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少年儿童范文

2024-05-06

留守少年儿童范文(精选12篇)

留守少年儿童 第1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分别抽取河南省信阳、南阳、周口、安阳、洛阳、濮阳、漯河7个地市21个乡镇的28所小学(城镇22所、乡村6所)1 380名10~12岁留守和非留守少年儿童进行调查,其中留守和非留守少年儿童各69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测试法

按照《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的要求,由经过培训的测试人员对1 380名少年儿童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对其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道德健康进行问卷或访问调查。其中身体形态指标3项,包括身高、体重、胸围;身体机能指标4项,包括脉搏、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身体素质指标4项,包括仰卧起坐、立定跳远、50 m跑、1分钟跳绳。比较留守与非留守少年儿童测试指标。

1.2.2 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1 380份,回收1 355份,回收率98.2%,其中有效问卷1 351份,有效回收率为99.7%。

1.2.3 数理统计法

所有测试数据、资料经审核无误后录入计算机,并采用双录入法进行核查,以保证录入数据准确可靠;用SPSS 17.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1.2.4 比较分析法对留守和非留守少年儿童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留守与非留守少年儿童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指标比较(见表1)

身体形态是指能够直观地看到的人的外部身体特征、特点和形状,其指标通常以长度、高度、围度、重量等表述[1]。测试数据表明:留守和非留守少年儿童在身高、体重指标方面,男、女生差异不明显,胸围指标上留守男生比非留守男生低5.67 cm,差异无显著性;但留守女生胸围比非留守女生低6.63 cm,有显著性差异。身体机能是指人身体各器官的运转能力,通常可通过脉搏、血压、肺活量等反映出来。表1显示,脉搏指标留守男生比非留守男生高8.91次,差异有显著性(P<0.05);收缩压指标留守女生低于非留守女生3.10 mmH g,留守男生低于非留守男生19.74 mmH g,差异有显著性(P<0.05);留守和非留守男、女生舒张压指标差异不明显;脉搏指标留守女生比非留守女生低1.27次,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留守与非留守少年儿童身体素质指标比较(见表2)

身体素质是人体肌肉工作时各器官系统反映出来的基本能力[2],既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息息相关,也与体育锻炼有一定联系。身体素质的好坏不仅与遗传有关,还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有密切关系,通过科学、正确、合理的方法和适宜的锻炼能提高身体素质总体水平。由表2可知:表现耐力的1分钟跳绳,留守男生为93.62次/min,女生为107.14次/min;而非留守男生为84.67次/min,女生为100.30次/min;留守男生比非留守男生快8.95次/min,留守女生比非留守女生快6.84次/min(P<0.05),差异有显著性。反映柔韧素质的仰卧起坐男生差异无显著性;留守女生28.83次/min,非留守女生34.08次/min,非留守女生比留守女生多出5.25次/min,差异有显著性。反映爆发力的立定跳远,非留守男生为175.77 cm,留守男生为164.18 cm,非留守男生比留守男生远11.59 cm;女生差异不明显。体现速度素质的50 m跑,非留守男生为9.14 s,留守男生为12.26 s,非留守男生比留守男生快3.12 s;留守女生为10.16 s,非留守女生为9.44 s,非留守女生比留守女生快0.72 s,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2.3 留守与非留守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得知:留守少年儿童感到缺少父母的保护,没有安全感,近年来多次发生留守少年儿童遭性侵事件也证明了这一点。调查得知,当自己受到委屈或烦恼时,有53.3%的留守少年儿童由于没有倾诉对象而独自生闷气,31.1%的与人争吵,15.6%的为自己争取理由;非留守少年儿童中61.3%的为自己争取理由,29.0%的与人争吵,9.7%的独自生闷气。相对于非留守少年儿童,留守少年儿童在心理上有一定落差,感觉各个方面(吃、住、父母)都不如别人。寄宿在亲戚朋友家的留守少年儿童更是感觉到自卑,总觉得寄人篱下,久而久之产生自卑心理,丧失自信心。留守少年儿童适应社会能力和道德健康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当遇到自己认为不公平的事情时,有一半以上的留守少年儿童处理的方式比较暴力或极端,只有极少数人选择告诉家长或老师。长期与父母分离,孩子对亲情会逐渐淡漠,可能会形成不正确的道德伦理观。另外,有些在外打工的父母看到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非打即骂,使孩子对盼望已久的父爱、母爱感到失望。而以上情况非留守少年儿童极少出现。

3 讨论

通过研究得知,身体形态指标中除胸围指标留守女生低于非留守女生外,其他指标均差异不大。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身体机能指标中,脉搏指标留守男生比非留守男生高,留守女生比非留守女生低;收缩压指标留守少年儿童低于非留守少年儿童。身体机能指标与少年儿童活动、锻炼和营养有很大关系。就身体素质来看,耐力素质1分钟跳绳留守男生比非留守男生快,留守女生比非留守女生快,耐力素质的提高需要多方面努力,其中长期坚持运动是主要因素之一。根据国家对少年儿童体质健康测试获知,我国少年儿童身体素质普遍呈下降趋势,这虽然引起社会、家庭、学校的关注,但并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与政策。耐力性项目属于有氧运动,只要通过循序渐进、连续不断的练习,耐力素质才会提高。就本次调查而言,留守少年儿童基本上属于“散养”,不受父母的约束,活动的项目和时间较多;而非留守少年儿童属于“圈养”,父母保护过多的同时也“剥夺”了孩子的活动时间,所以耐力素质留守少年儿童好于非留守少年儿童。反映柔韧素质的仰卧起坐非留守女生比留守女生好,反映爆发力的立定跳远非留守少年儿童比留守少年儿童好,反映速度素质的50 m跑非留守少年儿童比留守少年儿童快。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非留守少年儿童身体素质普遍比留守少年儿童好。影响身体素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营养是重要原因之一。留守少年儿童饮食营养不均衡,身材素质较差。

留守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近些年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关注[3]。留守少年儿童的存在是我国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均衡的体现,要解决留守少年儿童健康问题,首先要缩小城乡差距。国家必须考虑加快农村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留守少年儿童数量。另外,各级政府可以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出台相应政策,找到适宜的对策与方法,解决留守少年儿童健康问题[4]。

总之,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留守少年儿童健康和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还关系到国家和谐与稳定发展。因此,解决留守少年儿童健康和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摘要:目的 了解留守与非留守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状况,为进一步改善留守少年儿童健康状况、增强其体质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文献法、测试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河南省7个地市1 380名10~12岁留守与非留守少年儿童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心理进行测试,并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河南省7个地市的留守与非留守少年儿童在测试项目指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除耐力项目的 1分钟跳绳留守少年儿童好于非留守少年儿童外,其他项目指标非留守少年儿童均好于留守少年儿童。

关键词:少年儿童,留守,非留守,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中国少年儿童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10年中国少年儿童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刘志刚,张波.四川省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0(11):69-70.

[3]王树明.中小学留守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46-248.

