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模式范文

2024-05-06

多层次模式范文(精选12篇)

多层次模式 第1篇

关键词:多层次模式,教务管理系统,C/S结构,B/S结构,J2EE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应用逐渐由大规模科学计算的海量数据处理转向大规模的事务处理和对工作流的管理,这就产生了以台式计算机为核心,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开发环境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大规模的事务处理和对工作流的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高校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和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教学资源日益紧张,如何充分利用紧缺的教学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为此建立科学、高效的现代教务管理系统可以解决教务管理的信息量大,信息采集难,信息反馈滞后,信息准确性低的瓶颈。

2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系统开发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整个系统开发的基础,需求分析的结果直接影响着整个软件工程的成功与失败。通过调研和分析确定该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学生管理、师资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智能排课、考试管理、选课管理、成绩管理、教学质量评价、教材管理、实践管理、论文管理、毕业生管理、网上作业批改等功能模块。系统角色可以分为系统管理员、学生用户、教师用户、学院管理员、教务管理员、师资管理员、考试管理员、教材管理员、学籍成绩管理员、毕业生(论文)管理员、一般管理员等。

3 遇到的问题及困惑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发展使得高校规模日益巨大。学生大量增长带来多样化的求学需求;新专业、新学科的出现而带来的相应校内机构的分化和增加,使高校面临着愈来愈大的内部复杂性压力。很多高校扩招后的一个明显表现是出现几个校区,从而给管理者带来非常大的困难,特别是给教务管理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以山西财经大学为例,有三个校区,本科人数达到13000多人、研究生达3000多人。从而给日常的教务管理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和问题。例如每学期的网上选课已经成为很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同时几千人上网无数次的点击导致系统崩溃。尽管在选课期间安排按年级分开选课,但面对每个年级三千多人的点击,当出现网络拥堵的时候,学生就会不停的点击,从而加剧了主机的瘫痪;再有很多高校的教务管理服务器经常遭受来自内部(校园网)和外部(Internet)的攻击。

4 管理模式选择

面对上述困难,笔者经过研究和认真的调研,发现可以采用对不同校区的选课和管理采取相对独立的管理方式。具体设想为:每个校区形成一个独立的管理系统,然后每个校区的数据库服务器通过网络代理程序与中心数据库服务器实时的数据同步交换。该管理方式的优点:避免了几千人同时访问同一台服务器,实现了对过量点击的分流;大大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当一个数据服务器不能工作的时候不会影响整个学校教务管理系统的正常使用,即便是中心数据库服务器出现故障暂时也不会影响到其他分服务器(数据库)的正常运行,从而就可以快速的对出现故障的各类数据库服务器进行系统修复和恢复。

4.1 硬件结构设计

采用C/S(客户机/服务器)和B/S(浏览器/服务器)组合的模式组织方式。Server部分是由多个用户共享所需的功能和信息;Client部分是为每个用户所有的;Brows部分是为学校管理部门的管理者所使用。Client部分执行前台功能如管理用户接口、采集数据、格式化数据库和报告请示等,而用户需要服务即由Client发出请求,然后由Server执行相应的服务,并将服务结果送回Client,然后提交给用户;Brows部分执行管理者用户所发出的各种指令以及操作请求,由Server执行相应的服务,如图所示。

从结构中可以看出,系统采用了多层次的软件管理模式,即采用了三层C/S(客户机/服务器)和B/S(浏览器/服务器)混合的软件管理模式,再加之中心服务器和分服务器之间的管理模式,从而实现了四层的混合软件管理模式

4.2 软件结构

数据种类多、数据量大是教务综合系统的特点。因此,应根据业务特点和业务量,并权衡数据库的性能价格比,选择成熟、稳定的操作系统和关系数据库,充分考虑其兼容性和可扩充性,以达到数据集中式管理、分布式协作。

(1)对于学生信息的核对、选课等级考试报名、查询成绩、作业提交、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各种申请、教师的成绩录入、作业批改、调课申请、教学场地借用、课表查询、成绩查询等功能采用B/S结构。

(2)对于多个用户大数据量的统计、处理、运算(如多学院同时成绩统计排名、学籍监控、毕业/学位论文的审核,多校区多院系同时自动排课)采用C/S结构,利用服务器和多客户端处理能力来解决运算量的问题,这些功能如果采用B/S结构,那么所有的运算量都让服务器来处理,速度会很慢,对服务器的要求也很高。

(3)对于一些复杂的业务流程如学生综合测评的统计,教师工作量的计算,人机交互式排课、调课,学生选课记录的处理,各种学生成绩的统计,教材的盘库,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统计,毕业/学位审核等功能采用采用C/S结构处理非常灵活。

(4)对于一些复杂的报表如毕业生成绩表、学生学籍卡、实验室管理的一些报表格式复杂并需要连续打印,采用采用C/S结构程序处理灵活速度快。如图所示,教务管理信息系统C/S和B/S混合结构。

5 开发平台及相关技术

系统开发采用JAVA语言开发,遵循J2EE规范,数据库基于ORACLE的多层B/S和C/S混合结构应用系统,把能够执行特定功能的应用逻辑代码分装成应用对象并发布到应用服务器中,以供WEB服务器调用。

本系统采用J2EE的多层分布式架构模型,该模型由组件组成,而且应用程序的逻辑根据功能划分并被封装在各组件中。由于是采用分布式架构,J2EE应用中的大量组件部署在不同的机器中,通常这些机器具有不同的物理地址。本系统的J2EE架构分为5层[20]:客户层、Web应用层、组件层(业务层)、分数据库应用系统层、中心数据库应用系统层。如图所示描述了本系统J2EE架构多层应用架构模型。

(1)客户层:用来与用户交互,把来自系统的信息显示给用户。J2EE平台支持不同类型的客户端,包括HTML用户、Java Applets和Java应用等。

(2)Web层:Web层[21]产生表示逻辑,并接受来自表示客户端的用户反馈,这些表示客户端通常是HTML客户端、Java Applets和其他的Web客户端。在所接收的客户端请求的基础上,表示层对用户产生相应的回应。J2EE平台中,是由Web容器内的Servlet和SJP来实现这一层的。

(3)业务逻辑层:运行在J2EE的EBJ服务器中。其主要处理应用的核心业务逻辑。业务逻辑层为低层业务服务组件提供必要的接口。业务组件通常被实现为EBJ容器内的EBJ组件。EJB容器提供组件生命周期、管理持久性、事务和资源的分配等。

(4)分企业信息系统(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运行在分EIS服务器中。它处理企业信息系统软件包括企业基础设施系统,例如企业资源计划(ERP)、大型机事务处理、数据库系统和其它的遗留信息系统。例如,J2EE应用组件可能因为数据库连接需要访问企业信息系统。

(5)主企业信息系统,运行在中心数据库的服务器,它负责进行数据的更新和校正,实现主服务器和各分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通讯和事务管理。

数据库主服务器和各分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递和信息交互是通过网络代理程序来实现的。通讯协议TCP/IP协议的配置,程序代理程序从而可以进行数据的实时传递,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和数据的及时传递。

6 教务管理系统改善构想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开发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软件的建设也在发展。

首先在技术手段上,逐步创新使数据库编程技术变得更加方便容易,功能也更加强大。

在数据库系统建设上,对不符合规范的数据库系统,应逐渐抛弃,并且建立制度,统一认识,使用完全一致的基础数据库,这需要依靠各部门的协调工作。

系统功能上,应不断扩大、完善系统功能,将越来越多的教务管理工作真正实现信息化。此外,系统的安全问题永远是系统设计时需要重视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硬件方面,随着学校规模的逐步扩大和信息量的增加,建议由原来的高档机架式服务器换成小型机。

在人员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操作系统由原来的Windows 2000 server换成Unix/Linux操作系统,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和并发性。

7 结束语

高校教务管理的自动化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继续深化,高校管理愈来愈灵活,对教务管理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也将为满足这些要求提供可能。教务管理系统极大地减轻了管理人员和学生的负担,减少误差、提高效率,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总之,教务管理系统应用前景广泛,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刁帅.基于Web的数字化学校教务管理系统[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4):114-115.

[2]王祥瑞.基于Web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J].煤炭技术,2011,(12):290-291.

[3]王学东,贾晋.数字校园教育信息资源配置研究[J].情报科学,2005,(1):32-33.

