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休干部范文

2024-05-07

离休干部范文(精选9篇)

离休干部 第1篇

1原因

主要在于人的生存与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人的基本心理需要, 如生理、友爱、安全、地位等, 都通过社会的交往, 人际关系 (包括家庭成员等) 来实现的。离休以后社会及家庭地位改变, 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 使老干部感到空虚寂寞, 心理上产生孤独感;由于生活圈子缩小, 人际交往减少, 单调的生活使老干部变得自卑, 疑心加重, 身体状况日渐衰退, 做事常感力不从心一反面唯恐自己的健康问题会给家人带来负担, 另一方面如有生病, 就联想到是否患有恶性肿瘤, 整日忧心忡忡, 变得焦虑不安;年龄越大, 生理功能开始衰退, 动脉硬化程度加重, 行动迟缓, 依赖性逐渐增高, 感情比较脆弱, 易怀旧, 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表现为情绪容易激动, 遇事爱发怒;老干部身体的日渐衰老, 认知功能、智力水平也会随之下降, 表现近期记忆力减退, 常出现健忘。还有自私自利、偏激、攀比心较强、违疾忌医, 足不出户、猜疑和嫉妒心较强、害怕空巢心理等等。同时人到老年, 不但内脏器官老化, 生理功能活力降低, 大脑也随之老化, 再加上生活范围缩小, 只局限于干休所内, 生活中不如人意的事情时有发生, 不能正确对待, 就可能使心理与生理活动失调使疾病加重, 或者治疗效果不好。好胜而善于争辩, 严谨而偏于固执的人发病率较高, 为了预防和减少患者的心理障碍, 应积极的开展对此类患者的保健。

2心理保健的地位

心理保健是医护人员用一整套心理学的方法对患者启发、劝慰和暗示, 稳定和改善患者情绪, 调动机体各系统的代偿能力, 从而起到调节心理障碍, 增强抗病能力, 是机体保持和重建新的平衡。医疗保健工作要重视人的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发生、发展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有针对性的配合心理治疗, 调动人的积极因素, 促进疾病康复。因此, 保健医师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心理治疗这门学科, 更好的运用心理治疗做好老年保健工作。

3做好心理保健

3.1首先医护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熟练广泛的业务水平, 周到热情的服务和一丝不苟的医疗作风, 还要从心理上的靠近和理解他们, 以取得患者信任。要想真正从心里靠近他们, 必须注意医护人员的自身仪表、行为、自身素质、语言行为和操作技术等都会给患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保健中必须认真负责, 举止大方、技术操作要熟练, 轻柔, 言行一致, 礼貌待人, 对患者要用温和语言, 热情的态度去关心体贴老干部, 真诚的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并积极、诚恳的和患者交谈, 耐心解释老干部提出的各种问题,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然后因势利导, 让老干部了解情绪与疾病的关系, 这样一来, 老干部觉得你是在为他着想, 感到在治疗上有所依靠, 在精神上得到安慰, 自然就解除了心理负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掌握老干部的心理特点, 有针对性的做好保健工作。及早发现心理障碍的早期信号:开朗的变得沉默, 内向的变得外向, 对人冷漠、精神萎靡、焦虑等。对不同心理的老干部采取不同方式和方法, 多接近, 多疏导, 方法灵活多样, 丰富多彩。如有的老干部认为“老子打天下, 该我享受的时候了, 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得听我的, 都是为我服务的。”针对这样的老干部就慢慢地疏导, 说服老干部尽管在战场上流过血、立过功, 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 现在是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 应适应新形式, 要立新功。要多尊重、多理解、多照顾、多鼓励他们, 避免激发心理冲动。当老干部心理冲动发作时, 要灵活机动, 采取转移或回避的方法, 千万不要用生硬的态度和严肃的口气压制老干部, 使他们自然地平静下来, 待情绪稳定下来后, 我们再向老干部解释。应该如何接受医护人员的照顾, 并且指出对错的方面, 采取因势利导, 循序渐进的劝解做法, 老干部一般会乐于接受的。要遵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顺之以心、导之以行”的十六字心理保健法。

3.3生活上关心体贴老干部, 生活保健做得好, 有助于老干部的情绪稳定, 也会使心理保健成功, 这是一种情感保健, 让他们感到是一种感性体贴, 而不是单纯完成一项任务, 对行动不便的老干部上门巡诊、送药、打针, 及时的治疗, 做到随诊、随治、随访。为行动不便, 身边无子女的老干部, 将常规药摆到顿, 方便老干部服药。通过板报、杂志及面对面的心理疏导, 增长了老干部对保健知识的了解。开展心理健康“话疗”服务, 通过聊天掌握老干部的心理变化, 及时处理。发现生活上需要帮助解决的及时通知其他部门上门服务。

离休老干部工作浅析 第2篇

关键词:离休老干部;完美人格;怀旧;空灵;生命华彩

老干部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共和国的奠基人,老干部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为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为党和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们身上体现着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体现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完美人格,值得我们学习和敬重。下面就实际工作谈谈感受。

一、满怀敬意,用心做好工作

广大离休老干部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功臣,只有充分认识他们的历史贡献,怀着满腔热情才能真正用心、用情做好老同志工作。对离退休老干部要在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作为工作人员还要不断研究老干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与时俱进做好工作。