留守少年儿童 第2篇

暑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五个一“社会实践,我主要参加了留守儿童帮扶。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种状况,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在留守儿童中加强和巩固教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是关注的重点对象。而我在与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感受着他们的生活与心理,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一、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留和心理状况

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被送到了当地的寄宿学校,有相对安定的学习环境。与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留守儿童,虽然在生活上能够有所照顾,但是在学习上,年迈的爷爷奶奶给予不了任何辅导。留守儿童遇到学习问题时,采取向老师求助,自己解决的人数只占到25%。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去父母的约束后,往往容易受到祖父母的溺爱,失行为散漫。一些寄宿在学校的留守儿童,情绪忧郁低落。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自闭,对他人漠不关心,不接受他人善意关怀等心理。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沟通,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上产生了严重的缺陷。诸如他们性格孤僻,情感相对冷漠;进取心不足,学习成绩不理想;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差,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等。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漏洞,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再加上当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还没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其他学生,健康成长状况也令人堪忧。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还有的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打架,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

三、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亲情缺乏、心态失衡

71%的留守儿童经常会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14%的留守儿童有时会想念父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些留守的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

(二)习惯不良、学习较差。教育单调、安全难保

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行为偏激。调查中发现34%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监护人的教导,目无学校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撒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发生。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临时监护人重养轻教,教育的责任就全部落到了学校的身上,而学校教育是需要家长配合、社会支持的。然而,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常常得不到监护人的配合。如家长会无人参加,学生违纪或者受到侵害后无监护人配合处理。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成为不法分子

侵害的对象。侵害后又无亲人倾诉,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加上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断点,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三)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但部分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暇照顾子女而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给孩子物质和对孩子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拥有过多零花钱,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等陋习,甚至导致了一些“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想的产生。

由此,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帮助他们,我觉得:

1、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2、家庭应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3、学校要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护。

让留守儿童“不留守” 第3篇

一、走進留守儿童的心灵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称之为好老师,也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用心灵赢得孩子们的心灵。 在农村,学生家长外出打工,把子女托付给别人三很普遍的,甚至还有独门守户的现象。家长认为只要保证他们有钱用就行了,而忽视了子女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爱,部分学生在家长外出打工之前学习成绩优异,一旦缺少了父母的关爱、照顾和日常生活与学习的监督,就出现了学习松懈,不完成作业,厌学、逃学的现象,更有甚者违反校纪校规、社会公德。家长外出打工挣钱在所难免,学生出现这些现象也是肯定的。那么,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一切。了解他住在哪,家里有些什么人,家里有哪些人外出打工了,哪些人留在家,现在跟谁住在一起,生活上有什么困难,课外时间做些什么,行为有没有异常等等。只有这样全方面地对他们进行了解,才可能恰到好处且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和帮助,这样学生也会感受到老师在意他、关心他。

其次,分析这些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对学生日常生活进行观察和了解后,要进一步分析他们的思想动态,分析学生在想些什么,为什么有这些不良原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更好地帮助这些学生。

二、谈心交谈

现在的学生物质生活宽裕了,但他们有可能会很孤独,因为他们缺少沟通,这是由于家庭亲情和家庭教育缺失所导致。父母不在身边,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心理失衡成为了他们最大的问题。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联系,缺乏正常的家庭生活氛围,缺少正常的亲自交流和亲情关照,孩子性格极易变得内向、孤僻与冷漠。另外,大多数留守孩子由爷爷奶奶抚养、监护。他们无法尽到对孩子全面教育的责任,且爷爷奶奶对孩子溺爱、娇惯、纵容,使其养成了很多坏习惯。作为一名教师看着那些迷惑、自我放弃、自我堕落的学生,让我无限惋惜、痛心。如何打开他们的心锁,如何重树他们的人生观,如何挽救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朵,就看自己是否与他们倾心交谈,准确地讲,你能否让他愿意与你交谈。在交谈中解决他们的疑难问题,在交谈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在交谈中为他们指引前进方向。

三、架起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桥梁

孩子的健康成长,健全人格的发展,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与呵护。外出的父母要经常与孩子沟通,帮助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了解自己班上的留守学生,联系他们的父母,使孩子的父母能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与孩子沟通,加强情感交流,使孩子离父母不离温暖、不离关爱。

留守少年儿童 第4篇

案例一:关爱缺失型

玉凤, 两岁时交给奶奶照顾, 父母外出打工, 长年累月不回家。玉凤自读初中以来, 没有一天把老师的话听进心里, 成绩不太好, 但也不是最差, 上课时不认真听讲, 经常捣乱课堂纪律, 任课老师找她谈心, 她满不在乎。无论哪位老师批评她, 她都立马顶嘴, 每个老师既感到头痛又十分生气, 老师们把这个问题反映给了我, 我把她找来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 她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用不服的眼神看着我, 我对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 最后她答应改正, 事后却照样我行我素, 经过几次反复, 她的表现比以前更恶劣, 最后连学也不上了, 我到她家家访, 让她继续上学, 她说我就是死也不读书, 爷爷奶奶拿她也没办法, 最后在外打工的父母只好让她跟着他们外出打工去了。

反思:单从表面看, 玉凤是我们常说的“欠管教”型。心理学研究证实, 在儿童的人格发育过程中, 家庭环境和亲情教育非常重要, 将直接关系到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她渴望亲人的关爱, 渴望拥有一个幸福的家, 玉凤在这方面真的缺失了, 仔细思考“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 单单是家长的错吗?作为教育工作者, 如果我们懂得爱, 有博大的爱心并及时给予关爱, 填补孩子们心灵上的空白, 让孩子们在关爱中成长, 在师爱和亲情的呵护中生活和学习, 她就不会如此冷漠。

案例二:我行我素型

峰峰, 他是个十分聪明的孩子, 但自我控制力极差, 上课活泼好动过度, 经常捣乱课堂纪律, 课后, 老师找他谈心, 他也知道自己错了, 保证今后一定改正, 事后却照样我行我素。他上课不听讲, 作业不做, 晚上上网, 白天睡觉。星期六、星期日整天泡在网吧里, 饭也不吃, 他奶奶心疼他, 叫他回家吃饭, 他却认为丢了自己的面子, 对着奶奶大吼:“你个老女人再不滚回去, 我就一砖头砸死你。”奶奶见状, 只能忍气吞声, 流着泪回到家中。

教师在家访的过程中了解到, 峰峰很小就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被视为掌上明珠, 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成绩还好, 高年级时贪玩, 成绩下降, 到后来还差点辍学。到了初中, 坏习惯有增无减, 任课老师感到头痛, 他母亲也认为他不可救药。于是我们趁着父母回家过年, 去峰峰家进行了家访, 他的父母向我们反映, 由于他们常年不在家, 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了他, 有时他对爷爷奶奶还动手动脚。他的父母说没人管得了他, 而他本人也不想读书了, 要出去打工。经过我们的耐心劝说, 父母才让他继续读书。我很高兴, 因为我们的工作向成功迈进了一步。

