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菌素试验范文

2024-05-04

结核菌素试验范文(精选10篇)

结核菌素试验 第1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全县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随机抽取1个乡镇, 每个乡镇各随机抽取1所幼儿园、1所中心小学和1所乡镇初级中学。每所幼儿园至少抽取入学新生20名, 每所小学至少抽取入学新生40名, 每所初中至少抽取入学新生200名。以上各学校不足所定抽取人数者从邻校补取。共抽取易县新入学幼儿园 (3岁组) 、小学 (6岁组) 、初中 (12岁组) 学生2 459名, 其中3岁组214名, 6岁组672名, 12岁组1 573名;男生1 238名, 女生1 221名;县城602名, 乡村1 857名。

1.2 查验卡痕

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门诊专业人员查验入学新生卡痕, 以双上臂三角肌下瘢痕作为卡痕, 由专人进行登记。

1.3 PPD试验及判定标准

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常规消毒后, 用Mantoux法于左前臂掌侧上1/3, 避开静脉血管、瘢痕、黑痣等, 于皮内注射0.1 mL (含5 u结素) , 以产生白色小皮丘为准, 72 h后观察局部反应。判定标准:测量硬结平均直径, 无硬结或硬结平均直径<5 mm为阴性, 5~15 mm为阳性, ≥15 mm或有水泡、淋巴管炎及局部皮肤坏死为强阳性。

1.4 拍胸片及查痰

对所有PPD试验强阳性者拍后前位胸片, 胸片有异常阴影的用痰涂片法查找抗酸杆菌 (留即时、夜、晨3个痰标本) 。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调查数据输入计算机, 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或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PD试验结果

2 459名入学新生中, PPD试验阳性率为36.11%, 强阳性率为3.33%。不同年龄组新生PPD试验阳性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6.56, P<0.01) ;强阳性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15, P<0.05) 。PPD试验阳性率女生大于男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6.98, P<0.01) ;强阳性率女生大于男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6.87, P<0.01) 。不同民族新生PPD试验结果阳性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89, P>0.05) ;强阳性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1, P>0.05) 。PPD试验阳性率县城大于乡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6.18, P<0.01) ;强阳性率县城大于乡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72, P<0.01) 。PPD试验结果比较阳性率有卡痕组大于无卡痕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60.88, P<0.01) ;强阳性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7, P>0.05) 。见表1。

2.2 结核病检出情况

强阳性82例中, 检出结核病1例, 系县城12岁组汉族女生。强阳性患病率为121.95/万, 总体患病率为4.07/万。

注: () 内数字为检出率/%。

3 讨论

学校结核病防控的主要措施是对入学新生进行结核病专项筛查。因学校人群密集, 一旦有肺结核病患者, 极易在校内传播流行, 而入校新生是校内结核菌感染的主要来源。PPD试验是诊断结核菌感染的重要参考指标[2], 特异性在95%~99%之间, 发现结核病人是因症就诊的12倍[3]。所以, 对入校新生进行PPD试验工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调查结果表明, 入学新生总强阳性率为3.33%, 低于张书金报道的5.12%[4]及古丽鲜·艾斯卡尔等[5]报道的11.24%。考虑易县地处山区, 相对闭塞, 人员外出流动性较小, 故受结核菌感染的机会相对较小。不同年龄组结核菌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随年龄增大而升高, 与有关资料报道一致[6]。考虑随年龄增长, 学校越来越集中、学生交往活动增多等原因致感染结核菌机会相应增多。不同性别PPD试验阳性率、强阳性率均为女生高于男生, 可能与女生室外活动少、课间呆在通风较差教室内、体质较男生差及生理因素等原因有关。不同民族新生PPD试验阳性率及强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与有关报道一致[5]。不同区域比较, 县城新生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均高于乡村, 与有关报道不一致[7,8]。考虑县城学生交往面大、教室人员密集、城内及外来务工人员结核病患者相对较多等原因, 故易于受到结核菌感染。有卡痕组阳性率大于无卡痕组, 考虑与有卡痕组接种了卡介苗而易出现变态反应有关。之所以有卡痕组出现一定强阳性率, 考虑与卡介苗接种后保护年限较短 (一般3~5 a) , 随年龄增长, 并不能完全避免结核菌的感染等有关。此次查出县城结核病1例, 考虑与城内学生学习紧张、相对体质较差等有关。

根据调查结果, 在区域上, 城市新生结核菌感染率高于农村, 故应重视城市新生的预防;在性别上, 女生结核菌感染率高于男生, 故应重视女生的预防。对入学新生应每年进行PPD试验, 对强阳性者进一步查痰和进行X线等检查, 对查出的结核病患者瞩其离校回家治疗。强阳性而肺部无异常者则进行预防性服药, 做到早期预防, 从而很好地控制结核病在校内的传播流行。

摘要:目的 掌握中小学及幼儿园入学新生结核菌感染及患病状况, 以控制结核病在学校中传播流行。方法 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随机抽取1个乡镇, 每个乡镇各随机抽取1所幼儿园、1所中心小学和1所乡镇初级中学。对3岁、6岁及12岁入学新生共2 459名进行PPD试验, 对PPD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强阳性者进一步查痰和行胸片等检查。结果 入学新生PPD试验阳性率为36.11%, 强阳性率为3.33%。不同年龄组PPD试验阳性率及强阳性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不同性别PPD试验阳性率及强阳性率女生大于男生 (P值均<0.01) ;不同民族PPD试验阳性率、强阳性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不同区域新生PPD试验阳性率、强阳性率县城高于乡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有卡痕组PPD试验阳性率大于无卡痕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有无卡痕组PPD试验强阳性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强阳性者结核病患病率为121.95/万, 总体患病率为4.07/万。结论 应加强入学新生结核病防控工作, 重点加强城市新生及女生的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

关键词:结核菌素试验,患病率,学生

参考文献

[1]李尚伦.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概况[J].中国防痨杂志, 2009, 31 (3) :167-170.

