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状范文

2024-05-12

告状范文(精选12篇)

告状 第1篇

一、原因

1.评判标准 的依赖性 。幼儿对周围人和事物的评价多依赖于成人的态度。在幼儿园,幼儿以教师的态度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做出评价。因此,幼儿对一些不符合教师要求的行为,会产生告状倾向。如, 有的幼儿看到别的幼儿欺负小朋友时, 就会产生正义感和同情心, 会批评、制止这些不良行为,并向老师告状。

2.满足自己 的表现欲。有些幼儿为了受到别人的关注而产生告状行为。 他们经常会说:“老师,某某把玩具 扔到地上 了 , 我没有扔。”“老师,某某饭没吃完,我吃完了。”这些幼儿为了让老师注意到自己,希望受到表扬或奖励,因此会产生告状行为。也有的幼儿出于嫉妒而向成人告状, 但这种带有告发 性质的告 状是少数 的 ,小伙伴之间的矛盾、嫉妒都只是暂时现象。

3.家长教育观念 的偏差性 。现在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而往往忽略了对孩子合作、关心他人、相互友爱等品质的培养,让孩子养成了依赖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等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些孩子缺乏必要的集体生活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稍微出现一些问题,便会找老师告状。

4.客 观 或 人 为因 素 。 由于幼儿园的场地不够宽敞、玩具少、幼儿又多,发生矛盾的次数就多,也就增加了告状的次数。另外,幼儿好模仿动画片中打斗的场面, 使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增加, 幼儿之间很容易产生矛盾, 从而引发告状行为。

幼儿告状 并不完全 是件坏事,它也是积极的表现,反映了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掌握,以及道德判断、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教师是幼儿的启蒙者, 必须慎之又慎地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那么该如何恰当地处理好幼儿的告状行为呢?

二、处理方法

1.当幼儿受 到欺负、感 到委屈时。不要认为倾诉是大人宣泄情感的专利,其实孩子也需要倾诉。孩子被别人欺负了,大人就是他心中最好的倾诉对象。向大人告状,是孩子的一种倾诉方式。这时,教师不能敷衍孩子,应静下心来仔细倾听,温和地看着孩子的眼睛,安慰孩子。这样, 孩子内心的紧张、焦虑、委屈、惶恐等情绪也就得到了释放,心理达到了平衡。

2. 当幼儿在是 非面前寻 求大人公正解决时。一般来说,孩子都喜欢告状,这是因为他们年龄小、思想幼稚,在是非、纠纷面前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需要寻求大人的帮助。这时,大人如果置之不理,就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念,对孩子的道德评价能力造成负面影响,挫败孩子的正义感。教师可利用这一时机, 教导孩子正确地认识和处理问题。

3. 当幼儿表现自我吸引 大人注意时。有时,幼儿告状是为了表现自我,以吸引大人的注意,讨得大人的欢心。如幼儿园常有孩子告状:“他上学带零食,我没带。”“他睡觉说话 ,我没说。”等等之类的事。这时,教师要采取妥善的方式,在肯定幼儿良好表现的同时,更要注意防止幼儿为了表现自我而产生不良心理。

4. 当 幼 儿 缺乏 独 立 处 理 问题的能力时。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 跟别的小朋友相处时缺乏合作友爱、关心他人的品格,往往会矛盾不断, 但他们又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于是就爱向大人告状。对一些无关是非、鸡毛蒜皮的告状, 教师应该把对问题的处理权交还给幼儿, 不要事事包办和直接参与评判, 而是要培养幼儿独立处理纠纷的能力。如幼儿争抢玩具时告状, 教师可采取讲故事的方式, 让幼儿明白与人相处时 相互谦让 的重要性 ,独立解决纠纷。

老师告状 = “小三儿” ? 第2篇

我们可以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智慧,例如:一个8岁孩子爸爸让他学写字,不仅要写,还要写好,有一天孩子写不好,爸爸竟然打了孩子,孩子在痛哭中用最智慧的语言,道出了中国家庭教育的本质性问题之一:“这个世界上有三种笨鸟,第一种笨鸟是先飞的,第二种笨鸟是后飞的,第三种笨鸟是不飞的,下了个蛋希望蛋飞的!!”多少家长在听到这段话的时候,一般都会在很短的时间经历三种状态:平静的倾听、突然的发笑、静静的思考。

一个孩子的经典语言:“老师告状和小三的性质一样,都是专门破坏家庭幸福和谐的”。孩子的这种比喻太经典了。

今天的内容就是想传达一句话:请全天下的老师不要随意在家长面前告孩子的状。

如果一个老师发现学生的问题就给家长告状,请老师一定要慎重进行这种行为,我们发心是希望孩子们纠正或改正错误和不良行为,向好的方面发展,但这往往会事与愿违。

老师给家长告状,无外乎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孩子总有不良的行为无法改正,例如告诉家长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总是插嘴,作业写得不好啊!第二种情况是希望孩子更好,尤其是成绩更好,例如告诉家长孩子应该更加努力,如果在再努力成绩就会上去,“你的孩子其实挺聪明的,如果再努把力,成绩会更好”!第三种情况是孩子在学校发生了特殊的情况,必须要叫家长来处理,例如孩子偷拿别人东西了,打架了等等。