反思:心理学研究证实家庭环境在个体心理发生、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而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疼爱、关怀、信任、鼓励与支持, 不仅会在儿童智力发展方面造成一些难以挽回的不良后果, 还会使儿童产生孤独、无助的性格特征, 甚至导致难以与人相处等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留守儿童”这种特殊时代的特殊现象需要社会、政府、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关注。“留守儿童”问题, 社会要伸出援手;政府要拿上议事日程;学校要具体实施并安排教师和社会爱心人士作为留守儿童的爱心父母, 并定期和留守儿童交流谈心, 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家长要定期与学生电话联系, 多给学生一些亲情关爱, 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使他们感受到自己不是被遗忘的人。

面对留守儿童, 我们的宗旨就是爱他们。具体应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 要接纳他们, 不要有丝毫的敌意, 要最大限度地容忍他们。

第二, 要宽容, 允许他们反复犯错, 要循循善诱, 耐心教诲。

第三, 多一点关爱, 少一些批评, 注意心理辅导的作用。

第四, 要降低要求, 对他们做的正确的事要予以肯定, 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培养他们的自尊心。

第五, 不要忽视家长的作用, 要把家长当作同事,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对他们尊重, 他们才会把你当作亲人。

总之, 对待留守儿童, 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 是成功教育留守儿童的保证;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 是成功教育留守儿童的关键;以耐心、恒心陪伴他们的孤独的心灵, 是成功教育留守儿童的捷径。

参考文献

[1]冯忠良, 伍新春, 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留守少年儿童 第5篇

与学校关爱留守儿童成功经验枣庄市共青希望学校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服务人群多是靠种地为生的农民,现在,光靠种地收入,难以养家活口,于是青壮年农民大多离开农村走入城市去打工,有的是父母双方同时外出,有的是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由于经济原因,无法把子女呆在身边,就有的交给爷爷奶奶,有的交给外公外婆,有的托付给亲戚朋友,有的独自在家无人监护,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些留守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就受到.不良影响,隔代教育又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结果导致这些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等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的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我们学校虽受一些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尽最大力,学校与家庭之间积极沟通。我校的留守儿童没有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学校的具体做法:

1、学校成立关爱留守儿童行动领导小组,校长亲自任组长。在全校启动了以“牵手,让温暖传递”为主题的关注“留守儿童”行动。

2、和家长积极沟通,及时纠正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等一些不正确的思想,经常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3、采取教师与留守儿童面对面交流,家长与留守儿童电话或书信交流 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保证熟悉每一个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

4、加强管理,施以爱心

(1)健全“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组织各学校详细了解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情况,并登记备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学校开通“二线”,即“亲情热线”、“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随时与班主任联系。充分利用“留守儿童”家长节假日回家的时机,召开家长会,形成教育合力。

(2)针对、“留守儿童”容易违纪,“留守儿童”普遍厌学,自卑心理,、“留守儿童”缺乏沟通,性格内向孤僻,老师和“留守儿童”交朋友,时刻关心、爱护、照顾他们。在安全上,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耐心辅导。

5、面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我们为留守学生建立了专项档案,要求班主任、课任老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当起学生的“义务家长”,同时安排班干部、优秀学生与其“结对子”,按照“就近帮教、就亲帮教、分类帮教”的原则,结成“一帮

一、多帮一”帮扶对子。要求班主任、课任老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组织教师定期到留守儿童家中家访,了解家庭生活情况,并为孩子辅导功课,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利用“流动课堂”呵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让教育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为留守学生创建了一个没有围墙的课堂,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沟通和融合。开展“手拉手”、“结对子”等活动。组织品学兼优的学生或城里孩子与“留守儿童”建立伙

伴关系,共同学习、游戏,增强“留守儿童”的集体意识,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我校先后和淄博师范附小、山东旅游学院建立了手拉手帮扶等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改善学习、生活条件。

6、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业绩考评体系。组织学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业绩考评。同时,对他们在学习、生活上给予更多辅导、关心,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设立留守儿童“谈心室”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要求教师以心换心,成为留守儿童良师益友,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成长。

7、学校结合实际,相应创办了几个“留守儿童”之家,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和生活问题。

8、为了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举办各种讲座和活动,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每年的父亲节和母亲节,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唱歌、绘画、征文竞赛,使留守儿童在活动中感知亲情。学校每年根据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进行生活技能培训,举办生活技能比赛。例如洗衣、钉钮扣、整理书包、穿衣服、系鞋带等,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学校从制度上进行保障,同派出所联系,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打造平安校园;同时加强孩子们的安全教育,制定了校园各种应急预案,充分应对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加强学生安全技能的传授和培训,例如消防知识、交通安全知识等,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留守少年儿童 第6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大批农村劳动力外出工作,也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留守儿童主要指在我国农村,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工作而留在农村不能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初中阶段正处于儿童生理、心理快速发育阶段,也是一个人情感、性格、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本文主要以本校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差异。

一、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差异分析

1.性格孤僻、怪异、自卑

留守子女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容易形成任性自私、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子女在生活与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进取心、上进心不强、道德品行较差,常有违规、违纪现象。在此次调查中,自感比较自我的留守儿童占57%;自感爱挑剔的占49%;自感而不讨人喜欢的占47%;有孤僻、怪异倾向占59%,而非留守儿童此四项的比例分别为:18%、30%、36%、25%,差异非常明显。这种现象主要由不完整的家庭造成。完整家庭应该是长幼有序、相互沟通的互动模式。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更容易按照固定的伦理规则行动,从而学会按照次序与规则行事。但是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往往对孩子比较溺爱,忽视对他们强化与规范,使留守儿童骄纵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与他人分享。

2.焦虑、烦闷、易怒、偏激

亲子沟通对儿童成长有重要作用,良好的亲子沟通有益儿童心理健康。调查现实,由于缺乏关爱和交流沟通,留守儿童中73%有过烦恼、郁闷;72%的有过忧愁、焦虑;61%的认为自己易怒易爆;45%的认为自己易打架或和别人争吵,而非留守儿童这四项比例分别仅为35%、42%、19%、25%。留守儿童对于学习的兴趣远远低于非留守儿童,他们中对于学习很有兴趣的仅近30%,而非留守儿童则高为90%,因此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也比非留守儿童差。有很多留守儿童表示自己明白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他们想要回报父母,但是自己成绩又不好,觉得特别对不起父母,内心充满了不安、焦虑与紧张。而这种道德焦虑又致使他们上课时思想常常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这种恶性循环使他们缺乏对学习、生活的信心。

3.孤独、自卑,被抛弃感强

在此次调查中,表示孤独感的留守兒童占59%;表示自卑的占65%;有被抛弃感占53%,而非留守儿童此三项的比例仅分别为21%、23%、19%。留守儿童和正常儿童比较起来,没有父母的贴身呵护、形单影只。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疼爱,有种被抛弃的感觉和自卑心理。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他们不像其他正常儿童那样有父母的指导而只能依靠自己解决。当他们出现错误和问题后,比一般学生的负罪感更强。他们会后悔不已,缺少自信心,自卑。当他们有心事时,不愿意和别人倾诉,由于缺乏没有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怕被别人看不起,不敢参加集体活动,把自己严实地封闭起来,变得更加孤独、自闭。