[4]蒋东兴.高校教务管理技术支持的创新与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6):16-18.

多层次、多维度的道德教育新模式 第2篇

多层次、多维度的道德教育新模式

道德教育的新模式,就其内容来看,既应当是多层次的,又应当是多维度的.多层次的道德教育,除了要求针对现实的道德状况来安排不同层次的道德教育内容之外,还要求根据个体的`道德心理发展的规律、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来划分道德教育内容的不同层次.多维度的道德教育,主要是指道德教育要着重抓好道德价值导向、道德规范学习、道德人格模塑和道德能力培养等四方面工作.

作 者:吕耀怀 周德民  作者单位:吕耀怀(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周德民(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4)

刊 名: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年,卷(期):2002 8(3) 分类号:B822.1 关键词:道德   道德教育模式   道德价值  

多层次模式 第3篇

【关键词】多层次 融合培训 创新 实践 效果

部件装配技术专业是我校的一个特色专业,培训层次主要包括生长干部本科学员和士官学员,主要承担某部件装配检测技术与管理人才培养任务。其中,生长干部本科学员为学历教育,侧重原理教学及指挥能力培养,士官学员为职业技术教育,侧重实践能力培养。针对两个培训层次的特点,结合专业教学实际,通过多年来教学实施过程中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了一套相近专业多层次融合培训的新模式,充分发挥了各层次学员的特点和优势,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坚持“资源共享、有机结合、多方受益”的创新原则,创建多层次学员融合教学培训新模式

通过不断对各层次教学训练规律与特点的研究,针对教育资源有限、培训内容相关、任职岗位能力需求部分一致的实际,在不改变各自教育规律与特点的原则下,瞄准两个培训层次培养目标对专业技能要求的“共通点”,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内容设计、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保障条件建设、实践操作训练、教学方法创新与应用等方面入手,加强各层次教学训练有机融合,提出并实践了多层次学员融合培训的新模式,实现了基于同一平台的“联教联训”及不同层次学员之间的“互导互学”,提高了教学资源利用效率,达到了不同层次学员相互取长补短的教学效果。

2.坚持“区分层次、突出特点、存异求同”的组训原则,构建有机融合的教学内容体系

以任职岗位能力需求为牵引,结合生长干部本科学员与士官学员不同的培训特点与目标,分别制订了具有不同特色的培养方案[1,2]。按照两个层次各自的培养目标,分别优化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士官学员按照“强技能、懂管理、能组训、会指挥”的原则,突出应用技能培训特点;生长干部本科学员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强指挥”的原则,突出技指合一的培训特点。针对两个层次学员应知应会的基本专业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寻求共同点,设置通开专业基础课程、实践类课程、设备管理类课程以及拓展类课程。课程内容的具体设计,区分不同层次,明确侧重点,准确把握难度与深度,结合学员基础实际及培训要求,合理设置学时数与内容要点。

3.坚持“教用一致、多重并举、虚实共融”的总体原则,创建多元融合的教学训练共享平台

按照教学训练的基本指导思想,坚持训练设备、教材规程、教学场地、网络平台、考核规范等条件建设并重的原则,依托“2110工程”重点学科建设、模拟训练设备建设、结合学校训练场地整体建设,建成了军队重点实验室、专业教室,建立了实践训练中心,研制了一批模拟训练设备,开发了部件装配虚拟操作系统、部件结构原理计算机三维仿真示教系统,编写了实践操作规程20余册、各层次专业教材30余部,制订了专业实习方案,设计制作了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20余套,建成了4门网络课程,制作了教学模型30余件、原理教学挂图120余幅,规范了专业技能考核评价标准,创建了满足课堂教学、现地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操作、专业实习、考核评价要求的综合性教学训练共享平台,为促进各层次学员综合能力培养与素质拓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条件。

4.坚持“教学创新、教练创新、教导创新”的教改原则,建立了多层次学员融合训练的教学方法体系

针对本专业课程与实际设备结合紧密的特点,对理论课程,积极探索案例式、研讨式、现地式等教学方法[3]。注重收集整理用户在设备日常管理和操作使用中的经验教训,整编成典型教学案例,融入到专业教学训练中,增强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组织安全管理、应急处置等重大课题研讨,提高了学员安全意识与管理水平。广泛开展现地教学,将课堂拓展至库房,加深了学员对实际设备的认知水平。

在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具体教学组织中,将两个层次学员的教学、训练与指导融为一体,不断凝练了“学、练、导”三结合的“层次训练法”。其中,“学”是指在训练前期组织士官学员现地参观、学习规程、观摩操作、熟悉流程等,以掌握设备操作的基本内容与要求;“练”是指学员按照操作要求,开展部件装配各小专业的装配检测、维护保养等方面的实际训练;“导”是指学员在“学”、“练”的基础上,协助教员指导生长干部本科学员开展设备操作与管理训练。这种层次式训练法,不仅培养了学员过硬的设备操作技能,同时锻炼了学员的管理、指挥和组训能力。

5.坚持“一专多能、技指融合、全面发展”的培育理念,打造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

在目前教员队伍编制有限、实践训练教练员力量薄弱,建成两支相对独立师资队伍存在困难的现实情况下,采取融合式课程教学与实践训练保障,实现了同一支教员队伍和实践训练教练员同时满足本专业两个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

针对新任课教员缺乏专业教学经验,专门组织了生长干部本科学员与士官学员两个层次的教学培训活动;针对大专层次专业教学的特殊性,组织开展了实践训练教练员教学经验交流会与教学方法研讨会;针对最新设备的教学需求,组织教员到设备研制部门跟踪学习,邀请设备研制专家来校讲学;针对教员实践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组织部分教员到设备使用部门见学;针对师资队伍力量不足,使用单位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员,充实教员队伍。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整体提高了任课教员和实践训练教练员的专业教学水平和组训能力,建成了一支既能胜任生长干部学员专业教学又能胜任士官学员专业教学的人才队伍,为搞好专业教学训练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支撑。

6.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促评”的评价原则,健全实践操作技能评价体系

为加强实践操作训练技能考评的科学性,不断开展专业技能考评方法研究,科学构建专业技能考评体系规范。制订了《部件装配技术专业学员技能考核标准》及《部件装配技术专业学员技能考核实施细则》,明确了考核项目与内容、考核方法、成绩评定方法,细化了评价指标,规范了组织与实施程序,实现了专业技能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合理性。提出了专业理论课程考试的“现场科目考试模式”和专业技能课程考试的“分段综合考试模式”,制订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操作考试改革方案”,实现了全过程全要素评价、学员参与评价,有力地促使了考试目的以检验学习效果为主向以促进学习为主的转变,提高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

通过考评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达到了总部对两个培训层次学员教学评价的总体要求,促进了学员学习训练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有效调动,促进了专业教学训练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促进了专业教学评价的完善与发展。

多层次学员融合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贯彻了高等教育理念,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实践,创新成果成功应用于教学训练,有效解决了训练设施数量不足与多层次训练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现地教学法、“学、练、导”三结合的“层次训练法”、“现场科目考试模式”和“分段综合考试模式”等先进的教学、组训方法的应用,充分发挥了两个层次学员的特长,激发了学员专业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强化了设备操作技能的培养,学员动手能力明显增强。融合培训模式的创新成果得到了学校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其理论思想与实践成果在我校多个专业的教学训练中得到推广应用,发挥了较好的借鉴参考价值与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第二炮兵工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M].第二炮兵工程学院,2005.

[2]第二炮兵工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M].第二炮兵工程学院,2009.

[3]张鹏,王臻臻,何山.军校士官任职教育教学方法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8).

[4]董三强,王玉玲,余文力.士官专业课程考试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二炮院校教育,2013(2).