二、学好老年心理学,精神上关爱老同志

老人多有一些怀旧心理,怀旧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是哲学维度上完整的生命线条,“怀旧”在心理学、社会学、医学、哲学等各个领域都有它的足迹。怀旧情结作为一种感性的审美体验,不断地将叙述内容指向过去的美好,指的是以一种复古返新的姿态,看待过去文化和历史价值的情绪。怀旧改变了历史的叙事策略,使历史成为审美的历史,怀旧的“弹性”使美学研究不再拘囿于美的历史研究、社会研究等以美为中心的单向度研究,而拓展为对历史、对社会的审美之维。哲学的终极关怀在于人,我们工作人员应该对老年人走过的人生怀有深深的敬意。能够深入倾听他们的故事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三、开展书画养生,让老人晚年精神生活更加美好

老年人离退休后,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份怡然愉悦的心情,他们不在物质生活上贪图享受,而更多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快乐。学书法最能满足这个心理需求,并且长期坚持能够达到书画养生的功效。

书法养生的机理是:练书法时,大脑新皮质(主管思维)向边缘系统发出指令,开始凝神专注。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主管情绪)和海马(主管记忆)把信息传递给下丘脑,下丘脑指挥垂体腺等器官释放各种神经递质和激素,使全身处于宁静的放松状态,此时情绪稳定,情志得到有益的调养。练书法能增加大脑的血流量,活化脑细胞,书法能释放快乐因子,愉悦心情。书法的荚感表现在字的间架结构变化和笔力气势的神韵。

书画活动不仅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还能把他们的思想情感引领到一个崭新的世界里。认真开展书画活动,让老年人能够积极创作,能将他们内心的情感展现出来,活出真正的自我。人类这种最高的精神活动,艺术境界与哲理境界,是证生于一个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这充沛的自我,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掉臂游行,超脱自在,需要空间,供他活动。

传统书画艺术的重要功能是能够让人的心“静”下来。书画创作是一个“修心过程”,强调心平气和,调息凝神,排除杂念,正所谓养心莫如静心。

“静”,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是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界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办沉寂,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空灵是中国文人所追求的高级境界。他是特有的、诗化的感悟与情调,表现在意境里,便是一种空灵之美。 “空”是指灵气、生气的自由往来。“空”与“灵”结合在一起,便是指在纯净、虚静、空荡的气氛中时时透露出生命灵气的那种艺术境界。

空灵是指由禅宗空观衍生出来的美学意境。要领悟到这种意境,首先是要同时“空掉”审美主体内心的“妄念”以及外在的“万相”。妄念为空才能抛弃执着之心,万相为空才能“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空灵超越功利考虑,以无物无欲的自由精神静观万物,使万物都各得其所,各自呈现着它们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

老干部长期从事书画活动,在自己的内心守住一片净土,默默地学习,默默地耕耘,在书画创作中可以慢慢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艺术家会充分利用其审美情趣和综合素养,精心构建一片自我陶醉的天地,以便营造出艺术家内心最美好的世界。老干部虽然不是艺术家,但是由于有了书画精神寄托,他们也能构建更加丰富深邃的精神世界。作为书法创作的构建心理,本质是在营造一种审美境界,随着岁月流逝,老同志们在书画方面逐渐有了迥然不同的风格,书画风格的展现就是他们内心审美世界的真实表现。

老干部都是退休后开始学习书画的,时光如河,他们的生活和书画融合在一起,书画技艺不断提高,有的同志已经成功了出了画册。他们以博大的心胸、莹洁的灵魂去体验宇宙空间的浩渺无际,在一片光明莹洁的空旷景象中,呈现出自我的生命华彩!

四、结论

老干部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各个方面的综合素养,培养建立充沛的工作热情,性情平和,工作细致;熟练掌握老年心理学知识,更好地和老同志进行深入有效沟通,能体察到他们患病痛时候的无助心情,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努力做到学识渊博,有闲暇时间自我可以进行书画培训,多开展书画交流学习,理解画作壮阔高远的艺术境界,实现思想认识的飞跃。这样从事老年工作才更能有价值,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谈静.

[2]赵静蓉.现代文化的转型与怀旧情结.

[3]张若梅博士论文.现代长寿书画家群体养生研究.

[4]熊剑峰.怀旧旅游解析.

[5]向彬.当代书法的创作心理与形式应用.

[6]马欣. 禅悟与空灵之美[J].五台山研究.

离休干部 第3篇

一、加强工作人员自身建设离退休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和

业务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离休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效果的好坏。因此, 首先要注意加强工作人员自身建设, 努力提高我们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1、加强学习。

要提高自身素质、业务能力、提高工作水平必须加强学习。要学习与离休管理服务工作相关的政策、法律、管理学、心理学、老年养生保健等知识, 以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理论水平, 增强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从而满足新形势下离休管理服务工作的需求。

2、提高管理服务技能。

在实际工作中, 工作人员之间要经常进行交流、沟通、学习、借鉴, 把那些好的经验、方法加以推广, 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服务技能。要学会倾听、学会沟通, 善于做思想工作;要善于发现问题, 并能有技巧地解决问题;急老干部所急, 帮老干部所需;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 用不同的方式满足不同的要求。用我们真诚、热情的服务使他们从心理感到愉快和温馨。

3、根据实际需要, 我办公室设立了每周一例会制度。

每周一全体工作人员集体学习政治理论、国家相关政策、学校工作安排、有关离退休职工的规定等内容, 总结上周工作, 布置下周工作。对有些情况进行及时通报, 有些问题要求大家充分发表看法, 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研究解决办法, 从而保证了我们管理服务工作及时、准确、有效。

4、年底测评、考核。

每年年底由老同志对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测评, 以此来督促工作人员更好地学习、更好地工作、更好地服务, 对做好离休工作形成了较强的促进力。

