像等。美国学者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一书中说:“原始人生活在一个由各种超凡的神灵主宰的世界里, 那些超人或尚未发展成人的生灵, 那些具有巨大魔力的神灵鬼怪, 那些像电流一样隐藏在事物之中的好运气和坏运气, 都是构成这个原始世界的主要现实。”[2] (第196页) 巫师、萨满和喇嘛等神职人物进行各种宗教活动, 力求在神和人之间建起一道桥梁传达神灵的决定, 因此, 将其繁复的仪式在岩石上表现出来成为岩画的一种主要功能。例如南非德拉肯斯堡洞穴中的那些非人非兽、似人似兽的形象, 我国贺兰山岩画中的太阳神面具。宗教和巫术作为岩画产生的土壤, 逐渐培养了史前人类对万事万物“无羁的想象力”。

2. 岩画是史前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记实

考察世界各地的岩画, 不难看出新石器时代的岩画题材从旧石器时代的单纯狩猎逐渐转向了狩猎—采集—生活。人们不懈地描绘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野兽、狩猎、放牧、仪式、舞蹈、交战、巫师作法、男女交媾、村社部落面貌等等, 他们把自身的体验以图像的方式加以再现。因此, 岩画体现出的记事与知识传播手段一直是原始人类掌握前人和同时代人知识的主要方式, 它为岩画历久不衰的创造和绵延发展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动力。

3. 岩画寄托了史前人对于人和动物繁衍兴旺的生殖崇拜

原始岩画中描述了大量表现生殖崇拜的画面。生殖崇拜是一个世界性的具有久远历史的文化现象。在原始人类的心目当中, 生殖活动是一件十分神圣、崇高的大事, 它能保障家庭和周围大自然的繁殖生育, 而且在岩石上进行形象的描绘手段来达到繁殖和延续氏族的功利性目的。

(二) 岩画的美学价值

原始岩画艺术在今天看来, 仍有着重要的美学价值。正如西方岩画研究学者德斯蒙德·莫里斯所说, 史前艺术家在洞壁上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让人倾倒。我们不仅要从人类学的角度, 而且更重要的是从美学层面来展开具有积极意义的评价。

1. 岩画反映了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为人类艺术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通过对岩画的考察研究, 人类的审美意识产生于旧石器时代的狩猎活动, 岩画创作者, 以一种崇拜的心理, 在岩画的造型和技法上添加丰富的自由想象的成分, 体现出史前人的精神特征,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些艺术作品大都表现出一种粗犷、大气、抽象而充满野性的原始艺术魅力, 往往使现代人看到后感到震撼。岩画艺术作为精神活动的一个方面, 其造型与图像集中体现人类最初的、自觉的审美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 岩画在形式美、意境美和艺术风格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2. 分析岩画的作画技巧和艺术风格, 对于艺术类型 (风格) 学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艺术是一定的社会观念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从整个艺术理论的发展历程来看, 岩画艺术占据重要的位置, 一直以来都受到美学家、艺术理论家、艺术家们的密切关注, 尤其是通过对岩画的作画技巧和艺术风格的分析研究, 对于促进不同门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国学者托马斯·门罗说:“美学作为一门经验学科, 它的研究领域由两组主要的现象组成。一组包括艺术品 (绘画、诗歌、舞蹈、建筑、交响乐) 或其他类型的产品、形式或作品;另一组是与艺术作品有关的人类活动, 如:外在的和内在的行为和经验方式, 技巧、对刺激的反映, 创造、生产或表演艺术的活动, 以及领会、鉴赏、使用、欣赏、评价、管理、教学或诸如此类的活动。审美形态学专门研究的是第一组现象, 即艺术作品的形式;第二组现象则属于审美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当然还要求助于社会学、人类学和其他社会科学。”[4] (第32页)

从岩画艺术发展的历程深入分析研究, 其艺术风格是由其地域风格、时代风格、民族风格、个人风格所构成的社会精神综合体现的:

(1) 地域风格。世界各地岩画的题材内容, 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不仅与岩画居地的大环境有关, 也与所居具体位置的小环境有关。美国南科罗拉多大学人类学岩画专家W·G·巴克尔斯教授说:“美国早在19世纪末期已能分辨出山区、高原和平原三种不同环境中不同类型的岩画风格。一般说来, 山区是猎人的岩画, 具像性强;高原是农人的作品, 图形抽象;平原有农人、牧人和猎人的作品, 图形复杂。”[5] (第12页) 因此, 对于艺术工作者来说, 重视对岩画的图形和地域风格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2) 时代风格。不同社会、不同时代的艺术作品, 其风格特征是不同的。岩画作为一种远古文化现象, 在题材中是以动物为主体, 用简洁的线条, 生动勾勒出动物的形象。随着人类进入到青铜时代以后, 人的主体地位得以提升, 人的自我意识更加强化。岩画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突然改变, 题材中开始出现了人像, 而且人物形象越来越多, 所反映的人类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巴丹吉林岩画的早期作品约属于这个时代, 其岩画作品中的动物形象, 失去了石器时代那种生动活泼的图像, 而代之以图案化、简约化、模式化、符号化的艺术作品, 动物形象虽别具风味, 但显得呆滞, 缺乏石器时代岩画所具有的生气。”[5] (第153-154页) 这说明了艺术风格的变化与社会意识的转变有着密切关系。

(3) 民族风格。从世界各地岩画的表现题材与绘画形式来看, 民族风格显得尤为突出。在原始社会里, 各民族的生活、文化、风俗等传统都是迥然有别的, 其产生的岩画在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上都有较大的差别。例如欧洲的拉斯科岩画是在粗壮的黑色轮廓线内再用黑、红、赭诸色加以渲染, 表现出动物的体积感, 整体效果雄伟壮丽, 显示出原始画家的大胆和气魄;而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岩画和南部非洲的布须曼人岩画则有着浓郁的黑人文化和非洲民族风格, 具有写实的特点、流畅的线条和强烈的动感。

(4) 个人风格。岩画是作画者遵循同一个观念, 恪守类似的信仰, 且都是以虔诚崇敬的心情进行刻制的结果, 但其中丰富的形体的细节变化, 则渗透着作画者对社会和生活的不同观念认识, 以及作画者个人的气质、性格、爱好、审美情趣和制作水平。因此, 原始岩画在一定程度上能表现出作画者的个人风格。

三、原始岩画艺术中的精神

原始岩画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美的形式上, 它所富有视觉表达特征的生动形象, 以及画面构成中的形状、动势、线条、肌理、色调等, 无不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尤其是岩画艺术中蕴含着的精神, 这是它的美学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原始岩画艺术中的精神表现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它所体现出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二是它不囿于功利和任何规矩的“无羁的想象力”。

(一) 原始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 产生了对自然及人类生存最初的认识, 这种认识带有强烈的“人化”倾向, 他们把自己的愿望和意志注入、渗透到自然对象中去, 以期它和人的愿望和意志相一致。“他们 (原始人类) 把一切存在物和客体形态, 一切现象都看成是渗透了一种不间断的, 与他们在自己身上意识到的那种意志力相象的共同生命。他们把这个存在于一切东西身上的神秘力量叫做瓦达康, 这样一来, 一切东西都是与人联系着和彼此联系着的了。”[7] (第P126页) 因此, 一方面, 自然万物的客观规律在不断的获得过程中成为日常生活和劳动的指导性原则;另一方面, 也是原始人类的情感和愿望的具体体现, 并以此作为岩画创造的基础。