多层次模式 第4篇

关键词:工程教育,CDIO模式,实践教学体,电子信息工程

0 引言

世界范围的工程教育经过从“务实”到“务虚”阶段, 已经跨进新一轮“求实学”、“重实际”、“干实事”的阶段, 正在推动工程教育的范式由“技术型”、“科学型”向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工程型”转变, 因此, 当前工程教育转型的标志为“回归工程实践”。美国欧林工学院是工程教育改革一个典范。它成立于1997年, 是一所新兴的工科院校, 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把基于项目的体验式教学贯穿大学四年, 重塑并实现了跨学科、重设计为特色, 工程知识、技能和人品素质相结合的工程教育理想[1,2,3]。

针对我国工科专业“重理论, 轻实践”培养方式, 以及与产业界用人需求严重脱节的客观情况, 2011年1月我国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提出了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即卓越工程师计划。东北大学作为第二批高校加入我国卓越工程师计划。

1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剖析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电子与信息方面的宽口径专业, 是信息理论、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交叉学科, 培养能够掌握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相互交叉融合的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4]。电子信息工程理论教育占主导地位, 可以依次分为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以及专业教育三部分, 而实践教育处于从属地位, 由实验课、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构成, 这也是工科教育中“重理论, 轻实践”本质所在。因此工程教育的重点是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加强实践教育, 构建多层次协同的工程实践体系。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育是以教学实践平台为载体, 教学实践平台有课内实践平台、课外实践平台两种类型。课内实践平台一般有实验课程、课程设计、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毕业论文 (设计) 等;课外实践平台一般有学校、院系或专业兴趣小组活动及创新实践社团活动、各类竞赛、课外科研开发项目与学术研究活动等多种形式, 如表1所示。

我院针对课外实践平台建立学生创新与电子实习实验室, 以此创新实验室为基础, 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 如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学校资助科创项目以及自选项目等, 学生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 申请专利多项, 发表论文多篇, 这是实践教学的亮点, 但也存在不足, 如实验课多为验证性的, 学生缺乏兴趣;课程设计时间短, 学生无法按时完成, 即使完成也是拷贝往届设计方案, 由于缺乏必要的设计环节, 出了问题也不知道是何原因。毕业设计目标不明确, 参与的积极性比较低。科技创新项目虽然很好, 但是惠及的学生较少。

2 基于CDIO模式的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策略

2.1 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5,6,7]。CDIO代表构思 (Conceive) 、设计 (Design) 、实现 (Implement) 和运作 (Operate) , 它以产品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 目标是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 并以综合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2.2 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策略

根据CDIO工程教育规律, 针对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提出以下应对建议:

1针对学生反映实验课多为验证性的, 对此缺乏学习兴趣的问题, 学院其实已经要求院属实验室提供一些开放性、体验性实验题目, 但是学生并不了解, 建议学院在网上或者通过别的途径告知学生, 并告诉学生申请的流程, 使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开放性实验。

2由于课程设计时间短, 许多学生无法按时完成, 即使完成也是拷贝往届设计方案, 当电路出现问题不会分析。而根据CDIO教育规律, 课程设计由于缺乏必要的构思、设计环节, 其工程训练的效果就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因此建议适当延长课程设计时间, 或者提前要求学生对课程设计的题目进行构思与设计。

3针对科技创新项目惠及面过窄的情况, 学院其实已经要求专业老师在毕业设计同时提供两个科创题目, 但是仍然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建议学生积极主动和专业老师联系, 申请加入老师研究团队, 不要总是等学院安排。

4针对毕业生大量参与东软培训的情况, 反映许多毕业生希望接受必要的工程训练, 建议学院在院属实验室的基础上, 筹建工程实训实验室, 如可以将单片机、DSP、FPGA等实验室合并建成嵌入式实训实验室, 将物联网实验室建成物联网工程实训实验室。而在校外可以海湾公司、康泰公司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为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实训机会。

5毕业设计是工程教育的最后环节, 集中反映了CDIO工程培养模式思路:学生首先根据自己兴趣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填写选题表;其次根据课题任务要求, 收集资料, 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填写开题报告;接着, 完成系统硬件设计, 软件编写, PCB的制作以及焊接等, 撰写论文初稿;最后, 进行软硬件系统的联调, 根据联调中出现的问题, 完善系统方案, 形成论文终稿。

3结论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工程教育现状与趋势, 结合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实际情况,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剖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并针对验证性实验过多, 课程设计过短以及毕业设计积极性比较低等问题, 按照CDIO工程教育规律, 逐一地给出相关应对措施, 以期完善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吴婧姗, 邹晓东.回归工程实践:欧林工学院改革模式初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3 (1) :40-45, 70.

[2]王孙禺, 曾开富.针对理工教育模式的一场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 (4) :18-26.

[3]李曼丽.独辟蹊径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之道[J].大学教育科学, 2010 (2) :91-9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2012)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5]雷环, 汤威颐, Edward F.Crawley.培养创新型、多层次、专业化的工程科技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 (5) :29-35.

[6]应自炉, 甘俊英, 廖惜春.基于COOP-CDIO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1 (3) :13-14, 23.

分层次阅读教学模式 第5篇

一、 主要依据

国家教委就原语文教学大纲进行修订(修订大纲),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过渡性大纲,又很快出台了《语文课程标准》。《分层次阅读教学模式》正是把《修订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作为主要依据,而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的快速发展,在具体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归结出来的。

二、指导思想

更新观念,打破传统模式,确立创新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师生平等,双向互动,建立阅读教学新理念。

三、基本思路

用《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指导语文教学,淡化分析讲解,加强读写训练,分层次阅读课文(初读、整体感知;熟读,理清文路;精读,理解文意;赏读,感悟意境),并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写话、习作和表达,从而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整体水平。

多层次模式 第6篇

【关键词】实训 专题教育 多层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78-02

中国药科大学是一所以药学为特色的重点大学,自建校来一直秉承“不唯药,需围药,应为药”的教学特色。随着时代的推进、技术领域的变革,传统的理论与实验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制药工业对双料人才的需求。2010年中国药科大学工程实训中心应运时代需求而生,具有固体制剂、注射剂、冻干粉针、生物制药、药物合成、中药提取六个车间和公用工程。每个车间内的生产线均采用国内先进设备,使实训教学能够在医药企业真实生产情境下顺利开展,是具有生产功能的融规模化、系统化、信息化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在全国医药院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起着示范和引领作用[1]。本文以“药物合成车间实训”为例,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需求的学生量身定制出一份具有吸引力的教学体系,探讨多层次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围绕车间特色,构思和设计多层次实训教学模块

本校学生专业按理、工、文、经分类,有高职、本科、专业硕士及卓越工程师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对实训内容关注点、兴趣点有差异。因此如何围绕药物合成车间特色,构思多层次的实训教学模块尤为重要。

首先,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实训教学模式建立献计献策;向原料药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广泛调研制药企业人才需求,指导教学方向。其次,组织教师到原料药生产企业学习,让教师体会教学与生产差异,学会换位思考。学校连续五年利用假期组织实训教学的教师到多家原料药生产企业学习,向岗位工人学习设备操作、工艺要领和维修保养等。此外,聘请制药企业的工程师为实训教学的指导专家,定期开展生产、管理、安全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促进教师的生产意识,提高实训教学水平。

药物合成车间以扑热息痛原料药为例进行车间工艺布局和实训教学,逐步形成如下图所示多层次教学模式。根据对不同层次学生就业定位不同,对于非药学类本科生、高职学生以“实用”、“够用”为准则,实训教学以工艺为核心,学会酰化反应釜、脱色釜、离心机等设备的操作要领,学会分析并解决生产过程故障,掌握产品质量控制要素。对于药学类工科专业的学生,要从生产工艺全局出发,掌握设备原理,如酸雾净化塔、浓缩回收塔、流化床干燥器等,零部件更新,设备验证,工艺参数设置等。对于专业硕士及卓越工程师班学生,则从实践与管理两个角度出发,掌握车间各处细节,统领全局。在分层次的模式下,将药物合成车间的岗位实训内容按扑热息痛生产特点,分为合成、脱色、浓缩回收、三废处理四个环节。根据分层次的要求,细化每个岗位具体实训内容,形成合成、脱色、浓缩回收、三废处理四个实训模块。

二、持续改进教学模式,多视角完善实训模式

通过调查问卷以及与学生正面沟通,发现学生对实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动力不足,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穿插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我们在车间引入触摸屏式多媒体机,将整个车间布局以3D动画形式展现,学生可以任意选择感兴趣的环节[2]。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无法实现的现场教学以生产企业的图片和生产录像播放方式向学生展示。通过对原料药生产工艺整个环节的展示,穿插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发现、去思考。

实训教学根据车间现状研究出讲解与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固体物料和液体物料投入反应釜的方式有所区别,通过模拟投料方式,让学生理解原料药生产物料的称量,投料。原料药生产过程中常采用结晶方式进行分离提纯,用到离心机进行固液分离。学生在实验室有接触过小型的高速离心机,对于药物合成车间使用的普通离心机操作并不熟悉,讲解基本要领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有助于理解不同离心设备的差异,构建完整的工程实践知识体系。