[2]王陇德, 刘剑君, 姜世闻, 等.结核病防治[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176.

[3]李志华, 郭玉霞.结核病人三种发现方式的分析与评价[J].中华医学全科杂志, 2003, 2 (9) :39-41.

[4]张书金.PPD阳性中学生3年后肺结核发病情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8, 29 (3) :247.

[5]古丽鲜.艾斯卡尔, 张卫平, 韩文, 等.和田地区3500名小学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9, 32 (9) :1226-1227.

[6]刘东来, 宦玉铃, 张良恒.北京市怀柔区部分中小学生结核病感染调查[J].中国防痨杂志, 2005, 27 (4) :258-260.

[7]王月秀, 李军.榆林市中小学生结核菌感染现状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 2008, 29 (2) :175-176.

结核菌素试验 第2篇

签发人:xxx

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于开展高中及职高新生结核菌素试验的报告

县卫计局: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教育部《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的要求,每年要对高中和寄宿制初中的新入学学生进行肺结核可疑症状筛查及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去年市疾控中心免费提供了结核菌素试剂600余支,共对我x一中、六中及xxx校的新入学的3600多名学生进行了结核菌素试验筛查,共发现

可疑患者70多例,对其进行了胸片检查。今年市疾控中心不再下发试剂,要求各县自行筹集资金采购试剂完成对新入学学生及教职员工的结核菌试验的体检,经与县教体局联系,今年xx一中、xx六中及xxxx校有新生及教职员工3600人左右。按照结核菌素试剂规格及皮试要求,每支试剂做5-6人计算,共需结核菌素试剂600支。经询价结核菌素试剂每支采购价65元,共需资金39000元。皮试蓝芯针管每支1.00元,共需资金3600元,棉签、消毒医用酒精,一次性手套等辅助材料1000元。这次学校结核病筛查金费总计共需43600元。从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结核病防治项目经费中支付。

特此报告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xxxx年xx月xx日

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结核菌素试验 第3篇

【关键词】伊维菌素;猪疥癣;治疗效果;经济效益

猪疥癣病是危害养猪业发展的一种皮肤寄生虫病,可造成猪瘙痒不安、皮炎、,影响采食和休息,甚则成为“僵猪”或死亡。特别是暖棚养猪出现后,有些猪舍内猪密度大、温度高、空气流通性小,更易造成猪的全群发病,这时若用敌百虫等外用药物喷雾或涂抹,使猪易感冒,且增大猪舍内的湿度。在猪的主要传染病控制之后,猪疥癣病已成为专业养猪、个体养猪的冬、春季需要防范的主要疾病。伊维菌素是国产广谱抗寄生虫药,据报道该药对猪体内外多种寄生虫均有良好的驱治作用,为验证伊维菌素对猪疥癣病的治疗效果,我们做了伊维菌素治疗猪疥癣效果及经济效益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试验动物选择本市某猪场自然发病猪40头,病猪体重为15千克~40千克。外观具有疥癣症状,按1/5抽检病猪8头均检出疥癣虫,确诊为疥螨。

(2)试验药物伊维菌素,每克内含有效成分1毫克,每袋5克包装,由江苏农科院牧医所提供(江苏省昆山生物化学厂生产)。

2 试验方法

(1)将40头病猪称重、编号(腿部采布条),对原有圈舍猪作适当调配,分为2组,1至3舍(每舍10头)共30头为试验组,4舍(10头)为对照组。根据试验猪的体重,按药物推荐量0.3克/千克体重称好药物,将药物溶于少量自来水内,抽入60毫升注射器内,两个助手抓住猪耳上提,将药物投入猪的舍根部。对照组不投药,饲料及饲养管理与试验组相同。试验组第二次投药方法及剂量与第一次相同(第一次投药后10天投药)。

(2)投药后观察猪的精神、采食、痒觉、痂皮脱落等变化,第一次投药后12天按1/5抽检试验组猪6头,对照组猪2头,检查螨的存活情况。

(3)观察试验组猪的不良反应。

(4)第1次投药后1个月逐头称重试验组猪体重和对照组猪体重。

3 试验结果

(1)试验组以0.3克/千克体重第一次投药后的第二天猪的痒觉减轻,采食有所增加。第一次投药后12天(第二次投药后2天)猪的痒觉基本消失,采食量增大,采食后处于比较安稳的爬卧状态。以1/5抽检试验组和对照组猪,试验组未检出活螨,对照组2头均检出活螨。到投药后第15日时,试验组猪皮膚上有大片痂皮脱落,露出粉红色皮肤。而对照组猪采食未有增加,痒觉有所加重,皮肤出现更大面积的病变。

(2)投药后猪无任何副作用,说明此药用于猪是比较安全的。

(3)试验组投药前和投药后的体重变化情况及经济效益观察:试验组30头猪投药后一个月纯增重331.7千克,平均每头猪日增重0.368千克。对照组10头猪一个月纯增重41.6千克,平均每头日增重0.139千克,试验组平均每头猪日增重比对照组多0.229千克。(经统计学处理t=2.012,t>1.96,差异显著)若以每头猪治疗药物费用1.00元计,试验组猪比对照组猪30日多增重0.229×30=6.87千克,以生猪价格8.00元/千克计,每头猪纯增加收益为:(6.87千克×8.00元/千克)-1.00元=54.96元-1.00元=53.96元,试验组30头猪共增加效益1618.80元。