原始人类把天体的运动、天象的变化、季节的转换、以及万物的繁殖兴衰相联系, 把人的生存方式、愿望和情感与自然万物相联系, 并从其中抽象出了原始的自然宇宙观。这种原始自然宇宙观决定了先民们最初的岩画造型。并且不断的在崇拜内容上渗入人类的情感色彩, 使自然万物成为完整意义上的神, 在感情上与人类相通。例如岩画中丰富的动物形象表达出原始人类对于动物的依恋和亲近, 这是因为:一方面动物提供食物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 另一方面, 动物和人类生活在同一环境中, 人类和动物的生命是一体的、持续的, 不间断的。对于原始人类来说, 只有靠强烈的形象记忆能力与动物蓬勃生命力在心灵上的“印迹”, 才能让原始人类创造出最本质的形象。

原始人类在岩画中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 万事万物和谐相生, 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拜与征服并行不悖。可以说“在漫漫历史的艰辛跋涉中, 他们终于在自己的创造物上看到了自己的形象、意志和情感。”[2] (第184页)

(二) 岩画是史前人表达宗教感情、媚神娱人的图画。在宗教和巫术活动中, 原始人类把恐惧、希望和其他诸种心绪汇为一体, 形成强烈的情感。并且运用奇异的想象力来创造出非凡的图画。无论是服务巫术、媚神娱人, 还是记事表情、传递信息, 原始岩画的作者都表现出了一种原始的野性、开放性和无拘无束的自由精神, 这或许正是现代艺术所缺少的东西。正如康定斯基所说:“物质主义观点的噩梦还没有完全成为过去, 它曾把宇宙生活变成凶恶的无目的的游戏。苏醒过来的心灵还生活在这噩梦的印象下面。只有一束暗弱的光线在闪闪烁烁, 就像黑色巨大圆环上一个孤零零的可怜的点。这微弱的光线仅仅是精神的渴望, 而在精神旁发现它的勇气还不充盈;精神还在犹豫, 这光线莫不是梦?黑圆环莫不是现实?这犹豫, 还有那受压的痛苦, 都是物质主义哲学的后果, 使我们的精神与‘原始艺术’画家们的精神大异其趣。”[6] (第4页) 原始岩画艺术精神正像那闪闪烁烁的暗弱的光线。然而, 随着人们对它的越来越多的认识, 它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摘要:原始岩画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 遍布于世界各地。它具有丰富的社会功能及美学价值。岩画艺术中所蕴含的精神, 是它的美学价值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关键词:原始岩画,社会功能,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盖山林.世界岩画的文化阐释[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

[2]张晓凌.中国原始艺术精神[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6.

[3][德]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4][美]托马斯·门罗.走向科学的美学[M].石天曙, 滕守尧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4.

[5]盖山林.巴丹吉林沙漠岩画[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7.

[6][俄]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M].李政文, 魏大海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原始价值 第2篇

原始问题,是指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生产中客观存在、能够反映科学概念、规律本质且未被加工的典型科学现象和事实。原始问题具有客观性、复杂性、已知条件的隐蔽性、思考问题的多向性以及解决问题的最佳性等特点。原始问题的解决过程可以分为三个连续的环节,首先是认识问题;然后是进一步分析原始问题,抽象为科学模型,又称为“科学建模”过程;最后是在建模的基础上,选择适用的解决方法,运用技能技巧通过科学的推演或者计算,又称为“解题技巧”。解决原始问题的图解如下图:

综上,在对原始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我们认为原始化学问题是指基于自然界及社会生产中客观存在的能够反映化学概念、规律本质且未被加工的典型化学现象和事实。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引入原始化学问题是提高化学教学水平的有意义的实践。根据原始化学问题的情境来源我们把原始化学问题分为以下三种:生活中的原始化学问题、生产中的原始化学问题和科学研究中的原始化学问题。

国外对原始化学问题的研究集中在理念和实践研究两个层面。在国内,原始问题日益引起中学学科教学的关注。有学者把原始问题引入到中学生物习题教学实践中研究原始生物问题的教学价值,原始生物问题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关于原始物理问题的研究相对成熟一些。北京大学的赵凯华教授较早提出应重视原始物理问题的价值,他明确指出了原始问题对于科学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对于生物和物理学科,化学学科的原始问题关注的较少。在现有的考试及资料中也出现了一些准原始化学问题——情景化学习题。总之,国内原始化学问题的相关研究日益引起广大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原始化学问题及稍异于原始化学问题的信息情境题在有关出版物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但是,有关原始化学问题的系统研究还比较少,关于在习题教学中通过渗透一定量的原始化学问题的实践研究还未发现。