二、完善制度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 我们制定并完善如下制度。

1、信息库及时更新制度。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离休干部, 对本校区90名离休干部进行了详细地调查并建立了信息库。做到准确、全面地记录每位离休干部的年龄、家庭成员、经济情况、健康状况、居住地址、联系方式、特殊情况等内容, 并根据情况变化进行及时更新, 确保信息准确、可靠, 实行动态跟踪, 为做好管理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离休干部例会制度。

我校区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离休干部例会, 将有关文件、学校及办公室工作安排、学校发展状况、财务收支情况及其它与离休干部有关的情况进行通报, 及时地让离休干部了解相关政策、学校情况及其它涉及到切身利益的事情。

3、走访制度。

我校区坚持重大节日、生病住院、特殊困难走访慰问制度。对特殊情况的离休干部实行专人负责制, 定期进行家访、电话沟通, 及时掌握情况, 为他们排忧解难。

4、调研制度。

每年召开离休干部座谈会, 到老干部中去走访调研, 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要求和建议。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 不能解决的要耐心解释清楚;需要其它部门解决的, 要及时与相关部门协调解决;需要向上级部门反映的, 要及时、准确的汇报给上级有关部门, 并做好问题的反馈工作。

5、工作经验交流制度。

交流就是要经常走出去, 请进来。我校区坚持经常到兄弟校区、兄弟学校去学习, 借助网上的大课堂把兄弟单位典型事迹材料下载下来进行集体学习, 做到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促使了离休工作向离休干部满意的方向发展。

三、创新管理服务方式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离休管理服

务工作的需要, 我们必须要改变以往的管理方式, 积极探索, 不断创新, 从静态管理走向动态管理, 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1、创新支部活动方式。

考虑有些离休干部年老体弱, 行动不便, 除了定期组织各离休支部集中活动外, 还倡导各个支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分散活动的方式, 到那些行动不便的老同志家中去开展活动, 传达有关政策。为了满足离休干部阅读文件和学习的需要, 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坚持为离休干部订阅了《夕阳红》、《新长征》、《老年报》、《健康报》等多种报刊, 并及时送到他们手中。平时采用电话交流与入户谈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思想交流、沟通, 确保每一位离休干部不因年龄大、身体弱而脱离组织、缺少关怀。

2、创新服务方式。

在服务方式上, 我们实现了由被动的、坐等服务向主动的、上门服务的转变。指派了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离休干部的特需经费、护理费、高龄费等各项补贴和补助费的申报、管理、发放工作;负责外地离休干部工资的邮寄工作;负责医药费协调、报销工作。从而保证了离休干部各种补贴、补助费的按时发放和医药费的及时报销。在各种福利发放上, 基本上都由工作人员送到家中, 受到了离休干部的一致好评。

3、创新娱乐活动方式。

离休干部沈龙富的长寿之道 第4篇

心平 他说,人要活得好,应有平和的心态。心态平和,心情才舒畅,生活才会有滋有味,身体也才能健康。平时,他为人处世随和,不固执己见,不与人红脸计较。生活上用他的话说“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做就做,不勉强自己。”在单位喜欢听别人意见,集思广益,对处理事情有利;家里大小事儿,多与子女商量,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他都投赞成票,从不以老自居。他说,“代际关系不融洽,是健康的大敌。”

勤练 他是当地老年体协的头头,故带头健身做表率。勤于锻炼是他的长处,每天清晨和傍晚,只要不下雨、雪,门球场上、林荫道间、翠竹园里,都能见到他的身影。打门球、健步走、聊聊天等是他的爱好,挠头、洗面、叩齿、揉眼、揪耳、提肛、扭腰、甩腿……是他常做的养生健体动作。他喜欢到室外散步、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常常健步走,练练腰腿,活动四肢。上下楼梯、蹲卧,他都不气喘。他常说,“多练多动,血脉流通,人才有精神。”

均衡 沈老生活有规律,平时饮食均衡。三顿茶饭不少,荤、素不忌,但以粗食、素食为主;肉肥瘦不挑,但戒大荤;酒席上也能喝上一两盅,但从不过量;平时饮食喜好玉米、谷类、薯类、豆类、野蔬及海产品之类,辣的少食。多种营养的吸收,满足了他身体健康的需求。

奉献 沈老退下来后,一直在老龄协会、体协等涉老组织里工作,头衔很多,但每项工作都不落后,在国家、省、市都很有名,这与他忘我工作和奉献精神分不开。多为老人做好事,乐于奉献是他的美德。凭着一副热心肠,经常为老人排忧解难;他常常深入基层调研,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他热心门球场地建设,让老人们有了活动的阵地。“四逢”慰问看望制度的建立、高龄老人待遇的落实、一年一度的老年人运动会、老年体育队伍的扩展等,凝聚了他及一班人的辛劳和汗水。“修身莫如养性,养性必须奉献”,这是他做人的体会,也是他得以健康长寿的真谛 。

离休干部 第5篇

1 离退休老干部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1.1 环境变化

老干部离退休以后, 生活状态从长期忙碌有序突然转为松散无序, 社会角色和交往对象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一时难以适应, 而且经常面对的主要是家人、家庭以及大量不知如何打发的空闲时间, 导致不时留恋过去, 多愁善感。另外, 子女成家立业, 难免使他们产生空虚、孤独和失落等心理障碍。

1.2 生理变化

人进入老年以后, 体力、精力和记忆力都会逐步下降, 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心理退化性变化, 使离休老干部有力不从心之感, 带来一些身体上的不适和痛苦。在衰老的基础上, 如果再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 有些人就会产生抑郁、焦虑与畏惧死亡等心理障碍。