4 结论与讨论

(1)从试验结果看,伊维菌素以0.3克/千克体重治疗猪疥癣具有很好的效果,二次投药后杀螨率可达100%。

(2)伊维菌素无副作用,而且使用方便,按猪体重混于饲料内即可服用。

(3)从经济效益上看,试验组30头猪比对照组10头猪30日每头多增重6.87千克,纯增加经济效益53.96元,30头猪共增加1618.80元,我市每天冬春季节,许多群养猪和散养猪均不同程度的患有猪疥癣。散养猪50千克以下有10%患有猪疥癣,50千克以上有2%患有猪疥癣(指冬春季节)据市畜牧局统计,我市冬季大棚共养猪735000头数,散养猪515600头,以我们的调查数据(按50千克以下占1/3、50千克以上占2/3),全市每年患有疥癣病猪为:(735,000×1/3×40%+(735,000×5%×2/3)+(51,5600×1/3×10%)+(515,600×2/3×2%)=384,354头,以每头猪增加效益53.56元计,全市共增加养猪效益207397841.82元(2073.97万元)。

(4)由于试验条件限制,本试验只做了30日观察,如果时间延长一些,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会更大。

结核菌素试验用于肺结核筛查的现况 第4篇

1 结核菌素的发现与进展

结核菌素的发现最初在1890年, 在柏林第十次国际医学会议上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 (Robert Koch) 宣布发现了预防同时又能治疗豚鼠结核病的物质。1891年此种物质正式命名为结核菌素。此后美国学者F.Seibert于1934年最早成功地创立了用long氏综合培养基提取这种蛋白质的精制法, 并把这种精制结核菌素叫纯蛋白衍化物 (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4]。

2 结素反应的机制

结素反应属迟发型变态反应, 局部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为主。反应分两个阶段:特异性反应阶段——致敏机体注入结素时, 由于结素刺激或趋化作用, 有大量多核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渗出, 渗出的致敏淋巴细胞合成释放淋巴因子, 其中一种直接干预皮肤反应的物质称为移动抑制因子 (MIF) , 能抑制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的移动, 在局部造成细胞聚集, 出现结素反应的基础。此阶段是抗原与致敏淋巴细胞结合的阶段。非特异性反应阶段——主要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第一阶段反应中致敏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除MIF外, 还有趋化因子、凝集因子、皮肤反应因子等, 由于趋化因子的作用, 使单核细胞积极渗出, 向反应局部移动, 在局部停留集聚, 发育繁殖, 形成更多的巨噬细胞, 使皮肤达到可见程度。此阶段是释放淋巴因子的非特异性作用阶段。总之, 致敏淋巴细胞是结素反应的诱发细胞, 单核细胞是结素反应的效应细胞, 血管和皮肤是结素反应的场所。

3 影响结素反应强度的因素

3.1 年龄、性别

相对而言, 老年人结素反应性有所下降。

3.2 结素过敏反应的复强作用

是指已经致敏机体经过一定时间后, 结素的变态反应减弱或消失, 此时可经再次结素试验而使变态反应复强。机理是:机体二次抗原进入时免疫反应的基本表现, 说明机体对结核菌抗原已经致敏, 只是由于感染时间较久, 使机体免疫反应减弱, 故第一次结素试验可能为阴性, 但第一次结素试验的抗原注入, 就可使削弱的免疫活性细胞激活, 增强回忆反应, 故第二次用相同剂量的抗原进行复试, 即可引起阳性或较强的变态反应。

3.3 假阴性的几种情况

变态反应前期;重症结核病 (粟粒型结核) ;病毒感染及急性传染病 (麻疹、腮腺炎、水痘、风疹、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伤寒、猩红热、支原体肺炎等) ;应用某些药物如皮质激素、抗痨药物;操作技术原因如阳光照射、剂量不足等;初次感染结核菌4~8周以内;重度营养不良;恶性肿瘤;机体免疫缺陷性疾病 (先天性免疫缺陷症、艾滋病) ;免疫抑制剂使用者;个别老年人因机体变态反应功能低下也常呈阴性反应。

3.4 假阳性的情况

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同一部位重叠试验;紫外线照射等。

4 结素试验的实际应用

PPD试验是测定是否感染结核菌的一种传统的免疫学检查方法, 是目前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核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与旧结核菌素相比, P P D具有纯度高、灵敏度高、全身反应较少等优点。

4.1 常用于婴幼儿卡介苗接种的选择和接种后的监测

阳性时常表示已感染结核菌并产生抗体而不需要接种卡介苗;阴性时则应该及时接种卡介苗。未接种卡介苗的儿童, 如果皮试呈强阳性时常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灶, 应及时进行结核菌检查、影像学检查、血沉等检查以确定诊断和治疗。观察卡介苗接种后的免疫水平, 如反应阳性并有适当的反应强度, 表示接种良好;阴性表示接种不够好。

4.2 发现病人, 追溯传染源

对于学校等人群密集的机构用于普查肺结核病人, 早期发现传染源, 起到保护周围健康学生的目的[5,8]。一般先于胸部X线检查。

4.3 临床上用于诊断, 鉴别诊断、除外结核病

因我国城镇中人口密集区成年居民的结核感染率很高, PPD试验强阳性时, 常提示有活动性结核灶。它是除结核菌检查、影像学检查外最常用的检查手段。随着结核病发病率的增高, PPD试验越来越普遍应用于结核性疾病的诊断。