4.行为异常,爱挑剔、易产生冲动

在此次调查中,留守儿童中,认为自己行为较为偏激、异常的占52%;有过违抗命令的过激行为的占58%;有过说谎的经历占48%;认为自己较为冲动的占65%,而非留守儿童的此四项的比例分别为22%、41%、23%、53%。调查现实,留守儿童常常生活在矛盾的环境中,农村中的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大多为公公婆婆和外公外婆,他们大多文化水平较低,且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也比较落后。他们大多认为留守儿童年纪小,父母又不在身边,要加倍爱护才是,因而任其所为,百般娇惯;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孩子的父母将其托付于己,必须严加管教,否则难以交待,常常给孩子下命令,一定要如何表现,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循规蹈矩的乖孩子。这种矛盾的教养方式常使儿童心理产生矛盾,感到无所适从。一方面,留守儿童告诉自己要循规蹈矩,另一方面,又时时被骄纵,两种不同的行为模式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学会了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行为方式,曾经说谎的比例远远高于非留守儿童,同时他们又无法把握这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不确定性的环境和自卑、冲动、孤僻、焦虑等因素相互结合,导致了留守儿童较易产生不良的行为倾向。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交流

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与父母的教育疏忽有莫大关系,因此父母要切实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要多回家看看孩子,并多利用电话等现代通讯工具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在与孩子交流时,不能只关心他们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进行心灵和感情的沟通,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慰藉。交流时要注意以孩子为主,了解孩子的需求,不能一味地让孩子被动地接受父母的说教。鼓励孩子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以便父母及时了解子女的成长,并及时进行引导。通过沟通和交流,能够使孩子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明白了父母的辛苦与用心,让他们更懂事,更能体贴父母。此外,应尽量保证父母至少有一人能够与孩子共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和完整。

2.加强学校对儿童的教育和辅导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端正教学态度,这既能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给留守儿童更多的爱心和关注。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多留意孩子学习中的困难、生活中的烦恼、感情上的困惑,以弥补远离父母给孩子带来的亲情缺失。同时,学校可对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集中培训,帮助他们学习教育管理孩子的方式方法,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交流管教孩子的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此外,学校还可以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开展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

3.加强社会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关注

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净化农村文化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要严厉打击针对留守儿童的犯罪行为,要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管理,严厉打击传播色情、凶杀等音像制品的行为,彻底捣毁地下赌场,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农村社区可建立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在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人员中选聘义务监护人和辅导员,帮助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辅导;鼓励身边没有小孩的父母对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义务帮教。最后,农村和学校的妇联、团委、学生会等组织也应该尽可能加强对附近留守儿童的关心和帮助,通过“一帮一”和上门补习以及分担家务等形式,使他们主动融入到集体活动中去,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和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张国举,王彬竹.新农村建设中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初探[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01).

[2]张燕.和谐新农村建设中留守儿童的人格障碍问题探究[J].科技信息,2009,(17).

[3]田维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贵州教育,2007,(13).

让留守儿童的学业不再“留守” 第7篇

一、留守儿童的学业问题

心中带着疑问, 我走近了更多的留守儿童。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 我发现, 这些孩子身上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 表现不积极。

留守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 主要任务是学习, 他们同其他孩子一样, 每天按时上学, 按时回家, 从表面上看没有什么区别, 但他们的课堂表现却很消极。他们貌似在听课, 实际却在被动地学习。他们常常眼神游离, 目光呆滞, 不主动思考, 不愿意回答问题, 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了。有时遇到老师提问, 要么含糊其辞, 要么低头不语, 更有甚者, 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

2. 作业质量较差, 成绩普遍较低。

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为老人, 其整体受教育的水平较低, 不能担负起指导儿童家庭作业的责任, 使得留守儿童在家中缺少学业求助对象, 加之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心理和情绪的影响, 使得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偏低。我校的调查结果显示, 留守儿童无论是各科的平均成绩, 还是各学科的及格率都低于非留守儿童。从留守儿童所在班级的学习成绩排名看, 在班级中所处优良水平的占全部学生的20.51%, 中间水平的占50.32% , 较差的占29.17%。可见, 留守儿童的学习整体处于劣势, 学习成绩较低。他们大多数不认真完成作业, 对于作业只是应付、拖延, 无所谓学习成绩的好坏。教师与其谈心后, 他们的学习热情也只维持个三五天, 缺乏持续的热情, 更谈不上“比学赶帮了”。

3. 各方面好习惯欠佳。

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健康。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 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他们不讲究个人卫生, 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 晚上不洗脚就往被子里钻;不遵守校纪校规, 自由散漫, 迟到、撒谎、不爱上学;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 与监护人顶嘴, 因为一点小事就跟同学打架。

二、诸多问题的原因

1. 家庭教育长期缺失。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 有的一年半载才给孩子打一次电话, 写一封信, 有的则两三年不回家, 这些孩子是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留守儿童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 处于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性格塑造的重要时期, 由于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在思想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 他们极易产生认识上的偏离, 形成多方面的心理缺陷。一些平时就调皮好动的学生因为父母的外出, 行为大胆放肆, 在教师和监护人管教的时候易产生逆反心理。相当一部分孩子对父母外出有失落感, 在一段时间里不爱和人说话, 不爱和别人交往, 性格上变得很自卑。留守儿童由于感受不到父母的关怀和温暖, 导致感情交流缺失, 精神压抑, 性格孤僻, 其学业难免受到影响。

2. 学校教育不到位。

学校教育体系不够完整, 没有为留守儿童创设家一样温馨的教育环境。对留守儿童来说, 学校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 也是能够给予其影响的最佳机构。学校教育的不足会加剧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严重性。当前, 大部分农村学校设施较差, 教学人员不足, 留守儿童长时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学校若不能有效监管与引导, 势必影响这些孩子的学业及成长。

3. 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

道德品质是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 是在一贯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 使他们在道德品质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一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普遍溺爱, 从而导致了他们道德情感的缺失, 只知道单向地接受爱, 不去施爱, 对亲人、朋友、邻居、社会冷漠无情, 缺乏责任感。二是由于监护人年龄较大, 又要干繁重的农活, 没有体力和精力对留守儿童进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多半放任自流。在对留守儿童进行的道德教育中, 监护人毕竟不如孩子的亲生父母更为直接和严格, 留守儿童离校后的监管几乎成为空白。三是在亲子教育缺失的情况下, 有的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道德意志薄弱, 吸烟、酗酒、赌博, 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对留守儿童采取的帮教措施