1.3 人际关系变化

有些离休老干部敏感多疑, 夫妻之间、子女之间不善于沟通, 关系不融洽, 邻居、朋友之间不相容, 矛盾重重, 加之离异、丧偶或其他亲人相继离世, 易产生孤独、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障碍。

1.4 兴趣爱好变化

有些离休老干部离休后不愿意参加任何活动, 终日无所事事, 封闭在一个小天地中;不少离休老干部的兴趣爱好仅限于身体锻炼, 生活单调、寂寞、无聊, 容易引起孤独、焦虑、压抑等心理障碍。

2 心理疏导的具体措施

2.1 针对“情绪”的疏导。做到宽容、善良、淡泊、乐观。

“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 它包含着理解和原谅, 显示着气度和胸襟、坚强和力量。社交中, 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是难免的。为人处事宽容豁达, 就会让自己始终保持心理平衡;“善良”是与人为善, 光明磊落, 扶贫帮困, 以他人之乐为乐, 心中常有欣慰、愉悦、轻松之感, 会让人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淡泊”是指恬淡、宁神、寡欲, 能正确看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不过分追逐名利, 不为身外之物得失而大喜大悲, 不嫉妒攀比, 不乱发牢骚, 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 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 在生活中寻找乐趣, 遇事看得开想得通, 常想“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 知足常乐。在生活中放大快乐, 缩小忧愁, 自娱自乐。

做到待人宽容善良, 处世淡泊乐观, 就会活得轻松愉快, 使机体的血液流量和神经细胞兴奋度、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都处于最佳状态, 不易患病。相反, 如果心理常常处于紧张状态, 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 则易患病。

2.2 针对“衰老与疾病”的疏导, 做到定期体检有病早发现, 早治

人进入老年期其生理和心理趋于衰退, 易患病, 且疗效较差、恢复较慢。要及时或定期地检查身体,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同时还要勇于承认和接受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拥有一个永远年轻的心态, 生理上服老, 心理上不服老。勤用脑, 勤动手, 始终对人生和大自然保持好奇心, 延迟大脑衰老, 防止心理老化。

2.3 针对“人际关系”的疏导

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认为:“人类的心理适应, 最主要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 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 主要由人际关系失调而来。”老干部离休后的人际交往主要是家人, 要妥善处理好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夫妻之间要相互关心、体谅, 共同料理家务, 遇事多商量;对子女不要有亲有疏, 不过多干涉子女的事;要正确对待“空巢”家庭的现实, 不过高期望和依赖子女的照顾, 多利用现代通信工具与子女交流, 包括观念上的交流、情感上的交流、生活上的交流、情趣方面的交流等, 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儿孙满堂, 不如半路夫妻”, 丧偶后可再婚, 避免晚年生活孤独寂寞, 便于相互照顾。

2.4 兴趣爱好的疏导

老干部离休后一定要走出家门, 多参加社会活动和集体生活, 多交朋友。“走出小天地, 融入大自然”, 经常和朋友在一起聊聊天, 这样既能放松心情、调节情绪、促进思维, 又能增进彼此的情感。

形式多样的赋闲消遣与娱乐是身心调理的最好方式, 注意动静结合。闲暇之时, 听音乐、跳舞、逛公园、读书看报、散步、打太极拳等等, 使老年生活更加充实和丰富多彩。

摘要:为了让军队离休老干部既身体健康, 又心情舒畅的安享晚年, 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越来越显得重要。应该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个性化服务, 积极开展心理疏导, 使军队离休老干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离休老干部,心理障碍,心理疏导

参考文献

[1]叶明.重在调理 (中医养生保健专家讲座) [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9 (02) :33.

离休干部 第6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我所的163名离休干部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77.28±3.81)岁,其中75~79岁37人(22.02%),80~84岁94人(55.95%),85~89岁31人(18.54%),90岁以上6人(3.57%)。2010年6月离休干部参加调查168名,参加体检109名;2011年6月参加调查163名,参加体检101名。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情况、吸烟、饮酒和运动情况)、健康知识与行为、健康教育方式选择等。共发放调查表168份,回收168份,经核查后均合格,回收合格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录入数据,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部分疾病或指标的诊断依据

(1)肥胖:以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1]的研究作为分组依据,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低体重组:BMI<18.5 kg/m2,正常体重组:BMI 18.5~23.9kg/m2,超重组:BMI 24.0~27.9 kg/m2,肥胖组:BMI≥28 kg m2。(2)高血压:按WHO/ISH的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 mm Hg(1 mm Hg=0.133 k Pa)和/或舒张压(DBP)≥90mm Hg;(3)血糖升高:空腹血糖(FPG)≥6.1 mmol/L;(4)总胆固醇(TC)≥5.72 mmol/L、甘油三酯(TG)≥1.70 mmol/L为增高,血脂两项中有一项增高即为高血脂[2]。(4)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3]:血尿酸(SUA)男≥417μmol/L,尿素≥7.5 mmol/L,肌酐≥110 mmol/L。

2 结果

2.1 实施健康干预前后不良生活方式比较

实施健康干预后,离休干部各种不良生活方式持有率均有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饮酒和吸烟外,其他不良生活方式持有率基本上都下降了25%左右,干预效果良好,见表1。

2.2 实施健康干预后离休干部健康知识与行为改变情况比较

实施健康干预后,除正确使用治疗药物的行为改变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健康知识与行为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3 实施健康干预后体检指标变化情况

*P<0.05,**P<0.01。

*P<0.01。

实施健康干预后,离休干部人群中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比例明显下降,分别从2010年的25.69%和29.36%下降到2011年的14.85%和15.8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健康干预后PSA异常率却有明显增加,由3.67%上升到11.88%,可能与老年人的生理退行性变化有关。其他多项指标的异常率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例(%)