我们针对部分专业的学生开展个性化专题教育,如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关注制药企业三废处理技术[3]。我们特意制作“制药企业三废处理”的专题课件,结合环境科学专业特点,对“药厂废水处理流程”“药厂废气处理设备”进行针对性讲解,实现专业课程与实训课程的对接。原料药生产的过程往往需要用到大量有机试剂,车间需要控制点火源防止爆炸和燃烧。在此背景下我们开设“车间安全技术”专题,根据原料药生产的特殊性,围绕安全技术讲解。后面我们还将针对药物分析专业的学生开展“原料药制药控制分析”专题,针对管理类专业学生开展“原理药的销售”专题等,以专题教育结合专业特点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三、完善技能考核体系,以考促学

在实训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尽力挤出时间进行技能考核,促进学生思考,强化实训内容。目前已经建立专业硕士和卓工班的考核体系。考核的方式不局限于现场考核,根据学校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培养要求,安排不同层次的考核。对于卓越工程师班和高职学生以技能操作考核为主,一般每次考核15名学生,每个学生设置不同的考核内容。考核结束时教师要针对出现情况进行小结,及时纠正。对于专业硕士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还能解决实际问题。考核体系不能简单以技能考核为主,还要辅以理论考核,以论文形式讨论“原料药企业的生产管理”、“原料药生产质量控制”等。对于本科学生而言,进行口头考核,同时兼顾学生专业背景设置差异化问题,如关闭喷射真空泵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需要浓缩回收等等。

综上所述,本文以药物合成车间实训为例探讨多层次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从培养不同层次学生培养目标出发,根据车间实训的特点进行分层次教学。在冷态模拟实训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真实的职业环境,改善教学模式,开展专题教学,引入多媒体技术,分层次技能考核,以考促学。

参考文献:

[1] 媒体走进中国药科大学GMP实训中心.华文教育网.http://www.kaoyan001.com/yizhanshi/2013/0129/3018287.html

[2]汪福源,何小荣,唐宁.浅谈GMP实训车间现场教学.教学改革[J].2015,(20):141:142.

[3]史静,陈建秋.药学高校环境专业“教研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6,(2):3-4.

多层次模式 第7篇

关键词:项目驱动,职业技能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掌握本专业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的这种职业岗位定位直接决定了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及其应用现状

培养具有熟练编程能力的软件人才是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必须加强软件开发的实际技能教学。为了加强软件开发的技能性与实践性教学, 各高职高专院校纷纷实行实践教学模式、推进课程设置改革、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其中, 项目驱动教学法得到了广泛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方法, 它以项目开发为主线展开教学, 整个教学过程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学生为主体的协作过程。教学实践表明,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与自学创新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相应的教学研究也取得了进展, 与项目驱动教学方法相对应的高职类教材不断面世。然而, 目前项目驱动教学在具体应用过程中, 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主要体现在:第一, 简化项目驱动教学法未能根据课程特点进行分层次教学设计。如在专业基础课教学或某些教材中, 过分追求项目的完整性和适用性, 掩盖了核心专业基础技术, 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使学生无法很好地掌握专业技术的核心内容;第二, 缺乏针对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全面、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经常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忽略了对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表达与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的评价, 并且缺乏有效的过程监控。

多层次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职业技能或技术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培养规律。总体来说, 可以将职业技能分为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基础技能是某职业岗位群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专业技能是某职业岗位群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专门技术。这种技能的层次性和培养规律决定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必须采取层次化的实践教学方式。这种层次化应该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案例的选取、教学过程控制以及教学的考核目标与方式上。经过多年探索,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均形成了能够突出能力层次的专业课程体系, 如图所示。

(一) 软件专业基础类课程中的项目驱动教学

专业基础类课程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核心基础内容与技能。刚刚结束高中阶段的学习进入大学的学生, 首先接触的便是专业基础课, 但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基础较差, 因此, 在该类课程中采用项目驱动法教学时, 不能一味地注重教学项目的完整性或实用性, 否则, 既无法突出核心专业知识和技能, 又会由于学生缺乏足够的专业背景知识, 而增加其学习的困难程度。

专业基础类课程在教学项目的选取上, 应遵循小而精的原则 (将其称为实例可能更为确切) , 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充分体现核心专业知识点或技术点。教学过程中, 通常采用四个步骤:“实例引入→预备知识 (核心知识和技术) 讲解→完成实例演示→实战演习”。实例引入、过程引入, 必须学习的核心专业知识与技术,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教师在介绍完成实例所需的预备专业知识和技术后, 通过演示实例让学生掌握实例的基本用法;实战演习能够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和技术。专业基础类课程的教学考核应侧重考查学生相关知识要点与技术要点的掌握情况, 考核形式可以采用笔试与机试相结合的方式。

(二) 软件专业技术类课程中的项目驱动教学

相对于专业基础类课程而言, 专业技术类课程的专业性、技术性更强, 学生也已具有相当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核心技术。此时, 在教学项目的选择上, 应注重项目的完整性和实用性, 尽量模拟相关专业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 同时, 还应具有较好的扩展性, 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扩展空间。教学过程应按照“项目演示→项目分析→项目开发→项目扩展→总结提高”的顺序, 完全围绕项目展开。专业技术学习应完全融入项目开发的过程中, 并且在项目扩展中得到应用与巩固, 在总结提高中使专业技术得到提炼与深入。在专业技术类课程的教学考核中, 应加大对专业技术和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 考核形式主要采用形成性考核与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该类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项目开发能力。

(三) 软件综合实训类课程的项目驱动教学

综合类实训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专业技术课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课程目标是综合训练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的开设形式一般采用集中式的整周实训。该类课程在项目的选取上应注重项目的综合性和典型应用代表性。教学实践表明, 在综合类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调研→项目开发→项目验收”三段式教学方法效果显著。

项目调研教师在比较、提炼相关企业项目的基础上, 制定出项目的总体需求。学生对需求进行分析, 确定开发目标, 制定开发计划。学生确定的开发目标可以不局限于给定的项目需求。项目调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

项目开发学生按照开发计划独立完成项目开发。整个开发过程以学生自主开发为主, 教师负责答疑、开发过程监控以及对共性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纳。在此过程中,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有效锻炼。

项目验收教师对学生完成的项目进行验收与评价, 学生需提交的资料包括开发的项目、相关报告等。教师按照评分标准给出成绩。对于优秀作品, 由教师进行展示与点评。

该类课程注重对学生的技术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等多方面能力进行考核, 因此, 应采用完全的形成性考核方式。

(四) 毕业设计或校企联合培养中的项目驱动教学

毕业设计或校企联合培养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专业技术综合应用实践阶段, 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该阶段除了强化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外, 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全面的职业能力, 最大限度地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因此, 这一阶段最好选择来自企业的实际项目, 采用小组或团队形式进行开发, 完全遵循真实的软件项目开发过程。

如上所述,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各个层次专业课程上的应用方法不尽相同, 因此, 必须根据课程目标、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过程、考核方法设计。

多层次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成效

我系软件专业电子商务技术方向以目前两大主流软件技术之一的Java技术为教学主线, 把熟练的Java编程能力作为学生的核心软件开发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根据认知规律和多层次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基本思想, 明确了Java编程能力的层次性, 对现有课程进行调整, 形成了针对该能力培养的新的课程设置, 不同层次的课程采用不同的项目驱动教学形式。

从近三年的教学情况来看, 在Java网络编程能力培养中, 应用多层次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 学生的网络编程能力、Java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获取Java技术相关证书的学生人数持续增多;部分学生在此基础上成立了Java技术创新工作室;学院连续两年在广东省软件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和二等奖;以多层次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为依托编写的《Java面向对象程序》与《JBuilder网络编程实例教程》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并获“十五”与“十一五”规划教材称号;《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荣获2006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

参考文献

[1]陈玉华.构建“基于技能培养、面向岗位群集”的课程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 2005, (12) .

[2]刘锐.深入理解“任务驱动”教学法[N].中国电脑教育报, 2003-05-02.