了解到这些孩子身上的问题及原因后, 我便在日常的工作中有意识地去关注他们。

1. 真情关爱, 给留守儿童更多温暖。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职业素质, 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留守儿童来说, 他们尤其缺少爱, 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爱。作为教师, 在生活中和学习上应给留守孩子更多的爱, 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 经常和他们促膝谈心, 以弥补他们缺少的父母之爱。还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 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就是他们学习、成长的家。我班王唱同学的父母外出打工, 家里只有高龄的爷爷照顾他, 他每天上学都迟到, 而且还不交作业。一开始我找他谈话, 他总是当面唯唯诺诺, 转身却我行我素。后来我通过家访了解到, 他因家庭情况不好而承受着很大的生活压力。此后, 我主动找他交流谈心, 鼓励他, 让同学陪他上下学, 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去他家帮忙, 还在班上给他过生日。慢慢地, 他变了, 不再迟到, 开始交作业, 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教师只要有慈母般的爱, 有持之以恒的耐心, 就一定能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

2. 多与孩子家长沟通, 使他们更多地关爱孩子。

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呵护, 势必会在心理上留下阴影。要想使留守儿童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学习, 就应使家长充分意识到他们的缺位对孩子成长造成的危害。我通过各种方式和家长取得联系, 并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自己和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 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感情, 要求家长为人父母要切实负起责任, 给留守孩子以更多关爱。平时多打电话、多写信与学校联系, 和子女进行情感交流, 询问学习情况, 积极鼓励他们, 使孩子感到父母虽不在身边, 心里却始终牵挂着他们, 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感受到自己同其他孩子一样是父母的宝贝, 而父母只是为生活所迫才会离开自己, 从而重新燃起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

3. 先做孩子的益友, 再做孩子的良师。

作为教师, 要拿出更多的精力在留守儿童身上花心思。首先和他们交朋友,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 关心他们的冷暖, 倾听他们的心事, 允许他们讲真话, 哪怕是一些消极的话。这样他们就会放下戒备心理, 充分信任教师。这时再指出他们的一些错误做法或想法, 他们才会信服, 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 他们在学习上也会变得积极起来。课堂上多关注他们, 尽可能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会知识。鼓励他们大胆发言, 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他们的想法有误, 教师也要对他们的认真思考给予肯定。

4. 耐心辅导, 使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稳步提高。

除了在课上对留守儿童进行关注外, 课下一些具体而琐碎的工作也不能忽视。仅仅调动起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还远远不够, 他们中的大部分孩子基础较差, 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耐心进行辅导。我班的留守儿童何磊到了三年级拼音竟然还是一窍不通。于是, 我想尽各种办法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三个星期过去了, 他终于学会了发音和拼读。当收到他用拼音给我写的一封信时, 我非常激动。可见, 孩子们是多么渴望学习上的成功啊!不过, 留守儿童往往对学习缺乏坚持, 虽然在一定时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与成绩较好的同学比, 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这也常常让他们感觉希望渺茫, 不能自觉地学习。对此, 我及时有效地进行了引导与监管。比如留作业时, 给他们降低难度, 让他们有宽泛的时间学会知识;还可以实行小组长负责制, 让小组长辅导、督促他们学习;另外, 在与他们交谈的过程中, 要多一些赞美的语言, 使他们感到在老师心中, 他们同样优秀, 有希望;除了口头表扬以外, 还要经常给他们一些物质奖励, 我会经常用心做一些手工艺品奖给他们, 也会定期给他们颁发奖状, 还会帮助他们把取得的好成绩精心制成卡片, 寄给远在他乡的父母, 让他们分享孩子进步的快乐。

5. 与监护人携手, 共同监管孩子。

留守儿童除了在校学习生活外, 与监护人相处的时间最长, 监护人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 我坚持每学期最少两次对班里的留守儿童进行家访, 及时纠正孩子身上的不良问题。慢慢地, 监护人也认识到他们对于孩子的照顾不能只停留在吃穿上, 而要为孩子尽可能地创设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养成好习惯, 努力学习。

留守少年儿童 第8篇

一、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差异分析

1. 性格孤僻、怪异、自卑

留守子女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良好的家庭教育, 容易形成任性自私、孤僻, 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调查显示, 农村留守子女在生活与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 进取心、上进心不强、道德品行较差, 常有违规、违纪现象。在此次调查中, 自感比较自我的留守儿童占57% ; 自感爱挑剔的占49% ; 自感而不讨人喜欢的占47% ; 有孤僻、怪异倾向占59% , 而非留守儿童此四项的比例分别为: 18% 、30% 、36% 、25% , 差异非常明显。这种现象主要由不完整的家庭造成。完整家庭应该是长幼有序、相互沟通的互动模式。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 更容易按照固定的伦理规则行动, 从而学会按照次序与规则行事。但是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往往对孩子比较溺爱, 忽视对他们强化与规范, 使留守儿童骄纵任性, 以自我为中心, 不愿与他人分享。

2. 焦虑、烦闷、易怒、偏激

亲子沟通对儿童成长有重要作用, 良好的亲子沟通有益儿童心理健康。调查现实, 由于缺乏关爱和交流沟通, 留守儿童中73% 有过烦恼、郁闷; 72% 的有过忧愁、焦虑; 61% 的认为自己易怒易爆; 45% 的认为自己易打架或和别人争吵, 而非留守儿童这四项比例分别仅为35% 、42% 、19% 、25% 。留守儿童对于学习的兴趣远远低于非留守儿童, 他们中对于学习很有兴趣的仅近30% , 而非留守儿童则高为90% , 因此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也比非留守儿童差。有很多留守儿童表示自己明白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 他们想要回报父母, 但是自己成绩又不好, 觉得特别对不起父母, 内心充满了不安、焦虑与紧张。而这种道德焦虑又致使他们上课时思想常常开小差, 注意力不集中, 这种恶性循环使他们缺乏对学习、生活的信心。

3. 孤独、自卑, 被抛弃感强

在此次调查中, 表示孤独感的留守儿童占59% ; 表示自卑的占65% ; 有被抛弃感占53% , 而非留守儿童此三项的比例仅分别为21% 、23% 、19% 。留守儿童和正常儿童比较起来, 没有父母的贴身呵护、形单影只。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疼爱, 有种被抛弃的感觉和自卑心理。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 他们不像其他正常儿童那样有父母的指导而只能依靠自己解决。当他们出现错误和问题后, 比一般学生的负罪感更强。他们会后悔不已, 缺少自信心, 自卑。当他们有心事时, 不愿意和别人倾诉, 由于缺乏没有父母的关爱, 留守儿童怕被别人看不起, 不敢参加集体活动, 把自己严实地封闭起来, 变得更加孤独、自闭。

4. 行为异常, 爱挑剔、易产生冲动

在此次调查中, 留守儿童中, 认为自己行为较为偏激、异常的占52% ;有过违抗命令的过激行为的占58% ; 有过说谎的经历占48% ; 认为自己较为冲动的占65% , 而非留守儿童的此四项的比例分别为22% 、41% 、23% 、53% 。调查现实, 留守儿童常常生活在矛盾的环境中, 农村中的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大多为公公婆婆和外公外婆, 他们大多文化水平较低, 且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也比较落后。他们大多认为留守儿童年纪小, 父母又不在身边, 要加倍爱护才是, 因而任其所为, 百般娇惯; 另一方面, 他们认为孩子的父母将其托付于己, 必须严加管教, 否则难以交待, 常常给孩子下命令, 一定要如何表现, 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循规蹈矩的乖孩子。这种矛盾的教养方式常使儿童心理产生矛盾, 感到无所适从。一方面, 留守儿童告诉自己要循规蹈矩, 另一方面, 又时时被骄纵, 两种不同的行为模式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学会了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行为方式, 曾经说谎的比例远远高于非留守儿童, 同时他们又无法把握这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变化, 不确定性的环境和自卑、冲动、孤僻、焦虑等因素相互结合, 导致了留守儿童较易产生不良的行为倾向。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 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交流