当老师告状给家长,家长又有什么表现呢?无外乎也是几种情况,第一种是情绪化家长,听完老师的话,他马上来了情绪,他就像个气球,把自己打的鼓鼓的,就等到见到孩子,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这种家长完全不会教育孩子,他的教育的实质是发泄自己的情绪,最无知和无能的发泄情绪方式就是打孩子;第二种家长是回家就唠叨孩子,这种唠叨可能持续几天甚至持续几年,只要是唠叨的家长,孩子都不会有什么好心情,没有好心情,孩子怎么会努力改正问题呢?第三种家长是回家给孩子讲大道理,孩子特别讨厌家长给自己讲大道理,当家长发现,突然有一天,你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他讲出的道理比你讲出的道理还有道理的时候,你的威信就扫地了,总给孩子讲大道理,孩子最终的表现无外乎“给你讲道理,说什么都顶嘴或者是一句话不说”,他们就是不改正。第四种家长是前三种方式排列组合轮流用,越用越没用,越用问题越严重,第五种情况是最好的情况,就是当老师给家长告状的时候,家长能够很平静的对待,回家也不会情绪化,但是会开动脑筋,了解事实,悦纳孩子,和孩子一起找原因想办法,很有耐心陪伴孩子解决问题,同时整个过程中能做到教育的核心原则“宽严有度”!这种家长太少了太少了,只有这样的家长,老师告状才是有效的,否则,事与愿违。

当孩子得知老师告状了,同时又无数次经历了前四种家长的“折磨”,孩子会产生很多行为和心理,这些行为和心理都不会帮助孩子积极向上:

1、讨厌甚至憎恨老师,孩子知道都是老师给我告状,爸爸妈妈又没有教育方法,只知道“唠叨、指责甚至打骂”,这一切都来源于老师,当一个孩子内心中不喜欢、讨厌甚至憎恨一个老师的话,这个老师的教育也不会走到孩子心灵。

2、自我认同度很低:如果家长强势一点,在老师告状以后,总是用负向的语言对待孩子,给孩子贴上“不认真”、“总粗心”、“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就不

是好孩子”,“有点笨”、“听不进去话”等等所谓为孩子好的标签,孩子们就会自己慢慢认同这些观点,其实孩子从内心中发出了“我不好”的信息,这样的孩子就是去了自信和上进,生活和学习充满无力和迷茫;(心理学上叫做成人对孩子的负向暗示太多!)

3、积累叛逆心:有些孩子个性比较强,在老师告状后,家长用不正确的方式对待他们的时候,他们心中慢慢激起了叛逆,有的孩子随时表现出来叛逆,有的孩子是一段时间表现出来一次叛逆,更多的孩子是到青春期之后一块还给家长。为什么孩子会心生叛逆,因为没有人真正帮助我,而家长最爱说的话就是:“你怎么就改不呢?”、“说了多少次,你脑子进水了!?”,“别人的孩子都很好,我怎么就生了你这样的东西”,“你能不能体会爸爸妈妈不容易”,“我们都是为了你好!”。家长,如果你是孩子,总听到这样的话,你叛逆吗?你会努力改正自己错误的行为吗?

4、无所谓状态:家长没有正确方法,长期错误方法的教育,造成孩子想改都改不了最终根本就不想改的状态,就是我们家长嘴上说的“死猪不怕开水烫”,孩子形成了“反正我就这样了,你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的状态,这就形成了遇到问题根本不在意的孩子,这也是多年来,我们最难帮助的一类孩子。

5、努力改正的孩子。这种孩子太少了。因为能够正确对待孩子的家长太少了。

因此,老师们,当你给家长传达孩子“负向”信息的时候,请你先了解这个家长是不是具备“用正确方法教育孩子的能力”,如果不具备,你一定要慎重,否则的话,问题解决不了,孩子问题更大,最终导致的结果还是孩子在班级里面不上进、不优秀甚至总和你对着干,得不偿失啊!

千万不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告状和小三性质相同,都是在破坏家庭的和谐和幸福”。其实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和问题的时候,每个孩子都知道错,每个孩子都想改好,但是他们可能没有办法改好,家长和老师要做的就是能够静下心来一起分析悦纳孩子的错误、分析孩子问题成因,制定出解决方案,要有耐心在一段时间内解决(任何一个人包括孩子在正确的方法引导下,不良的行为都需要21-90天的时间去改正)整个过程中做到宽严有度,这在考验着家长和老师的智慧啊。

慕小三告状 第3篇

幕启:(“咚咚咚”三声堂鼓)衙役上台

字典大人:堂鼓咚咚响,老爷心发慌。哪个来告状?快快上大堂———

(慕小三拉着小马虎急匆匆地跑上台)

慕小三:启禀大人,小民慕小三,要状告小马虎。

字典大人:因为何事告他?快快如实讲来!

慕小三:小民的母亲“莫氏”,生下我们“幕、墓、慕、摹、暮、募、骞”弟兄七人。因我是老三,所以名叫“慕小三”。我慕小三是个有心的孩子,学赖宁、学“十佳”,都是我内心深处对英雄们的敬慕。可这个小马虎,在日记里,作文中,老是把我的“心”“挖掉”。不是用土“埋”我(墓),就是把我的心变小(少一点)。弄得我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请大人公断。

字典大人:大胆小马虎,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挖掉慕小三的心肝,还不从实招来。

小马虎:大人息怒。慕小三的排行是老三,名字又叫“小三”,只见“小”字,哪来的“心”呢?

字典大人:胡说!慕小三可是个有心人。这个“心”是用来区分他们兄弟之间的标志。有了这颗“横心”,他可以组成“仰慕”、“羡慕”、“爱慕”等词。你怎么敢说他没心呢?!衙役们———

众衙役:有!

字典大人:当堂重打小马虎四十大板!

众衙役:是!(打)一五、一十、十五、二十……

小马虎:哎哟……我再也不敢马虎了……

字典大人:小马虎听着,有“横心”的字还有“恭、舔、添”等等,今后你都不准写错!