多层次模式 第8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简称广电编专业) 是近年来兴起的在美术、音乐类专业之外的又一大类高等艺术教育专业, 主要面向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影电视制作机构、报刊杂志社等各种影视传媒部门单位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编导涵盖的范围很广, 既不同于普通纸媒体的编辑, 又不同于电影电视剧的导演工作。一台精彩的文艺晚会或者一个精致的新闻专题片, 除了摄像、记者等前期工作人员, 编导的工作贯穿于整个节目制作始终。目前我国已有近百所院校开设了此类专业。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 如何满足社会需求, 为蓬勃发展的影视传媒行业培养大量高素质、并具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传媒人才是本专业教育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在我国高等影视艺术教育结构中, 大多数普通高校相对起步较晚, 基础较差, 体现在当前的实践教学环节非常薄弱, 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这样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要培养高素质人才, 就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二、实践教学模式概述

知识来源于实践, 能力来自于实践, 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是毕业生能否成功走向工作岗位的关键。在新世纪之初, 教育部启动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 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是学生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广电编导专业目前现状, 研究构建“双轨并举、三位一体、四级递进”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双轨并举”指课内实验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并行开展;“三位一体”是将学习、生产、研究有机结合;“四级递进”是实验教学中以项目要求为核心, 建立模块化结构:公共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综合实验模块、创新拓展模块。在课程教学中, 依托校内、校外教学基地, 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主要包括实验教学、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环节, 构建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本位, 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体系,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时间上贯穿学生大学学习的全过程, 在空间上, 横跨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 实现全领域覆盖, 拓展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全方位构建实践教学模式

1、确立模块化实验课程体系

以循序渐进, 分层次、分阶段的教学思路重组本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结构, 在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知识技能的培养上, 体现层次性和递进关系。公共基础实验模块重点培养学生宽厚的传媒基础素养;专业方向模块提高学生在专业不同方向领域应用媒体的实践能力;综合实验模块以项目和专业实践的方式综合各类媒体进行传媒的设计、开发和应用, 进一步提升学生传媒应用和创造的能力;创新拓展模块开展多样的科研实践和社会活动, 搭建平台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与就业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提升专业技能要符合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级到高级, 逐步积累和深化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 使专业技能训练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学习特点, 从夯实基础抓起, 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有序的技能训练。具体体现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上主要是在大一上学期开设的影视语言、广播电视概论和艺术概论三门课程均为本专业的基础理论课, 影视语言是这个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课, 也是专业性比较强的一门主干课,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让学生具备本专业最起码的技能知识, 另外广播电视概论和艺术概论两门课都是从概论的角度让学生对本专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当学生们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后, 按照技能的前后衔接顺序, 在接下来的学期分别开设了导演创作基础、新闻采访与写作、剧本创作等课程, 这些课程都让学生的知识体系逐步的完备, 从单一到综合, 最后是电视摄像和非线性编辑课程更加体现了技能的系统性, 因为只有掌握了摄像的技能之后, 才能根据拍摄的素材来进行后期的制作。

2、建设开放式的教学系统

实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双管齐下”、“双轨并举”的实验教学模式, 一方面学校要注重实验室建设, 加大投入, 确保实验时数和实验效果, 加强实验室的开放, 优化和整合各类实验资源, 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主要是开放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摄影实验室以及演播室, 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在课堂所学习的专业知识, 在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进行演播室的模拟录制电视节目等, 并在相关老师的指导下对实验内容进行总结, 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另一方面,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学生电视纪录片、电视短剧小品、音乐电视展播和评奖活动。每年举行一次学生创作的DV短片、电视纪录片、电视短剧小品、音乐电视等多形式的专业汇报演出。由师生共同评奖, 大众的口碑是影视作品成败的基准。是在展映之后由观看展映的专业教师, 本专业其他年级学生与其他专业同学共同评选。并设有最佳电视片、最佳编导、最佳摄像、最佳编辑、最佳男女演员等多个奖项。这样能大大激励同学的创作热情。建立“导师制”, 教师应积极的接受和指导学生参加课题研究, 引导有余力的学生申报课题研究, 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通过这种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整合媒体资源、拓展实验空间, 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特点, 有选择地开展实验实践, 培养全方位的技能与素养。

3、构筑产学研一体化实践平台

充分利用学校、行业、企业等多种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把理论知识和科研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个人素质和从业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建立各级电视台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 建立规范的实习基地制度和科学的实习评估体制, 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估标准,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大三时开展野外联合创作也可以更好的将学生的三年各种技能加以综合的运用。这些技能的培训都确定了训练的内容、训练方式、人员及实践安排、考核办法, 保证实习卓有成效。

4、建立多样化的实践考评机制

先进的教学方法, 最终还要体现在考核方式和内容上。广电编导专业的考核方式一般包括:理论课程考核、实验课程考核、专业实习考核、毕业设计考核等。其中绝大部分考核属于分数衡量技能与记忆力的考核。编导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传统的考核方式很难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因此我们既要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还要顾及职业技能的考核。因此, 将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根据不同的课时和要求推出许多新的考核方式。突出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加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重视创新能力的考核。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档案, 健全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规范及质量标准, 修订和完善各项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将实践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

摘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型的专业, 实践教学在其教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应从课程设置、实验教学、实践平台建设、考核体系等多方面全方位考虑。

多层次模式 第9篇

C语言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主流语言, 也是我校学生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面对目前大、小班授课中学生各项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 “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已适应不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也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1]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提高个体能力为目标进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已成为本门课程实行教学模式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1.1 教学对象分析

我校生源属于第二批本科B类, 学生考入我校各自原因不同, 但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学习基础较好, 理解能力相对较强, 教师讲过的知识能很快理解并掌握, 为“学有余力”类型。二是学习能力一般, 经过努力学习可基本理解掌握学习内容, 为“普通中间”类型, 这部分也是学生人数最多的群体。三是学习基础一般, 理解能力较弱, 主观上虽然在努力学习, 但思维不够活跃, 跟不上教师讲课和训练思路, 为“跟不上”类型。

1.2 教学方法分析

目前我校的教学基本情况是理论部分进行大班授课, 约100人左右, 实践部分进行小班辅导, 约50 人左右。绝大多数的教学方法是传统地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授课, 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 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围绕中间大部分学生能理解的方式进行, 偶尔个别教师会对“学有余力”型学生提出较高要求, 但是没有上升到对差异化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

1.3 教学效果分析

面向大多数同学的授课基本满足了“普通类型”同学的学习需求, 也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注重大多数同学感受的特点。对“学有余力”类型的学生来说这样授课虽然基本功很扎实, 对C语言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高一层次的编程思想没有更好地得到培养和锻炼。对于“跟不上”类型的学生而言, 依然是跟不上, 甚至有些同学还会产生自卑的心理, 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自信心受到打击, 对以后的专业知识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2. 多层次差异化教学的提出及目的

从国内外的研究可以看出, 当前的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教育理念已从总体传授知识转型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能力的培养上。[2]为使每个学生都能按需所学, 无论对“普通类型”、“学有余力”类型还是“跟不上”类型, 都应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是我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目前在我校大、小班授课的情况下, 进行隐性的分层不分班式的差异化教学是提升个体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也是我们要探索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3]

分层次差异化教学的前提有两点:首先这种分层教学是隐性的, 在学生看来, 教师都是在进行整体教学, 没有指明某个学生属于哪个层次, 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消化和吸收, 消化吸收到什么程度由学生自己去把控, 根据自身理解情况选择相应知识的深浅程度。其次这种分层是不分班级的, 教学班级仍然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单位出现, 这样教学对学生看来与正常的学习一样, 不会有等级之分, 更不会对学生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在学生自主选择知识层次的过程中, 对自身的学习能力也会有清醒的认知, 对待各种知识的取舍会有客观的判断。

所谓多层次差异化教学, 就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和水平, 确定不同层次的差异化教学目标, 进行不同层次较为精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实施, 组织不同层次的教学检测, 对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进行分层评价, 把个性化教学落实到操作层面。[3]

3. 多层次差异化教学方案

知识与能力的分层教学是指教师在授课前要做好相关教学内容的分层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习内容的分层授课, 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自行选择相应层次的学习内容, 并根据自身的努力情况及后续学习状态再做相应的调整。[4]

3.1 教学内容分层原则

C语言教学内容选择, 坚持以掌握基本知识和培养编程能力相结合的原则。无论是传授基本知识的理论大课还是培养技能的实操小课都要进行分层设计。整个课程结束后要分层次布置实践教学环节, 用以提高学生个体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和大型程序编写技能。同时要做好分层次的测试环节, 对比学生自身个体的提高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