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 与父母的教育疏忽有莫大关系, 因此父母要切实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要多回家看看孩子, 并多利用电话等现代通讯工具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在与孩子交流时, 不能只关心他们的学习, 更重要的是进行心灵和感情的沟通, 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慰藉。交流时要注意以孩子为主, 了解孩子的需求, 不能一味地让孩子被动地接受父母的说教。鼓励孩子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 以便父母及时了解子女的成长, 并及时进行引导。通过沟通和交流, 能够使孩子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明白了父母的辛苦与用心, 让他们更懂事, 更能体贴父母。此外, 应尽量保证父母至少有一人能够与孩子共同生活, 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和完整。

2. 加强学校对儿童的教育和辅导

首先,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保证教学质量, 端正教学态度, 这既能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热情, 又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给留守儿童更多的爱心和关注。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 多留意孩子学习中的困难、生活中的烦恼、感情上的困惑, 以弥补远离父母给孩子带来的亲情缺失。同时, 学校可对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集中培训, 帮助他们学习教育管理孩子的方式方法, 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 交流管教孩子的方法, 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此外, 学校还可以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 开展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 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

3. 加强社会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关注

首先, 政府部门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净化农村文化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要严厉打击针对留守儿童的犯罪行为, 要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管理, 严厉打击传播色情、凶杀等音像制品的行为, 彻底捣毁地下赌场, 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 农村社区可建立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在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人员中选聘义务监护人和辅导员, 帮助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辅导; 鼓励身边没有小孩的父母对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义务帮教。最后, 农村和学校的妇联、团委、学生会等组织也应该尽可能加强对附近留守儿童的关心和帮助, 通过“一帮一”和上门补习以及分担家务等形式, 使他们主动融入到集体活动中去, 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和学习态度。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增加, 农村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 造成农村中形成大量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教育和培养, 比起农村非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更容易产生问题,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以本校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农村中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差异, 并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国举, 王彬竹.新农村建设中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初探[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7, (01) .

[2]张燕.和谐新农村建设中留守儿童的人格障碍问题探究[J].科技信息, 2009, (17) .

关爱留守儿童 防止儿童网瘾 第9篇

一、留守儿童网瘾成因

儿童时期是孩子交往需要非常强烈的时期, 这一阶段, 儿童的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明显增强, 内心世界一般不愿意轻易向他人坦露。而留守儿童因为家长不在身边, 使他们的心理需求无处排解, 而身边的监护人又没发现孩子心理的变化, 或发现了而无法沟通, 只是孩子不能或不愿敞开心扉。当他们偶尔接触网络后, 网络的虚拟可以弥补他们内心的空白, 于是在网络游戏或聊天中得到了一些肯定和满足感。

1. 环境因素

留守儿童大部分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 这些监护人大多年老体弱, 文化水平低, 孩子很难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容易养成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 这种隔代教育, 由于年龄和关系上的隔离, 因而想法不一样, 也就无法沟通, 留守儿童就形成了任性、放纵、随意、缺乏应有的管教, 经常出现结交哥们, 出入网吧, 加上父母长期打工, 对儿女有一种负疚感, 便在物质上、金钱方面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 是一些儿童形成乱花钱的坏习惯, 而学习上则成绩下降, 不爱上学, 厌学情绪严重, 甚至逃学退学。一些住校生周五放学有的不按时回家, 直接从学校到网吧, 周六下午才回家, 有的周日从家回来不直接到学校而直接进网吧, 周一才回校上课, 有的甚至下晚自习后从学校围墙爬出去上网, 这种现象成了班级及学校管理的棘手问题。

2. 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的认识不足。由于留守儿童缺少关爱, 而校园生活又有一定的纪律要严格遵守, 留守儿童会觉得压力很大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于是有些儿童就会寻找他路, 寻找缓解压力的方法, 于是在某些诱因下, 开始接触网络之后发现网络可以放松自己, 尽情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 逐渐迷上网络, 染上了网瘾。

3. 社会因素

当今是个信息时代, 生活离不开网络, 而社会对青少年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来拓展自己的视野, 监管不力, 尤其是一些黑网吧, 公开接纳未成年人出入。

二、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虽然关注留守儿童的部门很多, 但直接面对的还是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家庭紧密配合。不能把孩子交到学校就不管了, 要多与孩子联系沟通, 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 共同把孩子教育好。

1.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网吧的管理

政府有关部门依法严查违禁内容的网络游戏, 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在网络游戏出版环节实施防沉迷系统, 从源头上防止未成年人长时间在线, 沉迷网络游戏, 坚决取缔黑网吧, 严格实行上网实名制和“零点断网”, 对接纳未成年人和超时经营的网吧基于重罚, 依法追究经营者的责任。

2. 进一步加大公益性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投入

值得庆幸的是今年两会上, 委员们提到了进一步加大公益性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投入。中小学生每年的节假日和双休日有170多天, 这期间学校的文体设施是限制的, 应该推进这些设施假日对少年儿童免费开放, 社会上的一些文体设施却向少年儿童收费开放, 导致一些小孩无处可去, 建议这些设施节假日免费对青少年儿童开放。

3. 建立现代教育观念,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学校要通过信息技术课、开展主题活动等渠道进行防范, 加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 自觉远离黄赌毒, 不随便把自己的电话、地址等告诉网上陌生人, 并逐步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资源促进自我进步和自我发展。并及时对迷恋程度较高、影响学业的同学提供有效帮助。教育网吧管理者要加强经营中的道德自律, 做到不违法、违章经营。

4. 建立绿色网吧

现在, 网络对于许多未成年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但社会上的经营性网吧又会给未成年人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建议有关部门开设了针对青少年的“绿色网吧”。“绿色网吧”实际上就是利用学校的电脑房, 在节假日变成供学生上网的地方。在“绿色网吧”, 由于不良信息已经被过滤, 不仅家长放心, 也为同学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方便。越来越多的孩子在校园“绿色网吧”上网。让“到学校上网去”成中小学生的消夏新时尚。但是, 校园“绿色网吧”并不能满足所有青少年对网络的需求, 社区信息苑也成了他们接触互联网的新地点。社区信息苑也是绿色网吧, 青少年在这里上网既健康又安全。在越来越多的“绿色网吧”建立的同时, 社会上的经营性网吧也自觉加入到保护未成年人的行列。经营性网吧共同签署了自律公约, 把不接纳未成年人作为行业自律的最低底限。既有健康的“绿色网吧”, 又有社会网吧加强行业自律, 再加上相关部门的监管, 社会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行为受到有效遏制, 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现象就会越来越少。

希望留守儿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让他们拥有一片快乐成长的天地, 网瘾青少年就会逐渐远离网瘾, 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状况统计报告.2005.

