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教育文化落地生根

2023-03-25

第一篇:让新教育文化落地生根

让企业文化落地生根

让企业文化落地生根——评《企业灵魂》一书

中国企业需要建立符合具有自身生命力且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中国企业更需要基于自身文化环境的企业文化战略管理模式,中国管理咨询需要更适合中国企业植根发展的企业文化理论支持以及企业文化战略管理咨询实践技术。西方管理思潮不断涌向中国,冲击中国企业眼球的是眼花缭乱的各种管理概念走马观花地轮番上阵,我们不禁要问,那些忙不迭地为中国企业推介国外所谓先进管理套路的人们,你们真正考虑过中国企业薄弱的基础了吗?你们是为了借着西式概念炒作自己的名声、卖好自己的书、还是真正为了本土企业的利益?中国企业管理是时候必须要搭建自身特色的足以抵御风险的管理体系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生于斯而长于斯的本土企业有着脱离不了的传统历史的沉淀,在本土企业借着西方管理技术的壳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不看到在其企业运行的基本管理哲学中,无不充盈着中国传统哲学的思辩模式。 中国企业管理有着天然的后发优势,也就是在强大的政策导向中快速成长,并且面临对西方所有管理思想的尽情应用。大部分企业都在极短的时间里经历了生产竞争、营销竞争以及品牌竞争的阶段,并且已经开始在战略和文化上感到迷茫,甚至在战略规划已经明朗,未来的路已经明确的情况下,仍然为如何凝聚人心而困惑不已。中国企业无须重走西方旧路就可以捕捉到文化竞争的硝烟。尽管大部分企业可能尚未交班或者正处于第二代领导人的阶段,尽管大部分企业在急剧发展之中尚未完全消化什么是管理,我们仍然坚持中国企业必须将企业文化放到战略管理的高度上进行重视,否则企业文化管理框架无法搭建,只靠战略的执行以及人力资源的激励,难以支撑未来的国内外竞争。 致力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证研究与哲学思辨相结合,企图发展出来适合中国本土企业的企业文化模式是应然的使命。中国本土的管理咨询公司作为本土管理模式的开路先锋,必然要承担着研究、发展适合本土企业文化的理论及实践任务。 《企业灵魂》是经盛管理咨询文库的企业文化实操丛书的第一本,它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书里将目前国内外最流行的企业文化理论以及相关知识都做了介绍,力求理论体系化,操作实践化,是当前介绍企业文化理论最完善的书籍之一,同时将经盛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部分理论与实践案例都在书中做了介绍,务求读者能够自助掌握企业文化的实操流程。 根据目前的企业文化业界,负责任的学者研究仍然侧重于挖掘以西方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理论为基础的研究或者忙于不断深入构建企业文化理论的框架;而CI策划人早已随着CI热的沉寂而得不到中国企业的首肯;部分开拓市场者则在尚未具备企业文化理论理解的情况下,试图从人力资源测评的基础上发展企业文化测量,难以有全面及后继解决问题的能力。广州经盛管理咨询公司作为目前国内最早最权威的企业文化管理咨询专家之一,在丰富的管理咨询实践中不断提升核心能力,引领中国企业文化战略模式的研究前沿,更通过文化与战略、文化与人力资源的出色协同使企业文化由虚入实,落地生根。 经盛管理咨询强调战略与文化是高端,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才能有足够的底蕴为中国本土企业贡献心力,才能从根本上抓出问题的根源,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此一直在努力丰富企业管理咨询全方位的综合知识、能力的基础上探求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的创立,并制定中国企业文化管理咨询的规范,指导中国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操,以使更多的企业重视企业文化,更多的管理者能够运用企业文化管理工具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就目前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实施流程而言,仅仅是就流程而流程,在导入企业文化管理咨询的公司中,企业文化实操者仍然感到迷茫。《企业灵魂》的根本立论就在于:企业文化战略实施要深入开展,其关键在于思维模式的转变与提升,因此,在该书的论述之中,叶生博士并不仅仅提出独创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型、工具、流程、文案,同时也注重于阐释支撑四大模块背后的管理思维,只有思维的提升才能决定企业文化的升华。《企业灵魂》是极为适合于那些正准备开展企业文化跃升的系统工作的企业管理者们,能够掌握初步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

