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教学艺术设计论文

2022-04-29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意大利教学艺术设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意大利的艺术设计教育素来享誉全球。从2005年中意两国政府陆续推出“马可波罗计划”和“图兰朵计划”起,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踏上意大利留学之路。许多知名中国设计师毕业于意大利私立艺术设计院校,如马兰欧尼时装与设计学院校友吉承,多莫斯设计学院校友张雷等。在意大利学习艺术设计,选择就读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一直是不少学生关心的问题。

意大利教学艺术设计论文 篇1:

艺术设计史教学轨迹

摘 要:掌握艺术设计史的研究方法,把握艺术设计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培养理论修养与审美能力,发挥生命力进行艺术设计创作是根本。

关键词:设计史;生命力

2011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了《关于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将艺术学科独立成为“艺术学门类”,艺术学门类的设置对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自主性,同时也伴随着新的思考和挑战。我国的艺术设计史教学及理论研究问题多多,不少高校的《艺术设计史》都定格为现代设计史,根本没有中国艺术设计内容。一部艺术设计史没有中国艺术设计史教学内容不是完整的学科体系,名为《外国设计史》的课程不讲古希腊的三大柱式、古罗马水道、凯旋门、竞技场、拜占庭式、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等设计,这不是完整的外国设计史课程。

怎么教艺术设计史是最恼火的问题,传统的艺术设计史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学生瞌睡不断,教师的话语权威性阻碍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灌注式教学让学生去背,教与学都是模块化、平面化、单向性,考验教学效果做出反应就是记忆,不需要思考,更不会导致教师学生去研究。

《艺术设计史》学习的重要性旨在为全面提高师生设计史论知识与修养,分析设计语言,感受、思考设计家对造型设计基本要素的创造性应用,在名作鉴赏中,理解认识创造能力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探索创新观念。通过艺术设计史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艺术设计史的研究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系统的艺术设计史知识是有限的,要通过有限的设计史知识案例的讲解指导学生如何去解读各门类的设计史,如何去观看和分析艺术设计的历史事件和现象,并通过这种研究能更好的认识艺术设计,促使学习者做出好的艺术设计作品。

在艺术设计史课程教改上首先应从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设计design概念产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初的意义是指素描、绘画(drawing)”。由于中西设计的宇宙观、世界观和哲学背景的不同导致了中西美学的差异,使之中西设计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产生出设计视野的多元性。在设计史课程教学中要理清设计的全球化不是走向设计之“大同”,而是地域艺术设计在包容人类设计文化互融过程中体现出本土设计文化特色,个性与共性互融共存,艺术设计的地域差异中体现出“共性”。

根据学生心态,解析学科内容,力图从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两方面着手建立适应的教学模式。按照知识体系的逻辑,中西兼容,采用专题配合个案深入分析,把激励机制带入教学,让学生把需要、内驱力和目标三个互相影响、相互依存的要素连接起来,构成动机激发的完整过程,小组与个人研究相结合,让学生形象直观了解掌握设计发展历程,对设计史宏观把握,能分析设计史问题。

完整、系统的艺术设计史资料库是常规教学第一步,课程的形象化是此门课程要突出的特色:将理论讲述和形象资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历史上各种设计风格、流派和典型作品有直观和深刻的印象,弥补国内教学传授国外知识缺乏直观认识的不足。充分利用网络课件,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动态教学突破静态的文字和图片教学的局限,采用多元化、交互式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生动的历史影像、图片、虚拟现实和富于时代感的音响素材,利用感性的影音、图片资料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内容,制作精美课件,力求视觉感官美,播放影像资料,全面地展示设计历史发展的文化背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再现历史上经典的设计作品,使学生可以生动地、立体地进行深入设计史优秀作品赏析。参观博物馆、设计展览,邀请资深设计师、知名学者来校讲学。构成一种立体的授课方式,扩展教师的授课方法。考核以专题研究和论文为主,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就艺术设计史的相关课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按照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践行教学任务,实行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方案的制定要按照国家标准制定也要融入地方院校教学特征。