*P<0.05。

3 讨论

通过对离休干部开展为期一年的健康教育后,离休干部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有所提高,该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保健意识明显增强,行为生活方式改变的效果初步体现,其中饮食习惯改变最为显著,而不良嗜好改变相对比较困难,要戒掉多年养成的习惯需要更长的时间。调查显示,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该人群能正确认识保持良好情绪、营养、适当锻炼和控制体重可以强身和减少疾病者增加了28.83%;正确认识吸烟、肥胖和生活紧张是某些疾病的诱发因素者增加了30.26%;能以乐观、开朗的心情面对疾病者增加了21.62%;能做到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和起居规律者增加了14.95%;平时能够学习所患疾病的有关知识者增加了14.8%;能遵循和执行医护人员的指导者增加了12.45%;能自我监测血压、心率、心律和脉搏者增加了27.86%,充分显示出健康干预的良好效果。因此,今后应通过帮助该人群建立健康行为,预防疾病发生,改善离休干部群体的预期健康寿命,达到精神、身体、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良好状态,从而提高该人群的生活质量。

BMI与肥胖程度密切相关,是临床上一种较好的判断超重/肥胖的指标,因为它是通过体重身高计算的,偏差较小[4]。实施健康教育干预一年后,BMI≥25 kg/m2者减少了4.84%。肥胖与高脂血症、脂肪肝有着密切关系已在很多研究中得到证实[5]。本次调查显示,针对单一“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因素的健康问题,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比较显著。如对高尿酸血症人群实施健康干预后,高尿酸血症检出率降低13.52%;针对复杂“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因素的健康问题,健康干预效果不明显;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血症的变化不大,考虑为短时间的健康教育干预没有出现良好的效果。经过健康干预后,多数体检异常指标的改变有限,可能与离休干部年龄偏大、所患疾病很多是器质性病变有关。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行为,达到最佳健康状态,它不仅是连接卫生知识与行为改变的桥梁,更重要的是一种治疗手段,对临床各种诊疗有增效作用。健康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和周而复始的过程,可以通过反馈机制,对健康进行动态维护,在实施健康干预措施一定时间后,评价干预效果、调整干预计划和措施。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以健康教育、饮食营养指导、运动指导、心理咨询和药物干预的综合健康干预手段,建立并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和策略,尤其是对复杂“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因素的健康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最终使老首长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预防或延缓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并进一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早期治疗干预方案,以完善军队离休干部的医疗保健工作。

摘要:目的 评价干预效果,根据实际效果提出需要改进和加强的措施。方法 采用体检分析和问卷法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施健康干预一年后,离休干部的各种不良生活方式持有率均有明显下降,健康知识与行为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该人群中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比例有了明显下降。结论 该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保健意识明显增强,说明健康干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单一的“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因素的健康问题干预效果比较显著;对复杂的“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因素的健康问题干预效果不明显。

关键词:离休干部,生活方式,健康干预

参考文献

[1]周北凡.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5-10.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474-482.

[3]余俊文,陆锦波,张小娟,等.1320名老年人血尿酸与血脂、血糖和血压的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6):456-457.

[4]GIBSON R S.Principles of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1990:1787-1790.

离休干部 第7篇

1 临床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老年离休干部38例,男30例,女8例,年龄81~97岁,平均84.18岁。其中住院时间超过半年的有16例,主要疾病为脑血管意外后遗症6例,早中期恶性肿瘤3例,中晚期恶性肿瘤1例,帕金森病3例,糖尿病4例,COPD 6例,冠心病6例,高血压15例,阿尔兹海默症5例,前列腺增生20例,大部分离休干部有2种以上慢性病并存。期间发生8起跌倒,3起为一个平面到另一平面的跌落,造成1起颞顶部头皮缝针,1起额面部血肿,1起右肱骨前端骨折。5起均为同一平面跌倒,有旁人立即搀扶未造成不良后果。

2 原因分析

2.1 生理性退行

进入老年期后,离休老干部机体的各方面开始出现退行性变化。运动系统能力的下降[4],肌肉、关节囊、韧带等结构和本体感受器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退行性改变。而肌肉力量下降、步态的稳定性下降和平衡功能受损是引发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原因[5,6,7]。感觉系统能力的下降使老干部的视觉、听觉均有不同程度的衰减。行走时视物不清或未能听见他人警告,也是造成他们不能及时避开障碍物,导致跌倒发生的原因。周围及中枢神经系统能力下降,使老年人由此引发的反应迟缓、智力下降、认知障碍不容忽视。认知障碍使老干部丧失主动规避跌倒风险的能力。经研究,存在认知障碍的老年人中,每年约有60%~80%发生过至少1次跌倒,大约是认知正常老年人的2倍[8]。这8起跌倒中有3起均属于认知障碍引发。

2.2 心理特征

战争经历和干部职业的特殊性使他们的心理特征不同于一般老年患者,他们中很多人性格好强不服老,对自身能力估计过高,或者不愿麻烦子女及陪护人员,使这部分老干部对防跌倒的依从性差。部分离休干部进入老年期后,行动迟缓、生活圈缩小、人际交往减少,信息获取量减少,子女尚在工作或忙于自己的生活而导致来院陪伴老人时间较少时,容易产生孤独悲伤或者愤怒的情绪[9];部分离休干部子女因下岗失业、经商失败或兄弟姐妹间为老人的经济分配等原因出现危机时,他们极力补偿又达不到预期效果时,就会出现明显的心理压力。这些不良的情绪均可造成老干部注意力不集中,易发现危险情况,从而增加跌倒风险。