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二篇:◆ 企业怎样让文化落地生根

山东某水泥制造企业,前身为一家国有企业,建于上世纪90年代,技术很先进,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是从全国水泥行业征调来的。工厂建设时期,团队还表现出昂扬的斗志和良好的合作精神。而当工厂建设投产之后,先是领导班子内部出现了不团结的现象,继而发展到勾心斗角,发展到员工队伍也拉帮结派。一个本来被寄予发展厚望的企业从投产开始便出现亏损,连年积累,亏损直到数亿。1999年,北京一家国有大型企业对这家企业实施了承债式收购。收购完成之后便实施改革。改革的第一步是全员降薪,因为虽然多年亏损,但这个企业不仅有着过多的员工,并且员工人均收入始终属于当地最高水平。典型的“穷寺庙,阔方丈”表现。但是,很快这种改革遇到了强烈对抗,员工聚众围攻从北京派来的总经理,直到动手。最后,这家公司请了一家咨询公司进入,咨询公司首先从企业文化入手,因为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的国有企业,变革的主要成本是文化成本,而策略成本则是变革的次要成本。对方企业新的领导班子用了半年的时间明确企业使命和价值观,开展了为期十次的转变观念的培训,并且组织考察了国内数十家优秀企业。这样的工作使得企业的经理人团队和骨干队伍感到了震动,重新建立了不甘人后的危机感和责任心。企业重新显现活力,2000年,这家企业开始赢利。建立和建设企业文化的工作获得了初步成果之后,公司开放实施再造企业的第二步:制度跟进。公司重新设计了组织架构,用人制度,薪酬与绩效考核制度。企业开始有人下岗,有人收入减少。与第一次变革相比,一切都在平静中进入。至2003年,这家企业的年利润达到千万元。无疑,这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再造案例,企业文化得到了落地,企业把自己的使命变为员工团队的

一种自觉的追求,把企业价值观变成员工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自觉的行动。并且,经过持之以恒的经营实践之后,努力让这样的意识成为员工骨子里和血液里的一种东西。因此,衡量企业文化是否落地,关键是要看它对团队是否在产生作用力,作用力是否积极,是否一致。TOP

第三篇:让小学教育落地生根

——专访陕西省商洛市小学校长李进宝

文 / 刘 言

编者按: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21 世纪,教育需要快速发展”等口号盛行的今天,有一种声音似乎与当下热门教育口号背道而驰。“不妨让教育再‘慢’一点,真正让小学教育落地生根。”——李进宝说这是他多年的教育实践与思考中所形成的教育追求,更是对一味追求“高速发展”的教育误区所提出的大声呼吁。“慢”一点不代表让孩子松懈学习、抑制其发展,而是一种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民族未来发展负责的教育情怀。在李进宝看来,小学教育应该是做基础、打底子、出料子,而不是出精品。小学教育阶段是对人的一个全面的塑造,包括文化,包括民族归属感、文化素质,思想价值观理念等等。这些东西都是慢慢的、一天天的,通过基础教育整个漫长的过程,把一个小孩慢慢培养变成成人。如果学生根基不稳,在出发时偏离跑道,那么“赢在起跑线上”将毫无意义。日前,笔者走进了他所领航的陕西省商洛市小学……

小学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发展

《教育家》:李 校长好。您在接受北京广播电视台考试在线频道《校长来了》栏目访谈时,提出了“身心健康是第一质量,兴趣唤醒是基本质量,习惯养成是核心质量,全面发展是最终质量”的教育理念。请问,这一理念观点是在什么背景下凝练而成的?在贵校又以什么形式落到实处的?

李进宝:当今时代,学校、家庭、社会过于关注学生的中高考成绩,忽视了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性。“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使教育进入了一些误区——过于追求教育的快节奏,而忽视了学生的根本性成长,忽视了对其人格的培养与塑造,忽视了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的教育追求。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对每一个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启蒙和奠基作用。小学教育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的终身发展。我认为,小学教育既要高瞻远瞩,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更要脚踏实地,真正为学生成人成才奠定基础。根据自身的从教经历和作为校长办学上的思考,最终提出了这四句话作为我的小学教育质量观。其实,现在想来,这四句话说成“身心健康是基础,兴趣唤醒是关键,习惯养成是核心,全面发展是目标”更确切一些。

我们学校是商洛市教育局直属唯一的标准化小学,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教育,非常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必须追求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在常规教

1 育中,我们充分结合学生实际,坚持强化周治理,注重细、小、实,追求净、静、雅。这四句话,已经成为我们平时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准和指导。

《教育家》: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李校长,您对当下小学生身心健康状况有什么看法?