教学中的线性思维过程中结合发散性思维是重要方法:从一种艺术设计风格辐射到其它风格,比较出艺术设计风格之间的差异。抛开习惯的、传统背诵式的,按照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方针充实教案,纠正传统的讲述模式,参以辨析的、思考的而非记忆的方式,使阅读是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与成长。建立激励制度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其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以及学科建设。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自由组合研究不同个案组成一个大课题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以幻灯演示和讨论会的方式进行交流,在快乐中学习。

作者:聂世忠

意大利教学艺术设计论文 篇2:

艺术留学锁定意大利:私立学校or公立学校,适合就好

意大利的艺术设计教育素来享誉全球。从2005年中意两国政府陆续推出“马可波罗计划”和“图兰朵计划”起,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踏上意大利留学之路。许多知名中国设计师毕业于意大利私立艺术设计院校,如马兰欧尼时装与设计学院校友吉承,多莫斯设计学院校友张雷等。

在意大利学习艺术设计,选择就读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一直是不少学生关心的问题。

公立学校费用低廉

四分之一家长仍偏爱私立学校

意大利公立学校对成功申请进入“马可波罗计划”和“图兰朵计划”的学生免除学费,学生只需缴纳注册费和语言学习等其他费用,大概一年4000欧元。而私立院校的费用则相对高昂,总费用一般为每年15000-30000欧元。

然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根据私立学校专业顾问公司MTM Consulting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承担得起私立学校费用的家庭中,近四分之一的家庭会选择将家中的一个或多个子女送入私立学校,而非公立学 校。

公立学校重基础私立学校就业率高

在选择就读公立还是私立院校时,个人的职业发展前景一般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从专业方面来考量,基础学科以及纯艺术类学科是公立大学的强项,至于设计类,如服装设计、室内设计等,以及商科,如奢侈品管理等专业,私立艺术院校更胜一筹。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区分,原因之一是意大利公立大学由国家拨款,承担国家高等教育的使命,偏重基础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因此,对于偏好油画、雕塑等纯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就读公立大学是最优的选择,例如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罗马美术学院等。

不过,每年从意大利公立大学转到私立大学的学生数量并不在少数。根据专注于海外艺术留学申请的欧名艺术留学中心的数据来看,学生转学的原因主要是:公立大学的语言要求太高,大班授课,理论知识偏多,难以毕业(一般需要5-6年)等。不过,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私立艺术院校在艺术设计方面的教学实力和相对较高的就业率。

依存于学生就业率和行业内公司的认可度,私立院校会更注重以实际的行业需求来进行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设置,甚至会和品牌合作开设专门的课程,学生毕业后基本上能直接进入品牌公司工作。例如,马兰欧尼学院2014年米兰校区的本科生就业率高达89%,学院的男装设计与Ermenegildo Zegna合作,其佛罗伦萨校区的鞋类设计与Salvatore Ferragamo合作。学校的教师大多来自一线品牌的在职设计师,除了帮助学生掌握最前沿的知识,还为学生积累了不菲的人脉关系,为其今后的就业和创业铺路搭桥。学院采用小班教学的模式(不超过20人),能够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需求。

公立大学学历认可度高

私立大学行业认可度高

意大利的公立大学一般得到政府和国家的支持,致力于一些项目研究工作,这为打算在留学归来后进入政府等部门工作的学生奠定了一定基础。

目前,大部分的意大利私立院校学历均不受到中国教育部的认证。但是,意大利私立院校在市场上拥有很高的认知度,尤其在艺术设计领域。例如,马兰欧尼时装与设计学院等私立院校的毕业证,尽管不受中国教育部认证,但却受到行业的高度认可,是学生进入名企的敲门砖。

不过,例外的是,意大利的米兰新美术学院,它是第一所受中国和意大利两国教育部认证的意大利私立艺术院校。学生既可以享受私立院校的教育方式和师资优势,保证自己接受高质量的教学指导,又可以获得和公立院校一样受国内认可的文凭。