[2]Young K.S.Interent addict: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Cyber Psychology and Behave, 1996, 1 (3) :237-244.

留守少年儿童 第10篇

【王×基本情况】王×, 男, 13岁, 韩店中小学校六年级三班学生。其父母常年在兰州、银川、内蒙打工, 王×的生活、学习由其爷爷奶奶照顾。家庭收入属当地中等偏下水平。学习成绩差, 同学关系不错。

【王×的表现】 (1) 经常性的旷课、迟到、早退, 间断性逃学。 (2) 抽烟, 酗酒, 经常性聚众下馆子, 在外赊账。 (3) 聚众打架斗殴, 滋生事端。 (4) 经常性不交作业, 不遵守纪律, 上课常与老师发生矛盾。 (5) 爱好篮球运动, 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热爱劳动。 (6) 团结同学, 乐于帮助别人。

【谈话地点】教师办公室

【谈话时间】2009年7月3日

【谈话起因】因在家干农活, 王×与爷爷发生口角, 爷爷一气之下动手打了王×, 王×便离家出走, 事后爷爷从庄浪县找到王×, 并将他送回了学校。

师:这几天你不来校, 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担心你, 盼你早日归来, 你知道吗?

王: (不语, 流泪)

师:走出校门的时候, 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王:孤独, 后悔。

师:那你为什么还要出走呢?

王:逃学并非我的本意, 也不是学校的责任, 是由于我家里的一些不顺心事导致我失去理智, 一时情急便离开学校, 离开了家。

师:你想过没有, 离开学校, 离开家去干什么?

王:我只是想一个人静一静,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好好想一想, 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学习不好, 爸妈又不在身边的孩子, 我的思想和个人生活搞的很乱, 在我身边时常有些不愉快的事, 所以我就频繁的逃学。

师:除此之外, 你还想些什么?

王:离家之前, 我的思想很乱, 因为我无法面对家里的人和事, 也不想因自己的情绪影响同学, 只好采取不来校的办法。但是, 出门时间久了, 事情也想清楚了, 我便后悔起来, 觉得对不起家人, 对不起老师, 又耽误了学习。

师:你个人认为, 你与其他同学比较, 哪里不如人?

王:在生活中, 我觉得我自己很满足, 我并不是对自己的生活要求很高, 我是个穷人家的孩子, 能过得去就行。但学习又不好, 生活中缺少了一些大人照顾。在学校里, 同学和老师都不错, 只有个别同学和老师因我学习不好和不遵守纪律而看不起我, 可是一回到家里, 农活多, 经常挨爷爷奶奶的骂, 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与父母有说有笑, 我便常常想起在外打工的父母。

师:父母虽然不在你身边, 但爷爷奶奶对你也很关心。

王:那不一样, 有些话只想对父母说, 不想对其他人讲。

师:看来, 你对父母出门打工有些不理解。

王:不是不理解, 我知道天下父母哪个不是为了儿女, 我的父母出门辛辛苦苦打工, 也是为了我, 为了让我生活的好, 好好上学, 将来跳出龙门过上好日子, 光宗耀祖。

师:说得好, 那你为什么还不好好学习呢?

王:我的生活中还缺少一些东西, 没有父母在身边, 我的情绪很不稳定, 有些事我做不到。

师:以前, 老师批评了你, 也有过类似的逃学事情发生。

王:说实在的, 对于这些事情我觉得自己很浑。老师批评时, 觉得自己很委屈, 不知道那里来的勇气, 一离开学校便后悔起来。

师:你认为老师、学校哪些地方做的不够, 或者对你有不公平之处?

王:老师、学校并对我没有不公平之处, 学校、老师对每一位同学都是公平的, 只是我们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学校、老师产生一些不同的看法, 好像老师放弃了我, 学校也放弃了我, 同学们也有意疏远我。

师:你想过了没有, 这些后果是谁造成的?

王:多半的原因是我自己造成的, 我的脾气暴躁, 性格又内向, 不喜欢和别人交流, 时常与人相处不好, 所以生活中知心朋友少, 关心我的人也不多, 生活中的失意也无处倾诉,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孤独。

师:你是一个男子汉, 应该为家撑起一片蓝天, 你觉得你有没有这个责任?

王:现在我已经明白, 作为学生只有努力学习, 用知识充实自己, 才能不被社会淘汰, 有了丰富的知识, 才能为自己将来的生活好打下坚实的基础, 好好学习, 上大学是我的奋斗目标, 我努力让我的人生更精彩。

师:在生活中, 要学会处理个人问题, 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你会怎么处理?

王:通过这次逃学让我明白, 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只有勇敢的面对才是最好的办法。所以, 以后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会尽量处理好, 我会和老师和同学谈心, 向爷爷奶奶解释, 再不会逃学, 再不会耽误自己的学习了。

师:今天, 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王:起初我想如何逃过这一劫, 现在我想马上上教室。

师:今天你最想的人是谁?

王:是我的父母, 他们在外辛辛苦苦打工挣钱, 希望我能好好学习, 我却辜负了他们的期望。

【个案分析】

由于王×长期与父母分离, 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独, 由于爷爷奶奶对孩子放纵溺爱, 对王×管不了, 不敢管, 不会管, 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 以我为中心等表现出来的性格缺陷。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学习上得不到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 导致王×的学习成绩太差。缺少与父母沟通的机会, 爷爷奶奶无暇顾及王×情绪情感的变化, 因此引发了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心、悲观消极等心理障碍。王×的父母长期在外, 无法照顾好孩子, 产生了负疚感, 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补偿, 使王×形成了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 养成了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等恶习, 热衷于吃喝玩乐, 在学习中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 其价值观已经扭曲。爷爷奶奶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 使学校、家庭在安全衔接上出现“真空”, 是导致王×伤人和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的根本原因。

【教育策略】

1.加强王×与其父母的感情交流, 让他们异地时多通电话, 建议王×的父母增加回家的次数, 保证与孩子沟通的时间, 多注意孩子, 了解孩子, 关心孩子, 教育孩子, 使其身心恢复健康。

2.建议其爷爷奶奶减少王×在家的农活, 给孩子腾出学习的时间, 并让王×多参加有益健康的社会活动, 使王×在心理上有调节的时间。

3.加强王×的学习管理, 提高他的学习成绩。在对一个后进生转化过程中, 如果学习成绩不进步, 转化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 对王×的转化要以提高学习成绩和培养学习兴趣为主, 进一步培养他的自信心, 让其在学习中得到快感, 对生活充满信心, 对学校依恋, 对同学亲近,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班级要给予特别的关注, 激励他参加各种活动, 增进他与同学的共处和交流, 多给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消除其逆反心理。

5.家长、学校、社会三方面配合, 加强监管力度, 对其违纪违法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纠正、早教育, 严防人身伤害事件的发生。

【追踪观察】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第11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心理;学习;生活;品德