小马虎:我都记住了,再也不敢写错了。

字典大人:记住了就好,退堂———

儿童告状行为的对策 第4篇

1. 摸清告状的原因,正确对待学生的告状

小学生的告状行为是由其向师性决定的,是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尊重,所以老师必须弄清事件的前因后果,了解事情的真相,切不能以偏概全,辜负小学生的信任。在此基础上摸清学生告状的动机,对于不同类型的告状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对于“检举揭发型”和“求导申援型”的学生,我们要予以正确的对待,及时处理,并加以适当的表扬,既可以激发他们告状的积极性,又可以初步树立告状中的榜样。

对于“邀功表现型”的学生,我们一定要慎用表扬,甚至要采用“冷淡”的方法,来阻止他们的这种告状行为,切不可形成“打小报告”的习惯。

而对于“嫉妒报复型”的学生,教师一定要积极地进行引导,用委婉的语言去提醒他们,让他们知道要通过正当的途径来证明自己,而不是去诋毁别人,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另外老师也应该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而减少学生产生嫉妒报复心理的概率。

2. 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小学生正确地告状

小学生告状行为是小学生“自我中心”和“向师性”的一个外部表现,教师在对待这一情况时,要引导学生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会去理解别人;更要充分利用学生“向师性”的特点,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以身作则,宽容大度地去对待别人,从而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告状行为,增进班级的团结。当然,小学生告状行为也是小学生道德评价标准“他律性”的一个外部表现,我们应该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精神,让学生自己去处理一些告状事件,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 要重视学生的告状,正确处理学生的告状

我们在处理学生的告状行为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

(1)在处理的原则上要坚持“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学生是因为相信和尊重老师的权威才来告状的,所以老师在处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公正公平,切不可有意偏袒有些学生,尤其不能只听优等生的告状而忽视学困生的告状,这样只会让老师威信扫地,导致班集体分裂。只有老师真正做到了平等公正地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老师的威信才能真正地建立起来。

(2)在处理的方法上,要坚持道德培养的基本途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对于被告者,他们本来就害怕老师的惩罚和批评,所以老师一定要采用“怀柔”政策,不能再增加他们对告状者的敌视情绪。要坚持以理服人,要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循循善诱,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在教育的过程中还要以情动人,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替学生考虑,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诚意。

4. 把告状作为一次教育的契机,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1)《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所以我们在处理告状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自信大方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在处理告状的过程中,要教育学生有选择地、有目的地、有分寸地向老师据实“打小报告”。引导学生对于有些自己能解决的“小状”就自己解决,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把告状变成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载体。

5. 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告状,加强班集体的建设

大多数小学生很怕受到老师的批评,因此被告者对于告状者往往会有敌视的心理,甚至会排挤告状者,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积极地进行引导,让被告者知道别人的告状只是一种善意的意见,希望其向一个好的方向发展,并没有任何嘲笑和挖苦的意思,而且老师需要这样善意的“小报告”,它可以帮助全班同学向一个更好的方向迈进,并且要在班级里形成这样一种良好的舆论,从而促进班级的团结,加强班集体的建设。

6. 发挥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合力

喜鹊告状阅读答案 第5篇

喜鹊,学名叫鹊,喜鹊是人们对它的爱称。自古以来,人们都把喜鹊看成是预兆吉祥的鸟儿。为什么喜鹊会引起人们这种感觉呢?

喜鹊全身的羽毛有黑白两种颜色。头、颈、背部和尾巴是乌黑的,闪着油亮的紫色光泽。双肩和腹部的羽毛洁白无瑕。黑白两色,把喜鹊打扮得那么朴素,那么雅致。喜鹊的体态轻盈优美。特别是它那两条长尾巴,比整个身体的爱。

早春二月,阳光和煦,正是喜鹊尽情歌唱的时节。它会用不同的叫声和同伴交谈,传递着春天的信息。在城市,在农村,人们都能听到它那清脆悦耳的声音。那声音给人们带来欣喜与快乐。西风萧瑟的秋季,冰天雪地的寒冬。喜鹊站在高枝上、田野里?喳、喳、喳?地鸣叫几声,使人感到生机勃勃,精神振奋。

喜鹊的食物很丰富,虫子、植物种子它都爱吃。它能帮助人们啄食庄稼地里和果园里的害虫,有时还能捕捉田里的小老鼠呢。

喜鹊朴素雅致,体态优美,鸣声清脆,又能消灭害虫,人们怎能不喜欢它呢?

1、我会联系上下文给词语选择合适的解释。

轻盈 ①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②轻松

萧瑟 ①风吹树木的声音②形容冷落、凄凉

2、我会搭配词语。

体态清脆 尽情地

鸣声和煦 歌唱

阳光丰富

食物轻盈

3、我会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人们喜欢喜鹊的原因是它、、、。

4、把“喜鹊朴素雅致,体态优美,鸣声清脆,又能消灭害虫,人们怎能不喜欢它呢?”

这句话改成陈述句。

5、圈出划波浪线句子中表示喜鹊动作的词。

6、读了这篇文章,你喜欢喜鹊吗?为什么喜欢?请写一写。

蜡 烛

一盏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顶粉红的纱罩,腰干健美,亭亭玉立,非常引人注目。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便发出银白色的光辉,照亮了它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台灯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比不上它,就高傲地向被放在墙角的小蜡烛炫耀自己说:?你看我多么了不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用。可你呢?土里土气,在桌上也占地方,简直是废物,有什么用??

蜡烛看了一眼趾高气扬的台灯,谦虚地说:?朋友,我承认你很漂亮,也很有用,可你应好好想一想,你也有短处,怎么能这样高傲呢??台灯早就不耐烦了,大声喊道;?行了,有什么好想的,我本来就比你强嘛!?