总的来说,无论是选择私立艺术院校还是公立艺术院校,个人的职业规划和未来的就业前景都是重点考量因素,学生毋庸纠结于院校类型,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拎客

欧名艺术留学中心

欧名艺术留学中心,中国最大的艺术留学服务机构,拥有十余年海外艺术设计院校申请经验。成立于2004年,专注于海外艺术与设计高等院校在中国的推广,是21所海外艺术设计名校在中国的招生代理机构,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和重庆拥有五个申请中心,为学生提供递交申请、签证、接机等一站式服务。在欧洲学习艺术设计的中国留学生中,每3名就有1名选择欧名艺术留学中心。

作者:彭杏月

意大利教学艺术设计论文 篇3:

地方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转型

一 艺术设计专业向应用技术性转型的困惑与问题

目前的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一方面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找不到所需的人才。现在不少人感慨越读越穷,不少穷人家子女的高考志愿填报上都报考“应用型专业”,百姓们认为荒年饿不死手艺人,毕业后好找工作。2014年教育部工作要点提出,引导一批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

作者所在的地方二本院校是2000年由本地两所专科合并升本,艺术设计专业自申办此专业来就是按照教育部学术型高校的模式标准建构的,天生比上不足,不能跟部属本科院校比,而比下则受到如高职、民办高校极大的冲击,“上压下追”“内争外抢”在夹缝中生存。

全国地方二本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基本都向学术型大学看齐,办学定位与学术型高校并无实质差别,大一统的课程设置沿用学术性教学体系,学校的培养方案过于强调理论体系的系统和完整,艺术设计的实训实习的比例明显不足,学生都是自己联系实习。不同类别、不同层次高校之间的课程体系差别很小,使用统一的“规划教材”不切实际、内容繁冗、教学方式陈旧,学生对课堂学习感到沉闷无趣;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描述大同小异,追求“宽口径、厚基础”而缺少个性,专业没有地方特色,没有行业特色,没有学校特色。

美术高考招生体制与招收有技术技能基础的学生和发展应用技术型教育存在矛盾,现在中国的高考美术招生考试方式主要是1977年恢复高考时的考试模式,教学方式则是欧式学院派体系,考试内容也主要是以静物、石膏、人像为主,有的为默写或画照片,考试内容固化而单一。这就导致了考生几个月训练对几个人像和瓶罐蔬果的默写绘画就能考上美术类高校。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美术高考招考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然而我们的社会文化、教育、艺术与经济体制的变革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导致美术招考方式陷入了被动的僵局,由此产生的各类纠葛和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1999年以来,全国共新设本科学校647所,其中新设公办本科院校256所,独立学院293所,新设民办本科和中外合作本科院校两类共有98所。而艺术设计专业几乎每所学院都有,那些在经过一本高校筛选过的艺术生,按照学术性标准要求进入二本院校,有时候教师上课还得先给学生补课,因为某些地方二本院校招生进校的学生在艺术设计理论方面连“包豪斯”“功能主义”“解构主义”等这些名词都搞不清楚,实用技能全无,而对那些被炒作了的流行作品顶礼膜拜。当今的艺术设计产业中,对成功品牌进行借鉴模仿的设计模式将渐渐退出舞台,在艺术设计类教育中只求形式不究实质,教学各自为政,造成了艺术设计专业生工作中“眼高手低、抄、借、挪”的现象普遍存在。实践能力差,知行分离,使培养的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功底不深,动手操作上又技能不足,毕业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

二 以真实应用为基础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实现培养与需求的对接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就是指基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经济需求以及高校自身特点的科学定位,在办学体制、专业建设、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换句话说就是要“内涵升本,差异发展”。艺术设计教改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目前地方二本院校的教学计划大都是按照以学术型大学的学科体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专业结构,这就造成与按照应用技术型大学职业和岗位需求设置专业的矛盾。按照学术型学科标准设置的课程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因基础差要么玩手机,要么就是瞌睡不断,教师的话语权威性阻碍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术型学习迫使学术差的学生在灌注式教学中丧失了动手能力,教与学都是模块化、平面化、单向性。考查教学效果的方式就是机械记忆,是不需要思考的,对学生而言,考试内容往往就是书本知识,考试不挂科就万事大吉了。