一、留守儿童现状及表现分析

我们知道很多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致使孩子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策略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这个时候班主任最重要的就是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谈心找到孩子的困惑点,理解孩子的想法,从孩子的思想出发站在孩子的那一面。用一颗真诚的心,用真爱去和孩子交往。努力增强孩子的自尊心,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这部分学生感受到除了父母长辈的关心以外还有更多的人在关心他们。让孩子从心理上转变被父母遗弃的想法。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的严重问题,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给孩子钱,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乱花钱、逃学、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班会讲节俭的重要性,放一些农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同时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觉得校园生活充实而美好。

三、留守儿童学习问题及策略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成绩好了,无人赞赏;学成绩差了,无人指责。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于是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

此时有经验的班主任首先应该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家庭背景,掌握孩子在家里的地位。针对留守儿童的这种情况,通过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或等其父母回家探亲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四、留守儿童生活问题及策略

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儿童,其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否则如果有一点办法,他们都会想法设法与孩子呆在一起的,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虽然他们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极不平衡的,有时因为制度等方面的缺陷,自己挣到的钱还不能及时拿到手,所以他们在家庭生活方面是及其节俭的。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表现在饮食方面,吃好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饱就行了。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城市儿童,是备受父母及亲友呵护的,而农村留守儿童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

五、留守儿童的品德问题及策略

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甚至动用刀子等器具,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为班主任,我利用每周的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如何自我保护。特别注重留守儿童的个体教育,我班学生小涛,学习成绩好,头脑聪明、背书快。但是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很少与孩子沟通,他住在伯父家,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说学习,什么都给他,几百元的学习机,他当游戏机玩,很少顾及他学习以外的东西,造成他成了一个个性孩子,上课坐不稳,课堂随意说话,不讲卫生,乱拿别人的东西。老师布置的作业爱做就做,不爱做就不做。因为懒,成绩下降了很多,与同学关系也很差,几乎没有同学愿意与他坐,与他合伙值日。

对此现象,我作为班主任从教他学会与同学相处,不经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公共场合注意个人卫生。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课,他有一点进步就表扬鼓励他,并教会他向好的学,正确引导他,耐心辅导他,培养他慢慢养成好习惯,作业天天检查,个人卫生天天促督,安排一些性格好的同学主动跟他交往,放假时,与他伯父联系、沟通交流,由他伯父好好照顾他、鼓励他、关怀他。现在他几乎变了很多,值日主动打扫卫生,个人卫生也很讲究,东西放得有条有理、学习态度也很端正、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做。由此可见,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也是有成效的。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而面对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无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的。留守儿童长期不在父母身边衣、食、住、行都要靠他人照看。天气热了不能及时换上单衣;天气冷了不能及时穿暖;一日三餐不能科学的根据儿童成长需求摄入;居住条件卫生,安全都存在很大隐患;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与班级正常孩子有很大偏差。班主任面对这一系列无法改变的现实最重要的是不放弃。找到转变问题的根本—孩子本身。这些家庭带来的问题虽然给孩子带来很多不便,但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有志气、敢担当。老师抓住孩子与众不同之处,树立榜样,班内大加赞赏,让这部分孩子体会到于他人不同的优越感,树立生活自信。老师适当的交给这部分学生一些班级琐碎小事,让这些孩子感受到班级内有他们的活动舞台。特别是在劳动中发挥留守儿童的长处,因为这些孩子不怕脏.不怕累,只要老师信任他们会努力做到最好。老师还要经常做的是多给做事的机会,每次事情过后多给肯定和表扬。课上多给与关注,课下多进行沟通,了解生活中的困难,让班内同学互相帮助使这一部分同学融入集体之中。

留守儿童无论是学业、心理、健康、前途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他们多数都是农村的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彭冬琼.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形式[J].广西教育,2008年10期

留守儿童呼唤亲情 第12篇

这是一个孩子在作文中写到的。一棵缺乏亲情浇灌的小树,他们幼小的心灵过早地承受了太多的压力。

“小红,今年我又回不来了,你就和爷爷奶奶一起过年吧,要听话,别惹他们生气,你已经是大孩子了……对了,我给你买了一身新衣服,还有你最喜欢的小狗玩具,已经托人给你捎回来了……”“爷爷不是说你买了星期天的车票吗,两三天就能回来啊?怎么……”这是一个孩子在接听妈妈从新疆打来的电话。孩子打完电话,早已泣不成声,好几天没有看到她一丝笑容。

“你怎么了,上课老走神,要注意听讲!”他极不情愿地瞥了一眼黑板。下课后,他递给老师一张纸条:“老师,爸爸妈妈一个多月都没打电话,他们都不管我了,邻居都说我不是爸妈亲生的!”我不仅哑然,孩子怎么会有这种想法?为什么不主动给父母打一个电话呢?

开学已经三天了,他还没来上课,电话刚打过去,他的爷爷就赶紧解释:“孩子感冒发烧,正在治疗,明天我就送学校来,实在不好意思,让您费心了,唉!这孩子……”打完电话,我决定去家访。

放学后我就匆匆出发了。大约走了四十多分钟,过了一条小河,翻过一个小山沟,才隐隐约约看到了他的家。

在半山腰,这是一个被大山紧紧拥抱的小院落:一孔窑洞、三间土木结构的瓦房,院子里干干净净。孩子的奶奶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她向我们讲述了家里的情况。三年前,去城里打工的孩子父亲抛弃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跟一个南方女人去了四川,孩子的母亲也随之改嫁,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这个孩子就靠他们老两口拉扯,好在人勤快,收成好,加之种地还领国家的补助,孩子也不愁吃穿,只是没有爹娘的孩子总像是缺点什么,抑郁,失落,不合群,学习也格外地不用心,往往人在课堂上,心在教室外,读书很难专注。

这样的事例在山区学校十分普遍。据笔者调查,一个30多人的小学班级,有近16名学生就属于留守儿童,其中有多个是单亲,有好几个父母离异。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学困生有6名,大多数学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

许多留守儿童都由爷爷奶奶代为监护。隔代亲,在山区尤为突出,一味地溺爱和娇惯,使孩子们从小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很差,自控能力更弱,身体稍有不适就借故请假;学习上稍有困难就会自动放弃,动辄不交作业,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孩子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和严厉的管束,情感极度脆弱和敏感,不善与他人交流,容易冲动,喜欢钻牛角尖,在别人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一句话,会被他们看成是对自己的攻击和嘲笑,轻则闷闷不乐,重则大打出手,他们内心孤独、焦虑、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意志薄弱、逆反心理强,没有进取心,纪律涣散,学习成绩普遍较差,逐渐逃学、辍学,以致过早地流向了社会。

正是亲情的缺失导致了留守儿童情感上的脆弱,沟通上的障碍,理解上的偏差,自信心的缺失,价值观的扭曲,内心的孤独和迷茫。他们敏感、孤僻,性格暴戾,很难与人相处,言语间稍有不合便挥拳相向;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老师稍一批评,便认为是看不起自己,直接对抗,正面顶撞,教育难度很大。

上一篇: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下一篇:北京中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