4.4

不再用于确定卡介苗接种的对象, 停止用结素试验来决定卡介苗的复种[6]。

5 结素诊断的意义

阴性反应的意义:表示人体未受过自然感染, 或至少说明过敏性的轻微程度, 或未接种过卡介苗, 一般可作为否定结核病的证据之一。

6 阳性反应的意义

6.1 未接种卡介苗而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 并伴有发烧等不适时, 常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灶。

6.2 儿童无临床症状, 而结素呈一般阳性反应者, 仅表示有过结核感染或卡介苗接种形成了一定的免疫力。

6.3 儿童结素反应呈强阳性反应, 说明自然感染严重。

6.4 年龄越大, 结核自然感染率越高, 结素反应阳性者越多, 因而结素阳性反应的诊断意义就越小。

7 结素试验方法

试验时通常用0.1mlTB-PPD稀释液 (5IU) , 采取孟都氏法在前臂掌侧作皮内注射, 注射后48~72小时检查注射局部反应, 测量硬结的横径及纵径, 硬结平均直径≥20mm或有水泡、坏死、淋巴管炎者为强阳性;硬结平均直径<5mm者为阴性反应;硬结平均直径在5~20mm者为阳性反应[7]。

总之自结核菌素发现至今一百多年的时间中, 其医疗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 对防治结核病起了巨大作用, 尤其是在学校等人员集中的场所进行结核病普查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8]。

关键词:结核菌素,进展应用,结素试验,肺结核筛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现状.http://www.non.gov.cn/jbkz/index.htm, 2003-03-24.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Repor“t2001 Global Tu-berculosis Control”Geneva:WHO[R].2001.

[3]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 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办公室.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中国防痨杂志, 2002, 24:98-102.

[4]宋文虎.结素试验、卡介苗接种的理论与实践.中国防痨协会1986:1-2.

[5]王少华, 徐爱强.山东省0-12岁儿童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试验结果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 2000, 6 (6) :363-365.

[6]迮文远.计划免疫学[M].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434-461.

[7]迮文远.预防接种手册[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7:175-176.

结核菌素试验 第5篇

一、单选题(每题1分,以下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1、细胞内液最主要的阳离子为:

A.K+

B.Ca2+

C.Na+

D.Fe2+

E.Mg2+

参考答案:A

2、完全流产

A.宫颈口未开,子宫小于孕周,为

B.宫颈口关闭,子宫接近正常大小,为

C.宫颈口扩张,常有胚胎组织堵塞宫颈口内,子宫大小

D.宫颈口扩张,子宫小于孕周,为

E.宫颈口未开,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胎膜未破,妊娠

参考答案:B

3、下列哪种类型的腹外疝应紧急手术:

A.腹股沟疝

B.绞窄性疝

C.难复性疝

D.易复性疝

E.嵌顿性疝

参考答案:B

4、急性心肌梗塞时,何种血清酶升高最早,恢复最快:

A.LDH

B.AST

C.CPK

D.ALT

E.r-GT

参考答案:C

5、患者男性,30岁,因车祸前额及眶部撞伤,眼睑青肿,结膜下出血,鼻部不断流出血性液体,考虑是:

A.颅后窝骨折

B.颅中窝骨折

C.颅前窝骨折

D.鼻骨骨折

E.面部挫伤

参考答案:C

6、洋地黄中毒所导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禁用:

A.麻黄素

B.糖皮质激素

C.氯化钾

D.异丙基肾上腺素

E.普鲁苯辛

参考答案:C

7、大咯血的病人不宜:

A.咳嗽

B.屏气

C.绝对卧床

D.少交谈

E.禁食水

参考答案:B

8、慢性淋巴结炎

A.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

B.常继发于头,面,颈,口腔的炎症性病变

C.主要是摄入碘不足引起

D.先有原发癌的临床表现,再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

E.胚胎发育中退化不全或未退化

参考答案:B

9、肾结核者出现

A.无痛血尿

B.脓尿

C.血色素尿

D.乳糜尿

E.尿道出血

参考答案:B

10、不全流产

A.宫颈口未开,子宫小于孕周,为

B.宫颈口关闭,子宫接近正常大小,为

C.宫颈口扩张,常有胚胎组织堵塞宫颈口内,子宫大小

D.宫颈口扩张,子宫小于孕周,为

E.宫颈口未开,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胎膜未破,妊娠

参考答案:D

11、肝硬化导致门脉高压的表现有:

A.腹水

B.上腹饱胀

C.蜘蛛痣

D.大隐静脉曲张

E.颈静脉怒张

参考答案:A

12、下列哪项不属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

A.S-T段弓背向上

B.S-T段弓背向下

C.T波倒置

D.T波平坦

E.病理性Q波

参考答案:B

13、某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既往有哮喘病史,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禁用下列哪种药物:

A.普萘洛尔

B.他巴唑

C.甲亢平

D.安定

E.甲状腺素片

参考答案:A

14、关于高血压危象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主要由于脑部血管痉挛而致

B.收缩压可达33.8kPa(253mmHg)

C.舒张压≥15.6kPa(117mmHg)

D.可见于急进型高血压

E.可有高血压脑病的表现

参考答案:A

15、疱疹性口腔炎的病原体是:

A.链球菌

B.白色念珠菌

C.肺炎链球菌

D.单纯疱疹病毒

E.金黄*色葡萄球菌

参考答案:D

16、甲状腺手术后突然导致呼吸困难和窒息的最常见原因是:

A.切口内出血形成血肿

B.双侧喉返神经损伤

C.气管软化塌陷

D.粘痰堵塞气道

E.急性喉头水肿

参考答案:A

17、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关键是:

A.母乳喂养

B.人工喂养

C.经常口服铁制剂

D.及时添加蔬菜,果汁

E.及时添加鸡蛋黄,肉类

参考答案:E

18、输尿管结石者

A.疼痛向右肩部放射

B.疼痛向背部放射

C.疼痛向左肩放射

D.疼痛向上腹放射

E.疼痛向会阴部放射

参考答案:E

19、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不应出现:

A.频繁呕吐

B.一过性意识障碍

C.一侧肢体瘫痪

D.脑膜刺激征

E.剧烈头疼

参考答案:C 20、下列哪些泌尿系检查前需行常规肠道准备:

A.膀胱镜检查

B.X线平片

C.静脉肾盂造影

D.逆行肾盂造影

E.肾B超

参考答案:BCD

21、肝性脑病病人应避免使用:

A.止痛药

B.安眠药

C.镇静药

D.含氨药

E.麻*醉药

参考答案:ABCDE

22、患儿,8个月,一直母乳喂养,从未加辅食,现面色苍白,精神差,肝助下2cm,心前区可闻吹风样杂音,初诊为“缺铁性贫血”。遵医嘱口服铁剂时,以下哪项不正确::

A.最好于两餐间服用

B.与维生素C同服

C.加服钙剂以利吸收

D.不宜与牛乳,茶水同服

E.观察服药后的副反应

参考答案:C

23、开始给小儿添加鱼肝油的时间应为:

A.出生后24小时

B.有个体差异

C.出生后2-4周

D.出生后1-3个月

E.出生后6个月

参考答案:C

24、按新九分法计算躯体部体表面积是

A.9%

B.18%

C.27%

D.46%

E.37%

参考答案:C

25、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并发哪种心律失常时,易引起栓塞:

A.窦性心动过缓

B.窦性心动过速

C.心房颤动

D.过早搏动

E.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参考答案:C

26、男性,33岁,塌方事故中致左大腿骨折,接诊时首先应注意的并发症是:

A.内脏损伤

B.休克

C.感染

D.愈合障碍

E.骨筋膜室综合征

参考答案:B

27、某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既往有哮喘病史,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禁用下列哪种药物:

A.普萘洛尔

B.他巴唑

C.甲亢平

D.安定

E.甲状腺素片

参考答案:A

28、婴幼儿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是因为:

A.免疫细胞

B.补体

C.IgG

D.IgM

E.SigA

结核菌素试验 第6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2009级2 845名新生, 其中男生1 689名, 女生1 156名;2010级新生2 485名, 其中男生1 583名, 女生902名。年龄14~26岁。

1.2 方法

首先以班级为单位发放PPD试验禁忌症告知书。向学生讲明试验目的、意义及试验期间的注意事项, 并告知可能出现的反应和处理方法。取0.1 mL (5 IU) 注射于左前臂掌侧中下1/3处皮内注射, 注射后48~72 h观察注射部位的局部反应。判定标准:注射部位无反应或硬结平均直径在5 mm以下为阴性 (-) ;≥5 mm为阳性 (5~9 mm为弱阳性, 10~19 mm为阳性;≥20 mm或局部出现水疱、溃破、坏死或有淋巴管炎为强阳性[6]。PPD试验强阳性者进行胸部X线拍片检查, 对PPD试验禁忌症者采取胸部X线透视检查, 以免漏诊。

1.3 数据处理

将PPD试验测得结果输入计算机, 采用Excel 200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5 330名受检者中, PPD阳性为2 371人 (男1 298人, 女1 073人) , 阳性率为44.48%;PPD试验强阳性为176人 (男生94人, 女生82人) , 强阳性率为3.18%;通过拍胸片确诊结核病5例, 痰涂片检查均为阴性, 检出率为93.81/10万。

3 讨论

目前在学生中进行PPD试验并对PPD试验强阳性者采取预防性措施, 可有效降低学生中的结核病发病率, 这已经得到专家及学者的共识[7]。经X线胸部拍片检查, 最后确诊的5例结核病人 (痰菌阴性) , PPD试验全部为强阳性, 可见预防的重点仍在PPD强阳性人群中。有报道显示, PPD试验筛查发现病人的效率是因症就诊方式的12倍[8]。

学生是特殊人群, 由于正值青春发育阶段, 以集体生活为主, 属于肺结核的高发人群。结核病以呼吸道传播为主, 学生间相互接触较为密切, 一旦发生结核病疫情, 易造成暴发流行, 不仅危害师生的身体健康, 还扰乱学校的正常的教学秩序, 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 可以通过网络、讲座、广播等形式, 让大家充分认识到结核病的易感性及巨大危害,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开展多种户外活动, 锻炼身体, 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由于目前广泛使用的PPD试验、胸部X线检查、痰涂片镜检等诊断方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特异性较差, 确诊时间长, 放射线辐射对青少年身体的伤害较大, 难以满足临床需要。有部分学生依从性较差, 拒绝接受PPD试验检查。因此, 研究新疫苗和应用新的诊断技术是未来研究方向。据报道, 抗结核新疫苗计划在2015年可进行3期临床试验。应用新技术和新疫苗、新药物杀灭结核菌, 消灭结核病, 这将是全球世界卫生组织的终极目标[9]。

参考文献

[1]彭卫生, 王英年, 肖成志, 等.新编结核病学.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3:28.

[2]金光, 曹志友, 欧阳瑾, 等.高校大学生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09, 30 (1) :26-27.

[3]曹继平.加强重点人群的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国防痨杂志, 2001, 23 (4) :214.