在2014年三月,十二届全国政协会上天津市美协副主席王书平委员说:“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还在沿用精英教育的办学思路,一味追求向综合型、学术型、研究型大学看齐。使得高校的人才供给与社会的需求脱节,既加大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潘鲁生委员在提出艺术设计教育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原创”转型。

早在包豪斯年代,德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就强调建筑家、画家、雕塑家协作共同建立艺术殿堂(三位一体),倡导一切艺术家转向实用美术,雕刻和绘画的实用化在于建筑的装饰,建筑是各门艺术的综合,它统一艺术;倡导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艺术家与工程师合作(见《包豪斯宣言》)。1968年通过的《联邦共和国各州高等学校协定》,德国大批基础较好的工程师学校、高级专业学校合并,在保持其办学总体特色的前提下,创建应用技术型大学。通过培训和扩充师资、改革课程、更新实验设备,使之达到高等教育水平。1976年《德国高等教育法》确立应用技术型大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德国的应用技术型大学甚至还可以与研究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而我国艺术设计类的博士大都是史论博士,这种研究型博士缺少技术技能,如果要靠实用技术谋生都很困难。

从艺术设计的发展史看,艺术设计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而在德国得到发展与成熟。艺术设计在德国经过长年的发展已经成熟起来,据统计,德国三分之二的工程师、三分之二的企业经济师、二分之一的计算机工程师都是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在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促进德国的技术和技能积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保持德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大国的地位,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1990~2000年,德国的人均GDP开始跃入3000美元左右,2000年以后,人均GDP快速增长为40000~50000美元。

“设计(design)概念产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艺术的定义最初系统地形成时,设计一词的界定同现代‘设计’概念一样,其含义时宽时窄。设计最初的意义是指素描、绘画(drawing),”从西方把荷加斯的著作《美的分析》当成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上看,可见设计作为美术与建筑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西方有着创造性特色。為培养应用技术型设计人才的创造力,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重点在使学生为应用服务,特别是二本院校或地方本科院校都强调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应用知识而非科学发现和创造新知,社会对这种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在社会工业化乃至信息化的过程中,社会对这种人才的需求占有较大比重,应该是大众化高等教育必须重视的人才培养模式。

艺术设计的实用技术教学,要求学生能掌握设计研究基本方法,在今后长期的职业生涯中能不断地研究和把握设计潮流和风格,统合多学科的知识。树立探索创新观念,要通过有限的设计知识案例的讲解,指导学生去解读各门类的设计,去观看和分析艺术设计的历史事件和现象,并通过这种研究更好地认识艺术设计,促使学习者做出好的艺术设计作品。

在设计课程教学中,要理清设计的全球化不是走向设计之“大同”,而是地域艺术设计在包容人类设计文化互融过程中体现出本土设计文化特色。个性与共性互融共存,艺术设计的地域差异中体现出“共性”,全球化浪潮中艺术设计往往遭遇本土化过程。我们既要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设计成果,更要详解博大精深的中华艺术设计传统,使中国艺术设计与时俱进健康发展。

艺术设计发展与科学密切结合的特征,也要求教学手段紧跟科学发展,修订艺术设计教学运行计划中艺术设计课程的性质、内容、学时、学分等,是目前急需的。

三 艺术设计专业设置须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及生产过程“三对接”