2.3 疾病影响

帕金森病虽经药物控制,但仍有行走缓慢伴不稳、举步时抬脚不高等症状。研究发现步态的步高、步长、连续性、直线性、平稳性等特征与老年人跌倒危险性之间存在联系[10]。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病变及恶性肿瘤骨转移进一步加重下肢肌力下降,增加跌倒的潜在危险因素。阿尔茨海默症使患者的认知能力下降,有的老干部虽然日间行为正常、思维较清晰,但夜间就会产生思维紊乱、空间定位丧失等情况。脑血管疾病后发生肢体肌力降低,行走时平衡能力受损,这些均增加跌倒风险。前列腺增生导致尿频、尿急、淋漓不尽,夜间频繁起床,加之改变体位速度快,均易造成头晕导致跌倒危险因素增加。

2.4 药物因素

慢阻肺应用平喘剂可导致恶心呕吐、失眠、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紧张不安、行为障碍等;高血压应用降压药可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冠心病应用利尿剂可导致尿量多、电解质紊乱、下肢无力等;糖尿病应用降糖药或胰岛素可导致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增加;晚期肿瘤应用止痛剂时容易出现眩晕、呼吸困难、嗜睡、便秘、排尿困难;抗抑郁药可增加瞳孔散大的危险、肌肉痉挛、嗜睡、失眠、躁动、头晕等;安定可导致静坐不能、镇静、急性肌张力异常、体位性低血压。覃朝晖等[2]研究显示精神类药物和降血糖药物较其他药物与跌倒相关性大。老年离休干部大多有2种以上慢性病,服用的药物也更多。相对于某一种药物,复方用药导致的跌倒危险性更大[1]。

2.5 照顾者的防范认知

入院时护士向每位离休干部及照顾者进行防跌倒安全宣教,但部分在家中病情平稳入院进行一般调理的患者家属认为,患者的情况不会导致跌倒的发生,从主观上未引起足够重视,放任患者自行床椅转移、入厕等。此外,有的家属忙于工作,聘请护工看护患者,护工人员不足需同时照顾多位患者时,使认知障碍或下肢肌力降低的老干部患者脱离看护时间延长或增加,自行取用物品或活动时发生跌倒。

2.6 病室环境

卫生间水斗漏水导致地面潮湿,或病室生活用水时地面有部分水滴未及时擦干,行走时打滑而发生跌倒。卫生间因建筑要求门口挡水高1 cm,因此卫生间门口内外有1 cm的落差,老干部抬脚过低时容易发生跌倒。经常使用的物品如茶杯、拐杖等,未放置在床头柜等随手可取的地方,导致患者寻找拐杖、茶杯等物品时跌倒。

2.7 宣教方法和效果

护士仅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口头宣教,老年离休干部文化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缺少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宣传册,不利于跌倒自我预防意识的深入开展。青年护士沟通能力一般,仅让患者起床注意防跌倒,未阐明自我预防跌倒的细节和跌倒的严重后果;或者青年护士未与老干部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护士告知防跌倒的各项细节和后果,但老干部不愿相信护士的话。

3 防范措施

3.1 提供安全的病区环境

老干部入院时,由床位护士详细介绍病房环境,对跌倒高危人群,床头悬挂防跌倒警示标识,一览表做好防跌倒标示。根据老干部身高,调节病床高度,便于其上下床,同时拉上床栏加以保护,呼叫器放置于患者伸手就能按到的方位[3],常用物品也需放于患者随手可取的距离内。采用坐便式马桶,马桶旁配备呼叫按钮。马桶、浴室、走廊的墙壁上均安装稳定的扶手,浴室地面配备防滑垫,卫生间门口地面粘贴防跌倒警示标志。保证病室内的桌椅牢固,无摇晃现象,避免患者在扶撑时侧翻而跌倒。病室冰箱放置于离地面50~70 cm的茶几上,避免患者弯腰或下蹲取物时跌倒。床椅转移时应将轮椅固定住,防止轮椅滑动造成跌倒。病区各类物品放置有序,保证走廊和病室地面平坦、干燥、无水迹、无障碍物。护士每日评估病区环境,存在跌倒安全隐患的设施及时修理或更换。

3.2 落实患者跌倒危险因素的评估和防跌倒安全教育

入院时根据每位老干部的跌倒史、肢体活动情况、自理能力、药物因素等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同时观察老干部在不用手、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能否直接从靠椅上站起,在室内步行一定距离及返回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平稳表现以了解老干部的骨骼肌功能[10]。对老年痴呆、下肢肌力下降、视力听力障碍等跌倒高危患者必须一对一贴身看护,对夜间发作的认知能力障碍者尤其要做到24 h无间断看护,夜间使用科内自制的床栏空隙阻隔带,避免其自行从床栏空隙处下床造成跌倒。对意识清楚、无老年痴呆的老干部除了在入院时做好安全告知,住院期间动态评估病情和用药,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建议他们在日常生活起居中动作放慢、遇事不着急,尤其是起床或夜间入厕时做到3个30 s,即醒后卧床30 s,床上坐起30 s,床旁站立30 s,最后行走。有下肢肌力减退的老干部,行走时使用适合自己的辅助用具,如单脚拐杖、三脚拐杖、四脚拐杖等,将拐杖放于随手可拿取的地方。老干部活动过程中适时地提醒他们注意行走时手扶走廊扶手,如厕时无法自行起身时按呼叫铃等。定期对看护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防跌倒安全意识,让看护人员对跌倒后果的严重性和跌倒危险因素有明确的认识。