一天晚上,台灯又要炫耀自己,忽然闪了三下,就再也不发光了。刹那间,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了──原来线路出了问题。这时,人们多么需要光啊!哪怕是一点点,也是珍贵的。主人把默默无闻的蜡烛拿了出来,点燃它,立刻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自命不凡的台灯。但是,蜡烛没有为此而卖弄自己,还是谦虚地对台灯说:?我发出的光太暗淡了,的确没有你明亮,我很惭愧,我没有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蜡烛说完,便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才悄悄离开人间。

台灯很受感动,心想:?我要学习蜡烛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做出贡献。?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谦虚── 黑暗──

2、从文中找出与以下意思相同的四字词语。

①自己

以为自己很不平凡,很了不起。( )

②不声不响,不为人所知。形容不出名或不被人们所注意。()

3、文中有个破折号,它在这篇文章中表示()

① 解释说明 ② 话题的转换③ 时间或声音的延续 统领下文

4、把划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5、在文中找出三个反映台灯很骄傲的词语,再找出三个反映蜡烛很谦虚的词语。 台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蜡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句子写完整。

蜡烛具备的精神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训练(十三)

石球

这是中美洲南部的一片原始森林。1930年夏季的一天,当地的伐木工人进入密林作业,无意中在沼泽地里发现了许多奇特的石球。石球有数百个之多,大小不一,光滑清亮,上面还雕刻着绮丽的图案。更令人惊奇的是,在明月高照的夜晚,柔和的月光会使石球闪闪发光。这时,石球好像变成了天空中的一颗颗星星,十分迷人。后来,人们找到了其中最大的石球,也是那么浑圆漂亮。更不可思议的是,它是那么巨大,比成人还高了一大截,四个人都不能把它围合。真不知道,这些石头是人工所产,还是大自然的杰作。

1、我会给带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一颗颗() 大小不一( ) ..

①数目字 ②纯、专 ③满、全 ④相同

2、找到与以下意思相同的词语。

(1)、让人感觉十分吃惊,形容出乎别人的意料。( )

(2)、让人不敢相信,形容对事物或言论根本无法想象。()

3、我会把从短文中了解到的有关石球的信息,分几点写下来。

①数量很多,大小不一 ②

③ ④

北极狐告状 第6篇

不久,兽王狮子就匆匆赶到,开始升堂办案。他拍了一下惊堂木,厉声问道:“何人申冤?”

“大王,是小的北极狐,您可一定要为我做主呀!”说着,北极狐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号啕起来。

狮王见状,说道:“北极狐,有何冤屈,从实道来!”

北极狐这才止住眼泪,哽咽地答道:“大王,您知道,我们和北极熊世世代代比邻而居,相安无事。可前些日子,我的孩子相继失踪,我是心急如焚哪!昨天,我路过北极熊家门口,竟发现了一撮我孩子的皮毛,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那苦命的孩子一定是被他给吃了。大王啊,你一定要帮小的惩治这个万恶不赦的家伙,否则我们家族还不知会有多少人遭殃!”

狮子一听,顿时暴跳如雷:“岂有此理,竟有这等事,还有没有王法?给我速传北极熊!”

不一会儿,北极熊被押解上庭。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北极狐恨不得冲上去杀了它。狮子怒道:“北极熊,北极狐状告你吃了她的孩子,可有此事?”

北极熊听了,一脸无辜地说:“大王,我也是迫不得已呀!”

“大胆刁民,在本王面前还敢狡辩!”狮子怒道。

“不、不、不,小的不敢,可我确实是事出有因。现在全球变暖,冰川大面积融化,在冰上已经没法捕到食物,我只好见啥吃啥,要不然我家中那几只嗷嗷待哺的孩子就会活活饿死。其实我也不想这么做呀!”说完也呜咽起来。

北极熊的一番辩解立刻在旁听的动物中引起轰动,大家都表示深有同感,就连北极狐也不再哭诉,陷入了沉思。这下,狮子大王可为难了,他平生还是第一次碰到这么棘手的案子,整个动物法庭都在议论纷纷。过了一会儿,只见足智多谋的猴秘书上前在狮王耳边嘀咕了一阵,狮王连连点头。最后,他对大家宣布:“虽然本案的主犯是北极熊,但是,说到底真正的罪魁祸首还是人类。所以本庭宣判对北极熊免予死罪,处以长期监禁。同时我们将以自然之子的名义,草拟一份通牒,警告人类:自然界是属于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今后如果他们还继续肆意破坏环境,大自然终将惩罚人类!”

浅谈幼儿的告状行为 第7篇

关键词:告状行为,幼儿教师,主动性发挥

一、前言

在幼儿园日常的保教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见这样的情况, 当别的幼儿都在活动或者上课的时候, 总会突然出现这样的声音: “老师, 他动我的书包了”、“老师, 她在玩线”……虽然只是很小很普通的事情, 可是在幼儿看来却一定要告诉老师。学前期, 告状行为是幼儿的一种常见行为, 他们通过这种行为寻求教师的支持、奖励或肯定。如何正确的引导幼儿的告状行为, 规范幼儿的告状行为成为我们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正确的解决问题首先要了解问题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 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 它突出目的是借助教师权威力量的影响, 约束、改变、阻止同伴的行为, 是幼儿解决问题的一种典型方式。

幼儿的告状行为广泛的存在于幼儿学前期的生活中, 这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密切相关。幼儿的道德发展特点, 自由活动的类型, 幼儿的认知发展与社会性水平以及不良的生活环境等都会导致幼儿告状行为的出现。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 在解决问题时他们更多的倾向和依赖成人, 通过告状行为寻求帮助。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知识储备的增加和社会经验的积累, 他们的告状行为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告状行为到中班出现大的变化, 次数增多、频率增长;随着幼儿性别意识的觉醒, 告状行为的性别差异逐渐明显, 男孩比女孩有更多告状行为, 也更多地成为“被告”;性格因素在告状行为中发生作用。性格外向的幼儿与内向的幼儿相比更多的成为告状行为发生的主要作用者;寻求保护式的告状逐渐成为幼儿告状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

由于幼儿辨别是非能力较差, 尚未形成可观的评价体系, 因此需要对其告状行为规范和引导。该阶段的幼儿主要依靠成人学习各种能力, 作为幼儿的主要教育者之一的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其作用, 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对幼儿加以引导, 减少幼儿不必要的告状行为。