目前二本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大都是以学科体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专业结构,现在要按照应用技术大学职业和岗位需求,设置专业教学,这就产生诸多的矛盾。办大学不能像办工厂,但兴办生态产业和可持续产业是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方向。大学是可持续产业,通过和当地企事业单位的合作,通过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促进当地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建设,促进社会管理水平提升。我们要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根据艺术设计的运用技能来制定“双师型”素质的标准。如在高校内设工艺美术大师岗位,为学生传授手工艺,把地方上濒临失传的文化历史、工艺美术传承下来,带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我校藝术设计系就开设了滩头年画课程,请进来,带出去,如把学生带到滩头年画代表人物高腊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滩头年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年画作坊就地上课,把滩头年画研究专家请进工作室以师傅带徒弟方式手把手教学。滩头年画、南山奶粉是本地特色产品,用滩头年画元素设计制作的年画衍生出风筝、雨伞、挂件、扑克牌等20余种旅游产品,市场销售良好。滩头年画、南山奶粉实习实训基地是我系教学宝地,提高了我系的实践教学水平,同时我系还与诸多设计公司合作办学建立高质量的实习实训基地。另外,我系正打算把本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纳入课程,如竹刻、布袋戏、花瑶挑花、蓝印花布、南方木偶、羽毛画等,开展课题立项与研究并进入课堂,科研重心向应用研究倾斜,把教室变成实训室,教育过程重视产学研结合,教研室变成了工作室。参考国外大学的职业人才培养方式,利用法律制度、规定,保证企业乐于接收实习实训人才,使应用型人才和应用研究一同服务地方经济。注重与地方互动,校企共推“双主体”合作教育。

我们根据学生心态,解析学科内容,力图从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两方面着手,建立适合的教学模式,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社会氛围。按照知识体系的逻辑,中西兼容,采用专题配合个案深入分析,把激励机制带入教学,让学生把需要、内驱力和目标三个互相影响、相互依存的要素连接起来,构成动机激发的完整过程。小组与个人研究相结合,让学生形象直观掌握理解艺术设计专业知识,承传经典的设计观、美学思想,以及这些对当代设计的影响与实用价值,对设计宏观把握,能分析设计问题。

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并不排斥大学的本质,我们仍然要发扬大学四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是设计的引领,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是设计的关键环节,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原创”转进,牵住“民族性”这个艺术设计的灵魂线,在已建立的完整、系统的艺术设计资料库中,把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图案、传统符号作为一种元素融入当代艺术设计中,突出传统地域文化、民族特色的人文特征。

教学中备好课是常规教学的第一步,建立完整、系统的艺术设计资料库,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教学课件、媒体资料,收集整理和研究图像资料,方便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研究。而设计创意思维的源泉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各类信息、图片、书本资料等的整理、收集和学习借鉴。

教学效果的成败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教学组织环境相对宽松,研究机构进学校,实际项目进课堂。鼓励学生自选课题进行研究。更多激励制度体现在组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其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以及学科建设。

课程的形象化是艺术设计课程要突出的特色,将理论讲述和形象资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有直观和深刻的印象。充分利用网络课件,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动态教学,突破静态的文字和图片教学的局限,采用多元化、交互式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生动的历史影像、图片、虚拟现实和富于时代感的音响素材,利用感性的影音、图片资料,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内容。构成立体的授课方式,丰富教师的授课方法。

我们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拿到艺术设计类的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等的设计类的专业资格证书。

对学生资源战略和组织战略之间的相互契合,有利于提高学习绩效。以大作业的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课题研究小组,决定大课题名称,各自研究不同个案,组成一个大课题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以幻灯演示和讨论会的方式进行交流。小组之间展开竞争,学生的竞争优势是指学生在与同学的竞争汇总中所表现出的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一种优势,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在快乐中学习。

总之,根据艺术设计学科的最新发展和艺术设计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原有教学的结构和内容进行全新的调整和充实,向技术实用性方向努力,提高教学互动质量,使艺术设计教学内容和形式都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界两会声音[EB/OL]. http://www.caanet.org.cn/.2014-3-10.

[2]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 心.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Z]. 2013.

[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2006.

作者:聂世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自觉性高校宿舍文化论文下一篇:电视新闻边缘化管理论文