3.3 加强用药观察和护理

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注意观察利尿剂应用后有无夜尿增多起床的情况,根据跌倒高危评分指导老干部使用床边坐便器,必要时床上使用尿壶或便盆,并解除其思想顾虑。观察服用安眠药时是否处于平卧位,避免服药后起效时间迅速、作用快,再次起床时发生头晕症状导致跌倒。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后有无及时进餐和低血糖症状;服用降压药后有无头晕和血压情况;服用止痛剂后观察精神状态的情况,及时发现易造成跌倒的危险因素。

3.4 提高病情的动态评估

与老干部建立良好融洽的护患关系,除了病情经常交流沟通其他与病情无关的情况,及时了解其不良心理状态并进行疏导。对家属陪护较少的老干部,与家属沟通,多陪护患者,使其有良好的心情接受护理人员防跌倒的宣教。护士定期进行下肢肌力和认知能力的评估,及时发现老干部腿部肌力变化的情况,观察神志、认知情况,了解新发脑梗等疾病,掌握患者每日用药情况,及时对其跌倒危险因素进行再次评估。

3.5 设计图文并茂的宣教册

健康教育是降低跌倒发生率的最有效措施[5]。老年离休干部虽然文化程度相对高,但视力、智力的下降使患者不易接受文字多、字体小的宣教册,故制作宣教册时需增加插图的使用,设计让患者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防跌倒宣传册,内容包括跌倒的原因、药物使用、体力与平衡、跌倒的恐惧、跌倒时呼救,使自我跌倒预防的重要性简单易懂。结合护士的关心和宣教让无认知障碍的老干部主动参与到跌倒预防中来。

3.6 增强下肢肌力的活动耐力

改善步态、增加平衡能力的康复训练是防跌倒的有效干预措施[6]。笔者所在科室现与康复科治疗师联合,根据老干部的病情、下肢肌力的情况选择肢体按摩、肌力、步态和平衡能力的康复训练,每天2次,循序渐进。从站立到开步走,观察老干部的行走姿势、步幅大小和平衡能力的掌握,训练器行走时脚掌的抬起和落地姿势,使其脚掌着地,避免抬步过低引起跌倒。

3.7 其他方面

行走时选择大小合适、防滑的鞋子,避免穿着拖鞋外出;对视物模糊或听力障碍的患者,与家属沟通协助患者佩戴合适的眼镜或助听器;与医生沟通,患者疾病好转时减少不必要的用药。

老干部发生跌倒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因素,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应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应对措施,将住院期间老干部的跌倒发生降到最低甚至杜绝,以提高老干部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参考文献

[1]戴菁菁,朱宏伟.老年患者肿瘤化疗期间预防跌倒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1):2600-2602.

[2]覃朝晖,于普林.老年人跌倒与药物关系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3):3099-3101.

[3]孙晓敏,许方蕾,张丽亚.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2):1389-1391.

[4]尤黎明.老年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2-3.

[5]孙昌林,尹红.两种预防跌倒中外读物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8):41-43.

[6]王连成,章礼勤,张祎,等.平衡和步态分析测试在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3):251-253.

[7]范清秋,赵华,封秀琴.老年住院患者照护者对预防跌倒的认知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8,27(11):875-876.

[8]郑洁皎,王雪强.认知功能对预防老年人跌倒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1):3-4.

[9]蒋嘉.军队离休干部心理特征浅析与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6):156-157.

离休干部 第8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干休所离休老年抑郁症患者, 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 , 并排除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及其他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 HAMD (24项) 评分>18分。共33例, 其中男25例, 女8例。入选的33例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16例, 男8例, 女3例, 平均年龄82.8岁。研究组17例, 男7例, 女5例, 平均年龄83.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基础病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方法

两组均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 (黛力新) 治疗, 每天1片, 早上1次服, 连服8周。研究组每周由心理咨询医师施行心理疏导进行心理干预, 对照组单纯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1、2、4、8周末进行HAMD评分及减分率, 8周末进行疗效评价。心理疏导的措施主要有: (1) 心理咨询医师深入家庭, 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 找出抑郁的可能相关因素; (2) 针对各种不同的诱因, 运用认知重建技术, 帮助患者客观认识衰老及慢性病的影响, 正确看待生活中出现的种种变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3) 鼓励患者多参加集体活动, 增加人际交往, 增强适应社会、应付环境的能力。 (4) 热情帮助患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 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争取家庭的理解与支持。

1.3 疗效评价

分别于治疗前后用HAMD对每名患者进行评分, 根据患者的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抑郁症状消失, 减分率>75%为痊愈;抑郁症状基本消失, 减分率≥50%为显著进步;抑郁症状减轻, 减分率≥25%为进步;减分率<25%为无效。减分率 (%) = (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 /治疗前总分×100%。总有效率=痊愈+显著进步+进步。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指标均以表示, 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以P<0.05表示为统计学相差显著。

2 结果

2.1 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 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8周的治疗, 两组患者抑郁症状均有所缓解。由表1可见, 从治疗的第2周末开始, 两组的HAMD总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的第4周末及第8周末, 两组的HAMD总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P<0.01) 。由表2可见, 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 两组HAMD总分减分率在治疗的第2周末差异开始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到第4周末及第8周末, 差异非常显著 (P<0.01) 。抑郁患者症状减轻更明显, 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见表1、表2。

与治疗前比较*P<0.05, **P<0.01, 与对照组比较☆P<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2.2 疗效分析

对照组临床痊愈2例 (12.5%) , 显著进步5例 (31.25%) , 进步4例 (25%) , 无效5例 (31.25%) , 总有效率为68.75%;研究组临床痊愈5例 (29.42%) , 显著进步8例 (47.06%) , 进步2例 (11.76%) , 无效2例 (11.76%) , 总有效率为88.24%。两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3。