二、发挥教师的主动性, 解决幼儿的矛盾、纠纷

1.分清原因, 有针对性地处理问题

幼儿告状行为的出现有各方面的多重原因, 每个幼儿的告状原因也各不相同, 因此在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时应该因人而异, 从每个孩子的特点出发去解决问题。避免“一刀切”, 使幼儿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对于幼儿寻求奖赏的告状行为, 教师首先应该肯定幼儿的良好表现, 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然后和幼儿一起分析他的行为。例如:亮亮跑来告诉老师“老师, 地上很多纸, 都是明明扔的。”亮亮知道这样往地上扔纸是破坏卫生, 是需要告诉老师的。老师发现地上的确有很多的纸, 但很显然不是一个孩子扔的。这时老师先肯定了亮亮的行为, 然后和小朋友分析明明扔纸的事情。这样可避免出现幼儿为了寻求奖赏而出现乱告状的行为。

2.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自发性, 尝试解决问题

幼儿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参与者,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还应充分发挥其主动性, 减少教师的直接参与和主动参与, 通过间接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尤其是对于求助式的告状行为。例如:争抢玩具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已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因此在面对这种情况时, 教师不应急于插手直接帮幼儿解决问题, 而是借助这个时机让幼儿学会解决问题。通过提问对幼儿进行引导, 将幼儿从玩具被抢的生气情境中转移出去, 摆脱幼儿抢玩具的行为造成的影响, 引导他利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思考问题, 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听之任之, 冷处理

不是幼儿所有的告状行为都需要教师予以积极的回应, 有些更需要教师冷处理。有的幼儿因为告状尝到被老师表扬的甜头之后, 告状的频率很大大增强, 告状的时间缩短, 告状的原因更加多样, 这时教师就应考虑对其告状行为冷处理, 只是表示知道了。从而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使其更加专注的从事其他事情。

三、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1.通过直观、形象的呈现方式, 丰富经验, 提高能力

学前期的幼儿更喜爱直观、形象的事物。因此, 可运用幼儿喜爱的动画片、故事等, 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引导幼儿评价其中人物的行为, 丰富幼儿是非的感性经验, 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并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使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从而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

2.组织幼儿谈话,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谈话丰富幼儿的经验, 创设情境让幼儿进行感知。向幼儿讲一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让幼儿自己来想办法解决, 从而提高幼儿独立处事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进而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通过谈话幼儿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迁移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3.通过同伴间的交往, 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幼儿部分告状行为的发生时由于不懂得分享, 自我为中心, 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争抢玩具、书等。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有利于幼儿的换位思考, 可以减少告状次数。皮亚杰曾指出: “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 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因此, 作为幼儿教师, 要尽量给幼儿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和空间, 鼓励和启发幼儿参与活动时互相交流、协商, 引导幼儿学会分享, 懂得分享, 用商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4.教给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让幼儿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学会谦让等方法都有利于问题解决。例如:幼儿都出去活动, 桌椅摆放的乱七八糟。“请小朋友把你们的桌椅摆放整齐”, 幼儿积极地摆弄桌椅。有的幼儿摆好了自己的桌椅还抢着去摆别人的桌椅, “老师, 他碰我的椅子”, 这时老师可以告诉告状的幼儿“你可以谢谢小朋友, 告诉他你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做了”, 抢着摆桌椅的幼儿听了非常高兴地放弃了争抢。让那个幼儿学会谦让, 有礼貌可以很好的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幼儿的告状行为是学前期的一种普遍现象,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有所变化, 但这不能成为就此放任的理由, “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 只有基础夯实才能建筑稳固。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 才能促进其将来更好的发展。这种培养需要成人的努力, 也需要发挥幼儿的能动性。教会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 将有利于幼儿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翠美, 刘晶波.5~7岁幼儿告状行为策略分析[J].幼儿教育 (科学教育) , 2007, (10) .

[2]韦凌云.让宽容与幼儿“同行”[J], 2007, (11) .

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第8篇

一、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 幼儿自身原因引发的告状行为

1.缺乏是非标准, 获取帮助。

在幼儿园, 老师是幼儿心中的天平, 无论幼儿园中谁的行为, 都要和老师所做的要求做个比较, 才能判断行为对错, 当幼儿遇到不符合老师要求的行为或者不能判断该行为是对或错的时候, 就会习惯于向老师告状, 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如有的幼儿看到自己的同伴被欺负时, 会产生想帮助受欺负同伴的心理, 于是就会向老师告状:“老师, 某某打人了。 ”

2.嫉妒他人, 争强好胜。

幼儿也有一定的自尊心和进取心, 喜欢争强好胜。 对幼儿这种心理如果缺乏正确引导, 就会失去应有的积极意义, 对幼儿以后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有些幼儿会出于嫉妒而产生告状行为, 例如某天, 一名幼儿带了块巧克力进入教室, 另一名幼儿看到那名幼儿在教室里吃巧克力, 自己却没有, 这时出于嫉妒该幼儿就会向老师告状说:“老师, 某某在吃东西。 ”但这种带有告发性质的告状是不常见的, 同伴之间的嫉妒、矛盾只是暂时现象。

3.遭受欺负, 寻求庇护。

在幼儿园, 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差异, 难免有些幼儿处于强势, 有些幼儿处于弱势, 当处于弱势的幼儿被其他幼儿欺负, 自己却没有能力或不敢反抗的时候, 这时他们就倾向于向老师告状, 以寻求老师的帮助。 例如:“老师, 某某打我。 ”

(二) 教师原因引发的告状行为

在园中, 老师习惯关注那些平时乖巧温顺听话的小孩, 对于那些平时衣着干干净净、 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幼儿也会不自觉地多一些关注, 这样其他幼儿就会觉得自己得到的关注比某某伙伴少, 这时候这类幼儿往往会通过告状行为寻求老师更多的关注。

对于已经出现的告状行为教师过分重视, 例如某某上厕所不洗手, 旁边的幼儿就向老师告状, 这种情况下老师往往会当众严厉批评该幼儿, 表扬洗手的幼儿。 这时候受到表扬的幼儿就会洋洋得意, 正是这种优越感让幼儿觉得告状是一种正确的行为, 强化这种错误行为, 其他幼儿见到该幼儿做出这样的行为受到表扬也会模仿其行为, 从而导致告状行为频频发生, 出现恶性循环。