二、原始化学问题的特点

1.真实性

原始化学问题提供的是一种真实的生产或者生活情景,是对现实世界真实的反映或模拟,问题的情境信息和知识信息都来源于客观实在的事实,具有客观真实性。这一特性是原始化学问题的本质特点,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从而学习知识,克服了对学习的抽象枯燥感。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自我成长的过程,切实感受化学学习对生产生活的意义。

原始化学问题1:在汶川地震中水源一度中断,救援工作者克服困难,从山上引出水供山下的居民使用,居民用水包括生活用水和医疗用水。请你从化学角度给出对所提供的生活用水和医疗用水进行处理的方案。

评析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牵动全国人民的心,社会各界以自己的方式为灾区提供帮助。中学生作为公民也有这种愿望,但是介于年龄和能力限制,无法给灾区提供直接帮助,但是对灾区的救援很关注。本题以救援工作中的医疗用水角度提出问题,考察的知识点是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过滤和蒸馏等等。

2.生态性

教育生态性强调在完整的自然情境中研究教育规律以及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强调提高教育活动的可应用性和普遍适用性,建立合理的教育生态环境,提高教育的效益,促进人才迅速成长和发展。原始化学问题的呈现内容保持着问题的原始形态,即:信息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在这个复杂的和信息丰富的问题情境中,存在大量的辅助信息,以文字、图表和图像等形式呈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从大量的信息中提取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需要的有效信息。而生产生活中的问题都是生态性完整的问题,所以原始化学问题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原始化学问题2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袋装食品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糕点、熟肉制品、干酪、干制蔬菜、糖果、干制的海产品小吃等。食品的包装袋内都有一个类似于干燥剂的小袋子:脱氧剂,其作用是吸收氧气,使食物因缺氧而不会变质发霉等,从而长期保存食品。目前使用的大部分脱氧剂都是基于铁粉氧化反应,这种铁系脱氧剂可做成袋状,放入包装内,使氧的浓度降到0.01%。一般要求1 g铁粉能和300 mL的氧反应,使用时可根据包装后残存的氧气量和包装膜的透氧性选择合适的用量。请你计算一袋熟肉制品需要多少克铁粉做脱氧剂?

评析以食品中的脱氧剂的使用为问题情境,以脱氧剂的用途为知识点的载体,考察氧化还原反应和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但是问题情境中,没有给出食品袋的体积,因为不同的食品包装要求不同,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首先假设一个体积V,然后分析根据化学原理需要多少脱氧剂(铁粉)。整个问题情境是完整的,先分析问题,设定物理量,设计解决思路,最终解决问题。

3.隐蔽性

原始化学问题的客观真实性和生态性,信息复杂性和丰富性,决定了原始化学问题的信息具有隐蔽性,解决问题需要对知识进行迁移。原始化学问题不提供明确的已知条件,解决原始化学问题需要什么知识,应用什么方法,需要学生自己去提炼问题,然后构建问题模型,最后把知识迁移应用。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要全面,对知识的内涵把握深刻,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背概念和记化学方程式上面,所以原始化学问题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原始化学问题3:闻名世界的美国自由女神铜像,表面被一层铜绿覆盖着,所以现在看来整体是绿色的,完好无损。但是仔细观察发现钢铁铆钉与铜连接处被腐蚀了,查阅资料确定为什么钢铁铆钉与铜连接处比雕像的其他区域更容易发生腐蚀。

评析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但是没有出现化学专业术语,文字描述的是生活情境,化学问题隐含在情境中,学生首先挖掘隐含信息,然后把问题迁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4.开放性

原始化学问题的开放性是指问题情境是开放性的,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开放性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不同水平的学生依据自身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地做出不同的回答,需要通过个人或小组的化学活动来解决它,具有趣味性,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并对学生的智力提出挑战。

nlc202309040508

原始化学问题4印刷电路板,又称印制电路板,英文缩写PCB(Printed circuit board),电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线路连接的提供者。传统的电路板采用蚀刻法,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请写出化学反应原理,并论述这种传统方法的优缺点,判断现代印刷电路板是否可以采用此方法?