3.2 分层方案

分层方案如表1 所示。[5]

4. 多层次差异化教学实施

4.1 分层教学组织管理

C语言课程是理论大课与上机实践小课相结合的课程, 小课是大课课程的补充和细化, 学生通过上机实践来验证、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

4.1.1 教学准备。任课教师需要分层备课:对于理论课, 除了准备基本教学课件以外, 还要对 “学有余力”的C层次同学准备在知识点深度广度都加强的补充内容, 做好相关知识点的深入引导, 指明相关资料搜集、查阅的方法, 这部分内容以单独课件形式存放。对其他两种类型的同学需要掌握的内容要在教学要求中做出明确提示。小课要明确指出基本要求、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的三种训练形式。一般要求适合中间的大多数群体的B层, 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适合“跟不上”和“学有余力”的A层和C层同学练习。

4.1.2 教学过程。在大课授课过程中, 首先要按准备好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 明确哪些是基础内容要求重点掌握, 如何进行基本应用。这部分内容是A层同学需要掌握的。在基础内容讲解之后, 我们要对知识点逐步深入讲解并进行相关举例, 这部分内容是B层同学需要掌握的。课堂最后预留3-5 分钟时间对“学有余力”的C层同学进行点拨和引导, 要求他们对补充内容进行自行学习并进行相关知识的探索和应用。在教学中要对基础内容重点讲解, 逐层深化教学内容, 引申应用, 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4.1.3 动态考核分层。在每个教学单元完成后, 都要进行隐性的分层测试。首先要准备好分层次的考核内容及标准, 包含基本知识、基本应用、典型应用及拓展思维方式的灵活运用等, 按测试题的完成情况、准确率、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隐性分层, 按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划为A、B、C层, 并在以后的教学和训练中给予相应的指导和训练。[6]

4.2 多层次差异化教学实施过程中采取的策略

4.2.1 从教师的角度上做到隐性分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明显地将学生分成固定层次模式, 这里也要考虑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问题。[7]C语言往往是专业基础课程, 是学生步入大学的初始课程, 如果无顾忌地划分可能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消极情绪, 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有损于自信心的建立, 不仅对后期的学习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对人的成长也是不利的。所以从教师的角度应该考虑到这种情绪因素, 对学生进行隐性分层。

4.2.2 从教学的角度上做到显性分层。对于学生我们不能显性划分层次, 但是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分层学习。[7]

4.2.3 教学过程中教学技巧的把握促进各层次进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对A层学生要适当降低难度, 寻找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C层学生要做好兴趣点的引导工作, 随着知识点的增加, 不断地激发学习兴趣, 拓展思维, 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对每个层次都要兼顾, 这也给教师任课带来更大的挑战。[8]

4.2.4 采取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分层考核方式。我们现行的C语言教学考核中, 考核的指标有大、小课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分段小测、每一章的上机测试、期末考试等。每个测试指标也都是面向所有同学。如果在测试指标不变的情况下采取分层考核方式, 这样对每层同学考核都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既能满足精确化教学的需求, 也能对学生自身个体的提高给予准确的评价。

5. 多层次差异教学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5.1 教学准备工作量大

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大课、实践小课及考核评价, 都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好准备工作, 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学习和实践, 这无疑给任课教师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工作量。

5.2 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教师不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按不同层次的需求进行有意识的授课, 还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要求、引导和鼓励, 进行分层评价, 即要解决学生知识层面的问题又要顾及学生心理方面的影响, 达到对隐性分层的学生自我认知的接受和认可, 给教师的综合能力带来极大挑战。

5.3 教师的精力不够用

多层次差异化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能力以及耐心程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学分层准备等大量工作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耐心, 如果其它教学任务过于繁杂, 将不利于开展多层次差异化教学。

5.4 把握分层的动态性

我们进行分层教学的同时会发现, 这种隐性的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 会出现C层的学生转入了B层, B层的学生转入了A层。这种动态地层次转化是属于正常现象, 符合教学规律。教学过程中也会有极个别的A层转到B层、B层转到C层的特例,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 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将会越来越强, 对这样的学生要加以更多地关注和引导。

结束语

在C语言教学中开展分层次差异化教学模式, 能满足各层次学生学习需求, 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从制定到教学过程的实施都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考核评价以及教学策略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精心准备、灵活掌控, 对教师的综合能力和耐心带来极大挑战。未来通过任课教师不断地努力和实践, 分层次差异化教学模式会逐步优化和完善, 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柴晓玲.浅谈数学中的分层教学[J].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S3) .

[2]叶琳, 刘文霞.国外分层教学历史发展概况[J].教学与管理, 2008 (03) .

[3]赵景梅.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模式建构初探[J].宿州学院学报, 2011 (06) .

[4]欧颖.从教育公平视角看分层教学[J].继续教育研究, 2008 (09) .

[5]王艳玲, 熊梅.个性化教学单元设计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 2014 (01) .

[6]李如密, 刘玉静.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 (09) .

[7]王爱军.分层教学发展与研究综述[J].成人教育, 2011 (08) .

多层次模式 第10篇

随着大学生网购的流行,校园快递市场日趋红火。然而,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问题也随之突显。快递“最后一公里” 一般是指配送的最后一个环节,快递员可以以“门到门”的形式,把快递件亲自交到收件人手中[1]。然而,当前诸多高校的学生们却常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他们需要在快递员限定的时间内跑到校门口或指定领件地点,在堆积如山的大小包裹中找寻自己的快件。由此经常会出现错拿误拿、没能在快递员限定的时间内领到快件,或者由于天气原因导致快件延迟领取等现象。此外还导致了校门口交通不便,或是领件地点快递乱放、人件混在一起影响校园美观的尴尬情况。对当前诸多高校来说,由于缺少规划和合作,导致学生快件没有统一指定的地点领取,才出现了高校快递乱象丛生的现象。 为了能有效解决当前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寻求高校快递业最后一公里的模式优化势在必行。

通过进入广东省各大高校的实地调查以及网上查找资料了解其他地区其他高校的快递最后一公里的现状,可知目前高校经常采用的快递领取模式分别有:高校固定某一区域领取快件(又称“落地配”)、快递服务站、自提点、第三方搭建校园快递服务平台(如学生团队)。

同时,经分析,影响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的主要因素包括成本和客户满意度两大方面。如图1:

而其中,成本方面中的建设成本主要是指各种快递模式在设立初期所需支付的费用,如快递服务站装饰、自提机建设的费用等;定期支出则是各种快递模式在运营期间定期需支付的费用,如快递员、服务站人员的工资,自提机消耗的电量费用等。由于考虑到各高校具体情况的差异性,本文不一一分析。

针对以上的模式和因子,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对此问题进行优化分析,是得到领取快递的最优模式的有效方法。

2数学模型建立

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模型,既能对复杂系统的各层次子系统进行评估,又能在子系统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在改进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模式的研究中可起到更好的效果。

2.1用层次分析法对部分因子进行评价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著名的T.L.Satty等运筹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2]。由于部分因子难以直接获取数据,如额外成本等。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层次分析法,经过专家主观评分,获得判断矩阵并求得准则层中各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值,以作为各方案部分因子的原始数据来源。

2.1.1建立层次分析结构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我们得到层次分析结构图,如图2。

2.1.2构造判断矩阵

针对以上的因子,我们得到两两比较判断矩阵表1和表2。

其中,分别表示其所在的行因子与列因子进行两两比较所得结果,且

我们得到基于各个方案的额外成本的评价指标值:

2.2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整体因子进行综合评价

灰色关联度分析则是我国著名学者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提出的一种根据因素之间发展态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来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科学决策方法。【2】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实际数据,结合层次分析法分析结果以及专家评判获得各因子的相对权重,对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2.2.1确定最优指标集(F*)

在经过专家评分获得相关指标值之后,我们可确定所有因子的最优指标集。

已知其中,dik为第i个方案中第k个指标的原始数值(k1,2,...,n,i 1,2,...,m)。

设F*[d1*,d2*,...,dn*],其中dk*(k1,2,...,n)为第k个指标的最优值,由于我们已经对数据进行了正向化处理, 所以,此处只需选择每个指标的最大值便可。确定最优指标集后,可以构造矩阵D* :

将D* 进行无量纲处理,即对数据进行均值化,把矩阵D* 转化为矩阵C :