(三) 家长原因引发的告状行为

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 幼儿在家中都是“小太阳”, 家长都害怕自己的孩子受罪, 只要能为孩子做的, 都尽量代替孩子做了, 结果养成部分幼儿依赖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等不良行为习惯, 更缺乏必要的与小伙伴相处的能力, 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成为诱发幼儿告状行为的因素之一。 如“老师, 某某又抢玩具了”, 遇到这样的问题, 幼儿不知道除了报告老师之外还有什么解决方法。

二、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一) 教师应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1.教师要以身作则, 身教重于言教。

幼儿的行为是有赖于成人的, 老师要以身作则, 身教重于言教, 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教师通过自身行为为全体幼儿树立行为模范, 在与家长、同事的相处过程中以礼待人、懂礼谦让。 让幼儿学会对人亲近友爱, 教会幼儿建立友好同伴关系的方法, 让幼儿学会与同伴和睦相处。

2.分清原因, 区别对待。

若幼儿报告某某打人的时候, 我们要严厉批评肇事者, 教育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不能以强凌弱。 对于告状幼儿, 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同时我们要教育该幼儿再遇到类似情况不光可以向老师报告, 还要自己学会怎样独立正确制止类似行为。

若幼儿向老师报告自己遵照老师的话做了等事情, 首先教师要给予幼儿一定肯定, 鼓励其继续保持, 但也要教育幼儿, 防止某些幼儿为寻求表扬而出现误报、谎报、乱告状等不良行为, 避免幼儿产生不良心理。

(二) 家长摆正观念, 正视幼儿告状行为。

1.要重视幼儿告状行为。

家长要重视幼儿告状行为, 对幼儿做出正确的引导。 遇到孩子告状时, 首先了解基本情况, 弄清孩子告状原因, 其次了解孩子的心理, 分别对待。 对于那些表现自己的告状行为, 家长应明确自己的态度, 肯定幼儿的正确行为, 强化其积极行为;对于那些报复别人的告状行为, 家长要严厉批评, 让孩子懂得友好相处, 建立友好同伴关系的重要性。

2.要摆正自己的观念。

家长要教会孩子不能太自我, 否则, 凡事以自我为中心, 幼儿会认为只要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就是坏的, 就应该告状。 幼儿期的孩子爱告状现象的确不少, 但他们的告状没有恶意, 目的只是想看看大人对那些不守规则的人和事如何处理。大人最好不要随便表态, 要搞清楚孩子告状目的和原因, 区别对待。

3.积极配合, 及时沟通。

家长要和老师积极配合, 加强与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常常会出现不一致甚至存在很大差异, 这种情况下的教育会使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长此以往, 会导致孩子是非模糊, 甚至产生两面行为。 所以, 家长要经常和教师沟通协调, 统一教育思想, 形成家园合力, 共同为孩子健康人格发展做贡献。

总之, 幼儿的告状看来事小, 但意义重大。 教师与家长的观念态度要一致:看起来在意, 事实上忽略。 只要我们对其行为引导恰当, 就会帮助我们增强教育效果, 因此我们要依据孩子的活动特点和心理发展需要, 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使教育成效显著, 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刘丽.对幼儿无意义告状采取什么态度[J].学前教育, 1998.05.

小学低年级学生“告状”现象剖析 第9篇

“小题大做”者

低年级小学生由于接触的同学越来越多, 于是个别差异在相互交往和学习生活中就被突出了, 一部分学生甚至失去在家庭中“小皇帝”的地位, 在这样的心理变化下, 某些学生产生了以不满为特征的不悦、自惭、怨恨、恼怒, 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具体表现为:他们一旦发现经常受表扬的学生或和自己竞争的胜利者, 有了一些小错误, 就会迫不及待地去报告老师。有些学生盯着与自己有矛盾的同学, 等待他们犯错误, 在报告老师的过程中, 他们甚至会无中生有, 添油加醋。教师对他人的批评会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满足。具有这种性格的学生, 又极易受外界的暗示, 特别是那些与自己有关的暗示, 极容易引起内部心理冲突, 为求心理平衡而产生“告状行为”。对于这一类告状者, 我们决不能无节制地安慰和劝解, 也不能听信其片面之词而影响了对事实的公正判断, 这样只会助长他们的不良习气, 也影响老师与其他学生的亲和力。

“口无遮拦”者

“某某说我是猪。”“某某说我和小君结婚。”课堂上偶尔会传来这样一些话语, 随后的事情可想而知, 教室里一阵哄笑。告状者无非两种情况, 一种是气愤难耐, 另外一种则是嬉皮笑脸。我认为前者确实是在同学那里受了委屈, 以至于气愤之下忘记了在上课, 而同学的哄笑更让他无法忍受。后者呢?大多是班里比较调皮的孩子, 他们为寻找刺激, 引起课堂骚动, 才向老师告上这么一句。因此教师就应该对那些确实受了委屈而又没有能力“反抗”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帮助, 对于那些制造事端, 从中获得快感的学生则需采取冷处理。

“路见不平”者

每个班级里总有一些特别调皮的学生, 当他们捣蛋时总会出现另外一些人加以干涉, 我们称其为“路见不平”者。捣蛋鬼通常对这一类人置之不理, 所以无奈之时这一类告状者就会“大义凛然”地向老师汇报情况。据我观察, 这一类同学有很强的集体意识, 且对班级管理充满了热忱和向往。对于他们的告状行为, 老师一方面要予以鼓励, 肯定其关心班级的行为是可贵的;一方面则要引导他们学会运用有效手段解决问题。教师的正确引导会让这些同学对自己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 他们也会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

