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流通汇率趋势论文提纲

2022-09-02

论文题目:“一带一路”建设中人民币的货币锚效应研究

摘要: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性缺陷,是全球经济危机频发的根源所在。因此,国际社会纷纷主张对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推动国际货币的多元化发展,这为人民币的崛起创造了条件。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强,人民币逐渐在世界经济及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自2009年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来,人民币的崛起态势十分瞩目。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绝非一日之功,需要经历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货币锚的本质是货币合作框架下的汇率协调机制,在一国货币向国际货币发展的过程中,通常会成为其他国家货币的参照标准。因此,促进人民币在更广的区域范围发挥货币锚效应,能够为未来深化区域货币合作创造条件,是我国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环节。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我国塑造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内容,自2013年提出以来逐渐发展成为全球共识。“一带一路”所覆盖的地理范围以亚欧大陆为核心,已经进一步延伸至大洋洲、非洲及美洲等地区。“一带一路”所引领的国际合作新格局,之于人民币崛起具有重要意义,故而被视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平台。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从“一带一路”建设的角度出发,以人民币的货币锚效应为切入点,探究我国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既能够拓展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又能够为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把握重点方向,提升人民币的货币锚地位、推动区域货币合作、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一定的实践启示。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实现了一定的边际创新。第一,研究视角的创新。本文遵循“提升货币锚地位、深化区域货币合作、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一逻辑主线,从“一带一路”建设的角度出发,以人民币的货币锚效应为切入点,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弥补了人民币国际化深层次研究的不足。第二,研究范围的拓展。本文将研究样本从东亚或者亚洲一隅扩展到“一带一路”区域,使得研究范围更加广泛,同时,也能够对空间分布特征有更加全面的把握。第三,研究方法的适度突破。本文在第4章、第5章、第6章的实证研究中,对研究方法进行了一定的优化和创新,使得研究结果更加稳健有效。本文按照“研究的出发点、研究的基础、研究的核心、研究的落脚点”这一思想脉络展开,全文共由八章构成。从研究的出发点来看,本文第1章对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了重点阐述,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中人民币的货币锚效应这一研究主题,提出了四个关键问题,即人民币是否具备发挥货币锚效应的条件?人民币是否在“一带一路”国家发挥了货币锚效应?如何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货币锚地位?以及我国是否具备以人民币为货币锚主导区域货币合作的现实基础?从研究的基础来看,本文第2章对最优货币区理论、货币替代理论和计价货币选择理论进行梳理,为后文研究的展开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评述,从而更好地把握国内外研究动向,明确已有研究的局限以及可拓展的方向。从研究的核心来看,本文第3章、第4章、第5章、第6章分别对提出的四个核心问题进行了逐一回答与分析。首先,本文对人民币成为货币锚的现实背景进行了探究。一方面,对货币锚的演进历程进行总结。从中发现,货币锚随着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而发生改变,而信用锚需要以货币发行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坚实的贸易基础作为支撑。在牙买加体系下,虽然美元仍是主导货币锚,但世界各国对于货币锚的选择已出现多元化的趋势。这为我国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货币锚效应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分别对人民币成为货币锚的内部基础、外部机遇以及制约因素进行了研判。结果发现,虽然机遇与挑战并存,但人民币成为货币锚的前景依然明朗。我国应在经济实力提升、对外开放程度深化、汇率制度灵活性增强、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抓住大好国际机遇,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以更加乐观的心态发展新型经济全球化,以更加合作的态度共建“一带一路”。同时,通过积极拓宽人民币的流通渠道、完善金融体系建设、推动人民币成为石油等大宗商品的计价货币等,破除资本账户不完全开放的限制、消除内部短板、突破美元霸权的外部制约。其次,为了更加直观地把握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区域作为隐性货币锚的现状,本文通过使用改进的外部货币锚模型,分阶段对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货币锚效应进行测度,并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四大国际货币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从整体变化趋势来看,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货币锚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美元的主导货币锚地位始终十分稳固,欧元的货币锚地位有明显的削弱。自“8.11汇改”以来,人民币的货币锚地位,虽然仍不及美元,但已可以与欧元相较。对于样本国家来说,美元和人民币的辐射范围明显高于其他三种货币,而欧元则更多地表现出区域性货币的性质。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虽然人民币在某些国家的货币锚效应仍然较弱,但其影响范围已覆盖五大洲,不存在真空区域。伴随着人民币的崛起,国际货币体系的外部驻锚正从美元和欧元的“二极系统”,朝着美元、人民币和欧元的三极化方向发展,且货币锚的选择具有明显的多样化和区域异质性特征。再次,鉴于人民币在“一带一路”不同国家的货币锚效应存在差异,本文使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人民币锚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首先,通过对“一带一路”建设中,影响人民币货币锚地位的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可知,政府合作、贸易、投资、金融四个层面对人民币发挥货币锚效应存在较为重要的影响。为了验证理论分析所提出的实证研究假设,本文通过构建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应用面板有序Logit模型进行检验。通过基础回归分析和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政府合作层面,一国与中国的政府合作越紧密,其选择人民币作为货币锚的可能性越大。在贸易层面,贸易依赖度对人民币锚效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影响主要来源于样本国家从中国的进口贸易。在投资层面,双向投资依存度均对促进人民币锚效应的发挥有积极作用,说明建立人民币良性“流出-回流”机制,对提升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货币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从金融层面来看,当前人民币“走出去”的推进阶段,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扩大金融开放,并不能显著提升人民币成为其货币锚的可能性,而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建设才是提升人民币货币锚地位的重要保障。最后,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以人民币为货币锚主导区域货币合作的可行性。遵循“经济融合、到金融合作、最终到货币合作”这一推动区域货币合作的渐进式路径,本文先后从经贸合作现状、金融合作进展,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货币合作的基础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态势较好,并且致力于寻求经贸合作的新突破,未来的合作潜力巨大。同时,贸易和投资的良好发展势头催生了金融合作需求,双方进行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为开展深层次区域货币合作创造了条件。考虑到东盟所具有的最坚实的贸易与投资基本面支持,是我国开展区域货币合作的优先方向和突破口。因此,本文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使用OCA指数法,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开展区域货币合作的潜力。结论显示,中国及东盟各国开展区域货币合作的可行性逐渐提升,且中国具有主导区域货币合作的潜力。目前,最适合与中国开展区域货币合作的国家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而缅甸和文莱是潜力最小的国家。从研究的落脚点看,本文第7章基于全文的研究,为我国走出一条平衡本国国情与国际标准,统筹发展效益与风险防范,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提出政策建议。本文认为,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行稳而致远,我国应遵循如下路径:在政策上依托“‘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协同,按照“短期、中期、长期”的时间路径,在模式上采取“政府作用与市场需求”的共同驱动,在空间上完成“东盟、‘一带一路’、全球”的分区域拓展,在程度上实现“探索、加强、突破”的分层次推进,在目标上达成“提高货币锚地位、深化区域货币合作、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阶段性提升。具体来看,一方面,可通过政府合作渠道为人民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贸易和投资渠道培育人民币的真实需求,通过金融渠道促进人民币的良性循环,以实现人民币在“一带一路”货币锚地位的提升。另一方面,应在与我国合作基础较好的区域,如东盟区域,优先开展深层次货币合作,同时遵循经济合作先行的渐进式发展路径,在其他区域,根据不同国家的资源禀赋和合作现状,夯实经济合作基础。最后,第8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作出未来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货币锚;“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货币合作