李进宝:现在的小学生,课业负担普遍较重,心理压力较大。本该是天真烂漫的年纪,本该是留下美好童话的时光,却被沉重的书包压弯了脊背,被家庭书房、学校教室甚至是校外各类补课班封闭了双眼,被繁杂的作业遮蔽了笑容。这样的教育现状不利于学生健康身心的发展。从身体来说,学生体质测试中发现他们出现耐力缺乏、视力下降等问题;从心理上来说,学生由于长时间学习生活单调,压力偏大,自主空间相对缺乏,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教育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学生的健康为代价。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关注生命的和谐发展,这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身心健康作为第一质量既是对学生实施其他教育的前提,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为此,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以“健身强体、育德促智、审美悦心、发展个性”为宗旨,注重“锻炼的实效性、内容的全面性、活动的趣味性、参与的广泛性和选择的多样性”,以群体活动为基础,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努力为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积极克服场地小、活动空间紧张等困难,分年段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调整学生身心疲劳,缓解紧张情绪,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韵律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给学生创造多彩的锻炼天地,使学生得到健康发展,实现体育与艺术、休闲与锻炼、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 也加深师生同学间的关系和友谊。在教学中,学校注重“体”与“育”结合,不仅传授学生技能,更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意志品质,让学生在感知中尝试,在尝试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学做人,实现体育育人。

《教育家》: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发展潜能。 近代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兴趣其实就是需要”。要想发展儿童个性,先要了解儿童的需要。贵校是如何开展兴趣教学的 ? 李进宝:当前的学校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一刀切、模式化的弊端,套在学生身上的条条框框太多。这种理念下的学生,千人一面,抹杀了他们的个

2 性和无限可能性,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的本质是激励和唤醒,是引导人的自由发展。童心未泯的孩子身上,有无限的可能性。小学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唤醒与激发,培养具有创新性的个性化人才。“兴趣唤醒是关键”的理念,意在强调每一位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唤醒并保护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并利用好课程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兴趣。当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他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枯燥无趣的事情,这种积极的情感会激发他们的自我潜能,而且在某一方面会获得愉悦和自信,获得技能和成功,促使他们能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校以培养“合格 + 特长”人才为教育目标,在日常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了象棋、国际象棋、五子棋、围棋、电脑绘画、书法、合唱、舞蹈、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兴趣小组活动,让这些特色课程,唤醒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他们的个性成长。目前,学生在省市各类体育艺术比赛中获奖 800 余人次,学校在这方面也获奖 40 余项。

《教育家》: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好的习惯犹如大树之根,是人能够茁壮成长,枝繁叶茂的根本性保障。请您谈谈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具体措施?

李进宝:小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健全人格的养成,都和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密不可分。小学各科教学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启心益智,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这些习惯涉及终身发展的能力,它不仅涵盖了一个人习得的各种技能,而且还包含了个人在长期的训练和熏陶中培养起来的各种习惯。部分教育者认为小学教育的质量是得高分,这种观点是片面地关注结果。其实应该注重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着眼孩子的可持续发展。习惯成自然,习惯即财富,养成好的习惯才真正会让学生受益一生。因此,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如果不注重这些基础的落实,特别是不注重习惯的培养,就没有任何资格考虑孩子的未来发展。

在养成教育方面,我校紧紧围绕“细节塑造道德之魂,活动促进学生成长”这条主线,在坚持周主题教育、国旗下教育、强化习惯养成的基础上,本着规范加特色的目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着力开展德育大讲堂、“重温历史,圆梦中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传递正能量的使者”主题教育活动,“我是向上向善好队员”走进敬老院活动,“争做孝老爱亲小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日活动,“节能宣传低碳进校园”“我为美丽商洛做贡献”

3 环保主题征文和“校园之星”评选活动;倡导学生自主管理,升旗、课间操、眼保操、卫生、纪律等都有专门的小干部和志愿者组织管理、检查、评比,做到每天检查,每月汇总,定期通报,定期点评。编辑出版了校本教材《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一书,详细全面地向学生讲授了三十个方面的良好习惯,填补了基础教育阶段在习惯培养上无专用教材的空白,为培养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终生奠基提供了依据。

《教育家》:古代教育要求学生掌握“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几种基本技能。现代教育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成为会学习、有思想、懂感恩、爱生活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性人才。您认为什么样的小学生才符合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李进宝: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是小学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也是育人的根本要求。小学教育要把全面发展作为质量目标,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要关注孩子的终生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最大潜能,为学生的幸福未来奠基。总之,小学教育应该是做基础、打底子、出料子,而不是出精品。作为小学生,应该身心发展和谐、兴趣持续不减、习惯基本成形、各方面都具有发展潜质,也就是说,这样的小学生才称得上全面发展,这样的小学毕业生才算得上是合格的毕业生。

