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隐性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22-10-2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有效教学的理念逐渐渗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效率, 成为众多研究者思考的问题。多元化的思考给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理论, 也催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都给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我们过多的注意了显性教学的影响, 往往忽视了隐性教学的作用。

1 隐性课程的教育理念

隐性课程教育理念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课程论专家菲利普杰克逊 (P.W.Jackson) 杰克逊于1968年出版了《班级生活》 (Life in Classroom) 一书, 在该书中杰克逊首次提出了隐性课程 (hidden curriculum) 这一概念。国外对隐性课程的研究比较早, 在早期的科学化课程编制进程中就有学者将隐性课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才引入到我国, 在研究过程中有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将隐性课程进行理解, 其中还有些学者在翻译隐性课程的问题上有很大的分歧。进入21世纪我国党中央国务院先后推出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纲领性文件。大力开展课程改革的研究和实施工作。不断创新、不断的深入研究使人们对教学课程有了新的认识, 人们越来越注意到教学过程中的隐性课程的重要性。

2 培养具有丰富健康情感的人需要显性与隐性教育的结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只有将显性和隐性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 才是完整意义上的教育, 才能使现实的教育向理想的教育目标靠近。可是, 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之下, 片面强调教育目标的工具价值, 忽视了教育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人文价值。因此, 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有责任在教学过程中, 采取必要且有效的措施, 改善目前语文教学不尽人意的现状, 使学生在课堂真正的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成为一个具有丰富健康情感的人。

3 语文隐性课程的特征

随着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追求, 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语文教学隐性课程对实际教学中的补充。这种补充是相对于教学中显性课程而言的。呈现出了隐性课程区别于显性课程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 (1) 潜藏性, 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 通过教师的动作示范还有讲解, 对学生进行教学, 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得到了教育和学习。 (2) 传统文化涵义性, 语文课本身具有传统文化意义。它是随着中国历史和文化变迁而逐渐形成的。它受中国传统文化理论的深厚影响, 是一种复杂而多端的文化。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文化的形式是通过教师的人格修养和教学行为, 还有营造教学需要的优美环境和学习气氛。通过以上的这些教学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终生受益性, 在语文隐性课程教学中不单单只是对学生传授文化和知识, 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提高自身的品质修养。以一种朝气蓬勃的气质, 诚实守信的人格标准服务于社会, 奉献于社会。 (4) 和谐的师生关系, 自古以来我国就讲究尊师重道, 以德服人的道理。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师情绪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情。所以在语文教学的隐性方面, 教师运用重情意方面的教育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人学习差异进行教学。使教师和学生保持一个和谐师生关系, 利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受到熏陶, 不会让学生觉得课程枯燥。 (5) 注重个性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接受文化和知识的程度是有个人差异的, 是需通过教师全面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并且观察学生掌握的情况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改正。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情和学习反馈。在一定的角度上语文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有同样的载体, 而隐性课程的教学注重的方面和因素要多于显性课程。

4 语文隐性课程的教育功能及影响

(1) 陶冶情操, 语文教材中存在着对真、善、美的追求, 这种追求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2) 发展创造思维, 想象是建立在表象的基础上的, 想象的水平与人们所具有的表象的数量、质量密切相关表象越丰富, 其想象就越开阔和深刻, 语文隐性课程中相关的文化具有直观性, 教学环境会对其产生形象性, 可以扩大学生对文化知识的表象作用。此外, 语文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不是粗暴地介入, 也不是刻意地教化, 学生在无声中受到感染, 这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来说, 无疑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有利条件。

(3) 丰富经验, 增强感性认识, 开展情感教育。语文隐性课程涉及当代社会文化的多个侧面, 它既反映着社会的管理体制、社会人际关系、风俗习惯。典章礼仪, 也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知识经验、价值规范、情感态度、行为方式。因此, 学生置身其中, 会获得对社会和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 积累社会生活的感性经验这对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大有裨益。使师生情感上的产生共鸣, 这样既能沟通师生情感, 又能把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灌输给学生, 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 加强情感交流, 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促进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在笔下生辉, 从而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因为“亲其师信其道”, 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隐性课程重视情感交流与教育, 重视人际交流,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 将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对隐性课程的开发需要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 找到适合个人和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不但让学生收获知识, 同时也收获对美好事物的敏感的心, 找到适合个人的位置, 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 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章中的真、善、美, 把握文中倾泻奔腾的感情激流, 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的情感脉搏, 丰富学生的情感认识, 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 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所以说, 隐性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摘要:新课程改革在不断的深入, 多样化的教学教法也被不断的应用, 可是我们往往是过多的关注了显性教学的作用, 而忽视了隐性教学的影响, 本文主要涉及的是隐性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隐性教学,高中语文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 D.Gordon.Hidden Curriculum[M].The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New York:Elsevier Science, 1994:2586.

[2] 李复新.20世纪隐蔽课程研究的历史回顾与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108.

[3] 刘月松.试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1, 1.

[4] 区培民.语文教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强化心理护理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下一篇:关于全面预算经济管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