评析由于学生对印刷电路板的认识因人而异,有的学生对电子电路感兴趣,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关注这方面的信息,对现代和传统方法的优劣有所了解,对这个问题就会回答的很全面;而对这方面不熟悉的学生,就需要查阅资料,得出的结论有局限性。

三、原始化学问题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价值

1.提高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长远目标,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将科学本质从三个维度进行界定,分别是科学世界观、科学探究和科学事业。在原始化学问题教学中, 学生可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重新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等。可以避免静态空洞的学习, 从而更好认识科学本质。

2.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引起广泛关注。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英国等国家都把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写进课程标准中,在教材中设置问题解决原则和问题解决主题等相关内容。问题解决是认知学习的最高形式,问题解决需要智慧性和创造性。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5个阶段:明确问题、探求解法、实施计划、检验结论、讨论反思。原始化学问题的真实性和生态性特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创新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化学教育也受到社会进步、科学发展、技术腾飞及教育理念更新的影响, 时代对人才类型的要求发生了变化,社会需要技术应用型、综合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比如: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归纳能力和思维能力等;专业业务能力比如:技术开发能力和系统分析和综合能力。原始化学问题中融入了多种与化学知识相关的生产生活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实际问题中的多学科交叉,为学生提供了进行科学实践的机会,有利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4.有利于STS教育

当今,化学日益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学科。原始化学问题以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事实为教学背景,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化学是一门实用学科,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正确理解知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树立正确的STS观念,社会的发展需要化学,正确认识化学的作用,工业生产需要化学技术,环境污染的治理更需要化学技术和方法。

四、结论

原始化学问题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以其客观真实性、生态性、隐蔽性和开放性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应将原始化学问题引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同时具有严谨性、逻辑性、抽象性以及广泛的应用性等特点,学生的周围存在着大量的原始化学问题,为原始化学问题的教学价值的发挥提供了可能和广阔的空间。因此,积极探索原始化学问题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教学价值,积极促进原始化学问题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关可行性和有关普及性的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收稿日期:2014-10-20)

原始价值 第3篇

从18世纪后玻璃制造业得到极大发展, 185年5月1日英国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当时展厅“水晶宫”的建成, 标志着玻璃开始应用于建筑之中, 是运用玻璃材料进行建筑主体结构的鼻祖。而在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中玻璃材料越来越受到设计者的喜爱, 成为建筑师探究和使用的建筑材料最多的元素之一, 玻璃材料的技术更新正迎合了建筑师们的多种建筑要求, 从最初的采光、遮雨、挡风等基本的功能之外, 更多解决了保温、防紫外线、坚固不易破碎、隔音、装饰等设计中的实际功能需求和美学效果, 设计师可以进一步探索玻璃与空间、环境、人文、哲学、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探究, 从不同角度剖析建筑设计中玻璃材料的艺术美。

一、建筑设计中玻璃材料的性能类别

1. 安全性能

玻璃本质是脆弱易碎的材料, 但作为安全性能玻璃在经过上百年的演变和更新, 生产出力学强度高, 抗冲击能力强的产品。主要有钢化玻璃、钛化玻璃、防弹玻璃、夹丝玻璃和夹层玻璃等, 不但具有高强度抗打击, 而且比一般材料安全性能更高更强, 对人体伤害更小, 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产品等领域。

2. 防火性能

玻璃材料在一般建筑火灾中是不燃的, 但普通玻璃可能会遇热而产生软化, 因而影响整体建筑结构, 而产生危险, 这种现象通过对玻璃材料及火灾时突发的险情进行调研、探索, 通过特殊的化学反应, 使玻璃有了更好的防火作用, 生产出多种专业性能强的防护玻璃。如专业的复合防火玻璃、灌注型防火玻璃、单片防火玻璃等都具有高强度的防火功能。