文化与管理:校园发展的两大基石

《教育家》: 从任教伊始,您就扎根在商洛市这片教育沃土上,从班主任到教导主任,从副校长到领航商洛市小学,在商洛乃至陕西教育界做出了煊赫成绩。由教师到校园管理者,从承一班之责任到谋一校之发展,身份的转变势必会对教育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请问,您当初执掌商洛小学这艘大船后给它带来哪些变化与发展呢?

李进宝:商洛市小学创建于 1955 年,是市教育局直属的标准化小学。2014 年,我接过了管理这所学校的重担。如何继续引领这所老校蓬勃发展,发挥其在全市中的典范窗口作用,是我与全校教师首先思考的问题。深入研究思考之后,我发现学校要想发展必须要有物质的支撑与文化的引领。物质的支撑需要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文化的引领则需要对校园文化进行准确定位。

当时的商洛市小学,由于经费有限,资金短缺的问题,教育设备老旧与空缺,在某种程度上严重阻碍着学校发展的步伐。为此,我们领导班子,利用节假日多

4 次外出考察学习,结合学校实际,规划项目,分工协作,齐抓共创,全面加强硬件建设,努力创造一流条件。先后对校园重新进行了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完善了各类活动部室设备,修建了文化长廊,铺设了塑胶跑道和人工草坪,安装了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建成了体操室、美术室、音乐室、琴室、计算机教室、实验室、仪器室、多功能室、心理辅导室、校园电视台、校园科技馆、录课教室、体质检测室、乒乓球训练室等功能教(部)室 30 个。依托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为所有教室配备现代化多媒体设备,达到了班班通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了全体师生及广大家长多年的夙愿。

在文化重铸方面,我校提出了文化管理的理念,并提出了商洛市小学师生应达到的基本素养。学生基本素养为知书达理的小精灵、诚信守规的好儿童、健康向善的好少年、有责任心的小公民。该基本素养与日前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匹配,符合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的三大发展方向,为孩子培养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品格和能力奠定了基础。学校倡导教师做文化人、育文化人,对教师提出了“优秀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修养、扎实的业务功底、合格的教育代言”的基本素养,要求教师能够代表学校及自身职业的良好形象。

为了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促进内涵发展,我校围绕“博爱育人、书香奠基”核心理念,倡导学生“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提出了《素质教育“六会十能”目标》,制定了《读书活动方案》,扎实开展古诗文诵读,评选“读书之星”“书香班级”,并把《三字经》编制成音乐铃声,于每节课前播放,放学时段,各班列队诵读古诗文,通过各种形式营造读书诵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坚持每天引导学生读背相关经典诗文的基础上,先后编印了《蒙学经典》和《诗词经典》,作为指导学生读书积累的重要借鉴。同时,我们着力创建“文化专栏”“班级名片”“班级特色墙”“班级图书角”“楼道开放图书架”,倡导师生人人参与设计,构建特色班级文化。教室的墙壁变成了学生学习创造的天地,“学习园地”展示了学生各类优秀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与成长的快乐。

《教育家》: 管理如大树之根,根深才能叶茂;又如江河之源,源远方可流长。管理,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他环节顺畅运行的基石与保障。有观点认为,只有制度管理与文化引领双轮驱动,才能使“刚性”的制度绽放出了“柔性”的人文的光辉,从而将管理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您作为学校管理者,对校园管理有什么心得体会?

5 李进宝:管理不是管,重在理,而且带领大家往实处做,往好处做,这是校长的职责。从教师一步步成长为管理者,我深知教师这份工作的难处与困境。只有尊重教师的职业发展,温暖教师的心灵,为他们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让他们体验到为师的尊严和职业幸福感,教师的工作劲头才会足,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之中。平日与教师交谈中,积极了解问题,认真研究分析,制定方案,解决教师工作与生活中的困难,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共同享受管理效益。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倡导教师“做文化人,育文化人”,提升对自身的要求,最终实现自我管理,享受管理的最高境界。这样做,是让教师都成为学校主人,成为助推学校发展的主力军。