[4]宋建奎, 杨淑梅.1997-2006年日照市5起学校结核病爆发、流行资料分析.预防医学论坛, 2007, 13 (9) :843-844.

[5]刘英, 邹文武, 胡代玉, 等.重庆市某县2003-2006年学校肺结核病情况分析.实用医学杂志, 2007, 14 (3) :746-747.

[6]叶任高, 陆再英, 编.内科学.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5.

[7]屠德华.大学生预防性治疗的结核菌素反应强度标准研究.中国防痨杂志, 2006, 28 (5) :268.

[8]李志华, 郭玉霞.结核病人三种发现方式的分析与评价.中华医学全科杂志, 2003, 2 (9) :39-41.

结核菌素试验 第7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抽取2011—2013年潍坊地区4所大专院校接收的新入学大学生14 251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5 223名( 36.65%) ,女生9 028名( 63.35%) ; 年龄17 ~ 23岁,平均( 19.2±3.5) 岁。

1.2肺结核诊断标准(1)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及呼吸道症状; ( 2) 体征; ( 3) 结核菌素试验; ( 4) 血沉; ( 5) X线检查; ( 6) 痰结核菌检查; ( 7) 纤维支气管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3]。

1.3方法

1.3.1一般情况调查采用潍坊市结核病防治所统一设计的调查表,依据年度、学院、系、班级、学生的一般情况、卡痕、PPD试验结果等编排成册; 由所在地区结核病防治所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

1.3.2 PPD试验将北京市生命科学技术研究所生产的1型PPD试剂( 51 IU/m L) 0.1 m L注射到学生左前臂掌侧中心处,72 h后对硬结反应进行测量并记录。统一培训测量人员,PPD试验判断标准: 硬结直径<5 mm为阴性,5 ~ 14 mm为一般阳性,15 mm及水泡为强阳性[3]; 通过对卡痕的认真检查和对学生接种史的询问获取卡介苗接种史; 强阳性给予X线摄片检查。

1.3.3诊疗措施肺部异常者对痰涂片进行至少连续3次检查和2次培养; 如果确诊学生患结核病,则给予抗结核治疗[4]; 如果PPD硬结≥15 mm或有水疱, 但并没有病灶存在于肺内,则给予预防性治疗,并对远期治疗效果进行观察[5]; 如果患者已经被确诊为肺结核,痰涂片有抗酸杆菌存在,则认真检查密切接触者[6]。

1.4统计分析全部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计数资料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检验标准为P<0.05。

2结果

2.1不同年度大学新生PPD试验结果比较2011— 2013年14 251名大学新生中,检出PPD试验强阳性844例( 5.92%) ,其中2011年强阳性率明显高于2012年和2013年( χ2值分别为35.119,49.997,P值均 < 0.01) ; 不同年度阴性率、一般阳性率、强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321.524,P<0.01) 。见表1。

注: ( ) 内数字为构成比 /%。

2.2不同性别大学新生PPD强阳性检出率比较

14 251名大学新生中,男生强阳性检出率为4.08( 213 / 5 223) ,女生为6. 99% ( 631 / 9 02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50.332,P<0.01) ; 2011—2013年男女生强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15%( 91 /1 480) ,2.56%( 50 /1 956) , 4.03%( 72 / 1 787) 和9.77% ( 234 / 2 395) ,6.90% ( 223 / 3 231) ,5.11% ( 174 / 3 40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15.615,46.146,3.057,P值均<0.05) 。

2.3肺结核检出情况14 251名新生PPD筛查中, 检出肺结核患者18例,检出率为0.13%( 18 /12 451) 。 其中男生7例,女生11例; 18例肺结核患者中,10例PPD试验为强阳性。

3讨论

结核病是我国重点防控的传染病,及早发现并进行对症治疗是防控的最有效途径。PPD试验是诊断、 预测结核病、进行卡介苗预防接种监测最简便、快速、 准确的方法。由于高校新生来自于全国各地,而一些地区具有较高的结核病患病率,因此在高校中开展新生入学的PPD监测已被各高校列入学生保健的重点工作。

研究表明,PPD强阳性学生为结核病高危人群。 陈曦等[7]对中央财经大学9 702名入学新生PPD试验结果分析显示,PPD试验强阳性率为6.02%,与本文结果相近。进一步分析不同性别、学生PPD强阳性检出率可以看出,女生检出率高于男生,与有关研究结果一致[8,9]。原因可能与女生身体素质差、饮食结构不合理、缺少锻炼有关,提示在预防控制结核病流行与暴发时,学校应对女生给予更多的关注[10]。

郑洪民等[11]对哈尔滨市某高校2007—2009年学生肺结核X线检查结果分析显示,大学生结核病登记率约为普通居民的5倍。本次调查14 251名大学新生中检出肺结核患者18例,检出率为0.13%。各种研究均表明,结核病发生的危险性随着结核菌素反应强度的增大而增大,PPD强阳性患者结核病发病率较高,提示应加强对PPD强阳性者的进一步观察与治疗。

结核菌素试验 第8篇

1 实验所需材料试剂

1.1 牛型提纯结核菌素 (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

1.2 游标卡尺 (50分度精确度)

1.3 1毫升蓝芯注射器

1.4 记录档案本 (畜主姓名、耳标号、注射时间、皮厚、72小时后的皮厚)

1.5 剃须刀 (剃毛用) 、5毫升或10毫升注射器、牛鼻钳、0.9%生理盐水、防护用品 (手套、工作帽、防护服、胶鞋、口罩等) 、洗涤精、回收废物箱、75%酒精棉球。