3 讨论

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抑郁症老人占老年人口7%~10%, 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 其发生率可达50%。目前军队干休所老干部普遍进入“两高期”, 因疾病、丧偶、独居及其他应激事件的刺激, 老干部心理疾病不断上升[1], 老年抑郁症的患病率也相应增高, 严重危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传统的治疗抑郁症方法依靠药物, 虽然有一定的疗效, 但疗程长, 停药后易复发, 而心理疏导是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手段。离休老干部是一个特殊群体, 患上抑郁症后更加沉默寡言, 难以与他人沟通。心理医师对待每一位患者要做到耐心细致、亲切和蔼、热情周到, 能认真听取他们的主诉并给予充分的同情和理解, 让他们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 让患者感到被重视、受人尊敬。认知行为重建, 能从诱因上帮助患者改变不正确的观念和认识, 让他们认识到疾病、衰老、死亡是人生的自然规律, 从而建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积极应对生理上及生活中的各种变化, 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以及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让患者对于生活中的不顺心事, 以及丧偶、家庭变故等不良刺激, 能够学会自我调整, 并能冷静对待, 泰然处之。社会和家庭支持也是老年抑郁症的重要保护因素[2]。融洽的家庭关系会让人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在遇到困难时, 家庭成员间也可彼此慰籍, 共度难关。子女、亲友常来看望老人, 能让患者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在精神上、心理上得到安慰,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也增强了他们战胜疾病的勇气。根据患者的专长和健康状况, 让患者走出家门, 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文娱体育活动, 在和谐的氛围中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放松心情,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抑郁症状。

黛力新是一种新型的抗抑郁药, 由小剂量三氟噻吨和四甲蒽丙胺组合而成。四甲蒽丙胺抑制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 (NA) 和5-羟色胺 (5-HT) 的再摄取, 增加突触间隙单胺类递质的含量, 从而达到抗抑郁作用。小剂量三氟噻吨主要作用于突触前膜多巴胺 (DA) 自身调节受体 (D受体) , 促进DA的合成和释放, 增加突触的DA含量。两种成分的合剂具有协同的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发挥抗抑郁作用。

观察显示, 治疗1周后药物开始起作用,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HAMD评分降低, 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说明黛力新治疗开始起效, 而此时心理干预尚未发挥作用。治疗2、4、8周后, 两组HAMD评分降低更为明显, 证明药物治疗效果肯定, 而研究组HAMD减分率均高于对照组, 尤以4、8周后 (P<0.01) , 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 心理疏导让患者逐步建立起良性的认知模式, 学会使用合理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到评价客观事物, 充分调动起自身的潜能, 与药物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 健康的心理及行为得以重建[3]。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总有效率可达88.24%, 疗效明显好于单用抗抑郁药 (P<0.01) 。

综上所述, 药物可以治疗主要症状, 但停药后相当一部分患者仍会复发或在今后生活中遇到挫折又出现抑郁, 而心理治疗可以教会患者如何面对和适应挫折, 调节自己的心理平衡。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老年抑郁症有效率高于单用抗抑郁药, 提示合并心理干预提高了离休老干部抑郁症的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疏导及抗抑郁药对老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33例军队离休老年抑郁症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对照组单纯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应用抗抑郁药物的基础上施以心理疏导;治疗前后行HAMD抑郁量表进行评分, 并行HAMD减分率评估。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1) 。研究组在第2、4、8周末HAMD减分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 (P<0.05, P<0.01) , 联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24%, 高于单用抗抑郁药物 (68.75%, P<0.01) ) 。结论 心理疏导疗法联合抗抑郁药较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疗效明显。

关键词:心理疏导,抑郁症,离休干部

参考文献

[1]洪锡平.“两高期”老干部心理障碍特征及心理干预措施[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09, 11 (4) :308.

[2]吕永良, 吴爱勤, 李鸣, 等.老年抑郁与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 2004, 8 (12) :2206-2207.

离休干部 第9篇

各设区市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委老干部局:

根据省委赣办字[2002]25号文件精神,我省各地普遍建立了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三个机制”的建立,特别是企业和原未享受公费医疗的事业单位的离休干部医药费实行单独统筹,较好地解决了以前部分地区、部分单位长期拖欠离休干部医药费问题,体现了党与政府对老同志的关心,得到广大离休干部的好评。

但在文件具体实施中,近来有离休干部反映,由于特困企业、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医药费单独统筹资金缴交上的时间差异,以致部分年初的医药费不能按规定及时报销。为此,经研究,特通知如下:

一、为了妥善解决特困企业、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的医药费报销问题,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省委老干部局在每年12月底审核下一年度省属申请特困企事业单位的情况,然后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主办下文,确定补助离休干部医药费单独统筹资金的单位名单,省财政厅根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主办文件上的正式名单和省人代会预算计算补助资金并一次性下达。

二、每年年初,在省里界定特困企业、事业单位名单文件下发之前,各级医保经办机构要根据上一年度确定的特困企业、事业单位名单和离休干部情况妥善安排,按规定确保离休干部的医药费报销。

三、市、县各有关部门要在每年11~12月份尽快研究本级特困企业、事业单位医药费补助的类别、标准等有关事宜。各级财政部门根据界定标准,待同级人代会确定预算后,抓紧时间计算本级离休干部医药费单独统筹补助资金,并及时下达拨付。

四、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规定,不得发生离休干部医药费的拖欠。

江西省财政厅

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江西省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

中共江西省委老干部局

上一篇:过程控制决定药品质量下一篇:体育运动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