2.2.2计算关联系数ξi(k)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将{C*}=[C1*,C2*,...,Cn*]作为参考数列, 将{C }=[C1i,Ci2,...,Cni]作为被比较数列,采用关联分析法分别求第i个方案中第k个指标与第k个最优指标的关联系数ξi(k),即:

其中, ρ∈[ 1,0],一般取 ρ=5.0 。

得到评判矩阵E :

2.2.3计算综合评判结果并排序

根据R =E×W计算,其中,R=[r1,r2,...,rm]T为m个方案的综合评判结果向量,W=[w1,w2,...,wn]T为n个影响因子的权重分配向量,其中。即:

基于层次模式的网格资源发现研究 第11篇

摘 要:网格被普遍认为是下一代网络,而资源发现是网格资源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完全集中式资源发现机制和完全分布式资源发现机制都存在若干优点和缺点,因此,在集中式和分布式资源发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层次模式的资源发现方法。将网格中的资源分成三层结构,其中包括物理网络层、资源信息层和索引信息层,在此分层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层次模式的资源发现方法。最后对该方法进行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该方法有较好的时间扩展性和性能,同时,在这种方法中能通过并行的方法发现需要的资源。

关键词:网格;资源发现;资源组织;虚拟组织;层次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9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098(2008)01-0081-04

收稿日期:2006-11-30

基金项目:安徽理工大学青年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安徽理工大学博、硕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印玉兰(1976-),女,江苏泰兴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网格计算、并行算法等。

Grid Resource Discovery Method Based on Hierarchical Model

YIN Yu-lan1,CUI Huan-qing2

(1. School of Science,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 232001, China; 2.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266510, China)

Abstract:Grid is commonly considered as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and resource discovery is a basic component of grid resource management. There are some disadvantages in totally-centering and totally-distributed resource discovery method. Base on centering resource discovery and distributed resource discovery methods,a hierarchical resource discovery method is proposed, in which resource in grid is divided into 3 structure layers, including physical network layer, resource information layer and index information layer. Based on the layers resource discovery method based on hierarchical model was put forwar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ethod has good time extensibility and performance. Furthermore, in the method required resource can be discovered by collateral way.

Key words:grid; resource discovery; resource organization; virtual organization; hierarchical model

随着高性能应用要求的不断提高,单台高性能计算机已经不能满足一些超大规模应用问题的解决。这就需要将地理上分布、系统异构的资源通过高速网络连接起来,协同解决一些大型应用问题[1]。而网格的本质特征就是:分布与资源共享。

如何在动态异构的网格环境下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是网格计算面对的根本问题。网格计算下的资源管理是针对资源的分布性、存取的普适性,进行跨多个管理域的资源管理,以及资源的定位、查询、更新。在传统的单计算机系统和机群系统中,计算资源比较集中,在使用资源之前可以快速、可靠地进行资源定位,资源查找操作对计算性能的影响很小。而在网格计算中,由于资源的广域分布、现有Internet存在的带宽和延迟限制以及网络的不可靠性,资源查找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计算性能[2]。因此,需要一种有效的资源发现方法来解决广域资源的快速定位问题。

如不特别说明,本文假设在资源节点的描述中,有关资源节点中的资源的类型、数量、对外共享的优先关系以及资源节点的有效生命期等属性信息都已描述清楚。

1 现有的资源发现机制

已有的资源发现机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集中式的;一种是分布式的。

传统的集中式资源发现机制有一定优点[3]:

(1) 系统的拓扑结构比较简单,容易构建和维护,而且消耗小;

(2) 不存在资源信息不一致的问题,在小范围内的发现效率较高;

(3) 服务集中,易于资源共享并发控制,而且系统的安全性比较好。

同时,存在的缺点有:

(1) 可靠性比较差,当中心服务器出现故障时,系统将不能正常工作,系统没有容错功能;

(2) 系统的可扩展性比较差,受限于中央信息节点的能力,因为系统中资源节点的信息必须存储在中心服务节点,并且所有的服务也必须通过中心服务节点,使得系统不能容易的增加大量资源。

然而,完全分布式资源发现机制与集中式资源发现机制的特点几乎正好相反,主要缺点是[3]:

(1) 资源信息空间的无序性和无结构性使得资源发现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2) 节点可随时加入或离开使得系统的安全性比较难以控制。

但完全分布式资源发现机制的优点是其可扩展性和可靠性,节点可随时加入网络并将自己的资源共享给其它的用户;同时任何节点的离开或故障都不会影响系统中其它节点的正常工作。

采用完全的集中式或者完全分布式的资源发现方法都不是很理想,都存在一些缺陷,而基于层次模式的网格资源发现集中了集中式和分布式发现方法的优点。

2 基于层次模式的网格资源模型

网格资源发现是网格资源管理核心内容之一,如何根据网格的特点,有效地监控网格资源信息和状态并查找网格资源,是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2.1 基本定义

定义1 为了便于资源或资源信息的管理,对资源或资源信息进行分割而形成的若干个整体,称为虚拟组织(Virtual Organization)。

定义2 为了便于虚拟组织中资源信息的查找,用来存放虚拟组织信息库和邻接表以概述虚拟组织资源信息的节点,称为该虚拟组织的超节点[4](Super Node)。

定义3 为了避免访问拥塞,资源节点向网格注册时,为其提供共享的每种资源设置一定的优先关系,其中优先权最高的资源,称为这个资源节点的局部兴趣(Local Interest)。

资源有三层组织结构(见图1),第一层为资源节点的物理网络层(Physical Network Layer);第二层为由若干个虚拟组织组成的资源信息层(Resource Information Layer);第三层为索引信息层(Index Information Layer)。

图1 基于层次结构的资源组织模型

物理网络层是提供资源共享的资源节点,而资源信息层是网格中注册资源节点对应的信息节点,在该层中,资源信息节点根据对应物理网络层中资源节点的IP地址和地理位置的相近原则,将资源信息节点分成若干个虚拟组织,并对虚拟组织中资源信息节点的数量设置上界和下界。索引信息层是每个虚拟组织对应超节点组成的一个环形网络。

2.2 资源信息层与索引信息层的组织形式

为了提高资源发现的效率,需要对资源信息层里虚拟组织中的资源信息节点进行合理的组织。由于资源发现时是给定的资源属性,而不是具体的资源,因此根据资源属性对资源信息节点进行组织。对虚拟组织中的资源信息节点采用局部星型拓扑结构。根据资源的属性,将所有相同属性的资源聚集在一起(见图2)。

图2 a类资源的组织模型

索引信息层中的超节点主要用来存放虚拟组织的信息库和邻接表(见图3~图4)。

图3 信息库字段

图4 邻接表的格式在图3~图4中,其中MaxNum的值是随T/F字段的值而变化的:

(1) 若T/F字段的值为T,则MaxNum的值是所有局部兴趣为Type类的资源节点中含Type类资源的最大数量。

(2) 若T/F字段的值为F,则MaxNum的值是所有资源节点中含Type类资源的最大数量。

信息库中将虚拟组织里含有资源的属性、资源的数量以及资源节点对外共享的优先关系等信息都描述得很清楚,在进行资源发现时可以很快确定虚拟组织中是否含有所需资源以及所需资源可能存在的概率。

邻接表的组织是根据资源的属性建立,对每一类资源都建立一个链表,首先是按照资源的局部兴趣进行排列,再按所含该类资源的数量进行排列,形成有序的资源链表。这种方式有利于资源发现时很快能确定所需资源的大体所在方向。

4 网格资源发现算法

资源发现整个过程中, 第一阶段完成对资源发现所需信息的准备,第二阶段完成对需求资源类型的查找并确定查找的虚拟组织,第三阶段完成对需求资源全部信息的查询,第四阶段实现资源请求的确认。

算法1 层次模式的网格资源发现算法

输入:所需资源的信息

输出:资源发现结果

算法步骤:

(1) 提交所需资源的信息,在本地区域查找是否存在所需资源;若没有所需资源,则将所需资源信息发送至索引信息层;

(2) 确定所需资源的类型,将各超节点中信息库里对应类型资源的信息进行比较,根据需要进行排序比较,并作存储;

(3) 根据排序的结果,用串行或者并行的方法,对一个或几个超节点中的邻接表进行遍历,对已遍历的资源节点作已遍历的标志;