“狐假虎威”者

这一类“告状”者通常以大大咧咧的女生居多。她们热情大胆, 信任老师, 把老师当作大哥哥或大姐姐一样看待, 似乎与老师关系很“铁”。正因如此, 当他们与某同学发生争执时, 他们便会甩下一句话:“我告诉老师去!”然后径直跑到老师那里告其一状。其实, 他们并不期望老师帮他们解决什么, 无非是吓唬那个惹事的同学, 并显示一下与老师的关系, 再与老师套套近乎。对于这一类告状者, 老师要让他们明白:有理走遍天下, 无理寸步难行。老师不能充当挡箭牌的角色, 他们应当学会客观公正地看待人或事, 学会宽容, 不能把告状当做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 这样不仅对自己的同学造成伤害, 同时也影响老师的工作。

剖析以上四类“告状者”的行为, 不难发现:低年级学生爱告状与他们的心理特点有密切关系。由于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 绝大部分的学生是用一种“宽于律己、严于律人”的标准来评价事物发展, 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告状”现象定性为道德品质问题、思想意识问题。从实质来说, 是心理异常的外部表现, 是社会情感不成熟的体现。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讲, 教师的意见和判断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在处理集体生活和人际关系时遇到形形色色的矛盾更倾向于教师的指导和解决。为此, 要减少低年级学生中种种“告状”现象, 应根据实际情况, 掌握其心理活动变化规律, 采取心理干预的方法, 着重进行心理矫治与调控。这样, 既能增进学生和教师的亲密程度以及保护学生要求上进的积极性, 又能让学生幼小的心灵健康地成长。

如何处理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 第10篇

一、幼儿告状行为的类型

1.寻求帮助型告状

当中班幼儿相互之间发生矛盾时,幼儿向老师寻求帮助,从而对自身进行保护的告状行为,该类型告状在中班幼儿告状事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案例:某中班幼儿教师在进行图书自由阅读的课程,有的两三个幼儿同时翻看一本书,并且不时进行评判和讨论,也有的独自一人翻看一本书籍,在某个角度或是自己座位十分投入的阅读着。但是这时一句“我给你告老师”的话语传来,一位幼儿很委屈地向老师告状,说这本书是他先找到的,但是另一位小伙伴不给他看。但是另一位幼儿并不谦让,他也认为书是他先拿到的。

2.寻求奖励型告状

寻求奖励型告状多是指,中班幼儿学生当发现自己的小伙伴有违规行为时,例如,某小伙伴玩闹之间说脏话时,发现的幼儿会向老师举报该幼儿的不文明行为。虽然,该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是遵守规定,实际上更多的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奖励。

二、针对中班幼儿告状策略

1.教师要根据学生告状的原因和目的,具体事件具体分析

对于寻求帮助型告状,教师要引导幼儿建立自信心,要求幼儿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相互理解、友爱互助。对于这样的告状事件,教师不要过多地参与,积极地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不仅能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幼儿的独立性。同时,在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幼儿也有了独立面对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减少告状事件发生的概率。

2.教师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加强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幼儿之间的矛盾事件,教师不要直接评判,教育的重心在于引导,要求幼儿可以自己合理地解决,从而有效地减少告状事件发生的概率。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短视频的播放,或是通过童话故事里的章节,要幼儿明白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处理方式是正确的, 使学生透彻地理解,从而加强学生自身的素质。

总之,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措施改善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增强学生独立性,改善同学之间交流的方式,同时,还能够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中班幼儿教师要对此引起重视。

摘要:幼儿的告状行为是幼儿教师工作中与幼儿互动最多的行为,幼儿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告状事件,从而维护幼儿之间的关系,化解幼儿相互之间的矛盾。针对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提出合理化建议。

爱“告状”的小林 第11篇

开学没多久的一天上午,我刚走到教室的走廊,准备上第三节的语文课,就见梳着两个小辫子的大眼睛女生小林跑到我面前,拉着我的衣襟,悄悄对我说:“老师,我告诉你啊,刚才上数学课的时候,数学老师发火了。”

我不解地问:“数学老师为什么要发火呀?一定是你们不听话吧?”

“不是的,是第一节课后,小明没擦黑板。”小林摆着手说。

“那老师肯定很生气呀!”听了小林的话,我当时也很生气,今天是小明值日,我在班上早就说过,每一节下课后,值日生都要及时把黑板擦干净,方便接下来上课的老师使用。我正准备到班上把小明狠狠地训一顿,又隐隐觉得这事有点儿不对劲——既不是班长,又不是卫生委员的小林为什么要向我这个班主任汇报这件事呢?她当时为什么不提醒一下小明?或者自己主动上去帮小明擦黑板?

这样一想,我就觉得小林可能有爱向老师打小报告的毛病。我对小林说:“这件事我知道了,老师会处理的。”听了我的话,小林显得特别开心,蹦蹦跳跳地跑开了。见此情景,根据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我坚信了自己的想法,想到这里,我心里有了底。

当天放晚学后,我把小林请到了办公室,和颜悦色地对她说:“小林,今天你告诉老师小明没擦黑板,让老师知道了他值日不负责任,在这一点上老师要谢谢你。”小林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接着,我话锋一转:“可是,如果你明明看到黑板没有擦,而你又不好意思提醒他,你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小林没想到我会这样问,闪着一双大眼睛想了一下说:“最好的办法,是上去赶快帮他把黑板擦掉,因为下一节课的老师很快就要来上课了!”

“那你有没有这样做呢?”我微笑着问。

瞬间,小林的脸红了,头也低了下来,两只手不自然地搅着自己的辫梢。我见目的已达到,就亲切地摸着她的头说:“你回家再好好想想,以后遇到这件事,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小林似有所悟地点点头,走出了办公室。

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没想到两个星期后的一天,数学老师对我说:“你们班上的那个小林实在叫人头疼。”我忙问:“怎么了?”张老师说:“今天上数学课,我正讲得起兴,就见小林把小手举了起来,我原以为她哪里没听懂,可她却大声说:老师,小强在下面踢了小明一脚,还在下面做动作。一下子就把我上课的兴致给打断了。”

看来,小林爱告状的毛病不是一次谈话就能改掉的,我得再想办法。为了营造一个宽松的谈话环境,那天课外活动,我有意来到了操场上,和小林一起比赛踢毽子。小林见老师只和她一个人玩,像一个骄傲的公主一样,开心极了。

踢了一会后,我脸上流下了汗水。小林关心地对我说:“老师,您是不是累了?要不要休息一下再玩?”