2 结核菌素使用前注意事项

2.1 检查有无异常

使用前仔细检查外包装, 如发现瓶破、瓶口、胶塞破损、瓶签不清, 有异物, 过期失效和未在规定温度 (冷藏) 下保存等异常情况, 均禁止使用。

检查是否真空:如果结核菌素瓶是真空的, 由于外界压力大, 生理盐水会自动吸入瓶内, 为有效方可使用。

2.2 配制使用注意事项

2.2.1 配制结核菌素要无菌操作, 生理盐水瓶塞与结核菌素瓶塞要用75%酒精棉球消毒。如溶解后菌素浑浊, 有絮状物、异物等情况, 一律不得使用。

2.2.2 结核菌素应2℃~8℃冷藏保存, 一经稀释后应当天用完, 不得留作再用。

2.2.3 由于生产厂家不同, 每瓶所含头份不同, 一般是50头份/瓶、100头份/瓶两种规格, 使用前详细阅读说明书。50头份/瓶的抽取5毫升生理盐水进行稀释。100头份/瓶的抽取10毫升生理盐水进行稀释。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

2.3 废弃物注意事项

使用后的注射器、针头、空结核菌素瓶以及用具应进行消毒等无害化处理。

3 注射部位及术前处理

将牛只编号后在颈侧中部上1/3处剪毛 (或提前一天剃毛) , 三个月以内的犊牛, 也可在肩胛部进行, 直径约10厘米, 用卡尺测量术部中央皮皱厚度, 作好记录。如术部有破损或变化时, 应另选部位或在对侧进行。首先用洗涤精水洗毛以达到润滑的目的, 用老式手动剃须刀, 刀片卡片不用安装以防塞毛, 剃毛时与皮肤呈45度角。

4 注射剂量及注射方法

不论大小牛只, 将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稀释成每毫升含2万国际单位后。一律皮内注射0.1毫升 (含2000国际单位/头牛) 。冻干菌素稀释后应当天用完, 注意冷藏保存。

先以75%酒精消毒剃毛术部, 食指和拇指捏住皮肤呈褶皱状, 然后皮内注入定量 (0.1毫升牛型提纯结核菌素, 注射角度与皮肤呈20~30度角, 注射应有阻力感, 注射后局部应形成6~8毫米圆形皮丘, 如注射穿透皮肤或有其他有疑问时, 应另选15厘米以外的部位或对侧重作。注射时要保证每头牛更换针头, 注射时注意避免刺伤手指。

5 注射次数和观察反应

皮内注射后经72小时判定, 仔细观察局部有无热痛、肿胀等炎性反应, 并以卡尺测量皮皱厚度, 作好记录。

对疑似反应牛应即在另一侧以同一批菌素同一剂量进行第二回皮内注射, 再经72小时后观察反应。

如有可能, 对阴性和疑似反应牛, 于注射后96和120小时再分别观察一次, 以防个别牛出现较晚的迟发型变态反应。

6 结果判定

6.1 阳性反应

局部有明显的炎性反应。皮厚差等于或大于4毫米以上者, 其记录符号为 (+) 。对进出口牛的检疫, 凡皮厚差大于2毫米者, 均判为阳性。

6.2 疑似反应

局部炎性反应不明显, 皮厚差在2.0~3.9毫米间, 其记录符号为 (±) 。

凡判为疑似反应的牛只, 于第一次检疫60天后进行复检, 其结果仍为可疑反应时, 经60天后再复检, 如仍为疑似, 应判为阳性。

6.3 阴性反应

无炎性反应, 皮厚差在2毫米以下, 其记录符号为 (-) 。

7 游标卡尺

7.1 游标卡尺读数方法

先看游标尺的零刻度线在主尺的多少毫米刻度线的右边, 读出所测长度以毫米为单位作为整数部分;再看游标尺上第几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的刻度线对齐, 将对齐的游标尺刻度线与游标尺零线间的格数乘以卡尺的精确度, 就是所测长度以毫米为单位的小数部分;以上两部分相加就是卡尺的读数。.

7.2 注意事项

7.2.1 游标卡尺的正确手持方法。右手正面握尺, 用拇指推动游标, 左手持物。

7.2.2 测量前要检查零点。

7.2.3 临床选用50分度的游标卡尺以提高精确度。

8 小结

结核菌素试验 第9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市某县初一至初三年级1 900名在校学生,其中男生1 009人,女生891人。

1.2 方法

1.2.1 PPD制剂

为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每1 ml含50 U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BCG-PPD)的稀释制剂。生产日期是20090527,有效期至2010年6月。

1.2.2 皮试剂量

每人0.1 ml,用75%的乙醇消毒后,于受试者前臂中下1/3处皮内注射。

1.2.3 结果判定

皮内注射72 h后,按以下标准判定结果:测量硬结平均直径<5 mm判定为阴性;硬结平均直径5~15 mm为阳性;硬结平均直径>15 mm,并伴有水泡、坏死、淋巴管炎等为强阳性。

1.2.4 涂阴肺结核病患者诊断

均通过县涂阴患者诊断小组会诊,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5]的规定标准确诊。

2 结果

2.1 PPD试验阳性率及性别差异

在1 900名学生中PPD试验阳性者为261人,阳性率为13.74%,其中一般阳性者185人(9.74%),强阳性者76人(4.00%)。见表1。男生一般阳性率为9.81%,女生为9.65%,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05)。强阳性率男生为4.46%,女生为3.48%,男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18,P>0.05)。

[人(%)]

2.2 结核病患病情况

肺结核患病率为2.63‰,其中男生2.97‰,女生2.24‰,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P>0.05),见表2。