逐步让管理走向精细化是学校顺畅发展的有力保证。在日常工作中,只有不断研究学校各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步建章立制,才能使日常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我校充分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如校本培训制、行政领导分包年级制、实行周工作例会制、行政人员值周制、周工作小结制等,不断强化管理人员职能、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习惯养成,把日常工作与绩效工资相挂钩,同时实行“一事一公示”制度,用制度管人,用制度服人,以公开、公正、公平的人性化管理使学校的日常管理每个环节都能在学校的有效的动态的监控之下运行,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尽各自所能,促进和提升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比如,我们根据实际出台了《行政管理人员“五个一”制度》,即每天下一次班组、每周听评一节推门课、每月召开一次部门碰头会、每期扶持一位新人、每年带动解决一个校本问题,这样就把管理层与第一线紧密联系在一起了,服务与沟通也就更加有效了。现在,广大教师在同伴互助之中,学校正气持续上扬,和谐进取、良性竞争的大好局面基本形成。“在商洛市小学,我辛苦并快乐着”已成了每位教师的教育生活感言。

教书匠已成为过去,研究者正在出现。

《教育家》: 对一所学校而言,教师是学校办学理念的直接实践者,是学校的灵魂,是学生成长路上的亲密陪伴者,也是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据了解,贵校师资力量雄厚,在当地教育界首屈一指。请问贵校是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抓教学队伍建设的?

李进宝:我校注重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强化师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名

6 师锻造工程,梯级打造名师队伍,积极发挥名师团队的榜样引领和“传帮带”作用。在教师成长方面,我们明确提出“一年合格——五年骨干——十年名师”“青年合规范、中年做示范、老年当模范”等要求,同时,学校以集体备课引发研究、以教学反思促进研究、以赛教活动推进研究、以校本课题提升研究、以学分统计落实研究、以基地培训引领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们在平时实打实地做好校本培训,并且每年安排教师全员参加国培计划网络研修,定期派出骨干教师赴北京、西安、南京等多个城市参加高端培训和论坛活动,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课程意识,同时以培训者回校再培训等形式将课程改革大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上。此外,学校还围绕“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这一高效课堂改革的难点和关键,完善“以学定教、以练促效”高效课堂实验,特别注重发挥教师工作创造性,提倡教学模式百花齐放。继续强化集体备课活动,继续推行“我展示、我提高”课堂教学大赛,组织教师上好评优课、研究课、新教师展示课等,做到全员听课评课,促进相互学习交流。目前学校立项在研的国家级规划课题 2 项,省级在研课题 8 项,市级课题 15项,校本课题 39 项,主研人数达 150 余人。在这种教研氛围中,“教书匠”已成为过去,研究者正在出现。学校教师中有特级教师 2 人,省市“教学能手”39 人,4 人被授予“省市级学科带头人”称号并坚持开展指导引领工作。学校还被授予“国培计划——陕西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基地”。

采访后记:

能采访到李校长,笔者感到受益良多。他没有高谈阔论,谈话时谦逊客气,一言一行让人如沐春风,每句话却都在点子上,透露出其教育的智慧。种种细节中体现了他脚踏实地、干实事的教育精神。在他的领航下,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素质教育榜样学校”“全国作文教研百强学校”“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校”“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全国特色示范基地学校”“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教科研先进单位”“陕西省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示范校”“陕西省优秀少先队大队”等荣誉称号200 余项次,成为当地一面教育的旗帜。

教育是个慢过程,有着复杂的内在规律。正如李进宝所言:“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育人工程,需要遵循教育及学生的发展规律,不可急功近利,更不能只图一时之快。如果只追求发展速度,势必会忽视学生成长规律,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流于表面’,根基不稳。我们要让教育再慢一点,真真正正让小学教育落地生根,切实为孩子人生打好基础。”这不仅是他的教育观,这也正是小学教育的本质诉求。

7

第四篇:让党建责任落地生根

全国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强调,要进一步明确要求、细化措施、压实责任,推进基层党建各项任务落实。管党治党的责任是最根本的政治责任。基层党组织书记作为党的建设“一线总指挥”,必须把落实党建责任作为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中下功夫、见真章。

心中有党是落实党建责任的根本要求。心中有党具体而不抽象,抓不抓党建、抓没抓好党建,实质是对基层党组织书记忧患意识、党性意识的拷问。要树牢党建责任心。牢记“第一身份是党的书记、第一职责是管党治党”,把“党建是最大政绩”作为镌刻在思想灵魂深处的价值认同,时时勿忘、时时检视。要落实党建责任制。端正政绩观、发展观,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发展第一要务和党建第一责任的关系,既算好经济账,更算好“政治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一个地方党的建设负责。要精耕党建“责任田”。科学制定党建工作目标,完善党建工作绩效管理,从党建工作薄弱点入手、向落实责任关键处发力,不因共性问题而不改、不因现实困难而不为,抓具体、抓深入,盯住抓、抓到底,把心中有党转化为聚精会神抓党建的生动实践。