我笑着说:“小林真懂事,知道心疼老师啦!”

听我此言,小林脸上笑成了一朵花。我趁势说:“小林,现在老师遇到一个难题,你帮老师出个主意,看看怎么办。”

小林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会这样问她,便像一个小大人儿似的认真听了起来。

“今天老师在三班上课的时候正讲得起劲,突然有一个同学站了起来,跟老师说,有一个同学在做小动作,一下子把老师讲课的思路打断了,同学们听课的情绪也受到影响,你说老师是应该批评这个告状的同学,还是应该批评那个做小动作的同学?”

“老师,我觉得这个打小报告的同学不应该在课堂上打断老师上课,毕竟做小动作的人只有一个。还有我觉得他可以暗示这个同学不要再做小动作。” 小林倒是快人快语。

“比如呢?”我又问。

“比如可以向他悄悄地递个严厉的眼色,或者向他摆摆手,提醒他不要再做小动作。”

我看着小林,拉着她的手赞许地说:“谢谢小林,老师知道怎么做啦。”小林高兴地跳了起来,我又说:“要是咱班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你知道怎么做吗?”

“老师,我知道。”说到这儿,小林恍然大悟,“老师,您不是在说我吧?今天上数学课,小强在下面做小动作,我……老师,我明白啦!”

“小林真聪明,一点就通。”我笑了。

类似这样的游戏谈话,我和小林还有过好几次。小林开始有了转变。

一学期的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一天中午放学,我无意中发现一个男同学随手把一块大香蕉皮扔到了地上,紧跟在后面的小林一脚踩在上面,重重地摔倒在地。她爬起来,拍拍校服上的灰,又弯下身子把香蕉皮捡了起来,再回转身放到走廊外面的垃圾箱里。正巧那个同学回头看到了这一幕,就站在一旁,等小林走近身边时,红着脸对她说:“谢谢你,小林,下次我不会这样了。”“没关系,没关系,只要你以后知道怎样做就行了。”小林大度地说。看到这一幕,我心里一下子宽慰了许多。

后来我还听说了一件事。学期最后一天,有两个男生不知道为了一件什么事吵了起来,眼看就要大打出手,有人喊赶紧去报告老师,却被小林制止了,她把两个吵红了眼的同学拉到一边,说:“做人要大度,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要吵要打,这多影响同学之间的友情呀!再说,别人会怎么看你们呢?”一番话,说得两个同学哑口无言,不仅没有动手,最终还握手言和了。

我对小林的教育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从那以后,一直到现在,小林再也没有跑到我面前告过哪个同学的状了,她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相处得也非常融洽。

学生爱告状,无非是想在老师面前好好表现自己,然后得到老师的喜爱和重视。这本身无所谓对错,但长期下去必将对学生的人格造成不良影响。身为班主任,应及时主动与学生沟通,因势利导淡化他们的告状意识,让他们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处理问题——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并在此过程中得到肯定,获得自信。

告状 第12篇

其实, 小学生告状无非是有以下几种想法:

第一, 有的孩子发现了班级中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如不团结同学、给班级扣分等, 当他劝告那些犯错误的同学而那些同学又不听他劝告的时候, 他就产生了无力感。这种感觉促使他寻求更强势的力量来帮助他完成劝诫, 因此, 他需要教师的支持。这种学生往往是自觉性比较好的学生, 有很强的班级荣誉感, 可是管理他人的能力有所欠缺。我们老师应该重视这些学生提出的问题, 因为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班级和同学好。因此可以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这些孩子的行为予以肯定, 并且指导他们解决这类问题的方式方法。

第二, 有些孩子在与同学相处中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旦在同学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者是受了委屈, 就立马想到找老师帮助解决;或者看到别人做的事情自己也很想去做, 但又怕不“合法”, 以告状来探虚实:如果老师允许, 他会立即去做;若老师反对, 他会立刻去阻止别人。实际上, 这是学生自卑、懦弱的表现。但是, 从另一个角度看, 也反映出了孩子对老师的信任。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教师应该对那些确实受了委屈而又没有能力“反抗”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帮助。用温暖的爱去抚慰他们, 用炙热的语言去激励他们, 用智慧的方法来启迪他们,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帮助他们重建信心。比如本班的小浩, 他对自己很没有自信, 也经常向老师告状。经过多次耐心的沟通, 结合平时的鼓励, 他已经从害怕上学、不想和别的小朋友相处、变得喜欢来学校、积极大声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班级的活动。

第三, 还有一些调皮的孩子喜欢无事生非, 寻找刺激;除了夸大事实外, 还会无中生有, 制造事端, 从中获得快感, 引起师生骚动。这些孩子表现欲望特别强, 特别想引起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注意, 尤其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但由于种种原因却常常被老师忽视, 他就借一些小事来告状或者惹事的方式以引起老师的注意。

针对这种学生, 我们应该在与他沟通交流的基础上, 让孩子认识到告状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并不能引起老师对他的好感;明确地告诉孩子, 什么事应该和老师说, 什么事情是自己可以解决的;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是课堂上, 多给这些学生表现的机会, 让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第四, 也有极少数孩子希望与自己不和睦的同学或自己妒忌的人倒霉。这类学生“告状”时往往夸大其事, 以引起教师对肇事人的恼怒, 自己则幸灾乐祸。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告状】相关文章:

越级告状在古代的别称06-07

越级告状在古代的别称05-22

关于中班告状行为的论文题目04-06

幼儿告状行为的论文题目怎么写04-02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人员下一篇:鲁迅小说的悲剧性论文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