学科专业:世界经济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2.1 研究思路

1.2.2 结构安排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的创新

1.4.2 研究的不足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最优货币区理论

2.1.2 货币替代理论

2.1.3 计价货币选择理论

2.2 相关文献综述

2.2.1 货币锚的概念及特性

2.2.2 货币锚效应测度的实证方法

2.2.3 人民币的货币锚效应

2.2.4 货币锚效应的影响因素

2.2.5 文献述评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人民币成为货币锚的现实背景

3.1 货币锚的演进历程

3.1.1 金本位时期:黄金锚

3.1.2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黄金-美元锚

3.1.3 牙买加体系时期:以美元为主导的货币锚

3.2 人民币成为货币锚的内部基础

3.2.1 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

3.2.2 对外开放程度的持续深化

3.2.3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市场化改革

3.2.4 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序推进

3.3 人民币成为货币锚的外部机遇

3.3.1 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

3.3.2 全球经济格局面临多元化调整

3.3.3 “一带一路”引领国际合作新格局

3.4 人民币成为货币锚的制约因素

3.4.1 资本账户的不完全开放

3.4.2 金融体系的不完善

3.4.3 美元强大的计价货币惯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货币锚效应测度

4.1 基础分析框架

4.1.1 模型的设定

4.1.2 样本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4.2 模型的扩展与改进

4.2.1 多重共线性问题的处理:辅助回归

4.2.2 样本区间的划分:基于Bai-Perron方法的多重结构突变检验

4.2.3 回归方法的选择:似不相关模型

4.3 实证结果分析

4.3.1 平稳性检验及结果说明

4.3.2 回归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一带一路”建设中人民币锚效应的影响因素

5.1 “一带一路”建设中影响人民币锚效应的因素及作用机制

5.1.1 政府合作渠道

5.1.2 贸易渠道

5.1.3 投资渠道

5.1.4 金融渠道

5.2 变量的选取及模型设定

5.2.1 变量及数据来源

5.2.2 模型设定及回归方法

5.3 实证结果分析

5.3.1 基础回归结果

5.3.2 稳健性检验

5.3.3 进一步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以人民币为货币锚主导区域货币合作的可行性

6.1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合作基础

6.1.1 贸易和投资的合作现状

6.1.2 贸易和投资的发展潜力

6.2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货币金融合作进展

6.2.1 货币合作的初步成果

6.2.2 金融服务的网络化布局

6.2.3 资本市场合作的有益尝试

6.2.4 开发性金融合作的突破进展

6.3 基于OCA指数的区域货币合作潜力分析:以东盟为例

6.3.1 中国与东盟货币合作的背景

6.3.2 模型设定、变量与数据

6.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4 区域货币合作推动欧元国际化的经验借鉴

6.4.1 欧元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6.4.2 欧元国际化模式的启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政策建议

7.1 继续提升人民币在“一带一路”的货币锚地位

7.1.1 在政府合作层面为人民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7.1.2 在贸易和投资层面培育人民币的真实需求

7.1.3 在金融层面促进人民币的良性循环

7.2 分区域、分层次推进区域货币合作

7.2.1 东盟区域:开展深层次货币合作

7.2.2 其他区域:夯实经济合作基础

第8章 总结及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矿产资源危机采矿工程论文提纲下一篇:经费监管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