3. 节能性能和建筑结构性能

现代建筑首先要满足环保节能的这一前提, 从而进行建筑的设计与施工, 这就要求建筑中玻璃材料要具有很好的节能环保效果, 不管是吸热、吸音、防紫外线, 还是保温、防尘等都得到了解决, 玻璃作为建筑与外部环境沟通、结合的缓冲, 使空间紧密的与外部环境相联系, 融为一体, 表达出自然的生长理念。

建筑中承担结构的不再是传统的实墙体, 各种多样的材料打破了砖墙、混凝土墙的单一性, 使得建筑结构、整体丰富多样。而玻璃作为可以充当结构墙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如:幕墙玻璃、玻璃砖、U型玻璃等。各种玻璃幕墙、空间隔断都大量使用玻璃材料作为主要建筑结构。

4. 其他性能

玻璃材料种类繁多, 各种功能的需求使得玻璃的用途也多样化, 专业性能更强。装饰面玻璃、磨砂玻璃、马赛克玻璃砖等装饰性, 防辐射玻璃、反光玻璃等实用性, 都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不再受到材料性能的拘束, 自此提高了建筑设计的深度。

玻璃材料因可塑性强, 造型可变幻性高的优点, 可以做到各种复杂的形态, 大大满足了设计的需求, 玻璃从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色彩区分, 为各种功能的划分提供了形式的不同, 稳定的化学成分, 良好的性能, 满足了不同建筑的需要。

二、建筑设计中玻璃材料的美学价值

1. 玻璃材料的质感美

各种建筑材料都有其特有的品质特征, 以此来满足建筑多元素的需求。玻璃材料作为其中特殊的材料之一, 有其独特的质感, 光滑的外表、多变的形体、纯净的透明度等都表现出玻璃材料的固有特性。

玻璃以实中有虚、虚中藏实的特性, 形成显明的虚实对比。各种艺术设计手法运用于玻璃的造型设计, 使其达到点、线、面的高度统一相互结合, 造型艺术千姿百态, 丰富了玻璃造型语言, 表达了玻璃材料的多变性、灵活性特点。

2. 玻璃材料的意象美

中国传统思想就有纯净、洁白这种思潮的向往。北宋周敦颐《爱莲说》中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正是表达了莲花这种高尚品质, 虽然莲花出自污泥之中, 但从不沾染其中的污浊, 而在清水里洗涤过, 而不显得妖媚。反应了古人的朴素人文情怀, 这种高风亮节不被世俗所染, 不被周围的环境所动容, 凸显出古人的质朴情怀。意像又可称之为表象, 不直观存在于事物, 而是通过事物的内在品质反应出来的特有表象性, 传递出来的信息也具有独特的感性特征, 让人思绪万千、浮想翩翩。而玻璃材料正是反应出这种纯净、通透的情感, 给人以明净、纯洁的心理感受。

3. 玻璃材料的实用美

玻璃材料的通透性也产生了特有的光影美, 光的折射、反射在玻璃上, 呈现出美轮美奂的光影变幻, 一些娱乐场所的灯光变幻都是用特殊的玻璃材料作为依靠之一到达的美学效果。光影本身就是一种特有的互动互补形式, 而玻璃材料通过光影的运动产生了一种虚幻朦胧的空间形态, 创造出它特有的形体, 在光的照耀下, 玻璃材料通过一些物理反应产生出奇妙的光学效果, 给人一种纯粹的美学享受, 不仅赋予了玻璃生命力, 而且使玻璃形态在空间环境中得到充实, 运用流动的旋律谱写着自然间的和谐。