注:PPD—结核菌素。

2.3 进一步检查结果

我们对76例PPD试验强阳性者进行X线胸片检查,发现涂阳活动性肺结核2例。3例涂阴患者因有咳嗽、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门诊进一步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全部涂阴患者诊断均通过县涂阴患者诊断小组会诊,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5]的规定标准确诊。

针对检查出来的确诊患者,我们向学生家长发出了治疗通知书,要求学生家长要配合学校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学生的隔离治疗,在疾控中心的督导下进行正规治疗。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该县初中学生的PPD强阳性率为4.00%,患病率为2.63‰,笔者认为初中的在校学生的结核病感染和发病状况不容乐观。

肺结核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由于学校为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学校,如果一旦患传染性肺结核,极易在学生中造成传播流行。为此,对于PPD试验阴性者,因其是结核病易感人群,根据我们的建议,在学校的配合下,对PPD试验阴性者全部给予小剂量抗结核药物预防,以预防结核病在学校传播。调查结果提示,今后除对学校PPD试验强阳性学生要加强预防管理外,作为教育部门,还要加强在校学生的健康教育,将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授给学生。作为结核病防治机构,应加强对PPD试验阳性者,特别是强阳性者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同时应该每年定期对在校学生进行结核病的筛检,及时发现结核病,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结核病在学校中的发生与传播。

摘要:目的 了解沧州市某县初中在校学生结核病发病情况,以控制结核病在学校传播流行。方法 选择该县初中学校在校的1 900名学生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筛检。结果 在1 900名学生中,PPD试验阳性率为13.74%,其中一般阳性率为9.74%,强阳性率为4.00%。一般阳性者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05),强阳性者男女生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18,P>0.05)。肺结核患病率为2.65‰,男女生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31,P>0.05)。结论 应加强对PPD试验阳性者的监督、管理和治疗,定期开展结核病的筛检,减少结核病在学校中的发生与传播;另外,在学校中应加强结核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关键词:结核病,PPD试验,阳性率,肺结核患病率

参考文献

[1]曹继平.加强重点人群的结核病防治工作[J].中国防痨杂志,2001,23(4):214.

[2]张顺三,尹爱华,姜元亮.沧州市2007—2008年中学生结核病感染情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4):483.

[3]宋建奎,杨淑梅.1997—2006年日照市5起学校结核病暴发、流行资料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7,13(9):843-844.

[4]赵宝军.易县中小学生结核菌感染及发病情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4):381-382.

结核菌素试验 第10篇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校2008~2009年全体入校本科新生3916人, 期中2008级1714人, 2009级2202人。

1.2 PPD试验及判断标准

由北京市海淀区结核病防治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来我校做PPD试验。通常取0.1 ml (5 IU) PPD 试剂在左前臂掌侧中、下1/3交界处皮肤作皮内注射, 使之形成6~10 mm大小的皮丘。注射后48~72 h, 根据前臂注射部位皮肤的硬结直径判定机体的反应程度:皮肤无反应者属于阴性结果, 硬结直径<5 mm者为可疑, 硬结直径在5~9 mm者为弱阳性, 硬结直径在10~19 mm者为中度阳性反应, 硬结直径大于20 mm, 或者皮肤表面出现水疱、坏死或淋巴管炎者, 为强阳性反应[1]。

1.3 强阳性处理方法

强阳性者由我校校医院放射科对其进行胸透。胸透异常者转送至北京市海淀区结核病防治研究防所进一步检查。所有疑似患者均经结核病防治研究防所进一步作影像学检查、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和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 确诊肺结核者, 给予规范治疗。

2预防性投药治疗

经胸透肺部无异常者, 按照国家有关预防用药规范, 给予利福喷丁、异烟肼联合治疗, 体重在50 kg以上的给予口服福利福喷丁6片 (0.6 g) 、异烟肼4片 (0.2 g) /次, 顿服, 每周2次, 共25次, 规范治疗3个月;体重在50 kg以下者, 每次剂量为利福喷丁5片 (0.5 g) 、异烟肼3片 (0.15 g) , 规范治疗3个月。服药方法和次数一样。服药前、中、后均给予检查肝功能及血常规。其中, 共有4人出现服药后肝功能轻度异常, 停药后自行恢复, 未见别的副反应。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3结果

3.1 不同年级强阳性率的比较 表1显示, 两届学生中, PPD强阳性率在13.41%~14.71%之间。总强阳性率14.14%。两届新生结核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χ2=83.90, P<0.01

注:χ2=2.33, P>0.05

4讨论

根据结核病好发年龄及环境污染等因素, 大学生具有结核病流行病学特点, 特别是新生年龄大都在17~20岁, 处在结核病的高发阶段。新生又刚刚经历过高考冲刺阶段, 过度劳累、精神紧张, 生活无规律等都使其容易感染结核病。因此新生入校时进行结核专项检查, 对控制结核病的校内传播, 保护健康人群,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近两届新生的层层筛检, 确诊肺结核患者2例。对确诊患者均采取了相应治疗措施, 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正规的化疗, 从源头上切断了传染源。PPD强阳性554例, 这部分学生是结核病发病的高危人群, 动员这部分学生进行预防性服药, 可以减少新发患者数, 降低发病率, 从而起到防治结核的作用, 有效控制学校结核病的爆发与流行。同时在新生入校时必须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利用网络、板报、讲座、健康教育手册等对学生特别是新生进行结核病知识教育, 使学生能够获得准确而又全面的卫生防痨知识, 学会自我保护,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 有效地控制了结核病在校内的传播[2]。

参考文献

[1]尤黎明, 吴瑛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5:38-39.

上一篇:电磁频谱感知下一篇:宫颈机能不全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