(4) 在索引信息层查找到可能存在需求资源的资源节点的信息传输到资源信息层,对该资源节点的信息进行核查,若满足需求资源的要求,则返回该资源的地址给请求的用户。否则,返回未发现资源的信息至索引信息层,继续进行资源的发现,即重复(3)。4 评价

4.1 该层次模型的特点

(1) 整个网格没有一个唯一的中央服务器,而是把中央服务器的功能分散在各个虚拟组织中,由各个虚拟组织的超节点完成,从而避免整个网格的单点失效。

(2) 每个虚拟组织具有一个超节点;超节点用于存储虚拟组织的信息库和资源邻接表。

虚拟组织的规模要在一定范围之内,如果过大则进行分解,过小则进行合并。

4.2 算法时间复杂度分析

假设所需资源类型为a,网格中有玭个虚拟组织VO玦(i=1,2,3,…,n),即有n个超节点,其中m个虚拟组织中有a类资源。进一步,假设第玦个虚拟组织具有RN玦个资源节点,该虚拟组织中各个资源节点存在所需资源的概率相同,即为1RN玦。显然,时间复杂性由两部分组成:

(1) 对各信息库中的信息进行排序,选择合适的虚拟组织。利用最优的排序方法,平均时间复杂性与最坏时间复杂性均为O(玬玪n玬);

(2) 对所选虚拟组织的邻接表进行遍历以查找合适资源。如果采用串行查找方法,那么在该虚拟组织中进行查找的最坏时间复杂性为O(RN玦),平均时间复杂性为O(ln㏑N璱)。

因此,整个资源发现算法的平均时间复杂性为O(玬玪n玬)+O(ln㏑N璱)。

最佳情况下,资源需求信息提交后,只遍历一个虚拟组织的邻接表,且在资源信息层进行信息匹配时一次就能满足资源用户的需求, 这种情况下所需的时间为选择合适的虚拟组织所需要的时间, 因此最佳时间复杂度为O(O(玬玪n玬)+O(1))=O(玬玪n玬)。

参考文献:

[1] 李伟,徐志伟,卜冠英. 网格环境下一种有效的资源查找方[J].计算机学报,2003,11(26):1 546-1 549.

[2] FITZBERALD S,FOSTER I,KESSELMAN C,et al.A directory service for configuring high-performance distributed computations[J]. In:Proceedings of the 6th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igh Performance Distributed Computing(HPDC 6),Portland,OR,1997,365-375.

[3] 刘星,肖卫东,徐磊.基于复合拓扑的网格资源发现机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9):132-136.

[4] CARLO MASTROIANNI, DOMENICO TALIA,

ORESTE VERTA. A super-peer model for resource discovery services in large-scale Grids[J].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2005(21): 1 235-

1 248.

[5] 徐志伟,冯百明,李伟.网格计算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6] 金海,袁平鹏,石柯.网格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7] 金蓓弘.分布式系统[M].北京:机械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8] 桂小林. 网格技术导论[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

[9] MORENO MARZOLLAL,MATTEO MORDACC-

HINI, SALVATORE ORLANDO.Resource Discovery in a Dynamic Grid Environment[J].Proceedings of the 16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Database and Expert Systems Applications (DEXA05),2005(5):4 159-4 188.

[10] T N ELLAHI,M T KECHADI.Distributed Resource Discovery in Wide Area Grid Environments[J],ICCS,2004,LNCS 3038,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2004,210-217.

[11] CHENG ZHU,ZHONG LIU,WEINING ZHANG.Decentralized Grid Resource Discovery Based on Resource Information Communit[J].Journal of Grid Computing, 2004(2):261-277.

[12] MARK A SHEDON, ANDRZEJ DUDA, RON

WEISS,et al.Discover: a Rresource Discovery System Based on Content Routing[J].Computer Networks and ISDN System,1995(27):953-972.

[13] WEI LI, ZHIWEI XU, FANGPENG DONG.Grid

Resource Discovery Based on a Routing-Transferring Model,[EB/OL].2006-05-10 http://www.chinagrid.net/grid/talksanddocs.html

[14] 董方鹏,龚奕利,李伟.网格环境中资源发现机制的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3,12(40):1 749-

1 754.

[15] WEI LI,ZHIWEI XU,FANGPENG DONG.Grid Resource Discovery Based on a Routing-Transferring Model.[EB/OL].2006-05-10 http://www.chinagrid.net/grid/ talksanddocs.html

多层次模式 第12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开放式模式

21世纪知识创新已经成为决定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造就“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建立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

1.1 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选题单一,且实验指导书对每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内容、方法、步骤乃至记录表格一应俱全,不需独立思考,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束缚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实验教学在创新能力培养上的作用。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是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文件精神、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需求,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1.2 实验教学的新定位

确立以学生为本,创造优良的实验教学环境,坚持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实验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认识并落实实验教学在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形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健康发展的理念和氛围。围绕“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力提高基础实验的质量,强化专业课程设计及大型设计性实验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1.3 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转变思想,重视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优化调整;改变以往验证性实验统领的局面,进一步优化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强调教师承担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任务,鼓励教师主动将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成果转化到实践教学中。

2 电路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

电路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电路实验是电路课程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课堂,更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知识,拓宽专业知识面,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基本科研技能和创新能力。

2.1 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的内涵

在电路实验教学中,我们注重把握课程的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注重实践、引导创新,确定了由基础到综合、由设计到创新的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即按照“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能力培养—设计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这条主线,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安排实验内容,使学生通过实验课程了解和掌握本学科中各种实验技能、方法、原理及其综合应用,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的构成

将实验分成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大作业4个层次,如图1所示。

2.2.1 基础性实验

基础性实验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基本实验理论、数据处理知识、实验规范、实验方法,学会常规实验仪器的使用,编写实验报告,熟悉实验原理、方法及实验过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方法、操作技能以及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突出对电路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调试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正确记录、分析、处理数据和准确表述实验结果的良好习惯。其内容应尽量覆盖理论课教学的重点。

2.2.2 综合性实验

所谓综合性实验,就是实验内容涉及相关的综合知识或运用综合的实验方法、实验手段来完成实验,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工程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2.3 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给定的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选择实验器材、拟定实验操作程序,自己加以实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的实验。设计性试验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工程”设计、制作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能力,目的在于通过设计性实验,让学生独立完成从查找资料、拟定方案,直至完成设计并编写设计报告的全过程。

2.2.4 大作业

大作业是教师将电路实验中与工业应用、市场经济结合紧密的部分精心设计成多个大作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针对某一或某些选定研究目标进行具有研究、探索性质的实验。大作业主要面向优秀学生,以课题小组的形式实施。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学会设计、编写科研报告和有关论证报告,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我们按照电路课程特点、教学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实验内容。40%左右的实验项目为基础性实验;30%左右的实验项目为综合性实验;25%左右的实验项目为设计性实验;5%左右的实验项目为大作业。实验项目分为必做部分和选做部分,以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不同要求。多层次实验教学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不仅有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其运用、驾驭理论知识的能力,更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潜在的创造才能,培养创新意识。因此,应用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对于将创新教育融入实践性教学环节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建了一个开放的平台,是实施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的根本保障。开放实验室主要包括实验时间开放和实验内容开放两部分。时间开放是实验室根据自身情况,在满足正常教学前提下,根据实验教学安排情况,在每个学期第1周向学生公布实验室开放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提前进行预约;在实验内容的开放上,不同层次的学生不仅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实验项目,还可以自己申请课题,经教师审阅批准后到实验室实施。

我们面向不同的学生采取了补差、扬优和提高3个层面上的开放模式。在第1个层面上(补差),采用了时间上的开放,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开放时间内继续完成课内的必做实验;在第2个层面上(扬优),采用了时间和内容上的开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实验时间和选做实验项目进行实验研究;在第3个层面上(提高),采用了全面开放的形式,学生可以自带课题进入实验室进行研究。通过这3个层面的开放,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验、得到训练。

4 结束语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学生的电路基础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加强,而且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提升了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起到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激发灵感,提高综合素质的作用。新的电路实验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实验教师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中实现了自身角色的转变:由单一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转向复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具有广博深厚的知识,还练就了过硬地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了教师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我们将继续探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新途径,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大赛、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申请大学生科研课题、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知识、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并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增强实验教学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推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国辉,李元高,罗一鸣,等.通过示范中心建设深化实验教学体系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4):75~77

上一篇:绝经后取器术论文下一篇:农业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