建筑设计中玻璃材料运用美学法则表现出它的美学特性, 玻璃幕墙、玻璃窗、玻璃砖、玻璃灯片等, 甚至涉及到其他领域的运用, 它们都反映了玻璃材料的价值所在以及美学需求。玻璃材料是“实实在在”的美学, 而不像艺术品那种纯欣赏性的美学。玻璃是以实用性为前提, 在此基础上体现它材料质感的美, 实用性与美学性又是相互依存, 共同存在的, 玻璃材料作为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现代建筑设计发挥到了新的高度。

三、结语

建筑在当今这个大发展的时代, 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 不仅仅满足遮风避雨、保温、节能等这种基本的生活需求, 更多要求建筑的标新立异, 现代建筑的表象性和象征性, 建筑代表这时代的发展, 表达了设计师对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启迪和多元素文明的相互融合。

玻璃材料作为现代建筑设计中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 被越来越多的建筑师们所青睐, 成为建筑设计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 在建筑的各个领域都体现出玻璃材料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玻璃材料的性能种类满足了建筑中的不同需求, 高强度、保温、隔音、造型可变性等玻璃材料的质地也为建筑的不同需要提供了保障。相信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玻璃材料还会不断的更新、提高自身的一些不足, 为现代建筑设计谱写更为辉煌的历史。

摘要:现代建筑设计中玻璃材料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材料, 它特有的性能表达了现代建筑设计的精髓, 增强了时代感的气息, 迎合了工业化批量生产, 减低成本, 节能环保。为人们的生活和建筑美学提供了另一种诠释, 而它的价值属性则是别的装饰材料无法比拟的。

关键词:建筑设计,玻璃材料,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易锐.玻璃材料在艺术设计中的形态表现[J].包装工程, 2012 (2) .

祁连原始森林 第4篇

在这群山环的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挺拔俊秀的松柏依山昂立,展示着伟傲与森严;灌丛连片,绿柳泛翠,各显婀娜多姿的神韵;波光粼粼、蜿蜒曲折的河溪,留下一路欢歌,播下蒲谷秀泽,将雪峰、群恋、草地、田野、沟谷装点得光彩绚丽。这里因风光秀丽、景致迷人,素有“高原明珠”和“牧区江南”之美称。

祁连原始森林均属国有水源涵养林。其面积为231.38万亩,占全国土地面积的9.8%,全县森林覆盖率为9.84%,因受地理条件及植被垂直分布带的限制,森林分布不均。县域内

东北部、中部地区森林覆盖率最高,西部、西南部相对很低。森林生长主要集中在地处山高谷深、峰险岭峻的北祁连东北部、中部峡谷山地一带,属黑河水系水源涵養林。

县境南部又称南祁连,地处祁连山系支脉托勒山、托勒南山、大通山倚遥地带,默勒河、大通河流贯其中,属黄河水系水源涵养林。该区山体高大、岭峻谷深,河谷地域开阔、平坦,东南部谷地有零星祁连圆柏生长,默勒河、大通河两岸有多类灌林分布,西南部无乔木与灌木资源,为高山草甸牧场。

祁连原始森林乔木树种有限。青海云杉是原始林区乡土树种,全县约有11.91万亩;圆柏是祁连自然生长的树种,全县约有0.11万亩;白杨是祁连山区原始生长的惟一珍贵树种,全县约有0.1万种。

祁连灌木有沙棘、高山柳、红柳、金露梅、刺玫等10多种,县境内约有201万亩灌木丛林。

其中,沙棘为灌木丛中的主要树种。沙棘生命力强,适应性广泛,是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的良好树种。沙棘一身是宝,富含各种营养成分,可制作饮品,对多种疾病有特殊疗效,已被国家农业部摄为沙棘资源科教片的“祁连瑰宝——沙棘王”,这更增添了沙棘物种的神奇与珍贵。

大自然经过沧桑巨变,造就了完美的植物群落,惠赐了祁连“松涛汹涌天际尽,苍翠连绵映霞光”的自然景观,人们可从中体会无穷的乐趣。

上一篇:设计径流下一篇:计算粒子

热门文章

原始社会

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