务实为民是落实党建责任的价值取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谋福祉是落实党建责任最核心的价值取向。要坚持以人民为

— 1 — 中心的工作导向。着眼于为党争取人心、赢得民心,整体推进各领域融合引领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民生改善始终体现人民至上,让党的工作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建立县领导分管乡镇、村级事务准入、村干部绩效考核等制度,推动基层工作规范高效、活力迸发。实施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推行先进党组织星级化管理,后进党组织差异化整顿,推动基层党组织每年有变化、年年有进步。要在促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不断提升组织力。实施千名乡村振兴书记挂职培养和千名村级后备干部培育工程,开展村干部信息技术“扫盲”和“头雁书记”评选,注重农村优秀人才、党员、村干部“三向培养”,把最广泛、最优秀的力量凝聚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主战场。

从严从实是落实党建责任的行动指南。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是主业、是信任,必须把从严从实要求贯穿基层党建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要坚持清单化明责。全岗位建立党建责任清单,分季度建立党建重点任务清单,分领域建立党组织工作清单,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建责任体系。要坚持精细化考责。抓住“关键少数”,严格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专项述职制度,形成党建工作“书记抓、抓书记”格局。推行党建工作片区管理,圈定划小党建责任网格,实行抓党建“百分制”督查考评,倒逼党建责任落细落实。要坚持规范化问责。纵深传导“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的理念,对那些抓党建停留在“动嘴皮子”“纸上功夫”— 2 — 甚至应付对付、失职失责的,要及时约谈提醒,严肃问责追责,让有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

自身过硬是落实党建责任的底气之源。只有自身过硬,落实党建责任才有底气和自信,群众才会支持和信赖。要把牢“总开关”。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开展党建知识竞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要鲜明“风向标”。旗帜鲜明抓班子带队伍,推荐使用干部突出政治标准,教育培养干部提升政治能力,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狮子型”干部有机会、有舞台。坚持“以工作挣经费、以项目争项目”,形成用实干考量、靠实绩说话的干事创业导向。要常念“紧箍咒”。带头遵守党风廉政各项规定,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常态开展“走基层”活动,在一线接地气转作风抓落实。从群众最关心、最急盼、最不满处选题答题,健全政治巡察、阳光问廉机制,办好用好“廉政聚焦”栏目、“有奖爆料”微信平台、惠民资金监察大数据平台,织密干部监督网络,真正管到实处、严到份上。

— 3 —

第五篇:让革命落地生根观后感

《让改革落地生根》观后感

——万和小学薛佳佳

大型政论专题片《让改革落地生根》集中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扶贫攻坚战来取得的显著成效,内容很具体,也很深刻。在扶贫攻坚上,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做好精准扶贫工作要抓住精准识别、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能力建设等工作重点。推进精准扶贫关键在人,要选准配强第一书记、村干部,用好带头人,带领一方百姓过上好日子。要尊重农民的主体意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主观能动性。

要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着力点在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要在对贫困人口摸底建档的基础上,扎实推进精准扶贫,一村一策,一户一法,责任到人,扶真贫、真扶贫,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要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着眼长远,加大帮扶力度,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大型政论专题片《让改革落地生根》,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得到了广泛的好评。改革,一个中国快速发展离不开的词语,创造出了“中国奇迹”。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四梁八柱”蓝图已经备齐,正所谓:“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更深刻的革命,与以往改革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政府要自我革命。要真心改革,就要下狠心去除私心杂念,肯于俯下身子、涉险碰硬,一句话就是要“知行合一”。不仅要真心去认识我们党面临的“四种考验”和“四种危险”,用真心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要义,而且要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真行动、真干劲推动改革。唯有真正把“知”与“行”统一于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之中,各项改革方案和改革举措才能落地生根,全面改革的“四梁八柱”才能筑牢,由此支撑起来的“现代化”的制度大厦才能屹立不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更具魅力。

我国通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让普通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普遍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好处。看了《让改革落地生看了《让改革落地生根》后,老百姓更加期待通过改革实现全面小康的美好目标,让咱群众的好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人事工作总结工作安排下一篇:让文言文课堂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